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動畫】28歲外賣仔變包租公半退休有14層樓收租

1 : GS(14)@2016-10-14 06:52:07

澳洲28歲男子弗萊明(Tony Fleming)原是個薄餅店送貨員,但憑省吃儉用,加上精準眼光投資物業有道,短短10年就擁有14個物業,現與妻子處於半退休狀態。弗萊明18歲希望成為車主,便以貸款方式買車,他發現利息昂貴,便想盡辦法提早還錢,因而建立了省錢習慣。供完車會後,弗萊明決定買樓,他看中悉尼西部近郊的金斯伍德(Kingswood),為儲首期就每周工作逾60小時,又與家人同住節省租金。他亦因在薄餅店工作,因利乘便吃薄餅和即食麵果腹,加上首次置業補助金,他在19歲就成為業主。當時金斯伍德一個三房單位價值18.9萬澳元(111萬港元),近10年後現價逾60萬澳元(352萬港元)。弗萊明坦言當時的樓價被低估,「(單位)很近火車站,我知道西部被低估」,結果靜待數年樓價就飆升。首度成為業主後,弗萊明再在悉尼西部買了一個一房單位,然後在18個月內再買了三個物業,它們的租金回報率高逾7%,他稱只需動動腦筋,就可以以廉價裝修增加租金回報,「物業看來美10倍,並幫你取得更高租金」。弗萊明的秘訣是為單位作基本裝修,只需油上新油漆、地板和更換廚房廚櫃枱面、煮食爐等,單位每周租金就增加10至15澳元(58至88港元)。弗萊明指自己過去花了許多時間研究地產投資,他現將物業租出,每年租金達13萬澳元(76萬港元),並開設公司為買家提供購買物業意見。投資有道的他就提供「小貼士」──看好鄰近巿區的郊區,及計劃興建鐵路站等基建的地區。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4/198007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992

趣BLOGBLOG:買樓收租冇好報

1 : GS(14)@2017-01-08 19:00:34

■由近期新盤收票慘淡情況看來,發展商欲重演去年萬人空巷買樓的場面,似乎有相當難度。 資料圖片





新盤趕在農曆新年前登場,滿以為可以炮製小陽春,但由收票慘淡情況看來,發展商欲重演去年萬人空巷、每次加推皆售罄的場面,有相當難度。要解釋同一個盤反應天與地,最大關鍵是投資客因應新辣招,已經計唔掂數,選擇將資金投放在回報更高的資產市場。


政府去年11月宣佈為樓市加辣,劃一提高買賣住宅物業印花稅至15%,僅首置客倖免。今次元朗新盤只為指定逾百單位的買家,現金回贈印花稅七成,且折扣優惠相對奀豬。發展商開盤,價單動輒數十款,花多眼亂,又即供或建築期,又有二按優惠及稅務回贈等,但傳媒每次報道新盤開售消息,一般慣用「光豬價」,即最高的折扣優惠。以Grand Yoho二期為例,新地提供最高19.5%折扣,首批折實平均呎價為14,488元。但實際上,未扣除任何優惠前、即樓書價單,實呎大約是18,000元。首批最平、8座7樓B室416呎單位,原價668萬元,實呎1.61萬元。「光豬價」的要求是60日內盡付樓價,亦即是兩個月內要上會供款,這才享19.5%優惠,折實樓價538萬元,實呎1.3萬元。相反,如果選用回贈七成印花稅計劃,售價只會減最多3%,因此若投資客採用這個計劃,或已手持一個以上物業,最終要付出的價錢恐怕只是原價九折,相比首置客八折「光豬價」,後者有一成保險線。更重要是收租角度而言,回報恐怕低於2%,衰過港元定存。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最新各項私人住宅單位的回報率已經跌穿3厘。A類單位(420呎或以下)的回報率,由去年初的3厘水平,降至11月的2.8厘。B、C及D類單位,最新回報率亦只有2.3至2.5厘。而E類豪宅單位(1,700呎或以上)的回報率,更降至2厘水平。2007年,A及B類單位回報率分別有5.1厘及4.2厘;1997年及1987年,A類單位回報分別是4.2厘及8.7厘,而B類回報率則為3.7厘及8.9厘。當部份香港銀行的港元/美元定存年息已經高見1.8厘、直逼2厘之際,作為炒家,新盤開價絕對「唔開胃」,倒不如將資金投放在股市、以至車位或其他資產,值博率更高。缺少了投資客,只靠用家/慈父母入市,自然與去年中未加辣前有明顯分野。今年樓市小陽春,恐怕得啖笑了,如發展商堅持賣「豪宅價」,往後新盤要出貨,求價就不能求量了。有人話發展商會惜售,毋須減價。但有個事實是供應堅來了,去年批出約1.7萬個住宅樓花單位預售,按年增47%,為過去五年新高,上月批出預售更達2,388伙。根據運房局資料,未來三至四年可提供的私樓單位共有9.3萬個,平均每年超過2萬個。市場能否在炒家絕迹下,以目前離地價消化如此龐大供應,我絕不樂觀。一手發展商隨後陸續開價,成績將主導二手市場。CCL是否一如預期雙頂後插,未來一季會有分曉!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8/198896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836

脫歐明朗 海外投資者回歸 英國樓收租 注意稅制改革

1 : GS(14)@2017-01-21 03:31:41

【明報專訊】本周二英國首相文翠珊首次明確表明「硬脫歐」,離開歐洲單一市場,並宣布英國脫離歐盟原則,掃除脫歐公投後不明朗因素,英鎊隨即上升。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表示,英鎊兌美元雖然最差曾跌至1.2以下,但明顯可見英鎊在1.2水平時有強大支持。倫敦樓市同樣受到投資者支持,第一太平戴維斯倫敦跨境投資團隊主管Rasheed Hassan表示,由脫歐公投之後至今日,他都未見客戶說因為公投結果放棄投資倫敦,「倫敦就是倫敦」(London is London)仍是這些投資客的信條。

明報記者 姚丁鈺

第一太平戴維斯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海外投資者在倫敦中心區域的商業地產投資超過2015年,其中海外投資者的投資佔比為79%,較2015年的67%有多於10個百分點的增幅,投資額有輕微增幅,由2015年125.6億鎊增至126.2億鎊(圖1)。其中內地客和香港客分別佔商業地產總成交額的9.59%和10.14%。

中港韓置業客比例上升

主管海外客投資倫敦地產業務的Hassan表示,2016年第4季度他們比脫歐公投前還忙,很多亞洲客戶希望在倫敦投資,大多是中國內地客和香港客,韓國投資者較以往亦有增加。單論對倫敦住宅投資的現狀,Hassan用「re-engaging」(重新參與)形容,「住宅市場在過去6至7年曾經如同商業地產般非常活躍,直到政府開始調高印花稅,並開始調整房租稅率,投資者開始需要時間放慢腳步,適應『新常態』。英鎊貶值才令海外投資者開始重歸倫敦住宅市場。」萊坊亦分析稱,脫歐公投後諸多不確定情况下,地產投資相關的稅率穩定對市場有正面幫助。

受益英國政府的「北方經濟引擎」計劃,曼城、利物浦、謝菲爾德和利茲等英國北部城市為本港地產商格外推崇。Hassan表示,文翠珊進一步宣布脫歐計劃,令作為財政刺激措施的「北方經濟引擎」的基建計劃顯得更加迫切,進一步利好該基建計劃周邊的城市。

另外,第一太平戴維斯倫敦跨境投資團隊經理Oliver Watt表示,若投資倫敦以外的英國城市,他會將學生人口和去倫敦的便利程度作為首要兩個標準,例如劍橋、牛津、巴斯以及布里斯托爾和曼城。

本港投資客最愛通過Buy-To-Let(BTL)的方式投資英國,不過,去年英國政府改革了房租稅率,或對投資回報有所影響。以往,房東每年支付的抵押貸款利息可用以抵消個人收入(收租回報)稅單,改革後,抵押貸款利息將不再計為免稅額;另外,將房東所得稅稅率由20%、40%和45%統一為20%。該改革過程將於今年4月至2020年的4年間逐步推行,每年個人收入的免稅額減少25%,直至2020和2021年,免稅額減少至0。當地居民和海外投資者均適用於上述稅制改革。

抵押貸款利息不再計入免稅額

萊坊分析認為,BTL投資面臨較大壓力,一方面貸款政策有所收緊,另一方面,上述稅制改革收緊了收租房東的免稅額。隨着該改革推進,租金可能上升,不過,還需看海外人士移居英國和英國當地首次置業者的購買能力。萊坊預期將有更多房東出售手頭BTL地產,導致可供出租的住宅供應下跌。這些住宅雖然增加了待售住宅供應,料對英國住宅樓價影響輕微,其中海外人士較少的城市將受較大影響。另外,這一改革更有望增加build-to-let(以出租為目的新建住宅)項目。

[姚丁鈺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47&issue=201701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02

90後女經紀有樓收租 去年勁賺百萬 「替人打工難提升收入」

1 : GS(14)@2017-01-31 15:39:12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41&issue=20170131


【明報專訊】去年樓市經歷多個高山低谷,年初經歷轉角市後,次季重拾交投氣氛,惟年尾又因「加辣」而使市况再度膠着。去年樓市縱然充滿變數,但卻是年僅22歲的「90後」地產代理陳雁萍入行3年多以來最豐收的一年,全年收入近百萬元。她更於前年買入香港仔一個細單位收租,晉升業主行列。

明報記者 方可兒、劉詠怡

中原分行客戶經理陳雁萍雖然年紀輕輕,但較同齡年輕人有更多工作經驗。她最初經暑期工加入地產代理大軍,當時只約19歲。她笑言,「以自己資質而言,若替人打工,每月最多1萬多元月薪,難以提升收入。」地產是香港經濟命脈之一,收入雖然多寡不定,卻有更多賺錢機會。而且選擇在西半山分行工作,直言「西半山屬傳統豪宅地段,物業銀碼大點,佣金收入也多點。」

去年初樓市淡靜 1個月無開單

不過,去年首季樓市正值轉角市,成交疏落。陳雁萍表示,「那時人人唱淡,試過整整一個月也沒有開單。」她稱,本來有客人想買樓,最後也轉買為租,以2.7萬元租住聚賢居一個兩房單位,再靜觀市况,那段時間亦轉做租賃成交較多;惟及後次季交投氣氛再轉趨活躍。陳表示,現時樓市幾乎由一手主導,受新盤帶動,去年樓市於次季氣氛回升,自己去年促成的買賣也以新盤為主。去年便有熟客先以約2200萬元購買華懋旗下一個新盤,兩個月後再斥資約2300萬元多購一伙。

地產代理要開單,人脈關係是不可或缺。陳雁萍表示,最初入行也要多打電話聯絡業主,或是到樓盤的開放日認識潛在買家,才可累積現有的客源網絡。她又表示,曾經有一個長者買家因不時改變置業要求,睇樓約兩年才選到合適樓盤,最終以約700萬元入市。不過,每逢大小節日,她也會送些小禮物予該買家,收樓後更幫忙「執漏」至晚上。她表示,不論客人購買物業所涉金額多少,也會為客人跟進「執漏」工作,當是售後服務,坦言「全港幾萬名代理,買家選擇跟你買樓,其實是要感恩」。

上月5代理爭一宗生意

隨着收入增加,陳雁萍在2015年,也以約360萬元購入香港仔一個細單位收租。她希望今年及明年的全年收入可逾250萬元,之後可購買更多物業。事實上,地產代理一行「僧多粥少」。據地監局資料,持有代理牌照人數自去年9月起,已連升4個月至上月逾3.7萬人。惟土地註冊處顯示,上月整體物業買賣註冊量不足7000宗,意味每5代理爭一宗生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55

Ben Sir夫妻同心 西半山買樓收租 91萬元細單位起步 現持2000萬元豪宅

1 : GS(14)@2017-02-02 10:05:15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03&issue=20170202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人稱Ben Sir的歐陽偉豪,近年因為主持《學是學非》等一系列推廣粵語的電視節目而知名度大增,原來他在物業投資亦頗有心得。目前擁有西半山市值逾2000萬元豪宅的Ben Sir,將自己的事業及投資佳績,歸功於1991年與太太積極儲錢以91萬元買入筲箕灣細單位開始,跟着過去20多年兩口子同甘共苦積極向上,細屋換大屋,成功令物業資產不斷「升呢」。

明報記者 葉創成、攝影 劉焌陶

Ben Sir在今年農曆新年假期期間接受訪問暢談買樓心得,透露他在5年前的2012年農曆新年,決定「扑鎚」以1300萬元買入心儀已久的羅便臣道雍景臺兩房逾千呎單位。他在訪問一開始便向記者講述該單位的優點,「我間屋個圖則好靚,逾千呎的兩房單位,兩間房在廳的旁邊,俗稱『飛機房』;而在主人房套房內,衣帽間、洗手間及衣櫃一條直線排開,即使我在房間內沐浴更衣,也不會嘈住在牀上面休息的太太,從中可見太古當年設計的心思。雍景臺只有少量單位這樣開則,全港亦甚少同類單位,因為罕有,故價錢貴得有道理」。

與太太合力儲錢 畢業3年即買樓

地產代理的數據顯示,上述同類單位近日成交價已突破2000萬元,較Ben Sir於5年前的買入價升逾五成;不過,Ben Sir強調,自己於1988年投身社會工作後,過去20多年與太太兩口子同甘共苦積極向上,一步一腳印、細屋換大屋,近年始能買入西半山太古豪宅這心頭好;目前該單位暫作出租用途,兩人退休後料收回自住。

Ben Sir回憶道,自己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葛量洪教育學院就讀時,認識了當時女友、現任太太Cindy。兩口子於1988年畢業後,於同一小學任教,他專教體育,月薪只有7000元;而兩人都以早日買樓結婚為目標,故暑假也不會像其他教師一樣去長途旅行,儲起大部分收入準備買樓,結果1991年便成功以首期9.1萬元再借九成按揭,作價91萬元買入筲箕灣廣場一個300多呎單位,並且將該物業出租以幫補供樓開支,「正所謂『識人好過識字』,認識一個信得過的人屬十分重要,伴侶如是、朋友如是,我很慶幸自己的另一半都鍾意儲錢買樓」。

金融風暴蝕讓杏花邨 轉戰半山

1995年前結婚前,Ben Sir沽出筲箕灣廣場,轉為買入杏花邨單位,作為兩人婚後的愛巢,他自豪地說:「我們結婚前已安排好晒,不會結婚後還要租樓住,寄人籬下」,婚後他在中文大學修讀英文及中文的學士及碩士學位,為自己的事業發展鋪路。

雖然Ben Sir於1995年購入杏花邨單位後,曾錄得可觀升幅,惟受累於亞洲金融風暴,該單位於1999年已跌穿Ben Sir的買入價。當時Ben Sir留意到,雖然西半山住宅樓價期內仍錄得跌幅,惟表現卻遠遠跑贏杏花邨等藍籌屋苑,故他寧願蝕讓沽出杏花邨單位,也要在西半山置業,其間他與太太更曾搬回家人的杏花邨單位暫住數個月,直至同年始以390萬元買入西半山列拿士地臺單幢樓的兩房單位。他笑說,該西半山單幢樓的發展商屬中小型,並且位於橫街窄巷,但能夠進駐心儀地段,亦已心滿意足:「好像追女仔一樣,如果你又要身材好又要靚又要有學歷又要有家底,每樣條件都要求最好,恐怕香港小姐也難符合要求。同樣道理,買樓亦要有取捨,我選擇了西半山地段,在其他方面便不能要求太多」。

樓價料高位橫行 年輕人可入市

Ben Sir於2005年獲香港科技大學語言學博士後,開始在中文大學任教,收入亦大幅提升;2008年金融海嘯後,他把握樓價大跌的良機,以300萬元買入西半山輝煌臺兩房單位,作為收租用途。不過,在2012年買入羅便臣道雍景臺兩房逾千呎的單位前後,他已沽出列拿士地臺單幢樓及輝煌臺單位,以「兩個細單位換一個大單位」。近年不少投資者均以加按借錢再買樓發達,惟Ben Sir卻對此耍手擰頭:「其實我2012年以1300萬元買入雍景臺,已經將所有彈藥都攞晒出來,已經去得好盡。我覺得加按是危險的,因為這是未還清舊債再借新債,本質上等於賭博;萬一樓價掉頭大幅下跌,不止加按者會被迫賣樓,銀行體系亦會有危險」。

過去20多年Ben Sir細屋換大屋一步步致富,惟他預測,在未來一段長時間內,本港住宅樓價料於高位橫行,故「買樓發達」的時代已經過去。雖然如此,他仍建議有能力的年輕人目前可入市買樓:「近年政府稅務辣招盡出,壓抑投資需求,惟樓價仍然逼近歷史高位,可見剛性需求很強;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我真的見不到樓價有大跌空間。但樓價畢竟已升抵歷史高位,目前再去買樓並非望樓價升,只是希望有一個自主空間,方便組織家庭及學習進修,等事業有成後再細屋搬大屋」。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7-02-02 10:05:35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11&issue=20170202
愛徒當補習天王 擁7000萬元物業
文章日期:2017年2月2日
Share  
【明報專訊】年約30歲、年薪達數千萬元的中文科「補習天王」林溢欣,昔日就讀中文大學中文系時,曾是Ben Sir的學生;林溢欣畢業後與Ben Sir仍然密切聯繫,兩人更曾於2012年合資200多萬元買入灣仔商場一舖位收租。

早前有報道指林溢欣擁有物業的市值逾7000萬元,記者在是次訪問中談到此事,Ben Sir笑說,「佢(林溢欣)有咁高收入,買到咁多單位也很正常」;Ben Sir又強調,即使樓價近年大漲小回,惟他任教的眾多學生中,有能力買樓的大有人在,「我覺得對於有質素的後生仔來說,買樓並不是甚麼大問題」。

自問年紀大 難轉行

不過,Ben Sir強調自己安於現狀,無意像林溢欣一樣到補習界發展,「佢(林溢欣)在公開試成績好好(編按: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學3A),我個底無佢咁好。我覺得每個人也要有自知之明,我已經一把年紀了,怎會還可以吸引到10幾歲的學生來補習呢?我只會吸引到這些學生的父母收看我的電視節目」。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01

林少陽:買樓收租 不如買地產股

1 : GS(14)@2017-06-08 00:30:57

【明報專訊】近期市場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樓市是否已存在泡沫。以絕對值衡量,目前本港住宅的租金回報率,過去5年不斷創歷史新低,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小型單位的租金回報率已跌至2.8厘,若扣除管理費、稅項、免租期與所有相關交易費用,淨回報率有兩厘已很不錯。中及大型單位的投資回報更低,估計淨租金回報只有1至1.5厘。

套用股票投資概念,目前物業投資的市盈率大約是50倍左右,恒指成分股的市盈率大約是14倍,兩者估值比率約3.5倍。樓市幾時轉勢,很難說得準,但是從現金流回報的角度看,現今置業的投資回報形同雞肋,應無多大異議。

一般投資者認為,投資首重賺價,依靠食息回報太慢太沉悶。然而,相對於銀行存款,近年投資界湧現了「存股」概念。在全球零息壓力下,過往不少依靠定息工具過活的穩健派投資者,退而求其次將資金停泊於近似但不是存款(pseudo deposit)的股票,投資界給他們安了一個新名詞,叫做「存股」。這批穩健投資者不求短期內飛黃騰達,只求買入的股票:第一,派息能夠保底;第二,派息高於存款利率;第三,派息有望逐年遞增。

在港股中,被視為「存股」的股票,包括三電一煤,即中電(0002)、電能(0006)、港燈(2638)、煤氣(0003),以及長建(1038)、領展(0823)與港鐵(0066),這批股份的特性,正好符合上文提及的三個揀股條件。

港發展商偏重收租 派息有望遞增

在住宅供應短缺,售樓數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近年多家本港大型地產發展商,業務重心正逐步向收租物業靠攏。這批發展商的創辦人以至第二代步入老年,經營漸趨保守,本港多家大型地產商的財務槓桿,長期遠低於深圳河以北的同業。這批發展商的派息政策保守,即使未來樓價向下,亦不一定會大減派息,甚至在租金連年穩步上升之下,派息仍然有望逐年遞增。因此,符合上述三個穩健投資者要求的本港地產股,應該尚有新地(0016)、長實(1113)、信置(0083)、合和(0054)、九倉(0004)及希慎(0014)等。

樓價不跌過15% 不影響地產股

最近有大行預測,本港樓價未來一年有下跌20%的潛在風險,並依此理據調低一眾本港地產商的投資評級。然而,這批地產股的價格,自2007年開始,已與本港樓市完全脫節,其股價較資產淨值的差距愈拉愈闊,即使樓市回落,這批地產股仍然有足夠的緩衝,抵禦10%至20%的跌勢。即使未來一年樓市真的下跌,如果跌幅只在10%至15%之內,地產股價格,很大機會會跟港股的市場氣氛,多過樓市的氣氛。

在資金的磁吸效應下,樓市太好炒反而令很多投資者失去對港股的興趣。港樓的適度調整,反而有利港股由目前的慢牛轉為快牛。本欄繼續維持去年原判,預期未來幾年本港地產股,將持續跑贏本港樓市。

也許是「人將卸任,其言也善」,即將退任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最近接受《明報》專訪時,特別提到目前全球資本市場充斥着樂觀的市場氣氛,頗有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影子。

假如陳局長講的是港樓,筆者的確沒有異議,不過,若套用在港股,恐怕未必適用(極少數跑贏華爾街的科網股除外)。 (作者客戶持有新地、長實及合和股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169&issue=201706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35

鄺翠玲:買樓收租子女升學 釐清緩急先後

1 : GS(14)@2017-10-15 14:01:16

【明報專訊】Lydia(40歲)一家快將搬入自置新居,告別「無殼蝸牛」生涯,雖然現時已開始供樓(Lydia單名持有,丈夫沒有物業),但每月仍有不俗的盈餘,財政亦很穩健,她們亦開始對日後有新的計劃,希望筆者能分析可行性及建議下一步:

(1)以現時家庭能力,能否多買一伙2房物業作收租用(以下簡稱「新出租物業」)?能否通過壓力測試?

(2)除了買樓收租,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建議?

(3)女兒(8歲) 6年後到英國留學至大學畢業為止。

留意銀行是否接受「花紅」為入息

現時新居同區2房單位(實用面積450方呎)的二手單位平均約630萬元,由於新居是Lydia個人名義擁有,以最低成本(印花稅)計算,新出租物業應是以丈夫個人名義持有;由於本身薪金有限,在申請新居按揭時,丈夫已幫忙做「擔保人」。

根據金管局指引,若業主已是「擔保人」,最高按揭成數為四成,若年利率2.15厘,為期30年,這新出租物業的首期及相關費用約為405萬元,每月供款9500元,最低入息要求是23,000元。以3厘租金收入回報計算,每月租金約15,700元。扣除按揭支出後,淨回報約1.2厘。

另外Lydia也要留意銀行是否接受「花紅」為入息(每位申請人都會個別考慮,難以一概而論) ,但最大的考慮可能是首期將用了逾八成流動資產,這是否太進取的投資增值方法呢?

需準備海外升學預算

反而筆者希望她們多留意女兒的教育部署:女兒6年後(14歲)往英國升學,連同大學將會是8年,財政需要好好規劃。假設每年學費及生活費約50萬元,未計通脹8年總值已達450萬,扣除50萬元的教育基金,還需準備最少400萬元。根據現時盈餘走勢,若買了樓收租,6年儲蓄400萬元是頗有難度的,到時可能要賣掉物業套現。

宜考慮收租股房託基金 回報穩定

在各種因素考慮下,要兼顧女兒的教育部署,買樓收租未必是現時的投資首選,筆者建議Lydia可考慮較靈活的收息、收租股、房產信託基金、環球成熟市場股債混合基金等較流通的投資項目,爭取較穩定回報。Lydia亦可將每月的盈餘作投資,若平均年回報是6厘,6年後也可滾存至約180萬元,差不多是教育經費的50%了!如女兒能中學畢業才出國留學,那整體教育經費將減至一半,這6年儲蓄很可能已足夠支付這筆開支了。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CFPCM

[鄺翠玲 理財信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29&issue=201710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