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熱鬧之後的冷思考,再論傳統銀行的轉型困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8/163841.shtml

熱鬧之後的冷思考,再論傳統銀行的轉型困境
洪言微語 洪言微語

熱鬧之後的冷思考,再論傳統銀行的轉型困境

巨頭的轉型,從買買買到開放合作。

來源 | 洪言微語(ID:hongyanweiyu)

 作者 | 薛洪言

這幾日,幾家互金巨頭和幾家大型銀行相繼簽署合作協議,在市場中賺足了眼球,有人甚至戲稱金融行業步入“美蘇爭霸”的新階段,好不熱鬧。不過,各行各業,傳統巨頭的轉型向來不易,成功者寥寥。

8

就商業銀行而言,在行業周期的下行階段發力轉型,決策層固然有強烈的緊迫性,但似乎未找到明確的方向,而執行層則面臨增長壓力和人才流出的雙重難題,一時也無暇顧及轉型。轉型不易,開放合作,似乎便成了不得已的選擇。

轉型的終點在哪里?

在行業下行周期和新金融業態蓬勃發展的雙重影響之下,對傳統銀行而言,轉型是實現可持續增長唯一正確的選擇,但轉型的方向是什麽?終點又在哪里?似乎沒人能講得確鑿無疑。方向不明,轉型就先失敗了一半。

就目前來看,大銀行的轉型方向大致是“線上互聯網化+線下網點智能化+走出去+綜合經營+交易銀行+科技驅動”,幾乎每一點都對應一到幾個部門;對於中型銀行而言,去掉“走出去”;對於小型銀行而言,再去掉“綜合經營”。

大體上看,除了規模的不同,轉型方向仍然是趨同的,可見,既便每家銀行都能轉型成功,結果依舊是同質化的。

問題來了,引致同質化的轉型方向真的對嗎?

沒錯,一直以來,銀行的經營都沒有擺脫同質化,但大家都能和平共處,不過,步入移動互聯網和科技驅動的新時期,基於同質化的和平共處恐怕不行了,根本的原因在於線上APP代替線下物理網點成為戰鬥的一線。

戰鬥力再強悍的網點都存在天然的物理邊界,而再小的APP在互聯網上都是無界的,競爭從有界到無界,同質化便沒有存在的空間。

所以,如果轉型的結果帶來的是同質化,那麽轉型的方向便是錯的。什麽才是正確的方向?基於自身稟賦,每家都有不同,才是理想的狀態。但實際上,金融產品就那麽幾種,要充分做到差異化不容易,尤其是數千家機構的差異化,幾乎不可能。

既然未來的市場容不下同質化,數千家機構又不可避免要陷入同質化,也意味著未來的市場容不下數千家機構。並購重組,恐怕會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經階段。

對於業內大多數中小型銀行而言,若找不到差異化方向,可能或遲或早都會成為被並購的對象;而對於大中型的銀行巨頭而言,唯有轉型一條路可走。

但是,為轉型找到方向談何容易。2016年9月,美國《連線》雜誌曾發表文章評價科技巨頭的轉型之難,重要的一點便是方向問題:

“戴爾、EMC、惠普和英特爾近些年學到的教訓就是,硬件公司變成軟件公司並非易事。但事實上,軟件領域的公司也犯了類似的錯誤。谷歌和微軟學到的教訓就是,軟件公司變成硬件公司並非易事。近幾年,谷歌收購了手機廠商摩托羅拉移動,但沒過多久就將它轉手給了聯想。微軟則在減記收購回來的諾基亞手機資產。”

66.webp_meitu_9

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大中型銀行轉型的方向在哪里?肯定是上述“線上互聯網化+線下網點智能化+走出去+綜合經營+交易銀行+科技驅動”中的一種,具體是哪一種或哪幾種的組合,各家銀行各有不同。

當然,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把上述所有方向都當做轉型的目標,大而全,不聚焦,約等於沒有目標,是不可能成功的。

從目標到落地:執行層面的障礙

既便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執行層面也會面臨落地的難題。對銀行而言,促轉型的同時還要穩增長,在決策層,二者同等重要,不能偏廢;在執行層,轉型很重要,但增長更重要。究其原因,決策層關註中長期可持續發展,關註發展潛力,而執行層更關註短期績效,關註考核指標的完成度。

那麽轉型能否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呢?可以,但權重不能太高。一方面,在短期內,現有業務和舊模式才是增長的源泉,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對於現有業務,一刻也不能放松;另一方面,賦予新模式過高的考核權重,往往欲速不達,基本會誘發花樣繁多的指標造假,反而打擊了踏實發展新業務的分支機構的積極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考核指標為直銷銀行渠道的理財余額,若賦予很高的指標權重,必然有很多機構動員客戶把本應櫃臺渠道銷售的理財產品更換至直銷銀行渠道,左手倒右手,數字遊戲而已。當然,針對考核指標體系,指標制定機構與具體執行機構的博弈要複雜得多。

更根本的一點在於,任何一種轉型,都不僅是一種經營戰略的重新選擇,更是一種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涉及到資源和權力的重新配置,也會要求文化的重塑,自然會遭遇阻力。

就以銀行的互聯網化轉型為例,前幾年一度非常熱鬧的直銷銀行部先後沈寂,現在不得不探索設立直銷銀行獨立法人機構。中國歷史上幾大著名變法,失敗者居多,究其原因,既有既得利益者的阻撓,也有普羅大眾的“民曰不便”,前者是利益問題,後者更多是文化問題。

此外,優秀人才的流出也是個隱患。近年來,媒體多關註銀行高管的出走,其實銀行基層組織的人才流失同樣令人矚目。行業下行期,收入、職業空間與壓力的不均衡,加上互金機構的對線下渠道和三四線城市的布局,很多銀行基層員工紛紛選擇逃離,人才的流失反過來加劇了執行層面的落地難。

67.webp_meitu_10

放眼來看,各行各業的轉型都不容易。據統計,1981年的世界財富500強企業,50%的企業跌出了1990年的榜單;1991年的財富500強企業,70%的企業跌出了2000年的榜單;2000年的500強企業,68%跌出了2012年的榜單;2010年的500強名單,48.6%跌出了2016年的榜單。此為一個例證。

如果打不過你,便與你合作

合作

之所以需要轉型,主要是因為在新模式的襯托下,企業變得傳統。巨頭一旦被打上“傳統”的烙印,便大概率會遭遇一個悲傷的結局。

恰恰技術進步日新月異,新模式、新機構層出不窮,更多地的企業都是“被傳統”而已, 一個不小心,顛覆傳統企業而成長起來的新巨頭就變成了“傳統企業”,進攻者變成了守成者,攻守之勢異也。 

遍觀科技巨頭,面對新模式的崛起,多采取“如果打不過你,就把你買下來(If you can't beat them, buy them)”的模式,無論是國內的BAT還是國外的谷歌、facebook等企業,都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來應對潛在挑戰。

而就國內銀行業而言,買買買的模式尚不現實,也就只能采取“如果打不過你,就與你合作”的模式。

好在,隨著行業監管框架的落地,互聯網金融業態迎來強監管時代,開始強調合規經營和規範化創新,行業也逐步擺脫了新興業態的標簽,在很多方面都與傳統金融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且進行互補發展、錯位競爭。相似的監管框架和差異化的定位,使得互金與傳統金融機構具有了更多的合作基礎。

當然,業務層面的合作會不會進一步演化成股權層面的買買買,那就是後話了。

傳統銀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482

熱鬧背後的冰冷真相,ICO為何無法承載你致富的夢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7/164170.shtml

熱鬧背後的冰冷真相,ICO為何無法承載你致富的夢想?
洪言微語 洪言微語

熱鬧背後的冰冷真相,ICO為何無法承載你致富的夢想?

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就發家致富了呢。

來源 | 洪言微語(ID:hongyanweiyu)

文 | 薛洪言 

隨著加密數字貨幣的火爆,基於區塊鏈的代幣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公開募幣)開始走入大眾視野。現實世界中我們有公司的IPO(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區塊鏈創業企業則可以通過ICO,向早期愛好者發行代幣,獲得事業的啟動資金。事實上,以太坊便是ICO的經典案例,通過ICO募集資金,並一步步發展成世界上第二大區塊鏈,以太幣的市值也一度達到250億美元,所有的ICO參與者,只要拿得住,都致富了,也算親身參與了區塊鏈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41.webp

之後,更多的加密數字貨幣通過ICO取得成功,ICO也就逐漸成為了最受追捧的投資數字貨幣項目的方式。不過,站在現在這個時點,看著新的ICO項目依舊層出不窮地冒出來,對於ICO投資前景,筆者卻要破很多冷水。ICO也好,IPO也罷,投資這件事,講究的是時機,時機不對,什麽都是錯的。

區塊鏈ICO可能已經錯過了風口期

你沒看錯,概念剛火,但很可能區塊鏈ICO的風口期已過,因為打造生態圈已經越來越難。

代幣的價值本質上取決於所在區塊鏈的生態圈,只有打造一個強韌的生態圈,代幣才有上漲的空間,以太幣ETH與以太坊的共榮便是經典案例。但以太坊的成功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已經很難被複制。

42.webp

以太坊的理念產生於2013年,就當時而言,基於圖靈完備的虛擬機和對智能合約的全面支持仍屬於突破性的創新,使得以太坊占據了區塊鏈2.0的認知標簽;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本身就是天才開發者,從比特幣社區成長起來,以太坊的理念也吸引了世界上頂級的一批開發者,以太坊區塊鏈有很多極具創新性的設想,有可持續的長遠發展規劃路線。以太坊於2014年進行ICO,2015年區塊鏈正式運營,2016年初就贏得主流社區的認同。

加密數字貨幣具有典型的馬太效應,強者恒強。自2016年以來,行業內頂級的人才都在幾個頂級的區塊鏈中,大的礦池也只挖幾個主流的數字貨幣,大的場景也只願意和已經成功的區塊鏈合作。對於新的ICO項目,只能以犧牲去中心化和區塊鏈安全性為代價,不走尋常路,代幣發行容易,卻大大稀釋了代幣的長期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非POW共識算法影響去中心化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共識機制,基於節點算力分配記賬權,是公認的達成區塊鏈去中心化特征最有效的機制。既便存在電力和能源浪費的問題,比特幣、以太幣(現階段)、萊特幣、達世幣、Zcash、門羅幣等市值靠前的幣種都采用POW機制,瑞波幣定位於聯盟鏈,所以未采用POW機制。正因為采用了POW機制,這些競爭幣和山寨幣才能在數以千計的加密數字貨幣中脫穎而出。

要采用POW機制,需要得到礦工們的支持。問題是,礦工們的計算資源有限,忙於挖哪些市值高的主流數字貨幣,無暇顧及層出不窮、且沒有價值保障的ICO代幣們。得不到礦工們的支持,沒能采用POW機制,便不得不采用各種POS和類POS共識機制,結果又帶來了中心化或弱中心化問題(即易被操縱)。

一個具有中心化特征的區塊鏈自然難以建立起完整的生態圈,無他,用中心化的區塊鏈去取代中心化的機構和業務模式,多此一舉。

代幣預挖打壓升值空間

既然得不到曠工們的支持,索性也就通過預挖的方式把代幣一次性發行完畢吧。況且,采用挖礦發行的加密數字貨幣的發行期間多在百年以上,絕大多數ICO項目也沒有這個耐心和信心存續百年之久。另外,ICO項目要構建生態圈、實現遠大理想也需要大量啟動資金,而資金只能來自ICO代幣銷售,自然是賣得越多越好,一般占到代幣總量的50-70%左右。

問題來了,代幣或在ICO階段被售出或被創始團隊持有,聚集在少數人手中,便產生了天然的巨莊。對於存在大莊家的投資品,理性的投資者自然不敢碰,代幣只能在一個小圈子里流轉,缺乏升值空間。反觀一些真正做起來的預挖型加密數字貨幣,在早期多會采用免費送幣的方式把代幣分散化,用戶基礎大了,交易便活躍,幣值自然也有了升值空間。

43.webp

截止到2017年6月末,在Coinmarketcap有統計的加密數字貨幣已經達到950種,還不包括已經夭折的貨幣和很多ICO貨幣。加密數字貨幣又是個典型的馬太效應市場,兩極分化嚴重,各種資源向已經成功的大區塊鏈集聚,不得不承認,區塊鏈ICO已經過了風口期。

雪上加霜:缺乏實質創新,一切全靠理想支撐

整體錯過了風口期,項目本身夠強也是可以的。問題在於,現階段絕大多數ICO項目都缺乏實質性創新,多是采用拿來主義,把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等幾個主流的區塊鏈的優點或特征進行簡單重組(很多僅局限於白皮書設想上),再用遠大理想扯個大旗,便出來融資了。而這些理想,通常看上去都不能落地。

比如,有的ICO項目立誌改造國內公立醫院低效率的運作模式,想把病歷、處方甚至各科室內部終端診療系統統統搬上區塊鏈,打造一個透明的醫療體系;

有的ICO項目想打造國內商品流轉的溯源機制,積累大量商家和用戶,構建流量平臺,大有再造一個阿里巴巴之勢;有的ICO項目想打造全球統一的數字資產發行與交易平臺,實現數字資產的跨境無障礙流通;……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但站在ICO項目投資人角度,真的能充分認識到這種遠大夢想背後的極低概率嗎?先不說創始團隊的構成單一,基本都是程序員;也不說募集的區區幾千萬資金,如何去和頑固的沈珂頑疾宣戰;單是那份想在兩三年內便改變世界的“夢想”就足以讓理性的投資人望而卻步。

問題在於,被一夜暴富的深化刺激的ICO圈新晉韭菜們,有的是勇氣為夢想買單。目前,國內ICO項目籌集計劃多在2000-4000比特幣左右,按照比特幣2萬元單價計算,募集資金約在4000-8000萬元之間。而ICO代幣量占比通常在50%左右,意味著區塊鏈項目ICO階段本身估值在8000萬-1.6億元之間。

ICO投資者的“樸素”想法是在不超過3年的時間內幣值可以增值10-100倍,以50倍計算,意味著該項目在3年左右估值要達到40-80億之間。

不得不說,這可能算另一個夢想了,屬於投資人自己的夢想。

44.webp

潛在隱患突出,謹慎為上

上面所講的,主要還是針對勤勉努力的區塊鏈創業團隊而言。事實上,這個行當多的是圈錢的人,很簡單,募集資金後不作為,讓代幣自生自滅。有良心的,持有募集來的比特幣和以太幣,等著幣值上漲,賺錢後套現,把本金還給ICO階段投資人,大家一拍兩散,和平散貨;沒良心的,把錢揮霍掉(所謂的基於多重簽名的資金托管來保證專款專用,聽聽就得了),你們投資失敗,大家一拍兩散。

還有更厲害的,打著ICO的幌子搞加密虛擬貨幣傳銷,搞起了龐氏騙局,和P2P火爆時e租寶們打著P2P的幌子搞“互聯網理財”如出一轍。相比P2P行業當時20%的年化收益率,打著ICO幌子行傳銷之實的傳銷項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再加上巧舌如簧的宣傳,誘惑性更大,危害也更大。

不少人想問,怎麽區分一個ICO項目是正常的項目還是傳銷?潛臺詞是,我不參與傳銷項目就是了,ICO這個暴利遊戲還是值得參與的。這麽想的話,上面那麽多話真的就白寫了。

先說怎麽區分,典型的傳銷其實不難辨別,如發展下線、繳納入門費、團隊計酬等特征。但問題在於,在ICO階段看上去正常的項目後期也可能演變成傳銷項目,沒法從根本上杜絕。況且,就現階段的區塊鏈ICO而言,即便是正常的項目,風險也是極高,非專業人士,真的建議大家不要參與了。

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就發家致富了呢。呃,你如果還堅持這麽想,當我啥都沒說吧。

ICO 致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15

短視頻的熱鬧背後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與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的矛盾註定將持續下去。

一方面,從內容平臺起家的今日頭條正在不斷強化自己的社交屬性;而另一方面,擁有巨大社交流量的騰訊一直想打造一個全產業鏈的內容帝國。

而抖音的強大正在不斷挑釁騰訊的底線,因為抖音成功讓騰訊在社交和內容領域都感受到了威脅。

“行業從文字圖片進化到視頻,從OGC進化到UGC,作為創業者來說要跟上時代。”張一鳴此前說道,自己也在被業務推著改變。

相比之下,騰訊雖說憑借內容、視頻和社交等產品成為第一大流量平臺,但短視頻一直是騰訊的短板。

 

重啟此前被關閉的短視頻項目微視也被視為騰訊在反擊頭條系的抖音。

事實上,2013年9月就上線的微視是當時最早一撥短視頻分享社區。其在App Store的下載量一度沖到免費榜前五的位置,日用戶數激增至4500萬人。

但後期微視產品部多個工作組解散,在騰訊內部,微視地位也已經從搶占移動短視頻機會到戰略放棄。2017年3月13日,騰訊宣布自4月10日起關閉微視。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馬化騰表示,已經註意到短視頻的火爆,正在探尋短視頻與社交網絡相結合的點。

今年4月,騰訊宣布微視重新上線4.0版本,推出視頻跟拍、歌詞字幕等功能,同時與QQ音樂曲庫打通。這也是自2017年4月騰訊宣布關閉當時的“微視”應用後,首次對該產品啟動更新。

而微視的更新也意味著騰訊與頭條系抖音在短視頻領域正式交戰。

與此同時,一張關於“微視短視頻項目說明書”在各微信群中流傳。該說明書提到由於近期抖音短視頻的火爆,搶占了大量流量,讓騰訊感受到了威脅;為了狙擊抖音,騰訊加大力度投入內容建設,用現金補貼的方式引入優質達人內容。騰訊計劃補貼總額度高達30億元。

只是現在這個階段,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大量社交視頻APP的存在已經讓市場足夠熱鬧,留給微視的機會並不多了。

不過,擅長投資的騰訊早在2017年3月就領投了抖音直接競爭對手——快手的3.5億美元的融資。

只是相比頭條系的西瓜、火山和抖音三款短視頻產品,快手多少顯得勢單力薄。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在朋友圈並沒有放過抖音。目前抖音的短視頻分享到朋友圈只能以鏈接的形式存在。有消息稱,目前騰訊系產品和微博幾乎都對抖音短視頻進行了防禦。

而這也被視為短視頻社交領域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事實上,雖然有騰訊重金押寶的微視在奮起直追,但是在模式逐漸穩固、市場格局也日漸清晰的今天,短視頻市場正走入瓶頸期。

短視頻成了巨頭之間的比拼,門檻越來越高,垂直平臺出頭的機會也越來越小。

與此同時,風口上的短視頻網站正面臨史上最嚴格監管的考驗。App下架、新用戶不能上傳視頻、擴充審核團隊,此前嚴厲的監管也一度被解讀為短視頻平臺的生死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14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趁熱鬧鬥借平錢 (2012年02月08日)

1 : GS(14)@2012-02-08 23:48:15

http://www.am730.com.hk/text/article.php?article=91503&d=16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658

交易所昨日真熱鬧

1 : GS(14)@2013-10-12 15:56:4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1012/news/ea_eaa1.htm


中環交易廣場內的交易大堂,昨日變得非常熱鬧,6隻新股齊齊上市。由左下角起順時針方向為御藥堂主席陳恩德、萬嘉主席翁加興、中國綠島主席虞岳榮、巨星國際主席何震發、港深聯合主席何應祥及毅高國際主席勞炘儀。

坐落中環交易廣場的交易大堂,重見熱鬧場面,昨日有6隻新股齊齊上市,其中港深聯合(8181)這間在香港從事物業管理的公司,首日掛牌大升5.1倍,收市價為2元。本地保健及美容產品品牌御藥堂(8185),同樣被熱捧,收市錄得1.6倍升幅,報2.79元,另一隻創業板新股毅高國際(8218),首日亦升60%(見表)。上述3隻新股都沒有公開招股,只透過配售形式發新股集資。

御藥堂漲1.6倍 巨星綠島升15%

與此同時,兩隻在主板上市、並有公開招股的新股﹕彩色相紙供應商巨星國際(2393)及空氣清新劑產銷商中國綠島(2023),昨天亦大升約15%。5隻新股之中,御藥堂及中國綠島的成交額均超過1億元。同日,還有以介紹形式上市的醫藥股萬嘉集團(0401),首日上市收報0.81元。
2 : GS(14)@2013-10-12 16:0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46

李冰冰湊B女愛熱鬧

1 : GS(14)@2016-03-09 16:26:00

【澳門直擊】李冰冰、宋承憲、伊能靜老公秦昊及張智霖(Chilam)等,昨日到澳門新濠影匯出席澳門國際電影節,不過大會安排就非常混亂,擾攘多時才有公關安排香港傳媒入場。上月27日李冰冰與家人度過她的43歲生日,她指妹妹生了B女後,家中添了不少熱鬧氣氛,近日她在社交網貼上與好友任泉的合照,獲不少網民說合襯,李冰冰笑說:「我哋只係朋友。」而秦昊則透露懷孕的伊能靜沒有同行,他說:「老婆好多事情要處理,我6月會陪太太及BB,到時會停工。」
Chilam被問到可會介意主持人說從小便看他演戲?Chilam笑說:「唔會,都係榮幸。」有指他樣貌十年不變,Chilam謂自己只是普通人會變老,只是外人看不到。而泰臣憑《葉問3》奪「最佳新演員獎」,他透過繙譯表示多謝劇組,又指得獎感到榮幸。採訪:張俊銘攝影:陳俊強



■張智霖專程撐澳門國際電影節。

■秦昊會停工陪太太伊能靜及將出世的BB。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09/195213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369

喜伯居港半世紀愛熱鬧人情味濃

1 : GS(14)@2016-03-24 09:53:50

【本報訊】78歲的喜伯來自台灣,今年是他定居香港50周年,今個特別寒冷的冬天,他卻感到濃濃暖意,因為早前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將讀者市民的捐款,替他購買及安裝電熱水爐,方便他在寒冷中洗澡時使用,不需再在廚房煲熱水,然後拿水煲到廁所倒入水盆,擔心途中倒瀉燙傷。記者:陳達浩1966年,28歲的喜伯乘船來港,那年的香港大事接連發生,4月發生天星小輪加價觸發大暴動,6月發生612雨災釀成64死29傷大災難,國內則發生文化大革命,這位來自兩岸第三地的台灣哥兒則到香港求突破,受聘上海街的舊式理髮店,一做50年。港人愛到台灣旅遊,喜伯則喜歡香港的繁忙熱鬧,他說兩地人情味都濃厚,但偏偏不願回台。他稱過去多次回台探親,但之後都會回港,因為早把香港當成家。只有小六學歷,喜伯靠在台灣學得剪髮技巧在港謀生,直至2008年70歲時才退休。喜伯年輕時曾經當兵,體魄不差。10多年前開始,視力衰退,又患糖尿病及血壓高,至2008年終於退休,退休當年他首次中風,右手右腳活動不便,經治療後可用拐杖助行,但兩年後再度中風,病情惡化至右手右腳不能郁動,需靠輪椅代步,右眼更患上白內障,平日需注射胰島素控制糖尿病。去年他家中使用多年的電熱水爐失靈損壞,多次維修不成功,每日洗澡都由家人在廚房煲水,然後拿到廁所倒入膠盆,他亦擔心水溫冷卻易着涼,《蘋果》曾報道其困境助他籌款,獲不少讀者市民捐助。日前,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利用籌措所得善款,替喜伯添置新的電熱水爐,減輕不便,讓他不用擔心水溫冷了會着涼染病。「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從其善款援助「喜伯」購買熱水爐。他很感謝「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及善長對他的關懷及襄助,使他在冬日有熱水爐洗澡。近日關顧主任了解「喜伯」的情況後,正協助他籌募善款購買抽油煙機,盼善長繼續施予援手,助他改善生活。「喜伯」暖流編號:C4051網上捐款:http://bit.ly/applecharity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電話:29908688傳真:23076307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網址: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http://bit.ly/facebook_adcf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http://bit.ly/youtube_adcf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滙豐銀行:580-198836-001恒生銀行:368-006565-001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24/195429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586

李志成:資金回流 樓市或更熱鬧

1 : GS(14)@2016-07-11 23:34:37

【明報專訊】英國脫歐成定局,令世界各地股市出現波動,資金積極竄入實物資產避險,令樓市表現相較「硬淨」。市場關注環球資金流向,近日有部分外來資金陸續流入本港樓市,並連環錄得大碼成交,氣氛有轉旺之勢。筆者預期,脫歐將減慢美國聯儲局的加息步伐,置業人士可繼續享受低息環境,為後市帶來利好作用。

英國脫歐對於全球有何影響,視乎各國印銀紙力度及速度,相信還需要更長時間去評估形勢,由於數周或數月內亦難以看透未來經濟前景,現時各國都不敢輕舉妄動,以美國為例,聯儲局理事曾表示,因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在通脹顯著上升前,當局才會再考慮加息。故此市場有不少聲音指出,聯儲局最快在2018年才啟動加息,最大機會或至2019年。

另一邊廂,人民幣貶值趨勢亦引發市場恐慌,上周在岸人民幣曾貶205點子,創逾5年半低位。觀乎內地經濟持續放緩,人民幣下半年仍有貶值壓力,若情况持續,或會引發內地走資加劇。相比起股市,香港樓市表現穩定,向來深受內地投資者歡迎。春江水暖鴨先知,為保資產,有投資者已率先調整資金轉向本港樓市避險,而近日內地客本港入市置業情况亦見增加,預計本港樓市將受惠,尤其一手市場。

近期內地客入市增加

至於本港住宅物業則表現平穩,一手私樓註冊量更跑贏大市,二手大致持平,6月註冊量共錄約3349宗註冊。以筆者所見,英國脫歐未見發展商減慢推盤步伐,預計陸續有不少大型新盤登場,下半年樓市或會更熱鬧。不過本港樓市仍存有不少隱憂,例如政府企硬不願撤辣,快速大量推地,樓市或現「供過於求」,加上失業率上升和經濟放緩等不同因素,買家應密切留意市場變化,作出精明入市決定。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32&issue=20160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92

細價股一周:殼股市場夠熱鬧

1 : GS(14)@2017-01-18 08:11:26

散戶擔心股災在上半年還是下半年發生,不敢貿然入市,大戶卻未見放慢手腳。細價股場今年不愁寂寞,一星期三間公司賣盤易主,海航集團成功搶得2017年首單交易,短時間內連下三城,難怪星級分析員旗下基金也要順勢而為,轉戰殼股。龍傑智能卡(2086)獲海航入主,為今年賣殼潮揭開序幕。大股東崔錦鈴等人按每股2.66元出售61.4%股權。繼KLT(442)及嘉耀控股(1626)後,海航出價展現財氣,出手買殼越買越貴。建築股焯陞企業(1341)前年底上市,集資1.2億元,上市後業績變臉轉盈為虧,表現平平,上市剛滿一年,大股東鄧國根即閃電賣盤,以近6億元出售75%權益予昊天發展(474)。最後是雲利國買入紡織製衣商中國瀚亞(8312)70%股權,總代價3.36億元,每股作價0.653元,較市價1.24元折讓五成。近兩年無數創業板殼公司上市,殼股供應大增,惟中國瀚亞以市值4.8億元易主,從這單交易來看,創業板殼價竟似未受影響。願以出高價買創業板,通告交代買家於投資基金管理、室內設計及翻新方面擁有多年經驗。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以上股份



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8/19900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017

逛街學生:遊行者為趁熱鬧

1 : GS(14)@2017-07-02 14:17:39

【本報訊】中學文憑試完結,不少學生選擇離遊行路線僅一街之隔的東角道逛街,沒有參與遊行。其中譚同學指與遊行人士的價值觀不一致,「因為我嘅政治立場未去到咁激進」,認為現時政治狀況及個人取態未需要參與遊行,「我認為咁多年以來,有啲人可能純粹去趁熱鬧,係為遊行而遊行,唔係個個都清楚當中意義去」。


通識大多教中港關係


另一中六生王同學直言從未參與任何遊行集會,朋友圈及老師甚少提及政治事件,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3天亦是別人提及才知悉,「遊行好熱又多人,同埋冇乜興趣」,又說「好似唔知做緊乜,我又唔係好知件事,如果你知係做咩事就話去箒,就咁行,但你完全唔知發生緊乜事」。施同學亦表示從無打算參與遊行,「又曬又熱又多人」,雖然知道每年7.1都有大遊行,但不清楚原因,自己亦甚少看新聞,坦言中學通識大多教中國及香港的關係。羅同學則指即使通識有示威遊行的討論,青少年向來政治冷感,「對呢啲冇乜特別想了解,所以冇去遊行」。■記者梁佩珊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2/200761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