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學習CEO好榜樣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1dcm.html

   《巴倫週刊》最近評出了2011年度排名前30位的全球最佳CEO。其中有的CEO體現出的品質、魅力和風範令人讚嘆。中國人喜歡樹立榜樣來學習,真心希 望國內的公司管理者們也能夠學習最佳CEO好榜樣,少些奢侈浪費、多些專心經營、少造假、多務實、少大吃大喝、多學習多運動。

 

    其中我個人認為值得誇讚的閃光點有:

    1,節儉:卡洛斯•布里托(Carlos Brito),百威英博公司(Anheuser-Busch Inbev) CEO,「討厭特別待遇,如專用汽車和司機,他寧願乘坐通勤列車。這種做法很明智:世界各地的啤酒消費者們不會樂意聽到自己的辛苦錢被花在了啤酒公司大老闆的吃喝享樂上。」豈止客戶不願意公司亂花錢,股東更不喜歡。

 

    2,回歸業務本質,嚴格控制風險,注重客戶服務:道明銀行(TD Bank) CEO,2002年上任的埃德•克拉克(Ed Clark)「不要將你不願賣給祖母的任何產品賣給客戶。」「注重客戶服務──道明銀行各分行每週營業七天,並為流浪者免費提供食物。」銀行早該回歸自身 的業務本質了,而不該把客戶資產用於投機,像道明銀行以及巴菲特投資的富國銀行就做的很好。而像高盛、摩根大通集團這樣的公司,可以預見的將遭遇極大危 機。比如最近摩根大通的「倫敦鯨魚」,個人認為其CEO不該入選最佳30。

 

    3,控制開支:巴勃羅•伊斯拉(Pablo Isla),Zara連鎖店的母公司Inditex的CEO,始終以利潤為導向,「避免大規模的廣告活動,將資金用在新店開張上」。

 

    4,多賺錢:大衛•諾瓦克(David Novak),百勝集團(肯德基母公司Yum! Brands) CEO,「集團的利潤連續十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
彼得•桑茲(Peter Sands),渣打集團(Standard Chartered) CEO,帶領渣打集團實現連續第九年的創紀錄盈利。

   

    5,多派息:我太喜歡上市公司提高派息了,這30家企業除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其餘多數都在穩步提高派息,如必和必拓去年將股息上調了20%。賺多了錢就該派給股東,除非你有巴菲特那樣的投資能力並始終以股東權益為導向,而且只拿巴菲特那麼多薪水-----10萬美元。

 

    6,善待員工,在股東價值與社會良知之間保持平衡: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
星巴克(Starbucks) CEO,舒爾茨善待員工,為兼職員工都提供了健康福利。他說,「我始終堅信應當在股東價值與社會良知之間保持平衡。」

 

    7,多學習,多運動,少大吃大喝: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聯邦快遞(FedEx) CEO,現年67歲的史密斯尚無退休計劃,每週都會打幾手漂亮的網球。
馬呂斯•高瑞思(Marius Kloppers),必和必拓集團(BHP Billiton) CEO,2007年上任,擁有工程學博士學位,習慣吃素食保持體形。

--------
來源:《巴倫週刊》:全球最佳CEO,http://cn.wsj.com/gb/20120409/eoe075031.asp?source=whatnew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79

學習老巴好榜樣:學從知道不能學開始 老巴門下走狗

http://xueqiu.com/1065540936/21761365

從我的用戶名不難看出我對老巴的崇拜。巴菲特是不世出的天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下面這些觀點以前在雪球上表達過,這裡算是一個總結吧。


所謂的學老巴在這裡指學習老巴現在的操作方式,即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公司的方法



記 得多年前念大學的時侯有一種說法: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我想學習巴菲特也要經歷類似的四個 階段:不知道不能學老巴,知道不能學老巴,不知道能學老巴,知道能學老巴。坦白講,我覺得大多數人還在大一,這篇文章希望能幫一些人進入大二。


為什麼學不了老巴?學老巴有什麼難的?有那麼多書籍資料可以研究,核心概念又那麼淺顯易懂:把股票當作生意的一部份,市場先生是為你服務的,要有安全邊際,公司的內在價值是其未來現金流的現在價值,要買有護城河的公司,在價格低於價值時買入等等。


RichardFeynman是上個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諾貝爾獎得主。他有一個用來解決疑難問題的「費曼算法」,其步驟如下:


把問題寫下來

使勁想

寫出答案


這絕對不是開玩笑,他就是這樣解決複雜的物理問題的,問題是我們行嗎?牛頓20歲時就發明了二項式定律,有一天閒來無事,我把牛頓當時要解決的問題和他的解法放在一起看了很久,最終只能承認就算給我答案我也想不出牛頓最初是怎樣發明該定律的。這就是天才和凡人的區別吧。


強調一點,這裡決不是讓大家放棄學習,而是希望大家對問題的複雜程度有清醒的認識。


再舉一個不十分貼切的例子,假設我們入伍三五年,當了連排長,就算我們天天學習歷史上最優秀將領的戰例,我們真的能夠指揮大規模的集團作戰嗎?


如果學習老巴很容易,那麼該有很多人成為新的老巴。你能舉出一個例子嗎?要求很簡單,這個投資人要有自己發現的可口可樂,GEICO,以及富國銀行。


SethKlarman 是美國基金界傳奇之一,旗下基金自創立來年均回報超過20%.巴菲特曾說過如果有朝一日他決定退休,那麼他的錢會給三個人管,Klarman是其中之一, 可見老巴對Klarman的欣賞程度。在前不久的一個訪談裡,Klarman說了以下的話:「巴菲特是比我更好的投資者,他能發現偉大的公司,而我卻不 能,我還停留在撿煙蒂的階段。」


如果Klarman不能,我們是不是至少該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們可以?


我想我已經充分的說明了學習現在的老巴是件困難的事情。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覺得這件事很容易?


我 猜這跟幾個方面有關:首先看法人人都有,反正不上稅。就像茶餘飯後談論國事,或者軍事票友指點江山一樣,每個人都能對公司是否優秀,是否有核心競爭力發表 看法。其次,大多數人都低估了這個世界的複雜程度,瞎子摸象而已,而且摸的很自信。再者,就算最初的判斷出現了偏差,還可以找藉口說服自己,本來價值投資 就是長期的嘛,本來價值投資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嘛,正如芒格所說,最容易的就是自己騙自己。最後,所謂專家推波助瀾。


要想瞭解老巴現在的做法難在哪裡,就要真正理解其精髓,並把它和其它投資方法作以比較,同時理解老巴投資方法發展的過程以及原因。下面我從幾個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請注意這裡的所謂投資方法僅僅包含了價值投資領域的一些方法,不包含宏觀經濟方式或索羅斯的「智慧投機」。雖然我是價值投資者,但我不會盲目排斥其它經過實踐檢驗的投資方式,唯一例外是技術分析 


第一個角度,著眼過去現在,著眼短期未來,以及著眼長期未來


巴 菲特的老師Graham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thefuture is essentially something to be guarded against rather than tobe profited from.」, 大意是說我們不該寄希望於從未來獲利,而是應該確保不被未來傷害。這也體現了格老的投資哲學。


未來是複雜而多變的,如果你有能力看得遠,那麼可能有很好的回報,但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大多數人還是著眼於歷史以及現在為好。


Graham 最推崇的投資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低P/E,第二種是Net-Net,即股價低於淨資產甚至現金。這兩種都是著眼於一個公司的歷史成績以及現狀的,完全不 涉及預測未來。有人可能會說,老巴說過,不能一直看後視鏡投資。對於單一公司確實是這樣的,但對於一個投資組合來說,是可以看後視鏡投資的,因為有一種力 量叫做回歸均值(revertto mean). 有質疑的朋友可以看看這本書,WhatWorks on Wall Street, 裡面有詳細的數據 統計,證明低P/E長期是跑贏大盤的。


還有一個例子是Greenblatt的「神奇公式」,也是建立在對公司歷史以及現有情況的分析上,不涉及預測未來,一樣跑贏大盤。


可以說著眼於歷史以及現在是一種很穩妥的投資方式,它的缺點是回報率不夠高。所以大多數基金經理採取第二種方式,著眼於短期未來,即未來兩三年的贏利狀況。


為什麼只是未來兩三年?因為更長時間太難了。


這 裡我舉JoelGreenblatt作為例子,大家可以看看他的書,裡面他清楚的闡述了自己的投資方式,即尋找有把握預測其未來兩三年贏利狀況的公司或情 形,然後根據現有價格決定是否投資。這裡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市場在短期內是無效的,但如果你給市場先生兩三年的時間,通常它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給與 糾正,使公司真正的價值得以體現。如果要具體例子,大家可以參看我以前在雪球上分享過的HDSN的例子。


著眼於短期未來的方式回報率很高,Greenblatt的基金年化有40%,他基金的規模在10億美金左右,並不能算小。這種投資方式的回報率甚至高於著眼長期未來型。


這種方式的潛在缺點有以下幾個,首先是你得想好什麼時侯賣。這不是廢話。使用這種方法時買比賣容易,你覺得一個東西5毛錢肯定是便宜的,但有時侯卻很難準確估計它的價值到底是9毛,1塊,還是1塊1,如果你擁有的是可口可樂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因為你永遠不會賣。


另一個缺點是如果你的資金量非常大,注意是非常大,至少數百億美金以上,那麼這種方式可能不適用。


還有,使用這種方式可能會帶來不愉快的經歷,這裡主要是指有些時侯公司價值不能得到體現的原因來自於管理層,所以投資人必須和管理層進行鬥爭,爭取自己的權益。如果擁有的是偉大的公司如可口可樂,則此類問題完全不存在。


基於以上原因,老巴選擇了的三種方式,著眼於長期未來。這裡的長期指至少10年以上。


使用這種方法的關健是你要有把握所選擇的企業10年後仍然存在,仍然提供很高的資本回報率,換句話說,你要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非常精僻的瞭解和認知。


談 到核心競爭力,似乎大家都能列舉幾條,無非是壟斷或區域性壟斷如當年的報紙,消費品商譽(Goodwill)如可樂和喜詩糖果,最低成本製造商如內不拉斯 加傢俱城,規模優勢(advantageof scale)等等。我的問題是,Klarman哈佛商學院畢業,Greenblatt沃頓商學院畢業,為什 麼他們說他們做不到?是他們把問題想複雜了還是我們把問題想簡單了?



第二個角度,相對於資產低估進行投資和相對於盈利低估進行投資


相 對於資產低估進行投資就是所謂的低P/B,Graham是開山鼻祖,他的Net-Net即撿煙蒂法就是針對資產低估的一種投資方式。另一個典型代表是巴菲 特的好友,同是Graham學生的WaterSchloss,Schloss幾十年來一直堅持Graham最初的低P/B方法,一樣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關 於資產和盈利,Schloss如是說: 「Ireally have nothing against earnings, except that in the first placeearnings have a way of changing. Second, your earnings projectionsmay be right, but people's idea of the multiple has changed. So Ifind it more comfortable and satisfying to look at book value」


相對於盈利低估進行投資包括針對歷史盈利,針對短期未來盈利,以及針對長期未來盈利(這裡包括盈利增長)。


總的來說,盈利比資產難以評估,針對盈利投資的方式難度更大,但潛在回報更高。


很顯然老巴現在多數情況下是採用針對長期盈利低估的投資方式的



第三個角度,獲益於別人的錯誤和獲益於自己的遠見


這個角度界限不是很分明,因為犯錯誤也可以被當作是沒遠見,或者你的遠見是別人的錯誤,大家領會我想表達的意思就好。


我舉兩個例子,第一是老巴年青時侯套利可可豆的事情,這個案例可謂經典,不清楚背景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一下。這裡老巴之所以賺錢是因為其它人犯了錯。第二個例子是可口可樂,這裡老巴賺錢是因為他比別人都看得更遠,更準。


其實縱觀老巴投資方法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出從著眼過去現在到著眼未來,從投資資產低估到投資盈利低估,從獲益於別人的錯誤到獲益於自己的遠見這一軌跡。從易而難的軌跡。


為什麼有如此轉變?第一是因為資金量越來越大,第二是因為除賺錢外其它考量的加入,比如同自己欣賞的管理層長期共事等。


現 在老巴的投資方式是基於他幾十年的經驗(注意,就算你把1970年作為老巴開始使用現在方法的起點,那時侯的老巴有已經擁有近20年的投資經驗了),以及 常人所不具備的洞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能力之上的。這就是現在的我們無法學習現在的老巴的原因。我們沒有那些經驗積累,我們也未必有那個天賦。就像降龍十八 掌,簡單又無敵,但沒有幾十年功力還是不要用為好。(題外話,個人覺得郭靖資質那麼差,不應該能練成的,難怪大家都說他是金大俠筆下最不真實的人物)


另,如果你覺得老巴不是天才,請考慮以下事實:老巴這一生從沒用過計算器,無論多複雜的計算,他都是心算而已


洋洋灑灑說了這麼多,可能有朋友會問,如果現在的我不能學現在的老巴,我該怎麼辦?這取決於你想達到什麼目的以及你原意付出多少努力。


對於一般個人投資者來講,買指數是最佳選擇,輕鬆,回報也不錯。


對於願意下一些功夫的個人投資者,可以考慮低P/E或者Greenblatt的神奇公式,從某種程度講這些也是指數,只不過是挑選過的指數,回報也比指數好。


對於更積極的個人投資者或者規模不大的基金(小於10億美金)的經理來說,應該充分發揮規模小的優勢,投資小盤股或者中型企業以及特殊形勢如拆分,破產,併購,重組等。重點使用針對盈利低估以及針對短期未來的投資方式。


如果你是很大規模基金(數百億美金)的經理,那麼你管的錢太多了,請聯繫我,我很願意為你分憂。


開 篇的時侯舉了大學四個年級的例子,從賺錢的角度講,大二就夠了。如果你把投資當作一種智力上的追求,非要繼續大三大四的話,那麼應該儘量多的瞭解各行業關 於核心競爭力的方方面面。努力修煉內功,也許有一天能夠使用老巴現在的投資方式。但請記住,到現在為止,全世界只出了一個巴菲特。


拋磚引玉,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46

學習高盛好榜樣,摩根大通鼓勵初級員工周末休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612

在華爾街的投行工作意味著高薪與人們羨慕的眼光,但同時也意味著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 但在兩個月前,高盛突然發表聲明,表示將改革初級員工的工作制度,鼓勵員工在周六進行休假,讓他們放松緊張的神經。 高盛公司今年初成立了一個“初級銀行人員工作小組”,以改善員工們的工作環境和職業生涯發展。據稱,高盛2014年將新聘分析師332人,較2012年增長23%。 現在,摩根大通緊追高盛的步伐。來自Dealbreaker的Bess Levin和紐約雜誌的Kevin Roose報道稱,摩根大通將確保讓年輕的銀行家們每月至少有一個周末的休息時間。 Roose稱:“摩根大通將在下一年度招聘更多的初級員工來降低人均工作時間。讓人均工作時間從每周“數億小時”回歸正常水平。 Steven Perlberg認為兩件事解釋了為什麽在華爾街工作的年輕銀行家們需要忍受令人瞠目的長工時: 一是他們高的離譜的工資和獎金;二是那些督促他們加班的老板們當年也是這麽熬過來的。 摩根大通的行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出於對公司更人性化的管理。 而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摩根大通面臨著來自科技公司等其他行業的人才競爭。年輕的人才不斷流失到科技公司。在那里,就算工作強度依然很大,但員工起碼可以穿的隨性。 事實上,整個華爾街的銀行們(特別是大銀行)都有留不住員工的苦惱。為了留住人才很多公司都不得不開始考慮員工生活、工作之間的平衡問題。 高盛首席執行官Lloyd Blankfein期望公司的員工要多學習金融以外的知識。恐怕大家都想不到Blankfein是學歷史出身,而他的前任Paulson居然學的是英語文學專業。Blankfein對員工們說:做一個有趣的人吧,你必須在狹窄的辦公桌之外找到自己獨特的興趣點,不然除了工作,都沒有人願意與你聊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51

學習老巴好榜樣:學從知道不能學開始 金楓海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2f6i4.html
作者:胡睿

   所謂的學老巴在這裡指學習老巴現在的操作方式,即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公司的方法。

   記得多年前念大學的時侯有一種說法: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我想學習巴菲特也要經歷類似的四個階段:不知道不能學老巴,知道不能學老巴,不知道能學老巴,知道能學老巴。坦白講,我覺得大多數人還在大一,這篇文章希望能幫一些人進入大二。

   為什麼學不了老巴?學老巴有什麼難的?有那麼多書籍資料可以研究,核心概念又那麼淺顯易懂:把股票當作生意的一部份,市場先生是為你服務的,要有安全邊際,公司的內在價值是其未來現金流的現在價值,要買有護城河的公司,在價格低於價值時買入等等。

    RichardFeynman(理查德·費曼)是上個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諾貝爾獎得主。他有一個用來解決疑難問題的「費曼算法」,其步驟如下:1、把問題寫下來;2、使勁想;3、寫出答案。

   這絕對不是開玩笑,他就是這樣解決複雜的物理問題的,問題是我們行嗎?牛頓20歲時就發明了二項式定律,有一天閒來無事,我把牛頓當時要解決的問題和他的解法放在一起看了很久,最終只能承認就算給我答案我也想不出牛頓最初是怎樣發明該定律的。這就是天才和凡人的區別吧。

   強調一點,這裡決不是讓大家放棄學習,而是希望大家對問題的複雜程度有清醒的認識。

   再舉一個不十分貼切的例子,假設我們入伍三五年,當了連排長,就算我們天天學習歷史上最優秀將領的戰例,我們真的能夠指揮大規模的集團作戰嗎?

   如果學習老巴很容易,那麼該有很多人成為新的老巴。你能舉出一個例子嗎?要求很簡單,這個投資人要有自己發現的可口可樂,GEICO,以及富國銀行。

    SethKlarman(塞思·卡拉曼)是美國基金界傳奇之一,旗下基金自創立來年均回報超過20%。巴菲特曾說過如果有朝一日他決定退休,那麼他的錢會給三個人管,Klarman是其中之一,可見老巴對Klarman的欣賞程度。在前不久的一個訪談裡,Klarman說了以下的話:「巴菲特是比我更好的投資者,他能發現偉大的公司,而我卻不能,我還停留在撿煙蒂的階段。」

   如果Klarman不能,我們是不是至少該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們可以?

   我想我已經充分的說明了學習現在的老巴是件困難的事情。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覺得這件事很容易?

   我猜這跟幾個方面有關:首先看法人人都有,反正不上稅。就像茶餘飯後談論國事,或者軍事票友指點江山一樣,每個人都能對公司是否優秀,是否有核心競爭力發表看法。其次,大多數人都低估了這個世界的複雜程度,瞎子摸象而已,而且摸的很自信。再者,就算最初的判斷出現了偏差,還可以找藉口說服自己,本來價值投資就是長期的嘛,本來價值投資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嘛,正如芒格所說,最容易的就是自己騙自己。最後,所謂專家推波助瀾。

   要想瞭解老巴現在的做法難在哪裡,就要真正理解其精髓,並把它和其它投資方法作以比較,同時理解老巴投資方法發展的過程以及原因。下面我從幾個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請注意這裡的所謂投資方法僅僅包含了價值投資領域的一些方法,不包含宏觀經濟方式或索羅斯的「智慧投機」。雖然我是價值投資者,但我不會盲目排斥其它經過實踐檢驗的投資方式,唯一例外是技術分析):

   第一個角度:著眼過去現在,著眼短期未來,以及著眼長期未來

   巴菲特的老師Graham(格雷厄姆)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the future is essentially something tobe guarded against rather than tobe profitedfrom.」,大意是說我們不該寄希望於從未來獲利,而是應該確保不被未來傷害。這也體現了格老的投資哲學。

   未來是複雜而多變的,如果你有能力看得遠,那麼可能有很好的回報,但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大多數人還是著眼於歷史以及現在為好。

   Graham最推崇的投資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低P/E,第二種是Net-Net,即股價低於淨資產甚至現金。這兩種都是著眼於一個公司的歷史成績以及現狀的,完全不涉及預測未來。有人可能會說,老巴說過,不能一直看後視鏡投資。對於單一公司確實是這樣的,但對於一個投資組合來說,是可以看後視鏡投資的,因為有一種力量叫做回歸均值(reverttomean)。有質疑的朋友可以看看這本書,《What Works on WallStreet》(《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裡面有詳細的數據統計,證明低P/E長期是跑贏大盤的。

   還有一個例子是JoelGreenblatt(喬爾·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也是建立在對公司歷史以及現有情況的分析上,不涉及預測未來,一樣跑贏大盤。

   可以說著眼於歷史以及現在是一種很穩妥的投資方式,它的缺點是回報率不夠高。所以大多數基金經理採取第二種方式,著眼於短期未來,即未來兩三年的贏利狀況。

   為什麼只是未來兩三年?因為更長時間太難了。

    這裡我舉JoelGreenblatt作為例子,大家可以看看他的書,裡面他清楚的闡述了自己的投資方式,即尋找有把握預測其未來兩三年贏利狀況的公司或情形,然後根據現有價格決定是否投資。這裡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市場在短期內是無效的,但如果你給市場先生兩三年的時間,通常它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給與糾正,使公司真正的價值得以體現。如果要具體例子,大家可以參看我以前在雪球上分享過的HDSN的例子。

   著眼於短期未來的方式回報率很高,Greenblatt的基金年化有40%,他基金的規模在10億美金左右,並不能算小。這種投資方式的回報率甚至高於著眼長期未來型。

   這種方式的潛在缺點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你得想好什麼時侯賣。使用這種方法時買比賣容易,你覺得一個東西5毛錢肯定是便宜的,但有時侯卻很難準確估計它的價值到底是9毛,1塊,還是1塊1,如果你擁有的是可口可樂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因為你永遠不會賣。

   另一個缺點是如果你的資金量非常大,注意是非常大,至少數百億美金以上,那麼這種方式可能不適用。

   還有,使用這種方式可能會帶來不愉快的經歷,這裡主要是指有些時侯公司價值不能得到體現的原因來自於管理層,所以投資人必須和管理層進行鬥爭,爭取自己的權益。如果擁有的是偉大的公司如可口可樂,則此類問題完全不存在。

   基於以上原因,老巴選擇了第三種方式,著眼於長期未來。這裡的長期指至少10年以上。

   使用這種方法的關健是你要有把握所選擇的企業10年後仍然存在,仍然提供很高的資本回報率,換句話說,你要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非常精僻的瞭解和認知。

   談到核心競爭力,似乎大家都能列舉幾條,無非是壟斷或區域性壟斷如當年的報紙,消費品商譽(Goodwill)如可樂和喜詩糖果,最低成本製造商如內不拉斯加傢俱城,規模優勢(advantageofscale)等等。我的問題是,Klarman哈佛商學院畢業,Greenblatt沃頓商學院畢業,為什麼他們說他們做不到?是他們把問題想複雜了還是我們把問題想簡單了?

   第二個角度:相對於資產低估進行投資和相對於盈利低估進行投資

   相對於資產低估進行投資就是所謂的低P/B投資,Graham是開山鼻祖,他的Net-Net即撿煙蒂法就是針對資產低估的一種投資方式。另一個典型代表是巴菲特的好友,同是Graham學生的WaterSchloss(沃爾特·斯洛斯)。Schloss幾十年來一直堅持Graham最初的低P/B方法,一樣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關於資產和盈利,Schloss如是說:「Ireally have nothing against earnings, except that in the firstplace earnings have a way of changing. Second, your earningsprojections may be right, but people's idea of the multiple haschanged. So I find it more comfortable and satisfying to look atbook value.」

   相對於盈利低估進行投資包括針對歷史盈利,針對短期未來盈利,以及針對長期未來盈利(這裡包括盈利增長)。

   總的來說,盈利比資產難以評估,針對盈利投資的方式難度更大,但潛在回報更高。

   很顯然老巴現在多數情況下是採用針對長期盈利低估的投資方式的。

   第三個角度:獲益於別人的錯誤和獲益於自己的遠見

   這個角度界限不是很分明,因為犯錯誤也可以被當作是沒遠見,或者你的遠見是別人的錯誤,大家領會我想表達的意思就好。

   我舉兩個例子,第一是老巴年青時侯套利可可豆的事情,這個案例可謂經典,不清楚背景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一下。這裡老巴之所以賺錢是因為其它人犯了錯。第二個例子是可口可樂,這裡老巴賺錢是因為他比別人都看得更遠,更準。

   其實縱觀老巴投資方法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出從著眼過去現在到著眼未來,從投資資產低估到投資盈利低估,從獲益於別人的錯誤到獲益於自己的遠見這一軌跡。從易而難的軌跡。

   為什麼有如此轉變?第一是因為資金量越來越大,第二是因為除賺錢外其它考量的加入,比如同自己欣賞的管理層長期共事等。

   現在老巴的投資方式是基於他幾十年的經驗(注意,就算你把1970年作為老巴開始使用現在方法的起點,那時侯的老巴有已經擁有近20年的投資經驗了),以及常人所不具備的洞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能力之上的。這就是現在的我們無法學習現在的老巴的原因。我們沒有那些經驗積累,我們也未必有那個天賦。就像降龍十八掌,簡單又無敵,但沒有幾十年功力還是不要用為好。(題外話,個人覺得郭靖資質那麼差,不應該能練成的,難怪大家都說他是金大俠筆下最不真實的人物)

   另,如果你覺得老巴不是天才,請考慮以下事實:老巴這一生從沒用過計算器,無論多複雜的計算,他都是心算而已。

   洋洋灑灑說了這麼多,可能有朋友會問,如果現在的我不能學現在的老巴,我該怎麼辦?這取決於你想達到什麼目的以及你原意付出多少努力。

   對於一般個人投資者來講,買指數是最佳選擇,輕鬆,回報也不錯。

   對於願意下一些功夫的個人投資者,可以考慮低P/E或者Greenblatt的神奇公式,從某種程度講這些也是指數,只不過是挑選過的指數,回報也比指數好。

   對於更積極的個人投資者或者規模不大的基金(小於10億美金)的經理來說,應該充分發揮規模小的優勢,投資小盤股或者中型企業以及特殊形勢如拆分,破產,併購,重組等。重點使用針對盈利低估以及針對短期未來的投資方式。

   如果你是很大規模基金(數百億美金)的經理,那麼你管的錢太多了,請聯繫我,我很願意為你分憂。

   開篇的時侯舉了大學四個年級的例子,從賺錢的角度講,大二就夠了。如果你把投資當作一種智力上的追求,非要繼續大三大四的話,那麼應該儘量多的瞭解各行業關於核心競爭力的方方面面。努力修煉內功,也許有一天能夠使用老巴現在的投資方式。但請記住,到現在為止,全世界只出了一個巴菲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95

學習加多寶營銷好榜樣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n61.html

按說,要說明一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把權威的統計數據公佈就一目瞭然。可人家不這樣做,而是搞一個「全國市場銷量領先品牌研究成果發佈會」,​邀請姚景源、邱曉華等前國家統計局高官出席,權威性一看就不容置疑。呵呵,上榜名單是不是完全按統計數據來排呢?你懂的。

非常欣賞加多寶的營銷,我一直看好加多寶,就是因為它的營銷太貼近中國人,且看這一則報導:加多寶罐裝飲料7連冠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lxpp/index.shtml

搞廣告的人應該把這玩意兒作為經典案例來學習。你看:放在在新浪財經首頁很顯眼位置,標題《加多寶罐裝飲料7連冠》簡單明了,沒有一個多餘的字,點擊進去顯示的內容雖然看起來俗氣,但一目瞭然,尤其切合國人胃口。這次發佈會那麼多上榜品牌,包括五糧液、美的、蘇泊爾(見下圖)。。。。。。他們都沒太做聲,只有加多寶,把這個發佈會利用得最好!

王老吉這幫官僚,怎麼幹得過加多寶?

 

学习加多宝营销好榜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271

西班牙:改革好榜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82

13million-dollars13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呼籲歐元區受到危機困擾的國家進行結構改革。今天公布的PMI數據為德拉吉的呼籲提供了支撐。(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西班牙和愛爾蘭的綜合PMI 8月加速上漲。西班牙和愛爾蘭政府正積極推動改革,提升經濟競爭力。而法國和意大利的數據則展現出經濟處於萎縮。歐元區綜合PMI不及預期,增速降至今年最低。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呼籲各國政府用結構改革來輔佐貨幣財政政策,以幫助歐元區擺脫滯漲。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

西班牙和愛爾蘭亮眼的表現證明了德拉吉的觀點:結構改革將帶來經濟增長。在那些沒有進行結構改革的國家,即使有歐洲央行進一步的刺激政策,經濟表現也將繼續令人失望。

今天Markit的報告顯示,歐元區綜合PMI從7月的53.8降至52.5,為去年12月來最低水平。

歐元區三大經濟體經濟滯漲加上通脹前景的陰霾使得歐版QE重回議題。經濟學家稱,盡管歐洲央行於今年推出大型資產購買計劃的可能性有所加大,但央行官員不會草率的做出決定。

明天,歐洲央行將宣布利率決議,而行長德拉吉將召開新聞發布會。

Berenberg Bank資深經濟學家Christian Schulz向彭博新聞社稱,

我們預計今年下半年,歐元區增長將繼續疲軟。

相比歐元區整體的疲軟,西班牙的表現亮眼。西班牙二季度增長0.6%,而西班牙央行預計2014年西班牙經濟將增長1.3%,2015年將增長2%。

西班牙綜合PMI 8月上升至56.9,高於上月的55.7,並創下2007年3月以來新高。而愛爾蘭的綜合PMI則從上月的60.2上漲至61.8,創下14年來新高。

相比之下,意大利的綜合PMI下跌至49.9,為9個月來首次低於50的枯榮線。今年二季度,意大利經濟自2008年以來第三次跌入衰退。法國的綜合PMI指數從上月的49.4上升至49.5。

而德國的綜合PMI指數則跌至53.7,創下10個月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98

【第一領導力專欄】創造百年信念 芝加哥小熊隊是個好榜樣

對於希望創造“信仰客戶”的企業,芝加哥小熊棒球隊就是你們的榜樣。

上周五(11月4日),芝加哥500萬市民傾城出動。他們無視電視上總統候選人演講,爭先恐後去參加2016年的職業棒球世界大賽冠軍芝加哥小熊隊(Chicago Cubs)勝利大遊行。其場面只有二戰勝利日紐約時代廣場的歡騰可以媲美。

前一天,一位家住北卡州的球迷威廉姆斯(Wayne Williams)驅車1000多公里。他沒有去比賽的威格力棒球場(Wrigley Field),而是去印第安那州綠野墓地。威廉姆斯要完成父親1980年臨終囑托:待到小熊奪冠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父親的墓地前,威廉姆斯通過電臺實況轉播與父親分享小熊隊第七戰奪冠的喜悅。

同一天,美國著名雜誌《大西洋周刊》的專欄作家瑞蕾(Katherine Riley)寫下“一位終身球迷的心酸和喜悅”。距離上一次小熊隊奪冠,已經108年過去。190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爆發,奧匈帝國還統治歐洲。福特汽車公司的流水線剛剛生產出第一輛大眾型汽車(Model T)。瑞蕾的文章寫出近千萬小熊隊球迷的心聲:只要相信,一定能看見。

一項棒球體育活動,一個逾百年屢戰屢敗的城市球隊,為何芝加哥小熊隊能夠讓球迷世代相傳,百年不棄,至死不悔?這種攝人魂魄的魅力來自何方?每位社會文化學者和企業家都想知道。

丹麥設計師延森(Tim Jansen)曾告訴筆者:通往市場的捷徑是人心,只要能打動人心,他們就願意相信。因為相信,所以看見。企業家想知道,因為對於創新,沒有比創造“百年信念”更有價值。文化學者想知道,因為對於制度,沒有比信念更穩固的社會心理基石。研究芝加哥“小熊”棒球隊傳奇這個樣本,我們也能開始創造“百年信念”。

棒球源於英國的板球。第一場有正式記錄的比賽出現在1846年新澤西州愛里西亞(Elysian)球場。在它創立後的第一個50年,亞歷山大·卡特來特(Alexander Cartwright)記載出版的棒球規則經歷過多次修改,一直到20世紀初才穩定下來。與其他體育運動相比,棒球的規則相當穩定。穩定的規則有利於形成歷史傳承。今天,球迷仍然可以津津樂道幾十年前的比賽記錄,因為規則穩定,它們具有可比性。變化的是球手,不變的是他們的統計數據表現。2011年的著名電影《點球成金》(Moneyball)演的就是一個弱小的球隊通過統計數據來組合出場隊友,並獲得大賽冠軍。如今,在威格力棒球場周邊,有上百家酒吧和棒球小店。在那兒,過去100年間留下的積分卡是球迷熱衷收集的紀念品。

由此觀之,棒球穩定的規則是百年信念的制度基石。這一條也適用於任何社會組織。

棒球的規則也是所有體育比賽中最複雜的。評判球手表現指數也是最複雜的。職業比賽有九局,每局又分上下半局。如果延時比賽,主隊和客隊勝負標準還有差別。進攻和防守除了擊球手、投球手、捕球手之間競爭好球和擊球外,其他7名隊友還要爭取在一壘、二壘、三壘、本壘之間安打跑壘。此外,盜壘、不死三振、觸球、高球等一系列技術也可以改變球場局勢。表面上看,棒球節奏和緩,平淡無奇。精通規則的球迷知道,任何一方都可能出奇招改變時局。它無窮的策略組合讓每一球都扣人心弦。

由於它涉及複雜的規則和變化的策略,新球迷需要老球迷引領,否則不得其中三昧。這就是為何棒球迷往往是祖孫三代或四世同堂。我的朋友華倫七歲時由他祖父領入門。從此,小熊隊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一謀一策成為他的家庭茶余飯後的討論話題。棒球變成家庭天倫之樂的媒介。因為棒球,家庭關系多了一個生活維度,社會關系有了一條共同的紐帶。

因此,建設百年信念,企業必須思考讓產品和服務成為良善社會關系的紐帶。產品要有懷舊價值,服務能夠讓人們產生雋永的生活感受。

棒球還是評判主觀性極強的運動。首先,投球手是否投到對方膝蓋和肩膀之間,它由裁判說了算。在身體不斷運動的條件下,裁判主觀判斷的權威必須得到尊重,否則無法比賽。其次,球手跑壘是否成功又取決於四位裁判對撿球和傳球的完成確認。再次,奇招往往觸發犯規。裁判的些許視覺差就能導致截然不同的裁決。所以,每次投球和擊球都直接考驗裁判的公平性。參加比賽的球隊必須秉持“公平是常態,誤判為例外”的信念,否則會陷入無休止的抗爭。

由於棒球裁判的高度主觀性和對“公平公正”集體共識的要求,棒球也被認為最好的公民教育校外課堂。美國西北大學的薩瓦格(Bill Savage)教授的一堂課就叫“棒球和美國故事”。他認為,棒球已經成為美國人民社會心理身份認同的一個重要來源。

我們通常以為,高度主觀性阻礙建立公平公正的信念。棒球運動顯示,因為主觀和脆弱,人們反而可能珍視共識,極力維護集體信念。它是信念能維系百年的一個悖論理由。

小熊球迷的信念特別高,不可理喻的神秘主義傳說為一個重要原因。例如,每位球迷都知道“比爾山羊魔咒”。1945年,老比爾(William Sianis)因為帶著自家山羊看比賽而被趕出球場。離開時,他憤怒詛咒“小熊永輸”。那時的棒球,本來就是群眾運動。得罪群眾被下魔咒,這一輸就是71年。2003年10月,眼看小熊就能擺脫魔咒成冠軍。一位叫巴特曼(Steve Bartman)的球迷場外伸手截去自家隊的球,小熊功虧一簣。從此,人們一談起“巴特曼之役”就認為魔咒仍在。類似的神秘主義傳說,小熊隊最多。

由此觀之,信念離不開理性思考,卻在理性盡頭而升華。傳說、傳奇、神話,它們同為樹立信念的必要營養。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的成就顯示,一個經典的樣本比一千個無厘頭數據更有啟發性。在全球制度禮崩樂壞的時代,創造“百年信念”遠不止於體育和商業價值。一個108年屢戰屢敗的棒球隊能讓球迷不離不棄、忠貞如一,它的故事值得繼續傳頌。

(作者為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複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他最近致力於研究創新領導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897

學習王衛好榜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3/161649.shtml

學習王衛好榜樣
芙蓉王 芙蓉王

學習王衛好榜樣

王衛有機會問鼎首富要感謝這個瘋狂的時代。

二月最後一天,劉強東牽著奶茶妹妹出現在了宿遷,甜蜜恩愛,再次榮歸故里的東哥,當眾宣布給老家捐贈1億人民幣。而因為兩人的牽線搭橋,奶茶妹妹的母校南京外國語學校也將落戶宿遷。

其實,劉強東已拉著奶茶妹妹強行上了好幾次娛樂兼科技版的頭條。以至於有人笑稱,劉強東與奶茶妹妹合體是京東公關的核武器,足以對阿里構成核威懾。

與劉強東的高調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順豐的霸道總裁王衛卻因為過於低調,激發了寶寶們的好奇。幾乎在同一時間,所有媒體都在幫王衛計算他離中國首富還差幾個漲停板。

一周前,順豐借著鼎泰新材的殼,登陸A股後一路飆漲,王衛的財富一度超過馬雲,離內地首富的寶座一步之遙。

王衛有機會問鼎首富要感謝這個瘋狂的時代。無論是當年的全通教育,還是暴風科技,只要有點概念的公司上市,都會遭到了一番熱炒,市盈率暴漲。

股市還真是一個容易造首富的地方。往回看,端著鐵飯碗的丁磊從寧波電信局下海後,去深圳找了一趟網友馬化騰,當時兩人堅信互聯網有前途。2003年,三石哥靠著《大話西遊》帶來的股市利好登頂首富,然後就過上了養豬、打遊戲、開跑車的幸福生活。2004年8月,盛大網絡在納斯達克上市,股價一路攀升,成為納斯達克市值最高的中概股,31歲的陳天橋成為擁有90億人民幣的新任首富。往後,包括馬化騰、王健林、馬雲都是因為股價的起伏,在首富的位置上數次更替。

但相比於其他幾位,王衛的江湖傳說,稀缺又神秘。

敲鐘當天,王衛是穿著牛仔褲和休閑夾克出來的,活脫脫一個路人甲形象,要不是身邊工作人員簇擁著,不認識的人還真以為他走錯了場子。王衛如此隨性而為已非首次,根據江湖上流傳出來的僅有幾張照片,王衛大多是牛仔褲配運動鞋裝扮,即便對方是投資人,或者是省部級領導。

幾天前,網上曾瘋傳史玉柱的一張照片,在一群西裝革履的高管面前,營銷狂人史玉柱穿著紅衣白褲就出來了,看得人滿屏尷尬。這種感覺就像放著貝加爾湖的背景音樂,你非要來一段二人轉。馬雲也是操碎了心,沒少為這事吐槽這位好友。

但網友們的解讀才看到了精髓,這才是成功,不管在什麽場合,想怎麽穿就怎麽穿。看來以後成功的標準不能光是財務自由了,還得加上穿衣自由。

這是王衛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這位創業18年只接受過一次媒體采訪的神秘人物,在感謝了各路人馬之後,第一句話居然是提醒自己要更加謹言慎行,“少說話多做事”。

聽到這句話的媒體人真的要一口老血噴了出來,原本以為可以趁著上市機會采訪王衛,現在看來要泡湯了。而營銷號也都在等著“王衛牌”的雞湯,顯然,光有“馬雲最尊敬的人”這一個點已經細節不夠用了。

在接觸公眾這一點上,南北方差異很大。北京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愛往外說,錢未到賬,通稿先行。東拉西扯一大堆,最後發現還只是一個demo。想當年,某電商企業切個西紅柿都能搞出點緋聞,某支付企業說好了不收費轉身就翻臉,手機界更是動不動就跑分,吊打喬布斯。

廣東出富商,從清朝時的廣州十三行,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春天畫的一個圈,廣東經濟一直走在了先富的行列。如今,在商界排得上號的,順德有碧桂園楊國強、美的何享健,深圳有華為任正非、大疆汪韜,潮汕則出了李嘉誠和馬化騰等知名企業家。而這些人的共同特點都是悶聲發大財,不願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面。

“微信之父”張小龍自從跟了馬化騰之後,變成了見首不見尾的產品教父,除了每年微信公開課出來溜一圈,幾乎不接受媒體采訪。大疆無人機的汪韜也是同樣做派。

     三

王衛是媒體界最緊俏的采訪資源。當年,《創業家》專門派出記者,苦尋王衛,最終也沒有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

甚至有人專門通過郵政部門領導給王衛遞話,也無果。另外一位行業報主編則一直想邀請王衛“來編輯部坐坐,不是采訪,就是內部交流”,王衛最終沒有出現在這家報紙的編輯室里。知名媒體人秦朔約采訪也被婉拒,“總裁不接受采訪的初心不變,實在為難”。

王衛不出來或許是有道理的。當年好不容易出來接受了三家媒體采訪,本著有問必答的精神,結果新手上路,一不小心就翻了車,還被媒體揪著打臉。

當時王衛對媒體說,“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後,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這一點,與任正非選擇華為不上市的原因很像。

原本說的是順豐不上市,沒想到6年後順豐卻成了深市老大,這就尷尬了。王衛信佛,雖然不是出家弟子,但也不打誑語,本來就沒說幾句,沒想到還踩到了坑,以後幹脆還是偷偷樂吧。

其實,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互聯網圈,完全不必有心理負擔。太多企業上午還義正嚴辭地辟謠,嚷嚷著要發律師函,下午就能面帶微笑宣布傳聞成真;還有些女同誌,十億賭局轉身就成了玩笑話。顯然,王衛同誌還是不熟悉圈子的套路。

2011年4月,外界首次看到王衛與人民日報的記者談笑風生。王衛在采訪中表達得大氣得體,“中國民營快遞能走多快、走多遠,和政府的決心不無關系”,“我們並不是說非要政府給多少補貼,一些小問題企業自己會想辦法解決。關鍵是國家大的政策環境要支持民營快遞企業發展”。

但王衛接受采訪的一個重要背景是,新的《郵政法》剛剛實施,新法規承認了民營快遞公司的合法地位,但也明確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業務。順豐和王衛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回來了。

王衛是香港籍,在相當長時間里,順豐都是一家港資獨資企業。2010年下半年,順豐將自己延續了17年的外資身份變更為內資,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民營公司。王衛也變成了深圳市民。

用王衛的話來說,中國民營快遞是先有了兒子才拿到準生證。順豐在2008年之前都還是沒有拿到準生證的“黑戶”,送個快遞還要偷偷摸摸。不知道剛剛拿到網約車牌照的程維同誌,是不是有接受黨報采訪的準備。

“我相信,只要國家大的政策環境不變,中國民營快遞企業五年之內一定會有一些亮點!”王衛話不多,但切中要害,這或許是王衛把媒體處女秀獻給人民日報的重要原因。

只是心疼那位敬業的香港記者,當年為了拍到王衛,硬是在順豐深圳總部蹲守數日,派收了300個包裹。

低調的另外一個原因,或許與人身安全有關。《創業家》在尋找王衛的文章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2005年的時候,有一群新認識的朋友跟王衛一起吃飯。飯後,大家坐上了王衛的越野車,準備再去一個別的什麽地方玩會兒。王衛開車,沒多大一會兒,在拐了一個大彎之後,王衛打了個電話。他在電話里說:“沒事,你們走吧。”有人回頭,看見後面跟著有輛奔馳車,它一個急停,掉頭就消失在濱海大道的車流里。

人們總算有理由相信,香港槍戰片除了編劇腦洞大開,很多也是取材現實。人在江湖飄,真的是難免要挨刀。

順豐剛開始走的是加盟路子,那些店鋪掛著順豐的牌子,但都是獨立的王國,很難受控制。這種路子的優點是擴張快,但歷史的教訓是,諸侯林立往往意味著混亂。不久前,圓通還因為加盟商不配送,搞得這個幾十億的企業就這麽“被倒閉”了。

王衛從2002年開始就決定不帶加盟商玩了,加盟制轉為直營制。而已經加盟的商戶只剩下兩條路:要麽被收購,要麽滾蛋。利益的對抗必然劇烈。據說,因為這事,王衛身邊常年雇有4-6個保鏢。

今天,順豐的股票又綠了,漲停板沒有如期到來。但外界的騷動並沒有影響王衛的低調作風。往後,人們也很難看到,這位神秘的大佬會出來跟人打個嘴炮,或者跑到烏鎮組個飯局,當然,也不可能教大家定個多少億的小目標了。

王衛 順豐速遞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