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揭富士康女工自殺悲情

1 : GS(14)@2010-10-27 23:04: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592559
暑假期間,來自香港兩家大學的學生每隔數天就到深圳龍華醫院探望田玉,最觸動他們的,是這個 17歲的女孩如此開朗、活潑。「她很有禮貌,很樂天,不是一個衝動、脆弱或情緒化的女孩。」理大的許同學很難想像,眼前的田玉數月前會選擇從富士康宿舍一躍而下。她奇蹟生還,但診斷書上「半身癱瘓」的字眼,宣告了她今後的人生。
今年以來,直至 8月,全球最大代工企業富士康科技集團已接連發生 17宗工人自殺事件。田玉之前已有三名男工先後跳樓,其中一人更與她同日( 3月 17日)在同一廠區不同地點自殺。富士康代工生產蘋果電腦的 iPhone、 iPad以至其他世界知名品牌的電子產品。來自湖北農村的田玉接受富士康簡短的培訓後,就被送上蘋果生產線,負責用肉眼逐件檢查產品上有沒有刮痕。工作毋須技術,但要幾秒內完成,產品合格即交給下一工序,一天 10小時,注意力高度集中,並不斷重複機械的動作,枯燥又疲累。

「兩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調研組」發現,為方便管理,富士康不准工人工作時聊天、走動、笑,並盡量把認識或同鄉的工人安排在不同生產線和宿舍,打散他們的社會關係。一個 17歲的女孩子由家鄉來到超過 30萬人、大得讓人迷路的富士康龍華廠區,舉目無親,也無法結識朋友,像一粒被遺忘的原子,無助、孤獨。田玉工作了一個月,發工資的時候,其他人拿到工資,惟獨她沒有。她問線長,線長說她的工資卡應在深圳另一個廠區觀瀾,於是她經過一個多小時車程,來到觀瀾查詢,對方卻說不知情,讓她到另一棟樓去問,田玉像皮球般被踢來踢去,仍未領到工資。
田玉父母給她的錢早用光,田玉身無分文,連坐車回龍華的錢也沒有,只好走路回去,由下午走到晚上。回到偌大的富士康帝國,從宿舍的四樓跳下。
田玉留院期間,又有多名工人自殺,輿論壓力下富士康開設了「關愛熱線」,又耗費千萬舉行「珍愛生命,關愛家人」誓師大會。但調研組指出,田玉的爸爸賣光了家裏的牲畜和田地,趕來深圳照顧女兒,富士康卻逼田家簽訂《醫療費墊支申請》,表明富士康只是「墊支」救治田玉的費用,日後公司除承擔「司法判斷」的金額外,保留追溯其他墊支部份的權利。潘毅指出,富士康一直不肯賠償田玉,直至調研組即將發表報告,才拿出十幾萬元,打發兩父女回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11

天水圍出狀元 7科5** 踢走悲情

1 : GS(14)@2013-07-17 00:49:41

http://www.skypost.com.hk/%E6%B8 ... %80%E5%85%83/102021


歷屆公開試狀元多來自傳統名校,但在今年的DSE文憑試,位於天水圍的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便誕下了該校首位狀元謝楚灝,他亦是新界區唯一一位狀元。
楚灝自出世便住在天悅邨,從小學開始就名列前茅,愛閱讀的他自幼常在圖書館「打書釘」,早已讀畢金庸全部著作,還會挑戰文言文。升中後,他開始讀英文書,尤愛推理故事,認為這樣可「打好基礎」,對學習十分重要。

供兒子讀直資 母當文員幫補


不過,楚灝坦言對成績感意外,料不到面對最難的數學和通識科也能獲如此佳績。為了應考通識,他常留意時事,去年更獨自體驗七一遊行;他表示會支持民主,認同佔中和普選。
謝太喜見兒子成為狀元,不禁潸然落淚。為了讓兒子讀直資英文中學,她到寫字樓當文員幫補,幸好兒子有幾年領獎學金享學費豁免,所以家庭經濟仍能負擔學習開支。經此一役,她確信「(只要)小朋友肯讀,在甚麼環境都讀到。」
楚灝表示,將會選讀港大醫科,希望成為外科醫生幫人。
腸病折磨不言棄 同校女生誓當護士
以不屈不撓闖過難關的不單有楚灝,還有同校女生謝詩朗,她獲2科5*和4科5的不俗成績。對詩朗而言,應付公開試比其他同學更艱難。
由於在她腸內不斷有息肉長出,故每年都要動切除息肉手術,其中三次更屬大手術,要休養數月。她坦言,因為多次出入醫院,她要常常請假,令學習進度落後;幸得同學幫忙,加上生病燃起做醫護人員的理想,故一直竭力學習。雖然現在醫生夢碎,她亦希望可做護士,幫助其他病人。
視聽觸三重障礙 女生唇讀奪佳績
20歲的曾芷君,考獲3科5**成績。但她的優異成績卻是較常人付出更多倍努力才能得到。曾芷君出生不久即證實因神經萎縮雙目失明,在主流幼稚園中班時轉到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其後雖然雙耳弱聽,要戴助聽器,但學校老師認為芷君有能力入讀主流學校,中一時轉到英華女學校。

「和同學相處 忘記自己視障」


獨生女的她,從小由母親照顧,爸爸是酒樓點心師傅,一家三口居於公屋。全身感覺神經微弱的她,難以用手觸摸點字,只能靠唇讀認字,溫習較一般學生慢,需終日埋首課本。而父母與師友則是她求學上的最大支持,例如芷君的父母默默伴讀、同學接納幫助,以及老師上課前把筆記繙譯成點字等,「和同學相處時,我可以忘記自己是視障人士,而同學會當我是一個普通同學看待。」
芷君憑藉努力,成功在中文及英文聆聽中分別考獲4及5*級別,殘障考生亦可申請考試時間加長,芷君因用唇讀應考,要花2至5小時去完成一份試卷,比一般考生多一倍時間,但她稱要有清晰的思路才能應付長時間應考。未來打算報讀中大繙譯系,將來從事繙譯或社會工作,用自己的經歷激勵弱勢社群面對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54

歐洲歌唱大賽克里米亞悲情惹共鳴烏克蘭女歌手 唱反俄歌封后

1 : GS(14)@2016-05-19 02:22:23

■賈馬拉憑《1944》在歐洲歌唱大賽奪冠,高舉獎座。



經過一輪緊張的投票和評分,2016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結果揭盅,烏克蘭唱作女歌手賈馬拉(Jamala)憑描述韃靼人悲慘歷史的反俄歌曲《1944》,以半爆冷姿態擊敗賽前大熱的澳洲和俄羅斯歌手奪大獎,情況猶如當日香港電影《十年》贏得金像獎最佳電影。賈馬拉表示,她獲此殊榮反映了歐洲人「願意聆聽別人的苦難!」



■克里米亞20萬韃靼人在二戰時被史太林流放。


這場泛歐歌唱決賽,前晚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澳洲韓裔歌手林多玫的天籟之音,本來是各國評審的至愛,但當計入觀眾電話投票後,賈馬拉便後來居上。顯然,在血紅色的舞台上,賈馬拉如泣似訴的獨特唱腔,唱出糅合瀕危滅絕的韃靼語和英語的悲情民謠《1944》,更加獲得歐洲觀眾的共鳴。她賽後說:「當你唱出真相,就會打動民眾。」




史太林害死20萬韃靼人

32歲的賈馬拉是有韃靼血統的烏克蘭人,《1944》以蘇聯領袖史太林二戰為懲罰勾結納粹的韃靼人,將克里米亞大批韃靼人集體驅逐到中亞作為背景,當時賈馬拉的曾祖母也被迫離開原居地,雖然後來韃靼人獲准回克里米亞,但至少有20萬人在流放時死亡,而且在克里米亞亦淪為少數民族。《1944》歌詞包括陌生人「把你們殺光」、「你以為你們是神,但所有人都會死」,但無直接提克里米亞和其他政治敏感詞。《1944》雖然是講述前蘇聯歷史事件,但外界更相信賈馬拉是用來借古諷今,她賽前也承認「此曲當然也關於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這兩年來充滿悲傷,大家試想想,作為創作歌手,兩年來都不能回家(克里米亞),只能透過Skype同90歲患病的祖父見面,卻不能探望他的心情。」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賈馬拉勝出後立即在推特向她發出道賀,克里米亞的韃靼人也高興慶祝。歐洲歌唱大賽幾十年來一直規定歌曲內容不涉政治,俄傳媒賽前批《1944》「反俄」,俄方投訴此曲違例,試圖封殺,但主辦的歐洲廣播聯盟最後裁定沒有違規,認為「此歌只是表達歷史事實,賈馬拉參考了家族遭遇」。俄議員昨批此曲勝出是政治蓋過藝術,呼籲俄明年抵制賽事。



「當面摑了俄羅斯一巴」

有趣的是,賽前被博彩公司視為大熱的俄羅斯歌手拉扎列夫(Sergei Lazarev)跟絕大多數俄人的想法相反,他不贊成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試過拒絕參加慶祝克里米亞「回歸」的祝賀會。觀察家貝內特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觀眾過去一般都會投俄羅斯票,但這次投烏克蘭票向俄「發出訊息」。不過,作家奧康納認為大賽「當面摑了俄羅斯一巴」並不妥當,對大賽變成政治平台表示失望和憤怒。除了歐洲國家,今屆歐洲歌唱大賽在中國、美國、哈薩克、澳洲、新西蘭、美國、YouTube都有直播,全球觀眾有近2億人。美聯社/法新社/英國《衞報》/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6/19613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24

悲情男求愛失敗999個碌柚2分鐘冇晒

1 : GS(14)@2016-09-06 22:50:52

廣東廣州廣大生活區商場,前日下午上演了一場告白悲劇,一名大三男生,將999個寫滿愛情宣言的柚子鋪成心形,向暗戀1年多的大四學姐告白,沒想到遭到拒絕,最後近千個柚子被圍觀者在2分鐘內搶光!據當地媒體報道,前日下午6時許,一名身穿藍色直紋裇衫的男生,在廣大生活區商場裡,拿着咪高唱自編歌曲「if柚」:「女神她最愛吃柚,向她表白的時候,買了好多的柚,999個柚,代表我一片真心,I love you......」並邊唱邊緩步走向一名白衣女生,唱完歌後還作出深情告白:「從認識你開始,我就喜歡上你了。在這麼多人見證下,我要說我喜歡你,你能做我女朋友嗎?」未料卻被女生殘忍拒絕:「我不喜歡你,一直以來我都當你是最好的朋友,不過你的柚子可以留下。」很多圍觀者對於這場告白沒有美滿收場,感到有些遺憾,於是木木的好友搶過咪說:「木木說,大家可以免費拿柚子!」話音剛落,圍觀人群即迅速上前,有路人見狀即加入搶柚隊伍,連附近商家店員也忍不住來搶一把。有男子捧着5個柚子離開,一名推着嬰兒車的媽媽也搶來好幾個放進車內,999個柚子在2分鐘內被搶空!據知情人透露,男生正就讀大學三年級,1年多前,他通過社團活動認識了該名大四女生「木木」。他已暗戀木木1年,花了很長時間搜集了999個木木愛吃的柚子,還寫了999條「I will always love柚」、「你會是我所有幸福的理柚」、「我對你的愛在柚裡」等愛情宣言,向她求愛,可惜最後還是被拒。大洋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6/197621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809

【專題籽】全港雜耍冠軍:天水圍勝在人多 懶理「悲情」標籤

1 : GS(14)@2018-03-12 01:57:09

Patrick自中一開始學習雜耍,最擅長扯鈴,閒時會到天水圍市中心的銀座空地練習。

【專題籽:周末專案】雜耍和天水圍,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似乎沒有同時討論的空間。但在居於天水圍已經16年、現年22歲的潘穎樑(Patrick)眼中,兩者同被坊間誤解,「大家都不認識天水圍是怎樣,又不認識雜耍是甚麼一回事」,對於自己所愛被曲解,他一笑置之,「其實會拋波的不一定是小丑。」


不少中學都奉行教育局提倡的「一生一體藝」,要學生參加課外活動,Patrick的中學也不例外,「那時可以試玩雜耍,怎料一試就上手,覺得它比其他活動好玩,便開始玩了。」他邊說邊玩着扯鈴,我在旁看就覺得只是簡單地抽動繩子兩端,借來玩玩,豈料一拉,繩子纏起來,他笑着說:「好難㗎!」他一玩便是10年,當初一起上課的同學早已放棄,惟獨他還堅持。香港人玩雜耍,普遍有轉碟、拋波、扯鈴三項,他最拿手是玩扯鈴,一次最多可以玩三個,「國際一般是四個,世界紀錄是六個,但我不以這些為目標,因為一個扯鈴已經千變萬化,視乎你怎樣表演。」

兩屆全港冠軍 曾赴北京學師

他家裏的電視櫃頂和兩側放滿雜耍比賽獎盃獎牌,包括那座特別大的「全港青少年雜耍大賽」冠軍獎盃。全港21歲以下的人比賽,中四第一次奪冠,中五再衞冕,到中六退下火線,專心讀書備戰公開試,「獎都拿過兩次,沒甚麼挑戰性,索性不再參加。」中學畢業後入讀演藝學院,主修現代舞,現在還是一年級生的他,早就決定日後發展方向,「我想在表演方面發展,現在也有freelance做雜耍,會去商場、酒店、屋苑表演。」我發現玻璃櫃內有張答謝他任雜耍比賽評判的證書,似乎比賽還未完全離開他。他愛雜耍、愛表演,愛到夠膽孤身一人,走到北京學師一個月,專攻倒立。「那時的視野只有兩個,倒立時望着地下,休息時就躺下來望着天空,太累了!」他坦言一個月確實不會學到很多技巧,但就體會到環境對人影響很深,「在香港,我以為自己是同輩中最出色,但上到去會發現可能是最差的一群。」訪問那天他還穿着中國雜技團的衣服,800美元(約6,200港元)學費,買的不只是衣服,還有種種難忘回憶。
Patrick家的天花板凹凸不平,是扯鈴撞擊天花板的痕迹。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媽媽,指一指天花板,還未開口,她笑說:「我不生氣呀,他學雜耍後變得很上進。他很努力,練到晚上11點多還不休息,我們也很配合他,他要練習的話,我們就連電視也不看,讓他專心玩。」扯鈴某些動作幅度較大,甚至可拋上幾米高,家中天花板雖不致於被撞穿,但找一個空曠位置練習,方為正道。Patrick逢周五晚都會到市中心銀座廣場的空地練習,這兒地面較平滑,道具掉在地上也不易破損。「附近是酒店,遊客和小朋友都會過來看我練習,還有其他人在附近跳舞、唱歌,很多不同類型的事在這裏發生。」天水圍早年的負面新聞,令它被標籤為悲情城市,他覺得難辨責任誰孰,認為坊間沒有去了解和認識,「可能他們真的沒來過天水圍,或者是道聽塗說,覺得很慘很多悲劇。」對於這些誤解,他繼續一笑置之,「得啖笑吧,其實這裏很多姿多采。」天水圍地方不算大,勝在人多。人多,可能性就多;可能性多,能發生和盛載的事就更多,形容詞怎可能只有「悲情」?


在北京受訓相當辛苦,要跑步、拉筋、壓腿,令Patrick常累得躺在地上。

(左起)轉碟、拋樽、拋波、扯鈴,是較常見的雜耍項目。

家裏的天花板凹凸不平,全都是Patrick在家練習扯鈴所造成。


去年暑假,Patrick曾自費數千港元,到北京的中國雜技團學師一個月。



facebook:天水圍人記者:李煒汯攝影:張志孟、蕭志南、鄧鴻欣(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1/203270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590

【周末專案─天水圍】又關長實同領展事?悲情城市標籤從何而來?

1 : GS(14)@2018-03-12 01:57:11

天水圍位於新界西北,面積約4.3平方公里,人口逾28萬人。


2006年7月8日,當時仍是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這樣說:「我記得我在2000年8月上任社署署長不久,我便去探訪天水圍。當時我想我是屬於少數早期(的人),將它形容為悲情城市。入到去,你見到很多高樓大廈,但並沒有社區的凝聚力和氣氛。」2000年,那是距今18年的觀感。當時的天水圍,只發展了還未到十年時間。有命案,但不多,至少最轟動的一家四口滅門慘案仍未發生。究竟天水圍悲情城市的標籤,從何而來?


天水圍早年曾發生多宗倫常命案,予人悲情印象。

由許鞍華執導的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改編自一宗在天水圍發生的滅門慘案。

天水圍市中心附近(即天水圍公園一帶),幾乎都被私人屋苑所包圍。紅色框為私人屋苑,紫色框為嘉湖海逸酒店。


區內不少商場都由領展擁有,2005年開始,領展更管理全天水圍的公屋街市。


那轟動一時的一家四口滅門案,發生於2004年,一名男子斬殺妻子和他一對孖女後,自殺身亡。在那段時期,基本上天水圍一有家暴、命案,傳媒都很自然地用上「慘」、「地獄」、「又發生」等字眼,彷彿在提醒讀者,天水圍已發生過不少家庭慘劇,悲情成了天水圍的特徵。有電影取材自這些命案,以及天水圍貧苦大眾的生活故事,包括許鞍華的天水圍二部曲:《天水圍的日與夜》(2008)、《天水圍的夜與霧》(2009),又有歌曲以天水圍做主題,如李克勤的《天水‧圍城》(2006),令悲情城市的標籤更深入民心。傳媒、電影、音樂在天水圍問題上,選擇以大眾有共鳴的事作焦點,容易令大家產生同情之心,特別eye-catching,但同時也無可避免地有一竹篙打一船人的問題,令標籤出現。問題是,天水圍之所以悲情,背後究竟有何原因?本地文化人馬國明在他的《全面都市化的社會》如是說:「接二連三發生在天水圍的悲劇不是因為天水圍被社會遺棄,而壓根兒是因為被刻意安排在天水圍上演。當整個市區的範圍都成了真實版『幻彩詠香江』的大舞台時,真實的生活,尤其是低下階層的苦困便必然集中在天水圍這樣偏遠的地方。」


天水圍位於新界西北,距離香港中心地帶甚遠。根據政府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天水圍有286,232人口,除以天水圍面積4.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近66,565人,比全港平均的每平方公里6,780人,高近10倍。全天水圍現時有11條公共屋邨、6個居屋屋苑及3個私人屋苑,打開地圖,不難發現市中心(即天水圍公園、銀座一帶)基本上都被私人屋苑包圍,包括長實歷來最大的發展項目,共7期58座的嘉湖山莊。由於是私人屋苑,基本上所有非住客都不能入內,這並非要指責私人屋苑的管理模式,加上圍欄能保障住客安全也屬合理,但的確會對超過八成居於公屋和居屋的天水圍市民,在進出市中心時造成不便。圍城以內再建圍城,規劃疑向私樓住戶傾斜,試問又怎能有凝聚力和氣氛?《南華早報》2010年12月6日的報道揭發,政府在1982年發展天水圍之初,與長實及華潤等財團組成的巍城有限公司和天水圍發展有限公司訂立協議,限制區內其他商舖發展和競爭20年。雖然協議已在2002年失效,但按協議而制訂的規劃已經落實,造成區內街市和商場,都接近完全被長實及領展壟斷的局面,自2005年起,領展更管理全天水圍的公屋商場。物價高、無選擇,小店被趕盡殺絕,連接不同屋邨的是一個又一個領展商場,這種規劃下,得益的究竟是財團還是市民?天水圍的規劃,未必是令它悲情的唯一答案。現在也很難說,若當初換另一規劃方式,天水圍就不會出現我們所見的悲情。但至少,它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當政府和地產商一同主導規劃方向時,會對黎民百姓造成甚麼影響。資料來源:林圓:《從「標籤效應」看傳媒對於弱勢社群的新聞處理》,2007馬國明:《全面都市化的社會》,2009劉孔維:《「悲情城市」是怎樣「打造」的?天水圍的空間政治》,2012記者:李煒汯攝影:張志孟、蕭志南、鄧鴻欣鳴謝:商業電台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1/20328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5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