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安博以IT平台催谷教育产业链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1006/t3038374.htm


安博教育以IT智能化产品—学习流引擎—撬开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随后进入大学生就业培训领域,通过IT实训机制,迅速成为行业龙头。最近,安博抓 住大专院校新设二级学院的契机,利用其在就业服务和师资力量上的优势,与高等院校合作,将业务链拓展至高等教育领域,从而打造了一条涵盖“中小学教育-高 等教育-就业培训”的IT教育完整产业链。

  22岁的李国强是湖南某软件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三学生,跟大多数在校生一样,考上大学的 喜悦仿佛就在昨天,而今天却稀里糊涂面临毕业。尽管金融危机过后就业环境有所改善,但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及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李国强的 求职路并不顺利。数次碰壁后,他报名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Java实训课程,在此期间,李国强接触了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并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了企业外包的 数项开发任务。临近实训结束,在定期举办的招聘会上,李国强成为该发包企业的一名员工。
李国强的求职方式,或许是未来IT类毕业生就业的一个 主流路径。而提供IT实训的,正是时下教育领域最大的整合者安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安博”或“安博教育”)。成立于1999年的安博,在中小学网络教育 市场攫取第一桶金后,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学生就业培训市场,通过企业IT实训机制,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率,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将业务链拓展至中小学教育 与就业培训的中间环节—高等教育领域,打造了一条涵盖中小学-高等教育-就业培训的IT教育产业链。
安博的大手笔,底气是两轮巨额融资。 2007年10月,安博教育获得5400万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思科、麦格理等,一年之后,即2008年10月,再次获得1.03亿美元注资,投资方包括 英联投资等。在此之前,安博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首轮是2000年,来自硅谷的数百万美元风投,第二轮在2006年,超过1000万元,投资方包括思科、 集富创投和华威等。尽管尚未上市,但安博的融资额已超过大多数已上市的教育企业(附表)。



在金融危机下获得巨额投资,“在我们看来,安博就是‘the Education Company’。”安博教育的一位投资者这么评价。中国的教育业市场机会巨大,未来各细分市场必然会出现整合者,而安博,或许就是最具这种整合力的公司 之一。
“就安博教育而言,投资人真正感兴趣的是安博标准化、可低成本扩张的商业模式。”曾担任安博私募融资财务顾问的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如此评 价。


  以IT模式推开教育服务大门
  不过,创办之初的安博教育,与其说是教育公司,倒不如说是技术服务 公司。这与创始人黄劲的技术背景不无关系。黄劲15岁考入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并获得计算机软件硕士学位,199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获 博士学位,其后加入一家半导体软件设计公司,1999年在美国硅谷创立安博公司,2000年回国创业。因为出身教师家庭,黄劲将创业方向定格在教育服务信 息技术领域。
2000-2003年,黄劲带领安博开发了一套学习流引擎应用软件。它实际上是一个装进了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评测平台,后台由多 个数据库及智能分析系统组成,前端则通过互联网与学生直接关联。学习流引擎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由机器安排好学习路径,推送还未被掌握的知识到学生面 前。简单地讲,学习流引擎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案,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理想状态。
安博早期300人的团队中, 没有传统教育机构里必不可少的老师,近1/3是研发人员,分别从事软件技术研发和教育研究,其中教育研究包括教育的发展方向、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及怎样更 好地提供教育服务。
不过,正是由于从技术出发,安博把握住了教育领域的两大基础需求: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稀缺,中小学学生及其家长的需求得 不到满足;二是高校教育机制滞后,课程开设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用人单位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也难以找到工作。基于上述两大需 求,安博尝试通过网络教育和IT实训方式,填补教育资源和学习者之间、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供需鸿沟。


  以学习流引擎嵌入基础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及分配不均和网络教育的巨大空间,是安博学习流引 擎嵌入基础教育领域的基石。一直以来,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尤其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已是一大社会问题,落后地区、甚至发达地区的非重点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 的需求相当迫切。由此,能够化解这一难题的网络教育,近年来呈蓬勃发展之势。艾瑞数据显示,2004年网络教育市场规模为143亿元,而2009年跃升至 430亿元,预计在2012年将达到723亿元。
网络教育是安博介入基础教育的切入点。为了使网络教育的知识内容更具权威性,安博教育选择了 与北师大附中等知名学校合作进行内容开发。同时,安博的技术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其自主研发的学习流引擎成为开拓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的利器。
安博研 发的学习流引擎,强调教与学的交互性。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有历史记录,包括学生掌握了哪些没掌握哪些,都可以根据学习曲线来安排出现的频率,这样,就可以 建立个性化学习内容与资源的分配,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来分配资源供其学习。
安博教育独创的这个学习引擎,不仅颠覆了老师的传统角色,同时,突破 了传统网校中计算机和网络仅仅作为一种存储、传输和表达内容的应用工具的局限。安博通过软件和互联网技术,将教育标准化、积累化,进而可以对学习者进行个 性化评测与诊断、个性化学习内容和资源的配送、反馈跟踪和个性化互动指导,从而为学习者创设一个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环境。学习引擎的这些特点,使得安博 的优势更为突出。
不过,技术并非万能,技术只有和人、学习者、后台服务等应用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效用。因此,在销售学习流引擎的同时,安 博大力营建线下教育服务机构。其策略是,学员通过线上的学习账号进入网上测评系统,由安博根据每个人的测评结果设计学习计划。同时在线下配备辅导中心以及 学习顾问跟进辅导。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博通过整合内容资源,借助软件和互联网,形成标准化的内容,然后建渠道、搭平台,不断进行复制。目前,安博教育已在 北京、天津、山东、湖南等地建立了16家基础教育服务机构。
“尤其是面向二、三线城市等缺乏好的师资力量的地区,这种模式更有吸引力。”一位 教育培训业者认为,安博的优势在于先期占领了许多渠道,并且平台建设与内容开发同步,然后再通过收购整合,进一步扩大渠道,通过渠道来推广其内容,通过扩 大市场份额实现增长,规模大了以后会形成雪球效应,越大越有竞争力。
在产品推销策略上,安博采用B2B2C的模式,避开了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弊 端,将学校群体纳入自己的渠道体系,采用服务的合作分成模式,让学校有了向最终用户推销产品的热情,一定程度上,老师也成为推销员。目前,全国已有500 多所学校和两万多名学生加入这一远程教育体系。


  以IT实训做大就业培训市场
  IT实训业务是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产物。在安博看来,职业教 育就是就业教育,不能很好地实现就业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因此,安博通过搭建桥梁,解决大学生和企业之间需求的错位,从而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商 机,即IT实训。所谓实训,是协助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从而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了桥梁,加快从学生到合格员工之间的角色转变。 2006年4月,安博教育联合教育部推出“IT实训推广工程”,覆盖了全国上百所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完善IT人才教育体系。
安博的IT实训与 当下地方政府的转型不谋而合。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提出了打造服务外包产业的思路,比如大连计划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城市,南京正着力打造服务外 包产业,苏州昆山正从制造中心转向金融服务外包城市。城市的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安博教育看到了其中的机遇,于是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立了IT实 训基地,为城市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以昆山实训基地为例。昆山是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承接上海和苏州等地制造和加工项目的转移,但长期以来处 于产业链的下游,核心竞争力不强,为了进行产业升级,昆山市政府提出“打造金融服务外包城”的概念,未来定位为上海的办公室,为上海、苏州提供金融外包服 务。2007年,安博看到了昆山产业集群转型的契机。通过与政府合作,采取政府和园区提供土地,并投资兴建硬件设备和采购设备,安博教育输出运营、培训、 实训平台、师资的模式,建立了安博(昆山)服务外包产业园,该园占地120亩,于2008年10月正式开园,可容纳3500人入园实训。
IT 实训中,参与实训的人员绝大多数为即将毕业的在校学生。学习者进入实训基地后,其角色由学生转变为员工,接受“公司”分配的职务,佩戴员工胸卡,每天打卡 上班,并在主管的指导下完成各种业务项目。事实上,产业园的每个项目都是真实的,由安博负责对外承接项目,采用IBT(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企 业开设定制培养,选拔在校学生进入企业定制班学习,选定和企业业务相关的课程和任务,并配合企业的实际操作练习。
目前,安博教育已与4000 多家软件公司达成协议,采用IBT(企业定制)模式为其培养人才,准学员一旦培训合格就可以进入公司工作。至今,安博教育在北京、苏州、上海(昆山)、大 连建立基地,结合当地人才战略,在软件企业集中区域,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以大连为例,安博与大连高新区合作,未来8年每年向大连高新区输送1万名IT人 才。


  业务延伸,打通产业链
  IT实训相对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 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安博实训基地已成为各级政府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样板。黄劲及其核心团队成员,也频频在各类教育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政府层面的支持,也为安博产业链的延伸创造了条件。事实上,在单纯的实训业务中,安博处于教育产业链的下游,其规模做大取决于毕业生源进入实训的多寡,因 此,控制上游、为下游输送更多生源,成为安博教育做大IT实训的重要举措。
控制上游的路径是开展院校合作,介入高等教育领域。随着互联网行业 的迅猛做大,大专院校建立二级学院或开设IT类专业蔚然成风,但受制于师资、财力、办学经验等因素,其招生规模并不理想。因此,选择一家专业机构合作,不 失为多赢之举。这直接成为安博叩开高等教育大门的敲门砖。另外,就业难是各大院校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安博依托其就业保障的筹码,在与高等院校合作中如鱼得 水。
安博与院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四类:一是新建学院,即双方共同成立新的二级学院,安博引入企业、技术、设备、教学等多方面资源,校方负责申 办资质及生源,双方共同承担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按新的合作机制进行运营管理;二是共建学院,即双方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优势,合作部分专业,以学院形式 独立运作,共同承担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三是学院外包,即根据校方实际情况,学院委托安博负责全面运营,校方负责监督管理;四是共建实训基地,即与生源规模 大的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目前,安博教育与全国近40所高校签署了院校合作协议,合作方既有像潍坊职业学院这类地方大专院校,也有像华中科 技大学这类全国重点大学。
通过业务链延伸,安博打造了一条涵盖中小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就业培训的IT教育完整产业链,覆盖了8-25岁学生学 习的全过程,且每一个环节,都蕴含创造经济价值的能量。
另外,安博也试图向企业培训方面拓展,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职业与商务在线培训商 Skill Soft的中国区独家总代理。


  业务复制,做大规模
  缔造好业务链后,安博开始不断复制扩张,通过并购与新建,一方面继续采取线 上与线下互动的方式推进基础教育业务,另一方面建立实训基地,推广就业培训业务,同时加速院校合作。
基础教育方面,安博并购整合了十多家分布 在不同省份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并购过程中,安博教育制定了三个标准:首先是管理团队要与安博有相同的志向,其次必须是当地教育培训机构里的市场份额前三 名,第三是100%吸收股权并购。不过,如果被收购的当地教育培训机构有一定知名度,则采用联合品牌的形式,发展当地品牌,共创全国品牌。
通 过收购,安博逐渐建立各地的省级区域中心,并以之为据点,向地区及县级区域拓展。从扩张的地域来看,一些人口比较多,但教育资源相对比较缺乏的地方,如河 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也相对旺盛,是其扩张的重点。
IT实训方面,安博采取了与升学培训不同的扩张策略。在地域倾 斜上,以企业聚集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大连、天津、广东、成都、西安等为主要据点进行扩张。当前,其在京津、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的布局已基本完成。
院校合作方面,安博教育已经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动漫设计、服务外包等四大系列课程总共十大专业方向上与超过20家大专院校开展了合作。而一些本科重 点院校,也将纳入安博的版图。
融资1.03亿美元后,安博的扩张力度进一步加大,计划投入20亿元,在全国建成30个区域教育服务中心,新增 5个实训基地。
事实上,安博教育对风险投资机构的选择,也体现了其向海外发展的考虑。包凡表示,在帮助安博筛选投资者过程中,之所以选择分别 来自澳洲、日本、美国、英国的麦格理、集富创投、华威投资和英联投资,考虑的恰恰是他们能够对安博教育资源的全球整合起到推动作用。

  协同效应与师资力量决定安博未来空间
  牵头向安博投 资1.03亿美元的英联投资中国区总裁林明安曾表示,吸引其投资的关键在于安博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和复制能力。传统教育机构普遍的商业模式是开学校招聘老 师、招生、收学费,然后是不断扩张,在全国布点开设分校,建立品牌连锁模式;而安博走的却是另外一条发展之路,从经营模式看这更像是一家软件公司,它并非 单纯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通过技术和内容整合资源,从而使得这种模式能够标准化,便于推广的互动。
通过将系统平台在不同的学校间进行复 制,安博教育的扩张模式成本低、速度快。近四年来,安博每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平均都保持在200%。
不过,安博的前景也并非一片坦途。尽管打 通了产业链,但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安博均面临强有力的竞争。在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上,有101网校、北京四中网校等一批竞争者;在IT教育市场,有北 大青鸟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北大青鸟拥有授权培训中心240余家、合作院校450余所、覆盖全国90余座城市,其规模远在安博之上。因此,如何 整合资源,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安博持续发展的关键。
另外,师资力量也将是制约安博高速成长的主要因素。随着IT 实训和院校合作的持续推进,安博将对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产生巨大的需求,能否满足这一需求,直接关乎业务复制的进度。不过,招募高素质师资团队并非易事。不 管是IT实训还是院校合作,能够符合安博要求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传道授业解惑之才,还必须有丰富的IT从业经验,否则其教育内容只能流于形式,最终重归教 学与需求脱节的困境。现实是,这类人才不仅招募成本较高,而且在当前教育体制下相对稀缺。因此,在短期内打造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既是当务之急,又考验安博 的管理智慧。■


  上市路上

  教育培训巨大的市场容量,吸引了风投的关注。尤其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教育产业的高成长与抗 周期特性更是获得了投资界青睐。China Venture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教育产业吸金量位列VC/PE投资方向的第五位,共吸金6.05亿美元,占比8.18%(附图)。



相比之下,教育企业上市进程却颇为滞后,全国近5万家教育培训机构中,登陆资本市场的寥寥 无几,且全部在海外上市,尚无一家能够在国内资本市场挂牌。究其原因,既有教育制度自身的限制,也有国内资本市场对教育企业认知不足的因素。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前,教育产业虽然对民营资本开放,但非国民待遇、不得分红、缺乏产权等一系列制度硬伤,极大地抑制了资本进入的积极性。此时,教育 企业上市,不得不在交易结构上进行巧妙安排。如海外上市拔得头筹的新东方,就是在学校之外注册新东方科技集团,由前者向后者支付咨询费的方式避开政策限 制。
新政出台后,民办教育迎来了爆发性增长,吸金量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一批优秀企业得到了风投的注资,这些企业具有很强的上市冲动。据德勤 调查,80%的受访企业有融资需求,并有接近50%的受访企业有上市打算,并一致倾向于海外上市。
教育企业或将成为新一轮“中国概念股”的主 体。据纽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介绍,未来1-2年,中国将可能有20余家教育企业登陆包括纽交所在内的国际资本市场,其中,不少已经进入操作阶段。 比如,国内最大的IT培训机构北大青鸟原计划2009年三季度赴美融资1.5亿美元,后因故暂缓;2010年5月,环球雅思宣布拟登陆纳斯达克,募集资金 约1亿美元。除此之外,学大教育、巨人学校、安博教育、华育国际、万学教育、达内科技、东方标准等企业,也已经做好上市的准备。
不过,教育企 业集体选择海外上市,无疑是中国教育和资本市场的悲哀,尤其是在创业板已成功开板的背景下。因此,除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民办教育环境,催谷一批教育企业做大 做强之外,调整投资和发审理念势在必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