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正在重複美國昨天的故事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gdv.html

曾經有人這麼跟我說,想瞭解未來中國的經濟,那只需要按照這個邏輯來看:現在的中國是五年前的香港,十年前的美國,因此中國未來的十年就是現在的美國。那麼,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呢?


      中國和美國其實是一對好基友。美國走過的道路,中國都一步一步的跟著要走一遍。

      在兩百年前(1800年前後)的歐洲,英國通過工業革命,在能源(蒸汽機技術革新,推動了煤炭業的發展)、材料(冶鐵業)、交通(火車和輪船)、金融(銀行的出現)等四個方面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傲視全球。很快,這些技術傳播到歐洲大陸,荷蘭、法國也先後富裕了起來。

      在這些先富起來的歐洲貴族眼裡,此時的美國,正如20年前世人眼裡的中國。


 


      我們簡單的說說吧,在1800-1850年的美國,仍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主要的工業以食品業和紡織業為主,農場蓄奴,種植棉花,茶葉,糧食,加工紡織品大量出口歐洲,賺取一些微薄的利潤。工業區也集中在東部沿海的一小塊地方,正如1980-1990年代的中國,在東南沿海畫了幾個圈,搞些紡織品出口。

      此時的美國和中國,都是一個未開化的農業國,剛剛觸摸到現代文明的一些氣息。

      然後到了1860-1890年代。

      南北戰爭後,美國掀起西部大開發的熱潮,大搞鐵公雞,鐵路橫穿美洲大陸,公路幾縱幾橫,累死幾萬華工,真是一把辛酸淚啊。鐵公雞帶動了鋼鐵、煤炭、水泥等一干產業,房地產也是熱火朝天啊。這幾十年裡,華爾街經歷了美國第一次大牛市,鐵路股漲翻天,鋼鐵大王卡耐基成為美國夢的代表。1890年代前後,美國的鋼鐵生產量第一次超過了大英帝國,GDP也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德國。但在英國老貴族眼裡,美國仍然只是一個鄉巴佬而已,人均GDP沒法比啊。

      這個時期的美國是不是很像2000年代的中國?

      在2000-2010年這十年,對於中國來說,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數億農民湧向城市,城市化率達到了50%,房地產和鐵公雞成為第一大產業,房地產、煤炭、鋼鐵股票在2005-2009年經歷了超級大牛市。

      此時的美國和中國一樣,經濟和平崛起,政治河蟹社會,其實貪污橫行,民怨沸騰。

      接下來是1900-1930年代的美國。

      能源(石油的發現)、材料(鋼的大規模應用)、交通(汽車和飛機)、金融(證券業)、信息(電報和電話)等的技術革新,推動了美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這時候的美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和德國、日本一起,實現了對老牌工業強國英法的追趕。

      伴隨著新工業革命,福特汽車,通用電氣、波音飛機、美林證券、美孚石油這些偉大的企業先後崛起。

      美國歷史上的黃金十年——1920年代,正是得益於汽車產業的大發展,汽車進入家庭,推動了交通效率的提升,生產力飛躍式進步。但是這個十年,也是浮躁的十年,股市投機氣氛狂熱,直接孕育了1929年的大蕭條。


 

      在這個年代,美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追上了歐洲,標誌著正式進入發達國家陣營。但是在社會層面,貪污腐敗、環保問題、股市投機黑幕仍然層出不窮。軍事不敵大英帝國,科技水平也比不上新貴德國,文化上也不夠自信,好萊塢最大的明星卓別林是個英國人,政治從韜光養晦轉為」有所為,有所不為「,成為大英帝國的」利益相關者「。

      我認為眼下的中國,2010年代的中國,和1910年代的美國是如此的相似。

      房地產的黃金十年將要過去,鋼鐵、煤炭行業陷入低迷,紡織業向東南亞轉移,汽車大規模進入家庭,中產階層在沿海工業區、內陸省會已經形成,並逐漸取代過去的農民、工人階層,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階層。

      所謂產業升級,在我看來,就是鋼鐵業萎縮,汽車業壯大,煤炭業萎縮,石油業壯大,汽車和石化將成為這個十年中國的支柱產業。這兩個支柱產業的發展,將大幅提升中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人均GDP從2011年的5000美元水平上升到2020年的1.5萬美元水平,追上那時候的世界平均生產力水平(巴西、俄羅斯、東歐)。

      根據現在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2017-2019年之間,中國的GDP總量將超過美國。當然,人均GDP仍然很低,但是歷史的車輪已經沒有什麼人能夠阻擋了。


 


      媒體上總有人在杞人憂天,說中國社會腐敗問題嚴重,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云云。這真是扯淡。我們來看看那些常被人拿出來的反面例子: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這兩個國家的第一次經濟起飛是在1970年代,得益於日本的經濟崛起,對原材料的大規模需求所孕育的一次大宗商品牛市。鐵礦石、石油、大豆的價格飛漲,支撐起了巴西的經濟繁榮。但是隨著日本的需求飽和,巴西阿根廷的經濟很快就遭受了打擊。這和是否處於中等收入階段沒有任何關係。

      中國和巴西是完全不一樣經濟結構的國家。一個是依靠城市化、工業化、高性價比工業品出口的國家,一個是依靠原材料礦產品出口的國家,如何能夠相提並論?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美國在1920年代,仍然不是一個資本主義制度完善的發達國家,後面我們還會看到,日本在1960年代,香港在1970年代,台灣韓國在1980年代,同樣腐敗嚴重,環保危機,社會問題叢生。但是隨著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這些問題最終都會解決掉。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

      1940-70年代:石化、電子成為美國主要的行業,才標誌著重化工業的真正完成。養老基金逐漸成為股市投資主力,大量買入藍籌股,使市場投機風潮褪去,整體變得理性和平穩。摩托羅拉,惠普,德州儀器等新一代企業崛起。社會法制建設變得完善,鼓勵創新,成為人類現代文明的標竿。

      1980-2010年代:科技網絡行業成為主導,代表著信息產業革命的升級。IBM、微軟、思科、蘋果、谷歌、FACEBOOK等偉大企業先後崛起。

      直至今日,第三次科技革命仍在繼續,移動互聯網、智能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3D打印、智慧城市、太陽能,新興技術層出不窮。中國的追趕腳步仍在繼續。


 


      一部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就是一個社會經歷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相推進的發展史。

      技術變革,推動產業變革,進一步影響社會組織生態,政治、文化、思想等等的廣泛變化。

      中國離美國的文明距離仍然很遙遠,正如前文所說,只是相當於1910年代的美國,有百年的歷史距離。

      但是,得益於技術的快速傳播,中國要追上美國,其實並不需要一百年,或者三十年、二十年足矣。

      除了和美國對比,我們還可以和東亞的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一下對比。

      據我觀察,2013年的中國,大致相當於1970年的日本,1975年的香港,1980年的台灣,1985年的韓國。

      1960年代的日本,鋼鐵是第一大支柱產業,豐田和索尼仍然不起眼,環保問題非常嚴重,水俁病等四大公害並不比今日中國的環保危機好到哪裡去。

      1968年,日本GDP超過德國,躍升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是人均GDP仍然落後。

      1970年代的日本,第一次超級大牛市結束,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豐田和索尼如潮水般湧向世界。文化產業開始繁榮,1973年哆啦a夢,1979年機動戰士高達,1984年龍珠,1985年聖鬥士。

      事實上,直到1980年代,日本才真正在經濟上和文化上成為一個發達國家。

      香港,1950年代開始搞紡織品出口,1960年代房地產大發展,1970年代仍然貪污橫行,但是中產階層開始形成,1974年許冠傑的《鬼馬雙星》打響本土喜劇電影的第一炮,緊接著1978年成龍的《醉拳》帶動功夫電影興起,1986年周潤發《英雄本色》出世,1990年周星馳《賭聖》大紅特紅。

      台灣,1950年代發展食品業,1960年代開始搞紡織品出口加工業,1970年代房地產和鐵公雞,1980年代台積電成立,向半導體和IT產業轉型升級,中產階層形成,1990年代社會變革,制度轉型,最終成為民煮社會,文化上週華健、張惠妹、張信哲、周杰倫先後湧現,成為華語音樂的一塊高地。

      韓國,同樣是1960年代開始紡織業出口,1970年代大煉鋼鐵,1980年代重點發展汽車、石化、電子等產業,這個時候的三星和現代又有幾個世人知道?環保和社會腐敗問題又有幾個中國人清楚?層出不窮的社會抗爭,此起彼伏的遊行示威自己可以百度。1990年代,社會轉型,文化繁榮,2000年代三星和現代終於成為世界產業裡的重要競爭者,韓劇橫掃中國。


 


      中國在過去30年裡走過的路,美國、日本、韓國、台灣、香港都走過,得益於世界範圍的技術傳播和產業轉移,最終實現經濟上的快速追趕,期間歷經坎坷和曲折;未來的20年,中國即將發生的大歷史,我們也將一一見證:經濟上進入發達國家社會,社會上環保、道德危機得到癒合,政治上實現民煮化轉型,文化上實現大繁榮。

      這樣的圖景其實已經在悄悄展開,你或者不相信,但確實如此:

      華為、中興、酷派、聯想、小米等智能手機產業的崛起,正如日本當年索尼松下的崛起一般;

      比亞迪、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等民營汽車工業的轉型升級,正如豐田、本田、日產在早年間的複製,比亞迪的智能電動車秦唐,和美國的特斯拉,讓我想起了百年前福特汽車之於歐洲大陸的奔馳汽車的地位落差。

      騰訊的社交網絡微信、奇虎360的安全殺毒、阿里的互聯網金融、大眾點評網、豆瓣、京東、唯品會、YY、去哪兒,中國的互聯網創新其實並不比美國落後多少,甚至比1910年代美國和歐洲大陸在科技領域的差距要小得多。


 


      2012年的泰囧之於中國電影的意義,正如1974年許冠傑的本土喜劇電影之於香港流行文化的意義;2005年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誕生,正如1963年阿童木在日本的誕生之於動漫文化的意義。

      看看美國、日本、四小龍走過的路,你會明白明天的路我們應該怎麼走。

       我們正處於一個千年只此一回的偉大時代,我們如何能不感到幸運?經濟弱勢,政治黑暗,社會腐敗,污染嚴重,道德危機,文化暗淡,這些不正是我們的機會所在嗎?在我們身邊,與我們一起前行的,或許就是日後的手冢治蟲、周星馳、亨利福特、松下幸之助、金泳三、蔣二代,這叫人如何不感到激動?(財富創業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