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向鍾意認叻的陳百祥,被指遭內地富豪騙去五千萬,在娛樂圈打滾幾十年,當年聯同譚詠麟及曾志偉將Star East(東方魅力)上市抽了唔少油水的他,竟然被騙,奇! 被譏諷為「水魚叻」,阿叻罕有地認衰,話自己無眼光,更揚言將幾十年積蓄輸晒,下半生要靠秀姑(黃杏秀)養,講到明要食軟飯。 據知,湊慣老細的阿叻在事件中只是中間人,幕後出錢的還有幾位大老細,阿叻個人被騙的數目其實遠低於報導所指的五千萬,難怪報導出街當日,他還與旗下藝人輕鬆食「安慰宴」,仲同身邊人講:「好過買雷曼!」罕有扮死狗 上 週六(二月廿八日),有報導指阿叻捲入內地一宗騙案,涉案主謀是曾在《福布斯》排名中國富豪榜第九位的吳志劍。報導指,阿叻在○七及○八年間,被一度入獄 的吳志劍游說買下四千萬元「亞洲電信」股票,該公司其後停牌,阿叻的四千萬凍過水。其後,阿叻又再幫吳志劍的「中國神舟」在港買殼上市,更付出一千萬天價 佣金,最後共被騙五千萬。 老貓燒鬚,阿叻被問到騙案時,竟然扮死狗,話自己無眼光「舂」個頭落去,唯有當吸收經驗,又話所蝕的幾千萬是自己幾十年積蓄,以後要靠秀姑養。不過,報導出街當日,「水魚叻」還與秀姑、狄易達及范萱蔚等一班旗下藝人食「安慰宴」,完全無被騙財事件所困。 「其實件事已經成年前,不過佢(阿叻)真係無同身邊朋友講過,大家都係前兩日睇報紙先知,所有朋友都覺得好愕然,覺得以佢份人咁應該唔會咁易被人呃,二來佢呢一年來生活同以前無乜分別,完全睇唔出佢蝕咗咁多錢。」阿叻身邊好友說。 陳國強借殼 本週一(三月二日)下午三時,阿叻坐七人車回到又一邨寓所,其間一直講住電話,面帶笑容。據知,阿叻出事後仍處之泰然,全因他在事件中只是中間人,被騙的五千萬,背後其實是由多位老細所出,阿叻只投資了一小部分。未真正蝕入肉,阿叻照舊住大屋,揸靚車。 據 了解,阿叻幫吳志劍的「中國神舟」所借的殼公司,是由殼王陳國強所有,二人早年因為搞東方魅力而稔熟。九九年,陳國強一手包辦,將DC財務變身為東方魅力 (198),搵齊「福祿壽」曾志偉、譚詠麟及陳百祥做大股東,更以三人在娛樂圈的人脈而成功吸引梅艷芳、成龍等數十位天王巨星入股,生意愈搞愈大。 東 魅(198)上市後,「福祿壽」成功套現四千多萬,而公司市值亦由一千四百萬,升至高峰期的廿多億,三人從中再抽水。不過,東魅因經營不善生意一落千 丈,○○至○三年間共蝕了十二億,當年在陳國強及曾志偉拉攏下,由內地民營傳媒「星美集團」注資,最後「福祿壽」更因財失義,阿叻同志偉一度擘面。 幕後有老細 之後,阿叻繼續傍實陳國強搵食,近年更認識不少內地富豪,亦靠湊住班老細搵油水。今次六千多萬元騙案中,報導指阿叻一人便被騙五千萬,但實際上,他的個人損失只是冰山一角。 「阿叻喺殼王(陳國強)身上學到唔少財技,呢幾年湊住班老細,靠搵老細入股上市公司撈油水。今次嗰五千萬唔係佢一個人出晒,背後仲有幾個大老細科水(俾錢),佢邊會咁易拎幾千萬出嚟吖!不過,阿叻今次都真係老貓燒鬚,蝕唔少,不過佢仲同身邊朋友講話雖然今次俾人呃,但啲錢有機會追得番,總好過雷曼班苦主!」知情者說。 大起大落 綽 號「阿叻」的陳百祥,72年曾到中東做製衣生意,全盛時期有超過三千名工人,當年身家已有二、三千萬,但最後生意失敗欠債纍纍,75年要申請破產。阿叻在 79年加入無綫,曾主持《歡樂今宵》及演出各大小綜合節目,八十年代再進軍商界,與曾志偉、譚詠麟等集資一千萬,進軍中文傳呼機市場,賺到第一桶金。99 年,三人再聯同成龍及梅艷芳等巨星,將東方魅力上市,成功套現四千多萬。 有車有樓 加入娛樂圈三十年,除了是藝人身份,阿叻亦曾是上市公司東方魅力、星美國際集團及永安旅遊執行董事之一,他熱愛投資股票,當中買地產股斬獲不少,高峰期時亦購入不少物業及坐駕。 |
| ||||||
滙控(005)嘅世紀供股係咪去馬,明日揭盅。噚日,滙豐亞太區主席鄭海泉出席理財講座,同200個學生哥分享理財心得,順便講吓童年往事。 鄭 大班駕到,學生哥自然唔放過問佢搵銀之道,有人問佢o依家存款利率咁低,會唔會建議同學拎儲蓄出嚟買股票,或者買滙控供股權?鄭大班話自己100%支持供 股,但冇將大部份資產放喺股票,反而建議中學生儲起六成零用錢,買樓做業主,因為冇瓦遮頭個人會好唔穩陣。喺滙控股東議決供股前,鄭大班居然教人買樓好過 買股,華華諗,咁算唔算倒米? 不過學生哥真係要喺股海中尋寶,鄭大班都唔阻人發達,仲送埋投資錦囊──「買股票要小心,一定要睇公司核心業務,千祈唔好博。」 其實鄭大班咁語重心長,係知道搵錢唔易,佢話細細個就因為想食雪條搞到要行路返屋企,明白要享受就要犧牲,領略到儲蓄嘅重要性。 穿膠花遇無良僱主 佢 仲話試過做童工,穿膠花賺零用錢,點知遇到無良僱主,將穿好嘅膠花交畀老細之後,僱主竟然話少咗兩磅,唔畀錢之餘仲要佢賠錢收場。講完錢,鄭大班話當年畢 業後有幾個offer,最後揀咗入滙控,無非為咗攞100%買樓貸款。華華諗,最開心梗喺班地產商啦,不過滙豐早排高調推出定息按揭搶客,唔知佢係咪諗住 搶攻埋學生市場呢?李華華LiWaWa@AppleDaily.com |
|
||||||
虎年將盡,又係時候埋單計數嘞,瑞信近幾年都有推介「利是股」,牛年推介嘅8隻股份,全年升幅介乎31%至223%,咁虎年又點呢? 瑞 信虎年推介山水水泥(691)、鷹君(041)、工銀亞洲(349,已除牌)、德昌電機(179)、合景泰富(1813)、創維數碼(751)、TCL多 媒體(1070)同偉易達(303)8隻「利是股」,以噚日收市價計,表現最好嘅係已經私有化嘅工銀,全年升幅75%,最差就係TCL多媒體,跌成 57%。 最差推介:TCL多媒體跌57% 如果虎年買齊呢8隻「利是股」,拉勻回報得嗰14%,差過恒指嘅16%,即係話,簡單啲買隻盈富基金(2800),仲好過一身汗咁買晒8隻股啦! 瑞信虎年都有估恒指、H指同滬綜指點數,全年最高目標分別係24600、15000同3300點,睇返轉頭,係恒指估得最準,舊年11月初高見24988點,而H指同滬綜指就無咁醒,最高只係分別見過14204及3166點;可能外資行估大陸啲數始終差啲啩。 至 於嚟緊瑞信推介嘅兔年8隻「利是股」,其中包括已經連續3年推介嘅收租股鷹君,同埋舊年跌得好甘嘅創維,另外6隻係體育用品股匹克體育(1968)、奢侈 品銷售商耀萊集團(970)、做捲煙包裝嘅澳科控股(2300)、紗線坯布製造商天虹紡織(2678)、內房股佳兆業(1638),同埋地產代理美聯集團 (1200),瑞信估呢批股份兔年潛在升幅有36%,不如又等出年睇吓得唔得啦!
至於嚟緊瑞信推介嘅兔年8隻「利是股」, 其中包括已經連續3年推介嘅收租股鷹君,同埋舊年跌得好甘嘅創維,另外6隻係體育用品股匹克體育(1968)、奢侈品銷售商耀萊集團(970)、做捲煙包 裝嘅澳科控股(2300)、紗線坯布製造商天虹紡織(2678)、內房股佳兆業(1638),同埋地產代理美聯集團(1200),瑞信估呢批股份兔年潛在 升幅有36%,不如又等出年睇吓得唔得啦! 李華華 LiWaWa@AppleDaily.com |
||||||
http://news.imeigu.com/a/1326206161405.html
導讀:MarketWatch駐舊金山編輯波頓(Jonathan Burton)撰文介紹道,目前大多數專家都相信,未來二三十年當中,雖然股票未必會有多出色的表現,但是會好於牛市即將結束的債券,有更大的機會跑贏通脹。
以下即波頓的評論文章全文:
股市的波動是如此劇烈,因此許多投資者都變得愈來愈青睞債券和債券共同基金,畢竟後者相對而言更加安全。
然而,根據歷史數據進行研究,再考慮到當前的股票價格和利率情況,眾多的投資專家都相信,股票相對於債券,擊敗通貨膨脹的長期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具體而言,與其說他們是特別看好股票,還不如說他們是對債券的前景尤其悲觀。
總而言之,在為撰寫這一文章進行的採訪之中,大多數投資專家都相信,未來二十年至三十年的時間當中,美國股票的表現將超越長期政府和企業債券,成功擔任起它們傳統的通貨膨脹避險工具的職責。
「我當然不會放棄股市。」先鋒基金家族既有股票共同基金產品,也有債券產品,其創始人伯格(Jack Bogle)表示,「我們今天所面對的風險確實是嚴峻的,但是股票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獲得好於」債券的表現。
事實上,股票要獲得比近年更加優秀的成績,其實並不需要費多大的力氣。投資研究公司晨星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00年至2009年,即所謂的失落十年當中,標準普爾500指數哪怕計入股息,依然是年平均虧損0.9%。
不 過,同時又必須看到,哪怕以當前的低價位作為起點,這些大型股票要重複1980年到1999年年平均18%回報率的表現也是幾乎不可能的。關鍵在於,目前 而言,股票,尤其是派息股票,看上去確實是比債券更有吸引力,更何況我們還必須看到,未來幾乎注定要有可觀的通貨膨脹,而後者必然要蠶食固定收益資產的回 報。
《股票——長線法寶》的作者、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西格爾(Jeremy Siegel)直言:「債券的前景是非常糟糕的。」他指出,今日的債券,其受歡迎的程度就像1990年代晚期的股票一樣,而估值過高也像那時的股票一樣。 他的預測是,在長達三十年大受歡迎,收益率持續降低,價格持續上漲之後,未來一二十年間,債券扣除通貨膨脹之後的真實回報率至多是零蛋,甚至可能是負數。
債券投資者需要當心
現在的利率水平已經是很低了,如果它在未來若干年中上漲,現在這些低利率債券的價格就會下跌。對於這種痛楚,那些債券共同基金或者ETF的持有者很可能會比投資個體債券的人感受得更加明顯,因為後者還可以選擇在到期之後按照面值收回本金,但是債券基金卻不可能做到。
「債 券的超級牛市現在已經到了非常尾聲的階段。」多倫多投資公司Gluskin Sheff + Associates Inc。的首席經濟學家、策略師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表示,「我並不是對固定收益投資有什麼偏見,但是當五年期國債收益率都低於1%了,你自然就會知道,遊戲哪怕不是已經結束,至少也接 近結束了。」
相反,股票價格看上去就不能算過高。S&P Capital IQ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年底,標準普爾500指數隻有2012年盈利預期的不到13倍,而這一失業率指標二戰結束以來的歷史平均水平為17.5——1999年3月時是33.5。
正是看到了這些數據和比較,專家們才相信股票還有上漲的空間,哪怕一點可能關鍵也是空間。更何況,現在許多投資者只要能夠跑過通貨膨脹就謝天謝地了。總之,大多數專家都相信,股票是比債券更理想的選擇。
易卜岑(Roger Ibbotson)是耶魯大學教授、晨星旗下投資數據先驅Ibbotson Associates的創建者,他表示:「股市要擊敗債市,其實並不需要表現得多好。」
事實上,未來的若干年或許將成為更為正常化的投資週期,美國股票的投資者承擔了風險,就可以獲得超過債券的相應回報。痛楚情況下,度量「股票風險溢價」,首要的指標就是是年期國債,在長達八十年的時間當中,股票投資者所獲得的回報都要超過這種基準指標債券大約4個百分點。
解讀國債
現代歷史上,在扣除通貨膨脹影響之前,十年期國債的年平均收益率為2%,而美國股票計入股息,年平均回報率6%。這就意味著一個一半對一半的股票債券投資組合年平均回報率4%,若通貨膨脹率是2%,則真實回報率為2%。
「人們或許不會再像曾經的那樣向股市投入那麼多資金,但是事實是,人們現在不願意承擔風險,很可能正意味著目前的風險溢價要高過歷史水平。」易卜岑解釋道,「從長期角度著眼,現在正是買進股票的好時機。」
專家們對於股票的長期前景預測不一。沃頓的西格爾是最樂觀者之一。「以低於平均水平的價格買進股票——近五十年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為15——回報就要超過扣除通貨膨脹後6%到7%的長期數字。」他相信,「這就意味著,我們完全可能從股票身上獲得8%到9%的真實回報。」
與此同時,伯格、易卜岑和投資顧問公司Aronson Johnson Ortiz創始人阿隆森(Ted Aronson)則預計美國股票未來二三十年的名義回報率會達到7%。
其他一些專家的預期回報還要更低,但是無論如何總是超過了債券和通貨膨脹。資產管理公司Research Affiliates LLC董事長阿諾特(Rob Arnott)認為,未來十年年平均5%的回報率還是非常可能的。
調整預期
1926年至今,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平均整體回報率9.8%,長期美國國債5.7%,而一個六成股票、兩成債券和兩成現金的投資組合,則是年平均回報率8.2%。以上的種種預測都是以此數據為基礎的。
投資者可以從中看到一條重要的信息:正如專家們所說,股票要進入大牛市或許還遠,但是至少已經提供了增加財富和跑贏通脹的最好機會。
「人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自己的回報預期。」阿隆森強調,「8%的預期和4%的預期完全是兩回事,前者意味著你可以更大手大腳地花錢,可以提早退休,而後者就意味著你必須更多儲蓄,工作更長時間。」
阿隆森認為,股票並非天生就好過其他投資工具。事實上,他相信,過去人們對股票投入的關注過多了。相反,人們其實應該關注他們能夠獲得的所有投資機會,而不是只看著股票和債券。
除開主流股票和債券之外,投資者還有很多的「第三選擇」,比如說大宗商品,或者是大宗商品出產國的股票和債券——尤其是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
「股票迷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阿隆森指出,「人們現在是指望著市場用高回報替他們完成自己必須的儲蓄努力,這可不現實。」
「降低你們的回報預期。」他強調,「多使用其他的工具,而且必須明白扣除通貨膨脹的真實回報才是最重要的。」(子衿)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_31.html
今天朋友說「李嘉誠話幾時都是買樓好過租樓住, 這句話真的沒有錯。」
這位朋友除了自住單位之外, 還有一個單位收租, 雖然還有很多按揭未供完, 應該是超過八成吧, 但看這兩層樓在現時的市值已經賺了有二百萬之多, 這兩年他實在和味。
他突然有這個想法, 就是因為近日他收到租客的第二年租金, 他跟租客簽的租約是一年一年計的, 所以上年他已經一次過收了大約15萬租, 今年租金不變, 所以又收15萬, 他所感慨的是他手持物業, 兩年就收了30萬的租金, 但租客就少了30萬, 如果再買遲幾年, 交租都交了成100萬云云。
當然, 在現在的環境,確實買自住樓比租樓好, 其中一個最大因素是利率非常之低, 在這個條件下, 供樓大部份金錢都是償還本金, 少於20%是付利息的, 但如果有一天租金連交利息的份數都不足夠的話, 李嘉誠先生這句就不一定是對的。
可惜, 很多沒有買樓經驗的人都不瞭解利率的問題, 甚至說不出現在樓按的計法, H是多少, P是多少, 尤其發生在最大聲示威反霸權的一群, 在資本主義世界, 資源最後都會去到最有準備的一群手中。
2014年9月刊《創業家》雜誌將推出移動社區封面,篇幅超過120頁,將國內大大小小的移動社區創業公司幾乎一網打盡。我們還組建了一個移動社區創始人微信群(想加入?先加群主微信吧15910687353),成為中國社區的創始人最大的線上組織。
8月31日,《創業家》雜誌首次移動社區創始人沙龍在黑馬會全球路演中心二樓成功舉辦。多位創始人和投資人就移動社區的關鍵問題進行了探討。黑馬會移動社區分會也在這一天正式成立。
社區的本質是什麽?
方三文(雪球創始人):移動社區到底是什麽?我認為如果沒有一個非常穩定的用戶關系沈澱,以及沒有很強的可以接近通訊錄的用戶ID關系,很難稱為社區。大家別被社區這個概念誤導,大部分領域都不足以做一個社區。即使會有一些用戶的點評、互動之類的UGC,但大部分領域離社區很遠。
社區、互動或者UGC,這些都是手段不是目的。以我們現在做的投資領域社區為例,目的肯定不是社區本身,而是對投資賺錢有作用,做這樣的社區才是有價值的。
王華東(經緯創投合夥人,投資陌陌讓他一戰成名,沙龍現場居然有三家是他投資的公司,大家猜猜是哪三家?):社區有兩大類別。第一,社區是以關系為主導的。第二,社區初期關系不是主打,而是UGC、各種信息。在我的定義中,不是所有的社區產品都有非常強的關系,社區只是一種增進產品內部活躍的一個點。互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只是用戶在上面消費的東西不同。
賈彤(狗民網CEO):接著華東剛才所說的,我認為社區還有一種類型,即以興趣為導向的,這種關系不是微信的那種強關系,是更弱的關系。比如我們這個社區里聚集了很多養狗人,這些人之間的互動分為三種:一是互相求助,二是曬圖,三是八卦。
王時光(貝瓦網創始人):我認為社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陌陌、ZANK這樣的社交產品,解決人和人的交流問題。另外一種是像雪球、知乎這樣的以內容或者信息為聚合點的社區。
貝瓦兒歌一開始還是以內容的聚合為主,我們通過信息內容吸引家長和孩子到我們的平臺上,下一步才要實現與用戶之間的交流。
易文飛(秀美甲創始人):我們並不是為了做社區而做社區,而是在做的過程中不由自主形成了一個社區。我們需要稿清楚,這個行業的主流用戶到底現在有什麽問題,他們希望通過哪種應用來解決。在這種思維下形成的社區,可以在將來真正幫你解決最難的一步——商業模式問題。對於我們來說,用戶做完美甲最希望的事情是有一種工具可幫助她表達,也就是秀。滿足用戶的第一剛性需求,再往下實現商業模式就比較容易了。
王旭升(下廚房創始人):我對於社區的定義是比較泛的定義,消費的人越多,越多人使用,這個產品提供的價值就越大。比如工具類產品或者媒體類產品,一個人用的價值是等同的,但100個人用的價值絕不止於放大100倍。
做移動社區最難的是什麽?
王華東:不同的社區產品形態和用戶反饋其實是不同的,因此遇到的問題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從我個人的體會來講,有幾個比較重要的事情:
第一,比較核心的是產品定位。做社區最大的問題在於難以給出準確定位。尤其在初期,因為你定位一旦走偏,獲取用戶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大家不知道你究竟在幹嘛。
第二,社區找到很好的點就會找到爆發點,這時就會遇到技術問題,初期的產品架構能否支撐你後面的快速成長,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第三,迅速在行業中獲取安全量級的用戶數。移動端和PC端不同,移動端不會給你太多的時間讓你慢慢成長,它需要你快速獲取到大量的用戶群,否則用戶會很快遺忘你。
第四,找到與社區用戶特性匹配的商業模式。
田維贏(網貸天眼創始人):網貸天眼社區成立的首先是為了解決投資人和理財者信息對稱的問題。實現信息對稱之後,投資人能在你的網站上看到很多想要的信息,這樣就會慢慢形成一個圈子。
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麽?很多投資人和理財者,也就是我們的用戶,未必能很輕松的到達我們社區,我們做的一些內容主要是吸引這些用戶沈澱在我們的平臺上,以減少獲取用戶的成本。
曹大鵬(NICE聯合創始人):社區其實有兩個核心問題:第一,產品層面上的冷啟動問題,你只要解決“什麽樣的人是你的用戶”、“他來這里做什麽”這兩個基本問題,社區就不會死了;第二,商業化、商業模式的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在於如果把商業化的東西放在社區里,因為這必定會影響用戶體驗。
王旭升(下廚房創始人):從PC端到移動端最重要的轉變是流量獲取的問題。在PC端中有好多打著做社區幌子的網站,它其實是更低成本的社會化媒體。在PC上面大家一談社區很多人會想到BBS,它的門檻相對來說會很低。但轉到移動端就會遇到一個問題,雖然移動端上也會有一些類BBS的使用方式,但實際上它遠遠達不到PC端對社區上的定義。
社區從內容切還是從工具切?
王時光(貝瓦網創始人):我們為什麽是從內容切?我們發現低齡兒童的內容很稀缺,但實際這部分內容的需求其實非常強。貝瓦兒歌的內容上線之後播放量非常大,這就說明用戶的需求是促成把這部分人聚集在一起的重要原因。
賈彤(狗民網CEO):作為寵物社區,我們更多的還是從內容切。去年狗民網的訪問人數大概是3500多萬人,我看到這個數字是很吃驚的,因為中國養狗的人最多也就是7000多萬人。狗民網成立8年,匯集的內容十分豐富,幾乎可以解答養狗人遇到的所有問題。
金星(新氧創始人):PC端的社區基本沒有什麽工具可言,無非是BBS和SNS。但移動端就有了很大的可能性,包括連接相機和輸入內容都非常方便。工具是手段,內容是結果,兩者是結合在一起的,可以聚合很多用戶、產生很多內容,這對於社區來說是很大的競爭力。
新氧整形做了一個工具——用戶整形日歷,記錄整形恢複期的各種癥狀。用戶做完手術後不可能每天都跟醫生溝通,但他又希望有人可以幫到自己。而我們這個工具像日歷一樣,告訴用戶每天會出現什麽樣的癥狀。同時用戶也會每天拍照片記錄,然後分享到社區。
我們通過這樣的工具幫用戶做了很多內容記錄,這個內容記錄匯聚到一起對其他人就是有價值的的。所以工具和內容是結合在一起的,一個是手段、一個是結果。
劉峰(華興資本分析師):我認為如果先從工具切,後面又要轉社區,這個成本又極高,用戶不會埋單。所以我覺得當通過一些不是特別強的工具形態切入時,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比如分享類的東西。
PC社區為何沒有很賺錢的公司,移動社區該如何盈利?
王旭升(下廚房創始人):從商業模式上來說,我沒有答案。一個社區能不能給用戶提供真實的價值很重要,因為我之前做豆瓣小組這個產品,可能網站並沒有產生真正的價值和收入,而用戶之間產生了價值的轉化。比如說,大家都在同一個社群里交流,彼此產生了信任,然後進行租房或交易,這是通過信任的沈澱產生價值轉化。
方三文(雪球創始人):現在的東方財富網成功地在社區里賣理財產品和基金,銷售額大的嚇死人了,轉型非常成功。UGC在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最後把這些UGC結構化,影響了交易,就可以掙到錢。
趙徑文(手工客創始人):我們原來是做電商的,在這上面積累的用戶經驗還是很有用的。我們電商服務的用戶是手工藝人或者獨立設計師,所以我們做移動社區的時候,他們很快能導入高質量的手工教程。我們用這種方式積累了很多純粹的手工愛好者之後,在上面做交易其實是水到渠成的。當用戶看到一個特別好的教程,後面掛一個鏈接就可以購買相應工具了,拿到之後幾步就可以做出來;還有一部分教程是給你原材料也不會做的,但通過教程學習你會知道這個難度在哪,工夫花在哪了,為什麽成品值那麽多錢,所以後面會掛一個購買成品的鏈接。
在我們新的版本里面,我們嘗試打賞的功能。當你學了我的手工之後,能不能賞我兩朵花呢?也不會花太多錢。另外是直播化的,全國會有幾百人同時按照時間點排好,大家交幾毛錢能夠上一節課。
淩絕頂(ZANK創始人):在用戶還不是特別多的情況下,就有商家找到我們合作。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有一個做西班牙移民的機構找到我們做一個活動。因為西班牙是允許同性結婚的,我們幫他宣傳了兩天,這個活動有50個人參加,最後有5個人確定要去西班牙買房子。後來商家說,我們一定要長期合作,你們這種方式真的很好,類似活動也做過很多,但都沒有這麽大的成交量。
所以,圍繞我們這個群體做的事情可以很多。我們的用戶倒沒有覺得這過於商業化,他們會覺得原來還有這麽多商家為這個群體提供服務,而且他們覺得這個社區還是有點高大上的,不僅能聚集人還能提供相關的產品。
整理: 婁月
2016年8月2日,中國廣州,天河區某購物中心的餐廳,門庭冷落。(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廣州市氣象臺從7月31日‘妮妲’進入南海後就開始預測,其將以強臺風級別在珠江口附近登陸,最終‘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大鵬灣登陸,登陸地點和強度與預測很接近。”
“妮妲”沒有對廣州造成嚴重風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妮妲”是個“大眼”臺風,其眼區直徑達100公里,一般臺風的眼區為30公里左右,“妮妲”是正常的3倍多。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會讓人感覺好像沒有風雨威脅。第二個原因是,珠三角腹地高樓林立、建築物密集,這使得臺風行走所經地面粗糙度很大,沿途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大,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臺風的風力。
一場名為“妮妲”的臺風為整座城市按下了暫停鍵。
2016年8月1日下午,廣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廣州市三防總指揮部總指揮周亞偉宣布,為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從8月1日14時起,廣州市發布全市防臺風防汛全民動員令,啟動全市防臺風和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在一級應急響應期間,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三停”,即:停工(業)、停產、停課。
這是廣州史上首次因臺風而實行“三停”。緊跟著廣州的步伐,三個小時後,中山、江門、珠海都相繼發布了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三停”,深圳甚至發布了史上第一個“四停”通知,“停工(業)、停產、停課、停市”。
生活在珠三角地區的人們對臺風並不陌生,但如此這般如臨大敵,還是非常少見。
1日下午2時過後,“臺風要來了”的消息在社交媒體蔓延,但廣州的大多數上班族仍在等待消息,“明天我們還上班嗎?”
直到下午6時前,廣州依舊悶熱,此時“妮妲”還在300公里外的南海海面上盤旋。6時過後,一場雷陣雨突然來襲,在過去的一周里,類似的雷陣雨並不少見,但在此刻它被誤解為臺風登陸的信號。
正值下班高峰期,以為臺風已經到了的上班族們瘋狂地尋找各種回家的辦法,五羊邨地鐵站里,有人等了17趟車,才擠上了回家的地鐵。
也有些人不得不放棄地鐵。18時28分起,廣州地鐵四號線高架段石碁—金洲停運,這一段暴露在地面上的地鐵,成為了廣州第一段因臺風停擺的列車。
更多的列車則選擇了提前收班,22時30分起,一號線西朗站-花地灣站、五號線滘口站—坦尾站、六號線潯峰崗站—沙貝站停止對外服務。
在廣州的市中心珠江新城附近,出租車司機黎萬文聽到滴滴里不斷傳出消息“調度費20元、40元”,一路漲到了60元。即便如此,黎萬文也不願再接單,天空電閃雷鳴,這讓他擔心自己很有可能被堵在路上。與此同時,滴滴和優步加價倍率也在不斷攀升,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5.5倍的高倍率。
同樣熱鬧的還有超市和菜市場,在臺風來臨之前,這里上演了一場搶購戰。
五羊邨附近的東興南路菜市場,平時要到晚上8時才收攤,1日下午,沒等到6時只剩下零星的幾家商戶,收市時間整整提早了兩個小時。據菜市場的商戶反映,大約四點鐘開始,菜市場就湧入了一大批人,“有人三斤三斤的買,非常誇張”。
超市里,搶購的風潮一直持續到晚上10時,五羊邨的華潤萬家前,收銀臺前一直排著長龍。在永旺超市東方寶泰店里,晚上8時前,青菜都被搶購一空,僅剩土豆、洋蔥、番茄、南瓜等及海鮮肉類尚有存貨。
南天廣場勝佳超市的店員發現,“買礦泉水、蔬菜、零食的人比較多”,超市貨架上的泡面幾乎都已售空,保質期較短的面包也已所剩不多,甚至“有位顧客買了將近兩千元的泡面,整箱整箱地拿”。
超市的經理預計,“可能有些人還沒意識到(臺風來了要囤積貨物),明天囤貨應該會很明顯”,但此刻已經有人微信上轉發了“很多店打算明天停業”的消息。
出於安全考慮,鐵路方面也早早做好了停運的準備。廣州南站,大廳的顯示屏已經被清空,廣播里不斷重複著所有列車停運的消息。
除了一些未開出的列車,一些經停廣州開往深圳的高鐵也被迫停運,G1311便是其中一列。下午,壽文靜在鹹寧搭上了這趟車,如果不出意外,晚上8時06分就會抵達虎門站,丈夫會在那等她和兒子。臺風打亂了他們的計劃,在廣州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後,傳來了列車因臺風停運的消息。
望了望窗外,壽文靜並沒有發現一絲臺風即將到來的跡象,她給老公打電話哭訴,“兒子還有一泡屎在屁股上呢”。丈夫提出開車來接她,但臺風隨時可能登陸,她拒絕了家人的提議。
也有人作出了不同選擇。60歲的李德正乘坐的G828,也停運了,但幸虧女婿還是冒著危險,從東莞開車趕到了廣州。
由於臺風天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南站附近的黑車,平時拼車去深圳是100元一個人,當晚漲到200元。
更多的人選擇更為保險的方式——留宿廣州,以至於車站附近的酒店出現了爆滿,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普通標間的價格達300多。
陳英也是G1311的乘客,她既不願意去住店也不願包車回去。“實在太貴了,不劃算”,帶著四歲的兒子,她在車站打起了地鋪。為了照顧滯留的旅客,原本在晚上12點半關門的廣州南站也網開一面,整晚都燈火通明。直到淩晨兩點半,售票大廳也依舊開著門,兩處退票窗口依舊還有旅客在退票。
淩晨兩點,廣州南站外一片蛙叫聲,偶爾淅淅瀝瀝飄起一點兒小雨。兒子睡著了,陳英伸長脖子,看了看窗外,她很疑惑為什麽臺風怎麽還不來,“是不是不來了?”
廣州南站再往南,就是廣州的最南端,也將是臺風最早光顧的地方。
這里早在兩天前就已經進入了戰備狀態,廣州南沙區南偉貨運港副總經理陳亮元的手機每隔半個小時,就會收到一條來自區海事局的短信,實時更新著臺風的位置、等級,以及預測的登陸時間。
這里經歷過最嚴重的一次臺風是在1997年,但按照預報的情況來看,陳亮元認為這次的情況可能要超過當年,因此他們特別“在原來措施的基礎上,給吊門、貨櫃都多加了一根固定繩索”。
雖然現場已經做到了“萬無一失”,但是他們依舊保持著極高的警惕,“所有的領導都將24小時備戰”。
接近淩晨,臺風“妮妲”仍在海面上盤旋,遲遲不見登陸,南沙港的江面上依然看不到任何異象,甚至有些悶熱。幾公里之外的南沙客運港,更為安靜,下午3時,最後一班客船抵達客運港後,整個港口被關閉,所有船只被送往上遊的黃埔港避風。
平日里熙熙攘攘的候船大廳空空蕩蕩,只留下七八個值班人員在忙著收拾懸掛在空中的指示牌,50歲的譚錦峰則坐在值班室里盯臺風。
在客運港工作了一輩子,譚錦峰每年都要和臺風打交道,這次他也像往常一樣坐在值班室里值班,周邊被臺風的動態包圍著——收音機里播放著海事局的廣播,電視里直播著臺風的近況,連身後的打印機都在滋滋滋地打印著香港天文臺的最新情況。“臺風來之前,就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了”,譚錦峰說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里安安靜靜地等著“妮妲”的到來。
南沙客運港門口的虎門聯絡道在往常連掉個頭都要十幾分鐘,而在這天晚上卻很難找到一輛車。出租車司機孔師傅是路上唯一的一輛出租車,臺風要來了,朋友的船要在南沙港停靠,他特意過來幫忙辦一些手續。
“這次的臺風肯定不會從珠江口登陸的。”孔師傅頗有信心地說。
2016年8月2日,中國廣州,天河區某購物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安裝擋水門。(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8月2日3時35分,臺風“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市登陸後向西北方向移動。這之後,它穿過深圳市,強度迅速減弱,7時在珠江口內河面減弱為強熱帶風暴;10時其中心位於廣州海珠區,中心附近風力10級(28米/秒,相當於100公里/小時),中心最低氣壓988百帕。
正如孔師傅所祈禱的那樣,這場臺風展現了異常溫柔的一面,許多人一覺醒來發現,臺風並沒有留下太多來過的痕跡,而因此多收獲一天假期的人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為臺風“妮妲”點贊:“一個優秀的臺風應該是這樣的:不占用節假日,來勢兇猛,全市停工,調轉風向,擦肩而過,環流影響,危害減弱,下雨交差,皆大歡喜……”
臺風的威力顯然不及相關部門“嚴陣以待”的預期。廣州市氣象臺助理首席預報員李懷宇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妮妲”沒有對廣州造成嚴重風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妮妲”是個“大眼”臺風,其眼區直徑達100公里,一般臺風的眼區為30公里左右,“妮妲”是正常的3倍多。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會讓人感覺好像沒有風雨威脅。
8月2日8時左右,妮妲到達南沙時,異常平靜,除了天空有點陰之外,甚至沒有下雨,而當時的南沙正位於“妮妲”的臺風眼的位置。
“妮妲”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比一般臺風大,同時從開始接觸臺風眼到臺風眼離開的時間也比一般的時間要長。一般的臺風眼離開一個地方需要1小時左右,而“妮妲”的臺風眼則需要3小時左右。
3個小時後,也就是接近中午12時,當“妮妲”右側的大風區再次影響廣州時,已經減弱為熱帶風暴了,大風的威力大減。
李懷宇提到,另一個讓臺風減弱威力的原因是,“妮妲”橫穿深圳進入廣州,珠三角腹地高樓林立、建築物密集,這使得臺風行走所經地面粗糙度很大,沿途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大,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臺風的風力。此外,這個“大眼睛”的臺風,也僅僅是從廣州南邊擦過,並沒有到達廣州的人口核心區。
不過,這是否意味著氣象臺的預報並不準確呢?李懷宇進一步解釋,“廣州市氣象臺從7月31日‘妮妲’進入南海後就開始預測,其將以強臺風級別在珠江口附近登陸,最終‘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大鵬灣登陸,登陸地點和強度與預測很接近。”
不過也不可否認,影響臺風強度的因素很多,大氣環流形勢、海表溫度、地形因素、海陸差異、潮水,包括臺風自身結構的變化等等諸多因素,都會對臺風強度預測產生影響,而目前描述大氣運動的數學物理方程很多都是近似方程,還不能完全解釋各種大氣運動過程,“我們對臺風當前結構及變化機理尚未認識清楚,預報起來就更難了。”李懷宇說。
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廣東省防總相關專家也表示,根據《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當預報未來24小時內,有風力14級及以上強臺風登陸或嚴重影響我省,啟動一級防風應急響應。而“妮妲”從預報到實際登陸都是強臺風的強度,符合一級響應啟動的條件。
根據《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臺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信號和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為停課信號,除必須在崗的工作人員外,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地點、工作性質、防災避災需要等情況安排工作人員推遲上班、提前下班或者停工。
此次“妮妲”正面襲擊的珠三角地區,處於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區域,戶外廣告、施工棚等致災風險多,發布高級別臺風預警的城市,啟動停課、停工等措施是合法而且必要的。
一些網友對於此次臺風政府應急是否過度還提出了質疑,《人民日報》也專門刊文評論稱,“妮妲”勢頭不及預警,“應急過度好過疏忽大意”。文章認為,“自然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危害具有不確定性,正因此,按照最壞情況來準備,是最保險的做法,也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真正負責態度。對相關部門的履職行為,我們有必要給予更多理解和包容。”
從歷史上看,正面登陸珠三角地區的臺風並不多,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過境廣州的臺風只有9個。其中1999年8月22日第8號熱帶風暴也與“妮妲”類似,發展為臺風後,在當日下午5時30分在深圳大鵬灣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風力也是12級。23日,該臺風正面襲擊廣州。
2016年8月2日傍晚,臺風“妮妲”正式離開廣東,進入廣西境內。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上任後的 15 天里已經簽發了多達19條行政令,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其競選口號不僅是說說而已。在明確的“美國優先”政策下,各大機構紛紛預判,就對美國存在較大貿易順差的新興市場國家而言,貿易摩擦不可避免,且美國在未來1-2月內就可能會采取行動。
對此,整個新興市場都將面臨挑戰。野村證券則認為,“美國優先”等於“新興市場靠邊”。在美國經濟逐漸接近充分就業的時候,移民政策收緊(薪資上漲)、貿易保護主義(進口價格提高)和擴張性財政政策會有引發美國通貨膨脹的風險。這或將加快美聯儲升息步伐且美元進一步升值,對新興市場造成的沖擊將更加嚴重。
第一財經記者綜合整理了來自渣打銀行、德意誌銀行、野村證券、美國彼得森經濟研究所(PIIE)的貿易戰前瞻,並特別就中國的應對策略進行了采訪和梳理。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丁爽對記者表示,中美摩擦可能無法避免,特朗普政府可能在未來1-2個月著手直接向中國征收更高的進口關稅,且高關稅可能會針對特定產品,例如鋼鐵、家具、機械,或者是針對特定公司,例如國有企業。
不過主流觀點認為,美國發起“貿易戰”的籌碼並不多,由於2016年美國對中國的服務貿易順差高達330億美元,渣打預計中國會以美國農產品、汽車和飛機等為目標進行必要的“回擊”。各大機構預計中美兩國最終會回歸到談判桌上,因為“貿易戰”將兩敗具傷,中國可能會同意加大向美國開放其商品和服務市場,來縮小對美貿易順差。
“貿易摩擦”在所難免
特朗普外貿政策的終極目標是縮小貿易逆差、創造就業,而中國無法避免地將被列為美國的重點關註對象。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16年,中國對美出口總額在為3890億美元,而中國從美國的進口總額為1350億美元,這導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高達2540億美元,這幾乎占了中國貿易順差的50%。
(2016年美國的前20位貿易赤字國)
但這一數字存在誤導。德意誌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提及,中國對美出口中很大部分出自加工貿易,約37%實際來源於全球供應鏈上從其它國家進口的部件。張智威經計算加工貿易影響後得出,中國或只占美國年度貿易赤字的約16%,僅略高於第二位日本的13%和第三位德國的11%。若中美發生貿易摩擦,勢必將牽扯全球供應鏈上的所有參與者,其中也包括一些美國公司。
盡管如此,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仍然較大。渣打預計,美國很難通過“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這一工具來解決雙邊貿易失衡問題,因為在美國財政部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法律框架下,中國都不符合條件。未來,美國可能主要訴諸於關稅策略。
渣打預計,特朗普政府在未來幾個月就會對中國征收更高的進口關稅,美國總統擁有相當大的貿易政策權利,美國貿易法案允許總統在不經過國會的批準下進行貿易限制。相比於全面增加關稅,渣打認為在定向領域提升關稅的可能性更大,主要原因如下:
1)全方位征收45%的關稅可能不會獲得國會共和黨的支持,黨內仍有很多青睞自貿政策的成員。特朗普可能需要減小貿易保護政策的力度,來換取國會對於其減稅政策的支持。
2)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對特殊產品征收更高的關稅。尤其是近年來對美出口大幅增長的領域。鋼鐵很容易成為打擊目標,其他目標包括工業機械、電信、錄音設備、公路用車、家具,其總計占到美國從中國進口的30%。
3)此外,特朗普可能會對特定企業征收高關稅,例如國企。外界長期對政府為國企提供補貼的行為有所爭議,認為這給國企不公正的競爭優勢。2016年,中國國企出口占總出口的10%。
值得註意的是,眾議院共和黨人倡導“邊境稅調整”(BTA,Border Tax Adjustment),特朗普對其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BTA被視為一個無需通過提高關稅就能減小貿易赤字的方法。然而,這一倡議需要將稅制轉向現金稅制,因此我們認為這在當前財年結束前很難通過。”渣打提及,BTA並不針對任何一個國家,但這個很難符合WTO規則。一旦BAT落實,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很可能向WTO發起抗議。
野村認為,整個新興市場都將因BTA而受到沖擊。疊加美國加大財政刺激和基建投資力度的影響,更大的通脹壓力迫使美聯儲今年加息4次,到2017年末美元/日元匯率升至130、歐元/美元降至0.95;美國迅速實施中等程度的貿易保護和更嚴格的移民政策以及一些報複性措施(包括:退出或重新談判自由貿易協定;征收全面關稅,或針對特定進口商品征收針對性關稅,或征收邊境稅;鼓勵美國公司將海外利潤匯回美國;驅逐非法移民並減少新移民的流入);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明顯升級;今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下降至45-50美元/桶,這將使原油凈出口國再度承壓。
不過,一旦美國有所行動,中國的“議價力”並不會示弱,具體反擊行動可能包括商品貿易、服務貿易、對外直接投資(FDI)等。2015年,美國對中國FDI總計達到750億美元,而中國對美FDI為410億美元。美國企業愈發將中國看作一個大市場,而不是制造生產基地,任何限制美國企業的舉措都可能對其造成巨大的陣痛。
(中美兩國之間的FDI投資趨勢)
“回歸談判桌”為上策
盡管中國具有反擊的實力,但各大機構仍然建議,“貿易戰”對於兩大經濟體而言只會兩敗俱傷,最終更可能的情況是雙方回到談判桌上,中國或將加速對美國開放服務業,縮小對美貿易赤字。
根據PIIE的研究,在“全面貿易戰”的情景下,美國經濟可能會在2019年陷入蕭條,就業將會下跌480萬人,這相較於基線情景下的私營部門就業低4%。
該情景假設,美國對中國非原油進口產品全面征收45%的關稅,並對墨西哥非原油進口產品征收35%的關稅。貿易戰會導致美國效率下降、通脹上升,因此美聯儲的加息速度將加快,股價或將加速下跌、信用利差擴大,因此將可能會打壓美國自身的投資產出和就業。
此外,在PIIE設想的“不平衡貿易戰”情境下,美國的特定領域就業會因中國的反擊而受到重創。假設美國的報複性關稅將中國對美的出口降低30%(1150億美元),那麽中國的反擊措施會導致美國對中國出口下降30%(400億美元)。由於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幾乎是美國對中國出口總量的3倍,而中國GDP(2016年為11萬億美元)低於美國(2016年為18.5萬億美元),這會直接導致中國GDP增速下降1個百分點,美國下降0.2個百分點;如果假設中國的反擊措施對美國造成相同程度的損失(1150億美元),美國GDP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
野村對中國2017年GDP增長率的基本預測為6.5%,“但如果兩國之間發生貿易戰,這或導致我們對中國增長的預測下調最多0.3個百分點。”
野村認為,未來可能出現的“雙贏”局面是,“中國加大財政刺激、提高匯率靈活性、增強區域貿易與合作、加大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以及進一步向外資開放國內市場等。”
渣打則認為,“美中戰略經濟”對話將會在每年的6月或7月舉行,這有望為中美雙方提供化解分歧的契機。
2樓提及
為左面子身份而食魚翅攪到鯊魚絕種真係好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