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支持競爭法,需要理由嗎? 李兆富

2012-05-24  NM

上星期,出席了一個競爭法論壇。身為論壇主辦者的自由黨方剛,劈頭便說競爭法事在必行。代表政府的黃灝玄,政圈中的朋友說,是一名能吏,也將競爭法說成是既定事實,這種洗腦式的宣傳伎倆,確是一絕。


自從06年,為反對「營商廿三條」,我寫過的文,出席過的場合,多到自己也數不清了。不過,見到自稱商界代表的政客,口頭上說反對,行動上配合,我也要問自己,為什麼還要堅持下去?既然如此,我問自己,為什麼不試試說服自己?所以,我想出了十一個支持競爭法的理由。 你,支持競爭法,因為:


1. 競爭法,講到明是支持競爭,所以,要支持。 2. 在完全競爭下,企業不可能賺錢。企業賺錢,就是代表競爭不完全,所以,只要企業有賺錢,就有必要訂立競爭法。 3. 大陸政府可以用暴利稅向壟斷國企徵重稅,為什麼香港不可以用競爭法要賺錢的企業「跪玻璃」?大陸國企壟斷雖然是由中央制定的政策造成,香港何嘗不是有官商勾結? 4. 政府堅持競爭法要豁免法定機構,也要讓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可以豁免任何人。我要信,這不是官商勾結。因為政府就算造成的壟斷,是公平,公正,公開和公義的。 5. 政府說,獲豁免的機構,通常都沒有涉及經濟活動。既然如此,在豁免和不豁免之間,還是豁免好了。這種很強的邏輯,要學習。


6. 大財團最怕打官司,中小企一講到打官司就精神百倍,所以競爭法不會對中小企構成任何問題。 7. 新加坡政府訂立了類似的競爭法之後,被告的雖然都是中小企業,但香港不應和新加坡比較。 8. 雖然香港的市場是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一個,但是仍然需要訂立競爭法,因為許多國家都已經訂立了,例如鄰近的新加坡。 9. 競委會將創造大量職位。社會有太多唸經濟學的人無所事事。與其讓他們在華爾街妙想天開什麼奇形怪狀的財經風險工具,倒不如請他們加入競委會,研究市場的競 爭問題,例如:茶餐廳和珍珠奶茶檔,奶茶的價格交差彈性是什麼,價格變動可否將兩類奶茶,歸類為一個市場?又或者,應該將燒仙草和珍珠奶茶歸一類,港式奶 茶和咖啡歸另一個市場?


10. 壟斷了大律師市場的香港大律師,自己不懂競爭法,立法之後,出於謙卑,歡迎,甚至要求,其他外國英式普通法地區更有經驗的大律師來港執業。 11. 競爭法減少民間企業的生存空間,是好事。因為,小企業,人工低、福利少、工時長。減少民間企業的生存空間,對勞工有好處。 對不起,我就說服不了自己。不過,任何政客要是想轉軚,上面的理由,隨便拿去用。上次最低工資草案條例二讀時,自由黨全體投票支持,但今天他們竟然可以厚着臉皮對我說,自由黨是反對最低工資。競爭法要是有人想轉軚,我不會覺得出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2

責任制存在的理由

2012-9-17  TCW



日前一份調查顯示,超過半數上班族最喜歡的工作形態,是「上下班打卡制」,也就是可以準時上下班,而「責任制」則被視為無良老闆剝削勞工的工具,不少上班族對此深惡痛絕。

不過輿論只把「責任制」歸咎於老闆惡質,這種主張未免太簡單了。唯有拋開價值判斷,客觀的分析「責任制」為何存在,才能了解問題本質。經濟學告訴我們,雇主付給勞工的報酬,取決於勞工對產出的貢獻,但勞工對產出的貢獻要怎麼衡量呢?

如果是推銷員,雇主可按照他成功的賣出多少產品而給予報酬,因賣出多少產品很容易觀察,就像以前家庭手工業「按件計酬」,做出多少件東西就可以拿多少錢,其實是一樣的。

但如果員工對產出的貢獻很難量化,雇主就得改用其他指標來間接衡量員工貢獻,其中一種指標就是「工作時間」。

例如,一個秘書的工作要倒茶送水、收發公文、送往迎來,要精準的衡量她對產出貢獻太難了,所以企業主聘請秘書,就會用較簡單的方式,也就是按「工作時間」來支付報酬,這樣就省下了計算她到底倒多少水、收發多少公文的麻煩。現實裡秘書多半是領月薪的原因就是如此。

也就是說,用「工時」來衡量員工貢獻,是因為員工的工作性質,很難清楚的量化。通常這些工作只能指定一個大概範圍,例如秘書負責做什麼事情,多半只能有概 括性描述,不可能完全用合約一一列出。只要想像一下,雇主在和秘書簽約時,規定秘書該倒溫度幾度的茶水、臉上該掛多少笑容、送公文的步行速度須每小時幾公 里等,雇主和秘書議合約時要付的代價會有多大。

因此這類難以量化的工作,企業多半是用「這段時間我就付你這些錢,你大概就是做這些工作」這種籠統方式來處理。這有點像是企業每隔一段時間付一筆錢給員工,員工則負責「承包」許多難以在勞動合約上一一載明的工作。這就是「責任制」為何存在的原因。

反過來說,員工同樣也是以「我大概就是做這些工作,而這段時間你就付我這些錢」的方式,來接受聘用。這也像是員工將自己的體力、智力「打包」出售,這樣就省下了一一去和雇主討論,到底要做什麼樣的工作、用什麼方式、什麼速度來做這些工作的麻煩。

因此,只要存在著無法清楚量化的工作,就會有「責任制」。除非每個人的工作性質都像推銷員,可以清楚而簡單的量化,雇主與員工就不必用「統包」方式合作, 每個員工都按件計酬,但這是不可能的。「責任制」好不好,每個人都可自行評判,但了解它存在的原因,將有助於人們做出更明智的判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46

銀行無需擔心壞賬問題的四大理由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2304981
銀行的三季報估計壞賬率又會出奇的低,世界最低那樣的低。估計又有些人表示反對。有些人不相信銀行說的,這很正常,因為銀行會調節利潤。銀行確實調節利潤了,去年很多銀行賺了很多錢,把一些利潤藏在報表裡,用來抵禦這兩年可能會出現的資產問題。這是一。

有些人喜歡說銀行暴利。這是真實的,很少有銀行集體性的ROE年年在20左右。錢賺多了,能承受壞賬的能力就高。這是二。

些人拿借舊還新說事。以地方債為例,地方政府每年賺錢的速度遠遠高於貸款利息,他現在還不起過幾年或許就能還。這是三。中國貨幣高速發行,對於一切資產對於一切借款人,都是天然的大便宜。

第四,銀行既然躺著都能賺大錢,因此理論上,銀行在貸款中,就會儘量少冒風險。國外的銀行為什麼老是出問題,因為不冒風險賺不到足夠的錢;而國內的銀行為什麼可以連續多年壞賬率最低,就在於銀行已經賺夠了,有足夠的選擇權。認為風險的事情,大多時候躲得遠遠的。

未來的銀行面對利率市場化,面對金融脫媒,面對貨幣的正常發行,因此,風險是未來的,在全方位的變革之後。這輪銀行的資產質量不用擔心,目前呈現銀行的資產質量問題,性質是主要是經濟下行週期中的,區域性的,局部行業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70

反對基礎設施投資者的荒唐理由(ZT) 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bnm.html
  本文為轉貼,個人的感覺是,經濟學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基本良心的人,說人話,而不是紛紛向郎咸平這種財經演員這個職業和盈利模式靠攏。

 

反對基礎設施投資者的荒唐理由

杜建國

9月26日晨

 

    9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在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並發表主 旨演講時,強調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的投入」。僅僅三天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生出席2012天津 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並致辭時,批駁了對2008年中國政府「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俗稱四萬億計劃)的「不顧事實地歪曲和指責」。在隨後的座談會上, 溫家寶進一步強調,要解決地區差異、經濟轉型、改善民生等任務,還需要在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方面巨大而又長期的投入,這「13億多人口的強大內部需求」, 「反映出中國的發展還有巨大的潛力」。

 

    不過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肯定相反,對於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媒體上卻響徹著一片質疑聲。不過仔細觀察一下不難發現,這些質疑聲很少有能站得住腳的。質疑者們的理由可謂是五花八門,最後他們也因此而洋相百出。

 

    9月17日《中華工商時報》報導,吳敬璉先生在國際金融論壇2012學術報告會上的主旨報告中反對當前用投資拉動經濟,並以高鐵投資為例來加以佐證。吳敬璉反對高鐵建設的理由是:「鐵路現在的短板是在貨運,而不是在客運。高鐵是客運,把主要資源用來建設高鐵是資源的誤配。」 吳敬璉先生這真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高鐵雖然主要是客運專線,但是對貨運也是同樣有幫助的。傳統的鐵路是客運貨運合一的,為了保證客車快速準點運行,貨車 經常要為客車讓路,貨運效率受到很大影響。建設高鐵客運專線,將會把大量客流從原來的鐵路上分出來,也就為提高貨運效率騰出了空間。胡舒立的得力幹將、財 新《新世紀》週刊的主編王爍先生,不久前已經因為斷言高鐵無助於減緩貨運壓力而鬧過笑話了,不料吳敬璉先生竟然重蹈其覆轍,真是讓人感到惋惜。

 

    吳敬璉先生的學生劉勝軍先生,認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過剩,因此不應該再進行投資了。他在FT中文網《與林毅夫商榷:中國未來高增長靠什麼?》(最近林 毅夫先生因為大力支持投資政策而招致了很多批評)一文中講到,「中國的基礎設施已經不再是發展的瓶頸,在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過剩或超前現象」。遺憾的是,在講完這段話後,劉勝軍先生並沒有給我們舉出基礎設施過剩或超前的具體例子來,也沒有向我們說明這在所有投資中佔多大的比例。筆 者認為劉先生就這樣重大的問題信口開河,是相當不可取的。溫家寶總理9月11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早已指出,不只是在較為落後的中西部地區,甚至在東部發 達地區,也一樣存在著基礎設施落後的現象。劉勝軍先生若能在上下班高峰期去擠一下北京或上海的地鐵,估計就不會堅持自己的觀點了。

 

    許多人認為加大投資有礙於產業升級,比如馬光遠先生為反駁林毅夫,於9月13日撰文《中國經濟:靠什麼還能快速增長二十年?》,就指責中國經濟由於「過度依賴」「投資」,導致「不可遏制陷入下滑的境地」以及「產業低端」。那麼在馬光遠先生眼中中國產業到底如何低端呢?就在此文發表不久前,馬光遠在微博上稱在金磚四國中,中國製造業水平處在最低端。對 馬先生的判斷,讓我有恍如隔世之感。現在中國向俄羅斯和巴西出口的主要是製造業產品,而俄羅斯和巴西向中國出口的主要是礦產資源,中國無論如何不會比這兩 個國家的產業水平更低。像俄羅斯,除了吃蘇聯時代的老本賣點軍火以外,他在製造業方面還有什麼拿的出手來的呢?難道不正是普京前段時間訪華時簽約讓中國企 業去俄羅斯投資建拖拉機廠和LED工廠嗎?像巴西,它向中國出口鐵礦石,中國則向其出口裝載礦石的四十萬噸級的巨型貨輪,產業水平誰高誰低不是一目瞭然 嗎?至於印度,那就更沒有資格與中國比較了,總不能認為一個動輒全國大停電的國家的產業水平會高於中國吧。馬關遠先生對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現狀如此無知,難 怪他會做出加大投資會阻礙產業升級的荒唐結論。事實恰恰相反,依靠著長期的投資,中國的產業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

 

    陳志武先生也堅決反對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他認為中國經濟過於依靠外需和投資拉動,今後應該加大消費的比例。陳志武教授這樣講,並非毫無道理,不過當前沒必要將投資和消費對立起來,而且中國消費所佔的比例一向被嚴重低估了,英國經濟學家、前倫敦副市長約翰·羅思(John Ross)不久前就撰文指出,在全球諸大經濟體當中,近年來中國的消費增長是最快的。更令我們吃驚的是,9月4日陳志武發微博稱,要求擴大消費,可就在此前,他剛發了一條微博,反對提高工人的收入和四年前通過的《勞動合同法》。如此自相矛盾,幾乎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請問陳教授,消費的擴大主要依靠占人口多數的工薪階層,不提高工人的收入,怎能擴大消費呢?您既反對投資拉動,又反對靠提高工薪階級的收入來擴大消費,那麼您到底想要什麼呢?您想讓中國經濟坐以待斃嗎?

 

    在好多人嘴裡,擴大消費僅僅是一個用來反對加強投資的幌子而已。像陳志武這樣一面要求擴大消費、反對投資一面卻又抱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大有人在。

 

    還有人認為,要拉動經濟不應該指望投資,而應該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完成,比如,成思危先生最近就說,「用大量的投資的經濟刺激的辦法,那只能打一個強心 針,甚至是飲鴆止渴」,應該從「提高勞動生產率」入手。成先生這真是只要結果不要手段啊!請問成先生,難道單靠改進管理就能無限提高勞動生產率嗎?難道提 高生產率就不需要採用更新式或更高級的機器設備——這實際上就是投資——了嗎?難道用機器即投資代替人力不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根本性出路嗎?用風鑽進行作 業,再怎麼深挖潛力,也不如投資改用隧道掘進機呀。成思危先生的宏論,真是有悖常識。

 

    郎咸平近日稱,正是2008年以投資為主的「四萬億」計劃,導致了今天中國經濟重新陷入困境。這真是罔顧事實。請問郎先生,難道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冰 島、美國經濟不見起色,甚至陷入嚴重的負增長,也是由於他們推行了「四萬億」的政策導致的嗎?當前中國經濟下滑,很明顯主要是因為受經濟週期因素和世界經 濟再次低迷的拖累。2008年中國經濟因為得益於四萬計劃而在全球一枝獨秀,怎麼反倒成了罪過?四萬億帶來地產過熱、通貨膨脹等副作用,對此正確的態度應 該是在新的投資中儘量設法減少上述副作用,而不是因噎廢食。

 

    郎咸平還將基礎設施建設與民生問題對立起來。比如前段時間北京的大暴雨暴露出下水道系統可能滯後於城市發展 的問題,郎咸平借題發揮,要求「停止新四萬億(投資計劃),把錢省下改善民生」,不要把錢「浪費在高鐵高速公路鋼廠」等上面。請問郎先生,難道大規模修建 下水道就不需要鋼材水泥了嗎?難道高鐵和高速公路就不會提高鋼材水泥的運輸效率從而降低包括下水道在內的各種設施的建設成本了嗎?

 

   

 

    如果說上述學者反對基礎設施投資的觀點讓我們感到荒唐的話,那麼在對比一下潘石屹先生的夫人張欣女士的觀點,就會讓我們感覺他們倒是極為理性了。張欣女士 也積極反對基礎設施投資,但是9月13日,正在美國的張欣女士卻發微博稱美國商界對未來沒有信心,因此不去投資,按兵不動,這樣就沒有新的工作機會,增長 沒有希望。我們在啼笑皆非之餘,不禁要問一下張欣女士:您在美國主張要加強投資,否則經濟就沒有增長,就沒有新的工作機會,可是,為什麼在中國,您與您的 朋友們卻堅決反對投資拉動經濟呢?難道張女士您是希望美國好而不希望中國好嗎?

 

    9月19日,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先生指出,「許多經濟專家像娛樂節目主持人一樣討論問題,經濟專家八卦化,其吸引眼球的噱頭就是唱衰中國。」對照上述人物的荒唐言論,筆者不得不承認黃奇帆先生的結論還是很客觀的。

 

    補充一下,中國針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所需要採取的對策,筆者認為絕非進行基礎投資一途,同時還需要加大對富人的稅收(不久前林毅夫也曾提出這一點)、提高工薪階級的收入,以及加大保障房建設的力度等。

    就在中國的媒體對基礎設施投資大肆口誅筆伐之時,9月13日,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彼得·戴蒙德在紐約舉行的年度彭博市場50峰會上卻表示,「多 年來,美國在基礎設施上投資不足,為了提振經濟,美國應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因為「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是最具生產力的經濟刺激舉措,不僅可以創造大量就業, 還能為未來夯下堅實基礎。」

 

    連諾獎得主都在追隨中國了,那麼那些一貫唯西方馬首是瞻的學者和名人們,為何非得要中國放棄多年來屢試不爽的政策呢?復 旦大學韋森教授的一番言論,能讓我們茅塞頓開。不久前,韋森教授公開反對官方再次「啟動新一輪大規模的基建項目投資」拉動經濟,其理由是這樣會阻止「避免 不了」的「經濟下滑」,以至於讓「啟動政治體制改革」失去了藉口。中國的體制確實存在問題,筆者也主張要進行改進,不過像韋森教授,竟然企圖通過主動製造 中國經濟崩潰來達到這一目的,這不由得讓筆者望而生畏,不寒而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40

投資 —— 給自己一個交易的理由 佰世勤

http://xueqiu.com/9363465340/22510493
投資,需要給自己一個理由。

價值投資的目標,就是發現和買入具有長期競爭優勢和成長潛力的、被低估的公司,並長期持有。

長期持有,是一個成功的價值投資者,獲得長期投資回報的一種重要的投資方法;長期投資,從來不是價值投資的目的,更不是價值投資的代名詞。

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它把「交易」這個魔鬼,關進了籠子,實現了對交易的理性管控。

在一個價值投資者的起步階段,努力學會給自己一個交易的理由、降低交易的頻率,從實現對交易的理性管控開始起步,逐步走上長期持有的道路。

因此,立志成為一個「best trader」之路,是一個價值投資者起步之路、成長之路、成功之路!

在你決定買入一家公司的股權之前,必須清楚地記錄下交易的理由,是依據公司的絕對價值?相對價值?事件性觸動?市場先生?或是其他。。。

投資是一件很私人的事。當我們完成對目標公司的研究(這僅僅是持續跟蹤的開始),公司的優勢、機會和風險完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是否值得投資?如何參與投資?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我們沒有投資大師高超的投資技能、更沒有他們深邃的眼光。我們無法提前預判未來公司、市場會如何變化,但我們必須擁有,當公司、市場發生變化時,做出正確判斷並採取正確行動的能力!

這是普通投資者獲得投資成功所必須擁有的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必須從研究公司開始!

致力於培養和提升這種能力,「奧馬哈班車」和大家一道,開始起程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52

投資白銀的20個理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1

SilverPriceAdvisor專欄作者Mark Thomas預計白銀價格將會在2014年底達到每盎司60美元,這意味著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銀價會翻倍。同時他還預計在未來十年內,白銀會成為表現最好的單一投資。為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列出了20個投資白銀的理由。

1.目前每年白銀消耗和被消費作為投資的數量超過了每年銀礦的產出,而且這種現象已經持續多年了。其間的空缺目前依靠出售白銀的人售出現存白銀來填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現象將很自然地轉化成價格的上漲,直到供需平衡。

2.工業領域和投資領域對白銀的需求增長速率都超過了銀礦產出的增長速率。而目前可用白銀庫存較低,慢慢這一供應會越來越緊。這都會導致白銀供需情況越來越緊張。

3.相比於昂貴的黃金,白銀目前每盎司30多美元的價格對於小型投資者和散戶有很大的吸引力。

4.大部分白銀都不是在採礦地點被擊中發現的,銀通常與其它的金屬混合在一起;許多白銀其實是鉛或銅的附屬產物。過去幾十年以來,從獲利的角度來講,這些原因使得純銀礦投資缺乏吸引力。而目前銀價終於有些許恢復,讓新的項目投資變得更為可行。所以該領域有新的投資注入,但要等這些投資形成產量的提升還需要漫長的過程。

5.上一次大規模發現集中的白銀礦藏導致銀價大幅下跌還要追溯到18世紀的內華達州。當時Comstock Lode礦地產出大量礦石,含銀量高達25%-50%。現在這種情況基本上沒有了,通常每噸礦石中的含銀量僅有2盎司。

6.白銀是地球上傳導性最好的金屬,黃金的傳導性也很好但價格昂貴,所以白銀的工業用途很高。

7.有1萬多種商業應用中都用白銀作為工業金屬,手錶、多層陶瓷電容器、導電粘合劑、太陽能電池、DVD、甚至一些鏡子都會用到白銀。

8.如今是數碼時代,在越來越多的電子小配件中也不乏白銀的身影,每個電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中都要用到白銀。電子產品的熱潮會增加對白銀的需求量。

9.2010年,白銀的工業需求是4.87億盎司,預計到2016年,這一需求量會上升60%至6.66億盎司。而目前白銀年產量僅為7億盎司左右。

10.歷史上開採出來的500億盎司左右白銀總量中,與估算僅有5%左右作為地上庫存可以供買賣交易,這是因為被工業應用消耗的白銀通常不具備回收再利用的價值。

11.黃金的情況就不同了,50億盎司已開採黃金量中,據估計有25億盎司的黃金都能夠進行買賣交易,比白銀的保存要好很多。

12.白銀的供需平衡極度緊張,目前的白銀庫存僅剩下不到一年的用量,而上世紀70年代的白銀庫存夠用11年左右。

13.ETF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開設白銀投資項目,隨著投資者的增長,這些ETF也會購買實物白銀,可交易的白銀市場的白銀存量也會越來越少。

14.白銀還有許多醫療用途,這也是一部分需求所在。

15.從2000年以來,美元的購買力大降31%;從1971年美國廢除金本位制以來,美元更是失去了82%的價值;從1913年美聯儲創建以來,這一損失達到了95.6%。從這個角度來講,貴金屬的確是保持財富的一個好選擇。

16.黃金和白銀的特性很難被其它事物所取代,其不可替代性在數千年的歷史中都一次次得到證明,也許未來也將永遠不可取代。

17.白銀與銀行賬戶不同,與美元鈔票不同,與債券也不同,這些都是有交易對手的資產或債務,白銀實物的持有不存在交易對手風險,其價值永遠不會歸零。

18.目前在實物白銀市場可供交易的白銀總量價值僅有700億美元,而黃金市場已經超過了4.3萬億美元,白銀的市場規模要比黃金市場小得多。流動性匱乏和極度槓桿作用的利用,使得白銀的價格會產生劇烈波動。

19.黃金市場的總規模是白銀市場的61倍左右,隨著白銀帶來的利益逐漸增加,有理由期待銀價上漲。

20.從二戰以來,美國政府已經出售了超過50億盎司白銀,目前並未報告有庫存。既然大量的庫存已經消失,供需平衡的問題將有很大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39

聯想應收購黑莓的六個理由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6378.html

在PC時代,聯想憑藉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入股NEC電腦公司、收購Medion公司等一系列併購策略奠定並鞏固了其全球前三大電腦廠商的地位。那麼,在後PC時代,聯想憑什麼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站穩腳跟?

早在2009年底,我就曾公開建議柳傳志同志併購Palm。遺憾的是,半年不到,惠普就對外宣佈以12億美元現金收購Palm。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今天的黑莓恰似昨天的Palm,正在搖搖欲墜的懸崖邊緣。更重要的是,它比Palm更有併購價值:

第一,黑莓是移動終端世界的頂級品牌。顯而易見,在大腕云集的全球移動終端領域,無論聯想、IBM、,還是NEC、Medion,實在算不上頂級品牌。蘋果、谷歌、三星、摩托羅拉、HTC和黑莓已經建立了優勢,後來者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儘管黑莓已痛失全美第一大智能手機寶座,但市場調查公司comScore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黑莓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依然高達8.1%,其地位仍無人敢輕視。

第二,聯想將圓夢操作系統。千篇一律的Android界面是否會導致審美疲勞?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終端廠商為此進行了二次開發,但這只是換湯不換藥的下策,擁有一套優秀而自主的操作系統是很多業者的夢想。黑莓除了擁有BlackBerry之外,還通過併購擁有了大名鼎鼎的QNX。

第三,黑莓的安全性堪稱卓越。在企業級市場,黑莓在安全性和可管理性方面是不二霸主。黑莓手機在設計時就考慮了安全因素,並且極易部署,企業可通過在線管理工具進行管理和控制,在網絡連接的情況下即可抹除黑莓手機上的數據,這是iPhone和Android手機所無法實現的,Android則根本無安全性可言,而且谷歌對此也無計可施。

第四,黑莓具有無與倫比的UI設計。在全球UI設計界,TAT的大名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谷歌、HTC、T-Mobile當初攜手推出的豔驚業界的G1手機的UI設計就是出自TAT之手,作為對TAT的感謝,谷歌將TAT總部所在的瑞典城市「馬爾摩」一詞嵌入G1手機主屏幕的時鐘顯示上。另外,在移動終端領域,TAT此前與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愛都有深度合作。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家彙集了眾多優秀設計師的設計公司2010年就被黑莓悄無聲息地收入囊中了。TAT正在著手改善黑莓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用戶界面。

第五,黑莓已經建立起專利長城。美國投資銀行MDB Capital Group的調研數據顯示,黑莓擁有3134項與移動設備有關的專利和專利申請,在全球科技公司中高居榜首。另外,黑莓最近又聯合蘋果、微軟以4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北電的6000項專利,此舉再次鞏固了其專利領先的地位。

第六,黑莓具有全球級運營商網絡。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至少有475個電信運營商和黑莓達成了合作,在網用戶超過3000萬。這令人垂涎的電信運營商關係網,難道不是聯想夢寐以求的巨大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39

Gregg Fisher: 不加入債市大逃亡的理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945

巴倫週刊

 

過去六週美債利率的上升使得一些市場觀察者認為債市的牛市已經結束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5月2日的1.63%漲至本週五的2.5%。債券基金在第二季度的淨現金流入比第一季度減少了一半還多。這一變化使得我們不禁疑問:我們需要把債券從資產組合中剔除嗎?以下是Gerstein Fisher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國債對沖市場波動

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作用不是產生高收益,而是減小風險資產為投資組合帶來的波動率。尤其如美國國債,可以在股票突然跳水的時候幫助平衡一個資產組合。

讓我們來看一些例子。從2000年8月1日到2002年9月30日,在科技股泡沫破滅之後,標普500指數下跌41.3%。而同一時間短期國債的收益率達到18.3%,這筆道瓊斯對沖基金指數的回報率高了10倍。從2007年10月1日到2009年2月28日,由於房地產泡沫破滅,股票下跌50.2%。對沖基金虧損17%,而短期國債收益率為8.7%。換句話說,當市場變壞時,國債是比對沖基金更加可靠的選擇。因此,長期來說,同時持有股票和國債的投資者比僅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在市場變壞時蒙受的損失更小。

 

債券增加流動性

當股票下跌的時候,投資組合中的債券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比如,如果你需要現金,你可以將債券兌現,而不是在股票上割肉。當市場好的時候,股票可以為你提供高回報;市場不好的時候,債券為你提供安全收益。這樣當股票到了可以逢低買入的時機,你就可以有一定的收益來抄底股票。

債券另一個作用是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心理保障,使其保持穩定的心態。比如,從1926年1月到2013年4月,整個股市的風險溢價在6.4%的水平,但是如果投資者在當中因為一些負面的市場事件就拋售掉股票或者不敢持有,他們是不能享受到這一回報的。債券的作用就在於通過減小投資組合的風險來幫助投資者穩定和理性的心態,敢於承擔一定的投資風險,從而增加長期的回報率。

 

短期債券縮短久期

我們不預測利率如何變動,但是我們要為利率上升做好準備。減小利率風險的方法之一是減小久期。這樣當利率上升的時候,債券價格下降的幅度可以減小。

我們研究證明,當利率進入上升期時,持有短期安全國債有利於提高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外國債券:投資多樣化

在以美國資產為主的組合中加入外國債券可以幫助提高風險加權收益、增加累積回報。我們相信對外國債券的投資可以幫助分散資產在不同經濟體、不同貨幣、不同類型收益曲線中的分配、幫助對沖國內通脹的風險。比如,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貨幣與預算政策與美國完全不同步,這就是美國資產組合很好的對沖選擇。

長期來說,貨幣和美國股市、債市的相關性很低,也是另一個潛在的投資組合來源。我們比較了從1985年到2013年外國債券指數對沖和未對沖的回報率。對沖後的年化收益率為4.4%,未對沖的年化收益率為7.44%。在同樣的時間,相似的美國債券年化回報率為5.7%。未對沖的投資組合與美國國債指數的相關性很低,這為我們帶來了投資組合的分散化。

 

結論

利率上升風險並非空穴來風。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優質債券在投資組合中對沖股票風險的作用。我們不知道市場會怎麼走,因此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平衡自己的投資組合,不要讓2002或者2008年的悲劇重演。

 

附:

Gregg Fisher是投資諮詢公司Gerstein Fisher的首席投資官。Gerstein Fisher為個人、家庭、機構、慈善基金等提供資產管理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26

美國零售數據令人失望的3個理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078

美國6月零售同比增長6%, 然而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卻感到失望。事實上,國債價格因此上揚——這是經濟疲軟的一個標誌。

華爾街見聞7月15日的報導中提到:

美國6月零售環比增長為0.4%, 預期增長0.8%, 前值增長0.5%。美國6月零售數據大幅不及預期,令投資者對美聯儲可能快速收縮QE的預期減小。

圖:10年期國債期貨(來源:Investing.com)

 

soberlook總結,零售數據令人失望的原因有三:

1、鑑於近期消費者信心指數的高企(美國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4.1 , 接近6年高點),經濟學家曾預期零售月率增幅會超過0.8%,而實際只到達了一半,月漲幅僅0.4%。消費者信心不再與之相匹配,其在經濟模型中的份量在發生改變。樂觀的消費者也不再總是揮金如土。

 

  • 2、最近汽車銷量相當不錯,汽車經銷商6月銷售增長1.8%。 若剔除汽車銷量,6月的美國零售額數據實際上與上月持平。

圖:總零售額與剔除了汽車的零售額比較

  • 3、最後,如果同時剔除汽車和汽油的銷售,美國6月零售數據其實是下降了0.1%。

 

 

消費佔美國GDP的70%以上(見上圖),這就是為什麼6月零售數據發佈後國債大漲。畢竟,GDP的增長不能光靠汽車和汽油的銷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22

三個理由注定薩默斯不適合擔任美聯儲主席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063

正在追逐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薩默斯似乎天生就注定是一個經濟學家:他的父母是經濟學家,他的伯父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 和舅舅阿羅(Kenneth Arrow)都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其次,薩默斯在MIT獲得了學士學位,隨後又在哈佛獲得了博士學位。令人驚訝的是,他在不到30歲時就成為了哈佛的終身教授,隨後在世界銀行擔任了兩年的首席經濟學家,並於1993年加入克林頓政府,且於1999年擔任財政部長。

儘管薩默斯的經歷如此豐富且又如此具有天賦,但Quartz指出,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薩默斯仍不適合擔任美聯儲主席:

1.薩默斯曾是克林頓政府時期的財長,他在去監管化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正是去監管化導致了這場金融危機。

在擔任財長期間,薩默斯參與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中關鍵細節和段落的制定。該法律正式取消了大蕭條時期的一些保護措施,如美國保險、證券及銀行業者不得跨業經營等,這使銀行可以通過控股經營等方式參加國債交易和企業債承銷等風險更高的活動。

這一法案的出台普遍被視為是30年來去監管化的高峰,薩默斯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也曾表示:「到20世紀末時,我們將會用21世紀金融體系的法律基礎來替換一系列過時的限制措施。」

相反,這一法案為21世紀的第一次金融大動盪提供了舞台,在雷曼倒閉後,美國政府和納稅人不得不花費數千億美元來拯救美銀、花旗以及AIG等華爾街金融機構。

現任CFTC主席Gary Gensler曾在薩默斯擔任財長期間就職於財政部,Gensler曾公開承認,克林頓政府期間的去監管化活動可能有些過火。克林頓政府的副財長Neal Wolin也認為,克林頓政府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較沉醉於去監管化,且在這條路上走的太遠。

而薩默斯的老闆克林頓也在後來曾表示:「我認為他們(薩默斯和薩默斯的前任財長魯賓)錯了,而且我也因為採用了他們的建議而犯下了錯誤。」

2.在金融衍生品的問題上,他大錯特錯。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時,當時的CFTC主席Brooksley Born希望公開探索對金融衍生品進行監管的事宜,但此舉遭到了薩默斯、魯賓以及格林斯潘等華盛頓高官的反對。而薩默斯關於金融衍生品監管的反對意見也在他1998年的國會證詞中可見一番。

金融危機期間保險巨頭AIG的頻臨倒閉使得金融衍生品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時美國政府曾花費了1820億美元的紓困資金來救助AIG ,但即使如此,目前關於衍生品監管的話題仍未塵埃落定,該問題仍是一個政治皮球被踢來踢去。而若下一任美聯儲主席能夠在衍生品監管上花費些時間和精力,則這對於該問題的解決將是大有裨益的。

在2009年和時任財長蓋特納合著的評論中,薩默斯承諾將對場外交易進行有力的監管,但他對金融衍生品監管的立場似乎不那麼堅定。

3.薩默斯對金融危機的警告持敵視態度。

2005年的傑克森霍爾會議一度演變成了對即將離任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表彰大會,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Raghuram Rajan憤然離場以示抗議,同時還遞交了一份報告,他在該報告中對格林斯潘監管下的金融體系內的風險累積發出了警告。

隨後會議變得不那麼和諧,薩默斯稱,Rajan報告的前提假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誤導性。但最終,Rajan對金融系統內風險的預測被應驗。在經過多年的經歷以後,美聯儲主席的人選最好能夠對這類警告給予更多的注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