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今日經濟日報(0423)於A12版的右面廣告中文翻譯

今日,經濟日報有一個美國基金H Partners Management 在A12版的右面刊登了廣告,力陳經濟日報的價值,在此翻譯如下:

1. 2005-2011年間,公司積累5億現金。
2. 1.2元即大約37%市值並無產生回報
3. 經濟日報的股本回報率由2005年的49.4%下降至2011年的21.4%,主要因為累積現金
4. 他們相信經濟日報不需太多現金,就算市場最差的時候,經濟日報都仍然好賺錢,並產生正營運現金流。
5. 我們的現金在5年間並無產生用處,我們更擔心是,經濟日報根本無投資計劃
6. 我們知悉經濟日報現在只是經營所得再投資於生活網站,這兩年合共投資僅2,300萬,並降低了10%盈利。
7. 我們相信雖然經濟日報生意非常吸引,估值亦低。香港經濟日報是一份呈穩定且影響力大高的報紙,並有強勁的現金流。ETnet是一個香港市場上主要的中文財經終端服務者。
8. 經濟日報的扣除現金市盈率由2006年8月的8倍,降至現在5.7倍。
9. 這個5.7倍的市盈率遠低於恆生指數的12倍,並在經濟日報的2005年至2011年股東應佔利潤增長139%遠高於恆生指數的50%下發生的。
10. 如果我們估值正確,我們預計經濟日報股價為6.64元,包括財經及招聘報紙業務每股27仙乘12倍市盈率,即3.24元,並加上ETnet業務每股盈利11仙乘20倍市盈率,即2.2元以及現金1.2元。
11. 如果經濟日報股息派發率提高至90%的話,以去年36仙盈利計算,即是約32仙。在2006年至2010年間,經濟日報的股息率約5%,以該股息率計算,即代表著估值為6.47元。

我們尊重經濟日報僱員的表現及貢獻,但是經濟日報董事局對著這麼多的現金儲備但不利用,股東回報令我們非常失望。我們相信如果投資者知道經濟日報的生意是非常有價值的,股價就會上升超過1倍,我們建議你們支持動議9,即增加經濟日報的派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4

存款剩一萬 辦出外勞蘋果日報

2011-7-18  TCW




他的人生,在所有傳授生涯規畫的教科書中,都是個完全不及格的案例。

三十五歲、研究所念了四年沒畢業、存款只剩一萬元,新婚才剛滿一年,好不容易有了就業的機會,卻是一個連續六個月拿不到薪水的工作,而他瞄準的商機,更是普遍被認為台灣社經地位最低、最沒有賺頭的族群—外籍新移民。

他是張正,台灣最大東南亞語報紙《四方報》的總編輯。五年前,一個「傻」念頭,他用《立報》前社長成露茜贊助的五十萬元,創立了越文報《四方報》(月刊)。

越勞一句想識字,萌生辦報念頭

這個傻念頭,在五年後開花結果,《四方報》這個「小報中的小報」,在眾人看衰中,不僅沒死,更幾經茁壯,發行量比當時多了五倍,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業壹傳 媒集團,也跑來跟他做生意,名聲所及,甚至連遠在越南的外交系統,也不敢輕忽他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四方報》已經成為台灣六十萬外勞及新移民,最重要 的心靈安定力量及對外溝通橋樑。

回想當時,「台灣人覺得我們瘋了!」正逢壯年的張正不諱言,投入《四方報》,周遭親友認為他越做越偏鋒、旁門左道,他舅舅曾透過關係介紹跳槽大報,他卻一 口婉拒;連幼時都跟他借錢的弟弟,也罵張正已經年過三十還不懂賺錢,看著張正一路走來的鴻毅旅行社董事長蔡家煌就笑稱,「他(張正)是全台灣唯一一個給老 婆養的總編輯!」

回想來時路,「其實一切辦報起源,只是樸素的正義感,」張正表示。早在二○○五年,當時攻讀東南亞研究所的他,就帶著新婚妻子、現任《四方報》發言人廖雲章去桃園教會教越南外勞中文,十坪大、沒有冷氣的空間,每次上課都擠滿三十人,課堂上每個人學習欲望很高。

一次,看中午用餐時鋪上的過期中文報紙,一位學生不經意說出口的心聲:「真希望有一天可以看懂上面所有的字……。」讓張正萌生辦報想法。同年十月,他隻身 遠赴胡志明市學越文,異地四個月,為了想看中文,連宣揚法輪功的刊物都愛不釋手,感同身受,更深刻體會異鄉人語言不通的痛苦。

儘管辦報方向及輪廓仍不清楚,他仍隱隱察覺在台的二十萬名越南人,是沒人經營的閱讀需求藍海。

用惡補越語編報,自己排版、送報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與當時《立報》社長成露茜談辦報想法,她慨然答應幫忙,但一年預算只有五十萬元。張正了解,機會來了,得用不同的方法才抓得住。因為 在他之前,一些獨立個人發行的外文刊物,已經陣亡,而政府發行的越文、泰文刊物,對真正新住民來說,只是可有可無、聊備一格的政令宣傳品。

二○○六年九月,《四方報》試刊前,他花了半年,調查自己接觸的越南人,發現婚姻、家庭與工作等心得,是他們感興趣的主題,於是開始四處徵稿;同時,開車 拜訪台北、桃園越南雜貨店與餐廳,尋找定點贈閱通路,卻遭受冷言冷語,「哪有人要做這種賠本生意,你們是瘋子、神經病!」但張正依舊不放棄。

冷水被澆了不少,但張正還是硬著頭皮,憑著四個月惡補的爛越語,自己排版、送報,就在沒正式編制、資源不足的克難環境下,開始「文盲辦報」的生涯,四千份越南文《四方報》試刊號,終於在二○○六年正式問世。

讀者來信感謝,五年累積上萬封

想不到試刊後,來自四方的詢問、感謝都湧進《四方報》。為方便服務讀者,張正索性把手機號碼刊在報紙上,結果每天至少多了數十通好奇、詢問或吐苦水等千奇 百怪的電話。兩週內,讀者投書從一天有一、兩封,大幅成長至每月一百封,最高曾到四百多封,五年來共累積一萬五千多封來信。《四方報》之前,張正十年的記 者生涯中,只收到三、四個讀者回饋,且多半是受訪者抗議寫錯名字或誤解意思;如今,全是感謝。「前幾個字看得懂是謝謝……,每來一封,更篤定(做的事)是 對的,」張正說。

連台東、屏東都有雜貨店主動來電索取,伊甸基金會等新移民團隊,也預訂五千份當家訪的伴手禮,讓第二個月發行量直衝上萬。為壓低印刷成本、爭取廣告,他再孤注一擲,想把一年五十萬元預算,在前三個月全部砸光,就是要衝高發行,進而帶入廣告。

眼看預算遲早用盡,三個月後,貴客上門了,全球匯款服務公司——西聯匯款正式進入台灣,看到《四方報》在越籍移民間受歡迎的程度,主動敲門登廣告。這股及 時雨,《四方報》生存下來了。五年來,《四方報》除發行量多了五倍,三年前轉虧為盈,成功切入OK、萊爾富等便利商店通路,完銷率逼近八成,遠超過主流雜 誌的五成。除了越文版之外,又多了泰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印尼文等四國語言,每月廣告最高破八十萬元,儼然是「東南亞的蘋果日報」。

《四方報》最歡迎的版面之一,是「紙上問診」,這起因於越南籍新移民,因聽不懂醫囑而恐慌,轉而求助《四方報》。張正團隊便和台灣國際醫學聯盟合作,把相 關醫病問題先譯成中文,得到專業解答,再回譯越南文,目前還有上百名個案正排隊問診。長期接觸越配的蔡家煌有感而發:「如果沒有《四方報》,不知道他們還 會被騙幾年!」

為了新台灣之子,再推四種語言報

承載著數十萬人的情感,《四方報》及之後衍生出來的部落格,已成為在台越南讀者黏著力極高的一份媒體,歸心似箭的外配求助、台籍老公對越籍老婆的懺悔信, 及抗議政府要讓基本工資與外勞脫鉤的意見,都會透過《四方報》這個平台發聲。還有一位淡水讀者,在《四方報》象徵月圓思鄉的農曆十五出刊日後,不過晚一天 沒收到,馬上打電話給張正:「你是不是忘了我!」更有一次,《四方報》在內容中鼓勵越南勞工爭取自己的權益,想不到這言論被仍是共黨執政的越南外交系統發 現了,連忙透過管道,隔海「勸告」《四方報》注意言論尺度,別「污染」越籍勞工的純正思想。「張正很有魅力,他是台灣二十萬越南人的偶像,」《四方報》第 一位志工、曾是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的越南華僑羅漪文觀察。

表面上,《四方報》幫助的是在台數十萬新移民(工),其實在張正眼中,是為台灣儲備下一代的競爭力,因為台灣社會的國際觀「有缺陷,少了半隻眼睛,」忽略 了外配所生下的下一代新台灣人力量,他認為,只要這批新台灣之子能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將來就會成為既了解東南亞文化,同時兼具台灣人勤勞聰明的第二代台 商,這批生力軍將比目前台商更具有區域融合的能力。

因此,在《四方報》根基稍穩之後,二○○八年,張正再推出泰文《四方報》,今年五月又陸續推出印尼、菲律賓和柬埔寨等共五種東南亞語報紙的「五語倫比」計 畫,讓讀者擴及全台近六十萬名外勞和新移民族群。這次,阮囊雖不若以往羞澀,但已屆不惑,身家財產離「五子登科」的標準,仍有一大段距離,不過,他還是每 天甘願坐公車上下班,一點一點朝著他的傻瓜夢前進。

【延伸閱讀】阿甘2號

《四方報》總編輯張正,40歲

事蹟:為台灣60萬名外勞、外配族群辦報,共有5種東南亞語文版本下個傻目標:「外婆橋計畫」擬利用暑假,讓新台灣之子的國小老師和外配母子一同回娘家,體會語言不通的異鄉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1

生果日報聯夢活力世界(8100)補遺(更正)

 

今日看到生果日報聯夢活力世界(8100,前活力世界)報導,有很多東西想補一補上去,列之如下:

1. 「最後一位單一大股東為于文鳳兄長于樹權,在去年 10月中時仍持有 20.85%股權,公司於 12月完成供股後,于樹權只持有 2.61%,直至該公司於今年 6月初進行配股後,于樹權的身影消失了。」

(1) 他當年為何持有股票?
1. 根據股權披露,其實他認購了這公司1,404萬可換股債券,取得該等股份,成為大股東。

2. 2009年6月,後來3供1,他又有認購

3. 2010年10月,公司4合1,1供4送3,他就放棄了,股東才攤薄,別忘記兩次包銷商都是金利豐。

(2) 他還做過哪些公司?
1. 同名同姓的人都出現在莊勝百貨(758)前身德信控股(亞太)。他當年間接持有高富民證券40%股權,售出股權,後來向這上市公司購回上市的德信財務。

2.  從減持作價看來,最後應接受了盛世投資的收購

(3) 他的親屬和哪些股有關?
1. 于文鳳曾持有三龍國際(329,前金龍控股、如煙集團),如果細心發現,有同名的人現時擔任由幾家由Webb指稱為中南網絡,本站稱的華匯系旗下多間公司包括民豐金融(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民豐控股)、漢基控股(412,前合盈集團、東峻集團、大雄科技)、威華達控股(622,前凱達集團、銀網集團)、福方集團(885)等公司持有之Hennabun Capital Group 旗下之金江股票之持牌人之一。


其男朋友廖駿倫現時或曾持有圈內的馬斯葛(136)之新股及可換股債券、威利國際(273)、民豐金融(279)之新股及可換股債券、三龍國際(329)等。

2. 更有趣的是,目前主席季志雄於去年 7月上任,至今他未有持股。

答:佢咁樣,仲做過邊間公司?
根據Webb資料,他做過中國保綠(397,前合一集團、金寶國際集團、元 開達利環保、星虹控股、康健醫療科技、香港體檢)、星晨集團(542,前馬聯香港)、華藝礦業(559,前精藝集團、華藝銅業)、中國林大(910,前金威)、金利豐(1031,前錶準時、邁特科技、黃金集團)、三和集團(2322)、中民安園(8085,前新醫藥)奧柏中國(8148,前交大銘泰),大部分都和金利豐有關,也對股民來說是痛心的經歷,真是好金好毒啊。

3. 記者主動向該公司查詢收購事宜,該公司其後主動安排 3間媒體前往老撾視察,本報記者決定隨團出發。

答 : 3間媒體除生果外,今日睇都市會明白,另一家暫時不知道。

4. 參觀團多了日本客人,本報記者與佐藤雅俊聊天,今次前來雖然是由聯夢款待,但他指是次視察包括日本最大造紙企業王子造紙的桉樹林。

按: 他們看了哪個樹林呢? 是不是即是沒有看呢?

5.  第二篇報導講,及後其股權到 2003年落入前主板公司偉柏控股高層許達利手上。

自己都話到偉柏控股,之前你自己講邊間「去年,從事娛樂事業的主板上市公司漢傳媒(491)斥 2.4億收購老撾植林項目公司 Green Global Bioenergy Ltd(GGBL) 80%股權,惜收購最終拉倒。今年 6月,做 IT業務的創業板聯夢活力世界(8100),小試牛刀式以 3000萬元購入 GGBL 10%股權,為變身植林公司做熱身。」?

是咪真係咁驚啊。漢傳媒的前身咪偉柏控股囉,有晒證據,點解要驚? 他任職於2001年10月23日,於2002年11月1日辭職

講開許達利,根據Webb的資料,他曾任職劉志遠曾入主的中國戶外媒體(254,前廣聯企業、Walsin International、金獅遠東、金獅亞洲、信僑控股、光訊聯網、光訊控股)、中郵電貿(8041,前大陶精密科技)及和之相關的華脈無線通訊(499,前百利好地產),及其他熱炒股如中國鐵路貨運(8089,前寶訊科技),以及和一些特別人物有關的海王集團(70,前德智發展、駿雷控股),最後這兩隻股票也暗中有關。

另外,如果細心發現,其實他還是當年智庫媒體(8173,前鐳射國際、現寰亞礦業)垃圾礦注入寰亞礦業(8173、前鐳射國際、智庫媒體)的賣方的老公

除此之外,聯夢當時股東曾包括淡馬錫持有的ST Ventures、人人控股(59,前安佳汽車、現天譽置業)、大凌(211)、香港華人(655,前華人銀行)等。
 
Webb先生當年都踢爆過這間公司有自己做自己交易,從上面提及的公司及人可見,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大家都很清楚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82

關於生果日報首都創投(2324)文章的補充

今日看完生果日報引述Webb先生文章關於 首都創投(2324,前德泰大中華)及朗力福(8037)的報導,覺得還有一些不足,謹此補充如下:

1. David Webb列出 5大張紙,詳細道出丘忠航與朗力福和首都創投之間的關係。

筆者在星期日已經用Chrome打印出此文章,發覺只有3頁,可能用了不同的瀏覽器,所以頁數有偏差吧。

2. 除股權上有密切關係外, Webb亦指出,朗力福主席張鴻,原來於 03年曾協助首都創投上市,張鴻當時為國泰君安銷售部副總裁。此外,朗力福獨立非執董陳慧殷來自首都創投持 30%權益的 CNI Bullion,任職銷售部董事,其獨立性亦受到質疑。

可能David Webb 不懂太多中文和生果日報不懂查年報,補充少量資料如下:

1. 張鴻

如果細心留意投資一周明報的訪問,你就明白了:

這篇報導所講發行可換股債券的上市公司,經小弟細心查找後,發覺有兩家公司適合,但這兩家公司不是因集資發行可換股債券,主要因為在這堆公司發行可換股債券收購發行的。作為Webb提及這堆公司的主席之一,為何要歪曲事實,記者又不作小心查證?

另外,那本周刊還有幾篇報導訪問他本人,每一篇都是見到這名人士不停誇大事實,更有一篇在6月11日的報導唱衰David Webb,請自行參考這些報導。

今次到筆者懷疑他們,當在5月17日的時候,朗力福把首都創投股權增持至9.12%,觸發全購,但並無作出任何表示,在接受訪問的時候,那人已經是該公司主席,是否當時已經接到David Webb的查詢,導致要寫一篇這樣的文章,先給他打毒針,以減少這些東西發生的時候,減低對他們的傷害?

另外,這本雜誌不停地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文章,在基本上完全站不住腳,訪問的人物是我極欽佩的股市人物,為甚麼? 

2. CNI Bullion

如果生果日報肯花心機尋找年報資料,可以得悉到這公司的中文名稱是中國北方金銀業有限公司。

然後順藤摸瓜,又找到這些東西:

 

然後又找到些類似名稱的東西

 我相信也不用解釋甚麼吧,可以見到這些機構的獨立性有多高。

另外Webb的文章有很多值得留意的東西,因時間所限,不能解釋更多,稍後我會把它全部翻譯出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91

經濟日報(四)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79

今天再有一份免費報紙面世---壹傳媒屬下的「爽報」。以「肥佬黎」的做事手法,我認為免費報紙的大戰,已一觸即發。這場大戰,更會令傳統的收費報紙面臨致命的打擊。「東方日報」和「太陽報」已率先即時從每份六元,分別減價至每份五元和四元應戰。

經濟日報(423.HK)旗下的免費報紙「晴報」,我看來要打一場硬仗。公司剛準備斥資兩億一千五百萬港元,收購一家香港的印刷公司,加強她的印刷能力。

我和我的太座看了「晴報」一個多月,還是覺得「頭條日報」比較好看。我真的擔心她未來的廣告收益可能達不到管理層的原先預期。我相信她的股價,短期內會有下調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86

人民日報:民間借貸風生水起 巨大風險令人驚心

http://www.zjscdb.com/detail.php?newsid=62668

 「民間借貸熱」的背後,不僅是實體經濟投資機會的匱乏,更是部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狹窄、生存空間的逼仄。

  從溫州到鄂爾多斯再到江蘇泗洪縣石集鄉,日前,全國各地頻頻曝出的高利貸鏈條斷裂個案,把「民間借貸」推到風口浪尖,更讓後金融危機時代的金融風險問題浮出水面。

  以滾雪球方式過度膨脹的民間借貸,之所以讓人膽顫心驚,是因為一旦長長的資金鏈在任何一點上斷裂,就會引發中小企業倒閉潮,更會讓捲入其中的普 通民眾血本無歸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第一次溫州民間借貸的崩盤,出口外向型中小企業大範圍倒閉的悲劇,至今讓人心有餘悸。當前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據 浙江投資研究機構的分析,浙江小企業約80%都靠民間借貸維持經營;而在江蘇石集鄉,根據央視調查,高達98%以上的村民參與到高利貸遊戲中。

  民間借貸的「風生水起」,暴露的正是當前中小企業艱難的生存困境。

  從資金供給方看,在資本市場劇烈波動的當下,中小企業創業艱難、利潤偏低,「放貸謀利」自然成了民間資本的一個選擇。以鄂爾多斯為例,在煤炭與 房地產之外,民間借貸幾乎成了民間資本的唯一出路。半數以上的居民熱衷於放貸的資本活動,凸顯了民眾對於投資實業、尤其是創辦中小企業的信心缺失。

  就資金需求者而言,為應對通脹而收緊的銀根,加之扶持力度的不均衡,部分本就貸款困難的中小企業雪上加霜,「付息借貸」往往成了飲鴆止渴的無 奈。在溫州,普遍5%左右的利潤率的現狀,使得部分中小企業難獲銀行信貸,而民間高利貸又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放大了違約幾率。

  可見,所謂的「民間借貸熱」,一方面折射出實體經濟投資機會的匱乏,另一方面反映出了部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狹窄。生存空間的逼仄,不利於中小 企業發揮吸納就業的「社會穩定器」作用,也不利於我國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的有序轉變,背後隱藏著的巨大金融風險更令人驚心。

  應當承認,民間借貸發展到今天,對盤活民間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繁榮地方社會經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當務之急,不在於否定民間借貸, 而應給予其必要的制度規範、適度的風險控制。尤為重要的是,在宏觀調控既定方向不變的條件下,應盡快出台審慎靈活、針對性強的具體措施,依靠「區別對待、 有保有壓」的政策傳統著力解決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正如英國電信集團董事長利萬基在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所言:「中小企業是整個經濟的引擎。」關心中小企業就是關心國民經濟整體,就是關注就業、關愛民生。只有幫助中小企業從「民間借貸依賴症」的無奈困境中走出,才能迎來企業和民間借貸的春天。
  人民日報評:民間借貸為何火熱異常

  「你急需要用錢嗎?無抵押、無擔保,用途不清、信用不良均可,2萬元~100萬元,1小時內放款……」相信很多市民的手機裡都接到過這樣的短信,很多私家車上,也會被插上這樣的小卡片。

  記者在百度網上輸入「融資擔保公司」的字樣,隨即彈出大量「貸款無抵押、權威擔保公司」之類的廣告,隨機點擊進入後發現,除了為資金需求方和銀行牽線搭橋外,甚至直接可以辦理借貸業務。

  在安徽蕪湖市區,幾乎每幢寫字樓裡都有「投資擔保公司」、「投資諮詢公司」的辦公室。在蕪湖市頂級寫字樓之一的僑鴻國際商城裡,幾乎每層都有一 家投資擔保公司,最多的一層有3家。這些名為「投資擔保」、「投資諮詢」的公司,實際上都在做同樣的事情:高息攬儲,高利放貸。

  在民間資金發達的陝西神木、內蒙古鄂爾多斯、浙江溫州等地,培育擔保公司生長的土壤卻是煤炭、房地產等暴利行業以及活躍的民間借貸。

  據南方各省的一些中小企業主最新透露,今年上半年以來,江蘇、浙江一帶的民間借貸利率最高竟達月息30%,而這正吸引著個人投資者將資金從銀行、「跌跌」不休的股市、風聲鶴唳的樓市及動盪不穩的大宗商品市場中搬出來,投入「放貸」的生意。

  原因一:錢荒

  最近人民銀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這是今年以來第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央行錢袋子捂得越來越緊,市場開始感受到資金緊張的壓力。

  在珠三角等地,當前原材料、勞動力、物流、財務等多項成本上漲,綜合作用於製造類企業,導致企業利潤攤薄,不少企業不接單虧損,接單也虧損。在 這種情況下,低端製造業企業和作坊式的小企業,難以承受經營壓力,首先面臨倒閉風險。日前,深圳市銀監局發佈的首期中小企業運營即金融服務指數,一季度深 圳市中小企業運營情況整體呈現出銷售下滑、成本趨升、毛利下降、融資需求和缺口加大等特點,融資難普遍存在,約13%的企業融資難度很大,57%的企業存 在一定程度的融資難題。

  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最近傳出數起知名民營企業倒閉的消息,引來各方關注。

  長期在一線調研的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告訴記者,總體來說目前並沒有出現中小企業「倒閉潮」,但與2008年訂單一夜間消失導致 「猝死」相比,現在中小企業的訂單倒有,但原材料、勞動力、匯率、資金等多座「大山」一起壓來,利潤低到一下子死不了,活著又看不到希望。現在我們看到的 是生存危機,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觀,下半年真有可能迎來一波倒閉潮。

  業內人士分析,銀行收緊銀根後,由民間資本構成的貸款公司或典當行會成為融資者在短時間融到大額度資金的首選渠道,所以即便利息上漲,許多急需大額資金的人還是紛紛選擇小額貸款公司或典當行。

  原因二:歧視

  日前在天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上,來這裡的企業實際上很少有真正的小企業,大多數都有著非常大的資金量需求,多在幾千萬以上。 很多企業開口就要融資幾千萬,但似乎就這樣的企業才有和投資機構對話的資格,這就把那些只想貸款十萬百萬的小企業拒之門外,這種現象在許多金融機構中都存 在,特別是銀行特點願意信貸批發而不願意零售,因為零售放貸的平均成本要比批發高很多。

  目前在我國,99%的企業是中小企業,他們對GDP的貢獻超過6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50%,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和82%的新產品的開發,但是他們依然很難獲得銀行的青睞。

  在我們現有的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特別是大中型商業銀行佔據著主導地位,以銀行為媒介的間接融資是企業融資的一種主要方式。出於貸款安全性和盈 利性的考慮,大中型商業銀行盈利的天性就決定了它很難對中小企業融資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很多金融服務體系仍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主體架構仍然是瞄準著大型 企業。

  此外,目前面向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業發展滯後,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的專門機構很少,銀行常常以中小企業貸款監控成本高、風險大,而不願意放款, 中小企業貸款的不良記錄影響了銀行的積極性,當前很多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偏小,很難達到直接上市發行股票和債券的要求,管理基礎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 理機制,資信度不高,財務制度不健全,透明度比較低,基礎未做好,就盲目擴張,這些缺點更增加了企業融資的難度。

  原因三:滯後

  我國從2008年小額貸款公司試點以來,它的定位非常明確,也就是定位為中小企業支持「三農」等方面的小額貸款。

  在當前銀行信貸收緊的背景之下,一些地方的民間借貸生意火熱升溫,但是小額貸款公司卻也面臨著錢荒,在排起長隊的客戶面前卻無錢可貸。溫州市工 商局近日對小額貸款公司的一次摸底結果顯示,23家小額貸款公司現有註冊資本金52.2億元,銀行融資25.1億元,兩者總和為77.3億元,而全市貸款 額已經達到84.4億元。

  在銀行貸款門檻比較高的情況下,一些民間借貸公司的生意也非常火爆。在南通調查時發現,南通目前有很多家民間的借貸公司,生意非常火爆,利息非 常高,相當於銀行利息的10倍。也就是說中小企業一方面面臨著融資難,同時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主流的金融體系本身也面臨著沒錢的狀況。

  小額貸款公司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制度性的問題。首先,現在由於企業缺錢,銀行貸款難,所以很多企業也去找他們了,但他們沒有那麼多錢;其次,我們 在制度設計的時候,它只貸不存,那麼它沒有吸收存款的功能,只可以得到一些融資,但是它的融資規模不能大於註冊資本的50%。在這種情況下,它沒有那麼多 的錢可以貸,所以就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民營銀行難產,折射出我國民間金融機構發展滯後。專家認為,如果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在融資渠道上進一步地放寬。比如該法人得到的資金和融資的 比例,是它註冊資本的2倍,而不是50%,這樣它就會有很多的資金;其次,要成為一些大金融機構的零售機構,就是大金融機構批發給它一些貸款,然後他進行 放貸,這樣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再有,就是利率問題,雖然小額貸款公司利率比較高,它是正規銀行貸款的4倍,目前是23%左右,但是民間金融比它還高。

  專家鏈接

  應逐步放開民營資本的審批

  如果從政策面上來說,我們已經放開了,那就是非公經濟的新36條中提到的,民營資本可以興辦金融機構。現在問題在於我們的審批過於緊,到目前為 止,我們審批的很少。比如民營資本進入村鎮銀行,這在理論上和政策上都沒問題,但在實際上卻非常困難,因為有很多高的門檻。應該說相當一部分的民營資本缺 乏資質,但是他們參與過一些小額的貸款公司,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所以我覺得應該逐步地放開,這樣才能夠發揮村鎮銀行的作用,使民營資本真正進入,然後再 加強規章制度的監管,這樣就使得風險能夠降到最低,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

  民營資本可以進入小額貸款公司

  作為一個小額貸款公司,民營資本完全可以進入,因為它不是對公眾吸入存款和放款,所以這一塊風險相對較小。如果是村鎮銀行,那麼應該根據金融監 管審核它的資質、股東以及管理等各方面,這些條件具備了,就可以讓它進入。思想還是要解放一點,政策還要再放開一點,把為中小企業服務和加強風險防範結合 起來,最重要的時候應加強內控,它的資質和內部管理非常重要,只要這些條件具備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期待建立更多的民間合作金融組織

  對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應該建立健全一個完善的金融體系,大中銀行為中小企業服務也應該改變觀念。另外,農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們一直存在的組 織,為什麼不能發揮它對中小企業的一些作用呢?然後帶動公司、村鎮銀行、城商行,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建立更多的真正民間合作金融組織。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

  背景鏈接

  2010年5月出台的《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民間融資36條)第18條規定:適當放寬小額貸款公司單一投資 者持股比例限制,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涉農業務實行與村鎮銀行同等的財政補貼政策;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信用擔保公司,完善信用擔保公司的風險補償機制和風險 分擔機制;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30

生果日報李華華: 天行國際(993)在11月15日的借貸人身份(稍作更正)

在2011年11月17日,生果日報李華華報導稱「從事金融業務嘅天行國際( 993)出通告,話前日(星期二)借咗 4000萬蚊畀一間 BVI公司 Lucky Start Holdings,貸款利息高達 36釐之餘,天行仲要收債仔 72萬安排費」,此外「貸款為期 90日,可以延長多 90日,不過逾期未還,要畀額外 12釐息。」

但是他竟稱,「華華 check唔到債仔係邊位」,此說肯定不確。

其實,該公告稱,「借方與貸方已簽立債務轉讓,以作為貸款協議下之貸款之抵押。」而附註稱,這堆債務轉讓「以就根據承兌票據結欠借方之債務作出抵押之方式轉讓債務作為貸款抵押」,那堆承兌票據就是「一間於聯交所上市之公司向借方發出本金總額為80,000,000港元之承兌票據」,所以只要找到這家上市公司,就找到賣方是誰,也就找到了這家公司的債仔。

根據港交所股權披露紀錄,這家公司只在中國環保能源(986,前南興)出現過。

尋回當日上市公司公告,發現當日有一項重大收購完成,該公告稱收購通函在2011年9月23日發出。再尋回該通函,很明顯寫出了Lucky Start Holdings 是持有人是趙真真女士持有的,其持有當次重大收購的業務48%股權。

該次收購的標的為廢紙回收業務,作價為8.5億,以3億現金、2.6億的5.25%利息的承兌票據及2.9億可換股債券支付,換股價最低為22.7仙,最高為68仙。但其中5,200萬可換股票據,是需要作為達到保證盈利為4,400萬人民幣的抵,所以暫時不能取回,需等待其實際達成的盈利金額作等額退回,但以5,200萬為限,所以暫時作價只是7.98億。

看回這單收購,其實供股集資發行可換股債券所得4億,已經在此耗用了其中的大部分,但所得盈利只有約2,600萬,而所付承兌票據利息就已經達1,300萬,估計收購市盈率達65倍,非常不超值。另外,收購顯然是有利賣方,因為如果他們達不成盈利保證,只是損失少量的可換股債券,但現金、承兌票據及大部分可換股債券袋袋平安,可說只是財技補習的手段,完全不利上市公司,只利了財技分子。

實際上這交易趙小姐已取得3.8304億,其中1.44億現金,但為何它會以高息借取4,000萬呢,真的令人費解。但轉念一想,如果這些現金可能只是因供股暫時放在此,並藉這些膨漲收購取走,然後退回給中間人,可就不難理解他們的做法。

這件事的下一步可能就是趙小姐無力還款,天行國際就取回那些不值錢的可換股票據,從而逐步取走這公司的現金。

稍後,我會繼續寫天行國際的故事,希望大家繼續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9

業績簡評 - 經濟日報 (0423.HK) PARTIPRAL 派得好

http://partipral-hk.blogspot.com/2011/11/0423hk.html













































經濟日報剛公佈中期業績, 營業額4.87億, 比上年同期微升而同下半年持平. 毛利率大跌至43%, 純利得番5千萬鬆D, 同比倒退27%; 環比倒退4成. 晴報出爐, 白報紙價格及使用量急升的確係純利倒退主因, 喜幸佔營業額超過4成之員工成本微跌, 否則今期業績會更難睇.

出版業日常經營成本大部份都係固定開支, 今期經濟日報純利率已經跌到得番10%左右, 變左又打回原型去番前年既水平, 若然下半年廣告收益跌1成, 基本上已經足以令整個下半年無錢賺. 免費報紙市場競爭異常劇烈, 一日未有皇者出現, 個個都可能係鬥燒銀紙. 管理層好有決心亦好樂觀會打得贏呢場仗, 但作為股東就要認真諗下係咪同佢共患難.

現金水平保持, 但岩岩11月頭俾左2億買間印刷公司, 所以公司實際手頭現金唔會淨低太多. 今期派息率無特別減, 但要小心就算下半年盈利保持, 全年派息都未必可以有前兩年咁闊佬, 可能跌到4-50%都唔奇, 仲未計純利倒退因素.

晴報今年7月尾先出爐, 單單倚賴上一份業績其實好難估計到今期賺少咁多錢, 既然睇唔透前景, 目前10倍P/E以上既估值應該偏貴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30

經濟日報Money Times 施俊威連續兩日自殺地推華匯系(新!一直跟進事態)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141&page=2

今日繼續做標題黨,繼星期六這人在Money Times推279和273後,今日接連又推136同885,希望他推多兩個星期,把21隻都推完,我就完成了一件功德啦。

有facebook記得推呢個topic推到出曬名,仲玩野? 67都夠膽推是咪? 我同你玩大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22

反駁生果日報樂香園電子業未復蘇之歪論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942&page=

日日寫埋D未到班的評論,我真是不敢苟同。今日忙,只講3點:

1 . 建滔是全球最大印刷線路板生產商,撇除超精密的電腦及手機,細至收音機,大至電子設備,要生產就要找建滔「攞貨」,故其業績可算是電子行業的縮影,亦具有前瞻性。

按: 紙板賺不了多少錢,高檔利基又被日本台灣中國做曬,搞高精密產品又唔夠多,做唔到好單是必然的。你睇瀚宇博德(667)私有化、巨騰(3336)業績反彈的原因都唔明白,回家想想吧,他只能反映是山寨貨、家電下鄉玩完唔掂的現實。

若將建滔去年下半年度盈利與上半年比較,會發現盈利環比倒退 57%,幅度還高過全年盈利跌幅,顯示行業景氣於去年下半年急速變壞,從多家工業股 2011年度業績看,情況很脗合。

按: 對於山寨產品行業景氣是壞,無錯,但是主要他產品質素太低,食唔到生果同三星的單,明明做那些的公司都很賺錢,你看看宸鴻同世達科技(1282)的盈利比較就明白,一家公司中了生果的單和無中生果的單的差別。

再看一看反映盈利能力的毛利率,由 2010年的 20.6%大跌至去年的 15.9%,跌至 3年來最低水平。毛利率下跌包含很多因素,可以是調低價格,可以是產能過剩,又可以是產品不受歡迎,總之係「唔惦」。而廠家通常在產品起貨前 3至 6個月就向建滔落單,連建滔的生意都「唔惦」,故行業又何來復甦呢?

按: 講漏一樣,他那些是基本款多,所以料價才最重要又唔提,毛利低可以是因為料價上升但提價不及所致。正如前述,他做基本款,山寨廠先會用,高檔用日本台灣中國,最近有幾間中國PCB搞緊上市,都做軟板電話板,所以只可反映山寨廠被一線廠打殘,不能說是景氣無復甦。

我覺得他們不如好好反醒,做了這麼多年記者,還可以寫些垃圾出來,然後狂塞自己的誤解,誤導讀者,還要自以為是,真是哈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