📖 ZKIZ Archives


新居屋挑動全民矛盾衝突 李兆富

201-10-20  NM

新居屋,名副其實是樓市的六合彩。少數的新居屋中獎者,在五年後,只要補回購入時的折扣額,便可以在市場自由出售。換言之,假如樓價升,新居屋業主便可以賺到盡。


要知道,土地是特區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沒有記載的資產。事實上,香港可以一邊低稅,另一邊大花筒,就是依賴土地這個終極儲備。新居屋,打爛香港的豬仔錢罌,讓少數中彩者,剝削多數市民的財富。
公義,不就是各取所需嗎?究竟新居屋有何公義可言?誰不需要一筆橫財?新居屋鼓勵僥倖,挑撥市民之間產生妒忌情緒。當一個政府淪落到要製造分化來維持治權,這個地方還可以長治久安嗎?
雖然曾蔭權死口不認新居屋政策是受到北京的壓力,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發生什麼事。京官王光亞南巡時講了幾句閒話,特區衙門的師爺便慌張起來。本來沒有可以建居屋的土地,忽然間都找到了。之前堅持的所謂原則,一概拋諸腦後。
港人治港,原來是我們一直自欺欺人。最諷刺是,北京以為改變過去百多年殖民地政府的審慎保守,便可以彌補特區政府缺乏認受性的先天缺陷。殊不知,各種政治權宜,反而挑起矛盾。
王光亞和曾蔭權,雙雙拍拍屁股,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坊間已經有傳,舊制的居屋業主質疑為何他們要以出售時的價錢補地價,要求一視同仁讓他們也即時受惠於新的補地價制度。


所 以制定公共政策,最忌是令市民有錯誤的預期。 政府毫不掩飾地以新居屋,將本來沒有能力自置物業的市民推上車,市民也自然預期政府終於負起推人上車的責任。 當然每個人都希望有自己的安樂窩,但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滿足全部人所有的慾望。就算在地多人少的地方,也沒有出現過全民自置物業。全民推上車既然是不 可能完成任務,特區政府的新居屋,總要畫一條線,釐清政府對市民自置物業的既定政策目標。結果,香港又重蹈當年八萬五的覆轍。 如此推演下去,不難看到經過連串轉變之後,特區政府將會越來越深入干預物業市場。歷史告訴我們,每當政府鼓勵出手干預樓市,往往牽連無辜的業主淪為負資 產。事實上,回歸之初雖然有亞洲金融風暴,但真正摧毀了物業市場的一浪,卻是出現在98年政府救市之後。 假若未來經濟環境急速轉壞,又或者按揭利率回升,令這些新居屋六合彩中獎者要是突然負擔不起供樓的責任,政府會撒手不管嗎?如果政府出手打救已經佔盡便宜 的新居屋業主,難道又可以不照顧其他在水深火熱中的業主嗎? 最後,人人都想向政府拿到點什麼,其實卻在互相剝削,社會也自然更加多利益衝突。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網誌 -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99

央行猛衝獲利 預算、考評「向錢看」 四大制度矛盾 養出國營事業「模範生」

2012-1-2  TWM




央行雖然自認是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但無論是《國營事業工作考成辦法》、研考會的優點評語,或是每年預算編列的準則,甚至央行自己設定的 計分方式,一切都是「向錢看齊」。

扭曲的考核與預算制度,導致央行成為扭曲的金融政策機關。

撰文‧楊紹華

一位美術系的學生,連年獲選為班上的模範生,但獲選的主要原因,卻是體育成績優異,這樣奇特的評分現象,就發生在台灣的中央銀行。

「在我的印象中,長期以來,中央銀行都是所有國營事業的模範生!」一位研考會內部人員如此表示。研考會隸屬行政院,工作之一,是對政府各單位評打「年度考 績」。每年年底,研考會依據各機關部會與國營事業的「工作考成實施要點」作為評分標準,逐一考核,「打分數」、「寫評語」。

那麼,央行的考績應該怎麼打?應該怎麼為這家國營事業的績效評分?為什麼在研考會的眼中,央行會是所有國營事業的模範生呢?

「本行為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這是央行自己訂定的考績準則,白紙黑字寫在《央行年度工作考成實施要點》的第四條。

矛盾一

研考會評語連年讚賞央行賺錢的確,央行手握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之內,可以左右新台幣的利率、匯率水準,決策拿捏影響民生經濟甚巨,所以貨幣決策的良窳, 才該是考績重點。

但無論是研考會的評語、政府對國營事業的考核重點規定、國營事業預算的編列規定,或者是央行年度考績的「評分表」,每一層面都能看到,「賺錢」彷彿成為政 府賦予央行的重要使命,「賺錢」也是央行拿到好成績的重要關鍵。

在二○○七至一○年的連續四年間,研考會所提出的《國營事業工作考成總報告》當中,央行所獲得的優點評語,第一條都是一樣:「決算盈餘×××元,達成率為 ×××%,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儼然,央行每年創造高額獲利,連年成為政府「繳庫大戶」的表現,深受研考會的認同,總是不吝給予優點評 語,藉此積極鼓勵。

雖然研考會人員解釋:「評語只是寫給其他政府單位及民間參考,所以會挑選多數人容易理解且認為重要的事項評寫。」但無論如何,這樣的優點評語,對照於央行 的「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定位,豈不就像美術系學生成績單上的第一條評語是「體育表現優異」,顯得矛盾而怪異。

矛盾二

國營事業考成辦法著重央行盈餘目標達成不過,若從《國營事業工作考成辦法》的規定來看,研考會因為「賺錢能力」而認同央行,這樣的判斷似乎又顯得合情合 理。

《國營事業工作考成辦法》是研考會打考績的基本原則,辦法第三條明定,「國營事業工作考成,應著重年度盈餘及國家政策之達成」,換言之,「多多賺錢」的確 是每一家國營事業獲得好評的必要關鍵。顯然,這又與央行的自我定位出現了相當矛盾。

研考會強調,在實際進行國營事業年度評等時,最終的評分依據,還是會依照各單位提供的《工作考成實施要點》,以要點之中所列的「評估指標及權數」照表查 核,該打幾分就打幾分。不過,即使照表打分,問題卻又來了。

矛盾三

外匯投資獲利能為央行考績大幅加分雖然央行每年年初提報給研考會的《央行工作考成實施要點》,明訂「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但在這份實施要點的後續評分 標準當中,卻又可以發現,只要央行在外匯存底操作的獲利水準超過預算目標,就能讓自己的年度績效得到比重不小的加分;反之,如果未達目標,也將遭到不算輕 微的減分。

以一○年情況為例,在滿分為一百分的評分標準中,「外匯資產投資運用」占比十三分,在十九項評量項目裡,比重僅次於「外匯市場管理」的十四分,由此可見, 「用外匯存底投資賺錢的表現」,是央行獲得良好考績的重要關鍵。

據評分計算方式,簡單地說,「外匯存底投資收益金額超過預算目標」、「維持足夠的外匯流動性」、「外匯存底三年平均投資收益率高於市場利率」、「維持外匯 存底之安全性」,做到以上四點,都能在這個關鍵項目當中獲得加分。

「所以,央行雖說不應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但只要是照表計分,當央行外匯操作的報酬率高、獲利金額超過預算目標時,仍能得到不小的加分。」研考會人員表 示。

看到這裡,已經出現了一堆矛盾:央行自知不該以追求盈餘為重要任務,但政府規定的考成辦法擺明了「考績分數看盈餘」,央行自己所設定的評分標準,也「依 法」把盈餘表現列為重要項目。至於研考會,則以「優點評語」的方式不斷鼓勵央行努力賺錢。

不過,矛盾之處還不只這些,如果央行的盈餘預算目標門檻相對較低,那麼即使「考績分數看盈餘」,也還不至於和央行「不以盈餘評分」的自我定位出現太大衝 突;不幸的是,在攸關國營事業預算編列的相關辦法中,又出現了讓央行每年盈餘目標「易漲難跌」的字眼。

矛盾四

預算規定央行盈餘「逐年成長」為目標《中央政府總預算附屬單位預算共同項目編列標準》,這是國營事業每年編列各項營收、盈餘、費用成本等預算的準則。其 中,對於像中央銀行這種「獨占事業」的盈餘目標,有著這樣的規定:「如有國際同業,參酌國際同業及事業最近年度之投資報酬率及經營成果比率,妥訂適當盈餘 目標。」以上的作法頗為合理,不過,在上述規定之後,又對盈餘目標的設定原則補上了這麼一條:「以事業本身盈餘逐年成長為目標。」這下子,即使曾經以正式 新聞稿表達「央行盈餘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但央行在編列年度盈餘目標時,「不能少賺錢」似乎又顯得於法有據了。

「本行為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這是央行的自我定位,但從各種辦法、規定、準則看來,這樣的自我定位幾乎徒具形式。政府打考績的原則是先 看賺不賺錢、研考會像是在為央行努力賺錢而鼓掌、編列預算的辦法則是要求「愈賺愈多」;就連央行自己,也把盈餘超標訂為年度考績的重要加分項目。

「向錢看」的國營事業預算及考評辦法,已經養出了連續五年暴賺超過二千億元的中央銀行,在央行暴賺的同時,台灣的利率與匯率環境逐漸扭曲,也造成民生、產 業、經濟的扭曲發展。

如果「央行衝獲利」繼續是「於法有據」的任務,那麼,會不會有一天,央行連「本行為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的定位都給忘了?

為了避免央行成為扭曲的金融政策機關,應該改變政府對央行的考評辦法,不要賦予央行賺錢的目的,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央行貢獻國庫良多 屢獲研考會讚賞近5年《國營事業考成報告》對央行優缺點評語年 優點數 優點評語(僅列第一條優點) 缺點數 缺點評語2010 7 決算盈餘2251億7305萬元,目標達成率為182.87%,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0 無2009 7 決算盈餘2976億7700萬元,達成率為241.72%,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0 無2008 6 決算盈餘2377億6469萬元,達成率為177.08%,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0 無2007 6 盈餘2319億3794萬元,預算達成率為203.25%,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1 民眾檢舉銀行拒收存款案經統計2007年度仍有69件。

2006 8 因應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需要,適時調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並機動發行央行定期存單,維持貨幣總計數之適度成長,有效降低通貨膨脹 壓力。 1 近年來我國銀行整體資金寬鬆,超額流動準備逾4兆元,沖銷金融體系餘裕資金有待加強。

資料來源:行政院研考會

央行回應:央行盈餘具不確定性關於央行歷年獲利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國營事業與他國央行水準的現象,本刊向中央銀行提出相關詢問,以下為央行的書面答覆。

問:央行的主要獲利來源為何?風險為何?

答:中央銀行主要獲利來源為外幣資產投資收益,外匯交易收益亦有貢獻。影響獲利的主要風險為利率及匯率的變動。

問:彭淮南總裁曾表示,央行盈餘有高度不確定性,但又每年編列明顯高於其他國營事業的繳庫預算,不但金額穩定,並且皆能達成。請問央行的盈餘繳庫目標對央 行的政策任務有無任何影響?

答:中央銀行營業收入主要受外幣資產收益的影響,而外幣資產收益又受下述因素的影響:(1)營運量:外幣資產的增減,主要受國際收支的影 響。近年來,受外資進出的影響尤大。

(2)利率:美元、歐元及日圓的利率係由外國決定。

(3)新台幣匯率:外幣資產的收益必須按新台幣匯率折成新台幣,而新台幣匯率係由匯市供需決定。

從上述分析可知,央行營業收入大部分受外在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央行的負債主要係「轉存款」及「定期存單」,營業支出受此兩項負債利率之影響。為維持金 融物價穩定,央行須發行定期存單、吸收銀行轉存款等,必須支付利息。

由於央行營業收入與支出均具高度不確定性,因此央行的盈餘具有不確定性,以致1987至1990年無盈餘繳庫。

問:過去5年間,是否發生影響央行盈餘達成的不利因素?央行又是如何因應,始能達成獲利目標?

答:所幸尚無發生此類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6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投資記憶碎片分享4):自相矛盾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zaj.html
國內大部分博友都比較喜歡香港的富豪李嘉誠,對我來說我喜歡的卻是李兆基,率直、坦誠、喜怒形於色,一個真字。

最近四叔李兆基接受採訪,一邊說不看好香港樓價,但一邊建議大家買香港地產股,矛盾吧?如果是一般人說這種話,肯定捱罵了。四叔說正常情況下一百元資產的地產股,股價應該在七、八十元,但現在只有四十元。他身體力行,過去一年斥資近十億元增持恆基的股票。

不看好一個行業卻買入該行業的股票!反過來,看好一個行業卻呼籲大家不要買……這些人都肯定會被常人當成自相矛盾的瘋子。其實,行業景氣,股價不漲;行業不景氣,股價瘋漲,這種事還見得少嗎?

買股票等於買公司,這一點大家都明白;但買公司到底是買前景還是買收益?反過來,賣股票又是否等於賣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9

宜家零供矛盾激化 跨國巨頭中國「大潰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0/2NNDIwXzUyNTc2NA.html

關!關!關!昔日轟轟烈烈進入中國的外資建材超市巨頭們,如今卻匆忙撤離,或許他們猜中了自己轟轟烈烈的開頭,但沒有猜中狼狽不堪的結局。

自 2011年7月,法國建材超市巨頭樂華梅蘭關閉其北京大郊亭店———其進入中國市場僅有兩家店中的一家,今年1月百安居南京店關門謝客後,外資建材零售業 在中國市場的日子就開始水深火熱。9月13日,僅次於沃爾瑪的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建材巨頭家得寶突然關閉其在華所有門店,上演大逃亡劇目。近日,百安居與 宜家再次爆發零供矛盾,前者因拖欠供應商貨款被告上法庭,後者則因「代工事件」陷入低價策略漩渦。

當本土家居建材大賣場東方家園、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糾結於關店低潮中的時候,外資家居建材零售巨頭們在中國市場更是迷失了方向。

零供矛盾加劇

雖然不像歐倍德、家得寶那樣,全線收縮中國市場徹底退出家居建材大賣場領域,但百安居這 些年在中國相當煎熬。據母公司翠豐集團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百安居中國地區銷售額同比下滑6.8%,虧損達500萬英鎊,這已經是百安居在中國地區連續第 六年虧損。其2009年發起的一場試圖從門店形象、佈局設計和產品品類等方面進行轉型的「T計劃」亦無法扭轉其零售業績持續虧損的局面。

近日,來自上海的太平洋廚房設備有限公司再次與百安居對簿公堂。「早在2002年,百安居一進入中國,我們就和它合作了。」上海太平洋廚房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柏千向媒體透露。該公司原本計劃借助百安居一展凌云之志,但沒想到不但沒有借到百安居的東風,反而逐步衰敗。

據 瞭解,百安居每開一家新店,都要求供應商提供樣機,為此供應商在百安居積壓了大量的資金。同時,該公司扣點又多,各種促銷費、進場費、店慶費多如牛毛,所 以產品利潤非常薄。再加上回款週期又長,以至於百安居規模越大供應商資金鏈越緊張。此前,百安居曾與韓立衣櫃產生訴訟,最終敗訴賠償200多萬元。

太 平洋廚房代理律師稱,2010年4月,在多次催款無果的情況下,太平洋廚房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該案件經過上訴後仍在審理當中。對於太平洋廚房公司的指控, 百安居方面沒有發表評論。不過吳柏千稱,據他瞭解,百安居與眾多供應商的矛盾由來已久,積壓已久,幾乎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許多供應商現在都欲起訴百安 居。

宜家模式漩渦

相對來說,在許多建材大賣場在中國慘淡下滑的時候,來自瑞典的家居零售巨頭宜家卻在中國市場保持了增長態勢,截至2012年9月的上一財年在中國實現了54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1%。

但近日該公司卻遭受到供應商的抨擊———代工廠不堪壓榨與之決裂。

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厚成木業有限公司給宜家集團代工了13年,生 產各類家具。半年前,宜家集團以質量問題為由單方面停止了厚成木業的供貨並停止支付貨款。但該公司董事長宋士厚至今未得到宜家給予的說法。詭異的是,已被 宜家認定為質量問題的貨品卻未下架,一直在宜家賣場的貨架上進行銷售。

黑龍江耐力木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曹躍偉曾是宜家供貨商聯合會會長。他 的耐力木業2006年在宜家集團的協助下開始建一個年產5000萬美元的車間,並向宜家供貨。但到2007年新車間投產他才發現,隨著成本上漲,按照宜家 的質量要求和價格,供貨價格低於生產成本。無奈之下他們只好轉產。

據悉,宜家集團這種做法在國內很多代工廠使用,導致了部分代工廠倒閉。自2010年以來,包括海林耐力以及生產諾頓大拉桌的伊春友好華麗木業、華龍木業、沾河林業局、哈爾濱林興木業、內蒙庫都爾木業、大連廣通木業等多家宜家代工廠都被關閉。

與 此同時,宜家宣佈新一財年度裡,全國10個城市的宜家商場將同時推出1667種新品和294個更低價格產品。宜家商品總體已經降價2.6%,並且價格還會 繼續下調。但在成本不斷高漲的環境下,宜家的「低價策略」除了讓代工廠備受折磨,也頻繁曝出質量問題。有媒體統計,過去三年多宜家家居宣佈召回的問題商品 至少有15種。

低售價高成本的衝突

據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統計,2012年1~6月,全國 建材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產值2.5萬億元,增速回落25.2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 .1%,增速回落8 .4個百分點,完成利潤總額1402.8億元,同比下降9%。其主要產品水泥、玻璃、陶瓷以及建材家居市場,都陷入了低谷。與此同時,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 居賣場銷售額1-6月累計為5539.3億元,同比下降7.66%。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會長孟國強認為,建材家居業上半年的表現大弱,房地產調控是至關 重要的原因。

但外資超市缺乏本土化的運營模式在中國市場也面臨瓶頸。

「宜家家居在國外基本都是做低收入者生意,其選址大 部分是在郊區,租金較低,所以可以滿足其低價策略。」廣東省家具協會會長王克表示,但是在中國市場上,宜家家居的選址基本都是C B D,如廣州的中信廣場地段,租金很高,其運營成本提高的同時,又要堅持低價策略,所以不難理解宜家低價代工、高成本銷售的零供問題。「如果一味地降低代工 價格,以此來維持其低價策略,那未來的運營上肯定會出現更多問題。」

外資家居建材

巨頭大事記

2005年

4月

德國第一大建材超市歐倍德就對中國業務做出判斷,並將其悉數轉讓給英國第一大建材超市百安居。

2011年

7月

樂華梅蘭關閉其位於北京的大郊亭店,這是它進入中國市場僅有兩家店中的一家。

2012年

1月

歐洲排名第一的英國建材超市百安居再度關閉南京店,2年時間內店舖總數從63家減少至40家。

2012年

7月

全球最大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家居代工廠不堪壓榨與之決裂,之前頻曝質量問題。

2012年

9月

全球第一大的建材超市家得寶關閉其在中國的所有7家大型家居建材零售商店,公司的業務重點將轉型到專業零售店和網上銷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46

創業團隊如何找到靠譜合夥人,怎麼解決矛盾?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HR/234150.html

經常有人會問,如何尋找創業合夥人。對於這樣的問題,他們首先需要知道創始人應當擁有什麼樣的標準品質。需要強調,創業團隊的成員需要擁有互補的技能,例如如果一家公司希望開發網頁或移動應用,那麼就需要工程師、設計師和推銷者。

FounderDating聯合創始人及CEO Kessoca Alter認為,聯合創始人不僅僅是坐在一間房間中的兩名創始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決定創業團隊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上週末刊登了Alter的一篇文章,闡述了她對於創業公司團隊的看法。

以下為文章全文:

經常有人問我,在尋找創業合夥人時,應當注意哪些因素。我認為這包括互補的技能、共同的目標,以及不要嘗試讓其他人喜歡你的點子(因為這些點子可能 會變,屆時你將失去立場)。但實際上,創始人還需要其他一些重要品質。幾週前,我在Startup2Startup參加了一次關於創業合夥人的座談會,與 會者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Posterous聯合創始人Garry Tan根據自己的經驗表示:「成功將可以掩蓋一切。」

這讓我想到,在尋找創業合夥人時,需要關注一個重要因素是:你如何處理與潛在合作者之間的矛盾。

願意花時間

如何處理與潛在合作者之間的關係很重要,這是由於多方面原因。首先,處理人際關係需要花時間。換句話說,你們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解決分歧。這是我們最 常遇到的問題。例如有人發郵件給我,希望能夠會面,幫助他繞過FounderDating的流程,因為他認為「沒有時間去走完FounderDating 的常規流程」。如果總是沒時間,那麼你們的關係不可能長久。在這種情況下,你只是找了一名員工,而不是合作者。

我們對FounderDating的成員表示,FounderDating能很好地幫助他們找到合作者。但如果想要找到能一起工作的人,那麼必須在 實戰中嘗試。例如,最初你們可以在業餘時間合作一些項目,或參加創業週末活動,甚至一起全職工作幾個月時間。無論你們怎麼做,最終都會一起開發出產品。這 樣的產品是否有意義並不重要,在整個過程中你們可能仍會有分歧。

問問你自己:我們是否有分歧?如果你們沒有分歧,那麼再考慮長期合作。

模擬現實生活

想想真實的創業生活會是怎樣。從長期來看,情況可能不符合你最初的想法,到時你需要研究怎麼去做。即使公司確實取得了成績,你們仍會需要繼續一起努力。這將使你們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並且更容易產生分歧。

如果你還沒有想好未來會發生什麼,那麼一起創業將非常痛苦。實際上,創業者之間的爭執並不意味著什麼,也是很正常的情況。需要想想,這樣的爭執是否 會迅速升級,甚至導致大打出手?是否能從爭執中擺脫出來並繼續前進?創業者和創業早期的公司需要快速行動。如果你們的每次分歧都會導致耽誤幾天時間,那麼 將極大地影響決策,讓周圍人感到不快。這將導致創業失敗。

問問你自己:當我們發生糾紛時,是否能以相互尊重的方式迅速解決?

分歧的原因是什麼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們分歧的原因是什麼?你們是否在為一個按鈕應該是紅色還是藍色糾纏不休,或者說是在討論是否應當融資?

許多人在尋找創業合夥人時只是想尋找互補的技能,並認為只要對方符合這一點,一切就會很順利。當然,互補的技能很重要,而如果你們就某一領域發生爭執,那麼往往意味著你們存在一些技能重疊之處。但如果只是想要互補的技能,那麼尋找合作者將不會是一件難事。

真正困難的是,確保你們在一些「軟概念」方面保持一致:你們為何想要建立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應當是什麼樣?你們的工作方式是什麼?價值觀如何?你們 生活中是否有其他優先級更高的事情,例如家人?我們並不關心創業者想要什麼樣的公司,是否打算上市,是否每天忙於處理郵件,還是加班到晚上7點。這些是個 人的決定。但你最好確定,你的合作者在這些問題上和你有著同樣的看法。一些問題會導致你們的關係破裂,但絕不是按鈕的顏色。

問問你自己:你們在為什麼事情而爭執,原因是什麼?

不要誤會,我並不是希望你們發生糾紛,但任何人際關係都會有高潮和低谷。能持續的合作關係可以迅速從低谷中走出來,並變得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59

哲學家良知能買賣?--桑德爾的矛盾(一)

2012-12-31  TCW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的新書《錢買不到的東西》,當中提到了他對各種事物市場化的憂慮,他認為在許多事物都可以買到的今天,社會有一些美好價值正在失去。

桑德爾在書中提到了許多例子,例如掛號黃牛、國家公園露營權、器官買賣。然而,筆者認為桑德爾加進一個例子,會更有說服力,這個例子就是「哲學家的良知」。

桑德爾這本基於哲學家良知所著作的《錢買不到的東西》,目前就在書店供讀者花錢購買。如果用桑德爾質疑其他事物買賣的邏輯,我們不妨追問:桑德爾把他的「哲學家良知」在市場買賣,公平還是不公平?

在《錢買不到的東西》中,桑德爾提到棒球賽的例子,以此論證市場「按價分配」的不公:棒球賽有人買票,還沒看完就早早離去,但有些窮人買不起票,卻對棒球數據如數家珍。因此市場「按價分配」並沒有把資源分配給最需要的人。

同樣的邏輯也可套用在桑德爾這本書上:有的富人只是附庸風雅,買了這本《錢買不到的東西》,看了前兩頁就丟在一邊,反之,有的窮人買不起這本書,但對人生哲理卻有深刻思索,然而這本《錢買不到的東西》卻在市場標價出售,窮人因此錯失可以得到啟發的機會。這是否也不公平呢?

如果桑德爾意識到此問題,他應該和書商討論,停止這本書銷售,因哲學家提供良知在市場供人買賣,和一個普通人提供器官在市場供人買賣,本質並無差別──至少筆者看不出什麼差別。若器官買賣會「讓社會失去美好價值」,那哲學家提供良知在市場買賣呢?

桑德爾若肯身體力行,實際採用他在書中推崇的「先到先得」排隊分配方式,沒有掛號黃牛、沒有金錢污染,讓書供讀者排隊領取,這似乎就解決了窮人買不起他的書的問題。

但我們必須為桑德爾設想:如果用這種分配方式,書商沒收到錢,他們會去印這本書嗎?用這種分配方式,桑德爾寫這本書沒有版稅等金錢收入,他還願意寫這本書嗎?

事實上,桑德爾所以能受到廣大讀者歡迎,正是因他的哲學家良知可在市場買賣。書商認為出版他的著作可賣錢,才願意印這本書—-如果桑德爾上一本著作《正義》沒有這麼受市場歡迎,哪個書商願意幫他出第二本書?電視台認為出版他的教學影片可以賣錢,所以才製作那些教學影帶。更別提那些邀請他四處演講的單位,大多著眼於桑德爾可以為他們多賣一些產品。然而,靠著市場買賣而走紅的桑德爾,卻反過來質疑市場買賣的道德,這真像是一齣黑色幽默劇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45

分配看身分算公平--桑德爾的矛盾(二)

2013-01-07   TCW
 
 

 

資源是稀少的,我們能用的遠少於我們想要的,也正因為每個人都想要,資源才顯得稀少,因此「稀少」與「競爭」是無可逃避的現實。既然如此,人類對資源的競爭就一定要用某種方式決勝負。

不管分配方式是什麼,是價高者得、先到先得、武力解決,最後結果都是勝者有、敗者無。只是不同分配方式,會決定不同人成為勝者或敗者而已。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認為,市場用「價高者得」方式分配,人們只要出錢就可得到資源,他質疑這是否「公平」(桑德爾從頭到尾沒有定義公平,事實上,公平是個沒有明確定義的名詞)。

然而別種分配方式又何嘗「公平」?「先到先得」是出得起「時間」去排隊的人勝,出不起「時間」者敗;「武力解決」讓孔武有力者勝,體弱多病者敗;「論資排輩」讓資深大老勝,菜鳥新人敗。人類目前所有分配方式,都會產生勝者與敗者,若說依價格分配不公平,則任何分配方式都是不公平的。

桑德爾還質疑,多付錢就能得到更好產品服務是否公平?例如美國有個監獄讓囚犯多付錢以升級到較高級牢房,這對出不起錢的囚犯公平嗎?

但較高級牢房是稀少資源,不按價格分配並不代表它不用被分配。若不按價格分配,也許典獄長和某囚犯交情好,把高級牢房給他住,和典獄長沒私交的囚犯就只能住普通牢房,這是否「公平」?

而且,若「多付錢就能得到更好東西」不妥,那是否產品品質毫無差異、每人付一樣多錢、享受同質服務,才是理想世界?有人多付錢獲得更好服務,就是不公平,誰會想活在這種產品服務全一樣的世界?

此外,「分配」和「生產」有關,除了天上掉下的禮物,大多數物品都是人們提供的,如果分配方式無法讓提供者有好處,這種分配方式一定崩潰。

按價格分配,買者支付代價讓提供物品者獲得好處,才確保物品可持續提供。棒球賽門票按價分配,才有人想去蓋球場;書籍按價分配,才有大哲學家寫書提醒世人「錢買不到一切。」用別種分配方式,供應者沒有好處,就不會有人去提供物品,也不用談分配了。

日前桑德爾來台灣演講,某主持人問他一個問題:如果你去醫院就診,醫生說你是哈佛教授,要給你更好待遇,你是否接受?桑德爾遲疑一下,坦然回答他接受。

然而,因為「身分」和因為「出得起錢」而獲得更好待遇,有什麼不同呢?桑德爾可以接受因身分而得到更好待遇,為何不能接受出較多錢者得到更好待遇?這或許是他帶給人們另一個值得思辨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49

反對市場是真自由?--桑德爾的矛盾(三)

2013-01-14  TCW
 
 

 

如果一個人不去市場交易就活不下去,他能算是自由嗎?」這是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的論點。經濟學認為市場交易是自由的,桑德爾質疑,若為求生才去市場交易,他等於是被迫的,因此市場交易不是完全自由的。

然而,自由不是絕對的,我們不想累死,所以睡覺;不想被判死刑,才不殺人放火。我們也是為求生才被迫做或不做這些事,這是否也「不自由」?

我們無時無刻都想讓我們的處境更好一些,因此我們總是為達到某個目的而行為。如果我們活在天堂,一切處境都已完美,我們就不用為了什麼目的去行為,這或許就是桑德爾所說的「自由」,但這種「自由」對現實人們毫無意義。

如果想要有意義的討論自由,就要以現實而不是幻想為基礎,古代先賢哲學家,早就認清自由的現實意義,那就是自由須建立在「私有財產權」上。

數千年前,希臘克里特島(Crete)的憲法制定者,認為「自由」是邦國的至高善舉,因此早就規定財產權明確屬於取得財產者,但在實施奴隸制的國家如斯巴達,不僅不承認私有產權,甚至允許偷竊,因此斯巴達體制被認為是「不自由」,不是毫無道理的。

以「天賦人權」著名的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說:「『無財產權,即無正義』,這道理和幾何學任何一個定理一樣正確。因財產權的意思是:支配某樣東西的權利,而『不正義』的意思是:這個權利被侵犯了。」另一名哲學家佛格森(Adam Ferguson)也說:「財產權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關是顯而易見的。」

經濟學家更看出了私有財產權的深刻意義,「私有財產權是市場交易的先決條件,」這是一九九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Ronald Coase)的創見,換句話說,市場其實是自由與私有財產權的必然結果。

如果我有個東西想賣,也有人願意買,這個東西的買賣也沒有侵犯到他人的私有財產權,然而政府或一些聖人,卻用「社會美好價值」(這是個含糊不清的名詞)之類的理由,不准我賣,這就是侵犯我的產權,也是在踐踏我的自由。

海耶克(F.A. Hayek)在《到奴役之路》中就說:「經濟自由是其他自由的前提。」事實上極權國家人民失去自由,就是從失去「經濟自由」開始。因在政府管制經濟下,一個人無法自由選擇在市場謀求生計,他只能依賴政府,政府權力日趨擴張,人民自然只能被奴役。

用各種泛道德理由,禁止一個人在市場交易私有財產,都是以自己的好惡剝奪他人自由。如果這些人還想教導大家何謂「自由」,那真是太諷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76

債仔被捕 麥基:佢要洗pat 我好矛盾

2013-02-14  NM
 
 

 

上期本刊報導「金融老蠱惑 息誘麥基」,話前上市公司主席陳英鳴,以高息吸咗粵語殘片影星麥基嘅錢無還。文章一出,警方即刻做嘢,上週四喺灣仔拘捕一名五十七歲陳姓男子。小宗即刻打去搵陳英鳴,佢電話已飛去call台。而麥基則話自己開心又矛盾:「佢要洗pat pat(小宗按:大前提係被判罪成兼坐監),其實我都好矛盾,咁我嗰六十萬仲收得番嗎?」佢話搵緊律師商討對策。原來陳英鳴過去一直信誓旦旦還錢,但麥基每次同佢傾,佢都態度輕佻咁話:「我有二、三千蚊,要唔要吖?」有次麥基喺銀行門口等佢「還住十萬」,點知陳英鳴來到話:「哎呀,我只籌到一萬咋!」仲話:「你態度唔好,我又唔還住喇!」麥基次次被激到扎扎跳;債仔惡過債主,又一例證。本週圖片

白花油王子年年都喺維園擺檔賣吓白花油,今年仲喺攤位賣個人專輯,睇吓王子,揸住咁cute嘅福仔,都一副「唧」極唔笑嘅樣,似乎唔係好滿意銷量噃。(嚴寶權攝)

本週對峙

日方大波挑釁

東瀛防護相小野寺五典透露,一月十九日下午中國054型導彈護衞艦「溫州號」以火控雷達瞄準日本

驅逐艦「大波號」,雖然未有開火,但事不尋常云云。

以「大波號」出迎「溫州號」,究竟邊個挑釁邊個先?

即使開火,都唔怪得人嘅噃。

Give me a break平鑽充靚鑽

新年流流,最多春茗飯局,大家互相恭賀之餘,OL仲可以將身上嘅行頭,互相較勁,咁點樣可以平買靚鑽石?批發鑽石予Cartier、Dior、Tiffany的批發商LAZARE KAPLAN東南亞區董事兼副總裁李清輝,就教路話,同為最高級嘅D色,佢哋牌子嘅一卡價錢十八萬,零點九卡只九萬元,價錢差成倍!但肉眼點睇?佢自言做咗呢行幾十年,都分唔到。仲有,原來鑽石並非大粒淨色就叫靚,重點係夠閃。鑽石中D色為最貴,但揀到粒「cut得靚」嘅H色,望落分分鐘閃過同卡嘅D色,價錢又係平一截!要keep住鑽石夠閃,李清輝攞住隻五卡鑽戒話,用最普通的洗潔精加暖水浸,用牙刷擦吓啲罅,望落就閃閃令啦!

金管局出重炮

金管局去年尾話Hibor報價機制無問題,轉頭就被境外監管機構「溫馨提示」,指UBS就Hibor報價可能涉及不當行為。被人笑係無牙老虎,金管局就喺呢個星期、RBS被指操控Libor有結果前做嘢,並引用《銀行業條例》,首次將業界制定的操守準則作為法定指引;違規者,「釘牌」都有之。而Hibor日常運作及監管亦由銀行公會交俾財資會,讓金管局成Hibor的新管理人,「搣銀公柴」。銀行界人士話,金管局過去買大行怕,尤其獅子號,不但係發鈔銀行,細行嘅P(最優惠利率)都唯佢馬首是瞻,影響力大。金管局不時要派班職員巡查銀行,獅子號例以「資料機密」為由,指明非阿head級數嚴禁內進。今鋪金管局揸緊《銀行業條例》呢碌「重炮」,對銀行同新成立嘅金發局來說,絕對係下馬威!

樓市招「愈變愈辣」

市場一直流傳,政府會在上週五再出招打壓樓市,不過事實證明,流料歸於流料。咁究竟流言是如何形成的呢?前星期小宗從地產代理口中收到風,話政府有意效法星洲,對炒賣工廈徵稅。兩日後,facebook就傳出係對第二套住宅徵特別印花稅。再過多幾日,小宗收到whatsapp,話會加重買家印花稅、第三套房停造按揭、及第一季推一萬伙超長樓花期居屋等等,到上週五連改圖創作嘅假政府公告都出埋。呢單嘢,明顯係經紀想谷旺市之舉;但喺度奉勸行會成員,呢排別做物業買賣,免得政府突然出招,就步林奮強後塵矣。

金牙大狀講嘢練乙錚誹謗七百萬人

689出律師信指控練乙錚登喺《信報》篇鴻文誹謗佢。細閱全文,練教授其實係誹謗緊七百萬人。大家睇吓佢點講:堂堂一個香港特別行政長官候選人,得到「江氏紅」中聯辦的點頭去馬之後,是怎樣「斥之乞來」、「呼之不去」,怎樣誠惶誠恐,怎樣卑躬屈膝打哈哈擺和頭酒、最後得到黑道的百分百支持,神一樣替他撐住了比唐氏高的「民意」,讓當時的中聯辦領導得以「名正言順」抬他上位。各位,「民意」係乜呢?此又豈非七百萬人之意向乎?然而在練教授筆下,七百萬人原來並無陳寅恪所講「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是聽任黑道扯線擺布者,咁對七百萬人嚟講,又豈非絕大之侮辱?若然689要出律師信,都理應唔係以佢私人名義出,而係代表七百萬市民向練教授討回公道。不過,如果佢都識得咁做,佢又仲係689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