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30711「閱讀腦」的演化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7/11/sense%E9%9A%A8%E7%AD%86130711%E3%80%8C%E9%96%B1%E8%AE%80%E8%85%A6%E3%80%8D%E7%9A%84%E6%BC%94%E5%8C%96/SENSE隨筆130711
「閱讀腦」的演化
執筆人:蟬
就像分區處理語言、圖象和邏輯一樣,大腦中處理閱讀行為的區域稱為「閱讀腦Reading brain」。*** “閱讀腦” 結構複雜,運作方式難解。
以下淺介 Maryanne Wolf《普魯斯特與烏賊:人類大腦如何演化出閱讀能力 Proust and the Squid: The Story and Science of the Reading Brain》 (2007) 書中的某些論點。
請試以較快速度但要用心地閱讀以下摘自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小段落:
「這幢宿舍位在東京都內一個視野良好的高臺上。 占地很廣,四周還圍著高高的石牆。 一進大門,迎面便是一棵高大的櫸樹聳立在那兒,樹齡少說也有一百五十年。 站在樹底下仰頭一看,天空都教綠葉給遮得無間無隙。
水泥道是繞著這棵巨樹的,之後才成一直線穿過院子。 院子的兩側分踞兩棟三層樓高的水泥建物,平行並排。 這種大型建有許多窗子,看上去總給人一種像是由公寓整修而成的監獄,或是由監獄整修而成的公寓的感覺。 不過絕對不會有不潔或陰暗的印象。 從敞開的窗子你可以聽見收音機的聲音。 而且每一個房間的窗都是乳白色,就算曬了太陽也看不出褪色的痕跡。」
有否感受到讀以上文字時發生了甚麼? 在閱讀的過程裡,注意力、記憶力、視覺能力、聽覺能力與語言能力都會用到。
大腦的 「語意系統Semantic system」會在閱讀時為讀到的每個字提供解釋,並且會選出符合上文下理的意義。*** 這過程是無意識的,**** 當遇上看不明白的文字時,便會不自覺地重讀。
David Swinney 發現當大腦處理單字時,不僅産生單一意義,還會刺激一字多義或相關字的聯想。 閱讀語意的豐富程度與我們擁有的語詞存量息息相關。***
舉例: 研究學齡前小童, 來自語言貧乏家庭的, 比較來自語言豐富家庭的同儕,少了約三千兩百萬個字。
閱讀並非單純把作者的意思還原, 而是根據個人的經驗和記憶去重塑和建立文字想要表達的意義。****
大腦如何適應閱讀?
腦部在嬰兒期發育時,會依據基因的指示而發展一定結構和功能的腦細胞及連結。有別於視覺與口語功能, 閱讀行為沒有相對的特定基因,也沒有明確的神經區域。*** 因此閱讀行為是一種需經後天努力打造的能力。****
神經科學家 Stanislas Dehaene 在研究靈長類時, 發現猴子在兩盤數量不一的香蕉中作出選擇時,後皮質區域會活化,而人類在運算時也會動用到相同的區域。他提出大腦中負責識字的迴路,與演化早期辨識物體的迴路重疊。 我們祖先之所以能夠瞬間區別天敵與獵物的差異,是由原本就具備的視覺特化Specialization功能發展而來的。
舉例:男性作為“捕獵者”對於出眾女性的體態的敏感度極高,此為視覺特化的效果,乃是無意識的反應。
「閱讀腦」極可能是由多功能的原始神經傳導發展而來的。 此傳導途徑原先不僅負責單項的視覺功能,同時還負責將視覺與概念,語言功能相互連結。
開放型的大腦
大腦的結構相當有利於發展新技能,以電腦的術語來說,大腦是以「開放結構Open Architecture」建立的:即大腦不同的功能部分可按需要建立多樣化的連結。***
在發展新功能的時候,一般都會遵從三個原則:
1)利用舊有構造建立新連結;
2)開發出精準的特化功能;
3)學習從這些特化的區域中,自動搜集並結合資訊。
視網膜神經元 在出生後就開始與 枕葉 的特定細胞群產生相對應的聯結。 此過程稱為 “視網膜拓樸地圖”的建立retinotopic organization。 簡單說視網膜所看到每一條直線,圓形或弧形,皆會立刻活化某些高度特化的枕葉區神經元。
科學家Kosslyn曾做過一個實驗,要求成年的受試者閉上雙眼,在腦部掃描監控下想像不同的字母, 發現受試者即使在想像大小寫的字母F時,也會導致不同神經元受到刺激,證明大腦對文字的特化程度極高。
可想而知,人類學習不同文字時,大腦被特化和聯結的區域也有所不同。 字母Alphabet文字者在閱讀時大腦活動集中腦後方的特化區; 而象形文字如中文,則需要左右腦廣泛的視覺特化區。
文字讓人擁有抽象思考的能力,擺脫以往只依賴經驗去判斷的束縛。****
例如:若跟一個擁有文字和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說, 在一個非常寒冷而且會降雪的地方A的孤狸是白色的,然後要求他們猜想在同樣寒冷和會降雪的地方B狐狸的顏色,有文字的人會猜白色,而另一組則會說不知道,因為他沒有看過。
抽象思考及文字賦與人們邏輯思考,分類,和處理抽象性質的能力。**** 作為使用文字的民族,不以文字去思考是幾乎不可能的。 文字不單止是人類紀錄和傳遞資訊的媒體,還打造了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本書曾評為: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選書
出版人週刊年度非文學好書
【佛山故事】佛山的增長:一個國家和市場互動的故事 城市在中國增長模式演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448編者按:在中國的現代化轉型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對關係。新一屆領導班子也在中共十八大報告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多次表明,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所在。
這一對關係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與香港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合作的一項調研,歷時一年,試圖以一個中國先鋒城市的鮮活案例,來理解這對關係,並展現這對一個城市及國家的增長究竟有多麼重要。
佛山被選擇作為標本——這個普通卻又發展迅速的城市,無論是過去的發展歷程還是今天面臨的諸多挑戰,都是中國城市的典型代表。對其進行研究,也便因此對其他地方更具借鑑意義。
在這項一共包括十四篇中文報告、八篇英文報告的研究付梓之際,南方週末徵得課題組同意,刊發這一研究的概要版,以及部分內容的摘要,以饗讀者,並希望以此開啟更多討論。
2010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2012年中國的人均GDP僅為6156美元,處在世界銀行標準所規定的中上收入國家行列。中國未來可能面臨兩條截然不同的增長路徑:
中等收入陷阱路徑: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增長;
新增長秩序路徑:包容、創新和可持續的增長。
我們的研究表明,隨著中國增長模式的不斷演化,無論是佛山這樣的城市,還是整個中國,都有可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朝著以包容、創新和可持續為主要特點的新增長秩序邁進。
佛山位於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可連接全球重要港口和航線。幾個世紀以來,這一地區的華僑遍佈世界各地,並一直與國際貿易夥伴保持著密切聯繫。作為一個擁有七百多萬居民的經濟重地,佛山在市場發展中所取得的諸多成就,和在應對中國工業化及城市化過程中所面臨的結構失衡挑戰,都具有代表性。
佛山的發展模式對有關中國經濟增長的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這種傳統觀點一般認為中國的增長特點是政府主導、出口為主、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供給,但缺乏創新。我們的研究則表明,這種傳統思想可能只有一半是正確的,而演化中的政府-市場互動對佛山的增長起著關鍵的作用。
可能導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
地方財政失衡
由於國家的貸款利息低並且財政狀況不佳的城市不能破產,地方政府有動力進行大量具有潛在風險的借貸。2012年佛山的債務還本付息成本佔其預算財政收入的47%,並且還債資金目前主要靠不可持續的預算外土地銷售收入。
獲得信貸的可能性與項目的生產率與回報之間不匹配
中國尚未制定出適當的工具來抑制不可持續的債務積累。國有企業和政府資助的項目往往能獲得優先貸款,從而擠佔有高生產率的民營項目的融資。影子銀行利率目前超過20%,而正規銀行部門僅為7%,無論是在佛山,還是在中國其他地方,中小企業都難以獲得足夠的信貸。
污染和生活質量
由於缺乏可執行的機制來保護環境資產,工業污染氾濫,居民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最終有可能削弱城市留住人才的能力。
可能邁向新的增長秩序的因素
跨越中等收入的增長
2012年,佛山的人均GDP達到14828美元,高於上海的13553美元,遠遠高於世界銀行設定的12616美元的高收入國家門檻。中國還有16個城市也超過了這個標準,再加上佛山,這些城市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約11%,它們的GDP佔全國GDP的約30%。
中產階級財富的快速積累
佛山的經濟增長導致了土地的穩步升值,相應增長的財富廣泛分配給集體土地所有者,催生了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推動了生產力、收入和購買力的提高。這個過程始於佛山工業發展的早期階段並持續至今。2010年,佛山人均房產價值幾乎達到了50000美元,是2005年的四倍並且超過了當年人均GDP的四倍。
高質量基礎設施支持了增長
地方政府建設了強大的實體基礎設施以支持佛山的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2012年佛山的城市化率已達到了94%,位列中國第三。這種成功離不開市、縣和鎮級地方政府與民營部門之間的密切協作,也離不開不斷進步的、有效的財產權制度框架。
可被其他城市複製的佛山經驗
雖然佛山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城市發展的故事,但佛山的改革和經濟增長比中國的其他城市先行一步。自1979年以來,佛山的人均GDP從300美元增長到14828美元,其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六個方面,並可供中國其他地區參考學習甚至複製。
1.民營經濟帶動的增長
1978年至2012年間,佛山的名義GDP從大約7.74億美元增至1977億美元。特別是最近幾年,這種增長大部分是由該市的民營經濟所拉動。2012年,民營經濟貢獻了佛山62.5%的GDP增長。截至2011年底,佛山有34萬家民營企業,大約每20個居民就有一個民營企業。即便是僅考慮收入超過320萬美元的企業,民營經濟在2012年的增長也是最快的,高達13.1%。相比之下,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的增長率僅為5.7%。
2.日益由國內市場拉動的增長
2010年,佛山的工業產值超過了2410億美元,在中國所有地級城市中位列第五名。在中國30個重要製造產業中,佛山在其中22個產業的產值超過了全國總產值的1%,而佛山的人口僅佔全國總人口的0.5%。
截至2011年底,佛山僅有2%的外資企業。2012年,雖然佛山整體經濟持續增長,但淨出口值僅佔GDP的18%,與2006年的30%相比穩步下降。這使得佛山對出口的依賴程度大大低於溫州(25%)、東莞(32%)和深圳(37%),表明佛山正成功地轉向以國內消費為主的生產。
3.嵌入全球供應鏈的本地產業集群拉動的增長
佛山各區鎮的經濟活動十分活躍,三十多個專業化的產業集群鎮,主要以本地供應鏈和中小型企業組成。市場制度的不斷改善既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擴大了這些產業集群鎮的市場力量。例如,一個鎮專門經營家具和照明燈具的批發和零售市場,另一個鎮專門從事家具和照明燈具的製造,第三個鎮專門生產家具行業的機械產品,而第四個鎮則專門經營鋼材批發和零售市場。
佛山正在發展兩個重要的新商業區,來作為這些專業市場集群鎮的補充。一個是中德工業服務區,目標是提升佛山市政府在支持中小型企業方面的服務水平;另一個是廣東省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大中華地區的許多高端金融機構正在此設立後台支持中心。佛山產業集群的做法正被許多有工業規模的中國城市所倣傚。
4.通過吸引及留住外來人才促進增長
佛山的成功極大地得益於外來勞動力的貢獻,佛山能否持續增長取決於能否吸引和留住他們。外來人口占據了佛山幾乎一半的人口和幾乎三分之二的勞動力。儘管他們的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低於佛山市民,但這些外來務工人員來到佛山後生產能力和生活方式得到了明顯改善。由於當地的改革,他們也越來越能夠享有與當地人一樣的社會服務,特別是在職業培訓、醫療保健、住房和社會保障領域。佛山的這一做法對其他城市有借鑑的價值。
5.地方政府權力下沉帶來的增長
在過去三十年的改革期間,佛山市政府已把很大一部分的職責下放給了下一級的區縣、鄉鎮和村/街道。這是廣東省各城市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色。
從1980年到2012年,市政府的財政收入佔佛山市地方政府總財政收入的比重從34%下降到14%。自1998年以來,佛山市南海和順德兩個區(均為中國的百強工業區)的財政收入已超過了佛山市政府。基於對當地企業的第一手瞭解,權力下沉有助於地方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及時有效的決策。這種更加分散及下沉的權力結構也激勵各個地方政府在軟硬件基礎設施方面展開更為有效的競爭與合作,從而對公眾、企業和市場採取一種務實並且適合的工作方法。
6.通過社會發展創新來支持增長
佛山活躍著一千多個行業協會和非政府機構,位於中國的地級城市之首。社會組織的發展反映出地方政府向社會放權的成果。2011年,佛山市將其財政收入的33.6%用於教育、促進就業、健康保健和社會保障方面。佛山的社會服務水平相對全國較高,並且包含許多地方創新。
順德區是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先鋒,減少了腐敗和官僚主義,鼓勵了有利於公眾及企業的政府服務。順德區還在基層試點建立了長期性的黨務辦公室,利用在線平台收集、報告和跟進市民對腐敗和社會問題的意見。
佛山對中國下一階段改革、增長和城市化的啟示
我們的研究表明,隨著中國增長模式的不斷演進,像佛山這樣的城市乃至整個中國有望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朝著新增長秩序邁進。首先,積極的政府-市場發展互動的核心要素在中國大多數城市可保持和複製,正是這些核心要素把佛山帶入了高收入城市之列。其次,2013年11月,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宣佈進行重大改革來解決增長風險,強調將允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對於前進中的中國,如果能借鑑以下十條從佛山發展歷程總結出來的經驗,其未來改革將會受益匪淺:
1.建設能夠推行有時會非常艱難的改革的領導班子和體制;
2.創建一個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能力的政府,便於對最佳實踐、知識和業績進行有效融合和優化;
3.通過給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自主權來試點體制改革和市場實踐,為地方政府培育一個健康、守紀的競爭環境;
4.建立通往全球和國內市場的可靠供應鏈和運輸鏈;
5.建立並執行土地、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的有效產權設施,包括有關排放和污染的清晰權利和責任;
6.建立類似於美國破產法第九章和第十一章的讓失敗企業和城市退出或重組的機制,對表現不好者予以懲罰,同時對為了社會效益而承擔風險者予以獎勵;
7.建立為有生產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的機制與平台,特別是服務行業的中小企業並且最好是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因為它們是創造就業以及地方乃至全國經濟動態增長的關鍵;
8.確保勞動力流動並且推動持續的企業人力資源升級;
9.為民營企業家建立一個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
10.建立政府與社會團體之間的制度反饋機制,確保來自社會各界的市民能夠有效參與當地治理。
三中全會的啟示
2013年11月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傳達的主要信息是允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加強政府為包容性、創新性以及可持續增長提供物質和制度基礎的作用。
會議提出的各項改革與我們從佛山獲得的經驗一致,並且由於以下因素而非常有可能被付諸實施:
改革的壓力和意願:許多高級官員都有擔任市長或省長的重要實踐經驗,他們承認,中國的經濟如果由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機構替代市場,是難以發揮其全部潛力的,因為這會滋生腐敗和社會不穩定。
領導層:黨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建立將有助於協調和推動改革日程,尤其是在克服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方面。
戰略:改革藍圖是綜合性的、系統性的和務實的,並以2020年為實施期限。這一階段改革藍圖的重點是建立基本的經濟制度,涵蓋產權、競爭政策、公共財政、城鄉一體化、通過國有企業的公司化來建立公私混合所有制並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鼓勵創新以及國際貿易和金融自由化,同時也包括政治、社會、法律、文化、生態和國防領域內眾多相互聯繫的改革。
經驗和務實:會議提出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從經營不良的企業、城市和部門中所學得的教訓。改革方案也借鑑了佛山等開拓性城市的經驗,這些城市正引領著全國的增長,許多三中全會提出的政策和制度改變已經在這些城市實施了。
動力和動態因素:城市間的競爭對中國的增長起著關鍵作用。運營良好的城市能夠吸引外來人員,通過制度和實踐創新增加收入和財富,而運營不好的城市則失去人員和資源。這種通過適應性實驗和通過學習當地及國際實踐而形成的競爭文化深深地植根於中國的官僚機構中,並且在他們計劃、試點、評價、調整和執行改革的方式中反映出來。
註:此研究項目由香港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劉明康和學術副總裁肖耿主持,並由該院與佛山市、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辦公室分別組織的研究員團隊合作完成。來自內地的研究團隊由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組織領導。
相關的子報告分期完成後,南方週末網站將與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同步刊載。
SENSE隨筆140407電鰻論証:演化sense大混戰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4/07/sense%E9%9A%A8%E7%AD%86140407%E9%9B%BB%E9%B0%BB%E8%AB%96%E8%A8%BC%EF%BC%9A%E6%BC%94%E5%8C%96sense%E5%A4%A7%E6%B7%B7%E6%88%B0/SENSE隨筆140407
電鰻論証:演化sense大混戰
掌門執筆
〈創造說的皇牌:鐘錶論証〉
「我們在地上拾到一塊石頭,可以合理地說它從來就在那兒。 但是如果拾到一隻錶,我們仍說它從來就在那兒;或者說它是藉由自然界風化侵蝕等力量隨機組合而成的,那就太不合理了。因為錶的性質複雜,不能藉由隨機組合而生成。」*** 十八世紀末神學家William Paley如是說。
這就是曾經擲地有聲的「物種創造說」的皇牌:“地上執到錶論証”。
演化生物學家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其名著《盲眼鐘錶匠》中批判「創造說」的時候,引述過上面該派最完備的“設計論証”。
用現代術語重申:複雜系統的本質在於其有序的層級組織,局部間結合緊密,性質互動,不能由基本原料隨機組合而成。 這論証非常有說服力,道金斯自承如果自己是那時代的人,定必服膺此說。***
〈演化說的新意〉
達爾文Darwin在十九世紀中葉提出「演化論」,其驚天動地之處,正在於首倡單純物質性的機制, 足以演化出複雜的生物機體。**** 他等於回應了Paley的論說,指陳自然界的力量足以釀嵌出一隻“生化有機錶”。
(請參閱《讀書札記130206盲眼鐘錶匠》。)
演化論可以簡述為兩個核心假說:「突變說」和「天擇說」。
演化基本上是一個無盡重複的生殖過程,每個世代的個體從其親代獲取基因,並把它們傳遞到子代去。但基因在複製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生極細微的誤差—–是為「突變」。*** 突變暗含著變化必定是細微的。
「天擇」意指物種的個體在自然環境中競爭繁殖機會,優勝劣敗。 這種揀選力量可以看作是一種“非隨機死亡機制”***,透過生存和繁殖競爭,使基因存廢有所依憑。
舉例:長頸鹿的“頸長基因”。因可吃到較高處的樹葉,輕微的頸長在荒年便成為“適應優勢”,較長頸的基因得以在子代擴散。
突變是隨機的,但經由天擇引導方向,再積累龐大世代的進程,使到生物的性狀產生巨大的差異。差異的程度超過了某個界限,便形成了新的物種。
Th. 基因突變是隨機的,但經由世代積累起來的性狀變化卻不是隨機的。*****
〈創造說的反擊:電鰻論証〉
針對演化論的理路,創造說也曾發動凌厲的反擊。 反擊的劍尖鎖定在“突變”和“適應優勢”的結連點:如果突變是微弱的,那麽突變的效果也是微弱的,如此微弱的效果有何優勢可言?
就算在身高體重之類的單向度性狀,稍勝一籌便生優勢 (例如較長頸的長頸鹿。) ;但是有些性狀是高度建構的、複合的與及和別的物種互動時才生效的,那麼低度發展的性狀管用嗎?***
舉例:身軀只有5%像枝枒的竹節虫能逃過鳥兒的銳眼嗎?
防禦這路劍法有兩種辯護策略:
A“依然管用”策略。道金斯即認為基於天擇原理上是同種競爭(即不是要勝過鳥眼,而是要勝過其他竹節蟲。),只要5%像枝枒的竹節虫在天色昏暗的情況下具有優勢便成了。(請參閱《SENSE隨筆130125B竹節蟲的擬態演化》。)
為了克服A策略,創造論再創出見血封喉的一劍—- “電鰻論証” :
電鰻以電流獵食,5%電量在 “任何情況下” 都沒法電暈獵物,即 “絕對揾唔到食”,如此何適應優勢之有?
為了防禦這辣招,演化生物學家使出迂迴劍路:
B “另有妙用”策略。
〈演化說的辯護:同樣是電鰻論証〉
在自然界中,至少有六種魚類演化出可產生電流的器官,牠們運用電流達致的功能共有六項:
1偵測獵物;2在混濁的水域中通行;3相互溝通;4直接殺傷獵物; 5自衛逃生;6捕捉獵物,指電暈之。
其中第六種“電暈功能”因要遙距發功,需要製造最強勁的電量。
電鰻是自然界用電的最高手,身負上述全部武功,最強紀錄能發600伏特電流,曾經電暈過一匹落水的馬! 電鰻施電起初是用來偵測環境和獵物,“捕獵功能”是後來附加的副產品。***
同樣的事例極多,肺是由膘演變出來的,起初的功能是施浮沈,魚類遷徙岸上濕地之時才轉施呼吸。 鳥翅的羽毛起初的功能只是保温護體,因要從樹枝躍到地面,轉作“降落傘”滑翔之用。鳥類有可能最初是向下“飛行”的,後來才演化為向上飛。
基於 “突變” 的極度緩慢漸進性質,生物軀體設計的改動其速度也是極度緩慢的。不單如此,任何改動均必須從已有的基礎出發,即必須 “見步行步” “摸著石頭過河”,因此設計藍圖常呈現為拖泥帶水,效率不佳。
舉例:人並沒有演化出天使的雙翼,或汽車的輪子,儘量那是極具適應優勢的設計。
演化生物學家因此辯說:生物軀體設計的無效率性,適足以証明演化說是對的,而創造說是錯的。****
反正是設計,何不設計到最好?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利害嗎?
以上學理出自《昨日世界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ies?》(2013) Jared Diamond
《盲眼鐘錶匠 The Blind Watchmaker》(1996)Richard Dawkins
【深度點評】劉煜輝:看股票泡沫及其演化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64
【深度點評】劉煜輝:看股票泡沫及其演化
作者:劉煜輝
本文為中國社科院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名譽理事劉煜輝4月15日對市場的點評
準確地預測頂部多少要靠些運氣。但我們說,A股運行的中樞在不斷擡升,這是一個相對確當的狀態。2000-2400-3200-下一階段中樞在哪里,有可能在4000上下300、400點區間活動。
改變中樞擡升的趨勢,需要有一些大的宏觀條件發生變化,否則過程還會繼續。
與過去20年歷次股票上升不同的是,中國正在經歷地產大周期拐點。這是我們理解的出發點。過去十多年形成的地產鏈經濟中,每年貨幣增量相當大比例被消耗在這里。2013-2014年一手商品房銷售額占當年M2增量比例高達60%以上,這個比例會逐步向30-35%的水平回歸,即2007年之前的水平。
從地產鏈溢出的貨幣增量相當於一個持續放大的水泵。
我們可以簡單盤算一下未來數年中國的貨幣供需。
貨幣增速(12%)與經濟增速剪刀差還在發散(名義經濟增速1季度掉到了5.8%):總量上錢多,然後我們再看結構:
1、大量貨幣增量會從房地產鏈條持續流出 ;
2、龐氏債務的維持(2014年債務利息已經顯著超過GDP增量,現在開始換想辦法比如通過債務置來減少貨幣的耗損,而且央行還要通過貨幣投放予以支持);
3、新興產業的貨幣需求擴張尚待時日(同時景氣上升周期行業,傳統債務需求不高);
4、所以,綜合上面幾項下來,金融市場資產配置壓力面臨系統性上升:股票和債券 ;
5、不太同意由於債券供給上升導致了目前的利率壓力(因為這個供給並非自新增加的貨幣需求);
6、所以,當前利率的蹉跎和糾結,表象上看是股票牛市擠壓了債市,實質還是因為要保的龐氏債務規模太大(剛兌的擔保圈設定得太大),形象點講,是Xi-put option的執行價格定得有點高(或是政治的原因),導致股票的風險調整後收益系統性偏高,大量吸收地產鏈溢出的貨幣,股票對債券的吸金能力占壓倒性優勢;
7、剛兌不觸動,利率中樞下行過程不會太順暢,而股票上升會走向泡沫化(即PE與利率下行的節奏脫節)。
接下來,我們再來思考一下,未來緩解這個泡沫化的一些可能情景。
既然是更傾向於“時間換空間”,那麽股票估值分子尋底的過程會延長,期望盈利快速恢複來緩解PE上升變得比較困難;
利率下行速度也會相對緩慢;
企圖通過增加幾千億IPO供給來中和,而面對的可能是大一個數量級的股票需求,不現實;
首鼠兩端的行政手段幹預(他們想控制小的泡沫,又想大的不跌。感覺想法有點脫離現實)除了增加一些短期市場波動以外,剩下的可能就是讓人看笑話;
我看目前比較現實派的上用場的法子,就是把香港那一塊30萬億港幣的資產拉進來。搞互融互通。考慮到a股的小票有太高的勢差,技術上設計緩和一下沖擊也不是太難:有計劃有序擴大港股通標的範圍,又不涉及資本項開放和外流(這個不同於換匯到境外炒港股),如此慢慢將港股變成a股的一個內湖,港股會變成一個以a股為影子的市場(定價權)。這個方向或能解領導們的心結。港股這麽大體量,至少可以消化相當長一段時間,不用被泡沫逼著走。
若港股重估也完成了,那就得回頭再看領導下決心去捅剛兌的簍子了。邏輯推理上是這樣。
最後,我們再來想想眼下最近幾天的市場。
市場傳會里在加班研究抑制小票泡沫的辦法,不知真假,但至少反映了上面已經開始擔心估值泡沫是個問題了。有些資金也在自覺地比較理性地往銀行等藍籌股上移動。今天傳言導致小票開始明顯調整。
以下是我個人感覺,不一定對,見仁見智吧。
這種移動持續性可能不會很強,至少難以形成去年12月份那種淩厲的氣勢,原因很簡單,AH股溢價是完全顛倒的狀態,去年是H比A溢價20%,目前是倒置過來。
小票調整一段時間後,可能還會再起來。大票目前能調動資金“腎上腺”的料,盤算起來相當有限,它需要越來越重的味素(比方說“白手套”的手段),來刺激起階段性反應。
真正對小票構成實質性的“外創力”,目前看只有和大中華區最後一塊窪地的互融互通。
個人感覺,後面大機會還在港股重估。
(劉煜輝 中國社科院教授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名譽理事)
|
名人對談》兩位在地饕客的「夜市學堂」逢甲大學副董vs.春水堂創辦人 小吃要演化 才有出路
2015-07-20 TWM
|
|
撰文•許秀惠、林麗娟 編按:高承恕,逢甲大學執行副董事長、社會學知名學者,曾深入台灣中小企業田野調查研究,更是「行動派」的饕客美食家;劉漢介,春水堂、茶湯會創辦人,泡沫紅茶的發明人,首創把粉圓加進冰紅茶,讓珍珠奶茶一躍成為街頭巷尾到處可見的小吃代表。
這兩個人是舊識知交,高承恕還是劉漢介在逢甲大學EMBA的老師,應《今周刊》邀請,首次同桌對談,主題是從逢甲小吃談美食與創新。高承恕從逢甲夜市的緣
起、生命力談起,劉漢介觸及小吃的創新與品牌營造。在他們眼中,小吃在夜市,尤其在以創新善變著稱的逢甲夜市,該如何找到自己存續法則呢?以下為對談精采
摘要︰小吃≠美食 小吃要如何升級為美食?
高承恕(以下簡稱高):我們先來了解逢甲商圈的誕生背景。一九六三年,先父、逢甲創辦人高人言把逢甲工商學院(一九八○年改制為大學)從北屯觀音山搬遷到
現址,當時外圍都還是農田,校園光禿一片,只有黃沙走石,現在看到的綠蔭大樹,每一棵都是我們種出來的,兩萬多名師生每天求學上課總得吃喝,於是小吃攤有
了生意的契機,日子久了,夜市和周邊商圈才慢慢地應運而生。 有外地朋友來訪,想就近解決一餐,我總先言明附近只有小吃攤店,尤其夏天時,得不怕熱、不嫌髒、願意擠一擠和等一等,才能安於夜市食味,夜市的開始就是這樣,是為了生存,是謀生、圖一口飯的。 但是夜市、小吃有生命週期,小吃攤也會希望長久經營,當經營者不只是看到眼前生意熱絡,而開始思考「What is next?」他才有可能突破瓶頸,蛻變、升級,這不是擴充規模而已,而是思考企業化或傳承。 劉漢介(以下簡稱劉):做小吃攤的人,大多心裡想的是「今天可以賣幾個?」不會去想帶給顧客滿足感、幸福感。大多數的小吃門檻低,容易被取代,能夠做得久的,背後都是有「工夫」的。
譬如拉麵,麵誰不會煮?但是日本的拉麵可以賣到全世界,為什麼?因為它有麵條、湯頭、材料各環節的工夫,它的美味組合複雜,不易被破解;又如綠豆湯,它的
本質簡單,門檻低,只能是路邊小吃,難以靠單品做成企業。小吃能晉級為長久經營的美食,通常具有深度的美味組合,加上消費者對店家品牌的信賴關係。 最早的小吃攤,是引車賣漿,是游牧民族,哪裡有市集就去哪裡,等到要定居,就要想如何「生根」的問題,思索如何向上演化,擁有店、定點,某個程度就是一種進化。 高:沒錯,小吃一開始多是流動攤販,追逐人潮而趕集,欠缺長遠打算,這十多年來,逢甲夜市穩定下來,攤變為店,店面串連為商店街,大店進駐,拓展為大商圈,小吃與店家都經歷從「求生存」到「過生活」,開始思考如何長遠經營,這正是演化的結果。 創意能賣錢 小吃該如何創新?
劉:一九八三年的夏天,我坐在日本大阪的咖啡廳點飲料,發現他們賣冰咖啡卻沒賣冰茶,但紅茶加糖是好喝的,我於是想,為什麼不來做冰茶呢?早在一千年前,
蘇軾的孫子蘇籀就把蜜和冰加入茶湯,現代的台灣人不知道茶加了糖會變好喝,我洞悉了這層美味關係,這就是我的創新點子。
我用調酒專用的雪克器,把壺泡的原汁紅茶加上冰塊放進去搖晃、激撞後,再加入特製紅糖提味,推出了泡沫紅茶,接著又調出檸檬紅茶、百香紅茶、茉莉花茶,讓
泡沫冷飲風行開來;後來,店長林秀慧又把粉圓加上奶茶,這項創意風靡了年輕人,也成就了一門好生意,本來是茶行附屬賣茶的小店,造就了春水堂日後的發展。
春水堂賣的是茶湯,賺的是五感財、文化財,希望顧客在喝到茶湯時除了鼻、眼感受以外,在視覺、聽覺等五感上也得到滿足,讓心來感受到幸福。我們顛覆傳統工
夫茶飲,開創出冷飲茶市場,仍處處保留文化的根本和精華,追求「五感調和」的茶飲美學與趣味,喝茶,就是享受一份幸福感。
高:也許,可以用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中心廣場所見所聞做例子,偌大的廣場全是吃吃喝喝的小吃和店面,但它真是美,賞心悅目的遮陽傘座位,舉目觸及的花卉
盆栽,其中不乏百年老店,遊客來到這裡,不但有高層次的美感印象,心情自然不會窘迫煩躁,美食享受更是從容且滿足;發展商圈特色,也許要加入這類的思考。 逢甲夜市是極富生命力的,非常具有庶民特色,眼前還會有一段好光景,但每個夜市一樣也會面臨生命週期,花無百日紅,如何讓它的生命力「生根」,絕不是量的擴大而已 。 以小吃為核心的商圈 如何長久經營?
高:我喜歡飲食要有點留白的美感,擁擠紛雜的夜市是很方便,卻讓人覺得難以全然放鬆,逢甲大學和逢甲商圈是共好的生活圈了,所以我們努力促成商圈來結合物
聯網,朝智慧商圈發展,目前商圈初步做到人車分流、動線,有較多座位、停車位提供給顧客,讓遊客得到清楚實用的店家資訊指引。 逢甲大學也正跟手機系統商合作,希望設計一種行銷模式,讓消費行為更便利。當小吃業者同樣能賺到業績,卻不必窮於應付擁擠排隊的人潮,我想他會有時間和空間去思索如何打造美食的厚度。 劉:小吃不演化,生命週期就容易縮短或結束,工作團隊也會枯萎,夜市提供的是一種「體驗經濟」,尤其飲食必須親自體驗,無法取代,味覺的本能會告訴你好不好吃,對環境、氣氛有什麼感受,這是騙不了人的。 追求商圈發展 逢甲未來會如何演化? 高:台中市的發展重心,正從東往西移動,這勢必帶來「質變」,周邊環境、生活條件都會跟著演化,逢甲夜市的發展,也會放在這個脈絡裡來觀察。
台灣夜市的特色一向多元,有來自大江南北的飲食匯集,比起香港大排檔的相對一元,面貌更豐富,夜市小吃能帶給人快樂,但我期望得更深,不單單是消費者體驗
了某種小吃之後,說一句「好吃」;或不管吃什麼,總只是用「彈牙」形容,而是能往傳統走,向歷史學,去尋找源頭與傳承的所在,創新往往是從傳統裡找,漢介
的泡沫紅茶就是如此,讓飲食有厚度,現在的吃,厚度不見了,那就可惜了。 劉:但是當引車賣漿者開始採行店鋪式的經營時,若不再擔心房租飆漲、地點異動,才會有長治久安的籌畫。我曾有一家店三年賠一千萬元的經驗,我是寧可賺慢錢的,但是要賺慢錢或是賺快錢,經營者得自行想清楚。 高:有一點很重要,歡迎優質的投資案進到逢甲商圈,但真心希望不要把土地、房價炒到變成天價,這樣,美食攤店、一般店家很難撐得下去。如果讓創業變得困難,商圈的美好也會很難維持下去。 夜市是一種「體驗經濟」,帶給顧客幸福感,就是王道。 春水堂創辦人 劉漢介 經營者開始思考「What is next?」夜市小吃就能蛻變得更有厚度。 逢甲大學副董 高承恕 同場加映 步出逢甲,高承恕的西屯獵食區高承恕自年輕時期就在報章雜誌撰寫美食專欄文章,寫一手美食之餘,也能進得廚房,端出拿手絕活牛肉麵。步出校園,他偏愛小館子,離逢甲大學很近的西屯區就是他的重點「獵食區」。 高承恕愛吃牛肉麵,「可口牛肉麵館」便是他常祭五臟廟的選項,半筋半肉紅燒麵,大塊腱子肉鎖住肉汁精華,再搭一盤恆春特產青龍小辣椒,風味絕佳;有時,他則往「洛陽味牛肉麵館」報到,這裡的牛肉軟嫩,滷花生浸潤得入味透亮,或是來碗點綴小白菜碎的剁肉麵,滋味清爽。 吃完牛肉麵,有空時他會拐到春水堂,來一杯泡沫紅茶,沖淡葷肉膩味,或者喝杯文人茶,藉著欣賞茶湯的香醇沉澱心情。 「懿文餐廳」是家傳承40年歷史的台菜館,一道香酥鴨,炒花椒、八角、沙薑醃抹整隻鴨子,蒸後再炸,手工繁複,皮脆肉香。高承恕呼朋引伴找李濤、胡志強一起大快朵頤,再搭櫻花蝦炒飯、西瓜綿煮海鱸湯,賓主盡歡。 「就算一碗麵,也可以精緻地做、愉悅地吃,因為我們是在經營生活。」下次,何妨隨著高承恕的足跡,印證美食的箇中旨趣。
可口牛肉麵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大墩路911號電話:(04)2329-9789 懿文餐廳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華美西街二段401號電話:(04)2299-1230 洛陽味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惠中路34-1號電話:(04)2311-8436 春水堂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朝馬三街12號電話:(04)2254-9779
|
|
樓評人財演化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11/02/%E6%A8%93%E8%A9%95%E4%BA%BA%E8%B2%A1%E6%BC%94%E5%8C%96/

昨天同系的Yahoo專欄「中環街市」,出文《施永青樓市預測的變化》,很好心機地將中原老闆施永青,今年以來對樓市的言論輯錄,按月份睇施老闆真的使用「大包圍」策略:
一至二月看上半年升,下半年跌
六至七月看豪宅突破,跌市大跌樓價未必調整,二手樓價膠著
八月開始看樓價見高位
十月指樓市現正處於危險期,隨時轉勢下跌,屆時樓價將大跌最少三成
如果看中原城市領先指數,2015/09/07 – 2015/09/13這星期高見146.92,直至執筆之時到2015/10/18,呈反覆回落之勢到144.33,大家約略可以見到,施老闆的見解,整體領先市場一至六個月,但間中也會看錯,且隨時也會改變觀點。
其實閱讀樓評,相信大多數小市民如自己,都是想知道未來幾年的大勢,始終中原城市指數不是期指,投資者不能確預測點數賺錢,大家也只是想找個好時間置業安居或投資,從稅金的角度,買樓起碼也看三年,用市場氣氛感應指數幾個月後的變化,對讀者來說除了多個閒談話題,並不能幫助作出投資決定。
除了過份短線,另一個問題是好淡觀點,易轉過份頻密,例如湯文亮有財有勢,都夠膽出來睇淡,還要限時三個月,無論看對看錯,都是一條好漢,是很值得尊重,但失驚無神又會在9月9日指數逆轉當周,在「文亮言」寫《睇好樓市的大淡友》,指紀惠今年用了六七億買物業,持倉量很大,總之是睇好樓市的大淡友,究竟是好是淡呢?實在令讀者無所適從。
樓評人是最不應該財演化,因為股票和指數投資,正常來說不會佔身家太高比重,且大家不會用幾成人工,去月供股票吧?就算有也只是少數,但樓非常不同,香港人用二十至三十年的青春去供數,看錯市的話是嚴重到可引致破產,所以樓評人的責任比股評人更重。
明白到大家都又想威,同時又要帶頭盔,看好的深怕市況逆轉,在牛市頂端唱好被人笑一世,看淡的也怕樓再升,會被人笑執輸行頭,慘過敗家,所以紛紛短線化、觀點飄移化,然後一看中就拿出來,啟動宣傳機器大肆宣揚,看錯就用語言偽術掃入櫃檯底。
但作為讀者,自己寧願看有勇氣、有立場的專欄(例如沈大師),都不想看搞不清觀點的文章。
Posted in
宏觀經濟 and tagged
樓評人財演化.
企業微信入局,移動辦公又演化成BAT大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6/154707.shtml

這幾天微信要推出企業版微信的消息可謂再次鬧得滿城風雨,就像一顆原子彈一般引爆了整個中國的To B市場,而中國的To B市場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引人關註。過去,在企業級市場領域,基本上都是來自美國的微軟、IBM、甲骨文等公司馳騁風雲,很少看到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身影。而今,到了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企業的一切都在快速發生變化,顯然,過去的企業級市場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企業微信入局前,移動辦公市場已是戰國紛爭
其實,在微信要推出企業版微信之前,中國的移動辦公市場已是戰國紛爭的格局。很多企業都已經瞄準了中國的移動To B市場未來是一塊大蛋糕,只是說目前的市場格局還遠沒有出現哪一家一統天下,不過卻已經悄然形成了三大勢力。
一類是傳統的PC辦公平臺
在過去的PC互聯網時代,國內的辦公領域也湧現出了諸如用友、金蝶等傳統辦公軟件平臺。移動互聯網的快速興起,這些過去在PC辦公領域獲得不錯增長的企業也都開始紛紛進軍移動辦公領域,並紛紛打造自己的移動辦公平臺。
首先,對於這類平臺來說,他們過去在傳統的PC辦公時代為自己積累了一定數量的企業客戶,這些企業當中又有超過90%的企業會有移動辦公方面的需求,只要客戶對於他們的產品相對比較滿意的話,他們很容易就能輕松地把自己的PC客戶轉化成為移動客戶。
其次,這類平臺在過去數年當中為企業服務已經積累了很多PC辦公方面的經驗,這些經驗同樣能夠為他們提供移動辦公服務給予一定的指導作用。此外,由於他們過去在傳統PC時代的服務能力已經得到了企業客戶的認可,企業客戶對於他們也具有更高的信任度。
最後,我們從實力的角度來看,傳統的PC辦公平臺雖然在實力上不能與BAT這樣的巨頭相較量,但是相比很多創業公司來說,他們還是具有相當大的實力基礎,這能夠幫助他們在移動辦公領域與BAT等巨頭相較量時擁有一定的底氣。
當然,這類平臺雖然能夠在PC辦公領域獲得一定的領先優勢,但是到了移動辦公時代並不一定能夠獲得勝出,面對著競爭更激烈的移動辦公市場,他們同樣會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足一:隨著阿里釘釘、微信企業號的入局,這些平臺感受到了巨大的競爭壓力,過去在PC辦公領域他們一直依靠收費作為盈利模式,可是如今阿里釘釘、微信企業號等都免費對企業開放辦公,他們就必然要采取免費的方式來博得市場,燒錢大戰自然就難以避免。
不足二:移動互聯網畢竟還是不同於PC互聯網,如何打造一個更完美的移動辦公平臺,他們同樣還是處於摸索階段,並不具備模式與技術上的領先優勢。而且在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過程中,他們還需要面臨打破過去的體制與利益分配等難題,在靈活性上面又比不上創業公司。
一類是新崛起的移動辦公創業平臺
說到移動辦公的興起,其實也就那麽短短幾年的時間,並將會在未來幾年的時間里全面爆發。而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也湧現出了一些不錯的移動創業辦公平臺,諸如大象盯盯、紛享逍客等平臺。
還有一類則是巨頭打造的移動辦公平臺
對於巨頭打造的移動辦公平臺,也並不在少數,諸如阿里釘釘、聯通藍信、微信企業號、騰訊企點等。阿里釘釘從企業社交入手,很快得到了發展壯大,目前他們的企業客戶數量已經超過100萬家,並於去年開始打造開放平臺,欲聯合更多垂直細分的企業服務公司共同吃下整個市場。
對於阿里釘釘,很多人都給予了相當高的期望值,不論是從聲勢上,還是從辦公平臺的實力上來說,阿里釘釘都具備比其他移動辦公平臺更大的優勢。雖然隨後騰訊推出了微信企業號,試圖對阿里釘釘進行有效打擊,不過微信企業號似乎並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其發展一直進展較為緩慢,也沒能阻止住阿里釘釘的突飛猛進,這讓阿里釘釘更是信心大增。
對於阿里釘釘試圖從企業社交入手然後發起對微信挑戰這一說法,並不十分明確。當然不可排除,阿里釘釘的最初想法可能是在來往失敗之後,想從垂直細分市場切入移動社交。但是微信今天在個人社交領域的地位豈是隨隨便便能撼動得了?有了來往的前車之鑒,想必阿里釘釘更深有體會。我們從阿里釘釘推出“C++”開放平臺,就可以看出,阿里釘釘並非要直接挑戰微信,而是有著更大的To B市場野心。
不過從目前阿里釘釘的發展趨勢來看,它也難以快速一統天下。在專業化的企業服務功能上面,阿里釘釘固然能滿足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需求,但是難以滿足有著複雜業務需求的企業,尤其是中大型企業,在這方面阿里釘釘還遠遠需要加強;
而在很多企業最為關註的安全問題上面,阿里釘釘恐怕也難以做到,這個是阿里釘釘和微信都難以做到的,他們采取的是開放平臺的戰略思路,與安全本身就存在極大的矛盾沖突,他們難以權衡二者,恰恰安全卻是很多中大型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
企業版微信這頭狼來了之後,對移動辦公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地震效應?
對於企業版微信的到來,很多移動辦公平臺都感受到了恐慌,對於他們的恐慌,無非是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微信的強用戶關系鏈;另一個則是企業版微信的生態整合能力,能夠整合企業號、訂閱號、服務號等騰訊資源為一體。那麽企業版微信來臨之後,又將會對整個移動辦公市場產生怎樣的地震效應?
一、辦公移動化加速
我們先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企業版微信的推出並不僅僅只是會帶來威脅,同時它也會加速整個辦公快速向移動化轉移。事實上,目前已經在從事移動辦公的企業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比列。研究發現,2014年,國內從事移動辦公人數達到了3.58億,到了2015年移動辦公人數達到了3.94億,相比2014年增長10.2%,同時占到了全國勞動力人數的比例達到了43.06%。預計到2016年,中國移動辦公人數將達到4.45億人,到2018年左右,移動辦公人員的數量將超過目前的微信用戶6個億。
企業版微信的推出則引發了整個市場對於移動辦公更高度的重視:一個是來自於資本市場,微信推出企業版微信毫無疑問顯示了整個騰訊集團對於To B市場的看好,這無疑也會加大資本對於企業級市場的信心;另一個則是來自於企業本身,在過去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並沒有意識到移動辦公的重要性,企業版微信推出所造成的轟動效果巨大,這必然會引起他們對於移動辦公的重視,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加入到移動辦公當中來。
二、行業洗牌開啟
有人說,2015年是國內移動辦公市場的爆發之年,2016年則是移動辦公格局的確定之年。雖然從目前來看,還無法確定誰就是最終的大贏家,但是企業版微信的推出毫無疑問會開啟整個行業的洗牌來臨。
企業版微信野心非常之大,一心想成為一統江山的企業平臺,憑借著強大的用戶關系鏈和生態資源,勢必會對很多針對中小企業的移動辦公平臺造成巨大的沖擊,一些在過去沒有企業用戶積累的移動辦公平臺很可能會最先被淘汰出局。
三、阿里與騰訊的戰火開始從消費級市場全面蔓延到企業級市場
盡管在微信的戰略中,並沒有把阿里釘釘放在眼中,他們的目標直指整個移動辦公市場,卻無形之中對阿里釘釘構成了最大的威脅。在企業版微信推出之前,阿里釘釘同樣有著巨大的野心,他們想要成為一統江山的企業平臺。而企業版微信推出之後,同樣也是要打造一個生態開放平臺,與阿里釘釘形成典型的兩大對立體系,阿里釘釘也由此面臨了一個最大的競爭對手。
過去在消費級市場,從電商、金融到社交,阿里與騰訊之間攻擊與反攻擊戰,此起彼伏,誰也不服誰。今天到了企業級市場,阿里巴巴在雲服務和移動辦公方面都占據了先機,不過騰訊似乎並不服輸,在移動辦公市場,企業版微信似乎具有更大的勝算,而後通過移動辦公,騰訊雲就能順勢切入,與阿里雲一較高低。不得不承認,阿里與騰訊之間的戰火已經從消費級市場開始全面蔓延到企業級市場。
四、百度最受刺激,收購或許是最佳選擇
企業版微信的推出,真正受到刺激最大的其實並不是阿里巴巴,而是百度。事實上,百度Hi早就作為貼吧內部溝通交流的辦公工具,然而不知什麽原因,最後百度放棄了移動辦公市場,這款產品最終沒能成為大眾眼中的普惠型工具,估計這會兒百度腸子都悔青了。
有消息稱,百度將重啟移動辦公的技術,並會在近期發布一站式移動辦公平臺。雖然不能確定消息是否屬實,但很顯然,此時百度推出移動辦公已經失去了市場先機,也無法搶奪企業版微信的風頭。對於百度來說,最好的方式是選擇收購一家產品已經成型,並得到不少企業用戶認可的移動辦公平臺。那麽,誰又將會成為百度收購的最佳選擇呢?
顯然,諸如用友、金蝶等傳統PC辦公平臺,他們的實力並不算太弱小,百度收購他們一來不太可能,二來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相比之下,收購諸如大象盯盯這類創業平臺或許就會成為百度更好的選擇。
移動辦公大戰最終又將演化成為BAT大戰
國內的互聯網市場,幾乎處處都能看到BAT的身影。去年最火的O2O大戰,雖然目前還沒有分出勝負,但是最後的結局無非是一場BAT的投資布局大戰。今天,企業級市場開始受到追捧,阿里與騰訊之間已經打得不可開交,從微信企業號、騰訊企點與阿里釘釘的較量,再到企業版微信的殺出,二者之間的戰火已經非常猛烈。雖然目前企業版微信風頭最盛,但移動辦公市場鹿死誰手眼下還不能匆忙下定論。
作者: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劉曠,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票據買入返售業務演化史:一場同業遊戲
就在廣發銀行9.3億票據旋渦尚未落定之際,工商銀行再曝13億票據大案,與前幾次票據風險事件不同的是,這次出問題的竟然是被業內寄希望於紙質票據(下稱“紙票”)替代者的電子商業匯票(下稱“電票”),“元兇”依舊是同業戶。
而對比今年以來爆發的6筆票據風險事件,可以發現其交易結構之繁雜令人咋舌,在數家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參與下的層層通道、過橋、增信、代理的“角色扮演”後,甚至最終的出資行都搞不清楚自己真實的交易對手是誰。
那麽,從最初清晰明了的票據轉貼現業務是如何一步步演化得如此複雜?
農信社模式演化史
2008年之後,票據市場迎來了大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信貸總量控制也使得傳統的票據業務受到約束,對於銀行來說,為規避信貸規模管制、降低資本消耗和撥備監管壓力等考慮,由傳統的票據業務而衍生的各種轉貼現業務模式“創新”開始成為票據市場的主戰場,並逐漸發展成為農信社/村鎮銀行模式、信托模式和券商模式。
其中,信托模式於2012年被叫停,農信社模式獲得長足的發展。
最初的農信社模式比較簡單,交易結構大致為:A銀行持有已貼現的票據,但該票據占據銀行A的信貸規模,在其信貸規模緊張的背景下,A銀行將該票據賣斷給農信社,對於農信社來說是買斷,但農信社缺乏資金,所以不可能付錢買票,於是,農信社再賣出回購給A銀行,對A銀行來說是買入返售,這樣農信社既不需要付出資金,而該票據又回到了A銀行的手里。
但盡管如此,對於A銀行的財務報表來說,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A銀行賣斷後,該筆票據涉及的信貸規模出表,再買入返售後,就變成了同業資產,不納入銀行存貸比考核。對於農信社來說,相當於把這筆票據所對於的信貸規模“洗”成了同業業務。
票據到期後,農信社需要將票據回購回來,但農信社並不需要付出資金,只需要再賣斷給A銀行,票據最終還是回到了A銀行手中。盡管銀行買斷該票據後會成為表內資產,但由於該票據已經瀕臨到期,所以,對A銀行的信貸規模來說已經沒有實際影響。
A銀行可以選擇到期托收,如果信貸規模依舊很緊張,也可以選擇賣給願意托收的銀行B。據了解,在市場上,很多B銀行由於月內的信貸規模非常寬松,所以願意扮演托收的角色。
在基礎的交易結構上,票據買入返售業務進一步演化,當A銀行持有票據,既沒有資金也沒有信貸規模時,A銀行將票據賣斷給農信社,農信社賣出回購給B銀行,到期後,票據又回到了農信社,再由A、B銀行商定誰來托收,農信社變身為連接A、B銀行的通道。
這種模式在市場上流行開來後,很多銀行內部規定不可以和農信社直接做票據買入返售業務,於是,過橋方開始登臺亮相:A銀行賣斷給農信社,農信社再搭橋一個可以與自己直接交易的B銀行,賣出回購到B銀行,B銀行再賣出回購到C銀行,C銀行成為最後的資金方,也就是買入返售方,B銀行在這個交易鏈條中扮演的角色是增信。
這種模式下,B銀行的扮演者通常為城商行,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規定不能與農信社直接交易,在增信的角色之上,又演變為代理回購的模式:農信社或村鎮銀行與代理回購銀行簽訂代理回購式轉貼現合作協議,A銀行將持有的票據賣斷給代理回購銀行後,由代理回購銀行再賣出回購給最後的資金方。
“這個代理回購業務,當初是作為銀行的創新業務而存在,從2012年開始,國內兩家股份行開始做代理回購業務,2013年、2014年是該業務最瘋狂的時候,此後,由於監管層並不認可,2015年代理回購業務開始慢慢萎縮,目前只有部分小銀行還在維持代理回購業務。”目前在深圳從事票據業務的趙先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票據信托和票據資管
2016年,在票據風險集中爆發的背景下,監管層接連出手,今年年初,銀監會發布《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通知》;今年5月份,央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督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近日,銀監會城商行部已經對地方銀監局發放《關於對城商行票據業務風險進行排查的通知》。
業內人士認為,在一系列監管文件的規範下,票據買入返售的農信社模式將因缺乏交易對手而走向終結。事實上,早在2011年曾經紅極一時的票據信托模式,也被監管層直接叫停。
所謂票據信托,是指商業銀行將已貼現的未到期的銀行承兌票據,以約定利率轉讓給特定的信托計劃,而對應的理財計劃的投資者,作為特定理財計劃的委托人和受益人,獲得相對應的理財收益率。也就是說,票據信托中的信托公司和票據農信社模式中的農信社實現了同樣的功能。
2012年3月,銀監會下發了《關於信托公司票據信托業務等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信托公司不得與商業銀行開展各種形式的票據資產轉讓/受讓業務。對存續的票據信托業務,到期後應立即終止,不得展期,由此徹底“封殺”票據信托。
如今,三大模式中唯有銀證合作下的票據資管業務碩果僅存,票據資管是指銀行委托券商資產管理部門管理銀行資金,成立定向資產管理計劃,並要求定向資產管理計劃購買本行信貸類票據資產。
據了解,票據資管最基礎的交易結構是:具備自營功能的銀行A直接委托券商成立定向資產管理計劃;而當銀行A不具備自營功能,就需要找到過橋銀行B,由銀行B委托券商成立定向資產管理計劃;甚至在這個交易模式中,A銀行會找兩家過橋銀行,其中,銀行B作為票據過橋行、銀行C作為資金過橋行。
事實上,自2015年開始,農信社模式的比例就已經在不斷萎縮,銀證合作下的票據資管計劃目前已經成為主流。
“這幾種模式都使得銀行間的票據業務達成非正規的資產出表,實現資金向表外轉移,不占用信貸規模。”融360理財分析師馬郢對本報記者說,票據資管對票據買入返售有替代作用,因為在銀行間加入了證券公司作為第三方,使資金流向更透明,業務更合規。
What we are reading:殊途同歸的演化
1 :
GS(14)@2018-01-07 12:15:27可可、咖啡與茶究竟有甚麼共同特點?對,這些植物都有咖啡因,但你很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些植物並非近親。換句話說,製造咖啡因這回事,是在植物間獨立多次演化出來。地球的自然歷史充滿了多次類似的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即兩種不具親緣關係的生物長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環境而作出同樣的反應,例如眼睛的演化在多種生物獨立出現了近100次、翅膀至少3次在蝙蝠、鳥類及翼龍目上演化,以及鯊魚海豚等均有流線型身軀減低水阻。哈佛演化生物學家Jonathan B.Losos在新書《難以置信的命運:運氣、機遇與演化的未來》(譯自:Improbable Destinies:Fate, Chance, and the Future of Evolution)就集中討論趨同演化的模式,Losos認同劍橋古生物學家Simon Conway Morris的看法,指生物演化某程度上可以預測與重複出現—即使6,600多萬年前隕石沒有墜落於墨西哥,恐龍會滅亡,類似人類的高智慧生物最終也會行走於地球之上。自達爾文在19世紀中發表了自然選擇與演化理論,直到今日仍然有大量保守的宗教人士質疑其可信性—因為只有人類才有極高智慧、創造語言文字與統治地球。至於為何人類、鴨嘴獸這樣獨特的物種沒有極為類似的生物存在?其中一個原因是其生態環境的確獨特。另外,物競天擇(Natural selection)並非工程師,其影響力不單沒有想像中大,亦不會令生物演化出最完美的肢體應對環境。更重要的是,大自然有多於一個演化方式去應付同樣的環境。即便沒有極相似生物,人類與其他生物也有很多特徵都互相相似,例如鳥類也懂雙足行走、如大部份靈長類、大象、海獅等一樣,人類體毛因應氣候減少、人類亦與樹熊一樣有對稱拇指等。很多人以為「演化」需要幾百萬年才會見到,但科學界已見證到不同的快速演化。最經典例子莫過於樺尺蛾(Biston betularia)。樺尺蛾原是淺灰色底黑點的昆蟲,停在滿佈地衣的樹幹時,身上保護色令其不易被雀鳥發現,但在1848年英國的曼徹斯特,學者發現深黑色樺尺蛾佔當地總數的98%,原來當地因為工業革命,空氣污染嚴重令樹幹附着太多灰塵,較淺色的樺尺蛾失去原有優勢而被殺。隨後曼徹斯特工業沒落,樺尺蛾才逐漸變回淺灰色為多數。又例如近年,瑞士雪鼠因要適應連續幾年越來越早的冬雪,在幾年間體型變小以趕在天氣變得惡劣前完全成長。Losos於今年8月在《科學》發佈的研究也指,他最愛的綠安樂蜥(Anolis carolinensis)在一個月內,改變了控制肌肉與神經系統的基因以抵抗寒流。這些結果均顯示,演化可快速出現,人類更是現代物種演化的幕後黑手。正如之前的書評所說,人類作為怪物依然是血肉之軀,在大自然的反饋下也不過與其他生物一樣殊途同歸罷了。小肥波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4/2025390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