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4/2026185.shtml
每经记者 李亚蝉 发自广州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食糖主产区广西的集团和中间商报价最高已经达到6100元/吨。行业人士预计,未来1~2年糖价仍将维持高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下游饮料业市场上,饮料行业的一对“冤家”统一和康师傅仍在扩军备战,在产能上继续较劲。继日前传出康师傅斥资10亿元在南昌建厂后,统一企业也紧跟其后,与广东湛江遂溪县签署合作协议,将投资4300多万美元建设饮料项目。
“糖高宗”入侵龙头饮料企业扩张时代,高成本压力之下又将掀起怎样的硝烟?
巨头扩张时代
10月11日,统一集团属下的湛江统一企业有限公司与广东遂溪县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遂溪县岭北工业基地建设饮料项目,占地面积150亩,总投资4300多万美元。
而在此之前3天,统一在中国大陆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康师傅,刚刚传出将投资10亿元在南昌建立其在大陆的第17个分厂的消息。据报道,康师傅新厂可年产150万吨果汁和茶饮料,年产值约10亿元人民币。
“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龙头企业扩张时代已经到来。”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尽管目前饮料供过于求的状况严重,全行业已有40%以上的产能过剩,但饮料行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康师傅、统一实力雄厚,均位于饮 料行业的前列。对这些龙头企业而言,扩大产能意味着对全国市场的耕耘,开拓新兴市场,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康师傅、统一选择扩大产能最大的动 力显然来自于市场。近几年来,我国软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平均增长率递增,饮料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但周思然分析,截至目前,饮料市场的消费潜力并未 完全被挖掘,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饮料市场的消费潜力将逐渐展现,如此庞大的潜在市场是两大企业扩大产能的重要因素。“当然,通过产能扩张以提高行业 竞争力也是两大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
高成本之危
然而,在饮料业扩军备战之时,今年以来农产品的快速涨价也使食品、饮料等相关行业不得不面临日益上涨的成本压力。
从目前国内外的情况看,在经历连续两个严重短缺的榨季后,业内普遍认为2010/2011榨季全球食糖库存量不可能在短期回升。此外,受自然灾害影响,今年国内甘蔗产量预计也将受到影响。
如此一来,统一和康师傅的“较劲”成本恐怕也会攀高。
周思然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国内工业用糖中,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的用糖占比都达到20%,食糖成本占比较大,对饮料企业造成的压力也较大。“糖价上涨必定加大饮料企业的成本压力,压缩利润空间。”
“统一此次选择湛江,主要是源于湛江独特的地理优势及丰富的原料优势。”周思然认为,除了看好湛江作为广东、广西连接处的辐射能力外,原料优势也是统一此次选址湛江的一个原因。
今年,法國多處葡萄酒產區連續受到強降雨、強冰雹襲擊,葡萄總產量可能會跌至10多年來最低水平。
波爾多是世界5大葡萄酒產地之一,最近幾年,隨著市場對高檔葡萄酒的需求增大,波爾多特級葡萄酒的價格飆升至3000美元/瓶。
今年8月,波爾多葡萄酒子產區Entre-Deux-Mers和Cotes de Castillon邊緣地帶遭到惡劣天氣強力襲擊,成為波爾多產區的「重災地方」。
法國農業部預計波爾多產區2013年葡萄酒總產量會下跌19%,跌至4.4億升。
Entre-Deux-Mers是波爾多最大的子產區,擁有250個葡萄酒莊園,每年產量超過1200萬瓶(這其中主要是低端酒為主)。
Entre-Deux-Mers葡萄酒莊主聯合會主席Stéphane Defraine預計今年惡劣天氣對波爾多葡萄酒產區造成的銷售損失至少為3億歐元。
位於Entre-Deux-Mers北部 Bonnet莊園發言人Vincent Cruège接受WSJ採訪時表示,該莊園擁有300公頃,受災面積高達280公頃。
偏低的葡萄酒產量給葡萄酒生產商造成了不少的壓力:一方面酒產量無法滿足全球的需求,另一方面,葡萄的質量會影響到葡萄酒的競爭力。
法國其他地方的葡萄酒產區倒是沒有遭到類似波爾多的損失,但也受到了惡劣天氣的影響。
科爾多省(隸屬勃艮第產區)特級葡萄酒生產商Jean-Michel Guillon接受WSJ採訪時表示,勃艮第高端葡萄酒產地沒有遭到惡劣天氣襲擊,他同時稱勃艮第產區不少酒莊未能倖免,因此要承受很嚴重的經濟損失。
不過,惡劣的天氣對海外投資者進駐法國葡萄酒業提供了機會。
勃艮第產區的部分莊主表示要提高價格。AF Gros莊園 Caroline Parent-Gros認為提高價格是需要的,因為他們需要對莊園進行治理,但提價的幅度有限。
勃艮第產區是優質黑皮諾紅葡萄酒的主要產地,但近年來也受到來自美國和新西蘭黑皮諾紅葡萄酒的競爭。
2012年, 法國葡萄酒出口總額71.6億歐元。 法國農作物辦公室FranceAgriMer表示,今年法國的庫存葡萄酒量已經處於12年來最低水平。
不過,歐洲整體的葡萄酒產量到沒有受到影響,西班牙等國葡萄酒還迎來了豐收年。歐洲農業集團Copa-Cogeca預計今年歐洲的葡萄酒整體產量可能會提高15%。歐洲葡萄酒生產國中只有奧地利的產量也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今年產量可能會低於四年來的平均產量。
美國頁巖油危險了。油價的持續下挫,已經跌破了80%頁巖油產區的成本價!
昨天,在IEA下調原油需求預期和美國PPI不佳的雙重打擊下,WTI油價重挫4.1%,跌破58美元,創2009年5月以來新低。
自今年6月的峰值已經下跌了超過46%,而自歐佩克宣布不減產的半個多月以來,原油已累計下跌超過25%!
11月底,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宣布保持現有產量不變,成為壓死油價的最後一根稻草,國際油價自此進入下降的快車道。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堅持不減產是歐佩克“老大哥”沙特一手推動,其目的在於打擊美國的頁巖油競爭對手。
分析人士認為,在這次會議上,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抵制了較窮困OPEC成員此前減產的提議,暫時犧牲了部分OPEC成員的利益,任油價較長時間停留低位,以此壓縮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的盈利,希望借市場之手趕走生產成本較高的這類企業。
現在看來,沙特的目的已經快要達到了。在宣布不減產之前,WTI油價在73美元以上,而最近半個多月的下滑已經讓油價再度跌破了美國7個頁巖油產區的盈虧平衡線。
在當前的油價下,美國的18個頁巖油產區中,只有4個產區的頁巖油公司還能勉強保持不虧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面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的沖擊,美國頁巖油生產頻現警報信號。此前大量舉債采油的美國頁巖油公司開始破產。美國主要產油州北達科他州近日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該州一半的頁巖油產區保本價均低於當前美國基準原油市價。這意味著半數產區目前產油屬於虧本經營。
美國北達科他州的巴肯頁巖(Bakken)、德克薩斯州的鷹灘(Eagle Ford)和巴奈特(Barnett)是國內生產頁巖油的主要地區。北達科他州礦產資源部本周發布的演示報告(點擊查看報告)顯示,從去年12月12日到本月7日,該州不到一個月已有17座石油鉆塔停產,數量約占一個月前開工鉆塔總數的9%。
本周國際油價創五年新低,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也跌破每桶48美元。如下圖所示,若以每桶48美元市價衡量,北達科他州12個頁巖油產區之中,紅色標示的6個產區的保本價均高於這一市價。高於此價格則產油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在美國官方數據示警以前,華爾街機構已發出警告。華爾街見聞上月展示的以下摩根士丹利圖表估算數據顯示,在油價降至每桶57美元左右時,美國的18個頁巖油產區中,只有4個產區的頁巖油公司還能勉強保持不虧損,相當於80%的產區無法保本。
油服公司Baker Hughes本周五公布,本周美國運轉的石油鉆井平臺數大降61個,為1991年來單周最大降幅,也是連續第五周下降,表明美國石油生產商有減產意願。
但減產和中止開采項目無法改變美國能源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的現實。
本周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家私營石油公司WBH Energy日前申請破產保護,理由是貸款人拒絕提供更多資金。該司面臨1000-5000萬美元債務。能源業分析師預計,美國能源公司違約潮可能到來,因為能源企業沒有對油價下行做足夠準備,太多公司資產負債表過於糟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一四年降雨不足,導致今年春季水情吃緊,政府再度調撥農業用水以供應工業所需,卻犧牲了不少用心栽培優質好米的農民。農業與工業用水如何分配?專家指出,善用大數據預測旱情、發展廢汙水利用系統,才是雙贏的不二法門。 撰文‧何欣潔 二○一五年一月上旬,上屆「冠軍米產區」得主之一田守喜(代表新竹竹北參賽)扛著農具,緩緩步入田裡,仔細地除草、照顧田地,一如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秋季,他卻無法享受豐收的喜悅。 為工業犧牲農業 對台灣精緻農業傷害大 一四年十二月底,經濟部「旱災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宣布,除翡翠水庫外,全國主要水庫蓄水量嚴重不足,為確保一五年上半年民生及產業用水供應,決議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及嘉南五個農田水利會灌區第一期稻作停灌。 這項粗糙的休耕政策,不但讓農民無語問天,更與政府的農業政策相衝突,傷害台灣的精緻農業,也虛擲國家資源。 農委會於一三年起啟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中程計畫」,鼓勵復耕具有進口替代、外銷潛力、可維護農業永續經營之有機作物,及產銷無虞之「地區特產」等作物,預計至一六年活化農地四.五萬公頃,創造七百九十億元產值,計畫總經費需求高達四一六億元。沒想到,政策上路不久就遇上旱情,決策單位再度犧牲農業、轉讓工業用水。 二○一六年復耕狀況若不如預期,投入的四百餘億元經費與預期效益恐怕都要大打折扣,也嚴重打擊青年農民配合政策、復耕稻田的士氣。 雖然農民團體聲聲怒吼,引用《水利法》第十八條規定:「用水標的之順序:一、家用及公共給水。二、農業用水。三、水力用水。四、工業用水。五、水運。六、其他用途。」要求政府貫徹法律,還水於農;但該條文後段開了後門,明定:「前項順序,主管機關對於某一水道,或政府劃定之工業區,得酌量實際情形,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變更之。」循此後門,《水利法》主管機關經濟部在過去十五年內曾六度宣布休耕,唯今年的休耕面積達四萬一五七六公頃,影響面積為史上第二高;估計補償金額超過三十四億元,更打破往年紀錄。 由於停灌範圍過大,當中不乏與田守喜一樣的「全國經典好米」產區,回顧過去三年的得獎米名單中,一二年有三位、一三年有二位、一四年則有兩個產區受到波及。齊柏林紀錄片《看見台灣》片尾出現的灣寶資深農民洪箱,也受停灌政策影響,損失慘重。台灣最有競爭力的優質好米產區,今年被迫停產,優秀農民放無薪假,甚或轉作口感平凡的抗旱品種,對於台灣的精緻高端農業,是一大損失。 休耕區當中雖有零星案例,如嘉南灌區以「節水」妙方成功度過休耕危機,但因其成功關鍵之一,在於改栽種可用「節水栽培」的品種,與桃竹地區的明星米種香米桃園三號品種不同。有些風味較佳的水稻品種,例如池上便當長年採用的台?二號,難以使用節水栽培,經台東農改場實驗證明出現明顯的不適應現象,反而是口感平凡的台東三十號抗旱能力較佳。倉促要求濁水溪以北的產區改種節水品種,而不損及優質稻米生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嘉南經驗」恐難複製到全台灣。 「外界說農民放無薪假,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無薪,但沒有放假。」田守喜一邊整理田間雜草,一邊解釋:「就算被迫休耕,我還是要天天去田裡除草、除蟲、施肥,不然等到明年復耕,怎麼可能種出好米?」同樣到田裡辛勤勞動,卻無法獲得對等報酬,田守喜估計,今年的停灌政策,將讓他損失四十萬元,直到今年十二月二期稻作收成為止,收入才會再次進帳。 解方一:引入大數據 旱情預先示警 農民可轉作「預先警示、提早告訴農民應該轉作,不失為一個方法。」田守喜舉例,若政府於去年十月、二期稻作收成時便提早公布,提醒農民可準備轉作,他便可準備種植較不需水灌溉的小麥,不必枯等補償,「十二月底才宣布,已過了小麥播種期間。」水利署明明已知十、十一兩個月的累積雨量創下六十七年來最少紀錄,卻仍未及早與農委會進行橫向聯繫,導致休耕政策匆促宣布。 農委會農試所研究人員指出,台灣已累積數十年的農業氣象資料,應有能力建立大數據(巨量資料庫),透過資料整理事先預測旱災,並考量各產地特性,預先規畫氣象災害的因應措施,制定作物栽培計畫。 解方二:回收汙水 開始「節流」 停止農工搶水由於農業用水量占全台需水量的六成,常被視為高耗水、低產值的產業。但根據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劉振宇估算,水田的「耗水」會循環回到地下水層,每年可補注二十億立方公尺的水量,等於六座翡翠水庫的有效蓄水容量。若以水庫開發的原水平均單價每噸十一.一五元計算,水稻田蓄水效益高達二二三億元。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社發所助理教授蔡培慧指出,台灣農業用水長期配合工業用水,但農業用水尚有循環涵養水源的效益,並非純然「浪費」;工業部門也應另外尋找農業回收水、汙水回收及海水淡化等替代水源,而非持續調撥農業用水。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也呼籲,台灣水庫淤積嚴重,「開源」是不可能的任務,工業區廢汙水回收再利用,刻不容緩。 解決農工搶水困局,創造優質農業與工業生產雙贏,才是當前政府的重要任務。 冠軍米產區也難逃休耕命運──近年冠軍米得主休耕地區2012年 台中大甲陳隆安、桃園觀音梁信琪、桃園市賴宗樹2013年 桃園八德呂理樹、新竹竹北陳發生2014年 桃園市、新竹竹北註:2014年更改比賽規則,比賽單位由「個別農民」改為「好米產區」。 |
3月10日,在沂源縣中莊鎮胡家莊村石虔嶺果品冷庫,果農在搬運蘋果。今年,蘋果生產大省山東多地面臨“價低賣難”困境,僅淄博市沂源縣就有5億斤蘋果儲存在冷庫待售。(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圖)
去年蘋果大量上市時,每斤3.2元,緊接著價格一路下滑,現在降到每斤1.6元,且有價無市……今年,蘋果生產大省山東多地面臨“價低賣難”困境,僅淄博市沂源縣就有5億斤蘋果儲存在冷庫待售。
“已開始虧錢了……沒有那麽多要果子的。”果農一籌莫展。為啥不好賣?原來,這是供需關系所致,專家建議果農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銷售,長期來看,應對果品品質進行升級,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走進沂蒙革命老區沂源縣中莊鎮胡家莊村石虔嶺果品冷庫,成箱的蘋果將四層倉庫堆得滿滿當當。“我這個冷庫容量600萬斤,去年這時已銷售一半了,而現在還有500多萬斤。”冷庫老板高明寶說。
沂源縣是山東蘋果種植大縣。沂源縣農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沂源縣種植蘋果30萬畝,年產量8億斤左右。去年10月蘋果收獲期後,全縣實際儲存蘋果6.5億斤,較往年儲存量增加10.8%。但截至今年3月14日,共出庫銷售蘋果約1.4億斤,比往年同期偏少20%。
高明寶說,去年蘋果大量上市時,每斤3.2元,緊接著價格一路下滑,現在降到每斤1.6元,且有價無市。據中莊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中莊鎮一共有65座冷庫,去年全部滿負荷或超負荷庫存,庫存總量達到1.63億斤,目前僅銷售3700萬斤。
“低價賣難”對果農收入產生較大影響。中莊鎮青草裕村村民朱貴太的5畝山地共產出蘋果4萬多斤,目前全部存在冷庫。朱貴太算了一筆賬說,一斤蘋果成本是1.3元。“目前價格是1.6元,但要剔除30%的次果,所以已開始虧錢了。關鍵是,這個價也很難賣出去,沒有那麽多要果子的。”
在終端市場,蘋果的銷售價格也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在濟南市銀座聖洋物流農副產品市場,一名杜姓蘋果零售商告訴記者,目前濟南市場煙臺紅富士80#以上標準蘋果零售價2元-2.5元/斤,批發價1.8元/斤。“前兩年的零售價格到了五六元錢一斤,現在價格越低反而越不好賣了。”
然而,在不少大中城市,蘋果價格卻居高不下,市民也未受益。在北京等地超市,產地為山東的蘋果售價多為5元-6元/斤。
沂源蘋果滯銷的情況雖然相對嚴重,但並非個案。山東臨沂、煙臺、威海等地也出現類似情形。威海榮成市華峰果業公司工作人員孫義駿表示,當地大多數冷庫庫存量還在七成左右,而且價格越來越低,80#標準蘋果出庫價也就每斤1.2元。
專家表示,部分農產品“價低賣難”是受“供給側”和“消費側”共同影響的:由於氣候條件較好,不少農產品產量有所增加;與此同時,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出口減少等不利因素影響,部分農產品消費較為低迷,這反映了市場經濟供需關系造成的價格波動。
供應增多消費偏少導致蘋果市場供求失衡。我國蘋果產業近幾年發展迅速,加上去年氣候好,蘋果產量增加明顯。沂源縣農業局局長耿益民表示,去年適逢蘋果生產“大年”,就沂源來說,蘋果總量比上一年度增產20%至30%。
“蘋果不是生活必需品,社會低收入群體為節省開支,必然會減少消費。”蘇桂林說,從消費情況來看,目前全國大宗水果銷售普遍不旺,與經濟疲弱消費力下降、果品出口減少都有關系。
此外,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品牌化營銷弱、產業化程度低,高端果品的數量較少,蘋果不分級“論堆賣”現象較嚴重,部分合作社“有名無實”,無法給果農銷售提供幫助。“我們的合作社確實更多註重在生產環節,在市場銷售方面給果農沒有大的幫助。”沂源縣匯蒙合作社理事長朱貴義說。
“還有果農心理的影響,去年10月剛下市時價格比現在要好,這兩年價格也不錯,大家普遍有看漲預期惜售心理。”耿益民說。
部分果農擔憂,一方面,蘋果還有兩個多月的銷售黃金期,等5月中旬西瓜、櫻桃等水果大量上市後,將大大擠壓蘋果的銷售空間。另一方面,由於庫存量較大,短期很難有價格反彈的空間。如果不能抓住這一時間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蘋果賣難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最終導致“果賤傷農”。
淄博市、沂源縣目前正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著力開拓目標市場、發展直營直銷和電商營銷、組織營銷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幫助果農銷售蘋果。
蘇桂林等人建議,從短期來看,面對“低價賣難”困境,可通過推進愛心幫扶、拓展臨時銷售渠道、加大推介宣傳力度等措施,組織企業、超市、批發市場等去產地市場進行收購。同時引導農民正確看待市場風險適時銷售,以免形成更大損失。
此外,多位專家建議果農充分利用互聯網銷售。“互聯網進入農業,會對農產品流通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雖然目前所占比例低,但其成長性很快。”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負責人說。
事實上,去年11月,全國供銷合作社統一的綜合性電商平臺“供銷e家”即已上線,旨在實現全國供給與需求有機對接,著力構建服務“三農”的綜合性、可持續農村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臺。
山東省委農工辦原副主任劉同理說,由於我國小農經營的現狀,信息不對稱,生產環節缺乏調控手段。長期來看,要加大農民的“抱團”意識和水平,發展緊密型合作社,對抗市場風險;註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果品品質進行升級,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