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互聯網金融遭遇滑鐵盧,又該何去何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22/153417.shtml

導讀 : 互聯網理財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輿論危機,那麽整個互聯網金融領域又將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呢?

2015年第一個工作日,國家總理首度造訪互聯網金融企業微眾銀行,國內輿論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整體看好。後期隨著《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的發布,P2P在一片看好之中突破萬億大關。但是,隨著近期多起互聯網理財公司違規經營問題的發酵,上千億資金出現問題,波及數百萬人,外界輿論對互聯網理財更是嗤之以鼻。互聯網理財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輿論危機,那麽整個互聯網金融領域又將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呢?

互聯網金融將迎來最嚴寒冬,行業負面事件加速行業淘汰

年底將至,以P2P為例,多數P2P平臺公司都將面臨資金瓶頸。從融資端來說,年底將會迎來一個資金外流的高峰期,不少投資人會選擇在年前進行提現,這一定程度上會使平臺的資金減少。同時,這個階段平臺也會面臨一個兌付的高峰期。從資產端來說,年底不少借款人也將要面臨一個還款的高峰期,不管是民間借貸也好還是從機構借款也好,往往這個階段資產端也比較容易因為現金流問題出現問題,導致逾期或者壞賬率有所上升。往往這個階段對於一些運營不善或者實力不強的平臺往往都比較容易在年底出現各種問題。

同時,因為行業負面事件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使得普通的投資人不得不開始從新審視整個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理財開始陷入有史以來最大的輿論漩渦。來自各方面的對於互聯網金融的批判也隨之而來。行業口碑將成為這一階段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最大發展瓶頸。

受負面信息影響,行業政策或將縮緊

關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一再延遲,其實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政策在監管層面的憂慮。徹底的監管還是一定程度上的放寬行業的政策,這樣的考慮,相信在監管層面來說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但是隨著泛亞、E租寶、大大等大型互聯網理財公司相繼出現問題,這也將迫使監管層面在接下來的政策制定時進一步縮緊行業的發展規模,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個人觀點,監管層面,極有可能在接下來對整個互聯網金融領域實行牌照化管理,這對於多數網貸企業來說將是一次沈重的打擊。這並不是沒有依據的,牌照化管理之後,首先是很大程度上能夠擡高行業的準入門檻,降低行業系統性問題發生的概率。通過牌照化管理直接淘汰不規範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對於金融行業來說,一刀切的方式似乎更為高效。同有實力的企業就直接競爭拿牌照,沒有實力的企業幹脆就直接淘汰。無疑,在目前的情況之下,從監管層面來說,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很有可能實施這一政策。

趨勢不可擋,行業終將爆發

雖然,從目前的社會輿論來看,對於整個互聯網理財來說,帶來了極其負面的輿論環境,但是從總體上來看,互聯網理財的需求仍然是巨量的。其發展模式也在不斷地更新叠代。從2007年拍拍貸引入了P2P理財,到2013年阿里推出余額寶引爆整個互聯網理財需求,截止目前,互聯網似乎已經嫁接到各種理財產品之中。從信托到基金再到股票,互聯網的高效一旦與金融產品相結合就產生了一個全新的理財市場。那麽接下來互聯網金融領域哪些細分行業會迎來爆發呢?

互聯網資管風口將至  私人訂制時代來臨

從人人貸顧崇倫離職創立人人操盤開始,一種連接職業操盤手和普通投資人的互聯網理財方式開始盛行。當然,國內涉足這塊市場的企業也開始逐漸增多,除了人人操盤以外,還有牛牛寶等互聯網資產管理理財平臺。這類型的理財相比P2P和其他的互聯網理財平臺的優勢,就在於他們的收益多是浮動收益類型。“對於這類平臺而言,操盤手質量無疑是資管類理財平臺的護城河”,這在股災期間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表現。

而建立在這樣資管能力下,通過互聯網金融讓大量小額投資人定制明星操盤手為期理財的方式,隨著大家理財意識的增強,相信更多的個體會選擇利用這類型的平臺和優秀的操盤手合作進入股市或者期貨市場。互聯網資管這塊市場潛力將是巨大的。

消費金融領域將成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市場

從阿里到騰訊再到京東,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幾乎都已涉足了消費金融領域,這塊市場未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將會占據極大的比例。國內的消費市場潛力是巨大的,特別是大數據征信的日漸完善,給消費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以芝麻信用為例,通過芝麻信用分的不同等級,就可以享受到對應的金融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因為消費領域的額度往往都是不大的,通過大數據對個體進行信用評估之後,進行額度授權。這就使得消費金融的服務面更廣,特別是與電商結合之後。未來,在消費金融領域將會有更多的優秀企業出現,在細分市場我也看到了這樣的優秀企業,大學生分期市場的分期,還有專註於租房分期的金融企業等等。

互聯網理財超市,一站式理財服務開始興起

國內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目前都已經開始在進行平臺化轉型,陸金所的人民公社號稱要做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天貓,提供一站式理財服務。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就是流量巨頭開始平臺化轉型,但是,國內涉足互聯網理財超市的公司遠不止這幾家。拿到創東方投資的高搜易,拿到紅杉資本投資的金斧子都是互聯網金融理財超市模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這種模式的優勢就在於,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資者的參與門檻,比如高搜易的10元買信托等等。之前普通人接觸不大的理財產品,通過互聯網開始降低門檻,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這些理財項目,並獲得更高的收益。面對國內巨大的理財需求,這塊的市場潛力也將是巨大的。

雖然,短期內整個互聯網理財陷入了輿論漩渦,但是從長遠來看,互聯網金融對於國內的整個金融領域產生的影響將是顛覆性的。相信隨著後期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規範化,未來整個行業將會迎來真正的爆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766

中國和印度,為何可能成為Uber的滑鐵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5/155034.shtml

導讀 : Uber看上去財大氣粗,不可一世。但是,它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可能正在犯下致命的錯誤,發展也不如預期順利。到底是什麽原因,讓Uber在兩大新興市場國家變得垂頭喪氣呢?

7年時間,業務發展到58個國家、300多個城市,估值達到625億美元。這樣的成績足以讓任何一個公司或者創業家感到驕傲。但是這樣的成績並不能保證永遠的勝利,相反更可能讓公司和創業者背上偶像包袱,在新環境下難以施展。這也正是Uber——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創企業面臨的問題。這家打車軟件公司,以讓人羨慕嫉妒恨的速度在全球不斷擴張。今年2月,其創始人兼CEO Kalanick公開表示已經開始在美國盈利,但是Uber的東征,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印度似乎卻都沒有想象中那樣順利。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Uber在中國擴展到了40多座城市。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Uber在中國的專車服務活躍用戶的覆蓋率達到16.2%,超過神州、易到等傳統品牌。但關鍵在於,Uber去年在中國市場擴展的代價是虧損1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它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本土企業滴滴出行依然以服務400多座城市,擁有83.2%的活躍用戶覆蓋率而遠遠把Uber甩在背後。而Uber在印度的故事也是驚人地相似。從去年年中開始,Uber在印度市場投入10億美元資金,但是印度的本土競爭對手Ola依然占有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服務遍布上百個城市,是Uber的4倍。

如果說中國和印度的市場份額單純得像Kalanick說得那樣是靠錢買來的話,Uber的財大氣粗本應該能幫它輕而易舉地在這些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同時,他們在這兩個國家也沒有遇到像在法國那樣讓人頭疼的社會阻力。那到底是什麽讓Uber在兩大新興市場國家變得垂頭喪氣呢?

“他們太傲慢了”,Ola的創始人Bhavish Aggarwal這樣評價Uber。而“傲慢”,也並不是Uber走出美國以後才表現出來的個性。之前Uber因為在美國就有過高管對記者出言不遜等“前科”,而獲得“混蛋文化“的聲譽。當然這樣的企業文化可能並不妨礙其在美國的發展,但卻似乎成了遠足海外的絆腳石。Manhattan VenturePartners的首席經濟師Max Wolff表示,Uber在進入新市場時,不是想著獲得“許可”,慢慢學習正確的經營方式,而是魯莽進入,指望(如果犯錯)能獲得“原諒”,擺出一副很有魅力、一切理所應當、愛冒險的年輕人做派。這種作風在美國被人推崇,甚至已經成為矽谷成功模式的一部分,但並不適用於中國、印度、德國,甚至越南。

Uber的“傲慢”在中國和印度落地之後就直接變成了不接地氣。

第一個表現就是Uber在進入中國和印度時,都是在完全不了解當地市場的時候,就開始高調擴張。它還沒來得及摸清新市場的門路,就很快把自己逼到和當地行業老大的競爭當中,讓業務沒法好好發展。Uber是美國第一,但並不代表它馬上就會成為中國或者印度第一。

第二個表現就是在管理上和當地市場存在斷層。Uber中國的CEO似乎也是Kalanick,我非常想知道這樣一位CEO每年能在中國待上多少天,不要說他對中國的了解能有多少,這種安排更暗示著Uber中國的管理層還保持著美國總部的心態,如何能了解廣大草根們的需求呢?最關鍵的還有決策的時間,可能因為有著這樣遠在天邊的CEO而拖得很長,而中國市場讓很多海外人士最吃驚的一個地方就是它的速度,很難相信Uber中國缺乏領導力的架構,能在如此高速的競爭環境中及時做出正確的決議,難怪Uber總要被別人牽著走。

第三個表現就是讀不懂顧客。就說補貼這一招,Uber在美國市場也用過,但是只是補貼司機,而不包括補貼用戶,因為Uber相信服務可以拉動用戶。,只要服務做到位,安撫好司機們,就不愁沒有顧客上門。而在中國市場,顧客的價格敏感度要高得多,Uber就沒能在這一點上很快抓住核心。再說印度,交通工具的普及度和美國有很大差距,人們對交通工具的要求非常基本,Uber引以為榮的高端服務自然就水土不服了。

正如Kalanick自己對《Fast Money》雜誌所說的那樣,對於中國等新市場“我要做得有所不同”。不知道他眼中的不同是什麽,但有一點很明確——不改變絕對行不通。

作者簡介

陳一佳,80後著名雙語主持人和財經評論員、路透社北美地區唯一華人女主播,紐約三橙傳媒創始人兼 CEO,《創業美國》制片人和主持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413

中國和印度,為何可能成為Uber的滑鐵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5/155034.shtml

導讀 : Uber看上去財大氣粗,不可一世。但是,它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可能正在犯下致命的錯誤,發展也不如預期順利。到底是什麽原因,讓Uber在兩大新興市場國家變得垂頭喪氣呢?

7年時間,業務發展到58個國家、300多個城市,估值達到625億美元。這樣的成績足以讓任何一個公司或者創業家感到驕傲。但是這樣的成績並不能保證永遠的勝利,相反更可能讓公司和創業者背上偶像包袱,在新環境下難以施展。這也正是Uber——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創企業面臨的問題。這家打車軟件公司,以讓人羨慕嫉妒恨的速度在全球不斷擴張。今年2月,其創始人兼CEO Kalanick公開表示已經開始在美國盈利,但是Uber的東征,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印度似乎卻都沒有想象中那樣順利。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Uber在中國擴展到了40多座城市。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Uber在中國的專車服務活躍用戶的覆蓋率達到16.2%,超過神州、易到等傳統品牌。但關鍵在於,Uber去年在中國市場擴展的代價是虧損1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它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本土企業滴滴出行依然以服務400多座城市,擁有83.2%的活躍用戶覆蓋率而遠遠把Uber甩在背後。而Uber在印度的故事也是驚人地相似。從去年年中開始,Uber在印度市場投入10億美元資金,但是印度的本土競爭對手Ola依然占有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服務遍布上百個城市,是Uber的4倍。

如果說中國和印度的市場份額單純得像Kalanick說得那樣是靠錢買來的話,Uber的財大氣粗本應該能幫它輕而易舉地在這些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同時,他們在這兩個國家也沒有遇到像在法國那樣讓人頭疼的社會阻力。那到底是什麽讓Uber在兩大新興市場國家變得垂頭喪氣呢?

“他們太傲慢了”,Ola的創始人Bhavish Aggarwal這樣評價Uber。而“傲慢”,也並不是Uber走出美國以後才表現出來的個性。之前Uber因為在美國就有過高管對記者出言不遜等“前科”,而獲得“混蛋文化“的聲譽。當然這樣的企業文化可能並不妨礙其在美國的發展,但卻似乎成了遠足海外的絆腳石。Manhattan VenturePartners的首席經濟師Max Wolff表示,Uber在進入新市場時,不是想著獲得“許可”,慢慢學習正確的經營方式,而是魯莽進入,指望(如果犯錯)能獲得“原諒”,擺出一副很有魅力、一切理所應當、愛冒險的年輕人做派。這種作風在美國被人推崇,甚至已經成為矽谷成功模式的一部分,但並不適用於中國、印度、德國,甚至越南。

Uber的“傲慢”在中國和印度落地之後就直接變成了不接地氣。

第一個表現就是Uber在進入中國和印度時,都是在完全不了解當地市場的時候,就開始高調擴張。它還沒來得及摸清新市場的門路,就很快把自己逼到和當地行業老大的競爭當中,讓業務沒法好好發展。Uber是美國第一,但並不代表它馬上就會成為中國或者印度第一。

第二個表現就是在管理上和當地市場存在斷層。Uber中國的CEO似乎也是Kalanick,我非常想知道這樣一位CEO每年能在中國待上多少天,不要說他對中國的了解能有多少,這種安排更暗示著Uber中國的管理層還保持著美國總部的心態,如何能了解廣大草根們的需求呢?最關鍵的還有決策的時間,可能因為有著這樣遠在天邊的CEO而拖得很長,而中國市場讓很多海外人士最吃驚的一個地方就是它的速度,很難相信Uber中國缺乏領導力的架構,能在如此高速的競爭環境中及時做出正確的決議,難怪Uber總要被別人牽著走。

第三個表現就是讀不懂顧客。就說補貼這一招,Uber在美國市場也用過,但是只是補貼司機,而不包括補貼用戶,因為Uber相信服務可以拉動用戶。,只要服務做到位,安撫好司機們,就不愁沒有顧客上門。而在中國市場,顧客的價格敏感度要高得多,Uber就沒能在這一點上很快抓住核心。再說印度,交通工具的普及度和美國有很大差距,人們對交通工具的要求非常基本,Uber引以為榮的高端服務自然就水土不服了。

正如Kalanick自己對《Fast Money》雜誌所說的那樣,對於中國等新市場“我要做得有所不同”。不知道他眼中的不同是什麽,但有一點很明確——不改變絕對行不通。

作者簡介

陳一佳,80後著名雙語主持人和財經評論員、路透社北美地區唯一華人女主播,紐約三橙傳媒創始人兼 CEO,《創業美國》制片人和主持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414

慘遇滑鐵盧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5903379

  真沒想到我天天在大喊某某股份今天會大跌多少、跌到哪兒?還是有朋友上當,慘遇滑鐵盧。

  話說飲食概念(8056)上周五以0.45元配售上市,居然一度被搶高16.8倍而高見8.02元,縱使收市回落至4.28元,仍然較上市價大漲8.5倍,當日我已經於「每日評論」中「公告天下」,切勿於此類股份之上花精神,以免一時抵受不住誘惑而「中伏」。

  昨天,飲食概念以4.5元開出之後竟然又再被搶高51.8%而高見6.5元,中午已經跌至2.9元收市,我已經感覺到此股「氣數已盡」,將要大幅下跌了,至於會跌到哪個水平當時並沒有作出「預報」。

  豈料昨天下午三時左右,我的電腦買賣版面突然彈出了一個於1.69元買入兩萬股的成交盤,我吃了一驚!誰買呢?一看之下竟然是大鳳!立即查看飲食概念的股價,糟糕!已經跌至1.6元,我馬上出現了一個預感,昨天其股價隨時跌至1元水平,可是怎麼叫大鳳止蝕呢?

  「妳怎麼會買入這隻股份呢?妳瞧!上周五我已經勸告大家不可碰這隻股份了。」下午大鳳一出現我馬上讓她看看我的「評論」。

  「我在銀行裡聽人家說這隻股份很不錯,大家都買了,於是我也湊湊熱鬧買多少。」大鳳說。

  「妳怎麼可能一聽人家說好就買呢?也不來問問我,妳瞧我看大跌的股份有多準?要是妳讓我知道妳打電話來買這隻股份,我一定把妳截住。」真無奈,我只能如此說了。

  今天早上,有人於開市競價時段於1.2元掛入,我馬上通知大鳳,並幫她「博懵」試圖掛於1.8元賣掉(雖然明知可能性是零,也只好一博),結果飲食概念只高見1.38元就掉頭,中午又跌至1.03元收市。

  「我不敢直覺告訴大鳳,怕嚇著她,午後飲食概念隨時會跌至0.8元。」午飯時間我告訴另外一位朋友,其實我心目中的價位是更低,只是不敢隨便說。

  午後一開市飲食概念果然馬上跌破1元關口,眼見0.9元、0.85元、0.8元一再出現「偽軍」,我只能告訴大鳳,這些「偽軍」隨時被攻陷,結果一如所料,不消一小時這些「偽軍」已經全部被「殲滅」,可是「偽軍」不斷地一再出現,大鳳終於抵受不住壓力,於0.7元的「偽軍」被「殲滅」之後才止蝕,一天之內,大鳳損失了近兩萬元,真是一場「慘烈」的「滑鐵盧」。

  隨後我建議大鳳於0.5元嘗試回補,博明天出現反彈賺他一轉,略為彌補損失,可惜飲食概念跌至0.6元就反彈,回升至0.74元收市。

  雖然大鳳補貨失敗,但是我相信0.6元肯定不是飲食概念的低價,日後還有更低的股價出現,只是大鳳日後能否復仇則真的是很難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10

上半年國內啤酒公司集體滑鐵盧 凈利增長靠“省”

燕京啤酒(000729.SZ)和青島啤酒(600600.SH)8月30日傍晚分別發布公告,第一財經記者研究發現,上半年國產啤酒企業哀鴻一片,收入均出現下滑,而部分企業凈利潤雖然有所提升,大多數的增長也是靠節省開支“勒緊褲腰帶”。

燕京啤酒中報顯示,上半年62.9億元,同比減少10.6%,凈利潤4.5億元,下降24.41%。計算發現,作為旺季的二季度,燕京啤酒銷售收入只有32億元左右,相比去年二季度少賣了7億元左右。而青島啤酒上半年營業收入147億元,同比減少8%,凈利潤10.7億元,同比減少11%。加上此前發布中報的華潤啤酒(00291.HK),上半年收入152億,減少了1.8%,國內三大啤酒廠商收入集體下滑。

相比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這對難兄難弟,華潤啤酒的情況則稍好,上半年凈利潤反而增長了45.1%,不過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增長的原因則是從成本和費用里省出來的,其中銷售成本部分上半年節省了超2億元,銷售費用和行政費用則節省了5個多億。而珠江啤酒(002461.SZ)和重慶啤酒(600132.SH)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重慶啤酒凈利潤增長1559萬,通過節省營銷費用和管理費用,則省下超過4000萬元。

省出來的終究不是常態,華潤啤酒也坦言,上半年通過提高費用效率和進一步控制費用開支,因此上半年盈利有所改善,不過節省出的費用未必能夠保持到年底。

事實上,今年由於啤酒業低迷已持續兩年之久,上半年國內各家啤酒企業都不同程度的控制支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啤酒行業相關數據,2016年1-6月,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2251.6萬千升,與2015年同期產量2457.0萬千升相比,今年前六個月已減產205.4萬千升。自2014年7月以來,國產啤酒產量已經連續下降24個月。

對於收入下滑的原因,多家啤酒企業將問題歸於2016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和消費環境壓力較大,啤酒行業市場需求動力不足;同時由於今年上半年長江流域和南方部分地區遭遇洪澇災害,而導致銷售量下降所致。

啤酒專家方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天氣因素、國內消費需求不振等都對國內啤酒消費帶來負面的影響。此外,目前國內啤酒市場的產品結構,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產品上,也是國內啤酒銷量的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註意的是,國內啤酒不斷下滑的同時,進口啤酒卻不斷提升市場份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進口啤酒為53.83萬千升,同比大幅上升了59.2%。2016年1-7月,中國進口啤酒37.5萬千升,同比增長26.8%。記者了解到,為了區別於國內的清爽型啤酒,經銷商更喜歡引進國外精釀類型的啤酒,這一類啤酒麥芽汁濃度更高,口感更好,因此增長迅速。

方剛表示,國內消費者對於啤酒需求發生了改變,開始需要一些有品質、有特色的產品,進口啤酒因此也受到消費者歡迎。雖然進口啤酒的總量目前非常小,只占國內啤酒銷售量的1%左右,但在高端和超高端消費領域,進口啤酒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在目前國內啤酒消費升級趨勢明顯的情況下,業內還要謹慎的看待進口啤酒對國內市場的沖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49

焦躁的門戶網站:流量經濟的滑鐵盧

網易傳媒內部組織架構大調整,搜狐總編輯陳朝華離職另謀他就——辭舊迎新之際,沈寂已久的門戶網站紮堆引發外界關註,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實屬罕見,只不過消息都是關於轉型與衰落。曾經輝煌的門戶所創造的流量經濟,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漸漸走向式微。

張朝陽兩年前就喊出“門戶重生”,但他沒能給這個目標的實現加一個期限。這些充滿話題性的門戶,在移動互聯網的更新與叠代之下,探索著更多的轉型途徑。在這個沒有時限的重生之路上,或許更多的將是艱難與焦躁。

流量潰敗

20年前,中國老一代網民是坐在電腦前瀏覽四大門戶網站一起成長起來的。在那個年代,門戶創造了一種流量經濟,通過包羅萬象的雜貨鋪內容吸引海量用戶點擊,再將這些點擊賣給廣告主獲利。

這種廣告模式的開拓者是雅虎創始人楊致遠。1995年,從紐約來到西雅圖的貝佐斯創建了亞馬遜,當時只是一家單純賣書的網站。上線第一周,亞馬遜只收到1.2萬美元的訂單。楊致遠已經創立雅虎一年,這是訪問量最大的網站之一,他詢問亞馬遜是否有興趣在雅虎上開設一個專欄,將暢銷品列在上面。貝佐斯同意了。公司上線第一個月,亞馬遜已經向全美50個州和45個國家銷售了圖書。門戶的流量勢力可見一斑。

由於人們當時接觸信息的方式是中心化的,無論傳統的報紙電視還是新興的門戶網站都是一對多模式,“中心”享有豐富內容就可以“躺著數錢”,門戶只需要將內容建設好。網站以免費或者低廉的打包價拿到了報紙雜誌的文章轉載權,一並拿走了後者的廣告費。從這一點看,門戶的角色是一種媒體屬性,而非靠技術驅動的科技公司。

突如其來的移動互聯網打破了“中心”的信息壟斷,集中入口的PC端瀏覽器被一個個App分化掉。人們通過SNS、推薦算法引擎等方式個性化地去獲取信息,讓門戶淪為傳統媒體,它們過去從報紙身上拿到的廣告費被“今日頭條”們劫走。一個去中心化的鮮明個案是微信將在本月9日正式啟動小程序,張小龍堅持小程序沒有統一入口,就像一個個分散的公眾號一樣,靠掃碼獲取,或靠機器與社交推薦來觸達,而非AppStore商店分發模式。

去中心化的趨勢不可扭轉地蔓延到整個互聯網。不僅信息獲取,電商也在去中心化。以前消費者進入亞馬遜、淘寶和京東,商品都是貨架式陳列,這和實體店並無本質區別,這些電商平臺就是一個個“中心”。現在,內容營銷強勢上位,在買賣雙方之間重新建立起碎片化的渠道。用戶會通過Facebook、直播、垂直領域意見領袖等渠道買東西,傳統電商的渠道優勢也像門戶網站一樣被削弱了。

2016年夏天,雅虎以48.3億美元將旗下核心業務(門戶)賣給了美國運營商Verizon,但外界認為這個價格一點也不虧。要知道雅虎保留了兩個最值錢的資產,一個是阿里巴巴的股票,一個是在日本市場發展得還不錯的雅虎日本,兩者的價值加起來曾一度超過了雅虎的總市值(當前365億美元)。

艱難轉型

回頭再看網易傳媒的這次架構調整,核心是打破像報紙欄口一樣按照娛樂、時尚、科技等頻道劃分職能的方式,後臺整合並突出三個方向:網易號、直播、內部項目孵化。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去中心化思路,過去由編輯篩選整合的“中心內容”變成了更多依靠網友、自媒體和外部PGC(專業內容生產)提供的長尾內容。

記者在梳理時發現,網易門戶從PC時代留下一個傳統,編輯部門每年會將海量的網友跟帖進行篩選精編,印在一個巴掌大的便簽本上,作為網易傳媒的一個文化符號,這實際上是最初形式的長尾內容,但仍然算不上去中心化。

為了避免重蹈雅虎覆轍,中國的門戶在艱難轉型。網易傳媒已經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秘密提交IPO申請,準備分拆上市,需要一份漂亮的財務數據。但據網易2016年三季報披露,廣告服務收入在當季度總收入中占比只有6.1%,且同比增速(23.8%)低於在線遊戲(38.1%)和郵箱與電商業務(107.2%)。在毛利率方面,三季度廣告業務毛利率為65.3%,比上一季度(65.5%)和上年同期(67.6%)略有下滑,員工成本與內容采購成本的上升是導致毛利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微博在這方面看到了一些轉型成效。從新浪門戶脫胎經歷了一個鼎盛期後,微博差一點走入死胡同。過度關註大V、時政與社會話題,讓它一度看起來與傳統門戶的媒體屬性沒有多少差別。2014年上市後,微博主要做了兩個工作,一是開始做中小V扶持計劃,針對那些各垂直領域中擁有數十萬粉絲的號給予推廣資源上的傾斜,強調平臺的垂直化與生活化;另一個是通過並購進入短視頻與直播領域,用視頻內容和營銷工具的創新吸引廣告,為電商導流。微博由此迎來第二春。

微博2016年三季報顯示,凈營收為1.77億美元,其中有1.57億美元來自廣告收入,同比增長48%。2016年9月的月活躍用戶數為2.97億,同比增34%,其中89%為移動端用戶。微博CEO王高飛將增長歸因於廣告向移動、社交和視頻方向發展。目前微博股價保持在40美元,比17美元的IPO發行價翻番還要多。

但如果拿微博比較同季度新浪的財報發現,新浪門戶的廣告營收是在降低的,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770萬美元。即便騰訊2016年三季報里網絡廣告業務同比增長51%至74.5億元,但更多是靠朋友圈效果廣告的增長拉動,而非靠門戶的品牌展示廣告。況且在廣告成本上,騰訊該季度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8%,主要因為視頻內容投資的增加所致。看到這一點的張朝陽也說,搜狐未來趨勢是降低影視劇首播權采購成本,轉為視頻自制。

這不難看出門戶轉型上岸的艱難。門戶、搜索、遊戲、社交與電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互聯網快速經歷著“代際”變遷,從互聯網公司生命周期的角度看,處於源頭的門戶的衰退似乎有例可循。

在互聯網獨立分析師洪波看來,門戶是互聯網早期的商業模式,雅虎最早是引導人們獲取網上信息,解決信息不足問題,但現在已經是信息過載的年代,這套模式目前仍可以作為公司的一個營收來源去吸引部分廣告主,但未來已經離門戶越來越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688

獨家 | 德奧通航資金鏈臨危再曝巨虧,“德隆系”老套路又陷滑鐵盧

2013年6月,與“德隆系”舊部存有千絲萬縷關聯的梧桐翔宇入主德奧通航。5年來,梧桐翔宇數度“畫餅”,推動德奧通航重組,但均以失敗告終。長袖善舞的“德隆系”也一直未能賣殼脫身,反倒深陷德奧通航的麻煩之中。

4月16日,德奧通航發布業績修正預告,因審計機構要求公司對通航子公司涉及資產全額計提減值,原本預計虧損7251萬元,擴大至虧損4.75億元,同比暴降93倍。業績“大洗澡”後,德奧通航的凈資產也由原來的2.75億元,驟降至-1.47億元。德奧通航稱,將中止對海外通航板塊的資金投入,這意味著梧桐翔宇入主後為其打造的家電和通航“雙主業模式”面臨崩塌。

放棄海外通航板塊的德奧通航目前正處於停牌之中,而停牌理由卻正是準備收購通航板塊資產,交易金額將不低於10億元。不過,無論是德奧通航還是梧桐翔宇,幹癟的錢包都讓這一重組隨時可能面臨“流產”的境地。德奧通航逾2億元銀行貸款逾期,尚未解決。梧桐翔宇則因為債務糾紛, 持有的德奧通航6539萬股份已被全部輪候凍結。

實際上,梧桐翔宇入主德奧通航以來,增發重組計劃就不曾間斷。盡管多數流產,但公司卻得以堂而皇之的超長期停牌。有接近“德隆系”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表面上德奧通航的控制權、管理層3年來已歷經過多次變更,但真正的控制者始終是五年前重回A股的“德隆系”。而試圖東山再起的“德隆系”卻遭遇市場環境劇變,原本擅長的股價運作套路失效,自身也面臨資金困局。

任性跨界 業績變臉

“審計機構與公司管理層進行了數次溝通後,要求公司對通航子公司按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進行處理,對相關涉及的資產全額計提減值。”對於2017年虧損激增4億,德奧通航將理由解釋為減值計提。

德奧通航的業績變臉早有征兆。在2月25日的業績快報中,該公司即公告稱,會計師事務所可能會要求公司對通航板塊資產計提減值,如要求調整金額大,則2017年度的實際數據會與本公告數據存在大差異。

同時變臉的還有德奧通航的戰略,此前2月25日公司表示,隨著董監高調整到位,公司重組了通航板塊業務負責團隊,重用國內外一線精兵強將,接下來公司將努力推進與科比特航空的重大資產重組,全面進行國內外資產整合,珍惜資本投入,以此實現經營業績的根本性好轉。但到了3月19日,德奧通航又突然公告稱,將中止對Hirth、Mesa、XtremeAir、Rotorfly、RSG、ASE六家海外通航子公司資金投入,待法院管理人正式確立解決方案後它們將正式進入清算流程。

截至去年底,德奧通航對上述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值約為1.20億元,債權1.48億元,若進入清算程序,德奧通航將對相關投資、債權計提減值準備,究竟計提多少,德奧通航並未披露,只稱“預計公司2017、2018年凈利潤產生較大影響”。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上述六大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飛行器以及飛行器發動機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維修等。2013年6月,梧桐翔宇入主德奧通航,2013年8月,德奧通航即開始跨界當時市場大熱的通航產業,開啟了海外眼花繚亂的收購。2013年至2016年,先後入手這6家公司,其中不乏和Rotorfly一樣,曾是梧桐翔宇的關聯資產,收購裝入上市公司。

彼時,德奧通航的這些收購獲得多家券商分析師推崇,稱其將在千億市場翺翔,一度引得市場對公司雙主業的構想憧憬萬分。但回頭看,這些公司即使收購時也是資質頗為平庸的。以最早收購的Hirth為例,2016年3月,德奧通航以出資約3311萬收購這家德國公司100%的股權。資料顯示,收購前該公司已資不抵債,而收購後,虧損局更加難看。截至2017年年底,該公司凈資產-100.57萬元,當年凈利潤-1445.90萬元。

對此,德奧通航表示,為支持通航業務的發展,公司近三年開展了多項直接和間接融資,不過因遭遇2015年股市暴跌和證券市場監管調整等因素,導致無法通過再融資募集資金置換前期投入,部分海外子公司因資金投入不足亦未能實現商業化運營,連續多年持續虧損狀態。德奧通航承認,目前這些公司難以有現金流維持最低限度的運營資金,上市公司也很難再以自有、自籌資金方式繼續投入資金。

因年報尚未披露,德奧通航2017年全年資金鏈窘境難窺全貌。以去年三季報數據為參考,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德奧通航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1.14億元,同比下降了近23倍。而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末,德奧通航的短期借款余額為3.52億元,長期借款余額為1.39億元。

今年3月15日,德奧通航再揭公司資金鏈危機,披露公司兩筆共計2.05銀行貸款逾期。截至目前,貸款尚未歸還,已由第三方資管公司介入。

超長停牌之謎

梧桐翔宇入住後,德奧通航成為了A股的重組和停牌專業戶。

2014年,開始大張旗鼓收購海外通航子公司後,德奧通航欲通過配股發行,擬募資不超過6.4億元人民幣,之後又以重組為由取消上會。2015年10月,德奧通航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計劃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不超過48.96億元,方案拉鋸一年最終失敗。

兩次再融資未果後,德奧通航表示,將通過自籌資金、籌備產業基金投入等方式推進通用航空重點項目的建設進度。

通航產業重組不順,德奧通航於2016年12月底開始停牌再度策劃重組,3個月後,正式拉開了收購珍愛網的序幕,一度被外界認為梧桐翔宇即將賣殼脫手。但這項持續了近一年的重組計劃,最終遭到監管叫停。

2017年11月6日,停牌近1年的德奧通航複牌,隨後股價接連下挫,21個交易日跌幅近五成,市值蒸發近30億元。2017年12月4日,德奧通航再度緊急停牌策劃重組。

2018年1月,德奧通航披露此次重組擬定增收購通用航空業務相關資產,預計交易金額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2018年2月,又披露標的為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科比特”)100%股權。

天眼查信息顯示,於2014年10月註冊的科比特,主要從事多旋翼無人機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註冊資本約5080萬元。

值得註意的是,3月1日後的重組進展公告中中,德奧通航對重組標的和金額均未再涉及,只稱公司聘請的各中介機構正在對標的公司進行盡調,審計、評估等有關工作尚未完成,交易方案仍處於商討、論證階段。而隨著對國外通航子公司“斷水”,2億銀行貸款逾期,這項重組是否會受影響,最終命運尚未可知。

“銀行貸款逾期,為什麽還有資金收購深圳科比特?”對德奧通航重組的真實性已有股東對提出質疑,中小股東亦在互動平臺不斷催促上市公司複牌,但對此,德奧通航均未作出回應。

“重組一停牌停一年,實際上是在利用市場規則打擦邊球。”上述接近“德隆系”的受訪人士認為,德奧通航超長期停牌,對於梧桐翔宇而言至少保證了質押融資的安全。德奧通航披露,梧桐翔宇共持有公司6538.77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4.66%,已全部被以“業務需要”為理由進行質押融資。

“德隆系”陷困局

盡管極力撇清,隱匿持股,但盤根錯節的關聯,梧桐翔宇依然被認為是“德隆系”回歸A股後的資本運作平臺,而該公司入主德奧通航也被當做“德隆系”複出資本市場的標誌項目之一。5年過去了,伊立浦改名德奧通航多時,從家電行業到大玩通航重組,跨界故事卻連連失效,股價不升反跌,將所持股權全數質押的“德隆系”風險不言而喻。

2013年6月,梧桐翔宇以3.08億元受讓伊立浦3846.34萬股股份,占當時公司總股本的24.66%,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鳳凰衛視創始人劉長樂的女婿——張佳運。

“劉和德隆一起做生意,但並沒有賺到什麽利潤,也就退出了。”上述人士向記者透露,2013年入主德奧通航時,梧桐翔宇實際控制股東是梧桐投資,從當時的披露信息來看,梧桐翔宇股權上的實際控制人為張家運。但原德隆集團執行主席——向宏彼時任梧桐投資董事、總經理兩職,執掌經營,實際操盤。

當時多家媒體報道稱,梧桐投資被認為是香港梧桐資本集團(下稱“梧桐資本”)在A股的運作平臺,劉長樂任董事局主席,向宏任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副總裁鄭悅曾是“德隆系”掌控恒信證券後派任的總裁。收購德奧通航後,原德隆集團歐洲公司總經理朱家鋼,出任了德奧通航東董事長、總經理。

2016年12月16日,由自然人宋亮控股的華亞博納、北京瀚盈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接盤了劉長樂家族手中梧桐翔宇的部分股權和股份表決權、成為德奧通航的實際控制人,隨後“梧桐系”從德奧通航撤離。從工商信息來看,這兩家公司註冊地均在北京,接盤德奧通航不久前才成立。

在宋亮成為實際控制人之後,德奧通航高層走馬更換,朱家鋼、王鑫文先後離任德奧通航董事長、法人代表。今年3—4月,自然人張之珩、宋子超分別被推上了德奧通航的董事長、財務負責人之位。但控制權及高管的變更中,德隆足跡依然若隱若現。

德奧通信在披露的宋子超履歷材料中稱,宋亮及其他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之間無任何關聯關系。但蹊蹺的是,記者了解到,“德隆系”與德奧通航、宋亮名下企業、以及宋子超的前東家睿德信實際上在同一地點辦公。記者查閱公開招聘信息發現,宋亮所控制的北京瀚盈招聘信息披露的地址在北京某公園附近,德奧通航、睿德信也均在此處。

從德奧通航近五年的股權、高管變動來看,複出的“德隆系”被媒體曝光後變得更為低調,始終隱匿背後,而被推向前臺的自然人越來越名不見經傳,與這些人相關的投資公司也多突擊成立。

除了德奧通航,複出A股後,被市場所熟知的“德隆系”案例還有斯太爾、中捷能源、皇臺酒業等,這些公司的共同特點均是具備較高重組預期,甚至已淪為殼股。接近“德隆系”負責項目運作的人士稱,回歸A股的“德隆系”並無心實業經營,運作模式都是“找殼裝資產做股價”。

監管對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收緊,再融資新規出臺,各類“講故事”的重組都受到持續的監管高壓,造成“德隆系”所擅長的股價運作套路在如今的市場失效,賣不出去的上市公司自然成了“燙手山芋”。“找了很多項目,但市場環境大變,沒能做成,不少跟德隆綁在一起的債權人都虧了,德隆自己資金壓力也比較大。”該負責項目運作人士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78

【見薇知著】實習之「滑鐵盧」(知薇)

1 : GS(14)@2015-08-16 13:57:10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B%A7-220000420.html
知薇

80後,18歲入名校讀金融,後單槍闖英倫獲得金融碩士。

曾任職國際頂尖投行,現在國際金融機構做戰略併購。

[email protected]

1. A發現女生刻意選擇一些聽起來很重大嚴肅的國際政經新聞,但明顯並沒有興趣深入或延伸閱讀思考。

2. Her personality is flat,對於缺乏個性特質和活力熱忱的新實習生,A突然第一次對帶實習生有了迷惘感覺,不知道這職業訓練該如何繼續下去。

上期說到有心培養年輕人的朋友A,將自己覺得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給實習生們,一直以來效果甚好,大家實現雙贏。以往A帶過的實習生都會與A保持聯絡,在他們找到全職工作後,更會熱情地請A吃「謝師宴」。A深感欣慰之余,覺得自己的這套實習生培訓法已經過實踐驗證,是年輕人需要、接收並喜愛的有效方法。

剛過去的七月,A就遭遇了帶實習生的「滑鐵盧」,對他打擊不可謂不小。話說A在獵頭公司給的數份申請中,選到這位還有一年才畢業的女生。面試時A覺得女生各方面都中規中矩,但對自己的今後職業道路有些迷惘,立刻激發了A想培訓引導她找到未來方向的心。於是,決定錄用,聘期四個星期。

A當然駕輕就熟,先安排女生每日閱讀研究和探討新聞。剛開始,一切還算正常,唯一美中不足的是,A發現女生刻意選擇一些聽起來很重大嚴肅的國際政經新聞,但明顯並沒有興趣深入或延伸閱讀思考。每日的討論,女生都僅限於陳述事實和數據,缺少延伸性和策略性的思考。

A於是引導女生說:「你不需要拘泥於世界或市場的大事,可以找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和新聞來研究,你對甚感興趣?」女生點點頭表示明白,但隨即又搖搖頭,皺眉說:「我沒甚特別的興趣。」單是這一句已經夠A暈的了。

見過各種世面的A強裝鎮定,繼續引導:「那就想想有甚麼最bother你吧。」A有個經典理論,即人的靈感、動力和passion都源自這些bother他們的事情,比如Steve Jobs對完美有近乎偏執的追求,才創造出美輪美奐的畫時代電子產品。女生看起來果然醍醐灌頂般,很開心地應承下來。

第二天又到了新聞解讀時間,A很好奇女生會聊甚,女生看起來很興奮,說:「英國女性最近流行拿leggings當褲子穿。但你知道leggings很緊身又很薄,所以會把下身的曲線甚至內衣的形狀都暴露無疑,這件事非常bother我。」A聽罷完全不識反應5秒鐘,但仍舊保持好奇心與積極的態度,問:「那麼,你覺得這樣穿的人的心態是甚麼呢?她們意識到這樣穿也許不太得體嗎?」之後的為討論而討論的細節在此略去。

A開始慢慢發現這位實習生的「與眾不同」,說難聽些:Her personality is flat,對於缺乏個性特質和活力熱忱的新實習生,A突然第一次對帶實習生有了迷惘感覺,不知道這職業訓練該如何繼續下去。

A當然不會輕言放棄,他心盤算女生不喜歡深入思考,那動手做總可以吧?於是開始安排她做投資指標分析,基本上只需動用Bloomberg下載數據,再用Excel做些簡單的計算分析。女生做了兩天,速度極慢,慢到A不確定她有保持清醒而非在發白日夢。

如何收場?各位看官估也估不到。A收到女生郵件告知自己第二天開始不再返工了,拒絕解釋提前離職的原因,那時她的實習期剛過一半。A詫異不已,至今,女生的表現和決定對A還是個謎,只印證了「林子大了,甚鳥都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21

公民黨三區隨時滑鐵盧

1 : GS(14)@2016-09-02 05:29:06

【本報訊】原本在立法會選舉民調中表現穩陣的公民黨,昨日召開記招,表示最新民調結果反映他們在新西、九西及九東近日轉為勢危,黨主席余若薇估計,選民以為該黨候選人穩陣,所以策略性轉投其他非建制告急名單。黨魁梁家傑指,既然選情混亂,選民更應投一個最心儀的候選人,看往績、論述,否則策略投票隨時令心儀候選人落選,屆時將後悔4年。公民黨在新西、九西及九東三區民調支持率,由原本穩陣轉為近日勢危,余若薇指該黨檢視過,候選人沒有出錯及負面新聞,選舉工程亦如常,故推斷跌勢源於選民以為公民黨候選人穩陣,故策略性轉投告急的非建制團隊。據港大民研,新西郭家麒支持度為6%,20張名單中排第9,但排首位的田北辰名單足以取兩席,令郭出局;九龍西毛孟靜有7%,排第6;九龍東譚文豪為12%,在該區排第5,九西及九東名單均排到最後一席。至於港島及新東,雖然仍在當選範圍內,但亦可見到有跌勢。


選民以為穩勝 轉軚「攞命」


譚文豪指,港大民研今日會公佈大型民調結果,未必能反映近日的跌勢。他形容上屆公民黨在九東亦是高開低收,希望選民明白「如果選票唔投入票箱,冇人會因為民調當選」,如果選民以為公民黨必贏而策略性投票是十分「攞命」。郭家麒表示:「選民以為公民黨穩陣,但連田北辰(新西民調排首位)都告急……我呼籲新西投過畀公民黨嘅選民唔好離開,堅守公義嘅一票。」毛孟靜直言,她在民調曾經上過首位,不過現在跌到只得7%支持,感到十分錯愕,她強調公民黨不像建制派有鐵票,跌勢令人擔心。該區其他參選名單,請參閱本報立會選戰網站http://hk.apple.nextmedia.com/legco2016/region■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2/197575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112

【從前今日】黑白家用錄影機面世 在英國慘遭滑鐵盧

1 : GS(14)@2017-06-25 09:31:20

還記得當年未有網上追電視劇時,趕不到回家看,錯過了怎麼辦?就是靠今天已經差不多被淘汰的家用錄影機。1963年的今天,史上第一部家用錄影機在倫敦亞歷山德拉宮公開示範。由特納同拉瑟福德發明的這一部錄影機,以每秒120寸線性錄影,正反兩面總共可以錄到40分鐘既低清黑白片。當時錄影機被形容為創新,預料會為電視界帶黎新氣象。可惜的是,那時候的公眾未能理解它有何作用,加上它不能夠錄影到當時興起的彩色電視,售價又偏貴,令到銷情慘淡,最終停產。當今世上只餘下兩部,分別擺放在諾定咸工廠博物館與三藩市。綜合報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4/200672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