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代工帝国”之重:资本市场看空“候鸟模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7/1NMDAwMDE3OTM1NA.html
5月26日,富士康国际(2038.HK)开盘后平稳上涨,收盘报涨7.16%。在香港市场,富士康国际此前正 遭到投资机构们做空。年初至今,富士康国际已累计下跌40%左右。花旗等投行陆续将富士康国际的评级改为“卖出”。但自去年以降,笼罩在富 士康头上的经营压力显然并未解除。如富士康员工数量相比2008年增加了9.7%,员工成本总额支出却同比减少28%,人均成本更是同比减 少了34%。富士康国际(2038.HK)2009年财报显示,其收入为72.41亿美元,同比下滑22%,实现净利润3962万美元,同 比大幅下滑68%。从2010年前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富士康国际的经营情况依旧糟糕。国际消费电子市场愈演愈烈的智能手机取代传统功能手机 潮流,事实证明至少在短期内对手机代工厂商是一个重大利空。虽然很难证明富士康目前经营上的困境和员工接连跳楼之间有必然关联,但经过这轮 大起大落的富士康,已不得不开始反思其依赖多年的代工模式。押注智能手机随着苹果iphone 手机的一炮走红,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厂商开始在智能手机上发力。但这并不意味富士康等手机代工厂商能拿到这部分新增长的订单。目前,智能手机 依旧维持30%左右的高毛利率,苹果的iphone毛利率更是高达50%—60%。在这样高的毛利率下,智能手机厂商将手机制造业务外包给代工厂商的意愿 并不算紧迫。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都选择将新开发的智能手机放在自己的工厂里生产,而不是像原来一样外包给富士康代工。在智能手机市场增 长迅速的宏达电(HTC),也选择在自己的工厂生产。但当全世界正处于由传统功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的时代时,这一过渡期直接导致了富士康等 手机代工企业的困境。台湾元大证券科技行业研究员张文慧告诉记者,代工产业的特性决定,任何一种新产品更新换代初期,都很难有大量的代工订单产生。智 能手机厂商的策略大都是“小步快跑”,即开发出新产品后并不大规模生产,而是不断改进,推出更新一代的产品。目前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有微 软、Android、Symbian等多种,并不像笔记本电脑代工那样,统一是微软的操作系统加上英特尔的芯片,这加大了代工企业的接单难度。这 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智能手机厂商对制造环节的保密要求颇高,因此,在产量不大且成本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多数厂商宁愿选择由自己的工厂生产。反 映在财务报表上,富士康等手机代工厂商近几个季度交出了令股东十分头疼的业绩报告。这仿佛一次筹码很大的押注,富士康在等待下半年智能手机 代工订单的复苏。最乐观预测,今年下半年富士康可借助智能手机市场的微妙变化走出困境。目前富士康正在努力开发戴尔等PC厂商为新客户。智 能手机高额的利润吸引了戴尔、惠普等众多PC厂商转而投身这一细分市场,分析人士普遍预测,这些没有手机制造经验的厂商,更加可能选择与富士康等代工企业 合作生产,这样的前景正是富士康所渴望的。目前,富士康正在积极开拓这样的新客户。除了戴尔已经将Mini 3智能手机的制造任务外包给富士康外,宏碁、PALM等厂商也已宣布,将会把一些智能手机放在富士康生产。“如果挺过这一关,富士康很可能 迎来一个新的高峰。”张文慧分析道。“候鸟模式”之惑随着代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堪深圳成本 重负的富士康加快内陆建厂步伐。鸿海奉行多年的“候鸟模式”是不断从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以降低成本。在转移内陆的过程中,富士康 从地方政府手上获得了税收等优惠政策。富士康的规划是,深圳厂区将逐步淡出制造业务转型为研发中心,制造逐步转移到内陆成本更低的地区。但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这一计划推进并不顺利。“富士康原计划今年7成的产能转移到内陆去,深圳厂区只保留3成的产能,到目前为止,深圳 厂区和内陆厂区的比例为50%对50%左右。”张文慧分析道,这意味着,富士康在深圳和内陆地区的工厂两边同时运转,短期内成本相当高。规 模效应是富士康帝国最大竞争优势之一。但在订单不旺的时候,则成为巨大负担。这是摆在郭台铭面前的双刃剑。内忧之外,还有外患。在游戏规则 已经日趋稳定的国际代工格局中,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商被诺基亚等国际大客户限定很死。例如,富士康为诺基亚代工一部手机,几乎所有原材料都 由对方指定,而这些原材料的价格很可能是客户早就与上游供应商商谈好的,富士康很难有赚取差价的空间。但希望在未来智能手机市场拿到丰厚订单的富士康,并不敢得罪诺基亚这样的大客户。在公司整体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尽一切可能从内 部压缩成本便成为了迫不得已的选择。在富士康周围,比亚迪、TCL、伟创力等,都对手机代工业务虎视眈眈,“将来富士康在智能手机代工这块 最大的敌人可能是比亚迪”。近两年富士康与比亚迪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危机以来,比亚迪低价抢单策略屡屡奏效,抢走了一些富士康的老客户。随 着“11连跳”的发生,富士康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难题已经抛给郭台铭的国际大客户们,包括苹果、富士康在内的众多IT巨头都是EICC(电 子行业行为准则)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对于员工权益保障有着详细的规定。EICC准则由一系列的基本规范组成,涉及劳工和招聘、健康安 全、环境责任、管理系统和道德规范等。随着思科、英特尔、微软和索尼的加入,惠普、戴尔和IBM等国际化大公司联合成立供应链工作组,为贯 彻EICC制订综合执行计划,以不断减少针对电子行业供应商的二方以及三方审核,节约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0

SEC調查亂飛:中國概念股再遭密集「看空」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xNMDAwMDIzNTkxNQ.html?source=hp&position=focus

那些乘坐數十小時國際航班降落中國的洋會計師,正被提醒要格外小心,用他們自信於數字確認的雙眼,死死盯住銀行櫃檯出具的對賬單。更苛刻的要求還包括,獨立詢證中國客戶在工商局或稅務機關的入檔材料。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SEC)發言人弗洛倫斯·哈蒙(Florence Harmon) 29日接收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監管方式)不會超出原有程序法規」,但她並未透露調查進展。

SEC 委員路易斯·阿奎拉(Commisioner Luis Aguilar)4月初透露,將由特別小組對中國公司的反向併購問題「採取行動」。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PCAOB)也表態仍在進行排 查。一如慣例,他的機要助理也在郵件中轉述,阿奎拉不願就行動進展發表看法。

兩個月以來,美國市場上共16只受到爭議的中國股票停牌。

風聲鶴唳,金融危機後收入萎縮的著名會計師事務所,也不得不將一些急欲向他們支付高額審計費用的國內反向收購(RTO)上市公司拒之門外。一些公司從去年三、四季度就開始與「四大」接洽新財年的審計業務,如今只能作罷。

市場的另一端,做空者幾乎以每天一份質疑報告的速度,展開最後的蠶食。已經在獨立調查報告領域屢試不爽的知名人士說,新的目標可能是一批通過首次公開發募(IPO)流程上市的公司。

在中國公司佔據近三分之一美國市場IPO份額的背景下,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所受質疑,可能引出更深層的跨國監管議題。

RTO股票接連停盤

在北京一間大落地窗的會議室,一位多家公司的獨立董事不停揉搓暗沉的眼瞼,上週五,他剛剛結束與畢馬威(KPMG)會計師在西安的調查。那家西安寶潤(NASDAQ:CBEH)已被責令停盤。十多分鐘後,他又開始和另一家任職公司的會計師會面。

SEC調查亂飛:中國概念股再遭密集「看空」

而獨立董事們的忙碌,早在農曆春節就已開始。今年2月1日,中國高速頻道(NASDAQ: CCME)受到多家做空機構發難,誘發若干RTO股票受到質疑後暴跌——這些公司的獨立審計委員會,不得不開始運轉。

中 國高速頻道是一家視頻廣告公司,股價一度超過20美元,曾被預計將至少將超過25美元,市盈率達到10倍以上。其中國實體公司的工商資料顯示,它的主營業 務捆綁在北京、上海等地駛出機場的大巴車上,通過購買車載電視的廣告代理權,極盛時這家公司甚至吸引到美國知名投資人格林伯格(Maurice Hank Greenberg),這在RTO股票中極為罕見。

格林伯格曾是美國國際集團(AIG)首席執行官。公開資料顯示,格林伯格的公司共持有中國高速頻道455萬股。

春節後在杭州,一位身著黑色風衣的投資人對本報記者說,「復仇終於要開始了。」去年上半年,一批像他一樣的小型基金管理人,曾建倉中國福建這家廣告公司。因為深信投資明星格林伯格,以及中國國家電視台下屬的諮詢公司,為中國高速頻道製作的飽含讚譽的報告。

更知名的做空方早已關注這只股票。去年7月,就有美國基金經理找到進入CCME董事會的董穎,詢問其對諸多難查詢的代理機構有何看法。

董本人熟知中國法律和財務分析,此前由格林伯格任命為勝達(C.V. Starr)國際中國公司董事總經理。

已經在這個市場上鼎鼎大名的兩位人物, Citron Research創始人Andrew Left和Muddy Waters創辦人 Carson Block,也先後介入到對中國高速頻道的質疑中。兩家機構已在去年一整年多次公佈報告,導致多家中國公司股價下跌。

「做空方需要一段時間,製造下跌預期。」上述投資人說,Andrew Left最初放出報告,使一些做空基金長時間盤踞在中國高速頻道。Carson Block的報告則更有殺傷力,在春節期間連續發出,中國高速頻道高管疲於應付。

而最近兩個月,更多中國公司開始被賣空,共計16家停牌,其中均曾受財務質疑。更多做空基金開始招募在中國的研究團隊,陣陣「空襲」後,影響傳導到相關的中介機構。

「四大」的煩惱

最後一根稻草很快折斷,在中國高速頻道去年四季度財報公告期前,不願再趟「渾水」的德勤香港(Deloitte)相關審計師選擇辭職,稱其不再信任公司管理層的陳述。

勝達國際的董穎隨即辭去中國高速頻道的董事職務,開始關心向其索賠的事宜。爾後與過去的景象再度出現,美國的律師事務所開始提請集體訴訟。與過去主要針對上市公司和投行不同,會計師事務所也成為目標。

「我不認為這些公司換成『四大』會有什麼差別。」Andrew Left在電話中言辭激動地說,他並不信任那些改換成知名審計所的中國公司。

一個背景是,在去年第三季度,中國中小市值的公司已經感受到壓力,新的投資人和投行均輔導其花更多審計費,聘請四大會計所,改變易受質疑的形象。不少業內人感慨,四大成了中國概念股被獵殺的另一「受益者」。

如今最新說法是,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四大」會計所,都已原則上不再接受新的RTO客戶審計業務,以減少風險。一些較小的美國會計所重操舊業,因為SEC調查的傳聞,會計師被要求親自到銀行詢證,而非輕信客戶提供的材料。

其他中介機構亦有反應。「對新的業務,現在投行不僅看審計師給的材料,更要求用更多時間,更嚴格的程序親自盡職調查。」羅仕證券(Roth Capital)中國區首席代表馬峻說。他所在公司,是承接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最多業務的投行之一。

在中國大陸曾被稱為「虛擬財報殺手」的會計師夏草,也忍不住在上海雙金生物(NASDAQ:CHBT)案例中出手。他分析稱,香港德豪會計行(BDO hongkong)的審計報告存在問題。

「這些屢次出現的審計問題,很難說是技術障礙,即便銀行對賬單可以作假,審計師如果盡職,也可以二次審計發現。」夏草對本報記者說。

據 不完全統計,德勤還陷入泛華保險(CISG)的財務爭議中;畢馬威(KPMG)則曾因多元水務問題辭職;安永(E&Y)被艾瑞泰克(CAGC)解 聘;普華永道(PWC)向客戶「數百億」(SBAY)辭職也難逃質疑。全球排名第五的德豪則陷入有爭議的上海雙金生物(CHBT)。

PCOAB研究報告稱,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因為官方限制原因,並不接受該委員會每年的監督審查。

中小市值IPO股票或是做空目標

做空者還在尋找新的獵物。他們之間信息分享頻繁,雖然合謀做空也有違法風險,但相熟的人可以隨時電郵聯絡。「就像個小型俱樂部」Carson Block說。

羅氏證券3月31日的數據顯示,中國概念股收益率呈現巨大差異。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股票平均收益率高達34.5%;市值在5000萬至2.5億間的股票平均收益率則為負23.5%,其中多是做空者常光顧的RTO股票,其中流動性尚佳者,大多已經受過質疑。

市值在2.5億至5億美元,並通過IPO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正在吸引做空者目光。由於去年二三季度一些新發股票市盈率較高,一些擬上市公司甚至加快IPO進程。其間有參與承銷的投行人士對本報記者稱,「一些公司尚未準備好」。財報中的疏漏,正是做空者報告的論據來源。

早在今年一月,已有投資者透露,福建廈門的紐交所上市公司東南融通(NYSE:LFT)將被大量做空。

Citron Research在4月27日發佈報告,質疑這家金融IT企業的財報真實性,認為公司借助勞務公司,隱瞞勞務成本,因而報表中有高出同業的利潤率。報告還公開其控制人曾涉入的官司。東南融通方面4月29日在電話會議中已做出公開回應,當日股價上漲逾10%。

東南融通的審計師亦來自德勤在中國大陸的會計師事務所。記者向其上市服務部門詢問,至發稿前尚未獲得回應。

工商資料顯示,東南融通在福建的實體公司的各項數據與SEC文件類似。AndrewLeft告訴本報記者,他在公開報告前已經「聽說」這一情況,但報告中卻並未展現。對比工商資料和SEC文件的數據差異,是過去做空者慣用手法。

5月20日是股票交割日,多位做空基金人士稱,在這之前,做空方還會有大動作。

風傳半年的調查

美國SEC發言人弗洛倫斯·哈蒙4月29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拒絕對正在進行的調查發表任何評論;就是否調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稱還不便透露。

早在去年12月,波士頓一家報紙即援引接近調查專員的消息源說,SEC決心調查中國公司反向併購上市的利益網絡。該報導並未獲得SEC回覆。

但哈蒙明確指出,「對上市流程和審計事務的監管措施,不會超越已有的程序法規(的力度)。」半年來的監管手段鮮為人知。此前,市場一度傳出SEC考慮提高RTO股票轉板融資的限制條件。

一位承擔中國公司赴美業務的投行主管說,從外圍獲取的信息看,SEC調查在近兩個月確實在深入,調查對象與過去做空基金質疑的股票有一定的重合度。

SEC委員路易斯·阿奎拉(Commisioner Luis Aguilar)在4月4日一次投資機構會議上說,將有特別小組針對RTO股票的問題展開調查。一位基金經理說,阿奎拉甚至提到了幾個中國股票的名字,包括大連綠諾(RINO);福麒國際(FUQI)。

但阿奎拉的機要助理回覆本報記者,「委員對調查無可奉告」。承擔審計所註冊審查的PCAOB的公共事務部門4月29日接受了記者的採訪申請,但至發稿前並未回覆。

針對反向併購案例的研究早已有之。PCAOB今年3月中旬公開了一份報告,其中稱2007年至2010年3月,中國公司RTO股票價值縮水巨大。

報告還點名列出一些承接RTO業務的審計所。無獨有偶,早前公開披露的SEC訴訟案件中,一家曾承擔中國概念股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被起訴。

公開消息稱,一些在中國開展業務的財務顧問公司,也已進入SEC視野。本報記者多方獲悉,一些公司推動股價上漲,加快轉板進程中的交易行為,正受到交易所和SEC的關注。

也有中介機構公開建議,應對目前言論自由背景下的頻繁做空行為進行監管。

一些做空機構負責人則建議,應該調查一些中國公司的管理層私有化的真實程度,他們懷疑其中有穩定股價的動機。

一個背景是,去年下半年至今提出管理層私有化的公司共有8家,如今僅有1家完成這一過程。

但無可否認的是,即使在「調查」期間,中國概念股仍將是個巨大的博利場。儘管一些名聲在外的做空者,甚至不便參加各種光鮮的投資會議,但當Andrew Left聽到記者來自中國,仍敏銳地大聲問道,「你知道還有什麼問題公司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26

Big Picture--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後的看多看空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ff2.html
Big Picture--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後的看多看空



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放緩這大概是一個100%確定的命題。而且這個放緩應該是永久性的。邏輯也很簡單。人口+原來經濟的規模已經足夠大。所以永久性放緩這個命題大約也可以成立。

那麼在這個命題下可以有什麼推演?

我的思考是看空兩個關鍵詞。看多兩個關鍵詞。

看空的是供應端的槓桿+渠道

看多的是消費端的槓桿+精細化的供應端。

稍微展開一下。

看空的供應端還有一個大的背景就是早前一直強調的供應過剩。

從房地產角度看,今年最大的兩個事件莫過於綠城差點倒閉+剛才發生的Soho的轉型。

綠城就是供應端槓桿典型的例子。負債率超過100%而且當時宋衛平甚至宣稱負債率超過100%是常態。

這樣的常態在經濟放緩的今天就是性命交關的事情。如果過不去這關就是直接掛掉。當然現在九龍倉入股後基本有喘息的機會。大致上不至於倒閉。

Soho的轉型其實屬於未來可以看多的供應端的精細化。Soho的轉型直接可以參考恆隆。提供的是租賃服務。

過去若干年的中國房地產都是拿地快周轉模式。這個玩法應該到頭。轉型實屬必然。但是服務這鬼東西我很難想像是北京人可以提供的。如果是東莞的服務業還可以考慮。所以Soho的路還很長。

看空渠道。其實也差不多一個意思。早前寫過一個OCBF的演進路線。
渠道+加盟商的玩法適合早前的供應稀缺。用庫銷比壓貨渠道優化報表。這個最典型的是在香港上市的體育用品行業。
當然雷士其實也是差不多玩法。
國內的產品製造業+零售幾乎都是這個渠道玩法。這個玩法不靈了。可以直接看空。因為供應過剩的緣故。

上面兩個是看空

看多的是消費端的槓桿。
其實很有趣的一個事情是每次跑超市在結賬時候很喜歡和老阿姨們聊天。別看那些老阿姨其實他們也有很樸素的思考。每次說現在物質極其豐富後面一句都是同樣的話,只要有錢。。。
so沒錢怎麼辦,那麼就是消費者貸款。
現在打開任何一張財經報紙都可以看到汽車貸款1.88%左右甚至0%利息的消費貸款。
每次你大額支付後銀行立刻會追過來分期付款的短消息。
這些都是未來增長空間最大的行業。消費端的槓桿。如何介入?標的是什麼?
這個答案我現在也沒有,誰有的話告訴我下。

另外一個看多的是精細化的供應端。
這其實就是品牌OCBF裡的後面兩個branding+fashion
專業化+高價格。是這個趨勢的核心。
具體的標的其實會蠻多的。這個方向上會有很多大公司誕生。
這裡還是要注意。專業化+高價格的行業裡切記別碰有玩渠道的。這是很SB的玩法。一定要直銷。
特別是服務行業。
在中國我沒見過一個服務業加盟成功的案例。我也暫時不相信服務業可以加盟。這是玩不轉的。

後記。供應端的槓桿有一個很有去的現象就是廣東和浙江的對比。浙江人在這30年裡槓桿無往不利。今年全部掛掉。看看銀行的NPL就可以知道絕大部分都在浙江。所以是到還債的時候了。只要是經濟活動+槓桿。必定有崩盤的一天。無一例外。浙江的民營經濟今年會是最壞的一年。需要反思和吸取教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77

小牛老闆庫班減債高招:看空日元 Home Blogger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285

現在提起Mark Cuban這個名字,十有八九我們會說:那不是NBA達拉斯小牛隊的老闆庫班嘛。其實,億萬富豪庫班的身份首先還是生意人。

就算小牛隊本賽季鐵定沒法像上賽季那麼風光,去年底開始火爆的日元交易也會讓庫班開心起來。
 
4月25日,庫班接受CNBC採訪時透露,他交易科技股只是玩票性質,匯市才是主戰場:
 
老實說,我沒有投入很多公開上市的科技股,只是偶爾交易玩幾把。
 
我最大的交易是外匯,因為比股票的透明度高得多,可以得到的信息也多得多。
 
我認為,這是更有實效的市場。
 
當CNBC主持人問他現在是否做空日元時,庫班回答:
 
沒錯。實際上,去年12月初我就入場了,把我所有的債務、從達拉斯小牛的到個人的都轉換為一筆日元貸款。
 
當時(美元/日元)是85左右。所以我很開心這麼做。
 
現在美元兌日元已經接近100,到目前為止,日元貶值給庫班減輕了不少負擔。球隊管理且不談,投資外匯他還是押對了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04

看空黃金的5大理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949

週五,黃金價格已是連續第七天下跌,這是4年來最長的下跌。

本週,金價已經下跌了5%,是歐洲2009年以來最長的連續交易日下跌。在美國商品交易所的黃金交易市場緊跟歐洲市場,但也並不總是完全匹配。

許多重量級的人物正在進場,高盛已經告訴用戶,他們已經停止賣空黃金獲利,但是仍然預期金價將下跌。上週,對沖基金Man Group 首席執行官Manny Roman表示,他預計金價將下跌到1000美元。

那麼接下來的趨勢到底是什麼?華爾街見聞蒐集了下面5個支持熊市的觀點:

  • 美聯儲可能遲早會放緩刺激。

美聯儲印錢是近幾年來金價上漲的主要原因,這反應了黃金在高流動性時代作為對沖貨幣疲軟和通脹工具的傳統吸引力。儘管如此,現在美聯儲正計劃放緩購債計劃:

「美聯儲關於放緩購債甚至結束QE的熱烈討論已經降低了黃金作為高通脹避風港的吸引力。」麥格理貴金屬分析師Matthew Turner表示。

  • 投資者投資情緒很差。

瑞信週四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與銅、原油和玉米相比,60%的投資者將黃金當做預期最差的大宗商品,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預計,黃金價格將處於每盎司1400美元以下一年時間。黃金現在交易價格在1380美元左右。

瑞信分析師更加悲觀,其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Ric Degerell預測稱,在5年內,黃金價格甚至可能跌到1000美元以下,

「下一個大底將是每盎司1350美元,我認為這將很快到來。」

  • 美元強勁。

最近幾週上漲迅猛,在美國經濟復甦以及美聯儲將很快結束QE預期的跡象中,美元對其他貨幣都大幅上漲。由於黃金是以美元定價,堅挺的美元將降低其他黃金的吸引力。

「在過去的幾週中,美元統治一切,」獨立市場評論員Dennis Gartman週五稱,「接下來將繼續這一趨勢。」

  • 印度黃金需求面臨風險。

印度是傳統的世界最大黃金消費國,去年其黃金需求佔全球黃金需求的1/3。當金價下跌,價格敏感的印度買家有巨大的需求購入黃金,以期待黃金價格回穩,就像上個月金價大跌時我們看到的一樣。儘管如此,荷蘭銀行分析師Georgette Boele稱,這次印度黃金投資者可能不太願意再買入黃金。

Boele認為,印度黃金需求是季節性的,上個月黃金價格下跌正處於5月13日的印度傳統買金節日吠舍節(Akshaya Tritiya festival)之前幾週,該節日在印度日曆中被認為最吉利的購買黃金的日子——這大大刺激了印度的黃金需求。

「現在我們已經過了這個節日,婚慶的黃金需求將放緩,」Boele稱,「下一個最重要的購金吉日是10月13日的德賽節(Vijaya Dashami),11月2日的排燈節(Diwali Night),以及3月31日的印度新年。」這可能是今年秋季黃金上漲的一個理由。

  • 黃金ETF可能進一步被拋售。

最近黃金價格走弱的一個主要因素是黃金上市交易基金的清盤。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金礦企業的貿易集團和黃金投資者的黃金需求同比下降了49%,這在很大程度是由於黃金ETF持有量下降了177噸。

儘管如此,荷蘭銀行稱,在上市交易的基金中依然存在大量過剩的黃金。根據這家銀行的數據,黃金ETF依然持有超過7100萬盎司的黃金倉位,這可能意味著清盤行動將繼續。

「黃金價格越低,持有黃金倉位的投資將越焦慮。」荷蘭銀行分析師Georgette Boele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60

能源巨頭kinder morgan對26歲分析師看空報告的回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311

最近,一位26歲的年輕分析師Kevin Kaiser發表了一份看空美國第三大能源公司Kinder Morgan的報告,這促使該公司身價102億美元的CEO Richard Kinder召開電話會議來回擊。

本月初,Hedgeye Risk Management的高級能源分析師Kaiser公佈了一份名為看空Kinder Morgan的研究報告

Kinder Morgan在其輸氣管道維護上花費的資金比應有的要少,這使管道的安全性存在問題。

或者,該公司的財務報告有問題,誤把維護管道的費用計入了別的項目。

關鍵是,Kaiser的報告導致Kinder Morgan的市值蒸發40億美元,並華爾街引發了一場多空雙方激烈的討論。

因此,這位知名的CEO 在美國市場開盤前召開了電話會議。很顯然,這個會議是針對Kaiser的報告而召開的。

在這個電話會議中,這位CEO的激動情緒令人吃驚。與會的消息人士稱:

「Kinder很憤怒。我之前從未見過一個高調的CEO會顯露如此情緒。」

這位CEO稱,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和公司員工的經驗做出分析。他說:

「我認為經驗很重要。我從事管道行業已經擁有33年的經驗。管道維修決策小組的其他成員也擁有豐富的經驗。我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加起來有上百年。」

我認為投資者應該根據專家的意見做出分析判斷,而不是依據一個分析師從財報得出的觀點。」他還稱,公司的財報沒有錯誤。

在會議的問答環節,他有點生氣,尤其是當涉及到一些數據的時候。比如:

「2011年,El Paso已經在建設管道的輸出和接受設施。在它們施工後,剩下的就是簡單的機械性工作——你只需把ILI設備裝進管道中,然後在運營結束的時候把它們收回來。El Paso在2011、2012年的時候完成了這項工廠,並在輸出和接受設施上花費了4100萬美元。因為它們完成了這項工程,因此我們2013年在輸出和接受設施上僅花費了600萬美元。3500萬美元的差價就是這樣來的。如果你持續質疑,請放過3500萬美元的價差。」

Kaiser也參加了這個會議,但是他似乎因為沒有得到提問問題的機會而感到失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99

花旗、法巴、高盛紛紛看空黃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211

法國巴黎銀行下調2014年的平均金價預測至每盎司1,095美元,比6月作出的估計低了5%。同時將6月估計的2013年平均金價預測輕微上調10美元至1,415美元。法國巴黎銀行表示金融狀況會使金價受壓,例如美聯儲會否於明年3月開始縮減買債、通脹率依然偏低和利率上升等。此外,投資者對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失去興趣也令金價下滑,加上美國經濟改善和利率上升都有利於美元。法國巴黎銀行也認為央行買入黃金並不足以支持金價。

高盛集團大宗商品團隊繼續維持2014年年末黃金價格將跌至1050美元/盎司的目標不變,主要是美國經濟的進一步增長預示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削減和終止將逐步落實到位。

花旗分析員表示黃金於上週五下跌至每盎司1,285美元,令黃金的技術圖表走勢更加疲弱。花旗指出了五個導致黃金走勢疲軟的原因:

一是當前大宗商品普遍不受投資者的青睞,尤其是黃金。自今年4月金價大跌以來,黃金投資者的興趣正持續下滑。

二是美聯儲縮減QE不可避免,美元將走強;在美聯儲10月貨幣政策申明中,美聯儲並沒有因為最近的財政問題而偏向鴿派。而恰恰相反,10月31日美聯儲的聲明進一步強調了削減QE目標的必然性。宏觀面上,第三季度2.8%的GDP增長好於預期,不過該數據稍有滯後。隨後發布的10月非農業就業報告意義更為確鑿,在政府關門的影響下,非農業就業人數變化仍然遠好於預期,達20.4萬。

三是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倉仍有可能下跌;

四是礦商可能選擇對沖黃金;

五是全球金融體系似乎沒有什麼結構性威脅需要避險。

因此,花旗集團依然看跌黃金,認為金價將會進一步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18

萬科的看空邏輯 jin888555

http://xueqiu.com/5277310522/26243068
三更半夜的,睡不著,寫寫萬科的利空面,記得年初寫了格力的十幾個利空,年末格力業績同股價依然大漲不少。其實,對於我們這些不養牛又經常喝牛奶的人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唱空自己的重倉股。(這句話如果你讀起拗口,說明你巴菲特念的不熟)。

按照2012年的數據,國內總共銷售新房約1000萬套,而同期美國約60萬套,按照人口比例計算,未來中國城市化結束後,每年的新房開工量最多也就300萬套每年,毫無疑問,目前房地產業處於景氣高峰期,十年左右的時間裡,銷售一定會大幅下滑。

按照目前的開工速度,未來十年我們將至少新建1億套住宅,考慮到前面30年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未來十年人口拐點一定會來臨,無疑供應會嚴重過剩,需求會嚴重不足,在這種局面下,萬科是否有能力獨善其身呢?

這讓我想起工程機械領域的三一、中聯,煉鋼行業的寶鋼、鞍鋼,煤炭行業的中煤、伊泰,當行業從高峰迴落時,優秀的龍頭亦不能倖免,巴菲特說過,一個優秀的船長駕駛一艘破船,最後勝利的往往是那艘船。

既然未來天花板不可避免的來臨,萬科的管理層又打算怎麼應對呢?

從近期的言論來看,他們還沒找到方向,最大的困難在於,很少有新領域能夠像住宅那樣龐大的規模。毛大慶說了,最高的樹周圍再種一些灌木叢,又有人說了,搞城市配套,比如垃圾場、火葬場,養老院,說到這裡我不得不長嘆一聲,就算全國的這些配套都給萬科做,又有多大規模呢?況且這些東西未來的競爭格局根本還沒個譜,怎麼好憑空推斷呢?回到毛大慶的比喻,灌木叢就算種一畝,恐怕也趕不上世界最高的樹提供的木柴多。

又有人出主意了,萬科不是有幾百萬業主嗎?我們想辦法從這些業主身上撈錢吧,哇塞,還是那個問題,明年萬科大概要200億的利潤了,你得從業主身上撈多少錢,才能平衡一下這個住宅利潤啊?

看來不可踰越的問題就是,萬科的體量太大了,即使這些優秀的管理層也沒找到好的未來出路,王石在嘗試海外發展,不要聽他們解釋說是去學習,我認為是嘗試海外發展,郁亮嘗試著轉型商業地產,不過後來發現好像商業地產也有泡沫,漫無頭緒之下,把徽商銀行給搞了,管理層有解釋說是給業主提供金融服務,又有解釋說給上游供應商提供金融服務,理性的說,這些解釋都略顯牽強,很可能入股銀行這個舉動管理層自己也搞不清楚,屬於鄧公摸石過河之舉,也可能壓根就是手頭上錢多了,買地都用不了了,不分紅,不回購,閒的蛋疼入股銀行。這也揭示了一個潛在的風險,就是萬科未來到達天花板之後,管理層本能的會把資源到處擴張,而非分紅回購,回報股東。

未來幾年萬科股票有可能會重複前面幾年銀行的走勢,就是淨資產增加,而估值不斷下移,直到他找到一個確定的方向為止。

綜上所述,萬科當前1.4倍的PB已經透支了未來兩年的發展,給予萬科「減持」的評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46

原創:看空銀行股與投資股市的矛盾 靜下心來做投資

http://xueqiu.com/4114208357/26327896
http://fasterhigher.blog.163.com/blog/static/1520892013102911050463/ 

我現在的持倉中,銀行股的市值佔總市值的一半,我看好銀行股的低PB、低PE、高現金股息率和高成長,但市場這幾年不這麼看,否則也不會出現現在這樣的歷史最低估值。但看空銀行的聲音說一千道一萬,一個最大的漏洞或者說是錯誤在於,看空中國的銀行與投資中國的股市這兩種行為本身就是相矛盾的。

中國經濟增長高達7%以上,這個數字是千千萬萬家企業的數字加總而成的,總數在這裡擺著,說明賺錢的企業賺到的錢,一定大大的多於賠錢的企業賠掉的錢,那麼一定是沒有普遍的企業虧損和倒閉,那麼也就不會有普遍的貸款違約,那麼也就不會產生大量的銀行壞賬?那麼怎麼可能會有銀行業績的巨大黑洞和銀行股的巨大利空呢?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如果不遠的將來,面臨經濟下滑、增長降速呢?我認為,銀行比非銀行企業還多了一層保護傘,那就是非銀行企業的利潤,銀行的盈利就是非銀行企業的成本,經濟下滑增長降速意味著眾多企業的收入增長下滑盈利下降,到頭來付完貸款利息自己不賺錢甚至虧損,但是銀行還是賺錢的。

那還有如果,經濟進一步下滑到危險的地步,企業普遍虧損甚至破產,導致無法償還貸款本息,銀行股的利空兌現,這種情況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發生,但是如果有這樣的判斷前提,那你還會投資中國的股市麼?銀行股股價崩潰,那其它上市公司的股價應該是提前就崩潰了吧?這個時候,就成了系統性風險,是中國這個國家的風險,投資中國股市的前提是看多中國這個國家,也就是不會有系統性風險,銀行股的風險就是系統性風險,投資中國股市與看空銀行股這兩種行為本身,就是矛盾的。

我認為銀行真正的威脅,在於結構性風險,也就是在當前轉方式調結構的經濟轉型過程中,業務突然萎縮的行業或者企業,會對某家集中於此的銀行造成巨額損失,但是銀行本來就是一個管理風險的行業,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自身經營不當造成損失,那麼該承擔的虧空當然要承擔,這會是銀行的個體風險,而不是銀行業的整體風險。我為了躲避這個風險,所以同時持有了三隻銀行股($興業銀行(SH601166)$ $招商銀行(SH600036)$ $工商銀行(SH601398)$ ),平衡自己的持倉。

我是中國股市的死多,認為中國經濟沒有系統性風險,或者說系統性風險不會成為現實,而且總覺得距離類似06到07年那樣的大牛市不遠了,所以,就把手中的閒錢,全部買成了現在的這些股票,拿在手中,心裡踏實。

個股市值比重累計盈虧 
按市價計算股息率按成本價計算股息率
興業銀行22%16%5.33%6.15%
中國平安20%-10%1.20%1.08%
萬科A14%-1%2.05%2.04%
招商銀行15%-15%5.77%4.88%
工商銀行10%-6%6.29%5.90%
中國人壽5%-68%0.89%0.29%
江鈴汽車5%58%3.18%5.04%
洋河股份3%286%4.68%18.07%
張裕A3%-37%3.80%2.41%
貴州茅台2%-29%4.54%3.21%
寶鋼股份1%126%3.22%7.26%
TOTAL100%-7%3.35%3.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18

大空頭Hugh Hendry致投資者信(一):放棄看空美股 但絕非投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048

Hugh Hendry被稱為「主題投資之父」,是對沖基金Eclectica的CEO。近年來,Hendry因看空美股、看空中國經濟而聞名。11月,Hendry宣佈,他放棄看空美股。你可能會說,最大的空頭投降了,這對股市不是一件好事。也許事實是這麼簡單,也許背後有更複雜的原因。

Hendry分析了過去113年道瓊斯的走勢,旨在尋找與最近500個交易日最為相似的走勢。他找到了:1928年、1982年、1998年。歷史告訴我們,2009年以來美股持續數年的牛市,不會安靜地平歇下去,要麼繼續攀升數年,要麼攀升後崩盤。

下圖藍色實線代表1995年12月至1997年12月的道瓊斯走勢,藍色虛線代表1997年12月以後的道瓊斯走勢,紅色實線代表2011年12月起的道瓊斯走勢。圖中可見,過去兩年的道瓊斯走勢與16年前的走勢驚人地相似。讓我們來看看1998年附近,全球經濟都發生了什麼。

美国,美国股市,QE

那時,我們先是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隨後俄羅斯爆發盧布危機,盧布貶值,俄羅斯國債違約。最後經歷的是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和千年蟲Y2K問題。在這一系列危機的背景下,我們可以肯定,當時美國的貨幣政策過於寬鬆。結果如何呢?美國股市以拋物線形式增長,做空者損失慘重。這正是Hendry所擔心的:在聯儲慷慨又病態的貨幣政策下,持續做空,始終虧錢。

你可以說,此前Hendry判斷失誤,這一次他也許又錯了。但是你不能否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有著太多的爭議和質疑。聯儲難道沒有意識到嗎?那又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冒巨大的風險維持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呢?這與「新重商主義」(Neo-mercantilism)的觀念有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