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IPO深度報告:從盈利本質看阿里昨天今天和明天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0 萬眾矚目的阿里巴巴IPO即將到來,預計公司下周開始路演,9月中旬掛牌。
在這篇報告中,我們從盈利模式的本質出發,詳細解讀阿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阿里巴巴對於持續創新的追求和極具前瞻性的佈局,使其一直站在時代和潮流的風口,創造一個又一個驚喜。我們給予阿里12個月合理估值中樞2240億美元,建議投資者關注這家站在浪潮之巔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報告首頁:
阿里電商生態圈的盈利本質:平台之王,流量變現,成就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如果把阿里巴巴看做是一家電商公司,那麼無論是1.68萬億GMV、525億營收和231億淨利潤等財務數據,還是2.55億活躍用戶、127億訂單、8億在售商品等營運指標,都足以震懾任何一個競爭對手。這一匯聚品牌商和消費者的網購平台,憑藉與生俱來的購物屬性,自然成為高轉化率的廣告發佈平台。因此從盈利本質出發,阿里巴巴更為準確的定義是一家依託電商服務集聚龐大用戶和流量基礎,並以廣告營銷作為流量變現手段的互聯網企業。FY2014,阿里廣告收入297億元,佔總收入57%,並有望在2015年超越百度成為中國最大網絡廣告平台。
阿里電商生態圈的拓展升級:供應鏈+國際化+移動端,打造覆蓋全球、全渠道的廣告交易平台
阿里巴巴作為一個在線實時廣告平台,其核心在於獲取更多用戶(廣告位),並吸引更多品牌商(廣告主)。目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基於PC端、覆蓋國內商品零售的廣告交易平台,展望未來我們對阿里核心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充滿信心:1)行業高速增長,未來4年PC廣告CAGR=27%,移動廣告CAGR=69%;2)佈局菜鳥物流,提升供應鏈效率,鞏固流量基石;3)國際化戰略,其中海外代購規模14年翻倍,跨境出口規模未來3年CAGR=30%(速賣通4年達37億美金);4)All-in移動端,移動電商未來4年CAGR=59%(淘寶無線份額84.2%),O2O拓展生活服務類廣告主資源。隨著大數據技術提升,未來廣告位或將更為有效的切割,滿足移動端精準投放需求和競價搜索廣告向DSP展示廣告的轉型。憑藉對用戶、商品極深的理解和強大的大數據技術,阿里巴巴競爭力凸顯。
從IT時代到DT時代,云計算+大數據打造中國商業發展的基礎設施
阿里除了自身交易數據外,還通過投資、收購、合作的方式獲得廣泛數據源,並將大數據分析成果應用於電商、金融、健康、娛樂、生活等各個領域。金融已經成為電商以外大數據應用最廣泛的模塊,支付寶十年3.84萬億交易額(佔第三方在線支付份額50%,移動支付份額76%)、阿里小貸四年1600億累計貸款、餘額寶一年近6000億規模,而未來醫院、數字娛樂等領域的佈局,無不彰顯阿里巴巴打造DT時代商業發展基礎設施的雄心壯志。
盈利預測與估值探討:未來三年利潤CAGR=39.1%,12個月合理市值中樞2240億美元
我們預測阿里未來三年收入CAGR=36%、利潤CAGR=39%,增長動力來自大數據支持下廣告投放轉化率的提升及國際化、移動化戰略下廣告主和廣告位資源的快速擴張。我們對比同樣以流量變現為盈利模式的互聯網企業,考慮估值切換,給予阿里巴巴FY16年30XPE,則12個月合理市值中樞2240億美元。此外,我們梳理了與阿里巴巴有緊密的資本或業務層面直接或間接合作的上市公司(詳見第六章),供投資者參考!
風險提示
品質管控不力、物流體驗不足致用戶流失;VIE結構的法律風險;國際化戰略不達預期。
投資聚焦:
如果要評選一家全球最牛的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毫無疑問是這一殊榮的有力競爭者。這家由18個創始人在1999年創立的公司,本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理念,建立了完整的CBBS電商生態圈,成為中國最大的在線商品交易平台。而之所以把阿里看做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在於其流量變現的盈利模式更接近google、騰訊、百度等,只是在流量聚集和變現的手段上有所差異。因此在我們看來,阿里巴巴的本質是一家以廣告營銷為主要盈利模式的互聯網企業。
回顧過去15年的發展歷程,阿里巴巴在每一個時點上對於行業趨勢的準確把握和提前佈局,都使其在激烈的競爭中佔得領先優勢,享受流量紅利。而看似眼花繚亂的業務佈局和收購兼併,核心都是圍繞廣告交易平台的建立、維護和拓展進行。在大數據時代,每個用戶的每個時間段都是一個獨立廣告位,因此在阿里巴巴建立的廣告交易平台中,如何獲取並維護用戶規模、如何延長用戶停留時間以及如何吸引更多品牌商資源是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阿里巴巴用15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個從C(消費者)到小B(分銷商)到大B(品牌商)的國內電商生態圈,並以廣告和佣金實現流量變現。而展望未來我們看到的是阿里更具雄心的佈局,其核心正是擴展廣告主和廣告位資源:1)巨額投資菜鳥物流,提升供應鏈效率和用戶體驗,鞏固其廣告交易平台的流量基石;2)以天貓國際和速賣通進軍跨境電商,將其廣告交易平台從國內拓展至全球;3)全面ALL IN移動互聯,將其廣告交易平台從PC端拓展至移動端;4)O2O模式創新與佈局,將其廣告交易平台從實物商品領域拓展至生活服務類產品。數年之後我們所看到的阿里巴巴,將會是一個覆蓋全球用戶、全球品牌、全渠道服務的國際實時廣告交易平台。
如果你就此認為阿里只是侷限於電商生態體系的流量變現,那可能又低估了這家互聯網巨頭的雄心壯志。誠如馬云所言,以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為依託,阿里未來十年的目標,是「建立DT數據時代中國商業發展的基礎設施」。除了自身電商生態體系積累的2.55億用戶和800萬賣家產生的龐大交易支付數據、通過投資收購獲得的來自微博、UC瀏覽器、優酷土豆、高德地圖、中信21世紀、蝦米音樂等涵蓋社交、娛樂、生活、健康等各個領域的數據外,阿里還與外部機構如氣象局、藥監局、海關等合作獲得更廣泛的數據使用授權。毫無疑問,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廣泛、最領先、且最具價值的大數據擁有者之一,並將大數據分析結果應用於電商、金融、健康、教育、生活等各個領域,提升社會運營效率,創造更大的價值!
阿里巴巴對於持續創新的追求和對於未來極具前瞻性的佈局,將使得這家互聯網巨頭始終站在時代和潮流的風口,創造一個又一個驚喜。我們預測公司FY15-17收入復合增速36.2%,利潤復合增速39.1%,參考同樣以流量變現為盈利模式的互聯網企業,考慮估值切換,給予阿里巴巴FY2016年30XPE,則12個月合理目標市值2240億美元。建議投資者關注這家站在浪潮之巔的中國互聯網巨頭。
報告目錄:
一、阿里生態圈構建:貫通批零業務,打造閉環鏈條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馬云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時許下的願景。儘管彼時的馬云自己也未曾想到今天的電子商務應該是什麼模式,但其對最初願景的堅持不渝和前瞻性的業務佈局,都無不令人欽佩。
阿里巴巴1999年從B2B切入助力國內企業的外貿批發生意;2003年憑藉B2B穩定的盈利開始培育C2C市場;2008年借助C2C的流量基礎向B2C轉型;2011年阿里巴巴拋出大阿里戰略,打通批發和零售市場(2013年內貿B2B網站1688.com中50%-60%的批發訂單來自淘寶和天貓賣家),看似孤立的業務佈局最終構建了一個完整的CBBS電商閉環:從C端消費者需求出發,貫穿整條供應鏈到達B端供應商,實現C(消費者)-小B(分銷商)-大B(供應商)的供應鏈重構,而阿里巴巴作為S(服務商)參與全程。
我們在這一章節中將闡述阿里巴巴過去15年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這樣一個完整、龐大的電商生態系統,這既是阿里巴巴流量變現的基礎,也是未來O2O、國際化擴張的底層架構。
(一)B2B時代:以批發業務為突破,供血零售業務
1999年馬云和其他17位創始人成立阿里巴巴,上線alibaba.com(外貿)和1688.com(內貿),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理念,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發佈+網上推廣」服務,打造「網上義烏集市」。以B2B業務作為涉足電商的突破口,體現了阿里巴巴對當時中國電商環境的準確判斷。
1)網購人群基數低,C端需求未形成:根據信息部統計,1999年全國聯網計算機僅350萬台、網民890萬,其中網購人群佔比20.3%,且購物滿意度僅40%。C端流量基礎和購物體驗的缺失,使得紅極一時的電商網站如8848、卓越(B2C)、易趣、雅寶(C2C)等都經營艱難,並迅速走向倒閉或被收購的命運。
2)B2B行業需求剛性、政策支持: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外貿復甦,一年兩次的廣交會已難以滿足中小企業需求,同時政府也頻繁出台一系列支持電子貿易發展的政策,一個能夠突破時間、地理限制,幫助中小企業更便捷做外貿的平台呼之慾出。
3)互聯網IT技術尚處於發展初期:早期B2B以迎合中小企業商品信息展示、溝通交流的迫切需求為主,不涉及在線交易,因此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更易上手。
B2B業務不僅幫助阿里巴巴樹立行業地位(09年阿里佔B2B市場份額約60%),更為其日後向C端進軍奠定了夯實基礎。一方面,會員費+廣告費(主要為會員費)的穩定盈利,既是淘寶長期堅持免費政策的底氣,也是07年底在香港上市最好的背書。直到2011年之前,B2B業務一直是集團收入的主要構成,並以豐厚的現金流和淨利潤向零售業務供血);另一方面,B2B業務多年積累的龐大生產商和供應商資源,為阿里未來構建的C-B-B-S生態圈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C2C時代:免費模式+用戶體驗,打敗eBay
經歷了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泡沫,B2B業務「會員費+增值服務」的盈利模式逐漸穩定,同時網民規模的快速增長為零售業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2003年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已達到8000萬,同年eBay完成對易趣的全資收購(02年收購40%股份),而阿里巴巴上線淘寶,正式進軍C2C零售業務。
與eBay照搬海外市場佣金收費模式不同,淘寶從一開始就堅持免費政策(B2B業務的現金流和利潤是其強大支持),吸引大量賣家入駐,SKU數快速豐富,而eBay易趣直到2008年才宣佈免費,為時已晚。如果說免費政策成功幫助淘寶實現SKU數的規模化,那接地氣的用戶體驗則是徹底拉開與eBay易趣差距的關鍵所在:小商家集市模式VS二手拍賣模式、支付寶擔保VS銀行轉賬、推出阿里旺旺鼓勵溝通VS禁止買賣雙方交易前溝通等,無不體現淘寶對本土市場和消費者的準確理解。
2003年eBay交易額8.4億元,淘寶僅0.9億元;到了2007年上線天貓前,淘寶交易額已達到433億元,而eBay僅40億元,被遠遠甩開。回顧淘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益於中國網購市場的流量紅利,從2003年到2010年網民數增長5倍,而淘寶註冊用戶從23萬增長至3.7億,體現阿里巴巴極具前瞻性的佈局。
(三)B2C時代:淘寶導流、成就天貓
2007年隨著B2B業務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開始將更多精力轉移到零售市場。免費開店政策和接地氣的用戶體驗,使得淘寶成功擊退eBay,並建立了基於支付寶的網絡誠信和支付體系,但低門檻也帶來了商品重複陳列、賣家質量參差不齊、假貨橫行等問題。隨著網購市場的成熟,消費者對於品牌、品質、售後等越來越關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08年阿里上線淘寶商城(2012年1月更名為天貓),吸引品牌商或品牌授權的經銷商和分銷商入駐,全面從「淘便宜」向「淘品質」遷移。
與美國等成熟市場不同,C2C一直是國內網購的主流方式,但近年來B2C發展迅猛。根據艾瑞諮詢的統計,B2C佔網購市場份額從2010年的13.7%上升為2013年的35.1%,並有望在2017年達到52.4%,超越C2C的趨勢不可逆轉。而受益於淘寶流量導入的天貓商城,成立短短5年多就實現銷售額5050億元,佔國內B2C網購市場份額的50.6%,佔大淘寶系的31%。
天貓商城以交易佣金的收費模式提高商戶進駐門檻,同時為商戶提供基於大數據的營銷、訂單、金融等方面的服務(2012年7月推出的聚石塔平台,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就覆蓋了2萬多商戶,處理訂單1400萬單,佔天貓訂單總數的24%),收穫豐厚利潤,成功實現流量變現,幫助阿里巴巴扭虧為盈,並超越B2B業務成為集團新的利潤貢獻主力。
(四)大阿里時代:打通批零市場,構建CBBS電商生態圈
電子商務不應該是孤立的B2B、C2C或B2C,而是整個商務活動的電子化。2011年6月阿里巴巴拋出大阿里計劃,拆分淘寶、天貓、一淘,同時B2B退市轉型,整合流量體系(阿里媽媽)、支付體系(支付寶)、物流體系(菜鳥網絡)、數據體系(阿里云)等,將看似孤立的零售市場(淘寶、天貓)和批發市場(Alibaba.com和1688.com)打通,構建了一個從C端需求出發,貫穿整條供應鏈到達B端供應商,實現C(消費者)-小B(分銷商)-大B(供應商)的供應鏈重構,而阿里巴巴作為服務商(S)參與全過程。
這個完整的CBBS電商生態系統,既是阿里巴巴日後流量變現的盈利模式基礎,也是未來向國際化(天貓國際和速賣通)、移動端O2O拓展的底層架構。我們將在後面的篇章詳細介紹阿里巴巴的盈利本質和未來的增長空間。
二、阿里生態圈盈利:平台之王,流量變現
阿里巴巴對於中國網購用戶流量紅利以及網購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使其在短短15年時間裡成功建立起一個完整的CBBS電商生態圈。2014財年1.68萬億的GMV、2.55億的活躍用戶、127億的訂單、800萬的賣家以及8億的在售商品等一系列指標中,任何一個數據都足夠震撼,足以證明其絕對領先的行業地位!
一直以來阿里巴巴都被認為是一家平台型電商公司,其扣點佣金的「二房東」物業經營模式也被其他競爭對手所效仿,但僅僅4年時間就從FY2010虧損8億到FY2014盈利230億的驚人變化,讓人不禁懷疑,這真的只是一家電商公司麼?
撥開電商外表,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其實與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公司更為接近,即提供服務(阿里的電商、百度的搜索、騰訊的社交)積累龐大用戶和流量資源,隨後通過流量變現帶來收入利潤的快速增長,而廣告和遊戲幾乎成為所有互聯網公司流量變現的共同選擇。因此在我們看來,阿里巴巴的本質是一家以廣告營銷為主要盈利模式的互聯網企業。在這一章中我們將詳細解讀阿里巴巴電商生態圈的盈利本質,揭示其大數據支持下強大的廣告交易平台模式。
(一)規模經濟+流量變現,典型的互聯網巨頭
阿里巴巴是典型的互聯網公司,早期以免費模式切入電商領域,充分受益網購用戶流量紅利,建立了中國最大的商品交易平台,後期則以廣告營銷實現用戶和流量的變現,收穫豐厚利潤。08年成立的天貓,經過2年的淘寶導流和培育開始顯現平台規模效應,隨著引流成本下降(銷售和市場費用率下降)和流量變現能力提高(毛利率上升),收入和利潤高速增長。營業收入從FY2010的66.7億元增長至FY2014年的525億元,CAGR為67.5%;淨利潤從FY2011扭虧為盈到FY2014盈利230.8億元,CAGR為169.2%,而在FY2012年後更是迎來利潤迅猛增長的拐點。
在FY2014阿里巴巴525億元收入中,按業務類型分,83.4%來自零售業務(包括淘寶、天貓、聚划算、速賣通等),11.8%來自批發業務(alibaba.com、1688.com),云計算及其他業務佔比4.8%;按區域分,86%來自中國市場(包括淘寶、天貓、聚划算、1688.com等),而中國市場收入中的95%又是來自零售業務(淘寶、天貓、聚划算),並以廣告營銷收入和交易佣金的形式獲得;從盈利模式的角度來分,56.6%來自在線廣告營銷,24.7%來自交易佣金,11.8%來自B2B會員費,因此阿里巴巴是一家電商公司,更是一家以在線廣告為主業的互聯網公司。
從全球主要的互聯網公司收入結構來看,除了亞馬遜(以商品銷售為主)和eBay(以交易佣金為主),其餘公司都不約而同地以廣告和遊戲作為流量變現的主要方式,而廣告、遊戲、服務(亞馬遜和eBay本質上賺的是物流、數據、金融服務的錢)則是這些公司的主要盈利構成。
以BAT三巨頭為例,百度作為搜索引擎,連接人與信息,其收入主要來自關鍵詞搜索和展示廣告;騰訊作為社交平台,連接人與人,其收入主要來自互動遊戲;而阿里作為電商平台,連接人與商品,其收入主要來自廣告。FY2014,阿里巴巴收入略遜於騰訊,但利潤超越騰訊,成為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巨頭。
(二)零售業務:品牌化轉型盈利激增,成就最賺錢互聯網公司
阿里巴巴零售業務包括淘寶(C2C)、天貓(B2C)和聚划算(團購),是CBBS電商生態圈最為關鍵的環節,也是流量變現的重要基礎。阿里集團80%的收入來自零售業務,主要以商家在線廣告投放和交易佣金為主,並伴隨少量淘寶店舖裝飾和聚划算平台上架費。相比長期習慣免費政策的淘寶C店賣家,天貓商城中的品牌大商戶不僅向阿里支付交易佣金,也更有意願和能力投放廣告以吸引流量。從淘寶向天貓的全面導流,對用戶而言意味著購物體驗的提升和商品品質的保證,而對阿里來說則實現了從賺吆喝到賺利潤的轉型。
阿里巴巴廣告收入大多按效果付費,而交易佣金直接按交易額扣點,因此無論是廣告還是佣金,都高度依賴於平台整體GMV的擴大,而這背後的核心基礎是阿里自創立以來苦心搭建的商品交易平台所匯聚的龐大用戶和流量規模。FY2014,阿里巴巴零售平台活躍用戶達2.55億,同比增長48.3%;賣家數量800萬,同比增長33%;活躍用戶平均訂單數50單,買家賣家活躍度及黏性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也為公司帶來過去2年59%的GMV復合增速和79%的收入復合增速。
FY2014零售業務整體貨幣化率為2.69%,若剔除移動端影響(移動端仍處於培育階段,貨幣化率較低),PC端的貨幣化率為3.11%,較FY2013同比提升0.22個百分點。考慮到淘寶C2C免費政策,我們極端假設阿里巴巴國內零售收入全部來自於天貓商戶(事實上淘寶C店賣家也會投放大量廣告,並使用直通車等服務),則FY2014天貓商城貨幣化率8.27%,過去三年持續下行,這背後既有移動端培育的影響(剔除移動端影響,天貓PC端貨幣化率約10.2%,同比下滑0.8個百分點),也有品類拓展的因素(從高毛利率的服裝向3C/數碼、日化用品、生鮮等延伸)。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阿里巴巴零售業務收入來源於平台商戶的盈利,因此阿里巴巴貨幣化率(營業收入/GMV)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平台商戶的利潤率水平。對於服裝、化妝品等高毛利率的品類,品牌商在享有較高盈利能力的前提下,也有更強的意願在渠道投放廣告。線下渠道中,主打化妝品的莎莎、卓越,以服裝/化妝品為主的百貨等毛利率都遠高於經營3C/家電的蘇寧、國美;而在線上渠道,同樣也是主打服裝和化妝品的唯品會、聚美優品毛利率遠高於經營3C/家電的京東商城。因此,較高的服裝、母嬰、化妝品等高毛利率品類佔比(我們測算上述三個品類佔比50%左右)是阿里巴巴得以收穫300億廣告收入的重要原因。我們以天貓商城核心品類服裝為代表,嘗試來判斷對商家而言,阿里巴巴平台的綜合費率的合理性和成長性。
在此之前我們極端假設所有零售業務收入來自天貓,實際上儘管淘寶免收交易佣金,但商戶仍願意投放廣告以吸引流量(假設淘寶整體廣告費率在0-1%之間);另一方面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天貓佔B2C網購服裝市場份額為75%,我們據此測算服裝約佔天貓GMV的40%(假設60%其他品類的整體廣告費率在0-2%之間)。
在淘寶C2C廣告費率0.5%、天貓除服裝以外其他品類在整體廣告費率1%的中樞假設下,我們計算天貓服裝的廣告費率為10.3%,這意味著加上5%的交易佣金後,天貓服裝品類商家的費用率約為15.3%,高於聚美優品開放平台服裝14%的扣點率(不承擔物流),也高於唯品會扣除倉儲物流費用後12.4%的扣點率,體現了天貓更強的流量基礎和平台價值。我們認為天貓商城目前的綜合費用率較線下傳統渠道仍有優勢,儘管服裝、化妝品等品類受垂直電商分流影響,但憑藉其強大的大數據能力,在不改變原有品牌商轉化率的前提下,實現廣告資源的進一步細分,促進GMV和廣告收入的持續增長。
1. 在線廣告:大數據支持下的按效付費模式
阿里巴巴建立的電商生態圈,擁有2.55億的活躍用戶、800萬的賣家、8億的在售商品數以及年127億的訂單數,是中國最大的在線商品交易平台。這一匯聚了品牌商和消費者的在線商城,也自然成為高轉化率的廣告發佈平台,2013年更是以近300億元的廣告收入緊隨百度,並有望在2015年實現超越。而阿里巴巴在2011年9月推出的TANX系統,整合阿里體系內外的廣告位和廣告主資源,該系統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實時在線廣告交易網站。隨著阿里巴巴大數據技術的提升,未來有望實現廣告位更為有效的切割,最大限度實現精準投放。
從盈利本質上看,天貓商城與傳統零售渠道並無太大區別,都是打造集聚客流的平台(在線交易平台 VS 實體門店),將流量(客流)分配給品牌商並轉化為銷售,以扣點、廣告費、上架費等作為流量變現的途徑。但不同於傳統零售被動式的硬廣宣傳,阿里巴巴的廣告收入以按點擊(P4P)或成交(淘寶客)效果付費模式為主,有利於廣告轉化率的提升,因此更容易被廣告主接受。
和傳統門戶網站(如新浪)和搜索網站(如百度)等相比,阿里巴巴天生的電商基因,使得在阿里平台上的廣告投放更容易轉化為最終成交,且阿里多年積累的對用戶消費數據的挖掘也更有利於幫助品牌主實現精準營銷。未來隨著「千人千面」的推進,每個用戶每次網頁瀏覽都將成為一個獨立的廣告位,若能有效切割並充分利用,阿里的GMV和廣告收入仍有相當廣闊的成長空間。
TANX(Taobao Ad Network andExchange)系統是阿里媽媽在2011年9月對展示廣告業務做的創新升級,也是我們認為非常重要、並且極具前瞻性的產品。TANX系統將阿里媽媽旗下主要廣告業務打通,阿里平台及外部B2C網站賣家均可以通過內外部DSP(Demand-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台)進入系統,按自身需求選擇相應的廣告位進行實時競價投放。
TANX系統的作用在於實現了對每個用戶、每次網頁流量的有效切割,充分利用用戶碎片化的流量。對廣告主而言,TANX平台可以依據用戶瀏覽行為和購物歷史數據對其進行標籤分類,保證廣告能夠達到目標受眾,最大限度實現精準投放;對阿里而言,TANX實時抓取用戶登錄情況,能有效提升網站碎片化流量的變現能力;而TANX實時競價的定價方式則實現了市場化透明定價,保證每一個用戶展示行為都能合理評估定價,阿里平台廣告投放真正實現用效果說話,看轉化率給錢。目前,TANX平台每日自動廣告投放量已達百億級,是中國最大的實時在線廣告交易網站。
2. 交易佣金:提高商家入駐門檻,全面轉型品質和品牌
阿里巴巴零售業務的交易佣金來自天貓商家支付的年費和技術服務費,前者根據體量和品類收固定金額,而後者則根據品類按銷售額比例收取。除了3C家電(2%)、食品藥品(2%-3%)、服務類(0.5%-2%)以及虛擬用品(0.3%-0.5%)較低外,其他主要品類的技術服務費率均為5%。對於阿里而言,交易佣金旨在提高商戶入駐門檻,此外也為天貓商家帶去區別於淘寶賣家的流量資源傾斜,如在搜索結果中優先呈現、參加「雙十一」促銷等,以實現全面向品質和品牌的轉型。
隨著天貓GMV的規模快速擴張,阿里交易佣金收入也相應持續高速增長。從FY2012到FY2014,天貓商城GMV從1140億元增長至5050億元,CAGR為111%,高於同期B2C網購市場規模83.4%的復合增速,天貓佔阿里GMV比例也從17.2%提升至30.1%。與此同時,阿里交易佣金收入從29.2億元增長至120.2億元,CAGR為103%,綜合扣點率從2.56%下降至2.38%。
(三)批發業務:從信息服務到交易服務,在線產業帶助推平台復甦
B2B業務是阿里巴巴進入電商行業的突破口,其會員費+增值服務費的穩定盈利是公司日後向零售業務進軍,並長期堅持淘寶免費政策的底氣所在。但由於批發業務交易金額大、交易對象相對固定,真正的交易仍在線下完成。2012年阿里B2B業務香港退市後,發力從信息服務平台向交易服務和資源整合服務平台的轉型升級,一方面打通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以淘寶、天貓800萬賣家的採購需求帶動B2B平台的在線交易需求;另一方面以在線產業帶模式與地方政府和第三方服務商合作實現B2B的線上線下融合,帶動阿里內貿業務逐步走出停滯困境。
我們認為對阿里巴巴而言,B2B業務的復甦和交易在線化的意義除了增加收入外,更重要的在於:1)打通零售和批發市場,為零售市場提供穩定高質的批發供貨支持:2)積累商家交易數據,為阿里金融服務等提供大數據支持。
1. 打通批零市場,從信息服務向交易服務轉型
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B2B平台,大多停留在信息服務階段,即為中小企業提供產品信息發佈和搜尋渠道,依靠「會員費+增值服務費「實現盈利,而真正的交易則在線下完成。與零售市場面對數億買家不同,批發市場交易金額大、交易對象相對固定,既難以向賣家收取交易佣金,也制約了付費用戶數的增長(截至2013年末阿里巴巴B2B付費用戶約81萬(內貿市場69萬,外貿市場12萬),相比零售業務2.55億活躍買家和800萬賣家相去甚遠。單一盈利模式以及會員增長放緩,使得B2B業務收入很快觸到瓶頸。從1Q12-4Q13,B2B平台收入增速從29%下滑至15.7%,信息服務的平台定位已難以持續,向交易服務和資源整合服務平台的轉型成為行業共識。
2012年阿里巴巴B2B業務從香港退市後,發力批發業務的轉型升級,打通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實現從C(消費者)-小B(分銷商)-大B(生產商)的供應鏈重構,以淘寶、天貓800萬賣家的採購需求帶動B2B平台的在線交易需求增長。根據阿里研究中心數據,2013年阿里內貿批發業務中(1688.com)50-60%的訂單來自淘寶/天貓賣家,其中13年「9.4」備貨節當天在線交易總額突破41.9億,創B2B行業記錄。
2. 在線產業帶:批發市場的O2O融合
在線產業帶以線下傳統產業帶或專業市場為基礎,構建在第三方電商平台上的在線生態圈。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企業+政府+第三方服務運營商+B2B平台運營商」的線下產業帶標準模式逐漸形成:即線上部分主要由B2B平台提供產業帶專題頁面,線下則由政府牽頭組建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而服務運營商則提供免費或低成本代運營服務(政府補貼支持平台商或代運營商)。
根據阿里研究院的數據,自2012年9月與浙江湖州織裡政府簽約建立第一個在線產業帶以來,截至2014年三月,阿里巴巴全國共簽約在線產業帶101個,覆蓋阿里巴巴內貿網商50萬家。2013年,共有180萬名淘寶(天貓)賣家通過在線產業帶在線下單,形成3800萬訂單數;在線產業帶全年交易額突破500億元,2015年交易額有望達到3000億元。
三、阿里生態圈擴展:供應鏈+國際化+移動端
在前兩個章節中,我們詳細闡述了阿里巴巴是如何在過去15年裡構建起一個連接C端、小B(分銷商)和大B(供應商)的電商生態圈,並深入分析了阿里巴巴生態圈的盈利本質:基於電商平台龐大流量的變現,而廣告營銷、交易佣金則是其主要變現手段(近60%的收入來自廣告業務)。如果我們把每一個用戶看做是一個廣告位,那麼我們會發現阿里巴巴本質是一邊連接著廣告主(品牌商),一邊連接著廣告位(用戶)的互聯網廣告交易平台,而與生俱來的商品交易屬性,使其相比搜索引擎、門戶網站、視頻網站等互聯網公司有著更高的交易轉化率,也因此成為品牌商最為看重的廣告投放渠道。
對於一個廣告公司來說,最核心的就是獲取能接觸到大量用戶的廣告位資源,以吸引廣告主的青睞。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日均UV達到2億的淘寶和天貓對品牌商來說就是最好的廣告位,隨著大數據支持下的「千人千面」計劃推進,每個用戶本身就是一個獨立廣告位,因此在阿里巴巴所搭建的廣告交易平台中,最核心的就是獲取並維護用戶規模,同時吸引更多的品牌商資源。圍繞這一流量變現本質,我們更容易去理解阿里巴巴在各個領域的佈局,也更能看清阿里巴巴強大的競爭實力。去年以來阿里巴巴一系列眼花繚亂的瘋狂併購,看似分散,實際上都是在強化並鞏固其廣告交易平台的市場地位:1)搶佔廣告位資源(收購UC優視、微博、恆大俱樂部、高德地圖等,以擴充用戶數,佔領用戶更多時間);2)維護廣告位資源(收購菜鳥物流、銀泰百貨等,以提升用戶購物體驗,鞏固電商龍頭地位);3)拓展廣告主資源(收購文化中國、中信21世紀等,切入健康娛樂產業,擴充產品和服務)。
在此之前,我們更多看到的是阿里巴巴建立的基於PC端、連接國內用戶和商家的電商生態圈,這既是阿里巴巴流量變現的基礎,也是未來擴張的底層架構。從電商生態圈的鞏固和拓展來看,我們認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三大戰略是供應鏈、國際化和移動端。佈局菜鳥網絡,提升供應鏈效率,以滿足消費者對配送時效和質量的高要求;國際化走出去+引進來,拓展海外廣告主和廣告位資源;All-in移動端一方面搶佔用戶移動端廣告位,另一方面也是增加實物商品以外的廣告主資源,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對於用戶購物行為的瞭解以及強大的大數據技術,使其在移動端廣告推送上領先優勢更加凸顯。數年之後我們所看到的阿里巴巴,將會是一個覆蓋國內外用戶和國內外品牌的國際實時廣告交易平台,而其收入和盈利也將隨著廣告位、廣告主的拓展,以及大數據支持下廣告投放率的提升而持續快速增長。
(一)供應鏈:電商滲透率持續提升,建菜鳥網絡補物流短板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更高的經濟發展速度、更強的消費升級需求使得中國消費市場規模仍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而線下傳統零售供應鏈的落後更是促使國內網購滲透率持續提升,並有望遠超發達國際水平。
隨著網購行為的成熟,消費者的痛點逐漸從低價向更高的產品品質、更優的購物體驗轉移,而B2C近幾年遠高於C2C的高速增長也印證了這一趨勢的變化。阿里巴巴在C2C領域以95%的市場份額所向披靡,但在B2C領域的市場份額僅50%,無論是京東、一號店等具備全品類全供應鏈能力,還是唯品會、聚美優品、噹噹網等在垂直品類上具備除快遞環節以外供應鏈能力的公司,都對阿里系平台形成了分流。
為了鞏固在中國網購市場的龍頭地位,阿里巴巴除了加強淘寶向天貓的導流以吸引品牌之外,更是在2013年5月聯合銀泰、復星和三通一達等企業共同打造社會化物流網絡,提升供應鏈效率以實現更優的物流配送體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菜鳥物流計劃的啟動,是阿里巴巴應對自營B2C競爭的必然選擇,也是維護廣告交易平台基石的重要戰略。
1. 中國網購市場:規模在擴大,滲透率在提升,結構在變化
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從2008年128億快速增長至2013年的1.8萬億,年複合增長率達70.4%。但和美日英德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互聯網滲透率(45.8%VS四國平均85.5%)、網購滲透率(48.9%VS四國平均71.8%)仍然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國內消費佔GDP比例僅36.5%(四國平均61.2%)、人均實體零售面積僅0.6平方米(四國平均1.7平方米)、且線下實體零售供應鏈效率低下,因此我們認為國內消費的成長空間和線下實體零售的建設落後,使得中國網購市場依然能保持快速增長。根據艾瑞諮詢預測,中國網購市場規模到2016年將達到3.8萬億,未來三年複合增長率為27.2%。
平台電商規模效益和贏家通吃的特點讓淘寶在C2C在市場所向披靡,難有對手。但在逐步度過網購初期流量紅利、低價驅動的粗放式增長之後,C2C商品質量參差不齊、售後服務不佳、物流服務偏弱等購物體驗上的劣勢逐步顯現。同時,強調商品品質、物流和售後服務等客戶體驗的B2C電商不斷壯大,用戶對網購主要訴求將由「淘便宜」向「淘品質」遷移,網購平台增長重心將轉向B2C市場:據艾瑞諮詢數據,2013年B2C在整體網購規模中佔比35.1%,預計到2017年將達到52.4%,超越C2C成為網購主要渠道。
阿里巴巴在C2C市場是絕對龍頭,但在更加注重服務和購物體驗的B2C市場受到了京東、一號店、唯品會、聚美、噹噹等自營電商的有力挑戰。自營電商對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的強管控能力是作為平台電商的阿里所欠缺的,儘管天貓商城借助淘寶引流仍然在絕對規模上遙遙領先,但市場份額有所下滑:據艾瑞諮詢數據,天貓在B2C網購市場份額已由2011年4季度57.2%峰值下滑至2014年1季度的50.6%。就如我們此前所論述的,阿里巴巴龐大的買賣家基數、交易規模是其廣告交易平台的基石,而轉型品牌化(從C2C轉向B2C)和提升供應鏈效率(菜鳥網絡)是維護這一基石的必然選擇。
2. 菜鳥物流計劃:整合社會化資源,彌補供應鏈短板
與京東、一號店等自營電商自建倉儲物流體系不同,阿里一直扮演平台服務商角色,依靠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深度合作來搭建社會化物流體系,為平台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支持:即通過中央物 從業務量來看,阿里巴巴2013年雙十一單日1.56億、全年50億包裹(約佔2013年中國快件總數的54%)的規模,已絕非自建物流或單一物流公司能夠滿足,搭建社會化物流體系是必然選擇,但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對合作夥伴的管控,諸如送貨延遲、單面驗貨等問題也一直困擾著阿里。隨著消費者對物流、售後等價格外因素關注度的提升,阿里啟動菜鳥物流計劃,彌補供應鏈短板,以維護廣告交易平台基石。
2013年5月阿里巴巴聯合銀泰、復星和三通一達等企業共同組建菜鳥物流網絡,首期投入1000億元(累計擬投入3000億元),計劃用8-10年時間建立一張能夠支撐日均300億(年約10萬億)網絡零售額的智能物流骨幹網絡,實現覆蓋全國的24小時必達物流網絡。隨著天網(中心物流信息平台)、地網(菜鳥高標準倉儲體系)和人網(線下實體服務體系)組成的三網搭建完成,菜鳥網絡將有能力實現配送全程跟蹤,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滿足消費者多樣化且個性化的配送需求。
阿里巴巴與日日順物流、中國郵政的合作,便是菜鳥物流體系搭建的典型舉措。1)前者在全國擁有9個發運基地、90個物流配送中心、倉儲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以上,建立了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約2.6萬個鄉鎮專賣店和19萬個村級聯絡站,並在全國 2800多個縣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和17000多家服務商網點,幫助阿里巴巴實現大件商品配送體驗上的突破;2)而後者在全國擁有11.8萬個網點(包括村郵站、三農服務站、社區服務店等),覆蓋中國最偏遠的山村和極寒之地,通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且未來兩年將與阿里巴巴實現數據全對接,在物流、金融、信息安全、跨境電商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二)國際化:天貓國際請進來,跨境電商走出去
在此之前我們探討的是一個連接國內用戶和商家的電商生態圈如何建立,並且如何盈利。如果把阿里巴巴看做是一個廣告交易平台,那麼龐大的用戶(廣告位)和品牌商(廣告主)資源則是這個平台的基石,未來廣告收入的增長也將依賴於廣告主和廣告位的持續擴張。截至FY2014年,阿里巴巴擁有2.55億活躍用戶,800萬賣家,其1.68萬億的零售市場交易額在中國網購市場中佔比達到83.2%。儘管仍然處於國內電商壟斷地位,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不斷受到各個品類垂直型電商的衝擊和分流,因此國際化將成為阿里巴巴下一階段做大廣告交易平台的重要戰略。
阿里巴巴的國際化主要分為天貓國際和速賣通,前者是把海外品牌引進來,後者是把國內品牌帶出去。目前的阿里巴巴更多是一個基於國內零售業務的電商平台,廣告位為國內消費者,而廣告主為國內品牌商。在我們的分析框架中,天貓國際把海外品牌引進來,實際上是增加了阿里巴巴的廣告主資源;速賣通把國內品牌帶出去,海外消費者則成了阿里巴巴的廣告位資源。因此從這一角度出發,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國際化戰略對於阿里巴巴核心盈利模式的加強,即從中國在線廣告交易平台向國際在線廣告交易平台的升級和轉型。
2010年,阿里巴巴上線全球速賣通開始涉足B2C出口,2014年正式推出天貓國際涉足B2C進口。前者推出4年時間就實現37億美元的交易規模,遠超蘭亭集勢、DX.com等平台;而後者與C2C海淘相比,在渠道合規性、商品品質、物流體驗和售後服務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如同當年淘寶搶佔國內網購市場一樣,率先佈局且擁有強大B端資源和海外物流佈局的阿里巴巴,有望充分享受跨境電商的流量紅利。
1. 跨境電商空間大:批發與零售比翼,出口與進口齊飛
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和海外市場對中國製造的強勁需求維持了中國跨境電商近年來30%以上的復合增速。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3.1萬億,佔中國進出口總額12.1%。根據易觀國際的預測,未來三年跨境電商交易額仍將維持30%左右的年均增速,至2016年達到6.5萬億,佔進出口總額19%。
從結構上看,目前跨境電商以出口為主(佔比90%左右),且基本以B2B形式存在,支付、物流等環節建設的落後使得跨境B2C市場發展緩慢,主要跨境B2C平台如蘭亭集勢、DX.com等交易規模均在十億人民幣量級,且交易品類集中在3C、服裝等;另一方面由於政策限制、平台缺失使得進口電商B2C主要以淘寶、eBay等平台的C2C海淘為主,增長強勁但整體規模不大。
在我們看來,中國製造的價廉物美、跨境支付物流等基礎建設加速以及跨境交易習慣的逐漸形成,將推動跨境零售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根據PayPal的調研預計,2013-2018年美國、巴西、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五國在未來5年跨境網購的人數持續增長,跨境網購消費金額將實現翻倍增長。而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對跨境網購的需求也十分強勁,預計未來五年中國跨境網購人數將翻番,交易規模將增長362.7%至1601億美元。
對阿里巴巴而言,在國內網購流量紅利漸失、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依託B2B平台Alibaba.com的人氣和知名度順勢推出速賣通(B2C出口)並上線天貓國際(B2C進口),全面進軍跨境零售電商市場,無疑為平台流量開拓了一個新的增長點。通過加速支付寶國際化(如2014年7月支付寶與海外購物退稅機構瑞士環球藍聯宣佈,將聯合推廣支付寶海外退稅服務)和海外物流體系的建設(如投資新加坡郵政、與澳大利亞、巴西等當地郵政服務商達成戰略合作等),阿里巴巴的國際化之路讓國內其他電商難以望其項背。
2. 天貓國際:擴充海外廣告主,打造海淘千億市場正規軍
2014年2月,天貓國際正式上線,為國內消費者直供海外原裝進口商品。天貓國際與天貓經營模式相同,即品牌商直接入駐平台面對消費者,平台則提供阿里旺旺諮詢、國內物流和售後等服務。目前天貓國際品類涵蓋母嬰用品、食品保健、美妝個護和服飾鞋包四大類,入駐商家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韓、台灣等多達數千個品牌,其中不乏Dior、NewBalance、LeeJeans等知名品牌。
據中國產經信息網預計,2014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規模將達1549億元,同比增長102%。與C2C海淘相比,天貓國際在渠道合規性、商品價格和質量、物流時間和售後服務等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有望迅速搶佔海外代購市場千億規模蛋糕。
3. 全球速賣通:擴充海外廣告位,迅速佔領跨境零售市場龍頭地位
阿里2010年上線全球速賣通國內佈局國際零售市場,採取B2C和B2B兼容模式,通過一站式商品上架翻譯、物流運輸和支付寶結算服務,使得國內賣家直接面對海外零售商或顧客。目前,速賣通已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均海外流量近5000萬UV。除英語網站外,速賣通還在俄羅斯和巴西上線了俄語和葡萄牙語網站。
依靠Alibaba.com積累多年的賣家資源、支付寶國際化穩步推進以及海外物流體系的建設,速賣通上線後迅速增長,交易規模迅速超越蘭亭集勢等B2C平台。FY2014,速賣通平台交易規模已達37億美元,其中24億美元通過支付寶結算。通過對以支付寶結算的交易收取5%固定佣金的主要盈利模式,FY2012-FY2014速賣通平台營收從2.2億元增至9.4億元,CAGR達105.1%。如同當年的淘寶,速賣通將充分享受跨境零售市場的流量紅利,隨著海外活躍用戶數和流量的持續增長,我們認為速賣通平台的廣告價值也將充分體現,其盈利模式也將從固定扣點發展為廣告+扣點的模式。
(三)移動端&O2O:流量爆發,阿里All-in
我們在此前反覆強調,阿里巴巴的戰略佈局始終圍繞其核心盈利模式的加強而展開。對於一個在線廣告交易平台來說,廣告位(用戶)和廣告主(品牌商)是其成功的基石,隨著「千人千面」計劃的推進,每一個用戶本身就是一個獨立廣告位,而在這一篇章中我們再次拓展廣告位的定義:即每一個用戶的每一個時間段是一個獨立廣告位(用戶在不同的時間面對著不同的屏幕,或PC,或手機,或IPAD,或電影銀幕,不同時點用戶面對的屏幕就是其獨立廣告位的載體),因此對於阿里巴巴而言,除了要擴大用戶數,還要儘可能佔有用戶更多的時間。
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的普及,帶動移動購物市場的爆發,而用戶購物習慣的轉變也影響著廣告位價值的遷移。PC端的用戶基數仍然龐大,但用戶時間卻被移動端分流,這也是為什麼阿里巴巴從2013年開始發力移動端的入口搶奪,包括上線來往,投資微博、高德地圖、UC優勢、優酷土豆等,其本質仍然是為了獲取用戶更多的停留時間,以強化在線廣告交易平台的核心盈利模式。
儘管微信在移動端入口爭奪中處於絕對壟斷地位,但其社交屬性使其在向購物領域拓展過程中仍然面臨一定障礙,阿里在移動購物市場76.4%的份額足以證明其電商霸主的地位。我們看好阿里巴巴的移動端戰略:1)阿里系的手機淘寶+支付寶錢包+社交地圖視頻等,已經形成強大的「入口—支付—分享」的完成移動端購物生態體系;2)大數據時代下,阿里系積累的商品和用戶數據幫助其實現更精準的推送,也更適合移動端展示廣告的特點;3)移動端O2O的佈局,幫助阿里巴巴將廣告主資源成功拓展至生活服務類業態,更多的商品種類提升用戶黏性的同時,也將提高廣告投放的轉化率。我們判斷阿里巴巴未來仍將在移動端展開一系列入口資源的爭奪,將其在PC端構建的廣告交易平台複製到移動端,隨著移動端用戶數和品牌數的擴大,其移動端的廣告價值也將持續提升,貨幣化率也將相應上升。
1. 移動電商:移動流量爆發,阿里率先佈局
從網購市場的渠道格局來看,PC端流量紅利逐漸喪失,2014年中國PC網民和網購用戶數已分別達到6.7億和3.5億,未來增速將向10%的中樞靠攏。另一方面,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支付的成熟逐漸改變消費習慣的同時,也帶來移動購物市場的爆發。2014年中國移動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預計將增長91%至3241億元,佔網購份額達到13.4%,未來4年CAGR有望達到 58.8%,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儘管微信在移動端入口處於絕對壟斷地位,但其社交屬性使其在電商領域一直難有作為,而阿里巴巴則在08年就已經上線手機淘寶率先佈局移動端,不得不敬佩馬云對行業趨勢的精準把握。從2Q13到1Q14,阿里巴巴移動端銷售規模同比增速超過300%,遠超行業增速。以最新的2Q2014數據來看,阿里巴巴移動端單季GMV高達1640億元,佔阿里系零售業務GMV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12%提升至32.8%,超越行業平均水平。而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2Q2014淘寶無線在移動購物市場份額高達84.2%,遙遙領先於排名第二的京東5.3%的市場份額。
移動購物的興起背後,是廣告位價值從PC端向移動端的轉移,儘管PC端的用戶基數仍然龐大,但用戶時間卻被移動端的各種應用分流。為了獲取用戶更多的停留時間,強化廣告交易平台的盈利基石,阿里巴巴從2013年開始發力移動端的入口搶奪,包括上線來往,投資微博、高德地圖、UC優勢、優酷土豆等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運作(這些入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阿里巴巴的潛在廣告位),並基本形成了強大的「入口—支付—分享」的完整移動端購物生態體系。
阿里巴巴正在移動端複製其PC端的成功經驗,而移動端屏幕小、使用時間碎片化等特點,使其更適合基於大數據技術下的精準推送,而阿里在用戶消費行為和商品數據的積累和應用方面無疑是最為領先的。阿里移動端收入從2Q12的4200萬提升至1Q14的11.6億元,貨幣化率也從0.44%提升至1.49%。我們認為隨著移動端用戶數和商品數的擴大,其移動端廣告價值也將持續提升。
2. O2O創新:提升用戶黏性,擴大廣告主資源
O2O指的是將線下商業資源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利用移動互聯工具和技術,通過線上精準營銷、線下資源整合,最大程度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升線下商業的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一般來說實物商品的O2O有兩種模式:1)從線上到線下,典型應用場景如用戶在線上購買或預定服務,再到線下商戶實地享受服務、或用戶在線購買或預定商品,然後再到線下的實體店取貨或體驗;2)從線下到線上,典型應用場景如用戶通過線下實體店體驗並選好商品,然後通過線上下單來預定商品。無論是哪一種,O2O深層次反映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信息獲取、消費行為的改變,倒逼企業在營銷方式、業務流程、資源配置等方面做出相應變革。
在阿里巴巴020戰略中,二維碼被作為主要的服務入口。在初步完成銀泰百貨、美宜佳、華聯超市等線下企業的跑馬圈地後,2014年6月阿里正式宣佈推出「碼上淘」開放戰略:首批上線的五類碼包含商品碼、服務碼、互動碼、媒體碼和碼上店五類,分別對應商品信息查詢、售後服務、互動營銷、快捷購買等功能,覆蓋天貓、淘寶商品和阿里系線下的各種服務。依靠二維碼的連接,阿里把線上企業營銷渠道拓展到線下的同時,也為線下渠道導入線上流量,實現線上線下的渠道融合。
相比實物商品,我們認為O2O對於生活服務類業態的經營效率提升有著更大的價值,一方面非標準化的生活服務產品無法在網上享受,另一方面O2O有望整合前端分散的消費需求,從而提升線下單點的盈利能力。目前一些比較成功的O2O案例,基本都是在團購以及其他生活服務類業態,如餐飲、娛樂、旅遊、社區服務等。以本地生活服務020為例,2013年本地生活020用戶達到1.85億,2015年有望達到2.93億。2014年上半年,本地生活服務中市場規模最大的團購市場交易額已達294.3億元,同比增長108.3%。
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各類場景的佈局同樣可圈可點,如點評網站口碑網、團購網站美團網、優惠券網站丁丁優惠、餐飲預訂淘點點、票務演出貓眼電影、地圖導航高德、用車服務快的打車等等。我們認為阿里巴巴在移動端O2O的佈局,一方面增加用戶黏性,佔據用戶更多時間;另一方面成功將生活服務類業態納入廣告主資源,今年7月大眾點評發佈O2O廣告價值模型,引入效果量化體系,便是最好的案例(大眾點評網發佈O2O廣告價值模型,通過商戶曝光量、到店轉化率、單次消費金額的統計建模得出廣告投放收益,旨在細化用戶從「關注」到「消費」的整個行為過程,並量化其中的廣告效果)。
(四)千人千面,迎接大數據時代展示廣告春天的來臨
我們一直強調,阿里巴巴不僅僅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從盈利模式來看更是一家以在線廣告為流量變現手段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打造了一個從C(消費者)到小B(分銷商)到大B(品牌商)的國內電商生態圈,並以廣告和交易佣金實現流量變現,而展望未來我們看到的是阿里更具雄心的佈局:1)巨額投資菜鳥物流計劃,提升供應鏈效率和用戶體驗,鞏固其廣告交易平台的流量基石;2)以天貓國際和速賣通進軍跨境電商,將其廣告交易平台從國內拓展至全球;3)全面ALL IN移動互聯,將其廣告交易平台從PC端拓展至移動端;4)O2O模式創新與佈局,將其廣告交易平台從實物商品領域拓展至生活服務類產品。數年之後我們所看到的阿里巴巴,將會是一個覆蓋全球用戶、全球品牌、全渠道服務的國際實時廣告交易平台,而其收入和盈利也將隨著廣告位、廣告主的拓展,以及廣告投放率的提升而持續快速增長。
我們對阿里巴巴未來核心盈利模式的持續,以及在線廣告收入的快速增長充滿信心,主要原因在於:1)互聯網廣告行業保持高速增長,未來4年PC端廣告規模CAGR=26.9%,移動端廣告規模CAGR=69.4%;2)阿里與生俱來的購物屬性廣告轉化率高,購物網站廣告是網民點擊和關注度最高的渠道;3)國際化與移動化戰略先發優勢明顯,速賣通4年時間實現37億美元交易額,淘寶無線佔據移動購物84.2%市場份額,均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4)競價搜索廣告向DSP展示廣告轉型,極深的對用戶、商品的理解和極強的大數據技術,凸顯阿里巴巴的競爭力。
1. 電商廣告:千億市場,阿里獨尊
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已經使其成為當今最重要的媒體介質。2013年中國PC網民數量達到6.2億,其中83.5%表示互聯網是其接觸時間最長的媒體(這一比例在2009年為67.8%),遠超排名第二的電視(2013年為9.1%)。網民對互聯網的強依賴使得網絡廣告市場快速擴張:2013年PC網絡廣告市場規模已達1100億,預計未來4年仍將保持26.9%的複合增長率,至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2852億元。
從網站細分類型來看,電商網站連接人與商品,其與生俱來的購物屬性使其具有更高的成交轉化率,也因此獲得更高的廣告回報率和媒介價值,未來將成為網絡廣告最為重要的投放渠道。2013年,電商網站廣告收入312.4億元,佔網絡廣告整體市場份額28.4%,未來四年電商網站廣告收入將保持37.1%的複合增長率,至2017年達到1103.7億的市場規模,在網購廣告市場佔比38.7%,超越搜索引擎網站,成為最大的網絡廣告投放渠道。
而在電商網站中,流量規模優勢和平台電商定位讓阿里得以獨享電商廣告市場高增長:2013年,大淘寶平台(淘寶+天貓)284.1億元廣告收入在電商網站廣告中佔比高達98.1%。儘管京東、一號店等自營電商以及唯品會、聚美優品、噹噹、美麗說、蘑菇街等時尚電商都將對阿里廣告平台形成一定分流,但一方面自營電商如何平衡自營商品和平台廣告主之間的利益衝突仍是難題,另一方面阿里在商品和用戶數據上的積累,使其擁有更高的廣告投放轉化率,因此未來仍將是電商廣告主最為重視的廣告平台。
2. 網絡廣告未來趨勢之一:移動廣告流量爆發
從在線廣告渠道來看,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得用戶全天在多屏之間不斷切換,PC端流量逐步向移動端遷徙,移動端廣告市場將有更為強勁的爆發力。據艾瑞諮詢數據,2013年12月,移動端APP閱讀市場份額已達43.3%(VS2012年12月27.3%),並且在早上八點之前、下午五點之後的休閒和購物高峰時段,用戶在移動端所花的時間更多。流量的遷徙使得移動端廣告市場規模迎來爆發期:2013年移動廣告市場規模155.2億元,未來四年將保持69.4%的複合增長速度,至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1276.9億元。而從廣告場景來看,社交和購物場景下的移動廣告將擁有更高的關注和點擊率。
3. 網絡廣告未來趨勢之二:展示廣告精準為王
從廣告類型上看,相較於競價排名、關鍵詞搜索等,基於大數據技術、實時競價的DSP展示廣告未來將有更大發展空間。從美國市場來看,到2015年展示廣告有望超越搜索廣告,成為最大的廣告類型。傳統的展示廣告投放方式是媒體購買,即廣告主根據自身的營銷訴求及目標受眾,採購相應屬性的媒體,從而實現對受眾的覆蓋。而DSP模式不同於傳統競價購買廣告位的無序模式,可以基於對用戶購物、社交等多方數據的交叉分析,將閒置廣告位分配給最合適的廣告主,並根據點擊或成交效果收費,真正實現將廣告投放由媒體購買向受眾購買的轉變。廣告投放精準化不僅減少廣告無效投放,節約廣告主成本,也將有效提高受眾對廣告的接受程度,從而提高轉化率。而廣告交易所實時競價、自動投放的模式不但提高廣告定價的透明度,也將更好的利用用戶越加碎片化的流量。
我們認為在移動端屏幕小、搜索需求弱化、用戶流量碎片化的背景下,基於用戶消費偏好分析的精準商品推送需求將更為強烈。自2011年9月阿里首先上線TANX廣告交易平台以來,谷歌、百度、騰訊等擁有流量優勢的企業紛紛上線廣告交易平台。據艾瑞諮詢數據,2013年DSP型展示廣告市場規模約為15.3億元,預計未來四年將保持83.2%的複合增長率,到2017年市場規模達到172.2億元,佔全部網絡展示廣告的22.5%。
對於阿里來說,先發優勢、用戶和品牌商資源以及對2.55億用戶購物和瀏覽等數據的分析無疑使其TANX廣告交易系統更具競爭力。根據阿里媽媽官網數據,目前阿里TANX系統日均PV超過50億,覆蓋超過50%的網絡推廣展示,每日自動廣告投放量達百億級,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網絡廣告交易平台。
四、從IT時代到DT時代,建中國商業發展基礎設施
回顧阿里巴巴過去15年的發展歷程,馬云對於行業趨勢的把握、對於自身資源的認識以及極具前瞻性的業務佈局,都無不令人欽佩。從國內向全球延伸,從PC端向移動端遷移,從實物商品向生活服務類拓展,阿里巴巴建立的基於國內零售生態圈的在線廣告交易平台正在加速擴張其廣告位和廣告主資源。除了外延擴張外,云計算和大數據支持下的廣告投放轉化率提升則賦予了這一平台更寬的護城河。
如果認為阿里只是侷限於電商生態體系的流量變現,那可能低估了這家互聯網巨頭的雄心壯志。誠如馬云所言,以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為依託,阿里未來十年的目標,是「建立DT數據時代中國商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而電商生態體系可能僅僅是這一宏偉藍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DT(Data Technology)時代簡而言之,就是大數據分析激發和驅動生產力發展的時代,其大致思路可以概括為:1)通過數據化運營解決問題;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新的數據,並對其蒐集和處理;3)數據和運營結合,不斷進行數據化運營和運營數據再處理的循環過程,最終實現「collectdata for future problem」的目標,激發和驅動生產力的發展。根據麥肯錫的研究,幾乎所有行業都是大數據應用的潛在行業,尤其在信息、金融保險、批發貿易和政府部門等最具潛力,而從市場規模上看,全球範圍內大數據應用的經濟價值將會是萬億美元級別。
從09年開始就佈局云計算領域,目前坐擁2.55億活躍用戶、800萬賣家消費和交易數據,微博、UCweb、高德地圖等社交娛樂數據,以及來自合作方如中國氣象局、美國海關、藥監局等授權使用的海量數據的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最廣泛、最領先、並且最有價值的大數據擁有者之一,而在云計算領域的積累則讓阿里擁有極強的大數據處理分析能力。我們在此前探討的基於在線實時廣告交易平台的營銷體系,便是大數據分析的具體應用和價值創造。除此之外,新近推出的「污染地圖」、「藥品安全計劃」、各類金融產品等,都是阿里大數據分析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一)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基礎,生態系統運轉基石
與亞馬遜推出云計算服務的原因相似,阿里云計算業務的初衷也是為瞭解決電商生態系統膨脹和海量數據分析的需求。2009年9月,由阿里集團首席架構師王堅牽頭,組建「阿里云」公司,正式涉足云計算領域。成立以來,云計算作為阿里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基礎,一直扮演阿里集團後台服務者的角色,是阿里生態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的基石:通過整合集團資源,為集團各個子公司提供統一的基礎設施服務,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深入挖掘整理阿里系統的用戶數據。
阿里在云計算領域的佈局可謂快步如飛:2013年8月,阿里自主研發的單集群規模從1500台升級到5000台,同時實現了跨集群擴展,100T數據Tear Sort算法30分鐘完成,比全球記錄快2倍;2014年1月,阿里ODPS產品1月對外公測(7月已正式發佈),這款產品具有BP級別數據處理能力,為用戶在數據倉庫、數據分析、海量數據統計、數據挖掘、商業智能和模型訓練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猶如發電廠發電自用的同時向外提供電力服務一樣,技術積累升級使得阿里云計算在滿足自身繫統應用的同時也具備了向外提供云計算服務的能力。
通過與東軟集團、浪潮集團等IT解決方案與服務商合作,阿里云服務形成了從「核心產品—核心合作夥伴—典型行業用戶—典型企業用戶」的云服務生態體系。2013年末,淘寶和天貓80%以上的網店進銷存管系統已經遷移到阿里「聚石塔」云服務平台,超過98萬客戶直接或間接使用阿里云服務。除了服務於阿里系公司(淘寶和天貓、天弘基金、眾安保險等)和平台商家外,阿里云的服務客戶還涵蓋智能家電(美的空調、壹人壹本、TCL等)、金融(浙商證券、珠江人壽、吳江農村商業銀行等)、電商網站(12308全國汽車票、特步官方商城等)、遊戲(大掌門、刀塔女神等)以及大量中小企業、門戶和社區網站等。
2013年中國公有云市場市場規模約47.6億元,同比增長36%,預計2014年增長31.9%至62.8億元,而阿里云FY2014計算和互聯網基礎服務收入7.7億,同比增長18.9%;作為對比,2013年全球云服務市場規模約1318億美元,同比增長18%,而亞馬遜作為全球云服務龍頭,其云服務收入約31億美元。2014年7月,阿里三項云服務率先獲得工信部「可信云認證」,未來伴隨政府層面對信息安全的愈加重視、行業「可信云」標準的建立,我國云計算產業有望進入快速發展期,率先發力的阿里云將有望分享中國云服務盛宴。
(二)DT時代:數據化運營,提升社會效率,創造巨大價值
所謂大數據,至少具備3V特點:1)Volume,數據體量巨大。2010年全球數據存儲量就已超過6450PB;2)Variety,數據類型繁多,既包括便於存儲的以文本為主的結構化數據,也包括網絡日誌、音頻、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據Gartner預計,全球信息量中的85%由各種非結構化數據組成;3)Velocity,處理速度快。對數據分析處理要在秒級時間範圍內給出分析結果。
海量數據本身並不會產生價值,只有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處理來解決問題,提升社會運營效率的過程中才會產生價值,而所謂DT時代就是不斷進行數據化運營和運營數據再處理的循環過程,最終激發和驅動生產力發展的時代。全球範圍內大數據分析所創造的價值是十分驚人的,幾乎所有行業都能成為大數據潛在應用行業,其中信息、金融保險、批發貿易和政府部門大數據的應用價值最高。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計,大數據應用在美國醫療服務業產業每年創造3000億美元的價值以及大約0.7%的年生產率增長;歐洲公共部門管理因為大數據每年創造2500億歐元的價值以及大約0.5%的年生產率增長。
(三)阿里金融:大數據支持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
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最廣泛、最領先、並且最具價值的大數據擁有者之一。除了自身電商生態體系積累的2.55億用戶和800萬賣家產生的龐大交易支付數據、通過投資收購獲得的來自微博、UC瀏覽器、優酷土豆、高德地圖、中信21世紀、蝦米音樂等涵蓋社交、娛樂、生活、健康等各個領域的數據之外,阿里還與外部機構合作獲得更廣泛的數據使用授權,如氣象局的氣象數據、美國海關的海運進口提單原始數據、藥監局的藥品批號數據等。阿里巴巴在線廣告交易平台不斷提升的廣告投放轉化率,正是大數據分析價值創造的成功應用,而金融體系可以說是除營銷體系外又一大數據應用的典型領域。
2003年作為淘寶平台交易工具,阿里上線支付寶。2004年12月,支付寶網站上線,開始獨立運營。而基於支付寶積累的交易數據,阿里的金融服務業務也逐步擴張:面向平台商家推出小額貸款業務(阿里小貸)和特色保險業務(眾安財險);面向個人用戶則推出資產管理業務(餘額寶)和消費信貸業務。
作為集團電商生態圈的組成部分,支付寶自誕生之日起就受益於在線零售市場的爆發而保持高速增長。近年來隨著支付寶業務逐步拓展至信用卡還款、公共事業繳費等生活服務領域拓展,其規模已遠超阿里自身品台商品交易規模。FY2014,支付寶交易額已達3.87萬億,其中來自淘寶和天貓平台的交易額僅佔33.9%。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2010-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從1.01萬億增長至5.37萬億(CAGR達74.5%),預計到2017年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規模將達18.48萬億(未來4年CAGR達36.2%),而佔據互聯網支付半壁江山的支付寶有望隨著行業規模快速擴大而保持高速增長。
而在移動端,支付寶的領先優勢更為凸顯。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2013年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同比暴增707%至1.22萬億,未來4年將保持175%的複合增長率。以1Q14的數據來看,支付寶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1.17萬億,佔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份額高達76.2%,阿里前瞻性的佈局和All-in移動戰略的執行,成效顯著。
支付寶交易數據的積累使得阿里巴巴在提供交易工具之外,也為買賣雙方提供更多的金融增值服務。於買家,2013年6月阿里推出餘額寶,並控股天弘基金,進入資產管理領域。據阿里官方數據,截至2014年6月,餘額寶規模已超過5742億元。依據用戶在支付寶中沉澱的數據,餘額寶內部資金流出預測系統每天定時進行業務預測,平均預測命中率達86%,最高達97%,有效解決流動性管理問題。另外,通過推出「天貓分期」等服務,阿里也在逐步試水消費信貸領域。
於賣家,2010年在經過三年與銀行合作放貸後,阿里成立小貸公司,開始自營小額貸款業務。基於商家在阿里平台經營大數據的分析是阿里小貸和傳統銀行、一般小貸公司最大的區別。根據平台商家的歷史數據(包括個人信息、徵信信息、歷史表現、交易信息、經營狀況等)建立預測模型,綜合分析商家違約風險的概率,確定決定準入客戶,細化客戶授信。
在2013年年中獲批發行資產證券化項目盤活資金後,阿里小貸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13年4月,阿里小貸累計放貸810億元,至2013年末,阿里小貸累計貸款已超過1600億,累計貸款客戶超過65萬,全年新增貸款超過1000億元。作為對比,據央行披露數據,2013年全國新增小額貸款規模僅為2268億元
據阿里官方披露,依託云計算平台處理能力,通過每天處理30PB數據,包括店舖等級、收藏、評價等800億個信息項,運算100多個數據模型,阿里小貸實現3分鐘申請、1秒放款、零人工干預;每筆貸款成本3毛錢,不到普通銀行的1/1000,並且違約率不足1%,遠低於一般小貸5%-6%的違約率水平。
五、 盈利預測及估值探討
(一)盈利預測:未來三年收入CAGR=36.2%,利潤CAGR=39.1%
我們從GMV、收入、毛利率和費用率等維度對阿里核心指標進行預測。總體來看,我們認為未來阿里巴巴以廣告和佣金為主的流量變現盈利模式不會改變,預測阿里巴巴未來三年收入CAGR=36.2%,淨利潤CAGR=39.1%,主要增長動力來源於阿里生態圈GMV的增長、天貓GMV佔比的提升、國際化和移動端佈局的推進(本質是廣告主和廣告為資源的快速擴張、廣告投放轉化率的持續提升)以及云計算業務爆發、來自小微金服的投資收益及費用率持續下降。
1. 零售市場GMV預測
阿里領先的完整CBBS電商生態系統及供應鏈、國際化拓展和移動端領先佈局將推動阿里零售市場GMV持續增長,預計未來三年國內零售市場GMV增速分別為38.5%、31.1%和25.6%。其中,網購品牌化、品質化轉變、淘寶強大導流能力將幫助天貓高速成長。預計未來三年天貓GMV增速分別為70%、50%和40%,淘寶GMV增速分別為25%、20%和15%。移動端流量爆發、先發佈局優勢將使阿里移動端GMV增速大幅超越PC端,預計未來三年移動端GMV增速分為為150%、70%和50%,FY2017阿里國內零售市場移動端GMV佔比將達53%,超過PC端。
2. 收入預測
天貓GMV佔比大幅提升將帶動國內零售市場貨幣化率大幅提升。但考慮到移動端尚在投入期貨幣化率較低因素,預計國內零售市場貨幣化率保持小幅增長,未來三年分別為2.72%、2.89%、3.07%。其中廣告收入/國內零售GMV分別為1.79%、1.84%和1.91%;佣金收入/天貓GMV保持2.35%不變,略低於FY2014,主要由於向3C家電品、食品等扣點率較低品類擴展。
此外,速賣通業務受益跨境網購流量爆發有望大幅增長,預計未來三年收入增速分別為100%、70%和50%;云計算業務有望隨我國公有云市場同步成長,預計未來保持30%收入增速;B2B業務方面,國內市場收益CBBS模式下零售市場推動、國際市場收益外貿逐步恢復和「一達通」補貼推動,有望恢復穩定增長,未來三年收入增幅分別為11.9%、11.9%和12%;來自小微金服收入將隨阿里系金融業務快速增長(FY2014阿里小貸業務收入約17.5億元, 2014年8月阿里集團以32.19億元將小貸業務出售給小微金服集團,未來三年小微金服還將以日均貸款餘額2.5%比例支付年費,這部分費用將直接計入阿里集團利潤;未來小貸業務不再進入阿里集團收入和成本。具體見附錄「支付寶股權結構及相關協議簡介」),預計未來三年增速分別為60%、50%和40%。
3. 毛利率和費用率預測
毛利率方面:移動端、供應鏈等持續投入,以及對小微金服員工的股權激勵將壓低規模化帶來的毛利率提升,預計未來三年毛利率分為為72%、73%和74%。
期間費用率方面:產品開發費用率預計保持穩定,但上市後阿里將無需向雅虎支付技術專利費用(按收入1.5%),預計未來三年產品開發費用率分為9.0%、8.5%和8.5%;移動端投入使得營銷和市場費用率上升明顯,預計未來一年移動端依然會是投入期,此後將逐步回落。預計未來三年營銷和市場費用率分別為10%、9.0%和8.0%;行政和管理費用率未來將有較大降幅,但考慮到上市一次性承銷佣金費用和股權激勵費用逐步攤銷,預計未來三年行政和管理費用率分別為7.0%、6.0%和5.5%。
4. 盈利預測
依據我們對阿里零售市場GMV、收入、毛利率和費用率等維度核心指標預測,考慮15%實際有效稅率(稅率上升主要由於2014年起天貓不再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前兩年免所得稅待遇,改為減半按12.5%徵收),不考慮UC優視股權重估帶來一次性62.5億元收益,預測FY2015-FY2017三年淨利潤分別為317.5億元、459.3元和635.5億元,對應淨利潤率分別為42.6%、45.7%和47.9%,三年CAGR=39.1%。
(二)估值探討:12個月合理市值中樞2240億美元,對應FY16年30XPE
相比從電商、社交、搜索引擎等具體業務角度選擇可比公司,我們更傾向於從盈利模式的本質尋找估值可比公司。我們認為阿里巴巴的本質是一家以廣告營銷收入為流量表現手段的互聯網企業,考慮其在電商領域的絕對霸主地位和強勁而又穩定的盈利能力,我們選擇百度(搜索龍頭)、騰訊(社交龍頭)、奇虎360(安全監控龍頭)、谷歌(搜索龍頭)和Facebook(社交龍頭)等互聯網企業作為可比公司,並採用PE相對估值法對阿里巴巴進行估值。
阿里巴巴對於持續創新的追求和對於未來極具前瞻性的佈局,將使得這家互聯網巨頭始終站在時代和潮流的風口,創造一個又一個驚喜。我們預測公司FY15-FY17稅後淨利潤分別為317.5億元、459.3元和635.5億元,利潤復合增速39.1%,參考同樣以流量變現為盈利模式的互聯網企業,考慮估值切換,給予阿里巴巴FY16年30XPE,12個月合理市值中樞2240億美元(以上均按1美元=6.15人民幣即時匯率換算)。建議投資者關注這家站在浪潮之巔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六、 阿里巴巴相關投資標的梳理
作為一家市值將達2000億美元、引領中國電商、乃至互聯網未來發展變革的巨頭公司,阿里未來自身的高速成長,也將帶動相關領域合作夥伴的巨大發展機遇。我們梳理了與阿里巴巴有緊密的資本或業務層面直接或間接合作的上市公司,供投資者參考!
風險提示
1、品質管控不力、物流體驗不足致用戶流失;
2、VIE結構的法律風險;
3、國際化戰略不達預期。
七、 附錄
1. 支付寶股權結構及相關協議簡介
2011年,為滿足監管要求以順利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寶從阿里集團剝離,成為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阿里;馬云、謝世煌分別持股80%和20%)全資子公司。同年7月,阿里集團、雅虎和軟銀三方就支付寶問題達成一致賠償協議(TIPLA協議)。
2013年初,以浙江阿里為主體,籌建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依據成立公告,小微金服目標股權結構為小微金服及阿里巴巴集團全體員工持股40%,未來分步引進戰略投資者持股60%(監管部門批准前提下,阿里集團將以對小微金服37.5%稅前利潤收益權換取小微金服33%股權)。馬云在小微金服中的持股比例將不高於其在阿里集團中的持股比例(阿里IPO前8.9%);馬云和謝世煌此前持股浙江阿里(小微金服)作為過渡性安排,將不會在小微金服股權變更中獲得任何利益。
籌建中的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將掌控阿里系金融業務,除支付寶100%股權外,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主要資產包括:眾安保險19.9%股權、天弘基金51%股權和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有限公司20%股權(小貸公司其餘股東包括阿里集團和其他外部股東;依據公開資料,小貸公司成立時阿里集團持股70%,銀泰、復興和萬向集團各持有10%股份,其中阿里集團所持股權將全部轉讓給小微金服)。
2014年8月,阿里集團將小貸業務出售給小微金服,並與雅虎、軟銀、小微金服等各方重簽TIPLA協議,2011年原協議廢止,兩版協議主內容對比如下:
2. 阿里巴巴歷年主要對外投資
(全篇完)
創業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來源: http://xueqiu.com/7060402495/34303898
如果是趨勢投資者或者順勢而為的交易方法,客觀的講,現在應該多配置主板周期股,基建股,有色煤炭,券商股,金融保險等等公司,在弱勢調整格局的中小創里面,大倉位配置股票,除非是能容忍利潤較大回撤,不擇時不做差的長線成長投資,否則確實短期盈利會比較困難。
有人想把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合二為一,我想這是矛盾的。比如說,價值投資的做法是越低越買,而趨勢投資則一定不會在下跌的過程中以最低價買入,因為下跌趨勢還沒有改變。賣股票的時候,趨勢投資者賣不在最高位,因為上升趨勢還在繼續,而當趨勢發生改變的時候,利潤可能已經被挖去了一大截。一些概念性的股票,看著還是很好的上升趨勢,但下跌時卻往往是瀑布式的下跌,當下跌趨勢形成時,恐怕想出手都未必來得及。本來有不菲的利潤,幾個跌停下來,就會變為虧損。有的人拿了一些題材股,賺了一截就跑了,等賣了後,又狂漲若幹,於是後悔莫及。其實,按其估值來看,他賣的時候可能已經高估了,所以這類股票往往拿不到最後的,而且這類股票等跌起來,往往是驚心動魄的。
趨勢投資的天生不足是未來的股價走勢永遠是空白,沒有人能夠100% 預測出來明天,頂和底往往是走出來之後才發現的。 價值投資則有安全邊際作保證,對於下跌也是心中不慌的。散戶的優勢是時間成本遠小於主力資金的,所以低估買入,等待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用時間換金錢是不錯的選擇。就是要低估買入,高估賣出。
成長投資則以公司的未來能高速發展為基礎,現在的高PE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轉變為低PE,持有優秀或者卓越的企業,輸了時間而贏了金錢。時間是成長投資最好的朋友。
有時候必須用時間來換金錢,理論上講在主動尋求不同風格投資之間切換,大小盤價值和成長之間遊刃有余,這種投資者最後成功的絕對比例不會很高。當然,前兩年吃完小盤200-300%盈利,今年下半年開始再吃完大盤股100-200%盈利的投資者,我承認肯定有,但成功的比例絕對不多,至少我沒發覺周圍有多少股神,能賺這5-10倍資產增長的人存在。
不同板塊不同風格,切換踩點精準,每次換擋成功每次全省而退?別忘了,之前數次二八切換,失敗的次數也導致賬面利潤回撤,就算這次成功了也需要對沖之前的失敗轉換損失。這也是世界上很少有交易型股神出名的原因。
複利是原子彈,如果尋求每年熱點踩點精準,頻繁改變價值和成長的投資風格,理論成功率很高的話,巴菲特可以去掃大街了(20%多年複合增長率成為股神?)
本文想分析的是,在市場風格轉換和註冊制預期影響下,創業板何去何從?
一。 先看看全年創業板指數的表現 :
9月12日訊,為滿足融資融券業務發展需要,上交所發布了關於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股票範圍的通知。新增104只股票為兩融標的,滬市兩融標的證券增至509只。對應的中小板、創業板股票數量將分別達到172只和57只。降息利好效應刺激了大金融類,券商類股票融資余額大幅增長,推升了權重板塊和上證指數直線飆升。而二八效應下,小股票里面資金不斷流出,此消彼長的制約了中小創板塊整體表現。
關於註冊制 :註冊制的提出,是管理層放棄三年盈利上市標準,接軌歐美成熟市場的思維進步,也是國人多年質疑為何好的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在海外上市的詬病處方,連一向被譏諷嘲笑的證監會都在意識進步,反而是散戶還在糾結靜態的估值體系。--- 再好的制度,都是為了新陳代謝的循環系統。
中國數億家庭都知道把家庭收入的絕大部分,投資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為他們未來的希望和潛力最大。( 力氣最小,但潛質無窮的孩子,不就類似於目前業績最差,但經濟結構調整方向所指的民營創業板群體嗎?)
由於這次周期股行情是政策性推動和資金面聚合下的共振作用力,而實際經濟基本面的改觀還有待觀察,維持短期保GDP長期還是調結構的邏輯判斷,所以堅持轉型經濟模式還是李博士的核心,保持對於高彈性成長公司的關註。
二。最近創業板指數的表現 : 消息面上,根據統計數據表明,
截至目前在66份業績預告中,包括預增、扭虧、略增在內,共計46家創業板預喜,占比近七成,為69.70% 。其中,全年業績增幅暫居首席的為大富科技,公司在三季度報預告,預計2014年1月至12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區間為52695.48萬元至57495.48萬元,凈利潤變動幅度為852.66%至939.44%。緊隨其後的是鼎漢技術。
業內分析,創業板業績大幅報喜或預示著二八轉換,未來小盤題材股有望開啟上漲行情。但在主板二八行情資金蹺蹺板的效應下,小盤類股票整體的表現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和影響,這也是創業板指數在12月16日創下1674.98點新高後,出現短期震蕩回調的原因。這個大小盤風格轉換幹擾的因素,
除了以時間換空間等待以外,還可以關註年報業績超預期的有利條件出現,以及高送轉公司集中發布的刺激效應。 三。接下來創業板指數有可能的運行方向 除了以上第二條純技術面分析以外,接下來從創業板前二十名權重的中長期基本面來分析一下創業板指數有可能的運行方向。因為前二十名權重股不僅僅是影響創業板指數走向的占比權重,而且作為七大新興行業龍頭股,其市值空間和走勢強弱也會影響到各自所在行業里面,大量分布在中小創板塊里面的民營成長上市公司,未來的市值空間和走勢強弱,眾人拾柴火焰高,積沙成塔積木成林,如果以權重影響個股,後期再由個股集中爆發後影響指數,從而就能判斷出創小指數的運行方向了。
前期提過在創業板指數結束短期調整,返身往上突破,創下新高的過程中,前十大權重股除樂視外,整理突破的平臺紮實,均線多頭排列,攻擊也相當有力。
下面合並多圖排列順序為 :碧水源,華誼兄弟,東方財富,樂視網,機器人,光線傳媒,藍色光標,匯川技術,神州泰嶽
綜上所述的創業板最大權重的前十名股票,在突破其長期整理平臺後,對應的量能也隨之放大,有效性有待觀察。在實戰當中,當第一個博弈量能出現的時候,我們需要觀察的是這些博弈多頭資金什麽時候才出現第二次進攻,而此時的第二次進攻,就是我們同時的介入點,此時我們就稱為量能突破。
所以,第一次創新高失敗退守下來以後,除了關註第二次進攻需要的博弈量能和領頭羊表現(光線,機器人)之後,還要總結第一次攻擊新高時候,失敗的原因所在,這就是作為創業板當中具有成長和創新的絕對標桿和龍頭意義的上市公司 ---- 樂視網(300104)。
根據木桶理論,在排除了創業板整個木桶里面的各條“長板”中長期無憂後(其它板塊權重公司的基本面和技術面都不錯),現在必須看看創業板的幾條“短板”現階段短期的不利因素了,其實光線華誼藍標華策華錄神州前期拉起後,也帶動了399006創下新高,關鍵是樂視網非但沒有同步上漲,價格還往下殺跌,由於其在影視文化傳媒里面的領袖地位和市值估值的牽引,從而使其它傳媒股被迫折回往下調整,畢竟再往上漲,短期華誼光線市值超過樂視,明眼人也知道站不住腳跟了。畢竟從成長性和自身實力來說,樂視網的絕對龍頭地位就是華誼光線往上突破的天花板。
樂視網為首的影視板塊目前處於不利因素,先不談樂視網和影視板塊,看看其它創業板行業板塊龍頭權重股的基本面和技術面之簡單分析。(技術圖形和中期消息均OK)
東方財富(300059)------------------------------------------------ 機器人(300024)-------------------------------------------------- 匯川技術(300124)-------------------------------------------- 碧水源(300070)----------------------------------------------- 朗瑪信息(300288)------------------------------------------------ 樂普醫療(300003)------------------------------------------------ 萬達信息(300168)------------------------------------------------ 愛爾眼科,爾康制藥,湯臣倍健----------------------------------- 掌趣科技(300315)------------------------------------------------ 宋城演藝(300144)--------------------------------------------- 四。樂視網以及影視板塊何去何從? 樂視網走勢影響文化傳媒整體走勢,而最大權重的影視傳媒影響創業板指數的後期走勢,那這三級傳導原理告訴我們,只要分析好了樂視網的未來,就可以給創業板的未來做出判斷了。
問題就是,樂視現在是基本面以外的不利因素和賈躍亭妹妹減持壓力制約上行空間,雙重不利掣肘纏身的樂視網,看來見底信號就是二點 :
1. 賈躍亭妹妹減持結束,在這之前應該不會有機構傻到,二級市場高價搶籌,而不去大宗交易接手折價交易的減持籌碼的。
2. 基本面以外的不利因素逐漸明朗。這個我具體不說了,比較敏感。
在樂視網這些非人力能控制的因素排除前,只能從基本面方面去分析一下,華誼光線樂視這些影視文化2015年的基本面和業績釋放程度,來推測影響創業板方向的客觀因素了,這些容易把握的住脈絡,比非基本面那些東西好判斷。
A。 2015年春節賀歲片超長檔期(歷史之最)以及華誼光線15年影視大年,有力封殺了創業板第一權重板塊文化傳媒後期的下跌空間。 註意: 這里不做樂視影業的片檔分析,但2015年是影視大年,拼票房是無疑的,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樂視影業不會差,但由於目前樂視影業這塊非上市公司資產,股東承諾要後期才能註入,現在就不做分析了。
年底賀歲大片集中上映,短期內題材爆發和業績劇增的可能性,雙重催化劑容易推升文化傳媒,由於最大絕對權重板塊的良好預期,從而有力支撐了創小板的上升行情,封殺回調空間。
2012年賀歲檔票房62億,2013年賀歲檔票房64億,賀歲檔成為了電影狂歡的集散地。2014-2015年賀歲檔,因天時地利等多方因素將成為史上最強的賀歲檔。11月21日,《黃飛鴻之英雄有夢》與《狂怒》一中一洋的組合吹響了賀歲檔征戰的號角,直至春節長假結束,今年正值農歷閏九月,2月19日才過大年,大年初七要等到2月25日了。本世紀,也是自從賀歲檔出現之後最晚的春節,也就是說,
我們即將迎來截至目前最長的賀歲檔期——95天! 2014-2015年賀歲檔電影票房規模預測
本文顯示截至11月26日,今年中國電影票房已達到263.67億元。 從12月2日國產大片《太平輪》上映開始,2014年-2015年賀歲檔將正式開啟。由於羊年春節比往年都要晚,賀歲檔在元宵節左右真正落下帷幕差不多有3個月的時間,影片的數量也是前所未有的龐大達70余部,平均兩天不到就有一部新片上映,這也帶來票房競爭的白熱化。華誼兄弟、華策影視、光線傳媒等上市公司都有多部影片殺入賀歲檔,共同分享史上最長賀歲檔帶來的影視盛宴。
截至11月26日,今年中國電影票房已達到263.67億元。多位業內人士預測,今年中國電影票房將達到300億元。這意味著僅12月全國電影票房將達到35億元以上。對於上市影視公司來說,票房的多少直接影響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業績。
賀歲檔票房或達80億元 廣義上的賀歲檔是從前一年的12月初到次年的農歷元宵節。在2013年-2014長達78天的賀歲檔中,國內共上映新片71部,創下1.8億觀影人次、64億元總票房的賀歲檔新紀錄。2014年-2015年的賀歲檔由於羊年春節在2月19日,比往年都要晚,整個賀歲檔差不多有3個月的時間,這或將導致今年賀歲檔的票房總收入將有較大幅度提高。今年銀幕數已激增至2.2萬塊,比去年增長了50%以上,且時間又延長一個月,預計2014年-2015賀歲檔總票房突破80億元並非難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前三季度全國電影票房為219.49億元,同比增幅高達33.6%。其中,國產影片票房收入112.73億元,進口影片票房收入106.76億元。根據藝恩咨詢統計,截至11月26日,全國電影票房達到263.67億元,已高出2013年46億元。
在未來三年內,中國將逐漸發展成為超過美國的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 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副會長王鳳麟稱,今年是中國電影產業的豐收年,電影票房全年總收益將有望達到300億元,而明年由於國產電影龍頭公司的投入計劃均為“大”年,預計明年有望達到400-500億的歷史新記錄。
年底業績有爆發空間 有電影界研究人士表示,在2014年-2015年的電影賀歲檔80億元的總票房收入中,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華策影視等公司的影片有望占到其中的30%左右。
這意味著,三家公司在年底和明年一季度業績有爆發空間。 華誼兄弟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4.55億元,同比增長10.42%。其中,電影業務同比減少74.76%,下滑最為明顯。但太平洋證券認為,在賀歲檔公司電影業務將集中發力,為公司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貢獻可觀業績。據電影專業人士預測,華誼兄弟5部賀歲電影總票房可能達到10億元以上。
根據華誼兄弟2014年初制定的“H計劃”,2015年公司計劃投拍18部電影,包括馮小剛監制《命中註定》、成龍的《天將雄師》等,其中《天將雄師》已確定在羊年大年初一(2015年2月19日)上映。這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為華誼兄弟貢獻業績。
光線傳媒前三季度凈利潤1.97億元,同比減少17.6%。但公司電影業務表現較好,前三季度發行了《爸爸去哪兒》、《同桌的你》等10部電影,累計電影票房約23.15億元,實現電影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9.32%。盡管賀歲檔公司上映影片不多,但王長田表示:“2014年票房預期值在30億元,目前已經實現超過23億元,年底完成任務並不困難。”
華策影視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2.92億元,同比增長39.68%。公司今年以來大舉涉足電影行業,前三季度參與投資拍攝的電影《歸來》、《小時代3》等上映,並取得了超過10億元的總票房。而即將上映的《太平輪》、《小時代4》,票房收入也可能達到10億元。若真能變成現實,華策影視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業績有望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
展望2015年 華誼發布“百億”大片計劃 2015年將拍攝18部新片 日前,華誼兄弟召開第四季“H計劃”發布會,公布了2014至2015兩年共32部新作片單,同時還宣布了華誼與好萊塢正式“聯姻”的消息,從今年起將與美國Studio8合作,進入到全球電影市場的競爭中。今年也是華誼成立20周年,過去20年華誼累計票房達到90億,總裁王中磊自信地表示,第四季“H計劃”的票房目標將是100億。
2015年的片單展現了17位導演的18部新作。明年徐克、成龍都將推出新作。一直喊著要退休的馮小剛將繼續為觀眾帶來新片,但具體項目暫未公布。三部魔幻大作也是明年華誼的亮點,即烏爾善的新作鬼吹燈之《尋龍訣》、葉偉信的《封神傳奇》和王晶的《神魔》。2015年顧長衛的新作《暗殺》將進一步挑戰電影新類型。管虎一口氣公布兩部新作,分別是《瘋城記》和《八百》。滕華濤此次也公布了新作計劃《十年女友》。搖滾“王子”鄭鈞跨界轉型成為監制和編劇,與好萊塢合作的電影處女作《搖滾藏獒》也將推出。
除了15部華語電影之外,2015年華誼還將奉上兩部參與投拍的好萊塢大片。《秘窗》導演大衛·凱普再度合作約翰尼·德普推出新作《貴族大盜》,主演還包括格溫妮絲·帕特洛、伊萬·麥克格雷格等好萊塢大明星。另一部好萊塢大片是由基努·李維斯主演的《疾速追殺》。
王中磊還透露,華誼兄弟今年將向美國Studio8公司投資1.2億美元至1.5億美元,從制作領域開始進入全球最成熟的好萊塢電影鏈條,正式加入到全球電影市場的競爭格局中。董事長王中軍進一步透露,在華誼與Studio8的合作中,和四位重量級的好萊塢一線導演都有契約,“他們都有10億美元以上的成績。”因此,他認為第四季“H計劃”100億的票房目標還可以說得再大一點,“可能我們未來幾年有一部戲就有100億,15億美元,這都是有可能的。”
展望2015年 光線多部重磅排擋巨作將會登場,名副其實的光線影視大年 光線影業昨天發布了15-16年上映和籌拍的片單,一共32部,如果加上之前光線老板王長田在采訪里說過的,姜文禦用編劇郭俊立的處女作《改頭換面》,《泰囧》編劇束煥的新作《婦仇聯盟》,和萬達華誼合拍的《鬼吹燈尋龍訣》,當然還有正在撕逼大戰中的《何以笙簫默》,總片量應該超過32部,多數屬於重磅加精品。
王老板說光線的四大重點是喜劇、青春愛情、魔幻武俠和動畫。 王長田好像真的是按這麽來的, 片單里徐崢的囧系列有兩部,大師系列應該是鄧超的延續,加上“速激”導演林詣彬束煥的《橫沖直撞》,束煥的《婦仇》,《匆匆那年》《左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誰的青春不迷茫》《沙漏》這些同一量級的暢銷書也都來了,當然還有顧漫授權的《何以笙簫默》《鐘馗》《鬼吹燈》《少林寺》《古劍》《誅仙》還有金庸系列,關鍵是有星爺的《美人魚》《盜墓筆記大電影》
B 。創業板第一權重板塊影視傳媒多家龍頭公司,今年開始進入並表期。 A. 華誼兄弟 :《時空獵人》、《神魔》、《刀塔傳奇》穩居網遊收入榜前十,銀漢並表收入有望超預期。後續馬雲馬化騰馬明哲最有power的中國夢之隊力挺。
B. 樂視網 :考慮公司2014 年用戶爆發式增長所帶來的相關費用提升,以及花兒影視並表進度,定增後募投項目產生協同作戰效應。
C. 光線傳媒 :熱鋒網絡業績承諾增厚全年EPS,仙海網絡20%股權、藍狐文化50.8%股權、妙趣橫生26.67%股權、熱蜂網絡51%股權、杭州玄機科技5%股權及北京炫維時代科技40%股權業績承諾增厚下半年EPS。
《盜墓筆記》、《誅仙》等期待度較高的熱門電影增厚明年業績。
D. 藍色光標 :11-13 年分別投入8.28、1.96、21.30 億並購,先後收購傳統廣告公司今久(報刊)、博傑(電視)等,數字營銷公司思恩客、美廣互動,國際公司Huntsworth、WAVS 等,數字化、國際化是未來,數字化方面將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視頻四個方向進行布局,依托技術解決人力資源瓶頸,國際化將以歐洲、北美為中心。
未來股價催化劑可能來自行情反彈、並購、再融資及模式轉型,有望帶來業績估值雙提升。2014 年博傑、藍色方略、WAVS、密達美渡等都將產生新增凈利潤(預計1.8 億),不考慮其它並購,假設原有公關業務增長維持30%,預計14 年歸屬於上市公司凈利潤7.27 億,EPS 為0.77 元,15-16 年EPS 分別為1.01、1.28 元,對應14-16 年PE 分別為35、27、21 倍,系統性風險致股價下跌,考慮到後續並購,明年動態估值不高,目前有估值吸引力。如果考慮到並購能及時並表,藍標估值確實不高了。
E. 華策影視 :2014 年前3 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43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9.7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92 億元,比同期增長39. 68%,其中克頓傳媒增厚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6,751 萬元。
說明:克頓2 月份開始並表,今年1-9 月實現凈利潤1.50 億元,並購日克頓傳媒存貨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差額為6,217 萬元,根據收入實現本期攤銷計入合並主營業務成本為3,868 萬元,報告期實際並計凈利潤為6,751 萬元。
F. 神州泰嶽 :基於收購天元網絡和祥升軟件後,協同效應明顯,上調公司15年、16年凈利潤1億元、1.3億元(調整後分別為10.98億元、16.21億元),預計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別為0.50、0.80、1.18元(發行後全面攤薄),新遊戲《刀塔帝國》超預期流水,有望支撐公司估值。
C 。總結 :估值市值往下調整,業績利潤往上調整,達到平衡點後投資最佳。 超長賀歲檔,業績並表,2015年最強大片年,多重因素支撐影視板塊(創業板最大權重)在市場價格回調後,利潤和業績往上的對沖因素,形成了2015年低點的買入機會,當然需要等待更值得buy的機會。
在最大權重板塊無憂,其它權重板塊優勢,A股市場整體牛市氛圍下,短期規避,中長期關註殺到30-40倍的成長股,開始潛伏慢慢建倉,不失為上佳的戰略投資。
因為無論哪個市場,還是哪個時期,都是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的輪回。
吳伯凡:創業者,你還在做昨天的生意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3/148883.html
2015年1月8日中信出版社承辦《從0到1》新書分享會上,《21世紀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老師就《從0到1》這本書對創業者闡述自己的一些觀點。吳老師認為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人還在做昨天的生意,而全球化應該依賴最先進的技術,因此創業的時候應該遵循一個“415”原則,因為投資人看中創業者個人勝過商業模式。下面看看吳老師的創業觀點,看看身為創業者的你是否還在做昨天的生意呢?
很多人還在做一個昨天的生意
全球化本質上是一個技術轉移,從最發達的地方逐漸的把這些科技的成果、技術的成果向更低的臺階不斷地延伸。
事實上我們在中國的市場還是中國企業在全球的擴張,基本上是遵循這樣一個目的,中國的內部分為六級市場,在一些已經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被淘汰的產品,我們在三級、四級那樣賣,我們可以延續我們的業務,好像增長還不錯。
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是在做一個昨天的生意,包括我們現在有一些企業也是想把我們自己已有的,甚至是我們已經開始拋棄的東西再在非洲、在這些新興市場延續自己的產品。
這說到底是一種茍延殘喘,雖然有時候增長也是比較大的,真正的競爭一定不是這種簡單的我們把它叫A2C,把美國的東西傳到中國,拷貝到中國來 ,這樣就是講故事,一講我們是美國的,我們是中國的什麽什麽什麽,我們是中國的谷歌,我們是中國的什麽什麽。
這樣的一種方式,當然全球化,我們也能分到一杯羹,但是這種永遠跟進的這種策略,有人說,尾燈戰略非常省事,你就不用看導航,你又不用判斷路徑,你就看前面的那輛車,怎麽走,看他的尾燈就可以了。但是麻煩在於,前面的車要是熄火了、拋錨了,或者說掉到懸崖里面了,你要不就停下來,要不然就跟著一起掉到懸崖。其實這個提醒對我們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是創新精神不足,山寨精神有余,我們不能永遠把山寨作為我們的一種發展路徑,這個是不可持續的。
全球化要依賴於最先進的技術
其實全球化表面上是在存量不斷地延伸,沒有太多的增量。但是真正的全球化也必須要借助於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技術。比如說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夠統治歐亞大陸,能夠一直打到葡萄牙,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出現了一種在科學家理論說的,出現了一種世界上非常發明,就是馬鐙。這個東西看似簡單,但是沒有馬鐙,人騎在馬上是不能打仗的,這個馬鐙的發明改變了世界。
還有像看似是一個很簡單的技術,實際上集裝箱的發明為全球化做了一個非常好的催化劑,沒有集裝箱,你很難做到全球化。以及今天我們看越來越多的全球化,實際上是借助於這個互聯網的技術。也就是說,全球化看似不是非原創的,是衍生的東西,它也必須要依賴於最先進的技術。
互聯網的出現沒有蒸汽機對人類的改變大
互聯網的今天對世界產生的改變大家都能看到,但是回過頭來看,互聯網對世界的改變真的沒有蒸汽機的大,蒸汽機的出現真的是把地球上原來的有人類以來的狀態一下子改變了許許多多,讓你認不出來。
互聯網的出現沒有讓我們馬上就能看到產生一種特別讓明顯的,革命性的變化,這一點我們在做互聯網上確實有這個問題。尤其是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那大家就發現了這樣有一個所謂的大量的企業是想利用互聯網,用新瓶來裝舊酒,就是市場玩兒了一場大並購,3500億美元的並購,他們還是想借助於互聯網來做他們傳統的那些事情。
所以呢,大家沒有去想到互聯網本身能夠創造一種全新的東西,就是一幫人去追蹤,最後發現是泡沫。即使是2500億到3000億美金市值的公司,但是這樣的公司,老實說,他只是在做一個簡單的增量遊戲,我們沒有創造全新的東西。
而在美國你仔細看,每隔幾年,他總要出現一個互聯網公司,那些老面孔,比爾蓋茨那一代人,都已經老去,已經消失了,今天看到的就是全新的面孔。而在我們中國的互聯網,遇到10幾年前,甚至在20幾年前在臺上晃,今天還是在臺上晃,他們只是在做高度。
“415”原則
在創業的時候,有一個“415”原則,就是創始團隊的最初的人,不要超過四個,最好是三個。因為超過四個以後一定會形成幫派。
“1”是什麽呢?這四個里頭,最大的危險,我們四個都是兄弟,我們一起打江山,我們平均分配股份,我們一人25%,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公司死定了,不管商業模式有多好,不管有多好的技術,都死定了。原因是最初創業的時候誌同道合,但是稍稍有所進展,稍稍有所成就的時候,每個人的主張就不一樣了。所以在最危急的時候,大家容易形成共識,遇到一夥劫匪,四個人肯定會特別團結。但是不是天天有劫匪的,好多事情開始要每個人去從最初的打乒乓球的狀態到打高爾夫的狀態。乒乓球就是球過來必須得打,這個問題用不著想問題,問題就出現了,你就必須去解決,創業初期都是打乒乓球的階段。到一定時候,就是打高爾夫了,沒人跟你對著打,你朝哪兒打,你打多遠,所有東西都取決於你自己的時候,那個是非常考驗能力的。四個恨不得穿一條褲子的兄弟,最後可能會發生分歧了,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最後公司可能分崩離析,讓一個偉大的計劃開始覆滅,這種情況經常出現。
所以不能超過四個股東,一股獨大,必須一個人說了算的,你們讓我說了算,就相當於說投資未來就像買了一支股票一樣,如果我混蛋,我不行,那你們就認了,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共識,我們幹脆就別做。平均每個人的分布話語權的話,這個公司根本就像一個汽車有四個引擎,分別朝四個方向要走,你說車能走動嗎?所以一股獨大非常重要。大到什麽地步?必須超過50%。因為弄不好,三個人不超過50%,三個人一合夥,一下子變成一股了,一下吧你趕出去了。所以“415”原則非常重要。
投資人看中創業者個人勝過商業模式
我們特別愛講商業模式,而且投資人肯定要先問你的商業模式,但是最終在商業模式了解之後,他必須要看你一個事情,這個更關鍵的一個因素,這是人,事在人為。這個事在不在,首先這個事就不在,那就免談了。人為,就是這個事在了,這個事在這個地方,要用什麽人來做,做出來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樣的商業模式用十個人來做,做出來肯定是十個結果。你說你家里頭有一架150萬買來的鋼琴,我就能相信你能聽到最好的鋼琴曲嗎?不一定。關鍵是你會不會彈,你能夠請誰來彈這個鋼琴。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投資人最後了解到你的商業模式之後,他會了解你故意的跟你打場高爾夫球,跟你玩兒德州撲克,這個你是大氣還是小氣,你是有錢還是修修補補的人?你有沒有一種領導者的韜略等等?他都在通過這些微小的事情觀察你。 突然提出來說到哪兒去,咱們今天上哪兒,上八達嶺去,正好是最堵的時候,他就看你最堵車的時候你的表現是什麽樣子的,他都要看你這個人是一個什麽樣,最終他才決定把他的錢給你,讓你覺得你可以把這個事做成。
團隊是5×5不是5+5
當然我們現在說,一般說人是單個的人,最重要的是團隊。團隊就是說什麽叫團?團就是像面團嘛,這個團是能夠有凝聚力的,不是說一下子散的,彼此之間誰也離不開誰,誰離開誰了以後,自己的價值都會減少。這是就是說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是一個成熟效應,五個人在一起,5×5是25,不是5+5,這才叫團隊。
你在離不開的原因是因為所有的人都是你的操作系統,你就是個應用軟件,你離開這個操作軟件你什麽都不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團隊。團隊的人這就叫緣分,你能夠契合,跟所有的人能夠契合在一起,跟這個團隊契合在一起。什麽叫契?就是過去的契約,就是一個塊,一個玉塊,或者一個銅的、金的,把它掰成兩半,我們知道破鏡重圓的故事吧,一人拿一塊,以後失散了,再見面的時候,能夠合上,那叫契合,合上了,過去是一種信用憑證,契約契約就這麽來的。
臺灣、香港都不說團結,都叫團契,如果沒有這種團契的精神,你是很難走遠的,有時候少一個人,整個團隊一直就會整個的氛圍會改變,整個的組織的整體能力會改變,那你經營的可持續性非常成問題了。所以你一定要在核心人物永遠有這種不離不棄的這樣一種強烈的願望,不是外在要求,是強烈的願望,願意待在一起,走了、離開了會覺得難受,所以剛才他們這個搬家。在美國你知道是非常註重家庭,他這個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有三分之二的人那麽遠的舉家隨著你遷,那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你想想,我們長期在一起的時候,那種剛開始是叫向心力,常常處久了,就會產生大量的離心力,好多離婚是因為擠牙膏的位置不一樣嗎?有很多很多的小細節都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排斥。長期能夠在一起,那真的是很難很難的。所以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的競爭對手好多方面比你強,但是你一個非常穩定,非常有凝聚力的團隊的話,你可以走多遠,所以人的因素非常非常重要,對於創業者來說。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昨天讨论的一些补充 姬姬熊
http://xueqiu.com/4207564213/36754626 昨天发了一天个人关于银行的看法,没想到会有如此多的朋友参与讨论,让我感到十分意外与激动。同时在评论中,许多朋友提出了宝贵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昨晚因喝酒,许多评论没有细看,只能简单浏览,恕我不一一回复。以下是我对部分问题的看法:
1、关于银行暴利的问题
前几年,关于银行暴利的问题被屡次提及。
平心而论,银行确实享受到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也积累了一定的风险,一旦爆发,就会吞噬利润。
另一方面,银行的暴利只是绝对额的暴利,而非利润率的暴利,平均利差大约也就在2%左右。这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的融资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几乎大多数信用都是银行创造的。
最后,银行的绝对额或规模是受到资本的限制的,有多大的本钱做多大的生意,不可能进行无限制的扩张。
2、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
我这里放一张以前读书时,风险投资课程内的一张PPT,基本可以简单的说清楚小微企业发展与融资的过程与需求。
查看原图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他的融资需求、融资方式是不同的。
在初期,可以依靠家庭、朋友等社会关系,或是银行贷款来进行融资,这个阶段一般融资规模较小,而且可以通过自住房产的抵押即可满足资金需求,可以说至少80%以上的企业都处于这个阶段。
在度过初期后,企业逐渐发展,一般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贷款需求。尤其是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本就是轻资产,而且盈利能力也未体现,根本无法从银行获取资金,这时就需要创业投资公司了。在美国,单单是硅谷就有8000到10000家天使投资或是创业投资公司,所以美国的创新或科技型公司可以不断发展。
企业经过发展、发展、发展,有更大的目标后,一般就会考虑IPO,比如我国的新三板、创业板等,都是为这些企业融资服务的。特别是2015年下半年要推出的注册制,将会为许多企业提供极大的融资便利。
但是我认为,目前我国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体系中,真正缺少的并不是银行贷款或是IPO,而是缺少像美国这样的创业投资氛围与相关的配套政策支持!尤其是对创新、科技型创业公司的融资支持。
3、关于金融集团
目前随着国内机构或是个人财富的积累,需要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可以说是发展迅猛的。我记得从2012年以来,监管政策不断放松,打破了很多壁垒,逐步进入了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
貌似是2012年,期货、保险与券商都获得了资管资质,打破了很多壁垒。但是对资管业务我了解的并不深入,就不展开了。
但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集团开始了收集金融牌照之路!!!
4、关于个人房产抵押或按揭贷款
个人房产抵押或按揭贷款,是很常见的一种贷款类型,大家通常以为抵押很好很安全,银行大力做房贷那就行了,但是实际画面并非那么美!
房产抵押的最大好处就是有担保品,万一借款人还不了钱,拍卖房产就行。但是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抵押贷款流程长,耗人力,而且一但客户不还钱,银行还得忙诉讼、跑法院。前几年楼市好,这些问题不大,近2年楼市冷,问题就大了。
(1)一线城市房价还算坚挺,银行的本息还算有保障,而且房子的流动性也还过得去;三四线城市如果房价不幸跳水,可能贷款本金都没保障。
(2)楼市成交不旺,房产不停流拍。大家可以去淘宝看看司法拍卖,里面的房产拍卖数量这几年绝对是暴增的,流拍2-3次非常常见。这个过程中,银行员工可能会几乎天天跑法院、忙诉讼,基本就是养一个员工住在法院里。
(3)买卖不破租赁,带有租赁的房子没法执行拍卖。如果不幸遇到一位懂行的客户,那真是要吐血了。
(4)关于按揭贷款: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近几个月有买房子的,或者从网站也可以了解到,虽然政府放开了限购,降低了首付,允许银行按揭利率打折,但是实际在申请按揭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除了为房产提供项目贷款的银行,在后期卖房过程中会为购房者提供优惠利率外,其余银行很少会给折扣。因为按揭贷款有两大缺点,一是期限太长,二是费率低、不赚钱。以前银行考核以规模为主,但从2007~2009年起,银行考核基本逐步以资本回报率与利润为主了。
5、关于信用卡
昨天有朋友说到信用卡,这里我简单说一下:
信用卡,源自美国,基于日常消费。目前国外商户刷卡费率基本为2%以上,发卡机构依靠佣金收入即可维持较高的收益率,而且国外信用体系发达,公民对信用的认知与重视程度、消费水平与消费意识等远高于国内,同时客户也愿意为信用卡带来的便利缴纳一定的年费,所以国外的信用卡业务收入主要为循环利息、分期手续费、刷卡佣金与年费收入,而且这四项主要收入均占有一定的比例,结构比较均衡。
一般来说,国外的信用卡业务盈亏平衡点是发卡100万张。
我国最早发信用卡的应该是中国银行,但是第一张标准意义信用卡是广发银行发的(这里不讨论准贷记卡和贷记卡的区别了)。
2003年左右开始,招商银行等各家银行开始圈地,同时这些银行从台湾、香港招了很多专业人士,开始了漫漫发卡之路,这时候这几个银行的经营模式都是参照国外以及港台的,想法很天真,但也不能说他们是错的,因为毕竟这几家银行的信用卡现在都盈利了,而且赚的还不少。
发卡!发卡!发卡!到2006、2007年左右,这几家银行发卡量都突破百万了,但是发现还是不盈利,为什么?一是当时受理环境未跟上发卡速度;二是营销成本高,而且基本不收年费;三是POS佣金低。
这时,领导改口说信用卡的盈亏平衡点是发卡300到500万张以上。
我记得2007年末,广发、招商银行宣布信用卡业务盈利,好像招行那时候发卡已经过了千万张。
于是,银行鸡血打的更凶了,很多中小银行也加入了发卡大军中。不幸的是,2008-2009金融海啸来袭,信用卡不良率飞升,盈利之路更为漫长了,许多银行吃不消了,暂缓了信用卡业务发展速度或谋求转型。我认为,这给了四大、招行、广发等银行极佳的机会,因为他们实力雄厚、扛得住,而且客户积累期已过,在中小银行休息的时候,他们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招商我不清楚,广发近几年信用卡中心贡献的利润应该可以占到全行的2至3成。)
金融海啸期间,部分中小银行也没有闲着,他们咬着牙进行着业务的转型,最终也杀出了一条血路。比如用信用卡放小微贷款,按日计息,每日万分之五,年化18%;利用信用卡分期做个人信用卡贷款,名义手续费0.5%/月,年化也有约12%。
代表银行有泰隆银行以及一些城商行。
这里不得不赞叹台州市,这样一个三线城市,诞生了台州银行、民泰银行与泰隆银行三家跨区域经营的银行。尤其是泰隆银行,利用信用卡放小贷,一个信用卡中心10几20个人,一年能赚好几亿。去年李克强总理走访泰隆银行,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在小微领域发展的成功,也许未来泰隆,会是中国小微银行的模板。
信用卡业务经营说白了就是靠概率,行业整体激活率估计在60%至80%左右,动卡率应该在40%至50%(数据源自银联数据,约200家左右的小银行发卡系统是银联数据提供的),每家银行的信用卡客户动卡情况其实是差不多的,招行不见得特别好,其他银行也不见得特别差,只是数量上了规模后,利润真TM是客观啊!!!!!
一般普通消费用的信用卡,额度在2万至5万的话,卡均收入在500至1000元左右,卡均成本(资金成本、拨备成本等)在400至600元左右,但从这个角度来看收入-成本,肯定是赚钱的。
但是信用卡是集中运营的,营销费用、管理费用、人力成本、系统费用、征信(人行收取8元/笔)、制卡、寄卡等各个运维环节的总成本是很高的。同时,随着发卡量的增加,边际成本是递减的,这就是为什么信用卡讲究规模。
中小银行规模上不去,卡均运营成本减不下来,怎么办?那就提高单卡收入呗。
以X银行的小微取现的信用卡为例,卡均额度在8至10万,但是卡均收入是4000元左右,卡均成本在1500元左右,一张卡相当于5-6张普通信用卡。
还有X银行的分期卡,卡均额度在20至25万,卡均收入8000至10000元,卡均成本4500至5000元,相当于10几张普通信用卡。
而且普通信用卡经营,依靠的是大数法则,靠的是正态分布,玩的是概率。而小微信用卡与分期卡,则是立足于细分市场,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不但其动卡率高于普通信用卡,而且较小的规模即可实现盈利,同时还可以为银行的零售线提供产品支持。越来越多的银行,使用信用卡来替代普通贷款。
(小微信用卡取现每日万分之五利息,年化18%;分期信用卡年化约为12%至18%;普通信用卡年化收益率约为12%至14%;这里的收益率计算方法是:本年收入/本年日均垫款;信用卡对比普通贷款的最大好处:流程短、轻!)
这里要吐槽一下中国的商户POS扣率,太低了,银行无利可图!那些商户口口声声说扣率高,负担重,要减负!嘴巴说着1.x%的扣率高,但是做着不开发票打8折的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刷卡后,账务太清晰!
另外,关于各种各样的联名卡、XX卡等,这些都是要立足在有足够的基础客群的基础上才可以推广的,至少发卡量要达到10万张以上。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只有少数几家银行还在不停的发新产品的原因。
另另外,目前信用卡业务是传统银行业务内最先进、最依赖科技、最依赖数据、最接近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可以说是未来个人金融在支付、互联网、移动技术、大数据分析的入口或基础。只是目前限于监管政策,许多事情暂时没法做而已~~~
6、关于银行的估值
(1)银行的低PE:一方面是源于社会融资体系不发达;二是利率未市场化;在这样的环境里,银行只能给这个估值。
(2)银行的低PB:银行享受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时,也积累着风险,目前是风险爆发阶段,银行的PB到底该是多少,不良充分暴露后就知道。
未来可以给出高估值的银行,我认为是在利率市场化后,能在竞争中胜出且优势明显的银行,现在去推测银行的估值、对和国外银行对比、到底是15倍还是20倍,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市场上16家上市银行,我认为谁都有机会。
关于我认为哪家银行最好,我暂时觉得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这三家我们印象中效率底下的银行,反而悄悄地走在了很多银行的前面!
7、关于有数据的量化分析
数据有,但是目前不能透露。万一雪球有同事,那就糟糕了。。。。。因为有些数据,明眼人一看就是哪家银行。
8、关于股票
股票,我不懂!我选股跟大V,我的雪球组合都是随便组一个看看的
中长线推荐
@翰林院大牛1号 短线投机推荐
@zangyn 另外我最喜欢的文章是
@炒的是心 的儿女系列 和
@吕健中 每天分享的心得!
我真的对Z神的多空动能分析很好奇!!!!!!!!!
王石昨天劇透:“萬寶之爭”結果已經非常清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31/154126.shtml
導讀 : 王石在演講中稱此次和寶能系的股權之爭,結果已經“非常清楚”。
i黑馬 訊 1月31日消息,年度大劇“萬寶大戰”或將落下帷幕。昨日,王石參加新疆當地政府主辦的“天山峰會2016”時表示,此次股權之爭雖未結束,但“結果非常清楚”。
王石還在演講中透露,自己不歡迎寶能系控股的原因有二,一是在他對萬科的設計中,一直是“國有股占第一大股東”,如果公司想要“舉足輕重”,不能是一家純粹的民營公司,而應是混合所有制;二是,在今天的中國賺錢不像從前那麽容易,“更需要智慧”,頗有深意。
而就在1月29日,萬科發布公告稱公司A股股票將繼續停牌,或一直停到今年6月。分析稱,萬科或用時間成本耗死寶能。
“寶萬之爭”時間軸:
2015 年 1 月: 寶能系旗下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鉅盛華開始買入萬科股份。
2015 年 7 月 10 日 : 寶能系持股比例達到5%,在二級市場舉牌萬科。
2015 年 7 月 24 日 : 姚氏兄弟耗資約160億取得萬科10%股份,一舉躍升為萬科第二大股東,再次舉牌。
2015 年 8 月 26 日 : 寶能系持股比例增至15.04%,超過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第三次舉牌。
2015 年 9 月 1 日 : 華潤接連增持,持股比例約15.23%,以微弱優勢重奪萬科第一大股東之位。
2015 年 11 月 27 日 : 鉅盛華買入萬科A股2364.65萬股,寶能系再次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
2015 年 12 月 4 日 : 寶能系舉牌萬科,持股比例增至20.008%。
2015 年 12 月 7 日 : 又一險資入股萬科,安邦系持有約5%萬科股權。
2015 年 12 月 10 日 : 寶能系耗資37億元購萬科約1.91億股;深交所向鉅盛華發關註函,寶能系將戰場轉至香港市場。
2015 年 12 月 11 日 : 寶能系共持有萬科約22.45%股份,占據第一大股東寶座。
2015 年 12 月 17 日 : 晚8點左右,王石內部演講稿流出,稱不歡迎寶能成為第一大股東,“寶萬之爭”正式公開打響。
2015 年 12 月 18 日 : 淩晨4點,寶能集團回應稱“恪守法律,尊重規則,相信市場的力量”。中午萬科A深交所申請臨時停牌,公告表示“因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籌劃股份發行,用於重大資產重組及收購資產,下午13:00起停牌,待公司刊登相關公告後複牌。”晚間,萬科總裁郁亮發聲力挺王石。
2015 年 12 月 19 日 : 王石微博轉發自媒體文章《萬科被野蠻人入侵前後的真相,一場大規模洗錢的犯罪》,並配文“下星期一見“。
2015 年 12 月 23 日 : 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拜訪了瑞士信貸,並發表演講,表示了對潮汕幫的尊重,並認為寶能、華潤、萬科均屬於深圳幫,為深圳做建設,不應發生內鬥,“願做出妥協”。晚上近12點,萬科、安邦分別發表結盟聲明,萬科稱歡迎安邦成為萬科重要股東;而安邦則表態積極支持萬科發展,希望萬科管理層、經營風格保持穩定。
2015 年 12 月 24 日 :淩晨萬科與安邦保險各自發文,表達了雙方欣賞的態度。白天,王石現身香港,在某外資機構拜票,當日下午,王石又匆匆趕回到深圳,在國泰君安進行走訪。又現身深圳,在國泰君安分公司會議室繼續開展“巡演”。
2016 年 1月29日,萬科發布公告稱公司A股股票將繼續停牌。
以下是經i 黑馬編輯的王石演講節選:
梓木、希慶我們是改革開放的第一代,甚至比改革九二派還要早。我們改革開放這條路在中國現在面臨轉型,因為中國現在提倡“一帶一路”,我們更多扮演的角色是學生,不是說帶來什麽賺錢機會。當然有機會,當然要賺錢,但更多的來講應該是學習。
如果你的公司是一個純的民營,舉足輕重就會有危險
我自己最近身份有一些改變,說股權之爭,你要改變身份?能不能改變,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說的:
第一點,中西部大開發和延伸的“一帶一路”,中西部的開發延伸到國際,延伸到中國轉型,延伸到國際化。
萬科是由一個地方國營公司變成一個上市公司,用現在的時髦話來講,它是一個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從國營改變到上市公司的時候,應該說我可以成為第二大,因為股權結構的改變,上市之前就是60%是國家的,40%是企業的,最後60%變成了40%,40%變成了25%,之後地方國有企業慢慢的轉,我可以成為第一大股東,就像現在的民營企業一樣的,雖然是上市公司,但是我們沒走這條路。
沒走這條路兩個原因,首先是國情,因為我有很大很大的做企業野心,在股份制改造的時候,公司凈利潤是1200萬,但是我的野心就一定能做中國未來舉足輕重的企業,既然舉足輕重,如果你這個公司是一個純的民營,舉足輕重就會有危險。你要有民營的活力,要有外資的規範、成熟,但也要有中國國情、社會主義體制國 有企業的成份。這麽多年來,萬科一直是國有股占第一大股東,過去設計是這樣的,現在是這樣的,將來也會是這樣的。在民營企業,不管我喜歡不喜歡你的時候,你要想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我就告訴你,我不歡迎你。因為這是萬科的混合所有制所決定的,雖然現在股權之爭還在進行之中,但是結果非常清楚,混合所有制把多種因素結合在一塊,我們為中國轉型往前發展。
圍繞今天的主題,如何讓我們這些企業往“一帶一路”投資,我覺得也應該是混合所有制,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戰略,修橋修路,多元調配,開路修橋、修電站,重新調配能源。民營企業雖然看到機會,但是怎麽做,肯定是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不一定是一塊搞合資公司,各種資源優勢,大型國企的,民營的、活躍的,再 有國際上戰略的把握,一定是一個國際平臺的公司。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資源怎麽整合,萬科指出一條路。
現在賺錢不像以前那麽容易了,在中國做事情,更需要智慧
第二點,怎麽做貢獻,首先你得發現你的優勢,你想去的地方優勢,中國目前有800個城市,萬科投入的城市目前不足40個,實際上有2000家房地產企業,做得非常好的企業,投資的城市遠超過100個,甚至150個,但是萬科沒有,只有40個。為什麽呢?根據中國經濟劃分的一個區別,我們重點投入一些城市。國土面積占的是中國國土面積9%,人口集中到了55%,GDP75%,出口額92%。雖然是部分城市,但是整個在中國有限的國土面積,它的經濟最活躍,創造最有活力的地方,這是萬科的布局。
萬科重點投入在東部、中南部,我們也在調整,現在賺錢不像以前那麽容易了,什麽叫容易呢?挖個坑就能賺錢,現在不是。到了白銀時代,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中國經濟還在發展,對有準備的公司才是開始,過去的一年,整個房地產形勢不怎麽樣。萬科可以說營業規模2450億,預售款95%,我們重點還是中南部。到這里幹什麽?我們是不是要積極的加入、參與新疆西部的環保,西部的扶貧。
談到新疆問題,談到民族問題,談到宗教問題,比較敏感。因為在中國做事情,不僅需要勇敢,更需要智慧。我們搞傳媒的老大哥(王波明),我覺得就比較有智慧,這就是中國的國情、中國的文化,我們怎麽走出去?國際上融合,實際上新疆問題很大的一部分就是新疆的發展貧富懸殊,如何讓這里更多的人脫貧,我想這是新疆安定非常重要的原因。
首先,我們應該學習什麽東西,其次,我們能做什麽。萬科非常願意,首先我是深圳的企業,深圳在現代化方面表現的非常好,整個GDP已經接近1萬億,創新各方面非常好,財政收入也非常好。首先深圳的商業把深圳社會更多的資源動員起來,如何和西部融合?當然不僅僅是新疆,盡好我們的企業責任,在扶貧脫困上看我們能做什麽。
時間問題,就談這些,謝謝各位。
昨天羅輯思維粉絲突破666萬6666,申音默默的為羅振宇的朋友圈點了個贊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16/154709.shtml
導讀 : 要說頭條,大家肯定以為是315吧,但靜靜心里想選一件自己覺得很溫馨的小事兒。
大家早桑壕,告訴你們一個開森的消息,一直做早報的“黑馬哥”童鞋準備休產假了,想想生個小猴子都有點小激動呢。很多人在後臺問黑馬哥是男是女,我只想說你猜你猜你再猜~~~
從今個起,靜靜預備接班。先自我介紹下,本人複姓xx,單名一個靜字,你們可以再投票幫我選個好筆名哈,廢話不多,開始今天的早報。
要說頭條,大家肯定以為是315吧,但靜靜心里想選一件自己覺得很溫馨的小事兒。
1、羅輯思維粉絲突破666萬6666
昨天,自媒體大紅人羅振宇,“小小炫耀”性的秀了一條朋友圈,原來羅輯思維粉絲已經突破6666666,好吉利的一個數字,老羅還認認真真的說了7點感想。(要知道這個羅胖兒,平常在朋友圈就只會發“葷段子”呢)
羅輯思維自2012年創辦至今,以有種、有趣、有料的內容而獨樹一幟,嘗試了很多新媒體試驗,靜靜和身邊好多朋友都是他的粉絲。
但是,定睛一看,貌似發現了什麽稀奇——申音為他點贊了!就是第一排的倒數第二個。
《中國合夥人》教會我們的是,千萬不要和好朋友一起做生意。申音和羅振宇的恩恩怨怨愛恨情仇無需多言,一對原本被外界看好的黃金搭檔的決裂、分家,難免令人唏噓。
但這一贊解千仇,還是讓人一大早心里暖暖的。
(上:申音;下:羅振宇)
靜靜突然想起一句話,還是要和大家分享。
要共同做任何一個長期的事情,沒有熱愛是無法持續下去的,但光有熱愛也還不夠,相互信任是基石,而信任的前提是不要高估人性。所謂累覺不愛,其實未必是真。
2、315晚會經典吐槽!
歷屆315最好看的不僅僅是誰被曝光了,而是看公關們是如何各展身手的,直接PO上昨晚最有趣的幾張圖!!!
要知道,315=PR從業資格證考試啊!
看來只有公關狗和營銷狗在看315啊!
一句話說清楚昨晚315發生了啥~
3、AlphaGo獲韓國棋院九段稱號 柯潔約戰阿爾法狗!!!
李世石總比分1:4不敵谷歌AlphaGo,人機大戰第五場比賽終於落下帷幕,人類最終1:4輸的心服口服。
在比賽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韓國棋院總裁洪錫鉉向AlphaGo頒發了名譽九段證書,DeepMind鞏固學習小組負責人大衛-席爾瓦(David Silver)上臺領獎。
當然只有一人還不服氣——柯潔大魔王!!!
靜靜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廣告如此的受歡迎啊,嗯,柯潔柯少爺,該你上場了!
網友神點評:
@柯潔大棋渣: 為了圍棋職業棋手尊嚴,全力一戰!
@lucky紫: 你知道無人問津(我曾經的棋迷同學已經多年不下棋了)的棋類比賽找贊助商多難嗎?金立無怨無悔的做中國職業圍棋的贊助商(因為老板是棋迷),已經十年了。正是你眼中的“爛品牌”,盡力支撐了中國職業圍棋的發展!沒有這些類似這個“爛品牌”的支持者,你可能根本看不到這些現在能出現在你面前的棋手!
@騎名為鯤: (柯潔)輸一盤,(我)吃一斤屎,說到做到!
4、牛電科技CEO李一男涉內幕交易罪受審
之前傳言的牛電科技CEO李一男“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帶走調查”一事又有新進展。據財新網報道,李一男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受審,而罪名正是涉嫌內幕交易。
網友神點評:
@西瓜太郎: 李一男,曾經的天才少年,終於還是泯然眾人矣。一個人的智商,並不是做出眾大成就的充分條件。
@人不鬼徐世傑: 誒,48未必不能再起來,就看他怎麽走了
@世襲民工: 是天才,更是個賊!
5、豪豪豪,騰訊1億美金投資鬥魚!
遊戲直播平臺鬥魚TV宣布獲得騰訊領投的B輪超一億美金融資,A輪投資人紅杉資本以及南山資本都將繼續投資。未來騰訊可能與鬥魚在版權、資源方面進行合作。鬥魚TV未來發展定位為泛娛樂直播平臺。
遊戲產業的火爆,直接催生了遊戲直播行業的興起。國民老公王思聰創辦了熊貓TV,並親自擔任CEO,近段時間還不惜重金挖來了很多人氣女主播。王思聰的老婆們,鬥魚要和你們老公搶地盤啦,還不前來護駕?
網友神點評:
@江山無限好: 騰訊打倒了一個快播,又投了一個快播。
@天芃大圓帥: 直播造人幫他們成功融資1億美元。
@BJ分倉速遞: 呵呵,一個只靠賣弄騷姿的網站~
6、鬥魚女主播回應脫衣門說,“絕非炒作,人生已經毀了。”
郭mini稱:我感覺自己人生一瞬間就變了,我向大家保證自己關閉了直播,對此次事件毫無知情,絕非故意炒作,雖然我身為主播但更想做主持人,此次事件將會毀了我的職業生涯和未來婚姻,最後她表示不會再讓喜歡自己的粉絲擔心、失望。
網友神點評:
@李斯格林: 要是真想結婚就退出吧,還回來幹嘛天,不還是想著撈錢,以為自己的陳冠希?沒資本就別幹那些要資本的事。下直播你在攝像頭前換衣服?火箭沒少收吧?魚丸沒少騙吧?現在回來抹眼淚了有意思嗎,什麽樣大家都清楚,快自己消停瞇著吧。
@中華之光: 可拉倒吧,我當時就在看,你脫的那叫一個理直氣壯。現在後悔了?誰信?(這位網友貌似在經意、不經意間暴露了什麽,(*^__^*) 嘻嘻…)
7、“十三五”規劃草案刪除戰略性新興產業板
網友神點評:
@LeveragingLife: 占星板沒了,又一批LP哭暈在廁所,我琢磨大清國對LP各種圍追堵截坑蒙拐騙橫豎一刀是不是想告訴他們:瞎tm投什麽投啊,都這麽有錢了還財迷!國家經濟都這麽困難了,吃喝嫖賭了刺激消費不好嗎,道德的血液呢?
@雜文家王若谷: 十三五”規劃草案刪除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板!所謂戰略新興版完全重複建設、搶奪資源、疊床架屋! 已有滬市主板、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再搞戰略新興板不是疊床架屋麽?成熟的美國股市搞了100多年,也就兩個市場、三大股指!中國股市需要休養生息,不要再搞什麽“擴容大躍進”了!
@樂迷之音: 上海本就不該搞什麽新興戰略板!這是重複建設。應該把深圳建設為創業板中小板為主,上海以主板為主,形成分工明確,層次分明的二個交易所。
8、周鴻祎:送盒飯賣電影票不是360未來使命
奇虎360 CEO周鴻祎發布內部信,稱送盒飯賣電影票不是360未來使命,360要具備極客精神,利用人工智能做出對消費者有價值的產品。周鴻祎認為未來智能設備也會更加多樣化,智能手機並不是終極形態。
網友神點評:
@VBA_worm: 個人覺得圍棋之後又要一窩蜂的來AI了,時尚,跟風,就如同前一段的大數據一樣,其實大家什麽都不懂,但都在“激動且認真的討論”
@貓鈔: 我特別希望中國企業能夠,忠於自己的本行。uc最近都在在拍電視劇了...
9、陌陌Q4財報,營收3950萬美元。
2015年第四季度,陌陌凈營收達到3950萬美元,同比增長113%;而2014年同期為凈虧損10萬美元。此次陌陌財報中,最大變化是移動營銷已超越會員訂閱成第一大收入來源,陌陌CEO唐巖此前曾公開表示,陌陌未來將轉型成為移動營銷平臺。
網友神點評:
@千竹子: 貼吧就是因為廣告多,被大家拋棄了
@奶爸君: 賣印度神油給約炮的客戶
@微笑_傑: 移動營銷應該就是廣告收入吧
10、中國土豪全球掃貨:美的買東芝、海爾買WMF
海爾對GE家電的並購還沒落聽,又要出手買WMF了。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KKR基金正將旗下的WMF廚具公司出售,參與競標的又是海爾和美的。
2015年WMF營收10.6億歐元,估計此次交易價格可能在15億歐元到18億歐元。
接近此次交易的人士透露,海爾和美的都參與了報價,第一輪報價將在3月底前結束,根據報價決定誰將進入下一輪,KKR希望整個交易在第二季度完成。KKR是青島海爾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10%,此前青島海爾收購GE家電就有KKR在幕後牽線,外界普遍認為海爾最有可能拿下WMF。
兩個月前海爾和美的爭奪GE家電,最終海爾以54億美元勝出。
網友神點評:
@uohuoh: 又一個即將隕落的世界名牌 Race to Bottom.........
@屁屁套褲褲: 買海爾家電送完美福麽
@兩肋八刀: wmf本來就有中國生產的,沒有標made in germany的都是啊
靜靜第一次做早報
還望大家多多支持
有什麽想說的話
在評論里告訴我哈
大家麽麽噠早安
LOVE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靜靜 ,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似曾相識---為了昨天的南京
Nainital的碎片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2wh43.html
無奈離去,在“烈火”中重生
1881年,南海蠶繭歉收,絲織業因缺土絲而停產,絲織工人在絲織行會的調唆下,將不幸歸罪於機器繅絲廠多購了蠶繭,斷了手工繅絲業者的生路,於是搗毀機器繅絲廠 。因蠶繭失收導致當地手工業行會會員暴動,積聚了多年的新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終於以一種極端的形式爆發,滋事者搗毀機囂,三名機繅工人被殺。一直夾在官府和封建勢力之中艱難求存的陳啟沅眼見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心痛異常。他組織工人護廠, 收效不大,事態發展嚴重失控 ,無奈之中,他放下了多年來對官府所存的戒備之心,請求官府派兵平亂,結果卻出人意料之外,清政府不但沒有派兵,反而在幾天後頒布停工封廠令,腐敗的 清政府下令所有絲廠“克日齊停工作”,南海縣知縣也頒布了《禁止絲偈曉諭機工示》,並且派兵查封全部機械繅絲廠。清政府為什麽這樣做?原因很複雜……絕望至極,繼昌隆被迫遷往澳門。
陳啟沅 我國第一家機器繅絲廠創始人
提要:18世紀產業革命後,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開展科學養蠶,改進絲綢機械,成為近代絲綢機器工業的發源地。中國絲綢工業最先走入近代化的則是繅絲工業。1873年由廣東華僑商人陳啟沅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標誌著中國近代機器工業的開端。
在當時,中國生絲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正處於日漸式微的階段,自陳啟沅制造的國內第一臺機械繅絲機誕生後,國內沿用了數千年的手工繅絲逐步被機械繅絲取代,使“廠絲”的競爭力遠遠高於“土絲”,從而大大促進了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初國內種桑養蠶業。
出國經商不廢農桑之心
陳啟沅(1834-1903),字芷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簡村人,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少年時代曾兩次應童生試。陳啟源好學,對於諸子百家,天文地理,均博學強記,知識豐富。據傳說,他曾把一部五六萬字的《康熙字典》完完整整地抄在一把普通的紙扇上,一般人要想看清字跡筆畫,非得用放大鏡不可。他是我國第一個近代民族工業實業家、愛國華僑、南海繼昌隆機器繅絲廠創始人,除了開拓實業,他還勤奮著述,以惠後人,撰有《蠶桑譜》一卷、《陳啟源算字》十三卷等。陳啟源1903年去世,葬於南海小塘鷓鴣崗。
陳啟沅在未成年時,父親去世家境漸漸困苦,於是放棄科舉,與二哥陳啟樞在村中一邊教書,一邊以農桑為業。後為生活所迫,陳啟樞出國到越南謀生,三年之後,稍有積蓄,於1854年回國,帶陳啟沅同往越南,在那里從事紗綢雜貨買賣。陳啟沅極有悟性。到越南後,又到暹羅(泰國)、緬甸等地考察機器械具。在暹羅時,他對當地采用蒸汽機進行繅絲十分感興趣,經過長期觀察、研究,熟悉了機械操作。特別是看到法國式的“機械制絲,產品精良”,萌發了創辦繅絲廠念頭。當時廣東南海順德一帶盛產蠶繭,但因制造方法落後,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生絲競爭不過洋絲。19世紀60年代,在清政府與太平天國的戰爭中,中國生絲的重要產地江浙地區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生絲的產量一度銳減。而這時法國、意大利等西歐主要生絲產地卻被一種叫“微粒子病”的慢性蠶病所折磨,生絲的生產幾乎到了癱瘓的地步。因此,歐美的生絲消費者轉而向未受到戰爭破壞的廣東地區大量收購。到了70年代,廣東土絲的發展和對外輸出已達到了高峰。但歐美絲織業者認為中國絲的“品質不純、貨樣不符、粗細不勻、價格高昂”,他們迫切需要品質良好的生絲,並且明確提出願出較高的價格來購買如同歐洲用機器生產的廠絲。這種局面更激起陳啟沅回國辦廠、振興民族絲業的強烈願望。
在“破壞風水,傷風敗俗”中建廠
1872年,陳啟沅賣掉自己在越南堤岸廣東街的物業,回到家鄉廣東南海簡村開辦了繼昌隆繅絲廠,沒有官府的支持,沒有洋人的資金,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資本開辦的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機械繅絲廠。
陳啟沅的家鄉盛產原料繭,當地農民有繅絲傳統,因而人員可大量招募。於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國式繅絲機器,親手設計繪制了兩套機器圖樣。全部設備包括蒸汽鍋爐、繅絲車和絲釜都由當地制造,其中絲車改為木制,絲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國式(共拈式)”的繅絲機,親自主持廠房和設備的設計制造,包括鍋爐、蒸汽爐、貯水器、繅絲機、焙繭室等。當時投資7000余兩白銀,其中4000兩用於廠房、設備,3000兩用作流動資金。由於資金限制,當時設備因陋就簡,主機是一個經過改裝的輪船舊馬達。煮火鍋爐一座,貯藏冷水的大鍋一口及綴絲的釜位數十,可容幾十人操作,雇工大都來自左右鄉鄰。鼎盛時繼昌隆的繅絲工人多達600人,繼昌隆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工人可按季度參加分紅,還建立了相應的質量管理制度。這種管理制度對後繼者起了示範作用,奠定了當時民辦企業的基本格局。
對於廠址的選擇,陳啟沅除考慮到原料、人力、貿易、信息等因素的便利外,更加考慮到要與官府和封建行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以規避政治風險。但偏偏事與願違,從建廠之初,陳啟沅的機械繅絲廠就被指責為破壞風水,傷風敗俗。
對工廠完全沒有認識的地主豪紳以高煙囪破壞風水、男女工混雜有傷風化等為借口,阻礙新廠的開辦。陳啟沅采用與外鄉人合作制造設備的方式,成功避免了正面沖突,用一年時間,建起了規模了得的蒸汽繅絲廠。他對手繅工藝的最大改進是把炭火加熱煮繭變為蒸汽鍋爐加熱煮繭,這一改變,使繅絲生產工廠化成為可能。而機器繅絲的高效率和高品質,為陳啟沅站穩腳跟、說服鄉民提供了有利的事實依據。
繼昌隆投產一年獲利豐厚,女工們手中有了積蓄,有人萌發了自由戀愛的想法,也有人對封建包辦婚姻不滿,鄉民本來對男女同工早有微詞,見有女工“膽大妄為”,便指責為“傷風敗俗”,用“浸豬籠”的方式嚴加懲罰,陳啟沅的繼昌隆自然成為眾矢之的。在此期間,陳啟沅大量投資家鄉的公益事業——辦學、辦醫療、興修水利等,由於他的努力,南海簡村興盛一時。1876年,由於歐洲氣候不佳,意、法等國蠶繭嚴重歉收,洋商爭先恐後來華采購生絲,一時絲價狂漲,繼昌隆也在這一年獲得了厚利。另一方面,經過幾年之後,機器繅絲女工的技藝已成熟,產品質量逐漸穩定。這時候社會上對新繅絲廠的看法才有了轉變。
革新技術,使用蒸汽新動力
建廠初期,陳啟沅在生產工藝上主要改進在於采用鍋爐熱水蒸氣煮繭,代替手工繅絲的炭火煮繭。舊式繅絲業技術落後,主要工具有繅車、竹磨、鍋馬、絲籠、繳竿、鐵鍋等,傳統家庭繅絲多在土竈中以炭火加溫煮繭索緒。這種煮繭方法溫度難以控制,並容易造成生絲纖度不勻凈的毛病,不適應近代機器絲織業的要求。陳啟沅對手繅絲煮繭技術加以改進並使用蒸汽機,其作用是,“一、用來發動抽水器向外湧吸水入廠;二、煮沸水,並將沸水透過汽管輸送到各繅絲工作位去。”19世紀80年代以後,手工繅絲業中,效率較高的足繅機逐漸代替了手繅機。陳啟沅設計這種半機械的繅絲小機,也逐漸為廣大的手工業者所接受。
機器繅絲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十分顯著。陳啟源把他所設計的“新器”和手工繅絲的“舊器”作了比較:“舊器所繅之絲,用工開解,每工人一名可管絲口十條,新法所繅之絲,每工人一名,可管絲口六十條,上等之婦可管至百口。”此外新法所繅之絲,粗細均勻,絲色潔凈,彈性較大,因此,售價也較手工繅絲高出三分之一。機器繅絲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與原來的手工操作相比,質量精良,柔軟精美,大量出口,遠銷歐洲和東南亞。這也是中國民族資本經營近代機器工業的肇始。
陳啟沅在晚年,著有《蠶桑譜》一書。書中保存了當年設計的機器圖樣。通過比較,他描述了新式機器提高工效幾倍、十幾倍的生動景象。不僅如此,對產品質量的提高也有重大作用:“新法所綴之絲,粗細均勻,絲色潔凈,彈性好,以致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沽出之價,竟多三分之一。’”以致“期年而獲重利。”陳啟沅在家鄉創辦機器繅絲,使縣內繅絲業實現機器生產後,廠絲“一船絲運出,一船白銀歸”,極大地刺激了蠶桑業和繅絲、絲織業的發展,至1920年,全縣年產鮮繭萬多噸,1922年,全縣生絲產量約占全省二成,1924年,僅西樵、民樂兩地的絲織機,便約占全省四分之三,年產紗綢100多萬匹(每匹4.8丈、約合16米),民樂還創制出具有扭眼通花圖案、更利於通風透氣的香雲紗。民國18年《蠶紗報導》記載:南海紡織品之輸出占全省輸出總值的80%以上。以蒸汽機為動力,雇工六七百人,采用機器繅絲,產品精美,獲利甚厚。兩年之後,南海又建立了4家繅絲廠,至19世紀80年代初增至11家,共有繅車2400架,每年產絲1200包。
無奈離去,在“烈火”中重生
1881年,南海蠶繭歉收,絲織業因缺土絲而停產,絲織工人在絲織行會的調唆下,將不幸歸罪於機器繅絲廠多購了蠶繭,斷了手工繅絲業者的生路,於是搗毀機器繅絲廠。因蠶繭失收導致當地手工業行會會員暴動,積聚了多年的新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終於以一種極端的形式爆發,滋事者搗毀機囂,三名機繅工人被殺。一直夾在官府和封建勢力之中艱難求存的陳啟沅眼見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心痛異常。他組織工人護廠,收效不大,事態發展嚴重失控,無奈之中,他放下了多年來對官府所存的戒備之心,請求官府派兵平亂,結果卻出人意料之外,清政府不但沒有派兵,反而在幾天後頒布停工封廠令,腐敗的清政府下令所有絲廠“克日齊停工作”,南海縣知縣也頒布了《禁止絲偈曉諭機工示》,並且派兵查封全部機械繅絲廠。清政府為什麽這樣做?原因很複雜……絕望至極,繼昌隆被迫遷往澳門。
世界潮流,不可阻擋,歷史發展,豈能遏止!意味深長的是,三年後,當陳啟沅得知解禁消息後,他毫不猶疑把工廠再度遷回家鄉,並且自行設計制造了一種腳踩式繅絲機,供手繅工人居家使用。而這種腳踩式繅絲設備,本應出現在蒸汽繅絲之前。說明陳啟沅意識到,多種繅絲方式並行,更適合當時中國國情。腳踩式繅絲機的出現,緩和了機繅與手繅的矛盾,是陳啟沅對繅絲業發展進程的完善。幾年後,陳氏經營規模擴大,又辦了幾家工廠,並在廣州開設絲莊,專營生絲出口貿易,生意日隆。由於陳氏辦廠的示範效用,附近鄉里先後仿效,迅速推廣,20年後,廣東省機器繅絲廠達數百家,有女工10萬人,生絲出口總值達4,000萬兩白銀,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行業。
破除不良習俗,造福鄉里百姓
陳啟沅,不僅是一位傑出的企業家,而且是思想開明,敢於與傳統抗衡的先驅。早在在安南經商期間,他曾籌集資金建起潔凈磚屋,請國際紅十字會醫護人員,免費為被視為不祥物的臨產土人孕婦接生。帶頭廢除不良習俗——“雞米酒”俗,造福鄉里。南海、順德農村女子嫁後有不落家陋習,新娘新婚三天後,即回娘家居住,只有逢年過節才返回夫家住一二天,直到懷孕了才落家。在落家時,不論婆家貧富,都要擺一席酒宴,宴請當年曾參與婚禮的親戚朋友,被叫做“雞米酒”。這就苦了貧苦的家庭,如不擺過這酒席,而悄悄落家,將被鄉鄰所鄙視和非議。陳啟源有見於此,決心革掉這個陋習,他就從本家做起,凡是從他父親起所衍生的後人,不論男婚女嫁,落家時一律不搞“雞米酒”。這樣一來,鄉里目睹富甲一鄉的陳啟沅尚且不擺雞米酒,從此不但不敢非議,而且相繼仿效,一改此常令貧窮人家深感頭痛的陋習。
今天打倒昨天成功的我 Walmart/ 6月之後沒有再開班的時間表
前天出了一篇不要Prediction買股票之後,昨天筆者持有的兩只以營利和增長估值的YUMC 和WMT大升並創52周新高,好像是對自己出文的抗議。
而Walmart更加不負我望,營業額再度囘升,主要是由網店帶動,第一季增長按年再進63%,按季上升29%,而Amazon也只是按年上20%。Walmart這個數量和速度,真的是非常厲害。
而這個阿一阿二的黑洞對局引發的磁吸效應,會把四周其它的實體店的銷售盡吸,並加快它們的終結。
筆者估計現在Walmart的網上營業額已經佔他的縂銷售的7.2%,而Walmart的縂銷售是Amazon的3.8倍,因此,筆者相信Walmart的網上零售已經等於Amazon的2成7。
Walmart能夠增長這樣快是他決定讓自己的Online店打自己的實體店。
寫到這裡我想起幾年前700的QQ如日方中時,有人質疑馬化騰開微信會對自己的QQ不利影響時說,情願死在自己手也不會給這機會對手。
這些商業管理人不單能今天打倒昨天自己,且是一個昨天非常成功的自己,非常令人尊敬。
筆者幾年前也看過Walmart盆數,當時並不喜歡他每年花了很多錢在有關實體店的投資,但這兩年卻相反,實店Capex大跌,就算以高價入股京東和買Jet.com還是省了很多實體店投資用的現金,自由現金流仍然大大高於盈利,於是開始留意。
很多分析員質疑為何Walmart高價買入這些網店阿二。
其實科技股的價值分開兩种,一類是Google,facebook和Amazon,它們的價值是由直接面對顧客的銷售而來,另一類是如JD和 Jet.com, 因爲網絡是勝者全勝,阿二阿三是很難經營和賺取利潤,它們的價值是來自同業的引擎技術。
這些有著如Porsche的Turbo引擎技術,對一些還沒有這技術如Walmart是非常有價值的,配上它就如老虎添翅膀。設想象Walmart是在跑道上最前的跑車,它原來的引擎雖然不錯,但和正在後面殺上來的Amazon用的新技街仍是有一段距離,後者按這速度趕上是很快的事。
如果你是Walmart,差不多要不問價就馬上去配用Amazon的技術,否則就很難保住位置,因此這些科技引擎的價格就很無譜和難以估值。
…..........................
如果你也想從價值投資角度學習分析資產負債表,損益帳和現金流量表,這裡有一個近期的最後機會:像Ben Graham了解財務報表第三班。
告別昨天,開創未來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q95.html
昨天,一位青年股友與我交流。他大部分資金於2015年高位入市,股災大虧;後來,又盡力補倉,想以此攤薄成本,但很快彈盡糧絕;同時,由於急於扳回損失,操作失當;結果,迄今虧得很多。不過,他說,經過這幾年的實踐,他現在心態好多了,不再盲目操作,耐心等待解套。
他無疑有了很大的提高與進步!贊!
我:我們總不能為解套而投資吧?
友:是的。
我:投資永遠是面向未來的,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而今邁步從頭越。
友:對!
我:那你現在就再投入一點進去,好不好呢?
友:誰都知道,現在的機會比以前要好很多了!只可惜我現在實在沒錢投了,生活開支都緊巴巴的呢!
我:那以前投入的錢哪來的呢?難道不也是逐漸積攢下來的嗎?為什麽從現在開始就不能再積攢而投入了呢?
友:這……
我:我看啊,你是把股票當作“一錘子買賣”來對待了,還是沒有完全樹立起正確的投資意識及理念。其實,對於我們業余小散來說,錢多錢少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要長期堅持不懈地投資。這樣,假以時日,就有意義及效果了。如果你非要等到以前投入的那部分解套了,再看情況行事,屆時,且不說是否還會重蹈覆轍,也不知白白荒廢了多少歲月吶,是不是?而投資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吶!
我想,如果你真相信股市,相信自己,你就從現在起,每月想辦法多多少少擠出一點長期資金,一點一點積蓄起來,然後不定期的投入;以後有機會賺到更多的錢,就再多投一點。你還年輕,這樣堅持十年或二十年,必將成為一個大贏家吶!
友:哎!這倒是可以去踐行的!
我:是的!告別昨天,開創未來。
老人本想以房養老,卻被騙走房子!昨天司法部出手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15/1138629.html
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消息,北京一位受害老人的女兒張女士介紹,自己的母親就被人以“以房養老”項目的高回報騙得房產。其中去簽約的地點就是北京方正公證處。
陷阱還是原來的陷阱
眾所周知,公證處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設立的,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而北京方正公證處卻偏要劍走偏鋒。
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消息,張女士稱,2016年5月,一位阿姨向其母親推薦“以房養老”的理財形式,稱完全沒風險。
張女士的母親隨即被介紹給了廣某。廣某告訴她,只需把房產證交給他3個月,抵押到的錢交給他理財,老人每個月都能拿到9萬多元的利息。3個月期滿後,本金全部退回,老人可以再用本金贖回房產證。
去年5月19日,受害老人與廣某介紹的“銀主”的中間人簽署了多個文書。
第二天,中間人帶她在北京市西城區不動產交易大廳辦理了房屋抵押手續,隨後將190萬元分兩筆打入她的賬戶,並在幾分鐘後轉給了廣某。
廣某則給老人手寫了190萬元的借條,並註明“此借款定於2016年8月20日一次性還清,用款共3個月”。
隨後的3個月中,老人一共只拿到15萬元左右的利息,本金也沒有歸還。
直到去年10月17日,張女士一家三口和母親被一群黑衣人清出了唯一的住所。帶頭清理房產的龍某告訴張女士,她母親借了幾百萬元做珠寶生意,房子抵了債。
後來張女士了解到,此前母親去簽約的地方並不是什麽“以房養老”的公司,而是北京市方正公證處。
在公證處,張女士調取了母親公證過的文書,包括一份借款合同和一份委托書。而正是由於這份委托書,母親的房產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過戶了。
每經小編調查發現,北京方正公證處(原北京市第二公證處)成立於1995年,是市屬正處級自收自支事業單位。2002年正式對外掛牌。承辦全市範圍內的金融、房地產、涉外、一般民事法律業務。
文件已公證 維權有點難
遭遇此騙局的不僅僅是張女士母親一人,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消息,2016年10月,多名老人都被清出自己的原住房,他們的子女開始嘗試通過報警、找律師等途徑幫助老人維權。
僅由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移送檢察院的相關案件就有30多起。因涉嫌詐騙,廣某已經於2017年2月27日被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批準逮捕。
老人們當時辦理公證手續的公證處包括北京市方正公證處、北京市中信公證處和北京市國立公證處。
據北京晨報消息,北京市司法局正在對相關公證處2015年以來辦理的涉及60歲以上老年人的強制執行公證和委托公證進行專項排查。
已經查明涉及媒體報道犯罪嫌疑人廣某的強制執行公證、委托公證共25戶、107份公證書,其中到市司法局提出投訴的10戶。
根據投訴人反映的問題,北京市司法局調查核實,初步認定,8戶當事人申請辦理的公證書,未發現明顯違反《公證法》的情形,但在辦證流程、告知、送達等環節上有瑕疵;2戶當事人是否有權處分其名下房產的事實和證據有待作進一步核實。鑒於涉案單位北京市方正公證處一段時期以來內部管理不善、出現公證質量問題,方正公證處部分工作人員被處分,決定免去該公證處主任職務,方正公證處停業整頓。
武婕律師對此表示,老人們維權面臨一定困難,此外,由於無法確定老人簽署文件時是否知道法律後果等,很難取得對老人有利的證據。目前,部分被騙老人仍然希望通過法律手段挽回損失。
司法部出手了
據新華社14日消息,為嚴肅公證執業紀律,規範公證執業行為,加強公證工作管理,確保公證質量,司法部近日印發《關於公證執業“五不準”的通知》,通知提出了進一步具體規範公證執業的五項措施:
一、不準為未查核真實身份的公證申請人辦理公證。公證機構、公證員應嚴格審查公證申請人的身份,未經證件視讀、單獨談話、交叉印證、身份證識別儀核驗等程序,不得辦理公證。申請人使用臨時身份證,公證員未到公安部門核實的,不得受理公證申請。
二、不準辦理非金融機構融資合同公證。在有關管理辦法出臺之前,公證機構不得辦理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的融資合同公證及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
三、不準辦理涉及不動產處分的全項委托公證。公證機構、公證員辦理涉及不動產處分的委托公證時,不得辦理一次性授權全部重要事項的委托公證,不得在公證書中設定委托不可撤銷、受托人代為收取售房款等內容。
四、不準辦理具有擔保性質的委托公證。公證機構、公證員在辦理涉及不動產處分的委托公證時,應當嚴格審查申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審查其與受托人是否具有親屬關系,不得辦理名為委托實為擔保,或者可能存在擔保性質的委托公證。
五、不準未經實質審查出具公證書。公證機構、公證員應當盡到更高標準的審查註意義務,不得片面依賴書面證據材料而忽視溝通交流,不得只重程序合規而輕實體內容審查。
針對老年人群體被騙案例時有發生,每經小編提醒大家,以下三條註意事項需了解:
一,不要輕信投資高額回報的言論,克制賺錢心切的心理。老年人應多與家人、子女協商,必要時咨詢專業人士,了解公司運營狀況,經多方論證再謹慎做出投資理財決定。
二,要正確分析投資理財的後果,重視簽字的效力,認真閱讀合同或協議,充分、清晰理解條款內容,準確預判不能到期還款的法律後果,切不可草率簽字。
三,要有風險意識,特別是在決策環節,如果投資公司要求老年人用一套房屋作抵押借款投資,卻不辦理符合法律規定的抵押登記,而是要求辦理委托代理售房的公證,那麽就一定要提高警惕。
每經編輯 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北京青年報、新華社、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北京晨報等)
雄安新區淘金:昨天騰訊入駐,今天阿里的3家子公司也要來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29/165432.shtml
雄安新區淘金:昨天騰訊入駐,今天阿里的3家子公司也要來了……
黑智
2017-09-29 17:17
阿里三家子公司涉及AI、螞蟻金服和菜鳥。現在,BAT就差一家了……
9月29日消息,黑智獲悉,阿里巴巴今日宣布將在雄安新區成立三家子公司,全面參與“智能雄安“建設。這三家子公司分別為“阿里巴巴(雄安)人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螞蟻金服(雄安)數字有限公司”和“菜鳥科技(雄安)網絡有限公司。
三家子公司成立後,阿里巴巴將與雄安新區在人工智能、科技金融、智慧物流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推進“智能雄安”建設。
據阿里巴巴集團雄安項目負責人任庚介紹,未來阿里將通過人工智能、科技金融、智慧物流等領先技術,從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服務民生三個角度全面參與和助力雄安建設,為雄安裝上“城市大腦”。雙方還將探索新技術在綠色環保領域的應用,嘗試為居民建立“碳賬戶”,鼓勵居民低碳減排。
而就在昨天,騰訊成立雄安子公司——河北雄安新區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本金為 2000 萬元,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出資90.00%,自然人沈丹占比10%。公開信息顯示,沈丹是騰訊公司黨委副書記、公共政策部總經理。
騰訊這家新公司臨近榮城縣的奧威路。目前,奧威路已吸引大批知名企業及央企,如中鐵、中建、中國建設銀行、華夏銀行、長江證券等,此外還有一批IT通信類企業,如華為、浪潮等。
[本文系黑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VR-2014)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雄安新區
騰訊
阿里
人工智能
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