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解的命題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9ck.html
人似乎有追求“確定性”的天性,下面隨便舉兩個這方面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
這次元旦期間,我與大舅子見面,談及股市,問他:“是不是依然拒絕做股票?”他回答依舊:“股市七虧二平一贏,你憑什麽保證自己一定就在‘一’里面?”
大舅子只買一些盈利確定性的銀行理財產品。
第二個例子:
企業CEO出身的青年朋友H,離開原來單位,闖蕩了四、五年,未見成效。後來,他低價收購了一個長期虧損的國內男裝品牌,經營了兩年,目前稍有好轉,但仍未擺脫虧損。
大約半年前,他打算參股另一個朋友搞了好多年的“設計師品牌服裝”項目,問我怎麽看。我勸他不要輕易入夥,因為各種跡象表明,這個項目大好不妙。結果一語成讖,過了兩個多月,這個項目因虧損嚴重而倒閉。朋友H幸虧沒有投錢進去。然而朋友H具有投資意識無疑是個重大進步與提高。於是乎,我建議,不妨考慮向資本市場投資,比如,配置一定比例的資產於股市,不必非要股權投資於實體經濟。他問:“回報率怎樣?”我答:“這倒說不準,但就上證指數而言,從成立的95點發展到現在的3000點,23年以來,增長了30倍,平均年化增長率大約為16%。”
此後,我們交流了幾次,最後他堅決否定了股票投資,理由是:1、投資回報期不確定,而且回報率也太低;2、做實體經營或股權投資,機會更多更大,因為經營能夠把握,不但回報期可以預見確定,而且回報率要大得多,並且舉出了一大串著名實業成功人士的例子。諸如H這樣想法的商人和企業家很普遍。
上述二則事例說明,人不僅有做“確定性”之事的習慣意識,而且有憑感覺想當然地考慮事情的思維習慣。所以,對於“不確定性”的股票投資生意,大多數人是無法真正想明白的,即使已經入市的人,他們多數也只是把股票生意當作一項確定性的投機生意來做的。還有,不少人盡管都知道,股市長期是向上的,做股票能夠賺錢,但他們非要事先確知:“什麽時候能賺?可賺多少?”其中,很多人堅信,自己經營實體的回報率一定會遠遠大於證券投資。
因為股市是個典型的複雜性適應系統,充滿著不確定性,所以,對於大多數習慣於“確定性思維”的人來說,你無論如何都解決不了他們要想知道的“確定性”的問題,這似乎是個無解之命題。沒辦法!
不過,客觀而中肯地講,正因為有那麽多人積極努力地、前僕後繼地投身於實體經濟,虛擬經濟才得以繁榮發展,股市才能欣欣向榮。在市場經濟中,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不然的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