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90億市值財富的「陽光」富豪為何步履維艱,被傳「跑路」?A股市值最高、現金流最好的太陽能公司為何會滑下深淵?
從500萬元起家到坐擁90億市值財富,倪開祿用了8年時間,而毀掉這一切,只用了2年。
2012年12月27日,一則消息引發資本市場劇烈震盪——超日太陽能(002506.SZ)董事長倪開祿攜款20億潛逃、留下上千名員工和數十億債務無人打理。
作為曾經A股市值最高、現金流最好的太陽能公司,上海超日太陽能(以下簡稱「超日」)突然爆發的財務黑洞讓本已脆弱不堪的新能源產業蒙上陰影。
兩年前的2010年11月18日,超日太陽能登陸深交所,首發價格36元,募集資金23.76億元。上市後,倪開祿和倪娜父女合計持有上市公司股權達43.89%,以首發價格計,倪氏父女所持超日股份市值達90.72億元。
然而,截至2011年6月末,該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為2.1億元。其上市時募集的二十多億資金不僅幾近消耗殆盡,還需面對高達二十多億元的應收賬款、近10億難以兌付的企業債,以及價值近10億元的存貨。
突如其來的「傳言」將公司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暴露無遺,更糟糕的是,公司缺乏改善之道。「現在的局面幾乎無解,感覺他已經放棄了……」倪開祿的一位生意夥伴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兩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太陽能「潛力股」
「跑路門」事件發生之前,超日太陽能的故事算得上成功。
在位於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的超日太陽能總部,56歲的董事長倪開祿辦公室裡那套精緻的木質雕花古典家具讓客人印象深刻。在2003年從事太陽能產業之前,倪開祿曾從事家具生意。在後來對他成功事蹟的報導中,他說希望做些「有科技含量的新產品」,由此投資500萬元進入太陽能光伏製造業。在那之前,他還做過童車。
倪開祿希望,這家註冊資本8.4億元,擁有1500名員工,以及上海、洛陽、九江三大生產基地的高科技太陽能公司能躋身世界一線太陽能企業的行列。2010年,由於超日的上市時機與全球太陽能市場的空前火爆不謀而合,上市後的一段時間內,超日看上去的確很有潛力。
當在美國上市的太陽能行業龍頭尚德電力市值不足10億元時,超日太陽的市值超過40億元,加上2012年3月發行的10億元5年期「11超日債」,超日太陽在上市的兩年內融資總額達到33.76億元,這讓倪開祿在2012年初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亦頗為自得地表示,其財務狀況比在美上市的其他太陽能企業「好得多」。
在國內資本市場更高的估值和更好的融資環境之下,超日一直維持著頗為靚麗的財報。即便在太陽能行情慘淡的2012年,當11家在美國上市的中概太陽能光伏企業均給出一份慘痛的三季報時,A股上市的超日太陽三季報卻堪稱耀眼。不過,外界對其財報一直有質疑。
此外,通過收購和新建方式,超日還建立起了從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到電站建設全產業鏈,將業務方向瞄準光伏電站市場。在上海並不算發達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領域,超日的地位舉足輕重。
多元投資,融資透支
在手中資金充裕,公司如日中天之際,倪開祿卻開始了其在太陽能行業之外的投資。
2011年2月17日,超日太陽公告,倪開祿之女倪娜將180萬股限售流通股抵押給國元信託,由此開啟了倪開祿父女通過信託公司進行股權質押融資之路。這些資金為其個人投資提供了支持。
倪開祿選擇了LED。公開資料難以獲得其LED投資的具體數額,據一位參與了其LED項目私募的分析師透露,由於有上市公司董事長個人投資做背書,當時該LED項目曾被不少投資人看好。
彼時,中國LED市場空前火爆,LED關鍵材料2英吋藍寶石襯底市場價格歷史性地從9美元/片沖高至38美元,甚至一度接近40美元。這種瘋狂的漲價現象,讓各路資本不惜重金砸向LED藍寶石襯底材料領域。
不僅是倪開祿,從太陽能行業裡獲得了大量資本的企業家投資LED的不在少數。
2011年,全球最大的硅片製造商保利協鑫就投資3億美元,在江蘇阜寧和徐州設立LED藍寶石襯底材料生產基地。同時,硅片製造商江蘇環太集團亦宣稱一期投資10.6億元在揚中市創立江蘇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從事LED藍寶石襯底材料製造。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當時考察過LED投資的太陽能企業還包括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等大企業。
然而,進入2011年,受LED終端應用市場需求增速減緩的影響,2英吋藍寶石襯底的市場報價已從2010年底最高的38美元/片暴跌至2012年三季度的10美元/片,降幅超過70%,眾多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在保利協鑫內部,投資LED的話題已不再有人敢提起。「倪開祿從一投資開始,市場就開始變糟。」民生證券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超日太陽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天華陽光董事長蘇維利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了這些投資「並不太順利」。除LED外,倪開祿的個人投資還包括一個水處理項目和煉油項目。
根據超日太陽發佈的公告,兩年內,倪開祿父女進行了17次股東股權質押,6次解除股權質押,2次解除股權質押並同時宣佈再質押。
就在倪氏父女將自身股權抵押殆盡後,2012年12月20日,超日太陽和11超日債公告停牌,理由為「擬披露重大事項」。停牌一週後,坊間傳出倪開祿已經「跑路」的消息。
「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和股權質押融資,甚至非法集資,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已經完全被透支了。」王海生說,如今找到其他資金注入的可能性較小。
「我們的股票被嚴重低估了,預計在2012年4月情況會好轉。」2012年初,倪開祿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曾對2012年表示樂觀。
豪賭電站
為了保持上市公司財報的靚麗,超日太陽開始擴大海外光伏電站建設的規模,此舉進一步讓本已脆弱的現金流更加緊張。
受制於全球太陽能行業的不景氣,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太陽能企業開始出現大面積虧損。而根據現行證券制度,連續兩年淨虧損將被冠以「ST」,這讓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壓力更大。
「行業價格跌得很厲害,我們就考慮做電站,只有做電站才能盈利。做電站資金需求巨大。這樣必須得到銀行更多的資金支持,但行業不好銀行對資金只收不放,造成我們資金壓力比預期的更大。」倪開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而如果不建設電站,超日又面臨電池組件銷售不出去的困境。兩難之下,超日選擇了大規模建設電站,即尋求境外合作方共建光伏電站,並要求合作方採購相當於該電站規模所需的組件,待電站項目取得貸款或股權轉讓後再收回組件銷售回款。此舉的風險在於,資金壓力巨大的電站建設行為,一旦中途遇到問題,公司資金鏈將面臨極大危險。
「我當初給他的建議是用20%-30%的資金做電站就可以了,但他沒有聽我的,把一半以上的資金都投在了電站上。」超日在海外建設電站的合作夥伴天華陽光董事長蘇維利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問題接連而至。歐債危機影響下,超日在希臘的項目遭遇當地政策變化,「希臘40兆瓦的項目都準備啟動建設了,國開行還有10億歐元的授信,希臘突然宣佈退出歐元區,國開行停下來,我們的安排全亂套了。」倪開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在海外合作建電站的創新模式,也帶來會計準則的難題,難以確認的銷售收入讓會計師事務所對超日的財務報表持「保留意見」,同時,快速攀升的應收賬款又讓超日的資金狀況進一步惡化。2012年一季度,公司應收賬款已攀升至26.34億元。
2013年1月4日,超日太陽公告稱,董事長倪開祿「前期在境外催收應收賬款並洽談境外資產處置等相關事項,近日已回到國內」。一天後,倪開祿被要求參加由上海證監局召集的多部門會議。南方週末記者多次聯繫倪開祿本人,其一直未接手機。
回到國內的倪開祿澄清了其「跑路」謠言,但擺在他面前的財務黑洞,顯然難以短期填補。
坐擁90億市值財富的「陽光」富豪為何步履維艱,被傳「跑路」?A股市值最高、現金流最好的太陽能公司為何會滑下深淵?
從500萬元起家到坐擁90億市值財富,倪開祿用了8年時間,而毀掉這一切,只用了2年。
2012年12月27日,一則消息引發資本市場劇烈震盪——超日太陽能(002506.SZ)董事長倪開祿攜款20億潛逃、留下上千名員工和數十億債務無人打理。
作為曾經A股市值最高、現金流最好的太陽能公司,上海超日太陽能(以下簡稱「超日」)突然爆發的財務黑洞讓本已脆弱不堪的新能源產業蒙上陰影。
兩年前的2010年11月18日,超日太陽能登陸深交所,首發價格36元,募集資金23.76億元。上市後,倪開祿和倪娜父女合計持有上市公司股權達43.89%,以首發價格計,倪氏父女所持超日股份市值達90.72億元。
然而,截至2011年6月末,該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為2.1億元。其上市時募集的二十多億資金不僅幾近消耗殆盡,還需面對高達二十多億元的應收賬款、近10億難以兌付的企業債,以及價值近10億元的存貨。
突如其來的「傳言」將公司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暴露無遺,更糟糕的是,公司缺乏改善之道。「現在的局面幾乎無解,感覺他已經放棄了……」倪開祿的一位生意夥伴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兩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太陽能「潛力股」
「跑路門」事件發生之前,超日太陽能的故事算得上成功。
在位於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的超日太陽能總部,56歲的董事長倪開祿辦公室裡那套精緻的木質雕花古典家具讓客人印象深刻。在2003年從事太陽能產業之前,倪開祿曾從事家具生意。在後來對他成功事蹟的報導中,他說希望做些「有科技含量的新產品」,由此投資500萬元進入太陽能光伏製造業。在那之前,他還做過童車。
倪開祿希望,這家註冊資本8.4億元,擁有1500名員工,以及上海、洛陽、九江三大生產基地的高科技太陽能公司能躋身世界一線太陽能企業的行列。2010年,由於超日的上市時機與全球太陽能市場的空前火爆不謀而合,上市後的一段時間內,超日看上去的確很有潛力。
當在美國上市的太陽能行業龍頭尚德電力市值不足10億元時,超日太陽的市值超過40億元,加上2012年3月發行的10億元5年期「11超日債」,超日太陽在上市的兩年內融資總額達到33.76億元,這讓倪開祿在2012年初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亦頗為自得地表示,其財務狀況比在美上市的其他太陽能企業「好得多」。
在國內資本市場更高的估值和更好的融資環境之下,超日一直維持著頗為靚麗的財報。即便在太陽能行情慘淡的2012年,當11家在美國上市的中概太陽能光伏企業均給出一份慘痛的三季報時,A股上市的超日太陽三季報卻堪稱耀眼。不過,外界對其財報一直有質疑。
此外,通過收購和新建方式,超日還建立起了從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到電站建設全產業鏈,將業務方向瞄準光伏電站市場。在上海並不算發達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領域,超日的地位舉足輕重。
多元投資,融資透支
在手中資金充裕,公司如日中天之際,倪開祿卻開始了其在太陽能行業之外的投資。
2011年2月17日,超日太陽公告,倪開祿之女倪娜將180萬股限售流通股抵押給國元信託,由此開啟了倪開祿父女通過信託公司進行股權質押融資之路。這些資金為其個人投資提供了支持。
倪開祿選擇了LED。公開資料難以獲得其LED投資的具體數額,據一位參與了其LED項目私募的分析師透露,由於有上市公司董事長個人投資做背書,當時該LED項目曾被不少投資人看好。
彼時,中國LED市場空前火爆,LED關鍵材料2英吋藍寶石襯底市場價格歷史性地從9美元/片沖高至38美元,甚至一度接近40美元。這種瘋狂的漲價現象,讓各路資本不惜重金砸向LED藍寶石襯底材料領域。
不僅是倪開祿,從太陽能行業裡獲得了大量資本的企業家投資LED的不在少數。
2011年,全球最大的硅片製造商保利協鑫就投資3億美元,在江蘇阜寧和徐州設立LED藍寶石襯底材料生產基地。同時,硅片製造商江蘇環太集團亦宣稱一期投資10.6億元在揚中市創立江蘇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從事LED藍寶石襯底材料製造。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當時考察過LED投資的太陽能企業還包括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等大企業。
然而,進入2011年,受LED終端應用市場需求增速減緩的影響,2英吋藍寶石襯底的市場報價已從2010年底最高的38美元/片暴跌至2012年三季度的10美元/片,降幅超過70%,眾多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在保利協鑫內部,投資LED的話題已不再有人敢提起。「倪開祿從一投資開始,市場就開始變糟。」民生證券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超日太陽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天華陽光董事長蘇維利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了這些投資「並不太順利」。除LED外,倪開祿的個人投資還包括一個水處理項目和煉油項目。
根據超日太陽發佈的公告,兩年內,倪開祿父女進行了17次股東股權質押,6次解除股權質押,2次解除股權質押並同時宣佈再質押。
就在倪氏父女將自身股權抵押殆盡後,2012年12月20日,超日太陽和11超日債公告停牌,理由為「擬披露重大事項」。停牌一週後,坊間傳出倪開祿已經「跑路」的消息。
「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和股權質押融資,甚至非法集資,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已經完全被透支了。」王海生說,如今找到其他資金注入的可能性較小。
「我們的股票被嚴重低估了,預計在2012年4月情況會好轉。」2012年初,倪開祿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曾對2012年表示樂觀。
豪賭電站
為了保持上市公司財報的靚麗,超日太陽開始擴大海外光伏電站建設的規模,此舉進一步讓本已脆弱的現金流更加緊張。
受制於全球太陽能行業的不景氣,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太陽能企業開始出現大面積虧損。而根據現行證券制度,連續兩年淨虧損將被冠以「ST」,這讓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壓力更大。
「行業價格跌得很厲害,我們就考慮做電站,只有做電站才能盈利。做電站資金需求巨大。這樣必須得到銀行更多的資金支持,但行業不好銀行對資金只收不放,造成我們資金壓力比預期的更大。」倪開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而如果不建設電站,超日又面臨電池組件銷售不出去的困境。兩難之下,超日選擇了大規模建設電站,即尋求境外合作方共建光伏電站,並要求合作方採購相當於該電站規模所需的組件,待電站項目取得貸款或股權轉讓後再收回組件銷售回款。此舉的風險在於,資金壓力巨大的電站建設行為,一旦中途遇到問題,公司資金鏈將面臨極大危險。
「我當初給他的建議是用20%-30%的資金做電站就可以了,但他沒有聽我的,把一半以上的資金都投在了電站上。」超日在海外建設電站的合作夥伴天華陽光董事長蘇維利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問題接連而至。歐債危機影響下,超日在希臘的項目遭遇當地政策變化,「希臘40兆瓦的項目都準備啟動建設了,國開行還有10億歐元的授信,希臘突然宣佈退出歐元區,國開行停下來,我們的安排全亂套了。」倪開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在海外合作建電站的創新模式,也帶來會計準則的難題,難以確認的銷售收入讓會計師事務所對超日的財務報表持「保留意見」,同時,快速攀升的應收賬款又讓超日的資金狀況進一步惡化。2012年一季度,公司應收賬款已攀升至26.34億元。
2013年1月4日,超日太陽公告稱,董事長倪開祿「前期在境外催收應收賬款並洽談境外資產處置等相關事項,近日已回到國內」。一天後,倪開祿被要求參加由上海證監局召集的多部門會議。南方週末記者多次聯繫倪開祿本人,其一直未接手機。
回到國內的倪開祿澄清了其「跑路」謠言,但擺在他面前的財務黑洞,顯然難以短期填補。
眾所矚目的彰銀經營權爭議案,在五二○新政府上台前夕宣判, 但結果似乎還是回到原點,這樁走了十一年的金融聯姻,還有哪些關卡需要克服? 延宕十一年的彰銀經營權爭議案,訴訟結果日前出爐,台北地院判決台新金與財政部間「契約關係存在」,但駁回台新金提出改派彰銀董事為台新金代表與損害賠償要求;外界解讀,法院給予台新金與財政部各打五十大板的判決結果,讓這齣金融圈史上最長壽的連續劇依舊無法落幕,最後鹿死誰手,還得比拚誰的氣長。 這裡所謂的「契約關係」,指的是「財政部在台新金仍屬彰化銀行最大股東之期間內,不得妨礙台新金指派之代表人當選彰銀全體董事席次過半數之董事席次」;對此,台新金發言人林維俊表示,這證明台新金依據二○○五年公告及公函,來主張與財政部間具有民事契約關係,是成立的。 「公民併」 將是觀察指標林維俊拿出當年的公告指出,「財政部同意支持所引進之金融機構取得彰化銀行經營權」,○五年公函並載有「增資完成後,經營管理權移由該策略投資人主導」、「本部(財政部)持股在未出售前,如得標投資人仍為最大股東者,本部將不改變由得標投資人主導該行經營權之政策」。 彰銀方面,則認為判決結果不會影響目前董事會結構,由於法院已判定財政部對台新金所負起的契約義務僅屬一次,且財政部早於彰銀○五年股東臨時會董監事改選已完全履行,所以駁回台新金控有關「移轉彰銀經營權予台新金控」的請求。 至於另一主角財政部,雖負有「不能以所持股權妨礙台新金控經營權主導地位」之約,但法院認定財政部於彰銀一四年股東臨時會董事改選時並無任何違約情事,而本刊致電財政部次長吳當傑,對於判決結果看法,他也僅表示,尊重法院判決結果。 目前看來,「一個判決,各自解讀」的結果,似乎無法幫台新金立刻拿回經營權,因此,翻轉這場延長賽結局的關鍵,很可能落在明年六月登場的彰銀董監改選,不過,這段期間仍有幾個指標可供觀察。 首先是準行政院長、○五年台新金取得彰銀股權時擔任財政部長的林全態度。一位美系外資分析師指出,任何財經政策一定是「由上而下」推動,相對於財政部或彰銀的意向,林全的態度更是關鍵,而新政府是否會推動「公民併」則是觀察指標。 如果新政府有相關動作,在法院已判定台新金與財政部存在契約關係之下,台新金取得彰銀經營權自然更有水到渠成的氛圍加持。 新政府傾向「去家族化」 往下一層看,是明年彰銀董監改選時,財政部在「徵求委託書」上的態度。儘管這次判決中,法官認定財政部在本屆彰銀改選時大張旗鼓、以小博大徵求委託書的方式「並未違約」,但事實上當時財部此舉招致許多公司治理專家的批評聲浪,新政府上台後將如何面對這個棘手問題,將是關鍵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將就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施俊吉曾對外表示,民營金融機構購併公股行庫並非不可以,但有意購併泛公股的民營銀行,必須「去家族化」,包括增資、引進大眾資本,政府才可能考慮。這個說法,似乎直指台新金。 同一時間,台新金在四月二十八日宣布發戊種特別股、己種特別股,目的除了因應丁種特別股贖回,強化資本適足率,呼應主管機關打亞洲盃政策充實銀彈,台新金表示,其中的己種特別股,的確會有稀釋原股東持股的效果。 此舉是否剛好「吻合」新政府期待,其實頗耐人尋味。 除此之外,龍巖董事長李世聰未來向哪邊靠攏?則是另一個變數。 目前台新金持有二二.五%彰銀股權,預期未來不排除向金管會申請提高增加股權投資,或與目前持有彰銀約九%股權的龍巖集團董事長李世聰合作。不過,外界相信李世聰還是會觀察新政府態度,以決定要將手中的票投下哪一方。 然而在不少外資眼中,真正對台新金股東最好的結果,反倒是將彰銀股權全部出售。瑞信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許忠維表示,台新金若能成功出售彰銀持股(預估價值逾三二○億元),將從「資本不足」變成「資本充足」,更重要的是,自此甩掉這個具有高度政治挑戰性的燙手山芋。 當然,還有一種最壞的情況就是維持現狀,不僅台新金的資金依舊進退兩難,在面對同業紛紛大手筆展開亞洲盃海外購併的此時,從○五年撐到現在的台新金還可以再拖多久?都是外界最關心的焦點。 ○五年,台新金以三六五億元併彰銀,一度被視為「台灣金融史上最大豪賭」,這個豪賭將如何演下去,皆考驗著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的智慧。 撰文 / 梁任瑋 |
盡管去年遇到了資本寒冬,但二次元產業風景獨好,投融資達到歷史新高。
近日,《中國二次元產業投資地圖》(下稱“《投資地圖》”)由數娛夢工廠發布,報告顯示,在文娛產業巨頭的投資推動下,2016年二次元產業融資規模大爆發,全年約有77起融資事件共融資24.5億元人民幣,而這個數字在2014年僅為1.62億元,兩年時間漲了約15倍。
正如2015年騰訊首次提出“二次元經濟”概念,這似乎也註定了中國ACGN(動畫、漫畫、遊戲、小說)產業的命運將與身後巨頭們的推動休戚相關。2016全年二次元行業77筆融資案中,至少有20筆融資與業內的大公司構成直接關系,數量占比近26%,其中共包括了8家A股上市公司。
盡管二次元產業投融資大爆發,各個領域也在積極尋找變現模式,但二次元產業很重要的一個分支動畫領域卻一直苦於難以實現盈利,並且目前看,盈利難題依舊難解。
二次元產業融資大爆發
經歷多年的緩慢生長,隨著年青一代的成長,二次元已逐步擺脫非主流的尷尬身份,溢出和滲透至主流領域。資本傾註之下,B站冠名上海男籃,A站引入傳統的傳媒集團中文在線,二次元開始頻頻在傳統產業的融合案例中嶄露頭角,文化的滲透力已打破次元壁。
資本傾註背後的投資邏輯,由多個因素促成。數娛夢工廠財務顧問項目總監劉玉林向記者表示:“目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人口和技術紅利已過,場景已差不多極致細分,機構亦在思考下一波技術革新的風口在哪兒。在其他領域機會寥寥的情況下,二次元領域所代表的年輕文化已經成為下一個必然的熱點。”
除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投的熱點退潮之外,另一個無法忽視的原因是80後一批優秀投資人的崛起,帶動了包括二次元在內的整個年輕文化領域的創投熱度。劉玉林告訴記者,2015年,文娛行業最熱投資人當屬李豐,這位前IDG資本最年輕的80後合夥人一手將“90 後”創業打造成年度熱詞,並且發掘出徐逸創立的B站;2016年,又一位80後投資人陳悅天與SNH48一起成為二次元領域創投的符號,這位85後投資人發掘出了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支突破次元壁進入主流文化圈、估值超過50億元的二次元偶像組合。
目前,二次元領域正聚集著越來越多的資本。除了紅杉資本、經緯中國、IDG、SIG海納亞洲等老牌知名美元基金之外,創新工場、君聯資本、華映資本、國金投資等國內根基較深的VC亦加入了二次元領域創投大軍,在2016年行業投融資中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投資額度。
之所以如此看好二次元產業,IDG資本的合夥人熊曉鴿認為,作為真正意義上第一代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90後更加習慣於生活在虛擬世界之中,願意為精神和虛擬的滿足付費。因此,隨著90後逐漸步入社會,成為社會主流消費人群之一,二次元產業也會隨之不斷發展壯大。
變現渠道窄 動畫盈利難題無解
目前整個ACGN領域里面,遊戲影遊互動還是主要變線渠道,不過,整個行業商業化進程加快,變現模式也開始多元化。以B站為例,2016年,已躍居國內二次元第一平臺的bilibili 彈幕網站(B 站)在探索商業化、實現變現模式多元化的道路上動作頻繁。
長期以來,由於擔心引起用戶反感而避談商業化的b站,向用戶塑造出一個以興趣和愛好為出發點,還未盈利的形象。不過,這一情況在2016年有了微妙的變化。
《投資地圖》顯示,去年B站拆分北京分公司旅遊子品牌bilibiliyoo 進行獨立融資,線下活動頻次增多,並首次盈虧平衡,開設廣告專區,實施付費“大會員”制度等舉措均表明,B站正在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與之相對應的,動畫行業卻深陷難盈利的困境。
2016年,得益於上遊IP向下遊變現路徑的逐漸通暢,視頻平臺對動畫的需求量增加,國內二次元產業的從業者開始摸索打造成熟產業鏈的方法論。在這其中,網文、漫畫等 IP“動畫化”的數量與節奏明顯提升。然而,相比上遊漫畫行業的初露崢嶸,在資本市場起步更早的動畫行業卻沒能迎來欣欣向榮的局面。
首先,從融資數量看,據數娛夢工廠統計,二次元產業的大頭動畫行業僅占到去年二次元行業總融資案數量的20%,遠低於漫畫行業的數量。
其次,在盈利方面,2016年,上遊IP方對改編動畫的需求不斷增加,供求關系影響了價格,但並沒有改善動畫公司的利潤情況。無論是原創還是代工企業,依然面臨行業性的盈利困境。 對原創動畫公司來說,以動畫孵化一個IP的成本與風險遠高於漫畫行業。劉玉林告訴記者,三維動畫由於技術的進步與素材的可重複利用,在未來的發展中尚且還會呈現邊際成本遞減的特點,而二維動畫的質量更依賴投入的資金與制作時間周期,對成本要求更高。 目前國產二維動畫番劇的成本平均每分鐘3~4萬元,最高可達7萬元每分鐘,在犧牲部分質量的情況下每分鐘的投入也至少需要1~2萬元。
目前來看,動畫的版權價值較低,也就是說,很多動畫公司難以僅靠將播放權出售給電視臺與網絡視頻平臺回收成本,這意味著最核心最應該變現的方式沒有得到市場認可。
因此,動畫公司主要通過下遊遊戲、衍生品開發回本。愛奇藝副總裁楊曉軒向記者表示,二次元的IP要避免日本那樣過早的區隔化,在國內二次元產業要走泛二次元化的道路,可以影視化、遊戲化等多元發酵,不要過分區隔,通過市場化的篩選、工業化制作,互聯網平臺的推動才能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