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烏龜變身孫悟空 林百里 衝刺雲端

2010-11-04  TNM




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廣達,在鴻海殺入下,陷入毛利下滑困境。本刊調查,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另闢戰場,搶先同業布局雲端運算,今年起開始營收獲利,預計兆元營收中將占3成。大病初癒的林百里誓言:「5年內要成為全球一線雲端運算廠商。」

上週五(十月二十九日)廣達法說會,副董事長梁次震說:「今年非筆記型電腦(NB)營收占比約二六%,明年可望成長至三○%。」梁次震談笑風生的同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則在國外忙著搶單。

雲端商機 親督軍

本刊調查,林百里近日形色得意的告訴友人:「我都不敢接客戶電話,訂單都滿了。」他口中的「訂單」,不是老本業NB訂單,而是廣達非NB的新事業「雲端商機」。

為了搶占雲端商機,今年初,林百里大手一揮,進行組織調整,在既有的筆電代工以外,還新增3C事業群,成立六大事業部。林百里不但親自督軍,還向內部下達 「戰鬥目標」,他說:「今年雲端產品伺服器出貨達百萬台,每年要以二倍速度成長,五年內要成為全球一線雲端運算廠商。」

雲端,一直是林百里的「夢」。早在十年前,NB代工業正夯時,身為NB代工龍頭的林百里就說過:「帶這麼重的notebook是不對的,應該是把那個運算,丟到一個遠端的地方。」

究竟什麼是雲端?商機魅力何在?曾罹患肺腺癌的林百里解釋:「就像我們到醫院看病,以後透過雲端,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家醫院,取得病歷資料,不像現在,換個醫院,還要回原來醫院調病歷;還有像iPhone,其實就是一個小cloud的觀念。」

而真正攻入雲端,則是林百里大病初癒後。「三年前,Barry(林百里)病癒重出江湖,他把NB代工業務交由CC(梁次震)打理,他自己專心發展雲端業務。」廣達老臣透露。

投資生產 處理器

林百里將NB交給梁次震後,就馬不停蹄,立刻找微軟,討論雲端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去年廣達投資一千萬美元買下Tilera公司,這是一家由麻省理工學院教 授、學生合作的公司,生產以ARM架構的處理器,其處理器功能號稱可追上英特爾、超微(AMD),價格卻更低廉。廣達計畫未來可以運用在雲端運算上,打造 廉價的伺服器。

去年鴻海郭台銘正式跨入NB代工業務,廣達毛利下滑,今年第二季甚至跌破四%,使得廣達加速搶進雲端運算。林百里曾感嘆地說:「我做NB時,客戶是拿現金排隊搶貨,這也不過是十年前的事情,現在這個市場做成這樣,還有人要進來,這對產業是沒有幫助的。」

勤跑大陸 建人脈

在林百里領軍下,廣達今年五月註冊「雲運算科技公司」,計畫透過與兩岸電信營運商合作,提供中小企業管理的軟體,使用者付費,再由廣達與電信營運商拆帳。 今年七月,廣達還快手快腳與中華電信簽訂MOU,結合中華電信營運系統及寬頻網路,加上廣達在伺服器、儲存系統的硬體製造。

本刊調查,廣達不但握有「祕密武器」—雲端產業的一項關鍵專利技術,林百里還準備註冊一家新公司,取雲端的第一個字與廣達結合,取名為「雲達」。「Barry已經叫人先在台灣登記註冊,陸續也會到中國與美國等地,把雲達的名稱註冊下來。」知情人士透露。

除了鎖定國內八萬多家製造商,「大陸有上千萬家製造業,潛在商機更為驚人。」廣達內部評估。

這一年多來,林百里勤跑大陸,看中的就是大陸的雲端商機,「上個月二十日,林百里參加中移動舉辦的《海峽兩岸4G技術發展及合作高峰會》,也就雲端技術的運用,與王建宙雙方相談甚歡。」知情人士透露。

林百里搞研發出身,過去大陸人脈應酬都交由前總經理王震華打點,二○○七年,王震華去職,林百里只好親自下場交際。「Barry為了雲端運算,跟大陸政商 建立關係,幾乎每月都往北京跑,研發出身的他要適應大陸官場文化,是件苦差事,可見他推廣雲端多賣力。」知情人士說。

構想多年 涉入早

在國內科技大廠中,林百里算是最早涉入雲端運算的老闆。一九八八年時,林百里創立廣達,很多人都認為他做PC太晚,但他的腦筋動得比別人快,很早就看到行動電腦的潛力,「當時只有桌上型電腦,沒有筆記型電腦,我認為個人電腦是可以讓人帶著走的。」

一九九九年廣達上市,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全球每四台筆記型電腦,就有一台出自廣達,林百里眼看筆記型電腦崛起,又看到同業競爭,毛利下滑,產業進入微利時代,林百里不得不思考廣達下一步。

二○○四年,廣達加入MIT(麻省理工學院)Oxygen(氧氣)計畫。這計畫與林百里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一頭栽入雲端運算,認為這將掀起科技業革命,他告訴部屬:「NB難賺錢,雲端運算才是好生意。」

事實上,全球雲端革命已悄悄在進行。去年六月紐約證交所投入五億美元,建立雲端運算中心,未來所有交易都將在雲端上面成交。去年九月白宮資訊長坎卓宣布,美國政府既有的資訊系統,將被雲端科技開發出來的新網站Apps.Gov取代,每年可省下七百五十億美元公共預算。

國外大廠 找上門

各國政府也陸續成立所謂的「公眾雲端服務」,將以往民眾必須親自去政府機關辦理的文件與服務,通通放在網路上,包括繳交水電費、戶政、地政與車籍資料等異 動申請。「這些資訊必須有嚴謹的保護,從中央到地方都積極建立雲端中心,欠缺的技術與建置,剛好給廣達很好的機會。」知情人士說。

「像Google、微軟、雅虎、台灣的中華電信以及中國的中國移動等,都正在建立自己的雲端中心,裡頭要用到的大型伺服器、儲存與網路設備,過去都是向惠普、IBM、思科等大廠採購,現在都直接跑來找我們幫忙設計與製造。」廣達高層透露。

「因為品牌大廠做雲端運算要求的毛利率,都要三成以上,廣達來做只要毛利有一成以上,而且隨叫隨到,服務遠比那些大廠來得好,客戶自然願意跳過大廠們,直接來找我們下單。」

終端裝置 將推出

今年初,林百里鬆口透露:「歐美政府部門跟一些大企業,積極跟廣達洽談,其實已經有一些接單。」不到一年時間,廣達除了在伺服器之外,也搶進雲端終端裝置,年底預計推出「雲端相機」,而明年推出的預防心臟病再發作的人體感測器,目前已有保險公司開出一百萬個訂單。

今年初,林百里在尾牙旺年會上,變裝齊天大聖高喊:「今天打扮成孫悟空,就是要帶領大家衝上雲端。」還多次說:「我不去藍海,我要去雲端。」一向信奉烏龜哲學的廣達,能否七十二變脫胎換骨,明年將是關鍵的一年。

電子業搶進雲端產業

雲端運算小辭典

就是將個人電腦或個別企業主機的儲存以及運算功能,全放到遠端的1個超級電腦中心執行,即所謂的「雲」。「端」則是個人電腦、手機,甚至提款機等終端應用 設備。未來只要有密碼,就可使用任何可連上網的「端」設備,透過網路連結到「雲」(即超級電腦),取得資料並進行處理。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認為2013年雲端商機可達1,500億美元(近新台幣5兆元)。資策會預測,今年台灣市場達62.1億元。

林百里小檔案

現職:廣達集團董事長

事業:廣達集團下有上市公司廣達,為全球筆電代工龍頭,及鼎天、廣明2家上櫃公司;集團總市值約2,321億元。

出生:1949年

學歷:台大電機系碩士

經歷:1972年起創業、任職金寶;1988年創廣達集團;2005年罹患肺腺癌,下放經營權;2008年起健康好轉,重新掌旗。

家庭:妻何莎、育有2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58

找到新藍海 明年將貢獻700億營收 廣達突圍領先 要讓「烏龜」飛上雲端

2012-11-19  TWM
 
 

 

這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跑,一開始的領先並不保證就是贏家,只有堅持跑完全程,才有機會贏得最後的勝利!

一步一腳印的廣達,在手機、面板、電視、超低價電腦夢碎後,找到新藍海,林百里用實際的成績告訴大家,「烏龜也可以飛上雲端」!

撰文‧張瀞文、賴琬莉

十月底,廣達第三季財報揭曉,在一片不景氣中,廣達第三季毛利率回升到三.九五%,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一.六九元,前三季每股賺了四.五六元,優於市場預期。分析師指出,廣達今年EPS將會超過六元,這是二○○○年網路泡沫後,廣達表現最好的一年;也是最逼近鴻海(法人預估EPS六.四二元)的一次。

十四年前,廣達以八百多元風光上市,林百里一度號稱「三廣總督」,之後又黯然退出手機及面板市場;並因為身體因素,差一點也要交出親自打造的廣達電腦經營權。

林百里看似已遠遠落後對手,現在卻又一步步追上來,並且在全球低迷的景氣中,逆勢突圍,再次領先同業。

親自督軍六大事業部

跨足雲端服務 微軟也是客戶「後PC時代,廠商們大家都在求變求生存,找到新產品、新方向的人,就有機會勝出。」研究下游產業多年的元大證券下游硬體研究主管陳豊丰說。而廣達的新方向,也是林百里帶領廣達走出谷底、戰勝不景氣的祕密武器,就是雲端技術。

最近幾年,隨著先前的研發投入逐漸看到成果,廣達雲端產品占營收比重,已從四年前的一.八%,上升到今年的六.一%。分析師甚至估計,廣達明年雲端產品比重將提高到七%以上,明年總體獲利的三成將由雲端產品貢獻!

換句話說,當大多數人都還搞不清楚雲端商機是什麼時,雲端產品明年開始將實質貢獻廣達至少七百億元營收,以及接近七十億元的獲利。

同業看到廣達從NB跨入雲端,大賺雲端財,都覺得很羨慕,但廣達的轉型非一朝一夕,從林百里這幾年的發言,可以知道廣達布局雲端是有脈絡可循的。

二○○四年,廣達加入MIT(麻省理工學院)Oxygen(氧氣)計畫,這個計畫與林百里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一頭栽入「雲端運算」,認為這將掀起科技業革命,他告訴公司主管:「NB難賺錢,雲端運算才是好生意。」三年前,一通關鍵電話,更加確定廣達下一步要走的路。

三年前,全球景氣都還沉陷金融海嘯的恐懼中,電子業景氣也同樣陷入五里霧中。初春的某個深夜,廣達技術長張嘉淵突然接到林百里來電,林百里向張嘉淵說:他已嗅到產業反轉的味道,正認真思考廣達轉型的方向與可行性,雲端就是林百里的目標。

今年初廣達尾牙,林百里仿照電影「阿凡達」主角,化身全身藍的「不凡達」,在台上向員工喊話:「要在雲端上,走出不平凡的方向,打造不平凡的廣達。」這已是他第三年在尾牙中強調要力拚雲端;前年,林百里在尾牙上變裝齊天大聖高喊,「我不去藍海,我要去雲端。」並宣告廣達正式進入「雲端元年」。

林百里開口閉口都是雲端,可以了解他對於「雲端大計」是認真的。一○年,林百里進行組織調整,在既有的筆電代工以外,還新增3C事業群,成立六大事業部,由他親自督軍。

而不到三年時間,林百里在雲端就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我都不敢接客戶電話,訂單都滿了。」他口中的「訂單」,是新事業「雲端商機」。去年廣達更接到Facebook伺服器訂單,正式進入白牌伺服器領域,Google以及微軟等國際大廠早已成為廣達雲端客戶。

成功關鍵一:眼光深遠

十二年前涉入雲端 不做Me Too產品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公司保守預估,一四年之前,全球企業運用「雲端運算」所獲得的營收將突破一四○億美元,林百里帶領廣達轉型,再次精準卡位成功。

從一名僑生,隻身到台灣求學打拚,到一九八八年創立廣達電腦,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這二十四年來,廣達雖然多次面臨起起落落,但至今仍屹立不搖,篤信「烏龜哲學」的林百里,的確有兩把刷子。

「五年前,Barry(林百里英文名)病癒重出江湖,他把NB代工業務交由CC(梁次震英文名)打理,他自己專心發展雲端業務這塊領域。」所以廣達真正切入雲端,是在林百里大病初癒後,廣達老臣透露。

但早在十二年前,NB代工業正夯時,身為NB代工龍頭的林百里就說過,「帶這麼重的Notebook是不對的,應該是把那個運算,丟到一個遠端的地方。」顯然在國內科技大廠中,林百里算是最早涉入雲端運算的老闆。

其實不只是雲端產品,從林百里創業歷程,就可以看出他的前瞻眼光與創新思惟。

二十多年前曾經與林百里合作過的一位半導體界總經理,有一次提及林百里,他不由得稱讚,「Barry腦筋動得比別人快,眼睛比別人尖,且很有市場概念,很早就看到行動電腦的潛力。」一九八○年代末期,宏碁、仁寶大廠做電腦已達到規模,林百里才決定跨入;但很多人並不看好他要加入Notebook,甚至當時借款,都要好朋友葉國一、溫世仁幫他背書,銀行才肯借錢給他。

成功關鍵二:重視研發

最喜歡被叫發明王 一年投入逾百億雖然屬於後進者的林百里,一開始就遇到重重困難,但他仍堅持選擇不做「Me Too」產品,跳過桌上型電腦,直接從筆記型電腦的初階版「膝上型電腦」切入。

這位總經理回憶,「那時候大家都在用桌上型電腦,對NB心存疑問,但Barry就對我說:『以後桌上型電腦這種笨重的東西,會是可以攜帶的,甚至會變成與計算機差不多大小。』」爾後,林百里獨特的眼光,果然讓廣達成為全球筆電代工龍頭。

而林百里引以為傲的研發實力,則是他掀起產業大戰的堅強後盾。

林百里投注研發不遺餘力,○五年斥資五十億元成立「廣達研究院」,林百里幾乎天天都到廣達研究院巡視,給研發人員意見。「別人都叫我股王,其實我最喜歡大家叫我發明王。」林百里開玩笑地對同仁說。

同年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推廣「每個小孩都有手提電腦」計畫(One Laptop per Child,OLPC),生產每台一百美元的低價筆記型電腦,供應給新興國家。當時業界並不看好,但OLPC計畫雖並未大幅增加廣達獲利,卻奠定廣達低價電腦研發能力,廣達是國內第一家拿到低價電腦訂單的代工廠。

工研院競爭力中心首席研究員陳清文就說,廣達是電子五哥當中,對於研發投資布局及投入最深的!今年第一季廣達投入研發費用十四億元、第二季二十三億元、第三季十二億元來計算,陳豊丰估計廣達今年投入研發的費用將超過六十億元;若將客戶補貼的產品前期研發費用(廣達將該費用列為業外收入)加入,陳豊丰表示,廣達投入研發的金額超過百億元!

林百里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雖然NB讓他戴上龍頭桂冠,但是後續投入的手機、電視、面板、OLPC卻相繼夢碎,尤其是面板一役,更是差一點讓廣達翻船。

成功關鍵三:壯士斷腕

毅然退出面板 讓廣達有再起之本同業就說,當時廣輝發生困難,林百里身體也出了狀況,加上這種大額的資本投資也不是林百里擅長,幾經思考,他決定當機立斷、壯士斷腕,「將廣輝的經營權交出給友達」!

當時,一位面板同業表示,「科技業投資很容易,但是退場很難。」如今面板成為「四大慘業」之首,如果今天廣達還拖著廣輝這個包袱,「光是資金都被綁死了,更不用說什麼雲端投資。」所以從事後的角度來看,友達、奇美身陷錢坑,大同嚴重被華映拖累,同業都不得不佩服林百里提早看到困局,優先選擇退場的智慧。

而且林百里賣廣輝這個決定,反而幫廣達開創了機會更好的另一場全新賽局,是廣達這幾年可以從谷底再站起來相當關鍵性的一役!

哈佛大學教授布蘭登柏格(Adam M. Brandenburger)與耶魯大學教授奈勒波夫(Barry J. Nalebuff)兩人合著的《競合策略:賽局理論的經營與智慧》書中提到,「最高明的賽局參與者,往往是可以打破僵局,時時為自己創造新賽局的人。」在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不能不承認林百里是一位高明的賽局參與者!

林百里企業經營智慧語錄

1 . 新的時代要活用技術,要有新的賺錢模式。

2 . 科技是為了服務藝術,而所有藝術的源頭,都是為了滿足人性價值。

3 . 我從一個害羞的工程師,變成一個策略家;從一個被動的人,變成一個主動的征服者「I come, I see , I conquer」。

4 . 現在談雲端就會像幾年前談網路一樣,再不上就落伍了。

5 . 我是開一個賽馬會,找好的馬進來,給牠吃最好的糧草。賽馬嘛,冠軍馬吃最好的玉米,跑不出名的只吃乾草,很公平。

廣達要當雲端界的「水龍頭」究竟什麼是雲端?商機有多大?林百里曾經用「自來水」很巧妙地形容「雲端商機」。

林百里說,中文對「自來水」的形容很貼切,因為水龍頭打開,水就會流出來,因此一般人並不會去思考水從哪來,只知道需要水就去打開水龍頭。他認為,未來資訊取得的方式也會如同這個概念,他稱呼其為「自來運算」,所有的終端裝置就會如同水龍頭一般,使用者有資訊需要,只要啟動終端裝置即可。

「自來水發明後,賺大錢的人其實不是建水庫的,而是做水塔、水管、水龍頭、臉盆與馬桶的廠商。」林百里表示。分析師認為,廣達在雲端產業當中,做的伺服器、NB及平板電腦就是屬於供水系統中的水塔及水龍頭,可說是相當不錯的制高點。

(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65

烏龜沼澤地:中國無序的商業環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519.html

何為「烏龜沼澤地」,那就是在沼澤地的環境中,只有烏龜才可以通過。如果是快馬,則必將馬蹄深陷;如果是泥鰍,則有可能在鑽來鑽去的時候被阻住前路。

用「烏龜沼澤地」來描述中國的商業環境,再恰當不過。中國的商業沼澤地有三個方面的特徵:

(1)中國相對低端的消費意識環境。雖然在法國的奢侈品店裡面,在迪拜的豪華商場裡,在香港的海港城裡,大陸人的消費能力無可置疑,然對於品牌的文化內涵卻知之甚少。在中國做市場,若以「專業」行之,難成氣候。若以「看似專業」行之,則市場廣矣。中國人不懂紅酒,何必告知紅酒的單寧含量、品酒程序……,只需告知來自法國,波爾多產區,AOC評級即可。在中國的零售市場中,自古以來奉行的無非是八字真言「低價銷售,規模經營」。低價銷售以取悅消費者,規模經營以在供應鏈中獲取話語權。如果真的講究百思買式的專業,會死的相當難看。

(2)中國相對寬鬆的商業法律環境。在中國,很多企業的成功都是依靠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智慧」。也因此,很多企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中國的大小企業中,所謂的「法律顧問」不是告訴企業該如何守法經營,而是如何鑽法律的空子。在博弈的世界裡,不遵守規則的人可以得到暫時的利益最大化。踏實經營、遵紀守法、合規經營、安心實業的人,在中國的商業環境中往往連「生存」都是問題。什麼樣的制度產生什麼樣的企業。在寬鬆的法律環境中,只有貼著法律的地皮走才可獲利。建立不起對制度的信任,中國的商業社會契約就無從建立。在中國入世談判中,法律環境曾經是重要的議題,矛盾集中凸顯在「知識產權」的問題中。可以說正因為沒有產權的保護,我們才有了曾經的VCD奇蹟,以及個人電腦的普及,政府在十年前對知識產權的寬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今天卻將中國的原創、科研拖到了崩潰的邊緣。

(3)中國相對落後的商業倫理環境。何謂「中國威脅論」?不是日益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也不是日益有影響力的政治話語權,而是極端落後的商業倫理,因為中國人做事沒有「底線」。這是何其可怕?我們已經從日常的餐桌上瞭解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化學元素,這是怎樣一個神奇的過度。其實像達芬奇家居這樣的事件,在中國何止一件兩件?在相對低端和消費意識和法律環境中,在缺乏信仰的價值觀系統中,只要可以賺錢,有什麼不可以做呢?中國人沒有敬畏之心。其實,從另一方面開看,這樣帶來的後果是何其嚴重?當前的中國社會,信任極端缺乏,交易成本極端高昂。受害者,自己而已。谷歌退出中國,退居香港,是誰的危機?是中國商業環境在世界面前赤裸裸的展示。

在這樣的沼澤地環境中,只有烏龜可以前行。烏龜雖然「先天不足、後天畸形」,在商業模式、產業結構、技術創新等方面存在諸多短板,但是仍能慢慢的、穩穩的,走過潮濕、泥淖、污穢的沼澤地。「類金融」的商業模式,應該就是一個典型的特徵吧。烏龜龜行,卻是在沼澤地中最快的速度。

有一類企業是快馬,它們擁有完美的商業模式、優秀的管理團隊、先進的管理方式、領先的產品服務……然而它們始終無法走過中國的沼澤地,甚至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為什麼?它們專業的消費意識教育了消費者,卻在消費者真正覺醒之前死去;它們專業的管理方式超越了法律的規定,卻無法獲得體制內的政策支持;它們專業的商業運作方式贏得了尊重,卻在博弈的世界裡暫時失勢。我們創造的商業模式一定是要被人們可以理解並接受的,太過專業超前的模式將成為教育市場的先驅,栽樹惠於後人而已。

還有一類企業是泥鰍,在沼澤地中無視規則,鑽來鑽去,以投機取巧之方式靈活的應對各種政府關係市場關係。短期內,鑽的好,則必順利前行。但是,與政治(政府關係、政策支持)的過分親密往往會將自己葬送。今天的大連實德豈不是如此。馮侖在《野蠻生長》一書中對於政企關係曾經有過精闢的論述,他認為政府對於企業而言「離不開,靠不住」,因此,若過於油滑,與政治親密無間,往往會悲從中來。過於親密的政府關係,往往伴隨著某個人的得勢或失勢而影響企業的命運;過於仰仗政策支持,往往因為政府的一句話而興,因為政府的一句話而亡。

做企業,難;在中國做企業,更難。在中國做企業:應保持快馬的意識,明確未來趨勢,掌握轉型的時機;避免泥鰍的陷落,要懂政治,而不參與政治,親密有間(宗慶後);以烏龜的耐性、烏龜的蟄伏、烏龜的冷靜、烏龜的低調,謀求企業的生存進而發展。

危機叢生的當代社會裡,剩者為王,龜行,亦是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85

披著烏龜殼的兔子 狩獵中國資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b442.html

週末一幫朋友聊投資,議論到什麼性格適合做投資,我講了「龜兔賽跑」的故事,之後寫成這篇文章。

小時候讀童話,總笑話童話裡的笨人太笨。《皇帝的新衣》裡,不光皇帝笨,那麼多老百姓,除了那個小孩,沒人識破裁縫的騙術,都是十足的大笨蛋。《龜兔賽跑》裡的兔子太笨,比賽還睡覺,睡覺也沒什麼,總該上個鬧鐘提醒自己別睡過頭啊。

長大後才發現,現實跟童話其實沒有太大差別。最近看到的一句名言很有意思:「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在說謊,他們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說謊。」呵呵,「皇帝的新衣」換了一種形式存在,甚至還升級換代了。

「龜兔賽跑」也在天天舉行:

烏龜心無旁騖,慢慢朝前走,你在旁邊怎麼吆喝、誘惑、恐嚇他都無動於衷;兔子動作極快,賊眉賊眼,你給點吃的,他馬上吃掉,你嚇唬一下,他趕緊跑開……

兔子跑得很快,烏龜被遠遠地甩在後面。自然,兔子的人氣很旺,甚至有烏龜向裁判申請要變成兔子。呵呵,裁判一看,原來那不是真正的烏龜,是披著烏龜殼的老鼠……

烏龜就是烏龜,傻到家了,他只知道朝終點走,甚至不吃不喝;兔子就是兔子,在路上他會發現很多好玩的東西,吃著、喝著、快樂著,忍不住還要睡一覺……

股票市場如龜兔賽跑的賽場。交易性投資是典型的兔子行為,而價值投資則是烏龜的拿手好戲。很明顯,賽場上兔子多過烏龜,如果存在「二八」定律的話,那麼,參與者裡兔子一定佔了80%,烏龜只佔20%。但比賽結果依然沒變:最後的勝利者兔子只佔20%,烏龜卻佔了80%。

嗯,在股票市場,烏龜是天才賽手。除了很特別的兔子,如「哲學兔」索羅斯、「程序兔」西蒙斯,一般的兔子不是烏龜的對手。

既然如此,那要多向烏龜學習啊。但是,兔子學烏龜是不可能的,你能想像兔子「靜若處子」嗎?那肯定是吃錯藥了。烏龜更不必去學兔子,他的反應本來就慢,怎可能「動若脫兔」?

假如你是兔子,除非你獨創絕技,如索羅斯、西蒙斯那樣,不然,在股票市場,失敗會如影隨形。其實,兔子有更適合自己的賽場:做推銷、始創企業、文學藝術,甚或行騙走穴,他比烏龜不知強多少倍。即便在股票市場,也有適合他的位置,比如裁判、觀眾,除了賽手,其他位置他都是天才,尤其適合做股評家。

我說這些都是白說。人都會覺得自己聰明,兔子總認為自己能獲勝。童話裡的「龜兔賽跑」總在股票市場重複上演,都一百多年了:賽場上兔子遠遠多過烏龜,獲勝的大多還是烏龜,「二八」定律從來沒有根本變化。

呵呵,有意思的是,很多自稱「中巴」的人,口口聲聲價值投資,實際上卻幹著追漲殺跌的勾當,一有風吹草動,就嚇得半死。這些人如披著烏龜殼的兔子,你認為他們能取得勝利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79

如果兔子拚命跑,烏龜怎麼辦? 胡偉VIP

http://xueqiu.com/9334608303/29397932
相信大家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兔子沒有偷懶睡覺,烏龜怎麼辦?會不會只能永遠認輸?換言之,如果你身邊比你聰明百倍的人,還在比你百倍地努力,你怎麼辦?

我想每個人成長的經歷中,都會或多或少曾被「自卑」的情緒籠罩。我自己就是一個一直糾纏於「失敗者」情結的人。小時候因為肥胖,上體育課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搬到大城市,因為口音以及內向的性格,成為全班男生的出氣筒;到了高中,進到全省理科實驗班,才知道有些學霸的智商,是自己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初到美國,被身邊同學認為是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鄉巴佬;混進所謂的世界名校,看到身邊一大撥牛人,陷入平庸的沮喪;好不容易擠到紐約華爾街,看到名校出來的所謂「百里挑一的精英」,我才開始感到自己綜合能力的缺失;回到香港,身邊很多投行同事的業務能力與人際能力都遠勝於我,而我只能在高壓力的環境下苟延殘喘;從乙方轉到甲方開始做私募投資,當跟索羅斯的兒子同桌鬥智鬥勇時,我才深刻體會「家學淵源」與「贏在起跑線」對一個人的意義;由外資換到國企,開始看到體制內藏龍臥虎的主流玩家真正在玩什麼,才意識到以前在邊緣化外資環境下膨脹出各種不接地氣的泡沫有多麼可笑;隨後開始接觸到保險、銀行以及其他金融領域的強人們,才知道在整個金融大版圖中,十倍百倍於自己原來折騰的小池塘規模的資金,是在做什麼的。

分享了上面一大段,其實我想說的重點是: 1.就像一位老師在我去斯坦福唸書前贈我的那句話所言:「到了那兒,不用指望成為牛人,但至少你知道大海有多寬,能看到牛人在做什麼,就夠了。」 對烏龜來講,兔子存在的意義在於,至少讓它知道這世界還有「兔子」的存在,以及兔子跑得有多快。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2.兔子的存在,能夠讓烏龜直面自己就是一隻烏龜這個事實。有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準確定位自己的位置,也才能冷靜地思考最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而這,很多時候恰恰是最知易行難的事。 3.其實人越往後走,越會深刻體會到「階級」的不可踰越性。憤青的時候會咒罵:「這世界為什麼這麼不公平!」可當你不再被荷爾蒙衝昏頭腦時,也許你會開始思考:既然現在是這種情況,那我應該做點什麼呢?當你絞盡心機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同時,也許你也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早年看當紅日本動漫《灌籃高手》,櫻木花道完成兩萬球的訓練之後,他才知道流川楓有多厲害。因為在一次比賽中,他看到流川楓的一個中投,這個起跳,這個姿勢,這個弧線,就是他訓練中想像的最完美的畫面。他很氣,緊握拳頭,又不甘心,問教練:「這隻狐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打籃球的?」 安西教練回他:「你應該好好盯著流川楓的姿勢,儘可能地模仿他,然後用3倍於他的訓練量訓練。這樣,你才有可能在高中階段之內超越他。」 流川楓是那隻兔子,幸運的是,櫻木大概也是。但有人的困惑來了,櫻木是個天才,尚且如此,而自己,可能只是天分平平的木暮。

李宗盛有一首歌,歌詞是這樣的:「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我看那遠方怎麼也看不到岸,那個後面還有一班天才追趕,寫一首皆大歡喜的歌,是越來越難。」 中年危機全都是這樣的:前面比你牛的人一眼都望不到岸,後面一班天才,比你有精力,比你聰明,比你學歷高,比你國際化。而你,小孩成績你得操心,老婆吃秘書的醋你也得操心,父母身體逐漸糟糕,最可怕的是你頭髮越來越少,身體越來越胖。有人的困惑在於,比你天才的那個人,還比你努力。比這個困惑更可怕的是,這個比你努力的天才,還比你年輕,比你有精力,這意味著,即使你想努力,你也沒有那個精力努力。這就更無力了。《蝸居》裡面,宋思明想搶郭海藻。他比小貝成熟、穩重、懂得女孩的心思,樣貌也不比小貝差;他有錢,有勢力,能幫海藻解決問題。若是宋思明未婚,小貝拿什麼跟人家拼?小貝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宋思明的高度,即使拼盡全力。這才是無力感。所以,我們能做什麼?

如果你是個絕對的笨人,那我只能說,請你儘量少地認識這個世界,最好一輩子不要離開你生活的地方,有時候知道得越多,越痛苦。當你看到那麼繁華的城市,那麼美麗的女孩,那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生活都與你無關的時候,更多的痛苦便會襲來。如果你明明不那麼聰明,又不肯努力,那也請你知道少一點。如果你不是個絕對的笨人,又願意努力,請你參考剛剛那段安西教練的話: 「盯著那隻兔子的每一個動作,能學多少學多少,然後以他三倍的訓練量訓練。」 兔子一定會打盹的,即使厲害如牛頓,30歲之後也再無建樹;也不是每個科比一樣的天才,都知道洛杉磯凌晨四點的樣子;還有,你知道洛克李嗎,《火影忍者》裡那個相信笨鳥先飛的熱血少年。他說,努力的天才也是天才。勤奮,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被高估的美德。但是對於一個毫無天賦的人來講,可以依仗的就只有勤奮了。如此,即便你還是追不上兔子,你可以是烏龜裡跑得快的那一個。如此,即便你是木暮,你也能做成一個,每天都比昨天好一點點的木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00

玩沙蟹與做烏龜



再「插」《大時代》系列的「隊」。

特首選舉戰進入分水嶺。進入新的階段,不是因為提名日期問題,而是英哥和唐糖遇到的困擾和難題,都相當具爆炸力。

鐵頭仁取得足夠提名率先上台演出。英哥在個別半似有理半似無理的質疑中(以《信報》的紀曉風為代表)跟政府玩沙蟹「曬冷」:「你暗我明,你強我弱,你先把牌全部亮出來我再接招吧」。唐糖觸犯刑事罪行的表面證據已十分明顯,但一方面向公眾扮模糊認錯(說「模糊」,是根本沒坦承具體錯在哪裏),一方面拒絕讓屋宇署進屋調查(更別說大開屋門讓傳媒和公眾了解),做隻大大的烏龜,豪門深鎖,拒絕伸出頭給人看,買時間,僥倖等待「神蹟」的出現,譬如交由其指定的工程隊冷處理、暗處理,或者希冀公眾全部腦呆,記憶細胞很快被全部剿殺。

以任何較開明國家和地區的選舉標準和民眾的取態來衡度,唐糖已經有十足的「理由」退出特首的角逐遊戲。按常理推,如此的參選人在事件曝光後一兩天必「死」無疑,不過香港的政治生態向來奇怪,唐糖仍能挺直着腰板、聳着膞頭,臉掛招牌式笑容。為何?因為政府冷處理、不該沉默時沉默,而民眾「過於」溫和和冷感,還有,這裏就存在着某種「霸」!

弄得沙塵滾滾,泥漿四濺,這次,本港的傳媒居功至偉。

挺唐的如《星島》和《信報》的紀曉風專欄等對英哥窮追猛打,挺梁的如《明報》等對唐糖刀刀見血,隨時封喉。劇情十分動魄,觀眾大飽眼福耳福。

練乙錚先前出文為這次小圈子選舉定性,指陳建制派兩位參選人各有所代表的權貴撐腰和被舞弄,實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別,為之「抬橋」實在天真。羅康瑞主動半高調出擊,確信英哥才是未來領導香港邁步向前的堪揀之選。

之前個人已說過,並非要挺誰,本來就沒賦予這個權利,但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僅希望最具能力讓全香港未來可能走得更好的參選人成功。不管誰受誰舞弄,關鍵是那個人能否讓普羅市民受益、能否讓香港以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式持續發展,讓社會更和諧,讓市民更有幸福感。做得不好的,即便上台了,就上街遊行把他轟回台下去。

《信報》社評今天申述獲選者需依本「公正價值」(合理性、公正性)推出有利香港的政綱,視此為選舉活動應該關注的焦點。不過香港素來缺乏真正具大魄力的政治家、優秀的政治學者和智囊,報章雜誌和學者,平時論港政較多着眼於一些小支節,香港該如何走,香港社會應該是怎樣的一個社會,深層次矛盾是甚麼、在哪裏、該如何解決,似都沒有足夠的論述。Why is the city dying? Because the brains are not working.

個人側覺香港社會的最大問題,在於畸型的房價和房市格局、背後牽涉的地產霸權和所引致的貧富懸殊(沒錯,我確實覺得貧富懸殊的最大底因是房價和房市格局),商、官階層常互惠,連結成龐大固實的朋霸網,社會發展凝滯,大型工程施建遲緩,沒好好利用國內的迅猛發展,社會相對封閉。

國內富裕地區的人已越來越瞧不起香港,已是事實,其來有因,孔叫獸之前的喊話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他說香港這邊兩百平米的房子叫豪宅簡直笑死人,實在一語中的。用國內大城市的標準,坦白說,香港九成的居住者,都是貧民;而這種自甘成「貧民」的意識,由多屆港府「默許」(同時以利推低稅率制),由眾大發展商坐享其成兼定立「標準」,由已持有不止一個物業的投資者推波助瀾,經數十年積澱,已經「約定俗成」,硬如鋼板。

且看看未來有沒有參選人出局。若沒有,這趟選舉確是一個笑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818

追趕烏龜的蝸牛

阿基里斯是希臘神話中跑得最快的人,也就是希臘傳說中的飛人保特。不過,他的大名之所以能夠衝出希臘,為世人所熟知,卻不是因為他跑得快,反而是因為他追不上一只烏龜的故事。

故事出自公元前5世紀一位學者芝諾之手。芝諾的說法是,只要烏龜在阿基里斯前面一段距離,當阿基里斯追到烏龜原本的位置,烏龜已在同一時間段向前爬行了一段路程。如此類推,阿基里斯每次追到烏龜本來的位置,烏龜都又已向前挪動了一段距離,所以阿基里斯只能離烏龜越來越近,卻永遠也追不上烏龜。

芝諾使用的顯然是詭辯之法,但要從邏輯上駁倒芝諾悖論也不容易。芝諾主要是利用了人們對無限的抽象認知,將不能無限分割的時空作了無限分割,從而把本來輕而易舉的事說成不可能。

這種以無限來迷惑人的手法,直至2500年後的今天仍然很流行,只是做法剛好相反,不是把時空無限分割,而是把時空無限延伸,也就是當今財演大師最常用那招──無限補時,這樣就能達到相反的效果,把不可能的事說成輕而易舉。

財演大師說,買股票不必理會股價,以收股息就能達致財務自由。是否真的這麼輕而易舉呢?檢算一下就一清二楚了。

就算是追烏龜也要有個目標,以現今的購買力來算,就當1000萬港元資產是個勉強夠財務自由的目標好了。假設投資者22歲畢業,一畢業就找到工作,每個月能儲蓄5000元,之後年年加人工,每年儲蓄額增加5%;又假設他將儲蓄全數買股票收息,股票的價格永不下跌且每年能穩定收取6%的股息,並再投入股市。那麼他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達到1000萬元資產的目標呢?答案是:31年。

且慢,即使是一只烏龜爬行31年,也是一段不短的距離。既然1000萬元資產的目標,是以現今的購買力來計算,31年後的購買力當然就不一樣了。假設每年通脹率3%好了,31年之後,目標就由1000萬變了2500萬。幸好這時的資產基數已大了很多,再追11年就達到2500萬了。但11年後“烏龜”又爬到3460萬的位置,又要再追多4年。4年後“烏龜”又爬到3890萬的位置,還要再追多2年,終於追上了。

加加埋埋,要達到這個勉強夠財務自由的目標,一共要48年。也就是說,一個人22歲投身社會工作,到70歲時才能財務自由,還要假設這48年間,即使到了六、七十歲,也不會失業,還年年加人工,而且要股價永不變、週息率永不跌、通脹率永不升,才能達到。

要縮短達標時間,有兩條途徑可行:一是放棄以收股息為目標,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二是加快工作收入的增長,像70後兄那樣,以高收入、強勁現金流“谷”大資產規模,快速達標,但這樣是以努力工作達致財務自由,並不符合大師們所說唔使do以被動現金流致財務自由的幻想。而且,以工作達致財務自由而以股息維持財務自由,也不能算是以收股息達致財務自由了。

實際上財演大師也不會、不敢行第一條路。一來,放棄以收股息為目標而轉向增長股,就是直接自打嘴巴了;二來,若股票上升導致週息率下降,他們新增的儲蓄就增值無望了,對他們來說股票真是“越升越冇價值”。故此,把口講以收股息達致財務自由的大師,最終免不了要長期逆來順受地打份牛工,或千方百計從市場之外騙些收入。

什麼以股息被動現金流達致財務自由,說得那麼牛,原來只是一只蝸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64

辦公室檔案:烏龜(一) 章穎

1 : GS(14)@2013-06-25 01:01:30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E9%BE%9C-%E4%B8%80
                                                    
                                            陳大文的手拿着削尖了的鉛筆,藏在背後不住地發抖,不知應該出盡力直刺滿頭油光和汗水的丁經理的額頭,還是刺進他的頸動脈。
「你這份計劃書是屎!你嗅一嗅,很臭是不是。因為你用屁眼代替了腦袋,或者你根本便沒有腦袋。」丁經理粘稠的手指戳着陳大文的額頭。
「你明知道來年還是不景氣,還要加百分三十的預算,增加五個人手?這份東西教我怎麼交給大老闆。你想我在退休前先被炒嗎?你這個人真陰毒!」丁經理口中噴出來的口氣比他說的屎更臭。
「大家看啊!」不知道為甚麼這個老鬼每次總是在眾人面前罵我。辦公室內的同事,每個都像若無其事地低下頭找工作做。「這真是沒出息的人,連說句話也不敢說,就只是縮着背低着頭。你知道羞恥嗎?」
知道,當然知道,在這公司工作了七年,除了羞恥,還學到甚麼?對,很容易的,只要拿着鉛筆出盡力插向他的頸部,血便泉水般噴出來,多美麗的顏色,多令人愉快的場面。
陳大文接過丁經理摔過來的那份計劃書。「對不起對不起!我會在今天改好它。」丁經理瞪大那對發紅的眼睛:「你今晚千萬不要死呀!交完計劃書後去跳樓是你的事。」肥胖的身子艱難地轉身走向自己的辦公室。
陳大文鬆開了握着筆的手,指節和手掌都因為血液被阻塞而變得慘白。每當這個時候,他便會想立即倒在最愛的Mary懷中,找尋人生的唯一安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21

向太棒打大肚女友鬧向佐:縮頭烏龜

1 : GS(14)@2015-01-30 01:43:29

[table=100%][td=3,1][table=100%]2015-01-29 NM
                                                                   
                                                                                                                                                                                                                                                                                                                                                                                                                                                                                                      [td=3,1]

去年初和Race黃婉佩再分手後,向佐先後搭上西安演員王秋紫及有米模袁聖殷(CoCo),左右逢源中港兩邊瞞,跟CoCo共養黑貓玩幸福,又送過百萬名錶給王秋紫做大豪客。

早前傳出向佐被迫揀定一個,有指是向太陳嵐出手棒打鴛鴦,下令拍拖一年以來,為王秋紫使過千萬的向佐跟對方分手;自爆大肚的王秋紫,日前向本刊表示願意獨自承擔,但就鬧爆表示要拍完戲才給她交代的向佐,是縮頭烏龜。為女友使過千萬

現年三十歲的向佐,去年初在北京上演技班期間撻着王秋紫,就算對方被爆閃婚有個兩歲女,他依然不離不棄,鬧網民「抹黑」女友,還送了隻價值一百五十多萬的鑽石錶給對方。

但同年向佐亦搭上有米僆模CoCo,中港通,但兩女一男始終無結果,最近向佐終於棄王秋紫要CoCo,但原來是向太為保護兒子,背後勒令斬纜。

「向太發現個仔同王秋紫一齊之後,使咗好多錢,好似送隻百幾萬嘅鑽錶俾對方,向佐事前都無同向太提過,咁都未算可怕,王秋紫有段時期成日要向佐去澳門玩,輸咗唔少,仲試過七位數,搞到向太好擔心。」知情者說。

向佐俾人當提款機,向太終於出手,要二人分手。就算得悉王秋紫有咗餡,向佐都唔敢逆阿媽意思。

「其實向太搵人了解咗件事,仲要求對方交個驗身報告出嚟,不過有人話王秋紫想有嘢揸手,又話隨時會公開爆大鑊,所以都好煩。」

五保鑣傍實

望子成龍,向華強夫婦的中國星,投資三億,集李連杰、Angelababy、黃曉明、梁家輝、古天樂等大星坐鎮,力捧向佐主演的一六年賀歲電影《3D封神榜》開拍在即,向佐個多月前,已動身飛到北京做準備,為免兒子再聯絡王秋紫,向太一眼關七,全程遙控,有五個保鑣貼身傍實向佐,亦安排教練,督促操練。有關向佐跟王秋紫分手,向太在電話冷淡回應:「佢哋分手好耐,都冇得我贊唔贊成(分手),佢而家專心拍戲,冇時間拍拖,就係咁簡單。」目前在北京停工休息的王秋紫,承認跟向佐被迫分手及懷孕,她說自己做錯了要承擔,也不會找向佐幫忙,但卻沒想到仍受到騷擾。對於她的微博被連環狂轟,留下一堆「野模拿懷孕逼婚作死」、「你懷的是誰的」等難聽留言,王秋紫爆喊:「我覺得對方很可笑,要講良心,老天是長眼睛的……天天編這個那個,會得報應。「這個孩子生活還是不生活,都是我王秋紫一個人的事情,跟他們沒有關係,他們拉攏一些粉絲(抹)黑我罵我(在微博),又說我為了要錢一大堆事情,錢這種東西從來只有他們看得這麼重,沒有人在乎。自己(向佐)說謊、劈腿做多少傷害的事情又不會去說。

拍完戲再交代

「我不怕帶孩子,這些都是我的事情,自己會用自己處理的方式,不要任何人來教,這孩子不管是我打了(墮胎)或是生下來,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王秋紫說。王秋紫表示跟前度一家已經沒有聯絡,但向佐早前曾透過朋友聯 絡她。「我沒有理,我叫朋友不要再理他,我覺得特別可笑,你(向佐)自己縮頭烏龜,他媽又衝鋒陷陣攻擊我又這樣又那樣。(向佐為什麼找你?)我不想知道。向佐什麼都聽他媽的,他沒有辦法。「但這件事情,一直在欺騙,說你(王秋紫)等我,我(向佐)現在沒有能力,拍完這部電影我一定會想辦法,我拍完就會去找你,給你交代,我不是混蛋的人,你要相信我。不過他跟我說這些話同時,在香港已經有另外一個人(CoCo),我覺得沒需要再留戀。」王秋紫說。王秋紫表示,父母會照顧她及BB,至於腹中BB是男是女,她目前不想知道也不想了解,只希望日後生活,不被打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50

【馮仁昭四圍超】張羽希寸可嵐縮頭烏龜

1 : GS(14)@2016-08-18 06:04:34

張羽希噚日喺天后見記者,嚟緊將會接受8星期體能訓練,希望練得胸大、腰細、屁股挺,佢話會有大隻佬教練幫手。問到老公有冇呷醋,佢就唔多願講,只係話:「佢喺美國做嘢1年,我哋好少見,而家網絡咁方便,溝通易。」之前佢同可嵐隔空互數,張羽希話冇聯絡對方:「佢又冇開名,唔知發生乜事。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縮頭烏龜,我只係專注工作。」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18/197403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