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外加14小時,《美人魚》票房破23億元。從上映以來該片熱度不減,今日《美人魚》正式成為內地票房影史冠軍,最終票房有望朝著30億大關邁進。
《美人魚》最終票房或超30億
24.39億,這是去年暑期檔BUG級別的《捉妖記》用兩個月的時間所創下的總票房紀錄,如今《美人魚》用了不到兩周的時間就將其打破。
自從大年初一(2月8日)上映以來,周星馳電影《美人魚》把持住單日票房冠軍就再沒撒過手。上映36小時4億、48小時6億、92小時10億......各個都是新紀錄,直至今天,將“中國最賣座電影”的殊榮也攬入懷中。
該片不僅在春節假期的票房一枝獨秀,後續勢頭依舊不減。從排片來看,即使有新上映的《臥虎藏龍2:青冥寶劍》和人氣動漫《火影忍者:博人傳》的沖擊,《美人魚》在排片上依然穩居首位。未來兩周之內,新上映的電影幾乎難有與之匹敵之作。也就是說,《美人魚》還將有很長時間來繼續創造紀錄。
雖然進入年後工作日,《美人魚》票房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單日過億的走勢。可以大膽預測,《美人魚》的最終票房將突破30億大關,由此,它也將成為國內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突破30億的電影。
星爺這次又低估自己了?
《美人魚》還沒上映時,就已經成為萬眾焦點。除了常規的明星站臺,還有一個重磅消息傳出--“票房保底20億”。也就是說,影片不管最終票房如何,星爺和出品方已然旱澇保收。
隨後,有媒體求證“20億天價保底”,影片保底方和和影業和龍騰影視回應,保底金額為16億~18億元,保底金額通過和和影業發起成立的一個基金來運作,其他兩家保底公司都是這只基金的認購方。
所謂保底,就是制片方與發行方在電影上映前簽訂一個對賭協議,先制定一個數額,假設《美人魚》的內地最終票房低於18億元,保底方也必須按18億元跟制作方結算,但如果超過18億元,保底方就會獲得更具優勢的分成收入。
要知道就在去年,星爺曾因為《西遊降魔篇》的保底的分成問題與華誼兄弟鬧上法庭,結果最終星爺敗訴。而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也讓很多觀眾為星爺“操碎心”
有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若以保底票房18億元來算,發行代理方將付給制片方7億元左右,減去4億元投資,簽下對賭協議的制片方能賺取3億元左右。
但這3億元票房里,星爺又能拿到多少?在《美人魚》多家出品方中,就有兩家與周星馳有關,他自己的星輝影業,以及由他控股的上市公司比高集團,兩家公司預計投資占到30%左右,以此推算,最終星爺公司獲得的純利潤應該在1億元左右。
除保底票房外,星爺在《美人魚》超額票房的分成比例必然大大降低,而目前實際票房已經大大超出保底,且繼續強勁攀升,預測最終票房將超30億元,倘若如此,星爺這次又虧大了!
(綜合騰訊、 中國新聞網等)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華納DC史上最貴電影之一《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上映至今獲利與口碑不如預期,正是其多年忽略該市場的結果。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那三個諸葛亮呢?華納兄弟與DC近來的大片《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以下簡稱《蝙超》),首度將蝙蝠俠、超人、神力女超人「三巨頭」合體,獲利與口碑卻比只有一個超人當主角還差。超級英雄「多多益善」的勝利方程式失靈,這是華納DC過去忽略該市場,導致對手坐大的結果。 當今超級英雄分為「華納+DC」與「迪士尼+漫威」兩大勢力,電影市場則是迪士尼漫威獨大。華納DC這次的《蝙超》,是旗下三大超級英雄首次合體,並找來片酬破千萬美元的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演蝙蝠俠,總計投入四億一千萬美元,和史上最貴電影《神鬼奇航5》只差不到一百萬美元,可見其企圖心。 不過該片三月上映至今獲利不如預期,彭博(Bloomberg) 引述SNL Kagan分析師霍登(Wade Holden》預估,《蝙超》整體獲利將不到三億美元(包括下片後發行DVD等管道收入),不及只有超人擔綱主角、成本也較低的《鋼鐵英雄》。 由於《蝙超》是華納DC旗下三巨頭合體,高層期待至少能和對手漫威同性質的《復仇者聯盟2》看齊,但如今結果「讓人失望」。 缺長期鋪梗,劇情難交代除了票房外,《蝙超》口碑亦不佳,在影評網站爛番茄(Rottcn Tomatoes)平均得分四. 九分(滿分十分),與對手漫威《復仇者聯盟》(八分)、自家作品《鋼鐵英雄》(六. 二分)皆有落差。影評稱該片為「影史最貴鬧劇」、「混亂又乏味」。 《蝙超》票房、口碑未盡人意,主因是缺少長期鋪梗。對手迪士尼漫威的《復仇者聯盟》,雖也是超級英雄合體,但它卻在各超級英雄的單篇作品中,融入其他英雄故事,例如《鋼鐵人》裡有黑寡婦情節,《雷神索爾》裡有鷹眼,讓這些超級英雄處於同一宇宙下。 有這些鋪梗,合體的《復仇者聯盟》就顯順理成章。 華納DC前幾年推出的超人《鋼鐵英雄》、《蝙蝠俠——黑暗騎士》,劇情卻是互不相干。這次《蝙超》直接將三巨頭合體,沒有前面鋪梗,在兩個半小時片長中,要將超人、蝙蝠俠與神力女超人的恩怨與人性衝突交代清楚,只能淺嘗輒止,就顯得不足。 早期雖領先,後續沒深耕 但華納DC亦有苦衷,如今超級英雄電影市場已是迪士尼漫威獨大(見表)。華納DC 已沒時間慢慢磨,只有集中火力將手上王牌一次打出,才能殺出血路。在漫威公布《美國隊長3》今年四月上映後,華納DC立馬將《蝙超》提到三月上映以避鋒頭。 事實上華納DC落到須苦苦追趕迪士尼漫威 的地步,乃是它自我棄守該市場的結果。超級英雄改編成電影,最早由華納DC開其端,一九六九年華納收購DC,九年後將超人推上大銀幕大獲成功,之後又再推出神力女超人、蝙蝠俠,票房及周邊商品皆獲利豐厚。 同一時間漫威卻相對黯淡,只能靠出售角色改編版權度日,包括一九七八年《奇異博士》、一九七九年《美國隊長》、一九九〇年《綠巨人》等,票房口碑皆劣。 漫威為挽回頹勢,一九九三年成立子公司漫威影業,開始認真製作自家電影。但真正讓漫威改頭換面的關鍵,乃是二〇〇八年迪士尼花四十二億美元將其收購。迪士尼提供大量資金與自主創作空間,使漫威得以專攻超級英雄電影市場,才有今日規模。 相形之下,華納DC對超級英雄電影的耕耘相對沉寂,這是因當時它手上有多部大作,從一九九九年《駭客任務》三部曲、《魔戒》三部曲、《哈利波特》系列,在二十一世紀前十年,超級英雄電影並非華納首選。DC雖是蝙蝠俠漫畫原創者,但它仍要服從華納母公司電影至上的決策。 為爭主導權,四年拍十部 不過當這些系列大作陸續 結束,華納逐漸青黃不接,去年華納共發行二十六部電影,沒有一部進入北美票房前十五名。於是它想重拾超級英雄,卻發現市場已今非昔比:美國隊長、雷神索爾、鋼鐵人、蟻人……,放眼望去全是漫威製造。 除了《蝙蝠俠——黑暗騎 士》系列外,華納DC在該領域乏善可陳。為奪回市場,也為延續未來生命線,華納DC大手筆投入《蝙超》,並宣布未來四年將推出十部超級英雄電影,都是必然選擇。 《蝙超》第一炮雖不完美,但華納DC大舉投入的策略將不會改變。由於它手上已無其他系列大作,想找一個在全球辨識度與接受度皆高的元素,超人、蝙蝠俠等超級英雄仍是最佳選擇。而華納DC重返該市場,將加強它和迪士尼漫威間的銀彈競爭:華納DC砸重金拍出《蝙超》後,迪上尼漫威也公布《復仇者聯盟3》上下兩集,成本將達十億美元。 未來的超級英雄大戰,背後也將是片商間的銀彈軍備競賽,不管誰勝誰負,可確定的是,消費者將是最大贏家。 |
《西遊伏妖篇》於大年初一(1月28日)當天以3.47億刷新了《速度與激情7》在中國創下的3.46億單日票房紀錄,截至1月30日9:40分,票房成績高達6.21億(包含未開映場次已售出的票房)。
此前2016年同樣大年初一,《美人魚》曾在72小時內破8億,最終收獲34億。今年,周星馳能否再創票房神話?
雖然不再演電影,但這一點沒妨礙周星馳繼續引領喜劇狂潮,對於《西遊伏妖篇》有網友表示:
這部電影周星馳編劇,周星馳制片人,周星馳電影的續集,有周星馳三個字就夠了。
2013年《西遊降魔篇》在內地收獲12.48億票房,成為2013年度票房總冠軍;2016年《美人魚》上映前,周星馳與投資方簽了20億保底發行協議,最後實際票房高達34億元,創下中國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
種種跡象顯示,大IP周星馳依然是票房成績的實力保證,票房逐年飆升,賺錢賺到飛起。
星爺的商業版圖
算上80年代跑龍套那些年,在娛樂圈30多年的周星馳早已家財萬貫,賺得盆滿缽滿,但他似乎從未停下來過。
電影
1993年,周星馳和楊國輝等人組建香港彩星電影公司,並拍攝出經典影片《大話西遊》。然而,當時《大話西遊》並不受歡迎,遭遇了票房失敗的彩星公司沒有賺到錢。
1996年,周星馳從拍攝《大話西遊》的香港彩星電影公司抽出自己的股份,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電影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這也是周星馳眾多公司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家公司,我們從前看過的許多高質量、高娛樂的喜劇電影都出自這家公司:
公司成立當年,《食神》在香港上映,收獲了超過4000萬元票房佳績;
1999年,《喜劇之王》獲得全港票房冠軍;
2001年《少林足球》獲得金像獎,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多項大獎;
2004年《功夫》更是超越《少林足球》,票房高達6100萬港幣,內地票房過億,全美票房近1億美元。
近幾年的《長江7號》、《西遊降魔篇》、《美人魚》也有星輝海外的參與,均收獲了高等評價。
但賺錢如開掛的周星馳從一開始就未局限於演員。除了拍電影,也涉足了投資、房地產等領域。接受媒體采訪時,他曾說道:
對於賺錢,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對我而言,當然是希望可以多賺一點錢。
投資
1989年,周星馳第一次創業就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星煒有限公司,與妹妹周星霞、媽媽淩寶兒共同擔任公司董事,2003年更名為彩鷹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周星馳正式通過這家公司完成對尖沙咀GranvilleIdentity商場的收購。
2009年6月4日,帝通國際宣布向一間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的公司(BVI)以及菱電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擬以3億港元購入GranvilleIdentity商場,以新股及可換股票據進行收購。6月18日香港方面有消息指出,公告中提到的BVI公司BeglobalInvestmentsLimited,背後的股東之一正是周星馳。通過這次收購,周星馳在帝通國際持有了24.21%股份。
2010年5月,帝通國際發布公告稱,周星馳出任公司的執行董事,任期五年。同時,帝通國際更名為比高集團有限公司(BingoGroupLimited),並在5月27日香港創業板上市,周星馳擁有比高35.64%的股份,成為了第一大股東。
直到2011年3月29日,周星馳向菱電物業以平均每股0.15元,先後買入1.9億股和2.17億股,總股數約4.07億股,令周星馳的持股由42.96%增至56.2%,涉資6105萬元,成為比高絕對控股股東。
現實生活中的周星馳,跟演過的電影中無厘頭形象完全不一樣,是一個對商業之路規劃非常清晰的商人。
坊間傳聞,周星馳愛錢,要想參與周星馳的項目並不難,只要條件開的足夠高。此次《西遊伏妖篇》包含了21家出品公司,有《美人魚》的高票房先例,現在有這麽多人來分食票房也不奇怪。不過,周星馳對這些投資也沒攔著。甚至其中還有曾鬧過官司的華誼兄弟,據微信公眾號“娛樂資本論”報道,內部人士透露,是華誼兄弟影業CEO葉寧遠赴香港,跟周星馳密談和解之後的成果。
但也有消息稱,或因為電影成本飆升需更多資本投入。據悉,2013年拍《西遊降魔篇》成本1.13億,在演員方面主演就只有文章和舒淇,其他演員如黃渤、周秀娜、羅誌祥都是友情演出,其他演員大部分用了周星馳自己的人,其中二師兄豬剛鬣由周星馳的助理所演。2016年拍《美人魚》時,成本達到了3億,2017年的《西遊伏妖篇》制作成本更是升到4億。
今年1月4日,上海新文化影業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新文化香港擬與Young&You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以下簡稱Young&Young)公司共同投資周星馳控股的全資子公司PREMIUM DATA ASSOCIATES LIMITED(以下簡稱PDAL)。投資完成後,新文化將持有PDAL40%股權,作價10.4億元人民幣;Young&Young持有11%股份,作價2.86億元人民幣。
資料顯示,新文化的實際控制人和Young&Young的唯一股東均為新文化董事長楊震華,也就是說新文化和楊震華持有PDAL公司51%股權,處於絕對控股地位。而周星馳原先持有PDAL公司100%股份,現在僅剩49%股份。
為何星爺要把控股權交給別人呢?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股權轉讓後周星馳將套現13億元,是最大的贏家。
目前有關PDAL公司的信息略顯神秘。公告顯示,PDAL公司於2002年2月28日在BVI註冊成立,2003年5月22日在香港登記,旗下擁有晴港置業等3家子公司。PDAL及其子公司主要從事電影和影視娛樂內容投資、開發、制作等業務。
PDAL公司還曾做出業績承諾(見下圖表格),因此也有消息稱,是周星馳不自信了,資本運作在電影市場已不稀奇,只不過這次是周星馳同意“被運作”。在香港,上市公司的財年是指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目前來看,尚未查到《西遊伏妖篇》與PDAL有關系,但新文化是電影出品方之一,若此次收購真的能跟這部電影的票房有關聯,2016財年的業績承諾就不難實現了。
房地產
早期,周星馳在炒樓方面曾因眼光獨到,獲得“樓王”“鋪王”稱號。
1990年,周星馳與吳孟達合作《賭聖》,拿下香港票房最高紀錄。小有成就的周星馳在中國香港中環附近買入第一套房產,自此便開始踏上炒房之路。
1996年10月份,周星馳以8380萬港元的價格買下香港“普樂道七號”四層高豪宅,用來自住。
2002年,周星馳投資3000萬港元買下香港旺角兩間商鋪,並以每月23萬港元的價格出租,2004年他又以4300萬港元將其賣出。
2004年3月份,周星馳轉手賣出“普樂道七號”套現2億港元,又以3.2億港元購入太平山頂的“普樂道十號豪宅天比高”地塊,並和菱電合作,獲批重建4幢“天比高”超級洋房,估計每幢售價約4億港幣。其後,周星馳又斥資5000多萬元收購灣仔皇後大道東鉅芝樓,如今樓價已升至近1億元。
2007年,他以2.1億港元買入位於九龍尖沙咀的GranvilleIdentity商場,2009年又以3億港元的價格出售,賬面凈賺9000萬港幣。
房地產投資的經歷也給電影提供了靈感。電影《美人魚》就是以房地產過度開發汙染了海洋環境為背景的故事,在影片開頭,鄧超飾演的劉軒和張雨綺飾演的李若蘭兩家房地產開發商競價拍地,為了搶青羅灣這塊地皮兩人瘋狂舉牌,最後劉軒拍得這塊地。事後,在慶功宴上有人告訴劉軒,若蘭搶這塊地並非真要買,而是為了把地價擡高,周邊的房子會很快賣出去,若蘭就會賺300億,而鄧超會虧200億。電影內容直指房地產潛規則。
喜劇之王的內心
這位喜劇之王贏得了粉絲的心,卻跟周圍的朋友相處的一塌糊塗。曾經交好的吳孟達、王晶、羅家英等都對周有過抱怨。2014年,向華強妻子陳嵐炮轟周星馳一事曾在娛樂圈引起不小的轟動。當時,許多對星爺有意見的明星也開始站隊,表達自己對周星馳的不滿。外界一直盼周有所回應,但沈默多日後,周星馳的回應是,“不喜歡響應,默默拍自己的電影”。
沈默、孤僻、愛錢、天才、暴脾氣……在娛樂圈多年,周星馳被貼過許多標簽。但他似乎從來不在意。
此前,一直只看周星馳的電影,少有看他的采訪。第一次看周星馳的采訪節目是在2014年的一期楊瀾訪談錄中,當時看著電視上清冷、內向的星爺,跟電影中的角色大相徑庭,曾以為他遭遇了什麽特別慘的變故。
後來才知道,這是真實的周星馳。
他是孤獨的。他的朋友田啟文曾說過:
周星馳像武俠小說里的孤獨老人,讓別人無法靠近。
1962年,周星馳生於香港九龍的窮人區,家中境況不好。7歲時,父母離異,他一直跟母親和兩個姐姐生活。一次在電影院里,周星馳親眼見父親挽著另一個女人。在學校,個子長得瘦小,沒有家庭背景,他經常被別人欺負。多年後,周星馳曾提到自己小時候的期盼:掰著手指頭算自己什麽時候才能長大,長的高大健壯一點,不再被其他小孩子欺負。
20歲時,周星馳報考了第11期香港無線電視藝人訓練班,但沒考上。同年在好友介紹下,進入第11期無線電視藝人訓練班夜訓班。
1984年,一同起步的梁朝偉拍了《鹿鼎記》很快就紅了,而那時候周星馳還在跑龍套,電影《喜劇之王》就取材於周星馳的真實經歷。當時,為了生計,他不得不說一些拍馬屁的話,為了一個死屍的角色厚著臉皮軟磨硬泡。
在無線簽約之後,周星馳主持了一檔少兒節目,一待就是6年。曾經有媒體報道說他不適合娛樂圈,也就適合主持少兒節目。他就把報道剪下來貼在床頭,用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成為喜劇之王的路上實在經歷了太多苦難。只有真正深入了解過周星馳的經歷後,才能走進他的內心,才能理解他深深的孤獨感。
但正是這些經歷,讓他不會去在意外界的評價,除了幾個知心朋友,大部分人都不會懂他。而了解他的人,才會發現他的魅力之處。
曾是星輝簽約藝人的陳國坤對周星馳的評價是:
他(周星馳)其實是一個不太愛說話的人。很多人對星爺有點誤解。每個人都說星爺很難相處,其實不是,他是一個很好的人。可能他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他想的東西太高,很多他想的東西我們理解不了,然後他才發脾氣。
不過我對付他還是很有絕招的,因為他也非常喜歡李小龍,所以每次他要發脾氣,我就裝作李小龍的樣子,他就不罵了。
星爺的經歷,不禁讓人想起同樣出身草根,同在喜劇領域的德雲社相聲演員嶽雲鵬。許多專訪顯示,嶽雲鵬的臺上臺下性格差別其實非常大。在臺上,他是萌賤的“小嶽嶽”,在生活中,他是一個沈默、冷靜、嚴肅的人。巧合的是,嶽雲鵬同樣是經歷過辛酸的成長環境,靠自己一點一點努力,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才迎來出頭之日。
其實,這世上哪有那麽多天才,有的只是不放手的機會。只有努力過,做好充足準備,機會一來你才能毫不猶豫,即刻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