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置富產業信託(778)的派息商榷(2)


其實已有讀者wilbur猜對了答案,問題的答案之一就是供股買商場後,派息及淨 息率都減少了。

2009年8月,公司宣佈購入都會駅、影灣 園及凱帆薈商場物業,作價約20.59億。


其中大 部分作價以1供1單位,每股2.29元,發行824,879,427單位,集資18.89億,其中15.91億以用作支付代價(詳見下圖),其餘作營運用 途,收購在10月15日完成。





其中他們當時作出的假設已顯然對每單位分派及資產淨值有重大影響,預計分派會下降至22.97仙,以 現價3.78元計,對應派息率下降至約6.08%,絕不如昨日兩位專欄稱約息率「超過7厘」、「8.1%」。


亦可以從下圖看到,供股後資產值由7.80元、下降至4.80元,經重估後,至2009年12月 31日,每基金單位資產淨值則為5.32元。





那為何會導致收益率下降?主要因為那3個新購物業租金收益只有7,275萬(去年只有2.5個月租金 收入,已經年度化),扣除約4%的管理費用後,只有約6,979萬,回報率僅3.42%,經槓桿調整後即約4.67%,較原本的回報9%低所致。





那趙先生曾稱「派息率約6厘」是否 正確,明天如有機會,再分析,不然就要日後有機會分析了。但肯定的來說,青姐和左先生的專欄在今年而言,就有很大機會錯誤了。另外,長實一定要買,因為它能透過傷害子公司回報,令其股東獲得優良的收益呢。但想深一層又不是這樣,但說這些這要小心,不然會很危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02

婚庆甜蜜产业链


http://www.p5w.net/newfortune/cy/201004/t2919221.htm


  过去10年,中国年均有912万对新人喜结良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婚庆消费市场。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因结婚产生的直接消费总额已超过 6000亿元,保持稳步上升趋势,未来中国婚庆消费市场空间巨大。与日本成熟婚庆市场发展历程对比发现,中国与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情形相 近,正由行业初创阶段向规模化阶段演化和升级。根据A.T.Kearney提出的行业整合周期曲线理论,这一阶段行业内领先企业多开始通过并购扩张,做大 规模。结合日本华德培婚庆集团的发展战略研究,我们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婚庆市场难以产生行业寡头,但一些优势企业将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与规模 扩张,成为区域性龙头企业。现阶段看,在深圳天长地久、重庆金夫人等已初步打通从生产到终端销售婚庆产业链的企业中,或可率先诞生区域龙头。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婚前从婚纱摄影到聘用婚庆公司,无一不经过“货比三家”和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杀价战”,在不同的机构间奔走,以实现预算和理想的平 衡,获得一场完美婚礼。这“一生一次”的消费需求不断催化有能力提供“一条龙”服务的综合婚庆机构的诞生。处于这一甜蜜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商家已经纷纷从中 窥到商机,开始有意识地布局和整合。但目前,这些企业仍然比较弱小且分散。日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上市婚庆公司—华德培婚礼服务公司(The Watabe Group,以下简称“华德培”)的成长轨迹,或许可为国内婚庆企业的整合路径提供借鉴。

  华德培:整合甜蜜产业链
  华德培创建于1953年, 伴随着日本国内婚庆市场从追求奢华婚礼到简朴婚礼再到特色婚礼的发展轨迹,华德培先后经历了专业婚纱租售,国内网点扩张,海外市场拓展等几个发展阶段,在 完成规模扩张的同时,通过加大与婚庆相关设施的投入来夯实基础,如建立国内外专属度假地、专属婚礼教堂、礼服加工厂、相册加工厂、DVD制作中心等。并最 终由经营礼服租售转型为全面婚礼服务,形成了日本首家整合婚庆产业链,从婚纱摄影到婚庆仪式的一条龙服务机构(图1)。



华德培凭借前瞻性的发展战略,成为日本最大的婚礼顾问公司,已为43万对准新人提供婚礼顾 问服务。2009财年(截至2009年3月31日)华德培的收入和利润实现双增长,其中,收入464.06亿日元,同比增长31.5%;净利润11.65 亿日元,同比增长16%,成为为数不多的成功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

  产销一体化
  伴随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趋势,婚庆服务产 业对婚礼仪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影像资料等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尽管需求在增加,但目前能充分满足这些需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婚庆服 务企业凤毛麟角。比如,准新人选择在酒店举行婚礼,酒店可以提供婚礼仪式和乐队服务,但婚纱摄影和礼服就要通过聘请其他机构解决。
华德培通过 建立婚纱礼服制衣厂、相册制作厂、DVD制作中心等,构建婚庆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并向集团海内外各网点配送(表1)。2004年5月,华德培通过并购综合 婚礼服务提供商Meguro Gajoen,将其服务领域从婚庆进一步拓展至成人仪式、结婚周年纪念等。2008年10月,华德培又收购了摄影机构Mielparque。



2009年4月,华德培将原先分散管理的Mielparque旗下全部摄影工作室进行统一 管理,并将集团的婚纱摄影产品统一为Mielparque品牌。通过一系列强化自主产能和收购兼并举措,加之多年来海内外终端网点扩张,华德培打通了婚庆 产业链的上下游。并且,基于门店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及时了解不同区域客户的不同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及时送达设计师、制衣厂和其他产品制作厂,保持 华德培产品的潮流领导者地位。产销一体化的协同效应显现出来,实现了较低运营成本下的高成长。
2009财年,华德培在日本国内的婚礼一揽子服务收 入276.15亿日元,毛利率63.5%,海外婚礼一揽子服务收入94.71亿日元,毛利率64.7%;在上海和越南的制衣厂制作婚纱礼服并在其门店点销 售,2009财年实现销售收入47.87亿日元,毛利率61.5%;礼服出租和婚礼、毕业典礼等纪念活动摄影摄像及制作相册等其他服务,2009财年收入 37.97亿日元,毛利率66.1%(图2)。



华德培计划在2010财年承接约3万个婚礼,其中,华德培并购的Meguro Gajoen约承接2500个婚礼,Mielparque约承接5400个婚礼,加上华德培自身约承接22100个婚礼。
 扎 根本国市场
  自1973年在美国夏威夷开设分支机构起,华德培就一直将海外业务拓展作为其重要战略。不过,面对美国 “9·11”恐怖袭击、SARS病毒以及飙升的油价导致的日本海外旅游数量下降、全球金融危机等不断爆发的突发事件,华德培重新调整了发展战略,更注重本 国市场的开发。目前,华德培在日本的北海道、冲绳、东京、京都、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神奈川等地设有31家分支机构。此外,本地婚礼还通过 Meguro Gajoen、Mielparque等负责承接。
收购兼并因应产业整合趋势。目前,日本的前四大婚庆公司仅占全日本婚庆市场份 额的10%(图3),其余如酒店、专门婚庆场所和区域性婚庆公司每年也可以承揽到数百场婚礼。日本的婚庆服务产业远未达到寡头垄断的成熟业态。巨大的产业 整合空间吸引着华德培着力于本国市场,通过收购Meguro Gajoen、Mielparque,2009财年,本土婚庆市场销售额占华德培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0%,是其核心业务(图2)。未来,其还将继续运用战 略联盟或收购兼并方式谋得国内市场份额扩张。



创新服务挖掘潜在客户。近年来,日本登记结婚的人数大约为每年70万对,然而,长期以来, 日本的低出生率意味着每年结婚人数将呈下降趋势(图4)。而且,华德培作的调查显示,日本国内有30%左右的准新人不打算举行结婚仪式。这些人中的大部分 是因为不满意传统过时的婚庆形式,希望追求时髦新奇的仪式。华德培将这一人群视为其潜在目标客户,并通过其行业领先地位和协同效应打造创新产品和服务来满 足这一群体的需求,拓展日本国内市场。


  全球化布局,专注东亚婚庆市场
  截至目前,华德培共 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和可纳,密克罗尼西亚的塞班岛和关岛,北美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和加拿大温哥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大溪地,欧洲的法国巴黎和意大利 佛罗伦萨,以及东亚的巴里岛、上海、香港、台北等区域开设了17家海外分支机构,2009财年,这些机构贡献了其总收入的20%(图2)。
全 球化布局一方面提升了华德培品牌的知名度,拓展了海外客户群;另一方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建造的婚礼专属教堂、度假村等,如在美国夏威夷、关岛 等地拥有以华德培命名的教堂,在澳大利亚华德培开创AVICA婚礼度假地,也成为吸引世界各地的准新人们选择海外婚纱摄影或举行婚礼仪式的重要砝码。当 然,在海外举行婚礼或拍摄婚纱的价格也自然不菲。据其香港门店的网站介绍,以在关岛举行婚礼为例,含新人礼服、新娘彩妆发型、婚纱相簿、20人份喜宴、花 瓣雨和外景拍摄等在内的套餐费用约在6万港元以上。在北海道函馆港湾地区拍摄婚纱照算下来也要2万多港元。
日本国内婚庆市场因低出生率和晚婚 趋势影响持续萎缩,但全球婚庆市场受人口增长因素支撑却是不断壮大。鉴于东亚区域人口保持高增长,华德培的海外扩张首选地即瞄准了东亚市场(图5)。 2007年10月华德培在香港开设首个分支机构,2009年6月在中国台湾又开设一家分支机构。人们通常认为香港的婚庆市场很难做,因为婚俗迥异,以及比 日本还低的结婚率。但是,通过市场调研,华德培发现香港的准新人对海外婚礼的认可度高达60%,而美国和欧洲的准新人通常并不觉得海外婚礼有吸引力。此 外,香港准新人的平均婚礼开支预算较日本平均水平要高。



为了吸引更多香港和台湾地区客户,除了向他们提供夏威夷、关岛、巴厘岛和澳大利亚等婚庆地 之外,华德培还特别针对这一特定客户群强力推荐日本国内婚礼地,如其分支机构所在的冲绳和北海道。据统计,香港的新婚夫妇最喜爱的婚礼举办地是冲绳。随着 大量台湾地区游客到访冲绳,台湾地区的准新人也越来越喜欢选择到冲绳举行婚礼。考虑到区域差异,华德培除了提供与日本本国客人相同水准的婚礼服务之外,还 特别对香港和台湾地区客人提供贴身翻译服务。

  中国市场:整合者将占据领先优势
  据中国民政部公布 的数据,2000-2009年,中国年均有912万对新人喜结良缘(图6)。2009年,全国就有1145.8万对新人登记结婚,登记数量已连续第二年突 破1000万对大关(图6),拉动了中国婚庆消费的强势增长。中国婚庆产业调查统计中心在“2010春季中国婚博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城 镇居民因结婚产生的直接消费(包括婚纱照、婚饰、婚纱礼服、婚宴、婚庆、蜜月旅游等)总额已超过6000亿元,并保持稳步上升趋势。



与日本的结婚登记数量变化对比来看,中国目前处于结婚人数逐年上升时期,大致与日本上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情形相对应。尽管时值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后的经济低迷期,但伴随国内结婚登记人数的逐年增长,华德培等日本婚庆企业进入规模扩张 期,一方面扩大国内门店数量;另一方面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标志性举措即1993年在上海建立婚纱礼服制衣厂,为其日后打通产业链及海外婚礼业务作铺垫。
与日本婚庆企业多从婚纱定制起家不同,中国婚庆产业链中,婚纱摄影企业是诞生最早、相较而言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品牌效应的一环。2007年中国婚庆市场 研究报告显示,在结婚消费项目选择上,准新人对仅结婚才需要的主要服务和产品选择中,关注度最高的是婚纱摄影,其次为婚宴服务,随后依次为婚礼服务、蜜月 旅游和购买婚纱。因此,婚纱摄影企业中间最有可能率先诞生婚庆产业链整合者。
不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各类人像摄影企业已达45万多家, 从业人员600多万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婚纱影楼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借鉴日本华德培婚庆集团的发展路径,随着婚庆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未 来,突破者的出路就在于整合婚庆产业链。目前阶段来看,深圳天长地久婚纱摄影公司(以下简称“天长地久”)、重庆金夫人集团(以下简称“金夫人”)等企业 初具整合婚庆产业链的部分要素,它们中或能诞生行业领跑者。


  天长地久:产业链精心布局,规模待扩张
  天长地久始创于1987年。5年前,因应婚庆服务发展趋 势,由单一婚纱摄影转型,开始布局婚庆产业链的婚纱摄影、礼服租售、婚庆仪式服务、婚纱礼服定制、制作工厂、人才培训等环节,打造了 “深圳天长地久婚纱摄影”、“优优宝贝儿童艺术摄影”、“深圳芝麻开门专业儿童摄影”、 “深圳8090影像视觉”、“深圳首席婚礼策划”、“深圳力高彩冲印制作”、 “深圳慧思行经营辅导”等子品牌。其中,前四个品牌主要提供摄影、礼服租售等服务,并将摄影服务由婚纱摄影延伸到儿童摄影、个性化写真等领域;“深圳首席 婚礼策划”则是天长地久向婚庆仪式服务进军的品牌,目前,天长地久已经参与协办了13届深圳市“龙凤大典”集体婚礼、两次“玫瑰大典”集体婚礼,这些活动 主要是与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合作的公益性质活动。但其社会效应巨大,目前,天长地久已经成功打开高端私人婚礼策划市场,每场婚礼策划费即可高达10-60 万元不等。此外,2009年开始,天长地久将原有礼服店承接的礼服定制业务剥离出来,打造自有礼服品牌—凡妮莎(Vanessa)涉足婚纱礼服定制领域, 目前采用自主设计,与专业制衣工厂合作生产的经营模式。“冲印制作”和 “慧思行经营辅导”则是其实现自主产能、人才培训的基地。天长地久通过七大品牌清晰地展示出其打通婚庆产业链的意图,据天长地久总经理曹春慧介绍,截至目 前,摄影服务占其总业务量的70%;礼服定制和个性化婚礼策划占比30%。在天长地久传统优势业务摄影服务中,婚纱摄影已占到深圳市场份额的54.6%; 儿童摄影更占到深圳市场份额的80%,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曹春慧将婚庆消费定位于“精神层面的奢侈消费”,在布局婚庆产业链的过程中,打造高 端精品以保持其在产业链各个领域内的领先地位是天长地久模式的最大特点。以其起家的婚纱摄影产业为例, 2005年天长地久投资千万打造“梦幻影城”, 该影楼占地4000平方米,拍摄面积3000平方米,是中国唯一的在室内打造出人工瀑布和湖泊,并可逼真模拟风、雪、雨、雾等自然环境,以及外太空仿真环 境等的婚纱影楼。至今,该影楼仍是其品牌核心竞争力之一。2010年初,天长地久抓住大S(徐熙媛)和何润东主演的电影《全城热恋》热映之际,力邀二人成 为其形象代言人,配合大规模宣传,再次夺人眼球,令其高端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此外,业务量占比较小的礼服定制和个性化婚礼策划服务,尽管总量不大,但利润 率最高。以礼服定制为例,其利润率可高达70%。个性化婚礼策划作为创意产业的高额收费更是彰显着其高端定位。
坚持直营,是天长地久走高端路 线的又一体现。截至目前,天长地久四大婚庆品牌合共的门店数量为20家,且均处深圳一地。根据日本华德培的发展经验,目前中国结婚登记数持续上涨趋势正为 其扩张提供了大好时机。目前,天长地久也开始迈出扩张步伐,其扩张目标是一线城市,主要通过收购兼并当地具备良好资质同行的方式实现,其在深圳以外区域的 首家直营店—南京优优宝贝儿童摄影门店已于2010年3月开张。资深PE人士认为,未来,天长地久如何进行有效的规模扩张,以获得跨越式发展仍需拭目以 待。


  金夫人:初具规模,控制力待增强
  金夫人成立于1989年。区别于天长地久的内涵式发展路径,金 夫人更注重外延式扩张,并且,将规模扩张与留住人才结合起来,金夫人鼓励优秀老员工成立加盟店,以合伙人制度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据其网站披 露,截至2008年,金夫人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了350多家连锁店、控股店和加盟店,年营业额10亿元。伴随门店扩张,金夫人的经营范围 也扩展到婚纱摄影、艺术摄影、儿童摄影、广告摄影、民用及专业数码输出、相框装裱制作、相册设计制作、礼服设计制作、广告设计制作、连锁经营管理、婚礼策 划及婚庆服务、专业软件开发及教育培训等14个婚庆产业链相关领域。仅婚纱摄影一个领域,就打造了金夫人、巴黎经典、儿童天堂、台北萝亚、玛雅、金纱礼 服、时尚经典等7个品牌。
资深PE人士认为,金夫人的扩张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初步具备了全国性婚庆服务企业的特征。但如何加强对加盟店的控 制力、已涉足14个婚庆产业链相关领域的平衡发展,以及终端网点与产业链相关领域如何发挥协同效应等都是金夫人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本文内容 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专家点评


  长安私人资本管理合伙人
姜山


  拥有专业人才才能建立持久竞争力

  中国婚庆服务业目前的发展和竞争尚十分粗犷,在追求个性化的大趋势下市场细分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认为,考察婚庆服务业,可从客户细分和地域细 分入手。全国每年超过1000万对结婚人群,可按收入/消费力、消费倾向(对婚庆各环节是否选择外包)、消费力支配权进行划分。同时,“北上广深”及全国 各大区域领先城市,由于收入水平高、外包需求大,将成为婚庆服务业增长最快的市场,并引领这一业态在全国范围的演进趋势。
对有志成为婚庆服务 业整合者的创业家来说,精准选定目标客户群和重点发展区域,是成功的第一步。至于能否创造长期可持续、并为资本市场所认可的企业价值,还需做好的是:抓出 价值链中形成发展“瓶颈”的核心要素,或通过模式和技术创新、或利用其他相对冗余要素进行替代补足,在此过程中形成企业不易复制的竞争力。
举 例来说,在对婚庆服务市场的考察中,我们感到诸多细分行业高素质专业人员短缺,如高水平花艺师、高素质婚礼主持、综合素质出众的婚庆策划人员。我们认为, 谁能解决上述人才的培训、用工、激励和保留机制问题,谁就有可能建立持久的竞争力。再如,在婚庆摄影环节,已有从业者通过室内摄影基地模块化和运用先进技 术,提高了该环节出品效率,在保证质量基础上,降低对摄影师人为因素的依赖,为引入外部资本创造了条件,也为以此环节切入行业整合奠定了基础。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
蒋文剑


  成为婚庆产业整合者的战略路径

  婚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想要进一步成为行业的整合者,一般有三种战略路径可供选择:
一是渠道规模化,即采取直营或加盟方式,在 同城或各地市场增加营业门店数量;二是产业链一体化,即原本是只做婚纱摄影的,现在逐渐发展到婚纱制作、婚礼策划等,但仍专注于婚庆市场;三是目标市场多 元化,即以前是专门做婚纱摄影的,目标消费群体是新婚人群,而现在拓展到艺术写真、儿童摄影等,目标消费群体也相应扩展到无结婚动机的年轻人、儿童等多样 化的人群。
天长地久公司在深圳20家门店的规模状况下,同时打造超过7个品牌,涉及婚庆、儿童摄影等不同的目标市场,是典型的“目标市场多元 化”,现阶段很容易造成资源分散,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核心业务的发展。未来该企业需要聚焦资源突出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实现核心业务的渠道规模化。
金夫人公司则是“渠道规模化”、“产业链一体化”、“目标市场多元化”三种战略并用,但却缺乏强大的渠道控制力,仍未形成足以甩开竞争对手的产业链优 势;更严重的是,在摄影一个领域的多品牌运营是一种典型的缺乏品牌战略常识的低水平品牌经营方式,几无可能打造成一个真正强势的主导品牌,而没有强势品牌 的支撑,是很难胜任“产业整合者”角色的。
“天长地久”和“金夫人”作为婚庆行业优秀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存在的问题不是个案,而具有行业普遍 意义。为此,笔者建议婚庆企业—推进“渠道规模化”时,各经营店应有全城视野、全国视野、全局视野的合理功能布局组合,而非简单的、同质化的标准门店模式 复制;推进“产业链一体化”时,应注重各产业环节的内部战略协同,合理分工布局,要高水平的整合,而非低水平的重复;在企业进入婚庆业领导者行列之前,最 好不要进行“目标市场多元化”,而应实行资源聚焦,建议一些业务比较多元的公司可对现有业务进行“波士顿矩阵分析”,明确自己的核心业务、核心能力,对于 非核心业务,可以采取副品牌非重点发展、剥离等处置方式。
中国婚庆产业呼唤整合者和领航者,谁能正确把握企业成长的机遇和战略路径,谁就将在 新一轮竞争中率先崛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09

富豪產業信託(1881)無聊解讀


這隻股票又是在星期五賣出,但是又在星期六寄來年報,其 它沒甚麼好談,只談兩點:


1. 董事


其它羅先生及其好員工我就不談了,只談其中幾位董事的履歷。


(1) 高先生

67歲,退休後,彼繼續以私人身份從事諮詢/顧問工作,並熱心從事教育事務及擔任Inter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Limited之主席。彼亦繼續積極參與各類公益服務,例如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及香港董事學會之創會會員。於一九九七年,彼獲委任為香港太平紳 士。彼目前為兩間香港上市公司e-Kong Group Limited及泰山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彼亦為泰山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之審核委員會主席。彼亦為美國證券交易所上 市之公司Elixir Gaming Technologies Inc.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2)林先生

65歲,獨立非執行董事。林先生於二零零六年獲委任為產業信託管理人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彼為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金源米業國 際有限公司之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彼持有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彼於財務管理及投資計劃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3)石先生,


64歲,獨立非執行董事,石先生於二零零六年獲委任為產業信託管理人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彼持
有悉尼大學文學士學位。彼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以及投訴警方獨立監察委員會副主席。彼亦為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以及香港按揭證券 有限公司之董事。


彼為莊士機構國際有限公 司、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德祥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利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勤達集團國際有限公司、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百利保(而富豪為 其上市聯營公司)、泰山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及澳門博彩控股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兼審核委員會成員,及為莊士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之主席兼獨立非執行董事,上 述公司全部為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彼現時亦擔任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及新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彼為鷹君資產管理(冠 君)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兼審核委員會成員,該公司為冠君產業信託之管理人,而冠君產業信託之基金單位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從上述幾位董事履歷可見:


(1) 高先生和石先生是好朋友(同一家泰山石化(1192,前金犀寶)的董事),石先生和這家人都是好朋友(鷹君和富豪在約30年前是同系,後來鷹君創辦人之子 羅旭瑞買回富豪,然後慢慢逐步演變成這架構。


(2) 石先生和澳門人和香港資本界得熟,和林先生認識的人應該都是有關聯的,也懂得很多缺水公司的財技。(利福是劉氏昆仲和同叔、新創建也是同叔,莊士中國及勤 達印刷早期玩很多財技,較獨善其身,勤達印刷購入的墓園和另一隻較澳門資本有關的中民安園(8085,前新醫藥)有關,澳博是賭王,其股東之一信德 (242)有墓園業務,德祥是殼王系和同叔相熟。


林 先生前私人或透過金源米業持有的嘉進投資國際(310,新鴻基中國投資、金源創展、金源投資),股東之一包括羅旭瑞先生控制的 四海國際(120),後售予劉高演先生,劉高原先生屬於殼王旗下的公司保華集團(498,前稱保華德祥)及保華建業(577,前稱友暉雲石、 聯暉動力、天網)主席,詳細可看此文

林 先生旗下的金源米業(677(曾入股華匯系旗下民豐控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屬下持有中南證券及另一家證券公司的 Hennabun,其剛剛售出的越南控股(139,前預發國際、139控股)主席黃先生曾合作購入中策的可換股債券,可參看此文


2. 派息


其2008年至2010年的租金收入是穩定上升,分別是7億、7.5億和7.8億,此前稍經調整,但金額不變。


但實際上租金收入僅 約7億,去年更因景氣較差只有5億,造成承租酒店的富豪(78)虧損2-4億不等,另外由於管理費是以基金單位支付,故每年維持約2%的攤薄,且因基金單位價格折 讓,其實每股基金單位價值攤薄問題仍會繼續下法。


如 未來回復沒有保證的情況,以假設4年穩定7億、1年不穩5億來說,每年約6.6億,扣除使費約2億,估計分派約4億多,預計平均派約13仙,約有 7.38%,其實頗為不錯,但因為其派息極受週期影響,導致可能有價值投機的情況出現。


總的來說,這基金攤薄大,但其行業具週期性,沒有保障後,派息較為不穩,故波動會較其他REIT大, 其發行基金單位支付管理費的及基金單位有折讓的情況,導致有攤薄效應,更會影響其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1

政府采购诱发投资冲动 LED产业或重蹈多晶硅覆辙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13/629204.shtml


 每经实习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晶科有可能是下一个蒙牛。”晶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晓宁自豪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此 前,鼎辉投资蒙牛乳业获得巨大成功,如今鼎辉又投资了晶科。
在近日晶科电子(香港微晶先进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宣布斥资10亿元在 广州南沙打造LED芯片基地之后,5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南沙的这一新基地看到,工地还没有动工,细雨蒙蒙中的荒地里长满了杂草。但林晓宁告诉记 者,“新基地将在年底完工”。
而就在此时,号称中国最大的LED产业基地也正在湖北宜昌加紧施工。这个由湖北匡通电子有限公司打造的基地号称 要让“LED节能灯光照亮全国”。而在4月初,LED芯片厂商三安光电(600703,SH)位于芜湖的生产基地也已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号称高达120 亿元。
“投资LED产业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2010年LED行业峰会论坛”上如此表示。
然而,光鲜的背后暗藏隐忧。政府的过多干预、资本的过分涌入、没有规范的标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低水平模仿等一系列问题,正在使这个产业经历一场大浪 淘沙似的转变。
政府主导 区域竞争加剧
从华中到华东,从华北到华南,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扶植本地LED产业的发展,如此“百花齐放”的 局面让企业满怀憧憬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
以珠三角为例,早在2009年11月9日,广东惠州就将全球四大LED芯片厂商之一的Cree(科 税)引入,惠州也因此成为Cree在北美以外的第一个LED芯片生产基地;而作为制造业中心的东莞,也在2009年11月公布了《东莞市推进LED产业发 展与应用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目前东莞有200多家LED企业,据业内人士预计,到2015年产值将达到150亿元;中山古镇则在原有灯饰产业基础上,主 攻LED灯饰应用领域,抓住LED产业链的终端,以求打造国际化的灯都;而为了推动LED产业的发展,深圳市也出台了 《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市推广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而深圳 康佳早在2008年就计划建设包括LED显示屏、LED照明、液晶电视LED背光源等产业,从而形成完整的LED产业链;广州市也不例外,制定了《广州市 路灯节能设备安装管理规定》等3个配套文件,以此制定LED路灯准入标准,同时还引进了包括香港微晶在内的众多企业入驻。
现代城市景观营造、 新媒体、广告宣传、城市数字化等,将进一步拓展LED应用的外延。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的情况下,LED作为低碳环保的朝阳产业,获得 了较大发展空间。但是众多企业一哄而上的局面,也让该产业竞争加剧,难以获得良性发展。
“目前来看,行业洗牌在所难免。”林晓宁表示,“我觉 得LED企业,特别是中上游的LED芯片企业,最后剩下的可能就只有几家。”
巨量政府采购形成虚假繁荣
“现在的LED路灯政策措施很 难落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研究员张万生教授表示,现在的LED路灯有很大的“忽悠”成分。
2009年以来,科技部推行“十 城万盏”工程,在天津、石家庄、大连、哈尔滨、上海、杭州、厦门、福州、武汉、深圳、成都、重庆、西安等21个城市开展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目标 是在2011年底前更换掉这21个城市的600万盏路灯,以此拉动LED产业150亿元的内需商机。
但在巨额政府采购面前,LED企业“不是 去找市场,而是去找市长”,政府采购拉动的巨大市场需求让企业尝到了甜头,进而刺激了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堆积起了泡沫。
在中国质量网上,可以 看到一张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拿着工具在高空安装LED路灯的宣传图片。据悉,到4月底,山东潍坊市已完成全市LED路灯更换57600余盏,占路灯总数的 74%。但而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潍坊的路灯更换是比较典型的政府主导行为,具体效果怎么样则需要专家来评价了。我不认 为这种做法是合适的。”
政府在鼓励LED企业发展的同时,通过直接采购的方式为企业创造了商机,但这一模式并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同时,政府 大量采购容易形成LED产业虚假繁荣,引发企业投资冲动,不能使企业理性面对市场。此外,政府主导模式还会造成LED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在没有明显竞 争优势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在市场上会越来越难以立足。
陈燕生认为,我国现在LED技术还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本身还不是很成熟,如此大 规模的更换路灯是不理性的,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LED和普通照明灯具之间有几十、上百倍的差价,如果出口不畅又没有政府的采购,就会出 现很大的问题。”东莞市金之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陈剑雄表示。
门槛提高将缩小企业生存空间
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 1000多家LED企业中,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的只有27家,仅占行业总数的2%左右。一方面,LED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大企业确实需要时间培育;但另一方 面,众多中小企业逐眼前利益而动,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仅仅是代工生产,长期发展动力不足。
北京世纪澄通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 表示,由于产品趋同,价格竞争压力大,公司只能通过量的优势来维持利润。由于LED产品后期维护比较麻烦,维护费用很大,企业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负担。
由于企业规模小,对应的研发投入必定有限,由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也很少,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事实上,很多企业满足于做没有过 高技术含量的模仿品,因为这样风险小、投入低,日子也算过得安稳。
但是,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推出,企业获得“入场券”的条件将越来越高。目 前,《LED显示屏通用规范》和《LED显示屏测试方法》已经发布实施,而新版《LED显示屏通用规范》也即将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达不到技术要求 的企业今后很难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另一方面,国内关注较少的光辐射安全也纳入欧盟CE认证的一个检测项目,相关标准将陆续出台。在国内,光安 全检测没有强制执行,但从国际上看,这必定是一个趋势,国内企业将面临较大挑战。
除了行业标准以外,随着LED产业的发展,市场对资本、技术 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门槛也将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LED产业或重蹈多晶硅覆辙
“可能到年底或者是明年就是一 个洗牌的时候。”深圳市展鸿光电子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张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因为越来越多的投资涌入这个产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除非有自己独到 的竞争优势和特色,否则很大一部分企业可能无法面对残酷的竞争。
有业内专家甚至认为,LED或许就是下一个多晶硅。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 重要原材料,在新能源光伏产业的持续高温烘烤之下,多晶硅产业迅猛发展,有资料显示,中国多晶硅的产量从2005年的60吨狂飙到2008年的4000吨 以上。到了2009年,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国家不得不把多晶硅列为产能过剩行业,多晶硅企业遭受重创。
而LED产业同样是在新能源的概念上一 路飞奔,由于政府和企业都看好该领域,产能也在以每年40%的速度扩张,各地已现低水平重复建设苗头,前景令人堪忧。
我国目前LED尚无统一 的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和引导,由此造成市场竞争难以有序开展、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质量难以有效提升等现象,多数业内人士预测,LED企业在经过洗牌之后, 只能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2

技產業 連六年獲利 近三年每股賺七元以上泰博是台灣醫療器材模範生

2010-05-17  今周刊





連續三年EPS都在七元以上的泰 博,預料九月掛牌後將掀起投資人對生技股的重視;而且,年底前神隆、太景及中化合成等重量級大廠也即將掛牌,將為今年生技股上市熱潮再添柴火。

撰文‧林宏文

資本市場每年都有新機會,今年最明顯的商機,來自苦熬多年終於開花結果的生技產業。尤其是年底前有眾多生技公司即將上市上櫃,也讓生技類股的投資充滿了新 的機會。

要從國內生技業中挑出最強的族群,首推醫療器材產業。醫療器材要求高品質,但價位則要平易近人,台灣向來在產品開發及生產管理上最為領先;因此,過去許多 成功的生技公司,都屬於這個產業領域。今年名列未上市獲利排名第八位的泰博,也是一個新的成功案例。

國內廠商仍以硬體為主

目前國內生產血糖測試儀的廠商有五鼎、泰博及華廣。其中,五鼎已掛牌多年,業務以替品牌大廠代工為主,至於泰博與華廣則逐漸從代工轉為布建自己的品牌與通 路。而泰博獲利比華廣要強,已連續六年有獲利,近三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都在七元以上,是國內醫療器材的模範生。

泰博由陳朝旺與太太吳淑媚一起創辦,兩人都是台大電機所醫工組博士,在東南科技大學及景文科技大學擔任過副教授。一九九八年創立泰博時,最初以切入電子醫 療產品的量測IC為主,許多國內醫療器材廠商的產品如耳溫槍、血壓計等所用的IC,都由泰博設計。但由於國內市場太小,國際大廠採用的意願也不高,泰博就 決定延伸到下游系統產品。

於是,泰博花了四、五年時間、上百位研發工程師,投入血糖測試儀及血糖測試片的開發;早期以替歐美大廠代工,如今則轉為發展自有品牌,主要銷到北美及歐洲 市場,其中北美市場占營收一半。

由於血糖測試儀及血糖測試片的銷售對象,大部分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業績完全沒有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

買血糖測試儀的人,一般都購買同一個品牌的測試片;而測試片是耗材,每天測三、四次就要用上三、四片,真正賺大錢的是測試片;就像印表機與碳粉的關係,印 表機就算利潤不高,但用家卻得一直購買碳粉,甚至於蘋果的iPhone,賺最多的也是後續軟體服務。

虧損中一樣受投資人青睞

泰博的崛起,只是台灣生技產業茁壯的一個案例;長遠來看,國內生技業的人才素質一直不輸電子業,很多高中生第一志願不是理工科就是醫科,讓人才源源不絕地 投入。若從生技產業的發展來看,上有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有資本市場的支持,許多生技公司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體質不佳的企業早已淘汰出局,目前存活下來的企 業,都具有一定的經營實力。

因此,生技產業已逐步進入收割期,並取得眾多投資人的認同。以目前很多還未賺錢的生技公司,股價至少都從二十元起跳,可以明顯看出來,投資人已逐漸接受虧 損的生技公司,其實也具備潛在的投資價值。

要被資本市場接受,企業經營者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就變得更加重要;尤其生技業的專業知識深,一般人很難理解,而過去許多生技業經營者均是研發出身,往往不 懂得如何讓投資人理解公司的價值。但現在已有很多企業領導人,包括東洋董事長林榮錦、中天董事長路孔明、懷特董事長李成家等人,不僅主動參與法說會,也懂 得走向市場,把公司的價值講出來,這也是投資人願意埋單的重要原因。

此外,國內生技類股另一項最關鍵的利多因素,則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開放,這是讓許多過去擁有多項產品與技術的企業,終於有了一展長才的空間。國內眾多生產醫 療美容、保養品及健康食品的公司,如今擁有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各公司只要吃到這塊大餅的一角,就可以創造數十倍的成長。

在生技投資界素享盛名的誠信開發生技事業群總經理沈志隆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若通過,國內生技業的開發成本可以更降低,在台灣做完臨床, 就能直接拿到中國市場去賣。這對許多已經投入開發多年的生技業來說,確實是一項福音。

在資本市場逐漸認同生技股的情況下,今年預計掛牌的生技公司也多達十二家;除了泰博預計九月掛牌外,許多重量級大廠也將接續演出,包括統一投資、以原料藥 代工為主的台灣神隆,永豐餘集團投資、國內少數做新藥研發的太景,以及中國化學製藥集團投資、國內首家原料藥廠中化合成等,都算是生技業的重要大事。

此外, 也有不少中小型的高成長公司,例如中天集團旗下的合一、中裕,每年獲利都不錯的醫療美容保養品廠商曜亞,再加上將轉虧為盈的雙美、慕德,以及東洋投資的子 公司上海旭東海普,讓今年的生技產業,要不熱鬧都很難。

陳朝旺

現職:泰博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台大電機所醫工組博士經歷:東南科技大學副教授

泰博成功三關鍵

1.掌握上游IC與下游系統等

關鍵技術

2.研發團隊堅強,達百人以上3.從代工走向品牌,毛利率

達五成以上

2010年生技股掛牌與募資進度時間 上市、上櫃及興櫃等公司2月 美時上櫃、雙美上興櫃3月 慕德興櫃現增、彥臣送件上櫃

4月 曜亞現增

6月 慕德上櫃、佳醫現增、中裕上興櫃、合一送件上市9月 泰博上櫃、旭東海普上興櫃

10月 彥臣上櫃

11月 中化合成上櫃、台曜上市、曜亞上市、合一上市12月 神隆上市、太景申請TDR、雙美上櫃、德英上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4

产业话语权转移 柳传志掘金“云设备”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31/0NMDAwMDE3OTc0NQ.html
“你给联想过去一年的表现打多少分?”“98分吧!”5月27日,联想集团(0992.HK)发布其 2009-2010财年(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业绩后,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如此回应本报记者的追问。在很多联 想内部人看来,一向喜欢有所保留的“老柳”此次给出的近乎满分的评价,意味着他对自己复出后的第一份年报“非常满意”。期内,联想集团营收达166亿美 元,净利润达1.29亿美元,不仅走出了亏损的阴霾,而且其营收和销量均创历史新高。穷途末路与柳暗花明的交替往往在瞬间逆转。事实上,在 一年前,联想集团正面临着被很多内部人士认为是“公司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营收、利润、销量三项指标齐头向下;除中国大区外,其余区域市场全部亏损。 柳传志当时对记者评价说:“联想正处于悬崖边上。”联想悬崖边上的新生,显然与全球经济复苏和PC市场趋暖不无关系。以今年第一季度为例,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调研数据,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7.4%至8430万台,惠普、宏碁、戴尔等主要PC厂商亦分别取得了同比 19.9%、54.3%、21.4%的亮丽成绩。然而,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很多联想人还是坚持认为,联想的业绩逆转的“关键在于老柳”。 正是这位悬崖边上的舞者给联想带来了危机时刻至关重要的“战略与信心”。联想大逆转柳传志说,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后的关键一年,一年前,联想集团磕磕碰碰,而现在则已经踏上了高速列车。为柳传志“联想正处 于悬崖边上”做注脚的则是其利润、营收、销量三降。在该财年,联想营收约149亿美元,与上一财年164亿美元的水平相比大幅下降了15亿美元;其亏损 2.26亿美元的数字与上一财年高达4.85亿美元的盈利放在一起,更是让很多投资者为之扼腕。除了营收、利润大幅下滑外,其电脑出货量也出现了明显下 降。“对联想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年,不仅仅业绩表现突出,更因为这一年是并购IBM的PC业务之后的转折点。”柳传志对本报记者说。经 过一年的艰难盘整,联想正在走出低谷。2009-2010财年,其全年营收达16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净利润达1.29亿美元,尽管与高峰时相比尚有差 距,但与上一财年的巨额亏损相比,已是天壤之别。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引以为傲的地方还包括:连续两个季度成为全球前五大电脑厂商(惠普、 宏碁、戴尔、联想、索尼)中增长最快的厂商,并连续三个季度取得盈利;联想全球市场占有率创下历史新高,达8.8%。联想集团已经从悬崖边 上走了回来,而实现这一逆转与行业整体趋暖不无关系,更与中国因素息息相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推出了包括“四万亿”、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在 内的多项经济刺激措施,推动中国经济和消费市场在全球率先复苏。而中国市场正是联想集团的大本营。根据联想财报,在2009-2010财年第四季度,联想 在中国区实现综合销售额20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28.7%;中国市场营收占总营收的45.3%。而从整个财年来看,联想来自中 国市场的营收则占到其总营收的47%。当然,更大程度上,创造这一成绩的是“悬崖边的舞者”柳传志。悬崖边的舞者柳 传志于去年2月宣布复出之后,迅速制定了被称为“两个拳头”的战略——右拳是新兴市场与交易型业务,左拳是成熟市场与关系型业务,左拳护右拳,重在进攻新 兴市场与交易型业务。事实上,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与消费类市场率先复苏。柳传志说:过去一年已经证明联想“两个拳头战略”的成功,这 是联想将踏上高速列车的理论基础。从董事长职位改任CEO的杨元庆亦极力推崇柳传志在联想渡过危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柳总过去一年为联想 做了很大贡献,领导董事会,制定战略、保障联想管理执行策略时所需要的资源之外,他也亲自抓公司的文化”。杨元庆说:经过一年的锤炼,联想 已经在企业内部实现了“说到做到”,“‘说到做到’是老联想文化的基因,它与柳传志一起复出了”。在杨元庆看来,“说到做到”基因的复出改 变了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后的傲慢基因。IBM是全球PC业的开山鼻祖,联想并购后,其一切仍按惯性运转,固有的傲慢基因亦被传承。并购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联想一直在东方 文化与西方文化、老联想与新联想的诸多冲突之间犹豫不决。杨元庆说,傲慢基因的一个表现即是“慢”。客户一个订单涉及到不同的零配件需求,这些需求会按既定流程提到产品部门。中国的高管奇怪地发现,整个过 程没有固定的流程,耗时漫长,没有确定的截止点,也找不到谁来承担责任,从而使得客户不能按期拿到产品,最后丢失订单。复出后的柳传志强 调,联想生存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主张快速学习与主动变革;主张持续改革与流程优化;主张说到做到。为推行联想“说到做到”等老联想文 化,柳传志做了一系列变革。首先是在管理层上动刀,换掉原CEO阿梅里奥,杨元庆走上前台;其次是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再者是进行公司管理架构的调整;最后 是业务模式的调整。联想原来的组织架构按地域分别划分为大亚太区、美洲区、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中国区,沿袭其他跨国公司的区域 设置。柳传志复出后,将公司划分为中国区、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等业务单元。与此同时,公司管理层架构相应调整,联通将销售前端整合为消费类 市场与成熟市场,分别由高级副总裁陈绍鹏与Milko Van Duij负责,产品后端整合为Think与Idea两大产品集团,分别由高级副总裁Frances K. O`sullivan与刘军负责。在 战略上,联想“两个拳头”中的“左拳”保护头部与心脏,包括保护住联想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在成熟市场实现止血。“右拳”用来出击,在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 消费类业务大力投资,在这快速增长的市场赢得市场份额和销售的增长。为强化公司执行力,杨元庆决定恢复老联想传统的方法——在做决策前内部 充分讨论,一旦做出决策就不能打折扣。经过上述调整后,联想实现了组织架构、业务模式、战略之间的匹配。移动互联“弯道”让 联想摆脱悬崖是柳传志复出的任务之一,但对于这位66岁的掌舵人而言,为联想制定一个新的未来,更为重要。柳传志为联想选定的未来是互联 网,而其互联网战略的突破点则是移动互联网,承载这一突破的重要载体就是联想刚刚推出的乐Phone。一说起乐Phone,柳传志就显得尤 其兴奋,“有几个企业家朋友,都是很大的集团企业负责人,我送了他们每人一个乐Phone,他们玩了几天之后,非要集体订购,都是3000人到8000人 的企业。我说你们得等一段时间,这样大的出货量,会影响联想的市场销售”。柳传志的目标是,在中国市场乐Phone要比iPhone卖得更 好。杨元庆说:“柳总已经下了指令,我有信心比iPhone卖得好,如果你可以拿iPhone的数据,往上再加一点就是我们的目标。”与 iPhone相比,乐Phone性能相当,但有更多本地化应用,更有价格优势,用户预存2899元就能以“0元”价格使用乐Phone。柳 传志相信,面对未来,联想能实现弯道超车。他认为,计算终端设备的发展已经处于弯道,过去计算终端设备主要为个人电脑,随着移动互联网与芯片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计算设备将包括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电视等。同时,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让云计算成为可能。未来,上 述设备统称为云设备,他们是用户获取云服务的窗口。云计算为设备商提供的新的发展空间,联想弯道超车的机遇已经来临。柳传志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联想已 经下定了决心,要坚持长期投入。事实上,乐Phone的定价也体现了联想长期投入的决心,其目前的价格水平只及iPhone的一半。柳 传志说:IT行业依然处于高速发展中,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特别留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以及应用的日趋成熟,在中国三网融合的趋势也会引导IT行业的 生产制造以及服务新发展。除了推出乐Phone之外,联想还计划推出其它移动上网设备。杨元庆表示:不久之后,联想将推出平板电脑,“品质 会让消费者惊喜”。在柳传志看来,未来的无限可能,在于产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及话语权的重新分配。5月27日,联想的重要 竞争对手宏碁的董事长王振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云设备时代,计算芯片不是唯一,操作系统也不是唯一,过去产业上游垄断话语权的局面不复存在,品牌计算 设备制造商将拥有更多话语权。柳传志则认为,在弯道时代,在这样一个颠覆传统秩序的时代,联想一切皆有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0

第二代产业工人有“代际差异” 富士康企业文化须“更新换代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7/2NMDAwMDE3OTM2NQ.html
富士康的“十一连跳”终于让鸿海老板郭台铭做出回应。5月26日,郭台铭在深圳召开记者发布会。郭台铭表示,自杀事件集中,可能因为公司很大的缘 故,就自杀人数和公司员工人数相比而言,目前的自杀率的比例还是比较合理。他否认了员工跳楼原因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厂,不强迫员工加 班,同时,他说自己不赞成“富士康与员工达成跳楼免责协议”,但富士康要加强对员工的心理辅导,建立爱心网——在宿舍楼建天网、地网和隐性防护网,施工量 为150万平米。我们认同郭台铭对跳楼事件感到痛惜的态度以及一些补救和预防措施,但令人遗憾的是,郭并没有完全理解员工“跳楼”的病因, 他甚至认为,之前给的抚恤金太高有鼓励自杀的嫌疑,他没有对富士康的企业管理文化做任何反思。郭曾公开宣称,他的偶像是成吉思汗,富士康实 施的是所谓“铁腕统治”,企业内部等级森严,上级对下级动辄斥骂。不过,在富士康初入内地建厂的时候,这种极其严苛的管理,很可能是必要的,原因是初入城 市的农民工对流水线生产的不适应。这些在农村长大的产业工人,是在较低的人口密度和高度分散的农业劳动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很难一下子适应步调统一、高度组 织化的流水线生产。对富士康的管理者来说,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一条流水线上,所有的工序都必须以近乎相同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生产,如果不能步调统一,那 么动作最慢、质量最差的人将成为整个团队的短板。在熟练工人不足,甚至根本没有的情况下,企业就只能用最严苛的管理制度,把一个进城农民在尽量短的时间内 培养成合格的产业工人。类似上厕所不得超过5分钟之类的规定,只要有一个人蹲在厕所里偷懒,流水线上的其他人都只好停下来等待。那么,在其 他制造业大国,例如日本和德国,为什么没有类似的严苛规定呢?因为他们的产业工人已经非常成熟,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完全能够靠职业团体内部的 自我约束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进入第二代,其成长背景与其父辈已有根本差异。富士康现在的工人以80后为主。他们通常在城市长 大,甚至就在城市出生,相反,农村才是陌生的。与父辈不同,他们更见多识广,也更具个性,对于家长式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对厂区军事化的生活、对没有社 会化接触的碎片化生活也更抵触,容易产生绝望情绪。富士康仍然用老一套来进行管理,矛盾冲突就难以避免。经过30年积累,中国的产业工人队 伍已今非昔比。这从中国产品的质量提升上很容易看出来。质量是需经验、技能和专注力的,而这些东西都需要时间来培养。今天的工人还需要用毫 无人情味的军事化方式管理吗?我认为至少可以打个问号。富士康虽然待遇良好,但员工流失率仍然不低,以致必须不断的招用新人。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会 使企业内部很难建立起稳定的合作与信任关系,不仅企业不信任员工,员工之间也很难相互信任。员工总是处于与陌生人合作的窘境,而管理者也总是在管理陌生的 员工。这样的环境,当然会使员工总是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在各式中国企业中,长期加班已成惯例,白领蓝领皆如此。表面看来,加班都属自愿而 非强迫,但随便问询周遭,又无不对加班怨声载道。这看起来矛盾,而根源就在上述的企业文化。当员工成为劳动机器,企业就会想方设法提供加班激励,员工为了 博取升职甚至仅仅为了保住工作,就不得不竞争加班。有远见的企业家,应该从现在开始尝试让员工自我管理,而不是处心积虑地培养心腹来控制员 工。在管理效率、工作氛围和员工创造力方面,前者都拥有巨大的优势。而后者,由于过于僵硬缺乏弹性,一旦崩塌即无可挽回。劳动者已经更新换代,管理文化也 该更新换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3

企業管理、代工產業、世界工廠的反思 鴻海事件給經理人的三堂課

2010-06-7 今周刊





接二連三的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 讓鴻海集團與總裁郭台銘從財經版面的常客,成為頭版新聞;然而,糾結在員工自殺事件背後的深層心理結構因素,卻鮮少被觸及。

事實上,事件不 單只是鴻海管理階層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更是所有企業面對新世代員工,以及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正產生巨大質變的新挑戰。

我們分別從企業管理、 台灣電子代工產業未來,以及中國勞動市場可能的變革等三個面向,探討鴻海事件帶給管理者的三堂課。

撰文‧高飛鷂、林宏文、謝富旭、羅弘旭

企 業管理的一堂課

軍事化管理絕非企業正途

談鴻海旗下富士康員工的自殺事件,能給管理者怎樣的教訓,如果想想管理 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再世,能給鴻海總裁郭台銘什麼建議,應該是一個有趣的角度。當然,杜拉克不可能死而復生,但我們從他生前的著作中,依然可以得到寶貴的一 堂課。

杜拉克在其自傳《旁觀者》提到的美國出版界大亨亨利.魯斯(Henry Luce),他創辦的《Time》、《Life》、《Fortune》與《Sports Illustrated》,不但讓自己累積驚人的財富,其對美國出版界與大眾文化的影響力迄今仍非常巨大。

杜拉克曾經幫魯斯打過工,擔任他 出版王國的企管顧問。在《旁觀者》一書中,杜拉克雖對魯斯的成功大表讚賞,但對他在公司內部製造派系鬥爭,導致主管互相猜忌,並造成公司分化對立的作為, 深惡痛絕,認為這絕非企業管理之正途。

鼓勵內部鬥爭的企業文化

之所以特別提到這一段陳年往事,是因為魯斯的企 業文化不禁讓人聯想起鴻海的企業文化。鴻海是一個鼓勵鬥爭,用重利作為鼓舞專業經理人最重要手段的企業。郭台銘有句名言:「爭權奪利是好漢,開疆闢土真英 雄。」最高領導者楬櫫的價值觀,配合紀律嚴明的執行力,整個組織上行下效,經年累月以來,整個企業體難免就充斥著功利主義,並形成只有壓力、沒有鼓勵的企 業文化。

我從一九八九年就開始在中國大陸經商,做管理工作。以我對鴻海集團的觀察與了解,鴻海不僅中、高層管理階層待遇傲視同業,就連基層 員工的薪資、福利甚至客觀的勞動條件,都高人一等。把富士康員工自殺歸因於「血汗工廠」,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

既然問題不是出在富士康是血 汗工廠,究竟又是為了什麼?我覺得從心理學大師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金字塔進行分析,或許可以得到解答。

馬斯洛認 為,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五個層次,由低而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嚴,以及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每一個人,當最低階的需求滿足之後,就會 開始追求更高一階的滿足。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充分說明了人之所以與動物不同之處;而在管理學上,更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為基礎,衍生出各種激勵員工或業務員的管 理理論。

鴻海集團藉由比同業高的待遇與福利,的確滿足了員工最基本(第一層)需求,但那只是動物最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對其他更高層次的需求 不僅忽視,甚至扭曲它們,這是鴻海管理階層面對接二連三員工自殺事件,最應該要檢討的地方。

拿第二層「安全」需求來看,本來鴻海可以輕易滿 足員工,但也許是企業文化造成基層管理者的偏差態度(一方面可能是出於上一級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員工普遍薪水較高,認為要求苛刻一點也是應 該),往往會導致處罰過當。例如傳聞「只要犯錯,必定重懲」;而且隨時有人提醒你:犯這個錯,罰你五百元。鴻海管理人員會在生產線上丟置不良品來測試作業 員的警覺性,這本也是無可厚非的品質管理動作,但在賞罰嚴明的環境下,它的副作用就是徹底打破了員工的安全感,取而代之的是那惶惶不可終日的壓力與緊繃 感。

馬斯洛的第三層社會需求指的是與他人建立某種關係的需求,例如友誼、同事之誼以及對團體的歸屬感等等。當過兵,接受過新兵入伍訓練的人 可能更有體會。當你離開了家(很可能是第一次),進到新訓中心時,你原有的社會關係徹底被切斷,雖然周圍全是人,但你的感覺像是被丟到一個荒島,必須完全 靠自己求生。

富士康的新人招募,氛圍與此相去不遠。人雖很多,但都是陌生人,人與人摩肩接踵,但由於管理上形塑,導致同事與同事之間的冷漠 與疏離;所以在鴻海,人們社會需求滿足程度應該極低。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受訪者說:「沒有人關心我。」第四層需求談的尊嚴,可能是鴻海軍事化管理下最不堪聞 問的項目。「我說一動,你做一動」的指揮方式,被指揮的人有什麼尊嚴可言?一個擺明了你就是機器人代用品的工作,能培養出什麼高度的自我期許?所以這一塊 即使不是繳白卷,分數必然也是很低。

只能滿足員工低階層的需求至於金字塔頂的自我實現,唉,就別提了,這不僅是大部分人還追求不到的境界, 更遑論這些從農村來的窮二代子弟。

很冷血地一言以蔽之,這些自殺的員工,等於為了追求較高的待遇,不自覺地進到一個只能滿足最低階需求的環 境,卻死在所有較高階需求層次不滿足的問題。

鴻海最近計畫對大陸基層員工加薪二二%,如果沒有其他相對應的配套措施,比如說功利主義企業文 化的矯正、管理人員的再教育、疏通基層員工升遷管道、減少員工加班時間等等,有可能反而吸引更多人,錯誤地投入這個他們承受不了的工作環境裡。

我 曾經在中國某大企業推行TPS(豐田生產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而貼近基層,深切了解許多中國農村到都市打工的人,為了溫飽一家人,咬牙打拚,忍受沒有尊嚴、動輒遭主管責罵的那種處境。要真正達到TPS 的目標,除了錢是不夠的,而是要教育他們所謂的品質意識,運用更高層次的激勵手段去激勵員工,讓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及公司產生認同感。

如果做 不到這樣,只能訴諸最原始的需求,甚至是利用恐懼感管理員工,這種管理動作到最後可能演變成精神虐待,員工只能在那邊「熬」,最後如果情緒潰堤,後果將難 以收拾。

最近在企業經營管理上,流行這樣的說法:給我執行力,其餘免談。鴻海在執行力上鮮有其他企業能超越,但是執行力必須建立在組織成員 的各層需求有起碼的滿足之上,管理者得想法子餵飽他們的各層次需求,而企業文化、願景與激勵,也不該被視為陳義過高的企管理論,而是企業經營者必須思考、 理解並且嚴肅看待的課題。

(作者高飛鷂曾任鴻海集團副總,目前退休,專研管理學及寫作)

代工產業的一堂課

壓縮 利潤的模式已走到盡頭鴻海集團接連發生的員工跳樓自殺事件,有兩個問題最值得重視,一是鴻海本身的問題,另一個則是台灣整體代工產業的問題。

在 事件發生的過程中,鴻海對外的處理方式,其實有待商榷。當跳樓事件不斷發生時,面對媒體的詢問,鴻海都沒有正面回應,一直等到郭台銘自己跳出來,帶著所有 記者到深圳龍華廠參觀,才算是對外有了交代。大家看到的是,為了到深圳坐鎮處理,郭台銘整夜沒睡,搭私人飛機往返深圳與台灣,忙完記者會又要再飛回台灣接 待大陸來訪官員,實在很辛苦。

很多人一定很納悶,鴻海集團內人才濟濟,有那麼多優秀的主管,一字排開至少十餘位副總裁級主管,難道沒有人可 以出來處理嗎?這裡顯現的接班問題,早就是郭台銘心中之痛。

從原先二○○八年要交棒,到後來宣布重出江湖,準備再拚十年,郭台銘把自己再度 推上火線,就像當年郭台銘語錄中講的:﹁領導人要以身作則,任何困難的事,我半夜不睡一定在場。﹂顯然,老郭披掛上陣,確實認真實踐當年的承諾。

郭 台銘曾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痛苦,你們看到的是我光鮮的時候,但名人並不快樂,如果現在我有機會選擇,我要選擇窮小子的日子。」用這句話對比記者會當 天,他稍顯浮腫的雙眼,不斷擦拭額頭上汗水的情景,似乎頗符合他當下的心境。

學習日韓轉向品牌發展

然而,潛藏 已久、更值得深思的另一個問題是,台灣代工產業長期競爭力的疑慮再度浮現。

鴻海的高效率,很大原因是來自於經濟規模。一般來說,在台灣的工 廠生產線,通常五、六千人就已是很大的工廠了,至於大陸廠區生產線通常更大,但四、五萬名員工也算是很多了,位於深圳北部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鴻海龍 華廠容納了近四十萬名員工,人口規模相當於中國一個中小型縣城。這麼多的員工,管理跨度(span of control,一位管理者帶領多少名下屬)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戰,難度本來就很高。

鴻海的成功,就在於能夠把這麼龐大的人員組成,像軍隊裡 的排、連、營到師等,讓組織的運作有如部隊的效率,把許多國際大廠硬是比下去,透過這種效率化的運作,創造出驚人的成長,也創造當今世上無人能及的代工龍 頭。但是,跳樓事件卻透露出,追求效率極大化的同時,若無法照顧到員工身心平衡等需求,這個事業就會有極限。

從製造業轉向品牌發展,從過去 的日本、韓國都可以看到。二戰以後,日本也是從代工起家,但八○年代後逐步培養自己的品牌;至於韓國一樣循著這種模式,九○年代以後積極發展品牌,成功地 從製造代工過渡到品牌的經營。

若拿鴻海與宏碁相比,更可看出品牌與代工生意有著強烈的對比。宏碁目前全球僅六千餘名員工,但去年創造了五七 三八億元營收,也就是說,員工數只有鴻海的一%,但營收卻有鴻海的五分之一,可以顯示出品牌經營的效率。

若比較三星與鴻海兩大集團,更有參 考意義。三星電子集團去年營收達新台幣四.八兆元,鴻海集團則在二.八兆元,但三星員工約二十萬人,鴻海則有九十萬人;在員工平均年薪部分,三星為四.八 萬美元,鴻海則只有四○八六美元。

換句話說,三星只用不到鴻海四分之一的人力,每名員工平均薪資待遇是鴻海的十一.七倍,卻創造出鴻海一. 七倍的營收。

重新思考定位才是台灣之福三星與鴻海都是電子業中的佼佼者,也是韓國與台灣經營效率的指標企業,早期三星也是以代工起家,但八 ○年代以後努力發展自有品牌,並維持很大比重由內部工廠生產製造;因此,拿來與純製造代工的鴻海相較,更能看出三星在跨足品牌經營後,為企業所創造出的附 加價值與競爭優勢。

如今,代工產業的路愈來愈難走,除了中國沿海地區的缺工日益嚴重,中國政府也不斷要求提高工資,因此,鴻海不僅在年初的 缺工潮已調漲薪資,日前在員工不斷跳樓後,更宣布全面加薪兩成,這種經營成本不斷墊高的趨勢,也讓未來代工產業的經營更加辛苦。

如何追求效 率但又同時兼顧員工身心平衡,這是很難的課題。但人命關天,看到這些年輕生命的殞落,也許不能全部歸咎於鴻海管理階層,正如郭台銘所言,員工跳樓有許許多 多不同的原因,其中不乏感情與家庭等個人因素;但是,在台灣拚命走向不斷壓縮利潤的代工方向,這個路已走到極限的盡頭。

鴻海也許不是血汗工 廠,但台灣為數龐大的代工產業,確實都是靠著血汗累積出目前的成績,也許大家可以從這些跳樓事件中,重新思考台灣的定位,或許是台灣之福也說不定。

︵ 林宏文︶

鴻海擬加薪22%,薪資成本增加120億元在大陸員工頻傳自殺之際,鴻海內部研擬的基層員工全面加薪22%計畫,也「恰巧地」曝 光;儘管鴻海強調加薪計畫與自殺事件無關,但消息一傳出仍引起投資人關注。外資甚至預估,加薪22%將導致鴻海每年薪資成本增加120億元,今年獲利將不 進反退。

花旗證券原本預估,鴻海今年稅後純益將成長9.8%,達917億元新台幣,每股稅後純益(ESP)可達10.69元。但如果鴻海為 中國數十萬員工全面加薪22%,今年獲利將萎縮至798億元,反將較2009年衰退4.7%,EPS則將下滑至9.29元。

如果花旗預測成 真,鴻海將是今年台灣一線電子廠中極少數獲利呈衰退的公司,也是鴻海上市以來,除了2008年金融海嘯外,第二次獲利出現衰退紀錄。

(謝 富旭)

世界工廠的一堂課

中國勞動條件改革可能走回頭路二○○八年正式實施的中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最低工 資、女性勞工育嬰假以及資遣費等規定,為中國勞工人權跨出了一大步。

然而,鴻海員工自殺事件卻凸顯出,︽勞動合同法︾的一大步,只不過是中 國勞工的一小步。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代名詞,龐大的勞工或許薪資稍微獲得調高,但依舊疲倦與過勞!

︽勞動合同法︾硬邦邦的法令,或許對保 障中國勞工基本薪資與工作權有一定的作用,但卻無法照顧到中國勞工的身心健康。

「過度勞動或工作壓力過大可能導致憂鬱症,嚴重者甚至會自 戕,先進國家如歐洲與日本對防止過度勞動有完善的法律規定甚至是社會保險,但這方面的探討,在中國依舊是一片空白!」鑽研勞動法的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助 理教授林良榮指出。

那麼,鴻海員工自殺事件有可能引起中國政府當局的重視,深化勞動條件的改革嗎?林良榮對此發展感到很悲觀:「中國勞動力 市場依舊存在嚴重供過於求的問題,真實的失業率可能超過一○%以上,如果高失業率無法降下來,勞動薪資與勞動條件就很難有顯著的改善!」問題出在心理壓 力!

工總大陸服務中心輔導顧問蕭新永觀察,鴻海除了基本工資按照︽勞動合同法︾所規定的基本薪資執行外,其他應該有的福利,例如社會保險、 文教娛樂設施等,都有提供,甚至比台商和大陸本土廠商都還要好,但接連發生事故,「問題出在心理壓力!」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說,薪資只是勞工人權的 一小部分而已,也是最基本的。況且,如果不長時間加班,鴻海大陸基層員工的薪資僅不過人民幣九百元至九百五十元間,以中國沿海的物價水準而言,物質生活仍 相當拮据。孫友聯認為,要改善中國勞工的心理健康,讓工作環境更人性化,期望中國政府介入的可能性是極低的,靠政府不如靠先進國家消費者與人權團體對其國 內品牌廠施加壓力,然後品牌廠再對鴻海這種代工廠施壓,要求改善勞動環境還比較實際。

中國勞動人權改革的阻礙

勞 動法專家與勞工社會運動者,不僅對中國政府的勞動改革感到悲觀,甚至還擔心因為○八年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對外資企業衝擊太大,中國勞動條件改革甚至可能 走回頭路!

林良榮去年走了一趟中國,並與當地勞動法專家交流後發現,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後,沿海的地方政府企圖自己制定規範較寬鬆的地方 勞動合同法,以挽回外資投資成長趨緩的頹勢。

「中國勞動人權的改革是一個糾結各地方政府經濟發展角力,以及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彼此拉鋸的問 題,複雜程度難以想像!」他歸納說。

尤其在中國政府試圖把「世界工廠」轉變成「世界市場」,一方面想降低對出口的依賴,同時藉由提升人民所 得水準,發展內需經濟的政策十字路口之際,中國對勞動市場改革力道的「拿捏」準度就會特別謹慎。

因此,林良榮研判,中國政府不會以新的制度 或法令改革來解決勞動問題,而是會以「道德勸說」方式,引導大型企業逐步改善勞動條件。

在亮麗的經濟成長背後,中國勞工的憤怒卻與日俱增。 除了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外,最近日本本田與南韓現代兩家汽車大廠位於中國的製造基地也爆發嚴重的罷工事件。

薪資待遇與工作環境不佳固然是罷 工導火線,但中國貧富差距近幾年來嚴重惡化,恐怕才是工人不滿情緒的深層結構性因素。

根據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的研 究,在中國,收入最高的一○%階層與收入最低的一○%階層,兩者的收入差距倍數已從一九九八年的十倍驟升至二○○七年的二十三倍。如何平息人數眾多廣大勞 工的不滿,將是中國執政當局與企業經營者未來的一大考驗。

︵謝富旭、羅弘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55

[已推荐到财经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房地产业未来能否诞生巨型企业? ( 张可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a1d100100irtd.html


一个行业内的企业竞争优势,往往是行业的特点和所处环境决定的。我认为,地产行业并非是一个能产生特许经营权企业的行业,但行业的诸多特点及我国地产发展 的特殊阶段,又使行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诞生一批巨型企业。

2009年随着楼市的复苏和火爆,全年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前20名的房地产企业均超过100亿元和100万平方米。而2005年全国销售额过100亿元的 仅有万科一家,2005年以来全国重点城市房价的加速上涨和一批地方性房企顺势扩张完成多城市布局是主要推动力。

地产行业从本质上讲与传统制造业无异,房子是面向用户的商品,土地、建材是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这就决定地产作为特殊制造业与其他传统制造业相比自身特点十 分突出。一是生产周期长、资产周转慢;二是成本特别是土地资金需求庞大、行业中的企业发展得越快、开发规模越大,资金缺口越庞大;三是作为主要原材料的土 地具有不可再生性,以及我国地少人多的国情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现状,使商品与原材料都具备长期上涨的特点;四是房子作为特殊商品除具备一般商品的使用特性 外,由于其升值特性,还具有投资性。总之,上述特点共同作用于行业的发展,同时又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但有些特点还未真正地体现,最重要的就是周期性,可以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的周期性波动和调整还没有出现过一次。地产企业也没有经历过一次真正意义的 严峻考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壮大更多的是得益于地产行业的大发展,而从中诞生的一批大企业、高速扩张的企业也并非全是竞争优势充分体现的结果, 在过去的10年,多数企业基本依赖高杠杆、加大土地储备、快速扩张的模式发展壮大。这既得益于城市化初期住房刚性需求占比较高,从全国而言没有形成大的地 产泡沫和调整危机,也得益于全行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地段、价格成为销售的首要因素,产品一直未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状态。因此,这一过程中,不断加大土 地储备和扩张速度的企业表现出了很强的成长性,如恒大、保利等。具备优异的设计能力、前瞻性的产品、良好的服务和品牌的企业唯一享受到的只是部分的产品溢 价和稍快的销售周期而已。

随着一线城市城市化比例的提升,二次置业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占比提升,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周期,地产行业竞争格局和特点将逐渐转变。首先,随着调控的加大以 及国家土地出让政策的规范化、市场化,特别是有品牌、有实力的地产企业在全国重要城市布局的完成,房地产行业进入壁垒日益提高,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从长远看,具备资本实力、品牌和规模优势、管理优秀、规范成熟的企业将成为市场的胜出者,而它们必将成为未来的巨型企业。

其次,一线发达城市地产投资的热潮和比例提升,特别是房价的不断攀升使具备购买力的人群比例逐渐缩小,将加剧地产周期性特征的变化,行业的经营风险和淘汰 率将大幅提升,资本密集的行业特点将进一步显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不再体现为谁的规模扩张更快,而是体现为谁的经营更加稳健、谁的资产结构更加合理、谁的 资金筹措能力更强。同时,土地储备也将变成双刃剑,在地产周期低谷和行业调整过程中过多的土地储备往往会成为负担,加速企业的灭亡。全国性布局比较合理的 企业抗周期能力要强于区域单一的企业。

最后,全行业竞争格局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优秀地产企业参与更多城市的同城竞争,特别是供应过于刚性需求显现时,消费者的选择性也会越来越强,如一般制造业 的两极分化现象也会逐渐出现,使缺乏开发管理能力的中小开发商资金进一步紧张,加速淘汰的进程,拿到地就能赚钱的地产开发模式将逐渐转变。

非周期性行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已经跑赢大市,但是我相信在未来几年里会跑输大市,或者相当一段时间里会跑输大市,像医药、新经济等,其行业个股可能还会 涨,但涨幅有限。周期性行业,像银行、地产等跌到现在这个程度,我认为投资风险已经很低了。作为价值投资者,就是要寻找那些有竞争优势和优秀管理的、能成 为巨型企业的股票,在现在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而不看好它们的时候,以打折的价格买下它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63

安博以IT平台催谷教育产业链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1006/t3038374.htm


安博教育以IT智能化产品—学习流引擎—撬开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随后进入大学生就业培训领域,通过IT实训机制,迅速成为行业龙头。最近,安博抓 住大专院校新设二级学院的契机,利用其在就业服务和师资力量上的优势,与高等院校合作,将业务链拓展至高等教育领域,从而打造了一条涵盖“中小学教育-高 等教育-就业培训”的IT教育完整产业链。

  22岁的李国强是湖南某软件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三学生,跟大多数在校生一样,考上大学的 喜悦仿佛就在昨天,而今天却稀里糊涂面临毕业。尽管金融危机过后就业环境有所改善,但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及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李国强的 求职路并不顺利。数次碰壁后,他报名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Java实训课程,在此期间,李国强接触了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并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了企业外包的 数项开发任务。临近实训结束,在定期举办的招聘会上,李国强成为该发包企业的一名员工。
李国强的求职方式,或许是未来IT类毕业生就业的一个 主流路径。而提供IT实训的,正是时下教育领域最大的整合者安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安博”或“安博教育”)。成立于1999年的安博,在中小学网络教育 市场攫取第一桶金后,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学生就业培训市场,通过企业IT实训机制,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率,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将业务链拓展至中小学教育 与就业培训的中间环节—高等教育领域,打造了一条涵盖中小学-高等教育-就业培训的IT教育产业链。
安博的大手笔,底气是两轮巨额融资。 2007年10月,安博教育获得5400万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思科、麦格理等,一年之后,即2008年10月,再次获得1.03亿美元注资,投资方包括 英联投资等。在此之前,安博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首轮是2000年,来自硅谷的数百万美元风投,第二轮在2006年,超过1000万元,投资方包括思科、 集富创投和华威等。尽管尚未上市,但安博的融资额已超过大多数已上市的教育企业(附表)。



在金融危机下获得巨额投资,“在我们看来,安博就是‘the Education Company’。”安博教育的一位投资者这么评价。中国的教育业市场机会巨大,未来各细分市场必然会出现整合者,而安博,或许就是最具这种整合力的公司 之一。
“就安博教育而言,投资人真正感兴趣的是安博标准化、可低成本扩张的商业模式。”曾担任安博私募融资财务顾问的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如此评 价。


  以IT模式推开教育服务大门
  不过,创办之初的安博教育,与其说是教育公司,倒不如说是技术服务 公司。这与创始人黄劲的技术背景不无关系。黄劲15岁考入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并获得计算机软件硕士学位,199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获 博士学位,其后加入一家半导体软件设计公司,1999年在美国硅谷创立安博公司,2000年回国创业。因为出身教师家庭,黄劲将创业方向定格在教育服务信 息技术领域。
2000-2003年,黄劲带领安博开发了一套学习流引擎应用软件。它实际上是一个装进了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评测平台,后台由多 个数据库及智能分析系统组成,前端则通过互联网与学生直接关联。学习流引擎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由机器安排好学习路径,推送还未被掌握的知识到学生面 前。简单地讲,学习流引擎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案,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理想状态。
安博早期300人的团队中, 没有传统教育机构里必不可少的老师,近1/3是研发人员,分别从事软件技术研发和教育研究,其中教育研究包括教育的发展方向、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及怎样更 好地提供教育服务。
不过,正是由于从技术出发,安博把握住了教育领域的两大基础需求: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稀缺,中小学学生及其家长的需求得 不到满足;二是高校教育机制滞后,课程开设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用人单位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也难以找到工作。基于上述两大需 求,安博尝试通过网络教育和IT实训方式,填补教育资源和学习者之间、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供需鸿沟。


  以学习流引擎嵌入基础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及分配不均和网络教育的巨大空间,是安博学习流引 擎嵌入基础教育领域的基石。一直以来,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尤其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已是一大社会问题,落后地区、甚至发达地区的非重点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 的需求相当迫切。由此,能够化解这一难题的网络教育,近年来呈蓬勃发展之势。艾瑞数据显示,2004年网络教育市场规模为143亿元,而2009年跃升至 430亿元,预计在2012年将达到723亿元。
网络教育是安博介入基础教育的切入点。为了使网络教育的知识内容更具权威性,安博教育选择了 与北师大附中等知名学校合作进行内容开发。同时,安博的技术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其自主研发的学习流引擎成为开拓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的利器。
安博研 发的学习流引擎,强调教与学的交互性。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有历史记录,包括学生掌握了哪些没掌握哪些,都可以根据学习曲线来安排出现的频率,这样,就可以 建立个性化学习内容与资源的分配,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来分配资源供其学习。
安博教育独创的这个学习引擎,不仅颠覆了老师的传统角色,同时,突破 了传统网校中计算机和网络仅仅作为一种存储、传输和表达内容的应用工具的局限。安博通过软件和互联网技术,将教育标准化、积累化,进而可以对学习者进行个 性化评测与诊断、个性化学习内容和资源的配送、反馈跟踪和个性化互动指导,从而为学习者创设一个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环境。学习引擎的这些特点,使得安博 的优势更为突出。
不过,技术并非万能,技术只有和人、学习者、后台服务等应用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效用。因此,在销售学习流引擎的同时,安 博大力营建线下教育服务机构。其策略是,学员通过线上的学习账号进入网上测评系统,由安博根据每个人的测评结果设计学习计划。同时在线下配备辅导中心以及 学习顾问跟进辅导。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博通过整合内容资源,借助软件和互联网,形成标准化的内容,然后建渠道、搭平台,不断进行复制。目前,安博教育已在 北京、天津、山东、湖南等地建立了16家基础教育服务机构。
“尤其是面向二、三线城市等缺乏好的师资力量的地区,这种模式更有吸引力。”一位 教育培训业者认为,安博的优势在于先期占领了许多渠道,并且平台建设与内容开发同步,然后再通过收购整合,进一步扩大渠道,通过渠道来推广其内容,通过扩 大市场份额实现增长,规模大了以后会形成雪球效应,越大越有竞争力。
在产品推销策略上,安博采用B2B2C的模式,避开了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弊 端,将学校群体纳入自己的渠道体系,采用服务的合作分成模式,让学校有了向最终用户推销产品的热情,一定程度上,老师也成为推销员。目前,全国已有500 多所学校和两万多名学生加入这一远程教育体系。


  以IT实训做大就业培训市场
  IT实训业务是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产物。在安博看来,职业教 育就是就业教育,不能很好地实现就业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因此,安博通过搭建桥梁,解决大学生和企业之间需求的错位,从而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商 机,即IT实训。所谓实训,是协助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从而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了桥梁,加快从学生到合格员工之间的角色转变。 2006年4月,安博教育联合教育部推出“IT实训推广工程”,覆盖了全国上百所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完善IT人才教育体系。
安博的IT实训与 当下地方政府的转型不谋而合。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提出了打造服务外包产业的思路,比如大连计划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城市,南京正着力打造服务外 包产业,苏州昆山正从制造中心转向金融服务外包城市。城市的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安博教育看到了其中的机遇,于是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立了IT实 训基地,为城市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以昆山实训基地为例。昆山是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承接上海和苏州等地制造和加工项目的转移,但长期以来处 于产业链的下游,核心竞争力不强,为了进行产业升级,昆山市政府提出“打造金融服务外包城”的概念,未来定位为上海的办公室,为上海、苏州提供金融外包服 务。2007年,安博看到了昆山产业集群转型的契机。通过与政府合作,采取政府和园区提供土地,并投资兴建硬件设备和采购设备,安博教育输出运营、培训、 实训平台、师资的模式,建立了安博(昆山)服务外包产业园,该园占地120亩,于2008年10月正式开园,可容纳3500人入园实训。
IT 实训中,参与实训的人员绝大多数为即将毕业的在校学生。学习者进入实训基地后,其角色由学生转变为员工,接受“公司”分配的职务,佩戴员工胸卡,每天打卡 上班,并在主管的指导下完成各种业务项目。事实上,产业园的每个项目都是真实的,由安博负责对外承接项目,采用IBT(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企 业开设定制培养,选拔在校学生进入企业定制班学习,选定和企业业务相关的课程和任务,并配合企业的实际操作练习。
目前,安博教育已与4000 多家软件公司达成协议,采用IBT(企业定制)模式为其培养人才,准学员一旦培训合格就可以进入公司工作。至今,安博教育在北京、苏州、上海(昆山)、大 连建立基地,结合当地人才战略,在软件企业集中区域,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以大连为例,安博与大连高新区合作,未来8年每年向大连高新区输送1万名IT人 才。


  业务延伸,打通产业链
  IT实训相对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 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安博实训基地已成为各级政府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样板。黄劲及其核心团队成员,也频频在各类教育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政府层面的支持,也为安博产业链的延伸创造了条件。事实上,在单纯的实训业务中,安博处于教育产业链的下游,其规模做大取决于毕业生源进入实训的多寡,因 此,控制上游、为下游输送更多生源,成为安博教育做大IT实训的重要举措。
控制上游的路径是开展院校合作,介入高等教育领域。随着互联网行业 的迅猛做大,大专院校建立二级学院或开设IT类专业蔚然成风,但受制于师资、财力、办学经验等因素,其招生规模并不理想。因此,选择一家专业机构合作,不 失为多赢之举。这直接成为安博叩开高等教育大门的敲门砖。另外,就业难是各大院校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安博依托其就业保障的筹码,在与高等院校合作中如鱼得 水。
安博与院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四类:一是新建学院,即双方共同成立新的二级学院,安博引入企业、技术、设备、教学等多方面资源,校方负责申 办资质及生源,双方共同承担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按新的合作机制进行运营管理;二是共建学院,即双方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优势,合作部分专业,以学院形式 独立运作,共同承担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三是学院外包,即根据校方实际情况,学院委托安博负责全面运营,校方负责监督管理;四是共建实训基地,即与生源规模 大的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目前,安博教育与全国近40所高校签署了院校合作协议,合作方既有像潍坊职业学院这类地方大专院校,也有像华中科 技大学这类全国重点大学。
通过业务链延伸,安博打造了一条涵盖中小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就业培训的IT教育完整产业链,覆盖了8-25岁学生学 习的全过程,且每一个环节,都蕴含创造经济价值的能量。
另外,安博也试图向企业培训方面拓展,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职业与商务在线培训商 Skill Soft的中国区独家总代理。


  业务复制,做大规模
  缔造好业务链后,安博开始不断复制扩张,通过并购与新建,一方面继续采取线 上与线下互动的方式推进基础教育业务,另一方面建立实训基地,推广就业培训业务,同时加速院校合作。
基础教育方面,安博并购整合了十多家分布 在不同省份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并购过程中,安博教育制定了三个标准:首先是管理团队要与安博有相同的志向,其次必须是当地教育培训机构里的市场份额前三 名,第三是100%吸收股权并购。不过,如果被收购的当地教育培训机构有一定知名度,则采用联合品牌的形式,发展当地品牌,共创全国品牌。
通 过收购,安博逐渐建立各地的省级区域中心,并以之为据点,向地区及县级区域拓展。从扩张的地域来看,一些人口比较多,但教育资源相对比较缺乏的地方,如河 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也相对旺盛,是其扩张的重点。
IT实训方面,安博采取了与升学培训不同的扩张策略。在地域倾 斜上,以企业聚集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大连、天津、广东、成都、西安等为主要据点进行扩张。当前,其在京津、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的布局已基本完成。
院校合作方面,安博教育已经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动漫设计、服务外包等四大系列课程总共十大专业方向上与超过20家大专院校开展了合作。而一些本科重 点院校,也将纳入安博的版图。
融资1.03亿美元后,安博的扩张力度进一步加大,计划投入20亿元,在全国建成30个区域教育服务中心,新增 5个实训基地。
事实上,安博教育对风险投资机构的选择,也体现了其向海外发展的考虑。包凡表示,在帮助安博筛选投资者过程中,之所以选择分别 来自澳洲、日本、美国、英国的麦格理、集富创投、华威投资和英联投资,考虑的恰恰是他们能够对安博教育资源的全球整合起到推动作用。

  协同效应与师资力量决定安博未来空间
  牵头向安博投 资1.03亿美元的英联投资中国区总裁林明安曾表示,吸引其投资的关键在于安博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和复制能力。传统教育机构普遍的商业模式是开学校招聘老 师、招生、收学费,然后是不断扩张,在全国布点开设分校,建立品牌连锁模式;而安博走的却是另外一条发展之路,从经营模式看这更像是一家软件公司,它并非 单纯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通过技术和内容整合资源,从而使得这种模式能够标准化,便于推广的互动。
通过将系统平台在不同的学校间进行复 制,安博教育的扩张模式成本低、速度快。近四年来,安博每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平均都保持在200%。
不过,安博的前景也并非一片坦途。尽管打 通了产业链,但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安博均面临强有力的竞争。在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上,有101网校、北京四中网校等一批竞争者;在IT教育市场,有北 大青鸟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北大青鸟拥有授权培训中心240余家、合作院校450余所、覆盖全国90余座城市,其规模远在安博之上。因此,如何 整合资源,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安博持续发展的关键。
另外,师资力量也将是制约安博高速成长的主要因素。随着IT 实训和院校合作的持续推进,安博将对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产生巨大的需求,能否满足这一需求,直接关乎业务复制的进度。不过,招募高素质师资团队并非易事。不 管是IT实训还是院校合作,能够符合安博要求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传道授业解惑之才,还必须有丰富的IT从业经验,否则其教育内容只能流于形式,最终重归教 学与需求脱节的困境。现实是,这类人才不仅招募成本较高,而且在当前教育体制下相对稀缺。因此,在短期内打造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既是当务之急,又考验安博 的管理智慧。■


  上市路上

  教育培训巨大的市场容量,吸引了风投的关注。尤其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教育产业的高成长与抗 周期特性更是获得了投资界青睐。China Venture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教育产业吸金量位列VC/PE投资方向的第五位,共吸金6.05亿美元,占比8.18%(附图)。



相比之下,教育企业上市进程却颇为滞后,全国近5万家教育培训机构中,登陆资本市场的寥寥 无几,且全部在海外上市,尚无一家能够在国内资本市场挂牌。究其原因,既有教育制度自身的限制,也有国内资本市场对教育企业认知不足的因素。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前,教育产业虽然对民营资本开放,但非国民待遇、不得分红、缺乏产权等一系列制度硬伤,极大地抑制了资本进入的积极性。此时,教育 企业上市,不得不在交易结构上进行巧妙安排。如海外上市拔得头筹的新东方,就是在学校之外注册新东方科技集团,由前者向后者支付咨询费的方式避开政策限 制。
新政出台后,民办教育迎来了爆发性增长,吸金量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一批优秀企业得到了风投的注资,这些企业具有很强的上市冲动。据德勤 调查,80%的受访企业有融资需求,并有接近50%的受访企业有上市打算,并一致倾向于海外上市。
教育企业或将成为新一轮“中国概念股”的主 体。据纽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介绍,未来1-2年,中国将可能有20余家教育企业登陆包括纽交所在内的国际资本市场,其中,不少已经进入操作阶段。 比如,国内最大的IT培训机构北大青鸟原计划2009年三季度赴美融资1.5亿美元,后因故暂缓;2010年5月,环球雅思宣布拟登陆纳斯达克,募集资金 约1亿美元。除此之外,学大教育、巨人学校、安博教育、华育国际、万学教育、达内科技、东方标准等企业,也已经做好上市的准备。
不过,教育企 业集体选择海外上市,无疑是中国教育和资本市场的悲哀,尤其是在创业板已成功开板的背景下。因此,除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民办教育环境,催谷一批教育企业做大 做强之外,调整投资和发审理念势在必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