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 創業者要找對河流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537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對創業者就像是坐在一條橡皮艇上玩漂流,如果你的方向是大海,你只要用力往前劃就行,翻了船再爬上去,最終到達大海。但如果你最後只進了江河湖泊,我們一般不會投。

對創業者最難的判斷就是對他本人的判斷,我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學習能力很強,希望他能獨立思考,希望他認真聽你說話,但又不是什麽都聽你的。我們不喜歡羔羊一樣的創業者。

現在創業市場確實有一定的泡沫,甚至還有一些創業者進行數據造假,我想說的是,遇到這樣的創業者,投資人最多是賠錢離場,但創業者將終生受到懲罰,很難有人會再支持和相信他。

熊曉鴿出生於湖南湘潭,早年在新華社和一家美國媒體做過幾年記者,在美國他負責矽谷的報道,接觸了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

1992年,熊曉鴿以IDG董事長亞洲業務開發助理的身份回到中國,將風險投資概念引入中國創業市場。在過去的24年里,IDG幾乎成為了VC的代名詞。熊曉鴿也被稱為“中國VC第一人”和“中國VC拓荒者”。

投資人永遠在挑戰二八定律

我父親是個軍人,跟黃繼光是戰友,在上甘嶺戰役中炸掉了左腿,轉業後到湘潭鋼鐵廠工作。

文化大革命時期,父親受到迫害。但他樂觀、果敢和嚴格的身體鍛煉習慣傳給了我。這些也是做投資的必備素質。尤其是美國的投資界,把身體好作為投資人第一位素質來要求。除了健康的體魄外,投資人還需要有健全的心智,心態不好的話,特別容易影響別人的情緒,也影響你的判斷。

打仗講究“快慢”的節奏,什麽時候沖鋒,沖了多遠後要停一下,都有講究。一個勁沖過去,到了拼刺刀的時候就沒力氣了。做投資也是一樣,要抓住機會,捷足先登,但有時又要慢一點。

我們首先會看創業項目所處的市場是否足夠大,也就是說創業者要找對河流。我一直覺得,創業者就像是坐在一條橡皮艇上玩漂流,如果你的方向是大海,你只要用力往前劃就行,翻了船再爬上去,最終到達大海。但如果你最後只進了江河湖泊,我們一般不會投。尤其是當領域很小,創業者又很堅持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放棄,即便他做到了市場第一,我們也不會投,因為市場規模太小了。

其次我們會看他的產品是否夠創新,是否有想象力,是否容易被複制。有時候你個人的興趣可以幫你選出好的投資項目。

比如我們投資了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可以算是中國實景演出的締造者,我投資這家公司的一個很大原因是,我很看好目的地文化旅遊市場。目前演出主要是靠門票,一般票價的40%被旅行社拿走了。未來可以嘗試文化旅遊項目+移動互聯網的模式,通過移動互聯網來賣票,讓演出公司拿到更多的錢,這樣可以給演員更好的報酬,提供更好的服務,使觀眾得到更多實惠,演出的質量也就有保障了。

最後是看創業團隊的執行力和應變能力。對創業者最難的判斷就是對他本人的判斷,我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學習能力很強,希望他能獨立思考,希望他認真聽你說話,但又不是什麽都聽你的。我們不喜歡羔羊一樣的創業者。

成功的創業者永遠是少數。投資界有個二八定律,即投資100個項目,有20個能成功就非常不錯了。我們在中國投資了近400家公司,成功的超過80家。上次我在深圳聽紅杉的合夥人周逵說,美國紅杉過去40年投資了1000家左右的公司,約200家成功了。投資人永遠在挑戰二八定律。

好奇心很重要

如果你投資的是一些專業領域,你有相關的專業背景肯定會讓你更受創業者歡迎,你也更容易對項目價值做出準確判斷。但做投資的人跟記者一樣,一定要是個雜家。

比如在第一輪就投資了Facebook的投資人Jim Breyer,對歐洲文藝複興很有研究。Google的早期投資人Michael Moritz,在牛津大學是學歷史的,後來在美國《時代》雜誌做過記者。

我在湖南大學讀的是英語專業,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學的是新聞,在波士頓大學念的是傳播。我後來又在美國的費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和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習過。

在做投資之前,我在新華社和美國的一家電子雜誌做過幾年記者。記者和投資人的工作挺像的,首先要是一個有趣和有好奇心的人。

5歲時我把一個鬧鐘放到水缸里,想看看它在水里還能不能走。長大了之後就對手表很有興趣。我幾乎每年都會買一塊瑞士的機械表。愛表的人最在乎的是表的工藝,後來我接觸到一家叫做寺庫的公司,專門做奢侈品等高端消費市場,做現場盡職調查的時候,我在那買了兩塊表,覺得這個公司不錯,就投資了他們。

記者是尋找好的報道對象,投資人是尋找好的投資對象。記者要判斷是否有報道價值,投資人需要判斷是否有投資價值。

所不同的是,記者做完判斷後需要以最快速度把報道對象的故事寫出來告訴別人,但投資人決定投資某個創業者之後,往往跟他們說,我們可以投你,但你不要跟其他人聊了。投資人也一般會比較低調,往往等到所投項目成功了才會向外界提起。

在美國做記者的時候,我經常去矽谷采訪,認識了很多投資圈的人,其中包括IDG董事長麥戈文,我們都叫他老麥。

當時我正在另外一個出版公司,老板派我去香港,做面向亞洲四小龍的電子雜誌。但我覺得應該去中國發展,於是寫了個計劃書交到英國總部,但沒有被批準。

在我很失望的時候,老麥說讓我幫他來中國發展,我說可以,然後我們談待遇,我跟老麥說,我之前年薪4.2萬美元,現在一分不多要,半年後再根據表現調整,唯一的要求是我直接向他匯報,因為我痛恨公司的官僚主義。老麥給了我5萬美元。半年後主動問我對於薪水的期待,我開玩笑說怎麽也得翻倍吧,他居然很爽快地答應了。

做投資還要求你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團隊作戰意識。我們是第一家在中國搞合夥制的風險投資機構。我很幸運找到了周全等一批優秀的人作為合夥人。合夥人制度就像一個大家庭里有好幾個兄弟,每個人的性格和專長不同,有利益分配的時候,兄弟幾個要好好商量,需要對外“打架”的時候,兄弟們誰行誰上。

創業板推晚了十年

1998年10月,老麥聽說中國將於2000年開設創業板,公開承諾說,7年內將在中國投資10億美元。可是,到2003年的時候,我們只投出去兩億美元。

早年我在博鰲論壇上曾經問過決策層本屆政府是否推出創業板,當時沒有得到回答。政府還是覺得應該謹慎一點。

如果2000年左右就推出創業板,並且參照納斯達克的上市標準來弄的話,中國的很多公司都會留在國內上市,市值一定比他們現在的高,公司也會發展得更快。

為什麽中國企業去納斯達克,就是因為那里對上市企業沒有盈利要求。這對新興產業尤其重要。我們剛投資百度和騰訊時,中國整個互聯網用戶還不到2000萬人,這麽少的用戶是沒法賺錢的。到了2005年,互聯網用戶突破1億人,大家才開始慢慢賺錢。當時這些公司沒法在國內上市,因為中國股市對於盈利有嚴格要求。

實際上,好的公司在很長時間內是不盈利的,你看亞馬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盈利,但資本市場認可它。在快速發展階段,上市是為了募集發展資金,做大自己的規模,但現在中國的創業板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有盈利,這不符合技術創業型公司的發展規律。

當然,暴風科技的上市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的這一遺憾。

我們在暴風科技第一輪融資就進去了,先後用美元和人民幣基金投了兩次。暴風一開始也是想在國外上市,後來想轉型做移動互聯網,我們覺得做移動互聯網的話,國內市場更大,因為你的用戶、客戶和市場都在國內,所以我們很支持,幫著暴風一起拆除了VIE架構,但拆完VIE之後,國內的IPO一停就是兩年。

現在中國股市還有很多不符合創業發展規律的規定,比如要求上市公司在增發新股的時候需要證監部門批準,但在美國和香港,只要上市公司董事會批準就行。

創投市場已是一片紅海

我認為我們這代人做投資能出點成績,主要靠運氣。比我們聰明和勤奮的大有人在,但我們遇到了一個好國運,從我1992年開始做投資,到今天整個國家還是比較穩定的。

我們趕上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時代契機,中國加入WTO,進入全面開放時代。我們還幸運地趕上了互聯網的普及,出現了很多顛覆性的應用,讓我們有機會遇到很多優秀的創業公司。

十多年前,中國互聯網公司主要是靠模仿國外的商業模式。但現在中國很多商業模式已經跟國外差不多同步出現,甚至有了中國獨有的創新。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者已經沒有那麽多可模仿的對象,所有的東西都特別快,需要創業者做出真正的創新。對投資人來說,也是一個挑戰。過去你投一個項目,能知道國外有什麽可參考的公司,估值的時候也可以參考國外那些在納斯達克上市了的企業。但現在沒有可參照的公司了,你要賭這個商業模式到底是否能做出來,而這又取決於你能否做大規模。 

現在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多,投資人之間的競爭很激烈。上世紀90年代後期,我們投資圈的人在廣州的花園酒店一起聚餐,一張桌子都坐不滿。現在中國的風險投資基金是全世界最多的,可以說風投市場已是一片紅海。以前是創業者找投資人,現在是投資人搶項目。錢很多,但好的項目有限,給投資人留的決策時間變短了。你要做很好的功課,看好了項目盡快下手。創業者選擇多了後,對投資人來說項目的價格拉高了,投資回報率降低了。

現在創業市場確實有一定的泡沫,甚至還有一些創業者進行數據造假,我想說的是,遇到這樣的創業者,投資人最多是賠錢離場,但創業者將終生受到懲罰,很難有人會再支持和相信他。

對我們投資人來說,判斷是否造假就像教練拿到一張面試成績單,我們不會盲信,會進行仔細的盡職調查。

過去二十多年,我們也嘗試投資了一些領域,目前來看不算成功,比如我們很早布局過在線教育領域,但沒有投出成功的公司。事實上中國現在也沒有一家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在線教育公司,一說到教育依然是新東方等線下巨頭。這兩年在線教育開始有了不錯的發展,我們仍然繼續關註,並有所布局。

我的另一個遺憾是錯過了第一波電商的浪潮。盡管成功投資了百度和騰訊,但我們錯過了阿里巴巴。但其實不是我們不重視電商,我們早期也投資了一些電商公司,其中也有不錯的項目,但出現了判斷失誤,比如8848,是很不錯的項目,當時券商說等一等再上市,一等就錯過機會了,正好又趕上了那一輪互聯網泡沫破滅。如果當年8848能在泡沫破滅之前上市,今天中國電商行業的格局可能就不一樣了。

我們後來總結,錯過就是錯過,沒必要捶胸頓足,這是投資人必須有的心態。我們在做了充分研究後,仍舊看好電商領域,近幾年在生鮮、母嬰、奢侈品、時尚、淘品牌、海淘、B2B垂直、社交電商乃至微商等領域都有布局,所投公司包括我買網、貝貝網、寺庫、蘑菇街、韓都衣舍、茵曼女裝、三只松鼠、找鋼網、找塑料網和青蔥等。

BAT並非不可逾越

我們非常重視90後,除了公司成立90後基金外,我自己也跟90後打成一片。

我們投了很多90後的項目。我自己有個90後羽毛球教練,是前國家隊隊員。我還跟90後經常一起去唱K,跟他們一起去吃面,不是不服老,是要保持90後的心態。我一直開玩笑說,我也是90後,我是1992年出道做投資的嘛。

可以說,IDG要跟著這幫孩子一起再次創業。不僅是我,整個IDG合夥人團隊里的這些元老們,也都積極推動90後基金的成立。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創新和學習能力,對於看中了的機會,我們采取的是敢於嘗試、不怕失敗的策略。

最近有一些同事離開了IDG,很多人也在關心和討論IDG這樣的老牌VC的活法。我想說的是,一些年輕人希望自己闖出一片天空,在這個年代非常正常,我們完全支持和理解,今後大家也會有很多合作機會。我們的心態很開放,我認為IDG資本團隊就應該像中國乒乓球隊,雖然向全世界輸出了“海外軍團”,但中國乒乓球隊依然能夠長盛不衰。

現在BAT也在做投資,我們跟他們也有很多溝通和合作。比如雲鋒基金參與了我們投資的印象系列。我們投資的91無線,就賣給了百度。我們和BAT是有“血緣”關系的。

但我不認為BAT是創業者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其實BAT的壓力比大家想象的要大。以技術為導向的公司,要做到獨領風騷數十年是非常非常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41

熟齡夫妻找對3保障 膝下無子也不愁退休 他們收入不高 靠戒掉「呆儲蓄」存養老金

2015-11-30 TWM

想要有錢有閒無後顧之憂地享受退休生活,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只要做好退休金、醫療保險與信託的三重保障,即使目前薪資普通不高,你也可以從容享受退休生活。

五十三歲的劉耀鴻與四十五歲的太太姜心蕙,兩人共同在桃園濟世功德協進會任職,從事社會福利與公益活動的推廣。步入熟齡階段的他們,膝下無子且收入不豐。在理財規畫師的協助下,他們如何打造出一個物質無虞的退休生活,值得許多準退休族參考。

劉耀鴻夫妻家庭年收入合計約九十萬元。儘管兩人收入不高,但太太對於房地產投資頗有心得,原本在桃園也有兩戶房產市值約一千五百萬元,最近他們賣掉一間房子,手上有了四二○萬元的現金。另外一四四萬元現金則分別配置在儲蓄險、股票與基金上。

表面上看來生活無虞,但膝下無子的兩人,隨著先生打算六十歲退休(還有七年),兩人擔心退休後收入銳減,不禁產生危機感。尤其兩人無兒女,特別擔心退休安 養照護的保障。姜心蕙說:「我們退休後的想像很簡單,就是每人每月有三萬元的生活費,每年還有六萬元的旅遊預算,老了病了,有足夠的醫療保障,不再為錢煩 惱。」參與籌畫濟世功德協進會「託老所」等社福計畫的姜心蕙很感慨地說:「我們接觸過很多老人,協助他們安養的問題,看到他們子女不是無力奉養、就是嫌麻 煩互相推託,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不管你有沒有小孩,關於退休安養計畫,還是靠自己最實在。」

保障一:保終身長看險

選擇身故「不退回」 保費較便宜基於這樣的危機意識,讓他們夫妻每年的保險金支出,就花了三十幾萬元,占了家庭收入的三成左右。其中,光是儲蓄險就有三張,占了每年保費支出的 一半左右,年繳逾十萬元的保費。而他們也因常辦公益活動與退休規畫講座,有了「退休安養信託」觀念。

即使做了種種準備,兩夫妻仍懷有深深的惶恐,擔心目前的家庭理財狀況,是否能符合他們未來對退休生活的期待?

「針對退休規畫,許多人往往壽險、儲蓄險買太多,醫療保障卻不足。」暉捷財務規劃顧問總經理、亦是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黃信維點出劉耀鴻夫婦的盲點。

他指出,大多數的人買儲蓄險做退休理財規畫,最大的功能只是「強迫儲蓄」而已,年利率還追不上平均每年二%的通膨率。問題是,屆臨退休的族群,主要問題不在用強迫儲蓄解決收支問題,關鍵在於須找投資報酬率較高標的,彌補資金不夠的缺口。

針對劉耀鴻夫妻的案例,黃信維建議,他們可將兩張儲蓄型保單解除,把火力集中在保障型的保險。除了原本的住院醫療險,可強化重大疾病、殘扶險與長期看護醫療險(長看險)。

以終身型長看險來說,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投保人身故後「可以領回保費」,其年繳保費較高,適合預算充裕的人;另一種是身故後「無法領回保費」,年繳保費較前者便宜一半,適合預算有限、只求保障的投保人。

以一位三十歲男性購買終身型的長看險為例,一張二十年期,保額兩萬元,「身故可領回總保額的一.○六倍」的保單,年繳保費二萬二八六○元,比「身故無法領回的保單」年繳一萬一九四○元,多出一萬九二○元。

以這對夫妻為例,他會建議先生與與太太分別投保每月三萬元給付的終身長看險,但因兩人年齡偏高,兩人每年保費估計約十二萬元。

保障二:規畫「安養信託」若老年失智 由第三方支付花費膝下無子的兩人可著手規畫「安養信託」。

黃信維解釋,所謂的「退休金安養信託」,是年老如果失智,可用信託的方式,由第三方支付退休後花費。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種「長期看護保險金安養信託」。萬一夫妻同時失能,可由原先設定的「信託監察人」 協助指示做保單理賠。以這對夫妻為例,他們將信託監察人設為所任職的濟世功德協進會,即使同時發生失能,也能同時受到保險金的保障,而通常這些信託的門檻 僅十萬元,且到銀行設定的費用只要三千元,每次執行酌收理賠金額的千分之五至單次五百元不等的手續費,如此一來既方便又有保障。

保障三:不動產變現投資

找報酬五%標的 60歲存夠退休金至於退休金怎麼存才夠?黃信維分析,假設太太的預定餘命為八十五歲、先生為八十歲,目前太太離退休年齡還有十五年,先生離退休年齡還有七 年,若想達到夫妻兩人每月三萬元的退休計畫,經過每年二%的通膨率計算,總計需要一八二一萬元才夠。若扣掉夫妻領到往生的勞保年金總計七三四萬元,尚有近 一千一百萬元的缺口。

因此他建議,夫妻存款共約四百多萬元,可賣出手上的投資用不動產,清償貸款後挪出二百萬元,使夫妻共有六一八萬元可做投資。只要為這筆六一八萬元找到年報酬率五%的穩健標的,進行單筆或定期定額投資,兩人六十歲時,就可存到足夠的退休金。

「想有錢有閒、無後顧之憂享受退休生活,沒有想像中難!」做好退休理財規畫的姜心蕙說,終於放下心中大石頭,現在,他們夫妻更重視養生,對退休生活不再煩惱,而是滿心期待。

收支僅勉強平衡

對退休深感焦慮

—— 劉耀鴻夫妻現金流量表項目 男方 女方 年度總計 每月平均收入 工作收入 4萬 3.5萬 90萬 7.5萬年終獎金 4萬 3.5萬 7.5萬 6,300 理財性收入 1.5萬 1,200 小計 8萬 7萬 99萬 8.25萬支出 飲食 21.6萬 1.8萬服裝 1.5萬 1,250 居住費用(水、電、瓦斯、管理費) 2.8萬 2,300 日常雜支 3,000 3.6萬 3,000 交通 900 4,500 6.5萬 5,400

娛樂 12萬 1萬

保障型保險費 14.4萬

房屋貸款 23.7萬

稅金

(含房屋稅與地價稅) 8.7萬

小計 94.8萬

年度

結餘 4.2萬

劉耀鴻夫妻資產負債表

資產

項目 金額 占總資產比重(%)現金 427 18.02 儲蓄險 33.4 1.40 股票市值 14.9 0.63 基金市值 96.2 4.06 投資房產市值 858 36.40 自用房產市值 775 32.72 事業資產 18.9 0.79

債權 125 5.27

自用汽車 20 0.84 總計 2368.4 100

負債

項目 金額 占總資產

比重(%)

投資房地產

貸款 188.5 7.97

自用房地產

負債 122.3 5.16

其他 7.8 0.32

總計 318.6 13.5

註:總資產=資產+負債

資料來源:黃信維

整理:林心怡

準退休族 如何60歲前存夠養老金?—— 劉耀鴻夫妻理財規畫建議Step1強化保障型保險比重原本夫妻倆的儲蓄型保險比率偏高,建議減少,並加強保障型保險,讓退休恐面臨的醫療風險,無後顧之憂。

單位:萬元

年度支出 規畫前 規畫後

可用生活費 41 72

房貸利息 26.65 ─保障型保險 14.35 26.35 儲蓄型保險 12.6 ─總計 94.6 98.35 Step2挑報酬率5%標的假設太太預定餘命為85歲、先生為80歲,太太45歲離60歲退休還有15年,先生53歲離退休還有7年,若想夫妻退休後每月 可用3萬元,尋找年報酬率5%標的即能完成。

太太 先生

退休預計月支出 3 3

退休實際月支出

(加計2%通膨率) 4.04 3.45 應準備退休金 1072 749 勞保給付額 412 322 不足額缺口 660 427 新增標的預期報酬率 5% 5% 單筆投資金額 317 304 每月定期定額金額 2.46 4.25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88

找對戰友 小資族每年多賺一桶金 英文老師遇上工程師 合作無間

2016-02-08  TCW

人氣部落格「股市咖啡館」的成員安帥,原本是位平凡的補習班老師,她和投資盟友Bryan一樣, 都是月薪四萬元的小資族。兩人透過各自對期貨、股市研判操作的合作,為他們多賺一桶金。找到志同道合的投資夥伴,教學相長,是他們覺得最幸福的事。

喝咖啡、聊是非」是許多小資族下班後的小確幸,但對人氣部落格「股市咖啡館Stock Cafe」(http://taiwanfutures.pixnet.net/blog)的成員安帥(蘇育萱)與Bryan(黃柏鈞)來說「喝咖啡、聊投資、每年多賺一桶金」則是他們的大確幸。這個分別由期貨與股市投資人組成的團隊,有合資資金操作,也有各自的部位;但互補的合作模式,成功提高了他們的投資勝率。

股市菜鳥靠鴻海大賺

一檔股票來回操作 滾出二百萬今年三十五歲的蘇育萱,是英文補習班老師出身,老家在花蓮做小生意的她,從小就知道要賺大錢,就必須趁年輕承受適度的風險,不能只領死薪水,她很早就懂得「借低利息的錢,投資高報酬率商品」。期望能成為出色投資操盤手的她,在網路上取了個男性化的暱稱「安帥」。

安帥初試啼聲的股市獲利戰績,就是光靠鴻海一檔股票來回操作三趟,滾出二百萬元的資金。「那時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就是覺得股價已經到了歷史低點,投資勝率相對較高。」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二○○八年鴻海股價一度來到歷史低點五十二.六元,○九年二月,當鴻海股價反彈到六十幾元;當時二十八歲的她見機不可失,就以五%的利息,用保單質借五十萬元,加上多年來的積蓄,在平均成本六十五元附近,買進三十張鴻海,陸續在八十五元、一百元以上出脫。從一○年一月鴻海最高一五○元來看,光靠鴻海一檔股票就讓她進帳七位數字。

「坦白說,人家是輸錢急著找老師,而我是贏錢才積極找老師,而且拜師學藝的投資商品,是風險相對較高的期貨。

」安帥說,為了學好投資,她前後花了三、四十萬元,剛開始投資台指期一度讓她大賺;但在一一年,台股自九千點下殺至六六○九點期間,也讓她苦嘗大賠的滋味。

大賠後巧遇盟友

互相提供建言 讓他們敢在萬點作空「輸掉很多錢後,我開始檢視自己的交易紀錄,分析自己會賠大錢的原因,就是在於不懂得及時停損。」安帥說,一一年在一場投資理財課程中,他認識了專注股市投資的Bryan,成為在投資路上教學相長的合作夥伴。

「正因為我們都在投資路上大賠過,所以我們更懂得不要預設立場,與停損、停利的重要。」說話的Bryan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八年我篤信馬英九勝選後,台股行情大好,因此融資重押;沒想到五月過後持股大跌,在融資補繳幾次後,也只能被斷頭出場。」這次的經驗讓他領悟投資守紀律,與心理素質的重要。

「但有時候人在投資順遂之際,就是會有盲點、會忽略風險,這時夥伴扮演諫言角色就很重要。透過團隊成員的彼此提醒與心得分享,更能提高投資的勝率。」Bryan如此描繪由他一手促成投資團隊的初衷,並在一四年底打造「股市咖啡館」部落格,希望透過投資經驗的分享,可以幫助與他們一樣對投資有願景的人。

「像去年四月台股攻上萬點後,我們就陸續減碼持股,之後在兩個月內台股反覆回測九千五百點,直到六月三日那天,我不但在期貨反向作空,也增加T五○反一(看空台股的反向ETF)的布局,以因應台股轉空的風險;果然隔日台股一根長黑K,摜破了九千五百點的支撐。

」安帥說,在技術面上,她首重K線排列、型態,以及外資買賣超、摩根未平倉量等籌碼變化。

安帥分析去年六月三日轉作空的理由,以指數收在九五五六點來看,除了出現高檔K線連四黑外,外資也「由買轉賣」,出現連續性賣超達一四○億元;加上觀察摩台指避險空單時,摩台指未平倉量持續放大,至歷史高點二十萬張以上,都足以有反手作空的理由。這時他的空單停損點,會設在當天黑K線上緣的九六四五點,而這波放空期指與買進T五○反一,讓她獲利頗豐。

空頭時研究基本面

下一波多頭再起 才能把握機會安帥從期貨角度建議成員,現股操作必須降低持股、提高現金部位。於是,空頭趨勢下,Bryan決定把慣用的技術面選股操作暫時停機,把研究重心放在搜尋空頭中相對強勢的股票。「空頭中相對抗跌,甚至逆勢上漲的族群,可能是下一波多頭行情的領頭羊。」「空頭進出難免會減少許多,但卻是研究企業基本面與產業趨勢的好時機。」Bryan說道。

像這波空頭,Bryan就觀察到了汽車電子的同致,與生技股的雙美逆勢走強,少量試單也獲得頗豐的報酬率。這種研究對安帥及其他成員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因為等下一波多頭再起,他們已有較清楚的布局方向,挑到強勢股的機率較高,而不會等多頭賺錢機會來敲門時,錯失賺錢機會。

誰說投資一定要單打獨鬥、一個人承擔壓力?從安帥與Bryan的投資團隊身上,我們看到一加一大於二的團結力量。

小資男女幸福小錦囊

職場需要諍友才會成功,投資道路上需要諍友才更容易賺錢。

空頭時降低持股、減少操作,但反而是研究企業基本面與產業趨勢面的良機。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44

做對事、找對人、撐得久

2016-08-01  TCW

九年前,我們公司投資了一家網路公司,這家公司平均每年要賠三至四千萬元,連續賠了八年,一直到去年終於不再賠了,我終於鬆了一口氣,總算對公司有交代了!

一個記者問我:在長期虧損中,你都沒想到要停損嗎?是什麼原因讓你能撐這麼久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首先我要老實說,每年我都在想停損的事,每年看到財報上鉅額赤字,我都在思考,是不是該結束了?是不是該放棄了?

可是每一年,當檢討完,我最後都決定繼續撐下去,其實原因很簡單,這家公司所做的事,是一件「對的事」;而這家公司的經營團隊,都是「對的人」,既然是對的事,且也找到對的人來做,我們就應該有耐性,繼續支持,只要撐得夠久,就一定能看到好結果。

為什麼是「對的事」?這家公司做的是線上內容平台,讓所有想寫作的人,可以在線上開帳號、從事寫作。我分析:社會上一定有許多人有寫作的需求,因此提供寫作服務的線上平台,一定會被大眾認同。

再加上我們本身經營的就是內容服務,不論出書或出雜誌,都在提供專業的內容與知識,如果我們能再建立一個給大眾的內容創作平台,集結社會大眾生產的內容,屆時把專業生產的內容(PGC)和大眾生產的內容(UGC)整合在一起,這不就太完美了嗎?因此這是一件我們該做的事,也是一件對的事。

其次我們找對了人嗎?錯的人會把對的事做錯,因此對的人非常重要,每年我都要我的團隊證明他們是對的人。

證明的方法也很簡單,每年我們都會檢查團隊的工作成果,看看創作人數是否增加?每日新增的文章數是否增加?每天上網的瀏覽人數是否增加?使用者對我們的服務是否更支持?當然,最基本的財務數字也要檢討:看看每年的營收是否成長?

如果這些項目,都出現正向的成長趨勢,那我就可以假設我們是「找對人」了,我們的團隊是可以信賴的團隊。

每年我做完「做對事」與「找對人」的檢查後,我的煎熬才剛剛開始,我必須下決心再支持這個計畫,然後設法去籌措足夠的資金,當然我也要去完成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說帖,去說服我們的董事會,讓他們繼續支持我的決定!

在這些年中,我不斷的告訴我自己:在「做對事」、「找對人」之後,我們就必須「撐得久」,只要撐得夠久,就算萬古如長夜,黎明終究也有到來的一天。

我非常感謝我的團隊,他們用他們的努力與投入,把事情做對。我也非常感謝我的老闆、董事會,他們用信賴,讓我們能證實我們有能力把事情做對。

當我們面臨經營的挑戰時,「做對事,找對人,撐得久」,是我們逆轉勝的三段思考。

何飛鵬部落格:feipengho.pixnet.net/blog何飛鵬自慢粉絲團:www.facebook.com/hofeipeng

撰文者何飛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79

致CEO:花70%的時間磨合團隊,不如先花50%的時間找對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5/162783.shtml

致CEO:花70%的時間磨合團隊,不如先花50%的時間找對人
小飯桌 小飯桌

致CEO:花70%的時間磨合團隊,不如先花50%的時間找對人

市場上的人才都是“優質優價”,想花小錢辦大事,基本沒可能,或者不長久。

本文由小飯桌(微信ID:xfz008)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徐洋

我曾幫一家電商公司招過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這個人曾是某明星創業公司的二號員工,有把公司營收從0做到6億的經驗,擁有豐富的供應鏈和運營經驗,是全能型人才。

有兩家公司都想挖他,最後他選擇了離家近的公司。

他清楚公司價值所在,一上來就選擇了期權,連高薪都不要。加入半年後,把主營業務扭虧為盈,然後公司順利融資到C輪。

而另一家公司引進其他人才,在供應鏈方面給公司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最後公司倒閉。

這是我獵頭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它讓我真正明白了,人,特別是精英人才的招與留,對於創業公司而言,事關生死。

e8f50699f5bc7e96c153bccfcf3857f7

作為一個閱人無數、閱公司無數的獵頭,我就想與各位CEO分享一下,如何鎖定並拿下高級人才,穩定團隊,培育團隊中流砥柱。

為什麽有些人,就算“傾家蕩產”你也得拿下?

“不讓我投,我就給你打工吧。”2014年6月,當時代表高盛投資、卻再三遭拒的柳青對程維說。

兩天後,程維約她正式談加盟,落腳談到薪水。當時與快的補貼大戰中,滴滴最高記錄是每天燒錢3000萬美元。柳青在高盛年薪千萬,資金緊張的程維又該如何付至少200萬美元的薪水呢?

程維一臉鎮定,維持著笑瞇瞇的表情,心里卻唱起忐忑。那時滴滴薪水最高的人年薪也不過25萬。

回到公司,程維做了兩個決定:

一是繼續跟柳青談判,用股權的方式來調整她的薪水;

二是找來公司財務總監,只說了一句話,不管你用裁員還是其他方式縮減流水,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挖來柳青。

結果我們都知道,2014年底,入職不到半年的柳青主導了滴滴F輪7億美元融資。

我再舉個例子:

當年谷歌打算進中國時,中國區總裁人選很難確定。海德思哲和谷歌分析的結論是,如果要進入中國,最大的障礙是缺少本土技術人才。因此,這個候選人必須具有一個很核心的能力——感召力,才能把技術人才提前鎖定。他們與200多個華人職業經理人溝通過後,發現當時的微博大V李開複最為合適。

李開複入職第一年,在全國各地各大高校進行巡回演講,那一年谷歌中國在中國招了2000多名知名高校畢業生。

這故事在我們獵頭界廣為傳頌,我想用它說明的是:戰略級人才挖角,是CEO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落地、必須親力親為的事情。

而如果沒有站在公司戰略的高度去思考,CEO們有的時候真的會把自己坑死。

f35fb5bd6c1b492f622e37745edf5a4e_meitu_16

我再給各位舉個反例:

有個做直播的創業者打算轉行做電商,找到我。他說自己公司做電商的優勢在於流量大,用戶黏性好。

我當時額頭就冒出黑線——這些數據對於做電商其實幫助很小,目測創始人對於業務想得不是很清晰。我只好問:“你打算用什麽樣的代價,去完成這個目標呢?”

“我就想用一萬五左右的月薪,招個運營。如果可以的話就繼續開展這個業務,如果不行就再換個方向。”

我頓時眼前一黑:一萬五招個運營專員工資確實很高,可關鍵一個運營專員根本搞不定這攤事啊?憑著不堅定的決心和這麽低的投入,如果繼續這樣,做這個項目基本沒戲。

這個例子我想說明的是,市場上的人才都是“優質優價”,想花小錢辦大事,基本沒可能,或者不長久。

所以啊,老板們,敲黑板,該出手時就出手,該高薪就不要吝嗇,猶豫就等於永遠錯失良機。

什麽時候高薪挖人是大殺器?

如果你正遇上這兩種情況,我建議你果斷用高薪砸暈對方:

一是,當新引進人才可以加速融資速度時,必須要舍得花錢。

資本寒冬時,互聯網金融企業常常用幾百萬年薪挖金融局、銀監會公務員出身的人。

金融行業受政策影響巨大,經濟下行時候,國家勢必會加強對金融的監管,這個時候下重註要挖人,可以規避政策風險、加速融資。

二是,兩家業務相近的公司競爭白熱化時,也不妨試試破壞性挖角。

比如,有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都是遊戲,產品類似,還在相互抄襲。那麽對於其中一家公司來說,用三倍的薪水挖另一家公司的遊戲主程就不失為明智之選。

同一賽道創業,兩個公司不相上下,先融到下一輪的公司極有可能贏家通吃,率先在這個細分領域沖出來。這種時候,高薪挖人只是打擊競爭對手的一種手段。

不過,敢於高薪挖人的CEO通常是這兩類:一類是能迅速把事物本質點出,他會很清楚地知道公司的問題是什麽,也知道自己要什麽樣的人才去解決這個問題;另一類則是不多見的明星創始人。

招人留人的三種正確姿勢

當然,為避免空降高管把組織搞得雞飛狗跳,高薪挖人成為公司走向不歸路的開始,強烈推薦各位老板這樣三步走:

Step1:實行BOSS團制度

公司引進核心高管時,最好讓其他所有高管都參與面試。一面時可以由創始人單獨進行,二面、三面時要與未來共事的同事進行接觸。

這樣一個人是否入職就是大家一起拍板、共同決策的結果。這樣做的好處是公司不容易出現山頭政治,由於是集體的決定,所以大家更願意配合新同事開展工作,不會當他是外來人而另外抱團;當這個人最後表現不如人意時,大家也可以理智評估去留,減少團隊因此沖突的可能性。

在面試時,還可以動用一切人脈,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加入面試,對面試者的專業素養和過往經歷進行核實。

Step2:給招人留出充足空間

對創始人來說,招聘是為了戰略目標服務,但由於戰略可能經常變,所以招人的彈性要大,此時要把候選人的潛力列為考察重點。

打個比方來說,某CEO要招一個做社交的產品經理,社交形態豐富,包括社區、APP、直播等等,如果只招一個有做直播經驗的人,就並不是最優解。

在創始人發現方向需要調整時,比如不得不去做社交短視頻,那此時就需要一個有學習能力並且能適應業務微調的產品經理。

當CEO允許招聘空間有彈性時,有潛力的員工能夠適應創業公司天生的這種變化,這樣可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Step3:支付薪水的正確姿勢

話分兩頭,盡管做好了高薪準備,但在談薪水的時候,你也要說清高薪、低薪+期權方式的優劣:

拿較低的薪水通常對應聘者更有利,因為團隊容錯率更高;而高薪相當於提前變現,這意味著容錯率特別低。

如果對方選擇高薪,作為創業公司CEO的你可以大膽給錢,但給錢的方式一定要嚴格,甚至要比上市公司還要嚴。你可以開出兩個人的薪水,要求該人去做三個人的工作。

阿里巴巴的做法是,公司表現最一般的員工每年發15個月的薪水,最好的員工可以給到27個月。其實這種保持饑餓感的方式最適合創業公司,薪水數目由應聘者定,支付方式由公司定:如果可以完成KPI,除高薪還有額外獎勵;如果做不到,可能幾個月就被開掉。

你也可以選擇延緩發放高薪,比如承諾下一輪融資到賬以後工資翻1.5倍或者2倍。很多創業公司已經開始這麽做了,這是用來吸引核心人才的一種手段。當然如果入職後做得不好,也要盡快清理出團隊。

尖兵留不住,公司不進步

我們把企業里的員工分為三類:

第一類,普通的員工,主要負責日常執行,換誰一樣幹。

第二類,有潛力的人才,在執行中實現創新,並且能夠適應公司的微調。

第三類,是我們說不可或缺的負責人,公司沒有辦法不用。這樣的人可能是從明星公司挖來,也可能有特別多的資源,這樣的人離開後公司就無法正常運轉。

不同的人對待的方式就不一樣,激勵機制也不同。

普通員工,只要保證能拿到工資,保證正常上下班,不要讓這些員工心生怨恨就足夠。

明星員工加入之後,能迅速做起公司的某塊業務,不過這樣的人通常會覺得創業成功希望渺茫,變現更為實際。如果你不開高薪,這種人就會迅速被其他公司搶走。

而第二種人能擔事、有創業精神,是創業尖兵,這樣的人一定要牢牢盯住。這種人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可塑性,要為他們的渴望創造成長的環境。

公司里面最拔尖的那10%人才,是未來整個公司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源泉。這種人才數量不夠公司就會死氣沈沈,只能按照上級的要求執行。這些尖兵一定要全部留住,少一個人,公司發展就可能慢好幾年。

老板要把自己從具體事務中解放

77fb5566d74036727c4974a650ac1b52

CEO要多花時間在人和戰略上面,要占50%的精力,而不是主要陷入事情本身。這是楊浩湧在第二次創業的經驗,我也把這句話送給各位創業者。

打造團隊這件事不能假手於人。如果用一兩周時間把人找來,後面要花幾個月去改造,不斷地跟在他後面,看他做的怎麽樣,不斷提改進意見,那招聘其實就是失敗的。

應該在前期找人上多下功夫,好的人才值得花非常多的時間去發現和溝通。如果CEO 70%的時間都在做具體事情上,那只能說明你的團隊還不夠強。

CEO應該打造一支優良團隊,把自己從具體事務中解放,將註意力放到更重要的地方。

CEO 獵頭 團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794

理財第一波:有物業較易找對象?

1 : GS(14)@2012-11-03 14:48: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03/18056075
中大有調查指出,有接近六成的人認為,有物業在手會較易找到結婚對象,顯示了相當根深柢固的傳統思想。
作為父母,當然希望女兒嫁給一個有物業的男士。所謂有物業,有仍在供款的,也有已供完的。前者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後者才真正擁有物業。年紀輕輕便供完物業的人絕無僅有,已供完的相信會較成熟。在很多人的眼中,有物業代表穩陣,也代表顧家,是結婚的好對象。
在現今借貸當道的世代,這種傳統思想不一定是對的。一位男士有樓在手,如果是仍在供款的話,是一項負債,他擁有的業權相當少。每月仍然要拿薪金的三分之一到四成來供樓。萬一公司裁員或減薪,又或是遇上經濟不景,很難說這是穩健。
弄清是資產還是負債
有物業在手的代表上了車,但這輛是要不停付款的車。上了車,無疑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但仍與穩健相距甚遠。
如果有一位男士,他每月的收入豐厚,絕對有能力買樓,只是他不想當樓奴,也想靈活地根據個人上班等需要來找居所,亦因為要更好地利用公司的房屋津貼來拿取稅務優惠,他不買樓,而是租樓。這不可以說他不是一個好對象。
好的對象應該是有穩健的經濟基礎,不一定要投資物業;應該是有穩定的收入,而且有一個居所,以及充足的流動資金。單看有物業而弄不清是資產還是負債,便斷定是較好的對象時,只會令人覺得膚淺。
有朋友現正供樓,他的收入不高,用上了相當的部份來供樓,他的女友應以他為榮才是。但原來他相當吝嗇,每逢大夥兒出外用膳時,總是「借尿遁」逃避付款,要由女友支付,令女友在朋友面前相當失禮,這是理想的對象嗎?
李兆波(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講師)
2 : dcdc(1215)@2012-11-03 15:17:26

好現實. 試過同一普通女性朋友父母食飯, 可能佢地有所誤會, 借d移, 問你住邊? 買定租? 係唔係同屋企人住? 居屋定私樓? 月入多少? 有冇揸車 ..... 最攪笑, 我話細個係新界住, 就問我係唔係原居民, 係唔係有丁權? 原居民也有分加?
3 : 肥B(18468)@2012-11-05 17:24:25

乜人都有, 睇下大家際遇姐....

父母無得選擇, 老婆老公可以, 要唔要同那個另一半組織家庭, 真係要好好的考慮清楚, 除非另一半真係無屋企人, 否則, 兩個人的「結合」, 唔單止係兩位主角的心靈和肉體上的結合, 而係兩個唔同姓氏的族群互相結合, 當中產生的「化學作用」可以唔細, 而且正面定負面都好難講....
4 : GS(14)@2012-11-05 21:40:38

3樓提及
乜人都有, 睇下大家際遇姐....
父母無得選擇, 老婆老公可以, 要唔要同那個另一半組織家庭, 真係要好好的考慮清楚, 除非另一半真係無屋企人, 否則, 兩個人的「結合」, 唔單止係兩位主角的心靈和肉體上的結合, 而係兩個唔同姓氏的族群互相結合, 當中產生的「化學作用」可以唔細, 而且正面定負面都好難講....


咁你的經驗是點
5 : 肥B(18468)@2012-11-06 10:25:22

sorry, memesmiley
6 : Wilbur(1931)@2012-11-06 16:12:19

2樓提及
好現實. 試過同一普通女性朋友父母食飯, 可能佢地有所誤會, 借d移, 問你住邊? 買定租? 係唔係同屋企人住? 居屋定私樓? 月入多少? 有冇揸車 ..... 最攪笑, 我話細個係新界住, 就問我係唔係原居民, 係唔係有丁權? 原居民也有分加?


有一次做兄弟

晏晝係酒樓食飯

d姊妹問一陣間搭咩車去婚宴場地

我地話搭的士

其中一個姊妹碌大對眼,大叫:

"乜你地冇人有揸車架~~~o下~~~???!!!" smiley
7 : 肥B(18468)@2012-11-06 16:58:18

咁只代表這位女仕唔夠大體....

亦明確咁話俾各兄弟聽, 大家唔0岩CHANNEL, 幾好丫, 唔駛估估下, 可以從PHONEBOOK中直接刪除記錄了~
8 : dcdc(1215)@2012-11-06 18:11:01

6樓提及
2樓提及
好現實. 試過同一普通女性朋友父母食飯, 可能佢地有所誤會, 借d移, 問你住邊? 買定租? 係唔係同屋企人住? 居屋定私樓? 月入多少? 有冇揸車 ..... 最攪笑, 我話細個係新界住, 就問我係唔係原居民, 係唔係有丁權? 原居民也有分加?

有一次做兄弟
晏晝係酒樓食飯
d姊妹問一陣間搭咩車去婚宴場地
我地話搭的士
其中一個姊妹碌大對眼,大叫:
"乜你地冇人有揸車架~~~o下~~~???!!!" smiley


有車真係溝女既利噐.

同佢講, 坐我架車, 要跟我消夜直落過夜, 啱既, 就跟我上車喇.
9 : dcdc(1215)@2012-11-06 18:13:19

7樓提及
咁只代表這位女仕唔夠大體....
亦明確咁話俾各兄弟聽, 大家唔0岩CHANNEL, 幾好丫, 唔駛估估下, 可以從PHONEBOOK中直接刪除記錄了~


玩下無所謂, 返屋企就唔好喇.  食家朋友同我講, 而d女最易上.
10 : GS(14)@2012-11-06 22:53:07

9樓提及
7樓提及
咁只代表這位女仕唔夠大體....
亦明確咁話俾各兄弟聽, 大家唔0岩CHANNEL, 幾好丫, 唔駛估估下, 可以從PHONEBOOK中直接刪除記錄了~

玩下無所謂, 返屋企就唔好喇. 食家朋友同我講, 而d女最易上.


點解呢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42

找對中介公司 借五成按揭不難

1 : GS(14)@2017-07-08 20:50:09

【明報專訊】香港人買日本物業可以做按揭,日本銀行對申請人收入門檻要求不算高,大約每年收入800萬日圓(約55萬港元)或以上,最主要問題是港人對當地申請按揭不熟悉,有實質操作經驗的業界也未必多。

Skytree Strategy提供資料指,申請人只要符合銀行要求的入息下限條件,配合日本按揭貸款要求,能夠借出五成或以上的個案比比皆是。只要準買家找對了中介公司協助,是絕對可以做按揭的,而個別例子甚至可以借到五成半。

有的香港客戶在日本的中資銀行機構承辦按揭,此等銀行會查看客人在香港的信貸紀錄,若在香港已經借爆,就較難成功在日本申請按揭。

[龍彩霞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94&issue=201707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3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