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臺灣限期阿里巴巴六個月內撤出臺灣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84

彭博新聞社,臺灣“經濟部”已經發文要求阿里巴巴集團在六個月內撤出臺灣市場,因阿里巴巴臺灣分公司是以新加坡公司登記,但公司實際控股公司為大陸公司。

該委員會執行秘書Emile Cha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我們已經要求阿里巴巴在今年8月前撤資。我們希望大陸在臺投資者可以遵守相關的法規。我們發現阿里巴巴臺灣分公司是以新加坡公司,但是其遞交給美國監管機構的文件顯示實際控股人為大陸公司。我無法確定阿里巴巴在臺運營的申請一定可以在8月前得到通過。”

阿里巴巴集團通過電郵向彭博做出回應,“我們會積極的和相關部門澄清事實。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可能會采取適當的措施來保護集團的合法利益。”

阿里巴巴在臺設立兩家分公司,各為新加坡阿里巴巴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香港商淘寶信息公司。根據臺灣“陸資許可辦法”,以第三地公司來臺投資,若第三地公司的陸資持股逾30%,或對第三地公司具有控制能力,視為陸資。

阿里巴巴指出,該集團最大股東為軟件銀行(SoftBank)及雅虎(Yahoo),持股各為32.4%、16.3%。阿里巴巴經營團隊持股僅占14.6%,包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8.8%、3.6%的持股。該公司特有的合夥人制度也僅有董事提名權,股東才有表決權。

阿里巴巴表示,2008年來臺設分公司時,因新加坡阿里巴巴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且股東以外資股東為主,故依當時法規以外商身份設立。

此前阿里巴巴集團周一剛剛宣布,計劃設立一個非營利性質的基金以扶植臺灣年輕企業家發揮創意及潛力。預計總額新臺幣100億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

基金將委由專業投資團隊管理,主要投資由臺灣年輕企業家成立的新創企業。在投資當中產生的獲利將重新投放到基金上,以確保基金能保持永續運作。基金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開展計劃。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主席馬雲稱:臺灣年輕人擁有的良好教育、豐富創意和勤奮態度,均令人印象深刻。阿里巴巴集團希望透過此基金推動臺灣年輕人的企業家精神,並啟發社會更多人士來支持年輕一代發揮潛能,實現創業夢想,成就社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78

保監會:6000億萬能險將陸續撤出A股消息不實

保監會25日發布消息,針對市場上有關“6000億萬能險將陸續撤出A股”的傳言,中國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該傳言不實。

近日,保監會有關部門組織召開座談會,就如何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制度征求了部分保險公司意見。相關文件尚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希望社會公眾以監管部門正式發布的文件為準。

這位負責人強調,為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保險保障需求,中國保監會將進一步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引導行業發展風險保障和長期養老儲蓄類產品,集聚長期保險資金,落實保險姓“保”的發展理念。保險資金是支持資本市場發展、促進實體經濟轉型、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將進一步發揮長期投資優勢,為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23

杜特爾特催美軍撤出菲律賓 特朗普躺槍

本周一,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公開催促美國特種部隊從菲律賓南部的島嶼群撤軍。他表示,美軍的存在會引來宗教極端分子,使得當地的形勢更加複雜。結果,在美國官方的回應中,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意外躺槍。

杜特爾特:美軍不撤離就沒有和平

杜特爾特是這麽認為的:美國在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地區部署軍隊將置菲律賓於危險之中,因為美軍的存在將使得菲律賓成為“伊斯蘭國”分支阿布沙耶夫,也是菲律賓南部反政府武裝之一的重點目標,從而引得國內不得不加大鎮壓叛亂的行動。

“美軍必須撤離,”杜特爾特在新官員宣誓儀式上表示,“我不想與美國產生沖突,但他們必須離開,他們絕對會給當地帶來威脅。”

在杜特爾特看來,棉蘭老地區之所以會成為穆斯林反政府的溫床,就是緣於美軍在20世紀初就在該地區的平定運動中殺害穆斯林。所以,美軍不撤離,菲律賓南部地區就不會有和平。

杜特爾特曾任菲南部棉蘭老島最大城市達沃市長25年,以說話幹脆和性情多變聞名,今年6月30日成為菲律賓第6任總統。作為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之一,此番言論將為其上臺後美菲之間的關系增加了不確定性。

事實上,此前因為美國批評菲律賓掃毒行動引發人權爭議,兩國的關系已經出現轉冷跡象。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大國外交室主任周士新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和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三世相比,杜特爾特更加務實,因此也更加關註國內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雖然作為同盟國,美國在軍事上一直幫助菲律賓,但如今菲律賓並不存在真正的國家安全問題,更大的問題是經濟發展。因此,菲律賓的外交政策正處於激烈的轉變中,在中美之間采取更靈活策略的杜特爾特越來越希望能和中國這個迅速發展的國家加強經濟合作。

美國:大選有後果,投票須謹慎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科比(John Kirby)表示,目前並沒有與菲律賓進行任何關於撤軍方面的官方溝通,美國非常珍惜菲律賓這個盟友。另一名美國官員則表示,在棉蘭老島,只有極少數特種部隊發揮了有限的聯絡作用。

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Josh Earnest)強調了美國與菲律賓之間的共同擔憂和利益問題,並暗指杜特爾特與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具有某些共同點。在白宮定期新聞發布會上,歐內斯特表示:“對此我們可以看出選舉有多麽重大的意義,這代表著誰將代表你的國家站在國際舞臺上。這也是我們為什麽在投票時還要考慮一個人的氣質和禮儀,我想菲律賓人民應該很清楚這些。”

由於杜特爾特此前以不當言論攻擊了奧巴馬,奧巴馬在上周的東盟峰會取消了與杜特爾特的原計劃會面。最終兩人只進行了短暫的會晤,杜特爾特在上周五表示他的言論並不是針對奧巴馬,並對媒體稱,“我們後悔對美國總統做出的人身攻擊”。

亞太再平衡戰略 美國需要菲律賓

在2002年,美國為了幫助菲律賓當局與反政府武裝力量——阿布沙耶夫進行對抗,在棉蘭老島部署了特種部隊,大約有1200名美國人。雖然在2015年這項援助已經中止,但仍有一部分軍隊為了物流和技術支持留在了島上。

美國如今的關註焦點已經轉移到了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問題上。在杜特爾特上臺之前,為了制衡中國,美國與菲律賓簽署了為期十年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允許美國使用菲律賓國內的五個軍事基地,以加強美國在菲律賓乃至亞洲的軍事存在。

對美國來說,菲律賓的用處不少,除了軍事基地外,美國也需要它時不時跳出來“惹點事”,以協助完成亞太再平衡戰略。當然,還不夠強大的菲律賓要想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也仍然需要借助美國的力量。

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羅斯(Gary Ross)周一表態稱,美國將與菲律賓這個合作夥伴進行密切協商,從而根據新政府的要求適時調整援助行動,共同制定反恐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70

脫歐大幕拉開,在英德企1/10打算撤出

兩利相權取其重。

脫歐談判大幕拉起,投資英國的外資公司正在權衡各種可能性,日企不排除撤資,德國則更強調歐盟單一市場的重要性,而且,有1/10的德國公司表示,應對英國脫歐的方法是將投資轉移出英國。

在英日企脊背發涼

當地時間28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正式簽署英國脫歐文件,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款。文件在29日下午由英國駐歐盟大使巴羅(Tim Barrow)提交給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

這一標誌性事件意味著,英歐長達44年的婚姻正式開始破裂,一些曾經把英國視作進入歐盟門戶,或者歐盟產業鏈上重要一環的外國投資者,開始面臨實實在在的壓力。

目前,梅仍希望在英歐協定中保證英國最大可能進入歐洲單一市場的同時,不遵循單一市場的人才等自由流動,即希望英國可以被給予特殊待遇,但遭到歐盟的強力反駁。

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多次指出,英國脫歐後必須接受人員的自由流動,才能取得歐盟單一市場的準入。對此,梅表達了英方的立場:“除非有好的結果,否則還不如不達成協定。”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梅的消極表態令豐田和日立等日本投資商在日本本土的董事會感到脊背發涼,他們預計將在4月初以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名義向英國政府發出正式聲明,要求英國政府在處理脫歐談判時“深入考慮”此舉對英國經濟的影響,“目前亟須的應該是對經濟發展有益的協議” 。

而英國的脫歐大臣戴維斯最近被迫承認,英國政府並沒有對若無法與歐盟達成新協議所造成的經濟影響進行預期分析。

2016年9月,日本外務省曾在其網站發布15頁備忘錄,提到日本的投資之所以被吸引到英國,是因為英國承諾成為“通往歐洲的門戶”,而日本警告,如果英歐談判條款中這個條件不成立,那麽日本企業將有可能撤出英國。

德國捍衛單一市場

不僅是日本,梅的一番言論令在英德企同樣萌生撤資考量,但和日本相比,他們考慮更多的,還是歐盟的單一市場問題。

在德國極具影響力的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29日發聲明表示,對於整個行業而言,確保歐盟單一市場的長期存在,比短期內促進與英國的貿易更為重要。”

“英國不能擁有特殊地位。” VDMA執行總裁布羅德曼(Thilo Brodtmann)稱,英歐談判應當立刻開始,以減少不確定性對制造業行業帶來的打擊,不過這場談判必須“公平”,且不能對英國做出“單方面妥協”,即比起英國市場,27國組成的歐盟單一市場更重要。

同時,英國是德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僅2016年,英國就購買了約860億歐元的德國產品。其中,英國還是德國機械制造業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去年的出口額達到74億歐元,排在對美國、中國和法國之後。但是,德國工商聯會(DIHK)主席施維策(Eric Schweitzer)表示,去年德國對英出口已下降了3.5%,且大部分下降都是在6月份的脫歐投票之後發生的,可見英國脫歐將大大損害在英德企的業務。

一個很大的風險是,英國目前總貿易額的2/3都在歐盟單一市場的法律保護之中,兩年談判期將一晃而過,如果雙方僵持不下,英歐之間的免檢通關即失靈,英國將被迫重新引入繁重的海關檢查,不可避免地降低貿易速度,影響企業周轉,整體產業鏈將面臨失速風險。

德國貝塔斯曼(Bertelsmann) 是歐洲最大媒體公司,該公司28日表示,正在詳細分析“硬脫歐”對其業務將造成的影響:硬脫歐可能會導致其部分業務在倫敦面臨困難,一旦英國離開單一市場,該企業在倫敦的業務將收到巨額稅務賬單。

1/10德企打算撤出英國

施維策認為,歐盟應當在與英國展開脫歐談判時采取強硬態度,歐盟成員國間可進行服務、商品、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英國要享受前三項好處,卻不願開放人員自由流動,這是不可能的,而且這會導致他國效仿。

“接下來幾個月里,貿易可能進一步減少,長期投資也將大幅度削減。” 施維策對未來並不樂觀,DIHK預計,有大約75萬德國人的工作依賴於對英出口。

與此同時,根據DIHK的調查,投資英國的德國企業中,有1/10的公司表示,應對英國脫歐的方法是計劃將投資轉移到其他歐盟國家,另外,約40%的受訪德國企業表示預計英國業務將會因此遭到削弱。

在DIHK的調查中, 2500余家受訪的在英德企里,有9%的企業希望將投資撤回德國或歐洲其他國家,同樣帶走的,將會是它們在英國創造的40萬份工作。

調查還發現,年收入在1000萬歐元到5000萬歐元之間的中小型德企最為悲觀,它們最擔心供應鏈受幹擾,而且海關官僚體系的壓力將不斷增加。在對未來的展望方面,有90%的企業都希望,即便英國不在歐盟單一市場之內,英歐之間仍能夠保持貨物自由流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518

抵償債務賈躍亭虧本甩賣 閃電離職樂視系撤出酷派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170.html

___1.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謝欣

2017年末,北京證監局責令賈躍亭於當年12月31日前回國。但限期已到賈躍亭本人還是沒有回來,不過賈躍亭夫人甘薇卻受委托回國處理債務問題。

就在甘薇回國不久,此前在港股上市的酷派集團(02369,HK)就宣布最大單一股東的賈躍亭大量折價減持其股份,並失去第一股東的地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此次賈躍亭對於酷派集團的減持並不意外,因為在2017年11月賈躍亭已經辭去了酷派集團主席、執行董事等職務。而在賈躍亭減持酷派股份後,三位剛入職不到兩個月的樂視系董事又閃電離職。

減持酷派股份獲8億港元

在2018年1月4日,酷派集團宣布獲Leview Mobile HK Limited(以下簡稱LMHK,為賈躍亭全資控股)告知,LMHK已向威日創投出售了約8.97億股酷派集團的股份,成交價格為0.9港元,總金額達約8.07億港元。

在股權轉讓交易完成後,賈躍亭不再是酷派集團的單一最大股東,而威日創投成為最大的單一股東。賈躍亭在減持後還持有酷派集團10.95%的股份,而威日創投持有酷派集團17.83%的股份。資料顯示,威日創投是一家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的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早在2015年6月,賈躍亭就以LMHK的名義以每股3.508港元的單價買入了約7.8億股酷派集團的股份,購買金額達到了27億多港元。而在2016年8月,賈躍亭又以每股1.9港元的價格完成了對酷派集團的增持,增持金額達到了10.48億港元,增持後成為酷派集團最大單一股東,持股比例升至28.83%。而此次的減持價——每股0.9港元僅為賈躍亭首次買入單價的約四分之一。

事實上,在賈躍亭2015年買入酷派集團股份之後,酷派集團股價就開始持續下跌。從2015年6月份的每股2.9957港元跌至了目前的0.72港元(股價前複權處理)。而酷派集團自2017年3月31日起一直停牌至今。

樂視系人馬退出酷派

在此前兩年多的時間里,由於最大單一股東的變化,酷派集團的董事會也是出現頻繁的人事變動。而此次賈躍亭減持及退出最大股東地位,也讓樂視系的酷派董事會成員在上任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後又閃電離職。

在2015年賈躍亭入股酷派集團之後,便被委任為執行董事,隨後又升至公司主席。而樂視網董事劉弘、樂視負責財務管理事務的張巍也先後成為酷派集團執行董事。

不過,僅坐上主席位置一年多的賈躍亭卻在2017年11月辭去了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等多個職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賈躍亭卸任酷派集團主席的同時,三名樂視系的高層被委任為酷派集團的非執行董事。樂視副總裁馬麟、王俊民及前樂視副總經理楊永強被委任為酷派集團非執行董事。

然而,就在賈躍亭減持酷派後的第二天(1月5日),張巍、馬麟、王俊民、楊永強便宣布分別辭任執行董事及非執行董事職務。而目前,此前三年內上任的樂視背景的董事會成員僅有劉弘任董事會主席一職,非執行董事職位已無樂視高層人員擔任。

“砸鍋賣鐵”來還債

目前,賈躍亭面臨的困境及信任危機已不用贅述,不過近期賈躍亭夫婦的一系列行為卻使得這一困局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首先賈躍亭在自己微博上發布了關於《北京證監局責令賈躍亭回國履責通告》的回應函,稱“我一定竭盡全力解決債務問題,想盡一切辦法彌補造成的負面影響和損失。”

隨後甘薇也在微博表示:“受老賈委托,我將負責賈躍亭在國內的債務問題。”另外,從甘薇微博也可以看到,賈躍亭大幅度折價賣出酷派集團的股份並籌集的資金,就是用於解決債務問題。甘薇在微博中表示, 出售酷派股份,轉讓價款8.07億港元直接被招商銀行抵消對應的部分債務(原債務本息約14億港幣),償債比例近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53

樂天瑪特擬再出售50多家店鋪 即將全面撤出中國!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樂天集團11日表示,當天樂天購物將召開理事會,公布出售中國上海、江蘇等華東地區50多家店鋪的決定,上述賣場,預計將以2800億到29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6.7億到17.2億元)的價格出售給利群集團。

報道說,就在上個月,樂天瑪特曾以248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8億元)的價格,向物美集團出售了其在北京的21家店鋪。

隨著華東地區店鋪的售出,樂天瑪特將僅剩華中、東北地區的14家店鋪。報道說,這家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在華經營11年的韓國企業,即將全面撤出中國。

由樂天高爾夫球場改建成的“薩德”基地

據了解,樂天從2008年起在中國大規模擴張。不過,去年2月,樂天集團與韓國政府簽署換地協議,同意讓出集團所屬的高爾夫球場土地,以便美國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其命運開始出現逆轉。

韓聯社說,樂天換地引發中國強烈不滿,其在華業務遭受重創。99家店鋪中有87家關門歇業,剩余賣場銷售額也減少八成以上。

去年9月,樂天方面決定出售樂天瑪特在華業務,但進展緩慢。報道說,據推測,樂天瑪特因“薩德”風波損失的銷售額約為71億元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31

樂天瑪特擬撤出、Costco剛進入!外資零售巨頭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進退之路

在韓國易買得撤出中國內地市場之後,又一家韓國零售巨頭正逐步退出。經過一段時間的“緋聞”後,利群股份(601366 .SH)終於披露,該公司擬收購樂天購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00%股權的香港法人公司2家及華東地區法人公司10家,以實現收購該12家公司直接持有或通過其子公司間接持有的15處房產和72家門店等經營性商業資產之目的,交易對價為人民幣16.65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樂天瑪特長期在中國市場經營不佳,此前有數十家門店關閉,出售門店對於樂天瑪特而言是止損之舉。而對利群股份而言則是區域化擴張的商機。連續兩大韓國巨頭出售中國內地市場門店,讓業者看到實體零售的壓力巨大。但頗有意思的是,與此同時,被譽為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勁敵”的美國零售商Costco卻進入了中國內地市場,這被業界認為是水土不服的陳舊零售業者被淘汰,而具有高性價比的零售業態正迎來春天。

命運多舛的樂天瑪特

和易買得類似,樂天瑪特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多年,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5月,樂天瑪特以鯨吞北京萬客隆8家門店為標誌,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並在2009年底將門店數量提升至100家。彼時,樂天瑪特的雄心是希望到2018年能在中國內地市場將門店擴至300家。

然而還沒有到2018年,樂天瑪特已經支撐不住了。“樂天瑪特和易買得都是韓國零售商,有些類似之處,比如策略方面會有水土不服,且很難修正,因為所有的策略都由韓國總部來設定,不夠靈活化。和易買得一樣,樂天瑪特在中國內地市場一直有巨大的盈利壓力。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此前由於部分門店因為存在不規範經營而被停業。”有知情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從2012年開始,樂天瑪特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關店潮開始了,之後更是有數十家門店處於停業狀態。如斯狀況下,樂天瑪特當然開始尋找買家以止損。

可惜樂天瑪特中國內地門店的出售談判並不容易。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獲悉,樂天瑪特方面一直也很焦慮,期間,幾家有意向的收購者先後都沒有談妥。“包括物美、收購了易買得中國內地市場門店的正大集團等都接洽過樂天瑪特。數月前,利群股份開始考察樂天瑪特項目,因此一度傳出‘緋聞’。但當時利群股份沒有正面承認。”上述知情者透露。

此前,一位韓國流通行業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透露,樂天瑪特中國內地市場業務出售程序的前期接洽已經啟動。因在中國內地市場業務不穩定性逐漸增大,樂天瑪特業務的損失額急劇上升;因此樂天瑪特近期已指定高盛為出售程序的主管投行,由高盛方面與潛在收購者進行接洽,競購者數量約為5家左右。其中包括泰國正大集團、一家“在中國區長期並穩定運營”的美國倉儲超市連鎖、以及一家美國私募股權基金(PEF)。而如今,利群股份終於宣布對樂天瑪特中國內地市場部分門店的收購。

利群的算盤和挑戰

利群股份是一家區域性零售商,總部位於山東,業務涉及商業零售、物流配送、餐飲、住宿、娛樂、旅遊等多個領域。其2017年年報顯示,該集團擁有41家零售門店,44家便利店,3家“福記農場”生鮮社區店,門店分布於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東營、淄博、濰坊以及江蘇連雲港地區。2017年利群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105.538億元,同比增長2.54%;上市公司凈利潤為3.945億元,同比增長9.03%。

“對於一家區域零售商而言,通過並購可以達到的最直接目標就是全國化擴張和迅速開店,而且收購價格也很劃算。”資深零售業分析人士沈軍指出。

利群股份表示,這是其全國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本次交易完成後,該公司門店將輻射江蘇、安徽、浙江、上海四個區域市場,同時也可以鞏固公司在山東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和輻射能力,實現公司從區域性商業集團到全國性商業集團的跨越。未來在逐步開設收購門店的同時,公司會啟動江蘇區域的綜合物流中心的選址和建設,實現區域集中配送。隨著終端市場規模的大幅增加,公司與上遊廠家的議價能力也將增強,規模優勢顯現,公司綜合毛利率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樂天瑪特是希望利群股份全盤接手其所有門店,但利群股份只願意接受相對優質的店,即樂天系原本收購的時代零售門店。因此除去已經出售的門店,樂天瑪特在中國內地市場還有約十幾家門店,估計之後也會逐步出售,慢慢退出中國內地市場。”知情者透露。

沈軍認為,利群股份要註意的風險是,這些樂天瑪特的門店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停業狀態,如何在翻牌後重啟門店並不容易。

談及風險,利群股份表示,同步啟動多家門店開業籌備工作,對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且多家門店集中開業產生一定的期間費用,短期內會對公司的利潤指標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對公司的市場影響力和規模都具有很大提升作用。截至記者發稿時,樂天方面暫無回應。

進退之間

在業界看來,易買得和樂天瑪特先後出售中國內地市場門店的舉措是有共通性的。

“實體零售業本身在這幾年就很艱難,加上成本高企和電商沖擊都成為實體零售業者的挑戰。一些陳舊的傳統業態比如百貨等都頻頻遭遇關店。而成本頗高的便利店也經歷過關店潮。大賣場這個業態當然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如果水土不服,比如易買得和樂天瑪特,則都會有問題。關店或出售門店是止損之舉。”資深零售業專家丁浩洲分析。

頗有意思的是,在樂天瑪特準備撤退時,美國零售巨頭Costco卻積極“殺入”了中國內地市場。據悉,Costco日前與上海浦東康橋(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投資協議書,Costco將在浦東康橋設立中國區投資性總部,並和合作夥伴星河控股集團共同建設一家會員俱樂部零售旗艦店。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Costco被譽為沃爾瑪麾下山姆會員店的勁敵,因為兩者都是會員制的大型倉儲式零售門店。這類門店采取大包裝、高性價比的銷售模式,會員的客單價會遠高於一般的賣場,且顧客體驗感強。

有消息稱,Costco每年收取的會員費,幾乎就等於其全年的純利潤額。在過去的一個季度中,Costco的營業額為282億美元,全公司凈利潤為9.68億美元,其中會員費收入就達6.44億,貢獻了67%。

“幾大國際零售商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進’和‘退’也可以看出如今實體商業的變化趨勢。實體零售有存在的必要,但需要轉型,比如增加體驗感,提高性價比,讓顧客認為有必要到門店消費。而倉儲式零售門店就能很好地增強顧客體驗感,並且由於很多商品都是直供和經過嚴選的爆款或大包裝商品,因此這類高性價比的大型實體店會頗有前景。”沈軍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87

獨家 | 業績不佳,樂天百貨擬撤出中國內地市場

繼韓國大型零售商樂天瑪特謀劃逐步撤出中國內地市場後,該事件再有進展——樂天集團旗下高端百貨連鎖樂天百貨(LOTTE DEPARTMENT STORE)也計劃出售其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門店,可能逐步撤出中國內地市場。

一位韓國流通行業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透露,因受到在中國內地市場業務虧損的影響,樂天著手評估樂天百貨在中國內地市場撤出的可行性。這也就意味著,繼易買得之後,又一家韓國零售連鎖很有可能將告別中國內地市場。

或撤離中國內地市場

有接近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其實在樂天瑪特積極尋求買家將麾下中國市場的門店出售的同時,樂天系也在考慮將中國內地的樂天百貨項目出售。

第一財經記者與韓國樂天集團公關團隊取得了聯系,針對第一財經記者要求核實該消息的請求,該集團公關團隊的崔女士首先表示:“從公司的立場來看,暫時沒有可以正式透露的消息”,但同時以“個人名義”承認樂天百貨在中國市場的運營確實遭遇了一些困難,並表示“為了解決這種狀況,我們內部正在針對包括轉讓部分店鋪在內的所有可行的方案進行商討。”

崔女士同時也表示:“不過,具體的應對方案還沒有最終確定,我們也不排除包括撤出在內的所有可能。”

公開資料顯示,樂天百貨於1979年在韓國首爾創建,此後於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與銀泰百貨(集團)有限公司合資在北京王府井成立北京樂天銀泰百貨,此後在天津、威海、成都及沈陽先後成立店鋪。

知情人士稱,現階段樂天在華共有5家百貨店,若樂天百貨選擇撤離中國內地市場,將首先處理位於天津的兩個店鋪、以及位於山東省威海市的店鋪。“這主要源於,這三家店鋪所在的商業地產屬於租賃地產,時間拖得越久,損失就將會更多;而位於成都及沈陽的百貨則屬於自有地產,若貿然出售將影響所在商業地產,由此樂天方面也會有所顧忌。”

對此,樂天公關團隊的崔女士也未否認這種猜測,並表示“具體集團將會如何處理在華的百貨門店,暫時還沒有定論,集團方面不排除任何的可能性。”

而針對具體的撤離方式,業界人士則指出:“現階段,樂天方面仍在考慮如何撤離,其中包括將營業財產整體、或直接解除租賃地產的租賃合同。”

水土不服的樂天

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樂天百貨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並不順利”。

該人士指出,2006年樂天宣布與銀泰成立百貨店的時候,樂天曾多次表態“將在上海及東北三省依次開設分店,並計劃在未來10年開設20家百貨門店”,不過隨著電子商務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與成長,樂天的布局很快便受到了巨大挑戰,以至於作為高端定位的流通店,許多高端品牌卻拒絕進入樂天百貨,最終樂天百貨關閉了位於北京王府井的店鋪。

曾經在不少韓國大型企業任職管理層的張先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和易買得類似,樂天在中國市場長期水土不服,比如策略不夠本地化卻並不改變,造成成本高企,收益低下。“比如樂天在中國市場的百貨項目,面積不大,招商和模式也不行,其在中國市場采取店中店模式並不適合,過小的面積也不適合如今需要體驗感的市場,所以業績非常不好。”張先生透露。

同時,上述知情人士還表示,即便是在韓國市場,雖然樂天百貨仍占有業界第一的位置,不過隨著韓國內需狀態不振、來自競爭對手新世界百貨的不斷追擊、以及位於永登浦等部分繁華地帶的店鋪面臨無法續期等尷尬因素。“樂天在韓國本土的狀態也同樣不容樂觀。”

運營戰略的缺失,外加業務的不穩定性尚未消除,作為樂天集團流通部門的“主心骨”之一,樂天百貨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狀況並不理想,甚至有損失急劇上升的趨勢。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到樂天集團旗下百貨部門在華的財務報告,這份報告顯示,樂天百貨在華業務於2016年銷售額為970億韓元,但虧損達700億韓元;2017年銷售額為760億韓元,虧損額仍高達700億韓元。2018年第一季度,樂天百貨在華銷售額200億韓元(預計),虧損額為160億韓元(預計)。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5月,樂天瑪特以鯨吞北京萬客隆8家門店為標誌,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最初發展不錯,在2009年底將門店數量提升至100家。當時的樂天瑪特希望到2018年能在中國內地市場將門店擴至300家。可惜一系列麻煩接踵而來,和另一家韓國零售巨頭易買得一樣,在中國市場遭遇水土不服等一系列問題,不僅沒有實現300家店的雄心壯誌,反而關店頻頻。各種業績壓力和紛擾之下,樂天瑪特意圖出售中國內地市場的門店。在業界看來,此番樂天百貨若也逐步撤出中國內地市場,則完全是樂天系的止損之舉。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85

政府擬撤出中環 研停車場建商廈

1 : GS(14)@2011-05-05 22:26:20

咁中環會變成點呢?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505/News/ec_gba2.htm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政府會循改建現有建築及「撤出中環」等方向,騰出空間以增加甲級寫字樓供應,其中正積極跟進可否把三大政府停車場,包括上環林士街、中環美利道及尖沙嘴中間道改建成甲級商廈的建議。若3個停車場成功改建,可提供額外170萬呎寫字樓樓面。
2 : 鱷不群(1248)@2011-05-05 23:48:26

添馬艦呢?
3 : 亞力士(1473)@2011-05-06 02:31:36

「撤出中環」<----- 香港島人肯先得架, 成人話中環價值
4 : 龍生(798)@2011-05-07 23:44:43

會撤出都唔奇, 但中環價值不會消失的...
仲有咁多名廈

畢打街, 太子, 置地, 交易廣場, 國金等等...
5 : passport(1491)@2011-05-11 14:54:27

4樓提及
會撤出都唔奇, 但中環價值不會消失的...
仲有咁多名廈

畢打街, 太子, 置地, 交易廣場, 國金等等...
中環始終都會係最有價值的
唔會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223

滬百佳全線結業 否認撤出

1 : GS(14)@2012-05-16 23:07: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516/News/eb_eba1.htm
百佳:因租約到期 正尋地方重開

百佳早於1994年便進軍上海,是當地首個外資零售商,高峰期曾擁有21間門店,當時家樂福和沃爾瑪等競爭對手還未進入中國,但近20年過去,其於上海的發展一直不順利。2000年,百佳僅以1元代價出售,把當時上海14間分店賣給荷蘭阿霍德公司旗下的頂頂鮮超市,只留下一間梅龍鎮分店,頗有撤出上海的意思。當時百佳解釋為內地政策不允許外資企業增加註冊資本金,導致公司難以擴充才決定賣店。

直到2006年,只保留一間分店的百佳再欲試水市場,且仿效沃爾瑪及家樂福,以大賣場形式開新店,但經營才2年便低調關店;接著又於2011年初開「TASTE品味超市」,專走高檔路線,可惜今次亦難逃快速關店命運。

沃爾瑪家樂福上海銷售 遠勝百佳

有熟悉內地零售業的分析員指出,百佳於上海失利,因其過去的市場策略變化太多,舉棋不定。「最早期未有家樂福等競爭對手時,百佳可以很好地佔領市場,但自己在2000年放棄了,之後又想學人家搞大賣場重回上海,卻已錯失時機。」


分析員續指出,大賣場做不成,百佳又改為發展高檔超市,市場定位顯得混亂,加上門店數量實在太少,可能比次一級的連鎖超市都不如,令其更難於上海繼續立足。

諷刺的是,作為香港超市龍頭,百佳曾經令沃爾瑪以及家樂福失意於香港,但去到上海,乃至全國,這間香港超市品牌卻被兩個競爭對手大為拋離,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新公布數據,去年百佳於內地的銷售額只有約43億元(人民幣.下同),排名第20,比起家樂福的452億元及沃爾瑪的430億元實在差天共地,亦落後於永旺(0984)旗下的吉之島及新世界百貨(0825)。

2 : 雪貓(1200)@2012-05-16 23:09:04

哈哈!百佳唔可以好似喺香港咁壓供應商,合謀定價,咁又點做得住呀
3 : GS(14)@2012-05-16 23:09: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516/News/eb_eba2.htm





吉之島只計廣州,另外一檔在北方
4 : GS(14)@2012-05-16 23:10:31

沃爾瑪中國總部公關部負責人鄭重昨天接受查詢時表示,不同消費群需要不同經營模式,沃爾瑪除了大賣場外,於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另有開設「商務會員店」,主要服務高消費力兼有車之士,方便他們一次過購買大量日用品。

但百佳早期於上海的經營思路沿用香港標準,門店規模細,有進口貨但價格偏貴。另外,百佳全國46間分店大多數集中於廣東省,令華東區的採購能力較低,門店數量太少也難以吸引經銷商駐貨,影響其貨物種類,在華東的倉儲和物流成本亦不划算。

分店主要位於廣東

反觀其他對手,像台資高鑫(6808)專營的大潤發,也是以大賣場模式於內地零售搶佔龍頭地位,去年銷售額更達到約616億元(人民幣‧下同)。

而在經歷大賣場的失敗後,百佳改走高檔超市路線同樣失敗。永旺(0984)旗下吉之島在中國市場也以銷售進口高檔貨為主,且部份日本產品只在吉之島有售,加上其門店選址在高檔住宅區、黃金地段商業廣場等高消費力群眾集中的地區,如深圳中信廣場,顧客群有了保證;去年吉之島於中國的營業額便達到36億元,純利更增三成至2億元(表)。

百佳在上海開設的「Taste」,卻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如前述門店不多,採購及物流困難下,「Taste」的進口貨種類及存量都不足,高檔貨品匱乏平白流失高端消費客,同時非高檔客又寧可考慮其他大賣場,最終還是不能取得成功。

5 : GS(14)@2012-05-16 23:13:02

http://www.ccfa.org.cn/pages/upl ... Yc1337150531888.pdf

連鎖百強
6 : GS(14)@2012-05-24 00:34:13

http://finance.17ok.com/news/4/2012/0515/2141878.html
 陸續關閉在滬兩家超市百佳「三進三出」折戟上海灘

  與和記黃埔的嫡親關係一方面成為百佳超市內地拓展的推動力,但另一方面卻變成了掣肘。

  南都記者獲悉,隸屬於香港富豪李嘉誠旗下屈臣氏集團的百佳超市近日將關閉旗下2家位於上海的門店。其中一家是位於梅龍鎮廣場的百佳超市,另一家則是去年1月才剛投入運營的上海首家TATSE高端超市。據悉,這兩家超市是百佳公司目前在上海的全部門店,至此,百佳在上海市場的第三輪攻勢宣告失敗。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上述消息南都昨日已從百佳有關渠道獲得證實,由於租約期滿,位於梅龍鎮廣場的百佳超市已於5月13日結束營業,而古北紅寶石路TASTE高端超市則將於5月21日歇業,目前兩家公司已貼出關店告示。

  「我們已選好接替者,這是整個商場戰略佈局和品牌的調整,除百佳外,與其比鄰而居的大食代廣場也已從梅龍鎮負一層撤出。」梅龍鎮廣場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有消息稱,取代百佳的有可能是日本永旺株式會社旗下超市。

  儘管背景實力雄厚,百佳在全國的擴張卻一直乏力,尤其在上海市場。百佳原內部人士透露,1984年以「售賣進口乾貨商品」為特徵的百佳「鄰居超市」曾以第一家外資超市的名義最先進入上海、廣東市場,並開出數十家分店。但2000年,受國家政策對外資超市經營的限制,百佳難以增資擴張業務,隨後以「一元錢」的象徵性價格,將14家門店轉讓給荷蘭阿霍德公司投資的頂頂鮮超市,從而撤出上海,僅留上海梅龍鎮廣場店一家門店繼續經營。

  此後選址困難讓百佳重返上海的步伐一拖再拖。直到2006年底,才得以8000萬港幣的投資在五角場開出上海第一家大賣場百佳國和店。然而運作兩年,由於一直沒有拓展新網絡,該店孤軍奮戰最終於2008年停業。2011年,百佳再次捲土重來,在古北御翠豪庭再開第一家TASTE高端超市。

  對於第三次關店,百佳有關人士回應,這並不意味著百佳超市退出上海市場,相反他們今後還會繼續選址開設新店。同時,該公司今年9月還將在成都來福士開設首家TASTE高端超市。

  與和黃聯動:推動力與掣肘

  不過記者留意到,此次關閉的百佳上海門店雖號稱租約到期,但其背後物業均由李嘉誠旗下開發商持有。其中,上海梅龍鎮廣場是由香港和記黃埔地產有限公司、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梅龍鎮(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展的綜合性商業樓宇。而TASTE落戶的御翠豪庭,也是和記黃埔開發的被稱作古北新區內最後的豪華住宅項目,如果續約並非難事。

  「雖然在2011年中國連鎖百強中位列76位,但百佳發展策略一直相對特殊。」和記黃埔內部人士吳鳴(化名)表示,與其它超市相比,百佳的拓展自2006年後變得相對保守,除自身發展外,很大程度上在為和黃地產項目做商業配套,這一點可從其目前網點分佈窺見一斑。

  據悉,百佳目前有298家門店,其中香港250家、廣東42家,其餘成都、上海各有2家,武漢、昆明各1家。仔細留意不難發現,這些地方都有和黃項目,其中不少門店物業就由和黃持有的,百佳跟隨拓展的軌跡相當明顯。「這一方面給百佳提供了拓展機會,也為其雙方爭奪了更多的與地方政府談判的籌碼。」吳鳴透露。

  但其副作用卻使百佳佈局相對跳躍,同時選址並不臻至完美「百佳梅龍鎮店是盈利的,但該廣場目前整體轉租給了伊勢丹百貨,由其統一運營。百佳超市1000平方米,前期租金相對較低,但合同到期後如何消化翻番的租金應該有相當挑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TASTE所在的御翠豪庭,雖然周邊全是高端樓盤且已經售出,但目前入住率在20%左右,客流量有限。「和黃正考慮可能將該樓盤配套商舖悉數賣掉。」

  「正如屈臣氏集團在整個和黃公司中扮演的現金流角色,百佳超市的發展策略也不能獨立割裂來分析其運營狀況。」吳鳴表示,雖然該公司去年內地銷售43億元銷售,個別門店虧損關閉,但對於整個和黃集團來說卻是盈利的。
7 : greatsoup38(830)@2012-10-28 11:55:30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25/0NNDE5XzU0Nzc0NA.html
「本店將於10月31日晚上21:00結業」百佳中旅店突然掛出結業告示,讓經營長達13年的百佳廣州首店即將成為歷史。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場內不少貨架都已空置,據瞭解,該店撤出是由於中旅商城的新任業主與百佳在新合約上談不攏所致,雖然百佳已在名盛廣場選址重開一店,但有業內人士坦言,由於顧客群更換、交通等問題,未來新店業績恐不及老店。有消息稱,百佳撤出後,北京華聯將進駐。

全場9折不少貨架已空置

自1999年11月17日進駐中旅商城,百佳位於廣州的首家門店終難避免結業的命運。百佳貼出告示稱,中旅門店「將於10月31日晚上21:00結業」,並以「全場9折」及延長營業時間至晚上12:00促銷清貨。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顧客駐足看百佳的結業通知,家住附近的黃太太對記者表示,消息有點突然,今後到超市購物就沒有以往方便了。

在中旅店內,全場均貼滿9折告示,雖然未見有顧客瘋搶的狀況,但工作人員已經在收拾不參與打折的酒類,速食麵、飲料等貨架也已有部分空置。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就傳出百佳將要撤出中旅商城的消息,百佳物業及發展部總監林惠貞5月接受採訪時曾坦言,由於該店舖經歷多次轉讓,在租金方面與現任業主談不攏,當時該門店就已經在交臨租,面臨續約問題。

記者瞭解到,如果以10年前的租金水平相比,廣州目前超市租賃金額漲幅度最低1倍,最高可達3-4倍,以至於一旦租約到期,市中心的大賣場難再招架新租金水平,撤場搬遷與削減面積轉型成為應對的常見手法。

不過百佳並未對租金問題作出回應,只表示,中旅店將搬遷到北京路名盛廣場,約在今年12月中旬開業,另外本週百佳西城都薈分店也將開業,未來黃埔區星薈城也將新添一店。消息稱,百佳撤出後,北京華聯將進駐成為新的租戶,並開設BHG超市,目前北京華聯的「BHG時尚百貨」也已正在中旅商城1-4樓運營。

新店業績恐不及老店

林惠貞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經營13年,但最終都被迫關停,對於百佳而言,不能說不是一個損失,因為此店不僅是百佳廣州首店,且開業之初,其在新鮮食品方面的運營也讓同行紛紛跟進,首日開業便創下了140萬元的營運業績。

雖然百佳已在附近另覓新址,但未來是否能趕超中旅店的營運業績卻仍是未知之數,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百佳選址在名盛廣場店雖然與中旅店距離不遠,但在中山五路、中山六路居民區的消費者可能就會因而轉向選擇在距離更近的樂購或家樂福購物了,未來百佳還需培育新客群,且名盛廣場店並不是地鐵交匯、道路交通也不及中旅店方便。

事實上,超市因業主更換被迫撤場百佳並不是首家,再此之前,吉之島也曾因海印股份進駐而被迫撤出中華廣場店,雖然其後吉之島進駐廣百東山店重回東山區,「但該店的營運業績、人流量都都難以與中華廣場店相媲美了。」上述業內人士分析。

除了業主更換面臨被迫撤場外,目前大型超市選址也面臨複雜的產權問題。「因為產權不明晰會影響辦理營業執照,但現在不少地段好的商舖都存在小產權問題,與多個業主談價錢的可操作性不大。」林惠貞透露,百佳就有一家門店有7個業主,「談判續約都很麻煩。」因此為加快拓展,不少超市都開始縮小規模經營或選擇在花都、增城等郊區落戶。

鏈接

赴滬開店屢屢折戟

在廣州擁有超過20家分店,百佳在上海卻經歷了「三進三出」的曲折命運,今年百佳在上海關閉了兩家超市,再次折戟上海灘,事實上,儘管背景實力雄厚,且為第一家以外資超市的名義進入上海、廣東市場,並開出數十家分店,但百佳一直被業內認為在全國擴張乏力。

但在2000年,受國家政策對外資超市經營的限制,百佳難以增資擴張業務,隨後以「一元錢」的象徵性價格,將14家門店轉讓給荷蘭阿霍德公司投資的頂頂鮮超市,從而撤出上海,僅留上海梅龍鎮廣場店一家門店繼續經營。直到2006年才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大賣場,但該店最終也於2008年停業。2011年,百佳在古北御翠豪庭再開第一家TASTE高端超市,最終仍以結業告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