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日「走廊」外交係今期熱話,連基金界都掛咗喺口邊,華華近日同阿Paul(東驥基金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講開,勢估唔到阿Paul慨嘆話景德鎮冇真正陶瓷,係因為俾日本仔買晒。 景德鎮陶瓷同近日中日緊張局勢有乜關係?阿Paul話日本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日本,玩經濟牌,但咁係有必要,佢話中國「示警式」限制稀土出口,根本影響唔到日本高科技產品嘅生產,因為日本根本唔缺貨。 佢話日本仔好醒,早就知景德鎮嘅「真正」陶瓷有稀土成份,一直收藏,「製成品加非製成品儲備,應該夠20年用。」講到呢個位,佢突然嘆氣,話中國之前唔識嘢,唔知一級嘅陶瓷料用途多多,手機啦、電腦啦、軍事用途啦……所以有人欣賞,又賣得好價錢。 佢越講越感慨,真係估唔到平時好冷靜嘅佢感情如此澎湃,佢咁大反應只係覺得景德鎮嘅陶瓷被賤賣好可惜…… 所以話,知識真係可以改變命運。 李華華 |
||||||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2-9 16:14 編輯 降準有什麽用? —降低理財利率,掃清降息障礙 作者:姜超、顧瀟嘯 什麽因素觸發降準?而降準有什麽作用?央行 2 月 5 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當天股債齊跌,引發市場對降準效果的疑慮。我們認為未來降準還將配合降息,刺激信貸供需,而降準的效果將體現在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和收益率上。而理財和回購等市場化利率的下降將掃清央行降息的障礙,真正啟動降息周期。 一、降準無效,股債雙熊?央行決定自 2 月 5 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0.5%,我們估算本次降準釋放資金總量超過 6000 億元。然而降準當日股債齊跌,比之去年 11 月降息之後的股市大漲相距甚遠,似乎市場對於降準的效果並不看好。 在我們看來,貶值是促發降準的重要原因。目前政府存在著主動貶值以穩定出口的動力。問題在於貶值的啟動會導致資金流出,使得國內流動性收緊。因而歷史上的人民幣貶值期均伴隨著央行降準,以釋放流動性對沖資金流出。 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貶值導致資金流出,因而降準並未釋放額外流動性,對此我們並不贊同。觀察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外匯儲備總體穩定。從外匯占款總量而言,並未大規模資金流出,因而降準仍將釋放出巨額新增流動性,我們估算在 6000 億左右。 二、降息配合降準,同時刺激信貸供需。從過去兩輪降準的經驗看,降準雖與貶值有關,但更重要的目的還是在於釋放流動性,增加信貸供給以便企穩經濟。我們觀察以往央行的政策放松周期往往同時啟動降息降準,意味著同時增加信貸的供給和需求。過去每次放松周期的降息均在兩次以上,降準在 3 次以上。考慮到本輪經濟增速已經創出 24 年新低,因而降息降準次數應不會低於歷史,因此未來應至少還有 1 次以上降息, 2 次以上降準。 三、逆回購利率高企,降息預期延後? 價格政策無為,逆回購招標利率高企。央行自降息以來價格政策方面持續無為。逆回購招標利率的高企也使得市場對短期內再次降息不抱期望。 存款利率市場化,理財收益率高企。 在我們看來,央行未必是不願意降息,而是對利率市場化存在顧慮。從上次降息的結果來看銀行的綜合成本並未下降,因而商業銀行並不存在下調貸款利率的動力。如果只是強行通過央行指導商業銀行降低基準利率未必有效,而只有降低了市場化的銀行理財收益率之後,央行降息才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降準影響銀行理財資產配置和收益率 降準增加債券需求。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降準後商業銀行自營賬戶增加的 6000 億資金未必會放貸款,但肯定會去買債券,債券利率必然會大幅下降。目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 35%以內是非標資產,而 65%以上是標準化資產,其中債券類資產的占比在 60%左 右。而市場上的債券供給是有限的,因而銀行理財可以買到的債券和利率都會下降。 降準降低理財收益率。降準對銀行理財的可配置資產會產生重要影響,會導致理財可投資資產的減少和資產收益率的下降,反過來會倒逼銀行理財收益率的下降。從過去兩次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啟動 3 個月之後的銀行理財收益率會出現顯著下降,1 年平均降幅在 1%左右。而如果未來降準持續展開,我們預測 15 年銀行理財收益率降幅也有望達到 1%。 五、回購利率有望下降,掃清降息障礙 而回購利率的高企與銀行理財高收益率密切相關。由於銀行理財給客戶的收益率高達 5%左右,因而 4%左右的回購資金成本對其而言仍有利可圖。因而只有在理財收益率大幅下降到 4%左右之後,市場回購利率才有望真正降至 3%以下。而理財和回購等市場化利率的下降會掃清央行降息的障礙,真正啟動降息周期。 1. 降準無效,股債雙熊? 2 月 4 日晚,央行發布公告,決定自 2015 年 2 月 5 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 0.5 個百分點。我們估算本次降準釋放資金總量超過 6000 億元。然而降準當日股債齊跌,比之去年 11 月降息之後的股市大漲相距甚遠,似乎市場對於降準的效果並不看好。 ![]() 在我們看來,貶值是促發降準的重要原因。我國出口增速與人民幣指數高度相關,而過去半年人民幣匯率跟隨美元大幅升值 20%,意味著 15 年的出口將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因而目前政府存在著主動貶值以穩定出口的動力。問題在於貶值的啟動會導致資金流出,使得國內流動性收緊。因而歷史上的人民幣貶值期均伴隨著央行降準,以釋放流動性對沖資金流出。 ![]() 經常順差資本逆差,外匯儲備總體穩定。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貶值導致資金流出,因而降準並未釋放額外流動性,對此我們並不贊同。觀察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確實從14 年 2 季度起出現了資本項目的持續逆差,但由於經常項目依然維持巨額順差,因而外匯儲備基本零增,體現為 14 年 5 月份以來的新增外匯占款基本為零。從外匯占款總量而言,並未大規模資金流出,因而降準仍將釋放出巨額新增流動性,我們估算在 6000億左右。 ![]() 2. 降息配合降準,同時刺激信貸供需 那麽,我們該如何分析降準的影響?首先,從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角度考察,法定準備金率的下調意味著銀行在表內的自營賬戶多了 6000 億可支配資金,而這部分資金可以用來發放貸款或者購買債券。 ![]() 降準增加信貸供給。從過去兩輪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約 3 個月之後均會出現信貸增速的短期反彈,這也就意味著降準雖與貶值有關,但更重要的目的還是在於釋放流動性,增加信貸供給以便企穩經濟。 ![]() 降息增加信貸需求。然而信貸的發放依賴於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如果只是單純增加銀行信貸供給,未必有需求的增加相匹配。因此我們觀察以往央行的政策放松周期往往同時啟動降息降準,意味著同時增加信貸的供給和需求。 過去每次放松周期的降息均在兩次以上,降準在 3 次以上。考慮到本輪經濟增速已經創出 24 年新低,因而降息降準次數應不會低於歷史,因此未來應至少還有 1 次以上降息, 2 次以上降準。 ![]() 3. 逆回購利率高企,降息預期延後? 3.1 價格政策無為,逆回購招標利率高企 然而自央行 14 年 11 月降息以來,雖然啟動了逆回購、SLO、降準等多重數量寬松政策,但在價格政策方面卻持續無為。即便在降準之後,其 28 天逆回購招標利率依然高達4.8%,遠高於 3.85%的 7 天逆回購招標利率,而市場上的 7 天回購利率 R007 也持續位 於 4%以上的一年高位。逆回購招標利率的高企也使得市場對短期內再次降息不抱期望。 ![]() 3.2 存款利率市場化,理財收益率高企 在我們看來,央行未必是不願意降息,而是對利率市場化存在顧慮。從上次降息的結果來看,存款利率在上浮之後其實未降,而相同性質的 3 個月理財收益率還有所上升,這意味著銀行的綜合成本並未下降,因而商業銀行並不存在下調貸款利率的動力。如果只是強行通過央行指導商業銀行降低基準利率未必有效,而只有降低了市場化的銀行理財收益率之後,央行降息才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 4. 降準影響銀行理財資產配置和收益率 4.1 降準增加債券需求 而在我們看來,降準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有著重要影響。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降準後商業銀行自營賬戶增加的 6000 億資金未必會放貸款,但肯定會去買債券,債券利率必然會大幅下降。目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 35%以內是非標資產,而 65%以上是標準 化資產,其中債券類資產的占比在 60%左右。而市場上的債券供給是有限的,因而銀行理財可以買到的債券和利率都會下降。 ![]() 4.2 降準降低理財收益率 由此可見,降準對銀行理財的可配置資產會產生重要影響,會導致理財可投資資產的減少和資產收益率的下降,反過來會倒逼銀行理財收益率的下降。從過去兩次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啟動 3 個月之後的銀行理財收益率會出現顯著下降,1 年平均降幅在 1%左右。 而如果未來降準持續展開,我們預測 15 年銀行理財收益率降幅也有望達到 1%。 ![]() 5. 回購利率有望下降,掃清降息障礙 而回購利率的高企與銀行理財高收益率密切相關。由於銀行理財給客戶的收益率高達5%左右,因而 4%左右的回購資金成本對其而言仍有利可圖。因而只有在理財收益率大幅下降到 4%左右之後,市場回購利率才有望真正降至 3%以下。而理財和回購等市場化利 率的下降會掃清央行降息的障礙,真正啟動降息周期。 (來自海通證券) ![]() |
懲內幕限兩融 A股“慢牛”障礙掃清?
記者 江右 發自上海
在經歷連續三個交易日震蕩之後,A股在本周五(11月13日)迎來了一次較大幅度地調整。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報收於3580.84點,下跌52.06點,跌幅1.43%,成交4686億;深證成指報收於12402.04點,下跌233.36點,跌幅1.85%,成交6693億。
從盤面上看,創業板指數繼續表現較弱,拖累主板下行,二三線題材股紛紛下挫,醫療器械服務與次新股跌幅居前。
正在投資者為市場調整疑慮之際,證監會例會和管理層公布了三大重磅消息,一是宣布對5宗市場操縱案做出處罰,被操縱股票多達18只,包括 “中國衛星”、“蘇寧雲商”、“藍光發展”、“暴風科技”、“全通教育”、“西部證券”、“深圳華強”、“新寧物流”和“銀之傑”等。彰顯監管層對肅清A股市場不良風氣的決心。
其二是中紀委宣布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姚剛是繼張育軍後第二位被查的證監會副職,此二者也是證監會高層最有實權的副職,顯示了中央層面對規範證券市場建設的重視。
其三是滬深交易所11月13日雙雙宣布,對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進行修改。自11月23日起,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將由此前的50%提高至100%。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對此稱,上調兩融保證金比例對市場構成利空,在周五的盤中已得到體現。不過,基於市場短期本就有回調必要,此利空不會沖擊太大。“市場上漲動力還在,一是整個利率在下降,股票投資相對實業投資吸引力上升;二是寬松的貨幣政策邏輯也未改變。”
同樣在資深市場人士看來,股指當下出現大幅下調的概率偏小。由於融資保證金提高100%,降杠桿和IPO重啟壓力導致周五市場出現大面積下跌,近期加速趕頂的次新股出現急剎車。新能源汽車板塊雖然逆勢拉升,但動量背離態勢。券商股在尾盤活躍,長江證券一度漲停,但西部證券等龍頭顯然漲幅過大,面臨階段回檔的需求。而銀行、保險等大藍籌由於沒有大幅上漲,這就決定了大盤指數不會出現深幅回檔。創業板指已經確立了動量背離的短期放量極值高點,通過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的對比可以預判到短期小盤股的調整需求要大於大盤藍籌股。
技術上看,上證指數陽多陰少,K線多頭結構尚未破壞,短期支撐在3500~3550附近,由於周線動量還尚未進入超買格局,且時間上也未完全滿足,目前的下跌還不是周線級別,所以大盤在時間、空間上還有拓展的機會。預計下周下半周還有機會向上攻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連續凈流出18個交易日的滬股通資金,在11月13日出現了“止步”跡象,截至當日收盤,滬股通每日額度余額為130.10億元(每日額度130億元),流入流出基本持平。
由於金墉在任期內進行大刀闊斧卻極具爭議性的改革,令其在世行內部面臨“領導力危機”。世行員工協會此前致信世行執行董事會,指出“我們(世行)宣揚善政、透明度、多樣性、國際競爭和擇優選取的原則。然而不幸的是,這些原則沒有一樣用在了過去的世銀行總裁任命的程序中。相反,我們接受了幾十年的幕後交易,連續12次選擇了美國籍的男性行長,這種情況必須改變。”
世行員工協會因此呼籲在全球範圍內物色“非美國籍男性”的新行長。然而,此次世行執行董事會沒有理會員工的呼聲,仍然采用一種為期較短的下任行長的提名方式,為金墉可以在1個月內獲得第二個5年任期掃清障礙。需要指出的是,相較於這種快速程序,通常世行雇傭一名初級經濟學家都需要6個月的篩選時間。
金墉1959年生於韓國首爾,5歲隨家人移居美國,為哈佛大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醫學教授、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顧問、達特茅斯學院校長等。2012年,金墉獲得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成為世行行長候選人,並最終當選世行行長。
世行行長金墉(左)與美國總統奧巴馬
員工不滿行長世襲
自2012年上任以來,金墉一直在思考世行在新的歷史境遇下轉型的問題,並在內部進行了大範圍的改革,令世行從傳統業務向更偏向應對緊急性突發事件的方向,比如應對埃博拉病毒等。這也令他成為了世行內部極具爭議性的角色。
8月10日,世行員工協會致信執行董事會,表示世行正面臨領導力危機,希望結束目前美國籍行長“世襲”的狀態。
“世界已經改變,我們應當隨之進行改變,除非我們改變遊戲規則,世行現在面臨著成為國際舞臺上一個時代錯誤的現實可能性。”世行員工協會在信中指出,從1944布雷頓森林體系創建以來,世行一直在美國籍行長的領導之下,現在是時候改變了。
世行員工協會主張由一個“可信的搜索委員會在國際上招募招募候選者,並組織具有透明度的面試和選拔”。
信件還援引此前內部員工調查的數據指出,在過去兩年中,世行員工士氣低落:受調查員工中僅有1/3能夠理解管理層團隊領導的方向,“認同管理層創造了開放和信任文化的受調查員工就更少了”。
2012年,新興經濟體國家曾試圖提名尼日利亞前財政部長恩戈齊•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作為世行行長人選,以阻止美國提名金墉,但以失敗告終。
為金墉連任掃清障礙
按照原有計劃,金墉的任期將於2017年6月30日到期。日前他已經發出聲明,表示已經知會世行執行董事會,如果能夠連任,他將感到倍感榮幸。
在危機顯現後,金墉仍得到了美國財政部的支持。從目前世行執行董事會的會議成果看來,此次世行執行董事會出臺的一系列甄選過程也意在為金墉在10月的世行年會和11月的美國大選前獲準連任掃清了障礙。
具體而言,世行執行董事會已正式宣布啟動行長遴選流程,即從8月25日12:01時(美國東部時間)開始開啟候選人提名期。
按照規定,候選人提名須於9月14日18時前提交,可由執行董事或理事通過其執行董事提交。候選人必須是世行成員國的公民。世行執行執董會承諾,會在9月14日後的兩三周內做出任命決定。
世行執行董事會表示一致同意采取公開透明、任人唯賢的選聘,所有成員國均可提名,執董會對所有候選人的考慮采取透明方式。執董會也確認,2011年批準的選聘原則將繼續有效,須用於下屆行長的遴選。
當選世行行長有哪些標準?
那麽,如果想競選世行行長,要符合什麽標準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世行獲知,世行行長候選人須符合以下五項標準:其一,具有經過實踐證明的領導業績;其二,具有管理大型國際機構的經驗和國際視野,熟悉公共部門;其三,具有闡明世行集團發展使命的清晰願景的能力;其四,具有對多邊合作的堅定承諾與贊賞;其五,具有有效的外交溝通技能,在履行該職位的職責時秉承公正客觀的態度。
據悉,此次世行執董會提議,在提名截止後,將確定一個最多3人的短名單,並在得到本人同意後公布進入短名單的候選人姓名。
隨後,執董會將對所有進入短名單的候選人進行正式面試,屆時將持續2~3周時間。
消息宣布後,世行員工協會主席丹尼爾•塞倫(Daniel Sellen)表示,他對世行不再不經競爭就允許金墉連任表示歡迎,但是對世行不在更大範圍內尋找行長候選人倍感失望。
“也不明白他們這麽著急是為什麽。”塞倫表示,“金墉任期還有10個月才結束,我們雇傭一名初級經濟學家都要花6個月時間,為什麽選行長卻只用1個月?”
根據世行章程,世行行長在執董會指導下開展世行的日常業務。行長對機構、官員和員工負責,受制於執董會的總體管控。行長在履行其職責時,完全對世行而非任何其他權威承擔義務。同時,行長還擔任國際複興開發銀行和國際開發協會執行董事會的主席。行長當然也是國際開發協會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董事會主席及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管理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