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石化引入民資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99871

三中全會以來,「國退民進」,被視為本輪內地改革的重點之一。傳統上,地方國企及部分央企在政府的補貼及支持下,儘管享有優勢,但同時亦阻礙了前進的動力,令大部分國企行政效率偏低,經營狀況不佳。對於「國退民進」,引入民資進入壟斷性行業,類似的話題已說了不知多少年,連官方文件「非公經濟36條」,亦早於2005已發出,到2010年又公布另一個新版本。但偏偏在過去十年,在國家支持的絕對優勢下,「國進民退」的情況卻愈來愈嚴重,而且令更多行業被國企壟斷。

須知道國企與地方政府以至部分中央官員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要打破國企壟斷,即代表要把利益分出去,來自各方的阻力當然不會小。所以過往國企象徵式把部分項目分給友好民企的個案時有出現,但真正的開放則一直未落實。直到去年,新一屆中央政府上場後,推行的反貪行動令不少重要官員及國企要員先後下馬。過往的利益團體被一一打破,才為國企的改革帶來新契機;其中「石油」系統的一眾要員下台事件,更令石油行業改革阻力大減。

2月19日,中石化(386)宣布,放開油品銷售業務板塊,進行全面重組並引入社會與民營資本參股;儘管還有入股比例在三成以內的限制,外界亦有很多質疑,但顯然是打響了特大型央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的第一槍,其訊號和示範意義不容低估。而市場也開始相信,非核心資產拆分與引入民間資本進入原壟斷行業是本輪改革重點。

事實上,中央去年已宣布要改革國企,推動「混合所有制」發展。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早前在G20峰會上作出回應,指中國將改革投資模式,鼓勵私人部分進入過去由政府主導的基建項目及營運。可見改革的主力重點為國企與民企提供較公平開放的市場,使各自發揮其優勢功能;事實上,國企盈利水平與國家利益息息相關,中央並非要以改革削弱國企利益,只是希望透過市場化改善其經營效率。

事實上,暫時所見,本輪改革沒有令中石化根本利益受到損害。參考中石化去年上半年的業績公布,勘探及開採業務的毛利率達40.5%,但營銷及分銷業務的毛利率只有5.5%。所以站在中石化的角度看,把部分盈利水平較低的銷售點分出去,既可套現,又能分擔風險,更可以滿足政策要求,是一個穩贏的安排。

一直以來,內地石油銷售市場並非沒有民企參與,只是在規模效應、品牌影響力和上游供應穩定等方面,民企一直比國企表現差,缺乏競爭力。以往中石化在各地擴展業務的過程中,會收購部分民營油企,整合發展。今次的開放計劃,則反過來,讓民企再次加入。

當然,民企亦非傻瓜,對於中石化的開放計劃,內地媒體訪問一些相關民企代表後,反應其實並不積極。民企普遍擔心,中石化只會把一些不賺錢的站點分出來,令民企吃「豬頭骨」,它們期望看到盈利更高的油源業務開放。

不過,站在投資者的角度看,中石化今次改革的真正現實意義,應該是隨着自上而下的改革,不論中石化等大央企是否真心的願意,在「形勢迫人」的大環境下,大家都只能順勢而為。尤其是像中石化這樣大的央企其龐大的資產需要從外界注入活水,包括公司治理、提高經營效率,才能提高收益回報,讓其龐大的油品銷售資產,可以借由今次的改革機會予以重估和發現,而這對股東、社會亦將是有利而無害。

事實上,中石化作為在三中《決定》全面深化改革大趨勢下,走得最快的大央企,對全國的央企和國企都是一個帶頭改革的表率,尤其是對今次改革從文件到清談,轉為落實到具體專案和行動上,具有明顯的標杆意義。因此,對股市中藍籌權重股份,以及對其他行業國企和央企的改革憧憬也帶來遐想。

由於出現這樣的訊號,驅使市場開始追逐國企改革這個主題。內地券商普遍認為,三類國企有機會率先進行改革,一是壟斷性行業,二是效率低企、經營不善的企業,三是有機會注資或加快整體上市的公司,而油氣、醫療及鐵路都有機會進一步引入民資。瑞信認為,一些非國家策略性的行業,例如工業機械、普通服務行業(例如零售及酒店)都可能更大程度開放給民資。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意見是,除了國防外,其他應逐步向民資開放。本來最保守的銀行業亦已邁向開放;加上石油行業帶來變革;因為壟斷而備受社會批評,且此前經歷過一輪反貪掃蕩的電訊行業,可能在終端市場引入民資;至於持續虧損的鋼鐵和鋁材等行業,更有開放的必要。

看來,中石化事件不單為引入民資開綠燈,還為投資中資股提供尋寶機會,我們預期,當更多國企改革案例出現,助國企釋放其價值,或許會對支持大市造好帶來更多新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7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