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聨邦儲備局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出新書,上CNBC和彭博做show,説美股仍有動力向上,槓桿是GFC(glocal financial crisis)元凶。
格老出新書-*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書中提出現有經濟模型預測風險的問題,目前的預測工具之缺點,以及它們應如何進行改善,以更好地考慮人性化對經濟的影響(human nature influence economics)。
在CNBC訪問中,他說單是資產泡沫不足以引發2008年的金融海嘯,指泡沫加上槓桿才是問題。他又於《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現時美股股價相對較低,所謂股市風險溢價(equity premiums)仍處高水平,股市仍有上升空間。
(原文:”Indeed I say that so-called equity premiums are still at a very high level, and that means that the momentum of the market is still ultimately up.”
格林斯潘又指,現時美股只略高於2007年的水平,而戰後時期股價平均每年增長7%,意味仍有上升空間。他指出,股票的市盈率並非過高,雖然股市已上升很多,但沒有形成泡沫。
筆者對格老的股市預測有多準就不予置評,但最近國內外很多學者都在談論,中國龐大外匯儲備中的美國國債應如何去找代替品。
我想其中一項就是美國有實力的藍籌股,如果美息上,美債價格落,經濟相對好,因為要達標才可退市,到時美股應有空間。所以不失為一項good hedge。
但直接投資某隻股票是一個很sensitive的動作,會對股價有好大影響,所以都是要經fund managers幫忙好D。
當然最好就是人民幣國際化令多D國家用人仔唔用美元作貿易單位,其實人仔區域化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筆者有空再談。
人人都知道中國擁有大量黃金儲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黃金大國,但中國央行一直還沒有公開披露黃金儲備的真實數據。中國囤積黃金究竟是出於哪幾個方面的原因呢,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其對人民幣的影響。
格林斯潘在《外交事務》雜誌撰文表示,中國外匯儲備高達4萬億美元,哪怕其中僅有一小部分外儲用來購買黃金,在如今的國際金融體系中,人民幣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走強趨勢。
然而,格林斯潘認為,如果中國用大量外匯儲備來購買黃金,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貨幣黃金持有國,將是一件冒險的事情。而考慮到利率損失、儲藏成本,這種風險也不會太高。在中國增持黃金的過程中,黃金價格會上漲,一旦中國停止增持,黃金價格就會開始下跌。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春季,美國持有的黃金價值3280億美元。
另一方面,當今全球盛行的是法定貨幣和浮動匯率制,重返金本位制的支持者很少。然而黃金有著其他貨幣不具有的價值,是兩千多年來當之無愧的支付手段,根本無需第三方的信用擔保。
格林斯潘在文中假設:如果美元或任何其他貨幣永遠是全球通用的,各國央行就不會認為有持有黃金的必要。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IMF所管轄的30個發達國家中,只有4個國家的儲備中沒有黃金。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截止2013年12月31日,發達國家持有的黃金價值7620億美元,占總體儲備的10.3%。
這樣的事實恰恰表明了美元並不能夠替代黃金。
格林斯潘還在文中透露了中國所持黃金量的數據,他寫道:
中國在意識形態上並不厭惡黃金。1980年中國官方持有近1300萬盎司黃金,2002年底升至1900萬盎司,2009年升至3400萬盎司。截止2013年年底,中國是持有黃金排名全球第五的主權國,低於美國(2.61億盎司)、德國(1.09億盎司)、意大利(7900萬盎司)和法國(7800萬盎司)。IMF持有黃金9000萬盎司。
格林斯潘表示,不管中國持有多少黃金,更大的問題仍未解決:自由、不受監管的資本市場能否與政府共存。自從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取得了長遠的進展。按照購買力均價計算,中國GDP正在接近美國,但長期來看,近幾年的高速增長很難繼續保持下去。短期來看,中國未來幾年很難在科技上超越美國,社會不利於創新是更大的原因,創新需要突破傳統智慧限制。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競爭優勢將縮小。
1987-2006年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近日表示,美聯儲購買債券的QE未能達到既減少失業又刺激經濟增長的目標,撤銷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必然產生痛苦;美國通脹必將上升,黃金價格未來會大漲,是儲存資金的好工具。
北京時間今日淩晨,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宣布從下月起停止購買資產的QE3。格林斯潘在美聯儲公布這一決定以前發表了上述觀點。在美國外交政策與國際事務智庫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會議期間,格林斯潘稱,購買美國國債和MBS的QE的確有助於推升資產價格,降低借款成本,可它對實體經濟並未起多少作用。
格林斯潘認為,有效需求還是一潭死水,通過購買債券刺激需求的努力並未奏效,提高資產價格倒是獲得了極大成功。問及是否為自己領導的美聯儲沒能制止金融危機前的市場泡沫而遺憾時,格林斯潘說並不遺憾,因為他發現,歷史經歷顯示,央行戳破泡沫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只會導致經濟下行。而他領導美聯儲時不願那麽做。
對美聯儲何時開始加息這個問題,格林斯潘說,這是“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之一”,
“我認為,不可能以一種不帶來任何麻煩的方式結束貨幣寬松政策。”
近來美聯儲官員暗示朝加息轉變,在市場引起了極大波動。所以,沒有理由懷疑真正推升利率的過程會與此有任何不同。
格林斯潘警告,美聯儲可能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決定加息的時點,如果銀行家決定取出存於美聯儲的聯邦準備金,會制造通脹風險,屆時即使美國的經濟狀況還沒有準備好,美聯儲也可能被迫加息。
“我認為,真正會出現的壓力不是來自美聯儲,而是市場自身。”
同時,格林斯潘看好黃金,認為黃金的價值不受政府推行的政策影響,是儲值的好工具。上周末,格林斯潘在新奧爾良的投資會議上提到,美國通脹最終必定上升,五年內金價會漲很多,黃金總是無需任何其他擔保就被人們接受。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格林斯潘加息未讓長期借款成本大增,信貸環境沒成功收緊,誘發經濟危機。當前利率超低、收益率曲線平坦、美元升值、儲蓄過剩、通脹預期低、全球經濟疲軟,都增加了美聯儲控制長期利率難度。
格林斯潘任職期間未能控制好長期利率,2004~2006年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但長期借款成本未能大幅上行,信貸環境沒有成功收緊,這成為了2008年經濟危機的導火索。
從當前市場形勢看,債券投資者擔心耶倫也無法很好地控制長期利率。盡管美聯儲縮減QE,但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去年底的接近3%大幅下降了約70個基點。而與此同時,市場共識是美聯儲將於明年上調聯邦基金利率,屆時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會上行,也即短期利率上漲。
事實上,市場的這種走勢不無道理。當前利率比格林斯潘時期更低,收益率曲線更平坦。在長期利率平穩甚至下行的背景下提高短期利率,會扭轉收益率曲線,收益率曲線甚至可能出現倒掛,這也許會讓信貸環境出問題。
收益率曲線倒掛,是指短期債券收益率高於長期,這種情況下銀行不願意發放長期貸款,因為長期資金需要靠短期更貴的資金支撐。收益率曲線倒掛是經濟衰退的前兆。
在控制長期利率問題上,美聯儲遇到的挑戰與10年前類似。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曾指出,全球儲蓄過剩,令長期利率走低。據彭博新聞社,德意誌銀行歐洲首席外匯策略分析師George Saravelos表示,歐洲經常賬戶順差每年在4000億美元,歐元區利率處在歷史低位,未來幾年歐洲可能大舉購買海外資產。
當前形勢與10年前不同的是,美元在上漲期間,海外投資者有更大的動力湧入美國市場,這其實讓事情更惡化。美銀美林利率策略分析師Priya Misra表示,全球經濟增長疲軟、通脹低迷,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不會上漲太多。達拉斯聯儲主席Richard Fisher稱,海外投資者代替了美聯儲,對美債有著強烈需求,外加投資者不認為通脹會大漲,這些因素都抑制長期美債收益率走高。
目前,投資者預計哪怕是未來10年內,通脹都不會有太大起色,這點從通脹保值債券TIPS上可以看出,投資者不願花太多價錢購買通脹保護。
通脹預期低、儲蓄過剩、全球經濟停滯,都讓投資者降低了對長期債券的收益率要求。前美聯儲理事Jeremy Stein表示,總的來說,期限溢價比美聯儲貨幣政策更能影響長期利率走勢。巴克萊策略分析師預計2015年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2.85%,認為期限溢價為負。
不過,經濟學家 Jonathan Wright認為,相比長期利率無法走高,當前美聯儲官員們更擔心長期利率激增,美聯儲在表述未來利率路徑時非常謹慎。2013年5月,伯南克首次宣布美聯儲考慮縮減QE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七個月的時間里大漲了160多個基點。
前美國財政部經濟學家Tim Duy表示,如果加息後長期利率不走高,美聯儲能做的並不多,因為短期利率不能上調太多,而如果經濟低迷,利率又沒有太大下調空間。不過,巴克萊經濟學家Michael Gapen表示,當前美聯儲具備格林斯潘時代沒有的“利器”——龐大的資產負債表。美聯儲可以在必要時出售部分長期資產,以推漲長期利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987-2006年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預計,希臘將不得不退出歐元區,退出只是時間,因為其他歐元區國家不會冒險再給希臘貸款。只要希臘還留在歐元區,該國的危機就不可能得到解決。
昨日接受BBC采訪時,格林斯潘說:
“我認為希臘最終會離開(歐元區)。我沒有發現這(希臘留在歐元區)有助於希臘和歐元區其他國家。大家都會意識到(希臘)離開才是最佳對策,這只是時間問題。”
“希臘的處境是,如果不能得到新的貸款,就會違約,離開歐元區。到了這個階段,我不認為誰還願意提供那些資金,大家已經一再失望。”
昨日被問到是否支持德國堅決反對希臘新政府放寬救助條件的要求時,格林斯潘回答:“我當然支持。”格林斯潘認為,除非全體歐元區國家實現政治一體化,否則即使歐元區實現財政一體化,也無法保證歐元存續。
希臘目前背負外債逾3200億歐元,約相當於其GDP的175%。本月28日,希臘與歐盟、歐洲央行和IMF這“三駕馬車”簽訂的救助協議就將到期。今年夏季希臘需償還100億歐元外債,失去三駕馬車的貸款,希臘又幾乎不可能通過公開市場得到低成本的融資,其債務違約的危險明顯增加。
此前英國財相奧斯本稱,希臘退出歐元區會使英國“深陷騷亂”。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昨日警告,如果希臘被迫退出歐元區,其他國家將不可避免地隨之離開,歐元區會土崩瓦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美國經濟增長並不強勁。美聯儲加息之時,就是危機到來的時刻。
格林斯潘表示,長期利率走低意味著全球經濟增長的疲軟。目前的全球實際需求異常疲軟——與大蕭條末期無異。而貨幣政策並不該為經濟疲軟負責——這是一個財政問題。
格林斯潘表示,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歸根於長期資本投資的缺乏。公司回購股票,而不是進行更多的投資就是很好的例子。沒人想進行長期投資,因為沒人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麽。
不過,格林斯潘認為美聯儲應該為股市的通脹負上責任。他指出,美聯儲是美股估值走高的主要推手。
而法興銀行策略師、臭名昭著的“大空頭”Albert Edwards也對美國經濟複蘇表示蔑視。他表示,資本市場將在今年下半年劇烈波動。
他在報告中指出:“美國公司利潤的下滑正在加速,而這不僅僅是因為油價下跌或者美元走強,美國2月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令人失望。”
美元指數近期不斷刷新歷史新高,而納斯達克也正接近2000年網絡股泡沫時的峰值。
Edwards指出,投資者過分關註了美聯儲對非農數據的態度,而忽略了公司盈利和經濟數據的疲軟。
美聯儲主席耶倫上周繼續鴿派,表示央行將在正常化利率上保持耐心。許多分析師認為,美聯儲將在今年9月甚至更晚加息。
Edwards表示:“現實是大量的經濟數據和公司利潤十分糟糕。經濟周期將會因資產泡沫破裂面臨下行壓力,而這將發生在貨幣政策收緊之前。”
去年10月時,Edwards就表示,全球主要股市可能已經見頂。Edwards當時警告稱:“波動性正在顯著回升,市場的緊張程度越來越高。全球主要股市正在築頂,也許是時候停止舞蹈,轉身退場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