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放榜翌日增持價位唔夠陸掌櫃筍霍大班挺和黃掃入「一球」 李華華



2010-8-11 AD


 

做得上市公司高層,幾時都應該兩脇插刀力撐公司,口講都未夠好,最實際係自己扲荷包增持,之不過,增持都要揀啱時機,搵個靚價位!

話說和黃(013)上星期四派中期成績表,3G業務否極泰來,出年仲可能自負盈虧,超人主席講明前景都秀麗,第二日和黃股價即刻升咗近一成。

只得開市見過吓54蚊

根據聯交所資料顯示,嗰朝早,超人兩隻頭馬──大班霍建寧同埋掌櫃陸法蘭,原來都有出錢撐老細,老霍豪掟5675萬(大概係佢年薪一半喇)買咗100萬股,而老陸就用咗810萬買咗15萬股。

再 睇睇兩位嘅入貨價,一向精明嘅老霍,平均入市價係56.751元,但係原來老陸先至係真正嘅「精明眼」,平均價只係54蚊,而嗰日和黃除咗喺開市嗰陣見過 吓54蚊,之後就一直有升無跌,絕對係超抵價……唔係話老霍俾唔起錢,之但係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嗰朝佢到底做乜咁遲出手?唔知醒?抑或部iPhone 「hang機」,落唔到盤呢?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73

四專家分享巴菲特價值投資法則:別受市場影響決策等到好價位再出手

2011-5-9  TWm




波克夏股東會正式舉辦前一天,奧馬哈這個城鎮已經先一步熱絡起來。

來自全美各地,無論是信奉巴菲特或是價值投資法則的作家們齊聚一堂,為喜愛相關書籍的書迷們舉行一場簽書會。

《今周刊》特別訪問幾位知名及頗受好評的作家,他們不一定是波克夏股東,但同樣都靠著巴菲特賺錢!

管理上億美元基金的操盤手羅倫.坦伯頓:市場愈恐慌,愈要大舉買進!

從小立定志向,要成為專業投資人的羅倫.坦伯頓(Lauren C. Templeton),名片背後印著一行清晰的粗體字:「Bull market are born on pessimism, grow on scepticism, mature on optimism and die on euphoria.」(多頭市場總在悲觀時誕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陶醉中死亡。)這句話,其實是出自她的叔公||坦伯頓集團創辦人約翰.坦 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一生遵從的投資原則。

約翰.坦伯頓的投資理念,其實和股神巴菲特不謀而合,他的經典名言之一即是:「在別人恐慌時買進,在別人貪婪時賣出」。兩位都是標準的價值投資人,也同樣帶給羅倫.坦伯頓很大的影響。

「很久以前,我就準備好一長串的股票『購買清單』,等著市場下跌,就要隨時進場撿便宜。」這天羅倫和先生史考特一起來到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參加聯合簽書會以及隔日的波克夏股東會。

有趣的是,羅倫終於等到了金融海嘯,二○○九年三月九日股市跌至低點時,她當時正準備生產,「我女兒是三月十日出生,還記得那天我在產房里,一直抱著筆記型電腦不肯放,忙著想買便宜好股。」結果醫生強制關掉電源,她才不情願地收起電腦。

「沒辦法呀!股價真的太便宜了!」她說,當時和先生兩人幾乎把手上所有現金都投入市場,不願放過難得的進場機會。她相信,這就像是一九七四年美國股市暴 跌,巴菲特首次公開喊進市場;而一九八七年,約翰.坦伯頓也在股市崩盤時大舉搶進股票一樣情況。結果羅倫于○九年買進的原物料、農產品公司股票,現已上漲 三、四成以上。「要再等到當時便宜的價位,我看似乎不太容易。」目前她與先生共同管理的資金,總計高達一億八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五十一億元),合著的《坦 伯頓投資法則》,更翻譯成九種文字發行全球。羅倫.坦伯頓說,自己的投資模式其實很簡單,只要勤做功課,透過分析公司現金流量,鎖定經營良好的公司,「接 著依據目標價格買進賣出,別受市場消息影響決策。」

羅倫·坦伯頓(右)

(Lauren C. Templeton)現職:羅倫坦伯頓資金管理公司創辦人、東南避險基金協會董事長

學歷:南方大學經濟系

美國財經暢銷書作家

珍娜.羅威:用價值投資法買進成長型股票美國知名財經作家珍娜.羅威(Janet Lowe)原本在一九八○年至九○年初期,只是為聖地牙哥當地報紙撰寫專欄,後來才漸漸轉型開始寫書,內容多以價值型投資為主。「從我寫專欄開始,就已經 開始研究價值投資,我也很支持這樣的理念。」累計推出二十三本著作的羅威,還談起自己與股神交往的難忘經驗。最初她準備撰寫關於巴菲特的書籍,但取得聯繫 之後,股神反而建議她寫其十分尊敬的老師、有「價值投資之父」之稱的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所以羅威受邀來到奧馬哈,和巴菲特一起晚餐並進行深入訪談。書籍出版之後,他更陪著羅威一起至紐約宣傳,上電視節目介紹此書,透過股神的 威力,結果當然讓這本書大賣。

不僅研究價值投資方法,羅威甚至一步一步成為價值投資人。「特別是遇到嚴重股災,幾乎無人幸免的情況,反而可以看出價值型投資人的表現較佳。」她印象最深 刻的一筆投資,是以每股十美元的價格買進約一百張愛迪生電力公司(Edison International)的股票。在一九九○年代中期,這家大型電力公司股價跌至相對低點,羅威在看到基本面無虞情況下,大膽買進該公司股票。隨後幾 年再也沒有出現如此便宜價位,現在每股股價約為四十至五十美元之間。

她表示,人人都想要以便宜價位,買進高品質的公司股票,「但別忘記,就算是成長型股票,也有可能成為價值型投資標的。」羅威說,例如近年發生的金融海嘯, 許多高價位股票大跌,浮現投資價值,就是投資人的大好機會,「當人們還在擔憂經濟問題時,我已經比很多人早一步回到市場了。」羅威表示,能夠靠著股票累積 財富,很重要的是「長期投資」。「將投資放長遠一點來看,也是保護資產較好的方式。」珍娜·羅威(Janet Lowe)

現職:職業作家

經歷:《聖地牙哥論壇報》商業編輯學歷: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商管碩士手握千萬美元的專業投資人山姆.嘉德:遵守紀律,像股神一樣專注投資「坦白說除了投資以 外,我對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住在喬治亞州的山姆.嘉德(Sham Gad)可說是巴菲特的頭號粉絲,在他的部落格上,放了許多關於巴菲特動態的文章,還有一張與股神的合照。他說,就連選擇待在喬治亞州的雅典市,也是想要 像巴菲特留在奧馬哈一樣,「盡可能不受到外界幹擾,以免影響投資決策。」他同樣是在接觸巴菲特書籍以後,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我發現他的投資理念十分簡 單,每個人不都想找一家好公司,並以便宜的價格去持有嗎?」嘉德目前擁有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管理一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億九千萬元)的資金,雖然部位並不 算太大,但比起三年前,僅有三十萬美元的規模來看,算是成長很快速了。

說起自豪的投資經驗,嘉德臉上立刻堆起興奮的笑容。○八年,他注意已久的ATP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受到金融海嘯波及,竟然從過去的四十多美元股價,跌至令人無法置信的三美元,嘉德眼見機不可失,立即買進該公司股票,等待漲了六倍之後才出場,總計至少賺取五十萬美元入袋。

他認為巴菲特的投資方法,給他極大的幫助。「在學校不會有人教你必須反向思考,才能從中獲得較大利益。」當然,嘉德也傾向學習巴菲特,長期持有一家公司賺 取收益,避免短期買進賣出的投機交易。「但是要能長期持有的條件,就是相對便宜的進場價格。」因此,他特別強調耐心的重要,「就像巴菲特曾經說的,買股票 就像是在棒球場上揮棒打擊,好消息是,你永遠不必害怕被三振,可以一直等到自己最愛的價位出現,再奮力出手。」聊起投資頗有一套的嘉德,當然不會錯過偶像 經營的公司。他表示過去也陸續投資波克夏股票,希望借由股神的投資智慧與眼光,為他管理的基金帶來絕佳獲益。

山姆·嘉德(Sham Gad)現職:嘉德投資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學歷:喬治亞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碩士

從醫生轉行投資作家

巴德.拉畢特:巴菲特讓我免于破產!

「如果沒有巴菲特,我恐怕會步上破產一途吧!」今年五十一歲的巴德.拉畢特(Bud Labitan)表示,他很晚才真正認識巴菲特這號人物。當然,如果可以再早一些,如今他的人生可能更加不同了。

出身于醫師世家的他,從小就被父母灌輸「將來一定要成為醫師」的觀念,但是當他成為內科醫師之後,卻因財務管理不善,使得家里經營的診所幾乎瀕臨破產,最 後連妻子也選擇離開他。「回想起那段日子,真是慘痛的回憶!」就在一次到書店瀏覽,試圖找出人生新方向時,他發現書架上擺著一本巴菲特的自傳,「看到他如 何堅守投資原則,一步一步邁向富有,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拉畢特說,他突然發現投資可以改變人生,但自己對於企業經營與股票這些事卻一無所知,因而決定開 始認真研究,以四十一歲的年齡進入大學就讀MBA。

「四十一歲太晚嗎?或許吧!但至少我終於有了開始。」他不僅在學校學習企業管理,一面也著手研究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只要到了每季公布持股的時候,他就一一 抓出每家公司來研究。因此對於波克夏所持有的股票動態,他都一清二楚,甚至,跟著巴菲特作投資。除了買進價格較低的波克夏B股,還有像是巴菲特長期持有的 嬌生公司等,持續累積財富。

之所以開始寫書、成為作家,拉畢特不好意思地說,其實他的志向已經改為專業投資人,雖然現在仍在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很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管理基金的操 盤手。」為了闡述自己的價值投資想法與理念,才考慮出書。目前已有六本著作在美國發行,多數是談論巴菲特價值投資,但卻只有約數十頁的「精簡」書籍。

拉畢特對此表示,其實這是為了他的學生設計,他知道學生多數沒有閑錢買書,但市面上一本書少說要三四十美元,「他們根本負擔不起!」拉畢特因而和出版社協 商,推出一本僅十多美元的書籍,「我希望他們可以早一點開始接觸投資,不要步上我的後塵!」巴德·拉畢特(Bud Labitan)現職:作家、印第安那大學醫學教授

經歷:開業醫師

學歷: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商管碩士

加勒比美國大學醫學博士

撰文、攝影·莊 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9

中價位房消失 中產階級換不起屋題

2011-8-22  TCW




住在新北市的陳太太,因為考慮家 中小孩未來的學區問題,一直有在大安區買房的計畫。前陣子,奢侈稅衝擊房市,陳太太認為該是進場買屋的好時機,向幾家房仲表明需求:三十坪,三房,總價預 算約二至三千萬。但是,幾週下來,收到的訊息卻都是一、二十坪的小兩房,她充滿困惑:「難道三千萬在台北市中心已經買不到三房了?」

房價高 漲已經是全民共識,但一般人沒注意到的是,這普遍漲價當中,背後隱含著是房市越來越分眾,房價也走向越來越極端化的現象。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 「不動產價格e點通」網站提供的台北市所有建物平均買賣契約總價統計,以十分位來看,二○○九年第一季平均總價為一千二百一十八萬元,第十分位為四百六十 五萬元,第九十分位則為二千二百萬元,是第十分位的四‧七三倍;而今年第一季的平均總價是一千七百三十九萬,第十分位為五百八十三萬元,第九十分位則為其 五‧六六倍,三千三百萬元。

中間價位交易冷清漲幅過高,投資客惜售

兩年多來,從四‧七三倍躍升為五‧六六倍,這意味著,除了 房價直直漲以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也浮上檯面:房價越走越兩極,極端化現象正逐漸確立。

再舉個例,不過三年前,如果你有一千萬元預算, 在台北市大約可以排到五十分位,也就是說,幾乎有一半的房子是你買得起的,但是從今年第一季起,第四十分位的均價已突破一千萬元,現在,即使你有一千萬, 整個台北市有六○%以上的房子你都買不起。

這個情況在總價格帶的另一端一樣明顯,過去只要有三千萬元,台北市九○%以上的房子你都買得起, 去年第四季開始,第九十分位的均價正式躍上三千萬元,今年第一季繼續漲到三千三百萬元,一路上揚,很難再見到回頭趨勢。

房市走向兩極化、房 價高漲且錢越來越薄,中間價位的房子漲價速度高於低總價房,綜合以上原因導致的結果就是,中間價位房子「消失」,換屋族即將面臨一個艱困的局面。

前 述的陳太太即是一例。

「二千五到三千五(萬元的房子),高不成、低不就,有錢人看不上,一般人買不起,這就是房價高漲的後遺症。」淡江大學 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三、四十坪的房子原本是一般中產階級換屋族的首選,但房價不斷上漲,一般上班族賺錢速度根本追不上,即使坪數沒變,仍然買不 起。

小坪數意外變搶手千萬出頭,首購易入手

他表示,因單價越高的房子漲越多,換屋族原持有較低總價的房子,漲幅不如中高總價 房,絕對金額的差距更大,這是換屋族目前遇到的困境。永慶房屋研展室協理黃增福也指出,房價漲到此階段,除非買方可接受更舊的房子,或換到郊區,否則是 「換不回了」。

房市中價位的需求端因為價格和預期落差太大而減少,而供給面也出現問題,就中古屋而言,賣方因為都更題材而惜售,而新屋部 分,以三千萬的金額來看,幾乎設計不出產品,「因為有此能力的人,也很難接受十幾二十坪的小房子,」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蘇啟榮說。

另 一個中間價位房子「消失」的原因,則和奢侈稅有關,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指出,這是投資客喜歡的價格帶,因為加價空間大,而奢侈稅的確打擊到短 期投資客,「現在投資客不接手,不倒貨,成交變冷清是正常。」

「投資客手上握的都是好的,剩的中價位比較難賣,業務員乾脆不推。」台灣房屋 不動產研究中心執行長邱太煊說,這段時間反而是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的兩房產品熱賣,「秒殺、單價創新高,時有所聞。」

黃 增福也指出,尤其後奢侈稅時代,房價、客群兩極化更是明顯,舉例來說,目前捷運沿線、二十幾坪的房子最受歡迎,而這也是首購族最喜歡也最適合的產品,「搭 上百年結婚潮,新婚夫妻加上父母幫忙出資,造成一千五百萬以下的小坪數房子,十分搶手。」

豪宅市場熱度不減每坪單價,再創新高峰

而 M型的另一端,豪宅市場的熱度則絲毫未減。專門經營豪宅市場的住邦資產管理總經理劉陳傳說,豪宅完全不受奢侈稅影響,他近來還不斷接到客戶來電詢問有無空 屋釋出,「主要還是供需問題,供給少,供不應求,即使加價一五%,對富豪來說也不算什麼。」

根據永慶豪宅事業部統計,今年第二季北市總價六 千萬以上的豪宅交易量,較第一季成長超過五成,交易量創下歷史新高,而平均成交單價則高達一百零八萬元,同樣刷新了歷史的新高紀錄。統計自○八年第一季至 今,頂級豪宅價格漲幅已經超過七成。

黃增福指出,像帝寶、勤美璞真等指標性豪宅,每坪成交單價皆已突破兩百萬,這是過去難以想像的景象,而 以目前市場狀況來看,資金行情、兩岸開放交流等,豪宅價格只會再攀升。

整體而言,台北市的房價將走向更極端分眾化,小坪數、低總價房因為市 場剛性需求強,首購容易入手,加上轉手性較好,成為房市熱門產品;豪宅則因需求遠超過供給,市場熱度也高。而卡在中價位困境的換屋族,則成了最苦悶的一群 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0

磨劍十年 站穩中價位西餐市場 中國王品兵分兩路 邁向下一個黃金十年

2013-06-24  TWM
 
 

 

王品集團進軍中國十年,今年火力全開,由創業元老之一的曹原彰帶入台灣的石二鍋,首度加入中國的平價餐飲戰局;練兵十年的董事主席陳正輝,則另外創立兩個高價品牌「LAMU慕新香榭鐵板燒」、「花隱懷石料理」。

站穩中價位西餐市場的王品,將邁向下一個黃金十年。

撰文‧鄭淳予 攝影‧陳俊銘端午節剛過,上海市沒有往年燠熱,西堤徐家匯店主任馬象珀,收到一套十件的床套組合包裹,馬象珀不敢置信,這是王品集團董事主席陳正輝的祝福,端午節才辦完終身大事的他,激動地說:「太感動了!」

走過十年

進軍中國 每天都有新挑戰上海浦東區,東方明珠塔下,王品台塑牛排正大廣場店內,員工們腳步輕快,神情雀躍,空氣中彌漫歡樂的氣氛,原來,這天是開店周年紀念日,這天收工後,他們要在店內舉辦慶祝會。

場景拉到位在上海市較外圍的楊浦區,一座新興購物商場的三樓,石二鍋的員工在火鍋吧台內外津津樂道:「原來端午節值班可以領三倍薪啊!」大家還七嘴八舌討論總經理曹原彰犒賞大家的當地粽和台灣粽,到底哪一種好吃。

端午小長假過後,王品集團處處充滿「小確幸」,這顆幸福企業的種子,在中國遍地開花,並且將在六月底,收割進軍中國十周年的成績。

對王品集團董事主席陳正輝而言,坐鎮中國這十年,冷暖點滴在心頭,在上海徐家匯的總部,他嘆了一口氣說道:「常常有人問,王品在台灣,二十年開二百多家店,為什麼在中國十年才開五十多家?你們這十年到底在這裡做什麼?」對陳正輝和中國王品的員工而言,這十年的每一天,沒有一天不是驚心動魄。

人才流失

三年動盪 離職同仁一波接一波陳正輝與戴勝益結識二十三年,兩人相差八歲,走過跌宕曲折的創業時期,也走過王品牛排如日中天的輝煌,二○○二年,戴勝益和時任統一超總經理徐重仁前往中國考察回台後,陳正輝就接到戴勝益電話:「中國一定要去,不是你去,就是我去!」年底,他就舉家搬遷到上海。

半年後,中國的第一家王品牛排,在上海台商的聚集地「仙霞路」開幕,當時兩岸都還籠罩在SARS的陰影,但這塊紅底白字的招牌躥起,第二個月就回本,並連續三年獲利。

陳正輝是王品的戰將,對地點和商圈極為敏銳。早期在台灣,王品牛排的店面幾乎都出自他手,到了幅員廣大的中國,為了找點開店,他甚至必須蹲點觀察好幾天。

然而,好景不常,○五年,集團的西堤牛排進駐上海,同年年底,卻進入一段長達三年的動盪期,陳正輝和許多駐守在中國的王品人,談起這段時期,無不色變。時任華東區營運部副總現任西堤副總經理的黃佳慶回憶:「當時提出離職的同仁一波接一波,壓力大到每天要吃安眠藥才睡得著。」○六年,大批外資連鎖加盟業者進軍中國,直接高薪挖角王品集團的員工,陳正輝說:「一名月薪五千元人民幣的副店長,出去可以變成兩萬元人民幣的總經理。」當時擔任王品江蘇昆山店的陸籍店長汪庭文回憶:「在我隔壁的蘇州店,五十位同仁被挖走三十多位!」集團人員大失血,為此,陳正輝先後把李森斌和曹原彰兩名「元老級」的夥伴請到中國助陣,組成新的團隊全力止血。但長達半年的出走潮,捅出了一個服務品質大黑洞,客訴專線「四○○」從每個月平均十六通增加到二十通。曹原彰建議,應該快刀斬亂麻,陳正輝因此放慢展店速度,因為「停了,沒有士氣;快了,風險很高。」歷經兩年「停滯中求穩定」的時期,○八年,以人員訓練見長的李森斌,也加入中國事業體,開始一連串的訓練改革。

「中國的同仁很崇拜領導,但從沒看過一位願意跟著他們一起做每個流程,還和他們打成一片的領導。」李森斌說,當時他完全移植了王品台灣總部的「握手與抱抱」文化,每回巡店一定逼自己記得每位員工的名字,還要一路走進廚房,和洗碗盤的阿姨握手擁抱,帶給同仁不小的震撼。

親自示範

培訓人才 做好每一個服務環節「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徹底做,徹底的事情重複做。管理大市場的第一條鐵律,就是不能複雜!」李森斌說。為此,親自示範非常重要。曹原彰也指出,目前石二鍋店內的SOC︵工作站觀察檢查表︶,都是以圖片引導。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為解決人才問題,一一年,陳正輝在集團內既有的升遷制度之外,另外建立兩套深入校園的人才招募培訓計畫:幼獅計畫、建教合作定向班,分別瞄準大學以及高中(或中專)的應屆畢業生。「王品與其他企業最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們很像學校的延伸。」讓畢業生直接走進公司,更能確保這些人像一張白紙,徹底接受王品的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也能有效提升同仁的忠誠度。此外,還有專門培訓幹部的「人力池」,作為外部招募和內部晉升的管道。

近年王品集團在中國就業市場打響名聲,甚至連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也慕名應徵。來自安徽的汪庭文,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是王品上海正大廣場店店長。八年前他進入王品,家人都不諒解,認為他進入餐飲業工作,書都白念了。但一年後,他升上組長,再兩年當上店長,家人去過店裡用餐,大為改觀,認為他找到一份好工作。

經過三位大將的整頓,王品在中國站穩腳步,準備大展拳腳,重振雄風。

一二年,曹原彰把王品旗下的第一個平價品牌石二鍋帶入上海,與菲律賓企業快樂蜂(Jolibee)合資,跟陳正輝所率領的事業體平行。對此,戴勝益解釋:「中國市場很大,不能像台灣一個集團多品牌的模式操作,比如曼咖啡若西進,就是王國雄再成立一個系統,這樣才有辦法做大。」至於合作商快樂蜂,已擁有全中國三百餘家「永和大王」的直營店,這項企業合作能讓石二鍋享有完備的供應鏈。

為了控制成本,石二鍋目前的三家店都選擇在上海市外圍的商場,以節省店租,目前最大的競爭者,是同為台商創立的小火鍋事業「呷補呷補」,儘管知名度還不高,但顧客回流率高達九成,甚至以清淡湯頭挑戰在地人的飲食習慣,「我們會向客人推廣這是可以安心喝的湯。」

推新品牌

﹁LAMU﹂和﹁花隱﹂瞄準中高價市場至於陳正輝這一系的事業體,除了原本的王品、西堤兩個品牌,也在今年推出兩個高價品牌:「LAMU慕新香榭鐵板燒」和「花隱懷石料理」,定價是三五○元人民幣(另外再加一成服務費)。

「依照台灣市場的邏輯,王品、西堤應該繼續在中國開下去,但我們發現,中國的西餐市場規模有限,如果要預防市場飽和,就應該創立新品牌。」陳正輝解釋,﹁花隱﹂和﹁LAMU﹂這兩個品牌的定位與定價,和王品牛排是同一群客層,等於是瞄準中高價位市場,推出新品牌。

在中國,除去中式料理不談,餐飲市場第二大宗就是日本料理,消費者會認知「懷石料理就是更高檔的日本料理。」鐵板燒雖然是個待開發市場,但王品中國市場部副總趙廣豐很樂觀:「鐵板燒有料理秀、有互動,又講究食材,目前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鐵板燒市場呈現兩極化,一種很便宜,大概兩百元人民幣吃到飽,一種是很高端,七百元乃至上千元一客。

現在中國消費者已經從『吃到飽』,進化到『吃得好』,兩百元吃到飽已經無法滿足,高檔價位的,大多又是用公司錢請客人吃,個人不見得平常也會有這麼闊綽的消費。」因此,三五八元人民幣加一成服務費的﹁LAMU﹂,正好坐收兩個價位的中間區間。

台灣王品建立新品牌,會調度有創業能力的「獅王」全權負責,創立之後,也由「獅王」百分之百控管。但在中國,陳正輝發現,總部的一干台籍幹部,多半執行力強,但缺乏創業基因,所以﹁LAMU﹂和﹁花隱﹂兩個品牌,都是由上海總部的核心「市場中心」(等同台灣總部行銷部)主導。

穩固收入

發展低價品牌無後顧之憂

同為王品創業元老的副總英美惠,就是這個階段的靈魂人物。陳正輝說:「她運用市場中心的組織資源、專業能力,去創造品牌定位,甚至研發菜色,建立一切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後段再讓營運主管加入,一起熟悉整套模組,最後才交給他們管理。」市場中心先完成前面八○%的流程,營運部門才接手後續二○%。

台灣的十二個品牌,每年能為集團帶來十億元的稅後淨利,中國既有的兩個品牌雖已有穩定獲利能力,但產品的市場性還未成熟,「光靠這兩個品牌,現金流可能不太充裕。唯有讓現金流穩固,譬如每年有十億元(新台幣)淨收入,將來要發展低價位品牌,就無後顧之憂,銀彈也夠!所以兩個新品牌的戰略位置就是為了賺錢。」陳正輝心中早打好算盤,他表示:「石二鍋目前先行嘗試,如果走順了,自然可以提供參考模式。」王品兵分兩路,在中國市場布局,戴勝益喊出來的「全球二○二○千家店,二○三○萬家店」,中國事業體將扮演重要關鍵角色。

為此,曹原彰自告奮勇表示,未來二年石二鍋預計在中國開兩百家分店,四年之內,展店四百家分店。至於陳正輝,他也立下目標,一五年,全中國要展店一百五十家;二○二三年,即從今天算起的黃金十年,全中國將要開一千家分店,現有品牌占四百家。

中國王品即將邁入第十一年,戴勝益在台灣總部錄了一段影音,勉勵中國同仁:「大陸的所有夥伴們,大家好,十周年是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我想十周年慶,不只是吃吃喝喝,最重要的,心中要更踏實,更篤定!然後對未來更有希望,才不會辜負我們過去這十年的努力。」上海十里洋場,湧進多少雄心壯志的創業者,王品十年西進布局,才剛要開始發光發熱!

兵分二路!——王品在中國布局概況

台灣王品

進攻中高價位

合品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51%

王品37店

西堤20店

LAMU1店

花隱1店

經營團隊持股49%

(包含60餘名幹部、店長、主廚)

搶進平價市場

WJ

Investment

Limited

持股45%

石二鍋3店 菲律賓快樂蜂持股45%、經營團隊持股6%、外部投資4%

與台灣大不同的中國王品

王品店內主視覺概念:西洋棋、時鐘,西洋概念強化西餐廳風格,另有VIP包廂。

西堤店內主視覺概念:大幅家庭、情侶照片,吸引家庭客和情侶客,另有12星座包廂。

特殊服務:因為常遇到客人有求婚需求,王品牛排索性設計出「求婚手冊」,裡面有三套劇本,供客人參考,這是台灣所沒有的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62

瑞媒:瑞士央行對瑞郎有“心理價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37

據瑞士報紙Schweiz am Sonntag昨日報道,接近瑞士央行的人士稱,該央行正實行“一種歐元對瑞士法郎的最低匯率”,其匯率“走廊”、即非正式的歐元兌瑞士法郎目標是1.05-1.10。

上述Schweiz am Sonntag還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說法稱,根據以上匯率走廊,瑞士央行的損失會達到100億瑞士法郎,但該人士只提到這一估算金額,未說明是具體哪段時間的虧損。瑞士央行的發言人對此消息未予置評。

上月15日瑞士央行宣布取消歐元對瑞士法郎的匯率下限,當天歐元對瑞士法郎的匯率大跌近28%。因瑞士法郎意外暴漲,此前大量押註瑞士法郎匯率下跌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多家外匯券商集體爆倉,德意誌銀行、花旗這樣的華爾街大投行估計虧損過億美元。當周彭博獲悉,損失2.25億美元的福匯集團(FXCM)獲得了投行Jefferies集團母公司3億美元救助貸款。

不僅如此,此前持有大量外幣資產的瑞士央行也因匯率波動可能蒙受數百億瑞士法郎的損失。花旗分析師估計,若以歐元兌瑞士法郎1.03、美元兌瑞士法郎0.88的匯率計算,瑞士央行的儲備貨幣損失了600億瑞士法郎(約合683億美元)。

瑞士法郎,瑞士央行,匯率,歐元

此後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市場人士觀點解釋,瑞士央行預計歐洲央行將公布全面QE可能導致大量避險資金湧入瑞士,屆時將無力吸納大量歐元維持本幣匯率穩定,與其被迫放棄瑞士法郎的匯率下限不如先發制人,所以主動放棄有關匯率下限的承諾。

在瑞士央行公布上述決定兩天後,該央行行長Thomas Jordan表示,將繼續監控形勢,必要時采取行動:

“我們已經告別最低匯率,但還會繼續在決策時考慮匯率形勢,如有必要會幹預匯市。”

Jordan當時認為瑞士法郎仍“大幅高估”,希望瑞士央行采用負利率會削弱瑞士法郎的吸引力。但他排除了以資本管制方式降低瑞士法郎需求的可能,說為壓低瑞士法郎匯率而限制外資流入瑞士“不是現實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373

0.1公分都不能錯 他拚出全球婚紗王 最精準》新名主攻中價位 衝出規模經濟

2016-02-22  TWM

為了創業,黃文仁歷經十一次的嘗試與碰壁;為了打造一件讓客戶不打槍的產品,他連○.一公分的差距,也都不放過。從代工小廠到全球最大婚紗廠,新名企業永遠站在客戶端想需求,為自己打拚出一片白紗王國。

在新莊的一處辦公大樓裡,隱匿著全球第一大婚紗大廠。一進到設計部門,率先入耳的是縫紉機噠噠的運轉聲,只見師傅們專注地埋首苦幹,有人負責打版、剪紙,細微到車花、貼蕾絲、縫珠等,樣樣有專人包辦。新名企業的董娘張毓芸,難掩興奮地推開擺放婚紗的房門,上百件婚紗整齊排列在架上,宛如白雪公主的更衣殿堂般,讓人忍不住就有穿上它的衝動。

新名從代工起家,如今在中國,往南至越南、緬甸等國,共擁有十一家工廠。連知名美國婚紗品牌David's Bridal、西班牙的Pronovias,都是新名的主要客戶。

平均一年要出一千五百至二千款婚紗樣式,除了白紗外,包含伴娘裝、晚禮服等,年產量共六十萬件,全球市占率約一八%,眼前這位穿著樸實,與婚紗似乎沾不上邊的董事長黃文仁,細膩地顧好每個環節,讓客戶好評相傳,經營這二十七年來,儘管面臨景氣低迷,年營收仍能達到新台幣十六億元。

第12次創業 婚紗樣本現曙光「儘管這條路不好走,但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黃文仁堅定地說。很難想像細心謹慎的他,在創業這條道路卻跌跌撞撞了十一次,婚紗是他第十二次創業,扶持他的成功金手。

畢業於中國海事專科學校(現為台北海洋技術學院)的黃文仁,持有海上大型貨運航行的執照,承攬海運貨運業務,在一九八五年,人人處在穩定的位階,若想要往上提升,可說是難上加難。

身為家中獨子,母親又認為「行船走馬三分險」,希望他能轉換跑道。為一肩扛起重擔,黃文仁決心創業當貿易商,不論運動器材、燈飾、空運承攬等都曾嘗試過,卻始終因為訂單不足,無法讓公司維持營運而放棄。

一九八八年,當時引領市場的「中視新娘世界」,因內銷需求成長,正打算收掉外銷的禮服工廠,四處碰壁的黃文仁抓緊機會,接下技術工,並將手邊婚紗工廠提供的新樣照片,寄給美國客戶,想不到客戶竟滿意下單,讓黃文仁欣喜若狂。一九八九年創立新名企業,訂單開始一湧而入。

訂單僅一件 也會親自盯流程儘管掌握到商機,黃文仁仍不斷思考市場流行趨勢。他設想,漂亮的衣服價格昂貴,倒不如做出中等價位,反而能帶出規模經濟。一九九二年,黃文仁更領略到設計的重要,開始廣泛搜尋各國元素,每周與設計師討論嘗試新版型,並主導新布料的種類與使用,「黃董是業界認真出名的,三更半夜都還會收到他的電郵,確認婚紗動態。」皇加布業總經理謝曉慧對他是讚譽有加。

但黃文仁謙虛地說,摸索期也讓他嘗盡苦頭。每一項布料的縫紉細節,都不允許一分差錯,為的就是讓白紗能符合完美的個人比例。有一年設計師將最新的婚紗寄出,客戶卻一件也不買單,讓黃文仁傷透腦筋,「當時我靜下心來,一件一件仔細檢查,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原來○.一公分的差距,都可能讓婚紗的線條走樣。

為了彌補那半點缺失,黃文仁仔細地與設計師討論,這才發現,只要稍微提高八分之一寸,就能將身形曲線拉長。

「黃董為了客戶的一件婚紗布料,甚至會親自盯布料到貨的情況。」謝曉慧強調。黃文仁解釋,「新娘一定很急著在婚禮前拿到專屬的婚紗,儘管單單只有一件。」認真考慮顧客的感受,就是黃文仁一貫不變的堅持。

然而現今消費模式改變,網路下單普及,直接衝擊到晚禮服、伴娘裝等低價位產品,「還在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黃文仁坦言。但憑著他對工作的熱忱,「從心出發,揚名國際」,秉持好的設計、好的品質與好的服務,或許沒有擊倒他的任何可能。

撰文 / 洪依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50

上半年國產手機中高端價位暴漲111% 鄉鎮市場成主力

渠道下沈不再是一句口號,鄉鎮市場已經成為目前國產手機的主要購買地。

近日,根據全球調研機構GfK全國零售監測數據顯示,2016上半年中國手機市場零售規模達到2.3億部,同比上漲15.5%,其中智能手機2.2億部,同比上漲20%。

新千元(1000元-1500元)和中高端(2500元-4000元)成為智能機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1000元-1500元價位段零售量同比上漲47%,2500元-3000元價位段上漲111%,3000元-4000元價位段上漲70%。

“上半年中高端價位手機增長迅猛,主要是因為智能機替換和消費升級驅動市場結構升級,尤其是T4(四級)及以下低線市場(占據線下市場45%份額)貢獻最大。”GFK通訊事業部研究副總監金瑞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下半年是中國手機市場的傳統旺季,零售規模仍將持續上揚,達到2.4億部。

但在價位攀升外,活躍品牌數量卻大幅下降,GFK報告稱,上半年活躍品牌數量121個,同比下降近40%,手機市場洗牌進一步加速。

鄉鎮市場買買買

進入2016年以來,國產手機產商在市場渠道策略上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互聯網電商(線上)渠道風暴之後,線下渠道的魅力也開始慢慢凸顯出來。尤其從年中開始,各大國產手機廠商線下市場的布局已經初現結果。

GfK數據顯示,上半年,四線城市(T4)及以下市場份額持續放大,月度同比增長率持續高於一二線城市市場,且市場消費升級特點更加突出,其中,1000元-1500元以及2500元-4000元價位段,季度同比增幅明顯高於高線市場。

GFK分析師認為,在手機產業鏈中,多角色資源的集中註入,成為低線城市市場增長的強心劑。運營商層面,運營商推動農村市場換機加速4G遷移、沃易購等。而廠商層面,華為千縣計劃、OPPO、vivo低線渠道持續擴張。

據記者了解,在大中華區2015年第四季度啟動的“千縣計劃”華為將進一步在中國市場推動零售渠道下沈,截至目前已完成近300個縣市,計劃2017年完成千縣計劃。

而OPPO、vivo、金立等廠商更是在鄉鎮市場進行了“全覆蓋”。

截至2015年,OPPO線下門店已經有20多萬家,同比約為魅族等廠商的10倍。除了門店數量眾多,OPPO的線下渠道主要還是采用“代理商——經銷商”的模式。OPPO在全國一共有36個以上的總代理,多數情況是“一省一代”。一些重點銷售的省份,比如廣州、深圳等,總代理則不止一家。

而目前vivo線下零售店數量已經達到25萬家,售後服務中心已達430余家,體驗中心超過1000家,並且實現了貫徹線上線下的“全渠道售後服務覆蓋”。金立逐步建設了從一線城市一直到鄉鎮村級市場的布局,超過7萬個合作網點、5萬余個專區、20萬節專櫃,同時還配備了4萬名的專業導購人員。

“低線市場戰略地位將日趨重要。”金瑞兆認為,除了運營商和手機廠商在低線市場布局外,還有渠道廠商以及代理商的駐紮讓這個市場更加熱鬧。“渠道商層面,迪信通與品勝股份合作入駐運營商營業廳,代理商層面,天聯網、51訂貨網等聚焦低線市場的B2B平臺,以及電商層面的京東新通路、阿里巴巴千縣萬村等都在瞄準這個市場。”

活躍品牌下降四成

GFK報告顯示,2016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TOP10品牌份額已超過85%,市場高集中度態勢下,活躍品牌(即有新品上市)數量大幅縮減,上半年活躍品牌數量121個,同比下降近40%,手機市場洗牌進一步加速。

面對未來中國手機市場的洗牌情況,近日也有不少手機“大佬”也放出豪言。

華為消費者BG總裁余承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絕大部分中國手機企業都將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淘汰。

“眼下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這已不僅是產品技術專利,而且是渠道資源的競爭。”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在金立M6/M6 Plus發布會上則對記者表示,未來中國手機廠商只有6至8家能夠生存,若想在這激烈的市場里分得一杯羹,差異化是不變的策略。

“走品牌路線是行業必然的路線。如果不能在中國市場站穩品牌路線的腳跟,世界市場會更難。”劉立榮稱。

GFK認為,下半年消費升級+智能手機替換主導著中國手機市場進入“價值轉型”時代,行業洗牌在所難免。特別是單一主攻線上渠道的品牌則遭受挑戰。

也就是說,在線渠道經歷爆發式增長後,市場結構存在產品價格結構低、生命周期短、集中度高等特點,與消費升級趨勢存在一定差異。價值轉型將成為在線渠道再次增長面臨的巨大挑戰。

不少過去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品牌也開始意識到這點。360手機負責人周鴻祎對記者表示,目前360也在布局線下渠道,比如和省的代理商成立合資公司,在國代方面也尋求更多的合作。

“2000元以上的手機,線上更多是樣板作用,很難賣得動。”周鴻祎在N4S發布會上表示,360手機將啟動全渠道合作模式。“原來過度迷信線上,把價格打到最低,認為就無往不利了,現在再去模仿OPPO等(做線下)是不現實的。但是可以跟線下渠道的廠商做合作,線上線下一定是協同的。”周鴻祎說。

此外,對於下半年國產手機的機會,GFK認為,定制化的產品體驗仍將成為核心。“上半年聚焦於老人、健康、學生學習等精分市場(細分市場進一步精細化)的手機集中上市,加上之前主打美顏、旅遊等市場的品牌手機,精分市場仍有潛力可挖。”該機構分析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