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谷埔鳳坑反保育 封村7日索賠 行山客受阻無奈折返

1 : GS(14)@2016-05-24 10:34:47

■半百谷埔及鳳坑村民昨日於鳳坑村口落閘封村,抗議政府將部份私人土地列保育區。夏家朗攝


【本報訊】沙頭角谷埔村及鳳坑村是熱門行山徑必經之路,早前規劃署建議將村內部份土地劃為自然保育區,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稱村民不滿計劃令農業發展受限制,且政府不向村民賠償。昨晨約50名谷埔村、鳳坑村,以及其他鄉村聲援的村民,決定封閉鳳坑村入口至下周日(29日)以示抗議,由鹿頸至谷埔的行山徑必經之路被封鎖,導致不少行山友需半路折返。記者:紀靜雯



昨晨10時,約50位來至多條鄉村村民,由鹿頸雞谷樹下出發,步行至鳳坑及谷埔村,在鳳坑村口設置鐵閘封路,並貼上告示,指村落受到規劃署不合理規管,計劃封路鎖村7日,不准村外人士出入。


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

斥當局對地主不公


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批評,村內土地屬私人土地,惟政府在「零諮詢」的情況下更改為保育用途,對地主不公平,更漠視法例,「呢度係私人土地,根據過往法例,當政府規劃導致私人土地受影響,佢係要賠償,但今次政府冇提過賠償」。他又澄清,村民並非藉封路要脅政府賠償,「我哋唔係要開天索價,只係想按市價賠償,而家農地值幾多錢就賠幾多」。李冠洪多番強調,村民並非用地建屋,反而只希望在土地上耕作,但被問到會否因賠償而妥協發展為自然保育區,他稱「當然,政府賠償咗之後,土地就會變成為官地,咁我哋都唔會反對保育,亦可以幫手保育」。李冠洪又指,首階段行動是封路鎖村7日,並將於6月與規劃署商議,若屆時政府仍漠視村民意見,鄉議局不排除呼籲所有新界居民共同示威抗議,將行動升級。谷埔村及鳳坑村村長亦有參與示威活動,他們均反對政府的規劃,望政府可作合理賠償,但沒有透露希望政府賠償金額的數目。



村民選擇在周日封路鎖村,令不少行山友受影響,廖先生與友人昨晨計劃由鹿頸步行至谷埔,惟到達鳳坑村村口時,才發現道路被鐵閘封鎖,不能往前行,「我事前完全唔知封路,去到先見整咗個閘,對於行山人士一定會受阻,我本身想行山,封咗路我梗係接受唔到」。廖先生最終無奈折返,被迫取消谷埔之行。




市民到埗始知封路


另一名行山人士陳小姐表示,原本打算跟隨朋友步行至谷埔,到埗才知道有村民封路示威,「如果早啲知,就改地方啦」。她認為村民有訴求的權利,故不會覺得不便,「我朋友有車,所以都方便,而家車番出去再睇吓行邊」。與陳小姐同行的李先生指出,不會受封路影響心情,「行唔到咪轉行其他地方」。




行山人士心聲

廖先生【接受唔到】「去到見整咗個閘,一定受阻,我梗係接受唔到。」





陳小姐【早知唔嚟】「早知就唔行過嚟啦,但佢哋都係有訴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3/196236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311

封山開發卻有缺德山客牛背山變垃圾坑

1 : GS(14)@2017-04-14 11:12:46

四川雅安市滎經縣境內,與瀘定縣交界的海拔3,660米山頂,原名大礦山、野牛山,又名為牛背山。被稱為「中國最大的360°觀景平台」的美譽。今年清明節假期後,一篇名為《鏡頭裏,觸目驚心的牛背山!》的文章,牛背山變成垃圾山,頓時成為攝影圈的熱帖。作者南卡在文中寫道:「你看到的美景,我看到的是滿目蒼涼。呼籲大家能夠發自內心地熱愛我們生存的土地,希望我們腳下踩的是白雪和山間的落葉,讓我們的孩子長大後也能來享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南卡指,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繞過檢查站登頂紮營,「我們的驢友、攝影師,背着沉重的裝備,翻山越嶺走過無數的大山大河。為何卻帶不走輕如紙片的塑料袋、易拉罐、高山煤氣罐等等。」景區管理員指,在景區打造期間,實行全面封山,禁止一切車輛人員進入。在山腳的旅店裏,店員小薇對南卡的文章諱莫如深。他說,景區正在追查此事,詢問他們旅客到底是從哪裏上的山。面對垃圾的問題,小薇說,這事由來已久。很多驢友都沒有環保意識,加之牛背山正處於打造期間沒有進行園區管理,邊用邊丟,就被看成了默許動作。就他們旅店而言,這種行為也是不太好,因為環境被破壞,他們的生意也將會受到影響。所以,他們考慮實行「垃圾換食宿」的活動,盡量讓驢友們自己將各類垃圾帶下山。牛背山開發協調辦公室負責人劉國平表示,牛背山頂原遊客活動區域所殘留的垃圾已清除;但牛背山環境治理工作將延續到本月15日,主要對山頂懸崖邊的殘留垃圾和沿盤山路殘留污染物進行徹底清理和整治。四川《成都商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4/199901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5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