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金、鉑金、白銀價格百年走勢對比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77

Gobal Financial Data圖表呈現的1910年以來黃金、鉑金與白銀價格走勢顯示,目前三種金屬都處於它們各自交易價的最高水平。而最近鉑金的表現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去年3月,非洲阿爾及利亞鄰國馬里發生政變,極端伊斯蘭教主義者勢力膨脹。今年1月16日,一批伊斯蘭教恐怖分子襲擊阿爾及利亞天然氣田,41名外籍人士遭綁架成為人質。
 
本週三,南非最大鉑金礦Anglo American Platinum因工人罷工爆發關閉危機。除了地緣政治威脅,非洲礦業又捲入勞工爭端漩渦。
 
這些供應面不利因素進一步影響了鉑金價格。
 
截至本週三收盤,鉑金價格在7個交易日裡上漲近10%,目前現貨鉑金相對黃金不再是折價,而是溢價。
 
同在本週,德國央行宣佈將運出存於美國紐約聯儲與法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引起外界質疑全球主要央行之間失去信任,也讓人對貴金屬交易後市產生更多聯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54

白銀病人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18/100484152_all.html#page2
2012年12月中旬,嚴冬肅殺,籠罩著甘肅省白銀市鄉間。

  收割過的玉米田,土地龜裂,秸稈茬子硬生生地挺著。

  56歲的民勤村村民武宗祿和妻子正在曬玉米。院子裡,房樑上,滿是碼齊的玉米棒子。這一年的豐收,並沒給他帶來太多喜悅,因為他得知,吃自家地裡產出的玉米、小麥等一切糧食、蔬菜,都會加重對身體的傷害。告知他的人用了一個詞:慢性自殺。這句話,來自正在村頭進行土壤污染修復工作人員。

  2011年,備受關注的白銀市東大溝土壤重金屬污染修複試點工程在民勤村啟動,試圖修復這個村因40多年使用工業污水灌溉而被重金屬鎘、鉛、砷等嚴重污染的65畝農田。

  武宗祿耕種了大半輩子的五六畝土地,雖然不在65畝之列,但使用的灌溉水是一樣的。從小到大,武宗祿一直吃著家中被污染土地里長出的玉米、小麥、土豆、白菜等。

  20年前,武宗祿就開始感到骨痛。起先疼痛在膝蓋部位,後來範圍逐漸擴大到大腿骨,再後來就延伸到腰背。妻子情況更糟糕,手掌無力,伸張困難。

  財新記者發現,民勤村50歲以上村民中,這種疼痛較為普遍。疼痛也不只發生在民勤村,約3000畝的東大溝污灌區涉及的十餘個村莊,都有類似現象。

  他們的疼痛是一種病嗎?為什麼疼痛?迄今為止,沒有醫院或疾病控制部門給出標準的答案。少數到實地作過研究的疾病控制部門,至今並未公開結果。

  當地醫院只將這種痛作為一種個體的病來診斷,要麼是「骨質疏鬆」,要麼是「骨質增生」。

  實際上,武宗祿等村民身上出現的莫名疼痛,凡土壤研究學者均懷疑與當地土壤嚴重污染有關。

  上世紀30年代起,日本富山縣神通川上游鉛鋅廠流出的含鎘廢水污染了河流、土壤,並傳導至稻米、魚蝦,最終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經過數十年積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數百人被診斷為慢性鎘中毒。由於患者全身出現神經痛、骨痛,行動困難,大呼疼痛,這種病也被命名為「痛痛病」。

  財新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白銀市東大溝污灌區的污染路徑,與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極為相似。這是一條完整的污染鏈條:工廠排放的廢水通過澆灌污染農田,重金屬在土壤中富集並通過植物根系進入作物的根、莖、葉和果實,最終又通過糧食和蔬菜進入人體。重金屬在人體中經過幾十年富集後,威脅健康。

  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員尚琪,跟蹤研究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帶來的健康問題已有20餘年,他向財新記者否認中國出現了「痛痛病」。但他同時認為,中國有些地區土壤污染程度、糧食污染程度可能達到日本神通川地區的水平,受害者之所以未達到「痛痛病」程度,原因是比之日本當年,受害者生活水平提高,飲食更多樣且均衡。他並不否認長年食用受污染糧食、蔬菜者出現部分健康問題。他也承認,這方面研究還不足。

  白銀市東大溝污灌區,只是全國至少3250萬畝受污灌污染耕地的一個縮影。據全國污水灌區農業環境質量普查協作組20世紀80年代的調查,中國86%的污灌區水質不符合灌溉要求,重金屬污染面積佔到了污灌總面積的65%,其中以汞和鎘污染最為嚴重。

  時至今日,不僅尚無對白銀東大溝污灌區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開研究報告面世,全國範圍內的污灌區重金屬暴露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潛在危害也無法估量。

  武宗祿們的疼痛,無人診斷,難以命名,少人知曉。

民勤村怪病

  財新記者發現,無名疼痛如同無名瘟疫,民勤村中中年男女很少有人倖免。

  村民對病痛的描述一致:疼痛不分季節,不分時間。主要在腿腳和腰背骨頭,關節也會發病,嚴重者全身疼痛。

  疼痛自二三十年前在村民中發生,漸漸成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疼痛發作時,往往疼痛難忍,關節感到冰寒。當刺骨疼痛陣陣襲來,即便是最強壯的中年男子也不得不服用止痛片。

  雖然病痛並不尋常,但因缺乏合理解釋,村民無法命名,只好將之統稱為「怪病」。去過醫院的村民,引述醫生診斷,將病痛歸因於「骨質增生」或因缺鈣導致的「骨質疏鬆」。大部分受病痛折磨的村民受限於經濟條件,並未看病。村中老人紛紛強調,這種疼痛與莊稼人操勞導致的疼痛並不相同。

  若將民勤村民的病症與日本富山縣「痛痛病」相比照,可以找出一些相似之處。民勤村的村民顯然沒有聽說過這種疾病,他們大多也沒有聽說過重金屬鎘。至於村邊東大溝污水中流淌著的其他重金屬和複雜化合物,他們更少瞭解。

  村民都知道上游工廠排放的污水很「髒」,由於缺少檢驗設備,村民多年來不得不用嘴嘗驗污水,以判斷污水濃度和酸鹼度是否可以用於澆灌莊稼。

  財新記者沿東大溝走訪了沿岸的郝家川、沙坡崗、崖渠水、觀音崖、民勤、雙台諸村,每個村的多數受訪村民都說村中存在骨痛怪病。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與民勤村相距僅幾公里的民樂村黃灌區,因為一直使用黃河水灌溉,村民並不患有這種骨痛怪病。

漫長污灌史

  東大溝又名沙河,是白銀最大的排污溝,也是沿岸近3000畝耕地的灌溉水源。

  攤開白銀地圖,東大溝和西大溝由北向南從城區東西兩側穿過。東、西大溝從白銀城區出發,經過工廠和村莊,最終匯入呈「S」形環繞白銀的黃河。兩條大溝的首要作用,是排放城區和市郊工礦企業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與玉門、金昌等建國初年興起的工業城市一樣,白銀市因礦而生。從「一五」計劃開始,國家對白銀地區的銅、鉛、鋅、黃金等有色金屬資源進行大規模開發利用,大批外省移民進入荒無人煙的戈壁灘,開拓出一片礦區。自1958年建市以來,以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後改製為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白銀公司)為首的20餘家大型重金屬採選、冶煉、加工廠落戶白銀。

  自上世紀50年代起,東、西大溝開始成為白銀工業廢水的排污溝,沿岸居民村民不得不用污水灌溉。199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白銀市的污水灌溉中,68%為工業廢水,32%為生活廢水。到2000年,工業廢水上升到74%,生活廢水佔26%。

  無法統計有多少污水流入數千畝土地。但這樣兩個圖景或許可以提供部分答案:半個多世紀以來,不斷被拋棄的礦渣已使郊區兩座在全國已屬最大型的巨型尾礦壩不堪重負,險象環生;整個白銀市,原本儲量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基本被掏空,2008年,白銀市被評為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上世紀90年代末,白銀市政府開始著手解決東、西大溝污灌問題。隨後的「引黃提灌」水利工程,至今已為兩條排污溝沿岸村民供給十餘年灌溉用水。

  污灌至今仍未完全從東大溝消失。村民反映,使用黃河提灌水每畝每年要增加300元左右的成本,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且由於黃河水位不穩定,位於東大溝中上游地區的村莊,並不能穩定使用提灌水。在無水可用時,東大溝污水仍是惟一的選擇。

  其實,即便改灌較為乾淨的黃河水,40多年污灌史早使這片土地被深重污染。覆水難收,覆「污」更難收。

哭泣的土地

  白銀市東郊的郝家川村村外,大片土地蒙著一層灰白色的鹼花,沒有近期耕種過的痕跡,鮮有野草。這片土地因污染已棄耕近20年。

  在沙坡崗村和崖渠水村,也有相同的情景。村民向財新記者證實,兩村至有近千畝土地被棄耕。一些棄耕地被當地政府編入「退耕還林」計劃,零零星星地長著一些白楊樹,更多的土地被生命力頑強的蓬草佔據。

  北方冬日下,這些村莊被遠近的工廠煙囪冒出的濃煙籠罩,一片灰霾。

  近20年,學者對東大溝污灌區進行的土壤重金屬含量和作物籽粒重金屬含量研究,幾乎無一例外地顯示,不僅土壤中的鎘、汞、砷等重金屬含量不同程度超過國家土壤二級標準,污灌區生產的春小麥、玉米籽粒的重金屬含量亦超標嚴重。後者不但不符合國家規定的食品安全標準,更與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糧食署推薦的安全限制相距甚遠。

  一些研究者甚至直言不諱地指出,東大溝地區的土壤鎘含量已超過日本「痛痛病」病發地的含量。

  1998年,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南仁忠等人曾對白銀市的土壤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東大溝污灌區土壤中的多項重金屬含量遠遠高出黃(河)灌區,除鉛和鋅含量在土壤國家二級標準值範圍內,鎘和銅均超過國家二級標準。根據國家土壤標準,二級標準是耕地的最低標準。

  在此次抽樣調查中,東大溝污灌區土壤中的鎘含量的算術平均值達到10.36 毫克/千克,最小值達到2.76毫克/千克,最大值更是高達19.32毫克/千克。這意味著,對照更低的國家三級土壤標準,鎘含量平均值仍超標10餘倍;對照 「痛痛病」發源地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土壤的平均濃度2. 27毫克/千克,則超出近3.6倍。

  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王國利等學者2006年2月在論文中公佈的數據則更為驚人。

  抽樣結果顯示,東大溝污灌區民勤村和沙坡崗土壤中的鎘含量高達34.84毫克/千克和30毫克/千克,沿岸其他村落的土壤鎘含量也嚴重超標。

  雖然植物根系對重金屬有相當程度的阻隔作用,但當重金屬含量高於植物所能承受範圍,重金屬仍會進入植物的根、莖、葉、花、果。

  西北礦冶研究院環境資源研究所雷思維等人在2007年的報告中指出,東大溝污灌區春小麥籽粒中的鎘平均含量最高達到7.4毫克/千克,且春小麥對鎘的積累顯著高於土壤中鎘含量,富集能力強。銅、砷、鉛、汞亦在籽粒中檢出。

  南忠仁等也對東大溝污灌區春小麥和玉米籽粒中的重金屬含量作出分析。這份發表於200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東大溝污灌區小麥籽粒中的鎘含量平均值達0.61毫克/千克,是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3倍;鉛含量平均值為1.29毫克/千克,是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1.3倍。玉米籽粒中的鎘和鉛含量,也分別達到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2.6倍和2倍。

斯土斯民

  迄今為止,尚無機構對東大溝污灌區居民暴露於重金屬污染下的健康風險進行全面有效的評估,也沒有學者或醫療工作者敢斷言村民怪病確實與土壤重金屬污染有關。

  不過,有零星的報告透露出白銀土壤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甘肅省環保監測站、甘肅省環保研究所與白銀公司勞動衛生研究所,曾對東大溝兩側的八個生產隊20歲以上男女社員進行調查。這項調查認為,沿東大溝兩側的生產隊因長期使用含重金屬廢水,土壤和農作物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灌區社員可能已受到重金屬污染。

  上述調查已見於公開發表的論文。尿鎘檢驗結果顯示,白銀污灌區社員尿液中的鎘含量中位數為每升3.28-3.757微克,明顯高於人體尿鎘正常值(每升2微克以下)。

  論文指出,雖然污灌區社員尿鎘與發鎘含量均未超過文獻報導的正常值範圍,但明顯高於對照區,說明鎘對人體已普遍產生污染。報告建議,由於鎘在體內有蓄積作用,應積極採取措施,防治持續加重的污染。

  在該論文發表22年後,西北師範大學自然地理學碩士研究生溫飛在其2005年發表的論文中,繼續探討了白銀區重金屬污染下的人體健康風險。此時,情況已極大惡化。

  溫飛的問卷調查發現,白銀區重金屬污染下的居民已經有63.4%表現出了與重金屬污染有關的症狀,且以慢性中毒症狀為主;有過慢性中毒症狀的人群佔總調查人群的56.6%。

  溫飛還通過研究飲食、食入、吸入三種暴露途徑,估算出白銀區居民在致癌物鎘、砷及非致癌物鉛、鋅、汞等重金屬污染下的人體健康風險。

  模型顯示,白銀區城市居民通過食入途徑攝入的重金屬已經接近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推薦的最大風險水平。若考慮到污灌區居民長期使用重金屬含量超標的作物,其總體健康風險高出城區區民50倍左右,達67.8人/(10萬人·年),即每年每10萬人當中有近70人因重金屬污染致死。

  這一結果超過ICRP推薦的最大可接受風險水平近14倍。

  溫飛目前供職於甘肅省環境科學院,繼續從事固體廢棄物污染研究。在論文發表近7年後,溫飛再度談論起論文中的研究結論,卻表現出一絲謹慎。溫飛的顧慮並非來自對論文結論的不自信,而是因他的結論缺乏其他研究來支持。在學術界裡,他的報告現已成為論證白銀地區人體健康受重金屬污染影響的孤證。

  「說實話,論文寫完後,我有些後怕,此後我也再沒做過跟蹤研究。當時我並沒有對這個結果進行識別,也沒有考慮到它在公開之後,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溫飛對財新記者說。

  溫飛強調,利用數值模型計算出的人體健康風險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仍有諸多考慮不全之處,重金屬污染對污灌區居民造成的實際健康影響需要更長時間的跟蹤調查。

  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關注白銀市的土壤污染狀況,並為白銀市政府撰寫多份環境保護規劃的專家建議稿的土壤污染專家南忠仁透露,他此前曾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對白銀城郊的土壤鎘污染對村民的健康影響進行研究,但立項申請最終了無回音。

  「國內在環境健康影響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可能是太敏感吧。」南忠仁說。

  雖然學術機構的研究項目被擱置,政府疾病部門依舊掌握著一些基礎數據。這些數據未被公開,甚至未告知受到重金屬污染影響的村民。不少村民透露,過去幾年雖有疾控部門人員前來採集血液和頭髮樣品,但並未告知檢驗用途,檢驗結果也未告知。

  與此同時,由於缺乏健康風險評估和基本的健康知識普及,東大溝污灌區的村民對重金屬污染和人體健康風險的瞭解幾乎空白。

  「我是今年去土壤修複試點裡打工,才第一次聽說重金屬,才知道哪些重金屬有毒,才第一次聽說如果麥子、玉米裡重金屬超標就不能食用。可是我們已經吃了這麼多年,還能有什麼辦法?」武宗祿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74

白銀病人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18/100484152.html
2012年12月中旬,嚴冬肅殺,籠罩著甘肅省白銀市鄉間。

  收割過的玉米田,土地龜裂,秸稈茬子硬生生地挺著。

  56歲的民勤村村民武宗祿和妻子正在曬玉米。院子裡,房樑上,滿是碼齊的玉米棒子。這一年的豐收,並沒給他帶來太多喜悅,因為他得知,吃自家地裡產出的玉米、小麥等一切糧食、蔬菜,都會加重對身體的傷害。告知他的人用了一個詞:慢性自殺。這句話,來自正在村頭進行土壤污染修復工作人員。

  2011年,備受關注的白銀市東大溝土壤重金屬污染修複試點工程在民勤村啟動,試圖修復這個村因40多年使用工業污水灌溉而被重金屬鎘、鉛、砷等嚴重污染的65畝農田。

  武宗祿耕種了大半輩子的五六畝土地,雖然不在65畝之列,但使用的灌溉水是一樣的。從小到大,武宗祿一直吃著家中被污染土地里長出的玉米、小麥、土豆、白菜等。

  20年前,武宗祿就開始感到骨痛。起先疼痛在膝蓋部位,後來範圍逐漸擴大到大腿骨,再後來就延伸到腰背。妻子情況更糟糕,手掌無力,伸張困難。

  財新記者發現,民勤村50歲以上村民中,這種疼痛較為普遍。疼痛也不只發生在民勤村,約3000畝的東大溝污灌區涉及的十餘個村莊,都有類似現象。

  他們的疼痛是一種病嗎?為什麼疼痛?迄今為止,沒有醫院或疾病控制部門給出標準的答案。少數到實地作過研究的疾病控制部門,至今並未公開結果。

  當地醫院只將這種痛作為一種個體的病來診斷,要麼是「骨質疏鬆」,要麼是「骨質增生」。

  實際上,武宗祿等村民身上出現的莫名疼痛,凡土壤研究學者均懷疑與當地土壤嚴重污染有關。

  上世紀30年代起,日本富山縣神通川上游鉛鋅廠流出的含鎘廢水污染了河流、土壤,並傳導至稻米、魚蝦,最終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經過數十年積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數百人被診斷為慢性鎘中毒。由於患者全身出現神經痛、骨痛,行動困難,大呼疼痛,這種病也被命名為「痛痛病」。

  財新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白銀市東大溝污灌區的污染路徑,與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極為相似。這是一條完整的污染鏈條:工廠排放的廢水通過澆灌污染農田,重金屬在土壤中富集並通過植物根系進入作物的根、莖、葉和果實,最終又通過糧食和蔬菜進入人體。重金屬在人體中經過幾十年富集後,威脅健康。

  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員尚琪,跟蹤研究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帶來的健康問題已有20餘年,他向財新記者否認中國出現了「痛痛病」。但他同時認為,中國有些地區土壤污染程度、糧食污染程度可能達到日本神通川地區的水平,受害者之所以未達到「痛痛病」程度,原因是比之日本當年,受害者生活水平提高,飲食更多樣且均衡。他並不否認長年食用受污染糧食、蔬菜者出現部分健康問題。他也承認,這方面研究還不足。

  白銀市東大溝污灌區,只是全國至少3250萬畝受污灌污染耕地的一個縮影。據全國污水灌區農業環境質量普查協作組20世紀80年代的調查,中國86%的污灌區水質不符合灌溉要求,重金屬污染面積佔到了污灌總面積的65%,其中以汞和鎘污染最為嚴重。

  時至今日,不僅尚無對白銀東大溝污灌區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開研究報告面世,全國範圍內的污灌區重金屬暴露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潛在危害也無法估量。

  武宗祿們的疼痛,無人診斷,難以命名,少人知曉。

民勤村怪病

  財新記者發現,無名疼痛如同無名瘟疫,民勤村中中年男女很少有人倖免。

  村民對病痛的描述一致:疼痛不分季節,不分時間。主要在腿腳和腰背骨頭,關節也會發病,嚴重者全身疼痛。

  疼痛自二三十年前在村民中發生,漸漸成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疼痛發作時,往往疼痛難忍,關節感到冰寒。當刺骨疼痛陣陣襲來,即便是最強壯的中年男子也不得不服用止痛片。

  雖然病痛並不尋常,但因缺乏合理解釋,村民無法命名,只好將之統稱為「怪病」。去過醫院的村民,引述醫生診斷,將病痛歸因於「骨質增生」或因缺鈣導致的「骨質疏鬆」。大部分受病痛折磨的村民受限於經濟條件,並未看病。村中老人紛紛強調,這種疼痛與莊稼人操勞導致的疼痛並不相同。

  若將民勤村民的病症與日本富山縣「痛痛病」相比照,可以找出一些相似之處。民勤村的村民顯然沒有聽說過這種疾病,他們大多也沒有聽說過重金屬鎘。至於村邊東大溝污水中流淌著的其他重金屬和複雜化合物,他們更少瞭解。

  村民都知道上游工廠排放的污水很「髒」,由於缺少檢驗設備,村民多年來不得不用嘴嘗驗污水,以判斷污水濃度和酸鹼度是否可以用於澆灌莊稼。

  財新記者沿東大溝走訪了沿岸的郝家川、沙坡崗、崖渠水、觀音崖、民勤、雙台諸村,每個村的多數受訪村民都說村中存在骨痛怪病。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與民勤村相距僅幾公里的民樂村黃灌區,因為一直使用黃河水灌溉,村民並不患有這種骨痛怪病。

漫長污灌史

  東大溝又名沙河,是白銀最大的排污溝,也是沿岸近3000畝耕地的灌溉水源。

  攤開白銀地圖,東大溝和西大溝由北向南從城區東西兩側穿過。東、西大溝從白銀城區出發,經過工廠和村莊,最終匯入呈「S」形環繞白銀的黃河。兩條大溝的首要作用,是排放城區和市郊工礦企業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與玉門、金昌等建國初年興起的工業城市一樣,白銀市因礦而生。從「一五」計劃開始,國家對白銀地區的銅、鉛、鋅、黃金等有色金屬資源進行大規模開發利用,大批外省移民進入荒無人煙的戈壁灘,開拓出一片礦區。自1958年建市以來,以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後改製為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白銀公司)為首的20餘家大型重金屬採選、冶煉、加工廠落戶白銀。

  自上世紀50年代起,東、西大溝開始成為白銀工業廢水的排污溝,沿岸居民村民不得不用污水灌溉。199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白銀市的污水灌溉中,68%為工業廢水,32%為生活廢水。到2000年,工業廢水上升到74%,生活廢水佔26%。

  無法統計有多少污水流入數千畝土地。但這樣兩個圖景或許可以提供部分答案:半個多世紀以來,不斷被拋棄的礦渣已使郊區兩座在全國已屬最大型的巨型尾礦壩不堪重負,險象環生;整個白銀市,原本儲量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基本被掏空,2008年,白銀市被評為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上世紀90年代末,白銀市政府開始著手解決東、西大溝污灌問題。隨後的「引黃提灌」水利工程,至今已為兩條排污溝沿岸村民供給十餘年灌溉用水。

  污灌至今仍未完全從東大溝消失。村民反映,使用黃河提灌水每畝每年要增加300元左右的成本,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且由於黃河水位不穩定,位於東大溝中上游地區的村莊,並不能穩定使用提灌水。在無水可用時,東大溝污水仍是惟一的選擇。

  其實,即便改灌較為乾淨的黃河水,40多年污灌史早使這片土地被深重污染。覆水難收,覆「污」更難收。

哭泣的土地

  白銀市東郊的郝家川村村外,大片土地蒙著一層灰白色的鹼花,沒有近期耕種過的痕跡,鮮有野草。這片土地因污染已棄耕近20年。

  在沙坡崗村和崖渠水村,也有相同的情景。村民向財新記者證實,兩村至有近千畝土地被棄耕。一些棄耕地被當地政府編入「退耕還林」計劃,零零星星地長著一些白楊樹,更多的土地被生命力頑強的蓬草佔據。

  北方冬日下,這些村莊被遠近的工廠煙囪冒出的濃煙籠罩,一片灰霾。

  近20年,學者對東大溝污灌區進行的土壤重金屬含量和作物籽粒重金屬含量研究,幾乎無一例外地顯示,不僅土壤中的鎘、汞、砷等重金屬含量不同程度超過國家土壤二級標準,污灌區生產的春小麥、玉米籽粒的重金屬含量亦超標嚴重。後者不但不符合國家規定的食品安全標準,更與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糧食署推薦的安全限制相距甚遠。

  一些研究者甚至直言不諱地指出,東大溝地區的土壤鎘含量已超過日本「痛痛病」病發地的含量。

  1998年,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南仁忠等人曾對白銀市的土壤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東大溝污灌區土壤中的多項重金屬含量遠遠高出黃(河)灌區,除鉛和鋅含量在土壤國家二級標準值範圍內,鎘和銅均超過國家二級標準。根據國家土壤標準,二級標準是耕地的最低標準。

  在此次抽樣調查中,東大溝污灌區土壤中的鎘含量的算術平均值達到10.36 毫克/千克,最小值達到2.76毫克/千克,最大值更是高達19.32毫克/千克。這意味著,對照更低的國家三級土壤標準,鎘含量平均值仍超標10餘倍;對照 「痛痛病」發源地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土壤的平均濃度2. 27毫克/千克,則超出近3.6倍。

  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王國利等學者2006年2月在論文中公佈的數據則更為驚人。

  抽樣結果顯示,東大溝污灌區民勤村和沙坡崗土壤中的鎘含量高達34.84毫克/千克和30毫克/千克,沿岸其他村落的土壤鎘含量也嚴重超標。

  雖然植物根系對重金屬有相當程度的阻隔作用,但當重金屬含量高於植物所能承受範圍,重金屬仍會進入植物的根、莖、葉、花、果。

  西北礦冶研究院環境資源研究所雷思維等人在2007年的報告中指出,東大溝污灌區春小麥籽粒中的鎘平均含量最高達到7.4毫克/千克,且春小麥對鎘的積累顯著高於土壤中鎘含量,富集能力強。銅、砷、鉛、汞亦在籽粒中檢出。

  南忠仁等也對東大溝污灌區春小麥和玉米籽粒中的重金屬含量作出分析。這份發表於200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東大溝污灌區小麥籽粒中的鎘含量平均值達0.61毫克/千克,是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3倍;鉛含量平均值為1.29毫克/千克,是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1.3倍。玉米籽粒中的鎘和鉛含量,也分別達到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2.6倍和2倍。

斯土斯民

  迄今為止,尚無機構對東大溝污灌區居民暴露於重金屬污染下的健康風險進行全面有效的評估,也沒有學者或醫療工作者敢斷言村民怪病確實與土壤重金屬污染有關。

  不過,有零星的報告透露出白銀土壤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甘肅省環保監測站、甘肅省環保研究所與白銀公司勞動衛生研究所,曾對東大溝兩側的八個生產隊20歲以上男女社員進行調查。這項調查認為,沿東大溝兩側的生產隊因長期使用含重金屬廢水,土壤和農作物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灌區社員可能已受到重金屬污染。

  上述調查已見於公開發表的論文。尿鎘檢驗結果顯示,白銀污灌區社員尿液中的鎘含量中位數為每升3.28-3.757微克,明顯高於人體尿鎘正常值(每升2微克以下)。

  論文指出,雖然污灌區社員尿鎘與發鎘含量均未超過文獻報導的正常值範圍,但明顯高於對照區,說明鎘對人體已普遍產生污染。報告建議,由於鎘在體內有蓄積作用,應積極採取措施,防治持續加重的污染。

  在該論文發表22年後,西北師範大學自然地理學碩士研究生溫飛在其2005年發表的論文中,繼續探討了白銀區重金屬污染下的人體健康風險。此時,情況已極大惡化。

  溫飛的問卷調查發現,白銀區重金屬污染下的居民已經有63.4%表現出了與重金屬污染有關的症狀,且以慢性中毒症狀為主;有過慢性中毒症狀的人群佔總調查人群的56.6%。

  溫飛還通過研究飲食、食入、吸入三種暴露途徑,估算出白銀區居民在致癌物鎘、砷及非致癌物鉛、鋅、汞等重金屬污染下的人體健康風險。

  模型顯示,白銀區城市居民通過食入途徑攝入的重金屬已經接近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推薦的最大風險水平。若考慮到污灌區居民長期使用重金屬含量超標的作物,其總體健康風險高出城區區民50倍左右,達67.8人/(10萬人·年),即每年每10萬人當中有近70人因重金屬污染致死。

  這一結果超過ICRP推薦的最大可接受風險水平近14倍。

  溫飛目前供職於甘肅省環境科學院,繼續從事固體廢棄物污染研究。在論文發表近7年後,溫飛再度談論起論文中的研究結論,卻表現出一絲謹慎。溫飛的顧慮並非來自對論文結論的不自信,而是因他的結論缺乏其他研究來支持。在學術界裡,他的報告現已成為論證白銀地區人體健康受重金屬污染影響的孤證。

  「說實話,論文寫完後,我有些後怕,此後我也再沒做過跟蹤研究。當時我並沒有對這個結果進行識別,也沒有考慮到它在公開之後,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溫飛對財新記者說。

  溫飛強調,利用數值模型計算出的人體健康風險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仍有諸多考慮不全之處,重金屬污染對污灌區居民造成的實際健康影響需要更長時間的跟蹤調查。

  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關注白銀市的土壤污染狀況,並為白銀市政府撰寫多份環境保護規劃的專家建議稿的土壤污染專家南忠仁透露,他此前曾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對白銀城郊的土壤鎘污染對村民的健康影響進行研究,但立項申請最終了無回音。

  「國內在環境健康影響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可能是太敏感吧。」南忠仁說。

  雖然學術機構的研究項目被擱置,政府疾病部門依舊掌握著一些基礎數據。這些數據未被公開,甚至未告知受到重金屬污染影響的村民。不少村民透露,過去幾年雖有疾控部門人員前來採集血液和頭髮樣品,但並未告知檢驗用途,檢驗結果也未告知。

  與此同時,由於缺乏健康風險評估和基本的健康知識普及,東大溝污灌區的村民對重金屬污染和人體健康風險的瞭解幾乎空白。

  「我是今年去土壤修複試點裡打工,才第一次聽說重金屬,才知道哪些重金屬有毒,才第一次聽說如果麥子、玉米裡重金屬超標就不能食用。可是我們已經吃了這麼多年,還能有什麼辦法?」武宗祿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62

147年的匯豐銀行、白銀、大酒店---讀《香港股史》有感(一)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a83t.html

清朝中後期著名思想家龔自珍有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意思是想知道掌握「大道」,必須先研究蘊含「大道」的歷史。

 

在《香港股史》看到百多年前香港報紙上的股票報價,有些感想。

圖:1873年香港股票報價
147年的汇丰银行、白银、大酒店---读《香港股史》有感(一)
來源:《香港股史》(1841-1997,作者: 鄭宏泰 )

1,匯豐銀行傳百年:1865年香港上海銀行在香港註冊成立,創立時股本2萬股每股250元,1866年1拆2變4萬股公開交易,每股125元,1888年改名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簡稱匯豐銀行。1866年11月15日《中國郵報》報導:香港上海銀行股票:舊股3%折讓,新股1.5%折讓。(意思是在香港上海銀行發行價每股125元上進行折讓,1865年上半年公司派息5元)。到了1873年,香港上海銀行股票的股價平均以125元溢價60%左右交易。(註:我查了下史料此「元」為當時貨幣「銀元」,應該是指西班牙銀元或墨西哥銀元,2者銀含量基本相同、等值。)

 

匯豐銀行1866年股本4萬股市值折合白銀20.76萬克(1枚墨西哥銀元銀含量371.57英釐(grain)相當於24.08克);匯豐銀行2013年市值16000億港元折合2063.19億美元折合白銀1858.73億克(現白銀價格1.11美元/克),147年後的市值是創建時市值的89.53萬倍,年復合收益率9.77%,毛估估計算扣除歷年集資後的年股息收益率3%(匯豐銀行有高派息的傳統,近年股息收益率為5%),毛估估計算投資匯豐銀行1866年至今含現金紅利的年復合收益率為12.77%。

 

銀行是百業之母,如果銀行老老實實做好吸收存款向企業放貸這一最原始的主業,並且嚴控風險,銀行的生命週期會比大多數行業要長的多。匯豐銀行成立不久就成為香港發鈔行,與其同期成立的銀行,存活至今也不多,在資本市場,活著太重要了。
      
2,  長期來看白銀、黃金沒有投資價值:1枚墨西哥銀元在1860-1880年大約可以買大米60-70斤,如前所述現在1枚墨西哥銀元含白銀24.08克,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170元左右可買大米60-70斤。差不多150年過去了,白銀的購買力沒有大變化。長期而言(30年以上,時間越長越明顯)黃金也沒有投資價值,有興趣的可以查查資料。其實這個觀點巴菲特也再三說過。

 

147年前如果對股票充滿恐懼捏著1根銀條不敢投資,留給後代到2013年1根銀條還是1根銀條,購買力基本沒有增加;而投資1根銀條在匯豐銀行上,現在會擁有89.53萬根同樣重量的銀條。(還沒記派息)

 

除了少數文物以外,不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沒有長期投資價值(以能否戰勝通脹為標準)。

 

你認為投資匯豐銀行賺的多嘛?其實匯豐銀行名義年復合收益率為12.77%只是比全球股票市場平均長期收益水平10%稍好而已(參見:神書推薦之《投資收益百年史》)
      
3,折價傳統永相傳: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於1866年創辦,前身是香港大酒店,1890年代開始由猶太人嘉道理家族持有。首先大酒店是一家難得的好公司,但這個公司真是一貫有折價的傳統,1873年股價就是發行價打5折交易,近年基本也是淨資產打5~6折交易,真是折價傳統百多年永相傳啊!我前幾年剛看香港股票的時候也被大酒店淨資產打5折左右的股價迷住了,現在回想真是一身冷汗啊,如果一間公司的資產不變現,那麼股價按淨資產打多少折扣沒有意義,公司(股票)價值還是來源於公司每年產生的現金流啊!

 

那些號稱有天文數字的礦藏、老酒、林業、牌照等等的公司,要是有人以這些可能擁有的資產靜態總值來對公司估值,那是在忽悠人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63

貝萊德:白銀與黃金投資的三大重要區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940

最近幾週,許多不願意增加黃金倉位的投資者問我,如果用白銀取而代之作為貴金屬風險敞口,是否會賺得多一些。

雖然我對白銀價格的方向趨勢並沒有很強烈的觀點,但我認為,把黃金和白銀投資的區別搞清楚是很重要的,最好不要把兩種貴金屬假設成是可以互相代替的。

毫無疑問,白銀和黃金(還有鉑金)常常都是一起出現在貴金屬的分類裡。與黃金一樣,白銀也被視為是一種儲值商品,過去在歷史上也的的確確充當過基礎貨幣的角色。

然而,雖然白銀與黃金有許多共同的特點,這裡我還是總結了三個主要的區別:

1)白銀對於經濟方面的變動更為敏感,而黃金對於貨幣方面的變動更為敏感。

白銀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源於工業需求,佔比約40%。相反,黃金需求基本上都是由於純粹的投資需求和珠寶需求。由於白銀與工業的密切關係,所以白銀對於經濟方面因素的變化比較敏感,比如工業生產力、製造業需求等等。

與此同時,黃金卻與貨幣方面的因素變化息息相關,比如實際利率的走勢、通貨膨脹以及美元的升值或貶值。舉個例子來說,基於過去50年的年化數據,黃金價格與通脹的相關度為0.5,而白銀與通脹的相關度為0.35左右。

2)白銀和黃金來自於不同的產品資源,這對於二者的價格也會起到很重要的影響。

大部分的白銀都是作為鉛、鋅、銅、黃金等金屬的附屬產品生產出來的。這樣一來,白銀的生產和白銀的價格之間的聯繫就不想黃金生產和黃金價格之間的聯繫那樣緊密了。

3)白銀價格可能比黃金價格的波動性更大,部分原因是由於白銀價格更低、市場規模更小。

從資產組合構架的角度來看,這種波動性使得白銀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不及黃金那麼大。

那麼,理解了這些區別能夠給投資者提供什麼幫助呢?

投資者是否應該考慮買入白銀或黃金,首先部分取決於他們為什麼要配置貴金屬持倉。那些想要貴金屬來對沖通脹風險的投資者可能會考慮黃金。然而,那些尋求在全球經濟大背景下週期性價格反彈的投資者可能應該考慮投資白銀,因為白銀價格更有可能受益於製造業的回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998

【0815白銀集團訪感】--時間2013.8.28. 悟空者

http://xueqiu.com/6055521210/25109615
1.陳老闆溫州籍,家族生意為飲料,後轉行入白銀加工,趕上比較好的時機(江西10多年錢地價便宜,幾乎白撿到+白銀行業這10年多來發展蓬勃)

2.40歲出頭,正是做事業的階段,在2000年國內開放白銀准入時介入至今,做的相對穩健,與其本人的性格特徵相符。和大部分溫州籍人的炫富和愛炒作基本不相干

3.300畝地用了2/3於廠房,400多相對廉價勞動力(江西吉安勞動力穩定且成本低廉)

4.原材料:共生礦之礦粉供應充足,江銅,云銅等大中小型礦業主要集中在中,西,南部地區,供應鏈穩定。有不少通過廉價買來的礦渣提煉出高純度白銀,這是一本萬里的生意。

5.採購週期兩週。生產週期兩週,從採購到成品銀錠一個月多一點點就可以投放市場,時間短,周轉速度快

6.客戶:中國機械子公司桂林金桂每年大量採購公司銀錠,因其設備上電觸頭所需高純度白銀,系一主要客戶(工業用途),五礦及有色定點批量採購作為交割產品和工業用途也是公司最主要客戶來源。總體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同時共生礦粉中除提取白銀之外還提取其他有色品種,詳見公司網站。另外在礦渣提煉白銀之後,將提煉後的廢物製成一塊塊的廢磚以每塊0.40元的價格再出售給其他客戶用於建農舍和鋪地之用。。所以採購來的所有有用的也好無用的廢渣也好,到最後都變成了有高附加值的產品並順利銷售出去。。

7.環保:公司園區內就完全能夠實現生產用水之自我循環再生,不需要排出園區之外。11-12年污染報告是別有用心之人將園內的照片和園外的照片割裂製造。本身公司用水不多(冷卻後可以繼續再用),直接在園內就可以循環使用。後事實澄清至今沒有任何其他環保異議。。

8.未來發展計劃:打通上下游是主要想法。下游在深圳已準備註冊公司專營銀行理財產品用的銀錠和白銀產品。同時向白銀深加工發展,製造成各種不同類型之銀首飾,大小銀條等向各大商業銀行鋪開銷售並將擇機瞄準各大金銀專賣店(老鳳祥,六福等)推廣公司各類白銀產品,此為下游。 上游:陳總已跑了幾十座礦山做了充分調研,已經基本鎖定了購併目標,現項目正在繼續溝通洽談中,後續確定之後,需要向港交所提供購併礦產之評估報告。手握3個多億現金金,準備連同其它渠道資金來對行業內有潛力之礦山,把握時機實施必要的購併和重組以爭取上游更大更穩定資源,確保日後擴產後發展的需要。同時現在公司正在擴產之中,增加熔爐,生產線和工人等。。預計14年可以達到400MT左右產量。。15年600MT左右成為國內行業重量級中的領先者。

綜述:陳老闆帶有溫州商人眼光和膽魄;同時作風穩健而務實;為人低調而平實。但10多年白銀從業經驗已基本將公司平台做好,公司產品也已享譽海內海外,確屬不易。

公司注重中長線發展,不願公司股票人為大幅炒高,並明白到沒有實際業績的虛高股價一樣會跌得一地雞毛的道理。所以從公司發展理念上筆者比較認同。同時從回報公司股東角度,同樣注重分紅而非吝嗇。

總體感覺:白銀行業會有發展;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集於一身有好處,同時公司大股東作風穩健比較符合筆者條件。外加溫州人經營理念的優勢和勤勞的本質,筆者有理由和信心持有公司股票並願與公司一起成長,成為公司的長線投資者。

截止今日持有公司600萬股份,持股成本0.95 但願隨著時間的推移,2015年兩三年吧,收益能得以真正的體現。。

悟空者
2013.9.5
(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97

美國政府「關門大禮」——黃金白銀斷崖式暴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618

美國開盤前,黃金白銀再度經歷暴跌。

雖然黃金價格目前還保持在美聯儲宣佈維持寬鬆規模之前的水平之上,但美國政府時隔17年的再度關門,已經讓黃金白銀基本上回吐了「Un-Taper」以來的漲幅。

Zerohedge調侃道:「休假的公務員們都忙著去賣黃金和白銀了嗎?」

目前黃金下跌2.4%,已經跌破每盎司1300美元大關。白銀暴跌超過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00

【瘋狂的比特幣】大轉換:從黃金白銀到比特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006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了今年市場的三大趨勢,分別是:今年初就出現的資金由債市流向股市;4月份開始出現的由新興市場轉向發達國家市場;以及自年中出現的由美國市場轉向歐洲市場。

如今看來第四大趨勢或許是:從金銀流向比特幣。關於比特幣的最新消息:1. Mt Goxj交易所的比特幣盤中一度突破780美元;2. 中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BTCChina)宣佈,已獲得來自國際投資機構光速安振中國創業投資和美國光速創業投資的A輪投資,融資總額達到五百萬美元。 

 


就在比特幣一路狂飆漲破600美元的同時,傳統保值資產黃金和白銀卻經歷著跳水下跌。

比特幣在中國的普及範圍急劇擴大是其迅速升值的一大動因,此前華爾街見聞報導顯示,比特幣的投資一半以上來自中國

北京時間週一晚間,比特幣漲破600美元大關,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而下圖顯示,雖然黃金還沒有跌破最近一段時間的低位,但是白銀價格已經刷新了3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81

2014年白銀將迎來大牛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970

金融評論網站Market Anthropology認為,如果參照2000年互聯網泡沫後的白銀走勢,當全球通脹預期上升、經濟增長加速時,銀價會迎來大牛市。所以,2014銀價將迎來強勢反彈。 從2000年互聯網泡沫後的走勢中可以看出(下圖),當全球通脹預期上升、經濟增長加速時,白銀上漲了50%。 上圖將2002年至2004年的白銀走勢(紅色)和2012年底之後的白銀走勢進行了對比(黑色)。不難發現,2012年10月至今的白銀走勢與2002年1月之後的走勢基本重合。二者都在長期下跌後有一波小幅上漲並回落。 2003年3月之後,隨著經濟從泡沫中恢複,通脹預期不斷升高,白銀價格從每盎司20美元一路上升至33美元。那麽相對應的,如今全球經濟也顯露出了複蘇跡象,圖中的白銀也正好到了轉折點,如果歷史真的能夠重演,就意味著2014年白銀將觸底反彈,迎來一波大牛市。 按照這一思路,黃金似乎也可以從歷史中找到同樣的參照,這是否意味著明年黃金也會反彈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11

毛利率高是好生意的標誌,但最終能給股東帶來真金白銀回報的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f equity ,ROE)。 週年洋

http://xueqiu.com/6691655012/29839356
毛利率高是好生意的標誌,但最終能給股東帶來真金白銀回報的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f equity ,ROE)。很多人迷信高毛利率,只選擇毛利率高於30%的公司,低於此標準不看,當然,縮小選股圈,可能會選到不錯的標的。毛利率高,只表明出生於富貴之家,在最艱難的時刻,依然可以有餘糧。不好的地方在於,這類企業出身好,財大氣粗,不好好珍惜,浪費大量資金和資源,回饋給股東的盈利並不高;還有就是肥得流油,引來無數餓狼搶食,最終大家都只能賺到市場平均利潤,原來可以做土豪和地主的,都只能有富農和中農的身價。高毛利率好,但我們也要警惕其特殊的挑戰和競爭。
但ROE就不一樣了,如果ROE長期保持超過15%,那就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公司。那意味著,你每投入一元錢,每年能獲得一毛五的淨收益,5年可以回本。一般來講,高毛利率的公司,管理層只要不做錯事,不浪費資金和資源,ROE達到15%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毛利率比較低的公司,ROE要能長年達到15%,那這個公司的管理層一定要非常優秀才行。
根據杜邦分析法,因為ROE由三個方面乘積形成:淨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俗稱財務槓桿)。毛利率低的企業,其淨利潤率也低,比如5%或6%左右,如果是商業零售類企業,淨利潤率會更低,1%~2%,如果其ROE要達到15%,那就需要很高的總資產周轉率和比較高的資金槓桿。如果是製造類企業,資產比重大,很難有較高的總資產周轉率,那在淨利潤率較低的情況下,只能加大權益乘數,也就是加大資本槓桿,多從外部融資,可以是銀行借款,也可以是發債,也可以是上下游資金。從銀行融資有利息成本,發債要付債息,這都會增加經營成本,更難以實現長期的高ROE,只有無償佔有上下游的資金,還能被其認同,才有可能實現這類企業的超過15%的ROE。而這需要企業有相當的競爭力和極端的誠信才行。企業管理層沒有強大的管理和經營能力是難以做到的。
在毛利率低的行業,如果企業的ROE連續多年超過15%,反映出的是公司高管的能力。在低毛利率行業,能做到多年高ROE的公司,一般是從激烈競爭中拚殺出來的,相比出生富貴之家的企業,體質更好,更能抵禦經濟和行業的寒冬。這類企業往往能基業長青,給堅定的持有者相當豐厚的回報。(每天一則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4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