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廣達,在鴻海殺入下,陷入毛利下滑困境。本刊調查,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另闢戰場,搶先同業布局雲端運算,今年起開始營收獲利,預計兆元營收中將占3成。大病初癒的林百里誓言:「5年內要成為全球一線雲端運算廠商。」 上週五(十月二十九日)廣達法說會,副董事長梁次震說:「今年非筆記型電腦(NB)營收占比約二六%,明年可望成長至三○%。」梁次震談笑風生的同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則在國外忙著搶單。 雲端商機 親督軍 本刊調查,林百里近日形色得意的告訴友人:「我都不敢接客戶電話,訂單都滿了。」他口中的「訂單」,不是老本業NB訂單,而是廣達非NB的新事業「雲端商機」。 為了搶占雲端商機,今年初,林百里大手一揮,進行組織調整,在既有的筆電代工以外,還新增3C事業群,成立六大事業部。林百里不但親自督軍,還向內部下達 「戰鬥目標」,他說:「今年雲端產品伺服器出貨達百萬台,每年要以二倍速度成長,五年內要成為全球一線雲端運算廠商。」 雲端,一直是林百里的「夢」。早在十年前,NB代工業正夯時,身為NB代工龍頭的林百里就說過:「帶這麼重的notebook是不對的,應該是把那個運算,丟到一個遠端的地方。」 究竟什麼是雲端?商機魅力何在?曾罹患肺腺癌的林百里解釋:「就像我們到醫院看病,以後透過雲端,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家醫院,取得病歷資料,不像現在,換個醫院,還要回原來醫院調病歷;還有像iPhone,其實就是一個小cloud的觀念。」 而真正攻入雲端,則是林百里大病初癒後。「三年前,Barry(林百里)病癒重出江湖,他把NB代工業務交由CC(梁次震)打理,他自己專心發展雲端業務。」廣達老臣透露。 投資生產 處理器 林百里將NB交給梁次震後,就馬不停蹄,立刻找微軟,討論雲端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去年廣達投資一千萬美元買下Tilera公司,這是一家由麻省理工學院教 授、學生合作的公司,生產以ARM架構的處理器,其處理器功能號稱可追上英特爾、超微(AMD),價格卻更低廉。廣達計畫未來可以運用在雲端運算上,打造 廉價的伺服器。 去年鴻海郭台銘正式跨入NB代工業務,廣達毛利下滑,今年第二季甚至跌破四%,使得廣達加速搶進雲端運算。林百里曾感嘆地說:「我做NB時,客戶是拿現金排隊搶貨,這也不過是十年前的事情,現在這個市場做成這樣,還有人要進來,這對產業是沒有幫助的。」 勤跑大陸 建人脈 在林百里領軍下,廣達今年五月註冊「雲運算科技公司」,計畫透過與兩岸電信營運商合作,提供中小企業管理的軟體,使用者付費,再由廣達與電信營運商拆帳。 今年七月,廣達還快手快腳與中華電信簽訂MOU,結合中華電信營運系統及寬頻網路,加上廣達在伺服器、儲存系統的硬體製造。 本刊調查,廣達不但握有「祕密武器」—雲端產業的一項關鍵專利技術,林百里還準備註冊一家新公司,取雲端的第一個字與廣達結合,取名為「雲達」。「Barry已經叫人先在台灣登記註冊,陸續也會到中國與美國等地,把雲達的名稱註冊下來。」知情人士透露。 除了鎖定國內八萬多家製造商,「大陸有上千萬家製造業,潛在商機更為驚人。」廣達內部評估。 這一年多來,林百里勤跑大陸,看中的就是大陸的雲端商機,「上個月二十日,林百里參加中移動舉辦的《海峽兩岸4G技術發展及合作高峰會》,也就雲端技術的運用,與王建宙雙方相談甚歡。」知情人士透露。 林百里搞研發出身,過去大陸人脈應酬都交由前總經理王震華打點,二○○七年,王震華去職,林百里只好親自下場交際。「Barry為了雲端運算,跟大陸政商 建立關係,幾乎每月都往北京跑,研發出身的他要適應大陸官場文化,是件苦差事,可見他推廣雲端多賣力。」知情人士說。 構想多年 涉入早 在國內科技大廠中,林百里算是最早涉入雲端運算的老闆。一九八八年時,林百里創立廣達,很多人都認為他做PC太晚,但他的腦筋動得比別人快,很早就看到行動電腦的潛力,「當時只有桌上型電腦,沒有筆記型電腦,我認為個人電腦是可以讓人帶著走的。」 一九九九年廣達上市,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全球每四台筆記型電腦,就有一台出自廣達,林百里眼看筆記型電腦崛起,又看到同業競爭,毛利下滑,產業進入微利時代,林百里不得不思考廣達下一步。 二○○四年,廣達加入MIT(麻省理工學院)Oxygen(氧氣)計畫。這計畫與林百里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一頭栽入雲端運算,認為這將掀起科技業革命,他告訴部屬:「NB難賺錢,雲端運算才是好生意。」 事實上,全球雲端革命已悄悄在進行。去年六月紐約證交所投入五億美元,建立雲端運算中心,未來所有交易都將在雲端上面成交。去年九月白宮資訊長坎卓宣布,美國政府既有的資訊系統,將被雲端科技開發出來的新網站Apps.Gov取代,每年可省下七百五十億美元公共預算。 國外大廠 找上門 各國政府也陸續成立所謂的「公眾雲端服務」,將以往民眾必須親自去政府機關辦理的文件與服務,通通放在網路上,包括繳交水電費、戶政、地政與車籍資料等異 動申請。「這些資訊必須有嚴謹的保護,從中央到地方都積極建立雲端中心,欠缺的技術與建置,剛好給廣達很好的機會。」知情人士說。 「像Google、微軟、雅虎、台灣的中華電信以及中國的中國移動等,都正在建立自己的雲端中心,裡頭要用到的大型伺服器、儲存與網路設備,過去都是向惠普、IBM、思科等大廠採購,現在都直接跑來找我們幫忙設計與製造。」廣達高層透露。 「因為品牌大廠做雲端運算要求的毛利率,都要三成以上,廣達來做只要毛利有一成以上,而且隨叫隨到,服務遠比那些大廠來得好,客戶自然願意跳過大廠們,直接來找我們下單。」 終端裝置 將推出 今年初,林百里鬆口透露:「歐美政府部門跟一些大企業,積極跟廣達洽談,其實已經有一些接單。」不到一年時間,廣達除了在伺服器之外,也搶進雲端終端裝置,年底預計推出「雲端相機」,而明年推出的預防心臟病再發作的人體感測器,目前已有保險公司開出一百萬個訂單。 今年初,林百里在尾牙旺年會上,變裝齊天大聖高喊:「今天打扮成孫悟空,就是要帶領大家衝上雲端。」還多次說:「我不去藍海,我要去雲端。」一向信奉烏龜哲學的廣達,能否七十二變脫胎換骨,明年將是關鍵的一年。 電子業搶進雲端產業 雲端運算小辭典 就是將個人電腦或個別企業主機的儲存以及運算功能,全放到遠端的1個超級電腦中心執行,即所謂的「雲」。「端」則是個人電腦、手機,甚至提款機等終端應用 設備。未來只要有密碼,就可使用任何可連上網的「端」設備,透過網路連結到「雲」(即超級電腦),取得資料並進行處理。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認為2013年雲端商機可達1,500億美元(近新台幣5兆元)。資策會預測,今年台灣市場達62.1億元。 林百里小檔案 現職:廣達集團董事長 事業:廣達集團下有上市公司廣達,為全球筆電代工龍頭,及鼎天、廣明2家上櫃公司;集團總市值約2,321億元。 出生:1949年 學歷:台大電機系碩士 經歷:1972年起創業、任職金寶;1988年創廣達集團;2005年罹患肺腺癌,下放經營權;2008年起健康好轉,重新掌旗。 家庭:妻何莎、育有2子 |
| ||||||
這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跑,一開始的領先並不保證就是贏家,只有堅持跑完全程,才有機會贏得最後的勝利! 一步一腳印的廣達,在手機、面板、電視、超低價電腦夢碎後,找到新藍海,林百里用實際的成績告訴大家,「烏龜也可以飛上雲端」! 撰文‧張瀞文、賴琬莉 十月底,廣達第三季財報揭曉,在一片不景氣中,廣達第三季毛利率回升到三.九五%,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一.六九元,前三季每股賺了四.五六元,優於市場預期。分析師指出,廣達今年EPS將會超過六元,這是二○○○年網路泡沫後,廣達表現最好的一年;也是最逼近鴻海(法人預估EPS六.四二元)的一次。 十四年前,廣達以八百多元風光上市,林百里一度號稱「三廣總督」,之後又黯然退出手機及面板市場;並因為身體因素,差一點也要交出親自打造的廣達電腦經營權。 林百里看似已遠遠落後對手,現在卻又一步步追上來,並且在全球低迷的景氣中,逆勢突圍,再次領先同業。 親自督軍六大事業部 跨足雲端服務 微軟也是客戶「後PC時代,廠商們大家都在求變求生存,找到新產品、新方向的人,就有機會勝出。」研究下游產業多年的元大證券下游硬體研究主管陳豊丰說。而廣達的新方向,也是林百里帶領廣達走出谷底、戰勝不景氣的祕密武器,就是雲端技術。 最近幾年,隨著先前的研發投入逐漸看到成果,廣達雲端產品占營收比重,已從四年前的一.八%,上升到今年的六.一%。分析師甚至估計,廣達明年雲端產品比重將提高到七%以上,明年總體獲利的三成將由雲端產品貢獻! 換句話說,當大多數人都還搞不清楚雲端商機是什麼時,雲端產品明年開始將實質貢獻廣達至少七百億元營收,以及接近七十億元的獲利。 同業看到廣達從NB跨入雲端,大賺雲端財,都覺得很羨慕,但廣達的轉型非一朝一夕,從林百里這幾年的發言,可以知道廣達布局雲端是有脈絡可循的。 二○○四年,廣達加入MIT(麻省理工學院)Oxygen(氧氣)計畫,這個計畫與林百里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一頭栽入「雲端運算」,認為這將掀起科技業革命,他告訴公司主管:「NB難賺錢,雲端運算才是好生意。」三年前,一通關鍵電話,更加確定廣達下一步要走的路。 三年前,全球景氣都還沉陷金融海嘯的恐懼中,電子業景氣也同樣陷入五里霧中。初春的某個深夜,廣達技術長張嘉淵突然接到林百里來電,林百里向張嘉淵說:他已嗅到產業反轉的味道,正認真思考廣達轉型的方向與可行性,雲端就是林百里的目標。 今年初廣達尾牙,林百里仿照電影「阿凡達」主角,化身全身藍的「不凡達」,在台上向員工喊話:「要在雲端上,走出不平凡的方向,打造不平凡的廣達。」這已是他第三年在尾牙中強調要力拚雲端;前年,林百里在尾牙上變裝齊天大聖高喊,「我不去藍海,我要去雲端。」並宣告廣達正式進入「雲端元年」。 林百里開口閉口都是雲端,可以了解他對於「雲端大計」是認真的。一○年,林百里進行組織調整,在既有的筆電代工以外,還新增3C事業群,成立六大事業部,由他親自督軍。 而不到三年時間,林百里在雲端就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我都不敢接客戶電話,訂單都滿了。」他口中的「訂單」,是新事業「雲端商機」。去年廣達更接到Facebook伺服器訂單,正式進入白牌伺服器領域,Google以及微軟等國際大廠早已成為廣達雲端客戶。 成功關鍵一:眼光深遠 十二年前涉入雲端 不做Me Too產品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公司保守預估,一四年之前,全球企業運用「雲端運算」所獲得的營收將突破一四○億美元,林百里帶領廣達轉型,再次精準卡位成功。 從一名僑生,隻身到台灣求學打拚,到一九八八年創立廣達電腦,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這二十四年來,廣達雖然多次面臨起起落落,但至今仍屹立不搖,篤信「烏龜哲學」的林百里,的確有兩把刷子。 「五年前,Barry(林百里英文名)病癒重出江湖,他把NB代工業務交由CC(梁次震英文名)打理,他自己專心發展雲端業務這塊領域。」所以廣達真正切入雲端,是在林百里大病初癒後,廣達老臣透露。 但早在十二年前,NB代工業正夯時,身為NB代工龍頭的林百里就說過,「帶這麼重的Notebook是不對的,應該是把那個運算,丟到一個遠端的地方。」顯然在國內科技大廠中,林百里算是最早涉入雲端運算的老闆。 其實不只是雲端產品,從林百里創業歷程,就可以看出他的前瞻眼光與創新思惟。 二十多年前曾經與林百里合作過的一位半導體界總經理,有一次提及林百里,他不由得稱讚,「Barry腦筋動得比別人快,眼睛比別人尖,且很有市場概念,很早就看到行動電腦的潛力。」一九八○年代末期,宏碁、仁寶大廠做電腦已達到規模,林百里才決定跨入;但很多人並不看好他要加入Notebook,甚至當時借款,都要好朋友葉國一、溫世仁幫他背書,銀行才肯借錢給他。 成功關鍵二:重視研發 最喜歡被叫發明王 一年投入逾百億雖然屬於後進者的林百里,一開始就遇到重重困難,但他仍堅持選擇不做「Me Too」產品,跳過桌上型電腦,直接從筆記型電腦的初階版「膝上型電腦」切入。 這位總經理回憶,「那時候大家都在用桌上型電腦,對NB心存疑問,但Barry就對我說:『以後桌上型電腦這種笨重的東西,會是可以攜帶的,甚至會變成與計算機差不多大小。』」爾後,林百里獨特的眼光,果然讓廣達成為全球筆電代工龍頭。 而林百里引以為傲的研發實力,則是他掀起產業大戰的堅強後盾。 林百里投注研發不遺餘力,○五年斥資五十億元成立「廣達研究院」,林百里幾乎天天都到廣達研究院巡視,給研發人員意見。「別人都叫我股王,其實我最喜歡大家叫我發明王。」林百里開玩笑地對同仁說。 同年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推廣「每個小孩都有手提電腦」計畫(One Laptop per Child,OLPC),生產每台一百美元的低價筆記型電腦,供應給新興國家。當時業界並不看好,但OLPC計畫雖並未大幅增加廣達獲利,卻奠定廣達低價電腦研發能力,廣達是國內第一家拿到低價電腦訂單的代工廠。 工研院競爭力中心首席研究員陳清文就說,廣達是電子五哥當中,對於研發投資布局及投入最深的!今年第一季廣達投入研發費用十四億元、第二季二十三億元、第三季十二億元來計算,陳豊丰估計廣達今年投入研發的費用將超過六十億元;若將客戶補貼的產品前期研發費用(廣達將該費用列為業外收入)加入,陳豊丰表示,廣達投入研發的金額超過百億元! 林百里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雖然NB讓他戴上龍頭桂冠,但是後續投入的手機、電視、面板、OLPC卻相繼夢碎,尤其是面板一役,更是差一點讓廣達翻船。 成功關鍵三:壯士斷腕 毅然退出面板 讓廣達有再起之本同業就說,當時廣輝發生困難,林百里身體也出了狀況,加上這種大額的資本投資也不是林百里擅長,幾經思考,他決定當機立斷、壯士斷腕,「將廣輝的經營權交出給友達」! 當時,一位面板同業表示,「科技業投資很容易,但是退場很難。」如今面板成為「四大慘業」之首,如果今天廣達還拖著廣輝這個包袱,「光是資金都被綁死了,更不用說什麼雲端投資。」所以從事後的角度來看,友達、奇美身陷錢坑,大同嚴重被華映拖累,同業都不得不佩服林百里提早看到困局,優先選擇退場的智慧。 而且林百里賣廣輝這個決定,反而幫廣達開創了機會更好的另一場全新賽局,是廣達這幾年可以從谷底再站起來相當關鍵性的一役! 哈佛大學教授布蘭登柏格(Adam M. Brandenburger)與耶魯大學教授奈勒波夫(Barry J. Nalebuff)兩人合著的《競合策略:賽局理論的經營與智慧》書中提到,「最高明的賽局參與者,往往是可以打破僵局,時時為自己創造新賽局的人。」在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不能不承認林百里是一位高明的賽局參與者! 林百里企業經營智慧語錄 1 . 新的時代要活用技術,要有新的賺錢模式。 2 . 科技是為了服務藝術,而所有藝術的源頭,都是為了滿足人性價值。 3 . 我從一個害羞的工程師,變成一個策略家;從一個被動的人,變成一個主動的征服者「I come, I see , I conquer」。 4 . 現在談雲端就會像幾年前談網路一樣,再不上就落伍了。 5 . 我是開一個賽馬會,找好的馬進來,給牠吃最好的糧草。賽馬嘛,冠軍馬吃最好的玉米,跑不出名的只吃乾草,很公平。 廣達要當雲端界的「水龍頭」究竟什麼是雲端?商機有多大?林百里曾經用「自來水」很巧妙地形容「雲端商機」。 林百里說,中文對「自來水」的形容很貼切,因為水龍頭打開,水就會流出來,因此一般人並不會去思考水從哪來,只知道需要水就去打開水龍頭。他認為,未來資訊取得的方式也會如同這個概念,他稱呼其為「自來運算」,所有的終端裝置就會如同水龍頭一般,使用者有資訊需要,只要啟動終端裝置即可。 「自來水發明後,賺大錢的人其實不是建水庫的,而是做水塔、水管、水龍頭、臉盆與馬桶的廠商。」林百里表示。分析師認為,廣達在雲端產業當中,做的伺服器、NB及平板電腦就是屬於供水系統中的水塔及水龍頭,可說是相當不錯的制高點。 (張瀞文) |
何為「烏龜沼澤地」,那就是在沼澤地的環境中,只有烏龜才可以通過。如果是快馬,則必將馬蹄深陷;如果是泥鰍,則有可能在鑽來鑽去的時候被阻住前路。
用「烏龜沼澤地」來描述中國的商業環境,再恰當不過。中國的商業沼澤地有三個方面的特徵:
(1)中國相對低端的消費意識環境。雖然在法國的奢侈品店裡面,在迪拜的豪華商場裡,在香港的海港城裡,大陸人的消費能力無可置疑,然對於品牌的文化內涵卻知之甚少。在中國做市場,若以「專業」行之,難成氣候。若以「看似專業」行之,則市場廣矣。中國人不懂紅酒,何必告知紅酒的單寧含量、品酒程序……,只需告知來自法國,波爾多產區,AOC評級即可。在中國的零售市場中,自古以來奉行的無非是八字真言「低價銷售,規模經營」。低價銷售以取悅消費者,規模經營以在供應鏈中獲取話語權。如果真的講究百思買式的專業,會死的相當難看。
(2)中國相對寬鬆的商業法律環境。在中國,很多企業的成功都是依靠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智慧」。也因此,很多企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中國的大小企業中,所謂的「法律顧問」不是告訴企業該如何守法經營,而是如何鑽法律的空子。在博弈的世界裡,不遵守規則的人可以得到暫時的利益最大化。踏實經營、遵紀守法、合規經營、安心實業的人,在中國的商業環境中往往連「生存」都是問題。什麼樣的制度產生什麼樣的企業。在寬鬆的法律環境中,只有貼著法律的地皮走才可獲利。建立不起對制度的信任,中國的商業社會契約就無從建立。在中國入世談判中,法律環境曾經是重要的議題,矛盾集中凸顯在「知識產權」的問題中。可以說正因為沒有產權的保護,我們才有了曾經的VCD奇蹟,以及個人電腦的普及,政府在十年前對知識產權的寬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今天卻將中國的原創、科研拖到了崩潰的邊緣。
(3)中國相對落後的商業倫理環境。何謂「中國威脅論」?不是日益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也不是日益有影響力的政治話語權,而是極端落後的商業倫理,因為中國人做事沒有「底線」。這是何其可怕?我們已經從日常的餐桌上瞭解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化學元素,這是怎樣一個神奇的過度。其實像達芬奇家居這樣的事件,在中國何止一件兩件?在相對低端和消費意識和法律環境中,在缺乏信仰的價值觀系統中,只要可以賺錢,有什麼不可以做呢?中國人沒有敬畏之心。其實,從另一方面開看,這樣帶來的後果是何其嚴重?當前的中國社會,信任極端缺乏,交易成本極端高昂。受害者,自己而已。谷歌退出中國,退居香港,是誰的危機?是中國商業環境在世界面前赤裸裸的展示。
在這樣的沼澤地環境中,只有烏龜可以前行。烏龜雖然「先天不足、後天畸形」,在商業模式、產業結構、技術創新等方面存在諸多短板,但是仍能慢慢的、穩穩的,走過潮濕、泥淖、污穢的沼澤地。「類金融」的商業模式,應該就是一個典型的特徵吧。烏龜龜行,卻是在沼澤地中最快的速度。
有一類企業是快馬,它們擁有完美的商業模式、優秀的管理團隊、先進的管理方式、領先的產品服務……然而它們始終無法走過中國的沼澤地,甚至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為什麼?它們專業的消費意識教育了消費者,卻在消費者真正覺醒之前死去;它們專業的管理方式超越了法律的規定,卻無法獲得體制內的政策支持;它們專業的商業運作方式贏得了尊重,卻在博弈的世界裡暫時失勢。我們創造的商業模式一定是要被人們可以理解並接受的,太過專業超前的模式將成為教育市場的先驅,栽樹惠於後人而已。
還有一類企業是泥鰍,在沼澤地中無視規則,鑽來鑽去,以投機取巧之方式靈活的應對各種政府關係市場關係。短期內,鑽的好,則必順利前行。但是,與政治(政府關係、政策支持)的過分親密往往會將自己葬送。今天的大連實德豈不是如此。馮侖在《野蠻生長》一書中對於政企關係曾經有過精闢的論述,他認為政府對於企業而言「離不開,靠不住」,因此,若過於油滑,與政治親密無間,往往會悲從中來。過於親密的政府關係,往往伴隨著某個人的得勢或失勢而影響企業的命運;過於仰仗政策支持,往往因為政府的一句話而興,因為政府的一句話而亡。
做企業,難;在中國做企業,更難。在中國做企業:應保持快馬的意識,明確未來趨勢,掌握轉型的時機;避免泥鰍的陷落,要懂政治,而不參與政治,親密有間(宗慶後);以烏龜的耐性、烏龜的蟄伏、烏龜的冷靜、烏龜的低調,謀求企業的生存進而發展。
危機叢生的當代社會裡,剩者為王,龜行,亦是王道。
週末一幫朋友聊投資,議論到什麼性格適合做投資,我講了「龜兔賽跑」的故事,之後寫成這篇文章。
小時候讀童話,總笑話童話裡的笨人太笨。《皇帝的新衣》裡,不光皇帝笨,那麼多老百姓,除了那個小孩,沒人識破裁縫的騙術,都是十足的大笨蛋。《龜兔賽跑》裡的兔子太笨,比賽還睡覺,睡覺也沒什麼,總該上個鬧鐘提醒自己別睡過頭啊。
長大後才發現,現實跟童話其實沒有太大差別。最近看到的一句名言很有意思:「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在說謊,他們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說謊。」呵呵,「皇帝的新衣」換了一種形式存在,甚至還升級換代了。
「龜兔賽跑」也在天天舉行:
烏龜心無旁騖,慢慢朝前走,你在旁邊怎麼吆喝、誘惑、恐嚇他都無動於衷;兔子動作極快,賊眉賊眼,你給點吃的,他馬上吃掉,你嚇唬一下,他趕緊跑開……
兔子跑得很快,烏龜被遠遠地甩在後面。自然,兔子的人氣很旺,甚至有烏龜向裁判申請要變成兔子。呵呵,裁判一看,原來那不是真正的烏龜,是披著烏龜殼的老鼠……
烏龜就是烏龜,傻到家了,他只知道朝終點走,甚至不吃不喝;兔子就是兔子,在路上他會發現很多好玩的東西,吃著、喝著、快樂著,忍不住還要睡一覺……
股票市場如龜兔賽跑的賽場。交易性投資是典型的兔子行為,而價值投資則是烏龜的拿手好戲。很明顯,賽場上兔子多過烏龜,如果存在「二八」定律的話,那麼,參與者裡兔子一定佔了80%,烏龜只佔20%。但比賽結果依然沒變:最後的勝利者兔子只佔20%,烏龜卻佔了80%。
嗯,在股票市場,烏龜是天才賽手。除了很特別的兔子,如「哲學兔」索羅斯、「程序兔」西蒙斯,一般的兔子不是烏龜的對手。
既然如此,那要多向烏龜學習啊。但是,兔子學烏龜是不可能的,你能想像兔子「靜若處子」嗎?那肯定是吃錯藥了。烏龜更不必去學兔子,他的反應本來就慢,怎可能「動若脫兔」?
假如你是兔子,除非你獨創絕技,如索羅斯、西蒙斯那樣,不然,在股票市場,失敗會如影隨形。其實,兔子有更適合自己的賽場:做推銷、始創企業、文學藝術,甚或行騙走穴,他比烏龜不知強多少倍。即便在股票市場,也有適合他的位置,比如裁判、觀眾,除了賽手,其他位置他都是天才,尤其適合做股評家。
我說這些都是白說。人都會覺得自己聰明,兔子總認為自己能獲勝。童話裡的「龜兔賽跑」總在股票市場重複上演,都一百多年了:賽場上兔子遠遠多過烏龜,獲勝的大多還是烏龜,「二八」定律從來沒有根本變化。
呵呵,有意思的是,很多自稱「中巴」的人,口口聲聲價值投資,實際上卻幹著追漲殺跌的勾當,一有風吹草動,就嚇得半死。這些人如披著烏龜殼的兔子,你認為他們能取得勝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