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60手機極客版發布,王凱任形象代言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4/153788.shtml

導讀 : 360手機極客版今天發布,搭配4G+128G內存。同時,周鴻祎邀請王凱擔任形象代言人,並參與手機研發過程。

i黑馬訊(楊博丞)1月14日消息,繼新年伊始大神Note3高配版亮相後,今天下午,周鴻祎又在北京了發布一部新手機:360奇酷旗艦極客版。

在不久前的發布會上,奇酷大神宣布了其雙品牌定位,即大神主要負責1500元以下的中低端產品,而奇酷則更專註於1500元以上的中高端旗艦機。

然而,在本次發布會中,老周卻刻意淡化了奇酷手機的說法,取而代之的是“360手機”,奇酷儼然成為了一個型號的代名詞。之前有傳聞稱老周有意去“酷派化”,難道傳言成真?

6.pic

奇酷科技總裁祝芳浩在上次發布會中透露,2016年奇酷和大神將進行適當調整,在品牌思路、渠道布局、團隊分工、產品特色上形成區隔。大神代表活力、年輕、時尚,銷售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而奇酷則註重高端和商務,搶占中高端市場,線上線下同時銷售。

而今天,奇酷正式向高端機市場發力。老周親自操刀的奇酷手機,從目前的反響來看還是比較成功的,畢竟這是一個生於2015年的全新品牌。

8.pic

周鴻祎

9.pic

王凱

王凱代言,參與研發 老周:我的顏值拖後腿了

在發布會開場講話時,周鴻祎表示,盡管手機行業現在已是血海,但自己仍想做一部大家都很喜歡的智能手機。“手機是一個極具個性化的產品,所有廠商都很難做出讓每個人都喜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當滿街都是同款手機的時候,一定有人會說我要與眾不同,我要做出變革,這是一個需要探索的過程。”

說好的現場不在調侃友商,但忍不住的老周又調侃了起來。“有家廠商推出的金屬網格智能手機,就像男人穿著黑絲襪一樣。”

但同時,老周表示,其實他並不是今天的主角,只是客串。隨後,話筒被遞交到“靖王”王凱手中,引起“王妃”們一陣騷動。老周對此也調侃道:“與凱叔相比,我的顏值拖後腿了。2016就交給王凱了。我原本是一個不自拍的人,現在已經成了自拍狂魔。”

在發布會現場,王凱被正式聘請為奇酷手機的形象代言人。另外,周鴻祎還透露,在日後還會邀請王凱參與到手機的研發過程中,希望依靠王凱與其龐大的粉絲群體的強互動性,發現更多用戶最需要的功能和創新元素,從而完善360手機。

這也是360硬件產品首次邀請明星代言人。手機廠商的競爭日益激烈,在配置比拼、工藝比拼、價格比拼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的時候,邀請明星代言、走粉絲路線,也成為了360手機新營銷的切入點。

360手機極客版加入VR功能

隨後登臺的奇酷總裁祝芳浩,發布了360手機極客版。作為2016年360的開年機型,360手機極客版配置與旗艦版相似,只是內存和存儲改為了4G+128G的大內存和大存儲功能;處理器為高通驍龍808,配置了夏普2K屏幕以及全網通2.0+VoLTE,攝像頭依然是索尼1300萬雙攝,全金屬機身+指紋識別,電池容量3600毫安時,並提供9V/2.2A快充充電。操作系統方面,極客版運行360 OS 1.2系統,在原有基礎上加入了健康衛士、兒童模式等,售價為2999元。

7.pic

奇酷魔鏡

5.pic

4G大內存+128G大存儲

在介紹360手機極客版雙攝像頭原理時,祝芳浩直言要戳穿手機圈子的“蛋糕謊言”。他提到,手機圈里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單純增加攝像頭傳感器的像素數,達到兩千萬甚至更高,但傳感器本身尺寸並沒相應增加,並不能從根本上提高成像質量。這就像同一個蛋糕,分成20份並不比分成10份更多,卻被不良商家拿數字忽悠人。

同時,360手機搭載了奇酷魔鏡,據說其VR效果能讓“王妃”們身臨其境看到“凱凱王”。難道360也要進入VR界了?

“好奇者要永遠保持好奇的心”

在智能硬件領域,360兒童衛士、360智能路由器、360智能攝像機等產品都是寶貴的經驗積累。有了這些基礎,周鴻祎做手機看起來實非難事。但手機的受眾與之前的產品不同,要考慮到各種用戶的各類需求,看似簡單,實則不易。360做手機,是老周站在挑戰者和好奇者的位子上,試圖打破已有的市場格局。就如今天發布會的主題一樣,未來尚未到來。

經歷了去年的血戰,今年的中國手機市場仍難走出寒冬。對於奇酷來說,前路顯然也並不輕松。

目前手機行業競爭的重要影響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還是品控,其次是供應鏈和渠道,以及整合力。目前360手機還未在市場中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通過明星營銷也許能帶來一部分用戶,但從長遠來看,還應當先將自身產品做好。360手機能否打破目前市場格局,還需靜觀後續。

3.pic

360手機極客版

10.pi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127

投資建議「六大皆空」、購併生意被搶…… 高盛裁員救獲利 救不了壞形象

2016-03-21  TCW

被指「把客戶利益放在次要位置」,客戶反彈、市場流失,投行龍頭高盛如何維持品牌價值,已不是一句口號而已。

名列《富比世》(Forbes)「最有價值品牌」的投資銀行龍頭高盛(Goldman Sachs),近來裁員、看錯市場、員工涉貪等不利消息頻傳。這家「全球最佳投資銀行」(二○一二年《全球金融》排名)金字招牌落漆,除了大環境不利,也是它「重守法輕道德」的結果。

年淨營收三百四十億美元的高盛,市值相當於一.六個鴻海,比對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高出一百三十億美元,不過這家投行巨人近來營收與獲利不斷衰退。據高盛最新財報,去年第四季淨利比前年同期衰退六五%,股價今年以來下跌近一五%,跌幅是標準普爾五百指數近十五倍。

看錯市場,導致獲利大減

高盛獲利衰退主因來自FICC,FIF指「固定收益」,主要是買賣債券;兩個C則分別是貨幣外匯與大宗商品交易。二〇〇八年金融危機前,FICC一直是各大投行最主要收入來源。不過近年來各國央行印鈔救市,利率不斷探底,加上金融監管趨嚴,開始江河日下。去年第四季高盛該項收入創七年來新低,該業務占收入比重,也從二〇〇七年超過六成,降至如今一五%。三月初高盛也傳出將裁掉該業務員工五%。

除了主要業務收入衰退,高盛另一問題是看錯市場。去年底它向客戶建議六大「頂級交易」(top trades),包括做多美元兌日圓及歐元匯價、做多美國十年期抗通膨債券殖利率、壓寶義大利與德國債券長期利差縮短等,但二〇一六年三月初,高盛就把這六個交易全數關閉,其中有五個認賠出場。《金融時報》稱高盛的頂級交易「六大皆空」,凸顯當前市場環境「要壓對大方向有多困難」。

精品投行,吃掉大購併案

雖然主要業務衰退又看到錯市場,但高盛在撮合購併的業務收入仍相當強勁,二〇一五年購併佣金收入超過二十八億美元,高居所有銀行第一。只不過在這個市場,高盛逐漸面臨精品投行(Boutique invcstment bank)的蠶食。

精品投行和高盛這類大型投行不同,它們只專攻購併、協助企業籌資等特定領域,過去它們做的多是大型投行看不上眼的領域,但近年來形勢轉變,數件大型企業購併案都落入精品投行之手,包括中央視野(Centevirw Partners)及羅比華沙(Robey WarshawR)等,奪走如卡夫食品併亨氏、德意志證交所與倫敦證交所合併等大案。

二月底中央視野宣布雇佣雷維(Jack Levy)為合夥人,此人之前正是高盛購併部門的高管。

近年來精品投行在購併顧問收入的比重不斷上升,《華爾街日報》認為,這顯示客戶不再像以前那 相信大型投行。

由於大型投行業務繁多,它撮合兩家企業合併時,可能也同時經營對手的業務。客戶擔心和大型投行合作,會有利益衝突問題。精品投行只專注特定領域,每年又只完成幾件購併案,就會成為客戶的替代選擇。精品投行卡特力斯(Qatalyst)創辦人夸特隆(Frank Quattrone ),就認為該公司能夠成功的部分原因,就是來自「客戶對大型投行利益衝突的反彈。」員工爆料,加深坑客戶印象「利益衝突」也是 高盛近來麻煩不斷的原 因(見表),有些人認為這源自高盛的內部文化。曾在高盛服務十二年的史密斯(Greg Smith),二〇一二年離職後在《紐約時報》發表公開信,指責高盛「把客戶利益放在次要位置」,他稱高盛把手上持有的那些獲利潛力不高的股票或產品建議客戶買——這在高盛內部稱為「揮舞公司之斧」(Exccuth on firm¥s axes); 以及鼓吹客戶進行任何能為高盛帶來最高利潤的交易,這在高盛內部稱為「獵象」(Hunt Elephants) 。

曾經在高盛服務逾十年、如今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曼帝斯(Steven Mandis),認為高盛從合夥人制轉向股東制,是其文化轉變的主因。在合夥人時代,高盛可以根據自己對長期性的解讀,靈活的做出最有利決定。但有外部股東之後,他們目光有長有短,加上高盛有把外部股東(不是客戶)放在首位的法律義務,因此「對長期性的執行就變得複雜和更困難。」曼帝斯認為,一九八〇年代高盛快速的成長,帶來了「組織結構偏移」,高盛因此從一家遵從「道德標準」,變成只遵守「法律標準」的公司。

《財星》曾形容,高盛是一台二咼效而馬力強勁的貪婪機器」,其實這正是高盛過去能成為市場龍頭的主因。只是在主要業務衰退、市場方向難測的今日,高盛更需仰賴自己的品牌,才能在購併等其他業務吸引客戶。不過要維持品牌價值,過去那些因為利益衝突而引發的道德爭議,自然要越少越好。對於曾經出過美國兩任財長、歐洲央行與英格蘭銀行總裁的高盛來說,「重新擦亮金字招牌」,並非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64

除了“奮鬥者”形象,我們還該向華為學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8/154924.shtml

導讀 : 這是華為給作者印象最深刻的三個故事。

文/技術管理那些事(微信ID:jsglnxs)

年初一個華為的勵誌視頻在朋友圈刷了屏,講述的主要是華為員工怎樣在非洲各國開拓市場的故事。華為“奮鬥者”的形象,被這個視頻推向了頂點。

奮鬥者的價值觀,我也堅信這是華為成功的關鍵原因之一。同時,最令我感受深刻,和認為作為管理者要學習的,卻是華為在員工管理方面的三個特色:精細化,流程化,以及戰略化。

我沒有在華為工作過,但有很多同學、朋友在華為,來來往往,所以差不多從跨入IT界這麽多年來,我一直通過他們接觸到華為的各個方面。最近和華為前高級副總裁、資深管理專家胡彥平老師學習了一段時間的管理課程,讓我對華為的認識更加明晰起來。

而關於華為管理的這三個故事,也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

1. 客戶接待體系 - 精細化

差不多是1997年左右,華為成立十年了,在全國來講已經有了相當實力的研發系統,也推出了業界領先的一代產品——C&C08系列機。而那時,和技術研發能力相比,華為的銷售接待體系也做到了非常牛掰的地步,建立了強大的行為規範。

這是當時華為的朋友和我交流時,最深刻的感受。他們在華為做銷售技術支持,據說入職後,光是要學習的接待規範就長達百十來頁。當時他們接待的大都是郵電局的局長、總工們。“郵電局”這種說法已經成為歷史,簡單講,就是現在的“郵政局”加上移動,聯通,電信。他們的權力之大,你懂得。於是,華為對銷售如何接待他們的衣食住行進行了事無巨細的規定。比如規範能細化到,到旅遊景點開會不允許為了省錢自帶水,必須在現場買礦泉水給客戶喝。這一點,保證了成百上千的華為銷售代表們有了很強的統一執行力。

對銷售的管理如此,你也可以想象到,華為對每個團隊、每個職能的管理細化到了什麽程度。對我們來講,創業公司有技術驅動型、運營驅動型、產品驅動型,管理精細化對重運營、重銷售的公司尤其重要。我和一些成功公司接觸時,也曾被他們對運營團隊的精細化震撼到,幾百人的團隊,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在遇到幾十種情況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知道如何精準地和上下遊接口,每樣事情推進到第幾分鐘的時候要執行什麽動作也一清二楚。

 2. 流程建設IPD - 流程化

 

1999年,華為花了5000萬美元,既不是買設備也不是買品牌,而是買了一個叫IPD(集成產品研發)的流程,買了IBM的咨詢服務。我和當時的流程改革辦公室負責人胡彥平老師討論過這個話題。華為作為一個設備制造商,每年立項開發中的項目數不勝數,卻在當時花這麽大成本部署一個IBM使用過的系統,來保證當時無數設備生產的按時交付比例,其中的含義引人思考。

很多互聯網公司可能對IPD不屑於顧,認為這種“笨重”的流程肯定不適合我們這種輕資產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我認為其實不然,當年華為花5000萬美元,是買的流程嗎?不是。是流程管理的思維模式。

因為自己也帶項目部,和很多知名公司的項目經理打過交道,當研發團隊發展到200人以上的時候,基本都達到了6-10人的PMO團隊去推動關鍵項目的落地。PMO的一個關鍵任務就是要指定合理的項目流程規範,讓產品經理從一個idea開始,到和開發團隊、測試團隊討論可行性,到項目沖刺、驗收、上線部署,直到後期數據跟進,都有清晰的流程依據。

而16年前的華為,肯花大價錢,就是要從之前“靠熟人刷臉”去推動跨部門合作,轉變成“靠既定流程”去推進。這麽一想,是不是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了?

 3. 核心技術布局 -  戰略化

 

2004年,華為成立了海思半導體公司,開始研發自有知識產權芯片,經歷了8年抗戰,在2012年巴塞羅那CES大會上,海思發布了四核手機處理器芯片K3V2,華為P6使用的就是這款芯片,它也是我用過的第一款國產手機。從此我這個經歷過Motorola和Samsung的手機老兵變成了華為的粉絲,直到今年看到華為手機在中國銷量的井噴。

當時,華為P6還有很多瑕疵,最嚴重的是發熱,這也是K3V2芯片最大的缺陷。大家都知道為什麽ARM為何在移動領域打敗了Intel,因為它功耗低。但是後來華為持續發力,研發出了芯片型號麒麟620、930、935,並在P7、P8上應用,解決了發熱的功耗問題。

1987年成立的華為,是個交換機生產公司。從2003年開始涉足手機行業,而在那時起,它就已經開始布局研發中國芯。距離今天,12年過去,華為成為大陸的國產智能手機行業中,唯一一家擁有自主研發芯片的公司。華為的戰略眼光,可見一斑。

從上世紀90年代,程控交換機時期的銷售勞動密集型的精細化管理,21世紀初實施IBM IPD大規模流程建設,到2012年轉變成技術集約型高科技形象。華為每次都能及時為下階段進行戰略部署。

也許,奮鬥者精神和戰略眼光兩者兼得,才是華為的偉大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757

“魅力上海”城市形象推廣活動在比利時舉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567.html

當地時間6月15日傍晚,為期一個月的“魅力上海”城市形象推廣活動,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比利時經貿旅遊界、文化傳媒界官員出席推廣活動開幕式,比利時瓦隆大區外貿與投資總署副署長康蓬年為展覽揭幕,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星發來賀信。

今年是中比建交45周年,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寬敞明亮。此間展出的《諸子百家國風畫展》別具一格,國畫家們精心描摹我國古代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孫子等哲人形象,既講述古代哲人倡導仁愛、註重民本、崇尚誠信、向往大同的人物故事,也再現聖賢人家教書育人、禮賢鄰里、習武健身、蹴踘娛樂等生活場景,讓諸子百家走近海外觀眾。在展覽現場,《孔子畫傳》作者郭德福潑墨敷彩,勾勒出上海漫畫人物三毛牽手比利時卡通人物丁丁《有朋自遠方來》的畫面,向海外觀眾展示水墨丹青的藝術風格。

開幕式上,上海市政府新聞辦、上海城市動漫出版傳媒有限公司與法國天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諸子百家國風畫傳》舉行全球首發式及贈書儀式。布魯塞爾漫畫博物館館長讓·昂克埃爾表示,將收藏和推介這套中法雙語叢書《諸子百家國風畫傳》,從而使更多讀者了解中國歷史人物。

15日同時展出的還有“魅力上海”攝影展。滬上攝影家選送近40幅攝影作品,從不同視角聚焦申城巨變,其中既有浦江兩岸的新景色,也有和諧生活的新氣象。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上海市文廣影視局、上海市對外文協、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主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33

“魅力上海”城市形象推廣在倫敦啟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173.html

“魅力上海”倫敦推廣活動大使胡歌向另一位推廣大使英國小提琴家查理介紹他拍攝的上海

當地時間6月13日下午,2016“魅力上海”城市形象推廣活動在英國倫敦拉開帷幕。

此次推廣活動由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市教委、市對外文協主辦。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英國旅遊局、倫敦市政府、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英國駐中國大使館官員,以及英國各界人士出席開幕式,一同欣賞精彩展演。

剛被授予“英國旅遊局友好大使”稱號的上海影視演員胡歌,與英國知名小提琴家查理·席姆攜手亮相,一同為推介上海而熱情致辭。開幕式上,上海歌劇院演員放歌《雷雨》選段,為8月將在倫敦大劇院公演的原創歌劇《雷雨》預熱。

胡歌向英國文化教育協會中國區負責人艾琳介紹他拍攝的上海

為期一周的《家·園》城市影像藝展,在倫敦“登喜路之家”展出。上海、香港、倫敦三地攝影家聚焦申城變遷,勾勒出申城獨特神韻,吸引英國觀眾駐足。最近,上海旅遊形象大使胡歌應邀擔任“魅力上海”推廣活動大使,他特地登臨世界第二高樓——上海中心,用相機鏡頭聚焦浦江兩岸,他的攝影新作引起關註。

本次推廣活動運用VR技術展現今日上海,吸引海外觀眾虛擬實景體驗:當場戴上VR頭盔,仿佛從泰晤士河畔“穿越”黃浦江上空, 身臨其境地感受申城巨變。此間還展出上海大學生原創影視作品、文化創意設計產品,大學生們的茶道演示、古琴演奏、書法表演。

此外,倫敦時間1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共同舉行《姐妹城市及其文化願景——探討上海與倫敦雙城文化紐帶》圓桌會議。與會的中英兩國專家學者坦誠交流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經驗,探討文化創意領域攜手合作的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55

日本對緬甸發起投資攻勢 大搞形象工程

為了平衡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贏得更多市場,日本在緬甸發動投資攻勢,同時大搞形象工程。

截至今年緬甸新政府成立的5年中,東京投入了大量資金到緬甸當地的產業和社會項目上,在緬日本企業的數量增長了6倍,緬甸甚至出現了日語熱。

借緬甸政權換屆機會

近年來,為了贏得新的市場,減少對華依賴,日本努力和越南等東南亞新興市場建立更緊密的關系,動作不斷。

日本貿易振興會緬甸負責人山岡廣和此前曾在越南工作,經歷了當地外國投資的熱潮。他稱,現在的緬甸似曾相識,但真正的生意還沒開始。

日本是瞄上快速發展的緬甸機會的幾個大國之一。今年3月30日,緬甸新政府在聯邦議會集體宣誓就職,標誌著自1962年3月軍人及其扶持的政黨連續執政54年的歷史告一段落,開啟了文官執政的新時代。

為促進經濟發展,緬甸基礎設施急需建設,這也意味著外國投資的機會。亞洲開發銀行緬甸負責人維克萊恩(winfried wicklein)此前在關於緬甸未來5年(2017年~2021年)戰略的一個論壇上稱,緬甸要達到年8%的經濟增長速度,該國基礎設施部門每年需要投入50億美元~70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在越南等其他東南亞新興市場,日本競爭得非常艱難,然而在緬甸,政治過渡的化學作用,令日本享有特別的競爭優勢。

2011年,緬甸軍政府正式下臺,美國和緬甸的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但由於當時西方國家仍對緬甸實施制裁,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資本相對比較謹慎。

在西方對緬甸制裁的時代,中國並沒有對緬實施制裁,中國企業在緬甸發展一直頗為順利,直到2011年9月底,緬甸方面突然叫停開工已近2年的密松大壩工程。該工程是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緬甸第一電力部及緬甸亞洲世界公司共同投資開發,總投資36億美元。此舉被外界視為緬甸政府想要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暗示。

大增長

日本在緬甸則似乎占盡天時地利,商業和文化往來不斷。現在,如三菱、丸紅商事,以及住友商事等日本政府和企業資本為緬甸最大城市仰光東南部的工業區提供發展資金,在這里數十家工廠已完成建設。此外,日本計劃為仰光省飲用水和排出汙水處理系統升級提供資金援助。

“過去的兩年左右時間里,日本在這里的發展如此之快。”34歲的工程師乃覺說,“更多的正在來的路上。”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東京向內比都發放的官方貸款幾乎是前一年的兩倍,達到983億日元,根據能獲取的最新數據,僅2013年,日本對緬甸減免債務3000億日元。從緬甸軍政府統治末期到今年5月,日本緬甸商會成員數量從53家猛增到310家。有分析認為,待交通、電力供應等基建條件提升以及對外資限制進一步解除後,預計還會有相當數量的增長。也有一些緬甸國營企業和日本企業組建了合資企業,包括麒麟啤酒、KDDI通訊等。

去年12月,緬甸經濟銀行、日本大和證券集團和隨著在緬日企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緬甸年輕人希望進入日企工作,日語課程也在緬甸大熱起來。根據日本官方的估算,從5年前至今,緬甸日語教育機構從44家增加到了200家左右。日本交易所共同出資聯合創建了仰光證券交易所。開業當日,首批6家緬甸公司上市。大和證券國際業務策劃負責人立川厚生說:“我們想讓更多的公司考慮在仰光證券交易所上市,那需要更多的宣傳教育。我們希望交易的人越來越多。”

中國優勢

相對於日本的大力猛推,近年來中緬經貿合作也取得長足發展,合作領域從原來單純的貿易和經援擴展到工程承包、投資和多邊合作。緬甸是中國在東盟地區重要工程承包市場和投資目的地。中國為緬第一大貿易夥伴。

今年4月6日,緬甸新政府剛剛成立一周,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應邀訪緬。王毅表示,中國目前是緬甸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占緬對外貿易總額的40%。中國也是緬最大的外資來源國,中國投資占緬吸引外資總額的50%左右。這是一個大趨勢,恰恰說明中緬經濟具有高度互補性,中緬互利合作有著巨大空間和潛力。

緬甸總統廷覺則表示,緬中友好源遠流長,緬方不會忘記中方在各方面給予的支持和幫助。當前,緬新政府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雙方可以合作的領域很多。

根據緬甸國家計劃與經濟發展部的數據,截至2014年3月底,外國累計承諾對緬投資707個項目,投資額464億美元,較2011年3月底新政府成立時增長約110億美元,實際投資項目446個,投資額364億美元。其中2014年新增承諾投資22.1億美元。累計承諾投資來源國家和地區前5名分別是中國、泰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和英國,累計實際投資來源國家和地區前5名分別是中國、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和泰國,這5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總額約310億美元,占實際投資總額的85%。

今年3月底,緬甸實現政權更叠後,緬甸投資委員會批準了中國廣東振戎能源有限公司主導的一個價值30億美元的煉油項目,該項目位於“土瓦經濟特區”附近,有望讓緬甸這個燃油幾乎全靠進口的國家首次實現自給自足。

目前,緬甸在建的經濟特區有3個,若開邦的皎漂、仰光地區的迪拉瓦和德林達依區的土瓦。中國一直主要參與皎漂經濟特區,土瓦則由緬甸、泰國和日本合作開發。

該項目公布後,日本媒體稱對於本計劃在土瓦經濟特區搶占先機,建設發電站和工廠的日企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

日語熱

日本持續在緬甸推進形象工程,並通過舉辦動漫展等各種方式進行文化滲透,越來越多的緬甸年輕人希望進入日企工作,日語課程也在緬甸大熱起來。根據日本官方的估算,從5年前至今,緬甸日語教育機構從44家增加到了200家左右。

一位在東京一家便利店打工的緬甸學生說,她決定學習日語而非漢語,因為日本企業提供的工作質量看起來“好很多”。她稱:“我們想賺錢,我想有一天擁有一個家庭,日本企業看起來可以提供真正的工作。”

同時,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也在學習緬甸語。成熟的緬甸語人才現在在日本大受歡迎,今年東京外國語大學計劃將緬甸語課程增加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14

打造時尚形象、棄用致癌糖,顧客反而說不 垃圾食物衝高股價 打臉百事轉型

2016-07-25  TCW

百事變健康了?它想跟天然食品風潮,市場卻追捧其垃圾食物,儘管近日股價創新高,執行長盧英德的轉型路依然迂迴。

公司想轉型,消費者卻想它重操舊業,這是百事(PepsiCo)執行長盧英德(Indra Nooyi)的處境。近來百事轉做健康食品,消費者卻仍追捧它的可樂碳酸飲料與零食,這意味著盧英德想治好百事的「碳酸依賴症」將困難重重。

百事日前公布財報,今年第二季淨利(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四十億元)高於市場預期,股價創歷史新高(見第六十八頁圖),盧英德功不可沒。身為印度裔女性的她,過去只當過策略顧問,十年前被提拔為百事執行長時,曾引起諸多質疑。然而公司在她治下股價漲近八成,營收亦領先對手可口可樂(Coka Cola)。如今盧英德已是《富比世》(Forbes)「全球商界最有權力的女性」第二名,僅次於臉書營運長桑柏格(Sheryl Sandberg)。

CEO行銷跨界

聘設計長,與精品、手機合作

自稱「叛逆分子」的盧英德,年輕時爬樹、玩搖滾。她執掌百事後展現的第一個特色是「重視細節」。她每週巡視產品在門市架上的陳列狀況,某次她親自試搬超市裡一箱旗下品牌的礦泉水,發現頗為費力,將降低女性購買誘因,她立刻要下屬設法減輕包裝重量。連超市飲料架上少一瓶百事可樂、冰箱門擋住百事的商標這種小事,她也不放過。《財星》 (Fortune)引述她的話:「我們要突破極限,追求執行的完美,最終目標是毫無瑕疵。」白天她在芝加哥發現問題,當晚專機降落紐約時,她就要求下屬「(當天)九〇%的問題必須已解決。」

她的第二特色在於跨界經營。二〇一二年盧英德找來在3M負責設計的波西尼(Mauro Porcini)擔任首席設計長—過去百事從沒有這個職位。如今有稜有角的AxL百事瓶子,就出自紐約曼哈頓蘇活區的「百事設計與創新中心」。她還將百事帶入時尚圈:在米蘭時裝週時,百事推出一個「可樂屋」(Kola House)時裝展示會,讓旗下洋芋片與精品結合。她推出Spire冷飲販賣機,這個仿效iPhone的裝置,以純白或純黑的簡約外型,搭配著展示一千種口味的觸控式螢幕。她還將百事品牌,授權給中國一家手機製造商,於是有了「百事手機」(Pepsi PI)。她想減少百事零食裡的鈉含量,又保持顧客喜歡的口味,最後從一家骨質疏鬆研究所裡找到解方。

企圖「改邪歸正」

聽輿論棄代糖,卻不被埋單

表面上看,盧英德似「不務正業」,但此乃環境所逼。健康意識抬頭,百事從碳酸飲料到洋芋片等主力產品,皆被視為垃圾食物。從美國費城課徵汽水稅,到巴西小學禁賣汽水,大環境對百事日漸不利。因此盧英德除了跨界經營,也推出茶、果汁、乳製品,「若顧客想追求健康,百事就須轉變。」她說百事轉型後,將生產更多「沒有罪惡感」的產品。

但百事轉型的第一個挑戰來自對手。近年來崛起的澤維亞(Zevia),打著「汽水大廠的替代選擇」旗號,標榜其飲料無熱量且用天然糖分,如今澤維亞的碳酸飲料在美國超市占有率六成,年營收破一億美元,該公司執行長史潘斯(Paddy Spence)表示:「人們不相信百事可樂或可口可樂的成分。」他稱挖掘越深,將會發現這些大公司用了「不可告人」 (nasty)的原料。

第二個挑戰來自自己,表現在「阿斯巴甜」(aspartame) 事件上。阿斯巴甜是一種高甜度代糖,輿論懷疑它有致癌風險,去年八月百事因此宣布其健怡百事可樂(Diet Pepsi)棄用該成分。新產品雖標榜「無阿斯巴甜」,消費者卻抱怨它不夠甜,不少顧客改暍對手可口可樂含阿斯巴甜的飲料。眼見市況不利,今年六月底百事又宣布重新使用阿斯巴甜。

抓不準顧客面貌

全因健康、垃圾食物都想做

百事出爾反爾,是消費者不同選擇的結果。例如人們擔心柳橙汁太甜而減少消費,百事旗下的「純品康納」品牌因此遭打擊。但百事另一款富含糖分的Mountain Dew飲料,卻在年輕男性裡廣受歡迎。盧英德稱消費者對非基因改造、天然成分趨之若騖,卻因此吃下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我們從未見過消費者的概念像目前這樣混亂。」

但根本原因是百事想魚與熊掌兼得。消費者本就有不同面貌,垃圾食物與健康食品各有所好,百事卻想將它們一網打盡。其實盧英德近年來雖力推健康食品,現實是百事大多數利潤仍來自垃圾食物:今年第二季百事旗下「菲多利北美」(Frito- Lay North America,生產洋芋片等零食)的營業利益,占整體超過三分之一。去年六月《財星》指出,百事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二〇一二年至二〇一四年間,從七%升至九%,「大多數都是舊產品的延伸。」

某次盧英德受訪時談到家庭,自承因工作繁忙而無法當個稱職母親,她自我解釋:「我們不能什麼都想要!」然而她掌管的百事,卻想做健康食品又做垃圾食物。百事能找到兩全其美之路嗎?這將是她留給世人的最大疑問。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83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出爐:整體形象穩步提升

8月29日,據新華網報道,《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5》今日在京發布。這項由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聯合全球領先的市場調查及品牌咨詢機構華通明略和Lightspeed GMI關於國家形象的第四次全球調查顯示,中國整體形象穩步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廣受好評。

本次調查首次覆蓋了G20中19個成員(歐盟除外),訪問樣本共計9500個,議題涵蓋了中國整體形象與影響力、政治、外交、經濟、文化和科技的國際形象與傳播。

報告顯示,相比2014年,中國整體形象得分提升了0.3分(總分為10分)。歷史悠久、充滿魅力的東方大國成為中國最突出的國家形象。全球受訪者對中國國民的印象普遍正面積極,勤勞敬業成為最突出的中國國民形象。

值得註意的是,相較於中老年群體,海外年輕群體普遍對中國有更好印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周慶安認為,這顯示我國國際傳播努力在未來的社會中堅階層當中正獲得越來越多的積極性,也說明近年來中國國際傳播在新媒體領域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次調查首次增加了全球治理目標、當今國際秩序等全球性議題。報告顯示,中國在經濟和科技領域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備受期待。周慶安認為,這表明國際受眾日益認可中國納入到全球治理體系當中。

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成為此次報告中的一抹亮色。報告顯示,海外受眾對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很高,甚至超過了中國受訪者。半數海外受訪者對我國2015年科技成就有所了解,其中,中國高鐵被認為是最突出科技成就。

據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運全介紹,將科技創新能力納入評估已有兩年,今年此項得分比去年更為亮眼,這與近年來我國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產生了眾多實實在在的成果密不可分。

此外,相較於2014年,中國產品的海外形象有所改善,尤其是售後服務方面進步顯著。海外受訪者最熟悉的中國品牌前5名是聯想、華為、阿里巴巴、中興和海爾。小米、微信等科技品牌的熟悉度排名有明顯提升。

針對此項報告,中國外文局副局長王剛毅表示,國家形象報告是評估一國國際傳播效果的重要指標。進入21世紀,國際傳播更註重針對性和有效性,此次調查報告中,關於19個國家不同年齡群體的調查數據,為我們做好精準傳播、分眾化傳播,提供了參考。

周慶安強調了國際間深層次對話的重要性。他說,在國際熱點敏感問題不斷浮現的近一時期,海外受眾對中國好感度仍然上升了0.3%,這說明中國與世界之間開展的深層次對話有利於國家形象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02

形象化思考方法

看了幾本Michael J.Sandel的書,其中最出名的一本是"Justice",之前止凡在這裡都有討論過(見《正義 - 一場思辨之旅》),大家也不妨看看來豐富一下知識。Michael J.Sandel是哈佛大學的政府哲學教授,從他的書中我學到了一些很有用的思考方法,就是把要決定的東西形象化。




Michael的書所討論的大多是具爭議的議題,不少說出來可能大家從來都沒有想過,好像問題不大,但深入一點分析之後就會衝擊我們的道德界線,原來我們的道德、真理、公義等概念,不是對所有事情都有一個清楚的界定。

Michael其中有一本著作是"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中文書名是「反對完美」,書中重要篇幅都討論生殖技術選擇出完美人類的道德問題,選擇優良的胚胎怎麼樣呢?選擇優良男性的精子作人工受孕的又可以嗎?這跟找個好的男女朋友作傳統交歡又有何分別呢?相反有對聾啞人士希望透過生殖技術選擇一個天生聾啞的小朋友,因為他們覺得聾啞令生活更完美,這樣又有問題嗎?作者會不斷挑戰大家的道德界線,越看下去,大家會發現不少例子會開始模糊,不知如何界定。

書中就有一個例子,就是人類在爭議現今科技中人工受孕的問題,當中就爭論「胚胎」在社會上的身份問題。有人認為「胚胎」都受精了,應該以人類看待,甚至有人權及生存權利的爭議。如果以這個角度來看,醫生把沒有放進母體的「胚胎」棄掉,做法是否有問題呢?

這帶出了一個不簡單的問題,到底如何定義一個人,受精開始計算?懷孕開始計算?懷胎多少個月開始計算?還是出世才算數?從知識角度、道德角度、邏輯角度、宗教角度、政治角度,這都不容易找到答案。

一面看這本書,心中就激起不少思潮,看似用邏輯正面作出定義及分析的確困難,亦很難有一個大部份人都同意的答案。誰不知Micheal提出了一個思考方法,就是拿一個場景作例子,再作比較,頓時把事情形象化了。

假設在一場火災之中,情況十分危險,火災現場一間房內有一名小朋友,另一間房內有一盤30個胚胎的盤子,如今你只可能走到其中一個房間內救「人」,而沒有被救房間內的「人」就肯定死亡,你會選擇救哪邊呢?就是簡單的一個場景,把所有腦子內的天秤都結合了,很快就跑了一個答案出來。

這裡不是在討論答案如何,可能還是有爭議的,相信未必所有人都會選擇相同答案。而我想討論的是在Michael的書中所學習到的思考方法,把它應用於其他地方,令所分析的問題得以形象化,決定自然很快地跑出來。

當投資遇到一些難以決定的時候,拿一套邏輯正面分析可能不容易得到答案,我都會假想自己是該公司的老闆或合夥人,在這個角度的話我會如果決定呢?這會排除很多迷思。例如,曾經有blog友提出有關一些ETF或股票的交易量低的問題,詢問這些股票是否值得投資?希望我可以給點意見。不時又會有blog友問及一些股價長期不能反映公司價值的股票,又是否值得投資?

這類問題,如果你直接地分析,好像有點問題。例如,交易量低的股票,到股災時不就難以沽貨嗎?只能一直「坐艇」下去,哪到底多少交易量才算合理呢?至於,股價長期不能反映公司價值,多長才算長期呢?一年?兩年?股價持續低迷,不能反映公司真正價值,不是影響回報嗎?對這些問題有所迷惑,其實是觀點及概念的放置跟企業持有人不同所致。如何考察自己的思維跟企業持有人是否一致,不妨採用Michael的思考方法,提出一些場景作考慮,答案自然浮現。

熟習了這個思考方法之後,對一些上市公司,或將要上市的公司所提出來的動作,分析起來會快很多,合理很多,思想亦獨立很多,跟未來預測、股價表現、市場因素等完全脫鈎,更容易分析企業管理人的動機,增加投資的把握。

當然,如果你一開始就不認同投資是企業生意人的想法,在應用這個形象化思維時就要改一改。例如好像專找尋一些當炒股,就要把自己代入炒家,又或者莊家,甚至是政策制訂者,看看自己的思維又有何變化,更快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10

希拉里特朗普首輪開撕:首先銀幕形象得好

經歷了一年多的競選,美國大選選情如過山車一般起伏變化,而接下去從當地時間26日開始的三場終極辯論,分分鐘可能令當前的競選局勢出現大反轉。

對美國選民來說,盡管已被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之間的唇槍舌戰轟炸很久,但26日的辯論卻是兩人首次近身肉搏,也是選民看清兩人”真面目”的最好機會。

收視有望破紀錄

辯論將於26日晚間9點(北京時間27日上午9點)在美國霍夫斯特拉大學舉行。根據美國多項民調,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支持率在不斷拉近,甚至認為兩人均是美國現代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然而,兩人身上不竭的話題性卻讓美國民眾對辯論的興趣高漲。據美國媒體報道,此次辯論觀眾人數有望過億,刷新收視紀錄,甚至媲美超級碗決賽。 

90分鐘的辯論沒有廣告插播,一共分成美國方向、實現繁榮以及保障美國安全三個話題。每個話題2小節,分別為15分鐘。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主持人霍爾特(Lester Holt)將擔任辯論主持人,在每一小節發問,候選人則有2分鐘時間做回應,然後針對對手的回答作出回應, 剩余時間主持人可以追問。

美國霍夫斯特拉大學一角

美國媒體報道稱,在過去的幾周內,兩位候選人都在積極訓練辯論技巧。希拉里罕見地呆在紐約家中挑燈備戰,特朗普雖然繼續拉票,但過去的這個周末他也在家研究希拉里過去的辯論錄像。

希拉里團隊稱,無論特朗普做什麽,希拉里只需要向選民清楚傳遞她要表達的東西。希拉里的通訊主管表示,特朗普難以預測,很可能不按套路出牌,也可能具有攻擊性。

特朗普的顧問則稱,要求他在表達個性的同時不能太過分,不能給觀眾留下惡霸的印象。

有政治觀察人士認為,相對於特朗普,希拉里的辯論經驗更加豐富,可能會更好地闡述自己的政策主張。

如何才能更上鏡

然而,清楚闡述政策主張並不代表就能通過辯論贏得選民。從過往的歷史經驗來看,要想在辯論中成功拉攏選民,有一些原則是需要遵循的。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卡馬克(Elaine Kamarck)近日撰文稱, 首當其沖的第一條原則是在鏡頭前的形象要好看。

美國在進入電視時代的首次大選辯論是1960年,辯論在肯尼迪和尼克松之間展開。肯尼迪年輕而英俊, 還特地為上鏡化了妝,精神奕奕,尼克松也很年輕,卻沒有掌握上鏡技巧,看上去很累,不但沒化妝,眼神也不堅定。辯論後的結果頗具戲劇性,有報道稱, 當時通過廣播收聽辯論的人認為尼克松贏了,而看電視的選民卻覺得肯尼迪勝利了。

對於即將開始的首輪辯論,卡馬克說,兩位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應該不會犯尼克松曾經犯過的錯誤,辯論時的角度、燈光、妝發以及全部行頭應該早就準備妥當。

另一條原則是利用辯論改變此前的固定印象和趨勢,而不是強化。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前總統卡特執政時期已面臨經濟軍事等諸多難題,但卡特在謀求第二任期的選舉中支持率仍和對手里根並駕齊驅,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里根所謂的“好戰者”名聲。在1980年大選前的電視辯論中,演員出身的里根在鏡頭前放松而親和,就像20年前的肯尼迪一樣,當卡特發起批評和抨擊時,他回以微笑,並擺出一副“你又來這一套”的表情,他專註地看向鏡頭,問選民“你的日子比4年前更好過嗎?”。7天以後,里根以51:41的絕對優勢贏得大選。

先得是一個熱血的人

卡馬克認為,除了前述兩個原則外,候選人在回答問題時首先得是一個滿腔熱血的人,然後才是一個政策制定者。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大選在美國前總統布什和馬薩諸塞州前州長杜卡基斯之間進行,杜卡基斯此前表示反對死刑,布什陣營極力將後者塑造成在犯罪問題上軟弱的形象。在首次辯論中,主持人問杜卡基斯,如果你的親人遭遇強奸和謀殺,你會支持死刑嗎?

問題太過震撼,在電視辯論後引發了更多的後續辯論,除此之外,杜卡基斯的回答也令人印象相當深刻。他沒有展現出任何個人感情,而是直接從法律和政策角度進行了回答。這樣的答案令他給選民留下了“冷血”的印象。有媒體對此寫道: “這個問題令人毛骨悚然,但卻有讓候選人暴露真性情的作用。”

“對希拉里來說,需要更加溫和,展現更多人性的一面。希拉里是真正的政策專家。很容易犯下和杜卡基斯相同的錯誤,只集中於政策,展現人性的一面不夠。”卡馬克稱,而特朗普則應該借辯論之機打破人們此前對他的固有印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