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昆山富士康女工跳楼调查:加薪后增收填不上加班费减收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0/1363493.shtml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昆山
8月7日,夜幕笼罩下的昆山富士康吴淞江厂区 (以下简称昆山富士康)比白天反而热闹一些,成群的年轻工人在宿舍楼进进出出,厂区周围的街道充斥着各地的口音,而一些高声的嬉闹似乎是在宣泄着上班后的压力。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在深圳富士康“跳楼门”事件频发之后,昆山富士康几乎落实了深圳富士康的全部改进措施,如在员工宿舍楼加装“防跳网”、加薪和减少加班时间,在昆山富士康都得到了推行。
然而新的问题也由此而生。据目前在昆山富士康任职的汪晓彬(化名)告诉记者,自6月2日加薪以来,因加班时间变少,获得加薪30%的一线工人,月终收入 反而比加薪前减少了。他在分析8月4日女工刘明跳楼的原因时认为,“昆山生活成本较高,一个月1500元的工资,让这些孩子感到前景渺茫。”
凌晨3时的“意外坠楼”
昆山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金海近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8月4日凌晨3时,昆山富士康的一名女工跳楼,近30分钟后被送往医院,数小时后在重症监护室伤重不治死亡。李金海说,“警方初步结论是‘意外坠楼’,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中。”
昆山市玉山镇党委委员王云飞告诉记者,死者叫刘明,1988年出生,江苏徐州人,“刘明今年大学刚毕业,来昆山富士康属于实习暑期工。她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姑娘,与同事的关系也处得不错,工作表现也很好,事发前也没任何异常。”
鸿海精密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丁祈安称,目前不清楚“坠楼”的原因,昆山市公安局正对此调查。
王云飞还对记者提及,当地警方在整理刘明遗物时发现了两种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但从刘明的日常表现看,看不出她有这类疾病的迹象。”李金海也证实了王云飞提及的在刘明遗物中发现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的情况。
加薪30%后收入较前减少
深圳“连跳门”事件发生至第13起之后,富士康集团宣布将实施加薪,幅度为30%~66%。经记者调查,昆山富士康也实施了这一调薪举措。
目前在昆山富士康任职机械工程师的汪晓彬告诉记者,“我们从6月初开始确实加薪了,幅度在30%~66%之间。不过,那些加薪幅度为30%的一线工人, 加薪后的收入却可能比加薪前减少。”汪晓彬解释说,“富士康加班费占比很高,约有一半左右。这次虽然加了薪,但加班时间也比从前少了。在调薪前,基本工资 加上加班费,一线工人可以拿到2000元/月的收入;但加薪30%后,他们中很多人的收入变成了1500元。”
王云飞也向记者证实,昆山富士康减少了加班时间,“从每月超过100小时的累计时间,减少至每月不足80小时。”
在分析刘明“坠楼”的原因时,汪晓彬不认为是由于昆山富士康工作压力大,“实际上从6月份开始,随着加班时间的减少,工作压力比从前小了很多。可能是个 人原因吧,比如钱比较少,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汪晓彬还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加班时间的同步减少,加薪对一线员工的生活没有起到改善的作用;而对昆山 富士康来讲,加薪提高了成本,致使利润率更差。从这一点来看,似乎两方都没有能够获益。
西进北上的产业转移路线
在深圳“连跳门”事件发生后,富士康集团启动了内迁计划,具体路线图概括而言即“西进、北上”。
事实上,“连跳门”事件和富士康集团内迁只是表面上的联动关系,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沿海地区的地价高企、要素成本高涨及产业结构调整,让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代工帝国”富士康集团不再适应沿海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定位,转而投向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现在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正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主要来自发展模式的变化和要素成本(包括工资、地价)的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让位于收益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趋势。”
史晋川认为,富士康已经从珠三角分步骤撤出,这对于经济发展模式类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要素成本大致等同、地利位置同类的长三角地区来说,珠三角今天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大致就等于长三角的明天。“现在的区别在于,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已经拉开帷幕,而长三角尚未开始,但这仍将是一个大的趋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17

富士康巨资修建防护网难阻昆山坠楼悲剧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87716.html

复一日的重复流水线,看不到未来的升迁制度,崭新却冰冷的工业新城,站在大货车来来往往的国 道边,看不到生活原本的烟火气,只有资本正在此地高歌猛进。站在富士康门口的工人,只是这座快速运转的城市中一个最小的黑点,也许只有借助山寨手机刺耳的 音乐可以在这个滚滚向前的工业巨轮前发出一丝对抗的声音。

站在昆山富士康吴淞江厂区(下称“昆山富士康”)的围墙外往里看,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这像一座大学。巨大的白色工厂区与通常的教学楼相似,墙体略带红色的员工宿舍楼成片排列,其中还夹杂着食堂和活动中心,与大学里的学生宿舍区并无二致。

实际上,昆山富士康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厂区共有员工50000多人,占地2500多亩。它还有另外一个“第一”的称号——全球个人计算器连接器第一大厂商。

和世界上所有大学都不同的是,这里的员工宿舍楼每一层阳台外都装满了防止员工坠楼的防护网,远望去白蒙蒙一片。

8月4日凌晨3点左右,23岁的女工刘敏(化名)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新装不久的防护网的虚弱。当她从一幢宿舍楼的三楼阳台坠下时,花费巨资修建的防护网像蛛网般瞬间撕裂,刘敏继续下坠,跌至地面。随后,她被送到附近的昆山中医院,经抢救后宣告不治。

这是自富士康集团宣布加薪并迁移工厂至中西部地区后的又一起员工坠楼事件。这家在风口浪尖上的公司在深圳工厂发生员工连续事件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工厂迁徙、加薪、安装防护网等等。

但在刘敏落地的一刹那,这一切显得如此无力。

改进措施条条落实

刘敏,江苏徐州人,今年3月22日刚刚入职昆山富士康,主要从事简单的塑胶垫片包装工作。据初步了解,死者生前性格开朗活泼,坠落原因有待警方调查确实。

实际上,只要刘敏再等两个月,她的底薪就会和其他同事一样,从1120元人民币涨到1500元人民币。这是富士康在继深圳工厂加薪后,在昆山厂区也开始推行的加薪政策。

一名员工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昆山富士康的厂中,师级(员工的层级划分)以下的加了30%,师级1、师级两个级别差不多加了600元。这样的话,每个月会有2000多元的总收入,“去掉800块钱左右的生活成本,还能有1000块钱寄回家去。”

而且,虽然“装配线上累得很”,但是厂区内连续加班已经不多了。有些作业线上白班要加2个多小时,夜班加1个半小时,但也有很多都是“标准22天8小时”,员工反而开始抱怨“没得加班,挣不到钱了”。

至少表面看上去,在这座外面看上去酷似一座大学的工厂区,一切都显得很正常。员工们也表示厂里的心理咨询热线也在正常运行,可以随时拨打。在深圳多名员工相继跳楼以后,富士康集团对于公众所做出的承诺,逐一数来,在昆山这个厂区也算得上是条条落实。

严格和封闭的工厂

傍晚6点多,下班时间,厂区西门的工人开始逐渐涌出。很多人已经脱去了清一色的白色制服,有的男员工穿着背心,边走边把手里的山寨手机音量开到最响,各种音乐在炎热的傍晚肆无忌惮地嚣叫着。

这些工人的脸孔和下课时间涌出学校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都有着20岁左右单一的青涩。但是不同于那些脸孔慵懒放松的大学生,这些工人浑身都散发着一 种异常明显的宣泄的渴望。这种宣泄渴望并不完全等同于青春期通常应有的情感焦虑,还有着在这个繁复紧密的工业时代个体被碎片化、原子化后面临的某种压抑。 这些压抑和焦虑统统伴随着各种山寨机在傍晚的空气中撕吼成一片。

这是这座工厂看似大学但又与真正的大学有着天壤之别,即使外在一应俱全,但其内在却始终流淌着严格和封闭的血液。直到现在,富士康的厂区仍然对所有 外人都保持封闭,没有证件不能随意出入。即使是前来应聘的,都不能自行前往,需要有内部人士来门口统一带领进厂。就像其宿舍楼外蒙着的白色防护网一样,富 士康在外界看来仍然是一片迷蒙。

除了空间上的与外界封闭以外,最让员工感到无力的是其中等级分明的级别制度。从底层员工开始算,要经历“不铨叙”、“铨叙”、“员1”、“员2”、 “员3”,才能到师级,而师级还有从师1到师14不等。“如果没有大学文凭,就算干100年,也到不了师级。”一位富士康的员工说。

日复一日的重复流水线,看不到未来的升迁制度,崭新却冰冷的工业新城,站在大货车来来往往的国道边,看不到生活原本的烟火气,只有资本正在此地高歌 猛进。站在富士康门口的工人,只是这座快速运转的城市中一个最小的黑点,也许只有借助山寨手机刺耳的音乐可以在这个滚滚向前的工业巨轮前发出一丝对抗的声 音。

进退失措的青春

新一代的农民工也面临着个体身份认知最严酷的考验,他们从农村寄希望而来,却在城市边缘附于冷酷的流水线而生,回头望却或因城市化进程而造成的土地 消失,或因自身已经远离太久而无法回归故土,而面前冰冷巨大的城市又无隙可钻。大量的年轻一代用自己的青春推进工业化转速加快,自己却进退失措。

富士康的工人们也许很少想到,这个城市崛起所带来的各种公共服务娱乐设施等等,皆因他们的贡献而得以发展,却很少有人参与共享了城市进程所带来的好 处。在富士康继续向中国内部西进或者北迁之时,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企业、社会、政府的联手根本解决,那么各种现有的措施仍然会像刘敏身下的防护网那样一触 即溃。

富士康的大门前,每天仍然都等候着面试的年轻人,然而他们将接受考验的,远不只是面试的几道题。

北上和西进无法终结富士康悲剧 重构企业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

对员工付出爱和关怀并不会破坏管理者的形象,相反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愿望,使企业更快地奔向成功。当然,也更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8月5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河南郑州举行盛大招聘会,据当地媒体报道,现场人头攒动、水泄不通。而就在前一天凌晨,富士康集团江苏昆山厂区的一女工从宿舍楼跳下,坠入防护网,跌至地面,后不治身亡。

这是继2010年上半年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曾连续发生“十二跳”事件之后,又一起令人痛心的跳楼事件。本报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这已不是昆山工厂发生的第一起跳楼事件,在深圳龙华工厂连续跳楼前,昆山工厂也有类似事件发生,只是未被重视和曝光。

一边是求职者涌进富士康,另一边是富士康内部的员工用逃离生命的方式逃离这座“围城”。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看来,“中国与富士康已经构成为一对‘纠结 体’,中国离不开富士康——近千亿美元的制造出口能力和百万就业机会,富士康也离不开中国——到哪里寻找如此价廉物美的劳工资源。可是如果以青年工人的鲜 血作为这一‘纠结体’的润滑剂,却是反人类的。发展固然是硬道理,尊重人权却是天理。GDP再大,也不能比天大。”

为了摆脱员工跳楼阴影,焦头烂额的富士康也做了大量努力。除了调查、加薪,人们看到富士康上半年的重要动作是从深圳撤离,大规模迁往内地。“去深圳化”似乎成为富士康摆脱上述阴影的重要方式。

由于持续上涨的成本原因,深圳富士康早在2006年就计划搬迁至内地。但是跳楼事件使得这项开始于4年前的计划在2010年上半年“超速”在运作。 据说手机事业部、电脑配件等被要求在一至两个月内搬往烟台、武汉等地。现在,富士康从沿海到内陆地区的布局已全线展开:昆山、郑州、烟台、天津、重庆等多 个城市,均成为富士康棋盘中的重要棋子。

然而富士康的悲剧似乎不是靠北上或西进就能解决的,吴晓波在微博中指出。

在新的工厂招工中,虽然富士康已将员工的心理素质纳入了重要的考核指标行列,面试时将有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应聘者进行面谈,以了解其心智是否成熟健 康,从而决定是否录用。但昆山跳楼事件的发生,让人意识到,如果在富士康中,员工没有心灵的归宿感,如果企业的价值管理体系不发生改变,悲剧难以杜绝。

不容置疑的是,领导者在企业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他的价值观和他建立的价值管理体系应该能够扮演心灵看护和救赎的角色。然而让人质疑的是,郭台铭在富士康企业文化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

在郭台铭语录中,“独裁为公”、“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管理”属于常见语汇。代工业的行业利润率下降不是秘密,富士康的效率和利润来源过于倚重对于员 工人力成本的压缩和控制已不是秘密。2009年年报中,富士康国际的员工数量相比2008年增加了9.7%,但员工成本总额支出却同比减少28%,人均成 本更是同比减少了34%。

一个故事或许能给郭台铭在重新建立企业价值体系的时候参考。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阵冷风,想吹得行人把大衣脱掉。寒冷的风凛冽刺骨,冻得行人直喊冷,结果把身上的大衣越裹越紧。而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心,心里暖烘烘的,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

郭台铭的富士康中崇尚军事化管理,总习惯于用阴沉的面孔和严厉的语言对待员工。这样或许能体现管理者的强大和有力,能迫使员工们一时完全屈服于管理 者的 “威严”,按照管理者的命令亦步亦趋。也许最终员工们暂时妥协了,但富士康将付出更多代价之后,收获的将是更多的反对、抱怨和消极应付。

实际上,比严厉更有力的“武器”却是像南风一样的爱、关心和尊重,也就是让人们感到温暖。倘若富士康领导者和管理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尊重和关心下属,以员工为本,多点人情味,定能使员工真正感觉到领导者给予的温暖,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倘若富士康中能建立互助互爱、相互尊重的价值体系与管理体系,必定将更有利于同事之间的合作,领导与员工间的沟通,更有利于提高彼此的工作效率,共 同提高绩效。对员工付出爱和关怀并不会破坏管理者的形象,相反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愿望,使企业更快地奔向成功。当然,也更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5

昆山金利從家庭代工廠到A股掛牌的幕後推手 神祕富豪廖日興隱居豪宅當農夫

2010-9-6 TWM




現年六十歲的廖日興是昆山金利的創辦人之一,退居幕後的他,現在住在陽明山的豪宅裡,過著農夫般的生活,平時就在庭院裡種菜、種花生,唯一奢侈的嗜好就是玩車。

這位早年創業致富的神祕富豪,如何在銘板業闖出名號,進而促使昆山金利在中國A股掛牌上市

撰文‧林宸誼

牆壁上的咕咕鐘,連續響了十二聲,午夜十二點,廖日興才從繁忙的工作中驚覺,趕緊吆喝員工收拾東西回家休息。民國七十年代位在台北市萬華西園路這家小工廠,全公司不到十名員工,擠在潮溼的地下室裡趕工,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這就是數十萬家家庭工廠的縮影。

但誰都沒想到,二十七年過去,這家當年在地下室日夜加班的家庭代工廠,如今已是全球外觀件業者的翹楚,業內只要提起昆山金利,莫不豎起大拇指,而當年在地下室和所有員工一起加班、一點老闆架子都沒有的廖日興,早已退居幕後,把公司交給專業經理人打理,他自己在陽明山上置產,在豪宅庭院裡種菜、種花生,過著他人生最嚮往的田園生活。

一 提起廖日興的名字,﹁哦,那個興仔﹂,成為銘板業者共同的回答。同一時期的銘板︵企業外觀標誌︶業者說,在他的印象中,當初是廖日昇與廖日興兄弟檔一起經 營銘板業,業者笑著表示﹁他們那群男生坐不住﹂,因為家族企業每個人都是﹁校長兼撞鐘﹂,過著白天跑業務,晚上兼印刷工人的生活。

專接利潤高的訂單,銘板圈闖出名號相較之下,哥哥廖日昇個性較沉穩,廖日興則比較活躍,擅長在外跑業務,兄弟兩人一動一靜,搭配得很好。業者眼中的廖日興,膽子不僅大、還喜歡嘗試許多新東西,個性豪爽沒有架子。

﹁ 早期廖家靠接白色家電與輪胎蓋起家﹂,熟悉廖家的銘板業者指出,那時每個人手中的訂單都滿滿滿,唯獨廖家專門接利潤高、產量少,但產值高的單,在同業的眼 中,廖日興常引進最新的機器,﹁廖家很快在銘板圈闖出名號﹂,銘板業者指出,如果拿電腦品牌來比喻,廖家所接的單像是精緻度高的Apple筆電,而其他銘 板業者則像是樸實的acer。

有趣的是,廖氏家族成員進入家族事業,卻個個不喜歡掛名,所以找來曾在港商擔任過採購的方幼玲(現為昆山金利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進入公司,打理工廠內大大小小的事。

方幼玲二十七歲就進入昆山金利,從助理開始做起,兩年後方幼玲買下生平第一部中古的喜美轎車,開心地與廖日興合照,照片中還可以看到在不到二十坪的房子裡,連桌上都堆滿了產品。

慢慢的,由於哥哥廖日昇年歲漸長,方幼玲逐漸遞補上來,忠心耿耿地打理工廠大小事務。熟悉廖日興的業者指出,以他豪爽的性格,無法一刻安靜地待在公司裡,幸虧找到方幼玲幫他坐鎮,﹁而且還能彼此信任搭配無間﹂,實屬難得。

朋 友口中的廖日興,是那種懷有浪漫夢想的人。過去在昆山金利規模還小時,好幾次面對業務被擠壓,同業殺到見骨的削價競爭,讓堅持高毛利、高技術的昆山金利﹁ 經常會面對客戶轉單的痛﹂,每次都讓方幼玲壓力非常大,反倒是廖日興看得很開,反過來勸方幼玲不要太在乎,﹁這種會轉單的客戶本來就不是我們的客戶﹂。好 幾次,方幼玲都想開口問廖日興,要不要也接一些低毛利的單子,但話到嘴邊,看到廖日興真心看得開的樣子,只好又把話吞回去。

把員工當家人看待,屬下因此更拚命廖日興家族是典型的本土家族,公司內部開會都是講閩南語,一開始,方幼玲是一句閩南語都不會說的外省人,壓力也特別大,因此剛開始三到五年,方幼玲有很強烈的﹁不能讓廖董漏氣﹂的聲音一直迴盪在心中。廖日興還勸她說,壓力不要那麼大,甚至連﹁即使把公司做垮也沒關係,盡力就好﹂這種話都說出口,昆山金利的員工說,不要以為廖董只是說安撫的話,他是非常體恤員工,真的會這麼想的人。

一 九九三年,昆山金利的客戶慢慢往大陸遷徙,也讓金利跟著客戶的腳步到江蘇昆山落腳;方幼玲也開始當空中飛人,爭取國外訂單;令她感到窩心的是,每當方幼玲 在國外出差,廖日興就會去看看方幼玲的母親,或是送個特產到方家。﹁廖董還特地叮嚀我的家人,不用提他到過家裡﹂,這樣的小舉動讓身為員工的她相當感動, 像是被當成廖家人同等看待,也讓她更加拚命。

一手協助昆山金利順利上市的富蘭德林總經理劉芳榮指出,﹁信任﹂就是串起廖日興與方幼玲兩端的連接線。一位是知人善任,另一位則是拚命工作回報。

身為大股東的廖日興,從○七年開始就很少介入昆山金利的實際運作,除非是遇到是否要申請上市這等大事,廖日興當然還是最後拍板人。許多資深員工私下說,廖董不缺錢,他要讓昆山金利上市很重要的理由,是為了讓員工能夠過更好的日子。

昆山金利首次申請中國上市其實並未順利過關,當時中國證監會以其台灣廠才剛結束為由,有﹁同業競爭﹂之虞,擋下申請案。按理說,心裡最受傷的,應該是廖日興,因為公司就像是他捧在手心上養大的小孩,卻似乎不太被這個資本市場認同。

但廖日興卻表現得好像局外人一樣,反過來不斷安慰公司同事,﹁公司沒有上市沒關係,只不過是發展的腳步慢了些,大不了公司收一收回來就好﹂,一席話讓許多為了上市案,很久以來都沒睡好的同事都紅了眼眶。

還要不要提出第二次申請,在內部正式開會討論時,細心的廖日興不想給員工太大壓力,他沒有多言,反而是轉頭問方幼玲:「你看呢?」讓劉芳榮印象相當深刻。

而方幼玲的回答更絕:﹁那就做吧!﹂劉芳榮回想當時兩人對話,不禁笑說,兩人的個性簡直是互補。如今昆山金利順利在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掛牌,成為第八家在中國A股上市的台商公司,終於完成兩人的心願。

退居幕後,在陽明山上當起農夫劉芳榮指出,其實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想要休息,不想再辛辛苦苦工作,今天要是遇到這麼好的專業經理人幫忙賺錢,身為大股東當然樂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廖日興則是選擇遷居到陽明山,當一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夫,在自己家裡種菜、種花生,非常自得其樂,偶爾才到淡水的辦公室裡﹁坐一坐,聊聊天﹂,不像老闆,反倒像員工的好朋友。

現在廖日興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開著他心愛的法拉利跑車下山,把收成的農作物分享給好友,﹁常常可以收到很多新鮮、早上才剛摘下來的蔬菜,像今天收到一大包乾花生,才知道廖董這一季種了花生﹂,劉芳榮說。

在劉芳榮的眼中,身高只有一百六十多公分,穿著隨興的廖日興,就像普通的中年人,一開口就是一位很親切的歐吉桑,即使在路邊攤吃小吃,﹁都不會被人發覺是有錢人﹂。唯一與﹁奢侈﹂扯上邊的,就是廖日興喜歡玩車。

在廖日興的豪宅裡,停了幾輛名貴的跑車。銘板業者也說,廖日興年輕時,算是同一批業者裡最早買賓士車的,而且還常常和幾位年紀相近的老闆,圍在一起討論車子。

﹁廖董是那種寧可陪女兒也不願進公司的父親﹂,劉芳榮這樣形容,所以他與哥哥廖日昇的兒子,都不願意擔任公司的管理職,但即使權力全部釋出,也沒影響他在集團中創辦人的地位。

雖然昆山金利上上下下把廖日興當成精神領袖,但廖日興本人卻寧可當快樂的股東,每次到公司,也跟著一般員工在員工餐廳裡用餐,他還向他的朋友說:﹁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本業是農夫,那就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了!﹂

廖日興

出生:1950年

現職:昆山金利科技董事

學歷:高職畢業

經歷:金利祐興董事長 祐興塑膠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6

昆山项目被曝涨价10% 世茂:新产品差异所致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5/2131822.shtml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从世茂某昆山楼盘独家获悉,其在售产品单价将于明年1月1日全线上调10%。”昨日(12月14日)上午,新浪乐居上海站向包括部分媒体记者在内的众多网友群发了上述短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后致电上述昆山世茂项目售楼处,售楼员确认了上述消息。不过,世茂集团副总裁卓亚岚则否认了“涨价”消息,“项目对外销售报价上调,仅仅是因为推出了和上一批完全不同的产品,导致了价格的差异,并不是所谓的涨价。”
世茂昆山项目的涨价会不会激起连锁反应,导致其他楼盘跟风,成为了业内关注的问题。对此,中原地产高级经理刘渊根据开发商的资金状况得出结论:涨价潮还没有到可以发生的时机。
被质疑或为促销
昆山房产信息网显示,上述世茂蝶湖湾项目的情况并无想象中那样好。截至昨日,上述楼盘总共6164套批准销售房源中,已销售套数不到5000套,销售率比世茂在昆山的另一楼盘世茂东一号低很多。
上海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宋会雍表示,目前情况下的涨价,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方法,制造消费者的“恐慌”,进而使房子卖得更快,这在局部市场紧张的情况下,通常会被开发商所使用。
昆山官方网站数据显示,12月3日~12月10日昆山楼市共实现成交726套,与前一周相比减少了162套,跌幅为18.2%。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开 发商也有意延迟开盘。据搜房网统计,12月昆山仅5家楼盘开盘。一家当地开发商也认为,如果没有新的调控措施,昆山房价有可能继续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 强了消费者涨价的预期。
“不会出现涨价潮”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世茂蝶湖湾的涨价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昨日,世茂房地产和世茂股份均否认旗下其他楼盘会跟随世茂蝶湖湾上调售价。
刘渊则从财务角度分析道,目前大部分开发商也不具备跟风涨价的能力,上调售价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开发商的资金仍然在收紧。”刘渊说。
此前,一些上海开发商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他们资金状况得到了改善,由于新一年的贷款额度又将放开,银行已经主动提出愿意提供更多的贷款。对 此,刘渊认为,这种现象仍然只是个案。据其研究,2010年十家标杆房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额,从2009年的1000亿元~1500亿元收缩到300多 亿元。尽管整体来看目前房企的财务状况已远远好于9月初,但是资金的缺口依然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发商并不敢全面上调房价。愿意上调,并且能够上调 的,只能是那些销售剩余已经不多,公司在当地也暂时拿不到新项目的楼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7

友达光电昆山建7.5代线有望在月底过“首关”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4/212224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8

台湾放行液晶西进 友达“昆山恋”结果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3/wMMDAwMDIxMjIwMA.html

一段隐秘恋情浮出水面,一边是刚刚拿到赴大陆投资面板产业“通行证”的友达光电,一边是国家发改委批文两年有效期倒计时的龙飞光电。

苦等9个月后,台湾地区液晶面板巨头友达赴大陆投资7.5代液晶面板项目的申请于12月17日获得放行。此前韩国两大液晶面板巨头三星电子和LGD高世代线在中国的投资计划已经先行获准落地。

对于迟到的友达光电来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组织的“5选2”高世代线遴选结果已经揭晓,其独自提交投资方案即使有获批可能也要面临漫长审批,于是参股或控股早在2009年6月就获得批文的昆山龙飞光电就成为其现实选择。

“其实在2009年9月龙飞光电宣布开工时,友达光电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就已经到位龙飞光电,但始终在幕后运作,他们一直在等待台湾地区的通行证。”昆山光电产业园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龙飞光电的技术提供方就是友达光电,友达光电的几十位工程师早已进入了龙飞光电,而在友达光电今年向台湾地区当局提交了在昆山投资7.5代线的方案后,龙飞光电也将进行相应的股权和工商变更。”上述知情人士说。

隐蔽恋情

2009 年3月,龙飞光电取得了环境保护部《关于昆山龙飞光电有限公司第7.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批复文号 环审[2009]116号。虽然2009年9月龙飞光电举行了开工仪式,但是龙飞只是动土但未动工,目前连外部厂房都未兴建。

2010年9 月,由于龙飞光电出资方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昆山开发区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Grand 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共同出资,变更为技术提供方出资,于是龙飞光电重新提交了环评资料,并于11月24日对环评内容进行了第一次网上公示。

根据 其公示的材料,龙飞光电项目投资额由原32.6亿美元变更为50亿美元;占地面积由原来333333.3平方米增加到890304平方米;厂房由原有设计 二层变更为一层;产量由原来90K/月,增加到156K/月。此外,项目工序组成也发生了变化,原有项目包括阵列、彩膜、成盒、模块工序,现变更项目取消 彩膜工序;原有项目为铝制程,变更项目增加铜制程。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龙飞光电将投资规模和产能都进行了扩大,主要考虑到竞争对手LGD和三星获批可能更快的因素。同时,由于龙飞光电方面意识到台湾方面的审批速度,直到今年9月才完成部分工商资料的变更,因此二次环评也就拖到了今年9月。

至于变更后的投资计划中放弃彩色滤光片,友达光电最近公布的一项消息也揭开了谜底。12月21日,友达表示将通过其子公司台湾凸版国际彩光股份有限公司向暂被称作凸版友达彩光(昆山)有限公司的一家彩色滤光片公司投资1.67亿美元。

龙飞股权安排

按照台湾地区的审批结果,友达在大陆液晶面板项目的总投资金额为30亿美元,其中12亿美元分三年汇出,另18亿美元将在当地融资支应。

另外,最近一次环评内容透露出来的信息也凸显了友达大陆液晶面板项目为规避相关政策而采取的迂回策略。

台湾地区对于友达液晶面板在大陆投资这样的案例,有着所谓的“新设”及“独资”条件,即不能以参股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来,友达在龙飞光电项目中的股权安排就面临100%股权的要求。

另 外,台湾地区企业投资大陆,世代N -1的限制也是其很难绕过的障碍。因此,友达取得登陆通行证的时间点比韩系企业稍晚,技术也落后一个世代。事实上,友达就一直吁请,“解除制程世代与购并 投资的相关限制,给予台湾业者在布局全球的策略弹性,以提升台湾面板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友达全球业务执行副总裁彭双浪表示,“龙飞为友达的合作伙伴,双方将会商讨合作方式,但具体要看大陆政府部门如何安排,而且一定是两岸法律都要符合。”

不过昆山光电产业园有关人士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资金和技术基本上是由友达来出了,我们会在土地、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

彭双浪还表示,友达将成立“友达昆山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尽快量产,但是在中国大陆还有很多程序要进行,包括向政府争取设立及外围供货商配合等因素,其规划的目标是2012年第三季度投产。

台湾面板的反击

在友达7.5代线登陆计划获批后,台湾地区另一面板巨头奇美也宣布,将在2011年3月向台湾当局提交到大陆投资的计划。目前,其在成都的8.5代线计划由于没有获得通行证处于待定状态。c

显然对于台湾地区的面板巨头来说,争夺中国大陆这一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市场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在全球液晶面板的供应格局中,曾一度在市场份额上领先的台湾面板行业已经被韩国双雄甩在了后面,而且还面临着来自大陆面板厂商的竞争压力。

DisplaySearch 最新月度报告数据显示,11月份,从出货份额来看,LGD以27.4%市场份额居首,三星为24.5%,新奇美为16.5%,友达光电为15.5%。而从 营收上看,三星以25.5%的市占率领先,LGD为25.3%居次,友达光电为16.4%,新奇美为14.3%。

在韩系面板巨头占据52%市场份额的同时,台湾面板出货占比已经下降到37%,一年间双方的差距从1%拉大到15%。另外,大陆的京东方在合肥6代线投产后其11月出货量同比大增70%,而龙腾光电等出货量也同比大增。

京东方公关总监张宇表示,虽然大陆面板目前在全球占有率只有6%,但是到2012年这一数字有望增长到20%,就京东方来说,目前除了5代线依然亏损外,成都4.5代线已经实现了连续8个月盈利,而合肥6代线也有望明年全面达产并盈利。

不仅如此,韩国的三星苏州7.5代线和LGD广州8.5代线顺利获批,其投资步伐有望在明年全面启动,这又走到了友达等面板商的前面。再加上三星、LGD在LED背光面板和3D面板领域70%以上的市场控制力,台湾地区面板商必须在中国大陆市场寻求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3

楊銀明藉「打群架哲學」西進拓版圖 建大攜手秀傳 昆山、天津打造醫療城


2012-7-23  TWM




台灣第二大輪胎廠建大工業,站穩兩岸輪胎市場後,最近傳出將攜手秀傳醫院,在中國昆山、天津兩地合作開發「建大秀傳健康城」,建大董事長楊銀明將為這家五十年輪胎大廠,帶來什麼新氣象?

撰文‧林麗娟

七月十一日,彰濱秀傳醫院來了幾位重量級的賓客,包括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以及來台參訪的中國天津市長黃興國一行人。他們參觀完醫院後,就神祕地進會議室,根據《今周刊》了解,該場會議和建大、秀傳醫院合作赴天津開發「建大秀傳健康城」的投資案有關。

據悉,八月初,建大工業及秀傳醫院將與天津市政府簽約;其實早在六月八日,雙方就與江蘇省昆山市政府簽妥合作協議書,初步預估兩開發案投資金額合計高達百 億元。而除了建大、秀傳外,據傳包括台玻、巨大、遠雄等台商,都對於「建大秀傳健康城」開發案有高度興趣,不排除參與投資。

「建大秀傳健康城」計畫,算是大型的造鎮開發案,明年七月動工的昆山開發案,第一期三百多畝、約六萬多坪的土地,將建置一座包含牙科、急診、遠距微創中 心、健檢等業務的綜合型醫院,並結合住宅建案、學校與購物商場等;至於天津第一期開發案土地面積達四百畝、約八萬多坪,也陸續規畫中。天津市長黃興國表 示,非常樂見「建大秀傳健康城」這樣的開發案到天津投資。

令人好奇的是,建大這家五十年歷史的輪胎大廠,為何投入健康城開發案,跨足中國的醫療產業及土地開發呢?

五十年輪胎大廠從未虧錢

楊銀明接受本刊專訪,四兩撥千斤地回答:「醫療是最不受景氣影響的行業,哪裡有人,哪裡就有市場,大陸這麼大,原本就值得投資,更何況,我和秀傳醫院院長 黃明和本來就是老朋友,攜手合作並不奇怪。」建大是亞洲第三、世界排名第二十六的輪胎大廠,一九六二年,由楊銀明父親楊金豹在彰化員林創辦,當時的楊銀明 還念初中;一九七四年他接班時,建大不過是年營收六千萬元的公司,這三十多年來,建大在他的經營管理下,營收大躍進,去年已突破二七○億元營收。

楊銀明從小就聞慣橡膠味,對輪胎業耳濡目染,他自豪建大五十年來從沒虧過錢。從自行車、機車的小輪胎起家,轉進汽車大胎的建大,二十三年前就布局中國,在天津、上海、昆山和深圳等地設廠,去年大陸營收約一七○多億元,楊銀明笑稱自己是大陸的台商「納稅大戶」。

建大在兩岸輪胎業占重要地位,不僅出貨給全球第一大的自行車集團巨大,也供應中國國營汽車集團所需,連遠在內蒙、新疆都買得到建大輪胎,目前天津第二廠正動工中,預定明年第二季投產,可日產轎車輪胎二萬五千個。

楊銀明經營企業,向來倡導「打群架哲學」,也就是團結力量大,因此當半年多前,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上門,找楊銀明洽談合作,雙方一拍即合。楊銀明說,順風時要學轉舵,醫療事業無所謂景不景氣,是可以穩定賺錢的事業,他相信秀傳的專業,也看好造鎮的開發前景。

揪大咖搶攻大陸醫療商機

其實,楊銀明和黃明和私交甚篤,兩人同為台大校友,○六年台灣大學彰化縣校友會成立,身為學弟的楊銀明就推舉黃明和為理事長,而自己則擔任理事。楊銀明表 示,父親楊金豹和黃明和是舊識,曾一起投入糖尿病基金會公益活動。楊銀明母親過世前在秀傳醫院療養,受到妥善照料,讓他感念在心。

秀傳醫療體系副營運長李彥俊表示,秀傳早在○六年就將營運觸角伸進大陸,砸四千萬元在上海開設秀傳眼科醫院,但後來才知外資醫院無法納入中國醫保體系,高額醫療費使得病人卻步;加上台籍醫師每待兩、三個月就得回台,醫師流動率大,不到兩年只得鎩羽而歸。

然而,中國醫療市場仍大有可為。南京明基醫院副院長鄭丞傑指出,一○年六月二十九日重慶江陳會中簽署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早收清單中,開放在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海南等五個地區設立完全台資的醫院,因此未來幾年,台資醫院將是熱門投資項目。

七十四歲的黃明和看準這波開放商機,捲土重來再次西進,為人海派、活躍兩岸台商圈的楊銀明,就是他不二人選的合作夥伴。黃明和說:「在中國醫療市場,醫療 費用很貴,卻不講究服務,台灣先進的醫療技術水準、人性化的服務,以及健診、醫美、牙科治療和整形等成果都特別受歡迎。楊銀明和我理念一致。」事實上,秀 傳醫療體系跟隨建大的腳步,擇定在昆山、天津合作興建「健康城」,不僅借助楊銀明打通當地人脈,又有豐沛資金當後援,加上秀傳的專業技術,可說是雙贏的合 作模式。

有趣的是,楊家、黃家「有女初長成」,也將參與中國「建大秀傳健康城」開發案。楊銀明的女兒、鴻大建設開發董事長楊淑婷,在台灣有推七億五千萬元建案的經驗,黃明和的女兒黃靖媛,則是秀傳醫療體系營運長,「女將」披上戰袍衝上第一線,也意味著新事業版圖的傳承。

楊銀明豪氣地說,他也會透過昆山、天津台商協會的運作,邀請心目中的幾位「大咖」朋友共襄盛舉,因為他認為,看準時代潮流趨勢,做大事就先要有「贏面」。楊銀明的企圖心,不容小覷。

建大工業

成立時間:1962年

董事長:楊銀明

員工人數:近1萬人

年營收:2011年約279億新台幣、每股稅後純益4.38元生產基地:全球6座,另天津第二廠施工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56

一紙命令 昆山變紙上公司新樂園

2013-10-14  TCW
 

九月三日,中央銀行在網站公布了一則新聞稿,這則新聞牽動著在大陸投資的八萬八千家台商的借款資金鏈、國內七八%上市櫃公司獲利、國內九百萬投資人投資判斷,還牽動了辦理人民幣業務的六十一家外匯指定銀行(DBU)、五十五家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的經營策略。

一個月後,國內的銀行、在大陸投資的台商,還熱烈的討論著這則訊息。央行到底公布了什麼?

這則牽動著融資、獲利、投資、業務策略四個項目的訊息,就是《央行鼓勵業者使用昆山試驗區開放之人民幣回流機制》。巧合的是,在訊息公布的前半個多月,八月十二日,中國人民銀行才公布了《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簡稱昆山三十四號文)條例。

兩岸央行獨厚昆山台商人民幣跨境貸款拍板定案

這兩則訊息有兩個共同的關鍵詞,昆山與人民幣。兩岸央行像是說好似的,一前一後宣布新措施,目的只有一個,要為在昆山落腳的台商,找到人民幣融資的管道。

中國這麼多的城鎮,為何獨獨相中昆山?昆山是台商最密集的縣市,當地約有六千五百家外資企業,其中台商就有四千二百家,昆山約有七○%的經濟,仰賴在當地設廠的台商。在台商一波波往內地移轉時,也逐漸從昆山撤守。昆山是台商投資的樣板城市,維持樣板城市的地位,成了中國政府努力的課題。

「掌握外匯政策,就等於創造現金。」九月三十日,常駐在中國上海的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飛到台灣演講,賣力的解釋昆山三十四號文的重要性,台下坐著兩百位來自全省的財務人員。前一天,更有二十五家銀行,約三百位的中高階主管,聽著劉芳榮的解說。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如何搭中國政策的順風車,找到獲利的縫隙。

「最近有家規模很大的台商來找我抱怨,中國某家銀行講好的貸款額度,卻一毛錢也撥不出來。」劉芳榮說。大咖的台商都借不到錢,何況是財力不夠雄厚的中小企業?面對大陸的銀行資金窘困,台商越來越難借到錢,利率也居高不下,「錢荒」成了台商難以施展拳腳的阻礙。

大陸銀行的資金不夠,廠商借不到錢,台灣的銀行則是滿手的人民幣,借不出去。今年二月六日,國內銀行首度開辦人民幣業務,直到八月底為止,存款金額竄升至八百五十一億元,如何把人民幣存款借出去,成了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邊喊錢不夠、另一邊則是錢太多,為台商開出的人民幣跨境貸款融資路徑,就這麼規畫出來。這條資金活水,日商沒有、韓商沒有,獨厚台商,想要承受這份禮物,前提是必須在昆山設公司,還要在當地銀行開設專戶。不論是股本數人民幣百億的製造業,或是金額人民幣五十萬元的貿易公司。扣除已經在昆山落腳的公司,超過八萬家的台商,正在研究是否要到昆山設紙上公司,搭上這條新的資金路徑。

這條資金路徑,受惠的不僅是台商,還有銀行業。台資銀行,唯一一家在昆山設分行的彰化銀行,董事長陳淮舟五月份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預估,昆山三十四號文啟動後一年內,可望成為彰銀最賺錢的分行。

歸納起來,新的資金路徑將會帶來三大影響。

影響一:借款利率降低超過七%的融貸壓力不再

過去,昆山地區的台商,向銀行融資,不是找當地的中資銀行,就是向外資銀行的香港分行,或是其他地區的分行借貸。向中資銀行借人民幣,借款利率超過七%,台灣或是香港地區銀行的人民幣借款利率便宜些,介於四%到五%間。

跨境借款後,台商可以在台灣向銀行以一.五%到三%的利率借新台幣,然後換成人民幣匯入昆山地區銀行專戶,可省下至少近六個百分點利差。以一家公司借貸人民幣三千萬元為例,節省六個百分點利差,一年可省下人民幣一百八十萬元,相當於新台幣九百萬元,少付了約七成。

影響二:可去化人民幣台灣銀行業搶賺跨貸商機

跨境借款路徑一開,讓台灣的銀行「動」起來。「最近很多銀行打電話給我,問我們要不要借錢,」在昆山設廠的柏承科技發言人張美齡說。過去,跨境貸款是台灣銀行摸不到、吃不到的業務,如今,成了新業務,每家銀行都想沾上邊。

「貨幣回流機制下,銀行業可在人民幣去化管道中增加受益,」渣打銀行總經理康暉杰說。透過跨境貸款,台灣的銀行可以從提供貸款賺取利差,當資金流入中國,現金管理、外匯避險、信貸管理等,都會為銀行帶來商機。

「在中國發薪及營運的企業,可把資金更容易引到中國,透過在中國工作的民眾讓人民幣得以回流,增加個人財富管理的商機,」康暉杰說。銀行想要開創更多的賺錢機會。

影響三:台商回台借款台資銀行港分行尋新業務

融資路徑改變之後,在成本考量下,台商向香港分行借款的額度,可能會逐步移回台灣的銀行。「在台灣借新台幣換成人民幣,比在香港借人民幣或是美元的利率划算得多。」張美齡說。

台資銀行的香港分行,隨著人民幣跨境借貸,角色將改變,必須找尋新業務填補,否則重要性將式微。

昆山設公司眉角多租稅、利潤等須妥善規畫

這條新的融資路徑,對需要資金週轉的企業來說,猶如即時甘霖,但也有可能是包裹著糖衣的毒藥。必須要弄清楚其中的「眉角」,才能應付自如。

首先,企業移轉訂價要妥善規畫,才不會日後成為稅務負擔。舉例來說,台灣的母公司透過境外公司,利用股東借貸或是購買貨物等方式,把資金借給昆山的子公司,然後,昆山公司再利用這筆資金,下訂單向B公司購買貨物。從台灣到昆山到B公司,每一次的交易或是資金停點,都可當作移轉訂價的依據。「企業若與海外關係企業有不合常規交易情況,將可能有許多潛在的稅務風險。」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宗銘說。在每一個停點的交易價格,做出合理性的規畫,不但可以避免成為查稅的對象,也可避免重複課稅。

此外,在昆山新設的紙上公司與母公司、各子公司間的移轉訂價,等於是讓中國政府多了一道監管企業的工具。「你想要節省稅,總要付出些代價。」一位不願具名的財務長說。所以,子公司的貨物、資金流向都必須妥善規畫,才不會留下後遺症。

其次,利潤分布必須規畫得宜,才不會成了兩岸國稅局「找碴」的對象。在昆山新設立公司後,利潤要留在哪,成了一大學問。而且「從昆山匯出利息,還要被課徵一五%的稅,這些都是要考慮到的成本。」一位股票掛牌公司的財務人員提醒說。

一紙命令,讓企業不斷撤守的昆山,再度成為熱門話題,還成了紙上公司的新樂園。大陸開了融資大門,台商能否把握機會,創造利潤,就要各憑本事了。

【延伸閱讀】貸款最高可省近6個百分點利差!——昆山地區台商新舊融資路徑比較

資料來源:富蘭德林諮詢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40

漲幅全國第二 昆山樓市爆熱還能持續多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186.html

乘坐上海11號線地鐵向西,車上經常出現的樓盤廣告,多集中在嘉定和花橋。很多樓盤憑著不限購和價格低的優勢,希望更多的購房者在途經嘉定後再坐上幾站地鐵到達花橋——然而這里事實上已經屬於蘇州昆山。此前這里大部分樓盤價格都無法超過1萬元/平方米,但是到了今年,這里的樓市卻出現了增幅。

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的全國100個城市房價數據顯示,2016年4月,全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為71個,較上月增加11個。漲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惠州、昆山、中山、廈門、蘇州、廊坊、南京、珠海、東莞、武漢。具體來看,惠州、昆山、中山、廈門、蘇州漲幅超過5%,廊坊、南京、珠海、東莞、武漢漲幅在3%~5%之間。

昆山漲幅已經名列全國第二,而一線城市首次均未進入前五。

房價兇猛

伴隨著“滬九條”和上海高房價的影響,地鐵11號線的生意反而火爆起來:每個周末,來自上海的購房者都希望體驗一下11號線的便捷程度,順便看一看花橋的樓市,這里突然熱鬧了許多。

從地鐵11號線下車向南走幾百米,陳麗(化名)就可以走到自己的房子里面,對於這樣的地鐵上蓋樓盤,她還是比較滿意的。2010年,因為手上有一定的余錢,陳麗和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就來到花橋購買了“國際華城”的四期樓盤,當時她購買的均價在7500元/平方米,盡管是樓王項目,但是總價也才100萬。對於習慣了上海高房價的陳麗而言,覺得100萬買了一個樓王大戶型還是很劃算的。

“2012年的時候就交房了,然後我們的房子就一直出租。我們買的時候已經知道這里要通地鐵,因此價格算比較高的。買了以後我們房屋的價格並未出現上漲,但是到了今年初,就不停有中介問我是不是要賣房,最新的成交價格已經達到了1.2萬元/平方米。”陳麗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靠近上海區域的昆山花橋這一輪樓市漲幅兇猛(網絡資料圖)

陳麗因為房價的上漲非常開心,而昆山的房價在近期也開始領漲全國。

“今年開始明顯比之前忙了不少,以前周末幾乎沒有看房者,但是現在每到周末看房者明顯多了很多,這里可以選擇的樓盤不多了,如果看好要立刻下手。”一出地鐵站,就有中介人士前來給記者推薦。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大部分樓盤可售項目都不多,項目銷售人員均表示目前市場比較好,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記者來到“新城郡尚海”樓盤,發現其周末僅出售十套房源,其均價已經接近1.8萬元/平方米。

“原來整體昆山樓市成交均價8000多元,現在成交均價10000元左右。現在成交的房源中,大部分都是靠近蘇州的城西,靠近上海的城東區域,且其他區域成交也是以改善型住宅為主,所以成交均價上漲較快。”新城郡尚海項目營銷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外溢效應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一份報告指出,由於深圳、上海調控政策效果顯現,成交量有所回落,其周邊惠州、昆山等三線城市承接部分外溢需求,成交量上升,因此房價開始上漲。

昆山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是蘇州市下轄縣級市,昆山地處上海與蘇州之間,北至東北與常熟、太倉兩市相連,東與上海市嘉定、青浦兩區交界,西與蘇州相城區、吳中區、蘇州工業園區接壤。

這個位置顯得得天獨厚,一邊連著上海,一邊連著蘇州。“在蘇州、上海大漲的影響下,昆山市場2016年初迎來大漲,庫存去化較明顯,庫存去化從2015年初26個月下降到目前15個月,因此房價開始上漲。”上述營銷負責人告訴記者。

“現在昆山和花橋很多項目基本無房可售,花橋處於斷供期,上海的客戶量較之前有所上漲。本輪上漲集中在花橋、城東、張浦以及城西這幾個區域,這里面主要還是供求關系的影響,昆山一季度供應1.1萬套,成交3.36萬套,嚴重供不應求。主要還是上海的外溢,使環滬周邊太倉、昆山花橋、千燈、嘉善等片區受益,尤其在上海推出“滬9條”之後更加明顯,外溢將是大趨勢,環上海的大都市場圈效應會出現,長期仍將看好周邊有通路及規劃利好的片區。”韓雲霞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房企試水

去年12月,蘇州昆山7宗地塊成功出讓,成交總價超52.4億元,成交面積達59.23萬平方米。綠地、象嶼、碧桂園、廣電、新城、世茂、正榮、旭輝等十余家房企參與競價,其中碧桂園、正榮以及旭輝均是首次參與昆山土地競拍。

編號為昆地(2015)掛字第9-2和9-3地塊分別位於花橋經濟開發區綠地大道南側和曹浦路東側,土地面積為65122.3平方米和55373.6平方米,均為商住地塊,地面起始價均為7950元/平方米。兩地塊均由象嶼拍得,成交總價分別為8.24億元和7.9億元,最後成交地價分別為12660元/平方米和14270元/平方米,溢價率為59.25%和79.5%。

這個溢價率即使到了一線城市,也是不錯的水平。當日,昆山還誕生了城西板塊地王,編號為昆地(2015)掛字第9-6號地塊位於高新區林蔭路東側、杜克大道南側,該宗地面積為148668.2平方米,地面起始價為8000元/平方米。最終該地塊被越秀&廣電聯合體拿下,成交總價為22.7億元,折後成交單價15280元/平方米,溢價率91%。

作為最接近上海區域的昆山花橋鎮早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社區(網絡資料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資料顯示,早在2012年12月11日,越秀地產與廣電地產合作成立的昆山項目公司,以4.96億元的價格成功摘牌昆山市花橋鎮集善路東側、花集路北側地塊(花橋國際商貿城項目),當時為兩家公司首次進入昆山。

在去年的拍賣會上,碧桂園以成交總價4.6億元摘得編號為昆地(2015)掛字第9-4號地塊,位於千燈黃浦江路西側、淞南路北側,地塊面積為153551.4平方米,這是碧桂園第一次進入昆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越來越多房企註意到昆山也是因為其靠近上海的優勢,事實上,在國際的很多大都市,其周邊的城市房地產市場也會被帶動。比如紐約,很多人雖然工作在紐約,但是卻居住在紐約周邊,而這一現象也慢慢開始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出現,因此昆山市場被眾多房企看好。

投資客漸冷

今年年初,由於上海房價的上漲和“滬九條”的調控,使得很多購房者無法在上海購房,因此昆山成為他們的又一個選擇。而這邊的樓盤也開始打出不限購等宣傳語,希望來吸引更多上海購房者坐車到11號線的終點。

“上海房價那麽高,就算有錢還限購,不如在昆山買個大房子。”上述中介人士告訴記者。

“整個花橋來說,基本80%以上成交客戶來自上海,上海的高房價讓客戶更願意選擇房價相對較低的花橋,且周邊配套成熟,學校、醫院、娛樂設施齊全,部分醫院還可使用上海醫保卡,每天出行有地鐵、公交車。沒有工廠、環境優美、適合居住,是上海客戶來此居住的重要原因。”上述營銷負責人解釋。

相比起這些在上海工作的剛需者,有富足余錢的投資客們之前就已經暗暗在昆山置業。

家住浦東的韓力(化名)覺得自己購買昆山房子的投資並不算明智,但是好在今年房價有所上漲。“2年前我購買了萬科mixtown,今年6月交房,買的時候價格9000元/平方米,以為地鐵通車會有一波上漲,但是利好早就提前兌現,因此一直不漲。今年幾個月時間總算漲到了1.5萬元/平方米。”韓力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雖然如此,韓力依舊不看好昆山的市場,他希望早點將自己的房子出手。他認為這個片區未來還將有很大的供應,而二手房交易不活躍,因此投資並不是一個好選擇。“我自己根本不會住,長期看花橋自然不錯,但是我的樓盤並不算是地鐵上蓋,未來這里還需要很長時間培育,投資回報並不高。”韓力認為。

克而瑞蘇州副總經理韓雲霞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由於今年的昆山樓市火爆,投資客比例並不是太高,價格上漲過快,與嘉定個別板塊及上海其他遠郊板塊的價差越來越小,投資客投資的欲望正在下降。

昆山花橋商務中心(網絡資料圖)

拐點何時現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昆山商品房成交價格上漲態勢還會持續一段較長時間,這和其他城市是有一定區別的。“別的城市是漲幅到一定高度,自然會收縮,但由於上海限購升級,昆山南和花橋等靠近上海的區域依然是被看好的。所以後續這些區域抑制房價快速上漲的任務依然是比較重的。”嚴躍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根據目前的成交形勢,嚴躍進認為昆山全市的去庫存周期不會超過9個月,而昆山南和花橋等環上海區域,去庫存周期或在3個月的水平。“這個水平和蘇州市區基本上是一致的。”嚴躍進表示。

而另一名房地產研究人士則認為,昆山樓市本輪上漲除了是被上海、蘇州帶動,近期的突然大漲,更是上海推出“滬9條”後的溢出效應,尤其是投資型需求,因此目前昆山樓市處於機會型跑量的階段,並不是戰略布局階段。“下半年隨著上海、蘇州樓市進入調整期,昆山樓市估計也會出現拐點。

而目前昆山受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傳統的強勢電子消費產業西遷之後,新興產業的規模尚無法補上這個缺口,加上昆山加工、貿易類產業較強,“兩頭向外”的產業結構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較大,形成了典型的“候鳥經濟”,這也影響到當地的人口流動,從而對樓市產生影響。“即便在樓市全面複蘇的去年,昆山樓市交易也並不算好,前年就更差。”上述房地產研究人士表示。

“昆山樓市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在這購置住房,但工作地點在上海,所以空置率很高。這是後續社區培育比較困難的一個地方。”嚴躍進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58

富士康主導 昆山機器人“替代”進行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875.html

據外媒報道,江蘇省昆山市政府近日對外表示,通過引入機器人,富士康將昆山工廠的工人數量減少,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更多公司可能跟隨其腳步。

第一財經記者就上述消息求證富士康,該公司表示不予回應。但富士康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機器人計劃”是舊聞,但在企業內部,仍在推行百萬機器人計劃。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商之一,富士康的員工總人數已經接近120萬人,其中大陸員工超過100萬人,在2011年7月29日的深圳富士康員工聯歡晚會上,郭臺銘表示未來富士康將增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以完成簡單重複的工作,取代工人。

而江蘇省昆山市是中國主要電子產品制造中心之一。在昆山制造業發展最為強盛的時期,每年可出產1.2億臺筆記本電腦。但是隨著需求減少,目前產量僅有5100萬臺。不過,智能手機制造業正在某種程度上填補這部分空缺,去年產量約為2000萬部。

昆山市政府調查顯示,多達600家企業已經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引入機器工人。昆山共有4800家臺灣企業,占其GDP的60%以上。

近年來昆山市正大量吸引臺企投資,並從1年多前開始改變增長戰略,通過用機器人取代工人和鼓勵創業加速增長。包括富士康在內的35家臺企僅去年就投資6.1億美元用於人工智能研發。

“但從實際情況來講,短期內機器人在全球範圍內的技術發展並沒有到突破性的階段,即足以完全替代人的地步,所以機器換人短期內沒有那麽容易實施見效果,需要看長遠。”富士康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富士康的百萬機器人計劃一直在內部推進,但是機器不是為了換人,是把工人從簡單重複危險枯燥的崗位中解放出來,讓工人向工程師、技術人員轉型升級。

事實上,富士康的百萬機器人項目從宣布起就一直備受關註。

據記者了解,幾年前,就有富士康科技集團與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達成投資意向的消息傳出,將在宜陽縣產業集聚區投資自動化機器人、自動化設備、精密儀器、精密軸承4個項目。記者致電宜陽縣政府時,對方工作人員當時對記者表示,富士康科技集團確實到河南省洛陽市進行實地考察和項目選址工作,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4億元。

此前,富士康在晉城研發的機器人已經下線,預計今年(2016年)建成“世界最大智能化機器人生產基地”。

但從成本方面考慮,根據型號、功能、複雜程度的不同,國產機器人的每臺售價可高達六七十萬元,低則十幾萬元,專家認為,機器人的成本對於富士康來說算是很高。一位從富士康離職的制造主管對記者表示,在富士康主營的手機代工業務,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還是在前端的高精度貼片和後端的裝配、搬運環節,在絕大部分中間制造環節,還是必須用人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