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女生投資周記:甚麼人應該「一注獨贏」? 王雅媛

2008-11-19  HKHeadline


上 次提到朋友的私人基金,買入一些跌了差不多九成的股票,如合生創展(00754 )及玖龍紙業(02689 )等。有讀者馬上提出不同意見,有人認為便宜的股票莫貪,因為股票便宜總有其理由;有人則認為一個組合不應該太分散,一個200 多萬元的組合不應買10 隻以上的股票,這樣的分散程度根本沒有實質意義。

過分折讓便宜可貪

首先,關於第一個「便宜股票莫 貪」的問題,我想我會這樣回答。一隻股票,如果其股價長期都比同行便宜,而其業務又沒有起色的話,我會建議投資者不要買入。但如果一隻股票之前的表現一直 都是良好,純粹是因某一次事件令其股價大跌,反而我們應該視之為買入機會。合生創展便屬於後者,九八年以來集團一直保持正盈利及股息水準,紀錄良好,這次 其股價跌逾90% ,純粹是因集團在樓市高位時看錯了市,過分借貸;這樣的情況下,毫無疑問股價是應該下跌以反映其利空消息,但其折讓的幅度,是否應好像那些只有數十億元資 產的內房股呢?這值得投資者思考。

我覺得,以合生創展這樣有着數百億元資產的地產公司來說,雖然其負債是重,但其折讓都不應該大於其他同樣負債重,但資產只有數十億元的內房股。

普羅散戶須分散風險

關 於第二個問題,因為現在市場波動極大,再加上市場上多了基金應付贖回而盲目沽貨的因素,即使你找到了一隻被超級低估的股票,也有可能因為其股價持續下跌而 要止虧,所以在現在兵慌馬亂之時,組合一定要夠分散。我知道有一些投資者習慣「一注獨贏」的投資方式,我認為對於一個普通的投資者來說,「一注獨贏」從來 都不是一個好策略。在股票的資訊上,我們普通投資者比起很多專業人士來說,都是十分落後,我更曾聽過一位較為極端的基金經理說,沒有內幕消息的普通投資者 投資股票,根本是一定輸的。所以當你認為已充分分析了一隻股票,打算「一注獨贏」的時候,其實有很多風險你是沒有把握到的。最簡單就如年報上的會計數字到 底是真是假,這個風險,你已經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了,因此,「一注獨贏」的投機成分是非常重。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曾有一名句,「有錢的人,可以投機;錢少的人,不可投機;根本沒錢的人,必須投機」。對於一個人的組合應否採取「一注獨贏」的策略,我想可以這樣理解,「有錢的人,輸得起,可以一注獨贏;錢少的人,輸不起,不可一注獨贏;根本沒錢的人,必須一注獨贏。」

作者為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以上股票(?)

王雅媛(Victoria )

曾勝出大學模擬投資比賽冠軍,現任職證券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6

讀書不如獨贏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0.html
Vansittart is a very fine man, insofar as he gave you a hint of a forthcoming funding operations. … Nathan’s relation with these gentlemen is such as between brothers … Our New Court gives me the impression of being like a Freemason’s lodge. He who enters becomes a Stock-mason.’ - Salomon Mayer von Rothschild’s conversation quoted in the 『The House of Rothschild』

本來是探討美息和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筆者一連兩篇拙文「政治決定利率論」和「識人好過識字」大話西遊至事頭婆近三百多年的利率史、五枝火柴羅富家族(House of Rothschild)、風流英國銀行家之子John Charles Herrie的段霧水情緣…。萬富淫為首,難道所謂的QE竟然和一段政商之間糾纏不清的桃色醜聞有關?!
關於五枝火柴藉買賣國債成為十九世紀權傾西歐朝野的首席財閥的故事有若恆河沙數。其中被譽為五枝火柴御筆的牛津學人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名著『The House of Rothschild』更是有關五枝火柴必讀之選。雖然是五枝火柴親選的御筆,弗格森就五枝火柴早期發蹟史中種種的官商勾結和內幕交易基本上直書不諱。作為經濟史權威,筆者所閱讀數本弗格森的名著均感其對經濟金融的認識比當今不少所謂的金融老千或書院學究有過之而無不及!
返回正題,話說Nathan Mayer Freiherr von Rothschild透過John Charles Herries的Guanxi認識了當時權傾大英帝國的兩大權臣一代名將第一代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Arthur Wellesley, 1st Duke of Wellington)及財相Nicholas Vansittart 1st Baron Bexley。其中在拿破崙戰爭(Napoleonic Wars)時五枝火柴如何配合威靈頓公爵的金融操作令其發了大財和取得英廷的信任。不過戰後大英帝國債台高築(筆者手上僅有的資料是1830年大英帝國Debt-to-GDP Ratio為169.92%),當年的市場均如今天一樣擔憂英債會爆煲。大概是1816年當大英國債(Consols)跌至61.10水平,Nathan不但盡傾英國分舵的資金買英債,之後為說服其他五枝頭火柴入市,令當年身在歐洲的伯爺Amschel Mayer Rothschild抱怨Nathan的行為:「…stupid … to invest one’s whole fortune in one single security…!」豈料Nathan真的料事如神,Consols價格在一篇看淡聲中逆市上升,到了1817年12月高見84.25後Nathan立即沽清套現,到了1820年Consols又跌回至70.00水平(英國Consols息率由1816年歷史高位5.02%下跌至1818年3.87%後再反彈至1820年的4.42%)!
那為什麼當年Consols能在大英帝國無力還債的背景下逆市上升呢?原因是當年財相Vansittart為了減少利息開支,決定大量發行短期票據買入英國Consols。為了壯大聲勢,Vansittart要求Nathan配合在外圍買債,至於事成後Vansittart和Nathan如何拆帳天曉得。不過當年發行短期票據不用實金作支持,變相印銀紙以通帳手段操作(Inflation Financing)把鉅債消滅於無形並推低債息令大英帝國能慢慢地把Debt-to-GDP Ratio推低。如此操作便是今天連牛頭角順嫂都識的QE了。
美國利率見歷史低位和所謂QE退市便是市場利率回升的「最有力」說法,這種說法筆者不否認。但由十九世紀大英帝國的利率走勢可見,國債息率可以由1798年的5.98%下跌至1897年的1.96%,時間達近一世紀之長!正如筆者拙文「債臺有多高,利息有多低!」強調美國息率何時見底回升還要越過四大山頭:「⋯首先是美國聯邦儲備局停止執行量化寬鬆政策印銀紙買債券。其次是經濟復甦而稅收增加令Debt-to-GDP比率跌至70%以下。其三是各項經濟數據持續向好,特別是源自私人領域的貸款需求推高利息成本。最後當然是美國政府乃至國際政壇中互動的考慮。⋯」除非國際政壇出現了一個可以和美國匹敵的超級大國,或美國經歷大戰後步入英國於1950年代以後式的衰落,美息低企可能是長期現象!
五枝火柴的興起除了「識人好過識字」外,當年Nathan數次押注大英帝國的豪賭亦引證「讀書不如獨贏」。所謂的QE或其他宏觀操作其實是大莊家官商勾結下替自己度身訂做的技倆,人為地壓低利率不但有利減少國債利息支出,亦有利商家進行槓桿操作買賣,加上後Nixon Shock時代歐美可以沒有顧忌印紙鈔推低資金成本,那麼以既得利益者角度誰有興趣令利率上升?!這更令筆者相信當年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1992年狙擊英鎊一役應該另有別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38

電視殘局政府獨贏

2015-04-09  NM
 
 

 

四月一日,政府跟全港市民開了一個最大的玩笑,營運五十八年的亞洲電視不獲續牌,明年三月三十一日牌照期屆滿後,亞視交還政府的寶貴大氣電波資源,偏偏不被安排招標競投,而是交給沒有全日電視廣播經驗的香港電台;電盈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雖然獲發十二年免費電視牌照,卻未能透過大氣電波廣播,盈利能力大減;一眾以為無綫會成為電視霸主,廣告界卻認為沒有競爭反令觀眾大跌……亞視執笠後遺下的電視殘局,觀眾成了大輸家,跟特首選舉一樣,睇電視,香港人冇得揀。亞視四面楚歌

愚人節晚上,傳媒四出找尋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回應政府宣判亞視死期之際,他坐在將軍澳壹傳媒大樓的大堂,臉上有點茫然。他剛剛接受《壹錘定音》訪問,記者問他有何打算,冷不防他說了句:「其實我仲有好多官司要處理。」勞工處早前發出二百零四張傳票控告亞視欠薪,由亞視唯一露面的董事葉家寶扛上,法庭已排期六月四日開審。公司欠薪最高刑罰是罰款三十五萬元,錢銀事小,有關董事最高可判監禁三年。葉家寶自身難保,亞視還有更多事情殺到埋身。亞視不獲續牌,各方債主臨門。據了解,亞視有不少服務交給外判公司處理,包括交通、清潔、配音製作等。本刊接觸一些提供服務的公司負責人,其中一人稱,過去向亞視提供三個月或以上的賒賬期,有公司賒數款項逾百萬元。得悉亞視不獲續牌後,他坦言會提早追債,「都唔知佢哋會唔會隨時閂門,所以先追番舊數,以後再有柯打就要鋪鋪清數。」葉家寶曾說賣出家當後頂多可支付員工三、四個月工資,這位外判公司負責人估計,亞視最多捱到七月底賽馬轉播合約完結,屆時關門大吉。

新聞部隨時失守

三個月前,亞視仍在尋找白武士,一名任職逾二十年的製作部員工滿有信心地說:「阿爺唔會俾亞視死,點都會打救。」上週記者再聯絡他,他說同事間的話題已轉為:辭職好定被炒好?「大家呢幾日返工都臉如死灰,木無表情。依家都四、五十歲,咩叫有尊嚴走,唔係好似葉家寶咁講,要搞咩倒數活動,而係計足大家應得嘅錢,俾我哋走。」他稱導演、監製等三十多人的年資較長,轉工不容易。由於王維基的香港電視開台不成,部分幕後人員仍未有着落,無綫、now、有線只聘請年資較淺的人,「有人講笑話考番個的士牌先搵到食。」亞視不斷播舊片也不會違反《廣播條例》,新聞時段反而是生死關鍵,如果每日播放不足十五分鐘新聞,便牴觸法例,電訊管理局可以不待明年三月,立即收回亞視牌照。不過,新聞部隨時失守,因為亞視新聞部的記者急於尋找後路。一名新聞部員工稱,現在時事組有九名記者,三名採訪主任,分兩更工作,人手緊絀,「公司已經下令佔中時儲埋嘅補假唔准放。」一旦有人辭職,要保住十五分鐘新聞時段將會更困難。亞視四面楚歌,但有人雪中送炭。代理力保健、日本零食的益生貿易有限公司董事梁成致(Sam),過去曾在亞視的《我愛下午茶》主持烹飪節目推銷產品,Sam哥稱雖然亞視未獲續牌,但仍打算投放最多十數萬元,繼續跟亞視合作營銷節目。他稱已嘗試聯絡葉家寶,希望知道亞視可以營運多久,以決定節目製作數量。他直言,有些商品是秋季限定推銷,由於亞視未知可撐至什麼時候,現時暫不預訂廣告時段。

無綫難成霸主

亞視倒下,問十個人,九個會答無綫沒有競爭對手,獨霸廣告市場。第十個人卻會答你:未必。他就是廣告代理PHD行政總裁黃國柱,工作是按客戶的廣告預算,策劃分配在哪些媒體賣廣告,爭取最佳效果。他稱亞視結業,無綫也會受牽連。「TVB沒有競爭,自然會退步,觀眾就會離棄電視,到頭來成個電視行業都萎縮。」黃國柱憶述,電視黃金年代是兩台製作優質節目吸引觀眾追看,互相競爭,亞視創作《百萬富翁》,無綫趕製《一筆OUT消》互撼,「睇電視嘅人多咗,就會有更多廣告商有興趣落廣告。」近年亞視處於弱勢,無綫的製作經常被批評抄襲、質素低,去年外購劇《西遊記》,破紀錄收到逾千宗投訴,除了收視大跌,廣告收入減少更具殺傷力。視為TVB王牌的翡翠台及明珠台,他稱今年首季跟去年同期比較,投放兩台的廣告比例雙雙下跌,收入被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搶佔。事實上,無綫所屬的電視廣播最近公布一四年度營業額,僅升1.5%至57.73億元,純利更倒退18.9%至14.1億元,為五年來首次倒退。「如果仲停留喺『做乜都有人睇』嘅心態,加入電視行業嘅人都會減少,成個電視行業就會玩完。」黃國柱說。

港台臨危受命

政府上週三宣布,亞視結束營運後未有另一免費電視台的真空期,大氣電波將由香港電台使用。翌日本刊訪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港台管理層人士,他坦言:「而家都唔知發生咩事。」他表示從未想過政府會有如此安排,記者笑言政府官員可能以為放盒錄影帶、按個掣,就可以在亞視播放港台節目,對方嘆氣一聲,「要接管亞視嘅發射站,要知道成套系統點用,單係發射站管理都要二百人,去邊度搵人?點樣交接?」他質疑亞視能否完成餘下一年牌照期,「隨時殺到嚟,都唔知點算。」港台旗下王牌節目《頭條新聞》曾被愛國人士批評陰陽怪氣,不應以公帑營運一個嘲諷政府的部門。過去擔心被殺台,現時難得被政府相中,這名港台管理層人士反而有點不知所措,「以前曾講笑話,亞視唔做,我哋入大埔,現在一半成真,但可以點搞?」他稱即使港台現時擁有三條數碼頻道,但不是二十四小時運作,所以如何接手亞視營運,人手、地方、金錢、節目方向,有很多問號未解。廣播處前副處長吳錫輝老馬有火,狠批政府安排,「好愕然,政府處理一定好倉卒。」他指港台一向路線並非免費電視大眾群。「例如劇集,港台沒有資源拍,師奶真係想睇劇集,你提供唔到俾我,咁點?」他稱港台根本未有任何資源上馬,此舉是難為了港台,「你屈港台又點,佢係你下屬,但公眾得到咩?政府又唔係唔知要釘亞視牌。」他又批評政府扼殺行業培訓,「官員成日講香港人只要有創意,廣播業自然會蓬勃,憑乜呀?如果真係要培訓,起碼俾一個遠景我望到。」

政府偷笑

政府宣判亞視死亡,同時向電盈旗下的港視娛樂發出十二年免費電視牌照,在收費電視工作的資深電視傳媒人稱,港視娛樂利用機頂盒入屋的成本高,全港覆蓋範圍首年只有六成五,六年後也只達八成,「有牌都未必有錢賺。」他又指政府決定不續牌給亞視已是傳媒界意料中事,但沒有公開邀請其他電視台參與,而直接交由港台接棒,令外界大跌眼鏡。「現時有線電視第一台、now 100台,裝有接收器嘅私人大廈,住戶都可以收睇,呢啲頻道有齊新聞、劇集等,點解政府唔考慮邀請佢哋接手亞視後嘅空檔呢?」他續稱,「政府如果擔心有官商勾結,可以講明係中期措拖,邀請其他電視台參與。」政制改革、區議會選舉都是今年的敏感議題,蘇錦樑坦言港台接管大氣電波後未必可以提供電視新聞,換句話說,無綫將壟斷免費頻道的新聞資訊,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說:「明顯令政府最安心,無綫新聞大部分都係從政府角度出發。」少了一個免費電視台,等於社會少了一把有機會批評政府的聲音。

如何向亞視追討欠款?

任何債權人,包括員工、服務供應商,若亞視欠款一萬元或以上,他們都可以申請亞視清盤,方法有兩個,其一是向法庭申請一份法定要求償債書(statutory demand),如果發出索償書二十一日內亞視不還款,債權人就可以申請清盤;其二是債權人控告亞視欠債,如果法庭判債權人勝訴,他們便可以變賣亞視的資產,屆時由執達吏到亞視點算可變賣的資產,然後登報章公開拍賣日期。變賣資產後,便會按次序發還給債權人。按照法例,清盤過程的開支如律師費、清盤人酬金首先獲發款項,其次是審查委員會的必要開支,餘下是優先債權人,包括員工、政府法定債項;之後才到無抵押債權人,股東的權益則在最後。值得注意是,員工索償上限為一萬八千元,餘下款項為無抵押申索。

李澤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46

得寸進尺 從獨贏到連贏

完成計算獨贏機率的model,很自然要面對一個問題:即使計算相對準確、長線有利,但實際操作時只會下注有edge的馬匹,而非必然是機會率最大的馬匹,故勝出率不會很高,更難免會出現一個又一個擦身而過的遺憾。

真係“好o既唔靈醜o既靈”,周日一戰,四隻重注馬,“華美之友”、“嫡愛寶”、“華恩庭”和“東方快車”,三隻跑第二,一隻跑第四,如非中隻“宅大大”,獨贏投注差點就顆粒無收,掃興、冇癮。

意外的是試驗中的連贏投注表現很好,起到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效果,不但“華美之友”、“華恩庭”、“宅大大”和“東方快車”這幾場都是正回報,(下圖為“期惑”搭“東方快車”)



連頭場獨贏投注沒有edge的“四平八穩”搭“彩球”,居然也是正回報:



構思連贏投注系統的出發點很簡單,如果計算出來的獨贏有edge,包含了獨贏機率的連贏也應該有edge,只需要思考的是,怎樣才能保證由獨贏機率推算連贏機率時不會過度偏差。

在“名次的煩惱”一文,池某曾質疑過由獨贏機會率推算位置機會率的可行性,有的馬陣上表現非贏即大敗,有的馬是place王唔識贏,獨贏與位置雖然有關係,卻非劃一的比例關係,因此池某想過不如另闢蹊徑獨立地計算位置的機會率,不過,一試之下,發覺這種想法很難成功,最大的問題,是無法保證計算結果的row sum等於1,特別是一面倒的大熱門,很容易得出位置機會率大於1的荒謬結果。

此路不通就惟有參考別人的做法了,若以可行為前提,方便為標準,最方便的可行之法還是Harville formula。Harville formula是利用條件機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的計算方法,把B馬跑第二的機會率,變成當A馬不在時B馬跑第一的機會率,A馬跑第一而同時B馬跑第二的機會率就是:
p(A)*p(B)/(1-p(A))
同理,B馬跑第一而同時A馬跑第二的機會率就是:
p(B)*p(A)/(1-p(B))
於是,A馬和B馬構成的連贏機率就是:
p(A)*p(B)/(1-p(A))+ p(B)*p(A)/(1-p(B))

這裡說的方便,不僅是對了解這條公式的人而言,不了解的,同樣很方便就能使用其計算結果,外國有些網站提供online的odds calculator,只需輸入一場馬獨贏的機會率,立即就能計出每匹跑每個名次的機會率,所使用的就是Harville formula,即使不明白其背後原理,使用起來亦全無難度。

針冇兩頭利,選擇了簡單方便,就要放棄另一個重要選項──準確度。前文已經說過,Harville formula的偏差頗大,特別是在冷熱門賠率懸殊的場合。要消除偏差,又要參考別人的做法了。原來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人指出了Harville formula的偏差,並提出修正之法。先是有Henery和Stern兩人,指出第二名、第三名的機率與頭馬機率分別存在大約0.8和0.65的比例關係,繼而有Lo和 Bacon-Shone,公開了一條修正公式:p^c/Σp^c

公式裡的c是一個常數,計算第二名的c剛好就是0.8,計算第三名的c是0.65。

舉例,一場馬四匹馬上陣,A、B、C、D四匹馬的取勝機率為0.4、0.3、0.2、0.1,用Harville formula計算A搭B的連贏機率為:
0.4*0.3/(1-0.4)+0.3*0.4/(1-0.3)=0.3714

修正版則要先調整四匹馬的機率,
p(A)=0.4^0.8/(0.4^0.8+0.3^0.8+0.2^0.8+0.1^0.8)=0.3706
p(B)=0.3^0.8/(0.4^0.8+0.3^0.8+0.2^0.8+0.1^0.8)=0.2944

再用新的數字代入Harville formula,A搭B的連贏機率變為:
0.4*0.2944/(1-0.3706)+0.3*0.3706/(1-0.2944)=0.345

這條修正公式和《計得精彩》書裡提到的Benter Correction基本上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William Benter用來計算第二名的c是0.81而非0.8,計算第三名的c則同樣是0.65。修正公式的最大問題也正是在這裡,c並非一成不變的常數,用不同的data在不同的時段計算出來的c是不一樣的,這會否造成新的偏差、新的偏差有多大,又成了新的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不管選用什麼版本,只要是選擇了以獨贏機率推算位置機率的做法,最重要的,還是首先要確保獨贏機率計算的準確,我們不可能幻想錯誤的獨贏機率加一個錯誤的連贏計算方法會有“負負得正”的效果,也不可能幻想一個沒有偏差的連贏計算方法建基於錯誤的獨贏機率而能取得成功。

池某知道Michael兄和Peter Pan兄平時都是主攻連贏,歡迎分享心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59

一注獨贏買乜乜

上文談及,老同學IT人以全倉一注獨贏曾取得年純利過千萬的佳績,但若攤長到十年來看,IT人的成績並不算非常突出,是什麼原因呢?是選股問題、操作問題,還是方法問題?很值得探討一番。

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怎樣的股票,或說滿足什麼條件的股票,才“值得”全倉一注獨贏?又要找回那條最優化資本分配公式:
f = p/a – q/b
其中,f是投入資本的最佳比例,p是盈利的機會率;q是虧損的機會率;a是虧損幅度;b是淨盈利率。

先考慮a>=1,q>0的情況,則f = p/a-q/b < p/a < p < 1;這個結果說明了,只要有機會輸爆廠,那怕機會非常非常小,都是不能全倉一注獨贏的。

於是就可以把範圍收窄了。同時還可以看到,要f足夠大,達致全倉或非常重倉,另一個條件,是要p與q之比或b與a之比很懸殊才行。這樣的表述有點囉嗦和抽象,但能否簡單地理解為只買盈利率高的,或只買機會大、贏面高的,或結合兩者以expected value的大小來決定呢?

把上述算式通分母,得出:
f = (p*b-q*a)/(a*b)
分子的p*b-q*a,實際上就是expected value,假設為E,得出:
f = E/(a*b)

這樣就比較好理解了:第一,只有expected value為正數時,才值得投入注碼;第二,expected value越大越好,但同時不能忽略a*b的數值;第三,若expected value差不多,則a*b越小越好。

舉個例子,假設有三只股票,目前的股價都是1元:
股票A:有一半的機會升至2.6元,一半的機會跌至0.6元。
股票B:有一半的機會升至3.0元,一半的機會跌至0.2元。
股票C:有六成的機會升至3.1元,四成的機會跌至0.1元。

無論以盈利率來選擇、以機會率來選擇,還是以expected value來選擇,無疑都是股票C最凸出。實際上是否如此呢?代入公式算一算就清楚了。

股票C的expected value,E = p*b-q*a = 0.6*2.1-0.4*0.9 = 0.9
最優投資比例,f = 0.9/(2.1*0.9) = 47.62%
相對應f這個比例,其最快增長速度,g = p*ln(1+f*b)+q*ln(1-f*a)
即,g = 0.6*ln(1+0.4762*2.1)+0.4*ln(1-0.4762*0.9) = 19.2%

同樣地針對股票A和股票B算一遍,得出各自的E、f、g,見下表:



意外吧,最值得“重錘”且能令資本增長得最快的股票,並不是股票C,而是盈利率、機會率和expected value都是最低的股票A。股票B的機會率和expected value雖然都和股票A一樣,且盈利率更高,卻是最差勁的一只。

演算的結果說明了,只看某個或某些有利條件,很容易會揀錯股、買錯貨;要找出值得全倉一注獨贏的股票,更不容易;要長期成功,是難上加難。

在實際操作中,和賭波賭馬一樣,注碼的分配還有方法可依,真正令人頭疼的是expected value的估算,難中之難的是,股票每次價格變動後,a、b、p、q這些變數都是會隨之而變動的,根本無從掌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68

烏托邦邦主 一注獨贏恒大 搞定

財自blog界有一大事,絕對值得各位自high一番。話說財自烏托邦邦主勁贏兄成功達標,資產超越了他多年前所定下的水平,而且時間更不用二十年,由yahoo blog至今只是十年左右,實在高興。



回看一下勁贏兄在blog上的自我介紹:「我是一個普通過普通的香港打工仔,用20年儲蓄,嘗試去變成1千萬。呢個BLOG就係一個記錄。答案會有3個,成功(財務自由),失敗(打死一世工),打和(打死一世工)」。看來今天他成功了,亦向我們證明了這個簡單方法的可行性。

說起勁贏兄那個《財務自由烏托邦》,有興趣追求財自的blogger只需向他提出登記,他就會把你的blog連結加進去。這是很多年前的小玩意,當中不少連結可能已經不在或沒有再更新。這些年來,烏托邦並沒有什麼實際活動,大家只是各自修行,暗中透過寫blog分享點滴,留言交流,互相扶持。

烏托邦小玩意的意義在於互相扶持,追求財自之路可以很納悶,不時亦會令人有放棄的衝動,找個志同道合的小圈子很不錯。還記得我們這些blogger的生態連其他地區的blogger都感覺良好,見《台灣blogger眼中的blog友》。如果勁贏兄並不是人在美國,其實大家出來可以一聚,互相討教,增進交流。

近年勁贏兄的blog文主要為記錄資產變化,最新一篇記錄這達標歷史一刻《一千萬 元倉 (138) 2017 May 29 結 9.8M》。除勁贏兄那篇文章外,還有禪師也發了一篇文章《又一blogger達標》。最令我感驚訝的是雪球上有位大V「堅信價值」也寫了一篇文章祝賀,見《祝賀一位網友提前實現財務自由目標》。

勁贏兄最終達標的一下衝刺,主要因為恒大。還記得他於2014年年中以$3.71買入37萬股,總數大約為130萬元左右,之後收到股息就不斷增持。直至今天,他持有41萬股,現價$15.2,總值約620萬元,成為組合達標的一大關鍵。

雖說勁贏兄與小弟的主要理念也是希望透過收取股息而產生現金流,但我們的持股可謂沒有太多相似。例如,他主力的一支美股AGNC,記得當時有達十多二十厘的股息率,但我感覺它似是「削大腿肉」的一類,曾經留言問過勁贏兄,他也表示單純看息率,沒什麼特別高深分析。還有,他有不少持股也是房託類股票,這都不是我杯茶。

即使談及今次主角恒大,是勁贏兄最重倉的一支,可惜至今我仍不懂為何他會買上。它身處內房版塊,似在戰國時代,負債不輕,某天突然買支球隊回來,有不務正業之嫌,雖說恒大球隊也搞得很成功,但這樣的企業管治令人擔心,更有不少指控它是一支財技股。

無論如何,上星期大升那天,不少blogger好友熱烈討論,指他一天就賺超過100萬元,數天過去,身家就由六百多萬元跳升至一千萬元。相對於年薪過百萬的高薪打工仔,這數天就賺掉若干年人工,快得可怕。

勁贏兄的投資理念很簡單,以現金流為首要,一直把辛苦錢都買入優質股票,讓這些公司幫他賺錢,自己就埋頭工作繼續儲蓄買股。這樣的操作,不需要期望什麼,持有十支八支股票,甚至如市場先生的操作持有百多支股票,享受著現金流之同時,隨時某支股票來一個驚喜,一點也不出奇。

原定二十年的財自計劃,沒有驚喜,也終會達標的。然而,在途中,市場總會給你驚喜的。如2015年大時代、2007年後再金融海嘯等,累積好財商,在適當時機做對事,提早達標絕對有可能。

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勁贏兄的心境,2015年大時代,恒大由$3.3左右,一下子升過$7.4,之後又回落到$4.3,坐了過山車也沒有沽出,如何持股至今?他在想什麼呢?今天恒大又一下子彈升上$15,他又在想什麼呢?達標後會否鎖定利潤?若沒有鎖定的話,跌回$5又怎辦?若沽出以鎖定利潤之後,再升上$30又怎承受?若勁贏兄能多分享其心路歷程就好了。

當然,投資者需要注意,上面所提到的「驚喜」可以是相反的,持股突然大跌的話,可以令你的計劃後退。假若今天負債高、企業管治麻麻的恒大不是大升,而是大跌,個股佔總身家一半以上資金,如此重倉,情況將會很麻煩。

寫這篇文章,主要看見戰友達標,開心到不得了。我預計戰友們在不久將來也會逐一畢業,用實際行動證明這個烏托邦的存在。同時,也得要提醒還在追求這個國度的blog友,不同操作也有利弊,也有風險。我仍不懂為何勁贏兄會一注獨贏買恒大,這也不要緊,因為投資最重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管理好自己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867

「宗教式」投資極危險 大注獨贏不可取 黃國英

1 : GS(14)@2013-01-22 22:28:16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4301
《財富》雜誌每年年底,都會印行「來年投資指南」。內文大半照本宣科:或五大芬佬圓桌會議,講大路經濟、資產配置;或行業分析員,一人一飛,整夠幾十條,又股又ETF,任君選擇。可是今年卻見新意,有篇介紹「蘋果(AAPL)教」的奇文。
文中介紹不同形式的蘋果股票迷,有大有小,人多勢眾。其中一對夫婦,絕對可以稱為「教」內的「光明左右使」。兩人退休前,在廣告公司工作,一來用過蘋果各式產品,二來親身目睹行業,隨教主創意大幅改變,印象更深。
有美國股民投資蘋果股票着了魔,變成宗教式的擁護,極其危險。
一注獨贏隨時輸到嘔血
退休後,一般財務顧問,多建議買基金、搵人管,光明二使卻一於懶理,將退休金連積蓄,兩球半美金一下子投入蘋果。沒有分散投資、沒有新興市場、沒有資產配置,只有「一片丹心」(外加膽博膽),竟然給他們博中:$30買,揸到依家,雖然高位回落三成,都仲有五百蚊一股。投資得利,光明二使拋下豪情壯語:「分散投資?對保護原有身家,可能有用;但我哋係要財富增值,唔係守業咁簡單。」
每隔幾年,甚至更短,總會出現這類「盲拳打死老師父」的案例,難免令人熱血沸騰,摩拳擦掌,思量如何找出自己的蘋果,一注獨贏。對於這種想法,還是要潑點冷水。大注大贏,從來是成王敗寇,但媒體的寵兒,必定只是成功者。舉家瞓身買入惠普(HPQ)、戴爾(DELL)的投資者,在吐血七升之後,只有卧牀療傷的份兒,絕對沒有機會在報刊現身,眉飛色舞地講述眼光如何獨到。
要知道一注大敗的慘況,回顧歷史,最明顯就是一些爆煲上市公司的員工,身家、退休金大半截是公司股份,例如早年出事的安隆、雷曼,員工震撼失落的表情,你不會希望重現在自己臉上。
大注獨贏,還有另一個副作用,就是投入過量熱情,真的變成「宗教」。當問到光明二使日常「業務」,他們表示每日會用兩小時,查看與蘋果相關的一切新聞。但當記者提及近日公司的不利消息,例如三星的攻勢、十月業績欠佳、地圖失誤、高層離任,兩人便立即顯出不容挑戰的態度:「蘋果做得好,邊算係新聞?人哋梗係揀啲衰嘢嚟報!」光明左使還聲稱自己偏好蘋果地圖,多於谷歌(GOOG)版本,辯護力度比公司發言人更強。
投資切忌變成宗教
用這種方法與思維,去研究長期持有的股票,比不研究傷害更大。盲舂舂揸股,起碼始終會有知驚的一日,例如咸豐年間起,死抱金融股的投資者;但光明二使這種打法,完全沒有迴路:好消息是正常、壞消息是被屈、小事化大;價升是正確、價低是抵買。如此一來,成敗完全繫於最初選了何股,與付諸運氣,分別不大。
鍾情於自己擁有的物事,有較高評價,是為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推到極致,變成宗教式的擁護,對長線投資,極其危險,值得留意。
2 : 寧采臣(25759)@2013-01-22 23:33:13

上了一課
3 : GS(14)@2013-01-22 23:36:57

我覺得他寫d野好睇
4 : 寧采臣(25759)@2013-01-22 23:38:08

同施惠雅都好睇
5 : GS(14)@2013-01-22 23:40:30

至少正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51

分散投資 勝過一注獨贏 黃國英

1 : GS(14)@2015-10-01 12:38:22

http://www.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6226


上兩周的主題,都是交易與人生的共通點,分別談過「保留彈藥」和「過程重於結果」,今回作為小結,談第三點:「分散投資」。人多認同分散投資,肯執行者卻少得多。我們心底始終認為,在某一點全押,從而取勝,比步步為營,不停計算,積小勝為大勝吸引。這從數十年來,歷久常新的賭博電影中,早已屢見不鮮。

若只炒即日鮮,純粹關注一個市場,或投放注碼佔組合比重較高,亦無可厚非。但當持倉時間延長,要避免爆廠風險(risk of ruin),將組合分散至不同的股份,甚至延伸至其它資產類別,例如債券、商品,或將現金轉換成不同貨幣,實在必要。(港人習慣港元與美元掛鈎,對外匯走勢沒太大感覺,在其它新興市場國家,不論從事實體生意或投資,不好好處理匯兌風險,隨時一浪已沒頂。)
投資者如果要真正做到分散投資,更應將部份港元轉換至不同外幣,才能分散市場波動的風險。

分散投資除數學上的好處外,對心理上的好處,亦不容忽視。據交易員教練斯坦伯格所講,他所接觸的基金經理、交易員,要是組合分散得宜,緊跟交易計劃、長期持貨的耐力,將會大增。相反,當注碼過分集中,又或是沒有了解各持股的風險因素,一旦某一能拖動所有持倉的意外出現,就是經驗最豐富的老手,精神上也抵擋不住全線暴跌的壓力。相反,只要心中早有準備,部分持倉平時「陀衰家」,無甚表現或要小輸,但當大部隊有問題時,可以逆勢緩減傷害,那操作上也會更具信心。

要探討生活上的「分散投資」,可以把我們的時間、情感,當成「人生貨幣」。手持這些貨幣,我們可以「投資」到事業、家庭、社群、理想、友誼等項目,不一而足。一如在金融市場,若只全心全意買重一項,發展順利時,當然日進千里。但同時身為心理學家的斯坦伯格說道,最終落得要看心理醫生的人,都是將「人生貨幣」「一注獨贏」的人。而病人並不一定是常見的工作狂,有的是「滿倉」「家庭」,成擔心機聚焦子女身上,當子女長大離家,本應好好享受,但過份集中多年,現時一下子心靈頓失依靠,反倒變了心理病,出現抑鬱。

很多研究指出,一系列的因素有助身心健康,與生活上取得成功,包括如有意義的活動、人際關係、正面的情感經驗,與及成就感。若然能將「人生貨幣」妥善地分散於這些項目,雖然未必能像一往無前地,猛攻其中一點那樣,短期內快速取得成功;但當環境驟變,又或遭遇大挫敗時,卻不會極速崩潰,因為失去的僅是生活所有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一時一處的失意,由於有其它情緒「倉位」頂住,抗逆能力自然更強,復原需時也較短。這其實也與保留時間、靈活運用互有關連。始終若一開始,已將某一類別塞滿日程,便不可能分散至其它建構正面情緒的活動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56

【搵真銀】試玩HQ Trivia問答App 最高獨贏14萬

1 : GS(14)@2018-01-15 03:28:49

問答遊戲HQ Trivia,答對12題最高可獲約14萬獎金。

亞視翻生,還在直播App中加入「百萬富翁」遊戲,與其玩這個沒有獎金的遊戲,不如玩問答遊戲HQ Trivia,成功過關就可以賺真錢。HQ Trivia每次的獎金由2,000美金(約15,600港幣)起,目前最高有18,000美金(約141,000港幣),所有贏家會平分當次遊戲的獎金。當玩家獎金累積到20美金以上,就可以透過PayPal拿錢。


HQ Trivia以直播形式進行,香港時間星期二至日會在凌晨4點及早上10點開始,星期一只有早上10點一場。遊戲玩法與「百萬富翁」差不多,共12條多選題,但每題只有10秒回答。題目多為常識和冷知識題,例如「哪一位創造了經典的小黑裙(Little Black Dress)?」和「麥當勞創辦人曾經擁有哪一隊棒球隊?」等。很多問題都頗刁鑽,要拿獎金並不容易。


玩家累積獎金達20美元後,就可以透過PayPal拿獎金。

每題只有10秒回答,節奏非常快。



記者實試,第一題為「Pizza上最常見的配料是?」,選項有辣肉腸、花生醬、熱情果,因為答題時間較短,還未看清楚答案就夠鐘。賽後檢討,應該要一目十行和冷靜才能專心答題。HQ的節奏很快,通常一場直播只有十多分鐘,小休一下已夠時間玩。要增加勝算,最好與一班朋友或同事一起玩;另外答錯後也可繼續答題,熟習下問題和節奏;其次,透過App推薦朋友加入HQ,每場就可多一次答錯的機會;最重要當然是多看點書。若你自問英文不錯、博覽群書不妨挑戰下,祝大家贏多點。文:梁志穎攝影:梁志永、周芝瑩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8/202676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19

王弼﹕「獨贏」推介券商股

1 : GS(14)@2018-01-22 06:15:28

【明報專訊】上周王弼到了日本富良野一星期,主要為所購買的度假屋作最後成交和驗收,順道帶隊滑雪浸溫泉和看其他新樓盤。日本的溫泉有質素不用多說,至於滑雪,名氣當然不能和加拿大威士拿和歐洲一眾滑雪勝地相比。不過論性價比,我就聽到一起乘坐吊車上雪山的加拿大和法國滑雪發燒友的對話,一個在當地逗留了三周,另一個六周,為的就是天天滑雪。他們對富良野滑雪場的評語,是雪的質素極佳,比老家的更好,不過山脈幅員較小,所以賽道的數目和多樣性也不及歐洲和加拿大。我從前在溫哥華讀書,冬季周末指定動作就是滑雪。日本跟香港時差只有1小時,加上航空業因競爭票價下跌,要像從前解決滑雪癮,對於中港台的旅客來說,日本在時間和花費上便比歐洲或加拿大有優勢。

近年日本人的英語能力提高了不少,以往能說英語的教練集中在二世古,現在富良野也有能說英語和普通話的教練,我也上了一堂技術改良班。做學生時沒錢請教練,滑雪都是靠自己亂學一通,許多姿勢都不正確,這有兩個壞處﹕第一,隨着年齡增長,受傷的機會更高;第二,姿勢不正確,也不能/不敢挑戰更高難度的滑雪道。踏入中年,我對第二點不強求,但第一點則不得不注意。不過技術改進的過程,一點也不過癮,因為原本我在初中級的滑雪道上是不會摔倒的,但當教練逼我做正確的動作時,是會不斷的摔倒,這不期然令人想起,為何要攞苦來辛?熬不過的人,自然半途而廢,故態復萌,技術原地踏步;熬得過的自然升呢。

10年前眼光看今日股市覺貴沒意義

投資市場,以至做人各方面,不也是這樣嗎?上周恒指創新高,之前很多人關心的就是恒指能不能突破2007年高位並企穩。其實,10年前的高位31958點對今日的港股,除了心理因素以外,還有什麼意義?之前,很多人望着恒指撲上3萬點,覺得很近歷史高位,覺得很貴,10年前在3萬點買的股票確實很貴,所以當恒指再次挑戰歷史高位就要沽掉股票或不敢入市,那是仍以10年前的眼光看今日的世界。

如果投資者不肯放棄以往不正確的分析方法,在投資的表現上自然不能升呢。有大鱷公開說,在股票市場上,九成的人都是輸錢的,如果當中一些人年復一年的不斷在股票市場輸錢,自我檢討「再培訓」就非常必要。許多散戶打電話問冧把,業務性質完全不管,單看歷史股價決定股份的平貴,不斷重複過去的錯誤而企圖獲得成功,這幾乎是每次我把收音機從財經台轉到古典音樂台的原因!

我對港股的看法是,我不排除一部分科網股估值上很貴,但既然這些科網股在去年已經升了數倍,再升的空間也有限,我的策略是逝去了的機會不要再看,所以不會因為這些股份調整兩、三成就會覺得抵買而撈底。反而,我深信的是經濟復蘇勢頭隨着阿爺有效控制外匯流失和特朗普的減稅去規管刺激下,有望進一步加快,而令許多企業出現扭虧為盈(或盈利翻倍增長),這個現象會在各行業續漸浮現。

中資券商或成去年內房翻版

港股「美妙」之處,是有大量這樣的上市公司,在去年完全沒有參與這場牛市盛宴。今年,這些估值不高的股份應會追落後。我一路極力推介(並個人持有)的券商上周落鑊被炒高,中信証券(6030)單周升15%,海通證券(6837)升7%,中國銀河(6881)升14%,華泰(6886)升10%,廣發(1776)升6%,中州(1375)升7%。如果A股和港股繼續做好,券商今年的表現有可能成為去年內房的翻版。

我認為自己的去年最佳推介是去年5月開始,叫人大手買進和記電訊(0215),如果說那是「一注位置」,券商就是我的「獨贏」推介。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79&issue=20180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