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裝天王喬治.齊默(George Zimmer)自從三年前被他一手創辦的服飾品牌「男士衣倉」(Men's Wearhouse)炒魷魚後,做得有聲有色。 曾經是男裝界的傳奇人物,現年六十七歲的齊默,做生意之道卻是男裝界最創新的。他打造Generation Tux與zTailors兩家新創公司,而且活得比過去更好,前者經營線上禮服出租,後者根本就是裁縫界的Uber(編按:線上預約裁縫師到府服務)。他目前擁有一百多名員工,還有投資人投注的三千多萬美元(約十億元新台幣)資金。 當年男士衣倉開除齊默,全美譁然,脫口秀名主持人基墨(Jimmy Kimmel)還說,開除齊默,就像「開除聖誕老人」一樣。男士衣倉一開始不予回應,後來察覺不妙,只得聲明齊默交棒給新執行長杜.艾華卻反悔,而且處處與董事會作對,想將公司私營,董事會只好出此下策。 反攻契機 老東家股價跌 華爾街看衰趕走齊默以後,男士衣倉起先似乎做得不錯,花十八億美元買下競爭對手Jos. A. Bank男裝(齊默還在時,曾極力反對這件收購),公司股價也因此幾乎倍增到六十五美元。但後來Jos. A. Bank表現貧乏,男士衣倉也因這項交易負債過重而欲振乏力,股價一路走低,在十幾美元區間徘徊。 今年二月,男士衣倉宣布改組為Tailored Brands控股公司,意圖控制虧損,儘管本業業績仍佳,華爾街卻有人預測男士衣倉破產在即,巴克萊銀行分析師最近還說它「不宜投資」,律師也開始忙著準備替股東打集體索償官司。 對齊默而言,這是「我早就告訴你了」的美好一刻,更妙的是,他還很可能重振過去榮光。事實上,齊默接受《Inc.》獨家專訪時說,他正與幾家私募基金討論想買回男士衣倉,「將我這兩年建立的事業,與我四十年前創辦的事業結合,一定能立下最佳新生意典範。 當然,男士衣倉現有的董事會與主管團隊必須走人。」 另類思惟 以人性價值為決策基礎 想了解齊默一路走來的人生,先得了解他與所謂「思惟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的關係。這個研究所專攻「科學與精神交會的領域」,齊默說,思惟學是「一種來自五官感知以外的知識,像直覺一樣」。他多年來一直是該研究所董事,創辦人是一位已故的登月太空人,也是幽浮信徒。 齊默說,每在做重大決策時,他都倚仗思惟學的指點。如果說重視分析、頭腦冷靜的人,是今天創業家的典範,齊默就是「反典範」,「我們必須學會用我們的心來思考,之後再讓我們的腦來做估算。」就商業角度來說,這等於以人性價值、而不以純經濟價值作為決策基礎。對齊默而言,過去男士衣倉的核心價值是「寬厚」,是他的心靈延伸。 創業初期,齊默靠著從父親那裡借來的三萬美元與自己的七千美元,一九七三年在美國休士頓開了第一家男士衣倉。接下來十年,他以每年一家的速度在休士頓展店,並於八○年代初期進軍舊金山。他開始用自己的理念塑造公司,當時零售商的傳統作法是先將價格提高,再不斷以折扣價促銷,他決定反其道而行,建立「天天都是低價」的作法。 齊默回憶,「男士衣倉的業績以兩位數比率下滑。如果是上市公司,我們全部都會被炒魷魚;但我們需要的,其實只是拿出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而已。當時日子很難過,大家不斷抱怨生意越來越差,我對他們說,差就差吧。但到了第二年,情況開始好轉。」齊默甚至自己出馬幫公司代言,打出「我保證」(I guarantee it)的宣傳詞,保證顧客會喜歡他的衣服。九二年,公司公開上市,當時分店約一百家,開始以每年五、六十家的速度擴展。 長年恩怨 對基層大方、 對高層嚴厲公司政策完全以齊默的價值觀為核心,他訂定員工股票分配制度,不斷降低門檻,讓分店經理也能獲得與高階主管一樣多的股票。當齊默去職時,業界分店經理人事異動率平均為二五%,男士衣倉只有一成。 齊默說,「盡量擴大短期股東的利潤。」從來就不是資本主義的目的。不過,華爾街對他這說法不太買帳。在首日公開發行前的說明會上,貝爾斯登投資銀行警告,不要對股東談他那些「瘋狂想法」。但公司經營得好是事實:在齊默被炒魷魚時,美國境內賣出的男士西服,每五套就有一套來自男士衣倉。 九九年,男士衣倉進入禮服租賃業,四年後,禮服租賃業務每年為公司帶來四億多美元營收,毛利高達驚人的八○%,但問題也逐漸浮上枱面。 男士衣倉的基層員工都喜歡齊默,因為齊默給他們豐厚的薪酬,並費心與他們打成一片。每年公司都會在全美各地舉辦幾十場穿正式禮服出席的尾牙宴,齊默都盡量出席,與員工插科打諢,當搞笑老闆。但他對高階主管非常嚴厲,是他們口中「狗娘養的混蛋」。 二○一一年,男士衣倉董事會打算賣掉幾年前收購、表現一直不佳的一家子公司,但齊默不同意。一三年春,公司宣布將考慮出售子公司,並未與齊默商量,就逕行召開董事會投票通過為高階主管加薪。 齊默非常憤怒,想盡辦法要把自己創辦的公司買回來,並開始籌資。 董事會過去也曾幾次討論這個問題,因顧及負債太重而暫緩。兩個月後,齊默被解雇,當時他六十四歲。 一四年初,齊默與另一家線上服飾創辦人班尼奧(Marc Benioff)在夏威夷度假,齊默說他想辦一家線上禮服公司。素以嚴肅著稱的班尼奧,聽完他的計畫後大笑,「天啊!這真是殺手級的好點子。」班尼奧立即以七位數資金投資,Generation Tux就這樣問世;沒多久,zTailors也問世。 不過,戰爭還沒結束。為了對付齊默,男士衣倉禁止旗下裁縫師為齊默工作,因公司股價重挫,許多裁縫師擔心失業而找上zTailors,或許,這才是齊默念念不忘想奪回男士衣倉的主因。 戰爭未完 雙方搶裁縫師白熱化 在Generation Tux與zTailors擔任財務長的海米特說,「換成是我,會認為買回男士衣倉是了不起的大手筆,可以創造許多股東的利潤,更代表最後勝利;但對齊默而言,他只是丟不下那些老員工,要回去幫他們而已。」不久前,齊默說,儘管與私募基金談了好幾回,仍不確定是否該買下男士衣倉,加上他必須支付股東的錢與十七億美元債務,這可是一筆三十億美元的交易。 齊默表示,「我想了一整晚,仍不知道該不該買回男士衣倉,很棘手。」但這是他的腦在說話,其實,他的心早就很清楚他該怎麼做了。 喬治.齊默(George Zimmer) 出生:1948年 現職:Generation Tux、zTailors共同創辦人學歷: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學士 他的男裝人生起落 1971年 大學畢業,加入父親的雨衣公司,擔任推銷員。 1973年 在休士頓開第一家男士衣倉,以雪茄菸盒充當收銀櫃,還在自己的房車貼上公司標誌。 1986年 齊默自己當主角,打出第一支廣告,後來加上那一句:「我保證你會喜歡你的樣子。」1992年 男士衣倉首日公開上市,集資1300萬美元。八年內,平均每星期開一家分店。 2008年 男士衣倉擁有1278家分店,成為全美最大的男裝零售業者之一。 2013年 齊默與一手提拔的接班人杜.艾華衝突,並打算將男士衣倉私營化,被公司董事會開除。 2015年 齊默成立Generation Tux與zTailors兩家公司,與男士衣倉競爭。 男士衣倉股價重挫。 2016年 齊默在《Inc.》透露,有意將男士衣倉買回來。 撰文 / 譯者•陳曉夫 | ||||
《陳翔六點半》有陳翔,《屌絲男士》有大鵬,何仙姑夫也推出了姑夫的新形象,他們也要打造一個核心人物出來。
前段時間霍建華、林心如大婚,“胡霍黨”們紛紛表示心疼胡歌。當天,一個號稱是催淚神曲的《是霍躲不過》小火了一把,播放量達5000萬次。路人紛紛表示歌詞很“魔性”:“霍建華啊霍建華,說好的五年後,你不娶我也不娶呢。既然承諾餵了狗,說完祝福往前走。”這是“何仙姑夫”最近的爆款視頻之一。
然而,跟熱點、打造爆款只是何仙姑夫的一部分,他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欄目化運營上。何仙姑夫創始人劉飛告訴i黑馬,他們2013年創立了工作室,2014年正式成立公司,現在已有40名員工。3年來,他們共出品了1000部短視頻,收獲了500萬粉絲,全網累計播放了30億次,現在有《麥兜找穿幫》、《妹子說熱劇》等6檔常規節目。
學渣如何逆襲,現在又站在風口之上?
可能有人會說,何仙姑夫做的好是因為趕上了短視頻的紅利期。的確,何仙姑夫成立的時候,很少有做短視頻的公司,做吐槽穿幫劇的更是幾乎沒有。但是,在短視頻的蠻荒年代,看準並做到堅持,需要判斷力。
劉飛把2010年前的自己形容為“學渣”。學習不好的他也曾想過要學藝術,但是“學了一個月吉他連一首歌都沒學會”。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找到了樂趣和所擅長的東西——電視。從山東傳媒職業學院畢業後,他進入濟南電視臺做起了民生節目。在電視臺工作的近一年時間里,他對節目的生產流程更加熟悉了,也結識了後來的合夥人。
2013年,因為看好網生內容的未來,劉飛跳出體制開始創業。他在前期確定了兩個發展方向:一是找穿幫,二是吐槽,前者王牌欄目是《麥兜找穿幫》,就連陸毅、寧財神都轉發過他們的視頻。《麥兜找穿幫》里70%的穿幫素材都是網友爆料的,“我們會通過在視頻中寫上是誰爆料的,引導網友來爆料。”
除了在粉絲運營上很有感覺,劉飛在品牌和數據方面也頗有研究。
劉飛很早就建立了品牌意識,每個視頻都會突出何仙姑夫這一品牌。為了彌補資本層面的短板,他聽過融資課程,也關註了很多創投公號。就連看《屌絲男士》這種熱播劇,他也會琢磨關於品牌和受眾的內容。
此外,劉飛很早就重視粉絲反饋和數據挖掘。他們不僅建立了粉絲群,還會關註數據的走向。“如果哪幾期觀看量都很低,這其中一定有共性,可能是加入了某個模塊。另外,數據對如何盈利有重要的參考作用。比如有很多月薪20000以上的人觀看,意味著可以做電商。”
圖為何仙姑夫創始人劉飛
和i黑馬之前想象的不一樣,劉飛是一個比較成熟冷靜的人,喜歡思考。他說自己喜歡看幽默搞笑的東西,自己也是個“逗比”的人,但是不會講笑話。現在年僅26歲的劉飛,除了要創作好玩的內容,還要開始操心更多的事情了。
“投資人說要把我們搞大!”
目前,何仙姑夫的營收主要來自依靠植入廣告和廣告分成。此外,還會有小部分電商和粉絲經濟的收入。
正因為何仙姑夫自身擁有造血能力,所以他們一開始他並不想要尋找融資。然而,2014年年底,何仙姑夫拿到了天使輪融資。上個月,他們又拿到了2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那麽,是什麽原因讓何仙姑夫一腳踏入資本圈呢?
“投資人說要把我們搞大!”劉飛向i黑馬解釋道:“現在有很多做喜劇短視頻創業的小公司,他們的目標是生產短平快的短劇。然而,我們有更大的野心,想要借助資本跑的更快。”
獲得資本支持的何仙姑夫,在喜劇的內容創業上又有了一連串動作。這兩年,他們在網絡劇、網絡大電影方面有所布局,出品了《新神雕俠侶外傳》、《花千骨外傳》、《神編喬卡卡》等作品。
未來,何仙姑夫想要成為一個泛娛樂品牌。他的野心已經初露端倪,我們看到,何仙姑夫的題材除了有喜劇,還會有部分驚悚、魔幻題材的內容。另外,何仙姑夫已經開始註重個人IP的打造了。畢竟,《陳翔六點半》有陳翔,《屌絲男士》有大鵬,何仙姑夫也推出了姑夫的新形象,他們也要打造一個核心人物出來。
黑馬檔案
公司:濟南佰視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創始人:劉飛
所在地區:山東濟南
所處行業:文娛
融資狀況:2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每經影視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自2014年以來,網絡劇以井噴之勢“野蠻生長”。根據藝恩智庫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18日,網絡劇累計上線數已達755部。此外,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網絡劇,整體播放從10億量級提升至40億量級,與版權劇進入同一級別。
昨日(4月19日),在三聲娛樂舉辦的“新娛樂生態下的網劇再定義”論壇上,拉近影業CEO尚娜表示,網劇市場每半年都有大變化,那年策劃《屌絲男士》時,“整個互聯網平臺的購劇成本為一年不到一百億,現在估計三五百億元”。
而今,蓬勃的網劇市場,從未停止對爆款渴求。如何制造爆款,如何選擇IP,都成為亟需解決的當務之急。
《屌絲男士》推手尚娜:我不知I和P到底是啥
在IP滿天飛,聽IP聽到耳朵生繭的今天,兩位資深業內人士尚娜和五百卻在“唱反調”。
雖然手握《問題餐廳》《最完美的離婚》等重磅日劇IP,但當被問及對IP的理解時,拉近影業CEO尚娜卻說道:我英語不好,到現在都不知道I和P是啥。她調侃說,我們都是看日劇、日漫長大的,現在掌握部分話語權之後自然就會做這些劇。
雖然曾一手策劃了大熱網劇《屌絲男士》,尚娜卻很直接地說道:“我真的特別怕這兩個字,爆款。2015年底,《屌絲男士》四季一共28億流量,現在可能沒有280億流量都算不上爆款,可能沖著所謂的爆款去就不是一個端正的的心態,正常的心態還是沖著好作品。我搞不清從流量角度,怎麽評價爆款”。此外,她也坦言,如果能得到最好的資源支持當然會成為爆款,但是卻常得不到,“唯一能自己把握的就是內容”。
不過,對於未來兩年的網絡市場,尚娜還是相當看好。尚娜稱:“其實網劇市場已經每年或者每半年都發生巨大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互聯網市場購劇成本從做《屌絲男士》時全平臺不到一百億,現在估計三五百億。感覺現在好像幾個重要的平臺,更多地想抓頭部內容,這個頭部到什麽程度,一定要比電視臺買的貴,一定要比電視臺更高水平”。
“所以資本市場推動網劇市場變得繁榮了,我覺得有可能越做越大。再加上付費的到來,將來有一天大家都進入付費時,真的好內容變成爆款,可能一輩子就吃這一件事,我拍這一個戲就永遠跟騰訊分賬了,希望有這一天”。
《心理罪》導演五百:IP像腕表,是奢侈品
穿著紅黑棒球外套,頭戴黑色棒球帽的五百導演,一張口就瞬間變成了“東北味兒喜劇範兒”的段子手,與他身後那張嚴肅深沈的職業照形成鮮明對比。
當被問及如何打造爆款時,已制作出熱門口碑劇《心理罪》和《滅罪師》的五百,在臺上晃著腿,有些“破罐破摔“地說道:考慮好幾年了也沒弄清,看命吧,從質量也不是,從長短也不是,我現在比較迷茫。
當被主持人問及IP的定義時,五百頓了一下問:“問題是什麽?”。在主持人重複一遍問題後,五百“哦”了一聲,又戲謔道:買版權沒怎麽花過錢,對這個概念認識不足。在現場,他做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我覺得IP可能就像手上戴的一塊手表,是奢侈品”。
由於做制作出身,五百本能地會想:“這些錢是不是放在制作里會更好”?他表示,看過很多喜歡的本子都偏小眾,“好多IP我都沒看過,也get不到點”。
此外,五百也表示,“今年光從網大的層面就看好多非常有創意的想法,我覺得現在是一個創意過剩的年代,創意有了,但是轉化不好。所以資本是可以迅速把這些東西擠出來,大家看得見,我覺得挺好的。所以談論是IP還是什麽爆款這不是主要談論的東西,不如問問如何拍出好東西,如何在制作層面如何控制自己的成本,問一點實用的”。
3樓提及
點解無港男品評?(現在自由行超方便啊)![]()
到時候佢會唔會咁講呢: 注重安全出入平安,節奏急促超趕時間!
(純粹惡搞不喜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