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膠樽葡萄酒

1 : GS(14)@2010-10-18 22:08:36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4-833909?category=m



馬莎改包裝 銷量暫無影響

其實膠樽酒早在07年在英國興起,加拿大及澳洲等地亦有膠樽酒。英國馬莎今年4月起售細膠樽酒,至今年7月,膠樽酒亦開始在香港出售,有11款250毫升PET膠樽裝紅、白酒,售價由22至28元,馬莎香港區發言人稱,銷量暫沒受更改包裝影響。

葡萄酒有一定酸度,能否以膠樽盛載?實際上會否影響酒的品質?且聽專家怎麼說。

生產力製造科技部塑膠中心高級顧問宣國偉解釋,簡稱PET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是製造飲品膠樽原材料,已證明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03

【生活普查】港人日棄528萬個膠樽 你有冇份?

1 : GS(14)@2016-05-08 01:45:35

2014年港人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PET膠樽(即回收標誌1號樽)有132噸,按每噸等於4萬個膠樽計,即棄置528萬個膠樽。


膠樽是常見的都市廢物。樽裝水,你可能每日都會買一支,飲完順手會扔掉膠樽。你估香港人每日棄置幾多個膠樽?根據環保署發佈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4年平均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PET膠樽(即回收標誌1號樽)有132噸,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按每公噸膠樽等於40,000個膠樽計,得出528萬這個數據。不過2005年時每日棄置的噸數只有73噸,換算成數字的話,即是說十年間,港人每日棄置量勁升236萬。



德國回收率93.6% 香港無數據

膠樽問題不只香港有,如何解決才是重點。看看德國的例子,根據2013年數據,當地膠樽回收率高達93.6%,當中有三成多做成新的膠樽,有近三成最終製成纖維衣物。當地買樽裝水時有種壓瓶費叫Pfand,購買時會先收按金,回收膠樽後就可取回按金,變相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基本上超市門口都設有膠樽回收機,相當方便。香港沒有確切的膠樽回收率數據,環保署只有整體廢塑料回收率數字,2014年是11.8%。香港唯一處理本地廢塑膠的仁愛堂環保園塑膠資源再生中心,雖然亦有回收膠樽,但每日只能處理6噸,而且膠樽只是其中一部份。相比起每日132噸膠樽,這個回收量其實很低,剩下的大多葬身堆填區。要知道膠樽比較難完全壓扁,而且難分解,變相亦令堆填區加速飽和。



德國膠樽回收率高達93.6%,當中有三成多做成新膠樽,近三成最終製成纖維衣物。

仁愛堂環保園塑膠資源再生中心每日只能處理6噸廢塑料,膠樽只是其中一部份。



08年至今 膠樽足以繞地球58圈

況且,處理及堆填膠樽都要成本,7年來累積花費超過1.46億元。雖然相比高鐵工程花費的冤枉錢是小巫見大巫,但搞清楚最終還是用公帑埋單。這筆錢其實應該由生產者支付。許多國家都有生產者責任制,要求飲品商透過「按樽制」、成立回收基金等做法,承擔回收責任,香港政府雖有承諾在2008年立法,不過一直只聞樓梯聲,而膠樽就繼續倒在堆填區淪為垃圾。如果由2008年開始計,港人一共棄置超過120億個膠樽,如果將樽身連接起來,足以繞地球58圈,再多一年,就繞多地球8個圈。唔想越來越多膠樽,作為個人又可以怎麼辦呢?不是叫你不飲水,而是要自備水壺,減少使用膠樽,相信每個港人都識得做。



香港沒要求飲品商透過「按樽制」、成立回收基金等做法,處理及堆填膠樽成本都由政府公帑埋單,7年來累積花費超過1.46億元。

香港政府雖有承諾就生產者責任制立法,不過2008年以來一直只聞樓梯聲。如果由2008年開始計,港人共棄置120億個膠樽,連接起來足以繞地球58圈。

想減少膠樽圍城,個人可由選擇自備水壺做起。



資料來源:
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 ... es/msw2014tc-r2.pdf
http://greenearth-hk.org/download/pr_plasticbottle20160429.pdf
http://www.foodbev.com/news/pet- ... cycling-in-germany/記者:劉東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06/195999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795

【奇招救命】鱷魚吞膠樽鯁親管理員激嬲佢吐番出嚟

1 : GS(14)@2016-08-09 07:10:42

澳洲昆士蘭羅克漢普頓動物園飼養的一條鱷魚,吞下遊客拋入鱷魚池的膠樽後鯁喉,一名勇敢的管理員,竟毫無懼色走入籠內,刻意用木棒激怒鱷魚,目的就是讓牠吐出膠瓶。名為「上校」(The Colonel)的鱷魚吞下膠樽後,因為不適而脾氣變得焦躁,動物管理員占士(James)為了幫牠,先用棒敲打水面,令本來浸在水中的「上校」爬上池邊。占士見狀慢慢退後,再以棍騷擾「上校」的鼻,「上校」隨即大怒咆哮,膠樽亦得以被吐出來。動物園職員解釋,有訪客將兩個膠樽扔入「上校」的池內,結果牠吞下後鯁在喉嚨,隨時可致內臟撕裂、潰瘍、感染或阻塞死亡。動物園強調大部分訪客都很尊重動物,但小部人「做了不對的事」,令「上校」受苦,希望遊客如果見到有人作出不當行為,立即通知園方協助處理。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8/197276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972

$2回收回報都要貪德國男一個膠樽呃36萬

1 : GS(14)@2016-11-22 00:24:41

德國一名男子憑着小聰明和「鐵杵磨成針」的耐性,靠一個瓶子賺得4.4萬歐元(36萬港元),可謂神奇,不過這份小聰明為他帶來財富,最終也把他帶入監牢!德國設有空瓶回收機,只要投入瓶子按下按鈕,機器就會列印收條並發放0.25歐元作為回報。科隆一名37歲飲品商販靈機一觸,自製一個小道具「改良」回收機,他加入磁力感應器和木製管子,令瓶子放入回收機後不會被切割而是可以「全身而退」,之後他利用同一個瓶子,反覆放入回收機177,451次,聚沙成塔,讓他騙到44,362.75歐元(36.4萬港元)。最終有便衣探員收到舉報後把這名男子逮個正着。德國科隆法庭周二審理這宗案件,法官裁定他「專業詐騙」罪成,判監10個月,又形容他「終日只對着這部機器甚麼也不幹」。被告回答說︰「我在回收機旁放了一部收音機,否則我真的會悶壞。」相信不只一人利用這個方法騙財,因為被告的律師說︰「這不是他發明的,他只是效法別人而已。」德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1/198409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523

計劃向膠樽生產商徵費

1 : GS(14)@2017-01-19 08:04:08

【本報訊】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宣讀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其中宣佈會探討為合適的塑膠產品容器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並且開展可行性研究,計劃主要包括飲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的膠樽。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上述兩類廢膠屬於較易區分及乾淨回收,佔堆填區中的廢膠約9.5%,故成為計劃主要目標。至於膠刀叉及其他雜膠,因難以進行源頭分類,將不會列入計劃之內。消息人士承認,政府準備在今年找顧問展開研究,需時12至18月,及後再諮詢公眾,但有關法例推行未有確實時間表,相信未必貼近到2019年實施垃圾徵費的時間。


將廚餘運往有機中心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對於計劃表示歡迎,但指計劃較預期推行時間落後,「希望佢可以早少少做,的確時間上係追唔上嚟,仲要忍受幾年塑膠災難局面」。他續指,現屆政府在執行廢物政策上力度較弱,時間亦較預期慢,估計未來兩年情況亦不樂觀。另外,施政報告宣佈,將試行為食環署管轄的街市和熟食中心及房委會管理的街市和商場的廚餘,運往將落成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處理。消息人士指,計劃將待小蠔灣廚餘廠今年底落成後推行,目前仍在揀選街市和研究廚餘運輸路線。■記者紀靜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9/199018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153

膠樽入沙起環保屋防雨防沙又通風

1 : GS(14)@2017-07-05 03:49:34

現代人每日浪費數以萬計膠樽,禍害地球環境,除了回收再造,原來這些膠樽還有一個出處︰在非洲北部阿爾及利亞的難民區,有工程師把膠樽入沙後建屋,別以為是「土炮」急就章,其實這是一個環保又聰明的設計,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決定撥款幫助興建更多「膠樽屋」。在阿爾及利亞的撒哈拉維(Sahrawi)難民營區,烈日下有民眾看著工人們在興建一間圓形的房屋,這種屋子跟區內傳統用曬乾磚頭搭建的不同,建材是數百個盛滿沙子的1.5公升膠樽,再混合混凝土、其他泥土、稻草而建成。「膠樽屋」是27歲工程師布雷卡(Tateh Lehbib Braica)的點子,不單只是廢物利用,這種圓形屋子還有降溫、防雨、防風沙等多種功效,不可小覷呢。當地的夏季酷熱,氣溫會升至50℃,令人難以在戶外活動。布雷卡說︰「我是在曬乾磚房子裏出生的,屋頂是鋅--這是其中一種最佳的導熱體。我和家人都要捱著高溫、雨水和沙暴,有時連屋頂也掀了。」他想到可以利用膠樽來建屋,首先就為自己祖母起一間。初時街坊都不看好,但當圓屋建成後,他們紛紛來參觀,然後發現它真的好!膠樽屋的建材除了環保、隔熱、防雨、更堅固,圓形設計可以防止風沙積聚,而方形房子就無法有這功效;外牆塗上白色油漆,可以反射多達九成太陽射線;雙層屋頂有通風空間,兩隻窗子特意設在不同高度加強通風,令室內溫度比一般屋子低約5℃。而傳統的曬乾磚屋在暴雨沖刷下會崩塌,方形設計也會在沙塵暴後積聚沙塵。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知道布雷卡的設計後,大為欣賞,撥出5.5萬歐元(49萬港元)協助在五個難民營興建25間膠樽屋,主要幫助身心殘障或特別需要協助的家庭。使用6000個膠樽,由四名工人花一星期就能建好一間膠樽屋了。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3/200774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013

減用膠樽 智能水機殺入各區 遙距監控飲用數據 具恆溫功能

1 : GS(14)@2017-11-04 15:12:57

【明報專訊】環保團體經常呼籲自攜水樽,減少買樽裝水,避免製造廢物。不過,即使有心帶樽,喝完之後若無處添水,結果還是被迫買樽裝水。有創業者便想到研發新式添水站,出租給商場和學校等人流密集地點,既收取租金,亦為市民提供環保的飲用水方案,他們更憧憬明年第三季全港會有多達200部智能添水站遍佈各區。

明報記者 薛偉傑

城泉有限公司(Urban Spring)行政總裁葉蓁蓁、體驗總監鄭虹表示,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9月,創辦人分別具有機電工程、資訊科技、醫藥及教育等行業的背景,他們一起成立該公司,主要是看到香港膠樽氾濫而回收率又極低、堆填區負荷愈來愈重的問題。

城泉:飲水比上網充電重要

公司創辦人當年拿著數據,與不同環保團體研究如何減少使用膠樽。他們發現,即使有些有心人攜帶水樽出街,但當喝完樽內的水時,也很難找到地方可免費添水,最終還是要買樽裝水,令自備水樽的效果大打折扣。「現時不少商場也會向遊人提供免費WiFi上網,甚至免費充電服務。但對人類來說,飲水不是比上網和充電重要得多嗎?」葉蓁蓁說。因此,在該公司成立時,創辦人就制定了研發一款「智能添水站」Well井,放到商場和學校等高人流地點,讓一般人免費添水,而向場地擁有者收取年費的計劃。

向商場收租 經深思熟慮

但香港寸金尺土,業主一向處於優勢地位,該公司不但不支付租金,還反過來向對方收租,當初曾否擔心,這個商業模式很難實行?葉蓁蓁表示,該公司當時也徵詢過一些商界人士的意見,並非閉門造車。她們相信這個商業模式可行,是有好幾個原因的。

首先,商場之間的競爭也相當大,需要構思如何創新。有些商場近年亦強調自己是綠色建築。在商場內放置添水站,減少遊人耗用膠樽,正好和綠色建築的理念不謀而合。其次,遊人逛商場時,若覺得口渴,往往會走到外間購買飲品。當出了商場之後,就未必再回去。若商場內可以免費添水,反而有助留住消費者。

第三,很多人忽略了商場內商店的員工也需要喝水。這些店員以往要喝水,就要步行相當遠的距離去購買。有時因為要招呼顧客,不便離開商店,就只能捱口渴。沒理由這麼先進的社會,卻要眾多店員忍受口渴之苦。

再者,該公司的「智能添水站」Well井在外觀和功能上,都加入了好些賣點。例如,每部「智能添水站」會自動統計以及在屏幕上顯示,累積有多少人次使用過,為地球節省了多少個膠樽,以鼓勵香港人持續參與。它又會顯示上次驗水的日期,以及根據濾水量,自動預測下次需要更換濾芯的時間。

最貼心的是,添水站同時兼顧到水溫問題。天氣炎熱、自來水水溫偏高時,它會自動將來水溫度降低3至5度,調校至飲用時有微涼的感覺。晚上少人使用時,它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將耗電量降至最低。此外,它還設有自動清洗程式,每日自動清洗3次,減低細菌滋生機會。

「智能添水站」的管理高度智能化和高效率,可大大節省人力和時間。它內置了多個傳感器,以監察各種數據,不論是需要更換濾芯,還是出現機件故障或漏水等異常狀況,全部都會透過雲端,自動發出訊息到該公司的後台系統。因此,該公司平時只需遙距監察,當發覺有需要時,才派人到場檢查和處理。至於商場,原則上更無須花人力去打理。所以,她們有信心,商場會願意支付租金給該公司,來放置「智能添水站」。

一年前,她們參加一個環保研討會時,認識了希慎廣場的員工。當時「智能添水站」的研發工作還未完成,但希慎廣場的員工已表達了興趣。半年前,「智能添水站」終於研發成功。該公司和希慎廣場再作商討,結果在7月份就安裝了一部「智能添水站」在希慎廣場1樓。之後,多個商場都主動聯絡該公司商討合作,甚至還有同時管理多個商場的物業管理公司,以及一些尚未落成的新商場!

料明年第三季可增至200部

截至本文刊出之前,該公司已有7部「智能添水站」放置在香港各地,包括:希慎廣場、香港科技大學、聖道迦南書院、浸信會天虹小學,以及非牟利機構「好單位」(Good Lab)、童協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

葉蓁蓁估計,到了明年中或第三季,全港「智能添水站」可增至約200部,主要安裝在商場和學校。她強調,200部這個需求一定有,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及增聘人手支援。鄭虹解釋,該公司不是單單運送一部「智能添水站」給客戶那麼簡單。公司每次接觸一個新客戶,都會和對方研究那些位置較適合放置「智能添水站」,並會先檢驗水質和水壓,確保沒有問題,才進行安裝。

[新經濟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61&issue=20171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5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