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借殼新規補制度漏洞 垃圾股打回原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867.html

借殼新規一出,ST 股應聲跌停。隨著監管層對炒作、忽悠式借殼上市的打擊,垃圾股“草雞變鳳凰”將成為過去時。

證監會近日宣布修訂重組規則,重點規範借殼上市。圍剿“花樣借殼”為A股正本清源,試圖扭轉“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促使市場真正實現優勝劣汰。明晰界定控制權轉移,堵住“曲線借殼”;禁止配套融資,切斷牟利“血源”;禁止違法違規者賣殼,畫出紅線逼退“僵屍股”。“借殼上市交易當中有很多亂象,虛假重組、忽悠式重組、圈錢式重組等充斥其中,並購方與被並購方聯手炒作,交易雙方都是贏家,普通投資者卻是最終的買單人。”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

董登新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些問題背後反映出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資金脫實向虛,不利於上市公司主業持續經營。

上海申銀萬國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也表示,專業經營主業者不被正視、熱衷忽悠炒作者卻受到瘋狂追捧,這樣的市場風氣對資本市場真正發揮投融資功能和定價功能,都十分不利。他認為,借殼新規影響很大,首先市場將會經歷一輪“擠泡沫”,接下來會面臨一場大分化。借殼新規沒有完全堵上真正的借殼之路,有轉型需求的公司依然可以借殼上市。

多只賣殼股跌停

證監會上周五密集發布多項新政,其中修改重組辦法、規避“花樣借殼”的措施對市場影響最為直接。經過一個周末的發酵,周一市場一開盤,新規的威力就釋放了出來。

整體上看,滬深股市漲跌幅較小,市場走勢平穩。但ST 股整體波動劇烈,*ST 黑豹、*ST 蒙發、*ST 山水、*ST 亞星、ST 亞太等多只股票早間跌停。這些股票的應聲下跌,直接原因就是證監會上周五公布的借殼新規。

6 月17 日,證監會宣布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辦法》(下稱《重組辦法》)公開征求意見,並直接表示此次修改的重點是規範重組上市,即借殼上市。從具體修改內容上,定量與定性結合,打擊變相借殼,遏制重組套利,針對性非常強。

修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證監會將完善重組上市認定標準,參照香港等國際成熟市場經驗,細化“控制權變更”的認定標準,完善關於購買資產規模的判斷指標,明確首次累計原則的期限。第二,完善配套監管,取消重組上市的配套融資,提高對重組方的實力要求;遏制短期投機和概念炒作,上市公司原控股股東與新進入控股股東的股份都要求鎖定36 個月,其他新進入股東的鎖定期從目前12 個月延長到24 個月;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近三年內存在違法違規或一年內被交易所公開譴責的,不得賣殼。第三,全面監管,強化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及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在重組上市過程中的責任,加大問責力度。

目前界定重組上市交易規模僅有資產總額一個判斷指標,容易規避。變相借殼雖然玩法有很多,但核心都是一點,即利用收購資產的計算規則使得收購資產占上市公司總資產比例不足100%,只購買部分股份以獲得標的控制權。為了堵住這一漏洞,此次修改規則設置了三重約束。一是從量化標準上增加指標,二是,在量化指標外,還增設主營業務根本變化的特殊指標。三是還增設兜底條款,即“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情形”。通過這一規定,規避借殼的其他行為也將難逃監管。通過以上約束,“類借殼”幾無可能。同時,新規直接取消了重組上市的配套融資,對重組雙方的實力都提出較高要求,從多個方面遏制重組過程中的高額套利和利益輸送。同時,新規延長了重組各方股東的持股鎖定期,“上市套現、快速退出”成為過去。

借殼新規威力巨大,其中禁止違法違規者賣殼對市場的影響更是立竿見影。《第一財經日報》根據Wind 統計發現,僅2015 年1 月以來受到證監會公開處罰的上市公司就達到134 家,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38 家。其中被處罰或譴責的ST 公司就有11 家,包括*ST合金、*ST 恒立、*ST 生物、*ST 舜船、*ST 烯碳、*ST 新億、*ST 黑豹、*ST 亞星、ST 亞太、*ST 蒙發、*ST 山水等。

上述11 只ST 股中,除去前6 只處於停牌階段的股票,其余股票在周一上午全部跌停。

註冊制才能治本

打擊炒作、忽悠、圈錢,本質上是促使市場回歸本來的投融資和定價功能,扭轉資金“脫實向虛”的局面。證監會在這一點上已經多次表達了明確的態度。

證監會發言人鄧舸上周五也表示,這一次修改規則旨在給“炒殼”降溫,促進市場估值體系的理性修複,繼續支持通過並購重組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在此之前,證監會為嚴格借殼上市曾將審核標準提高至“與IPO 等同”。但是具體到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當中,部分企業通過“分步走”、“曲線借殼”等方式,利用規則漏洞規避控制權變更以及資產比重指標的紅線,讓“等同於IPO”的借殼規則形同虛設。

董登新認為,監管層在無奈之下對規則修修補補,按照以往情況來看,這種做法主要是治標,很難治本。並購重組手法五花八門,花樣應有盡有。要想真正防範重組亂象,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制度的源頭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而源頭就是股票發行制度,要推動註冊制改革,理順上市通道。“IPO 通道不暢,企業排隊動力下降,反過來就更願意在借殼上市上賭一把。寧願到二級市場上買垃圾殼,也不願意IPO 排隊,沒有明確預期。因為借殼上市至少是一個相對確定的、短期可以實現的目標,配以大額定向增發,可以繞過新股上市制度。”董登新表示,只有註冊制能夠讓IPO 的成本降下來,效率大幅提升,這樣才可以打消企業曲線上市的動機,讓垃圾股回歸。“註冊制這一步,我們躲不過去的,還是要下決心將這一步跨過去。”李慧勇也認為,資本市場非常需要信心,經過這場治理整頓,可能會有更多資金回歸主業,這有助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也有助於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上市公司不專註主營業務、不立足實業,熱衷於資本運作、自我炒作,投資者也不去研究公司的實際價值,而是熱衷於打聽借殼、重組消息,這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資本市場上一道特殊的’風景線’。”李慧勇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隨著市場分化,純粹玩資本遊戲的垃圾股、僵屍股,將逐漸被投資者所拋棄,借殼新規將有助於剎住資本市場歪風、樹資源配置的正氣。

李慧勇也認為,註冊制改革不能停止,不過註冊制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在信息披露制度、退市制度等逐漸完善之後,市場各方歸位盡責,市場有效性大大提升之後,註冊制就會水到渠成。本質而言,註冊制實質上是政府放權給市場。在市場自己還不能良性運行的情況下,貿然市場化、貿然推進註冊制會是一場災難。據本報了解,目前受到新規紅線約束的企業和投行,已經在馬不停蹄地與時間賽跑。參照上一次證監會修改《重組辦法》,公布征求意見稿是在2014 年7 月,正式發布是在2014 年10 月,整個周期為3 個月。投行人士預計,如果在未來三個月內借殼上市交易未完成股東大會階段,則面臨推翻重做甚至取消交易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41

借殼新規補制度漏洞 垃圾股打回原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563.html

借殼新規一出,ST股應聲跌停。隨著監管層對炒作、忽悠式借殼上市的打擊,垃圾股“草雞變鳳凰”將成為過去時。

證監會近日宣布修訂重組規則,重點規範借殼上市。圍剿“花樣借殼”為A股正本清源,試圖扭轉“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促使市場真正實現優勝劣汰。明晰界定控制權轉移,堵住“曲線借殼”;禁止配套融資,切斷牟利“血源”;禁止違法違規者賣殼,畫出紅線逼退“僵屍股”。

“借殼上市交易當中有很多亂象,虛假重組、忽悠式重組、圈錢式重組等充斥其中,並購方與被並購方聯手炒作,交易雙方都是贏家,普通投資者卻是最終的買單人。”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些問題背後反映出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資金脫實向虛,不利於上市公司主業持續經營。

上海申銀萬國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也表示,專業經營主業者不被正視、熱衷忽悠炒作者卻受到瘋狂追捧,這樣的市場風氣對資本市場真正發揮投融資功能和定價功能,都十分不利。他認為,借殼新規影響很大,首先市場將會經歷一輪“擠泡沫”,接下來會面臨一場大分化。借殼新規沒有完全堵上真正的借殼之路,有轉型需求的公司依然可以借殼上市。

多只賣殼股跌停

證監會上周五密集發布多項新政,其中修改重組辦法、規避“花樣借殼”的措施對市場影響最為直接。經過一個周末的發酵,周一市場一開盤,新規的威力就釋放了出來。

整體上看,滬深股市漲跌幅較小,市場走勢平穩。但ST股整體波動劇烈,*ST黑豹、*ST蒙發、*ST山水、*ST亞星、ST亞太等多只股票早間跌停。這些股票的應聲下跌,直接原因就是證監會上周五公布的借殼新規。

6月17日,證監會宣布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辦法》(下稱《重組辦法》)公開征求意見,並直接表示此次修改的重點是規範重組上市,即借殼上市。從具體修改內容上,定量與定性結合,打擊變相借殼,遏制重組套利,針對性非常強。

修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證監會將完善重組上市認定標準,參照香港等國際成熟市場經驗,細化“控制權變更”的認定標準,完善關於購買資產規模的判斷指標,明確首次累計原則的期限。

第二,完善配套監管,取消重組上市的配套融資,提高對重組方的實力要求;遏制短期投機和概念炒作,上市公司原控股股東與新進入控股股東的股份都要求鎖定36個月,其他新進入股東的鎖定期從目前12個月延長到24個月;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近三年內存在違法違規或一年內被交易所公開譴責的,不得賣殼。第三,全面監管,強化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及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在重組上市過程中的責任,加大問責力度。

目前界定重組上市交易規模僅有資產總額一個判斷指標,容易規避。變相借殼雖然玩法有很多,但核心都是一點,即利用收購資產的計算規則使得收購資產占上市公司總資產比例不足100%,只購買部分股份以獲得標的控制權。

為了堵住這一漏洞,此次修改規則設置了三重約束。一是從量化標準上增加指標,二是,在量化指標外,還增設主營業務根本變化的特殊指標。三是還增設兜底條款,即“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情形”。通過這一規定,規避借殼的其他行為也將難逃監管。

通過以上約束,“類借殼”幾無可能。同時,新規直接取消了重組上市的配套融資,對重組雙方的實力都提出較高要求,從多個方面遏制重組過程中的高額套利和利益輸送。同時,新規延長了重組各方股東的持股鎖定期,“上市套現、快速退出”成為過去。

借殼新規威力巨大,其中禁止違法違規者賣殼對市場的影響更是立竿見影。《第一財經日報》根據Wind統計發現,僅2015年1月以來受到證監會公開處罰的上市公司就達到134家,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38家。其中被處罰或譴責的ST公司就有11家,包括*ST合金、*ST恒立、*ST生物、*ST舜船、*ST烯碳、*ST新億、*ST黑豹、*ST亞星、ST亞太、*ST蒙發、*ST山水等。

上述11只ST股中,除去前6只處於停牌階段的股票,其余股票在周一上午全部跌停。

註冊制才能治本

打擊炒作、忽悠、圈錢,本質上是促使市場回歸本來的投融資和定價功能,扭轉資金“脫實向虛”的局面。證監會在這一點上已經多次表達了明確的態度。

證監會發言人鄧舸上周五也表示,這一次修改規則旨在給“炒殼”降溫,促進市場估值體系的理性修複,繼續支持通過並購重組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在此之前,證監會為嚴格借殼上市曾將審核標準提高至“與IPO等同”。但是具體到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當中,部分企業通過“分步走”、“曲線借殼”等方式,利用規則漏洞規避控制權變更以及資產比重指標的紅線,讓“等同於IPO”的借殼規則形同虛設。

董登新認為,監管層在無奈之下對規則修修補補,按照以往情況來看,這種做法主要是治標,很難治本。並購重組手法五花八門,花樣應有盡有。要想真正防範重組亂象,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制度的源頭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而源頭就是股票發行制度,要推動註冊制改革,理順上市通道。

“IPO通道不暢,企業排隊動力下降,反過來就更願意在借殼上市上賭一把。寧願到二級市場上買垃圾殼,也不願意IPO排隊,沒有明確預期。因為借殼上市至少是一個相對確定的、短期可以實現的目標,配以大額定向增發,可以繞過新股上市制度。”董登新表示,只有註冊制能夠讓IPO的成本降下來,效率大幅提升,這樣才可以打消企業曲線上市的動機,讓垃圾股回歸。“註冊制這一步,我們躲不過去的,還是要下決心將這一步跨過去。”

李慧勇也認為,資本市場非常需要信心,經過這場治理整頓,可能會有更多資金回歸主業,這有助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也有助於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上市公司不專註主營業務、不立足實業,熱衷於資本運作、自我炒作,投資者也不去研究公司的實際價值,而是熱衷於打聽借殼、重組消息,這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資本市場上一道特殊的’風景線’。”李慧勇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隨著市場分化,純粹玩資本遊戲的垃圾股、僵屍股,將逐漸被投資者所拋棄,借殼新規將有助於剎住資本市場歪風、樹資源配置的正氣。

李慧勇也認為,註冊制改革不能停止,不過註冊制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在信息披露制度、退市制度等逐漸完善之後,市場各方歸位盡責,市場有效性大大提升之後,註冊制就會水到渠成。本質而言,註冊制實質上是政府放權給市場。在市場自己還不能良性運行的情況下,貿然市場化、貿然推進註冊制會是一場災難。

據本報了解,目前受到新規紅線約束的企業和投行,已經在馬不停蹄地與時間賽跑。參照上一次證監會修改《重組辦法》,公布征求意見稿是在2014年7月,正式發布是在2014年10月,整個周期為3個月。投行人士預計,如果在未來三個月內借殼上市交易未完成股東大會階段,則面臨推翻重做甚至取消交易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16

獨家 | 首例最高法“打回重審”案:省級平臺陜金所被裁定非法期貨交易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在5起再審案件中作出裁定,擁有省級批文的陜西有色金屬交易中心存在非法組織期貨交易活動,陜西省高院裁定不當,打回重審。

根據案情,2015年至2016年,區某等5位投資者在陜西有色金屬交易中心(以下簡稱“陜金所”)交易原油、白銀現貨,短時期內招致大額虧損,因此將陜金所及其會員公司告上法庭,但均被陜西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敗訴。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了解到,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迴法庭再審這批案件,是該類案件中首例打回省高院重審。接近審理人員的人士告訴記者,此案不但關系到個案當事人是否能夠得到公正裁決,而且關系到全國法院同類案件如何處理。

近年來,炒白銀、炒原油等違規變相期貨交易活動在全國蔓延。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交易活躍的現貨交易場所約有1500多家。每家平臺有數十家到數百家會員單位,一家會員單位又能發展數以萬計的投資者。

首例最高院指令省高院重審

4月17日,裁判文書網公布了去年12月五起有關陜金所的再審裁定結果,最高院在5起案件中,全部認定陜金所未經批準開展了期貨交易活動,並指令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重新審理。

記者了解到,最高院對該案極為重視,如果維持省高院的終審裁決,程序較為簡單,但要推翻省院裁決,必須經過承辦法官、合議庭及聯席會三個環節,聯席會十二名大法官中有七名法官支持,案件才可能發回再審。

這些案件都是關於投資者在陜金所交易原油或白銀現貨,結果導致巨額虧損的。

以投資者區某的案件為例,區某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短短數月里就虧損了751萬元。隨後,區某以交易非法、可能存在欺詐,把陜金所及其會員公司陜西百業成有色金屬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稱“百業成”)告上法庭。

區某參與的原油現貨交易是2014年至2016年在全國蔓延的一種類似期貨交易的對賭電子盤,各地的大宗商品、貴金屬交易中心紛紛推出這一品種,並在全國範圍招攬投資者。

成立於2014年3月的陜金所是由陜西省金融辦批複設立的金屬類商品交易場所,主要有長安銀、長安油等現貨品種,其價格以美國原油期貨、倫敦白銀現貨價格為基礎。

具體交易時,由陜金所會員(做市商)報出買價和賣價,和投資者進行對賭交易,杠桿高達20倍。現貨交易的買多賣空、保證金、強制平倉等制度與我們熟悉的現貨批發、零售不同,但與期貨交易十分類似。

2017年3月,陜西省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布了37家涉嫌違規的交易場所和會員公司,其中就包括陜金所。記者撥通陜金所和百業成客服電話,均顯示號碼不存在。

根據監管公告,陜金所違反的是國務院【2011】38號文、國務院辦公室【2012】37號文。文件要求,除經國務院或證監會批準設立的期貨交易所外,任何單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

不過,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陜西省高院均判區某敗訴。兩家法院均認為,陜金所的交易沒有約定實物交割的時間,因此不屬於期貨交易所中標準化合約。區某和會員單位一對一交易,也不屬於集中交易方式。

判決書指出,陜金所目前仍在正常經營,沒有收到關閉、停業、整頓的指令,也沒有法律法規禁止現貨延期交收這種交易模式。而投資者的開戶、買賣操作都是自己完成的,並且前述了入市協議,應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很多城市的法院對此類交易的危害性認識錯誤,認定交易合法有效。一些一線城市的法院拖延案件審理進程,遲遲不判決,有的案件立案至今已經長達三年。地方保護仍然是投資者獲得司法正義的重大障礙。”

案例推動地方法院統一審理標準

近年來,炒白銀、炒原油等違規變相期貨交易活動在全國蔓延。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交易活躍的現貨交易場所約有1500多家。每家平臺有數十家到數百家會員單位,一家會員單位又能發展數以萬計的投資者。

(陜金所部分會員公司。來源:陜金所官方網站)

這些平臺絕大部分都采用類似期貨的交易模式,卻沒有真實商品背景,僅僅複制境外價格,炒作虛擬標的,淪為合法的公開賭場。不僅如此,平臺代理商還通過誇大收益、隱瞞真相大量招攬投資者,並且操縱價格致使客戶虧損。

雖然有38號文、37號文,以及證監會【2013】111號文等文件對非法期貨交易有明文規定,但是眾多受害投資者卻面臨法律維權舉步維艱。由於地方保護主義、期貨交易專業程度較高等原因,投資者起訴交易平臺往往輸多贏少。

2017年1月9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召集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下稱“聯席會議”),在全國掀起了一場針對各類交易場所違規活動的“回頭看”監管風暴。

今年3月20日,聯席會議在北京組織召開監管後續工作會議,會議傳達了國務院領導同誌所作的批示。會議指出,郵幣卡、原油、貴金屬等交易場所違法違規交易雖已關停,後續處置任務依然繁重,問題尚未徹底解決。

最高人民法院也是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之一,負責制訂交易場所糾紛案的司法解釋,推動地方法院案件審理的統一性。

在第六巡回法庭再審的五起案件中,最高院都采用了證監會111號文的認定標準,未將交割時間作為標準化合約的必要條件,認為陜金所及其會員施行的交易脫離現貨交易而存在,符合期貨交易活動的構成要件,且符合集中交易里的做市商交易特征。

根據裁定書,陜金所未經批準開展了期貨交易活動,屬於《期貨交易管理條例》規定的“非法組織期貨交易活動”的情形。原審認定案涉交易性質為現貨延期交收交易顯屬不當,應予糾正。

最高院指出,期貨交易具有特殊的金融屬性和風險屬性,直接關系到經濟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必須在經批準的特定交易場所進行。若認定期貨交易場所以外開展的期貨交易行為有效,極有可能擾亂期貨交易秩序,引發經濟金融風險並影響社會穩定。

自2017年6月最高院首例對省級交易平臺陜西西北黃金珠寶交易中心非法期貨交易作出裁定以來,各地法院判現貨交易場所敗訴的案例逐步增多。

值得關註的是,雖然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交易場所應保存投資者交易數據至少五年,但許多地方交易平臺已經刪除了交易規則和宣傳資料,關閉了交易數據,這給司法審判時證據收集帶來困難。

根據聯席會議文件,最高院將強化交易場所和會員單位舉證責任,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采取侵權人負責舉證、過錯推定等原則。

在陜金所案例中,會員協議顯示,交易中心收取投資者手續費的30%,其余由會員自負盈虧。

業內人士指出,由於違規交易僅僅對賭境外期貨價格走勢,市場自身不產生價格,因此無法出清。多余的買單和賣單只能由交易場所自己來承接。這就意味著交易場所不光是收取手續費,而是投資者最終的交易對手。

不過,由於資金走向的證據需要公安部門配合,因此,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有任何一家交易場所參與了投資者虧損的分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74

中報眼丨2000億銷售願景尚在,泰禾集團股價為何被打回原形?

董事長黃其森一個“2000億”的銷售願景,曾讓泰禾集團股價一個月漲了1.6倍。半年多後,潮水退去,瘋狂的股價也被打回原形。

8月17日晚間,泰禾集團(000732.SZ)發布了2018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6.88億元,同比增長42.12%;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9.83億元,同比增長22.39%。對於銷售額數據,泰禾集團一如既往未曾公布。而多家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其上半年的銷售額約在650億元上方。

銷售目標完成度不夠,杠桿降得也並不理想。截至6月末,泰禾集團披露的負債率高居85.67%。而記者估算,其凈負債率約為338.26%,遠超行業龍頭。公司最新股權質押率更高達62.79%,其中大股東泰禾投資集團所持股份質押比例更高達99.34%。

銷售額成謎

2017年12月22日,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在接受媒體采訪曾稱,2018年,泰禾集團銷售額的目標是再翻一番至2000億元。半年過去,2000億的目標完成了多少?

在中報中,泰禾集團披露,上半年公司房地產行業的營收為122.58億元,同比增幅47.92%;同期毛利率為33.24%,同比增幅在5.67個百分點。

分區域來看,2018年上半年,大本營福建仍然是泰禾的主戰場,營業收入位列第一,為62.3億元,同比增長64.97%。增幅最大的則是北京區域,營收為58.73億元,同比增長352.23%。相比之下,華東區域表現不佳,僅實現營業收入4.24億元,同比下降88.58%。對於華東區營收大幅下滑的原因,泰禾集團則並未披露。

與大多數上市房企主動披露市場銷售數據不同,自2014年以來,泰禾集團已連續多年未在財報中披露具體銷售金額、銷售面積,官網的新聞所用銷售數據也來自第三方機構統計,實際銷售規模外界不得而知。盡管黃其森曾許下“2000億”的目標,但在4月披露的2017年年報中,泰禾集團並未披露2018年目標銷售金額。

對於此舉,關註泰禾集團的投資人士認為,銷售額非強制披露,權威第三方數據也可作為參照。根據克而瑞公布的上半年房企銷售排名,泰禾集團的銷售額為655億元,位列第18位。而億翰智庫的同類榜單中,泰禾集團位於500-1000億陣營,半年銷售額約670.8億元,居於另一閩系房企——陽光城(000671.SZ)之後,位列17名。

就排名來看,過往以激進擴張著稱的泰禾集團上半年腳步有所放緩。在2017年年底,中國指數研究院等機構曾發布銷售數據顯示,泰禾以1010億元的銷售成績,躋身中國房企15強,也正是在銷售額將破千億的前提下,黃其森誇下了翻一倍的“海口”。

從土地儲備上看,泰禾集團上半年擴張降速,第一財經記者據中報統計,上半年泰禾新增項目8個,新增待開發土地面積約157.02萬平米。相較之下,2017年度泰禾大舉投入552億元,獲取項目多達36個,面積近800萬平方米。

杠桿降了多少?

按照黃其森的設想,泰禾集團2018年在擴張規模的同時,也要降低土地成本,爭取在上半年將負債率降低到79%,下半年降低到75%。

不過,已出的中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泰禾集團的負債總額2017.78億元,負債率仍高居85.67%,較2018年年末的87.83%僅下降2.16個百分點。此外,現金敞口加大,經營性現金流繼續凈流出5.21億元,投資性現金流亦凈流出59.20億元。

以更能反映房企償付能力的凈負債率來看,截至2018年上半年,泰禾集團短期借款154.89億元、長期借款695.50億元、應付債券218.28億元,貨幣資金218.99億元,凈資產251.19億元。據此估算,2018年上半年的凈負債率約為338.26%。

泰禾這一凈負債率數據相比2017年年末,同比有超1倍的下降,但在同行業仍居於前列,遠超行業龍頭。克爾瑞統計,2017年年末,上市房企加權平均凈負債率上升為91.09%,萬科、華潤、綠城等龍頭凈負債率均在50%以下。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過往舊債償付期限陸續來臨,泰禾集團上半年利用各種渠道募資數十億,專門用於借新還舊。今年5月5日,泰禾集團曾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55億非公開債券,擬全部用於償還公司債券。當日,泰禾集團還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30億非公開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用於償還公司債務、補充營運資金或項目建設。

杠桿居高不下,在泰禾集團的股權質押上也可見一斑。中國結算截至8月17日收盤數據顯示,泰禾集團目前有46筆股權質押記錄在案,質押全部為流通股,共計7.81億股,占其A股總股本62.79%,越過了“單只A股股票市場整體質押比例不超過60%”的監管紅線。

中報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泰禾投資集團持有泰禾集團6.09億股,占比總股本48.97%,其中6.05億股被質押,占泰禾投資持股比例的99.34%。此外,泰禾投資的一致行動人,泰禾集團第二大股東葉荔、第十大股東黃敏持股亦高比例質押。其中,葉荔將其持有的泰禾集團1.5億股質押近1.49億股,占持股比例的99.33%;黃敏則將0.19億股中的0.11億股進行了質押。

對於泰禾集團的股份質押人而言,目前股價的安全墊已大打折扣。在黃其森“喊話”2000億目標後,泰禾集團股價從16.56元瘋漲至最高43.47元。但到8月17日收盤,已跌回15.50元,可謂實打實地讓投資人坐了一回“過山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66

入豪門夢碎 陳瀅打回原形

1 : GS(14)@2016-08-09 07:58:10

2916-08-03 EW

「宅男女神」陳瀅去年底撻着賭王何鴻燊與四太梁安琪的長子何猷亨,成功融入何家及進駐四太名下的億元獨立屋。

原以為坐定笠六嫁入豪門,惜有傳過份進取的她,衰太黐身及向男友逼婚,結果戀情快來快去。昔日她坐賭王車,有司機接送,又出入高級食府;甩拖後,生活打回原形,日前自駕部舊Audi返工,即使去街食飯,也只是街坊裝踢人字拖,回復平民打扮。

揸回舊車

自跟賭王仔何猷亨分手後,入豪門夢碎的陳瀅一度避走加拿大治情傷。回復單身的她,性感大解放,繼網上大晒泳衣照後,日前又身穿低胸裙,打出三吋事業線出席活動,席間直認「分」訊︰「適當時候就會識得放手,專一同唔放手係兩回事。(放低舊情了?)我唔aggressive,心態放輕鬆,少咗壓力。」

雖然講得輕鬆,但她分手後,生活質素明顯有變,昔日隨猷亨到名人愛光顧的高級食府Amigo開餐、出入坐賭王名下的房車及有司機管接送、還順利進駐四太名下巿值七億的香島道獨立屋。但今時今日回復「貼地」生活,當日活動後,她駕回繼父於數年前送給她的AudiTT開篷牛跑車;翌日一身街坊裝的她,踢住人字拖跟好姊妹劉佩玥到住所附近覓食,既懶得打扮,又食得求其,平民化得多。

四太慰問

飽受情傷的陳瀅,心情麻麻,沿途不斷向劉佩玥訴苦,直至見到記者拍照才強撐笑容,被問及失戀心情,她即以「講晒啦」帶過,繼而轉移話題︰「冇情傷。啱啱食完嘢散吓步,唔好影對腳,好sexy,屋企裝束, 家返屋企。」雖然她打回原狀,幸有好姊妹劉佩玥陪伴渡難關 ,不過她強調跟猷亨再見亦是朋友,至今仍保持聯絡。

至於舊愛何猷亨,留英學成回來後便接手母親的地產生意,又是保良局「最年輕總理」,有才又有財。雖然早前四太對他跟陳瀅拍拖也大開綠燈,更讓陳瀅加入何家飯局及一齊去睇麥當娜演唱會,惜仔大仔世界,戀情轉頭已降溫。無拖拍的猷亨,已收拾心情投入工作,日前西裝骨骨跟四太到中環邊歎茶邊講生意經,公事之餘,四太也向囝囝予以慰問。不過貴為城中鑽石筍盤的猷亨,只得廿三歲,現在是事業搏殺期,拍拖一啲都唔急。

撰文、採訪 娛樂組 攝影 娛樂突發組 設計 黎志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66

傳內地收緊監管 趣店美上市數日打回原形

1 : GS(14)@2017-11-04 15:38:48

【明報專訊】中國現金貸公司「趣店」在紐約上市,由於現金貸以高利率和向信貸紀錄差的人士貸款,引起內地社會熱烈討論。彭博引知情人士指,趣店上市帶來的爭議,推動內地監管機構考慮加強對現金貸公司監管,或將關閉違反法律規定的網貸公司。

高息現金貸引起爭議

知情人士透露,監管機構檢查現金貸公司,主要集中於是否存在發放高利貸、非法吸收儲蓄資金、暴力催收等違法行為,以及是否存在和金融機構違規合作。此外,監管機構或將起草發布小額貸款的有關監管條例,包括設置小額貸款利率上限。中銀監並未回應彭博有關查詢,而趣店發出公告指,公司完全符合監管規則,支持監管機構加強行業持續發展的措施。

趣店在上市公告顯示,去年年化費用率為59.5%,高於中國監管機構規定的36%;若假設去年費用率降至36%,收入將大幅下降21%。趣店表示,費用率已在今年4月降去36%以下。趣店的股價昨日開市再挫5.36%,比早前的高位已累跌27%。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52&issue=20171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