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倡導“工匠精神”,要給技能人才體面的收入

“我們今年調研了造船、核電設備制造等企業,了解到普通技術工人的收入並不高,比銀行保險、房地產、計算機行業的收入要低很多,甚至有的比這些行業的平均收入還低,這是沒有想到的。因為人們經常說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逐漸會短缺,按說技術工人與其他行業的收入差距應該逐漸縮小才對,但調研發現並不是這樣。”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馮立果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選拔賽的時裝技術項目裁判陳義華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德國、澳大利亞等國技師的工資比本科畢業生甚至比大學教師的工資還要高。但在中國,技師收入比較低。

《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鼓勵企業采取協議薪酬、持股分紅等方式,試行年薪制和股權制、期權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

近年來,隨著我國發展工業強國戰略的提出,重視技能人才,重塑工匠精神被提上了日程。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我們要有很強的技術工人隊伍。

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工匠精神”,並在今年的“世界青年技能日”到來之際強調要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引導廣大青年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走上技能成長成才之路。

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工匠精神”,並在今年的“世界青年技能日”到來之際強調要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引導廣大青年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走上技能成長成才之路。

“從職業規劃角度,技術工人的上升通道可能也有限,同時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並不高,榮譽感並不強,現在即使賦予其一個‘大國工匠’的稱號,並沒有真正改變技術工人收入不高、不體面的現狀。”馮立果認為,中國技術工人的總體收入水平不高,可能跟中國制造業的總體水平不高有關系,制造的產品附加值不高,核心技術有限,甚至很多行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企業虧損,這種情況下技術工人收入肯定受行業、企業盈利情況的影響。

在建立首席技師制度方面,“十二五”期間上海已實施系列資助項目,從單純的榮譽激勵轉為資助項目。目前,上海對建立首席技師制度且有工作成效的企業,按照3萬~5萬元/人的標準予以經費資助。同時,上海依托首席技師在內的企業高技能領軍人才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 ,對成績顯著的工作室予以重點支持,按照10萬元/個的標準予以經費資助。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他們集團也實行首席技師制度,這些首席技師除享受原崗位待遇外,每月還享受技師津貼。此外集團還會為首席技師工作室開展相應的技術攻關提供相應的資金、工具設備、場地、人員等方面的支持,但在協議薪酬、持股分紅等方式上還未涉及。

馮立果表示,重視技能人才的收入,從晉升通道、工資形式、職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方方面面進行關照是好事情。“企業和工人其實是利益共同體,如果沒有真正調動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企業本身是沒有活力的。現在已有一些民營企業開始搞分紅制改革,私營老板僅占一部分股份,剩下的由核心員工持股。這種股權制方式既能讓企業老板不用怎麽操心管理,員工在股權制的激勵下,企業內部的運作也能進行地井然有序,甚至企業效益也能有非常大的提升。

此外,《意見》還提出要營造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定期組織開展全國性或區域性技術大賽或崗位練兵。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大賽的舉辦將有助於“以賽促教”,可以把比賽中的這種精度標準和職業規範貫穿到平時的職業教育中和技術工人的意識里,工匠精神的樹立貴在長期堅持和滲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