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平行宇宙 Barrons
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59183最近一段時間一個最深的感受就是:基本面、估值、股價是三個相互聯繫卻又非常不同的領域。針對不同的領域,需要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論,不同的工具。如果混淆這三個領域,用錯了工具,則會事倍功半,甚至帶來風險。關於這個問題,物理學的研究給了我最大的啟發。
1972年,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在《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更多則不同》(MoreisDifferent)。他認為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簡化方法(即還原論)存在弊端。把所有事物簡化成簡單的基本定律的能力並不意味著能從這些定律出發重構宇宙。實際上,基本粒子物理學家對基本定律的本質知道的越多,他們對其他科學中實際問題的影響就越少,對社會的影響就更少了。用基本定律構建的假說在雙重困難面前被打破了,這雙重困難就是尺度與複雜性。大量基本粒子的複雜聚集體,其行為並不能依據少數粒子的性質作簡單外推就能理解。與之相反,在複雜性的每個層次中,都湧現出了全新的性質,要理解這些新的行為就需要新的研究,這些研究的基礎性在本質上不遜於任何其他基礎性研究。科學是一種層級結構,比如心理學要遵從生物學的法則,生物學要遵從化學的法則,化學要遵從物理的法則。但是,在每個層級都需要全新的定律、概念和概括,與上一層級一樣需要偉大的創造與靈感。「心理學不是應用生物學,生物學也不是應用化學。」


這篇物理學的文章讓我對很多資本市場的現象有了全新的認識。在投資中,很多人用基本面、估值的因素去分析解釋股票市場的短期變化。另一方面,由於股市的短期變化,反過來讓很多人對基本面和估值產生了盲目的樂觀/悲觀。其實,基本面、估值和股價變化是三個不同的領域,無法用一個領域的邏輯和事實去理解另一個領域的變化。
在投資中,基本面投資者(FundamentalInvestor)在某種程度上有一種優越感,因為他們分析的是企業的基本面,做的是最基礎性的研究。他們輕視在股票市場中搏殺,追逐漲跌的市場參與者。但是,當投資者試圖用基本面和估值去理解股價的短期變化時,往往徒勞無功。難怪牛頓曾經感慨「我能計算天體運行的軌跡,卻不能預料人們的瘋狂。」
一個企業的基本面包含了諸多因素,其變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企業的決策也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過程。企業家不會早上看到產品的價格下跌,晚上就關閉工廠。實體企業的發展是辛苦的工作,增長需要大量的投入,一年下來能有15%的資本回報率就屬幸運。
基本面的作用緩慢而長久,但股票市場價格的短期變化卻非常迅速而劇烈,類似於分形幾何布朗運動,反映了人們的心理波動。股票的暫時漲跌就可以讓大多數人失去理性,或得意忘形,或絕望失措,或者兩者瞬間轉換。這其實是人類心理,尤其是大腦無意識區域的自然反映。
面對不同的領域,需要有適當的分析方法與工具,以及合理的投資方式。
如果只關注於證券市場的短期波動,而不考慮基本面的因素,同樣可以賺錢。文藝復興基金的創始人JimSimons是數學教授,他領導的量化對沖基金長期超越市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對沖基金之一。他曾經說「基本面交易讓我痛苦。科學則是我理解的領域,因此我決定專注於構建模型。」但是,由於量化獲得的投資優勢(Edge)轉瞬即逝,必須快速交易,不能長久的持有某個倉位。
堅持基本面分析的投資者,想要避免受市場的影響,不想看市場的臉色,就必須堅持長期投資,而且要有長線的錢。基本面分析獲得的投資優勢(Edge)只有在長期才能體現。在長期,市場終將反映基本面的情況,這就是為什麼格雷厄姆說短期內股票市場是一個投票機,長期看股票市場是一個稱重機。巴菲特的長線資金和長期投資,讓他確實可以集中精力關注基本面而不必理會市場的波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有巴菲特的優勢。投資者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
在投資中,做空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借入股票然後賣出,當股價下跌時再買回來還上,從中獲利。由於時間較短,做空更多的受股市的短期漲跌影響。看空容易做空難。看空,一般基於基本面和估值,但股價的變化則是另外一個不同的領域。因此,用一個領域的事實與邏輯去判斷另一個領域的情況很難成功。沒有量化分析,做空很危險。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對沖基金經理的賣空表現相對市場不具有統計顯著性,很難說是運氣還是水平。
關於賣空,巴菲特最近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查理和我都談論過這個問題。我們很可能有100個好的賣空主意。很可能其中至少95%後來確實證明是好主意,但我認為,如果我們真的投入賣空操作,可能一毛錢都掙不到,因為那太難了。」他解釋說,暗示賣空投資的時機至關重要。「『多頭』的根本優勢在於,如果你知道自己是對的,你可以不斷買進,價格越低,你越喜歡,但你不能用這一套來賣空。」
基本面、估值、股價是三個相互聯繫卻又不同的域。對於一個全面的投資者,基本面分析、估值、市場量化分析,一個都不能少。
上海自貿區汽車平行進口方案已獲批 豪車大降價可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75

據自貿區郵報11月6日消息,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方案已經獲得商務部的批複,方案已經發給上海市政府,但目前尚未公布,意味著後市進口豪車降價成為大概率事件。
昨日,中國政府網還公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進口的若幹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調整汽車品牌銷售有關規定,加緊在上海自貿區率先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工作。
這很可能意味著,長期處於灰色地帶的汽車平行進口,將在上海自貿區率先實現正規化。消費者也將有機會,以便宜的價格,購買進口汽車尤其是進口豪車。
簡單理解,平行進口車指的是未經品牌廠商授權,貿易商從海外市場買下,並引進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這種渠道與國內授權經銷渠道“平行”。
平行進口汽車的特點是,售價比4S更便宜,但售後服務不像品牌經銷商那麽完善。
自貿區郵報引述上海某汽車交易市場招商經理稱,平行進口汽車和4S店的售價差別,要看車型,通常車價越高,差價越大。通常會控制在15%-20%。一些價位本來就比較低的進口車,可能差價在10%,甚至不到10%。
在10月中旬,上海自貿區提交了《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方案》,而如今不到一個月時間便獲批。如果上海自貿區的試點方案正式啟動,進口豪車進一步降價,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在現行政策下,汽車平行進口並不受鼓勵。
前一段時期,中國對許多進口車進行反壟斷查處。這些進口車在中國的售價遠高於國際市場,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中國不允許汽車平行進口的法規,硬性提高授權的中國代理商及品牌4S汽車修理店的進口車及零部件的售價,實際上是實現了縱向壟斷。而這一現象其實在國際市場上是少見的。
不過平行進口車也存在一系列的麻煩。一方面,海外市場銷售的汽車,未必符合中國的監管標準(包括油耗、安全標準等),勢必會存在進口難、上牌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中國現行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下,平行進口汽車不享受“全球聯保”,換句話說,你從海外市場平行進口的汽車,沒法享受中國品牌4S店的三包及售後服務。
即將公布的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方案中,“上牌、三包、售後”等一系列問題,都將找到規範。
不過,從商務部批複方案,到方案在上海自貿區正式實施,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自貿區郵報引述業內資深人士的話稱,“可能1個月,也可能要兩三個月。”
因方案正式下發後,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還要搭建平臺,還要和經銷商進行溝通,確定從進口到售後的完整體系,最終要形成一個管理細則,這樣才能真正啟動試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上海自貿區為灰色平行進口車開閘汽車“竄貨”遊戲走上地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83

2010年4月7日,數百輛進口高檔汽車停在上海外高橋碼頭。 (CFP/圖)
一直以來,外資車商通過子公司或授權總經銷商,全權掌控進口汽車在華銷售。但上海自貿區即將展開的平行汽車進口實驗,將打破這一價格控制體系,使得更便宜的進口汽車流入中國。
2014年11月11日,湛江海關拍賣了一輛在兩年前查獲的走私汽車。據《湛江日報》報道,這輛由神秘中國富人定制的科尼賽克Agera R跑車,由十多名競買者經過147個回合的舉牌競拍,最終以979萬元成交,創下了中國海關單輛罰沒車拍賣最高成交價。
科尼賽克是瑞典的一家頂級跑車品牌,Agera R最早於2011年在日內瓦車展首發,當時展臺上的白色款稅前售價約為14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不到1000萬元),科尼賽克中國代理商給出的報價則高達2500萬元人民幣。
中國市場上的進口汽車分為三種:進口汽車4S店售賣的正規車,非法逃稅進來的走私“黑車”,還有另一種合法納稅、相對官方渠道便宜10%-15%的灰色“平行進口汽車”。
2014年11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進口的若幹意見》,其中專門提出要“進一步優化進口環節管理。調整汽車品牌銷售有關規定,加緊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工作”。
上海自貿區展開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意味著長期處於“灰色地帶”的平行進口汽車將獲得合法身份。
汽車“竄貨”生意
2014年2月,特斯拉官網公布其Model S 85 kWh在中國的起售價,並給出了詳細的計算公式:81070美元(在美國的價格)+3600美元(運輸與裝卸)+19000美元(關稅和其他稅)+17700美元(增值稅)=734000元人民幣(匯率為6.05元人民幣/美元)。
特斯拉的官方說明稱,“我們希望公平地對待中國消費者。如果按照汽車行業在中國的慣例,我們完全可以把Model S在中國的價格定為美國的兩倍以上。”並指競爭對手“定價較高的真實原因是——他們在中國銷售的每一輛車,利潤是在美國或歐洲的兩倍”。
此舉被中國網友驚呼為“業界良心”,也揭開了中國進口汽車高價的秘密。
差別定價對中國人並不陌生。2000年前後,中國家電、手機廠商就因為同一款產品在不同區域的不同價格策略,曾經出現過不同省市經銷商來回竄貨,引發了不少口水仗,直到電子商務的發展逐漸將差價抹平。
今天,隨著互聯網讓信息更加透明,消費者們很容易發現同一件商品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較大稅前價格差異。最明顯的是蘋果電子產品,香港版本比內地版本要便宜不少,部分內地消費者會選擇前往香港購買;“海淘”也是如此,個人通過海外電子商務平臺直接購買某些商品,即使加上運費和關稅,仍然低於該商品的國內售價。
中國消費者是否能夠海淘汽車呢?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規定,普通個人不能直接從境外購買汽車運回中國。同時,根據現行《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境外汽車生產企業在境內銷售汽車,須授權境內企業或按國家有關規定在境內設立企業作為其汽車總經銷商,制定和實施網絡規劃。”現實操作中,外資品牌汽車通過成立全資子公司,少數在華銷量較少的車企通過授權總經銷商,全權掌控進口汽車在華銷售。
不過,在《辦法》於2005年正式實施之前,中國已有商人從事平行進口車的生意。所謂平行進口汽車,是指那些未經過汽車廠商的品牌授權,從海外經銷商處購買汽車,轉而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車輛。在《辦法》實施之後,平行進口車也沒有消失,繼續以螞蟻搬家的形式完成不同國家之間的竄貨,盡管走的都是合法海關程序,但因為未經車商授權銷售,長期處於灰色地帶。
不同於走私車,平行進口車都有海關和檢驗檢疫局的正規手續,可以正常上牌,不過上牌前需要做一些改裝,使之符合中國規格,比如從右舵駕駛改為左舵駕駛,里程數單位從英里改為公里,轉向燈從紅色改為黃色等等。
廠家授權的進口車,一般叫做“中規車”,在生產線上就已經完成了符合中國市場的規格配置;而平行進口車則通過其他國家市場購買,根據不同來源被叫做“美規車”、“中東車”等,或者統稱“非中規車”。
2014年2月,《紐約時報》刊發了一則《美國鎖定為中國代購豪車的買手》(U.S. Targets Buyers of China-Bound Luxury Cars)的報道,報道中一名佛羅里達州商人邁克爾·唐斯(Michael A. Downs)從事該生意三年多,他先是雇了十來個人到本地車行購買新車,然後轉賣給其他公司,這些公司再將汽車轉手賣到中國。在美國通常售價為5.5萬到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3.3萬到45.4萬元)的車,到中國轉手後的價格可去到三倍。
相比中規車,平行進口汽車的售價平均要便宜10%-15%,這主要是減少了多級經銷商中間環節。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3年在中國市場上一共賣出了約2198萬輛車,其中整車進口約為107萬輛;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進口汽車工作委員會的數據,2013年中國平行進口車約為8.3萬輛,不到進口車總量的10%,約相當於中國整體汽車銷量的零頭。
平行博弈
平行進口車盡管未取得廠商授權,但總歸是增加了其全球銷量,廠商們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近十年來,平行進口車和中規車大部分時候是平行向前,相安無事。
平行進口車一度有“轉正”機會。2007年12月10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進口汽車經銷商座談會”,參會人員都收到了一份《進口汽車經營管理實施細則》(討論稿),出於保密需要,會後討論稿被全部收回。
2008年年初,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受商務部委托制定《進口汽車市場管理實施細則》(草案)透露,將適當、適度放開平行進口,支持有條件的經銷商直接從國外汽車企業進口。可是,就像《辦法》修訂一樣,原計劃當年出臺的《進口汽車市場管理實施細則》,至今尚無下文。
這一年,平行進口車不僅轉正不成,反而遭遇了打擊。2008年3月1日起,國家質檢總局和公安部聯合下發的《對進口機動車車輛識別代號VIN實施入境驗證管理的公告》開始實行。進口車輛3C證書(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俗稱3C認證)持有人(一般是汽車制造商)在車輛進口前,憑3C證書到認證機構申報進口車輛的VIN碼,各口岸檢驗局在檢驗進口汽車時,如進口汽車VIN碼與數據庫中的VIN碼不符,將不予放行,公安部車輛註冊管理部門也有權拒絕為這些車輛註冊。
平行進口車商通過對車型進行改裝,並註冊為其他品牌,從而繞過品牌管理辦法的限制進行備案和3C認證。這樣的方式被俗稱為“小3C”,也是目前絕大多數平行進口車所采取的方式。“小3C”認證的內容多為外觀等方面的認證,而車輛試驗等認證是無法完成的。
一位希望隱去姓名的平行進口商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實際操作中各地情況不太一樣,平行進口汽車在上戶(註冊)時,因為檢測原因,要比中規車麻煩一些,但通常不會出現無法上戶的情況。
2011年,中國進口汽車市場首次突破100萬輛,可是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售增幅急轉直下,相比前兩年高達46%和32%的增幅、13年來首次跌破3%至2.45%,這讓車企們神經緊繃,想盡一切辦法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即使像平行進口汽車這樣的“蚊子肉”,也成為了大家提升總銷量的突破點。
2012年,包括寶馬、路虎、奔馳等在內的多家廠商開始清理平行進口車,宣布停止為這類汽車提供免費質保,即使它們在保修期內。
勢單力薄,平行進口車商對此無可奈何。缺乏售後服務保障,一直是平行進口車的軟肋。不過,實際操作中,“沒有一家4S店拒絕為非中規車修理、保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秘書長王宏昌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沒有人會跟錢有仇”。
自貿區試驗
2013年下半年開始,事情有了轉機。當時,對比國內外同款汽車的售價,以央視為首的中國媒體競相曝光進口汽車的暴利。
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外高橋)搶先抓住了機會。2014年4月,外高橋起草的《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的工作方案》公開,建議上海自貿區成立進口汽車交易中心,模仿日本鼓勵平行汽車進口。
成立於2000年的外高橋,最初依托保稅區的保稅功能,進口車商在此租賃場地存放、展示並銷售汽車,被稱為“永不落幕的萬國汽車博覽會”。2005年後,隨著政策調整為進口車實行到岸報關,外高橋隨後轉型為二手車交易市場。如果能夠抓住平行進口汽車,是外高橋一個可能的翻身機會。
4個月後,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2014-2015年重點工作安排》,指出要推動自貿試驗區內“平行進口汽車”政策試點。
2014年8月26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通報,由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起草的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方案已報商務部審核。
那時,一場針對汽車行業的反壟斷風暴正在進行中。中國國家發改委對奧迪、奔馳、克萊斯勒等豪華汽車品牌展開反壟斷調查,陸續開出罰單。這場反壟斷調查中同時也涉及進口汽車高價問題,非中規車成為了與中規車比照的標桿。
平行進口車常常作為調節當地汽車價格與世界水平的工具。1990年代末,同樣的車在英國的售價明顯要高於其他歐洲國家,於是,英國人轉而從歐盟其他國家、日本購買進口汽車,這直接帶動了英國經銷商提供的新車價格下降。
一位知情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上海此前在平行進口車方面比較謹慎、規範,年均進口量不及天津、大連等口岸的1/10。在上海自貿區實施試點後,情況將有所改觀。
2014年11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進口的若幹意見》,點名“加緊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工作”。
當月25日,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營銷部副經理羅楷程在中國最大的平行進口汽車口岸天津考察,借鑒各地經驗以細化流程設計。
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外高橋作為平臺,希望把有貨源的經銷商與消費者對接,把原來的灰色車輛合理合法展現在消費者面前。目前他們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平行進口經銷商申請,初步篩選了二十多家平行進口商備案,正式入駐還需要等待平行進口車試點的細則出臺,有望在年內開始交易。
中國國家工商總局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停止備案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行政審批,但對平行汽車經銷商們意義不凡。用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亞市)副總經理顏景輝的話說,此前由於拿不到授權,平行進口汽車經銷商主要為二級經銷商,工商總局宣布停止備案,等於是把平行進口車商身份合法化了。
在顏景輝看來,依托上海自貿區試點,最重要的是在進口環節獲得商務部授權,讓平行進口車進貨渠道合法化、公開化,同時還提供進口、報關、維修、售後等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亞市是中國最大的有形汽車流通市場,進口汽車銷售占到其新車總銷量的45%,非中規車又占到進口車銷量的40%,“平行進口車是我們特色中的特色。”顏景輝說。
尷尬的品牌授權
日本、韓國、歐盟、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法律都明確允許平行進口。日本在平行進口汽車認證、銷售、服務以及組織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保障體系。例如日本汽車公平交易協議會明確規定:汽車廠商不能妨礙進口商的平行進口行為,跨國汽車廠商在日本設立的總經銷商應為平行進口汽車提供售後服務。
大多數情況下,汽車制造商和本土經銷商都把平行進口汽車看作威脅。為了避免跨區域銷售套利行為,汽車制造商使用各種辦法減少、避免人們從低價銷售區域購車、轉手套利。譬如,很多平行進口汽車無法享受全球質保。英國平行進口汽車經銷商賣出的車只能享有泛歐1年期質保,而英國經銷商渠道賣出的車輛質保期為2-3年。截止到發稿前,豐田、寶馬、大眾等外資車企沒有對南方周末記者關於平行進口汽車質保問題做出回應。
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企劃部部長郭詠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未來平行進口汽車有望對拉低進口汽車價格起到一點作用,但不能寄望過高,廠家對平行進口汽車貨源有限制,決定了平行進口汽車的市場份額不會很大。
前述《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每年通過這種方式銷往中國的全新豪華汽車約為3.5萬輛。2013年起聯邦檢察官和特勤局、國土安全部的執法人員就已開始對這個出口領域的“灰色市場”展開大範圍的打擊。同時奔馳和寶馬的美國分公司也表態,支持聯邦當局的打擊行動,以確保希望購車自用的美國消費者不被剝奪購買機會。
平行進口汽車在中國整體汽車市場中只能算是小眾產品,業內人士對它的最高寄望是能夠對現行《中國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修訂起到某種作用,因為國產汽車銷售和進口汽車一樣,都是廠家品牌授權機制下運行,同樣存在不充分競爭問題。
一位汽車流通領域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商務部已經就最新修訂意見稿在各省商務廳征求意見,他本人已經看過全文。相比老《辦法》,這份意見稿最大的改動是去掉了“品牌”二字,但是繼續堅持“授權”方式。
在他看來,“品牌”是汽車銷售核心,去掉了品牌,授權意義不大。可是,當汽車已經變成生活中常見的耐用消費品,在政府提倡簡政放權的時候,為什麽還要繼續出臺專門的銷售管理辦法而不是幹脆廢除它?
3C認證改革破解自貿區汽車平行進口瓶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005.html
3C認證改革破解自貿區汽車平行進口瓶頸
一財網 胥會雲 2015-12-30 20:05:00
小3C還處於灰色地帶,存在進口不規範、售後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平行進口汽車的3C認證,則可以完善整個平行進口的體系。
一直困擾自貿區汽車平行進口的CCC認證,將自2016年1月1日起進行改革。
12月30日,國家認監委在官網發布《國家認監委關於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CCC認證改革試點措施的公告》,稱為落實國務院相關文件要求,加快推進自貿區認證認可制度改革創新,國家認監委決定進一步調整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制度,開展自貿區汽車平行進口認證實施試點工作。
改革試點措施共三個,一是放寬制造商授權文件要求。
自貿區內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業務的企業,在已建立了完善的“三包”和召回體系情況下,CCC認證申請時,可放寬提供原廠授權文件的相關要求。在認證過程中,指定認證機構須增加對認證申請人“三包”、召回能力和體系的檢查工作。
二是調整認證模式。
自貿區內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業務的企業,在經指定認證機構確認已對申請認證車輛的一致性實施有效管理情況下,可取消非量產車認證模式數量要求。指定認證機構應采取有效手段,加強獲證後監督和核查工作,確保標準符合性和產品一致性。
三是簡化工廠檢查要求。
自貿區內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業務的企業,如已有效保證進口車輛一致性,且在自貿區內僅進行標準符合性整改的(不包括車輛結構性改裝),在符合產業政策、海關和檢驗檢疫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可視情況僅對其在自貿區內的改裝場所進行CCC認證工廠檢查。
CCC認證,指的是通過海外品牌主機廠授權做的強制性產品認證,也被稱為大3C。但在汽車平行進口中,進口車商因為沒有獲得品牌主機廠商的授權,往往會自行對一些非中規車進行3C認證,也被稱為小3C,一個認證一年可進口500臺車。
今年7月,在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一場專題記者會上,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浦東新區副區長簡大年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曾表示,3C認證問題,是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試點存在的三大問題之一。
自2015年1月份上海自貿區率先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以來,包括天津、廣東、福建自貿區均已啟動該項試點。據商務部數據,四個自貿區累計認定的汽車平行進口試點企業數量已達78家,其中上海17家,廣東14家,天津35家,福建12家。
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敏此前曾對記者表示,因為平行進口汽車的3C認證政策尚未落地,確實對業務產生影響。
不過,小3C還處於灰色地帶,存在進口不規範、售後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平行進口汽車的3C認證,則可以完善整個平行進口的體系。
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是上海自貿區管委會認可的平行進口汽車公共服務平臺,也是首批經上海市政府商務部門認定的17家平行進口汽車試點企業之一。
編輯:任紹敏
LBE借助“平行空間”出海,現在安卓手機可以同時登錄兩個微信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vc/2016/0414/155190.shtml
導讀 : 在2011年成立的LBE科技,曾經獲得阿里巴巴和騰訊的A輪投資,以及小米科技的數千萬美元B輪投資。

i黑馬訊 4月13日消息,國內移動應用新的“航海潮”正在繼續深化,今日,國內安全管理公司LBE發布了安卓虛擬系統引擎MultiDroid和新產品平行空間,並宣布品牌升級,公司更名為LBE科技,並正式啟動了出海戰略。
虛擬化在IT領域中發展已經相對成熟,而LBE科技推出的MultiDroid,則是移動計算平臺上的虛擬化系統引擎。LBE科技創始人、CEO張勇介紹,MultiDroid在安卓手機上虛擬一個獨立的系統,和原有系統隔離,用戶可以在MultiDroid里運行和原有系統相同的程序,也可以讓一部分程序僅僅在MultiDroid中安裝和運行。
LBE平行空間就是基於MultiDroid的產品,用戶使用LBE平行空間,就可以在同一部安卓手機中,同時登錄2個相同的應用,其中運行的APP可以和手機主系統互不影響,以此解決用戶多身份、多賬號的操作問題。
“賬號雙開、手機虛擬系統是典型的用戶有需求,但還未被很好滿足的市場。”張勇說。在移動應用中,社交和遊戲類普遍使用最多,而大多用戶在不同的社交圈,都擁有不止一個賬號,而由於手機系統的限制,在同一部手機上登錄不同的賬戶的操作非常繁瑣。LBE科技之前針對全球用戶做了調研,發放了1萬余份問卷,以及綜合其他的調研手段,結果表明,
71%的用戶在某一個社交應用上使用多個賬號,34%的用戶曾經用多個賬號玩同一款遊戲。
LBE科技一直從事安卓手機的安全類工具研發,以安卓平臺上首款主動式防禦軟件LBE安全大師和權限管理最為人熟知。“LBE起步和發展於移動安全市場,但這個市場的成熟度和飽和度已經很高,競爭也日趨激烈。”張勇說。因此,LBE轉向移動虛擬化,開拓新的市場。
而LBE平行空間上線後,得到了用戶的積極反饋。在Google Play上有十余萬用戶評分,其中73%的評分為5星滿分。目前,平行空間可以支持絕大多數的主流安卓應用,例如微信、陌陌、Facebook、WhatsApp等社交應用,支付寶等支付應用,多數遊戲應用,以及Uber等常見的叫車應用等。
與此同時,LBE科技也公布了自己的海外新戰略。在前不久,i黑馬剛剛盤點了“國內開花海外香”的國內移動互聯網公司,“大航海”隊伍又增加了一支新軍。LBE平行空間就是其用來出海的排頭兵。現在,LBE平行空間有80%的用戶都來自海外,該產品目前已覆蓋了19個語種、100多個國家的上千萬用戶。
對於國內移動互聯網公司而言,隨著國內該領域創業的爆發,競爭日趨白熱化,尋找新的具有爆發力的市場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而隨著環境日漸開放,對擁有更加開放的眼光,以及創新、開拓勇氣的國內創業公司而言,海外市場也成為他們關註的目標。
“我們發現,海外的用戶量級非常巨大,可能比中國的手機用戶還要多一個數量級;其次,我們的產品在海外非常受歡迎。而且,由於在國內的市場競爭白熱化,在國內獲取單用戶的成本,要遠高於海外的成本。而對於一款新產品而言,較低的用戶成本,更有利於我們去試錯,進行產品的叠代更新。”張勇說。
張勇也表示,移動互聯網市場天然是個全球一體化的市場,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在技術和產品方面已經不輸於其他國家,甚至還占據一定的優勢。因此,LBE將全球化作為新的戰略方向,未來將在海外推出更多的產品。
在2011年成立的LBE科技,曾經獲得阿里巴巴和騰訊的A輪投資,以及小米科技的數千萬美元B輪投資。據張勇透露,目前公司已經完成股改,申請在新三板掛牌。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楊潔,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用2部車的成本能進口3部車 上海平行進口汽車新政也有這等好事
在區內企業拿到了國內第一張平行進口汽車CCC認證證書之後,上海自貿試驗區里的平行進口汽車又獲得了3個月的保稅倉儲期限。
中國綠地潤東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王昊然說,新政帶來的最直接好處就是減輕企業短期資金周轉壓力、降低經營成本。以其現在經營的某款主力車型來測算,原本進口2部車的成本,現在可以進口3部車了。

6月30日,上海海關對外發布公告,稱將在上海自貿區試點平行進口汽車保稅倉儲業務,並同步推出了保稅倉儲監管操作規程。
根據公告,平行進口汽車的保稅倉儲期限為3個月。起止日期為自境外入區海關放行之日起至出區進口申報或複運出境之日止,不得延期。
今年4月,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稱在自貿試驗區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是推進汽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汽車流通體制創新發展,激發汽車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
《意見》還首次突破汽車進口必須直接在口岸海關辦理進口報關、納稅等手續的“落地征稅”政策,提出“允許開展平行進口汽車保稅倉儲業務”,同時設定了3個月的保稅倉儲期限。
所謂的“落地征稅”政策,是指國家發改委2004年發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從2005年起,所有進口口岸保稅區不得存放以進入國內市場為目的的汽車。”
2005年,海關總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公告稱,自2005年10月1日起,以進入國內市場為目的的汽車應直接在口岸海關辦理進口報關、納稅等手續,保稅區不得再存放以進入國內市場為目的的進口汽車,保稅區海關將不再為此類汽車辦理進口報關、納稅等手續。
王昊然說,通常情況下1-2個月能賣出一部進口車,因此,平行進口汽車擁有3個月保稅期限,就可以讓企業比較充裕地找到客戶並完成檢驗檢疫、進口通關等各項手續,由此省下用以支付稅費的流動資金。
上海海關在公告中還表示,汽車平行進口試點企業可以申請適用上海自貿區海關前期出臺的各項創新制度。將保稅倉儲與“先進區、後報關”、“保稅展示交易”等制度結合,發揮政策疊加效應,進一步提升通關便利,降低貿易成本。
而在王昊然看來,如果再疊加使用其他自貿區海關新政,平行進口汽車的規模會迅速擴大。
上海將擴大平行進口汽車業務規模
為促進外貿回穩向好,上海提出要擴大平行進口汽車業務規模,加快推進符合性整改場所實施運作。
10月25日,上海市發布《關於本市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稱,推進平行進口汽車保稅倉儲以及CCC認證改革試點,完善進口車輛事中事後監管措施,擴大平行進口汽車業務規模。
同時加快推進符合性整改場所實施運作,健全“三包”“召回”體系,完善平行進口汽車公共服務平臺功能。
所謂平行進口汽車,指的是未經生產企業授權銷售進口汽車,一般是指從除總經銷商以外的其他進口商從國外進口的汽車,與國內授權經銷渠道“平行”。這種進口方式此前已存在,不過一直處於灰色地帶。
平行進口汽車首次被公開提及,是在2014年《商務部關於上海自由貿易區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有關問題的複函》中,此後“平行進口汽車”一詞開始在新聞媒體、政府文件中出現。相對而言,自貿區試點企業和平臺推行的平行進口,在合規性上有更高的要求。
2015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啟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這也是國內首個試點。之後,天津、廣東、福建自貿區啟動試點。目前四個自貿區累計認定的汽車平行進口試點企業和平臺數量達78家,其中上海17家,廣東1家,天津35家,福建12家。
不過,之前由於認證等方面的政策沒有落地,平行進口汽車進展緩慢。2016年,平行進口汽車連續獲得政策上的突破和支持。

今年年初,國家認監委對全國各自貿試驗區內以平行進口方式入境的汽車,調整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要求——放寬對進口汽車原廠授權文件的要求,放寬平行進口汽車的數量限制,簡化工廠檢查要求。
6月21日,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通過平行進口方式進口的5座越野乘用車,獲得了國內第一張平行進口汽車CCC認證證書。
由此,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申衛華說,平行進口汽車在認證的政策上已經沒有任何障礙,平行進口汽車試點工作全面落地運作。
今年4月,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的若幹意見》,首次突破汽車進口必須直接在口岸海關辦理進口報關、納稅等手續的“落地征稅”政策,提出“允許開展平行進口汽車保稅倉儲業務”,同時設定了3個月的保稅倉儲期限。
中國綠地潤東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王昊然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說,新政減輕了企業短期資金周轉壓力,降低經營成本。以其經營的某款主力車型來測算,原本進口2部車的成本,現在可以進口3部車了。
10月18日,國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情況總體看不錯,不僅滿足了汽車市場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而且在打破品牌授權銷售單一模式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為加快汽車流通體制改革創造了良好條件。
數據顯示,今年1-9月平行進口汽車試點企業實際進口3.9萬輛,是去年全年數量的8倍多。
為進一步推動汽車平行進口,經國務院批準,近日,商務部會同其他6部門已經決定擴大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範圍。
第二批試點分別是大連保稅區(含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四川省成都國際鐵路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山口口岸和霍爾果斯口岸,以及寧波市梅山保稅港。
沈丹陽稱,每個新的試點地區試點企業數量原則上不超過5家。
目前第二批試點都對汽車平行進口寄予厚望。
大連市外經貿局方面認為,大連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有望給大連帶來年進口3萬輛汽車,交易額180億的“大禮包”,同時將提升大連口岸的影響力、帶動力和輻射力,進一步推動大連國際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建設。
寧波梅山保稅港區也提出,爭取到2017年實現平行進口汽車進口量1萬輛;至2020年,進口量超3萬輛。
平行進口車搭乘四川自貿區“快車” 絕非只是價格便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9/1107988.html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官遠星
中國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掛牌已近50天,這場宏大的自貿試驗也有條不紊地在成都的各個領域不斷推進。
昨日(5月18日),又一項自貿試驗開始在成都探索:四川首個自貿區平行進口車交易展示中心在四川自貿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投入試運營。自此,成都平行進口汽車試點在自貿試驗的框架內找到其進一步擴大其試點內容的一席之地。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兩天前(5月16日),四川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協調推進小組成立。在其小組責任分工中,類似“公布進口車型的有關維修企業信息”、“3C認證證書”等目前行業的焦點均清晰可見。在此背後,四川誌在突破行業瓶頸,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徑。
做大增量,更要做優存量。作為平行進口車試點的載體,成都的試驗任務也將由此出發:不僅是增強聚集優勢,擴大成都對平行進口車的“磁極效應”;更是攻堅問題領域,探索解決方案,讓試點機遇落地,真正成為助推成都發展的“驅動力”。
“價格因素不可忽略”
平行進口車在自貿區加速聚
去年10月,位於成都青白江的成都國際鐵路港獲批平行進口車試點;今年4月,在青白江落地的自貿區試驗內容中很重要的一環便是平行進口車;5月16日,四川成立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協調推進小組……自去年7月蓉歐快鐵為平行進口車打開直通成都的大門以來,發展機遇也在此不斷升級。
此次試運營的自貿區平行進口車交易展示中心,正是成都對平行進口車與自貿區進行結合的一次嘗試。
據悉,這一由成都自貿通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打造的展示中心,以平行車銷售與售後服務為主要營業內容,以近10000平方米的展示面積,以及“前店後庫”建設模式,實現上百輛實現平行進口車在自貿區內部的展示銷售。
在自貿區落地之初,有關平行進口車的價格優勢就曾掀起討論熱潮。據相關報道,因平行進口車繞過了總經銷商、大區經銷商、4S店等銷售環節,省去數個中間環節,且因平行進口車經銷商定價不受廠商限制,相比中規車定價更加自由,優惠空間更大,其價格可比市場上同類產品便宜10—20%。
擁有這樣的優勢,為何平行進口車還要選擇搭乘自貿區的“快班車”?“價格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現場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自貿區內銷售的平行進口車,將在其本身的價格優勢基礎上再享額外降價,也將由此吸引更多消費者。
基於此,就在展示中心試運營當天,5家平行進口車企業簽約入駐。與此同時,當天也達成首單交易:一輛凱迪拉克凱雷德加長版以低於市場價21萬的價格在現場成交。
更多平行進口車銷售平臺也在探索參與自貿試驗的可能。此前,在受邀參加自貿區鐵路港片區相關活動時,成都蓉貿攬馳平行車進口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林就曾提出設立汽車城的計劃。而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更多諸如此類汽車城的落戶也包含在鐵路港對平行進口車整體規劃當中。

平行進口車展示中心
“售後服務做得並不好”
瞄準行業痛點 自貿區內探索“一站式”服務
值得註意的是,自貿區並非政策窪地,而是創新高地。在自貿區內,平行進口車所擁有的絕非僅僅是優惠政策,更多的自貿試驗的任務也需其積極參與,不斷探索。
事實上,平行進口車自合法化之初就流淌著自貿區的血液。而自2015年2月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正式開閘之日起,平行進口車在中國也僅走過2個年頭。2年期間,有關平行進口車的討論層出不窮,許多空白領域急需進一步探索。
此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就曾切中肯綮地指出,平行進口汽車雖然在審批程序、價格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對嚴重依賴售後服務的汽車消費而言,平行進口汽車在售後服務方面做得並不好”,因此,平行進口車的發展並為能達到預期效果。
瞄準此行業痛點,成都平行進口車開始發力在售後層面的試驗探索。自貿區平行進口車交易展示中心就提出,將致力於打造進口汽車品牌銷售及售後服務的全程“一站式”服務。
此外,更多的探索也接踵而至。根據展示中心現場負責人介紹,其將展開的探索包括為商家提供金融保險、倉儲物流、報關報檢等服務的自貿通“一站式跨境貿易綜合服務平臺”,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金融機構深度合作,為商家提供各類供應鏈金融服務;與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三包”協議,為商家提供整車險、質保、商業險等多險種服務等。
事實上,作為向西開放前沿,開出蓉歐快鐵的成都已以領先全國之姿率先開啟一項自貿探索:自貿區落地後不久,成都就開出全國首個基於鐵路運輸的平行車進口貿易信用證。
而據自貿區青白江鐵路港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四川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協調推進小組的成立,下一步,四川自貿區青白江鐵路港片區還將與其展開務實合作,進行企業試點的進一步認證,並探索適合成都平行進口車發展的市場規範。
自貿區有望進行全面推廣平行進口汽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9/1107787.html
日前,商務部方面發布數據,今年前4月,我國平行進口累計達到了26970輛,同比增長1.6倍。而試點開展以來,全國已經進口汽車89636輛。未來,商務部將進一步完善試點政策措施,全面總結評估試點成效,加快複制推廣試點經驗。這意味著,未來自貿區將有望全面推廣平行進口汽車。
數據顯示,商務部啟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以來,平行進口了汽車89636輛。其中,2017年1-4月平行進口26970輛,同比增長1.6倍。2016年平行進口車型超過140個,比2015年增加20多個。
據悉,商務部已經將試點範圍擴大到9個省市(含計劃單列市),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的政策措施,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商務部方面表示,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是推進汽車流通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抓手,改善了汽車市場供給,有效促進了汽車市場競爭,對於引導進口汽車乃至整個汽車市場價格合理回歸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的部署要求,完善試點政策措施,全面總結評估試點成效,加快複制推廣試點經驗,為擴大汽車消費、保持外貿回穩向好、促進經濟穩定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
在之前推廣經驗上,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批可複制推廣的經驗。據悉,2016年11月,商務部在深圳召開全國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工作座談會,總結概括了“一平臺四體系”試點經驗,即建立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國際市場采購體系、貿易便利通關體系、售後服務保障體系和政府監管信息體系。
據了解,“一平臺四體系”是試點改革創新經驗的集中體現,抓住了貨源、通關、售後和監管四個關鍵環節,創新了第三方綜合服務平臺的作用,支持了中小企業開展平行進口相關業務,對進一步開展試點工作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互聯網公司能給制造業兩條平行線
當前,全球範圍內正興起新一輪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如何通過工業互聯網,深入推進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現代制造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在5月18日的2018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演講中,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副總裁劉松認為,下一個10年是軟硬疊加,硬科技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結合,新技術、新模式與物理世界疊加的10年。未來制造業必須以開放平臺式的生態,形成一個可運營的網絡,去推動自己的發展。

工業互聯網正在成為科技巨頭們爭奪未來制造業的重要領域,國內幾大互聯網巨頭均在布局工業雲平臺搭建。在劉松看來,以往太多的制造業把貨交給渠道就結束了,永遠不知道消費者在想什麽,而互聯網公司能夠給制造業兩條平行線。
一條線是一套新模式,客戶定制化的需求推動了C2M,使得生產側、供給側和供應鏈都能更靈活。另一條線則是新技術,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從這四項關鍵技術看,能在工業界找到最有價值的應用場景。
無疑在過去的這些年,中國制造業引入大量的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很多工廠都跟日本、德國、美國同類企業用了同樣的設備。劉松認為在制造業里我們不是處於定義者,或者核心設計者的角色。
但當下我們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在全球工業界都在擔心新一代技術到底有多大能力的時候,中國完全有換道超車、開道超車的機會,去成為某個領域制造的頭腦,這個頭腦里包含了核心產品設計、核心的操作系統,以及核心的元器件設計。
為此在工業制造領域,阿里大膽嘗試將算法工程師和大數據工程師派到車間里面去。將生產線的數據收集來以後,通過人工智能的算法,給企業一個更好的工藝參數推薦。80%的驗證發現,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給出來的算法推薦,比工程師20年來引以為豪的經驗更好。
兩年多以前工業互聯網這個詞還是冰點以下,今年開始工業互聯網變成一個特別重要的風口。不過在實際落地過程中,更多是互聯網企業、技術提供商在推動,大多數的制造企業、尤其中小型制造企業依舊紋絲不動,沒有意識到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怎麽幫助制造業,劉松認為這是一個世紀難題。
為了說服企業、推廣工業雲平臺,阿里還采取了對賭的方式。按效果付費的方式,雙方約定好按結果算錢,如果沒有提高良品率,達到協議中的效果,就一分錢也不收。
除了工業大腦,劉松認為未來智能化產品升級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未來的制造業不僅是服務業,很有可能變成娛樂業,帶有IP屬性,會變成一個個性化、有明星品牌、有個人性格的行業,這將是智能硬件里非常重要的方向。”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