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紐約的「性愛博物館」(MoSex)成立於2002年,而在成立之前,它就已經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但它吸引人的原因卻並不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 樣膚淺。在創立階段,州董事會拒絕認證性愛博物館為非盈利機構。他們認為,將「性愛」和「博物館」聯繫在一起,會令州政府蒙羞。於是,性愛博物館的創始人 Daniel Gluck不得不將他的計劃轉型為一個盈利項目。
怎麼想到這個模式的?
Gluck形容自己是一位有著多次創業經驗的創業者。他初次提出性愛博物館的創意是在1998年,那是他整合了一些同事進行頭腦風暴訓練後的結果。
有趣的是,在Gluck提出性愛博物館這個想法的時候,時任紐約市市長的Rudy Giuliani正在集中整治時代廣場周邊涉及情色的廣告。然而,市長的這個舉動並沒有讓Gluck退縮,他在對市場做了一些研究之後,正式開始著手實施這個項目。
Gluck表示:「難以相信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博物館。這就好像整個世界的文化大道上塌陷了這麼一大塊。」
盈利情況如何?
州政府對性愛博物館的反對意見並沒有給Gluck帶來太多的煩惱。他認為非盈利組織的成員大多過於保守,他們並不一定會理解他的使命,而他想要「深入探索人類性行為的歷史、變革以及蘊含在其中的文化」。
在被州政府拒絕之後,Gluck這位沃爾頓商學院的畢業生反而鬆了一口氣——他可以更加無拘無束地追求他最初的想法:建立一個盈利機構,並在社會上引起一定的轟動。
從開業那天開始,他們的盈利速度一直在緩慢而穩定地增長,每年的增幅都可達到15%。誰也想不到這家位於紐約第五大道上的博物館,甚至曾在第一年由 於運作原因而暫時宣佈破產。Gluck預計今年收入的增幅會在15%~20%左右,而這一數字有望在2013年翻番。性愛博物館近期新增了15位工作人 員,另外一家咖啡廳也將在今年9月份在博物館的地下室開業,且日後會成為一家為顧客提供正餐服務的餐館。
今年內,性愛博物館預計將接待付費遊客20萬人次(博物館的一次「生活社會」推廣活動曾在3天內賣出了12000張門票)。博物館收入的30%來自館內商店的銷售額,10%來自館內咖啡店。
未來有何打算?
越來越多的性愛博物館將會建立起來。Gluck表示:「我們認為應該在拉斯維加斯再建立另外一家性愛博物館。我們有可能在那裡建立一個小型的博物館酒店。」
首先,他希望能夠設計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他和他「又聰明又人性化的團隊」已經為此奮戰了很長的時間,並仔細討論了性愛博物館的理念。他表示:「這 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充滿了各種困難。我們展示給人們的東西也將影響到人們對我們的看法。從博物館的櫥窗展示,到我們的網站上的資訊,我們在處理每一步的時 候都要非常小心。」
至今為止,為瞭解決這些問題,他僱傭了多位頂級設計師為他們設計展示廳,以及比Larry Flynt(美國暢銷色情雜誌《皮條客》出版人)更加前衛的營銷材料。Gluck還在忙著為博物館內即將開業的餐廳起名字,並申請資質。同時,他還忙於與 產品開發專家商討品牌延伸的事宜。他表示:「我認為我們一定能成功。如果Burt's Bees能夠靠唇膏產品建立一個帝國的話,我們也能夠在我們的領域大展拳腳。」
為了得到貸款並請來明星進行宣傳,Gluck找到了知名學者Camille Paglia尋求幫助。在Paglia的幫助下,Arianna Huffington(《赫芬頓郵報》創辦人),Sandra Bernhard(美國喜劇演員)以及Bill Maher(著名喜劇演員,「馬赫脫口秀」主持人)都同意博物館使用他們的名字。隨後,Gluck又將許多娛樂圈中的其他名人的名字寫在了他的合作章程 中。2000年,性愛博物館成功獲得了涉及約20位投資者的兩輪投資,投資金額共計數百萬美元。Gluck表示:「這些投資者對我們的項目非常感興趣。」 譯|魯行云
平臺數據顯示,盡管男性依然是性愛消費的主體,但女性的消費力快速上升,性愛消費開始進入“她”時代。18至59歲女性的消費總額已經達到36%,占據總體消費的三分之一。
2月15日上午,阿里健康數據研究中心發布《2015中國性愛消費報告》,通過阿里零售平臺數據,揭示中國人在過去一年中對性愛的理解和變化。報告顯示,中國人在性愛情趣方面的探索向著更豐富和縱深的方向發展。僅僅在2015年一年,人們就使用了比如“情趣內衣”、“充氣娃娃”、“飛機杯”等超過1000萬種搜索關鍵詞,來描述對性愛的多元需求。
“18+”的“她”消費猛增
以消費人群來看,在阿里零售平臺上,男性仍然是性愛用品的消費主力。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18至29歲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占據了性愛用品消費的大頭,以34%的消費占比穩居第一,30至59歲年齡段的男性在這個領域上的消費占比僅為全部的30%,而18至59歲女性的消費總額為36%,占據了另外的三分之一。
報告顯示,隨著中國人越來越正視自己和性伴侶的性愛需求,伴隨年齡增加,男女為對方購買性愛用品的比例越來越高;在阿里零售平臺上,女性消費者比男性更願意為另一半購買性愛用品。
在18歲到59歲之間的女性中,這個比例始終在消費總額的50%上下徘徊。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為伴侶“性趣”買單的增幅則更加明顯。在18至19歲時,只有21%的男性購買了女性性愛用品,而到了50至59歲,這一比例增長了約50%,有32%的男性願為伴侶買單。
與此同時,女性購買情趣用品的比例也在不斷增長。其中,河北、山東和黑龍江女性購買情趣用品的比例最高。2015年下半年,河南、青海和西藏的女性購買情趣用品的增速最快,均在14%以上。
75/80一代更愛買“玩具”
以年齡段劃分人群呈現出的另一個特點是,改革開放後出生的人群更加勇於探索“性愛情趣”。
報告數據表明,不同時代出生的人受其時代性愛觀影響較深。以85、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才開始進入經常性行為的年齡段,因此,這個時期的性愛用品消費較為單一,以避孕套為主的常用性愛用品消費占比迅速提高。
隨著年齡的遞增,大多數人的性生活頻次開始下降,但同時對性行為的質量和情趣需求正在增加,也就導致上述常用性愛用品的占比呈下降的趨勢,而延時、調情香水、性愛玩具等可以提高性愛質量的情趣用品呈現出遞增的趨勢。
在改革開放後出生的75和80後一代,也就是年齡在30至39歲之間的人群對性愛玩具表現出一定興趣,相對以60後為代表的40歲以上人群,顯然在性愛觀念上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因而在性愛方式上有了更多的嘗試和探索。
突發性愛事件驅動中國人性愛習慣
報告顯示,與春節、五一、十一等傳統節假日相比,“520”、七夕等與愛情概念相關的節日對中國人的性愛行為驅動力更為顯著,避孕套等性愛用品在這些日子的銷量有極大增加。2月14日的情人節受到了春節假期的影響,對避孕套等性愛用品的銷量刺激並不明顯。
此外,與性愛相關的突發事件,在某種程度上也會促使中國人改變其性愛習慣。
2015年2月14日,SM題材的《五十度灰》在美國公映,之後的兩個月,該片以及原著書籍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國內,這部影片的影響在之後的半年時間里持續擴散發酵,也導致部分中國人的性愛行為發生了些許變化。
數據顯示,從4月15日起,阿里零售平臺上SM情趣用品搜索量開始呈曲線上升,並在11月9日達到2015年最高峰,為4月前的近六倍。
無獨有偶,7月15日,優衣庫試衣間不雅視頻被傳到了網上。當日,“優衣庫”這個詞的搜索量在阿里零售平臺達到了“雙十一”的近18倍,同一天,避孕套的銷量達到了一個小高峰,日環比增長150%;當月,25至34歲人群驗孕棒的銷量抵達2015年的最高峰。
80後、90後的婚前性行為接近100%
近年來隨著性教育和社會輿論環境的寬容和開放,年輕一代的性愛觀也和以往出現了本質的區別。
2013年清華大學和《小康》雜誌做的調查顯示,婚前性行為已經到71%,在這71%里面,80後、90後的婚前性行為接近100%。然而,伴隨著這場性革命,也衍生出一些副產品,那就是一夜情等高危性行為,這類性行為往往缺乏穩固的性伴侶和安全保護,存在隱性的疾病感染危險。因此,一部分高危性行為人群轉而到易於保護隱私和交流更便捷的互聯網平臺尋求幫助。
報告顯示,2015年,在阿里零售平臺上重複購買HIV檢測產品的高危人群中有83%是男性,20至29歲的男性占了高危人群的近六成。其中,18至24歲男女購買HIV檢測產品的增速更達到了98%,是同年齡段購買避孕套增速的1.89倍。這也就意味著85後、90後發生高危性愛行為的幾率更高,也更需要健康、安全的性愛教育引導。
在阿里零售平臺上,不少HIV檢測產品的購買者留下評論,其中陰性、測試、一條、檢測準確、不準、試紙、沒事、安心、終於、恐艾等詞成為出現頻次最高的Top10詞語。
(註:本報告所涉數據源均為匿名化數據)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