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前藍籌波鞋股融資大計之幻想





記得hw 兄曾經講過以下的東西: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7869


....

 


首先攪清楚一樣野, 莊家唔一定唔好, 因為莊家可以有維持秩序既作用 ("台灣波鞋"會係一個好例子)


 


...


 


當然,可以知道他是需要錢才這樣做,但如何他這樣需要錢?


 


據街邊消息稱,台灣波鞋大股東私業是搞電子業務,並有以十億計的債務,檔野年年都蝕錢,主要是因利息費用太高所致。如電子業務賺大錢,他先會注入公司。蝕錢的話,就自己兜起來,結果就形成財務黑洞,亦成為要錢的理由。


 


我都不知他如何這樣笨,如果給我,利用一點財技,我肯定他一元也不用花,三者兼得。


 


以下是幻想,不代表真實情況,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據金魚缸賭場資料稱,大股東現時有台灣波鞋約149波公仔紙,現時時值25億香城幣。


 


另外,他現時有四家上市公司,分佈寶島及香城,分別是寶島的台灣鞋母、金石為開、及香城的台灣波鞋、中國零售。


 


首先,他應該把台灣波鞋的公仔紙售予台灣鞋母,套現一筆現金做準備,亦可以透過鞋母保留對台灣波鞋控制權,對股東的理由可以是把整合波鞋及中國零售業務,有助提升估值。


然後,找代理人成立一家境外公司,在香城金魚缸購入一個檔口,市值約1至5億,股權分散也可以,主業以電子業最佳、其次可以是工業及科網業。

然後過不久,大股東可以注入其電子業務,同時因公司虧損,故要訂下保證盈利,然後才可注入,第二年盈利當然較第一年多,估計為3億及5億,然後作價可以為10-12倍的保證盈利,即50-60億香城幣,以發行新股、可換股債支付。

如盈利不足,大股東可以等額的現金支付,現金當然是由剛才賣台灣波鞋套現的資金出啦。可換股債必要有利息,以幫大股東填期間時間所付的財務費用,亦可以避過關連交易,需要經聯交所審批的麻煩。

同時,可以大手批售新股,集資額為銀行負債多一點,以用來還該等剛剛購入電子業務的銀行貸款,以降低利息支出,提升利潤,亦可以減少大股東應付代價。

這些新股可以由大股東自身及四家上市公司購入,但應不多於公司股本的30%的股權,這樣就可以順利集資,避免有關連交易。另外股價因要集資關係,必會炒上,四家公司及大股東亦可透過套利,提高公司盈利,從而造成提高股價的作用。

現在,大股東把虧損的東西卸掉,以之換為好值錢的公仔紙及可換股債,另外之前的20多億又未花光,其他公司的控制權也沒失去,是否是好橋?

 


其中的顧慮的多為外匯管制及一些組織的重組問題,另外亦有一定的法規的問題要處理,但是以他的財力及上市的高手多,相信不難解決。


如果想得更多,可以把這家電子上市公司以現金或換股購回台灣波鞋的股權,大股東亦可以用可換股債券換股,取得控制權益,這樣電子上市公司盈利可更穩定啦。

 


我又發了一個財技大夢,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9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大计 超越资本主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633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大计  超越资本主义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马李灵珊 2010-08-21 14:26:03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在宣布退出微软日常运营业务后,人们都以为他会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比尔·盖茨”将成为一个过去的传奇,未曾想到,他在慈善领域震惊了全世界

NetJets航空公司展示的盖茨与巴菲特在私人飞机上的海报

2009年5月5日下午3点,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室内迎来了全美国最富有的一群 人。包括洛克菲勒家族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纽约市长布隆伯格、黑石集团董事长皮特·彼得森、金融大鳄索罗斯和奥普拉·温弗利在内的14位贵宾携带家眷, 悉数出席。谁将这些人齐聚于此,开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财富论坛”?

是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这个世界上最为富有的两个人,他们出面发起并组织了这次聚会。而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这次聚会的主办方。

也许是全世界最值钱的这一份请柬底部,3个人的签名赫然在目,从左至右,洛克菲勒、盖茨、巴菲特。请柬里写明,为了世界经济与慈善的未来,他们迫切希望能够与这些在商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交流。

有人将这场聚会透露给了美国一家网站。这些身家加起来超过1300亿美元的人在密 谋什么?一时间,全美所有人都开始猜测,各种流言蜚语令人应接不暇。包括“ABC新闻”在内的各家媒体形容这场宴会为“秘密”、“阴谋”,声称每位名人都 有15分钟的演讲时间,有一家广播电台甚至公然宣称,“这些富人在搞些不对劲儿的恶作剧,而这对我们明显是有害的。”

面对压力,前盖茨夫妇基金会CEO佩蒂·斯通尼斯菲出面澄清,但言辞却十分模糊, “这些老朋友、老同事们只是在一起商讨关于慈善的一些主意。”除了承认这次聚会的确为盖茨与巴菲特所发起,以及富人们“分享了他们的激情并且互相学习,没 怎么讨论经济”以外,讨论内容是什么,佩蒂只字未提。

自始至终,盖茨本人选择了沉默。

2010年6月,人们终于知道了那晚富人们的密谋主题。

比尔·盖茨夫妇与巴菲特一起,选择在《财富》杂志上,通过他们的朋友,也是《财 富》杂志的高级编辑卡罗尔·卢米斯公布了一年前聚会的真相——“令人注目地转变美国人慈善行为模式,引导他们捐出更多的财富。”也知道了在那次公之于众的 聚会之后,这些在当下举足轻重的富人继续小规模私下相聚了两次,3次聚会同样都为比尔·盖茨夫妇与巴菲特所举办。

在这些聚会上,盖茨、巴菲特与富人们讨论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更有效地做慈善。

在与妻子和巴菲特多次商议后,盖茨明白了自己希望达到的目的:汇聚人类历史上数额最为庞大的一笔慈善资金。尽管他自己拥有约550亿美元的财富,但要达到他所希望的慈善成果,他还需要更多的帮助。

所有人的捐助固然重要,但更直接也更有效的,还是那些富可敌国的人所能给出的承 诺。在3次聚会结束后,盖茨夫妇与巴菲特一起,达成了一项共同目标 ——他们将号召《福布斯》“全美最富有的400人”排行榜上的所有富豪,共同宣誓,在其有生之年或临死之际,捐出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这项目标被命名为 “作出承诺”。

即便这“只是道义上的承诺,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盖茨与巴菲特的影响力也一样无远 弗届。计划公布之前,4位美国顶级富豪,房地产巨子埃里·布洛德、风投资本家约翰·杜尔、媒体大亨格里·伦菲斯和前思科董事长约翰·莫格里奇即通过盖茨基 金会,宣布将加入计划,捐出至少一半财产用于慈善。

数周后,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拥有135亿美元财富的保罗·艾伦也宣布加入“作出承诺”盟约。8月4日,40名顶级富豪联合发布声明,表示“美国40位富有的个人或家族许诺,将其大部分财富捐给慈善事业”。

而根据《福布斯》杂志的估算,如果这个数字继续扩大,最终成功动员前400位富豪都投身于此项誓约,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能够募集到的金额将会超过6000亿美元。

这是一笔足以铭记在史册的巨额财富,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它不属于任何个人或政权,将会被分散使用在遍及医疗、教育、卫生、科技等多个方面,以改善全人类的福利状况。

人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比尔·盖茨,这个被认为在当今世界与美国总统拥有相同甚至更大影响力的男人。

在过去30年里,他先是征服了新兴的IT产业,全世界数十亿人都于 “Windows”操作系统中获益,成为当之无愧的软件行业霸主,雄踞《福布斯》全球首富的位置多年;接下来,在宣布退出微软日常运营业务后,人们都以为 他会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比尔·盖茨”将成为一个属于过去的传奇,镌刻软件业辉煌的30年。未曾想到的是,盖茨却再一次在慈善领域,震惊了全世界。

这个永远穿衬衫牛仔裤,头发乱蓬蓬,还戴着硕大的啤酒瓶眼镜的“理科宅男”总是能成为王者。人们已经不再怀疑他的成功,只想知道,他能前进到什么地步。

 

没有微软的未来

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两年前,2008年6月27日,那一年,比尔·盖茨53岁,创立微软33年。那一天,是比尔·盖茨最后一天担任他一手创办的微软公司全职雇员职务。

自6月28日起,比尔·盖茨的身份就从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变为了名誉董事长。卸下微软事务的同时,盖茨也微笑着收起了自己的高尔夫球棍,原因和退休一样——“这会占用我太多时间”。

是盖茨老了,甚至没有时间去练习高尔夫球了么?显然不。比尔·盖茨的精力过人在业 界广为人知,《IT没有明天》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评价盖茨,“年轻的时候,他有着患强迫症的软件程序员一样的偏执和匈奴大帝阿提拉一般的竞争力。”盖茨 可以为了不浪费一分钟时间而在桌子下入睡,所以,这个被形容为“没有菲利·普卡恩(可拍照手机发明人)的热情,没有乔布斯的高雅,更没有拉里·埃里森(甲 骨文CEO)的风采”的哈佛大学退学生,才能够带来计算机工业的革命,开创自己的软件帝国。

选择退休的他,拥有的时间成倍膨胀。盖茨的下一个征服目标是什么,成了所有人都在 探讨的问题。但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在电视上羞涩微笑着,除了每周为微软工作一天以外,其余80%的时间,他都会“贡献给慈善事业”。在此前一周,接受BBC 节目《Newsnight》访问时,他微笑着表示自己将把名下的 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不为自己的子女留一分钱。

这还是那个被《连线》评价为“集心狠手辣的竞争者、寡廉鲜耻的抄袭者和永不道歉的 垄断者于一身”的比尔·盖茨么?为了达到目的,他曾经不择手段。制定行业标准的同时,他也曾扼杀了创新,与开放平台公然为敌。他咄咄逼人的商业风格,在过 去的很多年,都给硅谷和美国及欧盟的政府部门留下了深刻印象。

虽然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歇过为慈善事业而奔走——早在1994年,他就以父亲威 廉·盖茨的名义创立了基金会,1997年又创立了盖茨图书馆基金会。 2001年,他将这两个基金会合并,与妻子共同创办了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慈善基金组织。2005年,50岁生日当天,盖茨许 诺将捐出个人财产的98%给该基金会。多年来,他一直热衷于各种捐助活动,数额动辄以亿或十亿计。

而且,他一直都是布什取消联邦遗产税法案的坚定反对者,他的父亲曾和索罗斯、巴菲特一起,在《纽约时报》上登载广告,公开表示无论是否留下巨额遗产,都希望富人能够纳更多的税。

但,这毕竟都只是捐出财富,而非捐出时间与精力,将慈善当成另一项事业。

在素有慈善传统、捐助早已是公民习惯、被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钢铁大王卡内基语)、又有着良好保障与监督体制的美国,热心于慈善事业,是既能满足避税、又能提升公众形象,同时还能满足宗教需求的最好选择。

可是,在退休后选择将慈善作为生活重心,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并致力于将慈善事业水平大幅度提升,比尔·盖茨的行为已经不能用“善良”或者“大方”来解读。他俨然已将这当成了第二次创业。

也许,对于这个占据了世界首富宝座15年的科技巨子来说,仅仅是创造财富,已经不能再激起他的征服欲,满足他的成就感。钱的积累和花费,对于比尔·盖茨,许多时候只是数字的变化,如何更好、更有效并更有意义地利用,才能让这颗全世界最贵的大脑神经中枢再次兴奋起来。

仅仅用热衷慈善来定义盖茨,已然不够。他的野心,是让全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平等, 证明他的财富、他的才华和他的影响力,都是那么的无与伦比。比尔· 盖茨,几乎从来没有输过。即使在许多领域——例如最早的浏览器领域,他会间歇性地输给网景公司,但只要他反应过来,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都会立刻奋起直追, 直到最终称霸市场,令竞争对手完全破产。这几乎是一个已经将胜利和成功当作平常的男人。

许多人并不相信盖茨能彻底放手,完全将重心转移到慈善上。他退休的2008年,正 是互联网平台风起云涌、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的时刻。微软,这个软件行业的霸主,虽然依靠其多年打下的根基,每周仍然能赚超过1亿美金,但刚刚发布的 Vista操作系统骂声一片,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架构于网络之上的 Google,则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末尾,隐隐有了超越微软的趋势。而多年的老对手苹果公司,也依靠iPhone和iPod的成功,重新与微软在硬 件终端和软件操作系统市场上分庭抗礼。

分析家们预言,1到5年之内,比尔·盖茨必将重掌微软大权。他不会忍心看到自己一手建立起的帝国被人遗忘或是分崩离析。

盖茨没有辩解,也没有许诺,他只是说,“所有企业最终都会被取代”,他能够正视一个“没有微软的未来”。

有人认为,这是盖茨认为自己终将投降的标志。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或许是盖茨已然找到了另一个征服目标。当胜利已然变得索然无味时,他需要开辟的是另一块战场。30年前,他曾经希望能够改变全世界人操作电脑的方式,他做到了。30年后,他的目标变成了令世界美好。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另一座高峰,甚至比前一座更为艰险崎岖。但对于一个企业家、一个程序员和一个已经在世俗“成功”意义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有什么是不可逾越的呢?

 

慈善“理想国”里的王

离开微软的两年里,盖茨没有食言。每周,他为微软工作一天,其他时间里,他奔波于世界各地。

在尼日利亚的索托科和印度的莫拉达巴德,他帮助当地人民对抗脊髓灰质炎,免费为他们提供疫苗和发病后的治疗;

在菲律宾,他资助研发高光合效率、抗洪涝和耐寒的新品种水稻,这让许多人免于饿死的命运;

在博茨瓦纳,他为艾滋病患者们提供医疗帮助,并且一直在不懈地资助艾滋病疫苗的研发;

在莫桑比克,他捐赠了16亿美元用于防治疟疾,从蚊帐、药物、杀虫剂到疫苗,每一方面都得到了他的关心;

在美国田纳西州,他用20多亿美元改革当地教育体系,帮助建立起更有效的教师测评系统,并资助少数族裔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在中国,他帮助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并亲自探访和看望中国的艾滋病患者,还和他们一起看了《断背山》;

在哥伦比亚,在尼泊尔,在新德里,在马里兰州;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领域;比尔·盖茨的身影和他的金钱一样,无所不在。他的钱所触及的每一个角落,也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除了大方捐赠金钱,他还身体力行,通过各种渠道尝试以全新的方式来影响这个世界。他开通了个人网站thegatesnotes.com,在网站上列出活动行程和他最近关注的事情,发表个人观点与看法。还注册了一个Twitter,和世界各国网友密切交流。

每隔几周,盖茨都会出席在美国知识风险公司实验室举办的“发明会议”,在科学研究方面继续贡献自己的心智。他比以前更爱读书,“每周平均读5本书”。而且,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他一定可以读得更多”。

他已经习惯了从微软退休后的新生活,在白宫频繁发表演讲,以最成功的商人和最慷慨 的慈善家双重身份,以新的方式,影响着这个世界。他一如既往地关注着IT界和商界,但也明显地增多了与美国各州的议员见面的次数。他游走于世界各地的政 府,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援助。除此以外,他也去拜访那些最富有的企业家,鼓励他们更多为消费者思考。

“因为比尔与商界、IT界和慈善界的亲密关系,再加上他的天赋,他能够带给世界一 个更高瞻远瞩的视角。”前微软的商业部总裁杰夫如是说,“今天比尔·盖茨可能会见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寻求来自国外的援助;明天可能就会见西雅图生物研 究院的科学家,讨论艾滋病疫苗的研发;第三天他会和美国教育部秘书见面,商讨如何激励优秀教师。”

但在所有这一切之外,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仍然是他最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与工具。

2009年1月26日,在启程前往瑞士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去几内亚推动小 儿麻痹症防御工作之前,比尔·盖茨代表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布了基金会历史上的第一份年度进展报告。这份报告是巴菲特劝说他撰写的,为了更好地阐 明他的目的,盖茨必须充分调动起除了钱以外的其他资源,他的社会影响力和他的聪明才智。

和他在微软时的工作风格一样,盖茨喜欢用数字说话,他展示了基金会在各个领域的详细资金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用详尽的数据和分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慈善事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他对整个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结构作了透彻的分析,时值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和欧 盟都正陷于经济低谷,盖茨警告所有人,尤其是富人,他们必须继续慷慨解囊,“否则,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不平等,健康和教育的分配不均,人们改善生活的机会 也将变得越来越少。”《大西洋》月刊忍不住称颂盖茨,“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需要哲人来统治一样,如果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个像盖茨一样的主宰者——同时他也十 分积极接受这份使命的话,他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那时,盖茨夫妇基金会不仅已拥有比尔·盖茨个人的350亿美金捐款,还有巴菲特捐赠的300亿美元,虽然是分期注入,但总额也已超过50亿美元。还有其他小规模的资金捐款在不断注入,这已是全世界最为富有和最具影响力的基金会。

但在盖茨和巴菲特看来,这仍然不够,从年度报告里可以看出,他们将一半捐款用于疾病控制,其余大多数则用于改善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水平和美国教育。在多个项目中投资,却并非每个项目都能获得及时而有效的进展。

在2009年的年度报告中,艾滋病疫苗项目的研发就十分缓慢,而教育方面的投资则 对学生们没有产生十分明显的成效,教育本身就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还有人指责盖茨基金会,过多注重于疫苗开发等目前看来还需要漫长时日的防治手段,而非蚊 帐、药物等触手可及的基本物品。虽然盖茨对此加以辩解,但他自己也不得不表示,“慈善和经商不同。即便出了错,也没有顾客出来抗议,更没有股价涨跌,来及 时反映你的业绩。”

想要在慈善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或是从更深的层次获得他一贯拥有的影响力,盖茨必然面对的瓶颈在于,如何调动起更多的人,以便得到更多的钱。

 

3次聚会

和以往每一次遇到困难时一样,比尔·盖茨都会去找自己最好的朋友、偶像、人生导师,另一名曾经的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听听他的意见。

2009年3月初,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在奥马哈城为《财富》杂志拍摄照片,拍摄间隙,巴菲特请盖茨去他最喜欢的“好莱坞餐厅”吃饭。两位首富的菜单十分简朴,巴菲特点了烤鸡三明治,盖茨的午餐则是一份芝士汉堡。但他们的言谈,却涉及到了亿万美元的流向。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巴菲特都一直在为比尔·盖茨出谋划策。巴菲特独特的经营哲学和对经济走势的看法,对比尔·盖茨影响深远。而盖茨旺盛的精力与卓绝的行动力,则保证他与巴菲特制定的计划得以成功实施。

正是在那顿简单的午餐中,巴菲特向盖茨提出了发动更多富豪捐出至少一半财产的主意。盖茨为这个主意而兴奋不已,不过,他有一个附加的要求——这件事儿交给他和梅琳达来操办,因为“如果是巴菲特来主办,那这件事就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了”。

像刚刚开始在车库创业时一样兴奋,3月4日,盖茨和巴菲特联名给美国最有名望的古 老家族洛克菲勒写了封信,希望由他们出面相邀富豪共襄盛举。家族 95岁的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欣然应允,他觉得这个点子“是个惊喜”,他答应做主办方,并借出古老而高贵的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室,作为秘密聚会的地点,还带 上了自己68岁的儿子小大卫一起筹备。

接下来,就是挑选首批将被邀请的富豪名单。人不能太多,但必须在此前就对慈善事业做出过贡献,并且拥有巨额财富。盖茨主导了整个聚会的邀请和筹备过程。

由于聚会在纽约举行,本地富豪成了优先选择,3人联名邀请了纽约市长布隆伯格、3名华尔街大鳄——彼得·皮特森,朱利安·罗宾逊和索罗斯,还有查尔斯·查菲尼,他已通过自己的基金会捐出了超过50亿美元的财富。

外地的嘉宾则包括奥普拉·温弗利和泰德·特纳,还有两对加州的夫妇:洛杉矶慈善家 布罗德夫妇和前思科总裁莫格里奇夫妇。让所有这些人舟车劳顿,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齐聚一堂,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洛克菲勒、巴菲特和盖茨的联合邀 请,却让这件事具有了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布罗德说,“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于是,2009年5月5日,14位慷慨的富人坐在了一张长长的圆桌旁,除了盖茨和巴菲特,他们都很好奇,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他们究竟需要讨论些什么。在这次聚会前,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负责活跃气氛的人是巴菲特,大卫·洛克菲勒说,“他是个搞笑的角色。”巴菲特抛出了球,要求在座的富豪们聊一聊他们对慈善事业的看法和感悟。“随便聊聊,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慈善,”巴菲特说。

富人们轮番讲了12个关于他们自己做慈善的故事,小大卫·洛克菲勒的故事是他如何 从父亲和曾祖父处学到慈善的妙处,泰德·特纳则描述了他是如何突然决定捐献给联合国基金会10亿美元,并克服重重困难得以成功的。并不是所有故事都如此美 妙,有些人表示担心过多的慈善会阻碍他们和自己孩子的关系。巴菲特事后回忆道,“我像个心理学家一样,一直在解决富人们的种种问题。”

比尔·盖茨则从中发现,每个人关于慈善事业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他们所讨论的范围涉及教育、文化、环境、卫生和公共政策,每个人都在激动地表示,希望给出更多。这让他激动万分。他如此评价那一场聚会,“美国人民乐善好施的多样性,是令美国美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随后进行的晚宴上,大家的话题变得更加漫无边际,主题由自身的捐赠变为了如何鼓 励更多人付出。从总统授予奖章、拍摄电影、慈善指南到各种研讨会,没人给出任何具体的承诺,也没人提到要真的捐献一半财富,但是,大家都在积极贡献着各种 主意。那天晚上,当两位洛克菲勒离席时,他们内心笃定,“在座的许多人都会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为慈善事业付出更多。”

这本应是一次完美的聚会。但事与愿违,还是有人向外界透露了这次完全私密的聚会。有人怀疑是查尔斯·查菲尼,但没有证据。两个星期后,一家名为IrishCentral.com的网站泄漏了关于这次聚会的一些信息,猜测与争议声四起。

比尔·盖茨和他的基金会陷入了被动,因为直至当时,他们都还只在头脑中拥有一个模糊的雏形,整个捐赠计划,包括说服谁、如何说服、计划的具体形式是什么,他们自己都并不清楚。

举行更多的富人聚会,并保持绝对私密,成了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巴菲特的共同选择。梅琳达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还漂浮着的承诺是否能最终飞翔起来。”

然后,就是第二次与第三次聚会。这一次,梅琳达坚决要求,让所有富人的太太一并参与聚会,因为“钱虽然是富人们赚的,但看管的人却是他们的太太”。

2009年11月,盖茨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举行了第二次聚会。果不其然,这一次,太 太们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纽约投资银行家朗格尼参加了那次聚会,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费城的富人伦费斯特的妻子玛格丽特提出了当晚最好的主意,“每个 富人都应该坐下来看看,到底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生活需要花费多少钱,然后看看其他所有的财富还能够发挥什么更大的作用。” 毫无疑问,当步出公共图书馆时,富豪们都和第一次聚会时一样,暗暗下了要捐献更多的决心。

第三次晚餐走出了纽约,在加州的紫檀木沙山酒店举行,全美国各地的富豪蜂拥于此。 但这一次聚会与前两次有所不同,梅琳达说,“很多富豪都只是刚刚拥有大批财富,对于为何要捐赠出去自己的金钱,他们还在慢慢树立起属于自己的观念。”所 以,晚餐的时间被拉得很长,人们的讨论漫无边际,谁也不知道到底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到最后,为晚餐精心准备的牛肉都因为变冷而寡然无味了。

3次聚会之后,盖茨和梅琳达、巴菲特发现,虽然富豪们的确都有心为慈善贡献出一份 力量,但是围绕着慈善,也的确有许多潜在的问题。富人们忧心,如果捐献出大笔财产,社会舆论会对他们本来平静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各种慈善团体会不会无 休止地提出索求;在国外的慈善事业如何才能够确保有效进行,而不是像把钱扔进无底洞。

比尔·盖茨说,“每个人都希望确保自己在给钱时像挣钱时一样的明智。”但是,即使有这么多问题,“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对我说,我们给出去的比应该给出的多”。

3次晚宴结束了,仍然没有任何具体想法或承诺成型。但盖茨夫妇和巴菲特意识到,富豪们都已在潜意识里愿意将自己的财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鼓动他们,将这一想法真正落实。

 

“作出承诺”的成型

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3人的脑海中酝酿——为什么不劝说那些全美国最富有的人,捐出他们的大部分财产呢?

这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一旦真正实施起来,却有着极高的执行度。这些人的身份公开,财产透明,而其财富之巨,已然到了金钱在他们眼里只是数字增减的地步。对于他们来说,财富的增加并不带来更大的成就感,但财富更好地被使用,却能让他们满足。

盖茨、梅琳达和巴菲特3人开始了漫长的劝说过程。他们轮番给福布斯全美前400名 富豪打电话或去信,想尽方法与他们取得联系,请求他们加入“作出承诺”这一盟约。并且,为了免除这些富豪的后顾之忧,他们并不要求富豪们将钱注入盖茨基金 会,只要求他们承诺,将一半以上的财产用于慈善,便等于加入盟约。而且,他们还特别注明,这项盟约只是口头誓言,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

2010年整个上半年,盖茨都在为了这件事而四处奔走。他和巴菲特一起,共找到了 七八十位个人财富排名全美前四百的企业家,分头给他们“一一打了电话”。而梅琳达则负责建立起了一个“作出承诺”的网站,在网站上,所有同意加入盟约的企 业家都会发表一封公开信,阐述自己加入的理由。

眼下,已经有40名富豪发表声明,与盖茨三人组一起,承诺将把自己的财富投入公益。其中包括《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甲骨文CEO埃里森(他捐出了自己95%的财产)、酒店业巨头希尔顿、传媒大亨泰德·特纳和石油大亨皮肯斯。正如巴菲特所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开头”。

所有这些慷慨的富豪,来自于各个不同的行业,他们有些属于声名显赫的家族,祖辈为他们积累了丰厚的财富;有些则白手起家,在席卷上世纪最后30年的技术革命里,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却都和盖茨与巴菲特一样,选择了对财富的放手。

有些人出于宗教的信仰,达美乐批萨创始人莫纳汉出于虔诚的天主教信仰而捐献财产,他的捐赠书上如是写道,“我出生时一贫如洗,因此我坚信离开时也什么都不能带走。我愿用天主赐给我的财富来帮助别人。”

有些人为了教育下一代,布隆伯格表示,捐钱“能让世界变得更好。我一直觉得,子女们在慈善中的收益会比你希望的更多。留一个美好的世界要比留钱给他们更强。”

而对冲基金创始人斯蒂尔则说,他决定加入盟约是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告诉孩子们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最为重要。

还有些人对财富的观念相对淡泊,对于他们来说,留够钱以维持生活就已足够,剩余的 财富,他们更愿意将自己解读为托管者,而非拥有者。回报社会,本身就是一种义务。花旗集团前高管斯坦福·韦尔说:“我们坚信,寿衣没有装钱的口袋。”凯雷 集团的创始人戴维·鲁本斯坦则说:“慈善事业等于偿还欠国家的债,国家对我和我的家族是那么的慷慨。”

接下来,盖茨和巴菲特还有一长串美国国内的电话没来得及打。而他们已然准备将触角伸向国外,例如拥有古老财富的英国,或是新兴富豪扎堆的中国和印度。

他们深知,这些地方或是受制于传统观念,或是为不健全的法制所桎梏,想要推行他们的慈善理念,困难重重。

也有富豪表示对这一计划不感兴趣。素有慷慨之名的索罗斯就未加入这一计划。但盖茨认为,这些人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全盘考虑。事实上,在他看来,加入这一盟约只会让富人们生活得更有价值。“作出承诺的核心在于,让富人更好地利用财富。”

 

创造性资本主义

2009年的达沃斯论坛举行之际,世界经济正处于最低谷,金融危机在暗中涌动。作为“精英中的精英”,比尔·盖茨拥有比其他所有人都长一倍的时间,半个小时,发表了一篇题为“对21世纪资本主义的新见解”的演讲。

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不总是有效的情况下,人们再次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的反思。资本主义的界限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

盖茨有他的看法。正是在这次论坛上,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名词,“创造性资本主义”。

用盖茨自己的话来说明“创造性资本主义”,就是从无到有地创造出富有潜力的全新市场,尤其是从已存在的相关市场中加以改造。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将合作,以市场的力量为主导,令更多的人在努力减轻世界不平等状况的工作中获得利润或得到赞赏。”

他希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以市场激励因素推动为穷人做更多贡献的体系”,而从根本上来说,这与老式的资本主义定义,已然背道而驰。

毫无疑问,“作出承诺”的实行,正是“创造性资本主义”的一次实践。在我们已经习惯“为富不仁”的仇富话语体系下,比尔·盖茨和他所提倡的“创造性资本主义”,也许给了我们权贵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富豪们当头一记棒喝。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它的人民为世界在慈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贡献了总GDP的2%用于慈善。但就如社会分析家们所指出的,人们还是习惯于捐赠给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大学和文化界总能得到远多于他们所需要的金钱。

超级富豪们这一次的慷慨捐赠,并不仅仅是数额扩大如此简单。更重要的是,比尔盖茨 所领导的“作出承诺”盟约,会在极大程度上改写美国人的财富观与捐赠观。50%属于超级富豪们的钱财,最多只能带来6000亿美元。但他们所起到的带头作 用,在遍地都是中产阶级、百万富翁的美国,却意味着未来有可能上万亿美元的捐赠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完全颠覆。

而这,也有可能意味着是比尔·盖茨第二次创业成功的开始。在许多人还沉浸于他过去33年软件IT业霸主辉煌生涯之时,他却已然转投向了新的战场,并在此摧城拔寨,也再一次,证明了他的不懈、创新与无可替代。

在他退休前,风投商人米歇尔·科兹曼就曾经如是预言,“在遥远的未来,那时或许已经没人记得微软和微软的比尔·盖茨,但是所有人都会记得盖茨的基金以及他对世界所做的贡献。”

 

(本文部分材料参考自《Fortune》,实习生王文雨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9

鴻海掀CEO卡位戰 郭台銘啟動接班大計

2010-9-30  TNM




鴻海霸業誰來接班,不但市場關注,郭台銘也仍在思索。但今年員工跳樓意外事件,及六輕二把火考驗台塑七人接班小組,讓郭台銘再次正視鴻海集團接班的危機感與急迫性。

本刊調查,郭台銘已責成內部研議十年接班大計,先是將鴻海十多個事業群,整合成3?4個次集團,並拉拔或外聘CEO,由目前檯面上總經理退居顧問團,協助營運,從規劃、調整、磨合到上路,分3階段進行。可預見的是,未來幾年鴻海將掀起CEO卡位戰。

郭台銘 小檔案

現職:鴻海集團總裁

生日:1950年10月8日

學歷:中國海專畢業

家庭:與亡妻林淑如育有2子女,續絃曾馨瑩,育有1女,現正懷第2胎

事業:1974年創鴻海,目前鴻海集團為全球電子代工龍頭

九月初,郭台銘接受外國媒體專訪時語出驚人說,鴻海集團成長目標將由每年成長三○%減半到一五%;他還預告,三年內將公布接班計畫,並透露一歲多的女兒妞妞長大結婚前,他都不會離開工作崗位。

郭台銘的談話,曝露出鴻海集團的二大問題:未來成長動能與接班問題,而這也是過去幾年來,市場對郭台銘的二大疑問。此番談話如在市場丟出一顆震撼彈,鴻海股價應聲下跌,創一年來新低,來到一○六元。

本刊調查,員工墜樓事件後,郭台銘七月間便重新思索接班大計,他開始密集開會,徹底掌握各事業群的動態與發展,並指示成立內部評估小組,針對可能的接班方 案進行評估;九月底,也就是本週起,還逐一跟各事業群總經理面談,掌握目標、進度,並作為未來接班的依據。 集團整併 明年起

知情人士透露,郭台銘心中已有雛形,鴻海目前一對多(所有事業群總經理向總裁郭台銘一人報告)的扁平式組織,將大改造為棋盤式管理,亦即將屬性相近或有共 通點的二到三個事業群整合,整個集團改組為三到四個次集團,例如PC+NB、消費性電子(iPod、iphone、iPad等)、零組件製造、通路等橫向 連結,郭台銘另掌生技醫療、創投等新事業;然後,再以財務、技術、業務、生產製造,進行縱向管理方式。

這整盤接班大計,將分三階段、至少十年以上進行。第一階段就是三年內提出具體接班藍圖,包括確定次集團的組成與運作模式,從內部挑選或從外部聘才,各次集 團新設總經理(CEO);第二階段為共治輔導,現今檯面上的事業群總經理將退居二線,讓出舞台,成為次集團的顧問群,給予CEO意見,參與次集團運作,由 CEO直接對郭台銘報告。這段磨合期,長達五到七年以上。

到第三階段,郭台銘才會退居幕後下指導棋。也就是說,郭台銘仍退而不休,一面給予次集團CEO意見,培育新血,同時為讓集團維持成長,他將在新創事業上花更多心力。

郭台銘在內部已下令,這套接班大計明年初開始啟動。也就是說,未來十年,將是鴻海中、新生代卡位角力的關鍵時刻。

墜樓衝擊 駐深圳

原打算二○○八年退休的郭台銘,因金融海嘯改變計畫,今年初,六十歲的郭台銘說,要等七十歲才退休,如今再變,提前啟動接班布局。而令郭台銘不得不急的原因有二個,一是員工墜樓事件,二是六輕大火。

郭台銘東征西伐,建立總營收近二兆元的鴻海帝國,郭台銘與鴻海畫上等號,外資法人表示:「就像蘋果今天股票為何比較高,簡單的說,就是看賈伯斯這位領導人的魅力。鴻海今天股價高,也跟郭台銘息息相關。」

郭台銘身邊老臣表示:「Terry(郭台銘)很清楚,自己是打天下的大將軍,隨著企業版圖不斷擴張後,加上時代在變,有些原本不會存在、也不會出現的問題,會突然顯現,像今年上半年的危機(跳樓事件)就是這樣。」這也讓他意識到,接班養成計畫刻不容緩。

據調查,員工跳樓事件後,郭台銘即常駐深圳,應付中國官方從中央到地方,一共近二百個前往龍華廠視察的調查團,他幾乎每團都全程陪同。不單是官方調查團, 所有大客戶如蘋果、惠普、戴爾、諾基亞,也都派高層到訪深圳,「像惠普負責訪查的資深副總裁,過去二個月就到深圳找老郭二次,老郭不但陪他看龍華廠,還帶 他去重慶、武漢與河南等新基地視察。」

六輕大火 生警惕

郭台銘也趁機,「把所有幹部、供應商,全部都叫來跟客戶簡報。你看林百里、陳瑞聰都要跑去美國找客戶,老郭坐在家裡,客戶都自動上門來談生意。」曾被郭台銘叫去跟客戶開會的供應商笑著說。

郭台銘住在深圳,除了住在辦公室後面的小房間之外,每天開會,餓了就叫餐廳送碗「山西刀削麵」來吃,有時候還會找幹部、主管,邊開會邊吃麵。

郭台銘在深圳處理危機的同時,也觀察七月間台塑對六輕二次大火發生的危機處理。郭台銘曾私下表示:「不解為何第一時間,甚至是第二時間都沒有好好處理。」 他曾透露,科技業與傳產業特性不同,科技業要求的反應、時效更快,很多時候往往需要當機立斷,多人共治的想法雖好,但也可能會錯失先機。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是郭台銘少數信服、推崇的台灣企業家,更是他學習、效法的對象,看到王永慶精心規劃的(七人小組)接班計畫,都還出現問題,讓郭台銘不得不再次正視鴻海集團未來接班問題。

郭台銘曾說:「公司經營不能只依賴『誰』,而必須依賴企業文化來管理。」對已經習慣唯郭台銘馬首是瞻的鴻海集團,接班是一大課題,而看到台塑問題後,更加深郭台銘決定回歸專業經理人接班一途上。

一九七四年,二十四歲的郭台銘以三十萬元創立「鴻海塑料」,從製造黑白電視機旋鈕起家,八○年代轉型生產個人電腦的連接器,切入電子零組件,二○○○年鴻海市值突破一千億元,後不斷購併擴張版圖。

隔年,郭台銘首次喊出計畫於二○○八年退休。自此,鴻海如何接班?接班人是誰?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最先,小郭台銘近十歲的小弟郭台成,被視為郭台銘全力栽培的接班人。只是沒想到,郭台成罹患血癌,二○○七年過世,不僅重重打擊郭台銘,也打亂了原本規劃好的接班布局。

隔代接班 無老臣

同年三月,郭台銘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鴻海將走上「隔代接班」,「目前檯面上能跟我對話的人,都不會接班,他們會跟著我一起退休。」郭台銘指的是鴻海幾大事業群負責人,「與我年紀愈近的人,愈不可能接班,我要找三十五到四十歲的人,歡迎他們來向我爭權奪利。」

當時,在一旁的財務長黃秋蓮表示:「我們都很累,但董事長不退休,我們誰也不敢提。」黃秋蓮的老公游象富是鴻海連接器事業群總經理,早年鴻海創業維艱,黃管會計,游騎機車跑業務,如今二人是僅次於郭台銘的個人大股東。

二○○七年尾牙,郭台銘轉而在內部徵求接班人,他親自寫下「爭權奪利是好漢,開疆闢土真英雄」對聯。他還在尾牙時說,若有員工有膽識跟他說:「董事長你可以退休了,因為我會做得比你更好。」他會很高興,每天還會對著接班人照片三鞠躬。

台積模式 不適用

二○○八年,郭台銘首度宣布心中的接班藍圖,鴻海將參照台塑跟台積電模式,把交棒時程規劃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是聯邦制,也就是當時的事業群總經理制度;第二階段進入邦聯制,就是把人事、財務、技術開發、業務、製造五個權力,逐步由中央下放給各事業群總經理。

等鴻海集團營收超過一千億美元,新台幣三兆元時,鴻海將進入第三階段,可能有幾種做法,第一是拆成幾個集團,第二是按照技術切割,第三找全世界有經營過這麼大企業的CEO做接班人,從美、日徵才,第四從內部培養人來接。

郭台銘曾觀察過台積電張忠謀交棒給蔡力行的模式,但他認為,以鴻海如此巨大規模,只交棒給一人,恐怕難以駕馭。「就像台積電交棒給蔡力行之後,斷了其他優秀人才的升遷路,結果競相出走。」「張忠謀回鍋後,先後找退休老臣們重出江湖,才穩住局面。」業內人士觀察。

招聘幕僚 貼身教

今,郭台銘的接班計畫再度修正,既非台塑模式也非台積電模式,而是整合為次集團,各自有顧問團協助CEO營運。

為廣徵人才,今年四月郭台銘招募四十名「總裁幕僚人員」,不但親自面試,錄取後直接在郭台銘辦公室裡貼身學習,這些精心養成的幕僚人員,未來將成為次集團運作的輔助團隊,更有可能成為各事業部高階主管的接班人。

不過,鴻海規模比台積電或台塑都大,去年全年合併營收將近二兆元,占去年台灣整體GDP一五.六五%,全球員工近百萬人。接班布局實屬龐大工程,不僅攸關集團百年大計,也考驗科技強人郭台銘的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50

日企精省大計 都靠「一朵雲」



2011-5-9  TCM




透過網路提供IT技術服務的雲端運算,其優勢在於「迅速、便宜、到處都可使用」。日本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使用。

總部位於日本神戶市的醫療設備廠商希森美康(Sysmex),其執行董事雪本賢一驕傲的表示:「當初就是透過雲端運算建構了一套標準系統,才得以迅速的腳步進入到新興國家市場拓展版圖。實際上菲律賓辦公室在兩個月內就籌備完成。」

希 森美康決策變快! 從會計到採購都上雲端 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生產、銷售血液和尿液的檢體分析儀。旗下擁有三十八家子公司,顧客遍布全球一百六十個國家,每年營收大約一千二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四 百二十億元),其中有高達七成是來自海外的貢獻。至於菲律賓的新據點,為什麼能夠在兩個月內建構完成?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森美康自行開發了一套符合世界 標準的「私有雲(Private Cloud)」系統做為武器。

以此內部雲端運算為平台,希森美康還使用了一套名為BIS系統 (Busines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ization),用來管理會計、生產、銷售、物流、採購等作業,並且適用於全世界各地。因此,當公司準備新增海外據點時,也不必為了單 一據點而從頭開發一套作業管理系統。

即使是透過M&A(購併)等方式取得的新據點,只要準備好當地營運負責人所需的資料系 統,就可以快速的開始運作。相反的,如果沒有這套雲端運算系統,光是為了新增海外據點的管理系統,大概就需要耗費半年的建置時間。雖然這套BIS系統花了 三年半的時間、並投下了將近營業利益兩成的三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十億五千萬元),但從二○一○年九月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機構開始啟用後,大約半年的時間, 雪本賢一便清楚的感覺到,有關經營的決策速度變快了。他補充說:「每天追蹤世界各地據點的營收、毛利和庫存,便可以更快發現問題,立即做出改善對策。」原 來標準統一的雲端系統也能縮短經營循環。

鹿島成本下降! 可依使用軟體頻率付費 跟希森美康一樣,把電子郵件或行事曆管理等資源共享的系統,從公司自行保管資料改為使用雲端運算的企業越來越多。例如建設公司鹿島就從今年五月開始,使用NTT Communications所提供的雲端服務系統。

根據鹿島公司的常務執行董事竹田優表示:「公司自行管理電子郵件系統,對於提升競爭力並沒有幫助。不如多加利用雲端運算服務,來降低IT成本,進而將其導向變動費用的形態。」目前已經將多項管理系統轉為利用雲端服務。

另外,就在今年一月的時候,鹿島將原本必須使用超級電腦運作的「流體解析系統」移至日立製作所的雲端運算平台。這套系統是用來模擬每個建案當中,高樓風或颱風對於建築物構造的影響和污染物質的擴散情形,以及火災等各種災害發生時的可能狀況。

不過,這套流體解析系統的使用頻率並非一成不變,繁忙期與閒暇期的落差非常大。於是鹿島公司才會決定將此系統移至雲端運算平台,往後只要根據使用頻率支付費用即可。根據估算,使用雲端運算服務的成本,大約只要原來的六成左右。

豐田汽車產品升級! 車載系統搭上「微軟雲」

雲端運算不只能用於保存資料,也可以用在加強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從雲端運算發展至今,最不容忽略的企業動向莫過於豐田汽車(Toyota)的投入。

美國時間四月六日當天,豐田汽車與微軟公司(Microsoft)正式對外發表,豐田汽車的次世代車載通訊系統及智慧電網系統,均將使用微軟所提供的雲端運算平台。

藉此,豐田汽車可以使用微軟在全球各地所建構的雲端運算資料中心。並計畫從二○一二年起,同時在美國與日本啟用次世代車載通訊系統。

想必豐田已經發現,若想透過提供資訊服務來提升自家汽車魅力,雲端運算是不可或缺的管道。

希 望透過雲端技術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的,還有一個具代表性的企業,就是半導體檢測設備大廠愛德萬(advantest)公司。該公司計畫於二○一二年四月推 出名為「aTIPs」雲端技術的最新半導體檢測設備。aTIPs的最大賣點在於「只要買進一台設備就能檢測多數種類的半導體」,愛德萬aTIPs企畫部課 長木村學提出這樣的說明。

aTIPs是結合愛德萬已經建構的企業內部雲端系統與網路,把過去自行開發的所有半導體檢測專用軟體集中在雲端運算平台管理。並且透過網路,提供顧客所需的最新版檢測軟體。

木村課長更進一步指出引進這套系統的優勢:「只要使用aTIPs,客戶端就可以降低設備投資成本。」而愛德萬更能藉由這樣的雲端架構,省下許多在設備保養維修上的不便與成本。

日本奇異服務進化! 客戶醫療資訊可共享

美 國奇異集團(GE)旗下的醫療設備事業體之奇異醫療設備日本子公司(GE Healthcare Japan),也將於今年九月開始使用由SoftBank所提供的雲端運算服務。如此一來,日後醫療院所中使用奇異醫療設備(例如電腦斷層攝影裝置、核磁 共振影像裝置)所拍攝的診斷影像資料,都將存放在SoftBank Telecom所營運的資料管理中心集中保管。

使用雲端運算平台來保管 診斷影像資料究竟有什麼好處?社長熊谷昭彥表示:「客戶端,也就是各醫療院所可以大幅減少儲存資料的設備支出,也可以降低影像資料的管理成本。如此一來, 醫院方面就能把過去用在IT設備的支出費用轉作提升醫療服務品質之用。」即使院方依然維持自行保管影像資料,但是只要使用這項服務,至少在備份資料上可以 得到強力的支援。就算醫院內的系統遭受災害損毀,資料處理中心裡依然存有影像資料。

今後,奇異醫療設備還考慮讓多數醫療院所共同診斷影像資料。熊谷社長說:「這樣,患者就可以隨時隨地,自由選擇最適合的醫院就醫。」看來,雲端運算技術也能提升顧客端的便利性。

【延伸閱讀】系統雲端化,好處多多!1.可以迅速的讓新興國家或其他關係企業使用標準化系統。

2.隨著使用者人數多寡、或處理資料用量大小,讓資訊設備費用變動化。

3.透過網路提供最新的技術與功能,來提升服務顧客的品質。

4.對於投資效益不明確的系統,可以實際進行實驗,是其最有利的功能。

5.即使發生災害,資料也能獲得保存,所以能夠繼續使用該服務。

【延伸閱讀】「公眾雲」和「私有雲」,各取所需 關於雲端運算的運用,常常會聽到「公眾雲(Public Cloud)」、或「私有雲(Private Cloud)」等名詞。根據JTB旅行社常董志賀典人的說法:「核心事業要用私有雲、非核心事業則可使用公眾雲。」

所 謂公眾雲,所指的就是像Google或美國salesforce.com等公司透過網路所提供的「公眾」服務。適合使用於電子郵件等資訊共享系統或業務支 援系統。因為這些範疇不容易展現出企業的特色,所以運用免費的系統服務才是上策。自從二○○九年七月開始,JTB集團裡總共有三十二個關係企業、一萬四千 名員工都是使用Google所提供的電子郵件雲端服務。

另外,促銷活動等使用期間短暫的管理工作,也適用公眾雲服務。野村總研的首席研究員城田也認為:「不容易評估投資效果的資訊系統,可以藉由雲端運算(公眾雲)進行試驗性模擬,這是目前許多企業用戶最有興趣的焦點。」

至於有關顧客資料、產品資料等需要高度資訊安全的範疇,各企業當然傾向將資料留在內部自行保管。因此將顧客資料管理,與生產管理等獨具企業特色的系統,整合於企業內部網路的雲端運算,以便讓所有員工,得以共享資源與情報的架構,是目前最常見的實用趨勢。

尤其是跨國企業,若能多利用公眾雲,在拓展企業版圖時,更有事半功倍的效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6

用雙策略搶全球電腦龍頭 聯想獵殺惠普兩大計畫曝光

2011-10-31  TWM




一個北京聯想總部的現場直擊,剛坐上全球第二大電腦品牌位置的他們,慶賀時間只有幾個小時,緊接著又開始擬定作戰策略,他們這次的目標是要成為全球電腦品 牌龍頭,獵殺惠普的計畫,正要展開!

撰文‧賴筱凡

十月十三日,全球兩大市調機構IDC與Gartner同時發布統計報告,PC產業排名再度洗牌,聯想首次超越戴爾,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腦品牌。

走進聯想北京總部,慶賀紅布條映入眼簾,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第二季才剛擠下宏碁,坐上全球第三大電腦品牌位置,「Beat Dell(打敗戴爾)」的計畫才施行三個月,聯想便以近二個百分點的勝出,搶下第二大品牌頭銜,時間遠比聯想董事長柳傳志預估的還要早。

距離全球第一大,只剩一步之遙,聯想上下都很清楚,要當全球龍頭,他們必須獵殺惠普。

於是,聯想高層擬定獵殺計畫,第一招就是攻守兼備。各家品牌廠覬覦中國市場已久,不論是去年購併方正的宏碁,抑或積極攻入中國二、三線城市的華碩,都已經 殺到聯想門口,「中國市場,是聯想的根,必須鞏固。」聯想新興市場集團副總裁周慶彤一刀就畫出聯想的攻防要點。

獵殺計畫一:

拿下新興市場就搶得進攻權一方面不讓對手進逼得逞,另一方面,聯想主動出擊新興市場。攤開全球地圖,周慶彤一一點出聯想的重點新興市場地區,「巴西、印 度、俄羅斯…?,這些都是我們要經營的地方。」他們深知歐美經濟衰弱,重兵鎖定購買力道仍強的市場,但聯想要怎麼做?

「通路,是不二法門。」從IBM個人電腦部門跟著併入聯想,掌管新興市場副總裁的黃建恒,把市場畫分得更細,他用市占率一○%作為分水嶺。超過一○%以上 的市場,已具有經濟規模,鞏固大型通路為優先;市占率不到一○%的市場,例如俄羅斯,聯想就深耕通路商的合作關係。

以中國市場為例,三級城市通路商每賣一台商務型筆電,能拿到的利潤約三%到五%不等,可是同樣的筆電,在四到六級城市,由於資訊較不發達、店面相對少,通 路商分得的利潤卻是五%至八%。

聯想不僅在利潤分享上,訂出層級差異,也強打「大聯想(Great Lenovo)」概念,希望拉近與通路商之間的關係。

像是每年四月,就是中國電子產品通路搶店大作戰的關鍵時刻,「聯想會替所有通路商與各大商城統一議價,去承租店面,再交由通路商經營。」舉例來說,今年聯 想要在百腦匯開多少店(指店數)、有哪些點(指店面),都由聯想與百腦匯統一談,去壓低租金。

另外,聯想針對不同市場,運用彈性策略,掌握制勝先機。號稱電腦產業下一個代工廠的巴西,過去因關稅問題,在台灣賣不到兩萬元的平板電腦,到巴西價格翻漲 一倍,消費性電子產品幾成奢侈品。所以當巴西政府決定鼓勵科技廠投資設廠,只要當地生產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就能享關稅優惠。

巴西因此成為各品牌廠、代工廠揮軍的新戰場,「當別人還在蓋廠,我們在巴西,已經有工廠。」黃建恒說。

光有通路管理與市場經營策略是不夠的,柳傳志還有另外一支利箭,那就是今年二月甫成軍的MIDH(Mobile Internet and Digital Home,行動網路暨數位家庭)事業群,當紅的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甚至聯想開發中的智慧型電視,都歸MIDH管,由資深副總裁兼中國首席運營官劉軍帶 領。

獵殺計畫二:

最好的人、做最好的產品

過去,劉軍手握供應鏈大權,幾乎所有台灣代工廠大老都與他稱兄道弟,二○○九年劉軍結婚,正好遇上郭台銘女兒郭曉如出生,郭台銘搭私人飛機,手裡提著紅 蛋,出席劉軍婚禮,顯見劉軍與台廠大老的交情。

在劉軍掌旗下,聯想七月一口氣發表三款平板電腦,其中有一款業界僅有的商務型平板電腦,「多數人認為平板電腦是娛樂產品,但很多公司都打算引進平板電腦,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特地用ThinkPad這個品牌,推出商務型平板電腦。」新興市場行銷副總裁劉浩新解釋。

聯想也鎖定智慧型電視發展,「智慧型電視是趨勢,雖然現在市場不大,可是我們研發必須走在前頭,因為一旦落後了,你就會永遠落後。」聯想研發中心顧問胡軍 說。

而搶在同業前面,聯想靠的是技術。○六年,聯想成功併購IBM個人電腦部門,帶進的技術團隊,成為聯想最扎實的根本;○九年,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柳傳志重 新站上火線掌舵,「柳總回來後,只論兩件事,戰略訂清楚,再來就是執行力。」柳傳志花了六年時間,證明東方品牌購併西方品牌,一樣能做出好成績,用兩季時 間打敗戴爾,坐上全球第二大電腦品牌,就是最好的證明。不過,他並不甘於此,現在聯想最大的目標是要獵殺惠普,成為全球最大電腦品牌!

聯想

成立:1984年

負責人:董事長柳傳志、執行長楊元慶

市值:530.5億港元

主要業務:電腦品牌營銷與製造

過去三年營收:

2008會計年度149億美元2009會計年度 166億美元2010會計年度216億美元註:聯想會計年度自當年度4月至隔年3月止劇變!全球電腦品牌大洗牌

品牌今年第3季

出貨量

(萬台)今年第3季

市占率(%)去年同期

市占率(%)成長率

(%)

惠普166518.117.85.3 聯想125813.710.436.1 戴爾110112.0 12.6-1.6 宏碁92110.013.1-20.6 華碩6006.55.230.2

資料來源:ID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8

中電的環保「發財」大計 林本利

2012-1-12  NM

2008年1月,特區政府與兩電簽訂新的管制計劃協議,將電力公司的准許回報率與環保表現掛鈎。當時環境局局長邱 騰華強調,《空氣污染管制條例》的罰則欠缺阻嚇力,故此政府在新協議中引入更高罰則。兩電的排放物若超出環 保署訂定的上限,准許回報率可以被扣減最多0.4%;若排放低於上限,則可享有最多0.1%額外回報。

由於新協議將准許回報與環保表現掛鈎,兩電自然大條道理提出減排「發財」大計,藉此賺取超過10%的准許回報。 但我們若仔細分析這些與減排有關的投資計劃,絕大部分都是沒有必要的。

中電早於20年前,已經計劃透過購買核電和在龍鼓灘興建八台新的天燃氣發電機組,藉此降低本地的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當時中電為了購買核電和引入天然氣發電,耗資數百億元興建新電廠、輸電網絡和輸氣管道,准許利潤由1991年的40多億元倍增至1998年的80多億元。此外,中電還花費金錢將兩台合共1,354兆瓦的燃煤機組改裝成能夠以天然氣發電,方便大量使用天然氣。

到1996年龍鼓灘發電廠正式投產後,中電的備用電量急升,政府要求中電押後部分機組的投產日期。中電的回應是 公司早已和內地供氣公司簽訂購氣合約,不能減少購買和使用天然氣,最後只願意押後最後兩台機組的投產日期五 年。

到2003年,中電又突然大幅度調低天然氣發電的比重,同時大幅度調高燃煤發電的比重,每年消耗燃煤量大幅上升 近一倍,中電的解釋是海南島的氣田產量低於預期。中電增加使用燃煤發電,自然令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增加,令空 氣質素下降。中電於是向政府提出要為青山發電廠大部分燃煤機組安裝脫硫系統,預算資本開支90億元。


按照管制計劃協議,中電的發電機組折舊期是25年。在1982年正式投產的青山發電廠,機組在2007年開始折舊期陸 續屆滿,賬面資產值變成零,不能再賺取準許利潤,本應可以大大減輕用戶的電費負擔。可是環境局卻在2008年批 准中電安裝脫硫系統,讓中電可以擴大資產值90億元,每年多賺9億元。政府否決中電在香港境內興建液化天然氣接 收站去補充氣源,要求中電繼續向內地購買天然氣。但根據報導,從深圳引入天然氣,相關管道及改裝機組的投資 金額超過30億元;中電還說新氣價是舊氣價的兩至三倍。到底政府要求中電向內地購氣的方案是否符合經濟效益,有關官員有必要澄清。從立法會的文件顯示,中電若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燃氣機組,而非大幅度增加使用燃煤機 組,青山發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根本不會超標。即使青山發電廠排放量超標,中電各發電廠的總排放量,依然在 排放限額之下。由此可見,減排策略明顯是電力公司的發財大計。1990年代中電提早興建龍鼓灘發電機組和提早購 買天然氣,令用戶多付數十億元電費。現在又因為海南島氣田提早幾年耗盡而減少使用燃氣機組,要用戶支付巨額 金錢為燃煤機組安裝減排系統和興建新的天然氣管道和相關設施,天然氣燃料費更會大幅上升兩倍至三倍。這一切 的投資失誤,中電的股東不單毋須承擔財務責任,還可以藉此多賺一大筆。如此管制計劃,只會助長電力公司魚肉 市民。(更正:上期提及中電的水電,應為「抽水蓄能」糸統。)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7

兩岸合資醫美診所 暗藏搶錢大計

2012-10-15  TCW




初秋,中國十一黃金週假期剛結束,中國醫藥集團(簡稱國藥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多了一個行程,替集團內第一個醫療服務業投資、上海靜安區醫美診所「萬麗」開幕剪綵。這家診所資本額人民幣五億元,國藥持股五一%,另外四九%則由來自台灣的血液透析龍頭——佳醫集團。

國藥集團是中國一百一十七家中央企業中最亮眼的醫療產業公司,也是中國最大藥品配銷公司,市占率超過一成;二○○七年營收不過人民幣三百一十一億元,今年將達到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五千六百億元),規模比台積電還大,五年之間高速成長二.八五倍,也被預期將是第一家躋身世界五百強的中國醫藥公司。

佳醫能夠攀上這個富貴「親家」,是因為國藥集團橫跨藥品一條龍的版圖中,唯獨在醫療服務領域仍是一片空白;這包含了醫美、洗腎、老人照護等。在中國,國藥有主場優勢,卻沒有相關經驗,儘管有許多歐美大廠主動接觸,國藥卻找上了營收不到自己三%的佳醫集團合作。

進攻醫療服務三大目標

佳醫出線,除了文化相近外,更因為它是囊括台灣三成至四成洗腎市場的龍頭,旗下又有曜亞布局醫美設備,在台灣也有六年醫美診所的經營經驗。國泰證券承銷部協理林國基表示,洗腎費用高昂,向來都靠社會保險的給付,商機才能隨之展開,目前中國相關法令仍在研擬,因此國藥與佳醫兩大龍頭才從醫美診所先行合作。

煜嘉投資公司副總經理馮潔證實了這項說法,兩家公司在醫療服務的合作,將「由上往下」,也就是先吃金字塔頂端、全為自費的高檔醫美商機,再往下延伸到健康保險給付、市場規模廣大的洗腎商機,長期還以老人照護為主要目標。這三大目標,恰巧都與佳醫在台灣的布局高度相關。

兩岸龍頭出手,約三百坪大的診所投資了人民幣兩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九千三百萬元),比台灣醫美診所平均投資高出一倍多,估計三年內回收。

「教育與醫療,是未來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兩大重點,」馮潔總結說。兩岸龍頭的合作從一家小醫美診所開始,接下來還有更大的中國大餅在等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80

解構私密人的千萬理財大計(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685

既然讀者用千萬作目標,先計個人淨資產(net assets): (6-2.5)mil+0.55mil+(2.7-1.2)mil+1.8mil*1.25+(0.9-0.6)mil*1.25-0.24mil-0.3mil=3.5mil+0.55mil+1.5mil+2.25mil+0.38mil-0.24mil-0.3mil=HK$7.64mil

 

完成讀者千萬財產之目標,看來不是妙想天開。

不良之信貸記錄、正面信貸資料庫會保留一段時間,多年後會自行銷毀。但個人在某銀行的「唔還錢」、「破產」記錄則是成世也擦不掉。假如某人嚴重至破產,在四年內未解除破產令實在「咩都唔使諗」,當有法庭指令,某君可向銀行出示有關證明,可關掉你「破產status」。惟低息樓按仍是難搞,高息信用卡則不難申請。有一現象是,破案人仕重獲佢破後第一張信用卡,那一刻是十分感動的! 一般珍惜手上信用卡之人仕,都是曾遇難之輩。所以大家都係有借有還,為自己保有良好借貸力。

 

讀者在香港沒有投資住宅項目,只有自住物業。該物業淨值已為現資產的一半,由於信貸記錄不良,相信生意人亦沒有固定出糧記錄,現時需要做就是多點準備,為下次借錢時易令銀行打開方便之門。

 

大陸物業很難將其租約作為租金收入證明,如供滿的一幢不具備很大升值潛力,不如先沽而放在內地收4%年息,又可享受人值升值。內地投資環境始終不佳,貨幣亦不流通,就當你沽樓收回RMB1.8mil,想帶回香港有點難度,要找間拍開的錢莊才可快捷運回香港。留一間樓在內地,話唔定第時退休用得著。至於車位,在blog中其實有提及,是有地鐵又住有錢人的地方為最佳,次之為冇地鐵又住有錢人的地方為次。車位大潮在上年已現,除非你現時持有件好貨,否則價好即售。

 

將手頭上自住樓加按,應可再按出(6mil*70%-2.5mil)=1.7mil,加上讀者每年自己可儲48萬,過多三年,如上即可儲多約1.5mil,到時再買入一間5mil的樓房,問銀行借一百幾十萬應冇問題。但借九成或去得盡的方案,先不要假設。做好呢步再等時候一過,根本到退休之年達千萬家財難度不大。難的反而是如何利用千萬資產為自己全天侯製造入息。當然現在是一步步向前進,準備好現金,努力做點儲蓄,等侯機會,是有樓人仕,再輸不起的人仕現在應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14

【大買家系列之】浙報傳媒:32億成本的新媒體轉身大計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590.html

導讀:傳統媒體在互聯網語境下重構商業模式非常困難,浙報傳媒的抉擇是重金收購盛大旗下遊戲公司杭州邊鋒和上海浩方。

文/《創業家》雜誌記者 胡采蘋

32億!浙報傳媒以震撼業界的併購價,拿下了盛大的子公司杭州邊鋒和上海浩方。過去一年中,其併購總金額甚至領先騰訊,以國企求變之姿躋身《創業家》大買家排行榜,與阿里巴巴、百度同列大買家前三甲。

2013年4月底,這樁全額收購案交割完成。而一年前浙報傳媒傳出以20倍市盈率,併購兩家總利潤1.6億元的電玩遊戲公司消息(邊鋒產品包括著名的三國殺),業界一片跌破眼鏡,不明白一家老媒體為什麼要收購遊戲公司。交易宣佈十日內,浙報傳媒股價下跌接近兩成。

浙報傳媒舉辦多次路演,對外界說明自己的「新媒體轉身大計」。2013年4月,浙報傳媒以每股13.9元完成非公開定向增發新股,認購金額22.85億,認購者除了匯添富、融通等基金管理公司,還包括人民網及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旗下國廣控股,其股價也一路漲破18元價位。

外界有聲音質疑浙報傳媒併購價太高。不過,以浙報傳媒2012年每股收益0.52元計算,定增投資人給出了近27倍市盈率;市場股價則漲至35倍市盈率,說明投資人願意為這樁20倍市盈率的收購案買單。而且,盛大與浙報傳媒簽有對賭協議:2013年至2015年度的預測淨利潤合計為2.54億元、3.21億元、3.79億元,若未能完成利潤目標,補償金上限為9.6億元。

浙報傳媒董事長、浙報集團社長高海浩是一個具有民營企業家開創精神的老國資領導,曾擔任浙江省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而浙報集團這幾年活躍於新媒體收購市場,光是浙報集團旗下,就有從事天使投資的傳媒夢工廠與從事PE投資的新幹線基金兩大機構。

浙報傳媒則是浙報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以東方星空創投作為投資主體。東方星空在投資圈內頗有名氣,一位券商人士曾告訴《創業家》記者,國企傳媒集團中最活躍的投資人就是東方星空。東方星空資產組合中,已經上市或借殼上市的項目包括宋城股份、華數傳媒。

目前浙報傳媒和東方星空的投資團隊都由浙報傳媒董秘李慶負責,共有12名投資經理。李慶曾經任職浙江證券六年,後來加入橫店的一家民企投資團隊,2006年加盟浙報集團的新幹線投資公司; 2011年隨任浙報傳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國興(現任浙報傳媒董事兼總經理)借殼ST白貓,調任浙報傳媒董秘,現在兼任東方星空總經理。

決定收購邊鋒、浩方,浙報傳媒似乎在「佈一個很大的局」。李慶表示,由於紙類媒體這兩年廣告量收入增速下滑,浙報雖然還能保持成長,但相對互聯網新媒體公司成長率明顯趨緩。2011年,浙報傳媒完成上市後即制定以用戶為核心的全媒體發展戰略,希望能幫助浙報這塊老牌子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套轉身計劃包括開發新的內容產品、佈局新的媒體渠道;邊鋒、浩方收購項目則和前者相關。

「可能只剩下五年了,或者連五年都不保。」李慶說,報業是傳統媒體中受互聯網衝擊最大的板塊,中國報業因為有牌照保護,加上城市化的滲透不如歐美,報紙可能還有五到十年的發展時間,浙報的危機感很強,因此這幾年銳意求新。除了浙報,許多老報業集團也感受到相同危機,包括博瑞傳媒、華聞傳媒、南方報業集團等,也積極在新媒體與新內容方面嘗試突破。

以浙報的老媒體體質,想要自己培養互聯網用戶、一腳踏進移動互聯網時代顯然不切實際,高海浩提出「找一片實驗田」的思路,希望通過浙報傳媒收購一個已經成熟的互聯網用戶平台,收集這些用戶的閱聽習慣數據,並且基於浙報的舊有基礎,研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產品,之後溫和漸進地在這些用戶身上推行、觀察,然後進一步向大眾用戶發送。高海浩給了收購方略後,蔣國興牽頭負責併購計劃,找尋高海浩所說的「實驗田」。

李慶透露,因為「用戶」是最主要的攫取目標,當時其實考慮過視頻網站、社區媒體、電子商務平台等,具有多元化用戶群眾的收購對象;但是視頻網站目前還很難獲利,社區媒體除了騰訊以外都不賺錢,財務上會對上市公司造成壓力,因此比較傾向於合作,而在入股方面保持謹慎;電子商務則涉及支付、物流等非浙報核心能力的業務,戰場鋪得太開,對自身反而不利,因此並未選擇。

最後敲定收購遊戲公司,是因為電玩遊戲也有媒體屬性,用戶從遊戲的內容中可以獲得一定滿足程度,和浙報的內容提供商屬性較為相近;加上遊戲公司獲利能力較佳,浙報於是在一群遊戲公司中,選擇了年齡跨度較大、用戶群眾較為多元、遊戲品種較為廣泛的棋牌遊戲公司邊鋒,以及大學生族群為主的電子競技平台浩方。

併購交易宣佈時,部分券商報告批評浙報不該高價收購兩家已經沒有成長潛力的成熟公司,事實上浙報所設定的收購對象,偏偏是一個比較成熟發展的用戶平台,和一般「買利潤」為主的收購思維不同;邊鋒讓浙報得以接觸到一批多元化的互聯網用戶,浩方則代表了年輕族群。

「我們和阿里、騰訊都有很多年的合作(例如和阿里合資淘寶天下,和騰訊合資大浙網),但是都看不到後台的數據,這對我們調整產品設計很困難。」李慶說,目前浙報已經針對遊戲平台進行大數據收集,並且開始將內部的老媒體編輯能力,逐步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編輯能力移動,未來將研發新的內容分發平台,包括浙報自己的App應用、以及不限於浙報本身內容的發送平台等。高海浩的企圖心很強,立志要讓浙報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樞紐媒體」。

目前浙報傳媒還準備入股中國奧委會、國家體育總局官網「華奧星空」。華奧星空已獲得國家體育總局批准承辦2013年全國電子競技大賽,而浙報傳媒將作為聯合承辦商,並確定浩方為本次大賽的線上比賽和技術平台。

在邊鋒方面,浙報傳媒則希望強化其媒體屬性,因此聯絡多個廣電渠道,準備將邊鋒受歡迎的電視棋牌比賽與廣電公司結合,共同組建全國化電視聯盟棋牌賽。此外,邊鋒與浩方並將加速各自的移動互聯網佈局。李慶說,未來浙報傳媒將不再收購大型遊戲公司,只進行完善現有項目的投資,但是對於手機遊戲公司仍然保持高度興趣。

浙報從邊鋒、浩方收購項目中獲得了互聯網用戶基礎,邊鋒、浩方則可從浙報方面獲得線下擴張。李慶認為,相對於網絡媒體,報業媒體有較強的地面活動能力,例如浙報傳媒有舉辦大型活動的經驗,和地方關係較深,既有的物理髮行網點也頗為密集。現在有了新興媒體,上述資源都出現新的利用機會;過去的報刊發行網點,現在可以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廣宣中心,為電子競技大賽、全國電視棋牌賽舉辦大型造勢活動。

除了協助報業鍛鍊新媒體的產品能力,浙報傳媒也開始在新渠道方面展開佈局,目前準備收購或投資互聯網電視的內容集成應用產品,例如應用商店、移動應用數據分析工具,以及現在流行的「盒子」產品;這方面投資主要通過東方星空之下的「新未來基金」運作,可望針對「三網融合」概念投入約2.5億元。

儘管目前互聯網電視的相關應用僅有數千個,無法和蘋果商店、谷歌商店的數十萬應用大軍相提並論,但是李慶認為,現在各種屏幕產品最終只會剩下兩塊,亦即手機屏幕與家庭娛樂屏幕,兩塊屏幕遲早要打通,因此個人移動端、家庭娛樂移動端是收購的兩大重點。此外,由於浙報傳媒傳統三大塊業務之一即是影視投資,東方星空也負責相關領域,李慶表示現在仍然在持續觀察視頻網站中。

熟悉TMT行業的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傳媒公司如果要並進同類型公司,由於業務雷同,收購方的條件會相對嚴苛。比如一家電影製作公司要賣給其他電影公司,因為業務綜效上有限,市場給予的估值想像不高,同業公司又對競爭對手的業務「門兒清」,因此不會獲得很好的併購待遇。反而老傳媒集團很需要新媒體轉身,資源又充足,能幫助公司發展,是較理想的併購主,「不過東方星空看得多、買得少,也是業界出名。」前述人士點評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55

四叔捐地大計觸礁內幕

2013-07-11  NM
 
 

 

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捐贈農地興建售價百萬「青年上車盤」計劃告吹。梁振英為免惹來官商勾結質疑,上週宣布放棄接受捐地,反建議恒地和非牟利機構合作,由梁的房策智囊鄔滿海掌舵的香港房屋協會,旋即成為接手一方。然而,長達半年的捐地商討,背後涉及梁班子和公務員一場角力,房協原本早已被踢出局,只因公務員拒絕為發展商捐地開先例,更以居屋方案踢走「青年上車盤」,最終房協「被翻兜」。

坐擁龐大新界農地儲備的恒地,今次捐地明顯是「豉油換肥雞」,但房協內部因財務可行性及收地困難等問題,看淡項目發展機會,四叔的捐地大計隨時泡湯收場。

房協主席鄔滿海週一接受本刊訪問時透露,房協管理層已和恒地管理層進行初步接觸,了解李兆基捐出的土地中,有那些適合供房協拓展建屋項目,但相信合作細節有待進一步討論。「土地本身完整就可以開展,但如果需要收地整合就會複雜,因為房協冇收地權力;補地價金額係另一個大嘅問題,牽涉財政可行性,如果計唔掂數未必可以做;最後喺申請改變土地用途方面,會唔會出現反對。」

房協也表明不會全盤採納四叔的「青年上車盤」大方向。鄔滿海稱,房協一向配合政府的房屋政策,房協多年來發展資助房屋,也有本身宗旨,日後有關項目銷售模式,應類似居屋或最近推售的青衣綠悠雅苑,即以家庭申請人為主,「(會唔會幫唔到年輕人?)綠悠雅苑都有好多單身年輕人買到,而且要幫後生仔,唔少結咗婚嘅小家庭都係年輕人,他們一樣可以受惠。」

李兆基早於今年一月公開提出捐地構思,當時是希望政府免收地價令發展商可興建一萬個面積約三百平方呎、樓價不高於一百萬元的「上車盤」,計劃目標鎖定為年輕人,及後政府反建議四叔捐地,由政府負責興建。

林鄭最初屬意房協

知情人士透露,一直想找尋更多建屋土地的梁振英和林鄭月娥,對四叔的建議極為重視,但早已料到未必容易闖得過公務員一關,其中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栢志高更極力反對房協插手:「四叔和林太都傾向由房協負責,因為靈活性較大,可以加快推出項目,但公務員團隊反對,堅持要由房委會做,仲要將項目納入長遠規劃發展,即係要跟大隊,唔可以『打尖』,更加唔可以交俾房協。」一直提及捐出的七幅新界農地,其中兩幅位於元朗及粉嶺,分別可建一千及近三千個單位,其中位於元朗的一幅,外界流傳座落元朗十八鄉路旁、位於馬田壆和新鴻基樓盤「原築」附近,面積約三萬呎。一名政府官員表示,政府不可以接受四叔捐地的另一原因,是難以訂定接收捐贈土地的準則,「接受捐地起『上車盤』,是從未出現過嘅事,今次接收李兆基嘅地,日後鄭家純、李嘉誠又捐,你收唔收?依家起俾年輕人,第日話起俾中年人,你又起唔起?公務員根本唔可能接受得到。」

公僕堅持居屋模式

商討一段時間後,梁班子接納由房委會負責,但以栢志高為首的多個部門官員,要求捐地項目不可以只賣給年輕人,一定要以居屋計劃的方式處理,令商討進展陷於僵局。政府高層四月一度放風,表明月底公布合作詳情,及後不了了之,正是項目性質未能達成共識。李兆基六月出席旗下上市公司煤氣股東會後,仍然指捐地大計對象是年輕人,明顯不接受政府的反建議。知情人士稱,政府希望能夠獲得更多土地建屋,故房協最終敗部復活。梁振英及發展局長陳茂波上週先後表明政府不接受捐地,正是為房協接手鋪路。熟悉房屋及土地政策的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認為,李兆基捐出土地交由房協發展較為適合,有助平息公眾疑慮,但很難判斷當中是否存在「發展商出豉油、政府出雞」的情況:「要釐清恒地有冇搵着數好難,因為捐出土地未必係恒地名下,有可能係佢嘅聯營公司,查冊都未必查得到。」恒地發言人週一回應查詢時指出,公司仍然繼續和不同非牟利機構接觸,一切未有定案,但李兆基早前表明方案有修改空間。發言人又強調,今次捐地和恒地擁有農地儲備發展是兩回事,重申捐地是希望回饋社會,協助年輕人置業。

雖然政府退出,改由房協接棒,但房協內部現時看淡項目成事的機會。有房協中人指,政府早期已拒絕讓房協參與,只是因官商勾結壓力而「褪軚」,但房協初步評估財政可行性不大。「有數得計,要用建築成本價三百呎賣一百萬,政府收五成市值地價,房協根本負擔唔到,我哋唔係要賺,但都無理由蝕住去做。」公屋聯會主席王坤透露,早已聽聞李兆基提出捐地建議初期,政府很快已把房協擯出局,他對政府最終放棄接受土地不感意外:「一個多月前恒地某高層曾聯絡我,希望我可以支持四叔嘅計劃,我話計劃出發點,當然希望三方面傾得成,但我覺得政府同房協都要尊重捐贈者意願,唔通人哋要起間大學,你整間幼稚園出嚟?」對於李兆基和林鄭月娥屬意房協建屋,王坤覺得是意料中事,但認為政府不能置身事外,「梗要交俾房協搞,房屋署係大白象,要佢搞只係傾都要一、兩年,政府一定要落水,否則根本無得搞。」

栢志高阻梁粉發圍

梁振英施政失當,不少梁粉歸咎於公務員體制,是阻礙梁氏落實政綱其中一座大山。令梁房策未能盡展所長的攔路虎,正是近年經常點起多處火頭,辣㷫梁粉、地產商及房協的栢志高。現年五十四歲的栢志高,是前特首曾蔭權愛將、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的心腹,早在十年前鄭出任旅遊事務專員期間,栢志高已是旅遊事務副專員,及後鄭加入曾班子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與常秘陳鎮源合作貌合神離,適逢他三年前退休,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秘的栢志高,獲安排調任接替陳鎮源,他貫徹執行公務員專業、捍衞政府政策的強硬作風,深得部門同事尊重,卻成為梁粉及地產商的「眼中釘」。有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委員透露,去年底栢志高和劉炳章在會上「吵大鑊」,已可見他對梁粉「冇面俾」:「當日鬧咗超過十分鐘,劉炳章質疑公屋興建時間太長,話麗晶花園兩年都起得成,栢志高立即反駁,仲叫劉炳章攞證據出嚟,兩個你一句、我一句鬧起上嚟,張炳良要出聲話以主席名義叫佢哋收口,劉炳章跟住仲拍枱,再同張炳良嘈咗幾句。」

地產商房協吃悶棍

除了在政府內部會議捍衞公務員權威,栢志高面對發展商亦敢說不。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政府向發展商簡介額外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的條例草案內容,會後栢志高表示氣氛良好,但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指當日會議「有少少火花」,並表明對政府處理過程極度遺憾。與會人士透露,當日「拍紙簿」態度欠佳,結果遭到喝罵:「不少發展商批評BSD和SSD,並提出一些改善意見,佢只識話No、No、No、No,激到班友飛起,某大發展商指住佢鬧:『你憑乜話唔得?你都話唔到事,你只係傳話人咋!』」被視為政府合作夥伴的房協,近年亦吃了栢志高不少悶棍。一名房協監事會成員一提到栢志高,便不禁咬牙切齒,指他不尊重房協的意見,經常用以大欺小官僚態度壓迫房協:「我哋諗住推更多樓去賣,配合梁振英協助更多人置業,之前同佢(栢志高)建議明華大廈重建後,把出售單位比率調高,佢話考慮考慮,過咗一段時間又改口話唔可以;而且佢好多嘢都唔准房協做,尤其好多時明恰主席鄔滿海。」被梁粉視為「阻住地球轉」的栢志高,是代表傳統公務員對梁振英破壞制度的抗衡楷模,但官場流傳栢志高明年選擇提早退休,究竟公務員團隊中,尚有多少人能夠維護公僕的核心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