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照明,代碼2222,該數字在當下大眾語境裡意義近乎諧謔,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和主要投資者代表閻焱近來出現不同聲音。長江,水也;焱,火也(據<說文解字>焱,火華也,從三火)《漢書》載,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
2222也好,《說文》《漢書》云云,均屬笑談當不得真。但是創始人和投資者的矛盾在雷士照明卻真實存在。不僅雷士照明,類似創始人和投資者之間出現分歧乃至激烈矛盾的情形在中國企業中並不鮮見,為何出現這水火不相容的局面?
從各案例已公開的信息看,創始人和投資者的矛盾雖然具體形態各異,反映的問題本質上基本相同。創始人的問題似乎多些,大都涉及兩方面:
第一,未認清公司獨立的法律地位。公司(上市公司是更複雜形式)是企業法人的一種,有自己獨立的法律地位,雖然創人是其大股東(有時是絕對大股 東),但不能改變公司是獨立法律主體的事實,創始人不能代替公司行為。極端情況下自然人獨資的公司,自然人和公司仍是兩個法律主體。「民法」的《民法通 則》《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等除後兩者涉及公民人身屬性外,均對法人的民事權利和行為有詳盡闡述。因而作為公司大股東的創始人和公司不 能混為一體,公司有自身的決策邏輯和程序。不能將此單向理解為對創始人(大股東)的限制,它也是對創始人的保護,譬如公司涉及民事糾紛或清算破產時。
第二,關聯交易。該情形多發生在上市公司,香港、中國等地的股票監管及交易當局對關聯交易和關聯方都有詳盡到近乎繁瑣的界定,內容大同小異。簡 單通俗地理解關聯交易,就是關聯方(和上市公司有直接/間接利益關係者)和上市公司間的各種交易,而關聯方往往是創始人或其代理人。關聯交易是對一類交易 的描述,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是交易的公允性,關聯方在交易中既不能侵佔上市公司的利益也不必向上市公司輸送利益。很不幸,多數情形是侵佔,即使輸送也是 為了更大的侵佔,或是為了粉飾業績以求資本市場獲利(哪有免費的午餐)。中國企業海內外上市熱潮頗為壯觀,這兩點並不生僻難懂,可怕的是佯裝不懂。
當然,抽象地說矛盾的出現也有投資者方面的原因。PE等投資機構進入中國內地,其性質已有變化,加之民營企業資金飢渴,企業經營存在諸多相對不 規範之處,企業創始人對政府官員的偏好大過對中介機構,導致信息和知識均不對稱,這使得PE在入股企業時往往處於強勢地位,為了對沖關聯交易、同業競爭、 財務信息失真等經營管理風險,投資者在股份回購、否決機制、業績考核等方面設置了較為苛刻的條款。
誠然,商業合作是自願的,一旦簽署就有法律效力,但創始人簽署並不意味心甘情願,隨著信息更加對稱、境況發生變遷,創始人未嘗不會有「撈回」利 益的念頭,並且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其手中的牌不僅僅是公司股份,客戶、高管、員工等等都可能是其「戰鬥的武器」。這可視為另一種「風險對沖」,雖然大多未 必受法律保護,但兩相衝突,長遠來說沒有贏家。
和此前沸沸揚揚的國美一樣,雷士矛盾的爆發也伴隨著政商腐敗案件,或者說案件是矛盾公開化的導火索,不禁讓人感嘆中國企業的經營環境。更要感嘆 的或許是,國美和雷士都是中國各自所處細分市場的排頭兵,都有更大的夢想並具備實現夢想的條件,衝突未必中斷了他們的夢想,但至少干擾了其發展節奏。這難 道是中國民企的宿命?
公司政治需要理性和妥協,創始人和投資者關係水乳交融是一種理想狀態,出現的幾率並不大,但至少不要水火不容,這是下下策,折中現實的選擇能否 如水油分離狀態?雖然不相溶,但界限清晰、達到平衡。企業避免多輸局面需經營環境的改善、投資者的換位思考等等,但最需要的是創始人的自律和胸懷。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2-16 11:24 編輯 滴滴、快的合並:從水火不容到情人節閃婚,到底為何? 作者:雷建平等 導讀:兩家公司在合並後,人員架構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節來臨之際,打車軟件市場最大變局發生。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當天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雙方確定,在春節後的適當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滴滴打車CEO程維展望了新公司的願景。他表示,中國移動出行的快速發展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節約地面交通資源,並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困境。更重要的是,通過移動出行平臺,人們開始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並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實現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 快的打車CEO呂傳偉表示,雙方合並後,將集中兩家公司的優勢技術、產品人才,不斷推出更為完美的出行服務產品,進一步加速市場拓展速度,產生更多的攜同效應,提升整體競爭力,更積極有效地推動整個移動出行行業的發展。 據透露,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在經過長期的價格大戰後,雙方公司管理層經過反複溝通與交流,最終達成共識,決定兩家公司進行戰略合並。 雙方未透露持股比例和新公司估值。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並後估值或將達到60億美元。 ![]() 騰訊和阿里兩家巨頭分別入股後,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也成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獲取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橋頭堡。2014年1月滴滴打車宣布與微信合作,支持微信支付功能,與此同時微信中也添加了滴滴打車的入口;快的打車則在2013年8接入了支付寶,二者在移動支付方面的角力開始凸顯。 業務方面,隨著打車軟件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市場格局已經穩定,有著更大增量的專車成為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新戰場。滴滴打車在2014年8月在北京啟動專車業務“滴滴專車”,快的打車則於同年7月宣布推出專車業務“一號專車”。就在今年年初,二者一前一後宣布了進軍企業版服務,比拼開始蔓延到商務用車市場。 雙方解釋合並原因時指出, “專車領域面臨著各種新的變化及更多新的力量,在包括代駕、拼車、公交、地鐵等更廣泛的移動出行領域,雙方均面臨著各種挑戰與風險。作為行業的先行者,更需聚集移動互聯網精英人才,獨立地順應市場與用戶需求來發展。” 滴滴快的合並後,將成為中國移動出行領域單一最大企業。目前該市場的競爭者還包括易到用車和已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打車巨頭Uber等,不久前國內租車領域最大企業神州租車亦宣布進入專車服務市場。 雙方目前尚未宣布進一步的整合計劃,但預計將花較長時間分階段進行。 對滴滴、快的合並案的核心七問 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作為打車軟件史上最重磅級的一起合並,交易背後的細節非常值得關註,有媒體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進行了梳理。 1,合並是由誰推動的? 滴滴CEO程維今日發出的內部郵件顯示,1月21日,其與滴滴總裁柳青鄧冉在深圳啟動了一個秘密項目:情人節計劃,並希望在情人節前完成該計劃,“22天後,我們做到了。” 滴滴總裁柳青今天也對媒體表示,雙方從1月22日開始正式接觸,至上周末前達成,並迅速完成股東各方面簽字。柳青還特意強調:“這次合並是兩家公司管理團隊主導,不像外界所說的源於投資方博弈。” 2,合並的原因是什麽? 快的CEO呂傳偉在內部郵件中表示,在城市移動出行領域的發展前景上,兩家公司已經建立了共同的願景,這是決定戰略合並的最大原因,其它原因還有惡性的大規模持續燒錢的競爭不可持續;合並是雙方的所有投資人共同的強烈期望。 除了財務因素外,合並後可以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馬上加速開展很多新的業務。 3,公司高管如何任命?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此外,柳青還將擔任新公司總裁。 柳青提到,之所以實施Co-CEO制度,是為了保持公司運營的穩定。 4,兩家公司怎麽整合? 官方聲明稱,兩家公司的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此外,快的內部郵件稱,兩家公司“合並後可以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馬上加速開展很多新的業務。” 柳青則表示,過渡期可能會有6個月,但未來兩家公司肯定是一個團隊。出行業務非常多元化,今年兩家公司都要在移動出行領域推出新業務,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前端、後臺、數據都會逐漸整合在一起。 柳青還提到,為了更好地實現整合,雙方成立了整合辦公室,辦公室成員是雙方公司的核心高管。 5,兩家公司合並後估值多少? 在滴滴快的宣布合並的前一天,《華爾街日報》稱新公司的估值將達到60億美元。此前有媒體報道顯示,滴滴最新估值約35億美元,快的最新估值達到了20億美元,但柳青在采訪中表示,上一輪融資額對這次交易的估值,沒有太直接關系。 程維在內部郵件中表示,此次合並創造了三個紀錄,其中之一是最快創造了一家中國前十的互聯網公司。從目前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格局來看,如果想躋身前十, 60億美元的市值或估值確實是一道門檻。因此,《華爾街日報》給出的60億美元的數字可信度較高。 6,兩家公司合並是否涉嫌壟斷? 兩家合並的消息正式公布後,外界一直關心新公司是否涉嫌壟斷的問題。 快的資深副總裁陶然今天在社交媒體中表示,城市出行這個市場非常大,不光是出租車、專車,還有代駕、公交、地鐵等,兩家公司在出行市場中只占到非常小的比例,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壟斷。 7,合並後補貼會不會停止? 柳青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王允彤和姜美羊的采訪時表示:滴滴和快的合並後,新公司在出行領域會更加多元化,除了現有的出租車和專車,還將在公交、拼車、代駕等領域有新的業務推出。老客戶未來可能將效仿航空公司,實行會員制,用積分享受更好的服務,針對新客戶,可能還會沿用過去的補貼政策,繼續培養客戶認知度和使用習慣目前仍非常重要。 下列組圖為滴滴與快的的合作方案: ![]() ![]() ![]() 來源:騰訊科技,艾瑞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