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經緯合夥人萬浩基:互聯網金融2.0時代的新機會在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5/1122/152894.shtml

導讀 : 經緯把未來的目光聚焦在更多的細分領域和全新的用戶場景。

以下來自經緯合夥人萬浩基在11月17日經緯CHUANG享匯“互聯網金融2.0時代”的分享:

中國金融市場現狀依然處於中早期,市場機會眾多

我自己定下來去做金融,為什麽呢?我覺得這個理由很簡單,金融這個市場比想象中的還要大。中國在過去這10年飛速的發展,我們GDP的發展,金融行業的發展,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從金融上面的資產,從我們銀行規模的大小,以及我們在很多創業環境里面的發展已經遠不止美國了,在金融行業有很多10億美金公司的存在。

我們先講一講這個市場,很大。其實在大家去看各種各樣的垂直領域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說我們要去找下一個千億、萬億的市場。而在金融這個細分領域里,大家可以非常非常清楚地看到這個趨勢。

這里有幾個很簡單的數據跟大家分享。中國的GDP已經是突破了10萬億美元的大關,達到美國GDP的60%。銀行的總資產是135萬億,債券的存量是35萬億,股票市場37萬億。這不是我簡簡單單來講萬億的市場,我們都在講10萬億、百萬億、千萬億。

因為這樣一個原因,你可以看得到今天很多的行業里面的老大,騰訊、阿里、京東,乃至一些做其他業務的公司。他們都把金融放在第一梯隊,這是戰略層面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講到這里,這跟我們當時做移動互聯網非常的類似,5年前大家既在看互聯網的公司,也在看移動互聯網的公司。但你今天再去問這樣一個問題,大家都覺得這個問題很傻,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跟移動互聯網非常的相關了,沒有跟移動互聯網不相關的事情。

金融是否同樣一個結果發生?今天大家在看的,大家可能會說互聯網金融,再過個3、5年之後,金融是否深入了我們每一個行業里面,你要做商業要做金融,做什麽都要做金融。你能想象這些事情跟當年的移動互聯網非常的類似,它會滲入到我們每一個大的環境里面,金融業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環。

移動互聯網向金融滲透率高,互聯網金融規模大,潛力深

我們再細分一下,這里放了很多的數字,我覺得這個數字只是一個表現。我有幾個觀點想要去表達,第一個你可以看得到余額寶,這是我個人非常吃驚的一件事情,這麽簡簡單單的一個投資理財的產品,能夠用2年的時間做到全世界最大的一個貨幣基金,今天它可能已經不是5700億了,已經超過7000億的盤子了。在場的可能沒有一個人不放錢在余額寶里。P2P也是,本來可能3、5年前大家都沒有聽過,到了今天你們或者每一個行業里面的朋友也好、同事也好,都有接觸過P2P,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做到2500億的交易額,這是一個非常快速的事情。

中間還有很多的網絡保險、支付、移動、網絡銀行這些業務,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左邊你們看這個圖,今天大家看得到,移動互聯網已經是接近6個億的網絡的用戶,下面有2個很小的數字,移動理財也好、P2P也好,也就是3個億跟3000萬左右的用戶。這個數字可能比很多人想象中都要大,為什麽?可能6個億的網民里面有3個億在使用網上理財。反過來說,如果你真的落到移動理財里面,真的在移動里面做理財的用戶里面,可能少之又少,在中間有一個缺口,什麽時候能夠觸及到到你我或者每一個行業里面的人,都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的部分,我覺得中間成長的空間是非常非常大的。

中國的獨特機會有機會比美國創新更多,跑得更快

最近,我跟錢坤還有幾個同事去了一趟美國,帶了一些我們在金融領域里面的CEO去考察。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我們看得到中國的市場絕對不比美國小,很多我們看得到中國不但只是你要去做大一塊的,做P2P的,或者做理財的公司。他們能夠擁有的人群他們的管理服務的人群,他們的用戶數,他們的貸款余額,絕對不比美國同等級別的公司小,這是第一個點。

第二個點,我們發現,其實美國在金融方面的創新並不多。大家可能發現在典型的互聯網跟移動互聯網里面很多的項目,都是美國起來然後中國再有。中國很多時候都說我是中國版的某個產品。

可是我覺得在互聯網金融里面,可能未來大家的感覺會不太一樣,原因是什麽?美國管理制度比你我想象中都規範,他們有很多的法律法規都不允許很多事情的發生。比如你說做網上理財,你需要很多的資質,比如說你要管理別人的錢你需要牌照,這些事情的結果就是令到很多金融創新被壓抑住了。很多公司他們能做的事情,基本上是可能銀行不屑做的事情,他們只能在細分的市場,沒有人願意碰的市場里面找到他們的生存空間,在里面希望能夠加速發展。實際上,他們條條框框的規則,使他們的發展速度真的沒有這麽快。

反過來說,其實這件事情我們在中國,看得到一個很不一樣的反向例子,其實在很多的金融里面的框架跟條文,是還沒有出來的。這樣在今天中國的金融創新可能很多時候比美國跑得更加快,因為我們的金融市場沒有美國這麽成熟,也沒有這麽多的事情已經被銀行跟現有線下的機構服務做掉。同時,因為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使今天的中國我們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是美國人做不到的。

包括支付、包括P2P、財富管理,在美國我覺得能夠做到的事情可能只是非常非常小的一個部分。在中國可以因為互聯網而去給到他很多的發展機會,你可以做一些美國想不出來的東西,同時還可以保持高速發展。我覺得對於創業者來講,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因為你們可以跑得更快,因為你可以更加放開手腳去做事情。但同時,我覺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說,你還是要為了最終的用戶做增值,如果你在幹壞事很容易打垮整個行業,中間如果出了問題,你可能會面臨“從1到0”這樣一個結果。

經過了過去3、4年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很多人都在說P2P。其實對於我來講,P2P也只是整個互聯網金融里面的冰山一角,今天我們所講的金融遠比P2P大的多。可是我覺得這一頁還是有非常非常大的意義的存在。你可以看到這個數字的發展,2010年我們本來只有10個P2P的平臺,到今天有2000個,從本來沒有P2P的交易,到現在超過了2500億的交易市場。可想而知大家可以看得到,中國人對於投資理財跟借貸有多麽大的需求,而且這個可能只是大家看得到非常非常小的一個部分。我個人覺得,互聯網金融的範圍絕不僅僅是P2P,這個市場會大個10倍、100倍,中間還有很多公司沒有出現。未來經緯投資團隊相信,這個市場里面還有很多有機會的公司能夠做出來非常偉大的一些公司。

盡管P2P可能只是這個行業其中的一小塊,可是你也看得到,在短短的幾年以內,超過5個億美金估值的公司可能也已經有很多家了。

金融領域跟一般的互聯網還有什麽不一樣?有一個點,對於今天所有在這個領域里面的創業者都非常非常的重要,這不是一個贏家通吃的市場。在今天,如果大家都看得到,過去在很多的垂直領域里面,各種並購的出現。互聯網是一個極其強大的領域,如果你是滴滴快的合並了以後一定是得1+1大於2的。今天的金融領域不一樣,在美國、中國的上市公司里面大家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可以有超過10家、或者20家的銀行公司去上市,貸款里面也可以找到10多家的上市公司。每一家公司可以以他們自己的優勢在行業里面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時能夠賺到非常非常多的錢。

我不覺得這里每一家公司他們都在互相競爭,他們都在做不同領域里面的切入點,在做不同的事情。反過來說,我們可以看得到,在銀行里面也是一模一樣,中國銀行做得好,不代表招商銀行做得不好。只要他對公業務、信用卡做得好,他也能做一個非常偉大的公司。每一個人有他的定位,把這批人群服務得好,其實也能支撐市值10億美金以上的公司出現。

經緯對互聯網金融這麽在意,在這里要出現的公司遠比你我想象的要多。

互聯網金融2.0時代再創新機會在哪里?

更多的細分領域,全新的用戶場景

講了這麽多,我們剛所講的互聯網金融的1.0,我們怎麽樣去看這樣的市場的未來?我覺得核心就是一個字——新。因為我們今天所講的是互聯網金融,怎麽樣以互聯網去顛覆金融這樣一個行業。我們會有新的渠道的出現,用互聯網賣產品,用互聯網收集數據,用互聯網的方式做風控的模型,用互聯網來去創立新的使用場景。以這樣的東西你就會很容易很明顯里去區分開來,你們跟一家傳統的金融公司的區別在哪里。你要貸款不一定要去線下的店,你可以用線下的店做風控,線上做客戶,用線上很多模型去做。

比如說我們投的分期樂,我們可以更加快速的發展一些渠道,累積我們的用戶,用互聯網的打法快速的發展。今天,有很多互聯網金融的公司說互聯網金融,實際上他還是純粹線下的公司。不代表他們生意不好,只是說在我們從一個投資角度來講,我們要去投的任何一家公司,我們肯定希望他是快速發展的,怎麽樣才能快速發展?一定要去靠新興的業務、新的玩法來去做你們新的模型。如果沒有碰到新的玩法你還開線下店,還是服務於銀行不願意借款的一些人,那與存在了很多年的小貸公司區別不大,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標的。要做互聯網金融,一定要把這兩件事情結合,用互聯網、大數據兩個信息結合起來。

其實在經緯里面,今天我們在看互聯網金融,也不單是我剛才所說的P2P這麽簡單。在中間我們是有大概7到8個細分領域,我們都一直在關註,我覺得未來有非常非常多的發展空間。消費信貸、借款,我覺得只是今天金融表層的一部分,也是最大的一塊。可是在中間你說消費信貸在美國,其實他們也落地,他們用很多新的消費的場景,包括SoFI也是40億美金的估值的公司。我們去找到各種各樣的消費信貸,買手機、電腦、旅遊、裝修、結婚,在這里面使用場景對於大家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二個,我們同時非常看好的一個類別,是財富管理。中國人比我想象中的有錢,我們在表面上還是一個第二世界國家,靠近第一世界國家,但是中國人的個人財富可能比美國人多。可是今天對於中國人來講你的投資渠道非常的小,之前大家買房,後來買股票。而後來為什麽P2P發展得好?因為它是除去房跟股票第三個可以投資的渠道。

未來還有沒有其他?債券、基金、貨幣,這些產品讓消費者通過自己獲取信息做出判斷的成本非常高。富裕人群可以找專業的人來去幫你們管理你們的錢,財富管理有著非常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保險不用說了,今天保險公司是金融領域最大的一塊,可是在中間還有很多創新。我所講的創新不一定是在今天簡簡單單用互聯網賣保險,這個已經賣了10多年了。真的要去創新的話,我們要想一想,高頻次、低金額、新的玩法,只要類似的東西,是否也能撬動一塊新的市場?可以給大家一些機會呢?

征信,互聯網金融大家離不開數據,在這里我也不重複太多。今天我覺得征信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但中國的數據非常非常的零散。誰能夠有能力把這些東西聚集起來變成一個有用的平臺,我覺得他就有能力在未來撬動這一塊市場,不單是你可以做征信,也可以做風險評價,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中國人非常有錢,144萬億的財富,有92萬億可以去投資,今天投資渠道非常非常簡單,可是未來只會非常豐富。兩千多個P2P的平臺誰來選擇?這麽多股票怎麽選擇?好的時候大家都好,不好的時候你還需要一個專業的人才來去做。中間用機器還是用大數據還是什麽?這個有待驗證,可是我們非常的期待,能夠在財富管理這個領域里面會有更加多的公司的出現。

在貸款領域里面也有很多很多的創新可以去做,今天面向中小型企業的P2P信貸為什麽做得這麽好?也是這樣的原因。小企業在銀行里面貸不到款,我們做互聯網金融的公司有沒有可能幫他們借到錢。今天中小型企業是在整個中國企業量里面占90%,貢獻了80%就業的崗位,貢獻了60%的GDP,50%的稅收,為什麽借不到錢?我們怎麽做?用什麽去做?中間有很多的機會去做,我們希望能夠找到能夠快速發展的公司。

中國官方信用體系覆蓋面小,金融基礎設施缺乏,滲透率低

征信用兩個數據代表一下,我們中國人其實不是沒有征信、征信做得非常非常得多,我們能夠有征信覆蓋的人群已經超過美國的總人群了。可覆蓋的比例還是非常非常的低。怎麽樣去做事情?如何數據來去創造更加多的商業模式?我們也是非常非常期待,在里面能夠出現很多有吸引力的創業公司。

最強團隊四要素:團隊、方向、政策、資源

最後講一講我們怎麽看項目。我在這里列了4個點,分別是團隊、方向、政策以及資源的對接。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對的人做對的事情是最核心的, VC也是看人,做互聯網金融的人非常多,有一批是傳統銀行出來的,有一批是銀行出來的,有一些是互聯網出來的,還有其他領域出來的人。我覺得每一類人都有他的優勢跟劣勢,中間怎麽找到自己最強的點?用你的優勢在你競爭的領域里面做得比別人好,這個事情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不要跟風,別人做征信你就做征信,別人做什麽你就做什麽。中間怎麽樣去找得到對的個人的發揮點,同時要和你的團隊有很好的結合,這個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還有一個很核心的問題,我們看了這麽多的公司,有一批創業團隊特別的互聯網,沒有太多的金融基因。對於我來講,我就非常的擔心,可能你的用戶數發展非常快。可過了1年之後,你的資產端做得非常非常大的時候,你有沒有能力控制你們的風險,能否把這個盤子做得非常非常的好。同時,也有一批非常非常強的金融人士出來,他們擅長風控,但往往跑得夠不快。VC肯定是要投增長型的企業,如果你每一年、每一個月的增收沒有達標,或者在行業里面掉隊,我覺得也很難把你們的規模做上去。怎麽平衡這兩點?這是互聯網金融里面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51

圖解 “16+1合作”站上新起點將有哪些新機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7197.html

圖解 “16+1合作”站上新起點將有哪些新機遇?

第一財經日報 2015-11-26 07:08:00

中國外交部表示,力爭將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打造成“16+1合作”進程中一個新的里程碑,為中歐整體關系註入新能量。

 

編輯:李燕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08

胡翔:產業互聯網將是傳統企業的新機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5/153264.shtml

導讀 : 傳統企業在此時更適合以互聯網為公司核心,結合自己在傳統行業的根基,讓自己的企業成功轉型。

導語:12月12日,黑馬會長春分會正式成立。在成立儀式上,黑馬基金管理合夥人胡翔向大家講述了移動互聯網給經濟和傳統企業帶來的新機遇。他認為,移動互聯網已不單是工具,而是成為基礎設施,並深刻且快速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而對於傳統企業來說,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時機已經到來,傳統企業在此時更適合以互聯網為公司核心,結合自己在傳統行業的根基,讓自己的企業成功轉型。

以下為黑馬基金負責人胡翔演講,由i黑馬整理。

兩個月前,我到吉林遼源講一講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分享。我感覺這個地方離移動互聯網創業太遙遠了,我就像一個互聯網布道者一樣,講一樣的語言,去向大家傳播互聯網激情。

有一個創業者聽完我的演講以後,內心很激動,感覺撥雲見霧。這個創業者是做糧食的,要把糧食運到遼寧的港口,賣給糧販子。他講,賣糧的事太痛苦。第一,糧販子可能會克扣糧款,甚至一不小心人跑了,貨款也沒了。第二,把糧食運過來,如果說你的糧食不合格,你還是得求爺爺告奶奶,把糧食降價賣出去,不然沒有別的辦法。

於是,他想用移動互聯網的手段把東北的糧商和南方的運糧企業結合起來,做一個糧食的大宗交易平臺。他告訴我,我的分享在他的心里生了根、發了芽,現在想要開出花、結出果。這個項目能不能開花結果,我不知道,但是他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啟發。

第一,糧食在東北是優勢,是北京不具備的條件。所以,我們如果做產業互聯網投資,我們就得結合產業資源到各個地方,甚至上山下鄉。這是產業互聯網的根。

第二,黑馬會就是要到各地播種,把一些新的創業思想、方法以及資本帶到各地創業者,讓各地的年輕創業者受用,看生出什麽樣的“娃”來。

所以我和大家要再次講講移動互聯網,以及當時現場的變化,還有可能的創業投資機會。

移動互聯網已成基礎設施

移動互聯網是什麽?這是一個大的話題。今天我們來到現場,已經不再交換名片了,我們用微信連接彼此,我們用手機訂餐訂酒店,我們用手機連接這個城市、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所以今天移動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它已經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從另外一方面來看,移動互聯網也像我們的電一樣,當它作為一種基礎設施的時候,會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對我們各個行業都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我想,所有行業都在互聯網,一切行業都有重新做移動的機會。這是我講的第一個觀點。

世界在互聯網化的過程中,有個順序,現在輪到產業互聯網了

第二個觀點,移動互聯網化是一個加速推進的過程。如果我們看看人類文明的發展再看看未來,我們從原始社會進入農業社會,花了上萬年的時間;我們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用了千年時間;從工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用了百年的時間。而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也就短短十年的時間,我們再看看這個世界發生了多少變化?

所以,這種人類文明的過程是一個加速垂直的變化過程。但現在我們不知道十年之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麽樣,我們只知道這個世界的變化速度是越來越快的。對於企業來講,這就是一個加速成長或者加速死亡的過程。如果不能擁抱變化,這個世界會很可怕。

第三個觀點,一切行業都在互聯網化,但是有次序。第一個次序,從輕到重,像谷歌、百度、盛大等等公司,他們這些純線上公司互聯網化程度已經很高,這個行業的創業機會就很少了。相對這個行業,就是我們的衣食住行,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衣食住行領域的公司發展得非常好,餓了麽,百度外賣、嘀嘀出行、攜程去哪兒,一大批公司都湧現了出來。到今天還有什麽樣的行業有更大的機會?那就是縱度垂直的行業,包括教育、醫療、金融、農業,這些行業的互聯網化才剛剛開始。以農業為例,我們今天農產品的生產效益和流通效率還非常之低,一個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中間要經過不知道多少個環節,不知道加了多少倍的價,才到我們的餐桌上。所以,越是效率低下的行業,越代表我們有機會用移動互聯網手段打掉中間環節,去提升效率。

互聯網是從消費者端,再逐步滲透到企業端的。在企業端,互聯網是從小B開始,逐漸向大企業滲透。越是大企業,互聯網的滲透進程越慢。我們在去年看到很多獨角獸項目,基本都在C端,“餓了麽”、“滴滴”都是在C端創業。而今天的項目主要都在小B端,還是以吃為例,去年像“餓了麽”、“美團外賣”這樣客戶端產生後,餐館與食材之間匹配能力的缺乏使得創業者有了機會,因此也產生了專門給餐館做菜品供應的公司。餐館的互聯網化完成後,我們會溯源到農業,我們過去看到一家比較火公司,叫“一畝田”,早些時候它融了很多錢,媒體也很追捧。如果“一畝田”真的把農產品供應做起來,那確實是很了不起的事。互聯網化是一個從C端到小B端,再到大B端逐步推進的過程。

總結一下,現在的機會在哪里?在產業的移動互聯網上,並且是與各產業深度結合的移動互聯網化。所以,產業互聯網到來的機會是我們在座的這些紮根在傳統行業,同時又能開放心態,去擁抱移動互聯網的企業的機會。如果各位很懂糧食產業,有糧食產業資源,就可以用移動互聯網工具把人流、信息流、物流重新連接,重新建構商業、重新打破成本結構的公司。這是我認為移動互聯網領域最大的創業機會,也是我們在座各位,這些不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都能把握的機會。

當然,這個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因為對於很多傳統的企業家來講,“互聯網+”並不容易。而我們要升級,無外乎有兩種手段:一種是把互聯網叫做工具,讓自己的企業用互聯網的工具,運行得更順利一些,這叫“+互聯網”;還有一種是“互聯網+”,你會發現有些企業有很多痛點,原有的資本結構、文化團隊、組織結構,整個系統不適應做這樣一個移動互聯網公司,所以你就跳出來,以互聯網為核心,重新建構一個企業,重新搭建企業結構。

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皆可早期投資

在移動互聯網化和產業互聯網的時代,也給我們早期投資帶來了很大機會。第一,在未來三年,中國的證券市場的主流公司會是誰?大家知道在前幾年這些大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基本上都上市完了,所以未來包括創業版,證券市場大力發展,滿足證券市場的主流公司形態就是這些有贏利,但是又能夠很好擁抱移動互聯化的傳統企業。這是未來兩三年內的資本市場的主流。

第二,現在這個社會發展越來越快,所以我們做早期投資也能夠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實現快速的回報。到了互聯網時代,可能五年時間成立上市公司,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三年就會成就一家上市公司。市值在10億美金的公司,去年到今年,包括很多互聯網金融、O2O的企業在一年或者兩年就成為獨角獸級別。這樣對我們短期投資人,在早期投入進去,有可能在半年、一年實現非常好的回報。所以,早期投資有可能短時間內有機會獲取到機會。

第三,投資有了階段的分工,如果我們做傳統投資,基本靠並購和上市,而並購和上市是很漫長的,所以以前的人民幣基金基本投的是PE階段,或者成長階段的投資。我們想今年投進去,明年能不能上市。現在我們從天使階段到A輪階段的融資節奏在加快,使得我們有機會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快速進入快速退出,並加快公司資金的流動。

這也是黑馬基金做連接器的原因。現在的黑馬基金已經進化為社群基金,將各個黑馬會成員、代表性大佬和知名投資人轉化為投資人,連接社群內優中選優的黑馬項目,並提供媒體、合作方等資源。希望在場的各位也能加入這一連接器,讓社群內的好項目綻放光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37

消費升級浪潮下,消費品的新機會在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16/153293.shtml

導讀 : 消費升級,它所帶來的最大福利在於產生了一些消費者願意為之買單的新的“認知元素”,從而可以重構原來消費者心中的品類框架,使一些品類有了價值重塑的可能。

文/青山資本 孔萌

聊消費升級,繞不開消費品的升級。

做消費品,品類是關鍵。

什麽是好品類?

高毛利?必需消費品?品牌集中度低?健康快樂美?易傳播?智能化?……

暫且拋開各種概念,先看基本的商業邏輯。

“((客單價×毛利率-履約成本)×複購次數--新客獲取成本)×付費用戶量”,這是一把粗略估算盈利的尺子。不論做品牌還是做平臺,不論是做快消品還是耐用消費品,賺錢才是真。在燒腦各種概念之前,不妨先拿這把尺子測一測市場空間,估一估階段發展速度和節奏。若是這個品類市場太小或者成長太慢,可能就不會是一個適合勾搭資本的生意。

例如,一些團隊創業做2C的鮮花垂直電商:廣譜需求,單價和毛利率不錯,鮮花符合“美”的消費趨勢,且天然自帶傳播基因,市場基本無品牌。那麽這是一個好品類麽?

其實,只要對照下那把尺子就會發現,用戶生命周期內的“複購次數”太低了——當前絕大多數的個人鮮花消費都是發生在情人節、七夕等少數節日。因此,如果無法有效提升用戶的複購頻次,或者在業務橫向縱向上做一些擴展,那麽這個模式終將難以持續。

回到主題,對於消費品,消費升級到底帶來了什麽新機會?

我們再回顧下品類的概念。按照AC尼爾森調查公司的定義,品類("category")即“確定什麽產品組成小組和類別,與消費者的感知有關,應基於對消費者需求驅動和購買行為的理解”。

人類大腦在面對千千萬萬的信息時,習慣於把相似的東西歸類,並只能記住其中非常有限的品牌。形象的說,品類就是用戶頭腦里一個又一個儲藏認知概念的格子,我們在看到某個事物的剎那間,就會自動把它歸類到頭腦里存放相應概念的格子里。例如,提到“化妝品”這個概念,我們頭腦里就會閃出“面膜”、“眼霜”、“護手霜”等很多子概念,而在“面膜”概念格子中又會出現“貼片式、水洗式、膏泥狀”等進一步細化的子概念格子……歸類,是人類大腦認知世界的基本方式。

而對於消費升級,它所帶來的最大福利在於產生了一些消費者願意為之買單的新的“認知元素”,從而可以重構原來消費者心中的品類框架,使一些品類有了價值重塑的可能。

舉個例子,“馬克杯”。在天貓商城類目列表下,這是一個位於“廚房/餐飲用具-杯子/水杯-馬克杯”下的孫品類。在這樣的認知框架下,一個馬克杯在消費者心中就只值10~20元錢。然而,若我們給杯子印上某經典動漫IP形象作為二次元衍生品販售?或者打包進例如“最值得收藏的MUJI風居家神器”購物推薦主題?我們會發現,此時這個杯子可以賣出高的多的價格。此時,消費者買的不再是杯子,而是某種新的“認知元素”。用戶所買單的,可能是基本功能需求之上的東西,甚至是某種新的情感或價值認同。而當消費者心中原先的品類框架被打破時,重新定價、更高複購頻度等即成為可能。

更準確的說,這種需求側的品類認知重構,可能是這些相對輕決策、複雜度不太高的一些快消品品類新機會的主要驅動力。專業化、垂直人群化、場景化、個性化是必然趨勢。

而對於相對重決策、複雜度較高的品類,驅動力將主要來自於供給側成熟和進步。例如,海淘的興起,其實是源於國內外母嬰商品的價差和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由於涉及到兒童健康和安全,這個消費決策會是相對較重的。而根據“國內空白-國外引進-國內仿制-國內原創”普適的產業發展規律,現在的海淘熱門品類一定會慢慢轉移到由國內廠商供給。當國內供給側發展成熟時,目前海淘火爆的母嬰、化妝品、保健品等領域一定會誕生出偉大的國產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258

揭秘二手手機市場:舊iPhone十五分鐘變“新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0/154335.shtml

導讀 : 我們用過的手機,到底都去哪兒啦?國內二手手機回收市場,現在又是個什麽景象?

i黑馬 楊博丞 2月20日報道

每當一部新手機售出時,往往意味著便會有一部舊手機遭到淘汰。

一些垂直科技類網站在去年便開啟了二手手機銷售業務,產品推出後便迅速售光,一度因為流量過高導致網站宕機。看來二手手機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那麽,你知道這些二手手機的質量真偽麽?你的手機被淘汰時,你會選擇什麽渠道把它處理掉?我們用過的二手手機,到底都去哪兒啦?國內二手手機回收市場,現在又是個什麽景象?

640.webp (1)

街頭回收手機的攤點/CFP供圖

二手販子的散兵“遊擊隊”

多數的消費者,可能依然選擇將還可以用的二手手機交易給親戚或朋友,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能夠保證一定安全性。而據i黑馬觀察,還有一部分人群選擇通過互聯網或線下交易直接販賣給個人,因此每天有大量的手機被交由二手回收販子進行處理。

這些落進二手販子里的手機會怎麽樣?你不知道的故事是,通常二手手機回收販子會將回收的手機集中交由他們“總部”——位於深圳的華強北電子城處理。i黑馬在走訪深圳最大電子城華強北時,就曾目睹過二手手機翻新,一臺外觀破舊的iPhone只需15分鐘左右,便可搖身一變成為一臺看起來嶄新的iPhone。走訪中,幾位華強北經營二手手機櫃臺的銷售商向i黑馬講述了部分行業中的現象。

而蘋果系列手機是最受他們歡迎的產品。“通常回收蘋果系列手機,貨源充足、價格穩定,一些手機就可以被當新機銷售。對於成色不好的iPhone來說會被直接翻新,用於二次出售,而翻新後的價格要比不翻新的價格高。”

至於翻新機的質量怎麽樣,“翻新的機器內部配件大多數都是真的,但不排除有少部分是仿件或主板有問題經過維修的。而對於屏幕碎掉的機器就會被換上一塊後壓屏,節省成本,看著與原裝屏幕沒有區別,只是重新換上了一塊新玻璃。”

“我們知道現在也有一些回收企業在做回收,但一些人還是沖著回收價格,把手機交給我們。畢竟我們要比這些專業回收機構的回收價格高。”

經過翻新後,這些手機便會在很多電商平臺公開叫賣,很多抱僥幸心理的消費者也會因此購買。其實,每個手機廠商都有其正規的銷售渠道,如官網、旗下實體店等。除此以外,如果你還能在非授權的平臺買到低於正常價格的手機,大抵就是這種狀況。

隨著C2C模式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消費者可直接通過互聯網平臺將手機直接出售,譬如58、趕集、閑魚等,每天都有大量的二手手機在上面交易。不過在雙方交易過程中無法確定買家身份,更無法保障手機的售後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消費者的購買風險。

640.webp

攝影/楊博丞

二手手機回收平臺:新興正規軍

現如今,已經有很多二手手機回收與交易平臺陸續上線,如愛回收、好收網、回購網等線上回收二手手機產品平臺,正被逐漸被人關註。在業務模式上,它們涵蓋了B2B、B2C等不同的類型。

不管是哪種模式的平臺,大體運營方式都是相似的:用戶在線上對手機進行檢測和評估,通過競價的方式售賣給出價最高的回收處理商,快遞上門收取,平臺確認後交易即可完成。縱觀這些企業的回收和再利用模式大體相當,基本都是將手機回收後進行檢測,無問題就放到自家平臺上出售,報廢機則直接交由合作的環保企業進行拆解。對於無法在平臺自行消化的二手手機,不會落入電子集散地,而是直接售賣給出價高的回收處理商進行回收。大多數平臺不會從事二手手機的翻新再出售。

以愛回收平臺為例,其中30%左右的手機被環保降解,60%通過競拍的方式流向各大線下手機回收機構,而20%左右的手機則被用於再銷售。盡管從C2B(從個人賣家那里進行回收)的模式起家,但目前愛回收同樣會在自己平臺內直接向用戶銷售二手手機,直接扮演了二手手機交易平臺角色。

而好收網的模式與愛回收的模式則基本相同,這兩家回收機構都一個共同點,即再銷售的二手手機不僅被C端所購買,還有B端。C端大多數為個人消費者,而B端則為一些創業企業和軟件開發工程師。因為購買二手手機對於他們來說最為實惠。

2.webp

攝影/楊博丞

“舊機回收是有相關流程的,尤其是針對消費者最擔心的安全和翻新問題,我們在回收時會和消費者當面抹除手機中的數據,並下載一些軟件進行二次覆蓋後再抹除,大大降低可恢複數據的安全性問題。對於沒問題的這些手機我們是不會進行翻新的,會按外觀等級進行評級並確定相對應的價格。價格方面,現在我們會比二手販子回收的價格要高,並且再次出售的價格也比他們要低。”好收網聯合創始人白昀平對i黑馬說。

愛回收創始人陳雪峰也同樣表示,對於回收的舊機處理方式也有自己的相關流程,而對於損壞機他們的做法是進行配件替換。“比如有一臺手機的主板壞了,但其他的配件還可以使用,比如屏幕,我們就會將這塊屏幕拆解下來替換到一臺屏幕損壞的手機之上,這並非翻新,只是循環利用他們的價值。”

白昀平告訴i黑馬,“現在二手手機購買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學生和上班族中。其中一些人是因為喜好電子產品,更新叠代很快,還有些上班族則是需要兩部手機,二手手機和全新機相比更具性價比,因此對他們來說,二手機是很好的選擇。”

白昀平透露,好收網大概現在的下單率在每天250臺左右,“總體流量還不錯”。陳雪峰給出的數據是,愛回收因為接入的機型較多,單天下單量在400臺左右。

好收網於2015年獲得了趕集網的投資,因此可以依靠趕集網的C2C平臺為其引流。如此一來線上便可獲得不小的下單量。現在好收網也和各地運營商陸續展開渠道合作,盡管目前線下已有傳統手機回收渠道,但在整個平臺中的流量占比還是很低。

“現如今一線城市二手手機市場的占有量已經飽和,雖然量很大,但升值空間有限,下一步我們的目標主要向三四線、農村市場傾斜。”白昀平說。

但白昀平也認為,目前的手機回收行業已是紅海,現在的20多家平臺中,大多數都雖然存在但沒有流量。他預感,國內的二手手機市場會像國外一樣,進入一個被大眾認知並且平穩的更新換代周期。在國外,手機回收及以舊換新業務非常發達,手機的平均更換周期只有10個月,並且民眾幾乎都有回收意識。

回收模式要向多元化發展

對於這些從事手機回收的創業者來說,是很看好這塊“肥肉”的,他們認為二手市場將會迎來“春天”。不僅是他們,就連一些手機廠商也在開始自己的回收計劃。

去年3月,蘋果公司也開始在中國大陸實行“重複使用和循環利用”計劃。錘子在發布T2時就宣布與回收商9貝殼進行合作,推動T1的回收再利用計劃。魅族也曾在去年發布舊機回收計劃,而小米則一直在推動著舊機回收計劃,從其官網中的官翻機就不難看出。今後,可能加入這個計劃的廠商會越來越多。不少人認為,在2016年,二手手機市場將會帶來一輪爆發期,二手手機回收的商業模式將逐漸多元化。但進入者越來越多,這個市場是否會重演當年家電以舊換新的境遇?

3.webp

攝影/楊博丞

也有分析師有著不同的聲音。Counterponit國際分析公司分析師閆占孟就對二手手機市場有不同看法,他覺得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進入放緩期,而二手手機的高峰期在去年已經顯現,今年如果能繼續持續,他個人認為最多一年時間。但全球的二手手機仍然會持續增長,因此他建議這些創業者向更多地區延伸。

“現在二手手機市場基本依賴蘋果手機,蘋果系列手機能占到50%的比例。預計今年全國每月二手手機保底銷量在150萬左右,全年2000萬左右,占整體手機市場3%-4%。回收的市場已經沒那麽好做,一些在深圳做二手手機的企業都轉行或者倒閉了,中國的消費者現在是非常挑剔的。”閆占孟說。

對於這些爭論,白昀平則顯得十分輕松,因為他的心里早已奠定未來發展的目標。他向i黑馬坦言,早在做這個項目時就已經想好了今後的方向。他表示,國內的二手手機市場最後一定會達到飽和值和天花板,但未來自己的方向會主打國際出口,向東南亞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在這些國家二手機需求量很大,很多人不願花高價購買一臺新手機。

也有的二手手機回收廠商的計劃是,從回收二手手機交易平臺起步,最終切入全類目的回收;有些是從基礎的衣服回收服務起步,打通二手行業交易數據,形成交易平臺。

目前,從行業來看,國內二手手機的回收及再利用市場均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包括質量檢驗等一系列標準都還未確立。質量檢驗對於二手手機回收行業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這關系到再利用的相關問題,同時也是二手手機交易平臺自身能夠提供的價值之一。

“目前市場仍處在標準制定階段,包括一些回收標準和再利用保準,在這期間每家回收企業都有著不同的質量檢驗標準。”一位從事電子設備回收平臺的業內人士說。

對於現如今這些從事回收的創業企業而言,還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盡管每臺手機的盈利不低,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客戶單價過低,如何構建成熟的商業模式仍需等待考驗。

二手手機回收行業是一個很有想象和價值空間的市場。現在的回收方式多樣,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均可進行回收,但同時,真正需要突破的難題仍是大部分消費者的二手處理意識。

互聯網在逐漸改變一些傳統領域,對於手機回收這個原本的灰色產業地帶也終於從幕後走向臺前,變得越為透明。“互聯網+回收”這個名字也不斷被提起,出現在大眾視野,手機回收行業已然開啟,但這條路仍然很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40

複盤MWC,“黑科技”能否帶來創業新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4/154534.shtml

導讀 : 從自身角度來腦洞,暢想今年智能終端設備湧現出的“黑科技”可能帶來的創業新機會。

今年的MWC大會已過去一周,大會上各廠商集中發布新品,各類被冠上“黑科技”之名的前沿科技產品湧現出來,奪人眼球。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許多解讀這些“黑科技”的文章,作為一個孵化器的從業人員,筆者還是非常興奮的看到了一些驚喜和新機會,下面就從我們的角度來開腦洞,暢想一下今年智能終端設備湧現出的“黑科技”可能帶來的創業新機會。

關鍵詞:重度遊戲、智能機器人、5G超高速網、遠程醫療、VR輕娛樂、支付安全

什麽是黑科技?依筆者的理解,一個真正擁有黑科技的產品,要麽能給受眾帶來驚喜感,即讓受眾有強烈把玩感的產品;要麽是能衍生出眾多機會的產品,例如當初的iPhone衍生出App Sore、觸屏等等(說到頭幾天小米發布會, “黑科技”三個字響徹全場,然而發布會介紹後,而除了性能的提升、工藝的升級,還真沒有那種“哎呦碉堡了”的快感)。今年的MWC與往屆最大的不同就是,各個廠商在產品上的創新,給大家帶來的驚喜都比以往兩年來要強。

那麽這些帶來驚喜的黑科技有哪些呢?首先我們說一下智能終端設備最大的痛點—手機的續航。

續航這個問題,從大屏幕手機時代開始,就一直困擾著各個設備廠商,以前的解決方案都是不停的擴大電池容量,續航能力提升緩慢。今年,各大廠商新的解決方案可謂是“跨越性”的,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

1.核心芯片制程工藝提升。所謂制程工藝,是指在生產CPU過程中,集成電路的精細度,也就是說精度越高,生產工藝越先進。在同樣的材料中可以制造更多的電子元件,連接線也越細,精細度就越高,CPU的功耗也就越小。這個從幾年前的0.13微米(130納米)到頭兩年的28納米,再到今年的14納米。

配圖:制程工藝的進步

代表作就是高通的驍龍820處理器,最新發布的小米5、三星Galaxy S7、LG G5、惠普Elite x3、索尼Xperia X Performance等旗艦機型都采用了這款處理器,在筆者看來,這也是真正意義上android陣營里面可以和iPhone強悍的A9處理器匹敵的一款芯片,android的終端這回也終於可以有一顆不發燒的心了。(安卓大法好,終於等到這顆心)

配圖:驍龍820

2.充電技術的大幅進步。“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此次MWC上OPPO推出的VOOC超級閃充,只要15分鐘便能充滿一部電池容量2500mAh手機。作為對比,之前充滿1臺iPhone6 Plus需要3個小時,而主流的快充一般是1.5個小時充滿一部手機。其實已經很了不起了,大家可以期待,都已經15分鐘了,未來就有可能進化到13分鐘、10分鐘、5分鐘、這是多麽的帥氣。啪啪啪的時間即可充滿一部手機,棒棒噠。

配圖:OPPO手機10分鐘充滿電

3.電池工藝的進步,簡單的說就是在更小的空間內放進去更大容量的電池,這個不是什麽特別的新技術,但是今年各廠商對電池工藝的進步很快,用提升電池密度的辦法不增加空間來提高電池容量,不管怎麽樣,提升電池的容量也是最簡單粗暴的辦法。

基於手機續航的快速進步,我們NEXT對於創業機會的觀點是:

1.續航能力的增強給重度遊戲、高清視頻相關應用、調用傳感器(如陀螺儀)的應用帶來機會。我們知道,手機玩重度遊戲或應用的問題之一,就是功耗太高,電池“電量不夠”,以前這類“吃性能”的遊戲往往逼迫開發者使用CPU“降頻”的手段來處理,但這極大的犧牲了相應的效果。所以,有了更“足夠的電”,遊戲、應該可以更加高性能的呈現。

2.VR,尤其是采用手機為顯示屏的設備。相信更加強大的續航能力讓手機達到更好運行VR遊戲或應用的硬件條件。

3.續航的進步,就意味著人和終端在一起的時候會更久,人機更難分離,人機合一的境界又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何不嘗試動動腦,做一些always on的應用呢?

其次,說一說MWC上各廠商在工業設計與工藝的進步。

配圖:華為Matebook

先感謝的Matebook展現在工藝上讓人驚喜的提升,無論是外觀、手感都不錯,證明了中國廠商的工藝設計和工藝水平也是世界級標準的。回想之前中國在工業設計上的弊病兩個字:呵呵。產品的品控差,國內設計生產的手機、Pad等產品與三星、蘋果的產品差距明顯。另外,三星最新旗艦機Galaxy S7也更上一步,讓筆者印象深刻就是在做到工業設計如此美觀的前提下,同時滿足“防塵防水”的功能,在幾年前“美觀與防水”一直是個“魚和熊掌”的問題。

至於帶來的創業機會,筆者的觀點是:隨著全球化和中國的工業設計水平提高,使得國內已經有了成熟的、高水平的生態鏈,對整體數碼硬件方面的都帶來極大的促進,在未來高端的智能硬件創業項目,例如智能硬件的制造、智能醫療的設備、以及智能機器人都會將受益匪淺。

再談談5G通訊技術。

無論是MWC的展示,還是各大媒體的“科普”,我們已經可以預計,5G在未來3年左右會將逐步實現商用。除了比3G、4G速度更快之外,5G有能給我們帶來什麽樣的創業機會呢?筆者認為,這三個方向是值得去探索的:

1.超重度遊戲或應用。雖然4G給人的感覺已經夠快了,但還不足以支撐強應用重應用或超大型遊戲(對於超過10G、20G的PC遊戲,許多存儲空間有限手機現在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5G通訊技術與雲計算結合,可以想象以後的設備會更加“輕量化”,對超重度遊戲或應用,尤其是對VR來講,5G帶來的通訊速度提升為超重度的遊戲和應用起到了“敲門磚”的作用。

2.智能汽車、智能駕駛。特斯拉等已經在嘗試自動駕駛技術,考慮到自動駕駛時需要大量數據與雲端的“瞬間”交互與運算,5G的快速商業化肯定是利好消息。

3.視頻會議、遠程醫療。以往的視頻軟件或者視頻工具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延遲看不清楚(當然也有攝像頭像素等原因),相信許多用過QQ視頻等類似軟件的讀者會有感觸。而一些1:1還原的視頻系統(例如思科的網真系統),目前成本還比較高,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對帶寬的要求特別高,所以難以打入民用市場。筆者預計,隨著5G帶來的革新,真正的遠程醫療會轉移到手機上。

手機模塊化。

配圖:LG G5抽拉下巴+可換電池

“模塊化”這個概念已經提出了許多年,但以前推出的產品更像一款“概念機”。今年的MWC,LG推出的一款商用的模塊化手機改變了這個局面,電池、揚聲器、相機什麽的都可以根據用戶的選擇進行更換。對於這個“黑科技”,筆者覺得可能機會稍遠一些,也許,未來的所有終端都是模塊的呢?而創業者可以根據自己擅長的技術特點,專註某一模塊化的研發,你想想,如果全世界的模塊化終端(手機)如果有十分之一都用的你研發的快速輸入鍵盤模塊或者又是微距專用的攝影頭模塊呢?這也能讓你成為一個擁有自己強專利技術而偉大的公司。

VR

好吧,始終繞不開它。對於VR帶來的創業機會,筆者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獨到的見解。話說回今年MWC上,最讓人感到欣喜的就是,廠商推出的產品已由前幾年的“開發者版”變革為“消費者版”。

結合文章前面提到的工藝的提升,手機續航的進步,我認為把2016年形容為“VR的元年”一點也不過分。至於VR帶來的創業機會,我們的觀點是也許會出現兩極分化:

1.專業化路線,更多是遊戲方面。筆者認為隨著VR的興盛,以前被唱衰PC將得到“重生”,專業的玩家,超高的配置,極致的體驗,PC與重度遊戲(諸如使命召喚或者Steam平臺上的遊戲)總是緊密結合的。 那麽,我們是否能去嘗試做一些比照,去開發VR的重度遊戲呢?根據數據顯示,今年發布的專業化VR設備,全球現有的PC只有不到十分之一能滿足這種專業VR的配置要求,所有在短時間內,專業的VR遊戲應該還是少數人的遊戲。開發者還是應該慎重,比較專業VR遊戲應用的研發的投入短期是比較大的。

配圖:專業VR玩家設備

2.平民化路線,更多是影視方面。之前筆者提到了手機續航和工藝(4K手機屏幕)的提升,所以利用手機來搭載VR內容不再是個難點。不過筆者在短期內不是特別看好手機上的VR遊戲,我認為手機上的遊戲體驗現在不是特別優秀,也許在輕娛樂,尤其是在影視方面的想象空間會更大。

配圖:VR與影視

從目前的情況上來講,VR在硬件上的提升迅速,但缺乏優質內容和沒有核心玩法是目前VR面臨的新問題,如果有朋友能在這兩個點上有所突破,創業金礦一定會被打開。咳咳,說個題外話, 筆者強烈的看好VR與成人內容結合,哪怕只是打擦邊,理由不多講了。

最後,說一些手機智能化功能帶來的創業機會吧:

1.攝像頭技術的進步。今年MWC各類新機攝像頭的技術進步無需贅言,筆者也相信未來有一天手機一定會取代單反相機。所以我們認為,專業級別的視頻工具、社交、遠程醫療未來有機會。

2.支付的普及。無論是樂視超聲波指紋技術還是之前的Apple Pay,移動支付的普及必然帶來安全防衛的創業機會,一些支付管理、支付安全的小工具是值得創業者嘗試的。

標簽 MW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62

從年報看見產業新機運

2016-04-04  TWM




2015年是台灣經濟表現黯淡的一年,景氣燈號也連九藍,外有紅色供應鏈夾擊, 依然有多家企業賺足一個股本,百元高價股數目也創新高,是支撐台股向上的最大原動力。

每一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是上市櫃發行公司繳交成績單的時刻,投資大眾此時可以根據這些公司公布的年度營運狀況、股息股利政策,檢視自己投資的公司價值;或者從公布業績的公司尋找未來營運具有展望,來挑選具有投資價值的潛力股,所以也是投資人必須做足功課的最重要時刻。

今年上市櫃公司陸續發表業績報告,大多數領先公布的企業,都交出不錯的成績。二○一五年是台灣經濟表現相當黯淡的一年,台灣的景氣判斷分數,迄今已連續九個月停留在藍燈,去年出口衰退逾兩位數,GDP(國內生產毛額)連續兩季出現負成長,全年GDP成長只有○.七五%,台灣總體經濟表現十分黯淡,但是個別公司獲利表現卻成長。

總體經濟黯淡 多家企業仍賺超過一個股本最具代表性的是股王大立光,全年營收五五八.六九億元,淨利二四一.五七億元,EPS(每股純益)一八○.○八元,應該是史上EPS最高的公司。大立光上市以來,業績連年成長,去年在很高的基期下,仍能成長二四.二七%。

我發現去年EPS超過十元的公司,一五年淨利都出現顯著成長,例如,生產光纖磊晶片的聯亞光,去年淨利九.八九億元,成長六一.○九%,EPS高達十四.八九元;生產手機高頻整合元件的璟德,去年淨利七.六三億元,EPS十一.○六元,成長六一.四五%;網路設備的神準淨利八.一二億元,EPS十六.六元,業績成長三二.七二%。

其他如風力發電葉片的上緯,淨利十.二億元,EPS十一.八五元,成長三七.七五%;不斷電系統的旭隼,淨利十四.一七億元,EPS十九.○五元,業績成長四二.三%;工業電腦的樺漢,淨利八.六六億元,EPS十二.五七元,成長五四%;注射液的F-康友,去年淨利十.三億元,EPS十六.五四元,成長一四二.八%;美容保養品的F-麗豐,淨利十一.六七億元,EPS十四.六八元,成長五四.四一%;太陽能的碩禾淨利二十四.一五億元,EPS三十九.六五元,成長六一.五七%。

紡織業的超級模範生儒鴻,去年淨利四十一.七四億元,EPS高達十五.九九元,成長三八.九六%;生產烘焙設備的德麥去年淨利三.九九億元,EPS十三.三三元,成長二四.八%;剛剛上市的中華電信子公司精測,去年淨利四.一三億元,EPS十四.七七元,成長一一○.五%;去年上市的億豐窗簾,去年淨利二十六.四一億元,EPS十.○九元,成長三八.六一%;機殼大廠可成雖然處在搶單競爭中,但去年淨利仍高達二五一.二一億元,EPS三十二.六一元,成長四○.五二%;另一家機殼廠F-鎧勝,去年淨利五十六.三六億元,EPS十六.五九元,成長一四.五%;還有光纖廠聯鈞去年淨利十一.四六億元,EPS十二.四六元,成長五三%。

以上幾家是我看財報順手拈來,都是去年賺了一個股本以上,業績繼續成長的公司。在總體經濟表現不佳,產業外有紅色供應鏈夾擊下,台灣依然有出類拔萃獲利表現傑出的企業,這是台灣產業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支撐台股向上的最大原動力。

在這麼多賺足一個股本的企業當中,台積電堪稱是台灣資本市場的精神領袖。資本額已高達二五九三.○四億元的台積電,去年全年營收達八四三四.九七億元,淨利高達三○六五.七四億元,繼續成長一六.一八%,EPS高達十一.八二元,這是台積電連續第二年賺超過一個股本的好成績。

從經營績效看,台積電毛利率高達四八.六五%,營業利益率達三七.九四%,仍是一家高附加價值的好公司,今年將配出六元現金股息,股價最高漲到一六○元,殖利率仍有三.七五%。

在全世界紛紛陷入負利率的時代,台積電高又穩健的回報,成為外資首選目標,今年外資買超台積電超過四十萬張,成為台股最亮的一盞明燈。

從業績公布的企業來看,今年台灣股市可能是史上「賺超過一個股本」企業最多的一年,也是百元以上高價股最多的一年。

目前台股超過一百元以上的高價股有一三八檔,其中,生技股的浩鼎一度大漲到七五五元,成為全台第三高價股;後來解盲失利,引來極大風波,目前已跌到四百元以下。浩鼎也公布去年年報,全年大虧九.三九六億元,EPS是負五.六六元。

很多新藥公司都沒有營業額,業績更是虧損累累,全憑投資人對未來新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的信心,投資風險相對升高。

根留台灣拚升級 寶雅、精測獲利亮眼這些高獲利企業當中,大致可歸納出幾個方向,一是根留台灣的企業,業績表現都十分亮麗,最具代表性的,是宣布去南京設廠的台積電,中國收益只占總體獲利的二.八%;全台獲利王大立光,只占三.九%;工業電腦的振樺,去年EPS九.一二元,中國收益占一.三%;完全沒有去中國投資的,像寶雅去年EPS十元,生產基地完全在台灣;其他像精測、聯亞光電、神準、川湖、璟德、瑞穎等,生產基地幾乎百分之百在台灣。

這些根留台灣的企業,沒有享受中國的廉價勞力,必須努力在台灣技術扎根、升級,反而能在技術領先中,提升毛利率,創造更好的業績,這是一五年高獲利企業中,令人尊敬的經營者群像。

不過,善用中國生產基地也能創造好成績,機殼大廠可成、鎧勝都相當具代表性。

去年可成認列中國轉投資收益,從一四年的六一.三%上升到八五.九%,但仍交出EPS超過三十二元的好成績;鎧勝的中國收益也占八二.三%;自行車的巨大占四二.六%;正新也占八二.九%;以小胎著稱的建大也有三七.九%;生產胎壓嘴的F-六暉占八○.九%;汽車零組件的F-廣華去年EPS九.○四元,中國收益比重占八五.二%;最顯著的是完全以中國市場為主的裕日車,中國收益比重逾一○○%。

善用中國勞力 代工業奇葩鴻海、可成從以上現象可以看出,完全充分運用中國生產基地創造優勢的企業,以鴻海最具代表性。鴻海去年第二季淨利,從中國收益認列部分達一○○.七%;其它台灣電子組裝代工廠比率,像光寶占六四.二%,宏碁占四八.二%,緯創五六.八%,震旦行、藍天等,從中國認列的收益都很高。

另外,深入中國市場創造獲利佳績的企業,以F-麗豐最具代表性,一三年中國收益占九○.六%,一四年有八四.七%,去年有四五.六%,中國市場撐大麗豐的獲利空間;同樣以美容為主的F-佐登,中國收益也占五○.九%;而F-康友一○○%的收益完全來自中國;鞋業的鈺齊占八三.二%;隱形眼鏡的F-金可,中國收益比重超過一○○%,這與精華光學幾乎專注在台灣,正好呈現對比。

從高獲利企業現象來看,有人根留台灣找到成長契機,有人善用中國廉價勞力,成為代工業奇葩,像鴻海、可成、鎧勝;也有從中國市場得到大利的,像裕日車、F-金可、F-麗豐、F-佐登、正新、巨大等,也印證了戲法人人會變的法則,企業善用優勢才能脫穎而出。

而這也帶出了第二個趨勢,兩岸未來分工態勢會愈來愈明朗,未來凡是可以高槓桿、大量生產、標準規格、無限量產,或是無窮無盡殺價的產業,台灣可能必須迴避。台灣擅長的可能是少量多樣,客製化、技術研發精細的產業,最具體的代表是觸控面板與LED。

股價曾經漲到九八二元的TPK宸鴻,去年提列資產減損,全年虧損二○○.○七億元,EPS是負五十七.八六元,觸控面板堪稱是血流成河的產業;另一家洋華去年關閉惠州廠,全年虧損二十六.三四億元,EPS是負十七.三六元;介面前三季EPS是負八.四元,已準備賣掉湖南廠應急,中國的歐菲光電崛起,台灣的觸控面板產業一片哀號。

另一個逐漸轉變的「慘業」是LED,中國的三安光電等崛起,台灣的LED最大磊晶廠晶電,去年全年虧損三十.一九億元;泰谷則是連虧四年,面臨減資命運;大型的TFT-LCD面板廠,也開始陷入虧損命運;群創預告第四季虧損超乎預期;友達第四季大虧八十一.八一億元。這是中國崛起,台灣愈來愈辛苦的產業。

反之,客製化、少量多樣的產業,去年整體表現最亮麗的企業是工業電腦,研華去年EPS八.○八元,寫下歷史新高成績;研華轉投資的艾訊EPS也有五.三七元;振樺電高達九.一二元;樺漢也有十二.五七元;飛捷有七.○二元,都是高獲利的好公司。

汽車電子抗紅潮 同致、為升脫穎而出在面對紅色供應鏈的轉型中,台灣很多小而美的企業,紛紛在汽車電子領域脫穎而出,今年紅火的車用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最具代表性的是同致。

從監視器廠轉型,變成倒車雷達大廠,隨著中國車市成長及倒車影像列入標準配備,同致的業績與股價一飛沖天。過去每年EPS都是三、四元,去年已跳升到九.三八元,業績逐漸出現爆發成長,從一.四二元、二元、二.六四元,到第四季三.三三元,股價最高衝到五六二元,意味了今年大成長。

切入胎壓測試的為升,一五年淨利十一.二億元,EPS十三.四五元,股價最高也漲到四三八元。最近全市場都在尋找ADAS商機,像F-英特磊的磊晶,未來在ADAS中的角色備受期待;另外,汽車輕質化創造了鍛造鋁圈的巧新與F-英利的商機;特斯拉(TESLA)也造就了F-貿聯與和大的神奇之旅。

台灣的汽車組件已逐漸形成一個大產業,像啟碁在車聯網,汽車端子有胡連、健和興,整流二極體有朋程與台半,車用PCB也有敬鵬、健鼎。

過去很多殺戮慘烈的產業也逐漸再生,像是中小尺寸面板及LCM廠,如全台、凌巨、晶采、久正等,都逐漸重獲生機。例如,大股東是華映的凌巨,虧損多年後,去年EPS一.○一元,已正式轉虧為盈;過去很少得到市場注意的全台,去年EPS有一.二五元,已開始恢復配息的能力。

今年對台灣的資本市場而言,最大的曙光是很多低價公司,都能配出好的現金股息,像IC設計的凌陽去年EPS一元,每股配發○.八九元的現金股息,以十三.四元股價,殖利率有六.六四%;光碟服務產品的鈺德尚未公布全年淨利,已領先公布去年配息○.八元,以每股十.三元算,殖利率七.七六%;LED的光磊去年EPS一.○五元,宣布配一元現金,殖利率有八.六九%;小尺寸面板的晶采,去年EPS一.一一元,也宣布配發○.八五元現金,以股價十三.四元計,殖利率也有六.三四%。

在全世界靠降息救經濟的時代,台灣的上市公司頻頻發出高股息,像去年EPS二.二九元的精誠資訊拿出公積配息,去年配發五元股息;濾波器廠帛漢,去年EPS五.七五元,也宣布配發五元現金。全世界目前有七兆美元公債殖利率變成負值,台灣有五%殖利率的公司,可說是成群結隊,這是台股最安全的屏障。

今年也看到很多低價的公司挺身配息,不論是高價的好業績股,或是低價的轉機股,它們共同譜出台股的好樂章,從上市公司年報來看,台灣經濟總體悲觀,但個別企業卻生機盎然。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35

兒童創業項目的新機會有哪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1/156240.shtml

兒童創業項目的新機會有哪些?
青山資本 青山資本

兒童創業項目的新機會有哪些?

兒童用戶群幾乎“一歲一個市場”。

文|青山資本

又到一年兒童節。今天,我們特別談談,兒童類創業項目當下還有哪些機會?

 兒童類創業項目都有哪些類型?

說到兒童類創業項目,相對較泛,圍繞嬰幼兒和兒童群體的創業項目都可以稱之為兒童類創業。如果在一些創投數據庫里以“兒童”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兒童娛樂、兒童教育、兒童陪伴等類別的兒童創業公司已有幾百家之多。

鑒於兒童群體的和特殊人群屬性,以及需求複雜度,也從幾個維度來細分。

如果按照年齡段來劃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3歲、3-6歲和6-12歲,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需求。-1-3歲階段,主要是孕期保護、母嬰用品、早教類項目,3-6歲階段主要集中在兒童教育和兒童管理,6-12歲偏小學教育和興趣教育等。 從創業類別上看,可以分為母嬰電商、早教、玩具、親子生活消費、兒童娛樂內容、智能硬件等方向。 

市場整體很大,細看很小

之所以有很多創業者願意做兒童市場,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很多人在談論兒童類項目的創業機會時,都相信這是一個尚在初級階段,不斷增長,用戶生命周期長,又付費意願強烈的市場。

當然,有數據也可以說明這一點。來自網上的一個數據顯示,中國0-12歲兒童規模在2012年已經達到2.3億人,每年約有3000萬新生兒。2016年起國家全面開放二胎,未來兒童用戶群不斷攀升。

確實,由於兒童撫養、教育和管理存在試錯成本較高的問題,父母不會輕易去選擇免費或者便宜的產品,無論是為了保險和安全起見,還是出於“我想把最好的都給你”的愛,都會傾向於更昂貴,感覺會更好的產品。相對於其他消費品類,是前所未有地付費意願強。 但是大多數人忽略了兩個問題:

1、“父母”不具有強標簽屬性。

和成人用戶不同,兒童用戶的服務和付費人群是不統一的。兒童內容和用品的服務方是兒童,但付費方是父母。娛樂和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長,但選擇服務和產品的決定權在父母手中。

我們需要好好分析下“父母”這個群體,也就是用戶畫像。做互聯網產品的人都知道,構建用戶畫像是通過對用戶信息分析而來的高度精煉的特征標識,核心工作即是給用戶貼“標簽”。

在平常的互聯網產品用戶畫像中,我們會把人分成很多標簽,粗略劃分可能有男性用戶或女性用戶,白領人群或藍領人群,再細分一點,比如25-30歲的男性用戶,18-25歲的女性用戶,或者大學生群體。這些劃分都是以用戶的性別、年齡等自然屬性或者職業等社會屬性來劃分。“父母”的標簽生成機制和上述標簽不同。“父母”的生成是由於有了子女這種行為動作,只要成年人都有成為父母的可能。

需要強調的一點,用戶畫像除去“標簽化”的特征,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特點是“低交叉率”。

顯然,“父母”標簽的交叉率就太高了,所以“父母”群體並不是一個強標簽的群體。沒有強標簽的屬性,談不上精準營銷,數據挖掘甚至私人定制服務。而且從用戶端來看,用戶不會只依賴單一的供給平臺。比如一個媽媽要購買紙尿褲,市面上所有線上線下平臺都可以滿足她,選擇哪家則是受價格、她的偏好等因素所致。

2、兒童用戶群幾乎“一歲一個市場”。

無論是嬰兒還是大一點的兒童,雖然都稱之為“兒童”,但因為年齡的不同,各自的需求差別很大。成人的需求,比如一個30歲和35歲的男青年,他的日用品幾乎可以相同,但是對於孩童而言,卻有很多差異。甚至是 “一歲一個市場”,在滿足用戶需求上並不具有規模化效應。

綜上來看,無論是父母還是兒童,都是一種“統稱”。兩個稱不上是強標簽的群體,交叉和重疊之後差異更大。樣給創業者就造成了一個目標用戶規模的錯覺:以為所有父母和兒童都是你的用戶,其實非常少。一個上億的的總用戶群根據不同的需求會分割成若幹份,實際上用戶規模並沒有想象地那樣大,且用戶群會不斷的流失,創業公司需要不斷地拉新。

兒童類創業公司已無平臺類機會

我們把創業公司成長機會分成三種,生態型公司、平臺型公司和品牌型公司。兒童類的創業公司可能成長的機會是後兩種,平臺型公司和品牌型公司。 我們的判斷是,到目前,兒童類創業公司,如果今天從天使階段開始創業,已經沒有平臺型公司的機會了,尤其是電商交易類型和流量入口類型的平臺機會更少。

兒童類創業發展到現在,諸如電商等領域一直是紅海,例如垂直平臺類電商,過去幾年,大多是從紙尿褲等開始,擴展到其他品類,幾乎是一路創業,一路通過價格戰和服務等互相征伐傾軋,甚至說這個紅海一直紅著,從未藍過。

即使這樣,伴隨著海淘和母嬰消費熱潮,這個垂直領域已經成長出了幾個相當體量的公司,難言格局已定,但對於早期項目的創業來說已經基本沒有機會了。

再例如,基於流量分發的兒童娛樂類項目。和之前幾年的一個變化是,現在流量獲取比以往要難,獲客成本和難度都很高。加上,兒童類創業項目由於用戶群的自然流失,需要重複拉新獲客,目前已經不再處於之前的社交和流量紅利期,新公司很難再去成長為新的流量入口。  

可以有的創業機會

如果一定要圍繞兒童群體創業,我們看好兩類項目:一是可商業變現能力強,二是新消費品牌的機會。

 1、強變現能力的項目。意味著可以更直接地從用戶端收錢。現在那種做大用戶群,先有流量再做交易的商業模式,在兒童類創業項目上的機會急劇縮減。強變現能力的項目可能包括,滲透兒童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的母嬰用品售賣、兒童教育硬件、IP衍生品和線上線下兒童服務等。 

2、新消費品牌的機會。由於兒童消費受品牌和口碑的影響較大,新一代媽媽和上一代媽媽在品牌選擇和消費能力上都有很大差異。我們相信,新媽媽群體不斷湧現,一定會有新的大眾消費品牌誕生。  

最後提醒:坑多需謹慎

在前面,我們描述很多可能的機會,但是從已經成長起來以及死掉的公司來看,會發現,兒童類創業項目真正做好並不容易。可能有如下原因: 

1、兒童用戶服務內容和產品設計的“反向探索”。

因為與成年人的需求不同,滿足兒童需求的產品設計過程,這是一個成年人進入“小人國”的過程,就像小朋友從出生起開始無窮盡地探索世界,大人在設計兒童內容所需要的探索以及面臨的問題,幾乎和小朋友一樣多。 

2、創業項目的定位和延伸路徑有很大的機會成本。

一般來說,創業項目都是先聚焦實現單點突破後再往上下遊延伸。涉及到兒童市場,會面臨一系列問題,比如哪個年齡段,做什麽娛樂內容,做體制內還是素質教育,做產品還是做服務,大人對產品的態度等,這些在創業一開始需要想清楚,確定好,自然極大地考驗創業者的格局和方向感。每個定位的背後都是有很大的機會成本的,如果一開始沒有想清楚,很容易出現“一招失,全盤皆輸”的局面。 

3、獲客的難度和切入點不同,同樣的方向做出來也不一樣。

以前給創業者講過一個例子。比如同樣是做早教課,如果一開始直接去向父母推銷,信任度很難建立,獲客的難度很大。但是如果最開始的切入點是租賃玩具,通過和父母的多次接觸建立起聯系和信任,再去切入早教課會相對容易。對創業者來說,需要珍惜每一個接觸點,但如何建立高頻的接觸點,也是創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4、創業者自己的屬性。

我們常說,天使投資主要是投人,創業者自身的經歷和身份會占很大的比重。正所謂“白天不懂夜的黑”,在兒童類的創業領域,相對而言,那些已經為人父母的創業者在體察孩子的樂趣和痛點的時候會更有體會,產品感覺也會不一樣。 兒童類創業的話題比較大,覆蓋面比較廣,限於篇幅,無法展開詳述,歡迎一起深入探討。

兒童 創業 機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809

保險資金步入新機構LP時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332.html

2016年,險資已步入新機構LP時代,股權投資領域正成為保險資金的發力點,而亦有觀點認為,險資的進入在客觀上也將加速VC/PE行業洗牌。

數據統計顯示,僅在2014年險資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總金額就超過650億元,而2015年則更是超過1500億元。2016年,保險資金的股權投資額度將進一步擴大至3000億市場規模。

中意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光近日曾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截至去年底,保險資金投資PE約1500億元,同比2014年的不到700億元,實現快速增長,其中間接參與PE的額度約為1200億元,占比80%。相對於傳統投資而言,險資投資PE還需要一個逐步熟悉的過程,同時險資希望股權投資有穩定的現金流等訴求,需要同PE機構進行磨合溝通。”

在很多GP或者是市場看來,保險資金像是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而無論是另類投資、還是泛PE類的資產配置,險資還都處於初級階段。

近日,在“2016第十屆中國有限合夥人峰會”上,陽光融匯資本董事總經理楊青表示:“保險機構的確是一個新的機構投資者,2013年我們和中再一起做了第一單海外投資,投了KKR,接下來也投了黑石和摩根史丹利、JP摩根,從當時的考慮,因為保險公司之前投的都是傳統的資產配置,政策放開再加上當時保險資金的成本較低,我們當時是做了大量的另類投資的配置,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整個行業都是一樣的。而到今天的一個變化是,我們開始增加了直投的一些比例,然後這里面的直投比例其實從我們這個平臺來說,量是比較大的,然後各種類型也都有參與。所以從配置的角度來說,這也是一個變化。”

實際上,楊青提及的兩個趨勢是險資投資的兩個里程碑,一是另類投資“扶搖直上”,另一則是直投比例開始增加。實際上,自從監管層放開保險資金投資渠道以來,險資早已成為國內重要的機構 LP。有統計顯示,在市場上則已有 70 余只基金獲得險資投資,包括弘毅、中信產業基金、紅杉、九鼎、TPG、KKR 等人民幣和美元 PE 以及一些市場化 VC、夾層基金。

陽光融匯資本是險資系PE之一,與險資開放政策不斷落地的是,險資和PE之間的關系正越發親密。在保險業“新國十條”中,提出了“鼓勵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債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在合理管控風險的前提下,為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並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積極培育另類投資市場”等政策方向。

在參與私募股權的嘗試中,險企早已起步。早在2011年8月,中國人壽即成為國內首家獲得股權投資牌照的險資企業。2012年,中國人壽出資16億元認購弘毅投資的二期人民幣基金,成為國家放開險資投資私募基金後,保險公司PE基金投資的首單。

在幾家大保險公司中,都不斷嘗試新的投資方式,以平安保險的投資股權類的策略來看,一般是分國外和國內兩部分。據平安信托PE投資事業部投資執行總監蘇盈分析:“在海外我們一直也是在揣摩,直到最近一年,才開始有信心大規模做海外的投資,從投資種類來說,我們對海外市場還是相對陌生的,我們采取的是基金的形式,我們會找海外最棒的GP來幫我們管理這個基金,這兩點就是從投資的方向和投資的策略上來說,是我們這個集團規劃的思路。”

而同樣不能放棄這部分市場的還有中小保險公司,據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管理中心總經理範林介紹:“幸福人壽取得股權投資資格目前不到兩年,目前直接投資股權這一塊,主要是控股股東這一塊合作的,然後在山東的資產管理公司,也是做互聯網資產,直接股權就做這一塊。但是對間接股權投資基金這一塊也是有所涉獵的。我們在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整個體系內,是專門有GP,我們目前做的一些業務,主要是跟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系統內的GP做的業務,我們正在一步一步進行開放,跟GP不斷尋求合作,擴大一些合作。”

從內部體系到外部體系,從保險行業到大資管行業,從國內市場到海外市場,多維度地參加權益類資產的投資、覆蓋一級PE直到二級市場各階段的、具有不同回報特征權益資產,從不同角度去參與都是保險資金已在做和將進行的動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46

為什麽電商是丁磊的新機會?

風口的豬在起飛時,網易CEO丁磊選擇了養豬,而不是做那只“會飛的豬”。在人人都談共享經濟、虛擬現實的今天,網易又進入了看似早已是多年血海的電子商務。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的互聯網創業者,網易在新聞客戶端找到了自己的特色,並圍繞工具、教育、音樂推出了一系列產品,在遊戲領域賺得“盆滿缽滿”,但在19年里也錯過一些機會。

搜索是其中一個。網易有道憑借搜索產品起家,並把搜索定位為“網易的核心業務板塊之一”,成為基礎技術與網易門戶、郵件、遊戲等幾大優勢業務融合,但直到2013年網易有道搜索與360結盟,這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網易宣告對搜索業務的戰略性放棄。

和網易有道搜索類似的還有騰訊。騰訊曾於2005年進軍搜索業務,並且斥重金吸引前谷歌三員大將,但騰訊搜搜的市場份額始終止步個位數。直到騰訊戰略入股搜狗,同時搜狗搜索合並了騰訊搜搜業務。

不過,錯失搜索機會的騰訊,在移動社交抓住了微信這張船票,而看到移動社交這一趨勢的網易進入有些晚。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特別是到了2014年下半年,伴隨著一系列的跨境電商利好政策的出臺,以及標誌性事件亞馬遜落地上海自貿區,讓網易意識到,進入實體電商最佳窗口期到了。

而在網易那些看上去像是“不務正業”的業務背後,丁磊有自己的邏輯——早年因為不放心餐館的豬肉,於是養起丁家豬;到現在一手操刀決心做品質電商,也是丁磊對於生活的理解。

從目前的電商模式來看,平臺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快速豐富產品線。但國外的商品商家往往遇到地域、資金量、外匯結算等一系列的問題,如何能夠保證平臺持續高頻率的競爭力,是跨境電商平臺模式國內廠家遇到的問題。網易考拉“自營跨境B2C”模式,避開天貓、京東的鋒芒,形成了自己的賣點。

網易嚴選要把中國優秀的制造業找出來,去除品牌溢價,為消費升級服務。事實上,此前必要 CEO 畢勝也曾吐槽,市場價上萬的奢侈品女包,生產成本只有百元,從生產到消費要經過20多個加價環節,導致100多倍的加價,但如果能夠以消費者需求為開端,用互聯網數據驅動生產制造,直接連接消費者與生產制造商,把所有的流通環節、庫存全部打掉,用戶下單才生產,不僅實現零庫存,也能最大程度降低產品成本。

現在看起來,網易的電商業務無論是考拉還是嚴選,價格戰依然是吸引用戶最快速的方式,短平快占有市場被放在第一位。但在已是紅海競爭的電商領域,前有阿里、京東巨頭,後有洋碼頭、小紅書、蜜芽等在細分市場發力的競爭對手,這場持久戰怎麽打,未來要考驗的除了網易對電商運營、倉儲物流等能力,還有管理者的耐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