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利率的水平下,房產是相對較好的投資產品,但風險也不小。上海房產在過去的三年裡,年收益率沒有低於15%的。房地產的收益率主要由資產回報率和租金回報率組成。
上海房租的年回報率一般在5%。兩者之和是20%,也就是說,上海房地產資產年收益率在20%。但目前從銀行貸款的融資成本是6%以下,因為按揭利率是6%以下,因此通過運用銀行貸款與市場利率之間的套利,賺取利差可達15%。
借錢投資-槓桿原理賺錢
在我們做生意或投資時,我們往往談回報率,意思是你在這個生意或項目中的每一百元錢每年為你賺進多少元。一般生意投資賺錢的多少與資本總投入有關,往往是資本總投入的一個百分比,不管這個總投入是借來的或者是自己的。
對於一個投資者計算回報率有兩種方法:
資產總值回報率:
一個用100萬元買的一個房子,第一年增值10萬元,租金收入5萬元。其回報率為15%
現金投入回報率:
一個100萬元的房子,用20萬現金+銀行貸款80萬買回來。第一年增值10萬元,租金5萬元。還銀行貸款5萬元。雖然其資產總值回報率還是15%。但如果計算20萬現金投入的回報率=10萬增值+5萬租金-5萬利息/20萬現金投入=50%
借錢投資用槓桿原理將自己有限的資本
放大,不但使自己的錢努力為自己賺錢,而且用人家的錢來為自己賺錢。我有個朋友在2000年在上海化了100萬元買了一套房子。三年後這套房子升值至200 萬。我朋友100萬資本三年的投資回報率是100% (不算租金收入)。假如我朋友換一種方式投資。同樣100萬資本,買三個房子,貸款200萬。三年後 出售三個房子得600萬,去掉100萬本金,30萬銀行利息(按5%銀行利息算)200萬貸款,利潤270萬。這種方式投資100萬資金三年的投資回報率 是270/100 = 270%。是不借錢投資的2.7倍。
會借力使力的物理學家發明了滑輪,人就可以用以前一半的力氣提起同樣的重物;會借錢生錢的人,距離財富也會更近些。放貸者聲稱借貸的都是有錢人。
現在商業社會裡是否敢於借錢投資是測試一個人的知識,眼光,膽略。很多人雖然有好的想法,但不敢去實踐,冒險。所以他們只能是小富即安。而機會與成功總是留給那些敢於冒險和創新的人。
在西方,借貸能力是一個人的信譽及資產的標誌。銀行是根據你的抵押資產多少及償還能力來決定是否借錢給你或借給你多少。西方將債務分為優良債務及不良債務。 所謂優良債務是通過借錢的槓桿作用使你賺錢(扣除借貸成本後),使得財富增長收益遠大於借貸的成本,也遠遠超出於單靠自己本金投入所取得的收益。
說白了用他人的錢來生錢。不良債務是借錢買享受或買不產生收益或產生的效益小於借貸成本的資產,結果使自己的現金流減少,也造成資產減少。
借錢投資的原則:投資收益必須大於借錢的成本
借錢的目的是用錢的槓桿作用來放大自己的資本能力,賺更多的利潤。但借貸是有成本的所以我們必須在決定借貸前仔細分析計算,確認投資產生的效益必須大於貸款的開銷,否則就是不良借貸。
投資風險在可控制範圍內
有些投資項目不是很穩定,風險很大,這時要分析計算自己的風險究竟有多大,自己是否可以掌控,一旦出現變數我是否還是否可以掌控,一旦出現變數我是否還有能 力還貸?比如借貸炒股票,期貨風險很大,自己沒有方法能力控制局勢發展。西方社會一般不提倡借錢投資股票,期貨。
澳洲一個說法是「你只能拿你平時用不著, 輸掉也不影響你生活的錢去炒股」 而不是拿你的生活費,買住房的錢去炒。而買房就不一樣,房產升值穩定,即使有些短期的價格波動,房子還在,你自己住在那 裡,什麼都不怕。而不像股票一個股下跌可能跌得什麼都沒有。
自己有償還能力
借貸最重要的原則,不管投入的項目多麼好,你必須得有償還能力。如你沒有償還能力最終資金鏈斷裂,你就全軍覆滅。我一個澳洲朋友曾經一階段通過借貸手上持有16套房子,然後80年代末利息上升到17%,每月還款額急劇增加,最後全給銀行收繳。
借款多少為宜?有些借款你還本金加利息,有些借款你只要還利息,借了錢要確認你有能力還。在西方,銀行審查你的借款資格的依據標準是:還款一般不高於你收 入的1/3。不論是貸款買房還是買車,都必須滿足每月收入扣除支出仍有結餘的條件,而貸款年限、貸款成數以及結餘多少等,則需要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定, 合理的貸款比例因人而異。
但是,企業家商學院官方微信公眾平台主編認為:需要關注兩個指標,一是家庭的資產負債比率,即家庭債務與家庭資產之比;二是每月還貸比,即每月還貸額與家庭月收入之比。兩個指標在50%以下是安全的,保守一些,則控制在30%左右。
怎麼做你能融到更多的錢?
銀行-如銀行願意借給你這是首選。利息低,又不欠人情。一般銀行也不會向你提前還款,除非你自己要求。
民間借錢管道,不外乎跟親朋好友借錢、標會、典當、或找地下錢莊融資。
生財首先要有個好的理念。其次要用被證明了的成功方法。借錢生財是用借別人的錢加上自己的知識,眼光,膽魄來加速達到你的財務自由。
人生的初級階段是為錢而打工,但人生的高級階段是讓錢為你賺錢,尤其是善於利用他人的錢來為你賺錢。這樣你的成功不再侷限於你有限的資本。
借錢投資增加你的資產持有的最快,最有效地辦法。寧波企業家提醒你,在做這一事情以前,你要三思,做好你的準備,積累你的知識經驗,確認你投入的項目是為你帶來豐厚收益的。要不然借貸既能放大你的收益,也能放大你的賠本買賣。我不希望我的朋友看了本文後去做不理性的借貸投資行為。
萬科9000字舉報信成了日前熱門財經話題,寶能系調遣資金的本事也再次成為關註焦點。第一財經“愉見財經”下面就為大家就公開信息回顧分析,也是帶各位“參觀”一番,寶能一路上屢屢砸下大手筆資金背後的那個“彈藥庫”。
金融業的朋友們,請不要錯過。寶能的“生錢術”,可是一本調兵遣將大資管的融資寶典。與其每天夾在寶萬之間說長道短看熱鬧,還不如到這個紛爭里頭去“偷師”,看金融門道。
HERE WE GO——
第一彈:“萬能險”開砸
也就是前海人壽險資持股萬科階段。
這一階段的幕後融資術,其實是架在某大咖互金公司的某大咖“寶”類產品上的。大家想象一下,那種千萬用戶手機APP上按兩下就能買下來的“XX寶”,究其基礎資產,其實是個“萬能險”,預期收益率高得讓人眼饞,很容易就被散戶“秒殺”了,分分秒都在籌資。
說到這里,這片金融江湖已經夠有魅力了,但好玩的還在後頭。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XX寶”還可以以萬能險的預期收益(註意不是保底收益率)抵押貸款變現呢?假設,此預期收益率為年化7%,申請抵押貸款利率年化5%,也就是100元短期能憑空套出2元;並且為了打消風險顧慮,產品設計還可疊加上某大咖互聯網保險公司,對可能發生的萬能險無法兌付預期收益進行再保險,費率0.1%。請問,這有多好玩多帶勁?
做金融的你,有沒有立刻拍一拍大腿,說“結構性套利的機會”!BINGO。其實有些金融產品設計,若其目的性很強,就會設計、甚至營銷一個套利機會。
當然,估計“偷師”的不止是我們。去年,萬能險風靡。借到萬能險類設計進行融資的何止前海人壽,各種人壽兄弟們都上了。只不過,寶萬之爭浮出水面讓大家把註意力都集中在此,估計沒有太關註到,其它還有知名人壽公司,收購某上市股份制銀行股權的資金里,也有基於同樣萬能險產品的資金來源。
分業監管格局之下,一些“創新”不易被參透;但孫悟空72變,也逃不過如來佛手心。監管終究有其法眼。去年底,保監會緊急叫停簽署“XX寶”平臺進行的萬能險銷售。
第二彈:券商登場,融資融券+收益互換
第二階段,若幹國內頂尖券商入場。我們看到鉅盛華以自有資金作為劣後,開始去撬動券商資金。而在此背後,有用足券商特性設計出來的“融資融券+收益互換”。
第一財經“愉見財經”下面帶各位探測:神秘的、看似結構設計複雜的——收益互換。
首先普及一下,什麽是收益互換?收益互換是一種衍生品,這個案例里是基於股票的收益互換,券商與客戶根據協議約定,在未來某一期限內針對特定股票的收益表現與固定利率進行現金流交換,是權益衍生工具交易形式。
這一業務在2012年啟動試點,目前國內超過20家券商有此牌照資質。除了收益互換,場外衍生品業務還有場外期權、收益憑證。
下面進入“探秘時間”。
現在假設小編是客戶,跑去和券商做了互換,券商要把股票收益權給小編,小編願意給券商7.5%的年化利息(如下圖)。這樣的結構顯得高深莫測,會讓人不明就里,但其實,這張圖的背後有四筆被省略掉的、實際也不用交易的交易。我們把它們還原出來。
首先,小編坦誠,自己沒那麽多錢,要從券商那里融部分錢,小編願意承擔整體資金一定的利率(如下圖)。現在看起來,這筆交易簡單直白、易於理解了吧?
這樣做的“神來之筆”是,小編省錢了,只需要自有一筆保證金,就能撬動杠桿了——假設50%保證金比例,就是2倍杠桿;假設20%保證金比例,就是5倍杠桿。以及,券商用自己的錢或從銀行借來的錢去為小編買股票。
接下來,小編用實際是融來的錢,去買小編鉚上的標的股票(如下圖)。當然,臺面上,那個“買”的人不是小編,而是券商。券商代為買好,代為持有,但根據協議,理論上券商再把股票給小編。
這樣做的“神來之筆”是,在目標公司的股東里,你就看不到小編的名字了,因為大家看到的買股票的人變成了券商。這個用途很管用,幕後老板可以“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不過這其實也沒多稀奇,去年8月份救市的時候,證金公司和各大券商也做過收益互換,只不過券商扮演了演示中小編的角色。
所以,上面這個看似複雜的“收益互換”,被解構了以後,一言以蔽之,就是“小編要買股、小編錢不夠先融錢、小編還讓券商代持”。
當然,監管火眼金睛,證券業協會去年末開始規範“融資類收益互換”業務。同一時期,所涉及的證券公司的幾名高管也被調查,不過被查的主要內容或為其它內幕交易,其中是否也涉及互換業務,並不得而知。
第三彈:銀行理財來支援
在從保險那里、搭上互聯網金融大車搞來“彈藥”,又從券商那里,搭上“融資融券+收益互換”搞來“彈藥”之後,寶能系的“金主”從保險和證券變成了銀行。
銀行理財資金通過兩種方式成為寶能購買萬科股票的主要來源:一方面,銀行理財資金置換券商資金,比如寶能引入某大行理財資金替換前期的券商收益互換等帶來的資金 ;另一方面,銀行理財資金作為優先級(寶能系公司出資作為劣後)進入有限合夥基金或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資管計劃,層層穿透後,資金最後用途為增持萬科股票,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浙商銀行理財資金的配合戰,此後,多家其他股份制銀行理財資金也先後進入合作。
“愉見財經”較早前的《寶萬之爭背後:浙銀資本在下一盤大棋》報道中詳細解讀了浙銀資本(浙商銀行隱性的子公司)輸血寶能系中的經典交易結構設計,示意圖如下。
當然,除了這些可以被“偷師”的門道以外,寶能系也有傳統的融資辦法,比如使用前海人壽、鉅盛華、寶能地產等多個主體發債融資,其中除了普通信用債以外,還有前海人壽作為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債。傳統融資辦法也包括大量的向商業銀行進行的貸款等。
據央視財經報道,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社會有大量的資本找不到投資的方向。制造業又需要大量的投資,特別是中小企業需要大量的投資又找不來錢,所以社會資本避實就虛的現象必須得改變。“而且,我們銀行資本很多並沒有投入到實體經濟,而只在體外循環,以錢生錢,這種運行模式是很危險的,這就是泡沫,如果不改變這種現象,盡管短期內銀行的效益會非常好,但是積累起來這就是一個系統性的風險。”
而當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臺銘問及“我們有6萬個模具的基礎工人,可現在都是用大數據、雲計算來算這些模具。我想這些人才如果不下基層政府有沒有什麽政策可以鼓勵跟獎勵”時,苗圩回應稱,教育體制要改革,現在需要大部分的人才還是適用型的人才,更多的能夠到工廠去、到車間去,能夠直接從事生產線方面的技術和管理工作。所以,在教育體制上一定要進行改變,要加大職業教育的培養力度,中國不需要800萬畢業生都去做工程師、科學家,去研究。如果沒有一批掌握了高技術的工人,中國要想建成制造強國,這也是一句空話而已。
2樓提及
生意淡薄,不如賭博
3樓提及正是發展到一半時2樓提及
生意淡薄,不如賭博
但是中國產品有許多地方可以改善啊。
4樓提及3樓提及正是發展到一半時2樓提及
生意淡薄,不如賭博
但是中國產品有許多地方可以改善啊。
3樓提及2樓提及
生意淡薄,不如賭博
但是中國產品有許多地方可以改善啊。
6樓提及3樓提及2樓提及
生意淡薄,不如賭博
但是中國產品有許多地方可以改善啊。
對啊,但係究竟放錢去balance sheet左定右邊,都係睇你預邊邊return好d ga姐
如果學好多廠佬咁搞死一世廠,
到頭來可能變成好多香港股票市場的二三線股,死死下果隻咁
當然如果可以做到apple inc.咁又另作別論
7樓提及6樓提及3樓提及2樓提及
生意淡薄,不如賭博
但是中國產品有許多地方可以改善啊。
對啊,但係究竟放錢去balance sheet左定右邊,都係睇你預邊邊return好d ga姐
如果學好多廠佬咁搞死一世廠,
到頭來可能變成好多香港股票市場的二三線股,死死下果隻咁
當然如果可以做到apple inc.咁又另作別論
數字始終是數字,但是搞生意沒數字,只是不停吸血做一樣沒有成果的東西,那隻股的表現就像隻老千股,但精神值得敬佩。
如果只計數,這世界就會沒創新了,這種情況就不太好了。
但是如果個個做設計似Apple,廠得幾間做的人是少的話,也許情況會反過來。只是供求關係吧。
有時我滿佩服做廠的老闆的。
8樓提及7樓提及6樓提及3樓提及2樓提及
生意淡薄,不如賭博
但是中國產品有許多地方可以改善啊。
對啊,但係究竟放錢去balance sheet左定右邊,都係睇你預邊邊return好d ga姐
如果學好多廠佬咁搞死一世廠,
到頭來可能變成好多香港股票市場的二三線股,死死下果隻咁
當然如果可以做到apple inc.咁又另作別論
數字始終是數字,但是搞生意沒數字,只是不停吸血做一樣沒有成果的東西,那隻股的表現就像隻老千股,但精神值得敬佩。
如果只計數,這世界就會沒創新了,這種情況就不太好了。
但是如果個個做設計似Apple,廠得幾間做的人是少的話,也許情況會反過來。只是供求關係吧。
有時我滿佩服做廠的老闆的。
都岩,太精太計較好難開創事業
實業呢方面台灣佬比香港人強
9樓提及8樓提及7樓提及6樓提及3樓提及2樓提及
生意淡薄,不如賭博
但是中國產品有許多地方可以改善啊。
對啊,但係究竟放錢去balance sheet左定右邊,都係睇你預邊邊return好d ga姐
如果學好多廠佬咁搞死一世廠,
到頭來可能變成好多香港股票市場的二三線股,死死下果隻咁
當然如果可以做到apple inc.咁又另作別論
數字始終是數字,但是搞生意沒數字,只是不停吸血做一樣沒有成果的東西,那隻股的表現就像隻老千股,但精神值得敬佩。
如果只計數,這世界就會沒創新了,這種情況就不太好了。
但是如果個個做設計似Apple,廠得幾間做的人是少的話,也許情況會反過來。只是供求關係吧。
有時我滿佩服做廠的老闆的。
都岩,太精太計較好難開創事業
實業呢方面台灣佬比香港人強
他們有這種大家親友和朋友互相集資搞生意的氛圍,又有專業經理人之設(香港這些很少),有美國做生意那種形格呢,如果弄下去,台灣可能會是大中華區較好的股票市場,但香港會是最多公司上市。
12樓提及
較重要台灣肯培養工科人才,香港就...
13樓提及12樓提及
較重要台灣肯培養工科人才,香港就...
1. 專業人士: 律師、工程師、會計師
2. 各種各樣的Sales
其實香港就算唔搞實業,
都唔好淨係地產金融丫!
唔係d低下階層食乜先?
當年好心佢唔好扮道德衛士,
o係大嶼山開賭o既話香港人實發
洗乜又數碼港又中藥港先?!
14樓提及13樓提及12樓提及
較重要台灣肯培養工科人才,香港就...
1. 專業人士: 律師、工程師、會計師
2. 各種各樣的Sales
其實香港就算唔搞實業,
都唔好淨係地產金融丫!
唔係d低下階層食乜先?
當年好心佢唔好扮道德衛士,
o係大嶼山開賭o既話香港人實發
洗乜又數碼港又中藥港先?!
香港一向是賭場來啦...金融你夠膽話唔係賭,我就唔信啦。低下階層是需要一些勞力需求大的協助的,輕工業及一些服務業絕對符合這需求,但是始終香港搞工業成本太高,政府配套更唔好,無人會搞
葉劉、+X當年都有提過搞工業,不過就不了了之,人才沒有,有地有錢都無用。
16樓提及
我覺得遲早有前景,因為中國新生代始終不太肯吃苦,外國勞力語言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