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想做的幾個事業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20.html

    2008年係銀行工作,由於巿場而言實在波動非常,客戶做產品的意願大減,那段時間非常難捱,做對外銷售既我更加唔使講,於是乎自己帶左本天書返 去寫低自己想做的事業,也有一些自己能做可是不想做的事業,不過事業呢樣野好奇怪,自己一條友去建立的話真係好辛苦,所以我更多的時間是去找能合作的人, 無論資本或者管理技術,我都希望有進一步突破。

        我想做的事業有以下一堆,例如財務策劃事務所,我想呢到大部份讀者都會有興趣的一個事業,那我就多說一點吧,睇名都知道係乜,實際操作就 係當有客戶遇到財務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你就要設身處地而幫佢想出解決辦法和制定計劃,並且不時幫佢修正同維持應有的軌跡,講起來很易做實際難點在於,首先 客戶如何找到你,第二是客戶為什麼信任你,這兩個問題非常重要,也絕非隨便考兩個什麼CFA或CFP就能解決的事情,因為在我而言就算你有CFA或CFP 也未必真的會了不起,只要應付了一個考試罷了,坊間大把考試攻略,要考到都唔出奇。投資和財務策劃絕對唔係書本上所說咁簡單,不然買保險、分散投資就搞掂 了,使鬼讀咁多乜野證書,更多係你對大勢的判斷,持股的營運,以及風險管理。做呢一行最重要係解決信心問題,有好多客戶因為怕左你係保險經紀而拒絕接受邀 請,比著我都會,首先你自己已經代表一家銷售公司了,這樣沒有公信力可言,第二多數保險經紀做壞晒個形象,死纏爛打,煩到無朋友,係人都怕左。因此我希望 可以建立一個財務策劃事務所,純純正正做返個IFA咁就好。

        另外也有一堆唔係太想做可是我又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有興趣或者我可以搞個創業坐談會,等大家出來傾下創業心得和想發展既事業,應該會比打出來更易一些,星期六由於又走左去面試,無乜心情出文,今天就此補數,明晚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2

我想準時放工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13.html
今朝睇左一篇有關年輕人搵工既文章,裡面提到有位求職面試既朋友,響interview裡面同個interviewer講,揀果份工作係因為「準時放工,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做既事。」被interviewer認為沒有珍惜機會,過於自我,求職只為自己想。(全文請按這裡)

對於那位響interview中說出這話既年輕人,坦白講,我覺得工作能力未必有問題,但「天真得滯」卻係事實。講真,佢所講既理由,其實好合情合理。只 係響有d場合裡面,係唔應該「太過坦白」。撇除佢五年轉左五份工既背景,如果你問我會唔會請佢,咁講真我都一定唔會,不過理由並唔係因為甚麼「過於自 我」,又或者「冇珍惜機會」之類,而係佢實在「太天真太傻」,傻到對住個interviewer咁坦白?「醒」成咁,點出黎撈呀?

*****

我公司既同事裡面,以我所知,有一部份之所以會一直留響度做,就正正係因為我呢度「準時放工,有更多時間俾佢地做自己喜歡做既事。」有問題嗎?一間公司裡 面,有好多唔同種類既人。有d同事拼搏心好強,習慣日做夜做冇停手,你唔開聲叫佢放工,佢分分鐘留響公司過夜。有d同事每日無驚無險又到六點,一夠鐘準時 就撇,但佢地依然能夠完成手上既工作。一間商業機構裡面,係需要有唔同種類既人,有個"mix"響度,公司既氣氛先會健康。假如全公司都係「搏殺格」既所 謂「工作態度好」既同事,查實都幾恐怖。

工作係用黎配合生活。你有唔同既生活要求,就需要有唔同既工作去配合。當然有時會事與願違,但如果呢個logic掉轉左,掉轉頭要用「生活」去配合「工 作」,短時間,又或者過渡性可能還ok,但長期如此的話,人生就冇乜意義啦下話。香港地既僱主,有時係習慣左,員工係應該用佢自己既「生活」去配合僱主所 提供既「工作」,亦視之為理所當然,於是乎不斷地引起矛盾。

我公司有個同事,早陣子做左媽咪。同事響生BB之前,係個會同你搏命,日日做到冇停手既搏殺型員工。當佢人生去左另一個階段,人生既重心有所改變既時候,作為老闆,你仲點可以要求佢,工作既模式要好似以前咁樣?

老闆同伙計既關係,係需要好多好多既互諒。你提供既只係金錢報酬,一個伙計能夠有責任心地完成你交俾佢既工作,雙方既「交易」就已經冇拖冇欠。總唔可以要求一個員工,一定要將工作作為佢人生既重心,甚至凌駕佢人生既其他重點吧。

祝大家有個愉快既週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5

我想將樓價估高d點辦? 估唔到價點算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083

經常有朋友打比筆者,問佢間樓估唔到價點辦。其實建議買入該單位或想把現物業加按前,先到中銀匯豐的網上估價「估一估佢」,但不少行內人都知其網上估價是保守的,及有時不準確的,其實有辦法將該估價或銀行分行之結果再估高5-10%。

 

高5-10%有咩用? 有時都可以「救到命」,例如你買入單位A成交4.60mil,但去返銀行上會只比到4.4mil你,如你自住借九成上會,銀行只會依估價的九成借錢比你,即4.4mil*90%=3.96mil,你自己要比4.60mil-3.96mil=64萬出黎。比起你原定比一成首期,即46萬,足足多出64-46=18萬。

 

現時買家已將條數「計得好盡」,耗盡一生積蓄買樓。如果再要補18萬差價,都有機令佢買唔成樓!!! 買唔成而撻訂少則賠十幾萬,重則可以百萬計,死人都似!!

 

有見及此,homebloggerhk提供一功能,就係你先比物業地址及成交價我地,請留埋回覆方法。通常真係成交左後有份臨時合約會令間樓「成功估高」既機率增高。或有想套現之人仕,想知佢間樓套盡可有幾多都可以幫你試做,希望幫大家成功解圍。此功能將會植入在2013年2月將發佈之新介面,向直接電郵到[email protected]都可以。

 

新買樓宇最好準備臨約係手,村屋麻煩搵下有冇樓房平面圖,及DD/LOT number,咩都未有而又想估下價請寫多點你現時之情況,畢竟筆者是用人手幫你去估價才有望將你的估值「去盡」,等你借得一蚊得一蚊,h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40

關於請人,我想說的其實是…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85.html
討厭的航班又delay了。一個人待在候機室裡,沒有甚麼活動比寫字更好用來打發時間了。

我腦袋裡面,仍然諗住尋日討論既果位「誠實女孩子」。過去既日子裡面,有好多專欄既寫手(包括我),都寫過好多關於請人既時候,僱主要求些甚麼;又或者寫一啲有關時下年輕人,欠缺了些甚麼之類既題材。除咗果啲同讀書學歷有關既hard skill之外,我們所提到既,通常就只剩下「工作態度」。年輕人聽著我們這些老鬼,響度高談闊論有關「甚麼才是正確工作態度」之類的東西時,心裡大概響度諗:「挑!你地講果啲乜鬼虛心肯學/唔好怕蝕底/做人要主動/唔好怕辛苦…」諸如此類既嘢,我全部都做齊,你哋班仆街咪一Q樣,踩到我地一文不值?

是的,這個我承認。所以我響度諗,我哋呢班仆街既僱主,真正想要既,可能係另一啲嘢…一啲我哋連自己都無法具體地形容既「東西」。

我嘗試去理順一下我響呢方面既思維,發覺過去七年,我響專欄裡面寫既東西,可能全部都係廢既。

*****

響我Facebook上面留言既朋友提醒我,我可能錯誤地將果位「女孩子」既問題,引導到「誠實」既層面上面。而實際上,佢真正既問題係「唔夠醒目」,又或者係「唔夠世故」。

「醒目」再加埋「世故」,這些範疇都好抽象,冇所謂固定既標準。這些相對抽象既概念加埋一齊,會得出一個更抽象既結果,響社會上做得耐既人,會將呢個結果稱為「識撈」。我相信是這個了:我們這些仆街僱主,在請人既時候,都期望會請到一個「識撈」既人。或者至低限度,能夠請到一個唔好離「識撈」水平太遠既人。

問題係,乜嘢先叫做識撈?「識撈」係一個大雜會,包括咗你做人處世既「靈巧」;亦包括咗你對現實社會既認知程度;也包括你適應環境既能力;包括你日常生活中如何「知所進退」…總之簡單講,係一大堆唔知從那裡講起既「軟技巧」。

有些人對「識撈」會顯得好抗拒,因為響佢地既認知當中,「識撈」代表住假面具、訶諛奉承、虛偽、走精面、不誠實等等既負面行為,於是乎,「識撈」既行為變成衝擊住這些人既價值觀。

然而我得承認,我心目中一個「識撈」既人,或多或少係有一點蠱惑的。蠱惑係一個負面既形容詞,阿媽教仔既時候,會教「好孩子」唔應該咁蠱惑,但係出來社會做事既人,都會明白「行走江湖」,「些少蠱惑」也許係生存既必要條件之一。如何響「有點蠱惑」既生存技倆當中,依然保持住自己「純潔既內心」,當中既平衡點樣拿捏,大概就係一個人「有幾識撈」既指標。

比較偏激既人,總會以為僱主必定係喜歡果啲蠱惑到極點既擦鞋仔。老實地講,絕大部份既僱主並唔係傻既。我地的確期望下屬醒醒目目,懂得人情世故,甚至「適量地」蠱惑,但同時我地亦期望佢地有誠信,個底「係個好人」。蠱惑到極點既人,在僱主眼中其實並唔「識撈」,「識撈」應該係一種相對「平衡」既人性狀態,讓人感覺到你有一定程度上既「靈巧」。

「唔識撈」既人,好多都係「好人」。像之前那位「誠實女孩子」,儘管我對佢獨立能力存疑,但我傾向相信佢其實係個純品既好人。然而社會上,僱主想要既,唔單止係一個好人咁簡單。大家都係生存響商業社會裡面,僱主請人既時候,必然會諗既,係眼前呢個candidate,到底有冇足夠技巧去handle呢個複雜既商業環境?

響「招聘」既範疇裡面,比較難聽既係,好人未必會有好報的。在大家既學歷、能力等hard skill都冇乜大差別既情況之下,「識撈」既人,通常才會得到機會。

然而所謂「識撈」,縱然definition異常抽象,但可以肯定地講,一個真正「識撈」既人,必定唔會係一個大壞蛋。

夠鐘上機了。多謝收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11

觀瀾海外系列四之 ——新加坡,我說我想走 汪書記聊江湖

http://xueqiu.com/9600279824/24960428
2013年7月26日,桑德國際(00967.HK,E6E.SI)公司收到控股股東董事長文一波所發出的《潛在退市要約》函件,告知公司其已於2013年7月26日與相關訂約方就潛在退市要約及潛在除牌進行討論。
這頓時把近些年新加坡上市「龍籌股」的私有化潮流帶到我們的眼前,曾經的熱門之地……是腫麼了?

1 曾經門庭若市-國內上市渠道狹窄逼迫水務工程公司赴新上市
在討論新加坡上市的水務工程公司的退市事項之前,請先看一組基礎數據。如表所示為一組新加坡上市水務工程公司。可以看出,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水務工程公司上市時間都在2009年創業板推出之前,集中於2001年至2006年。
查看原圖轉頭再與下圖對比,可以發現2009年之前水務工程公司本地上市案例稀少,僅1998年國中水務上市1例;A股創業板推出之後,水務工程公司開始大量上市,本土上市的水務工程公司數量迅速增長至2013年的7家。

結論:新加坡股市的低門檻是該階段國內民營公司擠破頭皮的主要原因。如新加坡創業板對擬上市公司的實收資本、最低市值和盈利要求皆無具體要求,而香港創業板要求上市市值不少於4600萬港元;A股主板不僅要求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且要求近三年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等等。
查看原圖2 如今凋敝-公司難耐高低估值差,轉板上市蠢蠢欲動
如下表所示,在新加坡上市水務工程公司利潤增速並不低於在A股的水務工程公司,而前者市盈率卻大大低於後者。面對巨大的估值差異,退市再轉板上市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選擇。
例如,我們認為桑德國際7月份謀求私有化的行動便意在A股或H股進行二次上市。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3  回歸路徑-他山之玉-四環醫藥「棄新從港「

2010年10月,四環醫藥通過香港IPO籌資7.41億美元。而在2009年12月,該公司剛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其招股說明書稱,退市原因是新加坡股市流動性有限、缺乏同類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者。據瞭解,四環醫藥新加坡上市時的市盈率為26.7倍,遠高於在新加坡上市時的5倍市盈率。

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中國人壽香港子公司、云峰基金、建銀國際、高翎基金、惠理基金等國際性投資機構云集,成為四環醫藥的基礎投資者。備受投資者追捧的四環醫藥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474倍,凍結資金高達2750億港元之巨,榮登當年香港市場新股「凍資王」。

2011年年初,斥資1.4億元收購了以腦血管見長的長春翔通藥業80%股權,實現產業鏈上游擴張。與此同時,其全資子公司耀忠國際與JSAB簽訂協議,以24億元收購其持有的一家心腦血管藥品商。2011年6月,四環醫藥以7.75 億元收購萬生聯合製藥有限公司和海南李茲曼製藥有限公司後不到一個月,再以6.375億元轉讓萬生聯合製藥50%股權予步長集團。資本的力量使四環醫藥如魚得水,擴張步伐提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51

今天我想說的話是: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放下屠刀吧

http://xueqiu.com/2452313573/25487547
今天我想說的話是: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我前兩天的帖子裡有雪友與前輩提及財務自由,我今天翻看了之前的一些討論,並想了一下,有些個人感悟,寫出來分享。
1,炒股的人多數聽過財務自由這個詞,也痴迷於此,甚至認為炒股是實現財務自由的捷徑。
   事實上,股市上賺取超額或者多倍的利潤是一件小概率的事,再想想,通過炒股為主要手段來實現財務自由的概率估計不到1%。這樣的難度比做天梯不為過吧,如果你明知這是一條天梯,你為什麼還要親自去爬?

2,財務自由是什麼,是不為錢所累,不為上班等時間所累,自由自在,可以旅遊讀書,輕鬆實現財務增值。但是反過來想,你的輕鬆就是別人的勞累,如果每個人都自由旅遊了,誰來工作養活地球?所以實現財務自由的人本身占人群的比率應該很小,估計不超5%。

3,財務自由個人定義:一個家庭在基本無約束和壓力的情況下能持續地保持當地較高生活水準的狀態。
有幾個關鍵詞:A)一個家庭:至少以三口之家來算。
                     B) 當地:和所在地區有關,一線城市和二線、三線標準不一。
                     C) 較高生活水準為標準:以一線為例,估計三口之家要50萬左右。
                     D) 基本無約束和壓力的增值:渠道有分紅、收租、利息等,綜合起來以國債為標準5%。        E) 持續:考慮通脹影響。以5%的通脹為參考,準備的資產要多一倍吧。
綜上所述:一線城市一個家庭在有房有車的前提下,淨資產要達到2000萬元的量化目標大概可以財務自由。

4,我為什麼要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A)其實,看長遠一點,人生的問題一般不是錢的問題,更多的是理想、價值觀、素質、性格、修養、品德、口才、機遇、能力、執行力等等的問題。以財務自由為最重要目標,變成了棄本逐末。即使運氣超好,你錢夠了,但是你真的就從此幸福了嗎?

B)財務自由並不能解決我的問題,即心靈自由與人生實現。
 即使我手裡現在有了2000萬現金,我的性格修養素質還是同樣需要提高,我的性格上的缺陷還是會影響我下面的人生道路。我的心靈同樣不自由,我的人生價值同樣未實現。心靈自由和財務自由沒有直接關係,和個人素質、世界觀等倒是有直接關係。

C)財務自由可以讓我有保障的底氣,不考慮錢的事嗎?
  說實話,錢是好東西,但比不上素質、能力更讓我有安全感。可能是缺啥想啥吧。
  所以即使上了財務自由的基本線,我一樣還是沒安全感。那追求什麼財務自由?!

D)我忘掉以財務自由為目標,我相信我的工作一樣可以給我帶來足夠的現金流實現「財務自由」,如果這樣,那我就不應該去花時間和精力去爬天梯,而應當把精力放在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上。解決了這個根本問題後,財務自由的問題自然破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E)追求人生體驗,實現自我價值,這個才是我的根本問題。

綜上所述,我應該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實現自我價值。這才是我的追尋願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46

我想依靠炒股翻身,誰能告訴我是否可行??? 自由大氣

http://xueqiu.com/2228020656/27467227
混跡股海數年,走了無數的歧路、彎路,受了無盡打擊、折磨,仍然痴心不改,依舊熱情不變。咬定青山不放鬆,這幾年始終把股市投資作為一輩子的事業執著追求。雖然沒有想過職業炒股,但仍期待業餘投機也有專業水準,在價值投資上能夠一窺徑奧登堂入室,投資生涯能夠取得理想的投資回報,我期待能達到年收益15%的優秀水準,三十年增值50倍。到那時候回首炒股往事,希望我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我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財務自由」。

  格老、費雪、巴菲特、林奇、鄧普頓、涅夫、安東尼、戴維斯...他們的投資業績讓我高山仰止;他們的投資生涯讓我心向神往;他們的智慧教導讓我心悅誠服。他們都是我投機道路上的導師和楷模。股海無涯,我不奢望達到他們那樣的神奇高度,但也希望擁有自己的一朵浪花,創造別樣的精彩。雖然我自以為皈依了價值投資門下,但是專業水準不敢恭維,所謂的三招兩式也是東施效顰貽笑大方,我認為我在做對的事情,面臨的問題就是怎麼把事情做對。我感覺現在已經找到了投資的正確方向,但是在具體方法上要不斷摸索改進,整理出自己得心應手的投資哲學和交易系統,特別是後者,在買什麼,何時買,何時賣等問題上要思考清楚。在個股選擇和時機把握等方面還要精益求精。我希望今後投資交易不再是憑感覺,想當然,自作聰明,自以為是;而是在基於詳盡的信息搜索、嚴密的邏輯推斷、合理的數據論證基礎上的結果。今後每一次投資都要獨立思考深入思考,歸納出明確的投資主題,制定清晰的投資計劃,然後定期的跟蹤檢查,再對投資計劃動態調整。每一次投資都要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上深入及裡,是什麼、為什麼、怎樣辦?這三個問題都要能夠清楚的回答。其中特別是企業內在價值的定量估算方面要下大力氣提高,一定要基於合理的假設收集可靠的數據估算出明確的空間,對同行業中兩隻不同的股票要能辨別兩者的優劣。這是一個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的繁瑣枯燥的事情,這也是從業餘到專業,從裝懂到真懂的分水嶺,許多投資者對價值投資津津樂道但不能深入的分析行業和公司,結果只是葉公好龍窮盡一生也無法登堂入室魚躍龍門成為合格的投資者。我必須時刻警惕自己不要也成為庸碌散戶中的一員,成功的投資者必須要付出多一磅的努力汗水,滿意收益率的後面是長時間辛勤的挖掘淘洗。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所以從今往後一定要聚焦在行業和公司的分析上,在對行業的發展和企業的理解上花大量時間精力做必須做的那些繁瑣的枯燥的工作,要懂得分析年報和招股說明書,要利用網絡蒐集信息和借鑑其他優秀投資者的方法成果。價值投資我現在已經到了知易行難的階段,在07-10年我是在盲目蠻幹,10-13年我是處於摸索學習階段,我願意在13-17年這個階段能逐步的實踐提高,通過07-17年十年的歷程希望能進階到成熟階段,到那個時候我希望自己隨心所欲不踰矩,法自天然不矯作。

  我的目標很簡單,也很清晰。就是財務自由不為五斗米彎腰,能過上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造福於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作為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我吃夠了沒錢的苦。小時候買不起一雙球鞋,到高中冬天還是穿著一雙老解放鞋,穿的許多都是別人的舊衣服,不得體的衣服在冬天裡冷的無情的嘲笑。悲摧的我至今仍未翻身,依然是一個苦逼的屌絲,買不起房子,也只有微薄的薪資。但是卻有寬容體貼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作為一個尚有責任感的男人我倍感壓力山大,可笑的是悲摧的我還想依靠股市翻身。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條可以走通的路,我知道即使能夠僥倖走通也很艱難,需要努力還需要幸運,現在的經濟形勢我一點把握都沒有,仿若日本的失去的二十年可能就在等著我,那樣的話杯具無止境,結果可能就是雞飛蛋打一場空。

  我的具體目標就是2015年能有100萬的資產,到2020年除房子外還有100萬的淨流動資產,到2030年我年過半百的時候能有500萬的淨流動資產。那時候孩子將上大學,我也可以有點錢帶老婆去全國各地遊玩,以補償這麼多年來她所受的委屈。達到目標的辦法只有開源節流投資,開源節流都很困難,現在的工作猶如雞肋,做生意又沒那個本事還受不了那個風險。養孩子過日子必要開支已經無可節約,現在什麼東西都那麼貴,想存一點錢真的太難。我不知道投資是否指望的上,這是我目前覺得較好的路子,還能夠較為體面的實現我卑微的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09

軟銀孫正義:當年是我想出了iPhone的點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5/59529.html

最近,日本軟銀公司總裁孫正義在接受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查理·羅斯(Charlie Rose)的訪談,並透露了他最初是怎樣獲得蘋果iPhone在日本專營權的。

孫正義稱,在會見喬布斯之時,他正計劃進軍手機業務。在進入之前,他首先找到一件對付日本最大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的武器,於是,他帶著一個手機創意走進了蘋果公司。

「我帶了一張我畫的具有手機功能的iPod圖紙,」孫正義說,「我把它交給了喬布斯。他說,『你不要給我你的圖紙,我有我自己的圖紙。』我說,『好吧,我收起這張低級圖紙,但一旦你做出這個產品,就把它交給我在日本銷售。』他說,『好吧,你瘋了,我們還沒有與任何人談及這個產品,但你是來見我的第一人,我把它給你。』」

臨走時,孫正義提出將這種排他性協議付諸書面形式,但在此時,iPhone項目仍然是一個秘密。喬布斯還提醒孫正義,他在日本還沒有擁有自己的移動電話運營商。

「我說,『你看,史蒂夫,你給我協議,我讓日本多一個移動運營商。』我做到了。」孫正義說。

2006年,軟銀收購併了英國手機運營商沃達豐(Vodafone)。

現在,軟銀擁有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還擁有了包括日本雅虎和阿里巴巴在內的1000家公司的股份。

蘋果公司的iPhone成為日本最暢銷的移動設備之一。2013年10月的一項研究發現,有66%的原NTT DoCoMo用戶轉移到出售蘋果設備的運營商。即使當NTT DoCoMo被授權銷售蘋果設備後,該公司仍然因為iPhone存貨不足而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季度虧損。

孫正義正在華盛頓會見了美國商會( Chamber of Commerce)的領導人,討論下一代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的重要性。孫正義也可能與美國商會討論由Sprint收購美國T-Mobile的意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27

關於斬劉事件,讓我想說的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4/02/blog-post.html
1
上份工後,從事現職財經記者,已有三年,已很少在這裡寫東西。過往有看這博的讀者也知道,離開上份工後,也不知道想做什麼,有四個月混混厄厄,也沒怎麼找工作,把這個狀態寫在博上,任職的機構有人看了,找我面試,上工至今。

任職機構的人事變動極快,歷盡多次洗牌,當時看這個博推薦的人,面試我的三個上司,也都早離職了,很多還是被迫離開的。

少在這裡寫文,除工作生活狀態有變外,主要原因,是工作中寫股市,政策分析,邏輯性強,論證過程要推敲。而這裡向來寫嚴肅議題都是天馬行空,興之所致。同一議題,如果分析方式,用詞、文風都人格分裂,無疑不妥,也影響揾食行文思路。

這幾年的政經大事,風起雲湧,我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路,其實很多和揾食文章不衝突,寫在這裡也無妨,但總是沒有了以往的那種熱衷。

然而,斬劉事件,讓我有想在這裡寫一些東西的慾望。

2
225日晚,斬劉事件發生前一天,與一個即將離職同事,在尖沙咀酒吧坐至翌日淩晨四點多。

同事是讀新聞出事,在行業裡的履歷亮麗,他說,他離開的原因之一,是想做「佔中」。如果留在財經,他無法跟政治新聞,所以要離開。做「佔中」,反二十三條,這是他的使命。

酒到酣時,從一個財經記者口中,聽到這樣的熱血言語,只能說聲「敬重。」

酒吧中,旦戈時事,從APEC到梁選舉,習部署、路線圖,從公司政治,到各大傳媒,提到明報「有頭巾氣」

五個小時後,斬劉事件發生,回想這些對話,倍感沉重。

3
關於斬劉,我的角度比較特別,想到的,是政治權貴對知識份子、言論自由的迫害,從聞一多、儲平安以來,一脈相承。

斬劉,有無政治背景?也許沒有,但不影響案件政治迫害的走向。

香港近年傳媒血案從未告破,相信此案亦不例外。

傳媒涉及面廣,涉及案件必然錯綜複雜,如要破案,需要投入尋常案件十倍、百倍的資源;而當面對背後政治格局,需要破局時,更需要政治勇氣。

而警方從來均以普通治安案件處理,由警區重案組負責,負責人最多去到總督查級別,能破案真是有鬼了。要破劉案,至少需要助理署長級別,以專案組task force形式處理,才有希望。當局根本就不想破案。


4
看到中大新聞系學生對劉案的宣言,雖然覺得幼稚青澀,但有感動,他們心中有團火。

關於「心中是否還有火」的問題,在25日晚上也有涉及。

上市公司很多黑幕,尤其民企,騙錢、假帳比例極高。

行內的財經記者,如果是負責報導上市公司的,多數選擇迴避,視而不見,或者不會去特意揭開。

作為一個記者,只為交差,而不是想要真相,自然是心中已經無火。但作為一個明智的記者,如果揭黑,會影響與上市公司和公關公司關係,影響「收料」,更為重要的是,很多記者的歸宿是公關公司,這樣做是自斷米路。

我不和上市公司打交道,也沒有想過將來要幹什麼,對揭黑沒什麼包袱,反而覺得,能從沉悶的分析文章中跑出去,很好玩。

揭黑,尤其在內地揭黑,其實有危險性。我試過在解放軍辦的地下賭場放蛇,試過被十幾個公安抓上公安局問話十小時,也試過假扮成供應商,向公司管理層套話,最後讓公司停牌,等等。

25日晚上,也有問到,我的使命是什麼。

我無言以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91

【獨家】唐巖上市自白:我想做的,在之前的世界里沒有存在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1/148316.html

過去三年間,陌陌在道德爭議與政策風險中成長為一款擁有1.8億註冊用戶的超級應用,將於今晚登陸納斯達克,市值將達25億美元。在上市路演PPT中,陌陌自稱為中國僅次於手機QQ和微信的第三大移動社交網站。

《創業家》在2012年1月封面文章《交友大爆炸》中,曾對以上線未久的陌陌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應用如此評述:“大公司的‘羞澀’給了致力於‘陌生人交友’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機會。他們毫無顧忌,在大公司徘徊的區域勇往直前;在這一戰場上,‘陌陌’們與微信面對的都是‘陌生人’:與騰訊有競爭關系的創業公司第一次有機會和巨人同時出發。”

現在看來,只有陌陌最大化了這一機會,並初步實現了商業化。為什麽?

陌陌很快意識到“神器”只能喧囂一時,如果要商業化,它必須改變陌生人社交的“弱關系”屬性。於是,陌陌的2.0版本推出了群組功能,以地點加屬性定義群組,過濾篩選用戶,使用戶在不同場景和不同趣味的群組中獲得深度歸屬感。這是陌陌聚攏用戶,並讓其對產品產生依賴的關鍵一步,如今陌陌的用戶們已經建立了基於不同地理位置和興趣的群組450萬個。

從附近的人到附近的群,陌陌緊接著又做了附近的信息聚合。在3.0版本中,地點留言功能讓好友之間開始有更多的交流互動。陌陌不再是單純意義的陌生人交友工具,而是一種關系維護和拓展的雙重產品。用戶沈澱初見規模。

2013年6月,陌陌的4.0版本開始商業化嘗試。陌陌招股書顯示,目前其收入來自用戶會員費、遊戲及其他服務(包含移動營銷、付費表情等)。2013年下半年,會員費收入280萬美元,2014年上半年為874萬美元,截至2014年9月30日,會員總數達到230萬。2014年上半年,手機遊戲收入達到443.8萬美元,較去年下半年增長近50倍。

從收入構成看,在騰訊陰影下長大的陌陌正越來越像它的“對手”。果然如此,它的前途何在?陌陌的投資人之一、經緯創投合夥人王華東說:“陌陌上有32項資料讓用戶填寫,從職業、公司、興趣,到陌陌吧、群組等等,微信是沒有這個Profile的。這些大量關於用戶的數據可以沈澱下來做很多東西。在移動端,未來大量的社區類型產品都將過渡到交易本身,陌陌這種產品形態,因為是高頻使用,又有很強的地理位置屬性,通過這個平臺提供商業將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這也使得它具有成為一家移動端平臺級公司的潛質。”

以陌陌“到店通”為例。它更像一個廣告平臺,告訴用戶周邊有哪些他可能感興趣的店,商家憑借用戶信息也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目標人群。未來很多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都可能成為陌陌的合作對象。

2014年2月,陌陌用戶破億。唐巖曾應邀到知乎上作答:“陌陌的願景是希望打造最適合中國人(或許將來是人類)的社交平臺,把科技發展的福利更好地帶給人們,我們目前確信我們將會做到這一切,雖然目前這看起來有些狂妄。”

但是,比起可見的遊戲和會員費收入,陌陌的“平臺”夢離實現尚遙遠。它還在騰訊的陰影下。


\口述/陌陌創始人唐巖

陌陌出世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工程施工,從2000年到2003年。之後我就跑去外面打工,在長沙呆了一年。單位曾希望找我回去,不過我這人心太野,如果利益不足夠大,要委屈自己我就不太做得到。

我特別懷念2005年以前的QQ。就是那種開放性:在婁底那種小地方,好像第一次看港片發現有投幣電話的感覺。那之後你的心思就不在這個環境里了,總覺得外面才是屬於你的世界。

當時做工程最慘的是老覺得這個時代的變化跟你的工作一點關系都沒有。後來我說算了,去北京吧,當時覺得做互聯網新聞特別簡單。那會兒在BBS上認識了黃章晉(大象公會創始人),碰巧網易組建時評欄目團隊,黃章晉推薦我過去。於是,2003年底我加入網易。頭一天到北京,第二天就上班,一做就是8年。

原來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創業這個事。網易的氛圍是很不錯的,方三文(現雪球創始人)、李甬(現猿題庫創始人),我們這個小圈子相處融洽,自得其樂。直到有一天方三文要創業,這時才發現,其實,他媽的也是可以散的,對吧。與其說他刺激了你創業,倒不如說你會換一個角度思考。

在五道口(網易公司所在地)上了幾年班,除了與本公司有業務往來的我誰都不認識。但我不抗拒跟搜狐的朋友或是住隔壁樓的認識一下,確實沒有一個橋梁和工具。

2010年前後,QQ上已經三四年沒什麽人加我,我也懶得加別人。以前還會去搜索“湖南長沙某個區域,女,22-28”,看看資料,但後來都要驗證或被直接拒絕。QQ這個產品已經不能夠承擔幫我拓展新社交渠道的功能了。

我覺得如果我不能夠模擬典型用戶的話,這個東西就做不好。所以我必須要很認同,而且要很強烈地感到需求點在哪。所謂去教導用戶是沒有意義的,你要一直充滿好奇心。

全世界的信息無窮無盡,你不可能搞明白所有事情。你要把原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遵循內心剛開始的那種沖動,那樣做的時候性價比最高。

做社交這件事在我看來壓根就沒有多複雜,把自己的優勢利用好就完了。大公司優勢很多,但也存在市場細分的可能,不一定是非此即彼。其實我們的產品蠻搞的,陌陌是2011年8月4號上線,8月3號微信就推出了LBS功能——“附近的人”,一天時間都沒給我們。當時你別管我再怎麽牛逼,肯定還是挺沮喪的。

剛做陌陌時我有幾個判斷。首先我認為將來在移動端一定會有一個社交帝國。它有兩種創造方式,一種像微信一樣拷貝過來,當下看上去是最靠譜、可能性最高的;但還有一種辦法也OK——它從開始就是一個移動端的東西,全新地根據手機去建立用戶關系。如果按照我理想中的產品去發展,這是個足夠大的事情,就看能不能做成。

其次社交一定要從高端往低端做,不能反其道而行。特別是重新建立一套用戶關系時,從高端往低端做才能降低信任成本,所以我們最初的版本從iOS開始。如果一開始就做十七八歲的人群,等用戶量上來後,或者你的用戶本身在成長的時候,再想從低端往高端走,蠻難的。

很多人認為深度的交友關系一定是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主,我並不這麽認為。以前我就挺疑惑這點,我問過很多人,你介意的是跟一個人到底去唱K還是去吃飯,還是跟什麽人去?往往是後者。所以,所謂的靠不靠譜實際是對社會身份的認可。

舉個例子。當時我們想要不要搞頭像認證?我想了半天說不要,如果要搞頭像審核這個產品肯定做砸了。通過LBS這種產品認識一個人,一起吃個飯、看個電影什麽的,弄個假頭像有什麽意義呢?如果對方說“OK!那我們樓下見吧!”你怎麽辦?“對不起,我的頭像是假的,我現在長成這樣。”後來印證了我們這一判斷,陌陌上用假頭像的並不多。

現代人社交匱乏,交往最近的是工作圈子。工作圈子畢竟有各種各樣的利益,或者多是場面上的交往,有些話不方便說,確實需要一些其它的東西來補齊。很多人在陌陌上結交到了他認為特別重要的人。

“洗白”

\如果我和張穎聊天一小時,基本只聊吃喝玩樂的事。除了在公司內部,我和誰都不願意聊產品,也不喜歡混圈子。這個是做O2O的,那個是做互聯網金融的,還有做手機遊戲的,行業都不一樣,我不覺得能給我產品上的啟發和幫助。就是VC也不應該給創業者提意見,如果你真認為這款產品不好你不投就行了,沒有幫著提提意見就會做的。

這方面我只和同事們聊,因為大家都花了幾年時間,每天都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面。哪怕是我們的用戶,他也不會站在我這個角度上去思考如何做一款這麽多人使用的產品,他只會在意自己的需求。而且用戶有很多東西是被誤導的,創始人不能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比如陌陌剛上線時,很多女孩子會說你們要推出能按星座篩選的功能,她們說我特別想把金牛座全屏蔽掉。還有要求按年齡搜索的,很多亂七八糟的需求,你能答應他們嗎?即便有些是對的,但都是些旁枝末節的東西,真會有哪些重大漏洞和缺失是我們沒發現而用戶發現的嗎?這樣我們早就死掉了,做不成這個事。

陌陌第一個版本我們就想同時做個人和群組,但群組更複雜,涉及很多信息交互,為了搶時間我們首先推出的版本只有附近的人,並沒有群組。陌陌1.0版本上線後用戶上得比較快,消息量一直在漲,很快服務器就頂不住了,當時一直在疲於應付這樣的事,還有一些小bug要修複。所以我們一直到2012年10月才推出群組,已經過去1年零2個月。

群組是想把大家按興趣、地點組織起來。當時米聊有米世界,但我一看就覺得做得重且雜亂,太UGC了。我們不允許完全UGC,陌陌上的群組是要審核的。我從來不相信完全UGC的東西,這可能跟我以往在論壇網站的工作經歷有關。

這中間,我們也遇到一些爭議。很多人恨我們,也有很多人眼紅。有人說是我們找人拍的Mike隋的視頻(2012年4月,一則名為“老外屌絲中文哥超強12人模仿”的視頻在網絡瘋傳,這名老外叫Mike隋,他在視頻中屢次提到陌陌是“約炮神器”)。我到現在都不喜歡這兩個字,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麽來的,就像很多女生不喜歡“泡妞”這詞一樣,覺得這個東西特別粗俗。

這件事對我們的影響總體來說弊大於利。好的一面是用戶有一些增長,壞的是女性用戶會有道德壓力,男性用戶會覺得我上來就是幹這個的。

我不認為我們完全無辜,但確實不是我們有意為之。想要洗掉“約炮神器”這個標簽還要兩三年,我希望擺脫它,但這肯定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

關於“洗白”這件事我和你們的想法不同,因為我玩在里面,清楚真正是什麽樣的重度用戶在用。真正的重度用戶都有群組在里面,刷附近列表的次數並不多。對於年輕人而言,他們本來就傾向一個更開放、更成熟的社交平臺。如果說我們六七千萬的女性用戶都上來約炮,可能嗎?女孩子可能會收到一些招呼,當奇葩在看,但中途肯定有一些看得順眼的,就會跟人家多聊兩句。

有些人先天就有“認識陌生人不好”的這種偏見,而且話語權都掌握在成年人手中。這些掌握話語權的人社交關系相對還比較穩定,他們去認識陌生人的沖動很低,對我們有偏見也情有可原。

2013年我們開始做內容沈澱,留言板,陌陌吧等,2014年開始做商業化、遊戲聯運,同時也上了星級系統。很偶然的機會,有朋友發了個遊戲Demo給我,我覺得很好玩,就說你來我們平臺上做吧,現在它是陌陌上累計收入最高的遊戲之一。整個陌陌的商業化都和這類似,你們不要把這件事理解得太複雜。

最終,我希望在陌陌上還原這個社會。簡言之,社會是什麽樣子在這個網絡平臺上就是什麽樣子,網絡只是提供了另外一種渠道。這種泛社交更漫無目的,有找男女朋友的,找普通朋友的,找興趣小組進行線下活動的,空虛無聊的,做生意的,總之幹什麽的都有,現實也是這樣。

我們現在就在做這樣的事情。打個比方,你現在看到的這些人,假設每個人都裝了陌陌,那每個人在網絡上就是一個映射,現實中可能更直觀、更視覺化,而網絡上你看到的是一個點,可獲得的有效信息更多,你甚至能知道他或她是做什麽的,這不是挺有意思的?

2013年8月我們的DAU(日活躍用戶)達到1000萬,這意味著每天有1000萬的用戶活躍在陌陌上,現在是2500萬,坦白說,我不覺得有什麽大差別。它既沒有一個階段性質的里程碑,也沒有過什麽爆發性增長,更沒有什麽幫到我們的歷史的偶然。現在,陌陌有近兩億註冊用戶。

如果算MAU(月活躍用戶),我們才是微信的七分之一,手Q的九分之一。以後跟微信肯定不是一個方向,產品層面上並沒有競爭,但所有產品在用戶時間上都會有爭奪。我們現在一個用戶平均使用時間是35分鐘,他們是70分鐘,差別也不是特別大。

創業前我沒想過具體的目標,比如什麽時候上市,能賺多少錢。但我們的野心一開始就是瞄著一個非常大的盤子去的,就像騰訊一樣大的盤子,創業之初,可能跟媒體不好意思說。不過我們和投資人是這麽說的,三個小夥伴之間也是這麽說的。

當初不是吹牛,是真的想做這個事。創業啊,本身就是個成功率極低的事,那為什麽不沖一個大的盤子去呢?反正都創業了,為什麽要帶手套,說非要做一個很小的事。我並不覺得開個互聯網公司死掉了和路邊開一個咖啡店死掉了不一樣,可能咖啡店的成功率還更高點。一開始我們就要做一個要億萬人使用、要大家都知道的產品,社交產品有什麽可做垂直的?中國有14億人口,我們的心都很大的。

只是現階段比較而言,我們還是很小。但是有時候這也會讓你覺得興奮。我們想做一個開放式的社交平臺,適合於所有人的。沒錯,就是適合於所有人的,無論男女,無論老幼,無論是否已婚已戀。我無法去具體描述它,因為它在之前的世界里並沒有存在過,目前我們的產品也跟這個目標有很遙遠的距離。但如果我們自身足夠努力,運氣又不至於太差的話,沒準真能讓我們做出來,誰知道呢?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