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覺得比爾·克林頓的演講一級棒?告訴你他使用的三大技能

當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雙腳踏上2016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舞臺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創造了歷史。

通常來說,每四年一屆的美國大選舉行兩黨大會期間,總統和前總統都會到場發表演講,同時發表演講的還有總統候選人的配偶。今年的民主黨黨代會上,在希拉里克林頓以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創造了美國歷史的時候,前總統比爾·克林頓也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位以“前總統”和“現總統候選人配偶”的雙重身份發表講話的人。

克林頓多年來一直都是民主黨大會上重要的演講嘉賓,特別是在2008年的民主黨大會上,當奧巴馬擊敗希拉里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克林頓發表了一篇全力支持奧巴馬競選的、被看做是最大程度體現民主黨黨內團結的講話,還有他在2012年所發表的那篇有關奧巴馬執政政策的、被認為是“比奧巴馬本人還清楚地解釋了奧巴馬政策”的講話。

那麽,在多位美國前總統中,為什麽只有克林頓的演講才華和風格總被媒體和外界津津樂道?他的演講又有什麽技巧?

演講技巧之一:我的世界只有你

無論政治意見是否相同,沒有人會否認克林頓高超的演講才能。作為美國最受歡迎總統的前5名,克林頓每一次的公開演講都被認為頗能打動人心:他能在演講中進行辯論,他能為自己的理論進行推理,他能舉出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證明他想說服你的觀點……而最讓和他交流過的人所信服的是,他能讓你感到,他確實在傾聽你的問題,並且在他和你談話的那個時間里,他只關註你一個人。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24年前,克林頓同前總統老布什在1992年的一次總統大選市政會議辯論中,有一位女性問兩位總統候選人“國家債務問題怎樣影響到他們個人的生活”。

在老布什看了看自己的手表進行計時並詳細解釋了一番物價如何飛漲影響了每個人的生活之後,克林頓則走到演講臺邊,來到問這個問題的女性面前,詢問她債務如何影響到了她的生活。在得到她的回答後,克林頓向她解釋了在擔任阿肯色州州長期間,他是如何看到大批的民眾受到債務問題的困擾,以及看到這樣的情景又如何影響到他個人的經歷。“在我的州,如果有人失業,很有可能我知道這個人的名字。”克林頓告訴這位女性。

而克林頓當時的舉動被認為是創造了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的歷史,也讓之後越來越多的政治競選人了解到:知道你的觀眾是誰,和他們產生聯系,可能比說的內容更重要。

演講技巧之二:用眼神說話是最好的交流

分析克林頓演講方式的研究者們認為,他能獲得聽眾註意力的一個關鍵方式是,他有非常強大的眼神交流技能,並通常能得到高效的回應。

根據邁阿密大學所做的一項研究,在人和人的交流過程中,有超過43%的註意力都是集中在眼神之間的交流。

1999年,有好萊塢“小辣椒”之稱的女演員吉蓮·安德森(Gillian Anderson)在接受大衛·萊特曼的采訪時曾這樣描述克林頓如何用眼神進行交流。

“我們當時排了一條隊等著和他握手,大部分為女性。當他快要靠近你的時候就伸出了手,然後通過眼神和你交流。” 安德森說,“隨後他走到下一個人的時候還會回頭再看你一下,結束剛才的眼神交流。在我回家的時候,我以為我會收到他的短信,但我沒有收到。我想,大部分美國的女性可能都和我一樣,等過他那個短信。”

演講技巧之三:學會用詞、斷句和問答

如果說上述兩點更像是克林頓天生所具備的個人才能的話,那麽研究克林頓演講的分析人士也列舉了他在演講和寫作中的一些常用技巧,比如使用氣勢龐大的詞語,使用恰當的身體語言,使用包括談話對方的詞語以及同觀眾互動的方式。

使用強有力的詞匯的例子包括,克林頓在演講中會使用能發揮最大效力的詞語,而在說出那個詞之前,他會做長時間的停頓或者在一句話的詞語中進行停頓。比如,他在2012年幫助奧巴馬連任的講話中所說的那句“我們會讓奧巴馬總統、繼續、在職(on.the.job)。”

分析人士指出,在選擇用詞方面,克林頓的演講大量使用過“我們”、“我們的”、“你們”、“美國同胞們”這樣包含對方和群體的詞語,而他通常會在使用這些詞的前面加上一個“現在”(Now),表示他正在和對方進行交流。比如他經常所說的那句是:“現在,我們都知道的是……”

在使用身體語言方面,克林頓則更強調手臂的作用進行輔助交流。他在講述宏觀和官方觀點時會大幅張開雙臂,而在聆聽和同觀眾進行小規模交流時通常會將雙臂交叉在胸前,向對方發出“我在傾聽,這對我很重要”的訊息。

和有的政客發問然後讓現場觀眾回答的“演唱會”式風格不同,“克林頓式”的問答則是由克林頓問,再由克林頓回答。同接受記者采訪一樣,他總是自問多個“為什麽”的問題,然後帶著自信和希望給出答案。比如他在解釋民眾對奧巴馬第一任期滿意度上的做法。

“我們對現狀滿意嗎?(奧巴馬)總統滿意嗎?我們的狀況比他當選總統前的狀況改善了嗎?”“是的!”克林頓問了3個問題後自己大聲回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19

分享經濟下半場:中產崛起、知識與技能分享的新消費時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6/158172.shtml

分享經濟下半場:中產崛起、知識與技能分享的新消費時代
南七道 南七道

分享經濟下半場:中產崛起、知識與技能分享的新消費時代

得屌絲者未必得天下,新興崛起的中產階級和90後、00後一代正在重塑一個全新的消費市場。

本文為作者南七道投稿(微信ID:nanqidao)。

從百度劉超ppt被網民狂噴的那一刻起,很多人方才猛然醒悟:得屌絲者未必得天下,新興崛起的中產階級和90後、00後一代正在重塑一個全新的消費市場。

在經過近二十年的比特海沖浪之後,中國數億網民的心理、審美、行為已經發生重大蛻變:曾經的網絡憤青屌絲不再草根,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已經躋身日益龐大的中產人群。2015年10月13日,瑞信(Credit Suisse)發布的“2015全球財富”報告稱,中國家庭財富總值達22.8萬億美元,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富裕國家,僅次於美國;同時,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中產階級人口,達1.09億名,超越美國的9200萬名中產階級人數。不過瑞信對中國中產階級的人口統計口徑偏小,更多國內研究機構則認為中國的中產階級規模在2到3億之間。

一手導演中國消費市場的升級換代的,除了中產階層之外,還有90後、00後——他們即將成為消費主力軍,作為“生在屏幕前、長在手機下”的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身上聚集了兩代人的財富,具有較高的消費傾向和超前消費意願,追求在產品形成和消費中的參與感,樂於分享,與大眾市場的生活必需性消費相比,他們消費的目的更多是討好自己,而非向他人炫耀。

中產人群和90後的崛起,不可避免地瓦解屌絲經濟,“得屌絲者得天下”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再主流。標準的屌絲經濟主要依靠三大法寶:流量、快速、標準化,即盡可能多切入大眾市場,產品和服務要標準化,進而實現快速周轉,多快好省地變現。但屌絲經濟的三大法寶,在中產市場基本失靈。與追求快速、標準不同,中產人群對價格的承受能力更強,更關註品質與可靠性,而傳統的大工業時代的大規模、標準化的服務方式早已無法滿足中產的消費需求。

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嬰兒潮一代的同質化大眾消費時代走向終結,隨之崛起的是消費個性化時代,在70年代末日本有過一段對奢侈品的狂熱追求,對名牌的渴望實質折射了這一代人對品質的重視,和名牌消費相伴而生的是個性化、小眾品牌的蓬勃發展。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預測,未來兩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而其中新的富裕階層貢獻較為顯著,並且這種消費是個性化和超前的。

日本的故事正在中國重演,不過又加上了數十年前不曾有過的分享經濟橋段,並且催生了類似滴滴這樣的世界級的科技創業公司。在出行領域,憑借c2c的一對一服務,滴滴不僅對采取b2c模式的國內同行構築了階段性的競爭壁壘,同時也把全球出行服務市場老大——優步的中國業務収至麾下,在四年時間里,滴滴把數億乘客和司機連接在一起,其最新一輪估值已經達到350億美元。airbnb也是通過一對一的服務,把大量的閑置房屋和居住需求成功對接在一起,從而打造了互聯網時代的又一家致力於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超級公司。無論是滴滴還是airbnb,它們成功的很重要的一點是,對社會閑置資源——這些傳統工業社會規模化生產所形成的邊角料和服務剩余,通過一個強大的互聯網平臺整合在了一起。

滴滴的崛起只是分享經濟在中國開枝散葉的序曲,分享作為一種理念、組織方式和經濟模式,正在從物品、服務分享向更高層次的知識及技能分享邁進,而作為受過良好的教育、經濟基礎雄厚的中產階層,正是知識及技能分享的需求與消費主體。從早期的知乎到眼下大熱的分答,“知識與技能分享”正悄然提升著中產階級甚至大眾的知識儲備及運用能力,改善著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切實給知識或技能富余的人們提供了新的職業選擇與價值實現方式。在美國,大批自由職業者更加堅定了他們不願意將自己完全托付給某個公司的信念,而是選擇把知識和技能融入到一個更加開放自由的價值置換體系中。

當然,每一個細分領域里“共享經濟”的興起,都離不開切實存在的市場需求與痛點。對答案水準的深度及多樣化需求催生了用戶由“知道”向“知乎”、“分答”等產品過度,而伴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出入境人次的提高,使得個人語言服務需求作為一種新興的市場痛點,將新型的語言服務提供方式召喚而來——“語言知識及技能的共享”。即,語言作為一種知識與技能,終於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出境遊是中產階層最常見的度假方式之一。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15年,中國出境遊人次達到1.17億,同比增長9.0%;入境遊人次達1.34億,同比增長4.1%;跨國旅遊業務收入總值達1045億美元,同比增長7.8%。其中,高達70%的消費者表示曾因語言障礙帶來過境外消費等諸多障礙和不便,77.3%的遊客在出境遊時面臨過語言障礙,更有高達93.5%的遊客在入境遊時面臨過語言障礙。語言問題不解決,遊客們幾乎很難在語言不通的環境下順暢遊玩。英孚教育在2015年發布的針對70個非英文國家的年度英語熟練度指標報告顯示,中國大陸英語熟練度指標排名第47位,屬於低熟練度水平。

從境外遊的場景出發,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分享已經躍躍欲試。2016年,傳神語聯網推出了一款即時專人翻譯軟件——小尾巴(Takeasy),用戶通過在手機端下載該應用,可以隨時選擇一對一的人工在線翻譯。在此之前,多數用戶,還是習慣性地下載詞典和機器在線翻譯類軟件進行翻譯,雖然大部分是免費的,但是翻譯的準確率不高,也不夠靈活,同時由於是機器翻譯,和用戶之間也沒有任何情感和交流互動。特別是考慮到外文上下文及語言環境,同樣一句話,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有可能完全相反。

小尾巴Takeasy將傳統翻譯種類中的筆譯及口譯進行在線整合,通過專人在線一對一即時服務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涵蓋筆譯及口譯的新型“綜合”語言服務。對於根本無法識別的文字或圖片,依靠傳統的機器翻譯或者詞典根本無法解決問題,而用小尾巴專人翻譯將不懂的地方拍照發送給譯員,馬上就能得到解決。比如去俄羅斯旅遊,由於俄語采用的是斯拉夫字母,而絕大多數用戶只認識拉丁字母,這就導致連錄入俄語單詞都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因此特別需要有專業的翻譯人員提供更為便捷貼心的實時服務。

與滴滴類似,分享經濟在語言服務領域的拓展,也采取了一種全新的組織架構——基於c2c平臺的眾包模式。傳統的語言服務服務公司,大都采取的是b2c模式,許多都采取的是外包方式,對於翻譯人員沒有特定培訓、翻譯質量不穩定,更重要的是,由於每個翻譯強項不可能覆蓋所有領域,因此其提供的千人一面的翻譯服務產品難以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眾包模式則有效地解決了傳統b2c模式之下的知識盲點問題。例如小尾巴所架構的c2c模式,讓百萬譯員直接與千萬用戶對接,使得每個譯員都可以主動選擇自己擅長領域接單,並接受用戶和市場的考驗,最終市場會把那些優秀的譯員推向頭部市場。

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在當下的表現,是對一些大眾品牌的逃離,會弱化對這些品牌的追求。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消費社會》一書作者法國哲學家讓·鮑德里亞早就揭示:消費者不是對具體的物的功用或個別的使用價值有所需求,他們實際上是對商品所賦予的意義(及意義的差異)有所需求。消費者熱愛商品的品牌和象征意義甚於商品的實用價值不能簡單地看成是個人愛慕虛榮的行為,而是一種以社會心理為基礎的整體的系統行為。

從這一點看,中產階級十分渴望市場上浮現一批全新的、能夠體現他們價值取向的品牌。這時候,有歷史積澱、價值儲備的品牌顯然會更有優勢,例如盡管小尾巴是一個全新的c2c在線翻譯服務平臺,但是其背靠的大型語言服務供應商傳神語聯網,早已在國內語言服務行業耕耘發展十余年,擁有龐大的譯員資源儲備、良好的市場與財務聲譽,這些都會加持小尾巴的品牌信譽及美譽度。

眾包模式的實質就是把傳統上由企業內部員工承擔的工作,通過互聯網以自由自願的形式轉交給企業外部的大眾群體來完成的一種組織模式。平臺通過相應的審核和設置進入門檻的機制,有效整合和匯集閑置資源。眾包能夠有效地擴大組織邊界、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如果放置在一個更大背景下觀察,從語言服務到教育,標準化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全行業悲劇。所以,從這點來說,誰制定了行業標準,誰就會在整個行業脫穎而出。

如果發揚眾包的優點、控制其不足,既不過於迷信又不過分貶抑才是我們對於知識和技能共享以及眾包模式的理性態度。在可預見的未來,類似小尾巴這樣新型語言服務平臺,未來還會越來越多地從街角、車庫湧現,並塑造一個全新的消費時代,它與我們熟知的工業社會的大眾消費模式截然不同,事實上,我們大部分人已經從這種一對一、個性化的消費體驗中嘗到甜頭,與工業時代的冷冰冰的商業買賣關系不同,基於分享經濟之下的個性化消費帶著人情冷暖的溫度,它在商業之間融入了互助、協作這些優秀的人類品質,並且使得消費者與服務者之間形成了一種基於商業、但又超越商業的特殊黏性。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在《後資本主義社會》里提出了知識社會的洞見:“知識成為最關鍵的資源,是我們的社會之所以為後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因。它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的結構,創造出新的社會動力、經濟動力,以及新的政體。”德魯克語言,在後資本主義社會或者稱之為“後現代社會”的最大特點是“階級”趨於消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將被簡化為只有各種知識之間的碎片關系。

知乎、分答、小尾巴,知識和技能分享正在成為下一個創業的大風口,而科技的發展會加速經濟和社會進步,唯有有溫度的服務才是人性內心底層真正的需求,這有點像克萊·舍基大作《未來是濕的》書名所描繪的真知灼見:當人們把組織像衣服一樣一件件脫掉時,人與人之間可以憑借一種魅力,相互吸引組合,憑感情、緣分、興趣快速聚散;而不像機關、工廠那樣“天長地久”地靠正式制度強制待在一起。分享經濟正是這樣一臺加濕器,不僅重造一個全新的消費世界,更是在重塑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中產人群 消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51

零一創投余璐:創業核心技能和需要趟過的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2/158878.shtml

零一創投余璐:創業核心技能和需要趟過的坑
余璐 余璐

零一創投余璐:創業核心技能和需要趟過的坑

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或者說互聯網時代的創業是“唯快不破”。

文|零一創投副總裁 余璐

大家好,很高興可以通過微信群語音的方式和大家分享。我是零一創投的余璐,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創業需要具備的核心技能以及需要趟過的那些坑”。

首先介紹一下零一創投,我們是去年年初成立的一只人民幣+美元基金,成立了一年多已經投了三十多個早期項目。主要專註於企業服務、出海、泛娛樂等領域,投資金額大概在兩百萬到兩千萬人民幣不等。

兩位創始人一位是前愷英網絡的COO趙勇,他經過了創業所有環節,從天使輪到最後準備去美國上市的一個階段,所以基本是把所有創業者趟過的坑都趟了一遍;另外一位是前經緯創投的合夥人吳運龍。兩位合夥人都在互聯網的投資和創業階段經歷過大風大浪,雖然我們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基金,但我們秉持著想跟創業者成為co-founder的理念一起成長。

再介紹一下自己,我其實比較簡單,研究生畢業後就加入了投資機構,到現在做了4年早期投資。在我工作一年半的時候,也進行過一次小創業,不過是兼職的,和朋友們一起開了家甜品店。結果不太好,真的不太好,可以說慘淡收場。在那段經歷里我發現了很多創業有關的問題。

雖然我在投資工作中見了這麽多創業者,但不免還是會對創業這件事本身非常有情懷。就像很多女生都夢想開個咖啡館或甜品店,有情懷到你無法抑制自己,以至於當時在創業中很多決策和動作都沒有考慮很周全,更多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並沒有那麽客觀。

現在回頭看一看,這段時間花了很多精力,得到的是一些失敗的教訓,但後來也意識到有很多失敗的教訓不一定意味著下次你可以成功。我認為在創業這件事上時間和精力成本是非常非常寶貴的。

決定創業前,很多事情是需要想清楚的,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想明白再做這個人生非常重大的決定。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所謂的“創業核心技能”,希望能在大家心里埋下一個小小的種子,在思考一些事情的時候可以反複去站在一定高度思考這些問題。有更多的信息您也可以關註“零一創投”的公眾號,我們會把所見所聞定期更新在這里。

以下我會分為三個部分來講創業核心技能,第一部分是如何尋找創業的切入點, 第二部分是一個創始人需要具備的核心技能,第三部分是團隊應具備的核心技能,以及對應可能會遇到的坑和需要註意的問題。

1. 如何尋找創業的切入點

首先講講最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創業做什麽,這個創業公司的切入點一定要想的非常非常明白。什麽叫對未來大趨勢的判斷?在我看來,想清楚,謀定而後動,其實遠比你後續更加努力拼命而來的重要。這個觀點在我的同事王欣的分享《加入什麽樣的創業公司像坐上火箭》(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中也有提到。你要站在一個高度上去考慮這件事是否真的在一個快車道上。

首先要去判斷的一點是你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未來5年的趨勢?判斷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在一個快速增長的趨勢上面?還要想它是否可以做成一個“大事業”?大家不用羨慕雷軍,不用羨慕滴滴打車,他們做的那些事情都是改變了所有人生活狀態的大事業。或者你想做的是一個大生意,或一個小生意?

這件事情值不值得你現在放棄所有東西去創業。我認為這是大家在行動之前需要想清楚的一個問題。為什麽說需要在一個大趨勢上?這會讓你做的更加順風順水。這里我會分享幾個坑:

首先他們在選擇創業切入點的時候是憑借自己的喜好,憑自己認知到的一些問題。他們發現了一個痛點,然後碰巧有幾個技術朋友可以開發出一個產品解決這個痛點,他們放大了這個痛點在市場上的需求。

之前我看到的一本書,邏輯思維也推薦過,叫《智能時代》。其實我們在了解一件事情去取樣的時候,取樣的本身就決定了你的眼界,只有取樣的樣本夠豐富和多樣,你才知道市場是不是真的有這個需求。取樣的大小也決定了決策和結果。

所以很多創始人憑借自己的喜好問了周圍一堆人做了一段調研的時候,其實是從一個很窄的範圍了解了這個這個行業的某些痛點,就以為這是市場必須要解決的痛點,然後就開始著手幹,最後發現它慢慢就變成一個小而美的公司,很可能碰到很低的天花板,很多事情就是做不上去,這是經常看到創業公司在選切入點的時候會遇到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你所做的創業項目是不是在一個風口上?大家都聽說過“風口上的豬也會飛”,其實我覺得是這樣的。在有流量紅利的時候做很多事情都變得非常容易。這個問題在最近特別明顯,很多APP創業越做越難,他們用盡了所有方法,所有非常有效的運營手段都沒辦法非常好地聚集用戶。

我覺得是有一個邏輯在的,移動互聯網早期,我們需要一大批APP來充實我們的生活,你的時間被一大批應用瓜分。但是現在大家想想我們所用的APP手機第一屏就可以搞定,20個APP滿足我們所有的時間,每一個的使用時間就變得更長。

所以就像現在有人說的在微信公眾賬號的創業是個很好的機會,是有一定道理的。當流量不斷聚集出現“二八原則”,在八的那一部分里繼續創業你會越來越累。這里我想提出一個觀點,要想清楚一個項目要不要去創業,就去想你的產品獲取用戶的成本是不是非常便宜,或者說是比其他同類的產品便宜的多,如果是的話,那我覺得它是在一個趨勢上,但如果越做越累或者一開始就非常累,那你就要回頭來看看這件事情是不是當下應該幹的事情。當一條賽道上,已經有人拿了大錢,比如融到C輪了,還有很多家,那從頭開始做一定非常辛苦。

有一種創業的切入點非常不可取,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坑就是,大家看到很多人都在創業做這一塊,也不難了,我想體驗創業於是我就去了。其實當時O2O創業很火的時候很多人就去幹這個事情了。其實你後來會發現真正的需求並沒有那麽多,痛點也沒有那麽多,但很多人沖進去了錢也沖進去了,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多人心灰離場,可能再做下一個項目的時候依舊會受到影響,因為你其實背負了一個路子的標簽在身上。

所以對於選對切入點的解決方法我和大家分享下,這也是很多投資人一直在學習的東西,就是你需要多看多想多思考,而且學習跳出來思考。想這些問題需要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上看能不能抽出里面的一根東西去解決所有的問題,經常去跟那些已經比較大的公司的CEO和高管去交流,因為他們其實已經到了另外一個階段可以看到更深更遠的東西,跟他們聊聊讓他們給你註入更多新的思維而不是一個人站在那邊鉆牛角尖。

接下來想講的一個關鍵,是創業起步的時候如何快速組建一個團隊,這里面的坑其實也是挺大的。像我們經常會聽說什麽股份分配不均啊,兩位創始人各占50%呀,或給一個作用不是特別大的人很多股份。

之前聽到的一個案例是說,他的一個好朋友可以在上市的時候幫到他很多,就給了對方20%的股份,還有的孵化你的機構占了超過60%的股份,這些在早期投資人看來都是創始人缺乏商業sense的表現,因為如果你懂你了解創投行業的生態,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另一個坑是你組建團隊的時候找到一些你非常相信的哥們,一起出來創業會有一個情結是,我們一定能把這個事情幹成,非常非常自信,非常非常樂觀,其實會碰到的一個狀態是大家其實換了一個行業或者一個賽道,把原來的一些手段和方法用在另一個賽道上,其實是隔行如隔山。

大家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在另一個行業做的事情碰不到原來的天時地利人和,上次的成功並不代表下一次一定會成功,所以大家做的效果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好或者沒有預期的時候那麽好,這時整個團隊會有一些失望和難受的情緒,這種負面情緒散播開來是特別不好的一種狀態。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我認為是選擇一些你非常信任且價值觀與你非常一致的人去做你的合夥人,大家可以一起努力向前。還有就是,真正客觀公正地去評估你團隊的基因,你們是做產品的,還是偏技術偏大數據分析的,還是偏銷售偏運營偏流量買賣生意的,然後把你們的基因優勢資源,去轉化成一個圖表矩陣,把你現在想創業的點按照不同維度的需要去分割出來,選擇一個最適合的切入點來切入。

2. 創始人應具備的核心能力

好,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創始人的核心能力,其實創始人是一個內外兼修的活。我們知道沒有完美的創始人,但每個人都希望創始人是完美的。根據我見過的早期團隊的創始人,我總結出這四個維度的能力非常關鍵。

首先想談談學習能力,我認為學習能力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是保持一種習慣,對所有事情都有好奇心。因為創業你幹的所有事情都沒有碰到過,而創業這件事情半身又屬於“開工沒有回頭箭”,很多人癡迷創業也是因為每天都在經歷不一樣的事情,這是它最magic的部分。如果學習能力不強,創始人會犯很多錯誤,他會在一個自己安全的範圍內不斷的去達到極致,

這個坑在很多CTO和產品經理出身的創業者身上更明顯,他們會要求產品一定要做到最好,不做到完美不出來,不做到完美不推廣,然後就一直在那里磨產品。這樣沒有錯,只是可能浪費了一些機會成本,錯過了一些時間窗口。

還有一種學習能力不強的表現是創始人不擅長和其他創業者交流,獲取更多信息和思路。其實,投資人有投資人的圈子,創始人有創始人的圈子,大家在一起,不是互相吐槽融資不順利啊,而更多是在一起交換對行業的理解,互相交換一些好的方法,互通有無。所以當有些創始人只是悶頭搞自己的事情,就會發現他們很難搞到很多行業資源尤其是免費的可以幫助公司快速成長的東西,這類公司一般發展不會很快。

零一的同事都比較喜歡總結一些類方法論的東西,至少會有一個大致的框架可讓大家有的放矢的去了解一些東西,所以大家也可以關註“零一創投”的公眾號,去看我們經常發布的這些總結。

保持好奇心地去學習其實有一套方法論在, 先細化你的問題,羅列三到五個,找到一個你能找到的行業專家去咨詢。再把問題更加細化,去參加比如一些行業大會來了解行業上下遊全領域的知識。這有點像做咨詢但更加接地氣,因為你是帶著問題去了解某個行業的內容所以你會更快。

第二個我想說的創始人核心技能就是補缺了,我見到的一些好的創始人,他們除了不能寫代碼,基本上可以勝任公司的各個崗位。大家可能看過一個電影叫《實習生》,安妮海瑟薇主演的創始人就在一個類似電商的公司里做客服,去了解用戶的具體體驗。

在我看來,創始人本人就是應該哪里不行補哪里,哪里沒人就去哪里,很多創始人就是在幹這樣的事情,這樣可以去了解各個部門工作的細節,甚至直面很多客戶的具體需求。缺失這個能力會碰到的大坑是當某位公司高管被挖走的時候,你會陷入很焦躁的狀態。

然後就是挖人的能力了,這對一個早期項目的創業者同樣非常重要,坑也明顯。首先經常會看到因為項目天使輪融的也不多,創業者因為費用問題,不舍得去招太牛的人,這也沒有錯。

但其實可以反過來算一筆賬,當你招到一個非常牛逼的技術,他可以搭好框架帶著幾個實習生或者中等水平的碼農,就把事情做好做完,與之比較是你找了幾個中等水平的技術,大家拼命做,邊做邊調整,搞了三個月,你算算錢,其實招牛逼的人更好。因為招牛人節省的是時間,時間才是創業者最大的敵人。

第二個坑是招了一些完全不符合公司基因的人。創業公司大家都懂,就是會996啊,溝通方式直來直去,大家共同為了達成一個目標而努力。我們投B2B接觸過很多傳統行業的人,你會發現他們非常懂行業,但也可能因為他們在行業里待太久,會帶來一些行業的弊病,就是偏迂腐,講話不直接。

我覺得整個創投圈的環境大家講話還是很直接的,那些傳統行業的哥們兒喜歡繞彎子,不明確的告訴你想幹嘛或幹得怎麽樣,這樣的人在團隊里會讓整個團隊的溝通成本變高。

還有就是招了一些確實很牛的人,但他們不是來解決問題而是來提需求。我經常會碰到尤其是一些銷售,他們不停提需求給產品說你得幫我改這個不然我就沒辦法賣,產品就很累一直在改,創始人也沒辦法因為確實必須要賣。但其實真正牛逼的銷售不是應該什麽產品都賣得出去嗎?可能我電影看多了。這些被挖的人不是去解決問題的,會讓整個團隊非常累,每個角色滿意度都很低。

這幾類人我認為在招人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因為他們拖累的是整個公司的節奏,是一個致命的問題。

說說解決方案,去哪里挖人?創始人自己需要去研究哪里能招到適合自己團隊的人。如果說你是需要“小馬”,是不是學生里可以得到很好鍛煉的人更好,還是一些跟你幹過類似事情的人,或者是傳統行業里有新鮮思維的人。他們更容易接受你的一些理念,所以早期的時候創始人應該更多思考在哪里能招到適合的人。

另一個需要提醒的點是等你碰到這個很牛逼的人,你得舍得給他們錢,給他們股票和期權。最後因為股份問題因為錢的問題解散的團隊比比皆是,真的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當你因為一些過分的吝嗇不願意分享的時候團隊會難過,團隊會沒有歸屬感,他們出去幹的無非是類似的事情再幹一遍,因為業務都是他們跑。你不願share股份的時候就造就了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

然後我就想說一說融資能力,這個可能是我的分享中個人最有感觸的部分。融資能力是大家很熟悉的創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創投圈經常會對創始人有一個評價就是說他融資能力強,絕不是說他長得帥長得萌,我們的馬爸爸肯定也不是靠顏值取勝的嘛,而是說一種說服別人的能力。他能在短時間之內把一件事情說得非常清楚,說清楚的同時還說服到你了,並且鼓動你跟他一起畫了一個大餅,展望美好的未來。我見過這樣的創始人,可能當時我會覺得你說的是不是有點不對但是我信了。

然後回來查查行業會發現哦你在忽悠我,但當時真信了。所以我還是會評價他說他的融資能力很強,他很有辦法去說服別人,其實許多創業者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你們很多創始人都是來自大公司的高管,經常以匯報的方式講問題,有什麽說什麽,甚至跟你摳細節。這些都是減分的。其實想想融資就是一個電商交易的過程,如果一開始講的所有東西都不吸引客戶,怎麽可能有後面點開詳情購買的過程。這其實是一種可以被培養的能力。

同樣在這個方面我也講一些坑,首先第一點,不要等沒有錢了再出來融資,這樣會非常非常被動。因為投資人都會問一個問題,你賬上還有多少錢?當你賬上的錢只夠發兩個月工資的時候你會非常被動。融資一個項目一般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等有錢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後面的規劃,這樣你會不慌,你有二手的準備,如果融不到的話我怎麽辦?要不等到完全沒錢了那就是死。

第二點是不要等你的競爭對手都融完錢了你才出來融資,那是非常被動的一件事情。因為你想你的競爭對手都融完了說明他很多機構都見過,大部分機構都了解這個商業模式了。然後你再出來融資大家一定會挑戰你讓你和競爭對手作對比,這時別人可能已經拿了錢跑了兩三個月了,你的時間窗口又耽誤了兩個多月。

不要幻想說因為我的競爭對手拿到錢了我就一定能融到錢,當老大老二拿到錢了,老三老四因為拿不到錢死掉的真是每個細分行業都有,所以一定要做那個第一個拿到大錢的人,這樣你能拿到的錢會越來越多。

沒有融資能力的創始人還會犯的錯誤是,在路演的時候跟投資人說了20分鐘,就是沒有說到自己的商業模式和核心產品,他們沒有辦法在短時間之內抓住你的心,這也是一個表達能力弱的問題。

有些創始人在融資的時候會特別看重估值和一些條款,這些東西對公司來講對未來的發展來講都非常重要,但請所有的創業者記住,其實你的速度比這些東西都要重要,你快一步,你永遠都會比別人快,你慢了一步,就可能每一步都落下。

給到幾個解決的tips。先明確目標,你要清楚這輪的融資目標是要一個估值,還是要的一筆錢,要多少金額以及在多少時間內拿到這筆錢。這三個要求決定你要去接觸的基金都是不一樣的,比如你要一個好的估值可能去選擇一些美元基金,需要快速到賬可以去選一些決策很快的人民幣基金,這些做法都是很有講究的。

一定要自己梳理BP,對於自己公司的商業模式有一個能在10頁PPT,20分鐘內講清楚的能力。還需要反複演練,把這段話在不需要任何提醒和提問的時候就說的非常非常順,這是你的公司,介紹你的公司就應該像介紹自己一樣非常非常順。然後要去接受各種挑戰,朋友的、投資人的,去挑戰你的商業模式、你路演的整個流程。

還有在回答投資人問題的時候不要過多描述細節,請直面回答。我經常碰到這樣的創業者,你問他這次想融多少啊,他會說很多很多,比如我融錢要幹嘛然後怎麽怎麽樣,然後再說我需要錢。其實投資人還是喜歡直來直往,直接回答問題,而不是繞一個圈通過細節告訴投資人你想要的東西。

3. 團隊需要具備的核心技能

第三部分我們要講團隊了,團隊真是創業公司最核心的資產。尤其在寒冬的時候,創始人會想很多方法多賺點錢,去Keep住哪個團隊,所以你要知道一個磨合好的團隊對於創業公司有多重要,這里我想講的那個最核心的點是執行力

我在研究很多公司的時候發現創業公司都會長期處在找新方向、作新嘗試的時候,所以其實創業公司特別是互聯網創業公司的發展本身是一個快速試錯叠代的過程,所以如何做到就是一個執行能力方面的問題。要在快速試錯的過程中找到問題和瓶頸,快速判斷說這個瓶頸我們是不是可以攻克。

快速試錯方面有很多坑,很多公司想法特別多。一天一變,但是沒有真的去做;有一些是去做了但是出問題了就let it go不管了,還有一些是發現問題了還很苦很累蠻幹,非常鉆牛角尖。這些都希望大家避免,其實是一個度還挺難把握的。其實在執行層面也是有一套方法論的。

首先既然已經是在執行層面,其實要結果導向,你已經知道要幹什麽,達到什麽效果。就讓一個合適的人負責,制定時間表、KPI,有的時候可以用金錢的方式讓大家快速完成,並看看有什麽方法可以簡化流程,快速複制。還有一個方法是組成很多小team,看誰的效果好方法好,其實沒有什麽捷徑,就是快速試錯,效率越高越好。

資源和經驗肯定是最重要的。這里也分享幾個坑,之前有很多互聯網創業團隊會把做to C的時候的經驗亂用到to B端,比如補貼這個事情,其實在to B端很難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習慣,很多to C的經驗可以在to C端複用但在B端就比較難。當新殺入一個行業的時候,原本行業的人會覺得發現了痛點,但沒有意識到這個習慣已經是長年累月非常優化的結果,存在即合理,沒必要被改變,有時因為大家自以為了解一個行業,以為可以做很多事情其實並不是。

解決方案的話就是招人咯,經常會碰到一些互聯網行業出來的人他們家中有一些互聯網行業的背景,這就有利於他們去了解這個行業;還有一些傳統行業的人他們會有一些對本行業有新的想法,願意融入新的公司一起去奮鬥。

然後我想講一講公關能力。在我看來這非常重要需要整個團隊去維護,很多公司覺得這不重要,但請你想一想很多公司在Pre-IPO之前都會找專門的人來籌劃PR相關的事情,因為你需要在短時間之內讓別人了解到你的行業,初心,願景,以及你非常牛逼。在早期的時候,大家不知道怎麽獲取自己的目標用戶,這里你的受眾包括普通用戶和投資人,投資人的圈子也有自己的渠道去獲取信息,其實有很多方式比如活動讓他們了解到你的公司和產品。

PR的過程也有很多坑,很多公司在PR的時候都會去誇大自己的數據,其實在我看來是一件很傻的事情,大家可能覺得把自己的投資額放大可以嚇到競爭對手,其實對手都不傻,他看看你的量你的廣告支出就大概算出來你的估值了,你要是融了幾個億肯定鋪天蓋地都是你的廣告呀。當你把估值報得非常高的時候也會嚇到投資人影響融資。

還有就是業務數據造假太厲害,水分的問題大家都懂,但是你不要太誇張,因為PR的目的是要吸引大家的註意力,而不是遭到質疑,這個和C端不一樣,在C端反向營銷可能讓自己聲名大噪,但是在to B端尤其是VC圈可能就把自己弄死了。

解決方案方面,現在有很多科技媒體像36Kr呀鈦媒體啊,有很多記者朋友可以跟他們多聊聊,他們寫過這麽多創業公司,知道在什麽階段PR後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你也可以去了解下哪些媒體是針對創業者的,哪些是針對投資人的。什麽時候在一個時間點不間斷的發文讓大家都有印象,請註意不要間斷密集出現,這是個造勢的過程。“零一創投”的公眾號也經常會分享一些優秀的公關案例和技巧也可以去關註。

最後,我想講商業社會其實很殘酷,每一個創始人都值得大家尊重,我做過那個小小的創業後就一直非常尊敬創業者,因為你們放下了幾乎所有東西,一門心思去創業,創業人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非常有限。大家在最美好的一段年華出來創業,希望留下的不是一個失敗的經驗。雖然說失敗是成功的媽媽,但誰又能真的記住失敗者呢。我剛剛說了很多坑,還有解決的方法,是希望給大家播下一些小小的種子,讓大家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抽身去想一下是不是踩到了那些坑里。

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或者說互聯網時代的創業真的是“唯快不破”,當你快速發展的時候,一些小的坑和毛病可能不會那麽容易顯現出來,所以希望想創業或者在創業的朋友,可以做一個內外兼修的CEO,帶上你的團隊,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里,快速地躍進吧!

qrcode_gh_30b5d3fcfc82_1

創業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981

倡導“工匠精神”,要給技能人才體面的收入

“我們今年調研了造船、核電設備制造等企業,了解到普通技術工人的收入並不高,比銀行保險、房地產、計算機行業的收入要低很多,甚至有的比這些行業的平均收入還低,這是沒有想到的。因為人們經常說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逐漸會短缺,按說技術工人與其他行業的收入差距應該逐漸縮小才對,但調研發現並不是這樣。”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馮立果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選拔賽的時裝技術項目裁判陳義華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德國、澳大利亞等國技師的工資比本科畢業生甚至比大學教師的工資還要高。但在中國,技師收入比較低。

《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鼓勵企業采取協議薪酬、持股分紅等方式,試行年薪制和股權制、期權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

近年來,隨著我國發展工業強國戰略的提出,重視技能人才,重塑工匠精神被提上了日程。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我們要有很強的技術工人隊伍。

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工匠精神”,並在今年的“世界青年技能日”到來之際強調要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引導廣大青年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走上技能成長成才之路。

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工匠精神”,並在今年的“世界青年技能日”到來之際強調要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引導廣大青年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走上技能成長成才之路。

“從職業規劃角度,技術工人的上升通道可能也有限,同時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並不高,榮譽感並不強,現在即使賦予其一個‘大國工匠’的稱號,並沒有真正改變技術工人收入不高、不體面的現狀。”馮立果認為,中國技術工人的總體收入水平不高,可能跟中國制造業的總體水平不高有關系,制造的產品附加值不高,核心技術有限,甚至很多行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企業虧損,這種情況下技術工人收入肯定受行業、企業盈利情況的影響。

在建立首席技師制度方面,“十二五”期間上海已實施系列資助項目,從單純的榮譽激勵轉為資助項目。目前,上海對建立首席技師制度且有工作成效的企業,按照3萬~5萬元/人的標準予以經費資助。同時,上海依托首席技師在內的企業高技能領軍人才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 ,對成績顯著的工作室予以重點支持,按照10萬元/個的標準予以經費資助。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他們集團也實行首席技師制度,這些首席技師除享受原崗位待遇外,每月還享受技師津貼。此外集團還會為首席技師工作室開展相應的技術攻關提供相應的資金、工具設備、場地、人員等方面的支持,但在協議薪酬、持股分紅等方式上還未涉及。

馮立果表示,重視技能人才的收入,從晉升通道、工資形式、職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方方面面進行關照是好事情。“企業和工人其實是利益共同體,如果沒有真正調動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企業本身是沒有活力的。現在已有一些民營企業開始搞分紅制改革,私營老板僅占一部分股份,剩下的由核心員工持股。這種股權制方式既能讓企業老板不用怎麽操心管理,員工在股權制的激勵下,企業內部的運作也能進行地井然有序,甚至企業效益也能有非常大的提升。

此外,《意見》還提出要營造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定期組織開展全國性或區域性技術大賽或崗位練兵。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大賽的舉辦將有助於“以賽促教”,可以把比賽中的這種精度標準和職業規範貫穿到平時的職業教育中和技術工人的意識里,工匠精神的樹立貴在長期堅持和滲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24

技能缺口拖累制造業升級 技能人才落戶買房將獲優惠

在中國制造業向高端轉型的關口,高技能人才的“一人難求”成為最讓企業主們頭疼的事。

由摩根大通支持發起,清華大學和複旦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的《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報告11月3日在北京發布。這份報告稱,技能勞動者數量目前只占全國就業人員總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更是僅占5%。

2015年5月,國務院推出《中國制造2025》,制定2020年和2025年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指標,今後中國對於技術專業人才和技能型工人的需求將是巨大的。技能人才供給的嚴重不足將成為未來實現制造業2025計劃的最大掣肘。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何憲在3日舉行的“中國科技創新激發人力資源轉型”研討會上表示,中央文件已經把技能人才提升到了和科學家、企業家同等重要的位置,下一步技能人才改革的核心是完善技能人才的薪酬激勵機制。

“待遇偏低是技能人才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只有把技能人才待遇提到社會羨慕的水平,才能改變當前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何憲說,國務院鼓勵地方對重點領域緊缺的技術工人在大城市落戶、購租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予以支持。

產業升級拉大技能缺口

報告稱,企業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問題,技能越高勞動力缺口越大。雖然有9.93億勞動人口,但技能人才供給的數量和質量卻不盡人意:大學生技能結構與市場脫節;職業教育的生源和質量堪憂;本應該作為技能人才主體的農民工接受職業培訓的機會依然匱乏。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深刻且重大的結構性調整和變革。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歐冠昇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將不再單純依賴傳統工業的推動,創新、技術和消費正在逐步發展成為新的重要驅動力。長遠來看,這一變革無疑是積極向好的,但在短期內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其中之一就是缺少能滿足這些領域企業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摩根大通全球慈善基金會亞太區負責人徐丹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在當前中國經濟正在轉型過程中,中國勞動力市場正在經歷一定的錯配。摩根大通全球慈善基機會希望通過支持清華和複旦這份研究報告能夠幫助更多的利益相關方更好地理解中國勞動力市場,從而幫助其日後的相關工作中更有的放矢。

報告執筆人之一,複旦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袁誌剛認為,在全球化競爭的趨勢下,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將會增加技能工人就業的比例,特別是當前在價值鏈不斷升級的態勢下,這種增長趨勢將會更加明顯。

由於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大量外資制造業撤離中國流入東南亞尋找更低的勞動力資源,這對於中國長期以來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模式提出了挑戰。

袁誌剛說,資本流出對於不同技能的勞動者影響是非對稱的。其中,對於低技能勞動者的就業總體呈現負向沖擊,且沖擊幅度較大,而企業向高端升級之後對於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則會進一步擴大。

報告顯示,不同技能水平行業的增長和空間分布變遷存在顯著差異。在2003到2013年間,就業增長最快的制造業行業主要由高技能行業構成,例如核輻射加工業,烘爐、熔爐及電爐制造, 廣播電視設備制造、環保、社會公共安全及其他專用設備制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等。

同時,行業間的技能水平出現馬太效應,前期技能水平越高的行業,後期不僅保持了相對更高的技能水平,其提升幅度也更大,吸引的高技能人才越多。

從制造業行業的就業空間分布來看,高技能行業總體存在向東部地區集聚的趨勢,而西部地區高技能行業就業的損失最大。在未來,相比於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將獲得更快增長。

勞動力老化加劇技能缺口

報告發現,勞動力規模縮減和年齡老化是導致技能缺口嚴重的根本原因。

如果將勞動力人口按年齡分為“15-24歲”、“25-44歲”和“45-64歲” 三組,分別表示低齡勞動力人口、中齡勞動力人口和高齡勞動力人口,那麽勞動力的年齡結構將從1978年的“33%-42%-25%”結構轉變為2010年的“23%-44%-33%”結構。低齡勞動力比例減少了10個百分點,高齡勞動力比例增加了8個百分點。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表示,勞動力供給規模減少導致的工資水平上漲,促使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發生轉型升級,這對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人口老化之後,老年人接受新技能的能力比較差,從而會加劇長期技能缺口。

李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勞動年齡人口老化的趨勢並不會隨著“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之後而發生根本改變,根據人口金字塔圖的測算,“全面二孩”對緩和勞動力規模縮減和年齡結構老化的效果非常有限。

報告顯示,到2030年,勞動力的的年齡結構將變為“24%-31%-44%”結構。與2010年相比,低齡勞動力的比例減少了9個百分點,高齡勞動力的比例增加了11個百分點。

李強認為,當前必須通過吸引外來勞動力流入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來解決勞動技能缺口的問題。然而,現在的情況是政府在職業技能培訓上的投入不足和低效共存。作為技能人才主體的農民工在就業、薪酬、社保、培訓機會等方面都難以享受城鎮本地居民平等的待遇,這些都制約著技能人才的發展。

職業培訓應助農民工進入中產

報告稱,中國勞動力市場的技能回報上升。技術進步帶來經濟增長,提高了所有勞動力的基本價格,但高技能勞動者的收入上升相對快於低技能勞動者。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大學及以上學歷勞動力工資是初中及以下勞動力工資的1.86倍,這一數字在 2013年增長到2.75倍。

技能人才是《國務院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中確定的七類重點群體之一。國務院要求完善多勞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

袁誌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農村轉移勞動力是中國技能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他們沒有接受充足的職業培訓,大部分人難以享受到技能回報上升帶來的紅利。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智能化生產要求低技能勞動力技能水平的不斷提升。但是,受教育程度低、培訓機會缺乏等問題使得農民工無法適應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的需要。

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現狀

長期以來,農民工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中一直陷於“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困境之中。報告顯示,我國農民工人口數量在2015年已接近2.8億,超過全國勞動年齡人口的1/4。只有33%的農民工接受過技能培訓,僅有5.9%的農民工擁有職業技術證書,經過培訓部門安排上崗的農民工比例僅為0.3%。

報告課題組在廣東等省份的一項調查顯示,農民工獲取職業技能方式有“本人自學、邊學邊幹”(29.9% )、“ 自己拜師傅學習 ”(24.6% )、“ 通過親戚 、朋友或老鄉教的”(14.5%),即近70%的農民工是通過這些非正規的培訓方式獲得職業培訓,而通過企業/單位、學校、社會團體或政府組織的正規培訓獲得職業技能的總計比例僅達31%。

農民工接受正規職業培訓的機會太少制約了他們對新技能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提升。這對其從業收入增加、職業地位提升等都具有較大影響。

李強認為,在社會階層日益固化,貧窮產生代際傳遞之時,對於底層民眾來說,教育成為性價比很低的投入,政府應該推進職業培訓平民化,通過國家財政補貼,扶助農民工尤其是年輕一代農民工提升技能。

“讓農民工靠自身職業技能成為中等收入群體是關系到中國收入分配結構改善以及產業結構轉型的大事。”袁誌剛說。

報告建議,打通農民工職業上升通道,拓寬農民工的正規培訓渠道,鼓勵市場化培訓機構或社會企業 的發展,對缺少支付能力的學員可通過提供職業培訓基金或者職業培訓貸款等方式提供幫助。

何憲也表示,下一步政府將完善技能人才薪酬激勵機制並拓寬技能人才的晉升通道,引導企業合理確定技能人才薪酬水平,加大對技能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力度,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鼓勵企業采取協議薪酬、持股分紅等方式,試行年薪制和股權制、期權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73

如果只能通過一個技能改變命運,我選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6/160704.shtml

如果只能通過一個技能改變命運,我選它
Spenser Spenser

如果只能通過一個技能改變命運,我選它

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是既能說,又能幹,或者“說”是為了“幹”的人。

本文由Spenser(微信ID: spenserandhk)授權i黑馬發布。

最近常和合作夥伴們聊,說,有很多技能,掌握之後都有可能改變命運。當然,我指的是寫作、樂器、編程、理財這些通過訓練可以提升的行動力,而不是隔空取物這種常人很難獲得的念力。

如果新的一年里,你有機會選擇一項可習得的技能,並不斷加持,你會希望是什麽?

我自己的選擇是:演講力。

雖然我也算有過在幾百上千人面前聊天的經歷,但現在通過網絡直播,這個幾百上千又會放大到幾萬,十幾萬,壓力也當然會隨之增大。

尤其這個月18號我會在李笑來老師【一塊聽聽】的平臺上和你們做線上的自品牌塑造分享,這個時候我發覺:當眾+即興+演講,確實是一件非常有用也非常有挑戰性的技能。能做好這件事太特麽炫也太特麽難了。難怪名嘴奧普拉可以憑借這種技能,就登上福布斯名人榜的榜首。

為什麽說演講力是一項非常重要,但可能被我們低估了的技能?

雖然演講力成就了太多的名人,不管是商界還是政界,但也有不少人對於演講的認知是有誤區的。

就好像我們評價一個作者“文筆好”,不少人會習慣性覺得這個作者語句通暢、辭藻華美。但是實際上,沒有靈動的思想和豐滿的內容,是無論如何也撐不起一篇好文章的。拼筆力拼到最後,真正在拼的都是眼界、思考和積澱。

演講力也同樣如此。我們聽聞一個人 “口才”好,都會聯想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好像這種技能是天生的,一張嘴就會打開閥門呈自然噴射狀。因為“誇誇其談”這些比較負面的詞匯的存在,不少人對於“口才好”甚至有種莫名的抵觸,覺得“會說”和“能幹”一定是彼此矛盾的。從而不重視。

實際上,會說話只是演講力的一個表象。如果你將演講力進行拆分,會發現它是一個人綜合實力的冰山一角,在下面支撐著的,必然是他豐富的閱歷,海量的涉獵,堅定的三觀,有序的組織,以及自律的練習。

“演講”和空談截然不同。用力的煽情和空洞的忽悠只是低級的演講,而高級的演講力,絕對能夠對有效的執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甚至是有效執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如所有大戰之前,都少不了一場精彩的演說,清楚傳遞“為何而戰”的策略,甚至會比“如何而戰”的戰術,更能決定最終的成敗。

為什麽說演講力可以改變人的命運?

語言是人類產生誤會和隔閡的根源。

不管是職場還是家庭中,如果溝通不充分,表達不到位,我們都會在各種不必要的揣測、爭吵和解釋中浪費掉無數腦細胞和口水。

看電視劇時,戲里的男女主人公由於誤會而導致的爭吵和分離,是一個常用的梗,戲外的我們為之扼腕也應因此反思:多簡單的一個誤會啊,不就一句話的事兒嗎?

是啊,當局者迷,很多時候正是一句話的事兒,卻因為這句話說得不好,導致了需要更多的話去解釋和彌補。

而演講力正是告訴我們:這句關鍵的話到底應該怎麽說。用一個豁然開朗的視角,讓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難題迎刃而解。

擁有了出色的表達能力,會讓我們在各種目標傳達、團隊協作、競爭談判中無往不勝,為自己和他人節省大量寶貴時間。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創業者都是出色的演講者,並不是他們要忽悠、要畫餅、要給團隊打雞血,而是因為演講力實在是一個優秀leader的必備技能之一。例如在創業初期,“清楚地向合夥人和投資人描述自己想做什麽”這件事就是一個最基本要求,這件事做的好,項目的冷啟動就成功了一大半。

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是既能說,又能幹,或者“說”是為了“幹”的人。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在我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有提到過,是對我本人影響非常大的羅永浩老師。

40c0f26ef64a3e7fc176afcf6314f59f_副本

羅永浩身上有多重標簽:老師,商人,網紅,創業者,玩電影,做手機,各種跨界各種折騰。其中的一些身份很招粉,也有些身份會招黑。我個人最喜歡他的身份,是身為演講者的羅老師。不少羅黑會噴他拍的電影不好看,他做的錘子不好用,但是卻極少有人質疑他的演講水平不高超。

就像有人評價過的:脫口秀大師羅永浩明明靠一張嘴就可以登錄納斯達克,卻非要做手機。

就像他自己說過的:有些談不下來的人才、搞不定的投資者,我都會邀請來參加演講或發布會,然後,基本就妥了。

我曾有幸聽過羅老師的現場演講,他對著整個體育館幾千名學生狂侃兩小時,談青春的理想和沖動,也說現實的操蛋和殘酷。他不遺余力地批判別人,也毫不留情地自我剖析。

他的演講,不是在粉飾這個世界有多美,也不會騙你通過個人的努力就一定會改變整個世界。他會通過自己真實的經歷告訴你,你不能選擇你所處的環境有多爛,但你可以選擇逃避或抵抗,抑或做出一點反擊,這會決定周圍的世界是否會因為你而變得好一點點,還是變得更加爛。

是盲目無腦的“煽”,還是理性批判的“燃”,這是羅永浩與很多低級演講者的極大區別。

這就是為什麽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巨大的爭議和嘲諷終究會歸於沈寂,而頑強發出聲音成為經典語錄,比如他說:“通過幹幹凈凈賺錢讓人相信幹幹凈凈賺錢是可能的;通過理想實現讓人相信實現理想是可能的;通過改變世界讓人相信改變世界是可能的,即使是在中國。

沒有什麽比言行合一更能令人信服,他自己正是這些語錄的執著的踐行者,也因此影響了無數的年輕人。這也正是高級演講力的魅力所在:它不但可以改變演說者自身的命運,甚至可以改變很多其他人的命運。

演講力 創業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81

如果只能通過一個技能改變命運,我選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6/160704.shtml

如果只能通過一個技能改變命運,我選它
Spenser Spenser

如果只能通過一個技能改變命運,我選它

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是既能說,又能幹,或者“說”是為了“幹”的人。

本文由Spenser(微信ID: spenserandhk)授權i黑馬發布。

最近常和合作夥伴們聊,說,有很多技能,掌握之後都有可能改變命運。當然,我指的是寫作、樂器、編程、理財這些通過訓練可以提升的行動力,而不是隔空取物這種常人很難獲得的念力。

如果新的一年里,你有機會選擇一項可習得的技能,並不斷加持,你會希望是什麽?

我自己的選擇是:演講力。

雖然我也算有過在幾百上千人面前聊天的經歷,但現在通過網絡直播,這個幾百上千又會放大到幾萬,十幾萬,壓力也當然會隨之增大。

尤其這個月18號我會在李笑來老師【一塊聽聽】的平臺上和你們做線上的自品牌塑造分享,這個時候我發覺:當眾+即興+演講,確實是一件非常有用也非常有挑戰性的技能。能做好這件事太特麽炫也太特麽難了。難怪名嘴奧普拉可以憑借這種技能,就登上福布斯名人榜的榜首。

為什麽說演講力是一項非常重要,但可能被我們低估了的技能?

雖然演講力成就了太多的名人,不管是商界還是政界,但也有不少人對於演講的認知是有誤區的。

就好像我們評價一個作者“文筆好”,不少人會習慣性覺得這個作者語句通暢、辭藻華美。但是實際上,沒有靈動的思想和豐滿的內容,是無論如何也撐不起一篇好文章的。拼筆力拼到最後,真正在拼的都是眼界、思考和積澱。

演講力也同樣如此。我們聽聞一個人 “口才”好,都會聯想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好像這種技能是天生的,一張嘴就會打開閥門呈自然噴射狀。因為“誇誇其談”這些比較負面的詞匯的存在,不少人對於“口才好”甚至有種莫名的抵觸,覺得“會說”和“能幹”一定是彼此矛盾的。從而不重視。

實際上,會說話只是演講力的一個表象。如果你將演講力進行拆分,會發現它是一個人綜合實力的冰山一角,在下面支撐著的,必然是他豐富的閱歷,海量的涉獵,堅定的三觀,有序的組織,以及自律的練習。

“演講”和空談截然不同。用力的煽情和空洞的忽悠只是低級的演講,而高級的演講力,絕對能夠對有效的執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甚至是有效執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如所有大戰之前,都少不了一場精彩的演說,清楚傳遞“為何而戰”的策略,甚至會比“如何而戰”的戰術,更能決定最終的成敗。

為什麽說演講力可以改變人的命運?

語言是人類產生誤會和隔閡的根源。

不管是職場還是家庭中,如果溝通不充分,表達不到位,我們都會在各種不必要的揣測、爭吵和解釋中浪費掉無數腦細胞和口水。

看電視劇時,戲里的男女主人公由於誤會而導致的爭吵和分離,是一個常用的梗,戲外的我們為之扼腕也應因此反思:多簡單的一個誤會啊,不就一句話的事兒嗎?

是啊,當局者迷,很多時候正是一句話的事兒,卻因為這句話說得不好,導致了需要更多的話去解釋和彌補。

而演講力正是告訴我們:這句關鍵的話到底應該怎麽說。用一個豁然開朗的視角,讓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難題迎刃而解。

擁有了出色的表達能力,會讓我們在各種目標傳達、團隊協作、競爭談判中無往不勝,為自己和他人節省大量寶貴時間。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創業者都是出色的演講者,並不是他們要忽悠、要畫餅、要給團隊打雞血,而是因為演講力實在是一個優秀leader的必備技能之一。例如在創業初期,“清楚地向合夥人和投資人描述自己想做什麽”這件事就是一個最基本要求,這件事做的好,項目的冷啟動就成功了一大半。

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是既能說,又能幹,或者“說”是為了“幹”的人。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在我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有提到過,是對我本人影響非常大的羅永浩老師。

40c0f26ef64a3e7fc176afcf6314f59f_副本

羅永浩身上有多重標簽:老師,商人,網紅,創業者,玩電影,做手機,各種跨界各種折騰。其中的一些身份很招粉,也有些身份會招黑。我個人最喜歡他的身份,是身為演講者的羅老師。不少羅黑會噴他拍的電影不好看,他做的錘子不好用,但是卻極少有人質疑他的演講水平不高超。

就像有人評價過的:脫口秀大師羅永浩明明靠一張嘴就可以登錄納斯達克,卻非要做手機。

就像他自己說過的:有些談不下來的人才、搞不定的投資者,我都會邀請來參加演講或發布會,然後,基本就妥了。

我曾有幸聽過羅老師的現場演講,他對著整個體育館幾千名學生狂侃兩小時,談青春的理想和沖動,也說現實的操蛋和殘酷。他不遺余力地批判別人,也毫不留情地自我剖析。

他的演講,不是在粉飾這個世界有多美,也不會騙你通過個人的努力就一定會改變整個世界。他會通過自己真實的經歷告訴你,你不能選擇你所處的環境有多爛,但你可以選擇逃避或抵抗,抑或做出一點反擊,這會決定周圍的世界是否會因為你而變得好一點點,還是變得更加爛。

是盲目無腦的“煽”,還是理性批判的“燃”,這是羅永浩與很多低級演講者的極大區別。

這就是為什麽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巨大的爭議和嘲諷終究會歸於沈寂,而頑強發出聲音成為經典語錄,比如他說:“通過幹幹凈凈賺錢讓人相信幹幹凈凈賺錢是可能的;通過理想實現讓人相信實現理想是可能的;通過改變世界讓人相信改變世界是可能的,即使是在中國。

沒有什麽比言行合一更能令人信服,他自己正是這些語錄的執著的踐行者,也因此影響了無數的年輕人。這也正是高級演講力的魅力所在:它不但可以改變演說者自身的命運,甚至可以改變很多其他人的命運。

演講力 創業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71

2017年小眾領域人才成香餑餑 想要漲薪還需掌握這些技能

年關已近,年終獎和年薪免不了成熱議話題。新的一年,你所在的領域是會降薪還是漲薪?

1月17日,國際招聘咨詢公司華德士發布《2017年全球薪資調查報告》。該報告稱,雖然中國市場存在放緩的趨勢,但2017年的招聘活動還將整體出現正面的增長。

具體到薪資,該報告認為2017年將呈現平穩的增長。比如留職者的薪酬將會平均增長5%~7%,而跳槽者的薪資漲幅大約為10%~15%。但所有行業都比較少會有30%以上的薪資增長。

華德士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貝明修(Matthew Bennett)表示:“隨著電子商務與金融科技行業的迅猛發展,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需求仍將保持強勁。此外,擁有出色溝通力和敏銳商業頭腦的雙語人才也將成為今年企業招聘的重點。”

自動化領域人才吃香

隨著中國經濟逐步向高科技和高端市場方向轉型,華德士認為中國雇傭市場對電子商務以及新技術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烈。

近年來,中國傳統制造業和工程行業增長放緩,也出現了工廠倒閉以及大規模裁員的現象,但上述報告認為,來自小眾領域的專業人才仍將受到歡迎,比如擁有自動化行業經驗,尤其是那些具有開發創新產品能力的專業人才。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名為《未來產業:自動化、就業與生產力》的報告,受自動化影響最大的國家為中國和印度。預計到2055年,包括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在內的自動化科技,將會取代現今一半的工作。

那麽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如何影響中國的就業和薪資變化?華德士蘇州分公司總監王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動化在很多人印象里是會減少工作崗位,但我並不認為。”

王穎認為,隨著中國制造業生產力的提升,如今沿海地區對於藍領工人的需求更多是供不應求,也就是說藍領變得稀缺而非沒有工作。“中國本土設備生產廠商都冒出來了,對於中國有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工程師需求量變得巨大。”在她看來,市場對於具有雙語和技術能力的人才需求尤其強烈,而項目經理也是2017年招聘的重點。自動化的發展也並不會對就業造成沖擊,更大的作用反而是提升生產力。

根據上述麥肯錫的報告,預計自動化可將全球生產力的按年增幅提升0.8~1.4個百分點。

就薪資而言,王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擁有上述技能的人才薪資預計在2017年會有超過15%的提高。

2017年最受追捧的職位和技能

除了自動化的工程師外,市場對於信息技術、電子商務、銀行與金融服務、銷售與市場營銷以及供應鏈與采購領域的人才也將繼續保持較高需求。上述報告預計這些行業的轉職者都將平均獲得15%~20%的薪資漲幅。

至於2017年最受追捧的職位,將相對集中在業務開發經理、信息技術管理員、數字營銷經理、網絡數據分析師、薪資與福利經理和精益生產經理這六大類。

上述報告稱,2017年市場最需要的六大技能為:數字和電子商務相關經驗、雙語能力、科技達人、立即提高銷售業績、理解國際慣例和中國市場以及商業洞察力。

也就是說,除了那些炙手可熱的電商、大數據以及高科技領域需要的技能與經驗外,隨著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加速發展,雙語能力以及理解國際慣例的能力也變得越來越值錢。

跳槽漲薪是留職者的兩倍

通過跳槽來達到漲工資的目的似乎已非新鮮事。和往年的調查結果相似,跳槽者的薪資漲幅將是留職者的近兩倍。根據上述報告,2017年留職者的薪資將會平均增長5%~7%,而跳槽者的薪資漲幅大約為10%~15%。

就公司以及招聘經理來說,如何探索人才保留政策,給予就業者更強的工作流動性和更靈活的工作時間以增強企業的吸引力仍然是一大挑戰。王穎表示:“企業必須不遺余力地宣傳自身文化,向求職者展現長遠的職業路徑和發展規劃,以此獲得更多青睞。”

那麽,跳槽漲薪是否就應該鼓勵跳槽?王穎認為,求職者的心態越來越趨於理性,除了薪酬增長外,多數人更關註職業的長遠發展,往往傾向於到更有發展潛力的公司或感興趣的項目上一展才華。值得註意的是,更換工作總是伴隨著風險和成本,因此並不鼓勵人們僅為了更高的薪水而跳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02

上海技能人才求職底氣足 經濟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

近日,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發布《上海市居民求職信心調查報告(2016)》(下稱《報告》),一系列數據表明,上海市技能人才求職底氣更足。

《報告》顯示,2016年度上海市居民求職信心指數為133.2,總體處於“信心較強”區間。其中,有職業技能證書的求職信心指數為156.9,高於上海市居民求職信心指數,也高於沒有任何職業技能的求職信心指數(129.4)。

同時,《報告》也顯示,大專學歷的求職信心指數為157.3,高於本科學歷的求職者(149.8)、研究生學歷的求職者(149.1)和高中及以下學歷的求職者(122.7)。大專學歷的求職者意向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制造、傳統服務等行業,這些行業正是技能人才集中的行業。這也進一步應證了技能人才求職底氣更足,這與上海近年來的努力分不開。

近年來,上海圍繞經濟轉型升級、建設“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強化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上海市參加職業技能培訓23.85萬人,同比增長31.04%。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到2015年末,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重達30.17%,較上年增長1個百分點,到2020年力爭達到35%,逐步接近發達國家平均35%~40%的水平。

截至2016年8月,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有76家,其中國家級培養基地10家,覆蓋的行業不僅有先進制造業,還有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現代農業等產業領域。

作為企業新型學徒制全國十個試點省市之一,2016年3月,上海巴士、強生、申通地鐵、上汽等市屬國企,東航等央企、龍工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企順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等民企,上海信息安全、燃氣、電梯等行業協會,以及上海臨港產業園區共11家單位成為首批試點單位。培養崗位覆蓋先進制造、運輸物流、公共安全運行、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的職業工種。

在建立首席技師制度方面,“十二五”期間上海已實施系列資助項目,從單純的榮譽激勵轉為資助項目。目前,上海對建立首席技師制度且有工作成效的企業,按照3萬~5萬元/人的標準予以經費資助。同時,上海依托首席技師在內的企業高技能領軍人才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 ,對成績顯著的工作室予以重點支持,按照10萬元/個的標準予以經費資助。“十二五”期間上海市已認定資助1021名首席技師、106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其中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共28個。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他們集團也實行首席技師制度,這些首席技師除享受原崗位待遇外,每月還享受技師津貼。此外集團還會為首席技師工作室開展相應的技術攻關提供相應的資金、工具設備、場地、人員等方面的支持。

其實,在2015年底,上海就發布了《上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30年)》(下稱《職教規劃》),提出對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結構進行調整,以實現人才對產業的支撐。

比如,制造大類鼓勵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節能環保設備、高端船舶與海洋功能設備等專業。

現代信息產業將與金融服務、汽車制造、現代貿易、機電設備制造和現代生物醫藥等產業高度融合,成為“互聯網+”時代上海新的支柱產業。《職教規劃》中明確提出“電子信息大類重點是專業建設方向的轉型升級,對口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業態發展。重點培育發展與移動互聯網、衛星導航、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穿戴設備、物聯網等新興業態相關的專業”。

為順應現代貿易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職教規劃》中提出,財經大類“重點擴大高職層次培養規模,在會計、國際貿易、連鎖經營等相關專業擴大中高職貫通培養。”

專家分析指出,近年來上海市用人單位對於技能人才的招聘需求迅速增長,各種“高、精、尖”產業對於技能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缺口也越來越大,技能人才“一匠難求”的現象已是上海人力資源市場的新常態。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技能人才將會受到更多用人單位的更大程度歡迎,收獲更多的社會認同感和職業榮譽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29

直擊MWC2017:智能手機比拼三大技能點

如果你已對智能手機形成固有印象,要知道,改變正在發生。

世界通信大會(MWC2017)上,各手機終端廠商的創新技術、看家本領,未必會立即應用在成熟的產品解決方案中,不過記者註意到,部分廠商也關註的新技術,將為手機行業帶來新的可能性。

虹膜識別

虹膜識別是基於人眼的虹膜進行身份識別,可用於安防,以及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場所。

三星Note7雖因爆炸召回,但Note7在新技術上的應用依舊博得了一些發燒友的好感,其中一項技術就是虹膜識別。

雖然虹膜識別並非首次出現在MWC智能終端展臺,不過,今年是這項技術最接近於產業化的一年——先進技術未必都適用於手機,因為只有足夠成熟的先進技術,才會提升用戶體驗。

第一財經記者在多個展臺發現了虹膜識別相關技術,值得註意的是,作為智能手機產業關鍵驅動者之一的芯片商,高通在MWC上展示了對虹膜識別的支持。

高通展出虹膜識別方案基於最新驍龍835芯片。該方案能快速識別人體虹膜,一個重要的優化是——識別速度的提升跨越了從先進技術到實用技術的體驗門檻。

“其實我們從810時代就有這個方案,然後是820以及到了現在的最新芯片都支持,而最新的方案接近於實用化。”高通的工程師張小鵬對記者說。

人工智能&5G技術


 

事實上,做到預測3年後的手機形態很難。屏幕是柔性的?交互通過語音?不再是“大長條”的形狀?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人工智能&5G技術成為新的基礎技術。

芯片商已經將人工智能技術作為重點公關方向,高通、英特爾莫不如此。

目前,蘋果有Siri,微軟有小娜,但體驗並不算特別驚艷。我們期待新的可能性。

另一項基礎技術是5G技術。

5G是MWC今年的大熱點,實際上我們看到的進展是,5G已不再是概念,而是確確實實的場景、技術支撐和標準化進展。

根據計劃,3月6日~9日在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市(Dubrovnik)舉行的下一次3GPP RAN全體會議中,包括AT&T、SK電訊等電信運營商,愛立信、華為、中興等設備商,高通、英特爾等芯片商,華為、vivo等終端廠商,將共同支持一個5G NR提案。

中興已經迫不及待在今年宣布了一款“千兆”速度手機。雖然,千兆上網速度還需要網絡層面的支持,需要應用的豐富,需要產業的進一步成熟。不過,它說明了一個事實——更快的網絡、更低延時的網絡,將為手機以及基於手機硬件的應用帶來更新的體驗、更多的創新可能性。

拍照技術

成本考量和用戶實際體驗,成為它們判斷某項技術是否成熟、是否值得應用的標準。雖然大量供應商展出了創新技術,但智能手機整機廠商,卻在MWC上更熱衷於相對保守但實用的拍照技術。

全球排名靠前的幾名國產手機廠商,不約而同地將拍照作為產品下一個主要競爭點。OPPO公司硬件總監白劍向記者確認,拍照技術對於OPPO獲得目標用戶認可的重要性。

2月27日,OPPO展示了“五倍無損變焦”技術演示樣機。實際上,不只是OPPO這樣想。在OPPO發布該技術的前一天,華為在MWC首日發布了P10,即采用第二代徠卡相機。

可以預料,拍照技術和實際體驗,依然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手機廠商爭奪的制高點,甚至競爭更加激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