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企混合所有制破題 中石化下遊將向民資放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125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國石化擬在發展混合所有制方面破題,在下遊領域(如油氣零售等)向民營資本放開合作。此為中央級企業在發展混合所有制,打破壟斷方面的一大跨越,此後陸續將有其他國企跟進。 中國石化19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全體董事審議並一致通過了《啟動中國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的議案》。 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同意在對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厘定。 董事會授權董事長在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不超過30%的情況下行使下述內容(包括但不限於):(1)確定投資者、持股比例、參股條款和條件方案,並組織實施該參股方案;(2)簽署交易文件及相關其他文件,並辦理與前述事項相關的審批、登記、備案、披露等程序。 新華社報道稱,在中國石化主營業務中,成品油銷售業務盈利能力較強、資產回報率較高。按照加油站數量計,中國石化股份公司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成品油供應商。 日前,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發表了《國有企業改革在深化》一文,其中指出,國有企業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面臨著新的歷史性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點是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深化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更新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19

中石化引入民資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99871

三中全會以來,「國退民進」,被視為本輪內地改革的重點之一。傳統上,地方國企及部分央企在政府的補貼及支持下,儘管享有優勢,但同時亦阻礙了前進的動力,令大部分國企行政效率偏低,經營狀況不佳。對於「國退民進」,引入民資進入壟斷性行業,類似的話題已說了不知多少年,連官方文件「非公經濟36條」,亦早於2005已發出,到2010年又公布另一個新版本。但偏偏在過去十年,在國家支持的絕對優勢下,「國進民退」的情況卻愈來愈嚴重,而且令更多行業被國企壟斷。

須知道國企與地方政府以至部分中央官員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要打破國企壟斷,即代表要把利益分出去,來自各方的阻力當然不會小。所以過往國企象徵式把部分項目分給友好民企的個案時有出現,但真正的開放則一直未落實。直到去年,新一屆中央政府上場後,推行的反貪行動令不少重要官員及國企要員先後下馬。過往的利益團體被一一打破,才為國企的改革帶來新契機;其中「石油」系統的一眾要員下台事件,更令石油行業改革阻力大減。

2月19日,中石化(386)宣布,放開油品銷售業務板塊,進行全面重組並引入社會與民營資本參股;儘管還有入股比例在三成以內的限制,外界亦有很多質疑,但顯然是打響了特大型央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的第一槍,其訊號和示範意義不容低估。而市場也開始相信,非核心資產拆分與引入民間資本進入原壟斷行業是本輪改革重點。

事實上,中央去年已宣布要改革國企,推動「混合所有制」發展。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早前在G20峰會上作出回應,指中國將改革投資模式,鼓勵私人部分進入過去由政府主導的基建項目及營運。可見改革的主力重點為國企與民企提供較公平開放的市場,使各自發揮其優勢功能;事實上,國企盈利水平與國家利益息息相關,中央並非要以改革削弱國企利益,只是希望透過市場化改善其經營效率。

事實上,暫時所見,本輪改革沒有令中石化根本利益受到損害。參考中石化去年上半年的業績公布,勘探及開採業務的毛利率達40.5%,但營銷及分銷業務的毛利率只有5.5%。所以站在中石化的角度看,把部分盈利水平較低的銷售點分出去,既可套現,又能分擔風險,更可以滿足政策要求,是一個穩贏的安排。

一直以來,內地石油銷售市場並非沒有民企參與,只是在規模效應、品牌影響力和上游供應穩定等方面,民企一直比國企表現差,缺乏競爭力。以往中石化在各地擴展業務的過程中,會收購部分民營油企,整合發展。今次的開放計劃,則反過來,讓民企再次加入。

當然,民企亦非傻瓜,對於中石化的開放計劃,內地媒體訪問一些相關民企代表後,反應其實並不積極。民企普遍擔心,中石化只會把一些不賺錢的站點分出來,令民企吃「豬頭骨」,它們期望看到盈利更高的油源業務開放。

不過,站在投資者的角度看,中石化今次改革的真正現實意義,應該是隨着自上而下的改革,不論中石化等大央企是否真心的願意,在「形勢迫人」的大環境下,大家都只能順勢而為。尤其是像中石化這樣大的央企其龐大的資產需要從外界注入活水,包括公司治理、提高經營效率,才能提高收益回報,讓其龐大的油品銷售資產,可以借由今次的改革機會予以重估和發現,而這對股東、社會亦將是有利而無害。

事實上,中石化作為在三中《決定》全面深化改革大趨勢下,走得最快的大央企,對全國的央企和國企都是一個帶頭改革的表率,尤其是對今次改革從文件到清談,轉為落實到具體專案和行動上,具有明顯的標杆意義。因此,對股市中藍籌權重股份,以及對其他行業國企和央企的改革憧憬也帶來遐想。

由於出現這樣的訊號,驅使市場開始追逐國企改革這個主題。內地券商普遍認為,三類國企有機會率先進行改革,一是壟斷性行業,二是效率低企、經營不善的企業,三是有機會注資或加快整體上市的公司,而油氣、醫療及鐵路都有機會進一步引入民資。瑞信認為,一些非國家策略性的行業,例如工業機械、普通服務行業(例如零售及酒店)都可能更大程度開放給民資。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意見是,除了國防外,其他應逐步向民資開放。本來最保守的銀行業亦已邁向開放;加上石油行業帶來變革;因為壟斷而備受社會批評,且此前經歷過一輪反貪掃蕩的電訊行業,可能在終端市場引入民資;至於持續虧損的鋼鐵和鋁材等行業,更有開放的必要。

看來,中石化事件不單為引入民資開綠燈,還為投資中資股提供尋寶機會,我們預期,當更多國企改革案例出現,助國企釋放其價值,或許會對支持大市造好帶來更多新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703

上海國資開啟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幕 民資入場時機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142

本周一(6月7日)下午,上海市政府印發了《關於推進本市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若幹意見(試行)》的通知,以推進上海市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這份意見明確提出,上海國資改革的主要目標是經過3-5年的推進,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除國家政策明確必須保持國有獨資外,其余實現股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企業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經營機制進一步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國有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 如何實現混合所有制?意見提出了9條具體措施,分別是: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優化國有企業股權比例結構,加快開放性市場化聯合重組,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明晰企業改制重組的決策程序,規範財務審計和企業價值評估,堅持市場決定對象和發現價格,平等保障相關利益主體合法權益,完善國有企業改制的政策和環境(逐條詳解間後文) 目前,上海多家市屬國有企業的國有股權依然占比較大。例如作為中國最大港口集團,上港集團董事長陳戌源稱上港集團國有股成分事實上有90%,真正市場流通僅有10%,股份調節空間還很大。 有評論提到,上海國資借此契機引入民營資本,既有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又能讓上海騰挪出空間扶持重點產業,有助於轉型升級發展。 在地方國資系統中,上海國資是地方國資國企的重鎮。2012年,上海市國資委系統企業資產總額占全國地級國資委系統企業總和的九分之一。 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國資委系統混合所有制企業已占系統企業總戶數的63%、資產總額的55%、主營業務收入的83.5%、凈利潤的92.4%。 在去年12月,東浩集團將與蘭生集團實施聯合重組,此為上海新一輪國資改革的“第一單”。在更早前,上海就已經出臺了國資改革20條——《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內容涉及國企分類監管、國資流動平臺搭建、股權激勵擴容等細則。 今年1月,上海城投控股獲得國內PE巨頭弘毅投資近18億元的投資,從上海城投接手了城投控股10%股權。此事具有標誌性意義,是此輪國資國企改革啟動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首個案例。改制後,上海城投總公司的股份由56%降為46%。弘毅占10%,成為第二大股東,並參與法人治理。 上海國資概念股包括:上海機場、航天機電、上海建工、上海貝嶺、東方創業、金豐投資、新世界、棱光實業、龍頭股份、三愛富、號百控股、飛樂音響、飛樂股份、強生控股、中華企業、交運股份、亞通股份、華域汽車、上實發展、蘭生股份、友誼股份、上海九百、上工申貝、上海醫藥、氯堿化工、上海物貿等。 下為上海國資家底(來源於21世紀經濟報道): 意見逐條解讀(來源於自貿區郵報分析員王道軍) 關於推進本市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若幹意見(試行)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積極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要求,根據《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現就推進本市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以促進各類所有制經濟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為導向,以發展公眾公司為主要實現形式,實現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與優化國資布局結構、實施開放性市場化聯合重組相結合,與推動國資有序流動、盤活用好國有資產相結合,與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為上海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一) 堅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二) 堅持市場導向改制轉型。 以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立足改革轉制增強活力、創新轉型增強核心競爭力,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市場經營機制,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解讀】一名國資專家告訴澎湃新聞,企業改制轉型的決定因素在市場,要看能否推動企業增強活力、提高效率,而不是以國資委的意誌為決定。假如改革繼續是政府在推動,甚至重組整合“拉郎配”,改革的目的肯定會放空。這就是為什麽要強調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三) 堅持依法規範公開透明。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規律,既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膽實踐,又完善制度、規範程序、加強監管,維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 (四) 堅持統籌兼顧穩妥推進。 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安排、系統推進,積極發揮資本流動平臺作用。充分調動和激發全社會支持和參與改革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職工可承受的程度相統一。 【解讀】文件提出了積極發揮資本流動平臺作用。目前,上海國際集團和上海國盛集團已經成為上海市確定的兩個國資流動平臺,相關方案基本成熟。韓正3月19日在上海市國資委調研時指出:“國資流動平臺建設是具有戰略意義、長遠作用的基礎性改革,國資改革探索了很多年,終於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平臺是關鍵的一招。” 上海國資系統一名權威人士表示,“原先我們對國資流動平臺的理解只是局限於對上市公司的股權運作,而現在的方案並不完全只是股權運作,還包括一些非上市公司開放性市場化重組的業務。” 三、主要目標 經過3-5年的持續推進,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除國家政策明確必須保持國有獨資外,其余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企業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經營機制進一步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國有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 四、具體措施 (一)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利用國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具備條件的企業集團實現整體上市,成為公眾公司。發揮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資源整合優勢,推進競爭類企業主營業務資產、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企業競爭性業務資產上市,提高證券化水平。加快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機制市場化。探索建立特殊管理股制度,試點設立優先股。 【解讀】明確提出,三類企業都要推動核心資產上市,提高企業證券化率水平。除一些科研院所和投資公司之外,目前上海市屬大型國企均有一家或多家上市公司,例如光明食品集團就有金楓酒業、海博股份、上海梅林、光明乳業4家上市公司,上海華誼集團則有三愛富、雙錢股份、氯堿化工3家上市公司。隨著改革的推進,這類企業資產註入的可能性非常大。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了“特殊管理股”的概念,並且說明,“特殊管理股”是針對已經轉制的重要國有傳媒集團設置的。一般認為,不論有多少普通新股加入,特殊股權的持有者都不必註入新的資金,仍能保持自己所持股權在決定重大事務時具有足夠的發言權與決定權。 (二)優化國有企業股權比例結構。 根據不同企業的功能定位,合理設定國有股權比例,優化股權結構。負責國有資本運營的國有資本管理公司,保持國有獨資;負責基礎設施和功能區域開發建設、提供公共服務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全資或國有控股;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的國有重點骨幹企業,可保持國有控股或相對控股;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按照市場規則,根據發展實際,有序進退、合理流動。 【解讀】上海國企中,資本管理公司主要是上海國際集團、上海國盛集團等。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國有企業主要是上海地產集團、上海申迪集團、上海臨港集團、上海久事公司、上海城投公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的國有重點骨幹企業主要是指上汽集團、上海電氣集團、東浩蘭生集團等。 此文件明確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可以有序進退,也就是表明這類企業可以國資不控股或者直接出售。 (三)加快開放性市場化聯合重組。 支持國有企業通過合資合作、戰略聯盟等方式,聚焦產業鏈、價值鏈,與各類所有制企業實施雙向聯合重組。支持國有企業通過證券市場、產權市場等引入各類投資主體參與改制重組,投資主體可用貨幣或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法律法規允許的方式出資,支持國有資本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用事業運營項目,可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引入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非國有資本參股。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積極發揮作用。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解讀】上海國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向應該是聚焦產業鏈、價值鏈,和產業相關,這點文件已經明確。 通過證券市場、產權市場等引入各類投資主體參與改制重組,在公開市場進行,這點很重要。 上海國資相關人士此前向自貿區郵報透露,在新一輪的國企改革中,上海將探索國有土地在劃撥過程中“作價入股”。在這個方面上海將不再出臺相關政策規定,而是采取企業一事一議的辦法,“比如一些政府平臺公司,還有一些需要整體上市的企業,都可以探索土地作價入股。” 一名知情人士此前告訴自貿區郵報,本輪國資國企改革中,公共服務類企業改革的市場化,主要實現形式是特許經營。按照相關計劃,上海將探索、建設形成有效、公平、合理的良性公用事業定價機制,完善特許經營制度設計,以“利益平衡、風險分擔”為原則,加強政府監管,對公共服務業進行市場化改革。 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應是文件的亮點之一,這就意味著今後將出現國資不控股企業。 (四)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 鼓勵整體上市企業集團的經營者、技術管理骨幹實施股權激勵;符合條件的競爭類企業集團及下屬企業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後,可實施股權激勵。實施股權激勵的企業應同步建立業績掛鉤、財務審計、信息披露、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等約束機制;同步建立職工收入正常增長、工資集體協商和困難職工幫困托底機制。鼓勵國有及國有控股的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對重要的技術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混合所有制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探索實施員工持股。 【解讀】目前上海國企中實施股權激勵的企業僅有光明乳業、上海梅林等少數幾家,上海建工、上港集團、上汽集團等實行的是中長期激勵,算是激勵基金。此文件明確了股權激勵的條件和要求。 上海國資系統相關人士此前曾說,目前在上海國資系統,長效激勵機制主要有現金激勵和股權激勵兩種模式,其中70%多采取的是現金激勵。 該人士還透露,按照相關計劃,那些充分競爭性行業公司,以及人力資本要素貢獻占比較高的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試行員工持股的可能性比較大。 5月7日,上海國資系統東浩蘭生集團旗下的蘭生股份(600826)發布公告稱,將在貿易板塊實施改制,試點員工持股。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設計,要圍繞勞動、知識、技術、管理等,對國企管理團隊、技術骨幹探索多種激勵方式。這個方面,國資委是鼓勵的,今年或許會出臺相關辦法。而對員工持股,或者全員持股,需要進一步研究、規範。目前在這個方面的態度則比較謹慎。”該人士稱。 (五)明晰企業改制重組的決策程序。 企業改制重組應履行法律法規明確的決策程序。市管企業改制重組,由本市國資監管機構根據優化國資布局結構的要求和企業改革發展的設想,提出方案報市政府同意後實施;集團下屬企業改制重組,一般由集團公司決定,重要子公司改制重組方案報本市國資監管機構備案,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按規定程序執行。改制重組涉及公共管理事項的,須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核或征求意見。實行經營層、技術管理骨幹持股方案,須經企業董事會或黨政班子集體討論,履行職工(代表)大會民主程序,並按照產權管理關系上報一級核準。由集團公司批準的持股方案,報本市國資監管機構備案。所涉企業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參與改制重組方案決策。 【解讀】文件明確市管企業集團改制重組需要市政府同意,下屬企業改制重組集團可以自主決定,不過有的也需要報國資委備案。這等於給了企業一定的自主權。 涉及公共事業的企業,還得相關部門審核,比如申通地鐵集團,除了國資委監管,上海市交通委也參與管理。 (六)規範財務審計和企業價值評估。 企業改制重組前,由產權持有單位聘請具有資質的不同專業機構實施財務審計和價值評估。財務審計涉及影響資產價值的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已核銷的資產損失,由決定或批準單位認可並落實責任。改制為非國有控股公司的,須進行企業法定代表人經濟責任審計。企業價值評估結果按照規定公示並予以核準或備案,重大項目評估報告須經專家評審委員會審核。核準或備案的評估結果作為國有資本出資額或產權交易價格依據。企業改制方案由審批單位的法律顧問或聘請律師事務所出具法律意見書。 【解讀】此條在文件送審稿中並未出現,頗具深意。在國資重組中,一些企業最為擔心的是國資流失問題,因此企業價值評估十分重要。此條對規範程序和決策進行了規定。 (七)堅持市場決定對象和發現價格。 根據企業發展實際,重點並擇優選擇能夠在技術、管理和資源上形成互補、協同和放大效應的戰略投資者。確定合作對象時,應與多個意向合作方進行充分溝通,必要時可對參與競價的投資者數量設定下限。企業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參與改制或受讓,應與其他投資者平等公開競爭。企業改制重組涉及國有股權、產權或資產轉讓、增資擴股等,應在證券市場、產權市場等場所公開進行。 【解讀】強調戰略投資者能夠在技術、管理和資源上形成互補、協同和放大,而不是簡單的財務投資,有錢就行。而這也是上海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目標,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獲取資本。另外,強調應在證券市場、產權市場等場所公開進行。 (八)平等保障相關利益主體合法權益。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國有資產監管制度,維護出資人權益。根據股權比例,各方股東通過制定或修改公司章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制度安排,依法行使知情權和表決權,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尊重維護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知情權, 完善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企業改制方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職工安置方案經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後實施。職工安置方案應在尊重職工意願的基礎上,對人員分流安置、勞動關系調整、工齡計算、社會保險關系接續等作出妥善安排。對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未實行經濟補償的職工相關安排,應與其他股東協商後形成一致意見。按照“誰決策、誰評估”原則,實行穩定風險評估,制定預案,落實責任。 (九)完善國有企業改制的政策和環境。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優化制度規定,簡化工作手續,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事中和事後監管。不斷完善國資監管、工商登記、土地變更等制度或政策。認真落實企業改制、兼並重組中有關資產評估增值、股權轉讓收益、債務重組收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等稅收政策。細化落實改革創新的容錯機制,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產權保護的法治環境、寬松和諧的輿論環境,促進各類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今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如有調整,按照調整後的國家政策規定執行。 各區縣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參照本意見執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196

【混合之辯】民資混國資,究竟誰能管誰訪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421

北京地鐵目前實行全線網“一票制2元”的低票價政策,耗費巨額財政補貼。從事公用事業的國企是否應該更市場?爭論經年不休。 (CFP/圖)

改革的初衷是把與公權力結合的國有資本盡量從經營性和創新領域撤出來,讓民間快樂地去創業。所以我對它進入高科技和創新型領域尤為擔心。

民資必須要以企業方式進入國資壟斷領域,而不是以股權方式進入。

國有資本不能與民爭利

南方周末: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出了國資改革的方向,之後,國資委和部分地方政府發布了相關的改革方案,包括管資本、混合所有制和分類管理,你認為有哪些突破,存在哪些問題?

趙農:國資改革應該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打破壁壘讓民營資本進來,而且要以民營企業的形態進入到原有壟斷行業中。

資本進來,究竟誰管誰?我一直說,資本鬥不過權力,就算控股了,都不能保證是民營資本說了算。所以應當先把壁壘打破讓民營資本以企業的方式進來,自由競爭,這是核心要義。

第二,國有資本要逐步從經營性或營利性領域退出,以賺錢營利為目的這些行業嚴格來講國有資本都應該退出;經營型領域不光是競爭性行業,還包括經營性壟斷行業,比如煙草、石油石化、電信行業的某些環節。第三,建立新型的國有資產管理架構。

混合所有制到底是國進民退還是國退民進,我覺得羊入狼群的可能性更大。關於混合所有制,因為國有資本背後有公權力,別看它占股不多,它真要想發威,其他股東也很難抗衡。總之,與公權摻雜在一起是有很多問題的,直接以民營企業的方式進入最好,別擔心民營企業的實力不夠,你真要放開了,他們不差錢。

我之所以強調民資必須要以企業方式進入國資壟斷領域,而不是以股權方式進入,因為如果以股權方式進入,就意味著一種落後的管理形態以與公權相結合的方式掌控更多的社會資源,這種改革是前進了還是倒退了?

其次,這涉及背後的一個理念問題,就是國家和政府是否要以國有資本的方式來進行營利和賺錢,這個問題要給出答案。現代國家的政府概念中,國有資本不能與民爭利,賺錢不是政府的職能。以營利為目標才叫資本,資產則不一定,基礎設施、公立大學都可以算資產。所以我不反對國有資產的大量存在,但我反對國有資本。資本和公權結合在一起,行政性壟斷便沒辦法避免,國有資本就會與民爭利,把市場秩序搞亂。

南方周末:目前北京、上海、重慶等地已經公布了地方版國資改革方案,你如何評價?

趙農:有一些亮點,比如北京方案里說,到2020年國資增量一般不再以獨資增量方式進入完全競爭領域,80%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務等領域,這還是有誠意的。

現在處於春秋戰國時期,各地怎麽玩兒都行,這也符合工作程序,一般中央會允許各地試驗,然後它再規範。但是由政府主導的改革,你會發現萬變不離其宗。各地方案中有一個共性,就是強調讓國有資本流動性增加,控制力更大。比如好多地方都提了國資證券化目標,證券化就是變得轉身更快、流動性更強、沈沒成本更小,變得更輕巧、掌控更多資源。

國資應該慎入高科技領域

南方周末:多個地方方案都提出,國有資本要退出低端產業,進入高科技、高精尖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等,你怎麽看?

趙農:我反對國有資本要在高科技、戰略性領域中有所作為。實踐早已經證明,國有資本在運營和評估等方面都和市場經濟相去甚遠,本來這個行業好好的,它進來幹嘛?

我還反對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本投資控股公司,因為利益集團非常聰明,它的意圖是利用改革變現一部分實物資產,以貨幣資本虎視眈眈地進入。

國有資本要在新興戰略領域玩,玩法比過去更輕巧,又不想擔責任。

這不是改革的初衷,改革的初衷是把與公權力結合的國有資本盡量從經營性和創新領域撤出來,讓民間快樂地去創業。所以我對它進入高科技和創新型領域尤為擔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60

中石油混改大動作 擬出讓油田35%股份引入民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59

據界面新聞報道,中石油已經敲定2家局級單位油田為試點,各拿出35%的股份引入民營資本,預計明年1月對外正式公布。繼中石化旗下銷售業務引入25家境內外投資認購股權後,另一大中國石油業巨頭中石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出現重要進展。

上述界面報道稱,中石油內部人士透露,中石油旗下共16處油田之中,吉林油田和大港油田最有可能成為此次改革方案的試點。此次改革考慮的原則是以虧損油田,即“產不出油”的油田進行民資引入。

該人士稱,中石油拿出的上述業務都屬於上市公司的優質資產的“價值窪地”,即多屬於上市板塊盈利能力較低的業務。“吉林油田是16個油田中最差的油田之一。”大港油田也在16個油田中排名靠後。但該人士認為,這對民營資本足以形成誘惑,

“至少是個敲門磚,不能只看眼下,何況油田包括油建、地球物勘、鉆井、修井、試油、測井等輔業資產。”

在中國壟斷性央企“三桶油”之中,中海油被認為是已是混合所有制模式。中石化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領跑。

今年9月14日,中石化公布,引入25家境內外投資者認購中石化銷售業務29.99%的股權,包括人保騰訊麥盛能源投資基金、嘉實資本、人壽保險等25家機構以現金出資合計人民幣1071.94億元。保險和基金成為該股權投資的主力。其中,嘉實基金以50億元認購1.4%的股權,其子公司嘉實資本以100億元認購2.8%的股權。

中石化發言人呂大鵬當時表示:“部分的公募基金和保險基金,已經就此次引資設計了投資產品,開始面向社會公眾發售,而公眾在確認投資產品已經獲批和投資風險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購買投資產品的方式參與這次引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21

發改委2015年任務敲定:推進民資參與基建、公用事業建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53

20141212215054884908687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12月12日,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召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對今明兩年的發改委工作進行了總結和展望。

此次會議對推進改革開放、產業結構升級、區域發展戰略協調、低碳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等方面,都進行了部署。

進一步放權

在推進改革開放方面,徐紹史強調,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使改革新紅利更多轉化為發展新動力。

要繼續減少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但更重要的是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建立縱橫協管機制,發揮好信息網絡在監管中的作用;加快項目核準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加快推進價格改革。落實國務院通過的改革方案,再放開一批價格,下放一批定價權限,盡快修訂政府定價目錄;進一步推進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擴大對外投資合作,圍繞產業和裝備走出去,繼續推動一批境外鐵路建設項目,深化油氣、核電合作,拓展裝備制造、新興產業、生態環保合作。穩妥推進上海等自貿試驗區建設。實行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拓寬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範圍,改革國外貸款和外債管理方式。

啟動全面創新改革試點

在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方面,徐紹史指出,發改委將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以增強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出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以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等領域為重點,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積極發展信息經濟。支持雲計算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積極培育高技術服務業。

組織制定環渤海、泛珠等區域合作規劃

在區域發展戰略協調上,徐紹史強調,要培育壯大“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支撐帶,整合建立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進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促進沿線地區互聯互通、協調發展。

徐紹史強調,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落實推進“三個1億人”城鎮化實施方案,抓好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編制城市群規劃。

出臺水汙染、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在推進低碳綠色發展方面,徐紹史要求,要加大工作力度,盡快出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徐紹史指出,將嚴控能源消費總量和消耗強度。堅持節能減排預警調控、按月公布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對任務完成滯後地區進行商談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對霧霾嚴重地區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高耗能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或等量替代;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貫徹落實“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放權交易制度,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開展低碳發展試點示範。

起草“十三五”規劃《綱要》

在“十三五”規劃編制方面,徐紹史強調,要在全面評估“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的基礎上,研究形成“十三五”規劃《綱要》框架草案,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重大問題研究。深入謀劃“十三五”時期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努力把規劃做實。

二是科學設置目標指標。結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驅動、資源環境、民生改善等方面,合理設置目標指標體系。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學確定目標。

三是加強規劃銜接協調。下位規劃要主動與上位規劃銜接,同位規劃要與相關領域、地區規劃銜接,使各類規劃成為相互聯系、相互銜接的有機整體。

四是強化規劃工作創新。加強上下聯動、部門互動,堅持開門編規劃,使規劃編制成為匯集智慧、凝聚共識的過程。

發改委官網原文請見鏈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58

尚福林:銀行業向民資全面開放 可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763.html

尚福林:銀行業向民資全面開放 可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第一財經日報 楊柳晗 2015-06-26 18:22:00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廣大民間資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意願、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選擇。也就是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品類齊全、渠道多樣,可供民間資本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6月26日,銀監會發布《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積極支持民間資本與其他資本按同等條件進入銀行業,不斷提高銀行業市場準入透明度,加強對各地民營銀行發起設立工作的指導和服務。

意見稱,要通過存量改造,鼓勵民間資本入股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增資擴股、股權受讓、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進入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高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等。

與此同時,銀監會主席尚福林6月2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廣大民間資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意願、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選擇。也就是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品類齊全、渠道多樣,可供民間資本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民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渠道已全部打開

尚福林認為,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銀行,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對於進一步健全我國銀行體系、增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尚福林還表示,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普遍存在融資鏈條較長、融資成本較高、融資風險較大的問題。近年來銀行業采取了不少措施,努力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這一問題仍然存在。有序發展小型銀行,是解決這一金融服務短板的改革措施之一。發展民營銀行,是希望利用其來自民間、熟悉民企、貼近民眾的天然特點,能夠補充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不足,進而逐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至於民營資本入股銀行金融機構的渠道,尚福林總結稱,民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四大渠道,分別是:一是由民營企業自主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有自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二是民營資本與主發起銀行共同設立村鎮銀行,剩余風險主要由主發起銀行承擔;三是參與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重組改制,幫助化解了存量金融風險;四是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入股。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家境內外上市銀行中,境內外民間資本持有股份價值約2.2萬億元,約占上市銀行總市值的25%。從參股的機構數量和占比上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1%;城市商業銀行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6%。民間資本在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股比超過50%的已經有100多家,占總家數的70%左右。

此外,意見還確定了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五項原則,分別為:有承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有辦好銀行的資質條件和抗風險能力;有股東接受監管的協議條款;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特定戰略;有合法可行的恢複和處置計劃。

民營銀行成熟一家 設立一家

據尚福林透露,目前已有關於設立民營銀行的40多個申請。對於依法受理的申請,自受理之日起4個月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比現有法定“6個月”的批籌時限縮減2個月。

至於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支持民營銀行發展,銀監會表示,監管部門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指導,重點輔導具有設立民營銀行意向的省份進一步研究完善籌建方案,依法審核,成熟一家、設立一家。二是支持民營銀行發揮市場化優勢,確立科學發展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經營方針,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協調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促進民營銀行健康發展的配套支持政策。四是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現有監管制度,出臺監管辦法,結合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同時,意見會還將積極做好民營銀行監管工作,銀監會表示,要堅持全程監管、堅持創新監管和協同監管。

對於全程監管,銀監會表示,監管部門將加強審慎監管,制定民營銀行監管制度框架,健全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嚴格市場準入,構築風險防範的第一道防線;加強事中、事後監督和風險排查,加強對重大風險的早期識別和預警;提高監管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避免出現監管真空,防止監管套利。

銀監會同時還稱,監管部門將深入研究民營銀行的業務特點和發展趨勢,堅持“鼓勵與規範並重,創新與防險並舉”的監管原則,以提高民營銀行綜合競爭力為基本導向,加強監管引領,創新監管手段,不斷豐富監管工具箱,適時評估和改進監管安排;簡化監管流程,提高監管透明度;優化監管資源,突出屬地銀監局聯動監管,更好貼近民營銀行發展的新要求,探索建立既適應民營銀行發展實踐又符合國際慣例的有效監管機制。

銀監會還指出,在強化監管的同時,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加強溝通協調,加快推進有利於民營銀行發展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相關金融創新的制度研究與機制完善,同時不斷完善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盡量減少個別金融機構經營失敗對金融市場的沖擊,切實促進民營銀行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30

民營銀行指導意見出臺:支持民資參與銀行混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672.html

民營銀行指導意見出臺:支持民資參與銀行混改

第一財經日報 楊柳晗 2015-06-26 15:23:00

通過存量改造,鼓勵民間資本入股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增資擴股、股權受讓、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進入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銀監會《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了三項基本原則:(一)積極發展,公平對待。要對民間資本、國有資本和境外資本等各類資本公平對待、一視同仁,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依法發起設立民營銀行。通過鼓勵民營銀行開展產品、服務、管理和技術創新,為銀行業持續發展、創新發展註入新動力。

(二)依法合規,防範風險。嚴格按照現有法律法規,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成熟一家,設立一家,防止一哄而起;由民間資本自願申請,監管部門依法審核,民營銀行合規經營,經營失敗平穩退出。在促進民營銀行穩健發展的同時,堅守風險底線,引導民營銀行建立風險防範長效機制,著力防範關聯交易風險和風險外溢,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

(三)循序漸進,創新模式。通過存量改造,鼓勵民間資本入股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增資擴股、股權受讓、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進入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高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等;通過增量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新設民營銀行,鼓勵民營銀行探索創新“大存小貸”、“個存小貸”等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模式,提高與細分市場金融需求的匹配度。

準入條件方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國銀監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積極支持民間資本與其他資本按同等條件進入銀行業。

(一)堅持依法合規,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以自有資金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民營企業應滿足依法設立、具有法人資格,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有效的組織管理方式,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誠信記錄和納稅記錄,具有較長的發展期和穩定的經營表現,具有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和資金實力,財務狀況、資產狀況良好,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年終分配後凈資產達到總資產30%以上,權益性投資余額不超過凈資產50%等條件。

(二)防範風險傳遞,做好民營銀行股東遴選。擬投資民營銀行的資本所有者應具有良好的個人聲望,奉公守法、誠信敬業,其法人股東的公司治理結構與機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要求,關聯企業和股權關系簡潔透明,沒有關聯交易的組織構造和不良記錄。

(三)夯實發展基礎,嚴格民營銀行設立標準。設計良好的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結構,確定合理可行的業務範圍、市場定位、經營方針和計劃,建立科學有效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風險管理體系及信息科技架構等。發起設立民營銀行應制訂合法章程,有具備任職所需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熟悉銀行業務的合格從業人員,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安全防範措施和與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民營銀行註冊資本要求遵從城市商業銀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

(四)借鑒試點經驗,確定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五項原則。有承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有辦好銀行的資質條件和抗風險能力;有股東接受監管的協議條款;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特定戰略;有合法可行的恢複和處置計劃。

許可程序方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國銀監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規定,不斷提高銀行業市場準入透明度,加強對各地民營銀行發起設立工作的指導和服務。

(一)籌建程序。籌建申請由發起人共同向擬設地銀監局提交,擬設地銀監局受理並初步審查,報銀監會審查並決定。銀監會自收到完整申請材料之日起4個月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書面決定。民營銀行籌建期為批準決定之日起6個月,未能按期籌建的,籌建組應當在籌建期限屆滿前1個月向銀監會提交延期籌建報告。籌建延期不得超過一次,籌建延期的最長期限為3個月。籌建組應當在規定期限屆滿前提交開業申請,逾期未提交的,籌建批準文件失效,由銀監會辦理籌建許可註銷手續。

(二)開業程序。民營銀行開業申請由籌建組向所在地銀監局提交,由所在地銀監局受理、審查並決定。銀監局自受理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核準或不予核準的書面決定。民營銀行在收到開業核準文件並按規定領取金融許可證後,根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規定辦理登記手續,領取營業執照。民營銀行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6個月內開業,未能按期開業的,應當在開業期限屆滿前1個月向所在地銀監局提交開業延期報告。開業延期不得超過一次,開業延期的最長期限為3個月。民營銀行未在規定期限內開業的,開業核準文件失效,由所在地銀監局辦理開業許可註銷手續,收回金融許可證,並予以公告。

《指導意見》還提出,民營銀行應當確立科學發展方向,明確差異化發展戰略,制定切實可行的經營方針,發揮比較優勢,堅持特色經營,與現有商業銀行實現互補發展,錯位競爭。鼓勵民營銀行著力開展存、貸、匯等基本業務,定位於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提供高效和差異化金融服務。支持民營銀行發揮市場化機制優勢,穩步推進業務創新、服務創新、流程創新、管理創新,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明晰股東責任,大股東應明確治理責任,提高治理效率;明確發展責任,支持銀行持續補充資本,提高抗風險能力;明確合規責任,不借助大股東地位幹預民營銀行正常經營,不施加不當的經營指標壓力。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33

銀行向民資開門 交行領跑銀行業“混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372

交行混改應重在機制創新。 (CFP/圖)

上一輪的改革,國有銀行雖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之“名”,卻沒有真正達到股份制之“實”。

這一次,就是要探索一個更加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這是混改的主要內容。

“混改”起跑

這一次是上一輪改革的延續。

2015年6月29日下午一點半,交通銀行召開股東大會,董事長牛錫明在會上介紹,目前交行混改方案共12條措施、20個具體項目。十多天前,即6月16日,交行公告,該方案已經獲國務院批準。

實際上,早在2014年年中,交通銀行就發布公告稱,“正在積極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可行方案。”

一年之後,隨著交行方案獲批,中國銀行業“混改”大幕正式拉開。

根據牛錫明在公開場合總結,交行混改主要集中於“治理機制”“經營機制”“經營模式轉型創新”三個方面。其中,在治理機制方面,建立“中國特色的大型商業銀行治理機制”。但根據目前已透露出來的細節,將在確保國有股占控股地位的前提下,通過引進民營資本、員工持股等優化現有股權結構。

針對內部經營機制改革,交行將改變用人薪酬考核機制、建立發展責任制和建立風險管理責任追究制度。牛錫明曾在公開場合透露,在今年1月初,交行就已經啟動新的人事薪酬體系考核機制。

是次銀行“混改”,即混合所有制改革,交行打“頭陣”,改革的對象也主要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即中、農、工、建、交五大行。

目前,在中國銀行體系內,包括五大國有商業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100多家城市商業銀行、1家郵政銀行以及眾多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等。

“這一次是上一輪改革的延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上一次國有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是在2005年前後。

上一輪改革將五大行從破產的邊緣拉回來,並且通過財政部註資、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剝離不良資產等方式,讓五大銀行陸續上市。

這次混改,是國有銀行進行的“第二輪”改革,主要是“把原來那一輪改革的成果進行夯實”,曾剛說。

五大銀行改制上市之後,基本上建立了商業銀行的管理架構和商業框架,也受到更多的市場化約束。

但上一輪的改革,國有銀行雖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之“名”,卻沒有真正達到股份制之“實”。

而這一次,“就是要探索一個更加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這是混改的主要內容”,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

在曾剛看來,混改的核心在於“治理結構”,讓銀行的公司治理更加現代化,“包括讓民資進入,是為讓銀行有一個更加充分混合的股本結構,同時人事薪酬等方面有市場化突破。”

即便經歷了一輪改革,雖然目前國有銀行均是上市公司,但國有股獨大,一直都是財政部或者匯金公司牢牢占據大股東。而且,五大行高管的人事任命也均由中組部決定,在公司治理方面也一直延續行政體制。

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放開,國有銀行體制僵化的問題日益嚴重,銀行業再次改革勢在必行。

在交行發布混改方案通過的前一天,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出席香港記者會時稱,建行也“計劃在未來引入大型民營企業入股”。但目前,除了交通銀行以外,其他四大行並無公開的動作。但不管怎麽說,銀行業的混改大幕已經緩緩拉開。

又是交行先行

目前交行是比上不足,比下也沒有余。

交行,作為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排頭兵”,並非是第一次。上一輪國有銀行股改上市,也是率先從交行開始的。

交行最初誕生於1908年1月,是由清朝成立的官商合辦銀行。1958年後,交行內地業務基本停止。直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重新籌建之時,央行希望交行辦成一家真正的銀行。當時,中、農、工、建四大行都還是專業的國家銀行。

在經過一系列討論後,1986年,確定了將交通銀行辦成股份制、綜合性的全國性銀行。而在當時,中國並沒有股份制銀行。

1987年3月18日,交通銀行重新開業,資本金為20億元人民幣,由中央財政股、地方財政股和企業法人股出資。其中中央財政股由財政部代表國家控股,出資10億。

在國家控股下,交通銀行的行政地位與當時其他四大專業銀行“平行”,所以交行從“出生”,就是夾雜了行政色彩的新型“股份制銀行”。

到2000年後,中國銀行業面臨“壞賬”增加、資產充足率過低等各方面問題。彼時,交通銀行率先想到上市,並開始進行股份制改革,並創新性地創造了業內聞名的“財務重組-引資-上市”三部曲。

根據專門記錄交通銀行改革歷史的《變革二十年》一書記載,在當時的環境下,交通銀行“規模不是很大,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力有限,同時又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背景,改革阻力相對較小”,所以,“交行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經過三五年的準備,直至2004年6月30日,交行才完成財務重組;當年8月6日引入匯豐銀行作為境外戰略投資者;2005年6月23日,在香港上市。在交行改革不久,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也啟動股改,隨後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

時隔十年,交行的市值不斷增加,股本結構雖然有所變化,但最大股東依然是財政部。截至2015年一季度,財政部持股為26.53%,匯豐持股18.7%,其他境內外法人、機構和個人股東持股超過40%。相比於工農中建國有持股超過50%,這樣的股權結構已經初步具備了混合所有制的基礎,“更好改”。

其股本結構只是一方面,之所以選擇交行,也是因為交行已經處於一個“尷尬”境地。“問題的關鍵是,目前交行是比上不足,比下也沒有余,”國金證券首席分析師馬鯤鵬說,“它既沒有大行的體量來支撐,又沒有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靈活治理機制,所以兩頭都不沾。”

2014年,交通銀行凈利為658.5億人民幣,相當於工商銀行凈利的1/4,中國銀行的1/3,增速更是回落到5.71%。不過增速回落,已經是國有商業銀行共同面對的問題。相比於招商銀行,交行也只比其多了100億的利潤,但招商銀行的增速則是8%。

“另一方面,也是交行自己努力爭取的結果。”一位接近交行的人士說,“去年牛錫明在北京’忽悠’了一年。”該人士分析,“交行自己也意識到,如果再不改,就沒法辦了,銀行的壓力越來越大。”

實際上,隨著大額存單的推出,中國利率市場化只差臨門一腳,銀行利差不斷縮窄,過去“躺著賺錢”的日子也“一去不返”。銀行未來要面臨的市場化競爭只會越來越大,所以這個時候,期望讓國有銀行試著去改,逐步地將其推向市場,是為了提高其未來的市場競爭力。

銀行大門向民資打開

讓更多的民資參與進來,激發銀行公司治理的活力。

在交行混改的方案中,最引人註目的便是“引進民資”,實際上這也是國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國企“混改”重啟。“混改”也被賦予了新的涵義——“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此後,國企改革大幕率先拉開。銀行業的改革實際上也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拉開的,“國有銀行也是一大類國企嘛!”馬鯤鵬說。

目前,交行並未發布具體的引資方案,但牛錫明在股東大會上稱,“我們和民營資本合作的大門是敞開的。”他還透露,交行有可能今年先在下屬二級公司引入民資。此外,經過一定審批程序後,匯豐持股比例或突破20%。

但是什麽條件的民資才符合條件?牛錫明在股東大會上指出了一條大方向——“取長補短”,即將民營資本作為戰略投資者引進交行,在機制、經營業務、技術等方面與交行“取長補短”。

至於通過怎樣的渠道進入,牛錫明說,“買交行股票就可以進入”,並探索,先把子公司拿出來進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民間資本,建立員工持股機制。以後,可能還會上市。

但是,當前五大行的市值非常大,即使規模最小的交通銀行,也達到六千多億,這意味著即使1個股權百分比的變動,都動輒六十多億。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高管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稱,“現在銀行總市值這麽大,經營各方面都處於一個將近頂峰的位置,對於民資來說,價格這麽高,人家可能還不願意呢!”

不過,當下民營資本也已經參股金融業。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6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目前,20家境內外上市銀行中,境內外民間資本持有股價約2.2萬億元,約占上市銀行總市值的25%。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1%;城市商業銀行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6%。

“現在民資最擔心的是,進來之後到底能不能有話語權。”曾在多家大型企業任職財務管理的董博欣說。過去,在交通、能源領域,也曾引進過一些民資,但在行業爆發性增長的時候,“又被趕出去了”。所以,“大家對民資參股國企天然地會有一種不相信”。

這次交行將民資定位於“戰略投資者”,而不是單純的財務投資者。實際上,在上一輪改革中,國有商業銀行引進的是外資作為戰略投資者。只是,隨著2013年9月美國銀行清倉建行後,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外資戰投全部“撤退”,只剩下匯豐仍繼續持有交行股票。

多位接受采訪的專家分析,除了交通銀行和匯豐的合作較為深入,其他銀行的外資究竟發揮了多大作用,“很難說”,而銀行也並沒有真正實現“脫胎換骨”。

而這次混改引進民資,與上次股改引進外資有所不同。上次股改,當時國內整個市場沒有企業能接這麽大的盤,另外銀行也希望能夠讓外資銀行帶進來先進的銀行管理經驗。而這次,是希望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局面,讓更多的民資參與進來,激發銀行公司治理的活力。

而民資究竟能發揮多大的效用,“需要時間”,“未來還有待於探索和觀察”。

但如果真要發揮民營的作用,“就要有一種相克相生的股權結構。”深諳國企改革的原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周放生說。現在,上市的國企非常多,但是管理體制基本上都沒有變。“為什麽沒變,就是因為國有股的比重太大了,剩下的就是散股股民,散股又是一種投機行為,今天進,明天走,這樣的資本結構很難形成制衡機制,很難形成相克相生。”

在他看來,此次交行混改的決心到底有多大,如果能按照三中全會講的讓國有股、民營股和員工股,做到“三股鼎立”、相克相生,“這次股改就比上次進步了”。

員工持股解凍

交通銀行或許還能起到“示範效應”。

在“三股鼎立”中,除了民營股,員工持股也受到了來自同業的廣泛關註。同時,其他民營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早交行一步,率先試行員工持股。

員工持股,即允許員工通過購買股票成為公司股東,這是現代公司用來解決所有者和經營者利益沖突,解決中長期激勵機制的主要辦法。

率先進行員工持股的銀行是民生銀行。2014年11月7日晚,民生銀行發布公告,擬發行不超過14.08億股A股普通股,募集資金不超過80億元。但民生銀行是純粹的民營性質,對於其他國有銀行借鑒意義並不大。

今年6月20日,招商銀行也發布了2015年度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擬以13.80元(招商銀行停牌前報15.66元每股)每股的價格向核心骨幹員工定向增發4.35億股,僅相當於總股本的1.7%,募集資金不超過60億元。

參加對象包含本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中層幹部、骨幹員工,以及下屬全資子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總人數不超過8500人。“落實到分行層面,大概也只有分行行長可以有股份。”招商銀行一位中層管理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目前,交通銀行已經確定不僅要進行員工持股,而且在人事薪酬體系方面,也將進一步改革。

過去北京銀行、工商銀行等曾經搞過類似的員工股權激勵,但因為爭議過多,2009年財政部發文要求,國有及國有控股金融企業“暫時停止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

直至2013年10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2014年,國務院發文,要求“加快推進市值管理、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此時,員工持股真正“解凍”。

員工持股,作為一種長期的股權激勵機制,能夠把員工的利益同公司企業的利益相結合起來,“提升員工忠誠度,調動積極性。但關鍵在於,持股價格定多少。”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蔡榮鑫說,“既不能讓國家吃虧,又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拿出來增量部分,搞員工持股,也是銀行考慮範疇之一,”馬鯤鵬說,“今年很多銀行都在搞業務分拆,有一大部分就是把拆分出來的業務,拿出來做員工持股。”

這兩年,隨著銀行經營業績下降,高管人才流失也比較嚴重。如何留住人才,不僅僅是國有銀行面臨的問題,同樣也是整個銀行業面臨的問題。

“員工持股,也是股份制銀行目前欠缺的。”一位上市城商行的高管說,“等到交行或招行的員工持股方案出來,估計後續很快其他銀行也會跟進。”現在,就是缺少一個“示範效應”。

在員工持股上,交通銀行或許還能起到“示範效應”,但其他方面,交行等國有銀行還要吸收借鑒其他銀行的做法。

在6月27日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上,牛錫明稱,交行將推職業經理人制度,並且未來將用市場化方式選聘高管、副行長級高管;職業經理人要“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進能出”。

長期以來,作為國有銀行,其行長級別高管一般由中組部直接任命。馬鯤鵬預計,在可預見的將來,交行肯定還是國企,但或許會有一個“薪酬人事雙軌制”的安排。換句話說,總行的黨組成員還是走體制的道路,向黨負責;除此以外,其他人都通過市場化方式選聘,向董事會負責。

而在薪酬方面,體制內繼續執行限薪,市場化方式選聘的人適用市場化薪酬。“過去激勵機制跟不上。都是吃大鍋飯,幹多幹少一個樣。”馬鯤鵬說。

但以後,交行的“獎金分配權將交給經營單位一把手”。牛錫明說,要推行全員、全產品計價的考核,多幹多得、少幹少得、不幹不得。也就是說,“大鍋飯恐怕以後就吃不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35

鼓勵民資參與國企改革 首批混改試點上半年確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57734.html

鼓勵民資參與國企改革 首批混改試點上半年確定

一財網 重華 2016-03-05 10:22:00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大力放寬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領域市場準入,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大力放寬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領域市場準入,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項目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一視同仁。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嚴肅查處侵犯非公有制企業及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合法權益的行為,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穩定的法治環境,促進各類企業各展其長,共同發展。

此前,國資委、國家發改委、人社部聯合召開發布會對外披露,經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下稱“國企改革小組”)研究,決定開展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2016年深化國企改革將抓好“九項重點任務”,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試點之一。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既是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推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重要方式。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當時表示,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是國有資本相對集中的領域,其中一些領域社會上普遍認為具有國有企業壟斷經營色彩。在這些領域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示範,通過引入非國有資本的多元化投資,形成有利於參與市場競爭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資委企業改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於促進國有經濟發揮活力,在改革思路上,一個是加大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的改革力度,在集團公司層面也想嘗試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二是推進企業改制上市,有條件的實現整體上市。三是選擇少量企業實行職工持股試點,建立起長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強調,過去也推進過一些試點企業的混合所有制,但有些非公股東進入後成為了不積極股東,說明體制機制還突破得不夠。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就是要真正在公司制和股份制上有所突破,要測試混合到什麽程度對公司制和股份制會產生更為積極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將確定首批試點企業,並著手制定試點實施方案,下半年正式啟動試點,穩妥有序推進相關改革工作。試點中引資規模要達到一定比例,要引入負責任的積極股東,要依照公司法嚴格落實混合所有制企業董事會職權。

張喜武稱,試點主要是探索在什麽樣的企業實行員工持股,以什麽樣的方式實行員工持股,員工怎樣轉股退股等,確保員工持股公開透明,防止利益輸送。今年計劃在中央企業層面選擇10戶子企業,指導各省市分別選擇10戶企業開展試點。

編輯:應民吾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0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