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根治金融業「大到不能倒」(下):狙擊TBTF v

本文作者為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紐約聯儲主席William C. Dudley。
前文請見根治金融業「大到不能倒」(上):何為TBTF?
如何解決「大到不能倒」問題
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 Frank Act)就是用來終結這個問題的,這個法案可以阻止美聯儲向單一金融機構進行注資或提供援助,防止它們最終變成「大到不能倒」的規模。但是僅僅阻止美聯儲的行動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多德-弗蘭克法案並沒有幫助減輕那些金融寡頭破產給社會帶來的災難,為了使不干預政策能持續可信並且與公眾利益保持一致,我們應當把分析大到不能倒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機構們追逐風險的動機放在解決問題的首要位置。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是減輕那些大型金融機構去追逐風險的動力,進而降低它們倒閉的概率。
其實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來降低金融機構倒閉的幾率,比如最近的一些監管措施正在要求以銀行為主的機構增強自身的資本以及流動性。在增加資本方面,巴塞爾III協議要求那些國際性的大型銀行控股類機構增加自身的資本並提高了資本質量,這確保了公司股東將在公司面臨虧損時比以往遭受更廣範圍的損失,這應該有效加強了我們市場的紀律。同時,一些一旦破產容易導致巨大負面影響的高風險銀行業務也被要求追加機構的自有資本金,這將會使得銀行改變其自身經營業務的模式。
除此之外,巴塞爾體制還明確地要求根據銀行規模的大小,結構的複雜程度,全球範圍內的風險敞口和可持續性來調整對資本金的要求,如果一家銀行被定義為全球範圍內大到不能倒,那麼它就要增加更多自由資本來對應其持有的風險加權資產。在國內,我們使用向前看的方法(Forward-Looking),利用壓力測試和CCAR項目對銀行資本進行評估,提高行業的透明度,也加強了市場幾率。
在流動性方面,根據巴塞爾對流動性比率的要求,銀行需要維持一個30天流動性緩衝空間,這將確保銀行在遭遇重大虧損後並暫時無法從市場集資的情況下,還能有足夠的流動性應付困難並爭取到解決問題的時間。有了這個緩衝隔層,銀行就不會被強制立即出售那些流動性低的資產,這會提高銀行的穩定性,否則大規模出售非流動性資產會導致資產價格暴跌,其它機構所持有的資產也會迅速貶值,進而加速拋售狂潮,引發惡性循環。
還有監管規定意在限制某些特殊的銀行業務。比如2010年通過的沃克爾規則禁止銀行從事高風險自營交易,反對商業銀行擁有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以此來降低銀行的交易風險。
方法二是設法減輕大型機構破產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因為無法確定具體多高的資本和流動性標準能夠有效將大型機構破產的概率降低至零,因此限制規模從目前來講不一定合適,所以將一部分工作重點轉移到盡力去減輕銀行破產所造成的衝擊影響也是可行的。
要實現第二條方法,一個簡單而有意義的步驟是組織那些規模大結構複雜的金融機構變得更大更複雜。多德-弗蘭克法案已經將銀行金融體系穩定性作為一個因素來考慮銀行併購事件的可行性。
第二個步驟是更好地去認知金融體系內部的關聯性以及一家機構如何通過破產將有毒資產傳導至整個社會。我們已經加強了這方面的監管,並且通過對擔保品要求的設置,減少了流向社會的負面效應。

通過讓大型金融企業和監管機構一起努力,大型金融機構倒閉給社會造成的代價至少可以被削減至比較低的程度,這個方案可以稱為「生存意願」,今年夏天,那些規模最大最重要的銀行紛紛向美聯儲和FDIC提交了它們的「生存意願」書,這樣監管機構就能清楚地明白如何在危急時刻讓這些機構有序破產。在我看來,要想實現那個最終極的理想目標-大型金融機構在適當的時候被允許申請破產同時不會對社會造成巨大負面影響,仍然很遙遠。我們依然需要對整個金融業的機構做出巨大調整,不過「生存意願書」已經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了,以後的路我們還會繼續走下去。
徹底根除
另外我還要強調一下三個領域的關鍵工作來努力徹底根治我們金融業「大到不能倒」的問題。
首先,監管機構目前正在致力於推動批發融資市場的改革,這個金融機構嚴重依賴的輸血市場在金融危機來臨時極其脆弱。改革內容包括對三方回購市場和貨幣市場基金制度的修正。
其次,金融市場基礎建設正在被加強來抵禦金融危機可能帶來的影響,支付交割系統協會和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IOSCO)已經出台了一些關於加強金融市場基礎建設的國際準則。
最後,OTC衍生品市場的改革也在進行中,機構之間的衍生品敞口需要被削減,進而降低因一家倒閉而產生的連鎖反應。在今後所有標準化的利率,信用以及股本衍生品都需要通過中央交易對手(CCP)來進行清算,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相關交易需要向清算機構報告,信息也要被披露,這樣可以提高衍生品交易的透明性,降低危機的傳播效應。
未來的道路
儘管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前方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遠。我們還需要加強國際間的合作,確保這種破產機制不會對全球經濟造成過大的衝擊,各監管機構也要做到各盡其職。
有些批評者認為應當直接把大型金融機構拆分成小機構小企業,並通過立法來將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業務重新分開,再對銀行的規模發展施加一定限制,進而大幅縮減銀行的業務規模。我認為這麼做理論上可行,但是要放棄現在正在使用的方法有些為時過早,我們目前應該繼續堅持從削減銀行從事風險業務動機的和讓金融體系更強壯的角度出發來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重啟格拉斯-斯蒂格爾來限制銀行的規模和業務這個方法是有缺點的,在我看來,金融危機是否主要由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廢除導致尚不清楚,事實上,相比那些全能銀行,那些沒有商業銀行業務的獨立投資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為脆弱,在批發融資市場崩盤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尤為明顯。
至於對規模施加限制,將導致我們依舊無法解決某些和銀行資產表規模不相干的問題,而且評估如何施加規模上限將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任何可用於解決「大到不能倒」的方案都會涉及改變金融市場機構和機構混業經營模式的複雜程度,而且這些變革絕對不會是從個別公司的利益出發,有些監管措施將會對某種服務形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大到不能倒」是個無法讓人接納的體制,好消息是目前有許多措施正在被實施來消除這個問題,壞消息是很多措施還處於起步階段。我希望即便是在危機結束後,人們逐漸淡忘掉當時的傷痛,我們解決這個毒瘤的決心和行動依舊不能絲毫減弱,必要的行動應該一直持續下去。(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02

23:17 PIMCO格罗斯: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萨默斯的退选强化了周三美联储前瞻指引。 22:50 葡萄牙副总理表示,一旦葡萄牙退出现行援助计划,将整考虑申请额外的欧元区支持来缓解其回归金融市场的压力。 22:45 前美联储官员Donald Kohn: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危险的风险。 22:30 美联社:美国防部官员称有几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射杀。 22:25 华盛顿邮报消息:警方称1名狙击手已经受伤倒地,警方在追捕另两人。 22:20 美联社: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华盛顿Navy Yard狙击手已经被控制,但未被拘押。 22:12 高盛2015年二季度巴塞尔 I一级普通资本比率为12.6%。 22:02 NBC最新报道,至少10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枪击。 21:56 联合国武器检查组:有清楚且确凿的证据显示叙利亚境内曾使用过沙林毒气。 21:49 华盛顿狙击手事件过后,华盛顿机场暂停所有航班。 21:47 NBC消息:华盛顿Navy Yard事件目前有7名受害者,包括5个平民及2名警察。 21:44 花旗集团2015年二季度的一级普通资本比率测试结果为13.2%;花旗集团预计在面临严重压力的情况下,将损失212亿美元。 21:42 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延长流动性互换时间至2014年9月30日。 21:33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8.33点,涨幅0.51%,报15454.3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48点,涨幅0.4... 21:15 美国8月工业产出月率+0.4%,预估+0.5%,前值持平;美国8月制造业产出月率+0.7%,预估+0.5%,前值修正为-0.4%,初值-0.... 21:13 美国海军确认,一名活跃的狙击手出现在华盛顿navy yard,至少1人受伤。 即時刷新» 美銀實習生猝死事件發酵,高盛蘇黎世辦公室涉嫌強迫員工加班被調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93

高盛蘇黎世分部接受蘇黎世勞工部門(AWA)的檢查,瑞士日報Tages-Anzeiger稱AWA 接到瑞士銀行聯合工會的舉報:高盛不遵守勞動法案,要求員工加班、不予支付加班費。AWA透露此次尋訪目的為了調查高盛內部是否涉嫌強制員工加班。

瑞士勞動法規定,僱員每週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5小時,允許一些行業延長到50小時。

AWA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勞動法在各行各業的實際落實情況,他們也負責處理一些來自工會或僱員的舉報信息。

瑞士勞工部的此番行動很可能受了美銀實習生猝死倫敦慘案的影響。華爾街見聞此前有報導:2 1歲的美銀實習生Moritz Erhardt連續三天通宵加班後,猝死身亡。該事件引發渲染大波,部分媒體譴責金融行業「食人」加班制。

高盛在全球的辦公室均存在加班現象,程度各一,而FT稱高盛每星期都會統計員工的加班工時,然後做電子備份。

目前,AWA表示目前尚未公佈調查結果,舉報者銀行聯盟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高盛拒絕回應此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34

【付鵬專欄】狙擊日本(一):宏觀‘錯位’下的機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821

在過去的十多年的時間里,一方面日本各路政治家都在想盡一切辦法來結束日本面臨的長期通縮的問題;另一方面全球的交易員都面臨著日本低迷不振的經濟面和強勢升值日元之間的這種奇怪的反差。尤其是2008年之後由於大量的避險因素導致日元被迫的快速升值,這種外部的因素與實際上持續惡化的日本經濟之間的巨大反差事實上就意味著一種巨大的機會的出現。 這種反差甚至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期間都很難讓人得到理解,而在此之後日本一個關鍵的因素正在悄然的發生變化-日本的貿易順差正在逐步的消失。在此之前可以說大量的貿易順差為日本債務提供了巨大的融資渠道,同時順差也成為了支持日圓走高的因素之一,但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後日本的貿易結構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由於核電危機導致日本不得不大量的進口更多的原油等能源來彌補核電站停運造成的電力缺口,原本由核電彌補的貿易被拉開了一個巨大的口子,能源的進口激增的情況下,日本對外貿易將不可避免的從貿易順產變成逆差,而這就意味著貿易赤字可能會急速惡化,這將會同時反過來進一步的打擊以出口為主導的日本經濟,形成一個連鎖的反應。 當然這種巨大的反差也一定會吸引大量地投機者的關註的目光,那些宏觀對沖基金的核心就是依靠一旦市場上產生了這種宏觀上‘錯位’,那麽就會狠狠的抓住機會‘暴賺’一把。 而從2011年二季度開始猶豫日本核電站導致日本貿易順差轉變成為逆差就成為了‘錯位’開始修正的第一步,但在當時的背景下,市場並沒有做出過多的反應,反倒是日圓仍然被回流日本的大量資本繼續買入導致了日圓一直到了2012年的中期仍然保持著緩慢升值的步伐,這種日圓偏離經濟基本面的異常就已經讓全球的交易員開始將眼光集中到了日本。 此時隨著2012年1月份日本經常賬戶余額轉負並且貿易赤字創下了30年有史以來的最差情況(甚至是差與2009年的情況)日本2012年第一季度經濟數據的逐步出爐,市場的做空日圓的熱情已經悄然的開始燃起,日圓率先的開始貶值,這意味著市場的糾錯開始啟動起來了,日圓的升值步伐在2011年-2012年之間已經表現出了無以為繼的情況出現。      雖然在2012年二季度日圓的貶值幅度有將近11%的空間,但從CFTC的持倉規模來看,投機者並沒有完全的大膽放心的去糾正這種偏差,究其原因還是對日元以往的表現有所忌憚,尤其是在日本政治格局和新一屆政策在經濟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仍然是困擾著投資者大舉做空日圓的主要因素。 而隨著日本政治格局以安倍晉三幾乎百分之百的獲得了新的日本執政的權力之後,日本政治的穩定性奠定了進一步的基礎,而由於在政治與貨幣政策方面,這位新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上臺之前就一直向外界傳達強調以量化寬松推動經濟的意圖。隨著安倍晉三的一步步的邁向日本首相寶座的同時,市場也開始更加的確定並且穩步的追加籌碼,此時對於日本市場的這種宏觀‘錯位’的糾正交易正式的拉開了序幕。 而之後在2012年底隨著安倍晉三競選成功,他果斷的強迫日本央行加大量化寬松、提升通脹目標,為了答對這個目標,甚至是強迫抵制寬松的白川方明辭職,同時任命了自己嫡系的黑田東彥組成了日本強大的量化寬松組合的日本政治和經濟的複甦組合。 至於安倍經濟學的本質的目的應該說就是提高通脹水平使得日本擺脫過去通縮的陰影,通過通脹引發的財富效應去間接性影響去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支出,進而帶動真實的經濟增長。安倍晉三假設的前提是日本的通縮產生的本質原因必須是由於資產價格暴跌引發的財富縮水導致的去杠桿化引發的,而對於如果是因為日本人口老齡化以及產業全球化引發的通縮而言,這樣的做法可能就像之前數次的日本量化寬松那樣無功而返。 當然實際上就量化寬松而言,日本本身就應該是鼻祖了,當基準利率水平已經不能夠在降低的時候,通過買入長期債券來拉低長端資金的成本進而刺激投資和消費的增長,事實上日本在這條路上已經經歷過好多次的努力,但事實上效果並不好。但隨著伯南克在美國實行的量化寬松政策逐步的產生了日本希望看到的結果,這也間接的刺激並肯定了日本再次嘗試量化寬松的決心。 當然如何控制好通脹預期、國債收益率和債務風險之間的關系,應該說是日本量化寬松組合需要後期註意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雖然日本政府債務是由其本國國民和養老機構持有,其通脹上揚或許並不會引發大量的拋售國債引發債券收益率急速上行的情況出現,但如果一旦量化寬松失控或者債務融資渠道發生本質的變化,則債務鏈條的斷裂或許或引發一場金融海嘯。 而美聯儲的量化寬松已經在2013年開始逐步的考慮何時退出、如何退出、退出多少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全球所有的宏觀策略基金的交易員們,在2013年如何在如此明確的確定性下努力獲得利益的最大化,或許就是他們從日本這次宏觀‘錯位’中嗅到的最大的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23

【付鵬專欄】狙擊日本一週年(二):擇時與擇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952

實際上市場一直都不缺乏真正的做空日圓的交易者,但是日圓的交易從原則上來說擇時和擇機的重要性遠超過交易技巧本身,對於日圓來說,一定不能夠按照常識邏輯出牌,如果你認為日本的經濟在經歷過『失去的十年』之後仍然毫無起色的情況下,日圓的大幅度升值一定是一個錯誤的話,那麼一旦你按照這樣的邏輯去做空日元的話,那麼你得到的結果將是在那些若干年的時間,日本央行試圖降低本幣幣值、刺激經濟和股市的行動一直未見成效,這使得許多在這一時期看跌日圓和日本債券的投資者反倒成為了華爾街出了名的『虧損者』,嚴重的經濟和貨幣之間的矛盾背離關係卻恰恰的發生在了日本身上,這背後的全球風險的偏好情緒嚴重的主導了市場,並且扭曲了市場,其力量之大甚至是日本央行的數次干預都無法扭轉市場的分歧。當然也有一些投資者認為這一階段日本被美國所綁架,日圓淪為了美聯儲政策工具的『奴僕』。

而此次日本政策的變相確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做空日圓的理由變得無比的充分,當然同時隨著未來美聯儲退出寬鬆的預期越來越強烈,這種貨幣政策之間的差異性也導致了大量的投資者進入到了做空日圓的領域,當然如果你認為日本央行一直是被美聯儲綁架的話,那麼此次默許日圓貶值的行為或許只能從美國地域政治利益上可以得到另外一種答案。

日元投机头寸

從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數據可以清晰的看清楚全球做空日圓大軍的路徑,在2012年年初有過一次2萬手淨空單增倉到8萬手的變化,當時也僅僅是一次試探性的進入到市場,隨後在2012年2季度就快速的撤退,真正大舉開始狙擊日圓的起始點也就是安倍晉三快要獲得選舉的決定性勝利的一週,2012年10月第二周全球知名的幾家對沖基金開始悄然進入做空日圓的佈局,顯然要想提前分析出未來安倍晉三的政治意圖和背後的經濟復甦的抱負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安倍晉三經濟智囊藤井聰的學術思想早已經被華爾街大鱷們分析並且吃透,提前的佈局隨著一步步政治落地,而加速做空日圓的速度也隨著驅動因素的越發確認而變成了一筆『確定性』交易,截至11月底,投機者做空日圓的淨頭寸已經就增加到了突破10萬手,投注總額超過了120億美元,隨著日圓的持續貶值,投注不斷地加碼,在美日突破100大關之時,做空日圓的淨持倉超過了14萬手,直逼2005年到2007年那段日本央行干預市場階段投資者做空日圓的水平(那幾年全球日圓套息交易最為盛行的階段,做空日圓的淨投機頭寸超過了20萬手),而這一階段中雖然投機性做空日圓的持倉和規模還沒有超越07年的規模,但是日元貶值的幅度卻以35%的幅度遙遙領先當年的不到20%的幅度。

當然,儘管在具體交易中,在佈局的早期,為了較好的隱藏自己的真實交易目的,一些對沖基金大佬經常會使用一些常規的交易手段來『隱藏』,例如在一些容易曝光的席位上,買入一些小規模的日圓多頭頭寸,但是卻通過其他的隱秘交易席位上大規模的放空日圓,這樣產生日圓的淨空頭寸,而外界往往會盯著這些交易基金的公開席位,會以為對沖基金在做一些做多日元的交易,而事實上背後嘗試性做空日元的真實目的卻會被巧妙的『隱藏』起來。而貨幣市場的規模非常龐大,通常來說很難真正意義上能夠有所操縱,無非是對於機會的早晚的問題。而這方面大型的知名的對沖基金也非常會利用市場的『影響力』來做『順風車』的遊戲,當自己巧妙的隱藏好自己嘗試性的交易頭寸之後,一旦自己完成建倉,那麼也就可以利用市場的恰當時機來引導更多的『交易追隨者』添磚加瓦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美日在2013年1月份剛剛突破了2012年高點84的時候,市場上邊開始傳出了索羅斯旗下基金做空日圓如何如何的『傳聞』背後的真實的目的了。事實上這些手法我們從CFTC數據上並不難得到印證,在2012年底之前CFTC淨空單持倉已經超過了10萬手,增加的幅度將近8萬手,而日圓也就僅僅貶值8%左右,而隨後的行情淨空單增加也就不到4萬手,但日圓卻貶值幅度超過了20%。這或許就是現代輿論和媒體的力量了。

如果從匯率交易的微觀交易層面來看,選擇貨幣對交易也就變得相對來說可以成為提高投資的相對回報率,匯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非一個絕對的概念,當我們做空日圓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在做多另外一種貨幣,通常我們說做空日圓的概念指的是相對美元而言,但由於金融危機後不同國家經濟復甦的差異開始表現越來越明顯的時候,這種差異必然會驅動各國央行在對待量化寬鬆和之前刺激政策的節奏上有著更多的不同的考慮,如果我們從全球宏觀的角度去考慮這種差異的話,那麼這種不同的貨幣政策取向必然會導致相對應的外匯市場的預期分化,並最終成為外匯市場上相對更加的投資回報。

例如:我們在非常確定做空日圓的同時,我們就可以根據擇機的原則來考慮相對回報率的差異,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對待寬鬆的退出與否仍然不是非常的明確,處於前瞻性指引式般的模棱兩可的預期之中,而英國作為歐洲國家中復甦最快的國家,由於其在歐元區之外且享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卻又在歐盟貿易區之內,這就意味著英國不受歐債危機的影響的同時,還可以享受歐洲經濟復甦帶來的好處,同時房地產市場開始大幅度復甦帶來了英國經濟比較早的增長式的復甦,尤其是新任央行行長卡尼上任後,退出之前的量化寬鬆甚至加息被提上了議程,這種預期造成了英鎊不斷升值的預期,而相對於日圓比較確定的貶值預期而言,這樣的預期差異組合在一起就成為了貨幣市場日圓交叉匯率-英鎊/日圓的交易邏輯,通過交易該交叉匯率賣出日圓買入英鎊,實現了雙向的投資回報,這也是一部分更為激進的宏觀對沖基金們的匯率做空日圓的選擇之一。

當然除了直接利用期貨做空日圓以外,利用衍生品等多種方式押注日圓下跌在過去的一年裡也是被例如綠光資本EINHORN等大佬們普遍採用的一種交易方式。而過去的一年裡,大量對沖基金沽空日圓的方式就是放空日圓期貨的同時買入大量的日圓看跌期權,當然大家最為常用的除了一些常見的期權組合以外,還有一些對權益有上限但權益金卻很低的衍生產品,例如反轉觸碰失效期權等。

對於期權交易來說,雖然看似風險相對有限收益無限,但如果標的物的價格不能夠在預期的時間內跌破一定的水平的話,那麼這些期權就隨時意味著一錢不值,這意味著期權對於更多的專業交易員來說擇時和擇機的選擇的要求會更加的嚴格。 

例如,在數週前華爾街的交易員們買入了大量的2014年2月底到期的日圓看跌期權,當時的美日的市場價格大約在98左右波動,而大量的日圓看跌期權的執行價格較為集中在100左右,這相當於一個虛值期權,權益金相對來說比較便宜。這樣的交易的選擇也就意味著未來市場對於2月份日圓再次下跌的幅度相對來說看得比較深,但我想通過給大家分析為什麼交易員會選擇這樣的擇時和擇機的原因來說明擇機擇時對於期權選擇的重要:

為什麼大部分交易員近期會選擇2014年2月底到期的日圓看跌期權呢?臨近2013年底的此輪日圓的再次貶值的本因是因為日本消費稅上調可能對於隨後的日本經濟帶來比較大的衝擊和影響,因此市場會普遍預計日本央行在面臨著比較大的經濟下滑衝擊的壓力會選擇第二輪量化寬鬆的政策來進行對沖,而這種預期會推升市場的變化,而美聯儲的量化寬鬆在第四季度和2014年第一季度也會面臨著伯南克離任後的退出預期,這兩種預期的綜合會導致美日之間利差預期的變化,進而引導著匯率的預期波動,因此選擇在此期間的日圓看跌期權就是擇機擇時的部分;當然至於為什麼會在今年的三季度末期大部分的交易員才重新的回到了日圓市場上呢?其實這恰恰發生於日本經濟三季度數據公佈之後,在經歷過安倍晉三經濟刺激計劃後第二季度靚麗的經濟表現之後,三季度的日本經濟數據的表現在環比上就開始有些差強人意了,同時在結構上出現了令交易員並不放心的情況(其中外部需求的萎縮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消費稅的預期和並不算太能夠鼓舞人心的經濟數據雙重的影響下,交易者幾乎都選擇了繼續加碼做空日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602

狙擊F-再生、引爆F股災難的外資 一位神祕律師 為何成為中資上市公司死神?

2014-05-05  TWM  
 

 

無疑的,美國放空機構格勞克斯已經掀起國內資本市場「F股信任危機」,這個神祕機構的背景究竟如何?兩位年輕的創辦人,其一曾熱情擁抱中國企業,另一位是來自紐約的律師,他在學生時代就已遊遍台灣。

海神「格勞克斯」(Glaucus) 是希臘神話裡的人物,原本只是討海的漁夫,因為吃了長生不老的草藥而永生;但是草藥讓他長了魚鰭、魚尾,格勞克斯因此長年在海上,拯救遭遇船難的漁民與水手,而且還能給予困惑的凡人預知未來的預言。

然而,以海神為名的研究機構「格勞克斯」(Glaucus Research),卻儼然成了中資上市公司的鬼見愁。格勞克斯是由威切特(Matthew Wiechert)與安達爾(Soren Aandahl)所創設,前者曾協助多家中資企業到美國上市,後者則是擁有哈佛法學博士學位的年輕律師。

威切特曾說:「創設格勞克斯,就是為了協助投資人在充滿欺騙的金融大海中,避免遭到吞噬,進而找到豐碩的機會。」他們從二○一一年起,陸續鎖定十家上市的中資企業(不含F-再生),指控這些公司財報造假;除了三家公司逃過死劫,其餘七家均遭到股票下市、公司清算、負責人入獄,或股價腰斬等命運。對於中資上市公司來說,這家宣稱拯救股民的海神,卻是專發死亡通告的死神。

只要合法 不避諱道德問題今年四月,安達爾的死亡筆記本新增了第一家台灣掛牌的上市公司──F-再生。

格勞克斯出具三十八頁的研究報告,指控再生公司營收誇大十倍、福建廠土地收購價格誇大四倍、擴建費用浮報三倍;同時依據中國政府的稅收資料,估算F-再生獲利只有報表的十分之一。格勞克斯的狙擊,不只造成F-再生股價重挫,更產生骨牌效應,境外公司回台灣掛牌的F股,全面籠罩在「假帳疑雲」風暴中。

面對放空集團襲擊,F-再生董事會通過金額高達二十二.七九億元、規模達一千萬股的庫藏股護盤計畫,約為平均日成交量的十倍;同時公司也駁斥格勞克斯的指控,並已具體提出法律訴訟。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強調,F股上市上櫃公司約有六十家,與國內上市公司同樣都是強度監理制度,F-再生公司只是個案。曾銘宗並未對任何一方背書,除了要求證期局針對F-再生是否有財報不實、股價異常,及發表報告的外商有無藉機炒作三方面調查;也指出可透過台美合作協議,請求美國證期會(SEC)協助調查放空炒作集團的不法行為。

格勞克斯掛名研究總監的安達爾,是○七年才拿到紐約律師執照的年輕金融狙擊手,本身擁有芝加哥大學學士與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的顯赫學歷;格勞克斯與渾水(Muddy Waters)、香檬(Citron)等機構一樣,都是以製造假帳的中國企業為標的,研究中資上市公司的假帳行為,發佈研究報告,宣佈「目標價為零」,逼迫公司最後下市。

而公司的創辦人威切特,曾是羅斯資本(Roth Capital Partners)機構投資部的主管,羅斯資本是總部位在加州的小型投資銀行,專精在中小型企業的上市集資與合併,中資企業是羅斯資本的重要業務。

威切特當年負責將中資公司的股票賣給美國投資機構,曾經是熱烈擁抱中國夢的粉絲;但是,他發現中資企業普遍存在假帳疑慮,放空比作多更有賺頭,乾脆自己下海成立格勞克斯,一路發送中資企業死亡名單。

威切特顯然「生冷不忌」,只要有獲利的機會,法律上也站得住腳,他完全不避諱身段與道德問題。

在加入羅斯資本之前,威切特曾經創辦了icashdirect公司,自己包辦了董事長、總經理、業務、祕書等所有職務;主要業務是稱為「網路救急金」的現金貸款,專門針對窮苦的勞工階級,以日薪或週薪做抵押貸款。這種被歸類為「工資周轉金」的業務,實質上就是短期周轉高利貸,換算年息高達二○○%以上。

與台淵源 十多年前就開始至於威切特的創業夥伴安達爾,○七年考取紐約律師執照後,在紐約凱易國際律師事務所(Kirkland & Ellis)擔任企業法務律師。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律師,為什麼埋首大量財務資料、甘於做個行動神祕的投資研究者?

「我走上這一行,和安隆(Enron)案很有關係!」接受本刊越洋專訪時,安達爾暢言他從律師變身中資企業死神的心路歷程。

原來他在哈佛求學期間,曾擔任俄亥俄州哥倫布市某位地方法官的助理,參與偵辦多件重大白領詐騙案,包括總額二十九億美元的National Century詐欺案,以及舉世聞名的安隆案。這個機緣,讓他對上市公司高層種種劣行,及操弄財報數字的手法印象深刻,也打開他對財務研究的濃厚興趣。

「你還記得嗎?安隆是美國史上最大、甚至很可能是世界最大的企業詐欺倒閉案!」安達爾感嘆:「為何一家巨型企業涉及詐欺,大批的投資人卻毫無所悉,甚至年復一年地被公司愚弄?」他因此認定,成立一個小規模研究團隊,專門拆解上市公司的真實價值,這個定位,在市場上應該有生存空間。

決定人生方向後,安達爾與在芝加哥大學認識、一起踢足球校隊的老友威切特共同創辦格勞克斯,一一年起,格勞克斯開始拆解財報、逐一出版研究報告。「格勞克斯獨立經營,我們客觀思考企業的價值,並且提出我們的客觀質疑。」安達爾強調。

四月上旬,安達爾剛剛到訪台灣,拜會國內的法律、會計業者,準備發佈報告。不過安達爾家族和台灣,已有長達半世紀的淵源。

「其實我曾來過台灣幾次,」安達爾說:「因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二年,家父長期住在台灣,後來他回到台灣時,也會帶我一起來。」安達爾回憶,他第一次踏上台灣,正好適逢首次政黨輪替,前總統李登輝下台,陳水扁上台執政;後來他甚至遍遊全台各地,想不到十餘年後,他會在這塊土地的資本市場進行狙擊。

「台灣是令人興奮的新市場」為了達到逼迫公司下市的目標,格勞克斯做足「全面空襲」的佈局。在發佈F-再生「目標價為零」的放空報告之前,據聞格勞克斯已動用新台幣數億元,建立大筆放空部位;再僱用本地的公關公司、透過媒體大肆宣揚,並且做足法律訴訟的準備。

股價下跌只是第一步的效應,後續還有冗長的刑事、民事、《證交法》訴訟,因此如格勞克斯之類的「放空機構」,往往選擇在美國、新加坡、香港等透明度高的市場進行狙擊,只要他們的研究報告有實據,美國SEC或是香港證監會,就對詐欺的上市公司進行嚴厲處罰。格勞克斯針對F-再生公司發動狙擊,是第一次對台灣證券監理系統的考驗。

安達爾在最近曾經來台灣瞭解證券市場法規,據聞也與本地多家律師與會計師事務所沙盤推演,近六十家中資F股有多家遭其鎖定,他在接受台灣媒體的訪問時說:「台灣是個令人興奮的新市場!」安達爾以及他的團隊未曾訪問F-再生公司,卻宣稱已經緊盯F-再生長達五個月。死神的興奮,卻可能是F股的災難。

格勞克斯的規模雖然不如渾水集團,而且實際運作只有三年,但是「勝率」卻極為驚人。

去年元月格勞克斯在香港狙擊「中金再生」,這家以廢鐵、廢銅回收的公司,○九年上市,獲得號稱「中國女巴菲特」的西京投資公司主席劉京、挪威國家主權基金,以及加拿大股神馬雷家族等知名投資者加持;格勞克斯卻在報告中指出中金再生從上市招股書就作假帳,主要供應商的採購金額絕大多數都屬虛構等。

放空報告出爐後不僅造成中金再生股價大跌,去年七月二十九日香港證監會更引用《證券期貨條例》將中金再生「清盤」;隨後香港警方逮捕董事會祕書林寶基、非執行董事黎煥賢以及財務長馮嘉倫,八月十二日再拘捕董事長秦志威。

去年十月,格勞克斯發佈對「青蛙王子」的研究報告,引述尼爾森的市場研究,認為從事兒童護理產品的青蛙王子虛灌營收。

青蛙王子已經營運二十年,是股本高達新台幣五十億元的大型消費企業,每年獲利超過新台幣十五億元,一一年七月在香港上市,總市值一度逼近新台幣三百億元。

青蛙王子遭到格勞克斯指控後,股價重挫,恢復交易當天再跌二二%,雖然沒有遭到證監會處罰,但是在今年三月底公佈一三年年報,獲利大跌一七%,股價再度狂瀉二五%,股價相較放空報告發佈前腰斬五○%,總市值剩下新台幣一百多億元。

今年三月底,格勞克斯再對四川眉山生產芒硝的旭光新材料發動攻擊,這家香港上市公司從此停牌,至今仍無法交易,也已經逾期無法公告去年的財報。

過去三年遭到格勞克斯指控的十家中資企業,逃過一劫的只有去年四月的搜房網(紐約交易所上市)、去年八月的福建閩中有機食品(新加坡上市),以及前年四月的首鋼資源(香港上市)。

勝率超高 衝擊台灣F股新加坡上市的福建閩中在報告發佈後崩盤,發佈之前原本在每股新加坡幣一元上下交易,發佈當日以○.八元開盤,隨即在短短兩小時內崩跌至○.三八元;但是原本持有閩中將近三成股權的印尼第四大富豪沙林(Anthoni Salim),在事件爆發第三天表態將以每股新加坡幣一.一二元(此為沙林在當年從新加坡政府基金購入的成本價)收購閩中,沙林迅速取得閩中超過五成的股權,並且成功將股價維持在新加坡幣一元之上。

打敗格勞克斯的還有中國大型鋼鐵國企首鋼集團旗下的焦煤公司首鋼資源,以及中國房地產銷售網搜房網。搜房網股價雖在放空報告發佈後下挫,卻在一年後大漲五倍;首鋼資源則在強大的母公司支持下,股價文風未動。

「勝率」高達七成的格勞克斯將槍口對準F-再生,引起台灣海外控股公司上市族群的恐慌。台灣的F股雖然採用與國內上市公司同樣嚴格的監管體制,但畢竟這些海外控股公司的帳務透明度,幾乎完全建立在會計師事務所與律師事務所的查核基礎,等於跨國會計師事務所以自身的信用,來支持F公司財務的可信度。

中國市場複雜,存在大量的假帳空間,過去發生過的案例中,甚至連中國銀行的存款憑證都有造假空隙。格勞克斯襲擊F-再生,已觸發台灣投資人全面檢視F股的財報真實度,剛剛起步的海外公司上市制度,勢將經過一次全身體檢,能否通過檢驗,攸關個股前景、會計師事務所的公信力,以及F股的市場認同度。

(本文作者乾隆來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10度狙擊 7勝3敗

──遭格勞克斯指控的公司及後續結果公司 上市地 狙擊時間 主要業務 後續結果旭光高新材料 香港 2014/03採集芒硝加工為藥用原料與PPS樹脂 股價大跌並停牌,至今未交易青蛙王子 香港 2013/10 兒童護理產品 股價下跌60% 福建閩中 新加坡2013/08 有機食品 發佈當日股價重挫48%。印尼第四大富豪沙林將原有29.6%持股增加到51.6%,股價重回狙擊前的水準

搜房網 紐約

證交所 2013/04 中國房地產銷售網 發佈報告前每股4.5美元;今年3月最高來至每股19.2美元中國金屬再生 香港 2013/03廢鐵、廢銅回收 公司清盤中國西部水泥 香港 2012/08 水泥生產 目前股價較報告發佈時低25% 首鋼資源 香港 2012/04 焦煤生產股價未受明顯影響龍騰礦業 那斯達克 2011/08 煤炭買賣 今年四月遭美國證期會起訴詐欺,股價重挫,並且將在四月底下市旅程天下 那斯達克2011/04 旅遊網站 會計師辭職、公司下市;美國證期會起訴公司執行長與高層海灣資源 那斯達克 2011/04 化學品買賣報告發佈後股價下跌四成註:紅字部分表示格勞克斯獲勝案例

整理:乾隆來

撰文‧乾隆來、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98

【內幕】快播倒台內幕:騰訊百度聯手狙擊周鴻禕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143857
騰訊此舉可謂一舉兩得:一是剷除了騰訊視頻的競爭對手快播;二是打擊了宿敵周鴻禕,因為周鴻禕是快播的天使投資人。


「看片神器」快播的倒下讓宅男們痛心不已,但對於整個視頻行業來說,也許是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尤其是高達2.6億元的天價罰單,對業界的震懾作用不容小覷。


以「盜版」+「色情」雙輪驅動的快播始終遊走在灰色地帶,偏安一隅,野蠻生長。如果不出意外,按照創始人王欣的規劃,他應該很快能在資本市場敲鐘,但事與願違。


在一陣唏噓嘆息之後,關於「為什麼快播會倒下」的各種猜測甚上塵囂,各種陰謀論的猜測足夠上演一部商戰大片。


「快播是行業公敵,對行業是好事。」一名視頻行業高管毫不猶豫地表態。而網絡上,大量宅男紛紛留言聲援快播。


但到底是誰想幹掉快播?一地雞毛的快播又該如何收拾?


陰謀論:騰訊百度復仇


眼見它起高樓,眼見它樓塌了。


雖然從法理上來說,快播不值得同情。但從用戶情感上來講,畢竟快播滿足了很大一部分人群的看片需求,也博得不少同情分。於是,市場就傳言「餐飲第一股」湘鄂情將接盤快播。


但6月30日,湘鄂情就針對此傳言發佈澄清公告。另有傳聞稱快播已被中科院收購,成立深圳信息安全分部,留下的員工可以繼續留在高新園辦公,隸屬國企背景,無編制。但此消息亦未得到證實。


記者親自趕到深圳原快播辦公地址——深圳市南山區中國科技開發院中科研發園三號樓22樓A1室,發現這裡已不屬於快播,而是剛剛入駐了一家名為點點妙技術有限公司。


據一位快播中層向理財週報記者透露,快播已重新註冊了好幾個公司,用於安置不同的業務和員工。


騰訊和快播同樣紮根於深圳,對於視頻業的後起之秀,騰訊不可能不關注快播,何況快播還是騰訊視頻的強勁競爭對手。但騰訊抓住時機的一次舉報,就將快播置於死地。所以對於快播的死,市場判斷最多的緣由是騰訊復仇,因為此前市場傳言騰訊想收購快播被拒。


「360投資快播,騰訊投資需360同意,360不會同意,騰訊也不會提。」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告訴理財週報記者。


但不管怎樣,騰訊此舉可謂一舉兩得:一是剷除了騰訊視頻的競爭對手快播;二是打擊了宿敵周鴻禕,因為周鴻禕是快播的天使投資人。


但更確切的的消息是去年優酷、搜狐、騰訊視頻和樂視網聯合成立了反盜版聯盟,並召開聲勢浩大的發布會,高調聲討百度及快播侵權。當時反盜版聯盟的重點控訴對象是百度視頻、百度影音以及百度影棒,當然外界解讀為實際上是為準備上市的愛奇藝施加壓力,彼時的快播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配角。


百度敵不過輿論壓力,忍痛斷臂,關閉百度影音,並於2013年12月高調宣佈百度影音轉型「打造原創正版內容」的娛樂平台。同時,百度影音宣稱高度重視版權保護,打擊盜版。


百度「改邪歸正」後,將矛頭指向依然從事盜版業務的快播,於是聯合騰訊舉報快播。「騰訊和百度聯合舉報,只是一個導火索。快播之前也說它之前走的是一種技術避風港的路線,我本身不擁有版權,只是把鏈接整合起來做聚合分發的模式,現在看來是行不通的。因為之前百度影音也因此停了。快播看到百度影音被禁止之後還不收手,被行業唾棄或者行業不允許,才導致這個局面。」民族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鄭平這樣告訴理財週報記者。


鄭平認為此次版權侵權只是導火索,更大的背景是掃黃打非的淨網行動。快播畢竟是通過P2P的模式,內容卻是很難進行管制,涉及大量的色情、暴力、盜版甚至赤裸裸盜用別人的鏈接。「主要原因還是傳播淫穢,違反了國家的法律法規,騰訊告它,不至於上升到判刑,無非是一些民事責任。」鄭平強調。


曾李青或退股,周鴻禕沉默


如果快播早一點轉型,恐怕不會淪落至此。「快播看到百度影音被禁止之後,還不收手,被行業的一些人唾棄或者行業不允許,才導致這個局面。」鄭平這樣告訴理財週報記者。


4月16日,快播發佈公告宣佈啟動商業模式全面轉型,將從技術轉型原創正版內容,關閉qvod服務器。當時理財週報記者就轉型致電王欣,他表示轉型計劃早就有,未來還是會注重技術,內容也會和別人不一樣。


但沒過幾天,快播就被騰訊舉報。


和王欣一樣錯愕的恐怕還有快播背後來頭不小的投資人。快播成立之初曾接受來自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和騰訊五虎之一曾李青的天使投資,2008年年底得到軟銀賽富的A輪投資。


記者查看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快播的股東一欄中皆為自然人,分別是何明科(佔股21.5%)、劉燕(佔股5.1%)、鐘智將(佔股5.6%)、胡歡(佔股7.85%)、曾李青(佔股16.68%)、鐘衛國(佔股3.34%)、張克東(佔股8.41%)、王欣(佔股31.52%)。


其中,何明科為軟銀賽富投資經理,同時也曾是快播的高級副總裁,胡歡為周鴻禕老婆。記者致電何明科,詢問快播一事時,他倉惶表示「我後來就離開快播了,和他們沒有關係了。」隨後,也逃避記者關於「軟銀賽富是否已經退出快播的投資」一事,迅速掛掉電話。


雖然記者多次試圖聯繫周鴻禕,但截至記者截稿,均未收到周鴻禕的任何表態。


周鴻禕對快播的天使投資僅為78.5萬元,對周鴻禕來說九牛一毛,況且,投資快播對周鴻禕而言更重要的是其戰略意義。而曾李青投資了166.8萬,據一位知情人向理財週報記者透露:「確實有聽說曾李青退股,曾李青是出錢,退股說明沒信心,財務投資者講求回報。」


「聽說曾李青第一時間退股了。」上述快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曾李青平時不去公司,去也基本是借會議室用,快播的會議室在那附近他投的公司裡面比較大,借來開會。」但從快播工商資料信息看,曾李青仍持有快播16.68%股份。


「確實有聽說曾李青退股。工商資料有可能還沒更新。」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曾李青是出錢,退股說明沒信心,財務投資講求回報。周鴻禕有相關的戰略利益,股權應該還在,快播還有用戶在。



而此前就有人爆料,曾李青對王欣早已不滿,曾多次提醒王欣,應該做一些盈利的探索,但技術出身的王欣更標榜另一個投資人周鴻禕,一直熱衷於產品的開發,忽視盈利。


「王欣人還不錯,警惕性不高,容易被人忽悠,太年輕。周鴻禕肯定給過承諾,但王欣作為創業者,把命運交在他人手上,也要怪自己。周鴻禕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確實有強關係,但也只是比一般的公司強,和各部門的關係好,之前能搞定,但監管變化了,涉及到更高層就hold不住了。周保持沉默,現在說話也不合適,事情還沒過,但不撤股說明一些問題。」上述知情人士這樣告訴理財週報記者,並透露事發後,周鴻禕來過快播總部安撫一些核心崗的員工。


但作為騰訊創始人之一的曾李青會眼看著騰訊舉報快播?上述知情人透露,曾李青和馬化騰的關係微妙,曾李青是騰訊五虎將中,最早離開騰訊的創始人。


而且曾李青投資的項目和騰訊有競爭關係。


況且,曾李青和騰訊宿敵周鴻禕往來密切,近日,雙方還共同投資了花樣年彩生活成功上市,也算沖喜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11

沽空狙擊之效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30.html

在有線財經看片「沽空狙擊之效」,原來是講述有關沽空機構的運作及對市場的影響,止凡不看這個影片之前,實在不覺得沽空機構有什麼可取之處,因為看書、看文章、看報導,一向都不認為沽空動作對市場有任何好處,但原來也並非事實之全部。



話說早前沽空機構渾水公司頻繁地出報告狙擊內地在香港上市的民企,如果大家有留意財經新聞,應該都記得渾水報告經常都有出報告狙擊匯控及渣打之類的企業。這些沽空機構的運作模式是先找目標,然後就在市場借貨沽空該企業,繼而就出報告唱衰這企業,希望令其股票大跌後,就在低位買回該企業股票賺錢。

大家可以看到,沽空機構的賺錢方法是利用真金白銀作沽空的,跟其他大行所出的報告建議其他基金經理買入賣出的不同,所以其狙擊報告要更詳細、更有內容,因為這直接影響他們的收入,沒有引起市場跟風的話,隨時會蝕本。而且大行多不會做這麼「到肉」的狙擊報告,因為這會得罪人家的,因為不少大行同時亦會幫企業作集資等動作,得罪企業不就是「倒米」嗎?所以很多時出評估報告都會留一手。

做空企業再出報告唱衰人家,這對市場有何好處呢?對資本市場又有何正面作用呢?節目的嘉賓就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沽空機構,形容他們就好像警察一樣,在市場上「捉賊」,積極把不良企業都捉出來,不同的只是警察就由政府出糧,而狙擊機構就在市場上賺錢作回報,這個看法很有趣。

這樣形容好像把狙擊機構都變得很正義似的,然而不少股民都對這類狙擊機構抱有很多怨氣,尤其當購入了報告所提及的股票。嘉賓則覺得股民其實不應該有怨氣,狙擊機構之所以能成功狙擊這些企業,主因還是這些企業本身有問題。他舉了一個例子,就如禿鷹吃腐肉,地上沒有腐肉就不會有禿鷹在天上腑視擔擔,這些企業本身是腐肉才會引來禿鷹,股民應該怨恨為何公司存在腐肉而不應抱怨禿鷹。

內地民企的管治普遍不及美國公司,民企多欠缺透明度,家族式管治,當有沽空報告狙擊時,又話要告人,又要停牌,好像有一支民企公司叫「青蛙王子」,被狙擊之後就一直停牌至今,不解釋,不透明,可見股民的投資損失不是來自狙擊公司,而是這些公司本身的管治的確很有問題,狙擊公司只是把這些問題揭示出來。

節目中主持提出疑問,擔心香港股市出現沽空潮,可能民企會被嚇怕,不敢來香港上市集資。嘉賓則覺得如果沒有沽空機構出招,讓更多不合格的民企來港集資,長遠來說也不是健康的。到今天,沒多少家內地民企夠膽到美國上市,就是因為當地沽空狙擊的動作普遍,沒有好質素的企業自然打退堂鼓,對市場反而是好事情。

另外,由於有這些狙擊機構的存在,今天基金經理們對內地民企的持股比例都不會太高,大家可以想像,每年基金只追求8-10巴仙回報,萬一有持股的民企被狙擊,一下子可以跌掉三四成也說不定,追多年都追不回來。所以,內地民企在香港集資市場開始不理想,這就促進了他們改革,面對企業管治這個課題,有助推動更完善的集資市場。否則,集資市場一直還是千瘡百孔,地雷處處,對股民不是好事。

相反,對於有質素的民企,狙擊也不是壞事情,節目嘉賓提到其中一家公司「奇虎360」,他的一位對沖基金經理朋友話每逢有這些沽空機構出報告狙擊該公司,令公司股價大跌時,都成為他增持的好機會,他就由20多元一直買到60多元,狙擊公司選了這家公司來狙擊,誰知就一直輸錢,這位朋友就一直賺錢,所謂真金不怕紅爐火,怕被狙擊的都只是「身有屎」吧。

股市是一個集資的地方,有好的生意及企業需要資金的,有投資者有資金需要作投資找回報的,這個股市就是配對企業及投資者的好地方,股神巴菲特都形容自己是一個資金調配者,把資金放到應該的地方,例如放到缺錢的好企業,我一向認為好的投資者應該這樣的。沽空者,是在別人的傷口處撒鹽,這對市場有何正面好處呢?只是吸血鬼一樣。

看完這個節目,我對這些狙擊機構開始接受了,本來覺得沽空行為只是投機行為,就算政府禁止這操作亦不為過,但原來完全禁止沽空行為對市場長遠來說不是好事,如果是一個真正成熟開放的自由市場,太保護市場內的企業及股民未必可取,只會令更多企業「渾水摸魚」,長遠只會埋下「爆煲」的伏線。


影片連結: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program_video/index.php?video_id=12168098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program_video/index.php?video_id=12168097&urlc=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04

又見狙擊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462080

  昨天,天合化工(1619)開市後不久突然停了牌,收市之後才得知又遭人狙擊,指其賬目造假,這隻股份萬一真的出事的話,相信不少散戶會中招,因為此股上市前及上市後都一再有股評人推薦。

  記得在天合化工招股期間,幾乎所有股評人都一面倒的推薦認購,情況非常罕有,而且都是名氣響噹噹的股評人,當時我就覺得非比尋常,自然很留意此股上市後的表現。

  結果其招股反應並不熱烈,只獲輕微的超額認購,更以接近下限訂價,上市首日更輕微跌破上市價,根本與其招股期間的聲勢完全不一致,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

  隨後其股價得以慢慢攀升,相信應該是一再受到股評人推薦的結果,我也曾經為其吸引過,卻從來沒有沾過手,哪料到上市短短的兩個多月就爆出造假醜聞,而且是事前完全沒有徵兆,根本無從防備,假設我也買了此股,肯定也無法逃脫被綁的命運。

  既然一再受到股評人的推薦,相信有不少小投資者買入了此股,這回真是糟糕,縱使該股得以復牌,肯定又要大跌一番。

  新股一再出事,前有福建諾奇(1353),昨天又有天合化工,於六月、七月份趕著一窩蜂上市的幾十隻新股當中日後又將有多少隻會出事呢?真是令人防不勝防。

  天合化工昨天才出事,今天又再有神冠(829)被指造假賬,下午開市不久又急急停了牌,神冠不是新股,卻是民營企業,這一來,會否再一次掀起新一輪民企風暴呢?

  出事的新股似乎都離不開上市前兩年的盈利暴增,而且邊際利潤非常高,動輒有六、七成之高的模式,過去的洪良是如此,福建諾奇也是如此,所以,我一見這種模式的新期一概不會考慮,決不在這些股份之上浪費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90

長園集團加碼重組 狙擊沃爾核材舉牌戰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114/268604.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吳僑發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舉牌大戰。

沃爾核材(002130.SZ)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多番增持,已經成為長園集團(600525.SH)第一大股東。不過,這一股東地位尚存變數。

長園集團定增落地在即,一旦成行,沃爾核材及其一致行動人股權將被稀釋。長園集團管理層甚至可借此奪得第一大股東的位置。要最終獲得第一大股東,沃爾核材及其一致行動人尚需在定增落地前,買入長園集團股票約3986萬股。不過,隨著長園集團10月23日臨時停牌,暗流洶湧的戰局戛然而止。以長園集團停牌前一日收盤價12.46元/股計算,沃爾核材及其一致行動人若購入3986萬股至少要耗資4.97億元。

11月6日,長園集團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繼續停牌,稱爭取於12月8日前召開董事會審議重大資產重組預案,獨立財務顧問將出具核查意見。

通過重組,長園集團管理層可以騰挪出更多的時間推進定增落地。而正在準備資金“彈藥”的沃爾核材及其一致行動人,如今無法買入長園集團股票。

關鍵的4.97億

11月6日,長園集團宣布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同時,還公告進行一項股權收購,公司同意以7.2 億元收購沈錦良等26 位股東合計持有的江蘇華盛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80%的股權。由於該收購未達到股東大會召開條件,所以沃爾核材及一致行動人也無法幹預這一事項。

股權爭奪的最大變數,就是長園集團的定向增發。

2013年10月30日,長園集團發布定增預案,創東方擬籌建和管理的股權投資基金以現金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票,認購1.5億股。

長園集團董秘辦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推進定增落地是公司內部的事情,公司正在按照流程做,處於與證監會溝通反饋之中。

雖然早已知曉其定增動作,但沃爾核材方面依然一步步入股長園集團。

隨著李嘉誠旗下長和投資減持長園集團股權,沃爾核材及其一致行動人趁機買入。其中,萬博兄弟在2014年1月24日買入長園集團的股票,其後,易華蓉、邱麗敏在4月1日買入,周和平在4月8日買入。

長園集團停牌前夕,7月7日至10月21日,沃爾核材及其一致行動人易華蓉、邱麗敏及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閃電增持,從二級市場共購買長園集團股票約4318萬股,占長園集團總股本的5%。

截至10月22日,沃爾核材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長園集團股票約14434萬股,占長園集團總股本的16.716%,位列第一大股東。

沃爾核材董秘辦人士稱,長園集團是公司相關行業內的優秀企業,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他表示,公司部分業務與長園集團相同,舉牌長園集團,“有利於實現協同效應”。

不過,長園集團總裁魯爾兵公開表示“要抵制”,主要理由是“害怕對方攪和決策,同時擔心商業機密受到影響”。

舉牌兇猛的沃爾核材,早與長園集團結下梁子。19年前,周和平在長園集團的木料廠任廠長,三年後離開並創立沃爾核材。沃爾核材IPO時,長園集團遞送舉報信稱被竊密,雙方自此埋下恩怨。

財經評論員宋清輝表示,股權爭奪戰決勝的關鍵,取決於股東資本力量的較量。沃爾核材與一批機構投資者達成一致行動人,長園集團管理團隊則與創東方站在一起,雙方力量在較量中此消彼長。

為應對沃爾核材及其一致行動人的舉牌,4月11日,長園集團非公開發行股票認購人深圳市創東方長園一號投資企業、深圳市創東方長園二號投資企業、深圳市創東方長園三號投資企業以及許曉文、魯爾兵、倪昭華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

另外,通過向股東分配利潤,長園集團在5月13日調整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利潤分配後,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價格由7.11元/股調整為7元/股。在保持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6,650萬元不變的情況下,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由150,000,000股調整為152,357,142股。

如此,長園集團管理層收購的股權份額有所提高。事實上,管理層早已直接持有長園集團股票。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11日,長園集團管理層許曉文、倪昭華、魯爾兵合計持有公司股票約1413萬股。

此外,長園集團管理層還通過藏金壹號間接持股。長園集團在6月23日披露的藏金壹號股權過戶公告中提到,長園集團管理層為藏金壹號合夥人,占藏金壹號股權的47.26%。而藏金壹號持有長園集團股票37,485,469股,管理層通過藏金壹號間接持有長園集團股票17,715,632股。

一旦上述定增成行,長園集團管理層及其一致行動人將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股票184,203,234股。

宋清輝表示,長園集團一旦定向增發通過,沃爾核材目前持有的股權將被稀釋,甚至被排擠出第一大股東的位置,那麽沃爾核材之前為了獲得第一大股東而做出多次增持的努力將付之東流。

如今,沃爾核材及其一致行動人尚需買入長園集團股票約3986萬股,耗資約4.97億元,才能在定增後成為第一大股東。

宋清輝表示,沃爾核材要最終取得控制權,必須繼續增持。沃爾核材及其一致行動人近日在公告中也提到,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繼續增持長園集團股份的計劃。

10月22日,沃爾核材與外貿信托簽訂《外貿信托·萬博穩健7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合同》、《外貿信托·萬博穩健9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合同》。“我們之前跟外貿信托買過理財產品,這一次剛好他們那邊再次發行產品,我們就去認購。他們有可能去買一些股票,但具體是由他們操作。”沃爾核材董秘辦人士說。

沃爾核材本次出資共計1億元購買上述信托產品,投資於A股股票以及基金、債券以及新股等。如果上述信托產品全部投資於長園集團的股票,要達到最終成為長園集團第一大股東,沃爾核材尚需準備資金約3.97億元。

恩怨往來

耗資4.97億元只是一個保守的數字,前提是長園集團股價不上漲。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說:“沃爾核材和長園集團管理層爭奪股權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他們開股東大會,沃爾核材的人被拒之門外,可見現在競爭已經非常激烈,通過定向增發稀釋股權,可以打擊沃爾核材爭奪長園集團的股權。現在關鍵看誰的動作比較快,誰能有更多的支持者,拿到更多的股份。”

如今,長園集團修改公司章程,由原來公司章程第九十七條:“……公司董事會不設由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修改為:“……公司董事會設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2名。”

本次章程修改獲得通過,包括獨立董事(3名)和職工代表董事(2名)的非股東董事有5名,超過全體董事50%。宋清輝表示,這意味著舉牌進來的沃爾核材及一致行動人,最多只能獲得股東董事4名,無法在董事會中獲得主導地位。

齊魯證券研究員曾朵紅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此次股東大會授權通過了公司章程修改和股東大會議事規則,一定意義上穩定了公司的大後方。”

大後方穩定後,長園集團旋即大展身手,布局股權收購。

7月31日,長園集團公告使用自有資金1.4985億元設立長園秋石壹號投資企業,持股19.98%,設立7.5億元並購基金。9月30日,長園集團再次出手,公告參股成立長園瑞哲,規模不超過10億,長園集團出資1億元,複星瑞哲出資1億元,其余資金由複星瑞哲負責募集。“成立兩個並購基金,旨在繞開定增,直接對好項目進行並購。”曾朵紅稱,經過了一年多的準備,無論是從標的選擇還是資金儲備的角度來看,長園集團的並購戰略隨時可能進入實施階段。

對於並購戰略的實施,長園集團董秘倪昭華表示,“這個要看我們以後標的的情況,跟定向增發沒關系。”

宋清輝指出,長園集團借此實現重大資產重組,將一舉三得。在重組停牌的過程中,沃爾核材無法實施其閃電增持戰略。即使長園集團開盤後,一旦外延擴張順利實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漲股價,增加沃爾核材增持長園集團股票的成本。另外,通過重組還可稀釋沃爾核材及其一致行動人的股權。

之前,在多番利好催化下,長園集團股價震蕩上升。由5月26日的9.34元/股,上漲到10月22日的12.46元/股,漲幅達33.4%。一旦長園集團股價繼續上漲,沃爾核材參與股權爭奪戰將耗資更多。

再看看沃爾核材當前的資金情況。截至第三季度末,沃爾核材短期借款9.2億元,比年初增加了6.5億元,增幅達243%。如今,短期借款占凈資產比重,由年初的25.7%飆升到第三季度末的78.2%。

楊德龍認為,通過銀行貸款,可以募集到資金,但是其短期借款利率會提高,這會增加沃爾核材本身的財務壓力。由於銀行貸款增加及貸款利率提高,沃爾核材第三季度財務費用達3358萬元,同比增加了36.05%。

沃爾核材第三季度末應收賬款為4.3億元,較年初增加了31.19%。

11月1日,沃爾核材公告披露,實際控制人周和平及其兄弟周文河通過拋售沃爾核材股票獲取資金。8月18日至10月31日,周和平、周文河出售沃爾核材股權4.18%,套現2.6億元。

長園集團複牌後,沃爾核材是進是退尚未可知。不過,停牌期間,長園集團的資本運作還在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24

奇峰國際遭渾水做空狙擊緊急停牌 被指財務造假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4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20 14:54 編輯

奇峰國際遭渾水做空狙擊緊急停牌 被指財務造假





美國做空機構再度瞄準香港上市公司。主營綜合林木業務的奇峰國際(1228)今天被渾水做空狙擊,公司股票於11:20緊急停牌。停牌前公司股價下跌5.81%,報1.46港元。

渾水在報告中稱:1、公司宣稱擁有天津利保80%股權,其實根本沒有,而天津利保在12年和13年年報中貢獻了幾乎全部的利潤,所以實際上公司的收入幾乎為0;2、公司花了15億收購了一家很爛很爛的公司,渾水形容為用賓利的錢買巴士票;3、公司過去7年拓展了很多業務,全部失敗。

隨後我們會把渾水的做空報告要點摘錄出來,供大家參考。

以下是奇峰國際的一些基本資料:

公司主營業務:開發及管護林木資源;市場推廣及銷售廣泛林木產品;物流服務;管理港口及木材貿易;研發新能源;物業管理。

公司歷史:奇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於2001年9月18日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前稱「德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於2007年10月8日,集團完成收購綠之嘉集團70%權益.綠之嘉集團之主要業務為(i)開發及管理其位於中國境內之林業資源;及(ii)研發、加工、生產、分銷、市場推廣及銷售各種各類之木制品.完成收購後,集團把業務多元化發展至林木資源及林木產品制造及交易業務.於2008年1月25日,集團獲股東通過,把公司名稱由「德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奇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於2009年11月27日,集團完成收購綠之嘉集團余下之30%權益,綠之嘉集團已成為本集團之全資附屬公司.於2010年6月23日集團完成出售電子業務.現時,集團主要業務從事綜合林木業務,包括(i)開發及管護其位於中國境內之林木資源;及(ii)分銷、市場推廣及銷售各類林木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