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武術廢話 大口仔功課簿

http://shelovestabo.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02.html
1.沒有最強的武術,只有最強的人。拆:武術是以武力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法自然有好有壞。既然有不同的方法,既然可以實證每種武術的全面性,何解不能找出較好、最好的方法?為何德國的特種部隊要跟梁挺學詠春?是不是在某種訓練的特性上,它最有效率?
土人用蠻拳來打人,你可稱此為土人神拳。若沒有最強的武術,只有最強的人,那麼高手是否可用土人神拳打敗詠春高手呢?

這句說話表示了學任何武術你都是一樣的。既然如此,武術還有何存在價值?


2.我認為應排除門戶之見,我贊成應該百川滙流,形成一派。拆:此論聽來,在《笑傲江湖》中,是五嶽劍派的思想;在如今世道,這是全球化的思想,即是文化大滅絕。
但實情,是講這一套的人不理解武術之為何物,思想幼稚。每一武術門派都一個故事,一套思想,一套解決方法的哲學。有模仿動物的,有從大自然得到靈感的,各有不同,你以為土人神拳能與詠春合一嗎?這不但是侮辱詠春,也看扁了土人的文化。
宣揚這一套的,最早有李小龍,但李小龍實在是個鬼佬。他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用攻擊距離把各種門派分了一分,分成遠、中、近等距離的擅長,然後各取一部份,以為這樣組合就成了最強武術。我說過了,這也是一個派別哦,還說甚麼排除門戶之見呢?
當然,這種組合拳如果真的實用,能傳播,也於世有裨益。惟如今截拳道傳承如何?如果不是李小龍的名氣大得成了legend,還有人用它來開拳館嗎?
拳術的演進,背後有一套不容易,不能馬上理解的精神及哲學,和訓練方法,那是前人的集體創作,經歷時光改進的。這是為何詠春能流傳,而非截拳道及其他新門派。
當然,李小龍說最近的距離,用牙咬是最有效,這是真實的。
但這個你要人教才會嗎?
3."武術是用來強身健體,唔係用來打人"這句由若缺齋老人提供,舉腳贊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64

廢話少講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12.html

       我記得曾經在一個場合和很多人談論股票,席間被一位仁兄打斷了話頭,他說講太多道理、理念和分析沒有用,廢話少講,不如互相提議一個股票 看看誰的升幅較高,誰就是股神。自此我就沒有再在那裏出現了,我害怕,我害怕了這種人,真的似神棍,因為他總是在他提議的股票有所表現時才會出現被受別人 擁戴,但當其推薦的股票表現不濟時,就算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能一睹其身影。試問我怎能不怕這位必勝之人呢,我總是立於必敗之地。

        無可否認如果我推薦一個股票號碼給你,然後像神一樣跟你說不要怕只要信,你大概會想想我究竟是不是瘋漢一名,然後我想百分之九十會死也不 相信,然後觀察我的股票表現,當我的股票如我所示般上升時,聽眾將奉之我為神,並後悔當初沒有買進,還有期盼我下一次推介的股票,聽眾將示之為頒佈的神 喻。這是事實,我沒有騙你們,唯一不同的是我會附加我的分析結論給你,我真的絕對不希望單憑雪明口中吐出的一個號碼就能令和位如痴如醉,而將我的分析結論 視之而不見,如果是這樣的話,請你離開這兒吧,我這兒不需要像你這樣信心和基礎不夠堅定的讀者。

        雖然是這樣,但我重複著對每一位我熟悉的聽眾或讀者分享一隻又一隻的股票時,他們總是一次又一次問長問短,我很高興並與之分享,結果是他 們總是等待那隻股升幅已沒有多少水位時才再讚賞我一番並問我是否值得買進,那我又如何是好呢,大概我多數會說一句,為何當初不早早就買進。結果又是被還以 一句廢話少講,這次又如何之類的說話。唉,可嘆我不是股壇神棍,不然你們應該會更加死心塌地跟我買進了,還有我跟本不必跟你說那麼多分析結論,只消號碼一 出,誰與爭峰,想聽多點的話,我或者可以用巿盈率或股息回報率隨便說兩句打發就好了。

        不過我看到所謂股神就為之作嘔了,號碼本身其實沒有什麼討論價值,我還是喜歡討論公司本身,至於股票升幅或跌幅歸究於什麼原因,這個其實 沒有多大意義,所以會繼續講多些那些股神不會說或較少人明白的事情,如果有人再認為是廢話,那我就應該不會再對其說什麼了,因為廢話少講,我明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31

策略性廢話 蔡東豪

2011-12-8  NM

二○○三年至二○○九年我是港交所上市委員會的委員,這段時間是香港作為金融中心高速發展的年代,我有幸近距離參與金融監管的工作。在上市委員會的 日子,我不敢說有什麼突出貢獻,但有一件事我清楚記得是在這六年之間發生,而我有份出力,這件事是禁止上市招股時,公司引入投資者的時候用「策略性投資 者」(Strategic Investor)這字眼。今日上市或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新股上市引入的投資者,叫做「基礎投資者」(Cornerstone Investor)。由「策略性」轉做「基礎」,理由簡單不過,因為這些投資者的入股動機全無策略可言。


新股上市 之前引入高知名度投資者,已成為投資銀行上市包裝的必然動作,如無記錯,這種銷售風氣是九七年中移動在香港上市帶起,當時市場氣氛欠佳,包銷商引入一眾本 地大孖沙,以助聲勢,中移動上市後幾年股價表現驕人,大孖沙賺了錢之後全部把股票沽出。大孖沙入股的所謂策略是互惠互利,上市公司借用大孖沙的名氣助上市 聲勢,而大孖沙炒股票賺錢。我作為上市委員,認為新股引入知名投資者全無問題,這是商業決定,重點是要名正言順,不能誤導投資者。 過去十多年是新股上市的黃金年代,有各種各樣的上市個案供參考,可清楚看到的是,投資者即使在入股的時候真心希望產生策略性關係,最後也是什麼都沒發生, 策略投資變成純投資,最後出售股份完結關係。普羅投資者對策略性投資者的理解是,雙方在營運上有實質關係,策略上互相幫助。


工 商銀行和高盛的「策略性合作」便是好例子。高盛在工行○六年上市之前入股,斥資約200億元,佔股份5%,成本價約1.2元,當年高盛入股,工行大鑼大 鼓,在北京搞了一個「戰略合作項目啟動大會」,指「工行與戰略合作伙伴的合作關係是長期性、互補型和戰略匹配型的,工商銀行和高盛集團的戰略合作必將是一 個強強聯合的雙贏格局。」雙方表面上誠意爆棚,簽訂多項合作協議,內容由技術協助、員工培訓、風險管理等無所不包。工行上市後股價大幅上升,高盛多番減 持,套現約400億元,早已收回成本,而最近一次減持,高盛再袋120億元,目前仍持有價值約400億元工行股份。高盛這項投資賺到笑,至於「強強聯合」 和「優勢互補」的戰略合作,至今未見有什麼成就。


或者,工行和高盛曾經有誠意合作,但進入細節階段,即發現問題多 多,而且不容易解決。在這種所謂策略性關係中,第一個出現的問題,是投資者的身份。高盛持5%股權,它的身份是否老闆之一?好朋友?顧問?路過的熱心途 人?答案可能是以上所有,身份不清就是問題所在。一個伙伴關係,最重要弄清楚雙方的權責,當關係性質是模糊的「策略性」,最終結局多數是什麼都做不出來。 我相信很多公司學精了,特別是本地大孖沙,既然入股後發生的所謂策略關係,空洞至令人發笑,不如明刀明槍,廢話少講,擺明是低買高賣的炒股行為。我認為這 樣做好得多,上市公司作準確披露,讓投資者判斷投資價值,條件是不再使用「策略性投資者」的廢話。


其實新股上市, 公司應該與包銷商商討包銷佣金,今時今日上市包裝大同小異,一定找來熟口熟面的華資大孖沙和高姿態基金入股,真正售予其他機構投資者和散戶的部分愈來愈 少,包銷商收取高昂佣金愈來愈不合理。大孖沙和基金早已正式打開門口做生意,有好東西很容易搵到對口單位,甚至掉轉頭,大孖沙和基金會主動找投資機會。今 時今日這個「包銷」概念愈來愈薄弱。 「策略性投資者」從來是資本市場的包裝術語,是名不副實的推銷手段,持股幾個或十幾個百分點的投資者,即使想發揮也難發揮到策略效應,由始至終的身份都是 被動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08

周鴻禕:創業者不要總說正確的廢話

http://www.yicai.com/news/2013/10/3049233.html

我出差去美國,去的大多數是硅谷,紐約去的很少。去硅谷一般是接觸兩方面的人:一個是VC,一個是創業者。參加那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場合,比如慈善晚會、財經年會什麼的,我都會覺得有些緊張、侷促,因為不知道該跟大家說什麼,但去國外的時候見VC,見創業者,感覺會比較好。國外的VC們跟我談得來,因為我也是創業者,說話直接,不繞彎子,除去語言不像海歸們那麼流利,他們覺得我反而更像硅谷的人,從思維模式上講是這樣。

幾個月前,我到美國接觸了一些硅谷的創業公司,跟年輕的創業者聊天,我有三個強烈的感覺:第一,與眾不同的精神。這些人會有形形色色的「奇怪」的想法,甚至是很匪夷所思。你會發現,他們很注重跟別人不一樣。我認為,這就是創新的一個重要特徵;第二,產品經理精神。我遇到的創業者都是津津樂道地跟你談他新做的一個產品,大家都會把目標聚焦在產品之上,每個人都是產品經理。第三,顛覆精神。一個毛頭小夥子,十八九歲,那勁兒感覺他就能改變世界,他就能幹掉今天的某家大公司。

這與我們國家的互聯網創業者是有區別的。老實說,我也參加了很多創業者的會,有相當多的創業者老喜歡跟你談概念,O2O、可穿戴設備什麼的。談概念,我覺得是最乏味,因為概念都是正確的廢話。概念正確,並不意味著消費者一定要用你的產品。硅谷的產品經理精神,你可能會說他太務實,太實用主義,沒有戰略,但任何偉大的公司都是從一個產品開始的。

基本上,硅谷的文化傳統是產品驅動,這和我原來一直主導的產品理念是相符的。在硅谷,一般大家都不談概念。因為我以前做過創業者——當然現在還是創業者,也做過投資人,後來發現談概念除了自娛自樂,在行業裡混點名聲,其實根本影響不到用戶。用戶使用你產品,他們只關心你做的是什麼東西,能解決我什麼問題,根本不聽你背後的理念。硅谷的創業者們會給你描述具體的產品是怎樣的,以色列人也有這樣的特點——解決問題,而不是空談理念。

中國互聯網是不一樣的,創業者缺少一種膽量,缺少一種挑戰的氣魄。大家談起來,都是在琢磨著怎麼跟在大公司屁股後面分點錢,要麼就是想著怎麼繞道躲著走。除此之外,我覺得中國互聯網創業者,我自己總結,一是創新度不夠。腦子裡的想法,做出來的東西,沒有那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同質化嚴重;二是深度不夠。我們這裡做事,不由自主就往寬裡想,好像什麼都能幹。但這麼多創業者,你要能脫穎而出,無非是兩種思路:要麼是進入很新的領域,產生很新的想法;要麼是在大家都知道的領域,你能想得比別人深,想到和別人不一樣的解決方法。

有時候,我會故意問美國的創業者,有沒有把業務延展到中國的想法?他們一般不跟你談這個宏大的願景,而是會向你描述很深入的東西,在這個領域深挖下去會有什麼價值。聽他描述,你就知道他在這件事上是經過深入的思考,做得很專注。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經常犯的錯誤,是狗熊掰玉米,這個我也能做,那個我也能做,每個人都給你描繪說一個特別宏大的願景。所以,中國互聯網上大部分投資項目,我用了一個詞來描述的話,聽起來是Reasonable,很合理、正常,沒有令人驚豔的地方,不會讓你驚嘆說:哎呀,他怎麼會這麼想呢?!

我在那邊轉一圈下來,覺得特別受啟發,就連我這樣算是行業裡干的時間比較久的,都覺得聽到了很多新的思想。這種思想你可以不認同,我也有時候和他們爭論,也不同意他們的一些想法,但這種思想的碰撞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說過,如果你有一個橘子,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倆交換了之後,結果是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橘子。但思想不一樣,我們有兩個思想,經過碰撞交流之後,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了兩個思想,也可能碰撞出第三個思想,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美國創業者給我的感覺,他們做的很多事情讓我覺得匪夷所思,是完全想不到的。當然,這些匪夷所思的事兒不一定成功,因為與眾不同的事兒肯定是失敗率很高的,但這正說明他們不怕失敗。中國互聯網創業者太害怕失敗了,所以喜歡隨大流來尋找安全感。比如,有的創業者就說:你看,我現在做的事是大公司都在做的。拜託,如果大公司也在做你做的事,不是說明你正確,而是說明你危險。大公司更害怕失敗,都是先看別人怎麼走,然後再跟進。別人趟出來眼鏡的路子就跟眼鏡,別人趟出來TV的路子就跟TV,連360隨身wifi這麼簡單的東西它都要跟。

大公司有錢有勢有資源,採取跟隨策略還可以理解。可笑的是市場的老二老三,還要採取跟隨戰略。360幹什麼,千年老二就跟著幹什麼,有樣學樣。這樣學下去,更強化了千年老二的市場地位。

中國的互聯網創業環境跟硅谷相比,從投資環境來說,現在已經不缺VC了,也不缺天使了,創業者本身我覺得在挑戰的勇氣,勇於顛覆、與眾不同的創新方面,跟硅谷確實還有很大的差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369

SENSE隨筆140331 騙子三部曲 : 吹噓、廢話和謊言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3/31/sense%E9%9A%A8%E7%AD%86140331-%E9%A8%99%E5%AD%90%E4%B8%89%E9%83%A8%E6%9B%B2-%E5%90%B9%E5%99%93%E3%80%81%E5%BB%A2%E8%A9%B1%E5%92%8C%E8%AC%8A%E8%A8%80/

SENSE隨筆140331
騙子三部曲 : 吹噓、廢話和 謊言 (福勒效應 Forer Effect)
Tony執筆

為什麼吹噓能夠說服人?
〈吹噓:策略性不實陳述 Strategic Misrepresentation〉
140331

你為了得到那份夢寐以求的工作,於是在面試中多番強調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並刻意略過弱點。當被問及上任後能否提升30%營業額,同時降低30%成本的時候,你厚顏而平靜地回答“沒問題”,因為最重要的是先將職位拿到手。 當走馬上任後業績未能達標,到時可以運用出色的“藉口管理 excuse management”不斷令僱主妥協。
這種行為稱為「策略性不實陳述」,施行者冒的險越大,誇張的程度就越高。

但這招並非放諸四海而皆準,當你的眼科醫生連續5次向你承諾可恢復你的視力,但每次手術後情況都有所惡化,你就不會再次相信他的話。 但如冒險是一次性的,策略性不實陳述則十分值得一試,例如上述的面試,畢竟同一間公司是不會重複聘任你的。

策略性不實陳述適合運用於:
I. 無人總負責的大型項目;
II. 多家公司一同參與並可相互推卸責任的項目;***
III. 最快數年後才會結案的計劃。

對付 策略性不實陳述,如果與人有關,就要忽略對方的說話,轉而考量他過去的成績; 若涉及計劃,便要以類似計劃作參考借鏡,審視計劃時間,利益及成本。 最好要求提案者解釋為何這計劃比其他的更樂觀,並將之交付審計師作嚴格的批評,也可以在合約中納入條款,針對超支和延誤處以巨額罰款,另為安全起見,這筆罰款必須先存入凍結戶口。

“如果無話可說,就閉上嘴巴。” — 馬克吐溫 Mark Twain
〈廢話:泛濫成潮〉
當被問及為何五分之一的美國人無法在世界地圖上指出自己國家的位置, 南卡羅萊納州的選美參賽者(高中畢業少女)在鏡頭前如此回答: 「我認為那是因為國內有些人沒有地圖,我相信我們的教育水準與南非或伊拉克相當,而且我相信,美國的教育應該對美國有幫助,對南非、伊拉克和亞洲國家都有幫助。 如此一來,我們的未來才會進步。」這段訪問透過YouTube傳遍世界各地。

「文化傳統的反思,絕對不能受到以主體為中心的理性和未來主義的歷史意識所影響。 我們如何互為主體地建構自由的程度,便能瓦解一個以自我佔有的形式所呈現的自主權之佔有式個人主義的表象。」 這段話摘錄自當代哲學大師 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的《事實與規範》一書。

選美皇后和德國著名學者的言談都反映出廢話已成潮流。 人們普遍愚昧無知,一大堆不知所謂的語詞掩飾混亂的思緒,有時奏效,有時失效。 選美皇后的煙霧策略顯然失諸膚淺,哲學大師的則看似高深,至少暫可瞞混過關。

煙霧策略愈具說服力,我們就愈容易上當,再加上 “權威偏誤” (面對權威,我們的獨立思考就會不由自主地矮了一截,更易輕信。),廢話可能會變成危險的集合體!

運動員經常是廢話潮流的犧牲品,可憐的足球員被採訪記者逼迫,針對球賽進行分析,然而事實上,他只想說:「我們輸了,就是這樣」。 主持人想盡辦法填塞節目時間和滿足觀眾的窺秘慾,最好的方法就是喋喋不休,強迫運動員和教練跟著胡說八道。
學術界的空談風氣更是猖獗,成果愈小的學科,這個傾向就愈明顯,其中以經濟學家的廢話最為盛行,從經濟評論和預測中可見一斑。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產業界:公司的營運愈差,執行長的說話就愈加漫無邊際,還得付加身體語言,手舞足蹈以增強其說服力。
結論是:胡說八道可以掩蓋無知。

其實表達不清楚,就是說話者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 語言是想法的一面鏡子,思路清晰,表達就會清楚;思路混亂,就會胡言亂語。 棘手的是,我們的頭腦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思路清晰,世界是如此複雜,人們必須花費許多心思才能理解一個觀點。 在你有所頓悟之前,最好奉行上述 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說話。

〈謊言:福勒效應 Forer Effect〉
140331a「親愛的Tony:或許你覺得驚訝,不過,我相當了解你這個人,我會如此評價你:你不只希望受到他人的喜愛與敬仰,也喜歡批判自己。 雖然你的個性有些缺陷,但一般來說,你都能設法彌補。 你有著驚人的潛能尚待開發。 外在表現出的強硬與自律,讓你感到不安與憂慮。 有時候,你會懷疑所做決定的準確性。 你喜歡一定程度的改變,但在受到限制和阻礙時會感到不愉快。 你為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不會接受旁人沒有根據的言論。 你認為對他人太過坦率是不明智的。 有些時候你表現外向,為人和藹可親而且開朗;有些時候卻又內向,多疑而謹慎。 在某些情況下,你的願望似乎有些不切實際。」

如何?你是不是又加深認識自己了呢? 從0分(全不符合)到5分(完全符合),這段針對閣下性格的評斷,你會打上幾多分呢?

1948年,心理學家 福勒Bertram Forer敦促學生們閱讀上述那段文章,內容取材自不同八卦雜誌的星座解說,拼湊而成。 福勒讓每個學生都相信這是老師專門為他個人所寫的人格審評。 學生們對性格描述平均給了4.3分,即準確性高達86%。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重複進行了100次相同的實驗,幾乎每次都得到相近的結果。

通用於一般人的人格描述,一旦用在自己身上,便會讓人覺得非常準確,學界將這種傾向稱為 「福勒效應」。*** 它解釋了為什麼偽科學,包括占星術、生理韻律、算命、塔羅牌和通靈能夠如此風行

福勒效應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信息呢? 首先,文章中的大部分內容放諸四海皆準,適用於所有人。 「有時候,你會懷疑所做決定的準確性。」 誰不是呢? 其次,我們會接受不適合自己的恭維話語。 「你該為自己的獨立思考感到驕傲」 準沒錯,誰會承認自己是個盲從的人呢? 第三點牽涉到所謂的「正面特點效應Feature Positive Effect」,文章中都沒出現負面的人格特點。 第四是所有錯誤的源頭,亦即「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現象」, 我們接受符合自我形象的描述,然後不自覺地排除不符的部分,留下統一和諧的感覺。

這都是占星家和算命師善用的技倆,商業顧問和股票分析師更是駕輕就熟。 「該公司缺乏的僅是全面實現研發部門想法的執行力; 管理團隊由經驗豐富的專家組成,而這正是官僚化的源頭; 損益表中清楚地指出,公司還有可以節省的空間; 我們建議要更積極地將焦點轉移到新興市場,以確保公司未來的市場佔有率。」聽起來全也不錯,不是嗎?這些話保證適用於每支股票。

千古無同局,唯有人性是不變的。曾有高人指出,要成功騙人毫不困難,只要謊言是該名特定受騙者渴望相信的事情便成了。 無論那謊言如何粗疏荒謬,旁人如何用力拆穿,要受騙者不相信才有困難呢!

資料來源: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Die Kunst des klugen Handelns:52 Irrwege, die Sie besser anderen uberlassen》(2012) 作者:Rolf Dobell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83

不廢話 瑞典創新紅遍全球關鍵

2015-02-02  TCW 
 

 

在啟程到瑞典前,我們很想問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一個在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口中,沒有夏夜、冬日,連上帝都要為之垂淚的北歐國度,能夠孕育出H&M、IKEA、人氣手機遊戲Candy Crush、利樂包,還有全球成長最快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等創新產品?

  明明伏特加是俄羅斯的文化產物,為什麼說話直來直往的瑞典人,能捧出絕對伏特加(Absolut Vodka),二○一二年登上全球第二暢銷品牌,還變成夜店最夯的商品之一。

  即便都身處北歐,對丹麥,我們記得的品牌是樂高(Lego)、銀飾品牌喬治傑生(Georg Jensen);對芬蘭,我們記得的跨國品牌有諾基亞(Nokia)跟憤怒鳥(Angry Birds);但,都不像瑞典一樣,它的創新,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成為全球創新指數第三大國。

創意,竟是氣候所逼解決生活不便,發明了冰箱、安全帶

  我們展開這場解謎之旅,有趣的是,多數人直覺回答的關鍵字,竟是超惡劣天氣。

  沒錯,就是瑞典殘酷的氣候,逼出這個國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一四年,是瑞典自一八六○年以來最溫暖的一年,但最溫暖的定義是:年均溫仍只有攝氏零度。近六分之一國土在北極圈內,可耕地面積不到六%;瑞典北方以極光聞名的基魯那(Kiruna),五月底到七月中是極晝,冬天有三週是極夜。

  在瑞典生活二十多年的瑞典台灣商會會長駱瑤玲說,瑞典的創新,是被環境逼出來的。瑞典農作物長不出來,很多生活必需品不便取得,「求人不如求己的情況下,就自己土法煉鋼。」從最基礎的工具開始,他們窩在家裡想出克服現況的解方,包括黃色炸藥、安全拉鍊、電冰箱,就連轎車裡的安全帶都是瑞典人的發明。

  《極地之光:瑞典設計經濟學》作者馬克斯在書中表示,瑞典能在半世紀內從一個貧困農業國,發展成一個現代工業強國,靠的,就是不斷的技術革新。

  發跡於瑞典的IKEA,其關鍵轉型也都跟問題有關。一九五六年,IKEA創辦人之一倫德格連(Gillis Lundgren)呆站在汽車後,因為不知道怎麼把桌子放進後車廂;最後,他發明拆掉桌腳的平整包裝法,改變全球家具業,讓IKEA走進全世界。

  難怪IKEA創辦人坎普拉(Ingrar Kamprad)會說:「我們一向都把問題化為機會。一旦問題少了,我就開始擔心了。」

務實,對廢話沒耐心太多寒暄或無厘頭,是丟臉的事

  但為什麼瑞典人的創新,感覺都很生活,不會打高空?

  瑞典人的回答也很妙,在一天平均日照只有五小時的國家,沒有多餘時間浪費。

  創立北歐櫥窗,現為跨國創新交易公司Dreamhub合夥人的黃世嘉,曾與七、八十家北歐公司交手過,其中約有三十家為瑞典中小企業,他發現跟瑞典人開會,寒暄通常一下子就帶過,很少聽到浪費時間的發言,「如果開會的時候,講那種很無厘頭的事情,在瑞典簡直是很丟臉的事。」

  這大概與瑞典傳承的維京人血統有關。《維京人宣言》指出:「維京人很能說故事,但對廢話又極度缺乏耐心。」

  「瑞典人都是對自己很強的地方侃侃而談。」黃世嘉以商業計畫書為例,瑞典公司會把商業模式的架構、核心表達得很清楚,內容雖不長,讀來卻扎實、好看,有如一部電影的預告片,不拖泥帶水。而台灣人比較會繞,常忽略核心訴求。

  血液裡,講求實用簡單的性格,反映在產品設計上。

  一百多年前,瑞典人愛立信(Lars Magnus Ericsson)原本是維修電報機的小老闆,因為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發明的電話太貴,愛立信於是發明能將聽筒及話筒合而為一的電話,最後成為跨國電信企業。一百多年後,Skype改變了國際電話的遊戲規則,無論老少,第一次打網路電話就上手。

鬼才,海盜祖先遺傳的階級少、講實力,創意不被抹殺

  但是,談務實,與維京人同為日耳曼民族的德國,也很實際,為什麼瑞典的創新看來更生活化、更有魅力?

  「經營北歐這些很有影響力的企業的人,真的都是鬼才,他們都是世界上第一流聰明的人,比起全球都不為過。」黃世嘉說。

  這竟然跟瑞典的海盜傳統也有關!原來,瑞典人早在海盜時代,船員各司其職,寶物全船人一起分,習慣彼此合作;不論階級,都有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能領導者,必須是靠能耐讓團隊跟他合作,而非權力。

  根據管理學者霍夫斯塔(Geert Hofstede)的組織文化研究顯示,瑞典與丹麥等國,都是權力距離較小的國度,更有利創新。

  沒有太多權力,靠實力說話的組織,在瑞典常見。「現在講究的是快速小團隊的發展,很快把創新做出來。」黃世嘉表示,像海盜一樣,「他們能快速組成一個團隊,然後去進攻,開發出世界上沒有的東西。」

  被《金融時報》譽為「音樂民主平台」的串流網站Spotify,目前員工約一千五百人,組織內被劃分成數十個小組(squads),完全獨立運行,就像獨立的創業公司。如果需要共同合作,相關的小組會組成部落(tribes)。這個設計,就是為了讓它們的好創意,不會被層層組織架構扼殺。

  它讓大眾決定音樂價值,歌越多人聽,唱片公司跟音樂人就能得到越多收入。Spotify七成收入都付給唱片公司;每一百萬次串流聆聽,唱片公司就能獲得六千美元到八千四百美元不等的報酬。

  「這是最民主的音樂消費方式。」音樂製作人普爾努伊(Ash Pournouri)對《金融時報》說。

認分,反而看到商機千人小鎮蓋冰旅館,年吸五萬遊客

  瑞典人的惡劣生活環境,所養成的文化,正好符合當今網路世代,所習慣的創新模式。但天性難複製,台灣,可以從瑞典的創新故事學到什麼?永遠不輕估自己的價值,是我們想說的重點。

  畫面回到北極圈內,在基魯那北方有個瑞典小鎮尤卡斯亞維(Jukkasjarvi),每年十二月有三週看不到太陽,只有寒冷與黑暗。

  小鎮居民可選擇抱怨,或埋怨政府沒有更多資源補助,但他們卻選擇回頭冷靜看自己:我沒有陽光,但有比別人更多的冰雪。

  一九九○年,小鎮開張了第一家冰旅館(Ice Hotel),隔年四月就融化;每年十一月重新打造,數十間房,每一間都是獨一無二的傑作。冰旅館開張至今已二十五年,一晚四百多美元起跳,為這個人口僅一千一百人的小鎮每年帶進五萬名遊客,創造大筆觀光收入。

  創新的能耐,不會只決定於資源、天分,或是市場大小。我們是否看懂手上的牌,並且善待它,才是關鍵。

  當一個極地之國都能翻身,把詛咒化成了祝福,我們,要為自己找到新的出路,絕非想像中困難。

【延伸閱讀】管理學家:越少權力,越有助創新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教授朱文儀,引用管理學者霍夫斯塔(Geert Hofstede)的組織文化研究,從「權力距離」和「對不確定性的規避程度」,看到瑞典創新的根源。

  所謂權力距離,指的是一國民眾心理上可接受權力不公平分布的程度。權力距離越大的國家,組織層級越多、越集權、決策時參與的人數越少。而當一國的不確定性規避程度越高,代表社會越不容許出現突破現況的想法和行為。

  根據霍夫斯塔的研究結果,瑞典、英國、丹麥都屬於權力距離、不確定性規避程度極低的國家,因此較可能出現挑戰現況的創新模式;相較之下,台灣、日本、法國都是權力距離較大,對不確定性規避程度也較高的國家。

【延伸閱讀】1分鐘看瑞典

●2014年GDP成長率1.8%(台灣預測為3.43%)

●2013年出口占GDP比44%(台灣是60%)

●2013年人均GDP 60,430美元,是台灣的1.4倍

●人口數974萬,只有台灣的41%;國土面積是台灣的11倍,人口密度只有台灣的1/27

  ●2010年GDP實質成長率達6.5%,是歐美最快從金融海嘯中復甦的經濟體

【延伸閱讀】你熟悉的Candy Crush、Skype,也來自瑞典—瑞典尖端企業成績單

全球各大創新排行榜,都有瑞典!●彭博2014年國家創新評比第2名,僅次於韓國(台灣第10名)●歐洲工商管理學院2014年全球創新指數第3 名,僅次於瑞士、英國●《富比世》選為2014年全球前5大適合創業國

一、網路

1. 熱門社群軟體Skype全球使用人數最高逾5億人,2011年被微軟收購

2. 全球成長最快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用戶數突破6,000萬,擁有超過2,000萬首歌曲

二、電信歐洲最大電信商愛立信

三、工業

1. 全球最大軸承製造商斯凱孚2014年上半年淨利成長28%

  2. 全球最大超硬合金製造集團山特維克

3. 全球最大汽車安全設備商Autoliv全球市占率達25%

  4. 全球第3大重型卡車製造商Scania

  5. 全球第4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ABB由瑞典、瑞士2家公司合併,全球裝機量超過20萬台

6. 全球車輛煞車系統一線大廠Haldex

  7. 全球工業橡膠領導廠商特瑞堡

8. 全球高級鋼材領導廠商SSAB

四、電器精品小家電業者伊萊克斯

五、遊戲

1. Candy Crush開發商King為全球前3大人氣手機遊戲商

2. 遊戲商Mojang開發全球知名《創世神》,2014年被微軟收購

六、生活用品衛生用品商愛生雅旗下添寧(Tena)為全球成人紙尿褲第一品牌

七、產品包裝利樂包發明廠Tetra Pak服務逾190國,2013年營收134億歐元

八、製藥英國第2大藥廠AstraZeneca由瑞典、英國兩藥廠合併經營

九、服務歐洲最大保全集團塞科利達

十、零售

1. 全球最大跨國家具集團IKEA

  2. 全球第2暢銷伏特加Absolut Vodka

  3. 平價時尚始祖H&M入選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 2014年全球最佳品牌第21名,是服裝品牌中排名最高者

  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關於創新,瑞典人這樣說:

■ 給自己時間思考,才能變得有創意。~瑞典物理學家與哲學家瓊森《時間十想》

■ 小公司,或有小公司思維的公司,最有潛能。 ~《維京人宣言》

■ 只有睡著的人才不會犯錯。犯錯,是積極行動、能從錯誤中學習的人,享有的榮譽。~IKEA創始人坎普拉《一位家具商的誓約》

■ 好主意對人類心理有種神奇的影響力,它們需要的只是伺機大力推銷。~《維京人宣言》

■ 走維京人的路,就是以不同的方式運用你的資源。~《維京人宣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036

泡沫時代的廢話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mzb.html

   昨夜我整理上世紀大牛市資料時,發現了別人寫的,就偷懶沒自己寫轉載了上來,再自己寫了一篇文章:最後的出清。

   出清是指市場供給與需求達到平衡,常用於金融市場。

   20世紀初是值得研究的一段時間,當時英帝國衰落,美國與德國崛起,日本在亞洲崛起。美國在一九00年代到一九二0年代的制造業、房地產、汽車業迅猛發展,貨幣膨脹階段,都和二十一世紀前後中國崛起的現象有極大相似之處。同時美國仍持有冷戰思維,以遏制戰略壓制中國崛起,與當年德國崛起,英國壓制德國的國家戰略及其相似。

   同時全球股市大牛、大宗商品暴跌的情況,也與當年歐美生產過剩、信貸放縱形成的局面相似。

   有朋友說現代已經有了更多的和平出清方式,不會再有戰爭的終極出清方式。

   我個人抱有謹慎的態度,不敢如此樂觀。

   所羅門王著傳道書言:世人從不記憶,過往事勢必重現。所謂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貨幣不是今天才有,人類的經濟史也沒有什麽大的改觀,只是標的物在更換。一百年前出現無線電,一百年後出現互聯網。幾百年前,荷蘭人為胡椒、英國人為瓷器絲綢茶葉,來到亞洲,國際貿易興起。一百年前開始為原油、橡膠、銅,到今天沒有太大區別。幾千年來,人類實驗了各種宗教、社會制度,到現在也只是在原有基礎上略有修正。

   我對人類文明抱有謹慎短暫的樂觀,科技會幫助人們前行,但頭腦中的思維和幾千年前部落的土著沒有顯著區別。長期來看,人類很可能毀滅於自身,或許是一場無法控制規模的戰爭,或許是耗盡地球前無法突破肉體的限制,無法走向太空殖民。

    古往今來的智者終明白平天下是無意義的事情,洞察萬物和心靈修行是終極目標。

    然而活著,不流於俗世生存限制,財富在此生都是有意義的,否則身心疲憊,固守於貧窮和仇恨,憤怒繞於鄉鄰,家人陷於賬單和饑寒,思索即是笑話。

    人類經濟社會終究是宿命中的輪回,周而複始,在合適的階段入市,在合適的階段出市,大多數人將茍且於財富失去,少數人拿著用不掉的一堆廢紙,這是世界的真相。

    因此,我告訴你們這麽多該恐懼的事情,但我仍持有半倉股票,因為我不知道泡沫和人性的瘋狂何時結束。

    朋友們說我只善於做空,那就讓我在換倉之後,等待泡沫終點。

     交易不是一生的事情,善戰者亡,一擊成功而退,善退者生。

    至於人生的道理,我不是很懂,你要我時評,唯有告誡你:離開那些喜歡告密的“正義之士”,君子慎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91

職場廢話咪亂Up


職場上,其實你會聽到好多好廢的廢話,無論言者有冇心,聽者有冇意,都會令你的同僚、上司「另眼相看」:

廢話1:「點解升佢唔升我?」
廢話2:「有好幾家公司都想挖我過去」
廢話3:「為什麼XXX的薪水比我多?」
廢話4:「我沒法與同佢合作」

廢話1你想表達的是我的能力在公司很受認可,公司一定要重用我。老闆點理解?一,此人還想在公司繼續做下去,還沒有找到更合適的機會前肯定跳槽,二,此人想用這話刺激我,以爭取到更好的待遇;三,此人已動了跳槽的念頭,我要做一些二手準備了。

老闆並不傻,你應該這麼做:直接提出你的要求。他們自己也找過獵頭或也曾被挖角過,他們不但瞭解你的工作表現,甚至比你更深知你的行業價值。所以,老闆在獵頭找到你之前,就預測到了你的升值空間,當你開口後,他多半會做個順水人情。

「點解升佢唔升我?」。你想表達的是我比他能幹得多,老闆怎麼會沒看到?老闆會點理解?你話我的人事調整是錯誤的,說明你不自知,好頂撞,如果還追問到底,就是玩野,性格的缺陷了。你應該這麼說,「老闆你方便時,我想跟你探討一下關於我個人職業發展的問題,請您給我一些建議。」

「為什麼XXX的薪水比我多?」坐你隔離,人工多你幾皮,老闆在制定薪酬的時候,代表著他對這個職位的價值估算和期望、市場價,這是綜合分析的結果。把與同事比較薪水的結果告訴老闆,是蠢得不能再蠢的一句話。薪水數目是保密的,說了這句話,薪水不會有絲毫的增加,相反在未來其他待遇提升方面還會受到負面影響。

「我沒法與同佢合作」,你想表達的是這位同事的團隊合作精神很差,誰也不願意跟他一起做。老闆怎麼理解,你對人抱有成見,頭腦簡單,沒有能力做管理工作。

想一想,閣下有冇講過類似的職場廢話?

分手要狠,最忌拖拉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最殘忍的一種工作狀態,它會腐蝕掉你的機會。

不論什麼理由,要留還是走,想清楚,快快行動。要留,就調整好心態,再給自己一次工作機會,好好表現。要走,就速速離開,或許還能覓得事業第二春。像和男女朋友分手,不論什麼理由,要留還是走,想清楚,要狠,快快行動。

人生職場,有時候不是埋怨,不喜歡這個工作,渡日如年,只為了一份糊口的薪水不得不忍耐。寧願騎牛搵馬,但這樣的心態是糟糕的,自己不快樂,沒有Passion,也得不到成長。就算騎牛搵馬,也要快刀斬亂麻,總不能一直騎著牛子又不專心找馬,這樣拖,對勞資雙方都不公平。

有時候是公司的組織人事架構,是屬於動的狀態,物換星移,讓你不如歸去。更有時候是你自己遇到職業上的玻璃天花板,無法突破,想換換戰場讓自己重生。

在職場生涯上,經驗甚至一度是最重要的東西。因此,「我食鹽比多過你食米」會很有說服力。因為在簡單而節奏緩慢的小白領時代生活中,大多數事情都是重複而為之,你的經驗是唯一可以傳於後人的東西。可現在呢,一個人一天所獲取的資訊甚至多於六十年代一個人一世的信息量。你身邊擁有無數獲取資訊的工具,手機、電腦、電視,即使你堅持傳統,抱著牛津字典和辭海不放,也肯定比古人知道的更多。

當你仔細觀察那些新行業、新公司時,就會發現,過往經驗壓根不支持他們的創意,甚至是一種阻礙。幾個白紙般的年輕人湊在一起,以創意、理想、概念、技術和膽識營造自己的世界,已非偶然,而是商業常態。

不論什麼理由,要留還是走,想清楚,快快行動。要留,就調整好心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好好表現。要走,就速速離開,或許還能覓得事業第二春。最糟糕的就是一直在去留之間拖拖拉拉、猶豫不決,徒然浪費青春,也浪費公司資源。

再聰明的人也有其短,再笨的人也有一長,但實際上,凡事都是學習而來的,只要肯花功夫學,一定能在某一領域有所發揮。若能坦然面對每一次的工作機緣,專注的做下去,試著找出自己熱情所在,享受工作的快樂、辛苦、挫折,反而能有豐富的體會與經歷。投入,才能有熱情;失去熱情,也不會投入,此時就應該開始改變。改變,才有生路。拖延,增生的多是負面能量。去留,沒那麼難,想清楚之後,下決定而已。

你有沒有阿精神?
聽說當年幫郭晉安拿下2005年台慶最佳男主角的無線劇,《阿旺新傳》的藍本是參考電影《阿甘正傳》裡的主人公,安仔飾演主角「阿旺」而成為當紅小生,從此被人暱稱「阿旺」。

1994年電影Forrest Gump《阿甘正傳》雖然年代已久,此片當年勇奪六個奧斯卡金像獎,亦幫男主角湯漢斯拿下當年的影帝。戲中的「阿甘」精神永遠流傳,特別在人心浮躁的今天,更是打工仔需要,各位可以上網找找。

為什麼作者會給主人公起「阿甘」這個名字,苦盡甘來,美好、便是對這個名字最好的解釋。 阿甘從小腿部有殘疾,卻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沼、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他的智商只有75分,卻完成學業,成為橄欖球健將,越戰英雄,捕蝦船船長,最後成為百萬富翁。他一生誠實、守信、認真、勇敢。

阿甘常愛說的一句話是:我媽媽說,要將上帝給你的恩賜發揮到極限。

成功就是將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極限,很多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身存在的潛能有多大,當你奮不顧身全力工作時,但是潛能發揮的時候。許多成功人士並不是機緣巧合,依靠的都是自身的奮鬥。

在阿甘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為了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直到完成這一目標。在跑步時,拋開所有雜念,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力量、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奔跑,奔跑。最終他不僅從戰場上活著回來還跑著救回戰友的性命,他跑遍全美國。後來無論打乒乓球、捕蝦,都是他的目標。

打工仔一定要為自己制定一個目標,無論這個目標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只要有目標存在,你就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有了Target,就有了規劃。

聰明人因為太聰明,每做一件事都考慮自己的收益和損失,所以很多時候聰明反對聰明誤。在浮躁的職場,人心更是動盪不安,複雜多變。靜下心來,簡單堅持、認真做事、義無反顧去執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缺的不是聰明,而是阿甘精神。

請珍惜擁有的工作
今年以來,全港、全球都迎來裁員潮,銀行、零售、IT、製造業等行業企業均出現裁員現象。

微軟裁員1萬多人,高通裁員4500人,聯想集團裁員3200人,西門子、夏普、渣打銀行、滙豐銀行、摩根大通、彭博社、索尼、Tesla、愛立信、惠普公司表示再次裁員、通用汽車等企業有不同數量裁員現象。隨著全球製造業放緩,許多國家出口放緩,需求減少,制鞋業、衛浴、化妝品、電器、紡織等行業轉移或增加電子網店,降低人工成本、廠房租金,降低物流成本。

對於普通打工來說,如何避免被裁員,不斷提高職業核心競爭力呢?

做好當前崗位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崗位,做好每一件小事。多關注與職位本身發展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質,擁有過硬的技術本領,精益求精,熟能生巧,重複規律中創新,把細節努力做到極致, 做好當前崗位的工作,不好好高騖遠。

把細節做到極致
大部分人智商相差不大,那麼差距來自哪兒呢?在做小事的時候,要從大處考慮,從大方面著眼,在做大事時,注重細節,把小處做細,聽起來很簡單,俗語說,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那些考慮細節、注重細節的人,將小事做細、將細節做透的人,往往能夠從細節中找到機會,將工作做得更好。

有階段目標地進修或培訓
這個世界上的知識,沒有一個人能夠學得完,行業資訊每天都更新,多掌握幾門生存技能,不同學科有規律可循,不斷學習,多讀一些好的書籍,把讀書、學習作為終身好朋友,堅持做一些短期或階段培訓計畫,利用週末或小長假,集中培訓或進修學習。資訊時代,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寶庫,跨學科多讀書,對專業要求更嚴苛一些。

用十年來挖井
在職場中,不要用十年去挖十口井,而是要用十年來挖一口井,提升職場核心競爭力。 職場機會不是別人給,而是不斷超越自己,堅持不懈努力每天,機會總是給準備好的人準備的,機會就悄悄地潛伏在每個人身邊,一個人的職場未來縱然取決於眾多因素,但最終決定的還是你自己。

@11月Job Marke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18

庫克:全是政治廢話!和我們“結婚”37年的愛爾蘭被欺負了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Tim Cook)日前表示,歐盟要求蘋果向愛爾蘭補交145億美元稅款的裁定完全是“政治廢話”(political crap),而愛爾蘭政府這次是被欺負了。

庫克在接受《愛爾蘭獨立報》(Irish Independent)采訪時稱,歐盟可能試圖通過國家補貼法來協調整個歐盟的稅率。庫克說:“雖然也有其他可能,但我認為,很明顯歐盟試圖利用國家補貼法來協調整個歐盟的稅率。在我看來,以這種方式做這件事情並不恰當。”

歐盟委員會本周二裁定,蘋果在愛爾蘭非法逃稅145億美元,現在蘋果必須要這部分稅金返還給愛爾蘭政府。歐盟委員會競爭專員瑪格莉特·維斯塔格 (Margrethe Vestager)稱,愛爾蘭政府給予了蘋果非法稅收補助,此舉讓蘋果2003年在歐洲的有效企業稅率僅為1%,而2014年又降至0.005%。

而庫克則不同意維斯塔格這種說法,他說:“這完全是政治廢話。他們的數字我不知道是從哪里得來的,實際上2014年我們繳納了4億美元的稅金。我相信,該數字會讓我們成為愛爾蘭當年繳稅最多的企業。”

對於歐盟的該裁決,愛爾蘭財長邁克爾·努恩(Michael Noonan)已經表示:“我不同意歐盟的該裁決。我別無他選,只能尋求內閣支持以謀求上述。”

庫克對此表示:“很高興看到愛爾蘭政府準備對歐盟委員會的該裁決進行上訴。我們會密切合作,因為我們擁有同樣的動機。在這里,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我們需要奮起抵抗。愛爾蘭這次是受欺負了,這是不可接受的。”

目前,愛爾蘭聯合政府對是否立即對歐盟的該裁決提起上訴還存在分歧。在做出最終決定前,政府計劃對此展開進一步的討論。而愛爾蘭財長努恩則支持立即提起上訴。

庫克還表示,未來將繼續推進蘋果在未來的擴張計劃。庫克說:“我們與愛爾蘭已結婚37年(進入愛爾蘭市場37年),我們很在乎這些。愛爾蘭在艱難時期和蘋果走到了一起,現在蘋果也不會放棄愛爾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878

廢話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qyq.html


    今天,有位朋友與我聊股,討論下一步怎樣行動。


   友:我看,一股或二股上漲的時間和漲幅夠多的了,也該歇一歇,讓給九股或八股漲了吧?你說呢?

   我:一股或二股由於體量重,慣性大,一旦形成上行趨勢,那就難以拐頭向下,多數還會保持慣性上漲。剛才就有報道說了,機構繼續加碼“漂亮50”呢!所以說,“漂亮50”很可能還將繼續漂亮……

   友:這……你言下之意是,後市應該棄小逐大,追擊或加倉一股或二股才是?

   我:且慢!現在股市似乎呈存量資金博弈狀態,並且二八極度分化,八股茍延殘喘,屢創新低,好像非常低迷,而二股亢奮不已,疊創新高,貌似風光無限。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八股就有可能否極泰來,轉勢向上,而二股則有可能樂極生悲,風光不再……

    友:這……你這不都是廢話嗎?

   我:當然都是廢話!你要我揣測後市來做決定,我只能說些廢話了!哈哈!

    友:得!你說我們到底咋弄為好?

   我:要我說啊,不管是什麽股,你熟悉和相信哪股,就堅定地做那股!而這與它們究竟屬於是二股還是八股毫無關系!老是揣摩二八後市如何行走,從而決定如何行動,那是怎麽也解決不了問題的。

    對你來說,也許我這又是廢話吧?

    友: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