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內房料跑輸
1 :
GS(14)@2016-05-21 13:37:47【本報訊】權威人士表明不應通過加槓桿去庫存,讓股、樓及滙市重回應有定位。有中資分析員指,權威人士發言將令樓市升勢終止,因市場不再預期政府會允許加槓桿推動增長及以大政策刺激需求。他指,以往瀋陽「零首付」被叫停已反映中央不希望因去庫存而造成更大的泡沫。現時樓市已較以往幾年放鬆,但顯然中央不介意以行政措施控制樓市,如對一線滬深的提升二套房首付比例,其他城市亦有限價政策等,雖然反映周期可能較長,但4月份起一線的樓價及銷售量已快速放緩。在一線投資信心動搖下,其餘次級城市的樓價相信亦會跟隨放軟。但他強調,由於樓市仍是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因素,中央亦難再出台大的壓抑政策。月初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部份次級城市的樓價漲幅已跑贏一線城市,當中4月份的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比漲幅由惠州、昆山、中山、廈門、等城市領漲,一線城市墮後,與權威人士「房子是給人住的」剛性主導背道而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9/19617840
投資導航:周期股乍現小陽春基建零售料跑贏 資源航運勿高追
1 :
GS(14)@2016-11-27 13:00:42■基建、零售、資源及航運股近期均走出谷底。
近月內地經濟出現復蘇迹象,官方PMI截至10月份已連續三個月企於擴張區間的50之上,而反映製造業景氣的PPI亦在9月份終止四年半跌勢,首次轉升。與經濟周期相關的基建、零售、資源及航運股在近期均出現小陽春,究竟是否有潛力進一步向上?今期〈投資導航〉找來專家拆解。記者:余倩敏 黃尹華
綜合專家意見,零售、基建股料有機會繼續跑贏,而資源股屬於炒作,航運股則將受特朗普政策拖累,不建議高追。內地為確保整體經濟增長明年達到6.5%或以上,料中央會繼續維持相當快速的基建投資。
基建股首選中鐵建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李惠嫻同意中央谷基建的講法,而基建股亦早於10月中起受捧,板塊中她尤其睇好中鐵建(1186),因內地定單佔比較多、內地業務增長較穩定,兼且估值較同業吸引。以鋼鐵及煤炭為首的資源股,第四季同樣晉身強勢股之列,不過友達資產管理董事熊麗萍指某程度上受內地商品期貨炒作帶動,提醒資源股前景須視乎個別商品之基本因素。熊麗萍解釋,內地加快基建有助鋼鐵及銅的需求,故鋼鐵金屬股走勢較煤炭股佳,板塊中較看好鞍鋼(347)及馬鋼(323)。煤炭股方面,她認為煤價主要受內地去庫存支持,惟多少亦受冬季需求增加等短線季節性因素推動。她擔心煤價炒作未必持續,認為煤炭股不宜高追,策略上亦較看好同時涉足煤炭、鐵路運輸及發電業務的神華(1088),因其股價並非單純受煤價左右。
提防保護主義抬頭
至於反映航運業興旺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在近期突然飆升,本月累計升幅已逾40%,同屬舊經濟股的航運股近期亦一併翻生,但熊麗萍對航運股看法審慎,認為刺激航運股表現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上升,是由於聖誕前的季節性需求增加所致,加上特朗普當選後保護主義料抬頭,相信航運股暫未真正轉勢。除上述舊經濟股外,個別內需股近期亦見落鑊,華金研究(國際)研究總監陳鳳珠指不僅政府投資,近期連內地民間投資亦有所上升,情況持續將帶動內需股表現。她看好第三季純利已見增長的高鑫零售(6808),惟股價累升不少下只宜短炒,其他內地零售股則可先觀察季績後再作決定。大行意見方面,摩通對內地整體消費股看法未算樂觀,但將潤啤(291)列為明年行內首選,指該股可望受惠於行內整合,其產品結構高檔化的策略亦有支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7/19846641
特朗普效應推升通脹 美小型股料跑贏大型股
1 :
GS(14)@2016-12-21 08:14:34【明報專訊】自從特朗普當選以來,美股走勢屢創歷史新高,小型股升幅尤其顯著。明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上任,預計他上任後首100天市場仍然處於觀望。安本及柏瑞均認為,特朗普的上任並沒有改變市場基本面,只是擴大了市場預期美國通脹升溫對國際市場的影響。美盛中國及香港業務主管曾劭科表示,來年美股仍有上升空間,投資者需要留意企業基本面表現,配合美國政府政策導向。他提醒投資者,需避免投資一些著名但不熟悉其盈利模式的企業。
早於今年10月,銘基(Matthews Asia)首席投資總監何如克已提出,隨着不少國家貨幣政策走至窮途末路,來年將主要以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其中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能夠實施該政策的空間最大。美國經濟數據於特朗普當選前已呈穩健上揚的勢頭,即使薪金未有顯著上調,但失業率多月低於聯儲局目標。
預期來年加息兩次 美元美債再向上
何如克當時認為,美國並不需要財政政策刺激經濟亦能逐步轉勢,但特朗普當選令市場預期美國經濟將較原有步伐更快復蘇,令市場對前景非常正面。大部分的投資機構均預期美國來年將加息兩次,耶倫上周的議息會議後表示,來年預期加息三次,鷹派取態令美元及美國國債債息進一步向上。美聯儲預計可能加息三次,但不少機構投資者亦表示,聯儲局今年初亦預期加息四次,最終只加息一次,2017年加息與否似乎也是由市場主導。
除了特朗普效應刺激通脹預期,油組早前達成協議,亦令不少機構預期,來年油價將於每桶40美元至60美元企穩。
頁岩開發公司受惠油價升
作為通脹計算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油價的穩定能夠支持全球通脹重臨,對整體經濟增長有利。
曾劭科認為,再通脹(reflation)能夠刺激周期性行業股票以及非必需消費類別股份的表現,美國獨有的頁岩油氣公司亦有投資機遇:「當油價回到較合理的水平,頁岩開發公司將會出產更多的能源,甚至向外國出口。頁岩油及頁岩氣與傳統石油相比較為環保,使用較潔淨的能源已經幾乎成為了全球能源公司的共識……因此如果油價恢復,這些公司預料會受惠。」
主動型投資取代被動型
除了上述板塊看好,2017年亦是從收入主導轉移至價值投資的一年。美盛及摩根資產管理發言人均表示,價值投資除了看重買入股份的計價,企業亦需要有一定盈利增長前景,以支持穩定增長及派息。
曾劭科表示,「過去數年,環球市場上ETF及其他被動投資產品大受歡迎,主要是由於在低增長環境,收費低廉是考慮採用哪種投資的重要因素。但隨着經濟增長加快,尤其是小型股表現預料優於大型股,主動型投資有更多資源及經驗挑選優質股票,更能顯出其價值。」
明報記者
[蘇樂恩 2017前瞻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02&issue=20161221
基金:息口升 恒生中銀料跑出 板塊表現落後大市 息差擴闊提高收入
1 :
GS(14)@2017-12-05 00:40:52【明報專訊】最近港元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HIBOR)持續抽升,目前已升破1厘關口,或與年結和市場預期聯儲局於下月加息有關。HIBOR上升除了影響供樓按息H按,增加了借貸成本,亦反映了銀行存款息差擴大,有利於銀行提高利息收入,同時為投資銀行股帶來機會。雖然今年港股表現做好,整體銀行股表現卻相對落後,略為跑輸大市;但四大內銀資產質素已持續改善,上半年盈利更首度各破千億;「大笨象」匯控(0005)亦於年中起開始發力,突破70元關口。惟有專家認為匯控表現令人失望,而四大內銀股價欠突破的趨勢不變,因此較看好恒生(0011)和中銀香港(2388)。
明報記者 王俊騏
直至上周五,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報1.049厘,續創金融海嘯後新高,長息方面半年拆息1.282厘,1年期為1.505厘。市場憧憬港銀收入受惠於拆息上升而增加,銀行股逆市做好,中銀香港上周便累升逾半成。在目前息口仍然偏低的環境下,買入銀行股收息為投資者一個熱門選擇。比較各大銀行股息率,目前重磅股匯控達到5.1厘,而最高則為交行(3328)和農行(1288)各為5.5厘和5.3厘,建行(0939)和工行(1398)分別為4.8和4.5厘,而近期股價急升的招商銀行(1398)息率相對較低,只有2.7厘(圖1)。
麥格理:留意估值廉宜小型內銀
雖然拆息急升,野村料港銀息差下半年仍維持穩定,明年息差則會擴大3至5點子(1厘等如100點子)。該行又預計中銀香港淨息差,於明年可進一步擴大至1.68%,因淨息差呈現復蘇和貸款增長較佳;而在一眾銀行股中亦看好該股,年初至今股價累升近四成,市帳率也僅為1.6倍,兩者同樣勝於恒生。野村維持中銀香港「買入」評級,目標價46.5元。
大摩唱好建行 財務狀况最好
另一大行麥格理指出,內銀改善資產質素工作大致完成,預計淨息差會隨息口回升擴大;但由於信貸額度限制,料今年下半年貸款增長會減慢。該行預計明年內銀淨利息收入升幅會勝於今年,受存貸款比率上升、加息和貸款增長強勁支持;明年仍看四大內銀,當中首選工行,但已開始留意估值較便宜的小型銀行。至於升破7元關口後回落的建行,則獲摩根士丹利給予「增持」評級,目標價9.2元,認為其財務狀况為多間銀行中最好,而且明年前景穩定,估值水平較低,有望明年帶動股價跑贏大市。
據麥格理資料顯示,年初截至11月股價升幅最強的銀行股為招行,升幅達74%,其次為中銀香港和工行的38%和37%,三者同樣跑贏大市(圖2)。惟該行不建議投資者高追招行,因估值相對四大內銀較高,目前其市盈率為10.3倍。目前整體銀行股升幅亦跑輸恒指,直至本月累升22%,略遜於恒指的28%升幅。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匯控在目前市場利好環境下股價表現令人失望,認為投資者不宜買入;並且同樣看淡四大內銀,指股價長期未見向上,預計在未來也不會有太大改變,而且本業不好和未見亮點。他較看好恒生和中銀香港,即使估值一向偏高,但恒常地跑贏大市,預計表現也不會有大變化,同時為用作收息的較佳選擇。
除了經濟環境外,向來中央政策亦對銀行股走勢有一定影響。在11月中時,中央推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後,A股急跌時港股向上,但中資金融股卻仍然跑輸。星展香港投資總監辦公室(北亞區)署理投資總監李振豪表示,如內地禁止表外活動和信託產品,投資者在沽貨後亦需尋找合規的投資產品,因此會透過港股買入落後板塊,故內銀和內險股等反而受到支持。
入摩概念股料明年首季炒起
此外,明年5月A股將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李振豪料相關概念股將於明年第一季便開始炒熱,因股價需時逐步炒上;但投資者亦需留意5月前的政策震盪,因若市場管理混亂,外資仍是不會進入A股市場。
[金融超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66&issue=20171204
曼徹斯特樓價料跑贏倫敦 大型基建落成 人口增長冠全國
1 :
GS(14)@2018-02-04 21:26:00【明報專訊】Nationwide數據顯示,去年倫敦樓價下跌0.5%,為10年來首次錄得全年跌幅,上月平均叫價跌幅更創金融海嘯後新高。相反,有專家預計,隨着曼徹斯特推出多個大型基建項目,以及愈來愈多國際大型機構進駐,或帶動當地樓價進一步上升,料今年升幅可達雙位數,跑贏倫敦。
倫敦樓市仍然疲弱,代理Rightmove數據顯示,去年12月倫敦住宅平均叫價按年下跌3.5%,創2009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當中豪宅市場更出現供過於求局面。據《衛報》報道,去年1900伙新建高級公寓中逾半未售,因海外買家擔心脫歐不明朗因素,以及買入第二伙單位的印花稅提高。有地產數據專家稱,當地需時3年才能消化過多的豪宅供應,但這假設銷情不變和沒有更多新供應。代理亦直言倫敦一手市場已經疲弱,但目前卻興建更多這類住宅,形容市內將會出現豪華的「鬼樓」。
倫敦豪宅過剩或需3年消化
MyLondonHome創辦人Steven Herd表示,倫敦實際需要的是可負擔的1房至2房戶,樓價約50萬鎊,反而不需要擁有游泳池和頂層酒吧的豪宅;更直言目前太多150萬至300萬鎊的住宅,而且這些住宅看起來都相近。第一太平戴維斯估計,倫敦58%住宅需求來自呎價450鎊(約4988港元)以下單位,但只有25%一手樓定價屬於這水平。
相比之下,Knightsbridge業務發展總監陳嬿淇預計,今年曼徹斯特的樓價升幅可能更勝倫敦,增幅或有雙位數字,形容倫敦像現時的北京,曼市則為未來的上海。她解釋,曼市樓價未來受大型基建推動下或進一步上升,其一為當地機場將於2030年完成擴建,而目前香港和北京都有直航來往當地;其次為當地連接倫敦的2號高鐵擴建工程將於2033年落成,屆時能節省交通時間一小時;而且當地亦將於2030年擴建輕鐵系統,以及市中心區的更新計劃等。
有研究指出,自北部經濟引擎計劃推出後,曼市經濟增長已超越倫敦,而且近年不少大型企業進駐當地設立業務,例如英國廣播公司(BBC)於2013年更把總部遷至曼市。陳嬿淇稱,自BBC遷往當地後,樓價累升逾兩成。
學生向來為租盤的主要需求來源之一,陳嬿淇稱,曼徹斯特總學生人口達35萬,為全歐洲學生人口第三高的城市,當中3間主要大學平均每年便有逾10萬名畢業生,意味具一定租務需求。此外,曼市整體人口增長於2006至2016間更是全國之冠,料至2024年人口會達到60萬。
曼市學生人口全歐第三高租務需求大
仲量聯行稱,隨着需求上升,預計曼徹斯特市中心單位供不應求情况將持續多5年,去年初便有3000個單位短缺,這將帶動樓價和租金上升,料今年兩者分別增長6.5%和3.5%。NPP Investment資料顯示,去年10月曼市樓價累升7.9%,遠勝於同期倫敦的3%;租金回報亦同樣可觀,匯豐資料顯示回報可達7.98厘。
Ashton Hawks執行董事賴遠方透露,在目前賣出少數單位的一個新盤中,七成至八成港人買家都是計劃讓子女往當地升學,而且把握英鎊較弱時機買入物業。雖然英鎊自金融海嘯後至今已貶值33%,惟投資者也要留意,由於市場預期英國和歐盟快將就脫歐過渡期達成協議,加上美元疲弱,帶動年初至今英鎊兌美元累升4%,而兌港元最新報11.1水平。
市中心單位未來5年供不應求
另外,英國地產商Select Property Group,將於本周末在香港推出曼徹斯特新盤Origin Homes Exchange Point,共有147伙,入場費170萬港元,單位實用面積介乎436至1232方呎,戶型由開放式至3房,預計於2020年首季完工。項目租金回報扣除1.2%年度成本,包括地租和管理費用後,料淨回報達5.8厘。本港買家可於收樓前3至6個月,向中銀、匯豐和東亞銀行申請高達75%按揭,年期可達30年。
明報記者
[王俊騏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14&issue=2018020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