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來自陌生女人的微信:原油現貨行騙新手段浮現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8-20/1032231.html

如果最近有外地陌生年輕女性添加您為微信好友,如果這位微信好友經常在朋友圈曬一些原油現貨的交割單截圖,那麽需要提醒您註意了,因為很可能您正在面臨一個新騙局……

Q.thumb_head

如果最近有外地陌生年輕女性添加您為微信好友,如果這位微信好友經常在朋友圈曬一些原油現貨的交割單截圖,那麽需要提醒您註意了,因為很可能您正在面臨一個新騙局。

2014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多家貴金屬投資黑平臺之後,一些不法公司搖身一變,從貴金屬投資轉為原油現貨投資。為了贏得投資者,特別是男性投資者的信賴,這些不法公司采取美女營銷的戰略:通過所謂的“美女”添加男性朋友的微信號,伺機將其開發為自己的客戶。當一些男性朋友天真地認為一段真摯的感情擺在面前時,自己的財富卻在面臨甚至血本無歸的風險。

天上掉下個“劉妹妹”

萬戈(化名)是吉林省一家企業的中層幹部,因為在這個崗位工作10余年,業務非常嫻熟。平時,萬戈除了處理一些日常的工作事務之外,大量的時間都是放在擺弄手機上:刷刷朋友圈、瀏覽一下新聞、和朋友通過微信或是QQ聊聊天。萬戈曾在自己的QQ簽名上這樣寫道:“日子就像白開水一樣平淡。”

然而在今年3月,萬戈原本平淡的生活泛起一絲漣漪。今年3月一天,萬戈坐在辦公室里像平時一樣玩著手機,突然間在微信中彈出一條消息:有人要添加他為好友,而且還是一位年輕女性。在略有遲疑之後,萬戈還是通過了好友認證。

“她自稱叫劉穎,陜西省西安市人,個體業主,今年26歲,即將於年內結婚。”萬戈回憶說,查看劉穎微信個人相冊中的歷史記錄後發現,除了經常發一些個人的生活照片之外,更多還是轉發一些財經類新聞,給人的感覺是一位比較有素質的女性。

在與劉穎的聊天過程中,萬戈談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無奈與迷茫,精神上的空虛等,而劉穎往往能夠與萬戈達成共鳴。一時之間,萬戈將劉穎視為紅顏知已。

“紅顏知已”建議:

投資原油現貨

相識一個多月後,萬戈在與劉穎聊天時偶然提及銀行理財產品的回報率不斷下滑,缺乏好的投資渠道,劉穎適時向萬戈提供了一個投資建議:原油現貨。“我現在除了經營自己的生意之外,還在一家投資公司做兼職,這家投資公司就是主做原油現貨的。”彼時,劉穎通過微信告訴萬戈,“最近跟著公司的老師操作了幾筆,每筆都有盈利。”

通過微信,劉穎還給萬戈發了幾張原油現貨的交割單截圖,每筆的收益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劉穎建議萬戈也通過網上開戶的形式,在其所在的公司盡快開戶。“我們公司指導老師非常厲害,曾經在1998年參加過‘香港金融保衛戰’,跟著他操作保賺不虧。”劉穎信誓旦旦地說。

隨後一段時間里,劉穎每天都會給萬戈發送自己的原油現貨交割單截圖,這些交割單無一例外都顯示為盈利。同時,劉穎也在不斷催促盡快在其所在的投資公司開戶。“說實話,當時真的是有點動心了。一方面是因為覺得劉穎可以信賴;另一方面在看過劉穎發過來的原油現貨交割單截圖後,感覺這是一種不錯的投資渠道。”萬戈坦言。

萬戈的一位朋友在當地的媒體工作,萬戈向這位朋友說起了此事。“天上不會掉餡餅,劉穎都是通過微信和你聯系,既沒有見過她真人,也沒有通過電話,就這樣輕信於她,很可能會掉入陷阱。”朋友提醒萬戈,“你現在連劉穎究竟是男是女都不知道,說不定對面聊天的就是一個摳腳大漢呢!”

為了進行驗證,4月下旬的一天晚上,萬戈撥通了劉穎的電話,但是電話的另一端卻始終無人接聽。第二天白天,劉穎在微信解釋說:“昨晚在外面吃飯,電話沒帶在身邊。”之後,萬戈又打過幾次劉穎的電話,但從來都是無人接聽,而劉穎隨後在微信上總是給出各種未接電話的理由。這令萬戈開始有所警覺,開戶事宜一拖再拖,即便期間劉穎多次進行催促。

 

  • 證券時報
  • 姚祥雲
  • 孫憲超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網友評論 1
Default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Sumbit

最新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295

“性冷淡”的微信小程序與張小龍的野心——評張小龍的小程序10答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9/160588.shtml

“性冷淡”的微信小程序與張小龍的野心——評張小龍的小程序10答
三節課 三節課

“性冷淡”的微信小程序與張小龍的野心——評張小龍的小程序10答

張小龍今天的開場白,奠定了今天的微信公開課的主角就是小程序無疑。

本文系三節課(微信ID:sanjieke)授權i黑馬發布

2016年12月28日上午,微信2017年的公開課在廣州開講。

我們應該有新的形態,不僅是訂閱和推送能力,而是新的能力,類似於應用程序。通過更加複雜的接口,不再糾結於擴充公眾號,完全可以跳出公眾號,可以做出一種新的應用形態。

張小龍在今天的發言非常慢,似乎給聽眾留了很充分的做筆記的時間。因而,演講還未結束,網上已有人整理出了如下的演講要點——

張小龍小程序演講要點整理:

1、小程序不能推送消息

2、小程序在微信里沒有入口,用戶通過掃碼直接使用小程序

3、微信不會做小程序商店,不考慮做基於小程序的“流量分發”

4、小程序不能分享到朋友圈,但可以分享到群聊和聊天

5、小程序頁,分享到群里的信息是活的

6、小程序不能做遊戲

7、小程序能搜到,但只提供有限的搜索能力(用戶觸到才出現,不主動推薦)

8、小程序和公眾號相互獨立(相同企業的兩者可以跳轉)

9、會有LBS小程序提示

10、2017.1.9號小程序開放

看起來,按照張小龍的說法,微信小程序在正式開放以後,將不會提供大量的“入口”和“導流”功能,這幾乎在很多看起來是某種“性冷淡”式的做法。

但與此同時,小程序的背後與將來,卻又保留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和野心。

以下,我們精煉出了一些張小龍今日發言的核心內容,並針對其有關小程序的“十個回答”進行了簡要點評,並總結了一些我們的思考,供你參考。

微信沒有克制,只是在發現最正確的路

關於微信在產品上的“克制”,張小龍首次回應和解釋了這個問題:

我們創始人之一Tony也跟我們說,其實微信團隊保持了很克制的心態來做這個事情。很多人也認為微信這個產品,很克制。

其實我當時聽到這樣的評論是驚訝的,因為克制這個詞從來沒有在我腦袋里出現過。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克制的話,是一種自我壓制的行為。但我並不認為我們在做這樣決定的時候,要自我壓制,要切割掉很多我們想做的事情。

相反的,我們是在做很多決定的時候,反而想的是去判斷什麽樣的東西是合理的。合理性才是我們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我們舍棄了很多原來想要做的很多事情,不是說我們很克制,想努力少做一點,而是發現我們有很多事情是錯的,很多想法是驗證不通,如果我們硬要做這樣的事情,是行不通的,所以才舍棄掉。

按照張小龍的說法,其實他腦袋里是沒有克制和壓抑的想法,因為本來就沒有做那麽多事情的沖動。他們只是理性地探索正確的道路,發現用戶場景下的需求。

小程序的出發點與野心

之後,張小龍用了很長時間來分析了他對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的想象。

他說,在PC時代,企業通過world wide web(www)接入了互聯網,出現了百萬級別的網站,也成就了偉大企業。

但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接入互聯網更難了!這是什麽原因呢?用戶在PC時代,每天可以上20個以上的網站,但移動app里,我們很難有這麽多app的使用量。PC時代是CrossLink的時代,移動時代反而不是了。

未來呢?他說,未來的互聯網設備可能不是手機,是一種眼鏡。戴上眼鏡,我們就能看到很多真實的東西,很大的屏幕在我們的視網膜上投射了大幅圖片。於是,我們看到一個燈,燈的旁邊就有一個應用程序的開關,我們就可以控制燈的開關。這是張小龍想象的十年後的場景,也許未必能出現,但看起來這是小程序的想象起點。

張小龍說:“有一天我看到一個餐廳,門口放了一個公眾號的二維碼,我覺得很開心,因為他們在pc時代都沒能容易地接入互聯網,現在通過微信接入了。”但這也有問題,那就是店家需要push訂閱的用戶一些信息,公眾號是基於訂閱機制展開的。這是個問題。

於是,小程序就開始了。

對於小程序,我理解有兩個關鍵詞:“無處不在”、“用完即走”。用完即走張小龍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而我認為無處不在在於:微信和物理世界息息相關,就像AR一樣。也許微信會重新開啟一種真正的AR場景,讓用戶將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通過小程序結合起來。這是我對這次張小龍演講的最深刻的感受。

以前我認為微信在做一個OS,今天我感覺他們想索引整個世界!

評張小龍小程序10答

最核心的,張小龍回答了幾個大家特別關心的問題,其實,關註三節課的同學應該也能感受到,三節課之前已經猜對了大部分問題,今天只是被證實了:

Q1:小程序的入口在哪里?

A:沒有入口!微信還是去中心化。小程序是非訂閱機制的,它是直接服務式的。

比如,你要看某個站臺公交車到達時間,你可以掃描一下站臺的二維碼,就可以知道了。小程序以二維碼的形式出現在很多地方,就像公眾號的早期一樣。

點評:小程序的第一入口還是服務者自己放置的二維碼。第二入口是:用戶分享(群、聊天等)。

Q2:小程序商店存在嗎?

A:沒有!因為沒有下載,所以沒有商店!有搜索,但沒有商店。

點評:應用商店是頭部做法,用app store的玩法真的是完全反小程序精神的!不知道以前那些猜測小程序商店的人怎麽想的!

Q3:小程序怎麽推薦?

A:當然是朋友圈和社交關系!人與人的推薦,社交關系的推薦,而不是機器。在微信里依賴社交推薦。

點評:張小龍也提到了電影推薦這個使用場景,三節課在2016年初的產品猜想里,完美猜中了(文末可以看到我們當時的解讀)。

Q4:小程序有粉絲嗎?

A:沒有!只有訪問用戶,但沒有粉絲。網站是沒有粉絲的。

點評:因為不是訂閱機制,所以沒有粉絲。但事實上網站是有粉絲的,用戶其實就是網站的粉絲,比如三節課,對吧?

Q5:小程序可以推送消息嗎?

A:不能,否則用戶會瘋掉。但我們會提供一種有限的服務觸達能力。用戶在小程序里有操作,就會有通知機制,我們允許開發者發送一條通知。我們不希望用戶被打擾。

點評:所以很想服務號的推送機制,用戶通過一些activity觸發一些通知策略,在有效的session里發送出去。

Q6:小程序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A:不能。可以分享到聊天和群里。

這是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的,比如做出很多協同合作的化學反應。比如有個投票小程序,在群里就可以發起一些投票,進行一些群里的任務,被群里的所有人共享。當有人更新狀態,群里其他人可以看到,於是協作就出現了。我們還提出了小程序頁的概念,比如股票小程序。我用了,然後分享到群里去了,大家看到的就是07001這個股票。這就是小程序頁,我分享的是這個頁面,活的信息,而不是整個小程序。

活的信息,活的意思就是你甚至不用點進去看,就能看到這個頁面/小程序在更新,比如時鐘的小程序。暫時還沒實現出來,我個人很期待。

點評:暫時不能到朋友圈,未來一定會到朋友圈!因為社交的推薦邏輯必然要求朋友圈。現在不能做,因為還沒想好怎麽做!

Q7:小程序可以做遊戲嗎?

A:現在並不能。

點評:遊戲……微信小程序要的是星辰和大海好不啦!

Q8:小程序可以搜到嗎?

A:我們不希望流量分發的方式來推薦小程序,而是希望通過用戶觸達的方式讓用戶使用。所以,對於搜索的話,我們希望用戶可以搜索到小程序,但我們會極力限制這種搜索的能力,避免濫用。所以我們會提供有限的搜索能力(搜狗的同學聽到這里哭了一會~)。

點評:SEO不好,ASO也不好,這可能是我想到的原因。我也討厭SEO和ASO,謝謝!

Q9:小程序和公眾號的關系是什麽?

A:其實沒有什麽關系。如果是一個企業開發的,他們可能有所關聯。我們可能看到這個公眾號的企業下面,還做了哪些小程序。或者反之。他們之間可以相互跳轉。

點評:所以,粉絲大的訂閱號又占優勢了,於是訂閱號還得好好做啊!

Q10:小程序對線下店面有提示使用小程序的二維碼嗎?

A:我們會很輕的讓用戶感知到,用戶附近還有哪些小程序在提供服務,比如附近3km有個小賣鋪,你可以打開小程序,去買點東西。

點評:AR即視感!

最後,小程序什麽時候可以用呢?

A:我昨天和團隊匆匆忙忙定下來一個時間。1月9號!

點評:的確匆忙,但也一年了,再不出來,就要胎死腹中了!

小程序的幾個核心邏輯

最後,看完今天的微信公開課後,我想說的是,微信小程序還是有幾個基本的邏輯一直在延續的:

1. 去中心化

不用影響不用的用戶。讓用戶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被打擾,這可能是微信去中心化的表現。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個人有不一樣的小中心世界。小程序也依然如此。

2. 線上線下一體化思考範疇

從公眾號開始,微信除了在做即時通信產品,其內涵還在做一個企業的建站工具。2014年7月微信引入了風鈴建站團隊後,我就一直這麽認為。他們希望幫助企業完成互聯網接入,並通過這些企業完成微信用戶的下沈!

於是,今天AR的即視感還是很強烈的。

3. 自運營,非導流

商家自己導流,微信提供“性冷淡般”的支持。沒有入口,有限搜索,簡單的分享,你得用自己的訂閱號、服務號和線下二維碼來拉新。開發者負責拉新運營,微信來做好留存,在訂閱號、服務號時代如此,小程序也如此!

4. 場景,場景,場景!場景決定需求!

作為產品經理,張小龍永遠站在用戶場景維度思考問題,希望解決真正的問題。“我們開發程序不是為了改變而改變,是我們看到了真實的需求,我們不是創造需求,我們在發現需求”。

附:我們曾經對於小程序的猜想

我們曾經在2016年初提出過關於微信小程序(那時還是應用號)的猜想,雖然過了一年,但這些都沒有過時,甚至部分內容還都得到了印證:

【重磅預測】2016年度十大互聯網產品預言

關於微信小程序(應用號),這是三節課的全部看法和建議

史上首個微信小程序Demo流出,7大關鍵信息揭秘

以下是十大猜想文章里我們關於小程序的猜想,再次貼出,供你參考與思考:

我們猜想,微信應用號的產品形態和基本邏輯將會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 微信應用號不會存在統一的一級拉新入口(也就是Tab入口),甚至沒有統一入口。只有面向應用號管理者的管理入口。

2. 微信應用號很可能和服務號一樣,基於 IM 的基本結構形態打造而成,簡而言之,雖然聽起來有一堆服務,但事實上也是聊天框。例如——

1

以及,微信錢包中的各類應用,可能就是應用號的原型。

2

3. 應用號的管理和添加更有可能出現在微信的“通訊錄”中。如果是這樣,那應用號的入庫邏輯可能和公眾號很相似。使用搜索、二維碼等作為發現\安裝入口,在通訊錄中增加應用號的管理入口。如下圖:

3

在搜索中,則可能有如下展示:

4

進入應用號後的樣子,可能會是通過一個應用號框架,把目前的 H5 站點接入進來,並且打通賬號和支付兩個基礎模塊。

4. 微信應用號很可能會跟微信現有的關系鏈關聯起來。

假設一個場景:我周末無聊,一個人想去看電影,於是我打開了微信電影票的應用號,果斷買了張票,然而一個人看電影最無聊了!

這時候,微信應用號的關系鏈分享功能觸發(觀察到你只買了一張票):“是否邀請好友一起去看場電影啊?”

5

選擇邀請好友,應用號在我的朋友圈中添加了一條狀態:“下午我去看《三體》這部電影,誰會陪我去呢?”

6

此時,我的其中一位朋友看到這條狀態,他可以選擇通過應用號購買了同場電影票,並獲得優惠。

在這個場景中,我的朋友感知到了應用號的存在,並享受到了它的服務。甚至沒有看到煩人的優惠券,就獲得了折扣。

其實,類似的應用場景在 Facebook 里面已經存在,他的名字叫 “sponsored story” ,星巴克經常玩這個功能。

( PS:sponsored story 是 Facebook 的一種廣告形態,很類似我們講的應用號的使用場景。FB將每個服務提供者的 web app 放入一個框架,並且提供 FB資源給廣告主去運營這個web app。) 

如此一來,可能就完成了應用號雖不會給用戶推送消息,但也能提供相當大的能量給到應用號的提供者,以幫助服務提供者提升留存。

微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51

騰訊投資的微醫要建深圳第一家互聯網醫院

互聯網醫院或許成為深圳解決醫療短板的途徑之一。

1月8日,深圳市政府攜手微醫,組建深圳微醫互聯網醫院,並將中國頂尖院士牽頭成立的烏鎮互聯網醫院十大名醫會診中心簽約落地深圳互聯網醫院。這也是微醫建立的17家互聯網醫院之一。

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專門招待了院士大師們一起早餐。深圳寶安區委書記黃敏在早餐會上表示,深圳互聯網醫院在寶安建立醫療健康大數據基地,在寶安“網格”的基礎上實施“醫格”,有望成為分級診療和健康守門人體系建設的高效落地模式,打造國家級醫改標桿。

作為國務院首批醫改試點城市,深圳擁有1200萬常住人口,三級醫院數量不及“北上廣”平均數的五分之一,優質醫療資源極度匱乏。

深圳市政府提出“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大力引進名醫名院。此次微醫組建的互聯網醫院符合“健康深圳”的發展規劃,得到了深圳市政府和市衛人委的支持。

深圳衛計委主任羅樂宣在啟動儀式上表示,深圳互聯網醫院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協同,與深圳衛生信息平臺數據互聯互通,是烏鎮互聯網醫院的‘升級版’。

啟動當日,深圳寶安區政府還與騰訊、微醫共同簽署了“互聯網+醫療健康”戰略合作協議。作為深圳微醫互聯網醫院的先期建設,在深圳寶安區領先落地“智慧醫格”建設。三方將合作共建多個跨學科名醫會診中心,華南全科技中心技能培訓中心和家醫簽約服務中心,並充分發揮微醫與騰訊兩大平臺大數據優勢,為寶安區600萬百姓定制化個性化的健康保障計劃。

2015年12月7日,桐鄉市政府、多名醫學院士在烏鎮參與啟動了烏鎮互聯網醫院,成為中國首家互聯網醫院。

隨後,微醫啟動在每個省落地互聯網醫院的戰略,其中,最具有標桿意義的是四川互聯網醫院,由四川省政府牽頭,對每個診療行為進行了標準化,並率先在線醫保支持互聯網醫院,四川的百姓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實現在線診療。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深圳互聯網醫院會設實體醫療機構,也有專職負責管理的院長和全科醫生,但更具實力的是互聯網醫療技術和資源的平臺。微醫聚集了26萬專家、7200組專家團隊和院士領銜的專病遠程會診中心,這些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在深圳互聯網醫院的對接,同時,深圳市區域醫療信息系統也會接入,將國內外醫療優質資源引入深圳。

微醫董事長兼CEO廖傑遠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介紹,這相當增設了一條“插著翅膀的綠色通道”,讓深圳居民足不出戶就能獲得精準預約、遠程會診、在線分診、電子處方、藥品配送、健康管理等便捷的互聯網醫療服務。

“互聯網醫院還可以給醫療機構服務,不久之後,深圳從寶安開始,或許醫生的查房不是由深圳的醫生來完成的,通過電子病歷共享和視頻系統,而是由北京301醫院的醫生,瑞金醫院的醫生來完成的。”廖傑遠說。

微醫此前叫掛號網,創立於2010年,2014年獲得由騰訊領投,啟明、晨興等跟投的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後掛號網更名為微醫,2015年9月獲得由高瓴資本、高盛集團領投,複星、騰訊、國開金融等共同投資的3.94億美元。

經過六年積累,微醫已經構建成了三層的醫療資源供應體系,並於2016年底發布微醫健康計劃,面向個人、家庭與企業三類人群,提供健康賬戶、HMO(健康維護)與ACO(責任醫療)三類服務。目前健康帳戶開通用戶超過100萬,微醫HMO簽約用戶超過460萬,覆蓋120萬家庭。

微醫及深圳微醫互聯網醫院首批簽約機構客戶包括騰訊公司、招商銀行、人保健康深圳分公司、金鹿航空救援等深圳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73

張小龍的微信小程序到底失敗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1/161355.shtml

張小龍的微信小程序到底失敗了嗎?
楊潔 楊潔

張小龍的微信小程序到底失敗了嗎?

天才當然也會失手。但關於小程序,也許,我們還言之過早。

幾近一個半月,當初轟轟烈烈的小程序冷了。

在當初被炸翻了的朋友圈,如今很少見到討論它的內容。原本不少在開發小程序的團隊,默默地終止了行動。1月9日發布當天就拉起的各行業討論群,也漸趨平靜。

今日頭條走了又回來。1月15日,今日頭條停止了小程序服務,但之後,又宣布正式回歸。

羅輯思維的“得到”走了就不來了。2月7日,羅輯思維率先公布放棄了小程序。羅振宇說:“我們決定不做了。”

創業家不久前在微博上做了個小調查——“曬出你的小程序”。結果蠻有趣的。

多數是常用娛樂和出行、餐飲APP集合:

0f6116c7c8503026816fec64c7cd9444

d86bb47192ac5b59dd98c8a55862d84f

還有這樣的:

ca8287459074d7c9928d07c67faa3ef5

還有這樣的評論:

790aa8a1dc8f50f3d9c6d8ba5f501b3a

於是,今天我們也處處可見“小程序失敗征兆已顯”的論調。

屌絲的成功,天才的失敗,統統都是話題。讓吃瓜群眾都被吊起胃口的是——難道,我們這次都有幸圍觀了張小龍產品神話的一次幻滅?

天才當然也會失手。但關於小程序,也許,我們還言之過早。

小程序適合誰來做?

小程序去年1月高調被提上日程。這也是張小龍第一次在一年前把一個產品拿出來推介。1年之後,今年的1月9日,小程序正式上線。

到現在歸於平靜,滿打滿算,不過1個半月的時間。

小程序為什麽留不住人?因為它確實很“小”。

它只是APP的一個高頻場景的截取,不足以將用戶的時間長期占用;它沒有推薦的入口,沒有好的搜索體驗,沒有應用市場,分享和傳播的效果有限;它拒絕承載廣告,沒有更多的變現方式,開發者搞到最後,除了讓用戶卸載自己原有的APP外似乎沒有什麽用處。

張小龍說:“我想要用戶‘用完即走’。

各種在線APP開發者的內心是崩潰的:那我要它來做甚?

於是一個很根本的問題就此誕生:小程序的定位是什麽?它為何而生?

張小龍在演講中清楚描述了他想象中小程序應用的典型場景:購買汽車票的時候掃碼購票,無需在售票窗口排隊;等公交時掃碼啟動程序查詢下一輛車到達的時間。

“服務線上化”是張小龍想通過小程序實現的事情。當微信連接了人,連接了支付場景之後,現在,它想連接起線下服務。

換句話說,微信開發小程序,借助了自身的社交優勢,但是卻是一款放棄了自身流量優勢的產品。從它的各項功能可以看出,走流量思維,希望在流量上分一杯羹的APP開發者們,註定是要失望的了。

小程序主打的,是要把線下的B端商家引導進微信自己的生態圈里。這個掃碼應用小程序的過程,是商家把自己的線下流量導入到線上的過程,而不是我們已經習慣的走流量紅利、低價獲客的思路。

微信願意去創新和嘗試這樣的產品,原因自然是顯而易見的。盡管微信支付的普及率在不斷提升,但B端始終是騰訊的短板。在和線下B端商家的溝通上,以及對商業場景的擴充上,騰訊有著強烈的需求。拋開支付而言商業場景,微信上充斥的是微商,而阿里卻有大量中小商家支撐了半壁江山。

一旦小程序興起,騰訊將以免費的模式,大量的、盡可能廣泛的線下生活、消費和服務場景納入掌中。每一個商戶、每一個創業者,都將是它的免費推廣者。

所以,當今日頭條和羅輯思維走走來來時,小程序強烈激發的,反而是阿里的想象。阿里擁有的中小商家資源是它的強項,小程序放棄的社交和流量優勢正中它的下懷,把線下商家導入線上場景,把已經被流量紅利和補貼消失搞的焦頭爛額的O2O們引導成一個閉環,聽起來還真是不錯。小程序發布後,支付寶類似小程序的產品也受到了推動,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比起騰訊來,阿里欠缺的社交和技術基因仍然是制約它的一大因素。支付寶缺乏打造開放平臺的經驗和基礎;在掃碼習慣上,微信支付的市場占有率仍在不斷提高並露出了趕超支付寶的趨勢,也在侵占它的優勢地位;而用戶日常打開微信的行為也早已形成了習慣。

而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是:大家都不能給門店提供流量,那麽商戶為什麽要給你設計二維碼產品呢?

小程序現在這樣是失敗嗎?

很快大數據平臺負責人劉毅一直在關註和小程序相關的搜索關鍵詞。她告訴創業家&i黑馬,在小程序1月9日上線的那一周左右,大量和“小程序”搜索關聯度比較高的詞語都是“微信小程序平臺”、“微信小程序在哪里”之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類似的搜索熱度,都下降了很多。而與“文檔”、“開發”等相關聯的這些詞,仍然還保持著一定的熱度。

“最初的熱度,是因為小程序得到了非常廣泛的關註,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普通用戶。”劉毅對創業家&i黑馬說,“而隨著時間遷移,他們逐漸降低了對小程序的關註。而現在的關註者,主要還是廣大開發者。”

而根據劉毅在接觸中,以及在小程序開發群里的觀察所得,盡管騰訊意在線下,但在最先試水小程序的用戶里,仍然是互聯網APP開發者居多。“互聯網從業者對新生事物的敏感度特別高,但產品是否適合,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羅輯思維、今日頭條等內容產品最先驗證了它們對小程序的“不感冒”。而它們也說明了最先一批用戶的構成:有著廣泛用戶和高活躍度的APP們。它們已經習慣了從微信平臺獲取流量的思路。這款移動端流量最大的平臺推出了新產品,大家全都想占據先機,尋找用戶和流量。

小程序發布前的各種討論,給APP和H5開發者們也帶來了濃濃的危機感。在一個巨大流量的平臺上的應用平臺,是否將代替APP?雖然當年百度輕應用失敗已有前車,但在移動時代,張小龍出手的產品,大家仍是不敢掉以輕心。

但當它們紛紛體驗到,自己的需求和恐懼都失效後,小程序的遇冷也就可以預料。

這也是騰訊自身的放任帶來的。小程序不提供入口,不提供推薦,只提供聊天和群分享,不註入更多的資源,這是一個後續缺乏運營的產品。這種想通過開發者自己去推動和傳播入口的方式,很難吸引到有實力的開發者。

而對於小程序真正指向的那些線下商家,它們則多數還沒有開發小程序的意識。它們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傳播接入H5,店面貼上了支付二維碼,似乎已經覺得夠用了。固然,小程序在購票、付費、排隊、查詢信息等方面提供的互動和服務,要比現在的H5頁面體驗更好,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並沒有加入小程序開發的大軍:用戶體驗的提升,對他們而言,卻沒有強大的利益驅動力。

而一個多月的時間,在小程序中,也沒有出現一款能夠引領風向的爆款產品。還在摸索的開發者們,也只好繼續懵比地探索。“市場需要教育,另外,如果有成功案例,推廣應該就會比較容易了。”劉毅對創業家&i黑馬說。

但是,據創業家&i黑馬了解,騰訊團隊自己卻沒有為之做出什麽行動。

業界有種說法是,這也是騰訊故意不作為。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澱,降低一開始小程序的全民關註度,低調把產品打磨好,找到更適合用的對象,後面再推廣效果會更好。

但不管怎麽說,缺乏典型應用案例,缺乏對應的典型用戶,關註度在下降,我們可以定義小程序已經“失敗”了嗎?

仍然早了一些。畢竟這是一款只有一個多月的產品,如果僅僅因為它是張小龍團隊開發的,就必須要在一個月內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似乎有些太過苛刻了。

而且,也還是有一部分比較適合的小程序誕生了。比如美味不用等,它和線下商家聯系緊密,更貼近張小龍所描述的應用場景。

更為關鍵的是,在現在的零售與消費業變革下,或許我們還有期待的余地。

還有什麽可期待的?

就在2月20日,阿里公布了新零售戰略。馬雲說:“未來10年,將沒有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

盡管幾易CEO,萬達仍然執著在飛凡上,並成立萬達網絡科技集團,重金聘請了幾位高管。

不管線上還是線下,零售正在回歸服務的本質。互聯網流量紅利即將見底,消費渠道和消費場景走向碎片化,一個通過精細化運營,把各類中小型實體門店串連起來的趨勢即將出現。

互聯網品牌也紛紛通過布局線下,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同時打通渠道,用線上系統貫穿用戶、渠道、營銷和服務。小米的銷售中心開始從網絡轉向線下實體店,便於消費者接觸和試用小米的產品,並計劃到2020年開設滿1000家。

三只松鼠、茵曼這樣的淘品牌也紛紛開設了實體店。三只松鼠CEO章燎原說,計劃在2017年底開店100家。

同程網這樣的旅遊O2O也開始線下圈地,布局旅行社,去年7月,一口氣在北京開業了10家同程旅遊體驗店。

O2O是不會消失的,但是遊戲的規則正在改變。刷流量、免費補貼、爆款拉客、融資輸血的模式已然失靈,而聚焦細分市場、精細化運營、在技術和資源方面建立壁壘,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方法逐漸成形。

所以,如果小程序瞄準的是提高用戶體驗,圈住更多線下商家的消費場景,輔助線下門店靠精準手段獲客,這種思路或許並沒有問題。用戶雖然“用完即走”,但是能用線上的手段串連起碎片化的場景,讓用戶能夠精準地調用應用並付費,或許也是一種趨勢。

也許實現這點需要時間,也許實現它的不是小程序和騰訊,但我們沒有必要匆忙唱衰。在商業規則轉型期的產品,我們也應該給它多一點時間。

這和這個創新,是否是騰訊和張小龍做的,一點關系也沒有。

張小龍並不是神話,他當然也會有失手的時候。但對於小程序,我們還是要多給它一些時間再下結論。

但總之,小程序不是為了“流量”,也不是為了“用戶留存”而存在的。如果這是你的目的,請趕快離開它,不要猶豫。

微信 小程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42

【電子】把iPhone拆開來看,捋一捋蘋果手機整條產業鏈:蘋果的微創新,蘊藏著無窮機遇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854&summary=

【電子】把iPhone拆開來看,捋一捋蘋果手機整條產業鏈:蘋果的微創新,蘊藏著無窮機遇

18:9全面屏有望成為下半年旗艦標配


預計今年蘋果手機新品將有大幅創新,命名規則可能改變,我們以iPhone X作為iPhone 十周年特別版新品的暫時代號。從搜狐科技多方媒體和產業鏈信息來看,預計蘋果新品iPhone X采用來自三星的AMOLED屏幕,根據產業鏈和媒體信息對比驗證,比較可靠的是采用18:9的全面屏,四面窄邊框設計。



目前手機顯示屏主流分辨率比例是16:9,18:9比例的顯示屏在今年開始出現。今年2月LG發布的G6,屏幕分辨率2880×1440,率先采用18:9比例顯示屏。4月三星發布S8,屏幕分辨率2960×1440,屏幕比例18.5:9。從外觀表現力來看,G6、S8的18:9的全面屏手機已經全面碾壓同時期發布的華為P10和小米6。如果說三星已經實現從S7向S8的代際跨越,華為和小米的新品至少在外觀表現上一經發布便稍顯落後。



LG、三星本身具有屏幕設計生產能力,必然是自用優先,在現階段其他品牌幾乎沒有可能采用這兩家生產的18:9全面屏。相較於16年,預計17年智能機出貨增速進一步放緩,各廠商面臨的競爭壓力持續提升。類似於16年OPPO 3月一款R9,10月一款R9s外觀幾乎一致的兩款產品賣全年在17年不可能再現,品牌廠商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手機產品和下半年尤其是3季度上市的新品至少在屏幕顯示上或將有大改變,從目前產業鏈調研和OFweek等媒體信息,包括華為、OPPO在內的手機廠商均在積極準備下半年全面屏產品,鑒於全面屏新穎性,處於良率提升過程,價格較高,預計18:9全面屏將首先成為行業旗艦機型標配,同時仍采用傳統16:9上下留白過多的ID外觀將會成為過時且落後的產品。

 

據群智咨詢信息,今年上半年全面屏可能出現結構性短缺,目前產能主要來自於韓國三星和日本JDI,預計到今年下半年國內深天馬等廠商或將供應18:9顯示屏面板。群智咨詢估計今年全面屏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在1.3-1.5億臺,滲透率達到10%,到18年技術成熟將迎來全面普及。



從更為長久的時間維度看,柔性屏幕和折疊屏幕有望逐步走進消費電子市場。2016年12月,蘋果獲得可折疊顯示設備的專利,專利描述了一種金屬機身、可對折OLED顯示屏的設備;同時期,LG申請了折疊手機專利,可將手機展開成平板電腦;三星除在專利領域布局以外,可折疊手機產品也提上日程。據《韓國先驅報》信息,折疊屏幕需要無色聚酰亞胺材料,目前Kolon Industries是全球惟一具備大規模量產該材料的公司。KolonIndustries公司表示已經與三星和LG等手機廠商合作,預計從2018年開始市面上出現折疊屏手機產品,到2019年折疊屏幕手機開始流行。IDC中國區助理副總裁王吉平在《消費升級驅動智慧終端市場轉型》分析會指出,2017年在中國至少有兩家廠商會推出折疊手機產品。

 

對於折疊屏幕,彎曲半徑是屏幕折疊的重要參數。在彎曲半徑以內,不會對屏幕在成損害,彎曲半徑越小,屏幕可彎曲程度越高。理想的彎曲半徑是1mm以內,Kolon Industries公司預計折疊手機產品初期的彎曲半徑在5mm左右,隨著技術進步工藝成熟,彎曲半徑將逐步減小,折疊屏幕將加速普及。



外觀材質,雙面2.5D玻璃、不銹鋼材質有望獲應用


雙面玻璃結構(一面是顯示屏玻璃,一面是後殼玻璃)容易實現手機產品的對稱美學,對於追求“顏值”的手機廠商和終端消費者有強大吸引力。常見的手機玻璃形式可分為2D平面玻璃、2.5D邊緣弧面玻璃和3D曲面玻璃。3D曲面玻璃將邊緣弧度拉大,符合手掌自然弧度的人體工程學設計,外觀表現上極具視覺沖擊力。



3D曲面玻璃生產工藝流程:首先將玻璃原材料CNC加工成初步形狀,然後通過熱彎機將玻璃熱彎出需要的弧度,其次拋光打磨和光學鍍膜,最後批量產品檢測出貨。和金屬加工類似,玻璃後殼同樣需要多道工序,生產良率對產品成本影響較大。平面玻璃加工複雜度最低,工藝成熟,價格最低;2.5D玻璃需要邊緣打磨,加工難度提高,價格居中;3D曲面玻璃需要做外形熱彎處理,同時形狀需要嚴格配合顯示屏進行貼合,加工難度最高,價格最高。

 

市場已經有三星、華為、vivo、小米等不斷嘗試曲面玻璃結構,采用雙面玻璃+金屬中框,對2.5D或3D玻璃的需求量翻倍,帶動行業發展,利好玻璃加工產業鏈。鑒於目前雙面2.5D玻璃良率逐步爬升,3D玻璃良率仍舊較低,據TechWeb和產業鏈信息,蘋果17年新品有望采用雙面2.5D玻璃蓋板,預計18年後續產品逐步采用3D曲面玻璃。玻璃蓋板在行業龍頭的強勢帶動下,IHS預計2018年全球2.5D、3D蓋板玻璃出貨分別將達9.08、9.97億片,2.5D、3D蓋板玻璃出貨15~18年CAGR分別達到33.1%、92.1%。在未來兩年內,3D玻璃增速最快,而2.5D玻璃市場空間最大,平面2D蓋板玻璃將承受出貨量無增長、價格持續下行的壓力,預計平面玻璃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



在外框選擇上,iPhone 5、6、7均采用鋁合金一體化金屬後殼,也帶動智能手機行業金屬後蓋的設計潮流。除玻璃改版以外,據PConline信息,17年iPhone X新品有望采用不銹鋼材質,類似於iPhone4S,增強機身強度。從材質屬性考慮,不銹鋼的密度接近鋁的3倍,中框整體全部采用不銹鋼將大幅提升加工成本和機身重量。預計將采用不銹鋼外框+鋁合金中框,再通過點焊和激光焊接將兩種金屬材質連接。

 

據長盈精密年報披露數據,金屬中框(非普通的金屬邊框)產品由於支撐力強,結構複雜,工藝難度高將比金屬後蓋(金屬殼體)產品具有更高的加工難度和工藝複雜度,單體的市場價格也會較之前的產品有明顯提升,是普通鋁(合金)制外殼結構件價格的200%以上。

 

從產業鏈的調研信息,金屬中框和後殼的價值量取決於手機廠商的設計方式,設計方式決定細節精度要求、產品工序數量,從而決定最終產品價值量,可以說不同手機產品的金屬支撐結構的價格量差別可以達到100%。因此,iPhone X的金屬部件價值量仍取決於產品設計。



攝像頭,雙攝成為中高端標配,前置雙攝輔助人臉識別


在蘋果iPhone 7搭載後置雙攝以後,引領了雙攝像頭的潮流。據手機報在線數據,2016年全球雙攝滲透率為5.6%,預計2017年滲透率達到15%,雙攝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7億美元。具備1200萬以上像素6P鏡頭生產能力的主要是臺灣大立光,國內舜宇光學具備相當追趕力,雖然在整體良率和產品一致性不如大立光,但是可以通過降低毛利率搶占一部分市場份額。



據產業鏈和ifanr網等科技媒體信心,前置攝像頭方面,iPhoneX有望采用紅外結構光技術的人臉識別。自2016年支付寶推出人臉登錄版本,可見光下的人臉識別已經走進消費電子領域,基於紅外光的人臉識別將是下一個應用方向。今年iPhone新品中有一款或將應用3D掃描功能。

 

結構光、飛行時間法、雙攝像頭測距是實現3D掃描的三種方法。結構光技術的代表公司是PrimeSense,成立於2005年,後被蘋果公司收購。核心技術是3D光學檢測:紅外激光穿透毛玻璃等散射結構,在空間形成散射斑點,斑點具有高度隨機性,隨著距離變化斑點形狀也會發生變化,相當於將空間位置進行標記;CMOS圖像傳感器感知光斑將光信號傳遞信息處理系統生成含有距離參數的3D地圖;當人臉等進入識別空間內,通過識別光斑參數即可獲取物體的3D模型,實現具有高精度的人臉等物體識別。



飛行時間法(TOF),具體原理是發射和接收端信號同步,發射端發射連續光脈沖,接收傳感器接收從物體反射回來的脈沖信號,通過對比發射和接收信號的時間差計算物理的距離。代表公司是Microsoft,代表產品Kinect II。


雙目攝像頭法采用三角定位法計算出物體距離,實現距離感知。在工業、汽車和航空航天領域,雙攝像頭3D圖像感知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美國火星探測車采用雙攝像頭實現場景掃描和3D圖像重構,寶馬采用雙攝像頭測距輔助駕駛。我們推測,隨著技術進步和產品更新叠代,雙攝像頭3D識別將應用於尺寸空間更小的手機上,迎來行業高速成長。



在消費電子領域,通過距離感知完成3D掃描和場景重建,能夠實現手勢識別、人臉識別、動態捕捉等新的人機交互方式,將拓展手機的使用方式和外部功能,引領行業新的發展方向。


蘋果公司收購指紋識別解決方案廠商AuthenTec之後,在2013年推出搭載指紋識別應用的iPhone 5。蘋果對於前沿技術應用傾向於使用自主知識產權(或來自於收購公司)的解決方案,我們推測,17年蘋果新品將采用收購公司PrimeSense的結構光3D識別方案。

 

蘋果在指紋識別應用的方案獨家自有,並不向安卓陣營開放,從而帶動了其他指紋識別解決方案公司的快速成長,以瑞典FPC和國內匯頂科技為代表。由此我們推測,蘋果新品的結構光3D識別技術同樣會帶來其他解決方案廠商的發展機遇,包括但不限於雙攝像頭方案和TOF方案,利好產業鏈相關3D識別解決方案算法公司,以及激光發射器、紅外濾光片、圖像傳感器、攝像頭模組封裝廠商等。



此外,iPhone X前置攝像頭可能同樣采用雙攝,並支持實景AR功能。瑞銀(UBS)分析報告指出,iPhone 8可能具備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技術,可以建立體視覺應用的3D影像功能。雙攝在實現AR和場景重建具有理論技術優勢,通過三角定位法可以準確實現景深測距,iPhone X若具備此項功能或將帶動手機AR產業的快步發展,以硬件和iOS生態驅動行業發展。蘋果CEO庫克曾多次表示對AR技術的重視,2016年8月Piper Jaffray投資銀行數據顯示,蘋果已有218名AR/VR技術員工,預計相關技術研究資金達到104億美元,預計在今年iPhone新品,有望搭載AR功能,進一步提升對攝像頭數量的需求,利好攝像頭產業鏈企業。


多麥克風技術,聽筒和傳感器融合的雙揚聲器


蘋果的直接競爭對手三星在2017年新品上推出S8,搭載智能助手Bixby,Bixby除了在語音交互功能以外,更結合了本地化機器學習,能夠記住用戶行為和習慣,實現及時提醒。從競爭對手上對人工智能的布局和體現出的產品表現來看,蘋果已稍顯落後。


我們推測iPhone X新品將會在人工助手Siri上做軟件升級,硬件做配套升級,首先麥克風數量可能有所提升,目前iPhone 7上已達到4顆麥克風,一對AirPods無線耳機也采用4顆麥克風。


iPhone7從單揚聲器變成雙揚聲器(Dual Speaker),其中一個是位於手機底部的常規揚聲器,另一個為聽筒演化而來的二合一揚聲器,兼顧聽筒和揚聲器功能,單體價值量有所提升。


從提升聲學性能角度,多麥克技術可以實現聲音精準采集,降低環境噪聲幹擾,多麥克風組陣在耳機和手機上將成為行業主流應用。雙揚聲器實現立體聲效果,提升外放品質,既然在iPhone7上已經有所提升,相信在iPhone X上會有進一步傳承。



防水等級或將提升,單體價值量進一步提升


手機防水技術可以分為密閉性防水和塗層防水兩種:1、密閉型防水,顧名思義,通過防水隔膜、防水矽膠等軟性材質填充手機孔洞,整體實現“防進水”的效果;2、塗層防水,將電子部件至於設備中的真空環境,然後讓氣態納米級材料從內到外的滲透部件,材料以分子級別與零部件緊密結合,達到保護器件的“水隔離”效果。

 

從現有手機產品看,納米塗層防水成本高,性能優勢並不明顯,反而是密閉式防水更為現實。從iPhone 7的防水設計看,主要采用減少對外接口,必要接口采用橡膠圈密封。根據騰訊科技等媒體信息,預計iPhone X產品進一步提升防水等級,從IP67提升至IP68,下水深度和下水時間有所提升,意味著接口更少,密閉材料緊密型和一致性要求更高,價值量有望從目前的單機5美元提升至10美元,單純從蘋果2億部銷量來看,防水市場有望達到20億美元。同時揚聲器和聽筒必然需求對外開孔才能實現聲音傳遞,因此聲學器件防水設計進一步提升元器件價值量,利好供應鏈聲學器件企業。




聲學器件和天線融合


揚聲器組件和天線融合最主要的原因是基於結構共用。在塑膠手機後殼時代,手機天線設計通常設計在塑膠殼體上,隨著iPhone引領一體化金屬機身設計,憑借良好的質感和外觀表現,金屬後殼已經成為最受歡迎和認可的的材質,這對於天線設計產生了巨大變化:天線需要“設計”在後殼上。

 

我們再次說明天線設計的基礎原理:1、天線材質必須是良導體,意味著無論是LDS天線、FPC天線還是金屬後殼上設計的天線,材質都是導電性良好的金屬,如銅、鋁、不銹鋼等等;2、天線尺寸和工作頻段直接相關,天線設計的最小尺寸對應工作頻段電磁波波長的八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具體尺寸取決於天線設計形式有所差異,通常手機上的天線長度在10cm以下;3、要保證良好的天線性能,天線主體需要一部分“凈空”,意味著天線周圍至少有一部分非金屬的存在。

 

以iPhone 7為例,頂部有塑膠填充,將金屬後殼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一部分是塑膠填充以上的倒U型金屬條,此部分為iPhone 7的天線主體;另一部分是塑膠填充以下的金屬背板,主要是手機後殼支撐。塑膠填充有兩個作用:首先是分割金屬,使得上部金屬主體的長度符合天線設計的工作頻段;其次是為天線主體保留一定的“凈空”,確保天線性能。



從蘋果的直接競爭對手三星來看,S系列旗艦機型一直保持著金屬中框+玻璃後殼的外觀設計形式,天線設計一部分構建在類似於iPhone的金屬邊框,一部分構建在塑膠支架和Speakerbox上。



我們從行業技術路線和外觀角度推測新一代iPhone X的天線設計將有所變化。首先,從4G頻段增加,到4.5G高階調制、載波聚合、多天線MIMO,三個維度提升傳輸速率,再到未來高頻段5G天線陣列。MIMO對天線數量需求有大幅提升。

 

1、高階調制:在單位頻譜資源內提升信號調制複雜度,提升單位頻譜數據的傳輸量。

2、載波聚合:同時利用多個載波頻段,提升信息傳輸載波數量。

3、MIMO:在通信系統的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使用多個天線。相比於單天線SISO系統,MIMO提升天線數量,增加信道傳輸的物理通路,從而改善通信質量,進一步提升傳輸速率。



高階調制和載波聚合偏向於“軟升級”,MIMO多天線技術是硬件通路提升的“硬升級”。2G、3G時代,手機主要有一根主天線負責通信信號的發射和接收;4G時代,智能機普遍采用2根天線;在4.5G時期,4天線將成為手機設計的需求;未來5G,8天線、16天線甚至更多數量的天線將成為必然趨勢。

 

三星與美國電信運營商AT&T合作的S7已經具備了4天線MIMO功能,今年發布的S8采用多載波聚合、256QAM信號調制和4天線MIMO技術,成為業界首款下載速率達到1Gbps的智能手機。

 

下載速率作為通信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蘋果自是不會落後,我們推測今年蘋果新品將具備4天線MIMO功能,相比於傳統2天線設計,天線的需求量實現倍增,利好產業鏈天線廠商。此外,高通芯片平臺已經成熟,4天線方案設計將從行業標桿逐步走進中端市場,國內手機廠商有望快速跟進。

 

我們認為,在5G到來之前,基礎通信設備和手機的平滑升級將是主要趨勢,從目前的4G首先進入4.5G,從硬件通路角度,有更多的可用頻段得到利用,載波聚合、高階調制和4×4天線MIMO逐步成為行業標配。伴隨著運營商在未來兩年逐步開展5G基站設備和通信網絡建設,智能手機將快速實現升級換代。



其次,在外觀方面一體化金屬機身已經達到物理極限,采用玻璃後殼為天線設計帶來更多的自由度和結構空間。從第一代金屬後殼iPhone5開始,蘋果已經利用外邊框條形金屬作為天線主體。iPhone 5時期,為了保證足夠的天線“凈空”,金屬後殼的主體上下局部采用玻璃蓋板;到iPhone 6時期,隨著技術進步,上下兩塊玻璃蓋板取消,替換為兩條縫隙隔斷出來的金屬體,外觀設計變成了我們熟知的三段式;到iPhone 7時期,工藝水平和設計能力進一步提升,除去上下兩端的U型縫隙,外觀表現已經接近於完整的全金屬。但由於物理定律的客觀限制,一體化金屬後殼到此進入發展瓶頸,我們推測這也是蘋果在尋求新型後殼材質的原因之一。




再進一步從4G邁向5G,參考歷代無信通信技術演進,每一代的技術標準均是向下兼容的,5G的升級換代將是分地區分階段的推進,必然需要同時兼容現存的2G、3G和4G,也意味著在5G時代,手機要同時兼容2G、3G、4G和5G。2016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針對5G頻譜資源進行了劃分,開放了27.5-28.35GHz、37-38.6GHz、38.6-40GHz和64-71 GHz頻段,成為全球首個宣布將這些頻譜用於5G無線技術的國家。



從目前5G工作頻段劃分可以看出,5G標準將集中在30GHz及以上的高頻段,與現有的通信標準6GHz以下差距較大,無論從射頻鏈路還是天線形式都有很大差別,因此在兼容現有2G、3G、4G天線的基礎上,需要額外設計5G天線。

 

因此,基於多天線MIMO和5G向下兼容,手機天線設計面臨以下挑戰:1、在全面屏大勢所趨,其他零部件結構空間更加緊湊的環境下,現有4G天線的數量進一步提升,結構空間需求有所提升;2、5G天線由於所處頻段不同,需要單獨實現,同樣額外占據已經十分緊湊的空間。基於以上兩點,天線設計必然需求與現有零組件空間共用才能保證功能實現,因此天線與距離最近的Speaker box結合成為自然而然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蘋果產業鏈,能提供天線+聲學器件整體解決方案的廠商將具備進一步擴大零部件供應的價值量,從而帶動企業業績的整體提升。



觸控、顯示、識別有望實現一體化


全面屏顯示最大的阻礙來源於正面指紋識別模組,目前還沒有指紋識別與顯示屏一體化手機產品量產。三星S8的指紋識別沒能與顯示屏融合,最終產品形式為指紋識別後置。蘋果在2013年收購了指紋識別芯片公司Authentec之後推出了iPhone 5s,自此之後指紋識別市場迎來高速增長。據Statista數據統計,2016年全球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智能機出貨量6.07億部,預計到2018年將有超過10億部手機具備指紋識別功能,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手機占比達到67%。



2014年蘋果收購LuxVue獲得“集成有紅外二極管的交互式顯示面板”的相關專利技術,關鍵點在於TDDI(觸摸和顯示驅動一體化),經過多年技術儲備,TDDI有望融合觸摸、顯示驅動和指紋識別為一體,實現屏幕內指紋識別的重大實用性創新,再一次實現業界領先,對指紋識別產業鏈將是巨大改變,有可能提前屏幕指紋內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進程,對於單獨提供顯示觸控一體化的企業和單獨提供指紋識別解決方案的企業將是一次重大機遇和挑戰,機遇在於如果能迅速掌握屏幕內指紋識別一體化方案並提供量產產品,將快速實現市場導入並做大做強;挑戰在於傳統單一的顯示屏或者單一指紋識別方案將成為“過時”產品,有可能在升級換代的潮流中錯過發展機會。



快速充電&無線充電,或將同步實現


快速充電已在安卓陣營普及,蘋果推出快充符合市場需求。OPPO、三星、華為、小米等廠商陸續推出快充手機產品,芯片平臺高通、MTK持續升級快充解決方案,在安卓陣營,快充已經成為旗艦手機標配。作為USB Type C協議主要貢獻者,蘋果的Macbook產品已經支持Type C的87W大功率快速充電適配器,無論從產品線統一的角度還是滿足市場消費者客觀需求的角度,蘋果都有動力推動手機產品實現快充功能。從產業鏈調研信息,預計iPhone X將采用雙電芯電池設計,由於整機尺寸限制,在相同體積下,雙電芯並不會有提升電池容量,那麽采用雙電芯設計預計是為了配合快速充電,兩顆電芯同時充電確保電池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雙電芯封裝提高產品附加值。在3000~5000mAh中等容量規模下,通過L型擺放、疊層擺放等配置雙電芯電池,可以充分利用手機結構空間提升電池容量。相同容量下,雙電芯的電池封裝價格比單電芯高,利好電池Pack企業。

 

根據產業鏈調研信息,蘋果新品有望配置無線充電功能,17年2月蘋果加入無線充電標準組織之一的WPC也印證了蘋果在無線充電方面的布局。2012-2015年,無線充電有三大標準: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標準)、Wireless PowerConsortium(Qi標準)和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標準)。其中Qi標準最多廠商使用,包含SAMSUNG、Google和Nokia。2015年以後,PMA與A4WP合並,目前無線充電變為兩大標準組織: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WPC)和Air-fuel alliance (AFA)。




蘋果的專利布局顯現無線充電應用方式,無線充電行業進入加速期。2016年以來,美國商標專利局公開了蘋果公司申請的一系列無線充電專利,其中有幾項專利技術值得重視,代表了蘋果無線充電的技術路線和應用場景。

 

第一項是無線充電發射端相關的專利,申請號20160256931,2015年9月申請,2016年9月公開。專利描述了一種關於金屬體裝置圓柱形和輪廓表面的拋光和刷塗技術。雖然專利申請的重點是拋光和刷新金屬設備的工具,事實是它對應的產品正是一個電感式充電設備。這種電感式電站包括圍繞金屬芯(例如鐵芯)纏繞的感應線圈,並且被設計成與接收線圈配對(電感耦合),實現無線充電功能。



第二項是設備間無線充電的專利,申請號20160094076,2015年6月申請,2016年3月公開。專利描述了多個iOS設備之間通過感應線圈進行無線充電的方法,同樣采用磁感應線圈的方式。




第三項是無線充電桌面系統。申請號20160372961,2016年6月申請,2016年12月公開。專利描述了一種無線充電桌,包括具有上表面的桌面,無線充電發射器安裝在桌面的上表面下方,一個或多個電子設備可以放置在所述上表面上。無線發射器仍采用繞線圈的方式。



從目前蘋果公司的專利布局來看,已經覆蓋無線充電的多種使用場景,包括單獨為手機進行無線充電,設備間相互充電,以及充電桌面為多設備無線充電。使用的技術路線多為近距離感應式充電技術。雖然一直有科技媒體披露蘋果對Energous公司的中遠距離(可達4.5米)無線充電技術感興趣,但據The Verge 2017年1月信息,Energous最令人興奮的中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還沒有準備好,該公司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售傳統的無線充電板。

 

據IHS數據顯示,全球無線充電設備出貨量將從2015年的1.6億部增長到2024年的20億部,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0%;無線充電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17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15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達到27%。我們認為,伴隨著行業龍頭蘋果、三星等手機廠商的主力推進無線充電功能,無線充電技術將加快普及速度,逐步從智能手機向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醫療設備等多方面滲透,帶動行業整體發展。利好產業鏈無線充電方案設計、電源芯片企業、磁性材料、FPC、模組封裝企業。



考慮到兩大無線充電標準組織仍采用近距離無線充電方案,蘋果感興趣的無線充電廠商Energous也沒有長距離充電商用產品,預計2017年無線充電仍以近距離磁感應或者磁共振方案為主,也意味著目前無線充電產業鏈發生巨大變動的可能性不大。我們認為,在無線充電有望在智能手機大範圍普及的前提下,產業鏈供應商不會有大規模變動,那麽已經進入無線充電產業的現有參與者將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伴隨著無線充電市場開啟大幅提升公司業績。


相關標的


德賽電池


消費電子電池龍頭,行業集中趨勢中受益。公司目前主要業務為小型電源管理BMS產品和電池封裝Pack,同時實現對中型、大型電源管理系統及封裝集成業務的全覆蓋。小型產品主要應用於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中型產品主要應用於電動工具;大型產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能源存儲。目前以智能手機為主的消費電子電池業務仍然是公司主要收入構成,占公司總營收的80%以上。隨著大客戶的業績成長,公司營收水平穩步提升。據TrendForce數據顯示,2016年4季度蘋果、三星等全球前六名智能手機生產量占全球總量的71.7%,2017年一季度該比例提升至73.3%。我們認為,隨著智能手機行業集中度提升,以蘋果、華為、OPPO為代表的領先手機品牌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公司作為這些客戶的核心供應商,將伴隨智能手機優勢品牌共同成長,在行業趨於集中化的過程中充分受益。

 

筆記本電腦電池形式轉變,助力公司業務規模擴大,電動工具打開電池應用市場空間。公司積極開展筆記本電池業務的研發,已經為蘋果和聯想的筆記本產品供應電池。我們認為,在筆記本電腦領域,輕薄、便攜是行業發展方向,從18650轉向軟包鋰電池,筆記本電腦電池新市場逐漸打開,筆記本電池業務將成為公司新的營收增長點。電動工具已成為鋰電池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市場研究機構TMR預計全球電動工具市場到2021年底將達到380億美元。公司在電動工具等業務上逐步取得突破,目前客戶涵蓋了百得、博世、牧田、創科等全球主要電動工具廠商。未來有望繼續保持電池供應競爭優勢,深入挖掘電動工具市場潛力。

 

持續投入動力電池,布局新能源汽車。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50.7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53%。公司於2015年下半年成立惠州新源,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電池包及電源管理系統。公司緊抓動力電池行業發展態勢,結合自身優勢,在中小型電源管理系統和電池封裝的技術、生產能力基礎上,向大型電源管理系統及封裝集成業務覆蓋,擴展經營業務內容,完善產業鏈布局。

 

公司少數股東權益值得持續關註。公司為控股型公司,分別持有惠州藍微、惠州電池兩家子公司75%的股權,兩家子公司另外25%的股權被新疆上陽持有,新疆上陽的股東主要是德賽電池的管理層人員。根據公司公告披露,公司管理層、大股東等有關方正在推動解決25%少數股東權益問題。假設公司能收回這25%股權,首先將帶來公司業績的直接增厚,其次促進管理層和公司員工的主觀積極性,對公司未來業績產生正面影響。雖然相關進程尚未有明確時間表,但少數股東權益問題值得持續關註。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17~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4.09億、5.55億、7.02億,同比增速分別為60.2%、35.7%、26.5%;對應EPS分別為1.99元、2.70元、3.42元。考慮到公司行業龍頭地位,未來行業集中度提升,預計公司將逐步提高議價能力,盈利能力逐步走強。給予公司2017年32倍PE,6個月目標價63.7元,維持買入-A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核心客戶出貨不及預期;動力電池業務開展不及預期。

 

信維通信


無線連接是發展方向,天線業務持續受益。公司主營智能終端天線業務,蘋果、三星、微軟是公司的主要客戶。多天線MIMO技術演進是行業確定性趨勢,4.5G對天線數量的需求翻倍,利好公司主業。在蘋果供應鏈中,公司從手機向PC、Pad產品擴展,不斷提升天線產品供應份額,提高單品價值量,業績成長迅速。

 

控股光線新材料,穩步拓展NFC、無線充電業務。IHS預計到2020年,全球具備NFC功能的終端設備出貨量將超過22億部,NFC天線具有充分的成長空間。預計蘋果2017年新品配置無線充電功能,加速無線充電普及,利好無線充電線圈、鐵氧體材料產業鏈。公司於2015年控股上海信維藍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後更名光線新材料),生產鐵氧體等材料,材料產品可應用於NFC和無線充電,同時配合公司的天線業務,可提供NFC、無線充電綜合解決方案。

 

布局聲學業務,著力走向音頻、射頻一體化。2016年7月,公司公告披露擬以不超過3億元自有資金投資聲學業務,投入聲學研發軟硬件設備、精密測試儀器和自動化產線。我們認為,在智能手機行業發展趨勢中,音頻器件和射頻天線將逐步走向融合共存,公司在天線主業以外投資聲學業務,能夠提升公司多維度競爭力,滿足客戶對射頻天線單體、聲學單體,以及音射頻一體化部件的服務需求,有利於公司主營業務間協同發展和資源技術優勢互補。

 

立訊精密


連接器業務崛起,立訊進入世界前十。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巨大,公司看齊一線廠商。根據Lucintel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連接器市場突破520億美元,前10家最大的連接器公司合並銷售額達到300億美元,占世界連接器市場的57.7%;立訊精密首次進入全球連接器市場前10,排名第9;在中國市場,立訊排名第5。我們認為,受益於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崛起,公司連接器業務市場占比有望繼續提升,看好公司向國際一線廠商靠攏。

 

線纜接口歸一化,Tpye-C產業風起。Type-C接口功能豐富,有望統一接口連接形式。Type-C接口支持最大100W供電,支持10Gbps以上高速數據傳輸,支持高清視頻、音頻信號傳輸,功能豐富,接口統一。據IHS預測,到2019年,帶有Type-C接口的設備出貨量將達到20億,我們預計相關連接線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人民幣。立訊精密是USB協會會員,在Type-C相關產品方面具有領先優勢,產品優先取得協會的連接線認證和連接器認證,公司已成為全球市場Type-C連接器主要供應商,看好Type-C產業接口歸一化帶動公司連接器業務走向新高度。

 

外延擴展聲學、天線產業鏈。2016年公司收購聲學領先廠商臺灣美律股權被臺灣投審會駁回後,轉向控股臺灣美律相關子公司蘇州美特,切入蘋果聲學器件供應鏈。2016年10月公司披露,定增募集的46億資金中有10億投入到電聲器件及音射頻模組擴建項目,項目的產品主要為應用於筆記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移動終端的電聲器件和音射頻模組。我們認為,公司能夠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一方面擴展市場產品線,一方面提高和大客戶蘋果公司的合作力度和粘性,將連接器業務擴展至聲學器件、射頻天線,打造綜合解決方案平臺,有利於進一步鞏固行業龍頭地位,提升公司自身業績,看好公司未來發展前景。

 

長盈精密


金屬加工產業鏈全制程能力,受益於核心客戶出貨量增加。公司擁有模治具研發、設計、工藝工程師1000余名,技工技師3500余名,模具年產能5000余套,擁有沖壓、鍛壓、壓鑄、CNC、金屬表面處理和相關表面處理工藝等完備制程,金屬產品加工周期和產品質量處於行業領先。受益於核心客戶OPPO、vivo、華為等廠商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公司金屬外觀件主業近年來持續保持50%左右的成長,16年以來切入三星、LG等國際客戶,有望持續保持業績增速。

 

控股廣東方振,布局防水材料。2016年公司先後通過增資和股權收購的方式取得廣東方振51%控股股權。廣東方振是以矽膠制品、液態矽膠及防水新材料為主的精密結構件解決方案供應商,是北美A客戶防水材料的重要供應商。我們預計A客戶在今年手機新品防水等級提升有望帶動防水結構件價值量提升,帶動公司業績成長。

 

積極布局陶瓷新材料,為未來發展儲備新動力。伴隨著無線充電產業普及,非金屬材料後殼市場應用有望擴大,除玻璃以外,陶瓷材料有望成為手機後殼材質的優勢選擇。2017年2月14日,公司與三環集團簽署了《關於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的框架協議》,總投資預計為人民幣87億元,分批逐步實現精密陶瓷結構件的產業布局。公司以自身精密制造和客戶資源為基礎,結合三環集團在先進陶瓷材料的行業積累和規模化生產方面的優勢,實現強強聯合,有望在智能手機陶瓷結構件應用普及的滲透期獲得快速成長。

 

藍思科技


保護玻璃加工龍頭,擴展材料品類打造綜合供應平臺。公司提供玻璃防護面板及背蓋的整體解決方案,在2D玻璃、2.5D玻璃和3D玻璃加工有突出優勢,是行業內業務規模、技術和資金等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玻璃以外,公司積極開發藍寶石和陶瓷材料精加工技術,拓展產品種類,向產業鏈橫向布局,打造一站式綜合供應平臺。

 

大客戶新品采用雙面玻璃,對公司產品需求量倍增。公司客戶以中高端為主,根據客戶需求和實際訂單情況進行產能擴充。2017年,隨著無線充電、多天線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我們預計蘋果新品前後蓋雙面玻璃的設計對玻璃的需求量倍增,預計將帶動公司2.5D玻璃的整體年產能達到5.5~6億片,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空間。

 

3D玻璃核心供應商,需求旺盛產能加緊。市面上已有華為、小米、vivo等手機品牌推出3D曲面玻璃手機,3D玻璃能夠提升產品的外觀創新性和視覺感官效果,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公司是國內主流手機品牌3D玻璃的核心供應商,根據公司公告披露,預計今年公司的3D玻璃出貨量會達到3000萬~4000萬片,同時,3D玻璃的價格大約是2.5D玻璃的3-5倍,量價齊升帶動公司業績增厚。

 

玻璃加工為依托,外延擴展新材料。在藍寶石方面:從原材料長晶到成型部件交貨,公司具備全產業鏈能力,產品廣泛應用在攝像頭鏡頭保護、指紋識別蓋板、可穿戴設備蓋板。在陶瓷方面:打通材料燒結到材料加工出貨全制程,產品主要應用在高端手機產品的陶瓷件。看好公司在玻璃產品以外的新材料布局,構建多材料種類綜合平臺型供應商。

 

合力泰


多業務全面發力,產品綜合優勢不斷凸顯。公司是國內領先智能終端核心部件一站式服務商,為客戶提供觸控/顯示/指紋識別/攝像頭/FPC軟板/蓋板玻璃/無線充電等多品類服務。公司2014~2015年前瞻戰略整合,通過並購不斷擴展業務外延。公司多業務整合戰略適逢消費電子深度整合期,有望享受行業集中化紅利,預計未來2~3年將是公司全線產品滲透率快速提升,綜合優勢不斷凸顯的發展加速期。

 

我們認為公司綜合配套能力和齊全的產品線能夠有效降低公司成本,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隨著產品一線客戶加速滲透以及二線品牌客戶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未來公司有望迎來業績快速增長並看好公司長期發展。

 

客戶結構持續改善,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隨著公司技術能力和產品能力大幅提升,公司加速進入一線廠商,與三星、華為、OPPO、VIVO、中興、TCL、微軟、魅族、諾基亞、聯想、酷派等客戶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我們認為一線客戶在智能終端行業產品需求量大且訂單相對穩定,為公司業績成長提供強有力保證;同時,一線客戶訂單也具有較強示範作用,有效提高公司產品市場競爭力。

 

收購藍沛新材料,布局無線充電領先技術。公司過去長期專註於生產制造,給市場以偏重生產制造、低成本刻板印象。今年3月公司發布公告擬收購上海藍沛新材料公司,極大加強公司領先技術儲備。上海藍沛具有多重優勢(1)超精細線路制造;(2)高頻電子材料,包括鐵氧體、非晶、納米晶等。我們認為隨著無線充電在今明兩年將進入行業快速發展期,公司FPC優勢產能+藍沛新材料領技術精準卡位行業大趨勢,有望引領公司新一輪成長。

 

投資建議:假設公司各項業務推進順利,公司實現高速成長,17-19年凈利潤預計為13.40、20.14、28.76億元,同比增長53.3%、50.4%、42.7%,對應EPS為0.86、1.29、1.84元。給予17年29倍PE,6個月目標價24.94元,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風險提示:全球宏觀經濟不景氣,消費電子行業發展不及預期;新產品開發速度低於預期。

 

順絡電子


公司主業穩中有升,近兩年內公司新型高精密電感產品將持續為公司貢獻主要的業績來源。高端器件鑄造行業壁壘,公司公告指出,目前公司在片式疊層電感的細分領域中全球前三,主要競爭對手為日本企業。隨著公司產品結構的持續優化,議價能力也有望顯著提升。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股權激勵”計劃,亦凸顯了公司的長期價值。

 

發力汽車電子領域,有望貢獻業績彈性:相比於消費電子用電感,汽車電子用電感毛利率更高,客戶粘性更大,目前公司可提供的汽車電子相關的產品包括疊層電感、繞線電感、變壓器、LTCC產品,無線充電線圈、NFC天線等,同時部分產品已通過汽車電子的認證,公司與全球重要汽車技術供應商通力合作,預計未來為公司的營收提供較大的想象空間。公司公告指出,未來五年內,公司將立足通訊及消費市場,積極拓展汽車電子、新能源、物聯網等新興領域,聚焦主流大客戶的同時導入優質客戶,助推公司業績穩定持續增長。

 

收購信柏陶瓷,加強陶瓷結構件完善產業布局:信柏陶瓷多年深耕於陶瓷材料行業,擁有成熟的陶瓷產線及加工工藝,在產業鏈上與公司產品構成上下遊關系,公司收購有利於整合供應鏈,同時實現精細化陶瓷產品的產業化項目。指紋蓋板是公司16年增長快速的品種,同時其他創新陶瓷結構件也是產業鏈趨勢之一,未來陶瓷類產品將主要應用於手機外殼、智能穿戴等高端消費品領域。公司技術和渠道卡位優勢明顯必將充分受益於這一產業大趨勢。

 

投資建議:鑒於公司行業內產品和技術的領先地位,我們給予公司買入-A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22.8元。我們預計公司2017-2019年營收增速分別為28%、27%,29%;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0.5%、27.5%,29.1%;每股收益分別為0.62元,0.79元,1.02元。

 

風險提示:終端市場增速不及預期、新產品出貨不及預期

 

深天馬A


產品結構升級,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a-Si、LTPS技術成熟,產品性能領先,在行業內具有優勢地位,產品競爭力持續鞏固。同時,武漢天馬第6代LTPS AMOLED產線建設順利推進,助力公司卡位AMOLED行業趨勢。目前公司在LTPS、AMOLED、觸控一體化技術、柔性顯示、ForceTouch、Oxide、3D顯示、透明顯示等取得諸多積極成果。

 

專顯競爭優勢顯著,a-Si產品附加值穩步提升。相比消費電子,專顯產品具有定制需求高、認證門檻高、客戶粘性高和產品毛利高的特點。公司專業顯示業務布局較早,產品種類豐富。2011年公司收購NLT,進一步加強專顯全球化布局,鞏固公司專顯領域的優勢。目前,公司采用“天馬”和“NLT”雙品牌搭配產能,具有較強品牌效應和市場基礎,在專顯領域建立了比較優勢和競爭壁壘。我們認為公司a-Si業務在專顯領域大量應用將提高相關產品附加值,同時降低消費電子ASP下降的影響,提升公司整體業績表現。

 

2016年公司銷售毛利率達23.05%,銷售凈利率7.76%,相比去年同期的16.34%(毛利率)和4.28%(凈利率)大幅提升。我們認為毛利率和凈利率一方面是由於面板價格相對去年一季度大幅提升,一方面是由於公司產品結構升級,專顯有效提高產品附加值。隨著公司產品技術不斷升級以及專業業務占比提高,公司毛利水平有望保持高位。

 

優質資產擬註入,深度確立AMOLED/LTPS顯示龍頭位置。公司發布公告擬註入廈門天馬和上海有機發光有限公司。廈門天馬擁有G5.5和G6兩條LTPS產線,上海天馬有機光電擁有一條G5.5 OLED產線並已成功量產。優質資產註入上市公司將進一步增強公司競爭力並有望通過上市公司平臺獲得更多資本支持,為公司快速發展夯實基礎。

 

投資建議:買入-A投資評級。假設重組預案完成,全面攤薄之後進行估值分析,我們預計公司2017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12.35億、20.37億和26.75億元,EPS分別為0.58元、0.96元和1.26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2.57%、65.01%、31.34%,成長性突出;考慮公司產品結持續改善和盈利能力顯著提升,以及AMOLED硬屏和柔性量產突破和放量可能,未來有望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時期,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給予2018年26倍估值,6個月目標價為24.96元。

 

風險提示:資產重組進度低於預期,下遊終端市場發展低於預期。

 

風險提示


全球宏觀經濟不景氣;消費電子行業發展不及預期;創新技術應用和新產品開發速度低於預期。(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