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日本50富豪榜:優衣庫柳井正再次奪冠,孫正義第三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6763.html

自從去年12月份以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新一屆政府在日本拉開了貨幣寬鬆時代的序幕,通過讓日圓貶值來促使日本出口產品更加便宜而日本股市更具吸引力。從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去年12月份在眾議院選舉中獲勝到今年3月份,日圓兌美元匯率已下滑了10.9%。日本許多領先企業的銷售收入正在呈現上升態勢,而股票價格也正在急劇上漲。事實上,按照日圓和美元幣值計算,日經指數均已實現上漲——分別上漲了22.9%和8.5%,重新站上自2008年以來從未曾達到過的點位。這意味著日本最富有的50位富豪的財富已有可觀的增長。

日本最富有的50位富豪的財富總值達到1,120億美元。柳井正(Tadashi Yanai)再次奪得日本首富的桂冠,其資產淨值為155億美元,相比去年增加了46%。他旗下的迅銷有限公司(Fast Retailing)在海外成功擴張,因而有傳言說他已把擴張的目光投向一個更大的戰利品——比如收購美國的服裝零售公司蓋璞(Gap)。日本的第三大富豪孫正義(Masayoshi Son,資產淨值為91億美元)則在爭奪美國市場方面有所斬獲,去年10月他宣佈了一項協議——以201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三大移動通訊運營商Spring Nextel70%的股份。該交易目前正在接受美國監管機構的審查。

消息來源:福布斯中文網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304/0024816.shtml

下頁補充第一財經報導《賣衣服如何成為日本首富》


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賣衣服如何成為日本首富

柳井正

1949年生於日本山口縣宇部市,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經濟學專業

大學畢業之後,在JUSCO工作了8個月,隨後加入其父創辦的小郡商事

1982年,已是公司專務董事的柳井正在美國考察時,受到美國大學校園內的倉儲式銷售方式啟發,提出在服裝店嘗試以倉儲型自助購物的方式出售服裝

1984年,成為小郡商事社長。同年,在廣島開設了第一家優衣庫店

1991年,公司名稱由小郡商事改為「Fast Retailing」(迅銷公司)

在連續兩年蟬聯日本首富之後,柳井正在東京的辦公室也於今年3月初,從位於東京中部的澀谷區搬入東京新地標——中城大廈(midtown tower)。這裡的視野開闊到可以俯瞰整個東京,可以眺望富士山。

如果從開始參與父親生意那年算起,從山口縣宇部市這樣的「偏遠小城」一路走到「一等地」大廈,柳井正用了38年。

38年間,柳井正靠服裝零售成為日本首富;38年間,柳井正經歷過無法從銀行融資、為上市衝刺而瘋狂擴張店舖;38年間,柳井正經歷過「銷售不升反降以及徘徊期」,也經歷過「衣服因低價熱銷,但人們買回去之後立即把其商標剪掉」的尷尬——柳井正因此請到為Prada等大牌設計服裝、退隱多年的設計師出山。

據說由於幾日新雨,東京的櫻花也推遲至3月底4月初才次第爛漫在枝頭。3月31日下午,柳井正接受了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專訪。

這位身家92億美元的迅銷公司(Fast Retailing)董事長落座後,將一本小本子和一支筆擺在面前。之後,對於記者們的每個問題,他都很認真地記錄著。

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翻閱資料時發現,關於柳井正「記筆記」這一細節, 8年前就有人描述過,該描述者還由此斷言,「這個人還有飛躍的空間」。

成長,不能變質為膨脹

2002年,日本法政大學經營學系教授小川孔輔曾與柳井正有一次會面,談話過程中,柳井正拿出一個筆記本,將內容一一記錄,直到談話結束。

小川孔輔因此感慨到,許多成功人士容易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誇大自己的能力,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柳井正難能可貴的是,能對自己進行冷靜分析。

8年後,柳井正顯然沒有丟掉這個習慣。記者還發現,在記滿一頁後,柳井正會順手把這張紙撕下,翻過來在反面繼續記錄。

當記者問他,這是否代表他生活的節儉以及嚴格控制企業成本時,柳井正說,節約與成本合理控制大致是每個創業者都該做的。

這應該是他所謂「即使我們現在成為大企業了,也不會丟棄零售小企業的精神」的註腳。

7年前出版《一勝九敗》等著作之後,柳井正將他於去年出版的新書命名為《成功只需一日就可拋棄》,這不僅意味著危機感,也意味著「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談到從「小企業」到「大企業」的發展歷程時,柳井正提到「膨脹」一詞,作為「成長」的對立面。實際運作中,儘可能避免「膨脹」的途徑之一是,做「加法」的同時也要不斷做「減法」。

截至2010年2月,迅銷公司主品牌優衣庫(UNIQLO)在全球的總店舖已達918家,其中日本國內為793家。但優衣庫實際開過的店舖數目還遠高於此。在優衣庫的計劃中,開店數目和關店數目經常同時公佈。

「今年開多少分店,另關閉多少家;明年再推出多少家,關閉多少家。」類似計劃會事先公佈,目的之一是為了讓各店長們時刻保持憂患意識:你這家分店如果常處於「不進取」狀態,離關門就不遠了。

這不僅是對店舖一線工作人員的要求,後台支持員工亦是如此。在迅銷公司山口縣總部的客服中心,記者看到,客服中心辦公室的牆上懸掛著十多塊牌子,分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到2010年每年的公司目標。其中有一塊牌子,並沒有標註年份,其標題是「微軟——不會游泳的人,就讓他沉下去」。

「痴人說夢」的老闆

然而,在擴張的步伐上,柳井正又近乎「瘋狂」。

阿里巴巴總裁、與柳井正頗為熟識的馬云曾說過,他最佩服的企業家有兩個:一是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另一個就是柳井正。馬云認為,柳井正擁有「創新」、「智慧」及「勇氣」。

這些「溢美之詞」,用優衣庫自己員工的話說就是,老闆柳井正看上去總有點「痴人說夢」。

迅銷中國總裁潘寧和副總經理高阪武史,分別是1995年和1996年先後加入公司的老員工。據他們講,每年新年伊始,他們都會收到老闆給員工的一封信,信裡憧憬著未來三年公司將達到什麼規模。最初讀到這樣的「三年規劃」時,他們總會笑出來,在他們看來這些都近乎天方夜譚。幾乎所有人都沒「當真」的規劃,後來竟然都如期實現了。

這樣一幕,在潘寧和高阪武史進入優衣庫之前,就曾上演過。

柳井正參與父親的小郡商事的第12年,1984年6月2日,在山口縣東邊的廣島縣的廣島市開了第一家優衣庫門店,其採用的模式被稱為SPA,即「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label Apparel」(從設計、生產到零售的一體化運營)。

優衣庫的資料庫裡有一張照片,留下了開業當天六點開幕前排隊等候的長龍的歷史畫面。柳井正後來回憶說,廣島是座大城市,而他們仍是一家小企業。

「小企業」在繼續拓展分店時,碰到了資金籌措難題。到1991年,日本經濟增長率從前一年的6%降到2.2%。平常往來較多的銀行也漸漸猶豫拒絕給柳井正融資。擺在柳井正面前的,似乎只有上市一條路了。

為上市衝刺,柳井正設定了目標:每三年成長為原來的三倍。這意味著每年新增30家分店,三年後總店數破百。員工們聽說後,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不可能。」

為降低成本,柳井正把主要生產轉移到中國,將日本技術導入當地工廠。這套生產與設計中心分離的方式,曾得到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的稱讚,呼籲日本企業向他學習。

從1991 年9 月到1994 年8 月,優衣庫新增了100 家店舖。1994年7月,柳井正如願使公司在廣島證券交易所上市。5年後,公司轉到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板。

除了靠抓生產設計,柳井正還堅信宣傳的力量。

從第一家店舖開業起,柳井正就嘗到了宣傳的甜頭。如今,作為最高經營者,柳井正更是與公司職員一起拍攝宣傳廣告,並在2009年獲得了類似日本企業家協會的組織評選的「企業廣告大獎」。柳井正的獲獎感言是:「我們是從零售小企業急速成長起來的,只要不持續企業宣傳,世界就無法知道我們的存在。」

對店舖尤其是旗艦店的地址選擇,也是重要的宣傳策略之一:在紐約,優衣庫的店面在百老匯對面,年輕人的時尚中心SOHO;在倫敦,是在最繁華的商業區牛津街;在巴黎,其地址是巴黎歌劇院附近斯克里布街。

有分析人士對此行為的評價是:從其單品價格看,這顯然是「燒錢」。

爸爸是最大競爭對手

「我並不適合零售業。」說這話那一年,柳井正23歲。

那是上世紀70年代初,從早稻田大學經濟系畢業後,柳井正進入百貨賣場佳世客(JUSCO)。僅工作了8個月,他就辭職回到家鄉——山口縣,這個走出過伊藤博文、安倍晉三等數位日本首相的本州最西南端的省份。

柳井正出生那年,其父柳井等開了一家小郡商事,銷售主要針對希望穿著體面的銀行或證券業人士的男式西裝。

1972年,柳井正入職小郡商事時,家業為1億日元(現在約合106萬美元)。38年後,柳井正的個人身家已達92億美元。

如今,優衣庫每年銷售5億件服裝。柳井正宣稱,從策劃到生產到銷售,能「準確把握每一件商品是誰、在什麼時候、在哪裡、用什麼方法生產和銷售的」。當然,規模擴張的同時,質量問題依然難以避免。對此柳井正卻不諱言,他曾在公司2009年發佈的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說:「令人遺憾的是,集團於2008年進行了兩次、2009年進行了一次商品的自行召回。」而這也是他繼續成長的空間。

柳井正過去曾多次表示,他的目標是超越GAP集團。就個人資產來說, 2008年8月底,他已超越GAP創始人費雪(Donald Fisher)家族的51億美元。柳井正顯然並不想止步於此。

在內心,柳井正或許真正想超越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他的父親。在各媒體的報導中,流行著這樣一個故事:1999年,嚴格到只在其考上高中和大學時表揚過他兩次的父親去世,柳井正在喪禮上淚流滿面地說:「爸爸是我這一生最大的競爭對手。」

柳井正的目標,可能只是成為他父親眼中「會游泳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09

孫正義如何顛覆日本?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745.html

2006年,當孫正義領導下的軟銀宣佈斥巨資併購沃達豐日本公司的時候,一股唱衰的聲音席捲日本。沒有人能夠想到,這次收購為日後日本移動互聯網的巨變埋下了驚天伏筆。

當時,沃達豐日本是日本位居NTT DoCoMo和KDDI之後的第三大運營商。這艘被喻為「快要沉沒的船隻」,其產品並不符合日本市場的口味。沃達豐日本網絡質量很差,品牌形象糟糕,且內部管理問題很多,員工士氣低落。

資本市場很不看好軟銀的這次收購,投資者們瘋狂地賣出軟銀的股票,導致軟銀股價暴跌60%。

但7年過去了,由沃達豐日本改名而來的軟銀移動,一舉成為日本市場上盈利狀況最好的運營商,其用戶數由原來的1500萬增至現在的3000多萬,足足翻了一倍,在日本這樣飽和的通信市場,委實不易。軟銀移動在日本市場的漂亮表現,甚至徹底改變了日本長期以來引以為傲的封閉式移動互聯網體系。

那麼,在這7年當中發生了什麼?孫正義採用什麼方式讓沃達豐日本起死回生?

孫正義為什麼要收購沃達豐日本?

「你們根本就是在等死,不是嗎?」在收購沃達豐日本公司後,孫正義毫不客氣地對沃達豐日本公司的管理人員說。

當時,日本馬上就要啟動攜號轉網制度,和其它兩大運營商 NTT DoCoMo 和 KDDI 比起來,沃達豐日本簡直就是「盤中餐」,它用戶體驗差,各種問題很多,輿論普遍認為攜號轉網後這些用戶都將流向其他兩大運營商。

軟銀斥資約118.7億美元收購沃達豐日本,並為此背下了 1.9 萬億日元的巨額債務,因此孫正義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資本市場也很不看好這筆收購。

當時的沃達豐日本士氣很低落,許多管理人員無法擺脫「大局已定無力回天」的想法。孫正義說出這句話之後,便下達指示,要沃達豐先努力拿下一次「第一」。在拿下了一次月淨增長率第一之後,沃達豐在其後的月份裡也保持了同樣的業績,其淨增長率始終位居業內第一。

收購沃達豐日本後,孫正義馬上給沃達豐日本改名字。「沃達豐的名字當然不能用了,也不想用。這是個傷痕纍纍的牌子,所以一定要讓它打個翻身仗。」孫正義說道。

最初孫正義並不想用軟銀的名字來代替沃達豐,因為這是軟銀的核心招牌,一旦失敗,軟銀以後的業務就很難開展。此外,軟銀一直是一個B2B品牌,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並不高。

後來,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孫正義還是用軟銀的招牌替代了沃達豐日本,將其業務全面改稱軟銀移動,於是一夜之間全日本的街頭到處出現了「Softbank」的招牌。

除此之外,孫正義開始將軟銀移動的業務和雅虎日本的業務進行結合。孫正義對軟銀的定製手機進行改造,使得它們只需要一個按鍵就可以進入雅虎日本的主頁。

在收購了沃達豐日本公司之後,孫正義講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在僅有三家運營商的移動電話業務上爭第一,總比跟全國的數千家芥麥麵店爭第一來得容易。

孫正義的意圖一目瞭然:儘管當時沃達豐日本的經營狀況不佳,但移動通信行業是一個寡頭壟斷、門檻很高的行業,在這樣的領域競爭,總比其它充分競爭的行業要好得多。更何況,軟銀是在軟件分銷等競爭更激烈的領域裡打拚出來的一家企業,又在此前通過寬帶業務積累了不少通信行業的競爭經驗,並培養了一批有經驗的通信業人才,相比起多年來經營思路變化不大的另外兩家運營商,軟銀有望出奇制勝。

在孫正義對未來的判斷中,PC接入互聯網絕對不是信息時代的終結。孫正義當時已經發現,手機的CPU處理器性能已經能和幾年前的PC相媲美,以後手機就是一台可以上網的電腦,移動互聯網的規模,甚至要遠遠大於PC互聯網。

孫正義的反擊:瘋狂的價格戰

真正讓軟銀移動在日本一戰成名的,是日後孫正義發起的電信價格戰。

2006年10月24日,日本開始實施「攜號轉網」制度。在此前一天的10月23日,軟銀移動宣佈了大幅調低手機通話資費的「金計劃」。

這一計劃的驚人之處在於,所有加入該套餐的用戶,在軟銀網內互打電話、互發短信實行免費。為配合這一計劃的推出,軟銀在日本投放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廣告,一時間有無數日本人轉投軟銀的網絡。

大家是否覺得似曾相識?去年浙江聯通推出的「隨意打」計劃,很大程度上就有軟銀移動的影子。

2007年,軟銀又推出了著名的「White Plan」計劃。當時日本其他兩大運營商的每月包月費通常在 4000日元左右,而孫正義卻推出了每月980日元包月的「White Plan」。

自2007年1月16日開始對「White Plan」進行營銷,僅10天用戶數就突破了50萬,3周內突破了100萬。從此之後,更是以月增100萬用戶的速度一路增長。

許多人會問,軟銀如此免費讓用戶打電話,它怎麼賺錢呢?其實孫正義一點都沒吃虧,許多日本用戶進入到軟銀的這個計劃中才發現,其實並不一定能省多少錢。

因為軟銀是一個小運營商,用戶數很少,網內互打的用戶數並不多,大部分人需要打電話給其他運營商的網絡,這筆電話費依然不少。此外,軟銀還規定在黃金時間打電話需要付費,並不是讓你一直免費。

數據顯示,軟銀移動的 ARPU(每月每用戶平均收入)近年只是出現略微下降,但是市場份額大幅提升,這兩項加在一起,帶動軟銀移動的收入大幅提升。

軟銀的成功案例說明,市場中較小的運營商,是非常適合發動價格戰的。而在一個飽和的市場中,市場領先的運營商則會在價格戰中束手束腳。

孫正義早就預計到,運營商的語音業務將會萎縮,因此巧妙地在這一領域展開價格戰。

早在2008年,孫正義就在一次公開演說中表示,未來語音話費的收入將只佔軟銀總收入的 2%-3%,手機上網收入將大幅超過語音。「我們可以毫不在乎地把語音通話變成免費服務,送給消費者。」孫正義說。

孫正義:頂級營銷高手

軟銀是從80年代在日本賣軟件起家的一家企業。相比起其他產品,軟件是最難賣的一種商品,因為它沒有實體的形態。正是在這種競爭激烈的行業,軟銀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營銷經驗。孫正義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營銷手段搬到通信行業,並大獲成功。

許多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長期以來,日本人很少使用國外品牌的手機。不管是摩托羅拉、諾基亞還是三星的手機,多年來都在日本銷售慘淡。

諾基亞甚至在幾年前就關閉掉了其在日本的分公司,因為實在是賣不動。長期以來,日本人一直青睞本國的夏普、京瓷、NEC、富士通、三洋、索尼、松下等品牌的手機,這些日本本土品牌也確實開發出了許多充分照顧了日本本國國民特殊需求的手機。

日本的手機市場還有一個特點:根本不出售低端手機。在中國市場,既有五六千元一部的iPhone,又有一兩百塊錢就能買到的山寨手機,但在日本,各大手機賣場裡面基本只賣售價很昂貴的高端手機。

「在此之前,高品質、高價格是日本通信行業的唯一標準,並且所有人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長期研究軟銀的日興證券高級研究員森行真司表示。

日本市場上銷售的絕大部分手機由NTT DoCoMo、KDDI這樣的運營商向手機廠商定製。

一位替日本運營商定製過手機的中國手機設計公司高層回憶道,日本運營商對手機品質的要求極其苛刻,儘管它們訂貨量很小,但是仍然堅持使用很貴的物料,並且對產品細節卡得很嚴,到後來,許多中國手機設計公司都不願意再做日本的訂單。由於產量少,日本手機的平均價格要大大高出世界其它國家的手機。

但實際上,對於那些只需要用到手機的基本功能,對手機要求不高的日本人來說,這就等於他們需要為這昂貴的手機多掏錢。

「對普通用戶來說,比起那些用不到的功能,顏色多樣更加受歡迎。」 森行真司指出。

幾年前,軟銀在日本推出了Pantone系列手機。這種手機的特色是有非常豐富的色彩選擇,軟銀並沒有和其他兩大通信巨頭NTT DoCoMo及KDDI去血拼手機品質,而是大量推出了顏色豐富的手機機型,此舉受到了許多日本用戶的喜愛。

和其他略顯刻板的日本企業家相比,孫正義是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一位企業家,他被許多日本年輕人看做偶像——就像馬云在中國的地位那樣。孫正義很巧妙地利用了這種微妙的身份,並使其成為軟銀營銷的利器。

孫正義經常在Twitter上和軟銀的用戶互動,並把Twitter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展示軟銀形象的陣地。

此外,每次軟銀有重要的產品發佈,例如新一代iPhone在日本上市,孫正義都親自上陣,賺足媒體眼球。

引進iPhone,軟銀一夜間變身高端

長期以來,軟銀的前身沃達豐日本曾經是低端網絡的象徵,而軟銀發起的價格戰,又會進一步拉低軟銀的形象。

為改變這種情況,2008年,軟銀從美國引入了後來紅遍全球的蘋果iPhone手機。

當時,日本其他兩大運營商 NTT DoCoMo 和 KDDI 均不看好此舉。日本業界普遍認為,傳統功能手機已經能很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在軟銀和蘋果的合作中,軟銀將大部分收入分給蘋果。日本最大運營商 NTT DoCoMo就是因為不願意將大部分收入分給蘋果而最終未能引入iPhone。

日本的功能手機比世界任何國家都發達,它們有超大的屏幕、翻蓋的手機電視、極其豐富的運營商提供的互聯網服務……這是一套日本封閉的移動互聯網體系,並且多年來運作良好。

由於iPhone是高端品牌,引入iPhone之後,原本品牌形象較差的軟銀一下子變成高端品牌的代名詞。

「單從iPhone策略來看,軟銀看起來是個管道。但顧客到營業廳買iPhone的同時,也可能產生其他商業機會。」 森行真司指出。

比如,iPhone和iPad的周邊產品賣得很好。手機、平板的膜、保護殼的利潤在50%左右。還比如在銷售iPhone時,會推薦無線相框。其實軟銀並不是要將從iPhone那裡取得的利潤最大化,而是將從每個用戶那裡取得的利潤最大化。

此後,iPhone 的引入使得軟銀的吸引力大幅提升,大批年輕時尚的日本人湧入軟銀的網絡,這些人每月花在 iPhone 上的流量費用相當驚人,智能手機的每月流量花費是功能手機的十倍以上。軟銀成為日本第一家數據收入超過語音收入的運營商。

iPhone 的引入,使得日本其他兩家運營商原來收入巨大的運營商代收費業務(類似於中國移動的SP業務)受到巨大衝擊。

野村綜研(上海)電信行業研究副總監陶旭駿指出,軟銀的網絡和日本其他兩大運營商比起來相對較差,為滿足用戶的需求,軟銀在日本大量鋪設了wifi熱點,並對軟銀用戶免費開放,以彌補網絡的缺陷。

網絡速度和3G覆蓋不能拼過對手的時候,突然發力wifi,較大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需求,還逼迫對手也投入巨大資源去部署wifi,一時之間,免費wifi公眾熱點還成為了軟銀移動的一項優勢賣點。

陶旭駿表示,在取得用戶規模後,軟銀沒有一再降低資費和提高補貼。實際上,即使在KDDI也引入iPhone5的情況下,近期的iPhone5合約機價不降反升,沒有在這個領域和KDDI大打出手,因為市場已經幾乎達到平衡。

這一次,孫正義又賭贏了。

新的豪賭:200億美元收購Sprint

2012年10月份,軟銀宣佈斥資200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一時間震驚世界,這是日本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案。

相比起日益萎縮的日本市場,美國移動通信市場仍然在成長。資本市場顯然不看好軟銀的這項併購,在宣佈收購Sprint當天,軟銀的股價下跌了20%。

「(軟銀收購Sprint)和6年前收購沃達豐日本很像。智能手機普及率40%-50%的時候,今後牽引市場的是中低層用戶。面對高端用戶,還有網絡品質可以提高。AT&T和verizon具有高品質網絡,有很高毛利。Sprint品質略低,面向預付費低端用戶。這些與軟銀最開始相同,以後逐漸拉動客戶增長。所以縱觀這些潛力,軟銀利用現金不僅侷限在日本國內,還放在全球範圍內。」 森行真司表示。

孫正義收購Sprint,顯然有他自己的打算。首先,日本移動通信市場日益飽和,而美國移動運營商利潤還很豐厚。

相比起世界其它國家,美國的通信資費很貴,運營商的價格戰遠遠沒有其他國家那麼激烈。AT&T和Verizon對智能手機用戶基礎擁有牢固的控制力,這兩家公司在這一市場上所佔份額之和超過了75%。美國市場的情況很有利於軟銀開展日本式的價格戰。

其次,美國和日本都剛剛開始大規模發展4G,孫正義希望,日本軟銀和美國Sprint可以在技術上共享,以降低成本,由於電信設備採購規模擴大,也會取得規模效益。

「這次的收購可以提高對設備廠商的交涉力,設備投資會更積極,更便宜。」孫正義說道。

孫正義收購Sprint時,正值日元升值的高點。過去的5年中,日元對美元升值了55%,此時收購美國公司非常划算。

此外,孫正義判斷在美國移動互聯網會有巨大的發展,軟銀在日本投資了許多互聯網內容服務公司,孫正義希望將美國的移動互聯網示範效應複製到全球。

回顧軟銀過去十年來在日本通信市場掀起的革命,我們發現孫正義始終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它始終考慮軟銀到底給消費者帶來哪些好處,而很少去考慮軟銀有什麼東西。相比之下,全世界許多其他運營商則經常反過來考慮自己有什麼業務,自己應該做哪些佈局,卻往往忽視了,自己佈局的這些業務,到底是不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27

復盤,馬云和孫正義是如何下出收購PPTV這步棋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000.html

馬云的思路

第一、客廳戰略需要PPTV作為戰略補充

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張鴻平曾在某個私下聚會中透露,阿里目前的投資一是看重與阿里生態的整合性、互補性;二是在移動領域的優勢。具備這些特點的企業或產品都可能成為阿里收購、參股或合作的對象。

為佔據移動入口,阿里已在無線端展開較為密集的投資。那PPTV呢?艾瑞的數據:2013年6月,PPTV當月在移動智能終端的覆蓋人數為740.1萬人,位列優酷、奇藝之後居國內視頻第三位。對於PPTV來說,電商類廣告也佔據整體廣告收入的較大份額,與阿里雙方的資源較為契合。

上述說的是移動端。但如果說收購PPTV主要考慮的是移動端入口,那還真是太小看阿里了。

我的觀點是:阿里要打通的是:「湖南衛視 PPTV 華數阿里云OS 電視終端廠商支付寶」的互聯網電視產業鏈,要從移動領域瞄準到以家庭為單元的整個客廳戰略。

第二、牽手湖南衛視,只為卡位整合資源。

2010年,淘寶與湖南衛視共出資1億元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快樂淘寶」,並推出電商網站嗨淘網。其中,湖南衛視持股51%,淘寶持有49%。而湖南衛視欄目「越淘越開心」也成為嗨淘網面向電視的推廣渠道之一。2012年,淘寶方面又增持股份,成為控股方。

同年6月,阿里巴巴與華數傳媒成立合資公司華數淘寶,註冊資金達1億元人民幣,並上線華數淘寶電視商城和淘花網兩大平台,輸出視頻內容。而後,阿里又將華數淘寶收購。

2013年7月,阿里云與華數、海信等合作,打造裝載有阿里云OS的互聯網電視。如果說,阿里2010年干的兩件事,主要是為了拿到有牌照,有版權的內容源,那麼與華數、海信等合作,則是要推出終端來打開渠道。

而一旦收購PPTV,PPTV的視頻內容是否也將在阿里云OS的視頻應用中呈現,通過阿里云電視進行渠道推廣?這想必也是PPTV極為渴望的。此外,牽手湖南衛視,也將豐富PPTV的內容源。

孫正義的思路

如果說,入股PPTV,是阿里在為自身移動、客廳戰略謀局的話,那麼對於阿里與PPTV共同的股東軟銀來說,則是資本的嵌套籌謀。

第一、PPTV突圍乏力,市場空間狹小,再不賣,要貶值。

明眼人都看得明白,在優酷、土豆,百度、PPS併購整合後,留給PPTV的市場機會已經不多,如果PPTV不借「勢」趕緊採取動作,一年後可能無法賣出再高的價格。

這裡的「勢」包括兩個,一個來自於視頻行業,另一個則是阿里巴巴;一個是百度已對PPS定價的「勢」,另一個是阿里巴巴要上市的「勢」,以及阿里上市前可能有求於軟銀的「勢」。百度對PPS的定價為3.7億美元,此外還未計算其遊戲業務收入。而PPTV的營收為PPS的145%(陶闖曾表示,PPTV自2012年第四季度已實現盈虧平衡,去年全年營收達8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照相同的市銷比,PPTV的估值應在5-6億美元左右。

而在此前一輪融資中,軟銀以2.5億美元收購PPTV 35%股權,對PPTV的估值為7.14億美元。但也有聲音說,軟銀到賬的錢很有可能並沒有2.5億美元。此外,PPTV還有些債務沒有還清。資料查證,PPTV去年向多家銀行尋求貸款,總金額近2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向招商銀行借貸的3000萬元、交通銀行的2000萬元等,貸款利率在6.76%-11%不等。

考慮到此前一輪較高的估值,如果按照百度對PPS的定價去賣,相當於折價了,被馬云形容「蚊子腿上找肉吃」的孫正義會不爽;但如果按照此前一輪估值的類似價值去賣,再考慮到債務問題,一般的買家就會不爽。而價格問題也是搜狐、蘇寧打退堂鼓的主要原因。

第二、對於馬云來說,PPTV是奇貨可居。

一是,阿里巴巴即將啟動上市,按照阿里巴巴與雅虎、軟銀的三方條約,上市前阿里巴巴的估值不會少於735億美元,而注入PPTV的阿里巴巴體量將更為龐大,軟銀有望從阿里上市中獲得更多收益。

二是,阿里巴巴在上市前,有望先解決阿里小微金融服務的產權問題。除支付寶已私有化外,阿里小貸、「三馬公司」均由阿里巴巴集團控股。而來自阿里內部的消息是,馬云渴望在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前將阿里金融業務徹底私有化。

而一旦阿里要解決阿里小貸和「三馬公司」的「私有化」,那麼馬云必將有求於雅虎、軟銀,馬云要想得到孫正義的支持,必會作出一定的妥協,而這也為孫正義增加了談判籌碼。

孫正義可以將左口袋的東西放到右口袋時,找馬云多要些錢,給PPTV開個「好價」。

如此一來,孫正義的棋就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48

古怪失敗哲學 稱霸全球行動網路 芬蘭小公司 幫孫正義改造軟銀基因

2013-12-09  TWM
 
 

 

一家芬蘭的遊戲公司,成軍才三年,今年十月,被日本市值第二大公司軟體銀行砸大錢收購,軟銀董事長孫正義更宣布要藉此轉型。這家公司憑什麼稱霸行動遊戲市場?又帶給台灣什麼啟示?

撰文‧楊卓翰

十月三十一日,日本最大電信商軟體銀行(SoftBank)在東京舉行業績發表會,不久前,軟銀甫以市值九兆日圓(約三兆元新台幣),登上全日本市值第二大的巨人。但是,今天的主角不是軟銀創辦人兼董事長孫正義,而是他最新收購的一家芬蘭遊戲公司Supercell創辦人兼執行長,伊卡.潘納寧。

在孫正義的介紹下,金髮碧眼的潘納寧走上舞台,用生澀的日文打招呼。他穿著T恤和牛仔褲,與台下西裝筆挺的分析師形成強烈對比。這是他第一次見識到這種大陣仗,緊張的他,連講孫正義的名字「Masayoshi Son」都舌頭打結了好幾次,才終於把複雜的日文音節念對。

潘納寧拿著麥克風,站在台上最左邊角落,孫正義告訴他可以站中間一點,於是他向右踏了一步。講了幾句,孫正義終於忍不住,直接把潘納寧推到舞台中央,「你應該站在這裡。」孫正義耗資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四五○億元)買下Supercell,就是希望潘納寧站在最耀眼的位置,當一位帶領軟銀轉型的明星。

芬蘭手機遊戲公司

成孫正義世界第一關鍵

孫正義的投資總是搶先所有人,一九九五年,他在沒人看好時就投資雅虎;二○○○年,他在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最需要資金的時候,為阿里巴巴注資。如今孫正義更預言,「未來三十年,誰掌握了行動遊戲,誰就掌握了行動網路的內容。」他說:「未來,軟銀也將轉型,把行動遊戲變成我們的核心事業。」此刻,這家二○一○年成立於芬蘭,僅一百名員工的Supercell,不再只是遊戲公司,而是孫正義放眼未來最重要的一顆棋。究竟Supercell是如何讓孫正義這個狂人寄予厚望?它背後又代表什麼網路趨勢?

早在獲得軟銀青睞之前,Supercell的兩款遊戲就已經橫掃全球的蘋果和Android手機遊戲營收排行榜。〈部落戰爭〉和〈卡通農場〉以免費下載、精美畫風吸引人,卻藏著高營收的祕密。

這兩款遊戲,既有極具吸著度的遊戲系統,又能吊足玩家胃口。在玩家最需要道具時,要求玩家花少少的錢增強實力或繼續遊戲時間。而且,Supercell特別注重社群功能,玩家可以和朋友結成「部落」等同盟,造成「一個拉一個」的廣大效應,就這樣一點一滴,Supercell平均一天營收達到二四○萬美元(約七二○○萬元新台幣),成為今年二月到八月蘋果手機遊戲營收排行榜連續七個月的第一名。

不過,這樣的成功,可是Supercell獨特的「失敗哲學」打造成的。在十一月於芬蘭舉行的一場行動科技論壇中,潘納寧上台就說:「我們能做出這兩款遊戲,都是因為我們失敗得快、摔得又重!」他直言,最令人無法忍受的失敗,就是拖了二、三年,賠了大筆資金,才宣告失敗,「我們的遊戲用最少的人、最快的方法,先研發出粗糙的原型,然後拿去試驗;如果初步結果不理想,我們就馬上喊卡。」

慶祝失敗派對

打造出全球最賺軟體

最重要的是,Supercell能從每次的失敗中學到經驗。「我們有一個『慶祝失敗』的派對,大家開香檳,誠實面對自己和同事,討論這次失敗是在哪個環節出錯。我們從失敗學到的,遠比成功還多。」潘納寧說。

一家公司要藉著連續失敗來成功,除了組織必須具有彈性,員工也要比一般科技公司腦筋轉得更快。潘納寧解釋,公司取名為Supercell,就是希望公司每個細胞(cell)都是動得又快又靈活的「超級細胞」,因此,他從全球各地挖人,「公司的組成非常多元,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想當芬蘭公司,而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打從二○○○年進入遊戲產業以來,「失敗」與「多元」,就是潘納寧的兩個關鍵詞。當他還在赫爾辛基大學攻讀碩士、只是一位熱愛網路遊戲和冰上曲棍球的研究生時,就與幾位同學共同創辦了Sumea公司,「我被推選為執行長,不過當時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Sumea的第一款遊戲〈Racing Fever〉就獲得成功,「但開發過程中,其實經過了數不清的失敗,我會形容,這款遊戲是『血淚交織』後的作品。」他回憶,當這款遊戲站穩腳步後,「我先想到的事情,是總算有錢可以發薪水了。」○四年,Sumea賣給遊戲開發商Digital Chocolate,潘納寧除了賺得人生第一桶金,也自此在新公司擔任執行長職位,直到一○年自立門戶。在這段時間,潘納寧對於遊戲產業的本質有了新的體認,「這個產業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能集合各路人馬的創意,公司內部並不存在競爭關係,而是一群聰明的傢伙彼此激盪;然後,再和世界上另外一群聰明的傢伙比拚。」或許就是這樣的概念,「盡可能地集合世界高手」,成了潘納寧對經營公司的自我期許。

「現在,我們離目標又更近一步了。」得到軟銀入股後,潘納寧說自己的生活沒有任何改變,他向媒體說,「我從來就不是為了賺錢而工作啊!」有趣的是,他卻急著在自己的部落格寫道:「接下來,我們可以成為一家真正國際化的遊戲公司。」另一方面,將Supercell納入軟銀旗下,孫正義也離他的目標更近一步:將軟銀轉型成全球第一的行動遊戲公司。因為,孫正義早已稱霸日本的行動遊戲市場。

日本上班族平均一天通勤一個小時,這些時間,他們透過軟銀行動上網,玩的更是軟銀旗下遊戲公司GungHo的當紅遊戲〈龍族拼圖〉。這款遊戲除了在日本造成狂潮,每日營收三七五萬美元(約一.一億元新台幣),還讓GungHo這家由孫正義的弟弟孫泰藏創辦的公司,市值一年飆升六十四倍,甚至超越任天堂。

就連在國外,GungHo的〈 龍族拼圖〉威力更不可當,在港、台暴紅的手機遊戲〈神魔之塔〉,當初就是參考〈龍族拼圖〉,日本東京產業新聞社還以「偽物」形容,網友也諷刺為「神抄之塔」。

芬蘭的啟示

小國也能變行動網路矽谷

有了GungHo和Supercell,軟銀的確已在全球的行動遊戲市場站穩腳步,孫正義和孫泰藏兄弟也正準備將GungHo的總部搬到芬蘭去,因為,孫正義認為,芬蘭將會出現「行動網路時代的矽谷」。

而Supercell和潘納寧,也帶給台灣另一個啟示。人口不過五百萬人的芬蘭,能夠不斷創造出小資本、大營收的行動網路公司,進而影響全球。以小搏大的網路世界,台灣下一個翻身的機會,是否隱藏其中,值得所有創業的年輕人與政府深思。

Supercell

成立時間:2010年

創辦人兼執行長:伊卡.潘納寧(Iikka Paananen)

日營收:240萬美元

著名產品:〈部落戰爭〉、〈卡通農場〉玩手機遊戲 台灣是第五大花錢大咖!

拋掉代工舊思惟 台灣仍有機會根據網路調查組織App Annie統計,今年第三季,台灣是Android平台Google Play上全球營收排名第五大的市場,僅次於日、韓、美、德。不過,為什麼我們市場這麼大,全球當紅的遊戲製造商,卻不見台灣入列,而錢,反而都被芬蘭、香港、日、韓賺走?

網路趨勢觀察家、也是LINE台灣區主管陶韻智就指出,問題在於台灣根深柢固的製造業思惟。「我們的製造業和代工非常強,可惜,台灣從來沒有直接接觸最終消費者(end user)的文化。」他分析,做App不是靠機械、靠資本、靠通路,而是靠人、靠老闆去貼近消費者。但是我們不會這樣做,我們不敢自己創品牌,總是想當代工,台灣做App時,也沒有這種「直觀市場」的文化。

此外,陶韻智也認為,國內許多網路的創投和創業者太過悲觀。「很多創投都覺得台灣起步太晚、沒有人才、來不及了,所以不願意投資。」但是,陶韻智仍然樂觀。「你看,三年前還沒有Supercell、還沒有〈憤怒鳥〉,誰知道下一波不會是台灣的公司?」他鼓勵年輕人,有願景,不要怕失敗,「就去做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37

孫正義宣布成為豌豆莢最大股東:將借機進入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7/58702.html

2014年1月13日,豌豆莢對外透露,獲得軟銀領投的1.2億美元B輪融資,DCM和創新工場跟投。

今天,軟銀總裁孫正義宣佈,軟銀現在已經以15%的持股比例成為豌豆莢的最大股東, 並且獲得了一項擔保協議,允許軟銀未來將持股比例增至30%。

豌豆莢是中國最大的Android應用商店,有3億用戶。政府的封鎖令中國用戶很難進入 Google的應用商店,因此獨立應用商店在這塊肥沃的市場上展開了廝殺。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上,超過200家應用商店爭奪著 Android用戶。雖然Android手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佔主導地位,但只有6%的Android手機安裝了Google Play。

孫正義說,通過入股豌豆莢,我們獲得了3億用戶;我們借此建立了在華銷售遊戲、應用及服務的銷售網絡。


王俊煜是如何建立起10億美金的移動搜索應用的?

每一次採訪王俊煜,他都會提起Google。此次股權稀釋約為15%——豌豆莢已經成為了中國互聯網又一家10億美元量級的公司,並且,它仍在獨立發展。

始於2009年12月,2010年初起步,2014年初十億美金估值,短短四年時間,王俊煜藉著移動互聯網的風口騰飛了。1.2億美元,對於他來說,只是起點,而夢想終點是——搜索,成為移動互聯網的Google。

以下內容,為1月13日豌豆莢獲得融資後,王俊煜自述內容整理:

豌豆莢現有3億用戶,日應用分發量超3000萬。

為什麼會做豌豆莢?

我2009年到麗江旅遊,那時候用的iPhone弄丟了,就買了HTC G1——世界上第一台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雖然我在Google工作,但卻是第一次接觸Android,真的被震撼了。

因為Android的開放性,我預感到Android將超越iPhone的iOS,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因為我在Google是做產品的,所以我對產品和需求方面非常敏感,當時的Android系統太粗糙了,我想找一些內容和應用都無從下手,我意識到,一個絕佳的機會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

2009年年底的時候,我也面臨兩個選擇,是去 Mountain View(Google總部)還是去唸書,結果去找了趟開復(李開復),就變成創業了。開復有一句話特別簡單,你要去 Mountain View 什麼時候去都行,要去唸書更是。但趕上移動互聯網的潮流,五年十年只有一次 。

搜索的初心

我在最初遞交給開復的PPT中,這麼描述我想做的事「移動互聯網內容入口」。雖然沒明說是做搜索,但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想做的是移動端的搜索。

豌豆莢在2010年時候就嘗試做了移動互聯網搜索,但是發現那時移動互聯網還不成熟,用戶沒有那麼強的(搜索)需求。豌豆莢並不是97年的Yahoo,而是2000年的 Google,在傳統搜索引擎無法滿足移動時代搜索需求的時候,移動搜索有新的機會。

移動互聯網搜索的「三級火箭」

我可能沒那麼高深,如果非要我對應王小川的三級火箭,那麼我可以說豌豆莢做移動搜索有三個要素——「全面準確」、「直達行動」和「情景化」。在做移動搜索中,我們總結出這三個要素,和這三個要素有關的我們就去做,無關的我們就不去做。

我經常思考,豌豆莢要是失去了什麼,就什麼都不是?——是對用戶的價值。豌豆莢的每個產品,都會有用戶價值,核心是服務用戶。

2010年,豌豆莢以「手機助手」為起點,在電腦上做了豌豆莢Windows版,讓用戶可以通過電腦帶寬不費手機流量的把內容下載到手機上,當時還沒有「手機助手」這個詞。這其實解決的是三要素中的「直達行動」問題。2011年2月,豌豆莢用戶過一百萬,這樣的成功讓我知道,我們只要為用戶提供實在的利益、好處,我們就能成功。

(i黑馬 註:王俊煜這裡說的「直達行動」,指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每個需求都能立即獲得可消費的內容——直達行動。而2010年,流量限制了消費者的移動內容消費需求,所以豌豆莢通過手機連接電腦不費流量上網,來解決「直達行動」的最初級問題之一。)

2011年1月, 豌豆莢從「創新工場」畢業,搬到了知春路「錦秋國際」的一處240平米的四居室民宅,當時的房租每個月一萬六。4月,我們就在這個民居中上線了Windows 端的應用搜索,解決的是「全面準確」的問題。

當時市面上已經有十幾家應用商店,我知道應用商店能賺錢,別人也問豌豆莢要不要做個應用商店,我覺得和別人做一樣的東西沒有什麼價值。我發現,雖然已經有很多應用商店,但是他們的應用都不全,所以我們就做了應用搜索。用戶在一個搜索框裡面,就能找到所有應用商店中的應用,這解決的是「全面準確」的問題。

2012年,我們還是在做「全面準確」——應用搜索,但是重點放在了手機上,所以也融合了「直達行動」元素。2012年,Wifi和移動網絡已經相對成熟,所以手機上網已經完全可以接受了,「直達行動」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2013年,我們開始嘗試移動搜索範圍擴大,在應用搜索外加入了視頻、電子書搜索等——這還是在做「全面準確」的事兒。2014.1.3 豌豆莢收錄不重複應用和遊戲超100 萬,「視頻搜索」累計用戶突破千萬。

(i黑馬:周鴻禕和王小川做搜索的路徑基本相同,先用工具滿足用戶單點需求(殺毒or輸入法),獲得用戶量之後,尋求突破,通過各種方式給用戶裝上瀏覽器,截流之後再推搜索。其實,豌豆莢玩法也類似,先用工具滿足用戶單點需求,獲取大量用戶之後,再往搜索導流量。王俊煜在發佈會現場說了和馬化騰相同的話「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按這個邏輯發展下去,豌豆莢作為移動端的搜索工具,必將與Google、百度 等傳統搜索巨頭在「真正的互聯網」中相遇。有趣的是,豌豆莢是移動互聯網搜索的原住民,他靠的是移動端工具的突破。)

搜索沒有定式

「情景化」是未來我們在移動搜索中會做得更多的事。大家現在想到搜索的時候,還是會想到一個「框」,豌豆莢其實不是一個「框」。以後,根據場景,移動搜索可能不需要輸入任何的內容,就能給你想要的東西,這一定是能夠實現的。手機,甚至智能手錶等,會根據當時的情景給你想找的東西。

我試用過可穿戴設備,發現它們的屏幕都太小了,可能不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內容消費的入口。

(i黑馬註:手機等移動設備比 PC 更「瞭解」用戶,不僅是用戶對不同內容的口味偏好,還包括用戶所處的時間、地點、甚至生理、心理狀態等信息。移動時代的搜索結合這些數據,將打開新的可能性。王俊煜不認為,可穿戴設備是內容消費入口,但從其「情景化」的戰略看,他默認可穿戴設備是「數據的入口」。)

1.2億美元融資用了15分鐘搞定

我在去年8月份,去見孫正義之前,看了他的一篇演講,發現軟銀對移動互聯網的佈局讓我很震撼,這些佈局可以促進豌豆莢發展,這是我接受軟銀的投資原因之一。

我們當時收到了很多投資機構的offer,但是最終選擇軟銀是因為他們能支持我們獨立的發展,整個公司的決策權和控制權還是在我們創始團隊手中。我們融資是在2013年9月談的,第一次見孫正義就談成了。會議只有短短的一個多小時,我準備了20多頁的幻燈片,然後花了15分鐘把它講完了。有趣的是,孫正義也拿出了一個PPT,給我們講了軟銀的戰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162

軟銀孫正義:當年是我想出了iPhone的點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5/59529.html

最近,日本軟銀公司總裁孫正義在接受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查理·羅斯(Charlie Rose)的訪談,並透露了他最初是怎樣獲得蘋果iPhone在日本專營權的。

孫正義稱,在會見喬布斯之時,他正計劃進軍手機業務。在進入之前,他首先找到一件對付日本最大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的武器,於是,他帶著一個手機創意走進了蘋果公司。

「我帶了一張我畫的具有手機功能的iPod圖紙,」孫正義說,「我把它交給了喬布斯。他說,『你不要給我你的圖紙,我有我自己的圖紙。』我說,『好吧,我收起這張低級圖紙,但一旦你做出這個產品,就把它交給我在日本銷售。』他說,『好吧,你瘋了,我們還沒有與任何人談及這個產品,但你是來見我的第一人,我把它給你。』」

臨走時,孫正義提出將這種排他性協議付諸書面形式,但在此時,iPhone項目仍然是一個秘密。喬布斯還提醒孫正義,他在日本還沒有擁有自己的移動電話運營商。

「我說,『你看,史蒂夫,你給我協議,我讓日本多一個移動運營商。』我做到了。」孫正義說。

2006年,軟銀收購併了英國手機運營商沃達豐(Vodafone)。

現在,軟銀擁有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還擁有了包括日本雅虎和阿里巴巴在內的1000家公司的股份。

蘋果公司的iPhone成為日本最暢銷的移動設備之一。2013年10月的一項研究發現,有66%的原NTT DoCoMo用戶轉移到出售蘋果設備的運營商。即使當NTT DoCoMo被授權銷售蘋果設備後,該公司仍然因為iPhone存貨不足而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季度虧損。

孫正義正在華盛頓會見了美國商會( Chamber of Commerce)的領導人,討論下一代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的重要性。孫正義也可能與美國商會討論由Sprint收購美國T-Mobile的意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27

孫正義的互聯網投資哲學:時間旅行者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j1q.html

文章來源:互聯網週刊

 

1853年,一批軍艦突然出現在日本江戶灣,300名全副武裝的美國士兵在炮火的掩護下搶灘登陸。

 

在幕府統治下鎖國二百多年的日本,從沒見過這麼大的船。驚恐萬狀的江戶市民把這些濃煙滾滾、艦體被統一塗成黑色的龐然大物稱為黑船

 

武士刀不敵樣槍炮,《日美神奈川條約》叩開了閉關已久的國門,西方列強紛至沓來,日本在亡國滅種的危機下開始了痛苦卻非同凡響的明治維新。

 

國企的移動帝國

 

2008年,新的黑船來了。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引入日本。

 

這種觸摸式大屏的智能機一度不受日本人歡迎,但很快便橫掃東瀛。同時,蘋果的AppStore模式也顛覆了由日本第一大運營商NTTDOCOMO(意為無所不在」)把持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圈。

 

NTTDOCOMO是從壟斷國企NTT(日本電信電話公社)分拆出來的子公司,佔據日本手機47%的市場,是美國AT&T無線、印度塔塔通信、香港和記電訊以及台灣遠傳電信等公司的股東,也是全球運營商頂禮膜拜的偶像。

 

1999年,NTTDOCOMO率先推出了全球移動互聯網的奠基之作i-mode,市值狂飆到4000億美元,成為中國移動亦步亦趨的好老師(移動夢網),也吸引了蜂擁而至的朝聖者。據大眾點評網副總裁龍偉回憶,彼時的NTTDOCOMO如日中天,其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的總部每天要接待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盛況宛如今日之蘋果。

 

事實上,i-mode的成功某種程度上得益於母公司NTTPC上網壟斷——正因在電腦上連接互聯網費用高昂,所以手機上網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這使得日本走上了一條先有移動互聯網,再有互聯網的獨特發展路徑。

 

那是喬布斯還在鑽研iPod、谷歌方從紅杉拿到融資、電腦上網剛剛普及的時代,i-mode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手機的定義。

 

它不再是簡單的通訊工具,而是集收發郵件、查詢天氣、查看新聞和轉賬支付等功能為一體的智能終端(所有NTTDOCOMO推出的i-mode手機都有一個「i-mode」按鍵,可一鍵進入i-mode服務,開啟上網瀏覽的菜單)

 

低廉的資費和超前的模式(運營商負責運營網絡,銷售其定製的手機終端,內容平台則應用、分發、收費)使i-mode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便吸引了300萬用戶和成千上萬家網站,美國《商業週刊》在一篇報導中寫道:時下的日本少女出門,有三樣配置一定不能少。一個是六寸高的矮子樂高跟鞋,一個是讓頭髮變色的噴發劑,還有一個則是『i-mode'手機。

 

2006年,i-mode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被認定是世界上最大的無線互聯網網絡。而根據《移動的帝國》一書的推測,日本的移動互聯網領先世界58年。

 

何也?

 

人口超過1300萬的東京是全球五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財富500強公司總部的地區。如果說中國的春運是一年一度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那這樣的景像其實每天都在東京的上下班高峰期上演。

 

白天,當人們從周圍的橫濱、靜岡、千葉和神奈川等城市到東京上班時,市區人口會猛增到3000萬。其中,90%的人會乘坐軌道交通工具,只有極少數人選擇開車。這既因寸土寸金的東京停車費不菲(公務員開車上班甚至會被指責佔用交通資源),也和日本的軌道交通異常發達密不可分。

 

以東京火車站和新宿地鐵站為例,前者共計5層,匯聚了地鐵、城鐵、新幹線以及機場快軌等多種軌道交通;後者則是世界上人流量最大的地鐵站,每天有350萬人經過。

 

所有這一切,搭建的是一幅蔚為壯觀的移動互聯網的使用場景。

 

由於日本的地鐵和火車禁止大聲說話或打電話,車廂往往靜得出奇。人們自覺地把手機調成靜音,開始漫長而枯燥的行程。

 

據統計,日本人均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時間是70分鐘——這直接造就了GungHo這樣市值150億美金的手游公司。

 

要知道,日本的人口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而GungHo的市值卻等於完美、盛大、巨人和九城的總和。

 

孫正義的風林火山

 

2001年,一個叫孫正義的中年男子拿著打火機和汽油衝進總務省官員的辦公室,要求政府直接向NTT提出請求,租借光纖線路給一家名為軟銀(全稱軟件銀行」)的公司使用。

 

他做到了。

 

19歲那年,孫正義發明了袖珍翻譯器,賣給夏普公司,獲利100萬美元。

 

年少成名的他卻因為是韓國後裔,始終無法融入等級森嚴的日本社會。次年,孫正義到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經濟學。

 

1982年,孫正義回日本創立軟銀,從事軟件產品的銷售,並成功說服東芝和富士通投資。

 

一年後,因經營不善虧本。孫正義退回各大財團的投資資金,軟銀因此名聲大噪,奠定了事業的信用基礎。

 

1995年,互聯網的發展引起了孫正義的注意,他決意在這一領域大干一番。


 

年底,他見到正為資金發愁的雅虎創始人楊致遠,向這家尚處於萌芽期的網站注資200萬美元。次年,又追加投資1億美元,持有雅虎33%的股份。

 

1999年,孫正義遇到正在中國創業的阿里巴巴(滾動資訊)創始人馬云,向他投資2000萬美元。

 

此外,他還投過盛大網絡、人人網、PPTV以及全球第二大移動廣告公司InMobi

隨著滿世界投資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公司,孫正義逐漸摸索出一套時間機器的理論:由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IT行業的發展階段不同,在後者的產業還不成熟時,先在前者的市場上開展業務。等時機恰當時殺回後者,就彷彿坐上了時間機器,回到幾年前的前者。

 

2006年,孫正義發起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豪賭:以118億美元收購日本第三大運營商——沃達豐日本。

 

此前,他專程拜會了蘋果CEO喬布斯,說:移動通信時代一定會到來,無論如何都要收購移動公司,或者拿到許可證。

 

喬布斯:我明白了,很好,但是等你拿到許可證再來吧。

 

孫正義:早晚會拿到的,也可能收購別的公司。當我拿到了,抑或成功收購了,到時你別忘了就行。

 

兩人笑著分手了。

 

孫正義舉債收購沃達豐日本被認為是瘋了,因為這是一艘產品定位並不符合日本市場口味、業績每況愈下的即將沉沒的船。

 

但孫正義不這麼看:在僅有三家的移動電話業務上爭第一,總比跟全國數千家蕎麥店爭第一來得容易。

 

的確,移動通信是一個門檻極高的行業,在這塊競爭,總比在其他過度競爭的領域要好得多。何況,孫正義早就發現,手機CPU的性能已經和幾年前的PC不相上下,未來是屬於移動互聯網的。

 

一開始,孫正義並不想用軟銀的名字替代沃達豐,因為這是他的核心招牌,一旦失敗,以後的業務就很難開展了。

 

但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他還是用軟銀移動的金字招牌換下了沃達豐這塊傷痕纍纍的木匾。於是一夜之間,日本街頭到處都是「Softbank」的廣告。

 

有了沃達豐積累的1500萬存量用戶,孫正義開始融合軟銀移動和雅虎日本的業務。

 

他對軟銀的定製手機進行改造,使其只需一個按鍵便可進入軟銀日本的主頁——走的仍是i-mode的老路。

 

雖然通過瘋狂的價格戰,軟銀大幅拉低了日本移動通信的資費,也搶佔了NTTDOCOMOKDDI(由稻盛和夫創辦的日本第二大運營商)不少市場份額,但同兩個行業巨頭相比,仍難以望其項背。

 

真正的殺手鐧是iPhone

 

iPhone進入日本時,對運營商提出極其苛刻的合作條件,NTTDOCOMOKDDI明確拒絕,只有軟銀毫不遲疑地表示接受。

 

在一次採訪中,孫正義回憶說,他和喬布斯的談判根本就沒涉及賣多少台、多少錢賣等問題。

 

很多人都以為我們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這也是喬布斯讓人吃驚之處,金錢條件方面的談判一次也沒有。他就不是那種人。論條件,我們的兩個競爭對手比我們用戶多,又有錢。如果談條件的話,他們遠遠佔優勢。

 

孫正義認為,他和喬布斯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是在為改變人類的生活而奮鬥。

然而,習慣了i-mode手機的日本人對iPhone並不感冒。那些時尚的翻蓋功能機已經滿足了他們網購、閱讀、支付和看電視的需求,何苦去適應新的人機交互?

為此,軟銀發動了鋪天蓋地的銷售攻勢。

 

首先,孫正義親自到營業廳推銷,帶著一大批培訓人員,手把手地教日本人用iPhone;

 

其次,無需首付,0元購機,並推出了一批由軟銀自己開發的常用APP;

 

最後,走差異化路線。由於軟銀的信號是三家運營商裡最差的,與其去邊遠郊區砸重金建基站,不如服務好集中在城市的iPhone用戶。因此,軟銀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開通WIFI上,在商場、便利店和麥當勞布設了大量的Wi-Fi熱點,吸引了海量的消費者。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軟銀的用戶數翻了一番,截至2012年,達到3100萬。

而此時,大洋西岸的中國,移動互聯網正方興未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92

孫正義的原子小金剛 要與日本老人搏感情

2014-06-16  TWM
 
 

 

「孫社長,鎂光燈閃個不停,你會不會覺得頭昏啊?」「老實說,我是覺得還好啦,……請大家多拍點照片吧!我來擺幾個pose!」六月五日,軟體銀行(SoftBank)舉辦機器人發表會,站在軟銀社長孫正義身邊的機器人Pepper,以流暢的肢體動作加上絕對人性的應答,令人對「他」大感驚豔。

Pepper預定明年二月正式問世;孫正義坦承,目前約六萬元台幣的定價「沒有獲利空間」;一般認為,未來軟銀的利潤,可能來自於使用者「綁約」之下每月繳付的資訊傳輸費,以及銷售專用的App,如大笑、跳舞等應用程式。

孫正義說,Pepper是他二十五年來的夢想。「小時候為了看《原子小金剛》卡通,常急忙從學校跑回家。但小金剛不會流淚,不懂得痛苦、高興或悲傷,我覺得它好可憐,當時就想,如果機器人也能有感情就好了。」藉由法國新創企業Aldebaran Robotics協助開發、鴻海集團代工,終讓他圓夢。

「Pepper不會飛、不會變身, 為什麼大家還想買?」發表會後,孫正義在自己臉書上提問,回應者多半說是為了陪伴長輩,避免罹患失智症。孫正義苦心打造的原子小金剛,能否成為日本高齡化社會的解方之一呢?明年見分曉。

(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42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從終端與云端的變化看未來30年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16/144180.html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我是來自軟銀的孫正義,請大家多多指教。

「向世界挑戰」,這是我對我們公司的期望,今日聚集在此的諸位都就職於在世界市場活躍的企業,也都是很有抱負的人。最近,在安倍經濟政策的影響下,日本的經濟再次顯現出了迎來成長期的態勢,在刺激經濟發展這個意義上,有許多的財政上的舉措,也會有經濟成長的戰略規劃,然而,利用一時的財政政策,卻無法讓經濟成長的話,就沒有意義。在這個意義上,日本經濟的高速成長的時代,正是日本家電和汽車產業的創業者們開始大規模向世界進軍的時代。在最近的20年裡,日本經濟增長長期停滯,還面臨人口減少和少子化問題,進軍世界是必要之舉。

要麼數碼化,要麼滅亡

現在的狀況是:數字化之於許多人,並不是主動進行的,而是走投無路被逼進行的。

特別是最近,日本的家電產業在持續和赤字苦戰。我認為,其原因就是數碼化的動作太慢了。僅僅組裝零件,就僅僅只是電子化。日本製造的硬件非常輕薄,故障率低,這是日本的傳家手藝,這也面臨數碼化不足的問題。

要讓軟件和硬件融合,一定要活用云技術和大數據,也就一定要積極地進行數碼化。

「向世界挑戰」,我想將這個作為今日的主題,首先從我自身來說,今年我們軟銀會更進一步向世界挑戰,我們已經開始著手了,收購美國的Sprint,我們也很不安,有很多意見分歧、也有很多曲折,雖然收購價稍高,但最終還是收購完成了。

我們是銷售額排世界前三的企業,至今也在日本排第2、第3。我們引以為傲的服務排在第3位,整個集團服務的用戶數和銷售額排在第2,但是,在國內第2第3先暫放一邊,重要的是在世界排第3,用戶數在全球的數量遠遠超多docomo,逼近美國第一的威訊。

這麼看來,平時與我們做交易或者今後有此打算的各位,軟銀將Sprint收歸旗下,能得到什麼呢?雖說軟銀在全世界的據點並不少,但是Sprint在全世界有30個據點,用網絡連接了165個國家。對於在世界市場活躍、或是今後有此計劃的各位來說,軟銀·Sprint聯軍可以幫助你們,將美國排名第三的Sprint收於麾下,我們的聯軍可以在全世界大展宏圖。

雖有挑戰,但定能打開未來之門。沒有任何挑戰就能面對未來的情況,要麼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要麼純屬運氣,恐怕也不能長久。但是主動持續挑戰著地各位,是自己開拓自己的未來的,我認為一定能取得好的結果。

我差不多在3年多以前,提出了軟銀的「30年願景」。第一次提出「30年願景」的時候,是創業之時,我第一次舉行公司早會,除我之外公司員工只有2人,在早會上我差不多說了半個小時的未來願景,兩個員工都睜著眼睛聽,覺得自己身在一個奇怪的公司,兩星期過去後2個人就辭職了。

進行長長的演講述說公司願景,會給員工留下心理陰影,所以我把願景封印在心裡了。創業經過了30年,我再一次把這個問題擺在員工面前,把至今以來的30年願景述說出來。

終端之變:單片機的晶體管數量在2018年會超過人腦

一開始,我迷茫於「30年之後會怎樣」這個問題,然而越是迷茫就越要往遠處看,就越能看清洪流中的未來。我們考慮長遠一些,徹底考慮一下300年後的人類的生活狀態、社會、技術的進化,大約花費了一年聚集國內外的才智來考慮這個問題,今天大致說一下其中的一部分。

單片機是晶體管做成的,晶體管靠近和分開,形成了電流,腦細胞也是神經細胞靠近分開、進行記憶與思考,也就是2進制,用微弱的電流記憶和思考。晶體管也是二進制,腦細胞和電腦芯片完全是同一理論。由此推斷,在大約20年前,人類的腦細胞數量是30億個,按照二進制就有300億個組合。300億個,單片機裡的晶體管數量何時能超越這個數,如果我們算一下的話,答案是2018年。

按照摩爾定律,機能一定會不斷進化。而人類的細胞從4000年前到現在就沒變過。

從現在起2000年後腦細胞的數量也不會變,而單片機的晶體管數量在2018年會超過人腦,我們再想想30年後會怎樣,2018年之後的30年後、更進一步,想想300年後。300年後,就是10的60次方倍,遠遠超過腦細胞的數量,至今為止人類是地球上用腦細胞工作的生命體中數量最多的,而擁有超越人類機能之力的,是單片機。

晶體管蘊含許多可能性

我們認為煩惱、想像、創造是人類的特權,電腦今後也將擁有自學能力,電腦自己編程的時代將會到來,今後的世界將像是科幻小說一樣,腦構造計算機一定會誕生,能比人類更加敏銳地洞察和發明,搭載這種計算機的機器人會超過人類,不與其共存就沒有未來,我相信人類與優秀的機器人能夠幸福地共存。

人類目前認為不可能而放棄的領域,像災害的救助、看護、醫療、教育等等,都可以由搭載腦構造計算機的機器人來幫助。

在從事通信事業的軟銀看來,優秀的電腦無線連接網絡,通過芯片和人類進行腦內交流,只需在腦中思想就能與對方通信,就如同傳心術一樣。

30年前,手機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就想到過像如今的智能機一樣,平時隨身攜帶的機器,最近的可穿戴設備,如手錶、眼鏡也相繼出現了。

另外,醫療也會大大進步,平均壽命200歲的時代終將到來,300年前人類的平均壽命是35歲,大多數人因為戰爭和疾病早早地死亡。300年後人類的平均壽命是200歲,70~80歲都會被說年輕,未來越想像越覺得接近科幻小說,充滿哲學、宗教等等爭論的話題。

然而一邊想像著300年後的世界,一邊煩惱之後,再次考慮「30年後」這個話題,會覺得基本上是無聊而理所當然的世界。會讓人覺得「這樣的程度是理所當然的」,討論300年後搭載腦構造計算機的機器人的時候,人們的意見多種多樣,30年後的事與之比起來似乎太平常、引不起議論,但關鍵問題就在這理所當然的30年後。

首先是「信息大爆炸」,比如,我們想像一下30年後的iPhone會如何,與現在同樣價格的CPU的能力大約會是現在的100萬倍。

雖然不知到那時候,iPhone還存不存在,但30年後的智能機平均的記憶容量會是現在的100萬倍,通信速度是300萬倍。

100萬倍是什麼概念呢,那是裝入了是人類大腦10萬倍的晶體管。

2018年以後電腦會超過人腦,30年後就是遠遠超過,這樣的話,就能夠放進5000億首歌曲、3.5億年份的報紙。這樣的「超級智能機」今後將會出現,這樣的終端本地的處理能力已經如此,云端會如何呢?這又完全不一樣了,通信速度達到現在的300萬倍的話,本地和云端之間的連接速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無限大的云端將把地球大大拓寬,也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云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

所有的一切都會成為生活記錄,被保存在云端。 「實時翻譯眼鏡」 30年前就取得了專利,當然遠在谷歌眼鏡之前,今後的云技術中,在通信的瞬間完成自動翻譯會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教育當然也會大大進化,全世界的孩子能與世界各地的孩子說話、語言不通也能自動翻譯。醫療也會發展到高水平,無論你是住在孤島還是住在沙漠,也能瞬間接受世界最尖端的醫療服務。工作方式也會進化,能瞬間連接許多東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云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

移動設備的流行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軟銀也開始將云技術作為最大資產而活用起來,云和大數據相混合,能形成更加有益的形式,為市場服務、解決問題。軟銀首先從自己開始,活用大數據,解決自身的問題。首先改善信號,為了更好服務軟銀的用戶,我們讓信號更良好,建立更有效率的基站。

我們做了一件世界首創的事,獨立花費了1個月時間,收集了7.5件的數據,數據從智能機App上獲得並分析,用戶網絡的改善。用戶在何處、何時、幾次接入網絡、連上了沒有……我們進行了種種分析,也分析了競爭對手的用戶的連接狀態。這是世界首次,人們在哪個店裡會進行怎樣的行動、週五的18點到週日的10點都幹了什麼……一切都用數據進行分析。

我認為這樣才能進行真正的改善,才能分析哪裡有問題,障礙在哪裡。舉個例子,我們常在IT雜誌上看到「調查了200個地方」「問了1000個人」,然後進行分析,但從沒看過分析7.5億人的雜誌,因為這樣很花錢,也沒有相應的技術。Docomo的top2機型現在有多少連接上了,au的哪個機型連接率不好,我們比他們都清楚,這為我們改善通信服務幫了大忙,能堂堂正正地在電視廣告裡說「我們改善了信號」。再賣給別人之前自己先試試,能不能真的派上用場,這是軟銀的文化。把時下流行的概念比如雲比如大數據先自己徹底活用,讓我們的服務改善真的具備科學的數據分析背景,才能用有限的設備投資與別人競爭。

另一個活用大數據的例子,就是我們之前就開始做的,用戶能不能實際體會到信號改善,我們通過分析推特的大數據來把握。

軟銀在工作方式上也配合云技術,率先進行了改變。iPhone推出至今已有4、5年了,我們給全部公司員工都配了一台,iPad出來的時候也給所有人配了,全員可以隨身攜帶、連接云端,利益增長並不是偶然的事,對於未來的云,不活用iPhone是不行的,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進行各種各樣的工作,郵件也通過Gmail Cloud化了,各種各樣的報告也Cloud化了。

不僅僅是我們,和我們合作的企業也在活用這些。JR上配了7000台iPad mini,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閱讀喜愛的內容,醫藥公司利用視頻提供醫生的情報、misawa home(房地產公司)利用iPad進行工程管理、三和shutter也在工作中引入了1400台iPad,利用視頻等手段,讓人們能實際體驗閘門開關的速度。

軟銀公司內已經實行無紙化,也不用打印機,除了契約性文件和向政府提供的文件,已經全面無紙化了,開會也是用視頻介紹,公司內有專門製作視頻的團隊,presentation的方式也改變了。利用Google Apps在世界各處商談……

向世界挑戰,我們看見了新的風景,是不挑戰則見不到的風景。今後讓我們繼續我們的征程,正在積極進行數碼化的企業,讓我們繼續挑戰信息的革命,世界的工作方式也會發生大的變革。

為什麼要行動呢?只因這是為人們提供幸福而不得不進行的事。

這就是我今天的演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16

阿里巴巴造富機:馬雲成中國首富後 軟銀的孫正義成日本首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15

2011061819080070

受到阿里巴巴即將IPO的消息刺激,上周初以來,軟銀股價已累計上揚16%,於昨天把孫正義推上了日本首富寶座,擠下迅銷(Fast Retailing)董事長柳井正。

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現年57歲的韓裔日本人孫正義擁有的凈資產達到166億美元, 日本第二富豪柳井正擁有162億美元資產。而馬雲身家達到219億美元,遠超在中國大陸排名第二的李彥宏的158億美元。

軟銀持有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集團約34%股權,阿里巴巴尋求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募集最多218億美元資金,並向打破全球IPO募資紀錄 邁進,軟銀也從中受益。

軟銀是阿里巴巴最大股東,當時孫正義投資了2千萬美元,上市以後價值大約580億美元,獲利2500倍!雅虎是第二大股東,也是賺的荷包滿滿,不過這也只是按照承銷價格計算,上市以後股價如果繼續走高,那就又不一樣了。

“阿里巴巴即將實施的IPO確實讓孫正義的財富更上一層樓,”CMC Markets駐新加坡策略師Desmond Chua說。”盡管互聯網公司股票波動一 般會較大,但其中還是會有一些物有所值的股票。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 預示其中部分公司的廣告收入有望增長。”

阿里巴巴本周將IPO發行價指導區間從每股60-66美元上調至66-68美元。 即便以區間最高價計算,其預期市盈率還是低於其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 司的市盈率。兩位參加會議的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本周在香港 對潛在投資者表示,他不謀求過高估值。

孫正義在90年代還曾億每股2.5美元左右的成本投資雅虎3.6億美元,隨後雅虎的股價曾飆升至250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附:孫正義個人大事記(來自鈦媒體

1973年,孫正義16歲時,越級進入加州柏克萊大學就讀,主修經濟。他對美國那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感興趣。他覺得美國所有的東西都大,而且是那麽有次序。他認為美國是一個他應該了解和學習的國家。

1975年,18歲在校園內販賣從日本引進的一種電子遊戲獲利100萬。

1976年,19歲在學校期間利用名震一時的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的資源,靠賣袖珍發聲翻譯器的專利給夏普公司,賺得他的第一個100萬美元。

21歲畢業後,因為思念母親,再次橫渡太平洋回到家鄉,並改回自己的韓籍姓氏。他先模擬自己想成立的事業,分別編制出十年份的預估損益平衡表、資產負債表、資金周轉表,還依時序的不同,編出不同型態的公司組織圖,作出沙盤推演。

1980年3月,就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時所設立的Unison World,多年來經營相當順利,大學畢業時,員工已有25人,以200萬美元將公司出售給合夥人,回到日本。

1981年,24歲的他成立軟件銀行,在成立軟件銀行(批發商)半年之內,與日本42家專賣店和94家的軟體從業者交易來往,並說服東芝和富士通投資,擴大規模,但因經營不善虧本,一年後他退回財團原有投資資金。雖然孫正義一肩擔起了損失的責任,卻贏得了前輩們的佩服,軟體銀行從此聲名鵲起,也為孫正義奠定了事業的信用基礎。同年,成立Unison World日本以公司名義進行市場調查,用時1年半,40個行業展開一連串市場調查,拜訪過各式各樣的人、閱讀了許多書籍與資料、分別編制出十年份的預估損益平衡表、資產負債表、資金周轉表,以及組織圖,還依時序的不同,制作出不同形態的組織圖,將結果與檢查項目表對照,判斷這些是不是適合自己投入一生的 事業。(調查報告高34公分,10多公尺寬)

1982年,他在展會上看到HP的《個人電腦圖書館》,於是同日本最大的出版商聯系出版。因出版《個人電腦圖書館》而打出名堂,讓軟銀名聲鵲起。同年,業務蒸蒸日上的日本軟件銀行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難題。《I/O》、《ASCII》《微軟》他們卻拒絕為軟銀刊登廣告。同5月,孫正義創辦兩本雜誌《Oh!PC》和《Oh!MZ》。兩個月後,退貨率高達85%,堆積如山的雜誌被裁成了紙片。

1984年,在橋本五郎的幫助下,孫正義創辦了購物指南雜誌——《TAG》,但百試無方,最終因銷量不佳關門,這半年間共虧損了6億日元,處理善後事務花了4億日元,合起來就是10億日元的債務。

1991年以C語言編譯器聞名的Borland公司,準備在日本發行升級版,當時Borland公司執行長Philippe Kahn很快就和軟體銀行達成共識,他說:「如果我們有任何捍格,都在壽司吧談妥了」。同年,他說服美國區域網路專業公司網威ell開創東瀛新市場,為了分散風險,再度邀約迪士尼入夥,到了1994年,開花結果,網威系統成為區域網路主要標準之一,年營業額達一億三千萬美元。網威副總裁Darl McBride認為孫正義是個可以使任何事成真的中介人。

1992年,得到思科系統的日本代理權,並建議思科公司以路由器為試水,測試思科日本分公司的可行性,一個月後邀集了日本十四家會社,共同出資4千萬美元,啟動項目。同年日本軟件銷售通路70%由軟件銀行控制。37歲已經是10億美元富豪(1994)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同年收購Ziff通訊,因接手設施不完善未能成功,軟件銀行在日本已擁有日本展覽業界最具規模的Expos協會,也持有朝日電視的少數股份。

1994年軟體銀行在日本已擁有日本展覽業界最具規模的Expos協會,也持有朝日電視的少數股份。

1995年二月,孫正義和思科系統總裁錢伯斯討論銷售思科的路由器,以及成立思科日本分公司的可行性。一個月後,軟體銀行就馬不停蹄地邀集了日本十四家會社,共同出資四千萬美元,完全準備就緒。思科業務部負責人彼得克拉克說孫正義不像慢條斯理的日本人,倒像劍及履及的行動派。互聯網世紀猶正萌芽,軟體銀行卻已如火如荼地迎接新紀元了。同年,拉斯維加斯Comdex電腦展再次於Ziff-Davis出版公司搭上線,以21億美元買下Ziff-Davis部分股權;同年11月,投入了200萬美元給雅虎。

1996年,總共註資31億美元才得到完整經營權,擁有Ziff- Davis出版公司長久以來以出版電腦周刊(PC Week)-專精個人電腦市場行銷研究的Computer Intelligence公司;同年3月,又註資1億美元擁有了雅虎33%的股份,日本雅虎成功進軍東瀛,第一年就獲利,85%日本的網友曾造訪此站,由軟件銀行投資的雅虎電子商務。(1996年7月之後)雅虎的用戶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1998年,二月,軟體銀行以四億一千萬美元脫手雅虎2%的股票,凈賺三億九千萬美元,當年以一億美元購入30%的雅虎股份,如今只剩28%仍值八十四億美元;七月,以四億美元投資美國 著名的 E*Trade線上券商。1999年全國證券商協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Inc.),也同意和軟體銀行合資共組「日本那斯達克股市」,可能以互聯網下單為主要窗口,制度化、透明化的網上交易系統是其特色。同年10月,投入阿里巴巴2000萬美元,之後為幫助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主動退股,套現3.5億美元。

至2000年,軟件銀行擁有遍及美國、歐洲重要的合資或獨資企業為:美國企業300多家,日本企業300多家,轄下關系事業、創投資金和策略聯盟等一切資產,總共400億美金,躋身日本前十大會社,孫正義終於成為了真正的「全球作手」。

2004年3月,突破了400萬條線路,僅僅31個月的時間已經突破了400萬條線路。2004年3月,突破了7個億,可以同時提供搜索、目錄、組織、經濟、汽車等多種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