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平宏觀:放飛夢想,重倉未來 作者:任澤平、張慶昌、宋雙傑 概要: 自我們2014年市場最低谷提出“新5%比舊8%好”“5000點不是夢”“對熊市最後一戰”以來,房地產長周期拐點出現,舊增長模式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根支柱轟然坍塌,引發經濟加速探底、貨幣加碼寬松、改革提速等連鎖效應,無風險利率下降,風險偏好上升,增量資金入市,大牛市啟動。我們提出的“經濟增速到5%,股市可上5000點”夢想照進現實。采用“轉型宏觀”“轉型時鐘”“轉型牛”“改革牛”的邏輯框架,可以較好地解釋中國此輪熊牛轉換的演進軌跡 。 預計2015年晚些時候隨著房地產投資著陸,經濟將見中長期底部。財政金融風險將集中暴露,並倒逼貨幣放水和改革提速,驚心動魄的一幕,陽光總在風雨後。2016年再確認經濟探底後是L還是U型走勢。未來經濟能否實現見底複蘇有賴於以下信號出現:利率大幅下降、匯率有效調整、改革放活新興產業、過剩產能供給收縮、銀行風險資產剝離、地方債務置換恢複再出發能力、對地方政府給新的激勵機制以解決惰政。 目前處於擺脫通縮底部區間的過程,在可見的未來尚不構成對貨幣政策的制約。豬價上漲主要是供給原因,需求弱;大宗價格上漲由於美元調整,反彈而非反轉。 經濟不起寬松不止,改革不停牛市不止。進入增速換擋期下半場,政策組合從“弱改革+緊貨幣”轉向“強改革+寬貨幣”。新一輪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是以財稅始,以國企終,中間夾金融。央企重組破口國企改革,市政債替換恢複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再出發能力,註冊制改革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未來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三種前途:經濟L型,牛市有頂部;經濟U型,牛市不言頂;經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重回熊市。 2016年前後觀察能否從分母政策驅動轉向分子盈利驅動。 中國此輪經濟減速是結構性和體制性,而不是周期性。人口紅利和房地產長周期拐點出現以後,必須通過改革提高生產率和推動結構轉型。沒有改革的QE和財政刺激將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最後盛宴,必將留下一地雞毛,2009年4萬億刺激殷鑒不遠。中國此輪牛市是從下到上企業轉型(互聯網+等)和從上到下政府改革(財稅國企等)共同驅動的,正激起一代人的創業夢想,非常之時,必待非常之人,以立非常之功。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時代的蝶變前夜,“轉型牛”“改革牛”凝聚希望,放飛夢想,重倉未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年,一切不可能紛紛變成了可能——先是英國脫歐,再到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因此看似殺傷力並沒那麽強的“意大利修憲公投”也令各界擔憂。既然是已經預想到的事件就不能稱為“黑天鵝”,暫以“灰天鵝”來代表既存的不確定性也不為過。
不得不問的是,這個在北京時間12月5日開啟的修憲公投究竟是個什麽樣的公投?公投勝算究竟多大?一旦失敗,意大利是否將同樣面臨英國脫歐般的風險?這對歐元、歐盟一體化前景意味著什麽?這又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有何深遠影響?一切疑團都有待解開。
“目前來看,公投落敗的可能性不小。”複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讓莫內講席教授丁純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首先,就民主本身而言,意大利總理倫奇(Matteo Renzi)可以說修憲公投是為了集中權利、易於改革推行,但外界也可能將其理解為‘搞獨裁’;第二,歷來公投本身都是變了味的,變成了百姓對當前政治、經濟狀況的反對。此外,不少意大利人認為,盡管倫奇是堅定的的改革派,但似乎缺乏實質。”
不過丁純也表示,即使修憲公投失敗,也不代表支持脫歐的五星運動黨就一定會上任、舉行真正的脫歐公投,現任政黨仍可能重新組閣,且歐元以及歐洲一體化前景是暫時因民粹、經濟不振而停滯,但高度一體化的現狀仍使得利大於弊,只是未來歐元、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將如何推進,這將考驗歐洲政治家的智慧。
修憲公投不等於脫歐
需要明確的是,雖然稱為“公投”,但修憲公投不等於脫歐。英國在6月25日舉行的全民公投則是直接決定脫歐與否。不過,一旦修憲公投失敗,且民粹黨上臺,則可能會觸發脫歐公投。
為何倫齊政府會開啟此次修憲公投?
本屆意大利政府(內閣)並非傳統大選產生,而是2014年時前內閣解散後臨時組建,因此根基不穩,其合法性總是遭到在野黨的攻擊。同時現任政府在參眾兩院並不具有全面優勢,僅對眾議院(席位50%以上)有掌控權,在參議院中席位則不足40%。由於參眾兩院具有均等的立法權,因此,為了加強內閣既有的權力,獲取兩院的控制權,利用效率低下作為理由提出修憲公投,以此來削弱參議院鞏固當前的政權。
通過此次修憲,倫奇希望將參議院從現有的315名議員減至100名,參議員由直選產生改為由中央政府從地方議會中挑選;此外,將剝奪參議院的立法權,將這部分權力分散到基層。
其實自二戰結束以來,意大利已經出現了65屆政府更叠,在倫奇看來,意大利的核心問題在於制度的癱瘓,因此他認為只有一個擁有絕對權力的政府才能防止利益團體阻擋改革推進,因此倫齊認為必須通過修憲來使改革更易推進、使國家更便於治理(governable)。倫齊也表態,一旦公投失敗,他將辭職。
其實,倫齊的改革雄心從起上任伊始就已經體現,其“1000日改革計劃”於2014年9月1日正式啟動。他表示,該改革計劃將使意大利擺脫過度的官僚主義,最終實現長期承諾的變革,該計劃結束時,意大利將會變得更加勇敢、更加簡單、更加有競爭力。倫齊承諾,政府將抓緊進行勞動力市場的改革,向中產階級進行傾斜。此外, 倫奇當時也表示將簡化民事司法制度以及加大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
萬一公投失敗會如何?
丁純認為,此次公投失敗的可能性不小,意大利主要反對黨多數不贊成這項修憲公投。
最新民調顯示,贊成和反對的人數比例分別為55%和45%,但其中仍有13%的投票者表示猶豫不決。
當前令人最為擔憂的是,一旦修憲公投失敗,民粹政黨上臺概率攀升,而五星運動則屬於在野黨中的民粹政黨,其支持率較高(今年地方選舉中僅比主要執政黨民主黨的支持率低0.01%;前五大城市競選第一、四大城市市長中獲勝;2013年大選時得票率已是眾議院第一大黨,參議院第二大黨),且其對歐盟現狀不滿。因此,若五星運動黨上臺,則可能效仿英國啟動退歐公投,增加了意大利退歐的風險。
不過,丁純認為,並不必過度擔憂意大利脫歐。首先,根據歷史經驗,即使倫奇辭職,也可以組成專家型臨時政府過渡(technocratic caretaker government),五星運動並不會100%上臺;此外,即使上臺,意大利脫歐的概率也不能和英國同日而語,歐盟對於意大利的重要性遠大於英國。
他表示,英國脫歐並非歐洲一體化的生存危機。“英國是歐盟大國,但並不是德國和法國、意大利這樣的歐元區核心成員國,英國曾一直是歐洲聯合的旁觀者,加入歐盟也沒有成為完全成員國,歐盟一體化取得的兩大最大成果——申根協定和統一貨幣,英國均置身其外。倘若意大利、法國和德國脫歐,對於歐盟才是滅頂之災。”
早在英國脫歐後不久,法國輿論研究所與6月28日至7月6日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支持留在歐盟的德國民眾為81%,比上次2014年11月調查時增加了9個百分點;在法國,民眾支持率67%;意大利為59%,西班牙81%。
令人擔憂的意大利經濟
比起公投,政治不確定加劇意大利經濟頹勢、繼而沖擊全球市場的可能性,已經引起了各界更大的關註。
歐債危機以來,意大利仍複蘇乏力,其也被視為威脅歐元前景的風險因素。
丁純表示,意大利人均GDP仍定留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水平,勞動力市場僵化,銀行不良貸款比率近年來持續上升至18%高位,僅次於希臘,位居歐洲第二;其債務對GDP占比高達133%,在歐元區中位列第二。如果意大利債務違約,那麽將出現救助乏力的情況。
“英國脫歐的沖擊引發全球對歐洲的擔憂,這也徹底暴露了意大利經濟金融風險,加速投資者逃離意大利銀行股,”丁純告訴記者。眼下,意大利銀行業的困局似乎是最危險的。英國脫歐後的第一天,意大利部分大銀行股價暴跌逾20%。7月初,意大利與歐盟委員會關於銀行債務重組談判陷入僵局的消息傳出之後,銀行違約概率激增,意大利第三大銀行西亞納銀行的CDS價格飆升。
此前,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公布的一項最新壓力測試結果顯示,意大利西雅那銀行在本次測試中墊底——核心資本充足率在設定的環境中降至-2.2%,如果該行的壞賬得不到妥善解決,將有可能引發意大利銀行危機,造成整個歐元區的銀行業混亂。
在擔心意大利脫歐、歐元區解體之前,更令金融界人士擔心的似乎是“歐債危機2.0”。
歐洲一體化前景考驗政治技巧
若將眼光放得更遠,意大利的亂局將可能重創歐洲一體化進程。
“英國走了之後,意大利就是歐元區的三巨頭之一,公投失敗就意味著改革失敗,加劇政壇混亂,即使不脫歐,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領導,整體結構性改革就會更加拖延,意大利會漸漸衰弱,整個歐洲一體化就會更加危險。”丁純告訴記者。
當前,歐洲一體化極度考驗歐盟的政治技巧。
丁純介紹稱,歐盟分為兩派,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代表的“聯邦派”主張,歐盟有必要通過更多的一體化措施來克服危機,包括在歐債危機方面,加強歐元區一體化,解決制度缺陷問題;在難民危機方面,形成歐盟統一的難民政策,增加歐盟機構邊境管制權利;在應對恐襲方面,應將成員國情報交流機制化。
另一派可稱為“政府間主義者”,例如英國領導人。
除此之外,也有觀點指出,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認為,任何推動新一體化的想法都是不合時宜的,必定會遭到民眾的反對,這一派在英國脫歐後明顯占據了上風。“聯邦派”的“更加歐洲化”的設想若要實現,則需要交出“更多主權”、賦予歐盟更大的權利。但由於近年來歐盟成員國國內極端主義、民粹主意勢力崛起,各國政治家一直對簽署新條約的想法十分謹慎,而英國脫歐對“聯邦派”而言是一個沈重的打擊。
然而丁純也強調,歐洲一體化走過了幾十年,政治、經濟、外交的一體化程度已經很深,利益仍大於弊端,且解體成本巨大。當前,如果要讓各成員國繼續甘心讓渡一些利益,就必須強化其對歐盟的“認同”。
一方面,在民粹主義盛行的當下,如果容克等急於希望深化一體化進程、逼迫成員國加速讓渡主權,一體化可能適得其反,因此此時“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但丁純也表示,“歐盟就好比騎自行車,若不用力往前騎,就會自行倒退,因此這時極度考驗歐盟領導人的政治技巧。”
歐元/英鎊的套利機會
最後,一切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都意味著金融市場波動性將會擡頭,交易員又愛又恨的外匯市場好戲也即將上演。歐元/英鎊貨幣對(EUR/GBP)或呈現趨勢性套利機會。
國際頂級投行摩根士丹利在2017年前瞻中表示,“歐央行的持續寬松政策,以及歐洲政治不確定性將利空歐元。”
在上一次議息會議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沒有人想要突然停止QE。”他稱,每月800億歐元的債券購買計劃將持續到2017年3月末,有必要的話,會將該計劃延期。
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也預計,英國未來已經沒有新的利空,2017年1季度或迎來最後一波貶值。該行預計2017年底歐元兌英鎊目標位0.77。2017年1季度或迎來英鎊的最後一波貶值。之後英鎊將維持在此水平,由於歐元區的政治不確定性增加,因此可以逢高賣出歐元/英鎊,2017年底目標位0.77。
12月1日,歐元集團主席Dijsselbloem表示,歐盟可能找到讓英國獲得單一市場準入的方法;同一時間,英國退歐事務部長David Davis表示,若獲得單一市場準入的最佳協議需要,英國將考慮向歐盟繳納預算付款。兩位官員講話期間,英鎊大漲近80點,對美元升至1.259附近,英鎊至此已經反彈到了10月8日閃崩10%的起點。
放飛自我到極點的東哥,可能上不了頭條麽?
來源 | 鳳凰科技(ID:ifeng_tech)
作者 | 品途商業評論
如果要按照性情劃分,企業家可能分為兩種,一種是低調內斂型,一種是放飛自我型。在曝光率較高的幾個企業家中,劉強東無疑屬於後者。
2018年開工頭一天,孝子劉強東就在微頭條發布了一則“尋祖公告”,說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家族族譜。劉強東這一尋祖歸宗的舉動,博盡了眼球,毫無懸念登上媒體頭條。
不止這一次,最近這幾年,劉強東不時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講,常有驚人話語出口,還引發了各種口水戰,從企業家劉強東變成了網友口中的“東哥”。
他媳婦也在社交媒體狂秀恩愛,一次又一次把東哥推上了頭條。一不小心,東哥成了網紅企業家。
然而記得在前幾年,還很少見東哥出現在公眾面前。
2015年剛跟小天戀愛那陣兒,潘石屹在一公開場合說,“強東這人太害羞,原來我們組織讀書會,結果讀書會前一天晚上,強東來電說不去了。問他原因,他說你看網上全是我和奶茶的事,我說強東你怕啥,誰還沒談過戀愛。”在潘石屹的口中,當時的東哥臉皮還是有些薄的。
關於私生活的事,東哥自己也頗為無奈地回應,“現在偶爾去商場也要上頭條,幹什麽都上頭條,一夜之間喪失了作為普通人的快樂。”
他還強調,自己夫妻二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希望一輩子都能享受做普通人的快樂。
按照東哥的說法,那時的他被上頭條是很不情願的。
卻不知為何,在2015年雙十一前,其愛人主動在社交媒體承認懷孕,東哥也公開示愛稱“我就愛我媳婦”,不光搶了汪峰的頭條,還給自家產品打了個好廣告。在“雙十一”節前搶盡風頭。
這節奏,不光霸占娛樂圈頭條,上不了科技圈頭條也說不過去啊。怪不得有網友戲稱,娶了網紅媳婦,京東連公關都不用請了。
生完孩子後,小天秀恩愛、撒狗糧都是常事兒,尤其今年下半年,她還踏進了時尚圈,高調參加各大時裝周活動。有媒體稱,此舉是為京東進入時尚行業做準備。因為東哥認為,京東要想做好,必須要做好時尚。2017年,東哥不是見品牌商,就是在去見品牌商的路上。
而作為京東時尚品牌拓展顧問身份的章澤天,接連發的一波名媛照,雖不知為東哥帶來了幾個品牌商,但總歸有了上頭條的理由。
東哥也不閑著,2017年,可能是他上頭條最多的一年。眾所周知,東哥懟馬雲由來已久,且不是一次兩次了。
在2017年初的京東年會上,東哥即公開宣布,“京東商城將在5年內超越天貓。”後來,他還在大會上說:京東和我本人一直都是非常的低調和謙虛。這點與他的微博簡介“低調、低調、再低調!”非常吻合。
即便京東多年都處在虧損狀態,但並不妨礙東哥那句“5年後超越阿里”,讓媒體有了可寫的點,京東年會瞬間成為焦點。
到了今年6月份,東哥在一企業家論壇上更加豁的出去,直言“對手是一個非常愛吹牛的人”、“跟騙子有什麽區別”、“說實話,我都替他感到丟人。”
有圖有真相還有視頻,放飛自我到極點的東哥,可能上不了頭條麽?
今年雙十一前,11月6號,東哥再次炮轟對手,對品牌“站隊”做法表示強烈不滿,稱“二選一”是一家公司無能的表現,“任何下三濫的手法都不會贏到最後。”
據了解,在雙十一前,有40多個國內知名服裝品牌官方旗艦店也相繼宣布撤出京東,但在其他電商平臺的店鋪仍會繼續運營。在今年“618”前夕,鄂爾多斯、lily女裝等品牌的官方微博還稱,遭遇京東後臺鎖定庫存。之後,一批服裝家居品牌逃離京東。
難怪東哥會生氣。如此義憤填膺,即使京東在“雙十一”上不了頭條,那都得引發天怒人怨。
直到2017年年底,東哥與馬雲的戰火升級到了高潮。
2017年底的烏鎮互聯網大會期間,東哥充分發揮其熱搜體質,暗諷馬雲:“中國已經富到了有人說賺幾十億就很難受的時候了,這是這些富豪的恥辱。”
此消息一出,東哥不但成功上了頭條,根據輿情分析,上屆未出席的東哥在這屆大會上熱度大翻身,在數十位大佬中增長最高,翻了近14倍。
怒指馬雲後僅過了半個月,在騰訊京東入股唯品會的當天,東哥不但過來和唯品會創始人和小馬哥合影,又在頭條發動態暗指對手“行業壟斷”
互聯網觀察家劉興亮說這是“反阿里聯盟”,小馬哥還在朋友圈底下回複稱:物極必反。在對抗阿里這條艱難之路上,東哥成功把小馬哥拉下了水。
毫無疑問,這波“反阿里聯盟”照再次成功刷屏。
後來再看到東哥上頭條,就是他在“微頭條”發布的“尋祖公告”、章澤天在元旦秀恩愛的時候了,東哥戴著牛犄角,竟毫無違和感。
現在有些理解他那句嗔怪似的“幹什麽都上頭條”了,可能有個網紅妻子,想不火真的都難。
至於要說東哥到底有多火,當被問到“阿里的對手是誰”這個問題,有些吃瓜群眾的答案不是與其市值4701.56億美元價值相當的亞馬遜,反而是市值619.85億美元、連年虧損的京東時,就知道如今的東哥曝光率究竟有多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